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听课有感(推荐12篇)
不管你喜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日本是一块充满奇迹的土壤,大和民族是一支优秀的民族。抛去历史的种种不愉快,让我们用一种理性客观的眼睛去审视日本这个国家,日本令人称道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可以举一些身边很平常的例子来佐证一下,大街上一百辆车中有三分之一是日本车,我们拿的数码相机中有一半以上是日本的品牌,我们的手机、电脑、电视机的液晶屏幕半数是日本制造的;再说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索尼、夏普、丰田、本田、日产、铃木、三洋、三友、佳能、富士、还有东芝、松下、优衣库、三菱,这些全部是日本的品牌,全盛时期,日本的财富甚至可以买下大半个美国。那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满身弹孔的国家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崛起呢?我们要知道,那是一个资源匮乏,地域狭窄,灾害频发的岛国。
我呢,想从我们学过的一篇儿童文学中探一探究竟,这篇儿童文学叫《去年的树》,作者是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儿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教化意义,在中国,虽然也有像郑渊洁这样的童话大家,但儿童文学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稳定的学派,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遗憾,因为我们的孩子从小能够接触到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只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还有《阿拉丁神灯》等等,这些固然都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毕竟不是植根于我们中华文化土壤的,让我们读起来就有一种看外国人耍马戏团的感觉,没有那种脚踩大地仰望天空的那种感觉,它起到的教化意义也是非常有限的。在这一点上,日本做的就比我们好,虽然那些文学作品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外国人的形象,但那些要传达的思想却始终是根植于日本文化土壤的,真正的做到了推陈出新,洋为我用。那我们就看一下这篇文学作品吧。故事其实很简单,文字也很少,讲诉的就是一只小鸟跟一棵树约定好来年春天再给树唱歌的故事,故事大致经过就是树被砍伐掉了,被运到工厂加工成火柴,又被卖到小店,最后被点燃,而小鸟发现树不在了,就一直不停地问,不停地问,最后终于找到被火柴点燃的那盏灯,认真地给火焰唱了去年它们曾经约定好的歌。故事就这样完了,小鸟唱完了歌,完成了愿望,而火焰也听到了歌,但有一些东西却耐人寻味。我选取几点试做简单分析。
第一点,小鸟和树的关系。不知道我们的读者阅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小鸟和树,为什么不是小鸟和其他的呢,为什么不是小鸟和水,为什么不是小鸟和母鸡呢。我想了想,对于这点有以下几个看法,其一,小鸟和树其实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鱼离开了水没法生存,水离开了鱼变得死气沉沉,小鸟和树也是一样,小鸟把树当做自己的港湾,树也因为小鸟而变得有生命力,这样一种简单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其实在整个地球生物圈中很常见,作者的寓意也在此,就像人类跟大自然一样,人类离开了大自然不能存活,大自然也因为人类而变得更有生气。作者想要告诫我们的就是不要破坏生态的和谐,不然结果是什么样的呢?结果其实作者给的很耐人寻味,文中写道:“歌唱完了,小鸟又目不转睛地看着灯火,然后不知道飞哪里去了。”目不转睛,我想那是惜别,也是无奈,而不知道飞哪里去了,这就更有意思了,我们想一下小鸟会飞到那里呢,下一棵树?当然,很可能确实是另外一棵树,但是问题是,下一棵树的命运呢,下一棵树也可能会被砍伐掉,自然,一棵两棵树并不算什么,但是我们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树都被砍伐掉了,那小鸟还能去哪里呢,所以这里作者给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结尾,以一种不知道的口吻,说出自己的无奈,痛恨,当然还有渴望,他渴望小鸟找到的下一棵树能一直好好的。那么再让我们上升到我们人类社会,如果我们破坏自然,那我们还能去哪里呢,去另外一个星球?当然这也不是没可能的,只是现在,我们能去哪里呢,我想作者给的那句话真的很精妙,“然后不知道飞哪里去了,”呵呵呵。其二,小鸟和树在我看来有着各自的另一层意义,小鸟翱翔蓝天,代表天空,树扎根土壤,代表大地,天空和大地是我们人类最赖以生存的条件,一个是蓝色,一个是绿色,我想作者这样写,并不是无端的,它一定寄寓着作者深切的渴望,希望我们人
类生存的地球,天空永远是蓝色的,大地永远是绿色的,如此便是绝佳了。
整个课堂质朴自然、真情涌动, 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震撼于王崧舟老师平平淡淡却又令人荡气回肠的教学语言。上课前, 我和学生都很紧张。我怕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怯场, 而学生对王老师也有距离感和畏惧感。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了教学。王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说开场白, 而是直接把学生带入课文中。“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在王老师充满磁性的语言中, 我和学生听出了他的淡定, 感受到了他的平实, 紧张的情绪渐渐平复。
在课堂上, 王老师没有刻意进行朗读指导, 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他自然无痕的教学。或是俯身凑上话筒, 或是轻轻抚摸学生的头, 或是淡淡一句“读得真好”, 没有激情澎湃的表扬鼓励, 也没有轻重缓急的技巧指导。学生在王老师清新质朴的教学中, 不需多加指点, 却已能入情入境了。在课堂上, 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王老师带领学生品词析句时的大气和厚重, 他会将一个不经意的词演绎成一句话、一组排比句, 将学生带入诗意般的想象中。“鸟儿站在树上, 天天给树唱歌。”这一句平淡的话, 却成为贯穿课堂情感的主旋律。“当太阳升起的时候———” (学生答:“鸟儿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当冰山融化的时候……”“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迎着风迎着雨的时候……”王老师娓娓叙述, 低低沉吟, 语言平和自然却极富魔力, 将这些话演绎得荡气回肠, 把学生和在场的所有老师都带入这个秋天的故事中, 这个树和鸟的故事中。
在王老师诗意的语言中, 我和学生已不再紧张, 也说不清心底涌起了多少次的感动, 更压制不住想和学生一起朗读的冲动。总之, 自然平和、情真意切, 这就是王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语言魅力,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 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细细揣摩学习。
如果说语言文字是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直接的感官冲击, 那么课堂上王老师的循循善诱, 将文本、作者与读者多种情感完全融合, 形成“人文合一”的气场, 达到无我的境界, 这才是语文课堂真正的魅力所在。
综观整堂课, 没有矫揉造作, 没有刻意渲染, 看似简简单单地教, 实为真真切切地教。在课堂上, 王老师总是能够抓住文本的某一处细节, 带给学生无尽的思考。在这一节课中, 王老师前后设置了三个环节的练笔。综观这三次练笔, 不难发现王老师的独具匠心。无论是首次练笔的外貌描写训练, 还是第二次练笔的提示语训练, 都让学生浸润在故事情境中。第三次练笔———在静止的烛光中, 在大树消逝的生命中, 在小鸟忧伤的眼神里, 学生静静地写下小鸟想要说的话, 笔下流泻而出的是学生自我心灵深处与文本语言、文本人物最真诚的对话。此情此景, 让我和所有老师一起感动, 感动的并不是作者的文字魅力, 而是课堂上学生流露出的真切的情感、真实的人性。这样的语文教学, 才是学生需要的, 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所应追求的。
同学们演得都很逼真,非常形象,短剧表演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有趣。终于轮到我们班表演了,我们班演的是根据课文《去年的树》改编的短剧。
剧情是这样的:从前三个好朋友——大树和两只小黄鹂。黄鹂们每天都给大树唱宛转动听的歌。冬天到了,黄鹂们要回南方去过冬,向大树道别,并答应明年一定会回来给大树唱歌。冬去春来,正当百花齐放、桃红柳绿的时候,黄鹂们回来了,大树却不见了,只留下了一个光秃秃的树墩。黄鹂们问树墩:“树墩,你好。我们的好朋友大树去哪里了呢?”树墩回答:“你们的好朋友大树被伐木工人砍倒,运到对面的山谷里去了。”黄鹂们飞到了山谷里的工厂,问大门:“门先生,我们的好朋友大树在你这里吗?”大门回答:“你们的朋友大树已经被做成了火柴,卖到那边的村子里去了。”黄鹂们飞到村子里,看见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盒火柴,便问:“小姑娘,你的火柴呢?”“对不起,火柴已经用完了。”小女孩回答,“但火柴点燃的蜡烛还没熄灭。”黄鹂们伤心地给蜡烛唱了一遍去年唱过的歌。小女孩说:“你们真好,你们可以给我唱一唱那首歌吗?”黄鹂们唱道:“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演出结束了,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答应别人的事,不管经历千辛万苦,也一定要做到。剧中,正是因为黄鹂们很守信用,才使她们和大树成为天长地久的好朋友。我也要学习黄鹂们的精神。我要和同学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同学遇到困难了,我一定要拔刀相助,尽自己的一份力。
大树很快被运到了工厂,这时大树惊讶的发现工厂里那快速旋转的铁制大家伙居然把伙伴们巨大的身躯锯成了一根根细长条。大树还想再见到小鸟,它不得不再次哀求工人:“先生,我的朋友春天要来找我,如果我变成了细长条它会不认识我的,求您放过我好吗?”工人毫不理会大树的恳求,在机器的“隆隆”声中大树变成了细长条。
可怜的大树,最后被加工成了带着红帽子的火柴,它被运到了一个小村庄的商店里,在这里它将会被售卖。这时,店里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大树轻声的问:“小姑娘,你能把我带回家吗?”小女孩指着火柴对老板说:“大叔,请把这盒火柴卖给我好吗?”“当然可以,一块钱,你就可以把它买走。”小女孩把火柴带回了家。火柴心里还是想着和小鸟的约定,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最后一根火柴也将被点燃,火柴心里想着:“亲爱的小鸟我无法遵守和你的约定了。”
我翻过一重又一重的山,飞过一片又一片的树林,渴了喝点儿溪水,饿了找点充饥的食物,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过去,我离希望越来越近:“啊!树呀,我多么喜欢和你在一起啊,等我翻过这座山,咱们又可以见面了!过了一个冬天,你变强壮了吗?”
这时,从我身后飞来一大群鸟儿,好像在说件什么事儿,我出于好奇,飞到它们的身边,竖起耳朵仔细地听它们谈论。只见一只穿着灰袍的麻雀说:“我听灰熊说,前面有一个自然生物保护区,那里没有猎人的追杀,我们要不去看看?”
“好啊,如果我们把家安在那里的话,就可以天天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了!”一只黄鹂鸟提出了一个建议。
“好啊!”
“这真是太好了!”大家都赞同黄鹂的主意。
我听了它们的对话,便不由自主地飞上前,问道:“真的有这么个地方吗?我可不可以和你们一起去看看呀?”
“当然可以。”那只麻雀热烈地欢迎道。
我们一起降落到一片草地上,眼前的景色把我们惊呆了——这里有美丽娇艳的鲜花;有苍翠欲滴的树木;还有清澈见底的溪水,偶尔还能看见几只兔子从草丛里窜出来。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猎人的影子,大家的生活是那么的宁静、和谐。这可是我最向往的生活。
“你可以和我们一起住在这里吗?朋友。”麻雀扑扑翅膀,飞到我的身边。
“好……”当我正要答应麻雀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我对树的承诺:“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不再宁静了。我想起了去年和树在一起的快乐的日子,想起了我给树唱歌时的情景。最后,我打定主意,还是回到树的身边,实现我的诺言。
我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生态保护区,和大家告别后,飞向了蓝天。
我飞呀飞,终于越过了高山,来到了树的家乡。可是展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片凄凉的景象:许多树桩和寥寥无几的大树,每棵大树都流着眼泪:“啊,我的朋友啊,我的朋友啊!”
“你们怎么了啊,我的好朋友树呢?”鸟儿惊讶地问其中一棵树。
“唉,我们的好多兄弟姐妹都被伐木人伐走了。”
“你的好朋友树也被伐走了。”那棵树看着身边的树桩,眼里流露出忧伤的神情。
我听了,又着急又伤心,留下了泪水:“啊,树,你怎么不等等我呀!”
我急切地张开翅膀向前飞去:“我一定要找到它,给它唱它爱听的歌!”
一、文体入手, 朗读质疑
师:孩子们, 你们看五个人物四次对话, 构成了我们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内容。这样,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四次对话, 好吗?怎么读呢?咱们来分一下角色。
师:真好, 都读得非常好!就是有一个人没读好。知道谁没读好吗?
生1:鸟儿没读好。
师:不对, 鸟儿读得非常好。
生2:小姑娘没读好。
师:小姑娘读得也不错。
生3:我觉得树读得不好。
师:你们太谦虚了, 树读得非常好。大门也读得很好。
生4:树根没读好。
师:树根读得也好, 你们就不敢说———
生5:旁白读得不好。
师:再说一遍———
生5:旁白读得不好。 (全场笑声)
……
师:他是实话实说, 真是, 旁白没读好。当然, 这也不能怪我, 因为我发现我读的提示语, 或者说旁白, 太简单了, 读着没劲儿。你看, 是吧!“树对鸟儿说”, 怎么说?你再看, “鸟儿说”, 怎么说?你再看……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三个问, 你让我怎么读?真没办法读啊!
赏析:在教学片段中, 王老师首先是从文本文体特色入手, 由五个人物的四次对话构成童话故事最重要的情节来引导学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 强调“会说话”, 意在遵循童话的特点展开教学, 从整体入手, 落实整体观念, 为后面的语言运用做好语境的铺垫;其次是由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引出提示语的问题, 巧妙!“旁白读得不好”, 意外的答案使课堂曲折生姿。同时, 这也是教学中唯一一次幽默的调侃, 猜一猜, 笑一笑, 节奏得以调节, 一张一弛, 教学之道。
二、补写表情, 深化情感
师:孩子们, 你说怎么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有味道, 有感觉啊?
生:给提示语加上形容词和动词会让它更有感觉, 更有感情。
师:是啊!你真有经验, 怎么加提示语的动词、形容词?其实咱们这个单元前面学过的课文就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大家看, 前面的那个童话, 叫作什么来着?
生 (齐答) :《巨人的花园》。 (屏幕出示:巨人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 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 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
师:在这篇文章中就有关于人物说话的很好的提示语。来, 第一句谁愿意读?
生1: (朗读) 巨人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 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嗯, 好的, 谁来读读第二句?
生2: (朗读, 声音微弱) 巨人又发脾气……
师:脾气不够大, 再来———
生2: (朗读, 声音有力) 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 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句。
生 (齐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
师:请注意, 巨人是大声斥责的。我们再读一次———
生 (齐读, 感情更充沛)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
师:你看, 这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才有味道, 才有感觉。我相信每一句提示语当中的某一些词儿一定会带给你一种特殊的感觉, 比如说第一句当中的那个词儿是———
生1:很生气。
师:再比如说, 第二句提示语当中的哪个词儿?
生2:又发脾气。
师:是的, 又比如说第三句当中的哪个词儿?
生3:斥责。
师:大声斥责。
生3: (提高音量) 大声斥责。
师:没错。孩子们, 这些词反映的是人物的心情和表情。让我们读这些旁白的时候情绪就出来了。但是, 你看看咱们这个故事, “树对鸟儿说”, 怎么说的, 没感觉。“鸟儿说”, 怎么说的, 没感觉。这样, 我们替它加一加。打开作业纸, 在这些人物提示语的中间加一加能够反映它的表情和心情的词语。 (板书:写表情) (学生练笔, 教师巡视)
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不能机械化地训练, 每一次都需要浓浓的场景氛围, 文本本身就是一种情境, 教师要创设语言文字表达的情境, 把培养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中。在教学中, 王老师出示《巨人的花园》的片段, 意在复习旧知, 进一步巩固提示语的作用与基本写法, 为练笔———写表情, 铺平了道路。而根据板书, 加上提示语, 师生再次合作朗读文中的四次对话, 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一个情感的高潮。接着, 通过反复强调春天的约定, 极力渲染树与鸟儿的难舍之情, 让读的情境形成一个圆融的回环, 使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形成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回环, 对语言本身的魅力达成“语用态度”的涵养的目的。
三、回归文本, 书写“平淡”
师:通过这样的写, 通过这样的读, 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是那样地———
生 (齐答) :深厚。
师:然而, 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 有写树的“依依不舍”和“恋恋不舍”吗?
生 (齐答) :没有。 (教师擦去板书“依依不舍”和“恋恋不舍”)
师:有写鸟儿的“难过”和“含泪”吗?
生 (齐答) :没有。 (教师擦去板书“难过”和“含泪”)
师:有写鸟儿的“焦急”吗?
生 (齐答) :没有。 (教师擦去板书“焦急”)
师:有写鸟儿的“心急如焚”吗?
生 (齐答) :没有。 (教师擦去板书“心急如焚”)
师:有写鸟儿的“伤心欲绝”吗?
生 (齐答) :没有。 (擦去板书“伤心欲绝”)
师:什么都没有。我们这个故事根本就没有写鸟儿和树的任何表情和心情。 (在“写表情”前, 板书“不”, 形成“不写表情”) 你读这样的文字, 感觉是什么?
生:要是有了这些提示语, 我就感觉很生动, 没有感觉很无味。
师:无味, 是的。这样的感觉就是平淡。我们再写一遍“平淡”。 (教师板书:平淡)
赏析:《去年的树》鲜明地呈现了新美南吉简洁素朴的文风, 那淡淡的文字纤细、含蓄、克制, 萦绕着淡淡的忧伤又有着超越忧伤的强大力量。王老师的教学正是紧紧扣住这一点语言特色, 让整堂课也像一曲婉转的歌, 简洁清明, 情理交融, 气韵流淌。当学生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后, 教学指向了这个童话的言语特征, 也是这个童话最大的“语文的魅力”———“用最平淡的语言调动人们的想象, 表达最深厚的感情”。课堂中三次练笔后, 王老师三次将学生的感受一一列举在黑板上, 又三次一一擦去, 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不写”的绝妙, 当黑板上只留下三次书写的“平淡”与“深厚”还有一个大大的空白的框时, 学生已不难理解这想象补白的作用, 这“平淡到底”的深情, 就这样“平淡”地将教学引向深处, 也让教学再次回归文本整体, 让学生经历“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过程, 让语用有语境的着力点, 有情感的内驱力。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文通过学习中外童话,把学生带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按照约定,来为好朋友——树唱歌,但树被人类砍伐了。鸟儿四处寻找,最终找到的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信守诺言的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揭示了朋友间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道理。
童话主要通过四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故事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本文的教学过程拟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掌握生字新词,初读感知课文。下面,我将对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说课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的选编意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默读,能通过读文,品味重点语句,领悟情感。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多形式读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鸟儿与树间真挚的友情,懂得朋友间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为落实教学目标,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读、悟文中四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2、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课堂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场所,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协调发展。
三、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采用了品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积淀情感,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并适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声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体会角色心理,感受童话的特点,攻破教学重难点。
四、说学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节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多形式读文,品、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本的对话;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地学文,并学着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实现了生生互动;在品读课文时,让学生学着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多元交流、多向对话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情为重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强音,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一)情境渲染,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画面:鸟儿为树歌唱,伴着动听的鸟叫声)看,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树枝上,正动情地为树唱歌呢,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陶醉在鸟儿优美动听的歌声中。鸟以树为家,树因鸟而生动,多么和谐温馨的情景呀!鸟和树将发生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去年的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配合课件,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的愉悦、和谐,并与文中描写的第二年鸟儿再回来寻找大树时,大树已不复存在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反复读文,读中感悟
让学生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可以自由读,小声朗读,边读边作笔注。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收获、疑问等等。
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步引向深入,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体现。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课文以四处对话演绎了精彩的故事,所以,我让学生在基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四处对话。
1、自主学习,划出四处对话。
我出示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做到不读出声音,不指读。
2、用笔划出文中四处对话,体会小鸟与树间真挚的友情。)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而后学生汇报,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读书实践中,既学会了默读,训练了基本技能,又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2、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
(课件出示句子:“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并配上插图及欢快动听的歌。)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树与鸟儿在一起时是多么的快乐。可是,寒冬就要来了,这对好朋友不得不分手。临走前,他们依依惜别(课件出示插图及两个句子: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品读这处对话时,我先范读,让学生明白树的话饱含请求、期盼,而鸟回答的语气坚决、肯定。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找朋友读、熟读成诵再进行演读,并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鸟与树分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这一环节,教师以情带读,让学生“读中悟情”,再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合作学习其它三组对话。
3、合作学习其它三组对话。
第二年春天到了,信守诺言的鸟儿回来了,可是树不见了,鸟儿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诺言的,我让各学习小组根据老师的提示合作学习。(课件出示插图及合作学习的方法:鸟儿在寻找树的过程中,有几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分角色读、齐读等细细品读,再体会、交流小鸟心情的变化。)而后汇报点评。学生自由学习这三组对话时,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体会,与同伴相互揣摩,反复演练。而后,我及时抓住现场学生反馈的信息,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评价,从而把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在自读、共赏中,掌握了学习方法。
4、角色体验,引导想象。
鸟儿对树的这种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这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扮演文中喜欢的角色,读读文中的四处对话。我为演读的同学出示图片及背景音乐,(课件:插图及音乐)创设情景,感染学生。在换位体验中,把学生带入课文,达到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学生通过进一步对课文中角色的体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故事中所蕴含的有关真情、诚信的人文内涵。
(四)加深感悟,升华情感
(课件出事插图及句子:15—17自然段)鸟儿最后找到的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信守诺言的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歌,此时,鸟儿的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
我抓住句中两个“看”字,让学生思考这两个“看”字有何不同,大胆想象,如果你是鸟儿,你会怎么想呢?先引导学生说出鸟儿两次看着灯火时心里不同的想法,然后老师总结:第一个“看”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第二个“看”是鸟儿实现了诺言,仿佛在说:“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从而体会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再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接着,提出问题:从鸟儿与树的友情中,我们认识到什么?使学生把
童话与现实联系起来,懂得要像鸟儿那样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这一环节,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其中引导学生想象鸟儿先后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时心里的想法,填补了课文的艺术留白,不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ds^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学习了课文,我让学生畅所欲言,把想说的,想对谁说的话说出来。比如可以对可爱的小鸟说;对树说;对伐木工人说;对全世界拥有朋友的人说……(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引导多向对话,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再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组内交流。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六)布置作业
我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设计了多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课件出示:★
1、把《去年的树》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2、从课外读物中选择2—3篇童话读一读,摘抄好词好句,做读书笔记。(推荐的读物:《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3、自己创编一个童话故事。)这样的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在说、读、写中,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六、说板书设计
设计这样的板书,直观形象地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思路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一、品读“天天”,进入文本
1、《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来读?
2、一棵树、一只鸟、一首歌,多么美好的日子,多美的画面呀。
3、想一想,鸟儿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
师:你从这段话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鸟儿经常给树唱歌呢? 师:多美好的日子啊!(配乐)师:同学们,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生2:鸟儿和树的深情厚谊。(板书:深情厚谊)
师:森林里有千万棵树,鸟儿却单单为这棵树唱歌;森林里有千万只鸟儿,树却只听这只鸟儿歌唱,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情谊啊!
师: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品读对话,体会情感
1、师:文中出现了几次对话?分别是谁与谁的对话呢? 师:对话分别说了些什么呢?用横线画出来。
(1)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2谁愿意做这一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好朋友?
3、小鸟儿的树朋友不见了,只剩下一截触目惊心的树根,这时鸟儿又会做些什么呢?
4、于是,鸟儿决心寻找大树,他分别问了树根、大门、小姑娘。(2)鸟儿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3)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4)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三、品读结尾,体悟永恒
1、当鸟儿看着这灯火,对着去年的树,她有千言万语想对树说。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2、课文学到这儿,你想对故事中的哪一个角色说说心里话?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我想对 鸟儿说:“ ”
我想对 大树说:“ ”
我想对 伐木工人说:“ ”
鸟儿 深情厚谊 树
信守承诺
珍惜友情
《去年的树》读后感今天,我们上了一篇感人的故事,叫《去年的树》,,是发生在一只小鸟和一棵树身上的故事。有一只鸟每年都要给树唱歌,今年,当它飞回来找树时,那树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最后,鸟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树,它被做成火柴,用光了,可烧出的火还在煤油灯里,接着,鸟儿就唱起了去年的歌。
看完这篇课文后,我体会到了他们深厚的友情,可当我学完了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它们的不舍之情,可我没忘那些破坏大自然环境,砍树的伐木人,他们既破坏了环境,更破坏了了小鸟和树的感情,我想 对鸟儿说:“听到你失去了珍贵的朋友我很伤心,可你这份有爱之心更令我难忘,坚强起来,我们大家都相信你会怀着友爱之心找到更多的朋友!”
我还想提醒那些伐木者,树,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没有树,凶猛的沙尘暴与洪水将向我们袭来,破坏了人与动物美好的生存空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小鸟和它们美好的家园--树,维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北风呼呼地吹着,树叶像一只只飞舞的黄蝴蝶飞向大地,寒冷的冬天终于来了。过了几天,就下雪了。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到大树上,不一会儿就盖住了他的脸,盖住了他手臂,天可真冷呀。
一个冬天的早晨,一群伐木工人扛着剧子和斧头来到了树林,他们要砍一批树运到厂里去做火柴。沙沙的电锯声在树林里回响,一棵棵大树应声倒下。大树看着这一切,心里非常焦急,他希望能逃脱这次噩运。但是,冰冷的电锯在傍晚时还是降临了,大树拼命求工人:“大叔,求求您,让我留到明年春天吧,让我再和小鸟见上一面吧,这是我答应她的呀!”但大树的哀求无济于事,伐木工人根本听不到。大树被锯了下来,装上车运到城里的火柴厂,他被切割成一块块木板,最后做成了一根根戴着小红帽的火柴。
在一个清凉凉的夜晚,小姑娘拿出一根火柴,点燃了一盏油灯。灯火照亮了整个屋子,暖暖的,小姑娘在灯下认真的读起书。这时,一只小鸟飞来了,停在了窗台上。她的脸色是那样憔悴,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灯火看呀看,慢慢的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小鸟的眼里滑落下来,接着小鸟在窗台上低婉地叫了起来。灯火终于认了出来,那不是他的好朋友小鸟吗?她真的飞回来给我唱歌了。灯火连忙对小鸟说:“老朋友,你别难过,我是大树,我已经变成了一根根火柴,虽然我的身体变小了,但我点燃的灯火却照亮了屋子,给人们带来了光芒,带来了力量,我一点儿也不后悔,小鸟你应该为我高心啊!今天你能看我,又为我唱歌,这真是太美妙了。小鸟看着一跳一跳的灯火,似乎明白了灯火的意思。现在,她虽然还含着泪,但是却唱得更起劲了。
唱完了歌,小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第二年春天,小鸟又飞回来了。无精打采的飞着,回忆着他和好朋友树的快乐时光。忽然,他眼前一亮,看见许多小朋友在种树:有人在运树苗;有人在挖坑;有人在浇水;有人在填土。个个干得有津有味,干劲十足。原来他们是在帮小鸟做个新家啊!
鸟儿们在想:“他们真好,为我们建了新家。真应该谢谢他们这些好心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很快寒冷的冬天来了,小鸟儿要跟大树说再见了。大树对小鸟儿说:“小鸟儿,明年春天你再回来给我唱歌听好吗?”小鸟儿说:“好啊,你一定要等着我!”春天很快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和小溪里的雪都融化了,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小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大树来了。
可是,大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小鸟儿问:“去年立在这里的大树到什么地方去了。”
树根回答:“伐木人把它砍走做火柴了。”
小鸟儿找了好久,才找到一个村庄,村庄里有一盏灯。小鸟儿问灯:“火柴在哪里?”灯回答:“火柴用完了。但是,火柴的灯光还在那里。”
小姑娘说:“火柴在那个盒子里,但是,火柴的大部分已经用光了。盒子里还剩下几根。”鸟儿说:“小姑娘,请你把盒子打开好么?”小姑娘说:“好。”小女孩刚打开盒子鸟儿惊呆了。
曾经它的朋友树曾经是一棵参天大树,如今它已经变成了一根几厘米的小火柴。
树说:“鸟儿,你来看我了,我以前是一棵茂盛的大树,如今我变成了不经风吹雨打的小火柴,鸟儿你会嫌弃我么?”
【去年的树听课有感】推荐阅读:
《去年的树》课文原文11-21
去年的树教案完整06-17
语文《去年的树》说课稿07-07
《去年的树》读后感10-21
去年的树续写作文11-04
《去年的树》教学片断及反思10-10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去年的树09-17
省优质课听课有感09-22
去年度党员干部冬训工作总结07-09
教育部通报去年10起教育乱收费典型案件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