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征文2500字(精选3篇)
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如何在传统美德教育中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是摆在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对在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深远意义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宝贵思想。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使他们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伟大其理想,丰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让我们的子孙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昌盛的世界里。
2.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
毋庸讳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腐败孳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遭受挑战和破坏等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实惠的同时,也承担着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学说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 7 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这些都越来越重要。传承经典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需要经典文化的促进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种社会制度之下,但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抛开政治信仰的分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繁荣出力尽智。
二、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价值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丰富洗练的民族语言,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感受灵活机敏的处世哲学,陶冶高尚宽广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则是历练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叙事、融情、传道、明理,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自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处世的原则,懂得了什么叫仁爱、孝道、礼仪、诚信、奉献、尽责、利民、报国……经典凝练的中华成语汇聚了古人的智慧,阐明了千古良训。或针砭实事,或促学启智,或敦品励行……
总之,在历代经典名作的诵读之中,既是文学的积淀,又是心灵的洗礼;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传承;既是气节的体悟,又是意志的磨练;既是壮行的激励,又是理想的源泉!
三、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
1.科研引领
将儿童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抓,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经典诵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行动、有检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来认识。使经典诵读,美德熏陶与教学科研课题、德育科研课题有机结合,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从而实现博学启智,立德树人的愿景。/ 7
2.学科渗透
语文学科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要载体,通过传统名篇的学习,诵读课的开设等,最终实现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适时渗透,有机整合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
3.校本研发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分学段纳入各年级诵读计划,并整合相关资源,开展主题单元性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环境熏陶
所谓环境熏陶包括软环境:学科教育的渗透、学习氛围的营造;硬环境:校园文化布置等。在这两方面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与价值。
5.活动凸显
通过诗词擂台赛、励志
故事宣讲、读书汇报会、每日名言、主题班队会、历史名人故居参观等活动,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机整合。
7.学用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情牵社会,学习致用。如开展讨论:《论语》与人生、“朱子处世”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谈古论今说诚信等。再如让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国学小博士”、国学小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全体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春节文化的传承作文2500字
八骏嘶风传捷报,五羊跳跃展新图。
花红桃艳,金桔满盘,喜气洋洋华夏儿女策马赴羊年,春节年年过,今年过节又不一般。俗话说“俗随时变”,春节习俗传承、演变到今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许多变化,回望过去,每个时代都各有风格:
50年代的年夜饭:几斤肉快活吃几天
60年代的潇洒:在广阔天地里过年
70年代的年货:新奇玩艺造出来
80年代的娱乐:看春节联欢晚会
90年代的拜年话:身体健康排第一
现代社会花样更多,过几年一个样,呼机拜年,电话祝福,短信传情,餐馆年夜饭,旅游过大年。但这毕竟是少数时尚弄潮儿的好戏,大众的呼声是,年越过越淡了。可不是,这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一是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使得某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临危机。庆丰收,祭祖和驱鬼,这是春节的灵魂。如今的.人们,特别是城市的新生代们,不仅摆脱了农耕,而且也远离了宗法家族,春节庆丰收祭祖的意义消失了,人们现在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驱鬼也取消了。守岁,它是年节的核心。如果说,连它也省略的话,那肯定会影响到年节的地位,会减弱民众的节日心理,使人们觉得节日跟常日没有多大的区别,就会影响到节日的传承。它本来的意义是为了祈求长命百岁,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信仰,就不太愿意熬夜了,但是我们把“守岁”当作一年中的不眠夜,大家在一起聊天、说话、娱乐、总结过去、畅想未来,这没有什么不好。
第二,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主流文化一直盛行激进主义。他们把现代化与传统对立起来,把科学与信仰对立起来,反传统、反宗教信仰;结果春节民俗中许多传统内容、信仰内容被破坏。例如,把公历第一天称为“新年”,而把传统的历法新年改称春节,淡化了、模糊了春节的“新年”含义。以致于有人想取消春节,用阳历年取代春节。
第三,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国传统年节产生了冲击。物质享受为主的春节气氛淡化的一面,是以精神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现代生活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也需要多样化的节日。不同层位的人们大可从那些节日中获得情趣。越是多元化,本土固有的文化应该是最具有魅力的,一个民族的永久性,首先在于它文化的本土性。本土性越强化、越固有化,他的主导地位才能更突现出来。
第四,如今,平时工作日的缩短,休息、娱乐时间的增多,使得过年便不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休息、娱乐时间。城镇人民温饱基本解决,也不再等着过年吃大餐,穿新衣,走亲戚,而是精神压力寻求解放,想着可以哪里去玩,玩什么,怎么玩?
时代不断赋予春节新的内容,时代也不断给予它新的挑战,不同的时代虽然内容上不断增新,但基本的形式和主题却始终保持不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正是春节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现。无论怎么变,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层含义没有改变。春节家庭团聚的习俗至今相传,人们再苦再累,春节那几天一定要好好过,这是个人生理调整的需要,也是心理调整与社会关系调整的需要。无论是旅游过年、上网过年、还是晚会过年,人们寻求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们在同一的时间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体一致的选择,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与民族的需要。
一种民俗的传承是需要民俗心理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当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民俗心理必然发生变化。然而这种心理变化并不似社会变迁那样快,需要与新的生活方式进行长时间的整合。春节作为一个民俗,在社会的发展逐步摆脱农业主导而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的时候,去与留就是纯自然选择,而不能人为干预,其保留的也将是最有生命力的。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一):让文明之花开满世界
我徘徊于历史的长河,不禁心生了疑问,什么是文明?自母亲河孕育了生命,文明也相伴而生。它或许是庇护世人,使斑白者不负于道路的热心;它或许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信念;它或许是蜡炬成灰,春泥护花的奉献;它或许……
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诠释文明的真谛,用我们的双手去播撒生命之花的种子,让世界遍地花香缭绕,让世界开满文明之花。
自古以来,文明礼仪就一直流传。古时圣人皆崇尚文明。北宋文人杨时因仰慕二程的学识,放弃做官,执经叩问,援疑质理,虚心求教,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不忘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知恩懂礼,值得敬仰;缅伯高的信守承诺,诚信之美难能可贵,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文明,源于文明博大精深的底蕴和内涵,让文明之花随历史的长河漂泊流传至今。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父母孕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上了人生第一课,我们需知感恩。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以仁孝统治国家,最终迎来“文景之治”的局面。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参啮齿痛心,所著《孝经》、《大学》终被奉为“宗圣”.仲由百里负果,闵损芦衣顺母,这一个个的真实而鲜活的例子让我们不由为五千年文明的光辉所喝彩,庆我五洲仁孝四海,祝我祖国文明四方。在这文明古国的光辉的照耀下,我不禁油然慨叹,慨叹我华夏古国的曾经文明,可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有的人将其抛之脑后,置之不理,文明的光辉还能照耀我们多久?
我们是否能因是华夏儿女而骄傲慨叹呢?我仿佛又听到了车子下小月月无人相助的痛苦呼号;我仿佛有看到城管那无形的大手去剥夺靠地摊为生的`悲惨景象;我仿佛聆听到了公车上随车辆摇晃的老人内心的渴盼与无奈;我仿佛感受到了昆明暴力事件离去的人们内心的悲哀与无助;我仿佛……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一次又一次的映入我的脑海中,那些声音一次又一次想起,中国文明真的不存在了么?不,绝不!我们不难看到危险来临之际,毫不犹豫的用双手接住孩子的最美妈妈;那位用最美的双腿去换来学生生命的最美教师张丽丽;还有那些默默的为城市环境做出贡献的环卫工人们。
在这文明将奄奄一息的时代里,我们不禁背负起沉重而艰巨的使命,用我们的行动去播撒文明之花的种子,让文明礼仪不止于我们这一代人,让世界永远开着文明之花,让文明之花永不凋落!今天我站在历史的巅峰之处,看山下已文明之花遍地,我骄傲,我因是华夏儿女而为荣,让中华大地的文明之花开满全世界!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二):传承文明,耀我中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少年的我们责任艰巨,文明需要我们传承,国之精粹需要我们发扬光大,这是切实的、勇敢的、值得为之奋斗的梦想,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梦想。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民族,她是华夏大地一颗闪烁着无穷光芒的明珠,她是承载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豪船……中国,满载梦想和文明逐渐驶向了富强。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正是承载了这许许多多,带着传承中国文明的梦想,期许我的祖国能更加不容小觑。 回首历史,中国的发明和创造数不胜数,这些传承下来的文明让国人为之骄傲,同时又给我们后人诸多启示,激励我们不断向上,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首先,大放光彩的汉字书法成为了中国文明传承的象征,中华民族的文字在结构和造型都具有其他文字所没有的美的内质和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文字产生的时候――甲骨文,是中国远古的文字,祖先们用一个个符号来书写内心,来记载重要事件,来传承中国的文化。 从古至今,书法的名人层出不穷,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如浮云,矫若惊龙”.尤其是《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能与王羲之媲美的书法家就数唐朝的颜真卿了。他写出的字雄浑敦厚,创立了新书体――颜体。它的《祭侄文稿》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曾赞到“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书法彰显了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从另一方面表现了我们中国的底蕴深厚。少年们,动起来,让我们把这美丽的符号带给世界! 其次,灿烂夺目的绘画艺术同样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东晋顾恺之绘画技艺脱俗,无所不画,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他笔下的人物无不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再如唐朝画家吴道子,他的《送子天王图》,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徐悲鸿的画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他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尤其是他笔下的马,更是惟妙惟肖,自然洒脱,豪迈奔放。 绘画显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用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昌盛富强。少年们,动起来,让我们把这些绚烂的色彩带给世界! 再次,雄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一座不朽的丰碑,早在秦朝,就有蜿蜒万里的长城,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独创性的象征。后来的明长城更是宏伟壮观,成为躺卧在华夏大地的一条巨龙,这条巨龙更是广大劳动人民心血的结晶。不论是哪个时代的长城,都在当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现代,长城依旧有着它的价值,如:学习价值、建筑学研究价值、历史价值、观赏价值等。但更重要的是,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 长城显示了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块块砖砌出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晶。少年们,动起来,让我们把这条气势磅礴的巨龙带给世界! 中国文明,是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任凭风吹雨打都无法让它动摇;中国文明,是一块屹立不倒的磐石,任凭海浪的拍打都无法让它移动;中国文明,是风雨过后的彩虹,永远散发着七彩的光芒。 文明需要我们传承,但是崛起的国力是最值得我们传承下来的,承载中华文化的中国如一头苏醒的雄狮,逐渐在世界上挺立起来,作为中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满怀着梦想奋力前进,为雄狮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承文明,耀我中国,我为中国喝彩!
点评:这篇作文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点,从少年的责任角度立意,认为少年要以传承文明为己任,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光耀世界,主题明确,环环相扣,从汉字、绘画、长城等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出发,介绍文化并表明少年的责任,少年的梦想。其中运用了举例、排比等表现手法,另作文丰富起来。但是希望在写作时能够发散思维,打开思路,从更多的角度阐明主题。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三):尊老爱幼,也是爱国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和历史;中国,是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是一个和谐、友好的国家。在这尊老爱幼的国家里,大家和睦相处……
一个放学回家的路上,或许你会看到一个迷路的小孩不知回家的道路。我就曾遇过:当天傍晚,我自己一人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在这时,一个小孩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我向前走去问他:“小朋友,你怎么了?为什么要哭呀?”他轻声而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想回家!不然妈妈会担心我的!”“我带你回家吧!”我坚定地回答道。说罢,我带着他来到了警察局告诉了警察们他的情况,然后我和他一起坐在门前等他的爸妈来接他,许久过后,他的爸妈终于来了,带着他回家并和我说了声谢谢,我也回家了。
不只这件事,我曾经历了一件事:公交车上,我给妈妈去买菜。突然间,车上来了一位老大爷,他白发苍苍,脸上有许许多多皱纹,双眼几乎像没睁开似的,根本看不清楚,只靠一根拐杖来坚持平衡。车上有许多人都看着他,可是没有一个是行动起来的,没有一个给他让位的。老大爷左看看,右看看,没有位置了,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车上鸦雀无声,只有一个青年,他站起来,说:“老大爷,您坐这里吧!”我看这一幕,心里想:还是有人有同情心的。青年扶着老大爷坐下座位,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小伙子!谢谢你。”“这是我应该做的!”青年说……
【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征文2500字】推荐阅读:
传承孝德精神 弘扬中华文化10-03
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精神06-05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06-29
学习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美德演讲稿07-01
中华文明我传承总结10-19
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07-13
传承中华经典构建书香校园09-06
传承中华美德演讲稿-中华美德演讲稿06-26
关于传承五四精神青春征文07-07
党员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