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配制度创新的重要性(精选8篇)

分配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篇1

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种更有效的约束本企业职员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的产生过程,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它通过激发企业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从而推动企业进步。企业之间的制度及相关知识基础的差异,使得企业很不容易模仿。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民营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但是,存在着重技术轻制度的倾向,导致企业发展出现了人员不稳、速度不快、规模不大、创新不足、寿命不长等不良现象。因此,民营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

一、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 创新概念自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j.a.schumpeter,1912)中被首次提出之后,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主要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辟原材料新来源、实现工业新组织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创新理论是一个被纳入经济学范畴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分析和研究领域。创新理论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若思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

熊彼特首开技术创新研究之先河,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虽然对企业制度创新有一定的意义,但早期对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如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对创新进行类型划分的;此外,希克斯将创新分为“节约劳动型”、“节约资本型”和“中性”三大类;门茨则将创新划分为“基础创新”和“二次创新”两大类(常修泽,1994)[5]。由此可见,他们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偏重于技术创新,对企业制度创新thldl.org.cn问题的研究是很有限的。

二、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一)企业制度创新理论发展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人的行为的分析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仍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已用效用最大化替代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定,理性被理解为人能根据各种约束作出一系列欲望、期望与偏好的选择;二是认识到按传统理论的观点,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受“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会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样实际上是假定了市场的运作不存在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交易费用。事实上,任何一项交易的完成,都需要进行合约的议定、对合约进行监督和讨价还价等,因而必然存在交易费用,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产生了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不同制度安排;三是完全竞争模型要求完全界定私产制度,认为这样是最有效率的,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理论期望,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产权结构的多重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基于这些认识,产权学派企图揭示产权制度的功能及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新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内生的,并探讨了制度的基本功能、影响制度变迁的各种因素以及作出不同制度安排选择的原因等多个方面。(二)关于制度的研究

兰斯·戴维斯(davis,lance,1971)和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c.north,1989)率先在制度创新领域展开了实质性的研究,根据诺思的定义,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务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方式、产权结构、管理体制及市场规则等;t.w.舒尔茨认为,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某些服务的供给者,是应经济增长的需求而产生的,需求的不同也会导致制度安排的不同;林毅夫认为,人之所以需要制度,是因为一个理性人能力的有限性,他在做出决策时要支付信息费用,以及人生活环境与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一方面是人需要用制度来确保生命期的安全;另一方面又需要它来促进与他人的合作,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三)关于企业制度创新的研究

关于制度创新的定义,普遍的观点认为主要是指创新者为获得潜在利润而对现行制度进行变革的种种措施和对策。兰斯·戴维斯(davis,lance,1971)和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c.north,1989)认为制度创新的全过程包括五个主要的阶段,即形成“初级行动集团”阶段、“初级行动集团”提出制度创新方案的阶段、“初级行动集团”对已提出的各种创新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的阶段、形成“次级行动集团”阶段、“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协作实施制度创新并将其变为现实的阶段。并认为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制度创新存在时滞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与组织的时滞,即从认识外识外部利润到组织初次行动团体所需要的时间;二是发明的时滞;三是“菜单选择”时滞,即搜寻已知的可替换的菜单和从中选定一个能满足初级行动团体利润最大化的创新的时间;四是启动时间时滞,即可选择的最佳创新和开始旨在获取外部利润的实际经营之间存在的时滞。篇二: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

论制度创新对改革的推动作用

引文:制度是要求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制度的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国情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制度创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政治上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社会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我国的改革的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等的成绩。

关键词:制度创新 改革

正文: 创新是国家、民族进步不竭的动力,而制度创新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正是从制度创新入手,全面创新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

发达国家成功施行创新发展战略的实践,都与其相对成熟的现代国家创新体制密切相关。科学理性的精神文化、发达的技术条件和丰富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对宽松、民主和稳定的制度环境等,是创新型国家所共同具备的要素特征。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程度非常高的系统。而制度、体制因素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一经济制度改革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产生、形成,并不断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为主线,在所有制结构、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对外经济关系、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和发展等方面有了许多理论发展与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更是制度创新的伟大胜利。

(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通过包产到户的形式进行生产,按劳分配,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在经济制度上的伟大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民营企业制度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民营企业也是配合大型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二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②所以我们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要以不改变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前提的政治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领导体制,行政机构,干部人事制度,行政法规等方面的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展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步伐,1987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议程。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社会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然而,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③

我们要以政府制度创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府制度创新是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对行政服务制度的完整性、确定性与规范性进行了重新界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法治化、公正性、人性化、现代化与文明化,为实现和谐公共管理,进而实现“和谐社会”做出切实的贡献。政府制度创新是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对行政服务制度的完整性、确定性与规范性进行了重新界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法治化、公正性、人性化、现代化与文明化。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医疗改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商业健康保险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和正外部性,我们必须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进行制度创新:商业健康保险必须专业化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风险管控难题必须突破、政府必须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扶持制度必须创新。通过这三种类型的制度创新,商业健康保险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其应有的地位,医疗改革才能完成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还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还不够宽,保障水平较低;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价格虚高;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弱化;卫生投入机制不健全,多元办医体制尚未形成,政府卫生投入不足,个人负担较重;尚未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有效得到解决。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增强人民群众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④改革开放既要求进行体制创新,改变不合理的各类结构,又要求进行机制创新,促进各类结构向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一些局部的问题和错误是难免的,各类结构的合理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改革的期望也需要认真研究,并逐步地适度予以满足。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参考文献:

①亚当 斯密《国富论》,天津人民出版社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③《中国幸福学研究》陈梦云,中国幸福学研究网站

④胡锦涛《中共十七大报告》篇三:创新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行政学说史论文 论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姓名:孔永明 学号: 120364064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院系: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 年 12 月 18 日

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1954年德鲁克在他划时代的著作《管理实践》中明确提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德鲁克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关键字:企业生存 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营销创新 市场创新

一 创新的内涵

创新的内涵指在世界上首次引入新东西、引入新概念、制造新变化,其中,“新”指在结构、功能、原理、性质、方法、过程等方面的、首次的、显著性的变化。创新导致暂时垄断,产生超额创新利润,并从价值和利润决定的角度,将市场经济“一分为二”:遵循“劳动价值论”的普通商品市场,遵循“创新价值论”的创新商品市场。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使经济不在发展过程中休克)的工具。纵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的失败也多归结于不能自主创新。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的灵魂。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 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管理创新是为了更有效地运用企业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创造行为。美国管理学家哈梅尔将管理创新定义为:对传统管理原则、流程和实践的明显背离或对常规组织形式的背离。管理创新就是指以价值增加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各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的协同创新为手段,以培育和增强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创新活动或过程。管理上的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自身优势。

三 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它代表了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导向、维系和约束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造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2 企

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企业文化创新,现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创新也愈来愈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四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高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

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技术创新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它为组织的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了其重要性。技术上的创新在产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的提高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工艺,从而降低成本。在企业的竞争中,成本和产品的差异化一直都是核心因素,技术的创新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样,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会为企业的产品差异提供帮助,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其创新的能量,就能在市场中击败对手,占据优势地位。技术创新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因此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技术创新逐渐成为企业一项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而企业作为利益分配主体,就意味着在照章纳税后,企业有权对技术创新收入进行自主分配。这样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补偿技术创新投入,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励研究与开发人员,尤其是对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特殊的报酬机制。再者,企业可以根据有效的经济原则,组建有效的研究和开发组织,按要素、贡献分配报酬,激励研究与开发的有效增长

五 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种更有效的约束本企业职员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的产生过程,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它通过激发企业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从而推动企业进步。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制度创新存在时滞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与组织的时滞,即从认识外部利润到组织初次行动团体所需要的时间;二是发明的时滞;三是“菜单选择”时滞,即搜寻已知的可替换的

菜单和从中选定一个能满足初级行动团体利润最大化的创新的时间;四是启动时间时滞,即可选择的最佳创新和开始旨在获取外部利润的实际经营之间存在的时滞。

六 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就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非要求一定要有创造发明,只要能够适应环境,赢得消费者的心理且不触犯法律、法规和通行贯例,同时能被企业所接受,那么这种营销创新即是成功的。营销创新是企业提升顾客价值、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营销创新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活动过程,需要经营者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以及系统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从目前我国企业营销实践看,受市场对接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已具备了紧迫的创新意识,但其中大部分企业却不知从何做起、如何努力。我国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可选择的创新策略很多,宜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灵活运用。

七 观念创新

观念理念创新是指革除旧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

创新就是企业适应新的营销环境的客观变化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或看法。由于它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或者说它支配着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所以,它是企业营销创新的灵魂。营销创新最终目的是通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经济效益,营销创新有较强的目的性。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企业营销创新指明了方向。

八 市场创新

分配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篇2

一制度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影响

精神文化是隐性校园文化, 它存在于学校各个方面, 有时候被看作是学习风气, 有时候被看作是学校历史的传承, 其实他们都是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的体现。有时候我们评价一个学校好与坏的标准, 都会以学习风气好不好, 有没有突出办学特色来衡量。但是如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呢?如何体现办学特色呢?笔者认为一个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 形成了良好的制度氛围, 依靠制度治校形成独特的制度文化才是形成积极向上精神文化的关键。

笔者的调研中, 以两所高校为例:两所大学同处于二类本科 (下面简称A大学、B大学) , 生源质量相差并不是太大, 但是在学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 A大学晚上自觉参加晚自习的学生人数比比皆是, 教室、图书馆坐着满满的拿着书本自习做作业的学生, B大学有组织大一、大二年级进行晚自习, 但是更多学生是在聊天、玩手机、玩电脑。

采访时两个学校的学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小苏, A大学设计专业学生目前读大二。小苏说:“我们一进大学除了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入学教育以外, 在和学姐、学长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她们在学校是怎么学习的, 违反了什么制度将会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才能收到用人单位的欣赏, 听到这些让我们本以为入大学可以松口气的心情立马又紧张起来, 有了压力才有动力, 自热而然的就会自觉的去学习学长们的学习经验以求尽快的适应这种看似轻松却压力山大的学习生活。”

小岳, B大学设计专业的学生目前读大二。小岳说:“我们进入学校的时候, 老师就教导我们将怎样努力学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但是在和学长们接触的时候, 就经常听见英语等级过不了请人代考多少钱啊, 期末考试是舞弊没被抓到, 没考及格没关系, 补考容易很多, 大学生不旷课不是真正的大学生啊等等言论, 久而久之自己就迷茫了, 大家都是这样混日子。”为什么生源质量相差不大, 但就读后的效果却完全不同呢?笔者发现A大学和B大学虽然在制度和规定条例上大同小异, 但是在管理学生的态度上完全不同, 甚至在考核老师的观念上也完全不同, A大学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规定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从严从重进行处罚, 特别是对考试舞弊等违纪现象更是坚决。B大学总是打着关爱学生的口号, 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从轻处理, 甚至很多辅导员在处理一些学生时经常会接到这个那个领导电话, 内容大致都是这个学生是某某领导的关系, 一定要关照。A大学的管理制度突出以学生为管理的主体对象, 案例:A大学运动医学系大三孙姓学生, 在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夹带资料被监考老师发现并登记在案, 孙姓同学态度恶劣, 撕毁了试卷, 并且对监考老师进行辱骂, 学工处针对该事做出严肃处理, 孙同学被开除学籍处理结果通报全校。B大学的管理制度突出以学生工作队伍为主体对象, 案例:B大学管理专业的李姓同学, 参加英语等级考试时被监考老师发现夹带资料并没收了她的资料, 李同学不服和监考老师发生争执, 并在争执的过程中撕毁了试卷, 扯破了监考老师的衣服, 学校对该案件的处理结果是:监考老师被职能部门谈话, 责怪监考老师为什么要和学生发生争执, 并对李同学的辅导员进行了绩效考核处理, 而对于违纪的李同学也仅仅是教育谈话、记过处分。从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同一类型的事件两所学校的处理结果截然不同。在工作程序上A大学采取简化程序, 推行微笑服务、缩短审批程序, 重视服务质量、提升办事效率, 让学生在学校处理各类事务时时时刻刻都能享受温暖。B大学虽打着“高效”的口号, 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创建的服务大厅, 但是审批多, 服务质量不到位, 学生办理事务经常遇到冷脸, 让学生感觉办事难, 老师处理学生问题时, 要先打报告给本学部领导签字, 再到教务处审批盖章、学工处审批盖章、保卫处审批盖章, 如果出现问题还得要老师来承担责任, 所以很多老师嫌麻烦从来不上报处理学生问题。制度如何能落到实处?

调查表明没有良好的制度氛围, 就形成不了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 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也就不能形成优良的校园传承。所以制度文化是形成良好精神文化的基石。

二制度文化对物质文化的影响

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 它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建筑、设备等硬件设施当中。在高校的评估工作当中, 这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这几年高校发展迅速, 一栋栋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的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 给校园增添了不少靓丽的风景线。然而在这些光鲜的背后却是一幕幕极为不协调的场景, 大批学生带早餐进入教室, 让本该浓郁的学习氛围, 浸泡在酸辣粉、葱油饼等气味当中, 大批大批的垃圾留在教室里, 连那些清洁阿姨们都抱怨大学的卫生太难清扫。寝室里通宵达旦的玩网络游戏、学生吸烟成性、垃圾肆虐, 甚至送外卖的小贩都能够自由进出宿舍。这些不和谐的现象不由得让我们深思, 不断提升的物质条件, 却没有造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与良好的精神面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笔者认为学校在提升物质条件的同时, 忽略了建设相对应的制度。以两所二类本科大学为例:A大学将这些纳入学生德育考评, 设立德育学分加减制度, 并与毕业考核挂钩, 从而在制度上约束学生行为, 并且规定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课堂的这些行为进行管理并计入平时成绩, 宿舍的内务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评优评先, 最后还会影响毕业考评的成绩。案例:A大学设计系大一李姓学生, 宿舍内务非常差, 辅导员对其多次进行思想工作告知他内务做不好会被扣除德育学分影响学位申请, 并且还手把手教李同学整理内务, 但是该生总是不以为然, 认为这些事是小事把辅导员的教育当成耳旁风, 在一次学校的内务大检查中李姓同学的宿舍内务被评为不合格, 直接被学生工作处通报全校, 扣六个德育学分, 按照学校规定在毕业前李同学修不回这六个德育学分的话将无法申请学士学位。在这种严格的制度下A大学的学生入校后, 都收起了来大学放松的心态, 从思想上意识到我在学校应该做什么, 什么不能做, 不应该做。进入教室没有一位学生带早餐, 教学区的垃圾也大幅度减少, 宿舍通宵达旦的学生少了, 宅寝室的学生少了, 宿舍内务好了, 烟蒂少了, 图书馆人多了, 教室的人多了。

B大学在教学楼入口设立文明监督岗, 禁止学生带早餐进入教学楼, 在宿舍有专门的宿管老师负责检查、督促学生寝室的内务, 作息时间, 校学工处也会突击检查, 并且将学生宿舍内务、作息时间等检查结果直接纳入辅导员的绩效考核, 看似制度严格, 带来的效果却令人不满意。案例:B大学在全校的一次寝室内务大检查中, 艺术设计学院7间寝室内务不合格, 全校通报批评, 对学院进行考核扣分, 所属辅导员月度考核扣分, 扣工资。而造成寝室内务不合格的学生在学工处的处理结果当中根本没有体现, 辅导员对学生教育处理也没有有效的制度可遵循。

A大学之所以取得好的效果, 就是因为它将制度管理作为核心, 直接作用于被管理的对象———学生, 真正做到以制度治校的理念。B大学看似管理严格, 但它将老师、辅导员、宿管员作为管理的手段, 所有的管理到老师、辅导员截止, 并没有作用于被管理对象———学生本身。

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的保障, 有了良好的制度文化才能让美丽的校园具有灵魂, 才能让一座座教学楼不再是花瓶, 才能体现出孕育其中的文化内涵, 才能感染在其中学习、生活的人。

三对促进制度文化建设的建议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 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 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 因此, 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 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 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 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 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 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在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中大学院校应注意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指导下, 做到校园建筑的使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力求教学与生活设施相对完善, 结合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 兼顾校园环境中软、硬件工程的共同发展, 以实现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布局合理, 融实用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 使人从中获得方便, 受到感染和熏陶, 得到启迪, 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大学院校在继承和发扬各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经验的同时, 需注意在校园的设计和布局中应将象征学院特有的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 在色调、造型和组合的交融中, 让人油然感悟到一种理念、一种特质和一种精神。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 再好的物质条件只能是花瓶, 就不能形成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 没有内涵就无从谈起让人油然感悟的理念、特质和精神。

由于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导致社会价值观呈现一种以功利性发展的不良现象, 在这种现象的冲击下, 我们的高校文化也受到污染, 特别是民办高校,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 民间资本创立的高校起点低、投入大, 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牺牲一些校园的纯净, 追求利益, 将生源视成生命线, 不希望流失任何一个学生,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 造成制度文化建设中产生畸形的理念。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大潮中,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保持住一份校园应有的纯净, 将是中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姜丽.以文化自觉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 2012 (9) .

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性 篇3

一制度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影响

精神文化是隐性校园文化,它存在于学校各个方面,有时候被看作是学习风气,有时候被看作是学校历史的传承,其实他们都是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的体现。有时候我们评价一个学校好与坏的标准,都会以学习风气好不好,有没有突出办学特色来衡量。但是如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呢?如何体现办学特色呢?笔者认为一个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制度氛围,依靠制度治校形成独特的制度文化才是形成积极向上精神文化的关键。

笔者的调研中,以两所高校为例:两所大学同处于二类本科(下面简称A大学、B大学),生源质量相差并不是太大,但是在学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A大学晚上自觉参加晚自习的学生人数比比皆是,教室、图书馆坐着满满的拿着书本自习做作业的学生,B大学有组织大一、大二年级进行晚自习,但是更多学生是在聊天、玩手机、玩电脑。

采访时两个学校的学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小苏,A大学设计专业学生目前读大二。小苏说:“我们一进大学除了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入学教育以外,在和学姐、学长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她们在学校是怎么学习的,违反了什么制度将会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才能收到用人单位的欣赏,听到这些让我们本以为入大学可以松口气的心情立马又紧张起来,有了压力才有动力,自热而然的就会自觉的去学习学长们的学习经验以求尽快的适应这种看似轻松却压力山大的学习生活。”

小岳,B大学设计专业的学生目前读大二。小岳说:“我们进入学校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将怎样努力学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但是在和学长们接触的时候,就经常听见英语等级过不了请人代考多少钱啊,期末考试是舞弊没被抓到,没考及格没关系,补考容易很多,大学生不旷课不是真正的大学生啊等等言论,久而久之自己就迷茫了,大家都是这样混日子。”为什么生源质量相差不大,但就读后的效果却完全不同呢?笔者发现A大学和B大学虽然在制度和规定条例上大同小异,但是在管理学生的态度上完全不同,甚至在考核老师的观念上也完全不同,A大学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规定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从严从重进行处罚,特别是对考试舞弊等违纪现象更是坚决。B大学总是打着关爱学生的口号,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从轻处理,甚至很多辅导员在处理一些学生时经常会接到这个那个领导电话,内容大致都是这个学生是某某领导的关系,一定要关照。A大学的管理制度突出以学生为管理的主体对象,案例:A大学运动医学系大三孙姓学生,在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夹带资料被监考老师发现并登记在案,孙姓同学态度恶劣,撕毁了试卷,并且对监考老师进行辱骂,学工处针对该事做出严肃处理,孙同学被开除学籍处理结果通报全校。B大学的管理制度突出以学生工作队伍为主体对象,案例:B大学管理专业的李姓同学,参加英语等级考试时被监考老师发现夹带资料并没收了她的资料,李同学不服和监考老师发生争执,并在争执的过程中撕毁了试卷,扯破了监考老师的衣服,学校对该案件的处理结果是:监考老师被职能部门谈话,责怪监考老师为什么要和学生发生争执,并对李同学的辅导员进行了绩效考核处理,而对于违纪的李同学也仅仅是教育谈话、记过处分。从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同一类型的事件两所学校的处理结果截然不同。在工作程序上A大学采取简化程序,推行微笑服务、缩短审批程序,重视服务质量、提升办事效率,让学生在学校处理各类事务时时时刻刻都能享受温暖。B大学虽打着“高效”的口号,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创建的服务大厅,但是审批多,服务质量不到位,学生办理事务经常遇到冷脸,让学生感觉办事难,老师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先打报告给本学部领导签字,再到教务处审批盖章、学工处审批盖章、保卫处审批盖章,如果出现问题还得要老师来承担责任,所以很多老师嫌麻烦从来不上报处理学生问题。制度如何能落到实处?

调查表明没有良好的制度氛围,就形成不了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也就不能形成优良的校园传承。所以制度文化是形成良好精神文化的基石。

二制度文化对物质文化的影响

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它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建筑、设备等硬件设施当中。在高校的评估工作当中,这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这几年高校发展迅速,一栋栋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的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给校园增添了不少靓丽的风景线。然而在这些光鲜的背后却是一幕幕极为不协调的场景,大批学生带早餐进入教室,让本该浓郁的学习氛围,浸泡在酸辣粉、葱油饼等气味当中,大批大批的垃圾留在教室里,连那些清洁阿姨们都抱怨大学的卫生太难清扫。寝室里通宵达旦的玩网络游戏、学生吸烟成性、垃圾肆虐,甚至送外卖的小贩都能够自由进出宿舍。这些不和谐的现象不由得让我们深思,不断提升的物质条件,却没有造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与良好的精神面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学校在提升物质条件的同时,忽略了建设相对应的制度。以两所二类本科大学为例:A大学将这些纳入学生德育考评,设立德育学分加减制度,并与毕业考核挂钩,从而在制度上约束学生行为,并且规定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课堂的这些行为进行管理并计入平时成绩,宿舍的内务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评优评先,最后还会影响毕业考评的成绩。案例:A大学设计系大一李姓学生,宿舍内务非常差,辅导员对其多次进行思想工作告知他内务做不好会被扣除德育学分影响学位申请,并且还手把手教李同学整理内务,但是该生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些事是小事把辅导员的教育当成耳旁风,在一次学校的内务大检查中李姓同学的宿舍内务被评为不合格,直接被学生工作处通报全校,扣六个德育学分,按照学校规定在毕业前李同学修不回这六个德育学分的话将无法申请学士学位。在这种严格的制度下A大学的学生入校后,都收起了来大学放松的心态,从思想上意识到我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不应该做。进入教室没有一位学生带早餐,教学区的垃圾也大幅度减少,宿舍通宵达旦的学生少了,宅寝室的学生少了,宿舍内务好了,烟蒂少了,图书馆人多了,教室的人多了。endprint

B大学在教学楼入口设立文明监督岗,禁止学生带早餐进入教学楼,在宿舍有专门的宿管老师负责检查、督促学生寝室的内务,作息时间,校学工处也会突击检查,并且将学生宿舍内务、作息时间等检查结果直接纳入辅导员的绩效考核,看似制度严格,带来的效果却令人不满意。案例:B大学在全校的一次寝室内务大检查中,艺术设计学院7间寝室内务不合格,全校通报批评,对学院进行考核扣分,所属辅导员月度考核扣分,扣工资。而造成寝室内务不合格的学生在学工处的处理结果当中根本没有体现,辅导员对学生教育处理也没有有效的制度可遵循。

A大学之所以取得好的效果,就是因为它将制度管理作为核心,直接作用于被管理的对象———学生,真正做到以制度治校的理念。B大学看似管理严格,但它将老师、辅导员、宿管员作为管理的手段,所有的管理到老师、辅导员截止,并没有作用于被管理对象———学生本身。

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的保障,有了良好的制度文化才能让美丽的校园具有灵魂,才能让一座座教学楼不再是花瓶,才能体现出孕育其中的文化内涵,才能感染在其中学习、生活的人。

三对促进制度文化建设的建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在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中大学院校应注意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指导下,做到校园建筑的使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力求教学与生活设施相对完善,结合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兼顾校园环境中软、硬件工程的共同发展,以实现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布局合理,融实用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使人从中获得方便,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启迪,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大学院校在继承和发扬各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经验的同时,需注意在校园的设计和布局中应将象征学院特有的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在色调、造型和组合的交融中,让人油然感悟到一种理念、一种特质和一种精神。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再好的物质条件只能是花瓶,就不能形成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没有内涵就无从谈起让人油然感悟的理念、特质和精神。

由于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呈现一种以功利性发展的不良现象,在这种现象的冲击下,我们的高校文化也受到污染,特别是民办高校,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民间资本创立的高校起点低、投入大,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牺牲一些校园的纯净,追求利益,将生源视成生命线,不希望流失任何一个学生,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造成制度文化建设中产生畸形的理念。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大潮中,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保持住一份校园应有的纯净,将是中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姜丽.以文化自觉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 2012(9).

制度的重要性 篇4

然而,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怪现象,在有些单位,业务开展的时间久了,就会走向受制于人的死胡同。

我分析,受制于人,走进死胡同的原因,主要是单位往往把某项业务全权委托给某一个人,由某一个个人包揽或者垄断某一项业务,使这个人专业化、集权化。除了他,其他人根本就插不上手,不明白其中的流程原委,不明白其中的明规则或者潜规则。

如果执行和垄断这个业务的员工忠诚度不高,那么他借职务之便做小动作的机率和给企业制造隐患和危险的机率就很难预测。

在这个业务中,垄断者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便领导有疑问,也没有精力追究。别的同志有疑问,又会碍于同僚的面子,甚至会主观猜测这个人与某领导的关系不一般(这是我们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损失的是群众而不是个人。

一旦有“不识眼色者”提出异议,或者提出更换服务商的推荐,垄断者就会以种种理由,个性是“如果更换服务商就会影响到单位某某利益,人家就会在某方面制裁我们”为由百般阻挠,这就是个人已经从中牟利的主要征兆。

然而,没有人认真,没有人认为群众的损失其实就是个人的损失。人们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的意识不强,或者根本就没有,更谈不上维护群众的利益了。这种状况,即便是在股份制企业,甚至私营企业也会发生。

为此,我认为,任何单位的业务人员都不能长期专业化、集权化,更不能垄断化,业务人员之间,就应建立定期换岗的制度,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某人请假或外出就会使某项业务停滞的被动局面,就不会使自制力不强的同志走上犯错误甚至犯罪的道路,就不会出现垄断者借助业务专业化、集权化的资本要挟上司、不服管理、构成类似封建割据挑战中央权威的现象,更不会使单位蒙受意料之外的损失。

制度建设,十分重要,个人集权,应当削弱。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篇5

摘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中国人间流行的一句话。其意思就是没有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这是一个朴素但却也重要的思想,人类在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时都不能忽略这一重要而朴素的思想。企业的要正常高效地运行,就必须要有适应该企业的规章制度。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其次,企业要吧制定好的企业制度落到实处,即要坚决地执行企业制度。最后,根据马克思哲学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企业发展与企业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为企业的正常高效运行服务。关键字:企业制度;制定;执行;与时俱进;企业发展

Abstract:There is a popular saying in China: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and standards,which means that the human being will trap in to disorder without constraint.Although it is a simple-mind and important thought,human being can’t overlook its place in the social life and product life.If a company wants to operate effectively,he have to make appropriate norms for the company development.In order to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company,first make the norms according to the fact of company,second carry out the norms of company.finally,as the basic philosophy principles of Marxism point out that all thing in the world is constant developing and advancing,the development of company and the norms should upgrade,which serve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Key words:company norms;make norms;carry out norms;upgrade;the development of company

目录

摘要..................................................................................................................................................1 一 企业制度的内涵.........................................................................................................................2 二 企业制度重要性.........................................................................................................................2(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机制........................................................................2(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2(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3(四)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3(五)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障........................................................................3(六)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4 三 落实企业制度.............................................................................................................................4 职工落实企业制度...................................................................................................................4

(二)企业落实企业制度.......................................................................................................4

(三)国家强制力落实企业制度...........................................................................................5 四 企业制度的更新.........................................................................................................................5 五 总结.............................................................................................................................................5 六 致谢.............................................................................................................................................5 七 参考文献:...................................................................................................................................6

一企业制度的内涵

企业制度是指以生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他的本质是企业内在运行规律的外在形式。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的那个一系列行为的好规范和模式的总称。企业制度体系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制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法律政策,企业组织结构,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管理表单等各类规范的文件。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按公司制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系列企业管理制度。纵观我国企业发展历史,我国的企业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总趋势是越来越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建立在现代生产关系上,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动规则的统称。从企业制度的内涵就可以看出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健康长久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制度的支撑。下面我们就浅谈企业制度对企业发展各方面的影响。

二 企业制度重要性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机制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首先必须遵循国家对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企业只有在这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运行本企业的业务才能够得到继续发展下去的可能性。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制度的制定要紧紧服从者十六字真言。当然其中的某些理念是针对某些特殊企业规定的,但是作为指导中国的企业制度的大方向是不会有错的。毕竟这些经验的积累是前人经过不断的实践得出的经验。(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企业及其构成机构是一个整体,而企业制度就是让整个企业规范高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企业的构成机构的有效运行才能促进整个企业的高效长久运行。制定好企业制度,各个机构按照相关的规定做事,这样可以让企业的各个机构按照规章制度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减少工作任务的缺失和规范各机构的行为。(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企业没有适当的规矩就像是一盘散沙,企业员工就会想一群游兵散将,企业永远也没有办法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停滞不前甚至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被被掩埋,永无出头之日。一个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特别是本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创兴能力。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想企业运行当中的其他因素那么好控制,所以管理好企业的人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管理企业的员工也需要用到企业制度。将一切大学制度化,虽然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将员工应该做的事情制度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公平的保障。企业制度规定好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要做的事情,同时也规定企业这个大家庭应该为员工提供的福利,例如员工的工资计算,奖金以及公司应当提供给员工的发展机会与学习的机会等,将这些东西制度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促进企业的发展。每一个员工都希望在企业能够得到自己应有的报酬和发展机会,制度的存在可以让他们根据制度要求去努力,在评判他们的业绩时也有了一定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内部的公平。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企业制度为企业的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体制框架。企业的日常运行总是在一定的规范范围内进行的生产活动。企业制度包括了政府规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本身未来实现基本发展和更好发展而规定的各种规定。企业的日常运行在制度的规范下,可以规范内部的生产经营和劳动管理。是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都规范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强力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五)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障

有了企业制度企业的日常的生产经营和劳动管理才能有强有力的保障。如果没有企业制度,企业就会像在黑暗中前进的人,没有方向与希望。有了非常明确清晰的企业制度,企业的对外运行符合政府的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对内,企业制度对生产经营和劳动管理具有合理的约束力,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义务和企业的基本权利义务,有效推动企业的向前发展。(六)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企业制度在制定之初,就规定了本企业的性质功能等反面的内容。企业制度包括国家对企业的基本定性,也规定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我们国家规定了企业要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这是政府在大方向上为我国企业制定的规定制度,每一个企业都应该遵循着十六字的企业制度。其次,在企业内部还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这些是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而制定的更为仔细的制度。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好的企业制度可以充分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发展和公平,因为公平要靠制度来体现。企业制度明确规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计划,用制度的形势将发展目标写出来,可以时刻提醒整个企业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一个有着好的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会得到合作伙伴的认可,这在无形之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长久发展。保障了企业内部的稳定和得到合作者 的认可,这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发展活力。三 落实企业制度 职工落实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只是一个书面的东西,如果不执行就是一张废纸。而执行这些企业制度的人正是企业职工。职工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应该切实的执行这些企业制度,只有执行了这些企业制度,企业才能创造效益,职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设想企业无法盈利如何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所以,为了企业和员工自己的利益都应该好好地执行落实企业制度

(二)企业落实企业制度

企业成立之初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企业制度。首先,企业要落实国家规定的企业制度。在国家制度的实行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同时也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在这个方面的企业制度是落实的比较好的。但是,企业的内部制度就未必了。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为了加强劳动管理、保障职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行为准则。这是组织劳动生产所必须的一项制度。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仍然发生许多企业员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的事列。

面对这样的现状,企业首先应该摆正态度,确实履行应该给予职工的利益。企业的运行是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如果企业只顾着本身的利益,不提供职工发展和公平,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企业的日常运行也就会发生错乱甚至是停滞。此外,企业如果不按照企业制度规定的功能和方向发展本企业也会脱离正常的轨道,发展受制。企业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定力,企业管理高层应该尽可能地落实企业的内部制度。

(三)国家强制力落实企业制度

为了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的职能的履行是必不可少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但并不像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般,仍需要政府扮演重要的角色。国家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义务。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员工往往是弱势的一方,所以国家要特别重视对企业员工利益的维护。四 企业制度的更新

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的运行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一直沿用最初的企业制度,如果这样会使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与灭亡。企业的制度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企业需要在企业制度方面花更多的精力,一个企业发展方向与管理理念的正确性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活力与更多的发展空间,所以,制度更新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至于企业制度的具体更新内容,就要看实际情况。总的来说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五 总结

企业制度是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其作业与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了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知识经营企业的第一步,将企业制度落实和不断改进企业制度也是极其重要的步骤,只有将企业制度在实践中加以实践才能检验企业制度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六 致谢

首先在这里感谢我的导师,在在毕业设计论文时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导师在我的论文设计过程中提供了许多建议与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出我论文写作的缺点,让我的论文质量提高了许多。再一次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导师,祝您在未来的日子里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性 篇6

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保证组织有效运转,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必要条件。制度的关键是执行,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制度没有价值。组织内有些人遵守制度、有些人不遵守制度,意味着这是一个涣散的组织,这个组织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

一、制度的简介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其本质是企业内在运行规律的外在形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按公司制要求建立的一整套企业管理制度。

二、起源

企业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前的罗马帝国,原始的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为康枚达和索塞特以及特许公司的雏形“条例管理公司”等。16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是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也是原始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过度的阶段。

三、特征

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把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

四、企业制度的意义

好的制度能够使员工积极工作,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不好的制度能够使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阻碍企业的发展。

世界工厂网线上生态学院:制造企业开展线上业务的加油站

世界工厂网线上生态学院

所以,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和不断修改、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形成适应员工、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制度体系。用规章制度实现非人化管理,就会产生三方面的好处。首先,把智慧凝结下来。其次,解放了经营者。

最后,实现规范化运作,抑制了人为因素。

一个好的规章制度不但能化解集团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把集体智慧凝结下来,达到提高效益和公平、公正之目的。

五、企业制度的优势

1、它可以形成一个依据制度办事的习惯,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制度体系,使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更好制约企业中那些“谋人者”和“投机者”。

2、制度化管理可减少决策失误。企业一旦形成制度化,能够更有效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使企业内外能够更好的配合,企业的决策过程必须程序化、透明化,大大减少了决策风险。

3、让员工更快地找对自己的位置,使工作更顺畅,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公司创造效益,同时,实施制度化管理更加便于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和考核,从而促进员工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

4、规范的制度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为公司员工能力的发挥制定公平、公正的平台,健全而规范的企业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同时规范而诱人的激励制度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

5、为企业提升管理奠定基础,制度化管理要强调合理性,并以尊重人格体现人性为主体,为企业人性化管理创造基础制度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使整个公司形成向上的力量,最终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制度的关键是执行,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制度没有价值。公司内有些人遵守制度、有些人不遵守制度,意味着这是一个涣散的组织,这个组织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

分配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篇7

1 单位制度化管理的必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什么事情完全靠自觉是很难办到的, 所以制度建设就非常必要了。

据说, 在一个庙里总共住着7个和尚, 这7个和尚每天的伙食就是一大桶粥。但是, 僧多粥少, 每天都有吃不饱的人。最初, 他们是通过抓阄决定谁负责分粥, 但是一个星期下来, 他们只有在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才能吃饱。后来, 他们决定由道德高尚的人来进行分粥, 但是问题又来了, 有的人为了自己分得更多的粥, 不断讨好负责分粥的人, 最后弄得庙里乌烟瘴气。没办法只能再重新想办法分粥, 7个和尚分成3人和4人两组, 一组负责分粥, 另一组负责监督, 但是两个小组的成员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殴打, 即使抢到粥也是凉的。最终, 他们想到一个办法, 7个人还是轮流分粥, 但是要等其他人选完后分粥的人才能喝, 负责分粥的人为了自身利益只能尽可能把粥分得平均一点。这样庙里的氛围也好了, 没有了打架现象, 日子越来越红火。

同样, 越洋运送罪犯的故事更能说明制度管理的重要性。日不落帝国侵占了澳大利亚之后, 他们为了彻底占领这片广袤的土地, 取得永久占领权, 准备把大量罪犯运到澳大利亚。最初, 他们追求高数量、高速度的运输, 在罪犯离岸时按罪犯的人数付钱给船主, 而船主为了自身利益不断增加上船的罪犯人数, 在运送过程中由于生病、吃不饱等各种原因导致大量罪犯的死亡, 结果运送到澳大利亚的罪犯人数大大减少。英国政府发现了这一问题后, 给每一个运送罪犯的船上配备了医务人员, 但是罪犯病死率仍然没有下降。然后英国政府又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们颁布了法律来约束船主的行为, 加强对船主的教育, 但是有的船主为了金钱不惜触犯法律, 罪犯的病死率还是很高。最终, 英国政府想出来一个好办法, 就是在英国港口离岸时不能付费, 改到运送到澳大利亚时再以罪犯的人数付费, 这样一来, 船主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 不得不好好照顾罪犯, 大大减少了罪犯的病死率。

和尚、粥、船主, 依然还是那些和尚、粥和船主, 而规则仅仅作了一丁点改变, 但结果却迥异。这就告诉我们:制度决定行为。管理管理, 即按“理”来管, 可见“理”是“管”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邓小平曾经指出,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了好的制度, 好人可以避免犯错误, 更好地发挥作用;坏人不能横行, 即使干了坏事, 也能得到及时查处。可见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和主要职责就是要根据当时的客观情况和将要达到的目标, 因时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 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

2 单位制度化管理的优点

单位制度化管理的最大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可将优秀人员的智慧转化成为单位众多职员遵守的具体经营管理行为, 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行为体系;二是能够发挥单位的整体优势, 使单位内外能够更好地配合, 可以避免由于单位中的员工能力及特点的差异, 使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产生波动;三是为单位员工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 不会因为游戏规则的不同、评分标准的不同, 对员工努力的评定产生大的误差;四是有利于员工更好地了解单位, 能够更好地规范单位的工作流程, 让员工能够在其中找对自己的位置, 有法可依, 使工作更顺畅;五是有利于单位员工的培训, 有利于单位员工的自我发展, 单位员工由于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 可以自己明了自己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 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度量, 自己可以发现差距, 有自我培训发展的动力和标准。

3 单位制度化管理的前提

要想单位实施制度化管理, 前提是要制定好的制度。制度出台一般要做到“三步走”。就是出台一个政策或制度先要考虑他的先进性, 创造性, 不能固步自封, 不能没有创意, 不能只治标不治本。

所以第一步要认真调研, 集思广益, 认真总结经验, 经过上下反复讨论, 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第二步递交全体成员讨论, 有的也可以通过听证公开征求意见, 充分发扬民主, 不能几个人定大家的事。让职工、社会直接进入参政程序, 使制度更加完美, 更加符合民意, 更加深入人心。第三步就是科学性。好的制度不是写在纸上, 关键是在于落实。制度要有广泛性, 不是一个制度就涵盖了所有, 如有学习、反腐、廉政、公开、办事程序、责任监督等, 这些都要有它的科学性, 也就是说要能够操作, 便于履行。

4 实施单位制度化管理需注意的事项

4.1 为了更好地完成制度化管理, 需要领导人员的充分配合

“领头羊”的工作做好了, 下面的工作才会更好做。从领导层开始实施制度化管理, 然后再进行其他工作人员的制度化管理, 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制度化管理。

4.2 为了更好地实现制度化管理, 我们还应该有一套科学的、贴近实际的制度

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约束大家的行为, 在制度面前, 人人平等。所以制定好的制度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落实制度内容, 实现制度化管理。

4.3 为了更好地实现制度化管理, 一定要有科学的考核机制

如果一个制度化管理的单位只有一套好的制度, 那么制度化管理就是一纸空文。好的制度化管理还应该有科学的考核制度。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更好地落实制度化管理。

4.4 为了更好地实现制度化管理, 就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毛泽东曾经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有的员工在实行了新的规章制度后, 表现出很大的不满, 很难适应新的制度,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对新制度由不满逐渐转变成愿意遵守, 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制度, 让所有员工明白新制度是每个员工必须遵守的制度, 除此之外还要让员工们感受到被人关怀的温暖, 把单位当做自己的家, 自觉遵守新制度。这样看来, 做好每一个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制度化管理的基础。

总之, 制度建设是规范一切行为的基本, 一个单位只有实施了制度化管理, 用制度管人替代人管人, 才能按章办事、减少矛盾、遏制腐败、方便群众, 推动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浅谈水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8

摘要: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解决我国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适合新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资源权属管理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权制度 建设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0%;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相互争水、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生产用水挤占生态和环境用水等问题将日趋严峻。同时,大量的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下游河道断流、尾闾萎缩和地下水位区域性大幅度下降,引发水污染加剧和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土地沙化、荒漠化等生态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用水浪费和低效率问题也十分突出。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0.5而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高达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为50%,而发达国家已达8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同时,我国在污水处理和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水资源权属管理体系不健全尤其是水权制度弱化或虚置造成的。同时,21世纪初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用水高峰,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为7000~8000亿m3,已经接近全国8000~9000亿m3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水资源开发的难度极大。解决我国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适合新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资源权属管理体系。通过全面推进我国的水权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经济手段鼓励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解决或缓解我国日趋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晰产权,才能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在水资源管理中,只有明晰了初始水权,建立实现水权交易的机制,才能体现水资源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水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调动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使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降到最低限度。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求依法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依法行政要求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向公共服务和监管转变,为公共利益服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管理是流域和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把国家的水配置到用水户,因此,需要建立水权制度,它是水利行业行政管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具体措施。通过全面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大量具体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精兵简政,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

在2004年3月1日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权转让的政策法规,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水利工作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与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不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因此,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健全的水权制度作保障。

上一篇:找差距补短板促提高下一篇:秭归脐橙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