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力与运动教学设计(共10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总起,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这一切,都将为后续的研究打好基础,因此,本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出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弯道竞走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和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度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2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铁球,木质斜面(斜面要比较长),条形磁铁;多媒体课件(船在水面上航行、人们生活中应用力的图片)、装着水的桶(水以学生能提起为宜),弹簧。把学生分成8个实验小组。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海绵(手按下去必须有一定反弹的感觉),剪成条形的厚纸条(做蛇形弯道用),胶带,乒乓球,记录纸。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导入
大屏幕出示“帆船在海面上”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什么力使帆船浮在水面上?(师板书:浮力)什么力推动帆船向前进?(师板书:风力)这是我们以前学的有关浮力和风力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力,看一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力?(板书:力)
(二)分小组活动 活动1:力的作用
(1)进行 “拍皮球”、“提水”、“掰手腕”、“推门”、活动。活动前,教师分工,每个小组体验一种活动,并向学生讲清每一种体验活动的操作方法。多媒体出示需思考的问题:向对方用力时,对方有回应吗?如果有回应,和你用力的方向一样吗?如:你推门时,感觉到门也在推你的手吗?如果有这种感觉,这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做好简要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可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清楚的表达,如:向前面推门时,你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用力向上提盛水的水桶,可以感到水和水桶对人也有向下的拉力”、“向前面推门,可以感到门对人也有向后的推力,用力小了,门推不动。
(2)活动
二、进行“压海绵”、“压弹簧”“用磁铁改变运动小铁球的快慢和方向”活动。
教师活动前提示:这几个活动组内同学不必人人都操作,可以个别同学或部分同学操作,其余同学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即可。课件出示思考的问题。(问题: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当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可把磁铁放在不同的地方,如分别放在左边和右边各实验一次,看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教师指导交流:向下压弹簧时,你有什么感觉?弹簧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向下压海绵,有向上反弹的感觉,海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磁铁的磁力可以影响小铁球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帮助他们认识到:提、推、拉、压、吸引都是 力。
课件出示: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活动2:弯道“竞走”
1.竞赛前,教师多媒体出示要求
(1)竞赛前,先用准备好的硬纸条做个蛇形弯道,蛇形弯道一旦做好,必须用胶带固定不变,组内成员可轮流监督;
(2)必须预先确定起点和终点,并做好明显的标记(可以用画线的方法),终点距起点不能太近;
(3)同一个小组的成员必须使用同一个乒乓球;
(4)用力时,可以吹、可以弹、可以用笔推,方法不限,又快又不出界的就是获胜者;
(5)可以进行多轮竞赛。
2.学生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并及时掌握学生的研究动态:可以旁观多数小组的竞赛,为后续的交流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听取某个做成功了的学生的经验,看看他是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
3.教师组织“竞赛情况交流会”。
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成功的原因和或失败的原因,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2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关于怎样控制乒乓球取得成功,如果学生既能说出与力的大大小和方向(如“吹的角度”)有关,还能说出“与力用在什么地方有关”等诸如此类的语言,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不能要求学生用“力 的作用点”来规范地表述。
(三)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力? 1.学生自由说。
2.大屏幕出示图片(见书第40页),让学生说说图片中的人们分别用了哪些力。在这里,只要学生能用“举力”、“压力”、“风力”、“推力”、“拉力”等生活化的语言表述即可,不必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力学名词。
师板书:水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
2.教师小结:看来呀,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力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师板书补充完整课题:无处不在)
(四)总结(引导学生回答)。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了力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知道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2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教师引导勾划和阅读39页指南车信箱里面的资料,然后补充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力,同时教给学生有关力的单位名称的知识。(板书:力的种类:风力、水力、浮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力的单位:牛顿 “N”)
七、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有关力的资料,做成资料卡供以后研究。附板书设计:
无处不在的力
1 多梦的季节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的童真、童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法:引读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录音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儿歌《童年》。
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意境
1、听录音:配乐诗歌朗诵。
2、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 圈画出生字、生词。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4)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3、学生自学课文。
4、学生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1)、指名读诗歌,师正音。
2)、认读生字词。
3)、交流对词义、及问题的理解。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配乐范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开头和结尾一样,这样写首尾呼应,使主题明确。)
(2)引导想像:走在这样一条很熟悉的路上,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吧!
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法:导读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第1、5节
二、精读诗歌,感悟意蕴
1、学生自由朗读2-4节。
投影出示自学思路:
1)、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
2)、你对诗歌中的那些句子印象最深?
3)、你从诗歌中感悟到了什么?
2、分组合作、探究、赏析。
3、全班交流汇报。
第2节写“我们”慢慢地长大。
第3节写“我们”对长大充满好奇。
第4节写“我们”有许多梦想。
4、课件示句子。
A、只是太阳惊奇,我们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发现,我们有了多梦的夜晚。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
5、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拟人、比喻)
三、品读诗歌,感悟情趣
1、自读:这首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共有5节,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先自己练习读。
2、同桌读: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指导。
3、齐读:要注意读出诗歌的感情来。
四、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以“童年趣事”为主题,开个小小故事会。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1)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全诗共五个小节,首尾的内容一样,有相互照应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快乐的童年。并能掌握诗的感情色彩,带着感情来读,要读的有节奏,熟读以后,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
[湘教版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湘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第七课《江南小曲》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江南小曲》选自湘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以“江南小曲”为名,重点介绍的是我国江浙地区的民间音乐,本课选用听赏歌曲《拔根芦柴花》和学唱歌曲《茉莉花》,其中《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流传于全国。江南各地有很多不同的曲调的民歌,都各具特点,而《茉莉花》是传唱较多的一首。它以抒情秀美、婉转流畅的旋律和既纯真又含蓄的音乐形象征服了外国人民的心。《拔根芦柴花》是一曲反映江南水乡人民插秧情景的江苏民歌。这两首歌曲完整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的江南水乡、清纯少女、鸟语花香为背景组成的画面。“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设计本单元,意在从民歌引导学生充分领略江南民乐的独特魅力,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音乐兴趣浓厚,有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强烈欲望,已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从课标的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不同地方特色和不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歌曲,在听、看、唱、学、编的教学活动中体验乐趣。
(2)感受《茉莉花》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进而歌颂自己的家乡。
2.能力目标:
(1)能用柔美、纯真的声音学会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培养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
(2)能用自己创编的歌词演唱《茉莉花》的旋律,培养学生的歌曲创编能力。
3.知识目标:
(1)认识上波音和下波音,并知道其唱奏方法。
(2)感受并唱好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教学重点:
用婉转、纯真的声音演唱歌曲《茉莉花》。教学难点:
1.能有感情地处理演唱歌曲。
2.能模仿和创编的《茉莉花》演唱。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听、唱、想、说、动”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去,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和表演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音乐知识、形成技能。
五、说学法:
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采用体验法,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仅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主要采用体验法,并讨论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1.体验法 2.讨论法
六、说教学理念:
本课以“体验中发现―表现中创造――创造中享受”这一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七、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融入听赏、演唱于一体的音乐综合课,以茉莉花为明线,以走进江南为景,暗交织,用赏江南、游江南、唱江南、三个系列情境将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在看、唱、学、创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品茉莉花香,赏江南风情,领略江南民乐的细腻轻灵之美。
八、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课堂 全班打节拍,做律动。
二、走近江南
观赏江南美景视频,感受江南特色,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三、游历江南
1.学生听赏《拔根芦柴花》的范唱音乐。感受歌曲中劳动的热闹情景。
2识波音记号,学习波音的名称、记法、演唱演奏方法。
四、唱江南
1..听赏江苏的民歌——《茉莉花》 听赏歌曲《茉莉花》,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及歌曲的演唱情绪。2.唱歌谱
(1)学生小组自由试唱歌谱。
(2)分小组学生跟琴唱谱展示学习成果(3)全班唱谱 3.唱歌词(1)听赏(2)跟唱
4.歌曲的演唱及处理
(1)分组讨论: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或者力度把这首歌表现得更完善呢?可以具体到某一句。
(2)全班汇报后老师归纳。
(3)随教师的伴奏完整演唱歌曲。5.二重唱歌曲
6.单独唱,让学生用其他乐器伴奏茉莉花。
四、拓展。
创编歌词,歌唱家乡临泽。
五、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春晓》,并有感情地演唱。
2.能用朗诵、演唱、配画来表现《春晓》的情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
2.演唱歌曲《春风》。
3.让学生回忆以前所熟悉的诗歌。
二、赏析
1.想一想这幅画面最像哪首诗的意境?
(课件展示画面。)
2.说一说不同的意见。
3.提问:诗中的“晓”是什么意思?
4.吟诵(个别学生、全班、老师)。
三、学习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
(观察老师的演唱表情。)
2.教师带唱一遍。
3.学生跟琴用lu轻声哼唱。
4.师生接唱。
5.情绪处理。
(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朗诵跟合唱速度一致。)
四、起舞作画
1.以《春》为题,用绘画或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诗歌的情感。
2.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展示《春晓》的音乐。)
3.评价
(分组互相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五、小结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这个星期,在四年级上了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所谓物体的运动,是指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这另一个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参照物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原因在于我们平时讲物体的运动时,并没有选择一个参照物,而无意识的以自己为参照物,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给本课讲解参照物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课本中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设置了两副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哪些物体在运动,为什么?学生也能很快的找出哪些物体正在运动,但一问“为什么说它在运动时?”学生就没有办法清楚的讲出原因,或者就直接说物体不在原来的位置了。学生不能将头脑中的判断标准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即使讲解了参照物的重要性,学生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判断物体的运动,这样“参照物”这个概念出现与否就变成无关紧要的了。因此,在课前我就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时,总是会把这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做比较。慢慢归纳出参照物的概念。
但是,即使是这样,第二节课接着讲解参照物的选择时,学生依然不能清晰的找到参照物以及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用于判断物体的运动。
课后,我又查找的一些相关的课例以及有关“参照物”的知识延伸。于是在后面一个班上课时,我将原本的两幅图同时出示,改为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学生说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同时请学生说出你为什么认为它是在运动的。由于只有一幅图,学生只能感受到物体在运动,但是要说清道理,并不容易,这个时候再出示第二幅图,让学生比较两幅图,再判断哪些物体在运动,说出理由。这一次,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理由说是物体的位置发生的变化,此时,我接着问,物体的位置与谁比较发生了位置,从而很自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学生理解也很容易,为下面选择不同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作辅垫。
2、个人理想设计要对“我”的未来职业或工作性质作必要的交代。可从未来的()()()等方面来表现。职业形象、工作情景、在群体中的状态
3、查资料可通过()、()寻找和收集伟人、名人的图片和事迹等方面。
4、实现理想应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可从一个小的目标做起,制定计划,达到目标。制定计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5、计划按时间分有()和(),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等等。计划表装饰应根据计划内容采用()()()等方法进行。字体美化可运用()()()等方法。描绘、剪制、压印
6、设计迷宫要选好()、()和()。
7、利用工具刀切割泡沫板时用力要(),要注意()。
8、在画校园一景时,以你选择的()为主体,对()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
9、北京故宫建筑群的布局采用()()的方式,它是沿着纵轴线和横轴线进行设计的。对称及其恰当变化,让人感到(稳定)、(整齐)、(调和)而又有趣。
10、画恐龙要把握其一般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到尾的脊柱呈流线,后腿较粗壮,大多由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还长有甲、剑等省长物。
11、依据地球形成时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来分年代远近的纪年叫地质年代。一般以亿年来计算。侏罗纪、白垩纪是指距今二亿年至六千五百万年间的那段漫长时间。
12、依据遗存的恐龙骨骼化石还原,加上合理的相像,我们才得以知晓恐龙的样子和他们曾经生活的环境。
13、每年的()是我国的植树节
14红+黄= 红+蓝 = 蓝+黄= 15、在编纸条中,()是最基本的编织方法。
16、叠绕时产生皱褶是花朵成型的关键。
17、写意画所需要的材料:()、()、()、()。
18、用点、线、面的疏密组织可以来表现画面的()()()
二、我来做
1、为你的暑假做一个暑期计划。
2、连线
童年的回忆
萧淑芳 西藏之行的物品 王 俭 雨余秋更清
齐白石 事清白
翰 墨
3、对印排序。
()打开作业发现颜色不足时可补足色再压。()将另一侧纸盖上擦压,注意轻重缓急。()将纸对折后用饱和的颜色在纸的一侧描绘。
4.剪纸的基本步骤:()()()()折叠-设计-剪制-展开-粘贴,四年级美术期末试卷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从小立下的志向。
2、个人理想设计要对“我”的未来职业或工作性质作必要的交代。可从未来的(职业形象)、(工作情景)、在(群体中的状态)等方面来表现。
3、查资料可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寻找和收集伟人、名人的图片和事迹等方面。
4、实现理想应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可从一个小的目标做起,(制定计划),(达到目标)。(制定计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5、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等等。计划表装饰应根据计划内容采用描绘、剪制、压印等方法进行。字体美化可运用象形、立体、添加等方法。
6、设计迷宫要选好(路径)、(障碍物)和(相关情景)。
7、利用工具刀切割泡沫板时用力要(均匀),要注意(手法正确)。
8、在画校园一景时,以你选择的(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9、北京故宫建筑群的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它是沿着纵轴线和横轴线进行设计的。对称及其恰当变化,让人感到(稳定)、(整齐)、(调和)而又有趣。
10、画恐龙要把握其一般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到尾的脊柱呈流线,后腿较粗壮,大多由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还长有甲、剑等省长物。
11、依据地球形成时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来分年代远近的纪年叫地质年代。一般以亿年来计算。侏罗纪、白垩纪是指距今二亿年至六千五百万年间的那段漫长时间。
12、依据遗存的恐龙骨骼化石还原,加上合理的相像,我们才得以知晓恐龙的样子和他们曾经生活的环境。
13、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14、红+黄=
红+蓝
=
蓝+黄=
15、在编纸条中,(一提一压)是最基本的编织方法。
16、叠绕时产生皱褶是花朵成型的关键。
17、涂抹点燃的磨痕在宣纸上可以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
18、写意画所需要的材料:(笔)、(墨)、(纸)、(砚)。
19、用点、线、面的疏密组织可以来表现画面的黑、白、灰。
二、我来做
1、为你的暑假做一个暑期计划。
2、连线
童年的回忆
萧淑芳
西藏之行的物品
王俭
雨余秋更清
齐白石
事事清白
翰墨
3、对印排序。
()打开作业发现颜色不足时可补足色再压。()将另一侧纸盖上擦压,注意轻重缓急。()将纸对折后用饱和的颜色在纸的一侧描绘。第四、五单元
1、《海滩的渔船》是荷兰画家凡高的作品。《红帆船》是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
2、用“吸附法”进行水墨表现,可以感受到行云流水般的画面效果。步骤:a、在清水的水面上点几滴墨汁,让墨汁在水面上自然流动长生肌理效果。b、去一张生宣纸轻轻铺在水面上。c、将宣纸小心取出托裱好。
3、人工仿制化石的工具材料:木板(或石板)、卫生纸(或生宣纸)、胶水、水粉颜料等。
4、石磬的表面有彩绘图纹,上面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曾侯乙石磬体现了石磬的工艺美和音质美。
5、请你尝试着以线描形式画一画船。第六、七单元
1、浮世绘是兴起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民间版画形式,题材多表现生活景象,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色彩。莫奈、梵高等画家都曾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2、日本着名的三道是:茶道、花道、书道。
3、日本插画作品常见的构图形式有:倒T形、新月形、三角形、半球形、垂直形。
4、西班牙着名艺术家有:毕加索、达利、米罗、戈雅、委拉斯开兹等
5、毕加索的《牛的“变形”》运用了变形、夸张、简练概括的方法绘画的。
6、我们都在慢慢地长大,用画笔留下我们成长的身影吧!
7、让我们像艺术大师毕加索一样,画一个变形的牛。
1、计划表装饰应该根据计划内容来描绘、剪制、压印等方式进行。字体美化可运用象形、立体、添加等方法。
2、设计迷宫要选好主题,设置好路径、障碍物和相关情景。
3、使用工具刀切割泡沫时用力要均匀,要注意手法正确。
4、对印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1)将纸对折后用饱和的颜色在纸的一侧描绘;(2)将另一侧纸盖上擦压,注意轻重缓急;(3)打开作业,发现颜色不足时可补足色再压。
5、北京故宫建筑群的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它是沿着纵轴和横轴线进行设计的。
6、对称及其恰当变化,让人感到稳定、整齐,调和而有趣。
7、默写是单凭记忆描画事物的一种绘画学习方式,着重于对形体结构的体会和理解,这种训练活动有利于创作能力的提高。
8、描绘景物画时,主要物品摆在合适的位置,以便突出主体。
9、画恐龙要把握其一般形体特征:体大、尾巴长,从头到尾的脊椎呈流线,后腿较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还长有甲、剑等生长物。
10、依据地球形成时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来区分年代远近的纪年叫地质年代。一般以亿年来计算。侏罗纪、白垩纪是指距今二亿年至六千五百万年间的那段漫长时间。
11、植树是人类保护地球,美化家园的一项公益活动,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12、生活中常会见到各种扭曲变化的形象。艺术家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常常用变形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
一、填空:(15分)
1、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________。它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版画形式,设计各种美术图案,并刻有国际通用的藏书票标志“_______________”。
2、光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艺品的制作也要依靠光。
3、雕塑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秦始皇陵兵马俑属于____________。欣赏时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赏。
4、对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
二、简答题:(25分)
1、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大体可分为哪几类?谈谈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感受。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期末复习题
1、计划表装饰应该根据计划内容来(描绘)(剪制)(压印)等方式进行。字体美化可运用(象形)(立体)(添加)等方法。
2、将计划表格化,可使计划更加(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3、设计迷宫要(选好主题)(设置好路径)(障碍物和相关情景)。
4、用多种材料,运用(切挖)(涂绘)(插接)(粘合)等方法可以做一个独具个性的迷宫。
5、将计划表装饰美化,使计划表更加(美观)也使自己实现起来更有(信心)。
6、使用工具刀切割泡沫时用力要(均匀),要注意手法正确。
7、对印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将纸对折后用饱和的颜色在纸的一侧描绘;(2)将另一侧纸盖上擦压,注意轻重缓急;(3)打开作业,发现颜色不足时可补足色再压。
8、北京故宫建筑群的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它是沿着(纵轴和横轴线)进行设计的。
9、对称及其恰当变化,让人感到(稳定、整齐,调和)而有趣。
10、默写是单凭(记忆)描画事物的一种绘画学习方式,着重于对形体结构的体会和理解,这种训练活动有利于(创作能力)的提高。
11、描绘景物画时,主要物品摆在合适的位置,以便突出主体。
12、画恐龙要把握其一般形体特征:(体大、尾巴长,从头到尾的脊椎呈流线,后腿较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还长有(甲、剑)等生长物。
13、依据地球形成时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来区分年代远近的纪年叫(地质年代)。一般以(亿年)来计算。(侏罗纪、白垩纪)是指距今(二亿年至六千五百万年间)的那段漫长时间。
14、(植树)是人类保护地球,美化家园的一项公益活动,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15、生活中常会见到各种(扭曲变化)的形象。艺术家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常常用(变形)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
16、个人理想设计要对(“我”的未来职业)或(工作性质)做必要的交待,可从(未来的职业形象)(工作情境)(在群体中的状态)等方面来表现。
17、实现理想应有(明确的目标)可从一个(小目标)做起(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达到目标),(制定计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18、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
19、编织纸条的制作步骤:(剪出上下两端相连的经条)(剪纬条)(依次穿编)(整理)。20、(一提一压)是最基本的编织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化。
四年美术试卷
一、填空。
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
1、个人理想设计要对“我”的未来职业或工作性质作必要的交代。可从未来的(职业形象)、(工作群体中)的状态等方面来表现。
2、实现理想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可从一个小的目标做起、(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达到目标)。(制定计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等。
2、将计划(表格化)可使计划更加(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将计划表进行(装 饰美化)可使计划表(更加美观)也使自己实行起来更有(自信心)。计划表装饰应根据内容采用(描绘)(剪制)(压印)等方式进行。字体美化可以运用(象形立体)(添加)等方法。
3、设计迷宫要选好(主题)设置好(路径)(障碍物)和相关(情景)。在做立体的迷宫时使用工具刀切割泡沫板时要(用力均匀)注意手法正确。
4、真情对印画在制作方法和步骤:a、将纸对折后用饱和的颜色在纸的一侧描绘 b、将另外一侧盖上擦压,注意轻重缓急c、打开作业,发现颜色不足时可以 补足色再压。北京故宫建筑群的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它沿着纵轴 线和横轴线进行设计的。对称及其恰当的变化让人感到(稳定、整齐、调和 而有兴趣)
5、从静物一家一课中我们知道了(主要物体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以便突出主体构 图要均衡布局合理)
6、恐龙世界一课中我们知道画恐龙要把握其一般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 头到尾的脊椎呈流线,后退较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还长有长甲、剑等长物。
7、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8、编纸条的制作步骤:
1、剪出上下两端相连的经条2剪纬条3依次穿编4 整理。(一提一压)是最基本的编织方法。改变经条的形状能产生新意。(柔软)的纸材是制作花的好材料。叠绕时产生的皱褶是花朵成型的关键。
9、我知道(百合花)象征(百年好合)适合送给(母亲)
10、我们要学会用用(点)(线)(面)的疏密组织来表现画面的(黑)(白)(灰)的效果。
简答题:什么是默写答: 默写就是单凭记忆描绘事物的一种绘画学习方式,着重于对形体结构的体会 和理解,这种训练活动有利于创作能力的提高。绘画部分:
校园的每一处小景都可能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故事。
选择校园一
景,画一幅线描淡彩画。可以适当的画些人物。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2、色彩会使人产生冷暖的联想。__红_、橙、黄色使人联想到火焰和太阳等热烈、温暖的物象,而__蓝_、紫色又会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水、冰雪这些宁 静、寒冷的场面。
5、写出三个画种:(国画)(油画)(水粉画)
6、色彩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7、在宣纸上运用(毛笔和墨)作画是我国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的画叫做中国画。
9、在制作纸条工艺品时,可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在门墙上张贴表现喜庆和祥瑞的画,是我国民间早有的过年习俗,这些内容吉祥、画面喜庆的画叫(年画)。
A、宣传画B、年画C、门神画
2、在《剪纸故事》一课的制作步骤的第一步是(A)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 A 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
B 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C 剪刻出其他人物组合在一起,可适当添加背景或道具
3、原色是其他颜色调不出来的,共有三种,下列不是原色的颜色是(B)绿 A、红B、绿C、蓝
4、红色与蓝色混合渗化会变成(C 紫)色,这种由两种颜色调和出来的色,我们又把它叫做间色。A、橙B、绿C、紫
5、运用挂历纸进行撕贴制作时,首先是看纸的(花纹与颜色)来巧妙地运用。A、花纹与颜色
B、大小与软硬C、粗糙与光滑
6、事物表面的纹理叫肌理,玻璃的肌理给人一种(C 光滑)的感觉。A、冷B、粗糙C、光滑
7、在宣纸上运用(A 墨和色)来作画是我国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的画叫中国画。A、墨和色B、水和色C、画笔和墨汁
9、在制作树叶拼贴画、纸工拼贴等学习活动中,为了使画面更有(B平整和干净),就要先拼摆后粘贴。A、创意和独特性 B、平整和干净 C、方便性
10、手工制作时经常要用纸,一张平面的纸通过(A 卷、折)方法可以使它立 起来。A、卷、折 B、剪、贴C、撕、拼
12、秋天色彩以(B 金)黄为基调,非常热烈艳丽。A、红B、金C、橙
13、色彩的冷暖对比能使色彩明快活泼。红颜色的对比色(A)A 绿色B 黄色C 紫色D橙色
14、中国画的颜料大都是从(A 植物)和矿物中提取的。A 植物 B 矿物 C 动物
15、在学习《花手帕》一课时,扎染的制作步骤是(C)。A 扎、展开、染B 染、展开、扎C 扎、染、展开
三、我是色彩大王(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绿 橙 紫 蓝 红 黄
彩色的中国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并用线条或简单图形在谱中画一画,然后再唱一唱。有感情
2、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欣赏《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雄浑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唱好歌曲《彩色的中国》
2、细腻地表达歌曲真正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为大家演唱《爱我中华》。先给老师来点掌声鼓励鼓励好吗?谢谢!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刚刚老师唱的这首歌《爱我中华》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回答一下!
二、新授部分:
1、说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播放音乐,说说3/4拍的节拍特点或者说是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生:强弱弱
师:嗯,很好!3/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下面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来打一下3/4拍的节奏(打四小节)。很好,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来学3、学习这首歌曲,注意重音符号与休止符。
4、欣赏《歌唱祖国》。
设问讨论:
1、你听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旋律中那些乐理符号是什么?
3、这首歌曲的主要节奏型有哪些?
三、拓展与延伸
分析讲解演唱形式:在《走向复兴》下课。
第二课
达古拉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情,学唱《达古拉》
2、通过学唱歌曲《拉古拉》,让学生领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
3、欣赏《森吉德玛》的主题音乐,体验由于音乐速度的改变,音乐性格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2、唱好附点节奏及一音多词的小节。
3、欣赏音乐体验音乐速度变化带来的音乐性格变化
教具准备:
扩音器、节奏卡片、节奏乐器、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三、学唱歌曲《达古拉》:
1、看图导入新课: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位小朋友,看看哪位同学认识她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自由回答。
2、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特色。
3、听歌曲范唱《达古拉》,提问:通过歌曲我们听到他们都唱了什么呢?请学生说说歌曲内容。
4、学唱歌曲,师生合作,教师弹伴奏,学生装跟唱。
5、处理歌曲的难点,重点练唱歌曲的附点节奏,和一音多词的地方
6、表演:学蒙古舞的扭肩膀、挤奶、骑马等动作,配合歌曲音乐进行表演。
请舞蹈队的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拍手唱歌。
7、游戏:拼节奏卡片,一部分同学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敲击小乐器为歌曲伴奏,8、加入乐器,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现
四、听赏《森吉德玛》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
春晓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春晓》,并尝试用该曲调举一反三。
2、在学唱的过程中了解古诗新唱这一音乐体裁形式,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去感受古诗所要表现的意境,3、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学会歌曲《春晓》,寻找古诗中的音乐美。
2、引导学生用声音去表现古诗中的音乐意境。
教具准备:
扩音器、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找春天
: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去寻找春天,看看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一样呢。(播放音乐)
学生用词语,句子来描述春天。
2、引导学生对古诗新唱的认识。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唱法:(出示古诗新唱)。现在就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根据家喻户晓的唐诗改编的歌曲——《春晓》
二.古诗新唱《春晓》
1、初次欣赏童声合唱《春晓》
2、带着问题再次听赏《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3、按节奏朗诵古诗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学生可用“呜”哼唱旋律。
(要求:随节奏晃动身体,感受节奏的平稳,速度要徐缓,曲调要流畅、柔美)
5、歌曲中加入动作丰富表演。
6、合伴奏演唱,加动作,分配演唱角色。给予小星星奖励
7、总结归纳:
三、演唱《杜鹃》
第四课
花蛤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表现歌曲《花蛤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
3、通过声音造型《荷塘欢歌》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声音造型是难点。
教具准备:
扩音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
图片演示]
二、声音造型游戏:荷塘欢歌
1、请同学们每人创编一个蛤蟆叫的节奏,老师随意点名模仿,看谁的节奏创作得最好。
2、(如有时间)请一名同学上台像老师一样指挥,师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模仿。
三、学习歌曲《花蛤蟆》。
1、看图:花蛤蟆
2、简介歌曲
3、复习下滑音,学习倚音
4、跟扩音器学唱这四个乐句。
5、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
6、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跟扩音器唱不熟悉的乐句。
7、齐唱全曲。
四、表现歌曲《花蛤蟆》。
蛤蟆是各地农村最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它能帮农民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刚才大家唱得真好,但我觉得如果变换一下演唱形式会更有意思,你们有什么办法(轮唱、对唱、伴唱)
(1)全体同学与录音轮唱
(2)师生或生生对唱
(3)用固定低音或长音伴唱:
(4)用身体小乐器伴奏
1、自由练习
2、集体演绎。
五、结束。
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听着音乐,学花蛤蟆的样子跳出教室吧!
第五课
土风舞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土风舞》,感受外国歌曲的舞蹈韵味,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从而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音乐游戏等活动,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感受到更多的愉悦。
3.听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意韵,及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热情、轻快而饱满的声音演唱。
2.歌曲演唱时的咬字、吐字。
3.听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熟悉音乐主题,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欢快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寓教于乐
1.玩一玩音乐游戏
《找一找》。
2.听一听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舞蹈并且简单跳出来。
(2)初步聆听《土风舞》。
(师请一个舞伴共同跳)
(3)复听《土风舞》音乐。
a)
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
b)
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唱一唱
(1)按节奏读歌词。
(2)跟着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3)试唱曲谱。
(4)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4.编一编、评一评
共同为歌曲编创集体舞
5.唱一唱、跳一跳
师生共同表演
三、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
四、欣赏《彩云追月》
五、小结随音乐律动出教室。
第六课
鳟鱼
教学目标:
1.聆听《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4.感悟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对艺术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难点:
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歌曲的情绪和表现中,体会艺术歌曲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成就及创作环境,激发学生对作曲家的敬佩之情。交流中师生可唱唱熟悉的《摇篮曲》,调动听觉好奇心。
2、《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2)交流体会,如情绪、感受、歌词内容等
(3)结合介绍词作者创作背景、作曲家创作的背景。
(4)对比听外文版,边听边打拍子,听到第三段时举手,体会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
(5)交流两种语言版本的不同之处,说明语言的变化对歌曲风格有影响。
二、歌曲的结构:
(1)引子:表现了潺潺流水的形象及鳟鱼在河中自由的遨游。
(2)第一段:活泼天真的小鱼在河中嬉戏。
(3)第二段:渔夫要向小鳟鱼下毒手。
(4)第三段:情绪暗淡,渔夫搅浑水钓到了小鳟鱼。
三、介绍《鳟鱼五重奏》,并听音乐片段。
四、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 的特点:
五、舒伯特艺术歌曲总结:
六、演唱《摇篮曲》。
七、小结
第七课
小山羊
教学目标:
1.以《剪羊毛》律动导入,学生能感受愉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和风格。
2.用明亮、悠扬的声音演唱侗族民歌《小山羊》,表现小羊活泼可爱的形象。
3.在多种演唱形式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注重二声部训练,表现羊儿吃饱后的自由。
教学重点:
用明亮、悠扬的声音演唱侗族民歌《小山羊》;二声部合作。
教学难点:
在多种演唱形式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注重二声部训练,表现羊儿吃饱后的自由。
4.感受《酒歌》的豪迈情绪,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土家族民歌《酒歌》。
想像唱酒歌时的情景,边唱边做情景表演。
教具准备:
扩音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参与,感受音乐。
你们看过剪羊毛吗?谁能模仿剪羊毛的动作?播放伴奏音乐,生随音乐做动作
二、学习新课,感受歌曲。
1.初听歌曲,请听一听歌中唱了些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羊儿在青草地上愉快地奔跑,吃着青草,和它的主人一起玩耍。
师:你听的可真仔细,总结得也特别好。老师奖励你一个小羊头饰。
2.复听歌曲,生随乐自由朗读歌词,感受歌曲节奏。
3.朗读歌词,师引导生有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生生合作。
4.视唱歌谱,师带领生视唱歌谱、用U母音轻声哼唱。
5.歌词学唱,师教唱、生自学、师生合作领与合部分、难点解决。
6.二声部合作,高低声部的骨干音进行音程训练、注重声音的自由舒展。
7.加入歌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表现音乐。
和小组同学讨论编排一下,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五、演唱蒙古族《酒歌》,师生随乐参与拍手律动。
六、课堂小结。
第八课
知更鸟的歌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并知道重唱、合唱是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知更鸟的歌》,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
2.区别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具准备:
扩音器。
教学过程:
一、感受“晨”景。
1、导入。
师: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这美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呢?
2、听赏《晨景》
(1)感受乐曲
(2)替乐曲取名
(3)乐曲简介
3、观赏早春知更鸟活动的画面。
(1)学一学
刚才听的是什么声音?谁来模仿一下。
(2)听一听
仔细听听是什么小鸟有如此美妙的歌声?
介绍知更鸟。
(3)唱一唱
随音乐哼唱歌曲第一声部。
二、体验“晨”歌
1、观察知更鸟在深秋迁徙的画面。
2、讲述知更鸟迁徙的原因。
3、聆听“小鸟”歌。下面我们听听知更鸟是怎样诉说的?出示第一声部歌词。
4、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表现《知更鸟的歌》
1、师生合作参与
2、学生设计不同形式表现《知更鸟的歌》
方案一:一位同学领唱第一乐段,两位同学演唱二声部(领唱与重唱)
方案二:全组同学齐唱第一乐段,合唱第二乐段(齐唱与合唱)。
方案三:……….四、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五、小结。
第九课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够和同学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
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根据歌曲的故事情节,采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集体协作完成歌曲的表演唱。
教学准备:
扩音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感激发,情境导入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图展示:五星红旗、红军帽。)
三、歌曲学习
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1、听音乐故事
(扩音器播放歌曲第一乐段。)
2、说一说
师:歌曲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怎样来唱的呢?
3、学一学
A、模仿演唱
B、学唱歌谱
4、唱一唱
第二、第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2、唱一唱,比一比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2、歌曲学习
3、歌曲表演
4、唱一唱
第五段音乐——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唱一唱
(师指导生用悲痛、愤怒的情绪演唱歌曲)
第六段音乐——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课件播放音乐,老师朗诵旁白。)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四、课堂拓展
五、缅怀英烈,结束全课
第十课
叮铃铃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叮铃铃》。
2.通过演唱歌曲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特征。
3.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4.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的风格特征。
2.把握歌曲的风格,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合唱。
教学准备:扩音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仔细观察这幅山水画,看看少了什么?
2、学生总结:有山坡青草、羊儿、牧羊童、蓝天绿水,但少了层层叠叠的白云。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2)边听音乐边哼唱
(3)学生用竖笛吹奏
2、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仔细听歌中唱的什么?这支歌唱了些什么?
听了这支歌你有什觉?这群放牧的少年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在歌唱啊?
“(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歌曲节拍与演唱形式)
(2)复听录音范唱:听听歌曲唱了什么?
(3)学习歌曲的高声部
(4)学习歌曲的低声部。
(5)二声部部分完整演唱、演奏
(6)学习齐唱部分:
三、创造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①合唱(要求唱出少年的欢乐情绪)
②竖笛吹奏:师生合作吹奏齐唱部分,老师指挥、学生合奏后部分。
(2)歌曲处理,加入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3)分组表现,展现自我(4)串铃、碰钟伴奏:要求在间奏和结尾长音处伴奏。
四、总结
第十一课
太阳出来啦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有弹性、充满童趣地声音演唱《太阳出来啦》。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云南民歌的特征。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4.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5.能认真听赏古筝独奏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通过哼唱乐曲感受陕北民歌的特征。
能在听赏音乐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表现。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活泼、有弹性、充满童趣地声音演唱《太阳出来啦》。
2.把握歌曲的风格,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合唱。
教学准备:扩音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
你们想一想,你熟悉的关于太阳的歌曲有哪些呢?
二、新授乐曲
:
1、初步聆听感受音乐
(1)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2)边听音乐边哼唱
(3)随乐律动(扩音器播放《太阳出来啦》)
2、学习歌曲
(1)读童谣《太阳出来了》
(2)随伴奏音乐再读一遍
(3)介绍歌曲背景及内容
(4)学习歌曲的高声部
(5)学习歌曲的低声部。
三、创造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要求唱出歌曲的欢乐情绪)
(2)歌曲处理,加入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3)分组表现,展现自我(4)生随音乐起立加入丝带或红领巾律动(配合演唱)
(5)器乐或模拟乐器伴奏:要求在结尾长音处伴奏。
四、总结
(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第十二课
音乐七巧板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甜美的声音接唱歌曲,并说出歌名
2、能较准确地分辨所听乐曲的播放顺序,说出曲名
3、能分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1、能用纯净、流畅的声音接唱歌曲
2、准确分辨乐曲的名称及情绪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的识记
教学准备:
扩音器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引进主题
师:同学们,期末到了,这个学期的音乐课又结束了,你们都学到了一些什么乐西呢?今天,我们就摆一个小小的舞台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组学得最好!
(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并在黑板上做出评价)
三、活动一
环节一:接着老师的歌声唱下去,并写出歌名
(1)老师在琴上自弹自唱一句后,让同学抢唱完,并集体说出歌名,唱得最好的一组获胜。
(2)整体随师伴奏将学过的歌曲进行复习
(2)音乐擂台赛
播放音乐,各组学生抢答歌名,答得快、答得准的学生为胜利组,并败组要上台集体演唱这首歌曲,由胜利组和老师给予评价。
环节二:请将老师播放音乐的顺序写在曲名的图案中。
1、写一写,唱一唱
(1)老师分别播放《鳟鱼五重奏》、《春》、《回家》、《歌唱祖国》等乐曲后,请学生上台来写出播放顺序名称,正确的一组可加分。
(2)请每组同学用母音来哼唱其中一首音乐作品的片段,唱得好的一组可加分。
2、演一演,看一看
学生选择一首乐曲用肢体动作模拟乐器演奏场景,表演好的一组可加分。
3.2、吹一吹、比一比
学生用口琴试奏印象较深的旋律4—8小节,看哪一组吹得又对、又准、又好听。奏的最好的一组可加分。
3、小结:得分最好高的组暂时获胜。
四、活动二
环节一:击拍唱唱读谱乐曲《可爱的羊群》,唱的最好的一组可加分。
环节二:音乐表情符号的识别
师分别将本期出现的音乐表情符号出示在黑板上,让生上台来用对应的答案描述贴在黑板处,分组抽取一名队员上台,答对的一组即可加分。
活动环节三:记一记、填一填
师出示音乐家小档案卡片(舒伯特),生抢答并填写,抢答最快的一组可加分。
活动环节四:音乐表演擂台
结合本学期学的音乐知识与歌曲、乐曲等,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来进行表演,可以是歌舞表演、器乐演奏等等,表演得最好的一个组获胜。
五、评价奖励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总结
任课教师:万勇小学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生探究对象是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共安排了5个教学单元:《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教材设计了触摸、模拟、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作用,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懂得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
第二单元《养蚕》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完整的养蚕过程,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体验到为养蚕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和养蚕成功的快乐。
第三单元《物质的运动》选取了力学中可直接感受的“运动”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运动是物质的基本规律之一,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方向,力有大小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通过对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探究,使抽象的力的概念得到理解和深化,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自主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第一单元 骨骼和肌肉
2.关节
通过活动身体和对运动动作的分析,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探究活动的起点和基础,认识关节在哪里,并指出关节的位置,在身体上标示出来,充分发挥学生们自主研究关节的能动性。放手让学生们去想、去做、去说、去自我评价,体验关节的作用,不但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真谛。
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真切感受,在体验中发现,在思考中获知不同关节的类型及它们的活动方式,并懂得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自己。
1.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组成协作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上网浏览、查阅资料、询问别人等不同的探究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阔思路,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分组人数上有时会很不均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 祖国、妈妈2 第二课 春来了4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7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第五课 小骑手 第六课 母子情 第七课 友爱之花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第九课 小骆驼 第十课 船之梦
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第十二课 喜洋洋
第一课 祖国、妈妈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3、能了解并初步掌握“v”的发声口型。
4、在竖笛吹奏练习中,能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并为歌曲《牧童谣》作简单伴奏。
二、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3、唱一唱
教学重点:教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指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表现爱祖国、爱他*的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这种“爱妈妈”的具体情感溶入到较为抽象的“爱祖国”的情感之中。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对他*的真挚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首先让学生听旋律,数音乐旋律34 56 | 5 1 |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乐句特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每个乐句1、2小节与3、4小节的接龙视唱。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让学生画一画歌曲中“绿水映青山”、“绿叶捧红花”、“小鸟睡在绿树上”、“苗苗长在大地间”的景象。
4、在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唱一唱v
1、让学生说一说对“鱼”的种类和喜爱等。
2、引导学生掌握元音“v”的发声口型,要求声音集中、统一,逐步建立起高位置的歌唱意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白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五、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快就学会唱歌曲,并很自然地接受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和伴奏练习。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吹奏“6、3、2” 三个音
教学难点:熟练每个音的指法,并按好气孔,防止漏气造成变音。教学过程:
一、复习吹奏“
1、5”两个音
二、指导学生吹奏“6、3、2”三个音
1、听一听。老师新吹了三个什么音?
2、看一看。每个音老师的手指按住了哪些孔?
3、吹一吹。学生试着吹这三个音。
4、说一说。学生之间交流学吹这三个音的体会。
5、比一比。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音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
6、课件游戏:一颗音乐苹果树,学生根据树上掉下的一个个音乐苹果,马上吹出这个音。
三、学唱《牧童谣》并为之伴奏。
1、学生跟琴唱谱。
2、学生跟琴唱词。
3、学生根据教材编排的伴奏谱模仿牧童吹笛的样子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记: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大部分同学都能吹准新学的三个音,并能为歌曲《牧童谣》伴奏,学生吹奏的兴趣很高。
第二课 春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1)律动: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2)师: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你们听、、、、、、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1)启发学生:“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3)听音乐想象。说一说:(1)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讲一讲:(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3/4拍,圆舞曲)(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b.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c.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1)想象春天的情景。(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2)唱歌词(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课后记: 学生已掌握圆舞曲的特点,在歌唱《春来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教学重点:学习二部轮唱(奏)法。
教学难点: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琴、钢琴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师: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动物们都来欢迎我们。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出来欢迎我们的是谁呢?(播放多媒体课件)(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老虎的吼声:2/4 x:|| 小鸡的叫声:2/4 xx xx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2/4 x|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师: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课件)画面:由暗变亮,太阳慢慢升起来,各种动物从睡梦中苏醒,两只老虎从背景中慢慢推出,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师: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师: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生: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师: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生:“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卡农)。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师: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分别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师: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师: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最后两小节进行反复)
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组同时结束。
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四、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师: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来了?
生: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另一组模仿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学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五、尾声(播放课件)
画面:由亮变暗,小老虎和其它动物渐渐远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小老虎要回家了,让我们用歌声送它们回家吧。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解决两声部协调配合问题。教具准备:课件、钢琴、玩具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劳动的人们”——附点节奏学习
1、律动
听音乐《劳动最光荣》进教室。
2、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生:《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为了生活,人们辛勤地劳动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3、附点节奏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工人叔叔敲铁锤,叮 叮.叮 咚,农民伯伯割稻子,嚓嚓.嚓 嚓;司机叔叔开汽车,嘀嘀.嘀哒;环卫工人在扫地,刷 刷.刷 刷。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学唱《剪羊毛》、听赏《铁匠波尔卡》
1、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劳动的人们,他们都在辛勤地劳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房子里的人在干什么。美妙的音乐从房子传出,音乐声中有一种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2、初听《铁匠波尔卡》
3、介绍《铁匠波尔卡》
师: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有同学见过打铁吗?大家看,年轻的彼特拿着大铁锤和师傅一起打铁。大铁锤“咚”的往下敲是在用力把铁打平,师傅用小铁锤“叮叮”的敲两下是在告诉彼特该打这里了。他们“咚叮叮、咚叮叮”的配合打铁多么有意思啊!
4、参与表现
(1)用“叮”“咚”摸唱主旋律。
(2)打铁的节奏:2/4 x xx | x xx | xx xx | x x || 师:同学们,其实,大小铁锤在劳动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合。看,这就是他们打铁时的节奏。A.集体读。
B.分组配合读。一组读大铁锤,一组读小铁锤。C.按节奏自由练习
D.请你先读一读,再敲一敲。(3)和着《铁匠波尔卡》音乐,按节奏参与伴奏。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让我们都来做做小铁匠。随着《铁匠波尔卡》的音乐开始愉快的劳动。
5、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学唱《剪羊毛》
1、导入 师:下面我们一块儿听一首歌,看看这首歌中的人们在干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初听歌曲
3、练习剪羊毛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剪羊毛节奏:2/4 x 0 | x 0 | x x | x 0 ||
4、创编活动
(1)用“嘿”声。
师:瞧!那儿有一个老爷爷,他也在笑嘻嘻地剪羊毛呢!他的年纪大了,你们想想老爷爷歌声的速度是怎样的?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学老爷爷剪羊毛。
(2)跺脚。
师:这边有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想想会发出什么声音?(跺脚)我们来学学。
5、学唱歌曲
(1)用“lu”哼唱。
师:这真是一派欢乐的景象。不管是男女老少,你说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用“lu”中速地唱一遍。(2)分组找附点节奏,唱乐谱。
师:这首歌中有一个刚才我们练习了的节奏“x.x”出现了很多次,你注意到了吗?请各组分别找一找,并唱一唱。(3)集体跟琴唱谱。(4)引导质疑。
师:剪羊毛可真有意思,但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没见过,你们呢?对这项劳动还有什么问题吗?
(5)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词。
(6)学生轻声读歌词,解决质疑的问题。(7)教师简介澳大利亚。
(8)学生轻声跟唱歌词。(9)分组互相纠错。
第一组唱第一句,第二组唱第二句、、、、、、提出难点,互相帮助。
6、演唱歌曲
分组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嚓)为歌曲伴奏。
三、“欢庆劳动的丰收”——综合表演
1、导入
学生听音乐《劳动最光荣》看画面。
师:同学们,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勤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农民伯伯在田间耕耘,工人叔叔在工厂里挥洒汗水。
2、听《铁匠波尔卡》,参与表演
师:听,铁匠铺中“叮叮咚咚”的声音敲响了,我们也与他们一起打铁吧!
3、演唱《剪羊毛》与参与表演 师:澳大利亚的人们开始剪羊毛了。让我们用愉快的声音来表现他们劳动的情景,各组同学准备好,剪羊毛开始了。
4、听《丰收之歌》,看劳动丰收图。
四、小结
师: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可以创造财富!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再见!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
2、能积极参与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活动,并领悟到互相礼让的道理。教学重点: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教具准备:CAI课件、小山羊头饰、小木桥、披风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小精灵剧场,我是这个剧场的导演。现在我们正在招聘音乐童话剧《两只小山羊》的演员,你们有兴趣吗?好的,大家先来看看我的招聘启事。(课件展示文字)
2、讲读招聘启事
3、简单介绍剧情
师:这个音乐童话剧共有三幕戏,两只小山羊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边听边想,第一幕戏发生在野外的什么地方?主人公是谁?(播放动画和第一段歌曲)生:(小桥上,白山羊和黑山羊相遇。)
师:对,这第一幕戏呀,主要表现两只小山羊在桥上相遇了!其实,刚才你们说的就是我们第一幕戏的台词。作为一个演员,台词可是基本功,我们一起来念念吧!
师:我刚才说了,我们这是音乐童话剧,会念还不行,最主要的是你要会唱,我们一起来听听应该怎么唱?(播放第一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吧!首先请大家学羊的叫声,用咩来哼唱旋律。(学生随乐哼唱)
师:下面我们把歌词加上,谁先学会谁就有希望当演员了!(老师弹琴,带唱第一段)
师:会唱还不够,还要能表演。我首先来友情客串扮演小白羊,谁来扮演小黑羊呀?你们要是觉得我们演得好就给我们掌声好吗?(启发学生表演要神气,还要有动作和造型。)
师:下面我请全体同学和我一起表演一次。(全班参与表演)
2、学唱第二段 师:第一幕戏是最简单的!两只小山羊在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进入第二幕的表演,现在卖个关子,我请两为主角先躲起来,你们听听有什么声音,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片段录音)
师:是什么的叫声?你们能拍出小羊叫的节奏吗? 师:请大家模仿一下。
师:请你们想想这两只小羊它们这时可能在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来模仿它们争吵的声音好吗?看我的手势请第一组的同学扮演小白羊,第二组的同学扮演小黑羊,我点到哪边就请哪边的同学发出声音。(老师带领学生模仿)师:刚才这两只小山羊在争吵,那你在模仿时就要将争吵的动作和表情也表现出来。(学生表演)
师:它们为什么会争吵?请说一说。(启发学生给小羊配音)师:好,我来问问,(点击白羊)白羊要干吗? 生:(白羊要回家。)师:(点击黑羊)黑羊要干吗?(生答要上山岗)
师:你们知道它们要去干什么吗?(跟琴唱第一、二段歌词)
师:这幕戏主要讲的是两只小山羊在桥上怎么样呀?(课件:互不相让。)师:接下来我这个导演来唱群众演员的台词(齐唱),你们来扮演两只小羊(独唱),我们一起来表演。(全班唱一遍)师:作为一个好演员,不光要会演主角,还要会演群众演员。下面我们反过来演,好吗?(全班唱一遍)
师:下面我们来拍第二幕戏。首先请两个小演员上台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
师:这两只小山羊站在一起时,它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启发表演白羊要会家和黑羊要上山岗的表情和动作。)
师:每组派两名代表到前面带领大家一起表演。(全班边唱边表演第二段。)
3、学唱第三段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幕戏,两只小羊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呀,你们看它们会怎么办?(课件出示带括号的文字)
师:你们看,两只小羊的什么顶在了一起呀?(羊角)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念这段台词。
师:接下来我们玩游戏。老师的两只手分别代表两只小羊,你们看到白羊就说顶呀顶,看到黑羊就说撞呀撞。(老师演示两种节奏)师: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启发学生说出用力顶和用力撞,解决附点节奏,引导学生表演。)
师:两只小羊见这样仍不能分胜负,它们就凑到一起,顶呀撞呀,现在你们来试试。(学生将歌词念一次。)
师:这只小白羊很狡猾,它在顶的时候偷偷用力了,你们看。(手势表演。)师:你们能读出来吗?(解决附点节奏)
师:下面,我们用手势合着歌声表演一下好吗?请仔细听它们是怎样唱的?(播放音乐。)
师:我来做手势,你们来唱好吗?(学生再唱一遍)
师:同学们,它们这样争下去,最后结局会怎样?对了,掉进河里。掉进水中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扑通”一起掉进河里。
师:对!这一段是表现它们掉入水中的情景。(出示歌曲)师:大家想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要慢下来? 师:落水的时候要怎么表演?(请学生上台表演。)
三、整段表演
师:好,我们三段戏都排练完了,下面我们要开始正式演出了。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角色,既可以两人一组来扮演小山羊,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来扮演群众演员。(指导学生排练,请第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办?通过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在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协作。)师:再请你们想想,两只小羊落入水中后会怎么样?谁来为这个音乐童话剧加个结尾。(学生上台表演,并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当场签约。)
师:我这儿只有一个皇冠,给谁呢?(让学生把互相谦让的美德落实到行动中。)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两只小山羊》这首歌,还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互相谦让、团结协作才能成功,是吗?今天大家表演得都很精彩,我决定全部聘用你们为小演员,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相逢在下次的小精灵剧场吧!第五课 小骑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在聆听二胡独奏器曲时,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赛马情景,能主动参与表现乐曲情景。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赛马》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听赏时能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几个场景。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
在《赛马》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
1、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生:蒙古族。
师: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你对蒙古族的生活还了解哪些?(生答)
2、看一看
师: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为新朋友,让她带领大家到草原上去游览一番。(课件:出现小精灵:“大家好!我是草原小精灵。草原上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由我当小导游,带大家到草原上好好玩一玩。”)(1)课件呈现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以内蒙古音乐作品《长调》为音乐背景,在音乐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再播放一遍草原风光。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其中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
师:你对这个旋律有什么感受? 生:(略)
3、学一学 师:刚才在屏幕上你们看到草原上的人在进行哪些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生答)
师:你能上台来做一做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活动的动作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称赞他们是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等。
二、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一听
草原小精灵:蒙古族的小朋友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地唱起歌来,你们听: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1)学生聆听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听,蒙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歌词。
2、念一念、敲一敲
师:下面让我们也当一回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交手。请随老师的鼓声有节奏地念一念这写歌词。
(1)生在老师的鼓声的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地念词。
(2)生一边有节奏地念,一边跟着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内容。(3)选择乐器和节奏型,边念词边进行敲击。(双响筒、铃鼓)(4)
一、二组边念词边律动,三、四组用打击乐器为他们加油。
3、唱一唱 草原小精灵:大家想成为真正的小骑手吗?那就先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吧。
(1)听歌曲(2)唱旋律
难点教学“6.i 2 , 6.i 1”七度、八度音程主要通过摸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3)自学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唱准,并引导学生在歌唱速度以及七度、八度音程和下滑音处体会感情。
三、合作、表现
1、敲一敲、跳一跳
2、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全班分成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用筷子伴奏等小组。(1)讨论、创编:各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歌曲。
(2)分组展示: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表现的最佳方案,并整组展示。
(3)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并得出最佳方案。
(4)集体展示: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四、扩展、延伸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样,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彩,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在这堂课结束前,让我们再听赏一首由草原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
五、小结
师:今天,咱们在草原小精灵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草原上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下节课老师再带领大家继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有趣的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中,学生律动出教室。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课件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MTV,学生律动进教室。师:草原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继续让小精灵带着我们感受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整体听赏——想象画面 学生聆听全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老师要先保密,让我们接下来听它的第一乐段。
三、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听——配图、敲击
师:这里有两幅图,大家边听边思考,如果要你给这样的音乐配上画面,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1)聆听第一乐段。
(2)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
(3)总结出相通之处,即二者所营造的氛围都是热烈奔放的。(4)揭示主题——二胡独奏《赛马》。(5)敲一敲
a.出示第一音乐主题,启发学生观察节奏特点。b.老师敲鼓带领学生用筷子模击节奏。c.随音乐即兴伴奏。
引导一部分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筷子伴奏,并引导学生站起来到教室里寻找声源,如拍击桌、门、凳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d.让学生说一说敲起这样的节奏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2、第二乐段——敲击、吹奏
(1)聆听第二乐段(课件出示第二部分音乐主题)聆听要求:
a.边听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b.如果你听到的是轻快活泼的音乐,可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示。
(2)检查课前布置的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声源的情况。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物品和各种不同敲击方式。
a.课前要求所带日常生活用品能敲击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用调羹敲碟子等。b.鼓励学生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式敲击,看是否能发出不同的声音。(3)敲一敲
a.老师弹奏第二音乐主题,请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乐器伴奏。b.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节奏、速度上有何变化。(4)奏一奏
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5)说一说
a.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何变化。b.听到活泼轻快的旋律,你想到怎样的画面?(6)敲一敲
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一部分学生用自备乐器伴奏,再次表现轻快活泼的旋律。
3、第三乐段——跳
(1)聆听第三乐段:师指出第三乐段有再现了第一音乐主题。
(2)在聆听的过程中鼓励大胆想象赛马场景。(3)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现。
四、完整听赏——创作、表现
1、讨论(以《赛马》为背景音乐)
学生针对不同乐段用何种相应的方式表现进行讨论,如:打击乐器伴奏、视奏、舞蹈、情景表演等。
2、评价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评价,归纳出最合适每个乐段的方式。
3、创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创编。
4、参与、表现
完整地伯父播放音乐,学生根据不同乐段的情景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表现。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草原是美丽的,大草原上的音乐又是如此动听,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到大草原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充满情趣的生活,亲耳听听那里人们演奏的动听的旋律。第六课 母子情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他*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听老师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3、唱 师:看来大家都背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为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1)教师范唱歌曲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2)学生用“lu”音轻声跟唱旋律。
师:乐曲中有没有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音符?(引导学生说出有前倚音的地方)(3)前倚音的教学。
师:这个音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老师和一位同学牵着手)大家看,它的形状就好象妈妈紧紧地拉着小朋友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前倚音。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教师范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好吗?注意要唱出母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觉。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很多前倚音?为什么?(生答)
师:既然前倚音在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老师唱前面的曲子,你们接后面的前倚音。(4)学唱歌曲 师:刚才大家在唱前倚音的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你们看。
(课件出示歌曲的第一乐句)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我来唱前半乐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请你们接后半乐句,好吗?妈妈开始招呼自己的孩子了。师:孩子们快来呀!(引导学生接后半乐句)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妈妈呼唤孩子的游戏吧。老师把歌曲分成了八个小乐句,这边是乐句妈妈也就是后半乐句。现在我请小组长上来选择你们组想唱的乐句,每组唱一句。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在游戏之前先练习一次。听到你们的那个余句,就请这组的同学赶紧站起来一起唱这一乐句,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学生做游戏)师:动人的旋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5)轻声地演唱全曲。
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演唱歌曲。
4、演
师:前面我们在唱前倚音的时候,大家都唱得很好,可是刚才加上歌词一唱,好象没有前倚音了,你们听。(教师唱两种,让学生比较。)师:你们觉得哪种更能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呢?那我第二种有没有唱前倚音,你们也来试试。(再次演唱歌曲)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老师来当演员,请一位同学和我配合一下,我们来演妈妈和游子,你们来唱。(师生表演)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位演妈妈,一位演游子。(学生自由表演)
师:看了大家深情的表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出水痘,病情很严重,妈妈为了照顾我,整整两天两晚没睡觉,一直守侯在我身旁,不让我的小手到处抓。现在想起来,我仍非常感激我的妈妈。我想你们的妈妈一定也非常爱你们。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谁先说?
生:、、、、、、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他*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他*的爱》)
1、导入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母亲的爱,相信你们的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样报答妈妈呢? 生:、、、、、、2、爱
师:你们知道他*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会上说出母亲节)
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想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现在虽然不是母亲节,但是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明信片,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帮你们转给你们的妈妈,好吗?
(2)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四、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亲,要记得为祖**亲奉献自己的力量。学生边献卡片边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第七课 友爱之花
教学目标:
1、能在音乐游戏中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及其组合,并知道其时值。
2、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二部练习曲《王老先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演唱和听赏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感,知道“友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协调配合,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倾听声部,共同平衡声部音量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今天,农庄里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究竟是什么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CAI播放动画短片)师:原来是粗心的小鼹鼠吓跑了刚刚下完蛋的母鸡,现在它正要把鸡蛋送还给母鸡的主人——王老先生,让我们也来帮帮它吧!
二、导学铺垫
情境一:拜访王老先生
1、读读拍拍(课件展示王老先生的家)
师:我们来到了王老先生的家,让我们跟他打个招呼吧!生:王老先生你好,我们来看您了!(CAI画外音:“喔,是你们呀,欢迎欢迎欢迎!)
师:看来王老先生挺喜欢我们的,一连说了两个欢迎。让我们学着王老先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欢迎 欢迎欢迎)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呢?(边拍手边读谢谢 谢谢谢谢)
2、情景表演
分角色读读拍拍。
3、节奏创编
师: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心情吗?
三、引导掌握 情景二:帮助王老先生
1、音乐游戏一“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师:刚才的节奏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它们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员。这两种音符我们现在还不认识,可是我们认识其他音符之家的成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CAI出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师:还记得那首音符儿歌吗?(全班读儿歌)
音符之家兄弟多,听我跟你说一说,老大名叫全音符,三条尾巴跟着它,记住它要唱四拍,就像有人高声喊,哎———;二分音符是老二,一条尾巴拖出来,记住它要唱两拍,就像猫儿喵喵叫,喵—喵—;四分音符要认得,光溜溜的没尾巴,记住它只唱一拍,让我们开心地唱出来,嘿嘿嘿嘿。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1)让课件中音符自我介绍。
(2)利用课件中的天平演示八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3)师生唱一唱。
3、音乐游戏三“找朋友“——音符时值组合
(1)通过讨论,学生手拿带音符的手卡在小组内找到与四分音符时值相等的音符组合。
(2)师生唱一唱。(3)评价、讨论。
4、音乐游戏四:修补鸡窝——二声部视唱(1)情境
师:王老先生的鸡舍坏了,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鸡舍)师:鸡舍砖块上有音符,买来的砖块上也有音符,只要你能将音符“对号入座“就修好了!
(2)方法: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3)做一做。(4)唱一唱。
5、学唱《王老先生》(1)歌词教学
师:鸡舍修好了,让我们去告诉王老先生吧!咦?他在干什么?(CAI出示到节奏的第一声部歌词。)学生自己试着读词,检查纠正。(2)曲谱教学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曲谱吗?学生跟琴视唱。
(3)歌曲教学
师:请你自己唱一唱吧!(CAI播放伴奏带,学生试唱歌词)(4)二声部教学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们听一听,看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CAI播放二声部活动曲《王老先生》)全班演唱二声部。(5)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帮助了王老先生,你们觉得开心吗?(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希望早将来的谢谢中你们能不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下课!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碰铃、舞板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导入
(CAI课件展示:生日快乐的音乐与画面。)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大家参加我的生日舞会,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大家跳起来吧。
2、随乐集体律动。(3/4拍子)
二、导学铺垫
师:刚才大家跳得很高兴,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1、听赏《小步舞曲》
初听:简单介绍音乐家巴赫。
第一遍:安静地听(CAI出现欧洲风景画面)。第二遍:边听边介绍巴赫(CAI出现巴赫头像)。复听:体会小步舞曲风格(CAI宫廷舞会片段)。
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端庄、彬彬有礼、华丽)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学生模仿舞蹈姿态。)
随乐模仿:老师带着学生模仿小步舞的舞步。第一遍:看舞步模仿(CAI出现舞步模拟动画)。第二遍:随乐模仿(播放〈小步舞曲〉)师:谁能说出“小步舞”的舞步特点? 小结:小步舞曲一般是三拍子。3/4 X X X | X X X | 强弱 弱
强 弱 弱
2、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师:既然是舞会,就离不开乐队,同学们请拿起乐器,一起来演奏吧!(1)打击乐器伴奏:
a.随乐敲一敲,让学生自主地体会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b.个别学生示范。(用不同的乐器,要求敲出强弱规律)c.选择强弱敲一敲。(2)身势动作创编:
师:刚才小乐手们用乐器表现了三拍子的特点,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吗? a.自由创编身势动作。b.身势动作接龙。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小乐手。听,舞会上传来了美妙的歌声。
1、范读与范唱
2、学唱歌词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3、指导学习难点:第二、四乐句
4、分组演唱,体会舞曲风格 一组同学演唱时,其余学生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其伴奏;老师指挥,并适时指导。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一次宫廷乐手和歌手好吗?记住,要高雅端庄。(师弹琴,学生边唱边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伴奏。)
四、创造与表现
师:舞会马上要开始了,参加舞蹈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创编
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师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全班在集体舞中离开教室。
第九课 小骆驼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教学重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CAI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师:请大家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动一动!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每一个大组派一位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沙漠。(课件展示沙漠)师:沙漠虽然充满艰险,但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沙漠探险呢?那就让我们加入“沙漠之旅”的队伍吧!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师:让我们学着小骆驼走路的摸样出发吧!
(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2、听一听,认一认
师: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沙漠。快听,这是什么声音?
(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课件:一串骆驼的脚印,每个脚印上都有音符)
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课件:根据脚印的顺序播放旋律,播到一个音符,这一个音符的脚印就变颜色,写有八分休止符的脚印变成红色。)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
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
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
3、走一走,唱一唱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2)学生自由练习。(3)跟琴齐唱脚印谱。
(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
(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三、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
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
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
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
(课件播放:2.1 | 2 — | 1.6 | 6 —)
走 啊走,走啊走 师: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师:因为前面有绿洲,有草儿有花儿,还有清清的水。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
(课件播放:2 0 2 0 | 1 2 2 0 | 3 6 1 6 | 6 —)
前
面
有青草,前面有水
喝。
前
面
有歌声,前面有花
朵。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3、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四、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师: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看,我们这是到了哪儿呀?(课件:播放沙漠的绿洲的图片。)
师:原来我们和小骆驼一起,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终于走出了大沙漠,来到了一片绿洲。师:小骆驼高兴得边走边晃动着脑袋,脖子上的驼铃摇得叮当直响,你们听!(课件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2、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来学着小骆驼高兴的神情摇一摇头吧。
3、试一试,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骆驼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呢?(学生说自己的处理方法,并以小组的形式范唱。)(根据歌曲内容选择一种强弱处理,大家唱一唱。)
师: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呢!我们听听吧!(播放歌曲《小骆驼》)
4、听一听,唱一唱
(1)学生用“叮”模唱旋律。(2)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3)依谱唱词。
(4)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小骆驼》。
五、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师:小骆驼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绿洲,慝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们来听听吧!(课件:你们能把这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用歌声和乐器声表现出来吗?)师:正好我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选一选,看哪些乐器适合模仿沙漠中的三个场面。选好后,试一试,敲一敲。
2、唱一唱,演一演
师:小骆驼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它盛情地邀请你们加入它的骆驼队。(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充当小歌手、小乐手,和骆驼队合着音乐边唱边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你们的成长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希望你们能像小骆驼一样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个坚强的孩子。
第十课 船之梦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船之梦》,体验歌曲美好的意境,;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简单的二部合唱。
2、在听赏大提琴独奏《梦幻曲》中,能积极参与想象活动,体验音乐的情感。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船之梦》伴奏。教学重点:学会合唱歌曲《船之梦》,并体会其意境。教学难点:《船之梦》最后一句合唱的教学。教学准备:CAI课件、小画板、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划船歌》律动“划船”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
师:刚才,同学们划得很开心,你们看(指CAI课件)这里也有两位小朋友在划船,他们在海上划呀划,随着风浪飘呀飘,他们划到哪儿去呢?
(展示《船之梦》的情景画面,同时播放《船之梦》的音乐,画面上出现歌词。)
二、引导掌握
1、熟悉歌词
(1)师:这只小船往哪儿去呢?小朋友看见了什么? 生甲:小船去了神秘的椰子岛。生乙:小朋友看见了可爱的小矮人、、、、、、(2)老师有感情地轻诵歌词:“摇呀摇我的船之梦,在那遥远的天边轻轻飘荡、、、、、、”随后根据歌词进行扩展,描述歌曲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展开联想。(3)再次聆听歌曲《船之梦》。
2、熟悉旋律
(1)用梦幻般的声音随旋律用“u”哼唱两遍。
师:小船在海上摇呀摇,激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这些浪花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将括号中的音写在浪花状的音乐卡片上,通过课件播放出来。)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吧!
(2)学生用“lu”自由唱一唱括号中的音。
(3)全体分声部合唱:一组用“u”轻声唱曲谱;另一组用“lu”轻声唱括号中的音。
3、学生加词跟琴演唱
(1)随乐轻声唱主旋律部分的歌词两遍。(2)随琴唱一唱括号中的歌词。
(3)两声部合唱:一部分唱主旋律;另一部分唱括号中的词。
三、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船之梦》伴奏
1、拍一拍,找一找
请学生自由拍一拍下列节奏,找出难点。
X—— 0 X X X 0 0 X 0 0 XX X X X X X
2、分组合击
分组合击上例节奏,看哪一组拍得最整齐、最准确。
3、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表现歌曲的意境。碰铃 X—— 手铃 0 X X 响板X 0 0 三角铁X 0 0 沙锤 XX X X 铃鼓X X X(学生选择乐器时,CAI课件播放《梦之船》音乐。)
4、分组表现
各小组用本组选择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分组展示,互相评价。
四、创设情境,表现歌曲《梦之船》 集体表演。全体同学围坐成一艘大船(“梦之船”)的形状,老师请几位同学坐在船的中央划船,其他同学跟着一起摇。到目的地后,请几位同学下船和“小矮人”一起跳舞,同学们一边表演一边演唱。
师:刚才,我们坐着“梦之船”去了神秘的椰子岛,看到了可爱的小矮人,和他们一起唱了歌,跳了舞。现在这只美丽的“梦之船”又要起航了,它要上哪儿去呢?你们倾听音乐,尽情想象吧!(播放音乐《梦幻曲》)
五、听赏表现
1、聆听大提琴独奏《梦幻曲》
(1)师:谁听出《梦幻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介绍大提琴。
2、设问引导
师:乐曲《梦幻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用了什么速度?
3、随乐自由表演
(1)师:小朋友从小就有许多美好的梦想,也做过许多美丽的梦,你们都梦见过什么? 生:、、、、、、师:现在,同学们边听《梦幻曲》,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们的梦随《梦幻曲》表演一下。
(2)随乐自由表演。(课件播放公鸡鸣叫声;喔喔喔—)师:今天,同学们坐着“梦之船”,随着美妙的“梦幻曲”,甜甜地做了一个梦。听,公鸡叫了,东方亮了,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实现美丽的梦想,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吧!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音乐家冼星海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并从听赏、演唱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影响力。
2、能学会演唱《只怕不抵抗》、《酸枣刺》两首歌曲,感受抗战时期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感受冼星海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歌曲《只怕不抵抗》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的变化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段表现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音乐,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音乐家的经典之作,大家想了解这位音乐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
二、学习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欣赏
1、冼星海和《风》
(1)让学生默读连环画部分的文字。
(2)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a.冼星海曾在哪个国家留学? b.留学时的生活情况怎样?
c.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作《风》这首作品的? d.这首作品得到了怎样的评价?(3)听赏《下山虎》
a.结合课本图片讲解“下山虎”的寓意。b.聆听乐曲《下山虎》。
c.学生说说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只怕不抵抗》。(1)简介歌曲的背景
这首歌写于1937年,反映了当时抗日根据地儿童高昂的抗日情绪和勇敢、活泼的性格。
(2)采用听唱法学唱。重点是将第一二段进行对比,不要把这两段混淆了。(3)参与表现。唱熟后,让学生随歌曲踏步行进,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2、学唱《酸枣刺》。(1)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风格以及所表达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音乐家冼星海了解了多少?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脑海里收藏的有关冼星海的内容。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听着歌曲《只怕不抵抗》出教室。
第十二课 喜洋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碰铃等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4、能认真完成《音乐万花筒》板块中的综合活动。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音乐万花筒》的综合活动。
教学难点: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的二部合唱。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进行“打哈哈”发声练习。如:
6 6 6 | 6 6 6 0 || 5 5 5 5 | 5 5 5 0 || 哈哈 哈哈 哈哈 哈 哈哈哈哈 哈哈 哈
2、练习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片段。
3、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部的旋律片段。注意演唱时音量不能过大,同时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演唱。
4、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5、师问:演唱这首歌曲时,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活泼、欢快。
师:对,那就请大家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整首歌曲。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导入听赏
歌曲的情绪既可以通过旋律来表现,又可以借助歌词来传递,那么乐曲有是怎样来表现某种音乐情绪呢?
2、整体听赏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初步认识笛子、二胡、木鱼。
3、分段赏析
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4、参与表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三、综合活动《音乐万花筒》 第一阶段:复习
1、唱一唱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歌曲复习,每首歌只唱第一段。
2、听一听
还是以组为单位,播放乐曲的主题音乐,学生进行抢答。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力与运动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1-10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05-31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06-09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5-29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2-10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06-28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06-01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1-03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5则范文06-24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