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梦生根发芽(精选6篇)
——《水上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设计: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石桥小学
陈玉山
评析: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石桥小学
高福喜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 教材简析:
《水上飞机》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作者用童话的体裁,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外形、主要种类及各自的用途。向学生展示的是高科技的成果。在表达方式上又采用了总分结构的写法。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要达到一般的“双基”要求,还应重视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的情感。
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趣味,语言生动活泼,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能使学生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适应三年级儿童的学习要求,是对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会用“究竟”、“渐渐”造句。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及主要用途。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学习课文总分写法,仿照课文进行读写训练。教学重难点:
1、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及用途,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指导学习总分表达方法,进行读写训练。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1、师:茫茫的大海无边无际,一百多年前,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豪华游轮在海上触冰了,请看:
2、多媒体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游轮遇难片段。
3、师: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救援设备,救援不及时,这次海难造成了近千名游客遇难。可现在,当“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海难再次发生时,像这样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了,因为我们有了“水上飞机”。
【点评: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唤醒。小学生未必都见过海难,对海难缺乏感性认识。这里借助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这里既把学生带入到海难的悲痛之中,又渲染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救援设备,救援不及时,而造成惨痛悲剧场景。并及时引出“水上飞机”这一先进设备,引起学生对“水上飞机”的关注,把学生从海难的悲痛中带出,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环境的预设,看似平常,其实匠心独具。】
二、创设情景,探索发现。
多媒体出示:(画面上广阔无边的大海,一架水上飞机停在海面上,一只海鸥围绕飞机盘旋。)
1、如果你是小海鸥,你会想些什么,问些什么?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愿读一读?(指名读)
(1)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读书要想,想它的意思。看谁能把这节的意思读出来(再读)
(2)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这到底奇怪在哪里呢? 板书:长了两个大翅膀。
(3)小海鸥感到好奇,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生交流)
(4)练习用“究竟”说句子。
(5)你们造的句子是“究竟”的一种用法,老师说个句子:“今天我收到一朵花,究竟是哪个同学送给老师的呢?”这里的“究竟”和文中的“究竟”意思一样吗?
(再用这种意思的“究竟”造句)
看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同的。
(6)读了这一节你还有什么收获?(再出示刚才的课件,让学生再看刚才出示的画面,了解水上飞机的构造)
(7)指导朗读小海鸥怎么想的这一句,读出奇怪,疑问的语气。
【点评: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小动物都是十分喜爱的,这里创设情境,让学生变成小海鸥,跟随课文中的小海鸥一起去发现,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换词、造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同的。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三、再现情景,突出作用。学习2—6节。
1、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究竟有没有明白呢?大家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读一读2—6节。
(1)交流:小海鸥有没有明白?它知道奇怪的大船是什么了吗?(2)小海鸥是怎么问的,水上飞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谁能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3)评价后同座分别扮演小海鸥、水上飞机,练习表演。(4)指名表演,评价后再表演。
(5)过渡:海上救护机真能救护海上遇难的船只,真了不起,课文中它真的接到了求救警报了,它是怎样前往救援的呢?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
2、多媒体演示《泰坦尼克号新编》:(“泰坦尼克号”遇险,船长向“水上飞机”求救,“海上救护机”是如何起飞,如何降落,如何救援的。让学生感受“海上救护机”的作用。)
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3、教师:一百多年前的“泰坦尼克”号,如果在今天,还会有那么多的游客死于非命吗?所以海上救护机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海上守护神。
4、刚才演示海上救护的是哪一节?找出来读一读。
【点评:通过角色表演、朗读对话,多媒体演示《泰坦尼克号新编》,再现情景,让学生充分了解海上救护机的作用,与课始照应,加深对“水上飞机”这一先进设备作用的了解,并以小海鸥的视角去体会对海上救护机的敬佩。】
四、朗读比较,学以致用。学习第八自然段。
1、出示:“他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水上飞机渐渐离开水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
【点评:这里跳开第7自然段,去讲授第8自然段,不落俗套。这是顺应教材的内容,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这充分显示了教者驾驭教材的能力。】
(1)指名读。
(2)“渐渐地”是什么意思?能换一个词吗?(慢慢地)
(3)这不是与“迅速”自相矛盾吗?(用红色在“渐渐地”、“迅速”下画红线)。
(4)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去理解。(5)指导用“渐渐”造句。
(6)想象:海上救护机可能怎样救护遇险的船只呢?(7)指导朗读句子.(8)一起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点评:读书贵在疑,一个反问句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次朗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想象朗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但这里读的方式较为单调,如果将分角色读、表演读穿插其中,学生兴趣将更浓,效果将更好。】
五、改换说法,想象练说。学习第7小节。
1、过渡:在海上飞机没接到警报之前,小海鸥和水上飞机还谈了什么呢?
2、出示:“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有的„„;还有的„„,去扑灭森林大火„„”
(1)这一节是水上飞机一个人说的,你能改成小海鸥和飞机的对话吗?(同桌对话,表演)
(2)指名表演。
(3)你能给这些水上飞机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这些名字取得真贴切。(板书学生给水上飞机起的名字)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上飞机是个大家庭,海上救护机就这三个兄弟吗?想象一下,它还可能有哪些兄弟呢?
(1)学生自由想象,交流。
(2)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一起睁大眼睛来欣赏他们的英姿吧!(多媒体展示水上飞机执行任务的镜头)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想说什么?说说水上飞机的作用。
(4)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出示句式:水上飞机()了!他()很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
4、写话练习。
【点评: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一段教者放手让学生尝试改换说法,情境表演,看画面想象练说,写话练习等形式,水到渠成地了解水上飞机的其它家庭成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六、拓展练习,提高深化。
1、水上飞机的种类很多,它们有不同的作用,为人类作出了贡献。如果长大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那些新作用?
(学生自由畅谈:说说我是 „„„„,我能„„„„)为了实现你们美好的愿望,现在可要好好学习,长大造出更多、更好的水上飞机。
2、总结:水上飞机是高科技产物,它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
【点评:每个学生都富有奇思妙想,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走出文本,走入生活,进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
地址: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石桥小学 陈玉山
高福喜 邮编:225826 邮箱:jschenyushan@163.com
一、学生们课堂上三问
1. 预习后提问。
在刚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 笔者的学校采取的是学案式教学, 所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 这样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 提高听课效率。随着问题的解决, 会激发学生提出下一个问题, 形成良性循环, 且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 讲授时提问。
当老师讲授时可以让学生随时提出问题, 不是当成容器被动接受, 而是你问我答, 都想参与其中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这样一来, 不仅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间, 要求老师有耐心, 真正爱护每一名学生, 不厌其烦地去解惑。
3. 总结时提问。
数学的知识联系密切, 总结时提问可以承上启下, 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思考或提出下一个未解决或待解决的问题, 据此主动地去预习, 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 而且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二、教师在课堂上提问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 设置一系列问题, 要有层次, 难度螺旋式上升, 让学生充分思考, 检验知识的预习程度。让老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结合起来, 提高课堂效率, 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些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培养全面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提问式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么多年,姨妈对亲戚的好大家都记得。每次去她家做客,她总会搜尽家中东西作礼物,即便在困难时期也会想法让大人孩子吃上一顿饱饭。
“姨妈家很富有。”那时我便有了这样一种印象。一次我和母亲去做客,临走时, 姨妈塞了一大包吃的、用的,小表哥一直翻着白眼儿看我,当见到把他最爱玩的弹弓子、口琴也塞进去时,再也忍不住了,死死拽住姨妈的手不让拉锁链。在姨妈的催促中我们上了路,小表哥撕心裂肺的哭声却一直回响在我耳边。那一次,我知道了姨妈家并不比我们家富裕多少,她比我们多的是爱。
1993年我哥出了车祸昏迷不醒,家里不想声张这事,姨妈却还是拐弯抹角地打听到,拉着姨夫偷偷来了长春。一直在小山村生活的她没想到长春那么大,医院那么多,脚掌磨起了泡也没找到哥哥。为了省钱,两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在街头露宿一夜,最终在瑟瑟寒风中失望地返回家中。哥清醒后知道这事,躺在病床上哭得像个孩子。
后来日子越来越好,亲戚们去她家探亲的次数少了,但每次回去后,什么时候返家都得由她定。“ 等家里的鸡再多下几个蛋, 你们好带回去。”“等院落里的葡萄再紫些,正好带在路上吃。”“几个孩子小时候不是最喜欢吃甜杆儿吗?再过几天会更甜。”
我们已经不爱吃那些东西,但姨妈就像个指挥家,在院落里指挥表哥上房下地窖,直到我们已经拿不动那些东西。但我回复这番心意的却是抱怨,抱怨因为这些大包小裹,被列车员嘲讽“把火车当成自家的货车”,还被罚了超重款。
等到能领悟这种爱在如今社会是多么稀缺时,姨妈却走不动了。她还患了严重的耳鸣症,听力几乎为零。她很少起床,多数时候总痛苦地闭着眼。一次我出差顺路去看她,她看见我,紧紧抓住我的手仔细打量,满心欢喜把所有认为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穷尽力气为我做了一顿饭。我以为被病痛折磨的姨妈真的老了,再也折腾不出那大包小包的礼物,但出发的那个早上,姨妈并不在炕上,东厢房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咳嗽声。地上不知什么时候又放满了一大堆要带走的东西,就连冰箱里的冻肉也不放过。
这一次, 相伴一辈子的姨夫走了,我让母亲带了些钱捎给姨妈,笃定这笔数目不菲的钱能让她的日子宽裕些,并暗下决心以后还会定期寄钱给她。始料不及的是,去车站接返家的母亲,看见一大堆包裹几乎把矮小的她包住。
一大捆糜子杆扎的笤帚,好几件衣服,一只活着的大公鸡——为了让这鸡口感好,姨妈一直把它栓在木桩上养的。此外母亲还带回了我托她捎去的钱:“你姨说你年轻,花钱地方多,她老了,没有花钱的地儿了!”
我以为亲戚这东西,过了三代就会越来越淡。历史的车轮会把长久不来往的亲戚们越送越远。我曾经拒绝给表姑夫我的手机号码,不出席多年不来往的亲戚的婚礼、葬礼。我一直以为置身于他们中间和陌生人没什么分别。姨妈让我明白,亲戚之间连接的那一份血缘,就像异变的抗体深深隐藏在我们的身体里。不好好养護,可能就会在阴天下雨的日子,每个骨缝都像有蚂蚁在咬,一直疼到心里。
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既是对黄大年事迹的肯定,也是对当代留学归国人员、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xx大学广大师生的殷切希望。作为黄大年的母校,xx大学更有责任继承好黄大年精神,让他的精神在吉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认为黄大年的事迹和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祖国的需求为最高追求,是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黄大年1977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即xx大学地球探测与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1996年,黄大年获得英国LEEDS大学博士学位后,第一时间返回母校,兑现学成归国的承诺。后来经学校批准,他再次前往英国,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并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XX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国后担任xx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
二是瞄准国际前沿创新创造,是科技报国的践行者和示范者。黄大年筹划和组建了xx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和xx大学海洋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担任国家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项目”和“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首席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
三是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凝聚高端人才,是高瞻远瞩的教书者和育人者。黄大年7年指导了44名研究生,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实验班”的班主任。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笔记本电脑和学习资料,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条件让学生和团队成员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科技。
作为语文教师, 实践和思考的机会特多, 可很多时候我们都封闭, 甚至主观地认为, 教书, 尤其教那已被国人否定的“之乎者也”的文言文, 更是铭记高考的目标, 将注意力集中在文言文中的字、词、句, 全然不顾字里行间的精、气、神。人为地将极富人性化的古文化当作现代人博取功名、养家糊口的工具。怎能不叫人违心?又怎能不叫人索然无味?作为语文教师, 面对这样的局面, 需要的不是悲观, 也不是等待, 而积极求变, 反思过去, 总结教训。
其实, 古文被我们因功利的高考而弄得支离破碎, 面目全非, 最主要的原因并非高考或世人的否定态度, 而是我们这些一厢情愿的人在功利的驱使下简单粗暴的必然结果。鉴于这一现状, 我在尝试中明白, 今天的文言文教学根本就是割舍了历史, 割舍了人性的工具性教育。这灵魂与肉体的分裂, 直接导致文言沦为简单的符号, 这正是而今我们不好教、学生不好学的根本原因。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完成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神圣使命, 就必须痛下决心, 彻底改变旧的教学理念。首先需弄明白到底教什么、怎样教, 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关系如何处理。从《论语》开始, 直到“五四”运动前,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产生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 而这些作品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因此, 文言文是一片沃土, 是我们民族成长的镜子, 学习它不仅能使我们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感受民族精神的厚重和伟大, 还使我们得到先贤哲人思想精神的启迪, 从而在继承和发扬中塑造伟大高尚的人格。
四大文明古国的地位和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使我们在历史的今天充满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信心。一部落后就要挨打的辛酸史让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没有经受艰难困苦磨炼的青年在扼腕悲叹的同时热血沸腾。民族的不幸烙在我们这些青年心上, 自当成一种不忘国耻, 奋起自救的力量。学习的目的就是继承创新, 没有继承, 何来创新, 无中生有只能是水中望月, 雾里看花。故而学好文言文不但能让我们读懂古人的思想情意, 而且使我们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做一个堂常正正的中国人。学习屈原的作品, 感动于他爱国忠君的满腔热情, 屡遭排挤时“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洁, 以及“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学习庄子的《秋水》除了掌握必要的字、词、句, 还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精神的世界:
(1) 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故步自封。
(2) 人要保持谦虚的美德, 谦受益, 满招损。
(3) 人贵有自知之明。
(4) 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不是出于妒忌的攀比, 而是为了缩小差距。
(5) 知耻而近乎勇。
(6) 自大由于无知。
(7)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8) 只有不断超越自己, 才会有所发展。
(9) 人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10) 个人的见识总是有限的, 要懂得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而努力学习, 不断进取。
再如《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石钟山记》中“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超脱,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天下之心;《游褒禅山记》中“世之奇伟, 瑰怪, 非常之观, 常在险远”的求索之理;《五人墓碑记》中“谈笑以死, 颜色不少变”激于义而死的从容和伟大;《孔雀东南飞》中“五里一徘徊”的坚贞;《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相知, 如此道来, 不胜枚举。
一、立足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弊端的影响,在学生的头脑中认为数学就是背公式记定理,然后就是题海战术,通过不厌其烦的训练之后就能熟能生巧,形成自己的内功,最后就是考试,一切分数说了算。用这几句话来形容数学教学并不夸张,可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学生最初还能跟上,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枯燥和乏味,枯燥的训练,冰冷的考试没有带给学生丝毫的喜悦,反而连自己一开始仅存的学习兴趣也消失殆尽了。
每况愈下的背后的确折射出一定的问题,新教材做了相应的改变和修订,教材在编排上融入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取材于身边的数学,立足于经典的熟悉的事例,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和生活不再像穿衣戴帽一样油水分离,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津津有味,一反过去窘态,由原来的厌烦变得喜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此外,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要经常鼓励,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呵护学生,在教师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就会慢慢地对教师产生接纳感,并爱上数学,不再把数学学习看成一种折磨。这样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师越鼓励,学生越爱学、收获的成功就会越多,就会更加投入,学习的苦就会转化成成功的乐。
比如在数学教材中实践探索栏目中就有很好的素材供学习,如储蓄问题、打折销售等就是很好的载体,学生们专心致志地收集信息,积极讨论,然后合作攻关,最后拿出了惊人的结果,学生把眼光由课堂转向生活,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自己的投入比教师辛苦说教效果好许多,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收获的是喜悦,教学效果明显有了大幅提升。
有些课堂忽略了这个关键所在,整个课堂是一个尺度,如果目标定得太高,那么只有优等学生能够达到目标,甚至这些优等生也感到力不从心,至于中等学生和差等学生就更是可悲了,不能实现笑口常开,没有小手常举,也没有了笑容常在,他们只是绷着脸,十分吃力地跟随大家去学习,有的能弄个一知半解,有的干脆是一头雾水。长此以往,不仅学不到知识,久而久之还会对数学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将整个班级分类对待,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做到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还要让差等生爱吃。
二、尊重差异性,人人都进步
山中鸟多不同音,水中鱼多不同性,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然后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终为了一切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课标中明确规定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必需的数学,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最终都能提升自己的素养,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
学生在求学的征程上,不可能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搞好应有的、必要的数学教育,还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学生之间由于基础的不同和技能能力方面的差异,我们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立足实际,既要让优等生吃不了兜着走,还要令学困生吃得香不想走,通过采取多种方法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以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小鸟都歌唱,每一块金子都发光,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将学习水平发挥到最佳,从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让创造能力也节节提升。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创造提供情感基础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一个双边活动,而学习必须以合作愉快为基础,以师生互相信任为底线,还要以情感悦纳为纽带。
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乐教,让学生乐学。
把师道尊严放下去,来做一位关心学生的平易近人的教师,做一个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双重领路人,这样教师才能被学生悦纳,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就会既敬重教师,又怕教师,敬重达到爱屋及乌,害怕达到上行下达,抓住这点就会让学生刻苦学习并保持永恒的动力。
总之,数学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理解、解释、应用。我们应本着发现现实世界中蕴藏的数与形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服务的目的进行学习数学。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让科学梦生根发芽】推荐阅读:
让精益文化落地生根09-09
缘分落地生根是我们05-29
科学让梦想飞翔07-21
如何让学生爱上《科学》06-22
科学让生活充满阳光10-05
科学,让生活更美好周记06-05
让科学课充满乐趣07-06
让科学与生活更加贴近09-13
科学课让学生动起来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