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共12篇)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 篇1

感动母爱

从小到大,我都与母亲的关系不大好。我总是用带着藐视的目光瞧我吗。其实,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她没钱,二是她没学问。

进入初中,班级里的同学个个都会炫耀自己的家境。于是,我常生了一种自卑感。我把这一切罪归咎于我的母亲。我想买电脑,父亲也同意了,唯她,死活也不同意。说什么先砖钱供我上学,买了电脑会迷上游戏,还粗俗地扮起指头跟我那不知从哪儿听来旧时的新闻。我实在不听,可他还总是不忘念叨要上大学,好好学,长大有出息。所有的一切使我和母亲的代沟越来越深。在家中,我只回答的她的“恩,阿”用来搪塞,从来不让她插手管我的事。当然,我也学会一个人独自解决问题。

这一切,我的父亲都一直看在眼里,对着我发火,大骂,我还是依然干我的。既是被打的再疼,我也不嚷一句,她在一旁装模做样的劝父亲。

初一寒假的时候,父亲突然叫我去陪母亲去上班。我不愿意,打死也不愿意。再瞧瞧父亲挂在脸上的表情。我默不做声。吃完饭后,母亲似乎很兴奋,带来件棉袄,拉着我出来了。虽然我极其的不愿意,但仍不愿意把手伸回来,真的很冷。一路上她跟我说东家长,西家短,见我不吭声,也就不再讲了。终于到了一间车间,黑洞洞的,一个人也没有,一亮灯,整个车间空旷的吓人,真不感想象母亲为了挣20元的加班费来这儿劳作。

没过多久,我找了个空位置坐下,掏出自己带来的书看,母亲则在以边忙碌着。幽暗的灯光,不清楚那东西有多大,只见得有人在一步一步地挪动着,每隔几声,传出轻轻的喘息声,其中还夹杂着几声捶腰声。是母亲吗?不知为什么,有种想哭的冲动。在她提桶经过我面前的时候,我清楚地看到她手臂上暴起的青筋。心里一阵泛酸,抬头面对的是她那仰起轻轻地微笑。我下意识地站起来,走了过去:妈,让我来。”然后是揣着那桶拼命的拉。“不,你看书吧,你太小,抬不动。”“不,我已经长大了,让我来。”我拉下脸,母亲大概是怕我生气,胆怯地说:好吧,别逞能。”我开始慢慢抬起那桶东西,只觉比刚才时轻松多了,才发觉后面还搭了把手。突然,我脑海里翻腾着母亲天天吃力抬桶的样子。心中莫名涌起一种疼痛……

事后,父亲告诉我,母亲每周末上夜班,就是为了攒钱,为了买那电脑给我。忽然,我又想起了那一夜。刹那间,我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哽在喉头,所有的话语都化作泪水,盈在眼角,营在心间……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 篇2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 篇3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 篇4

清晨,我一个人在家里,妈妈早晨五点半就去公司了,桌上有一碗热腾腾的番茄鸡蛋面,我“吸溜,吸溜”不一会就吃饱了,外面寒风凛冽,但家里却温暖而舒适,我左看看,右看看,宽敞的家里,实在是太无聊了,我摇摇头,光着脚跑进房间里,钻进被窝,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一股痛感涌上来刺激着我整个身体,我不停地冒凉汗,吃力地走向客厅,拿起电话打给妈妈。妈妈接通了电话,我从另一头听到妈妈正在和一位重要的客户讲合同,我有气无力地说:“妈……妈……我好……不舒服。” 妈妈大惊失色地问我:“宝贝你怎么了?还好吗……”然后抱歉地对客户说:“不好意思啊,我女儿有点不舒服,我走了,拜拜。”我挂了电话。

我跌跌撞撞地回了房间,脑袋一昏,头一下栽到床上,过了许久我醒了,天已经暗淡,我在一个病房里躺着,微弱的灯光照在妈妈的身上,妈妈疲惫地靠在椅子上,妈妈的脚却被高跟鞋磨破了,双脚红肿,凌乱的头发,使妈妈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女人,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妈妈被惊醒了,她眼睛充满了血丝,摸了摸我的脸颊,说道:“你这个傻孩子,真的是要吓死妈妈了。”我发现妈妈的泪水涌了上来,顺着脸颊留下来,我紧紧地抱着妈妈,依偎在她的怀里……

以母爱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5

妈,您记得我8岁的时候吗?

那天,下着暴雨,是不是打着闪电,天阴得可怕,我独自走在那又黑又静的小路中,为妈妈去购买母亲节的礼物。忽然,一声雷鸣,惊得我哇哇大叫,飞快的往花店跑!但是下起暴雨来,雨丝中还带着冰雹!我和你害怕,买了八朵康乃馨,代表八岁的我,我把花捂在衣服里,往回跑,恍惚中看见一个人影一直追我,我脑海闪过一个念头是鬼!好害怕,用我最大的力气跑,“鬼”在后边追,时不时叫着:“薇薇”是妈妈。

雨中的妈妈,头发丝软塌塌的贴在她那饱尽风霜的脸上,眼睫毛上也带着些些雨丝,她半眯着眼,用手挡住头顶顶着风,飞快的往我这里跑!她看见我安然无恙,开心的笑了,洁白的在黑夜很是刺眼,原来,妈妈见我这么晚了还不回家,以为我出了事,便来寻找我,走得太急,没想的竟然下雨了,妈妈又担心我,就没有回家,继续找我,在泥巴坑那里还摔了一跤。我妈妈眼里模糊了,她的眼睛突然涌出了“泉水”,她看见了我怀里的七零八落的康乃馨,我在暴雨中眯着眼把已经不漂亮的花双手捧着送给妈妈,妈妈乐的不行,在风雨中乐的咯咯笑……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篇6

小时候,母爱是糖。那时,我的身体很虚弱,我总是感冒,母亲就给我熬中药。每天凌晨4点,母亲总被闹铃惊醒,然后起来熬药,家里就有了浓浓的药味。母亲在我喝药时,总是用勺子舀着一大勺糖,在我喝完后就喂到了我的嘴里。爱在洋溢着,就如同那绵白糖一样,静静的化在嘴里,变成糖水,滋润我的心田。我感到那苦涩的中药也不是很苦了,它仿佛是现把我于母爱紧紧连着。母爱是一勺糖,有苦有甜令我感动。

长大些,母爱是水。那时,我的嗓子不好,总是发炎,母亲就给我买了一个大水杯。每天都给我装上一大瓶水,去了学校,一整天都有温温的水。有时是冰糖水,有时是蜂蜜,有时是柠檬水。那水陪伴我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就好像母亲陪伴在我身边。每当我喝水时,就能感受到那母爱。母爱如水,浇灌我成长。每每喝水时,总会感到一分清爽,那夏天的炎炎烈日,就仿佛隐去。那时候,母爱是水,盛着满满的的期盼,令我感动。

而现在,母爱是目光。如今,我上了初中,而母亲越来越忙,没有时间送我上学,我自己去上下学。然而每天出门前,母亲总是一遍遍嘱咐:“慢点走,早点去。”她是由于担心我,才让我慢点走;又由于想让我早点去学校,赶快学习,才让我快点走。她趴在窗台上,望着我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我走出她的视线。而我也总是不时地回头。这从来没有变过。有对我的关心,也有对我的爱与期盼。这时候,母爱是目光,我被那目光的感动。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 篇7

有幸作为重庆晨报“君从何处来”报道组的一员, 我参加了这次长途拉练式的大型实地采访活动。其间艰辛已不容赘述, 但成功让一个三四百年前的古老历史话题变成当下市民生活的一个热门谈资, 我认为这与我们坚持全媒体时代下的立体新闻传播功不可没。

总结过去, 才能让未来更好。现就此次采访过程中重庆晨报前方记者如何与后方实时联动, 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的立体传播的实践和效果作浅要分析, 以期抛砖引玉。

一、采访前的周密筹划与准备

去年5月下旬, 我和《重庆晨报》的另外4名同事就接到了单位通知, 准备参加这个跨地域的大型实地连续采访行动, 中间预留了一周多时间进行资料搜集和知识准备。为此, 我们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相关著作进行研读, 并走访市内的移民专家恶补相关移民知识, 提前做好知识储备。

“湖广填四川”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祖辈们口口相传, 但年岁久远, 许多已经无从考证。如何让一个古老的历史传说变成一个生动鲜活的时代新闻, 并受人关注, 我们开始普遍有着担忧。为此, 在采访组出发前, 重庆晨报编委会多次召开多部门参加的选题策划会, 集思广益, 最后确定报道思路为, 报道必须有大量来自现场的走访调查, 内容必须要走向大众, 必须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全媒体平台, 实现前方报道和后方联动的立体式传播, 因为追问“我从哪里来”是一个根本的哲学追问, 每个人都有故乡情结, 都会关注自己永恒的出生地。

此时, 重庆晨报已经拥有全媒体平台的巨大优势, 拥有百万粉丝的官方微博、日均浏览量超过50万人次的官方网站, 以及订阅数超过数十万人的微信公众号。但作为一次大型的跨地域连续实地采访活动, 采访时空跨度大, 不但每天要满足一个整版报纸版面的正常出版, 还要保证每天全媒体的微博、视频内容, 工作量巨大, 在此之前报社还从来没有尝试过。

重庆晨报编委会经过研究后慎重决定, 特别给前方报道组配备了2名从事深度报道的资深文字记者和由摄影部主任带队的3名摄影记者团队, 并带着2架高空无人航拍机和两部工作用的苹果手机随行, 装备精良。在后方, 报社特意安排了专人与前方采访组每天对接采访内容, 组织了强大的新媒体编辑阵容, 迅速将及时传回后方的文字、图片、视频进行全媒体处理, 然后在各个平台迅速推送, 形成话题, 与读者互动。

二、航拍麻城在网络上引发轰动

去年6月初, 当普通市民还沉浸在端午节假期的喜庆中时, 重庆晨报和重庆日报两个采访组已经告别家人, 奔赴1500公里外的湖北麻城市, 提前介入采访, 准备发稿。

虽然时值假期, 采访难度很大, 但有了前期精心的准备, 6月4日, 《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的第一篇稿子《现代重庆人, 乡关何处》以近两个整版的量在重庆晨报刊发, 并在头版设置了主图和导读, 详细报道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由来, 同时报道了采访组的采访线路, 计划沿着长江而上, 沿途踏访当年祖先移民的踪迹走进重庆。随后, 报道组一鼓作气, 连续推出15期报道, 先后解密“麻城孝感乡到底在哪里”,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证孝感乡的过去与现在, 围绕学术界的争议和最新研究成果, 解开了围绕世人多年的谜团。还通过实地察看当地知名的祠堂建筑、了解建筑风格和当地的人文风俗习惯、找寻麻城这个移民之都与重庆人的相近话语和习俗。采访报道组同时通过走访当年移民码头、水路途经地点以及陆路起点和经过的著名地点, 进一步追寻移民祖先的寻根之路。

报道同时在晨报各大新媒体平台刊发, 而摄影记者们携带的高空无人航拍机首次在麻城市上空完成了高空拍摄, 回传给后方的大量图片和视频, 终于让数百年来祖辈相传皆来自麻城孝感乡的重庆人第一次真切地看清了现代麻城的模样。也让平面媒体成功借助高科技装备占领了网络传播的制高点。

这一创举顿时在网络上掀起轰动, 因为麻城此前从未有过高空航拍。视频放上网络后, 腾讯网、优酷等视频点播平台更是达到上万次的点播率, 让《君从何处来》的采访话题骤热, 传播更广。

麻城市电视台更是将本报的航拍视频作为重要资料保存, 列入麻城市城市形象宣传片主要内容之一。

从此之后, 本报前方报道组也将拍摄高空视频作为日常采访活动的重要内容来进行, 不但航拍了鄂东第一祠吴氏祠堂, 展现了鄂东民居的风情, 还航拍了五脑山帝主宫, 讲述了麻城地方神帝主的由来, 更是来到湖北团风的长江口, 航拍了当年四川移民从高岸河码头出发的古码头现状, 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到了古时代先辈们出发和路经之处的现状, 对历史和现实有了直观的感受。

三、立体传播展现宏大的影响力

联合采访报道组历时近20天, 辗转近4000公里, 先从重庆直奔湖北麻城, 而后沿着先辈的足迹逆江而上, 途经湖北团风县、孝感市、安陆市, 然后进入重庆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涪陵区、巴南区、綦江区、荣昌县等。

联合报道小组以大量的现场走访和调查研究, 横跨300多年的时空距离, 真实可信地为3000万重庆人探寻了祖先们的移民历史, 为重庆人寻了一次文化的根。

特别报道从6月4日开篇, 两家媒体以每天一个整版的图文, 连续刊登了半个月。尤其在6月18日重庆直辖十七周年当天, 将系列报道推向了巅峰。其中, 日报推出了4个版《留住乡愁》特刊, 晨报推出了8个版的《君从何处来》特刊。

据统计, 两报以不同定位进行报道, 日报连续推出了14组27篇报道, 晨报推出了26组63篇报道, 刊发文字近10万字, 拍摄图片上万张, 视频20多条。同时, 系列报道还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设专题进行滚动报道, 成了互联网的热点新闻。

立体式, 接地气, 有深度, 唤起了读者的认同感, 日报和晨报的系列报道, 阅读总人次超过2000万人次。这组系列报道不仅在研究移民史的学界引起高度关注, 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 更是引发大量普通市民的追捧, 引发全城轰动, 成为普通市民茶余饭后的一个时髦谈资, 不少市民更是多次致电报道组, 希望帮自己的家族寻根。影响所及, 这组报道更是扩大到四川、贵州、湖北等西南地区, 引发海内外游子的关注。据统计, 在新浪微博上, 关于“君从何处来”的话题浏览量超过百万人次, 而重庆晨报持续报道的阅读总量超过千万人次。

四、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点评肯定

对两家媒体的联手报道, 重庆记协主席周勇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以来, 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组织了“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路’大型采访活动”, 在重庆和湖北屡掀热潮, 影响全国。这是今年以来, 两报最接地气、最受平民百姓认可的新闻策划和采访报道之一, 是重庆新闻工作者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新作, 是献给3200万父老乡亲和重庆直辖17周年的大礼。

“每家报社的主报和子报基本都是独立运作。前不久, 重庆日报和所属重庆晨报推出‘君从何处来——湖广填四川迁徙路’大型寻根特别报道, 为主报带子报、整合内部资源进行重点报道作了新的尝试”。2014年7月10日, 中宣部新闻阅评专门对《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做法和内容予以了肯定。

此期新闻阅评, 除了报送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宣部领导外, 还加送给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宣传部部长燕平。在这期标题为《重庆日报与所属子报开展联合报道一举多得》的新闻阅评中特别指出, 在7月7日召开的“君从何处来”报道总结会上, 提到一个重要观点, 即共同的政治标准, 共同的价值观念, 共同的文化理念, 应成为链接一份主报与一份子报的魂。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 篇8

借卵受孕:

五旬老妪喜诞龙凤胎

1999年7月8日,对于47岁的广州妇女文金爱来说是一个万劫不复的噩梦。这一天,她20岁的独生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令文金爱的天空瞬间崩塌。

文金爱家住广州市越秀区,以踩三轮车送煤为生。丈夫刘锦松比她大5岁。虽然日子过得不太富裕,但一家3口其乐融融。儿子的猝然离世让文金爱一夜白头。为了不再睹物思人,她把儿子的遗物全部扔掉,只留下了照片。

然而,越是刻意忘记,对儿子的思念越加强烈。在一次次的期盼与失望中,文金爱等来了“还我儿子”的希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文金爱得知“试管婴儿”技术可以帮助绝经妇女重新怀孕,她顿时欣喜若狂地征询老公的意见:“我想再生一个孩子,你能成全我吗?”

刘锦松理解老伴的心情。此前,文金愛曾多次在他面前流露出轻生念头:“没人叫我妈妈,活着真没意思。”刘锦松为了拯救濒临崩溃的妻子,也为了实现老来得子的梦想,决定配合妻子完成心愿。

于是,文金爱重燃希望,开始频频光顾广州各大医院。亲友们一致反对:“就算真的能生下来,你养得活他吗?”更令文金爱郁闷的是,连医生也对她连连摇头说:“你已绝经,子宫开始萎缩,生育风险极大。”

“只要有一线希望,豁出我这条老命也值。”文金爱毫不气馁,继续四处寻医问药。2000年12月,文金爱来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在听了她的故事后,医生决定帮她圆梦。

由于文金爱无法排卵,只能借卵受孕,一名女大学生慷慨捐卵,助文金爱“找回儿子”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紧接着,医生对文金爱的子宫进行恢复性调整,然后,把刘锦松的精子和捐卵进行试管受孕,将胚胎植入文金爱的体内。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与治疗,医院终于确认文金爱成功受孕,而且在植入人体内的3个胚胎中,竟有两个成活——文金爱怀上了双胞胎!“真是奇迹!”专家们惊叹不已。文金爱也喜极而泣!

就在大家盼望着双胞胎在母亲的子宫中健康发育时,主治医生却发现了奇怪的现象:怀孕6个月的文金爱的肚子比怀孕一胎的孕妇还小得多。经过询问,文金爱才吐露了隐情——

原来,文金爱和丈夫收入微薄。为了给双胞胎挣奶粉钱,文金爱舍不得吃喝,营养严重不良。不仅如此,她还踩三轮车送煤,由于天气炎热,她的手脚因怀孕而水肿,每天累得汗流浃背。有一次,在搬运煤上下楼的过程中,她不慎摔倒。

就这样,在艰辛孕育中,文金爱终于等到了临盆。2002年10月8日,健康的龙凤胎宝宝呱呱坠地。姐姐茵茵2.3千克,弟弟亮亮2.5千克。虽然体重较轻,但心跳、呼吸等一切指标都十分正常。在文金爱听来,婴儿的啼哭是人世间最美妙的乐曲。

五旬老妪借卵受孕,冒死生下了龙凤胎,创造了生命奇迹,令文金爱成为轰动全国的“明星妈妈”。然而这位沉浸在幸福中的高龄产妇不会想到,母爱不仅仅是一种圣洁的情感,更是一种与能力相匹配的责任,她会因无力撑起蓝天而陷入怪圈。

力不从心:过度自责抑郁成疾

从双胞胎诞生的那一天起,再做母亲的文金爱便把孩子视若掌上明珠。渐渐地,她走出了丧子之痛。

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文金爱与丈夫每天吃咸菜,却舍得花钱给孩子购买进口营养品和时尚玩具。她说:“我要让孩子成为广州最优秀的儿童。”文金爱与老伴商量,向亲友借钱,给茵茵购买高档电子琴,并高薪聘请家教,让本来就经济拮据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

文金爱为孩子们大把地花钱,却并没有达到她预期的效果。由于姐弟俩自幼体弱多病, 5岁半时,弟弟身高1.1米,姐姐只有1米,只有别人家3岁的孩子那么高。为此,文金爱经常自责:“都是我没照顾好孩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

孩子们上幼儿园后,文金爱的自责进一步加深。她平时与孩子们寸步不离,生怕摔倒碰着。俩孩子突然脱离了视线,文金爱的心里空荡荡的。为了防止孩子们在外面“遭罪”,文金爱厚着老脸求职,在幼儿园附近找到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经常隔着铁栏注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但是,她的“专注”很快惹来了麻烦。

有一次,茵茵在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不慎摔倒,这本是一件小事,但在文金爱看来却如同山崩海啸。她冲进幼儿园,干预游戏活动,令师生们瞠目结舌。茵茵当众责怪妈妈:“我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您干吗打断我们?”不仅如此,茵茵还对母亲的形影不离提出了强烈抗议:“别整天像警察叔叔一样跟着我,我又不是犯人!”

这次“丢人”事件令文金爱很受伤,也让她更加自责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后来发生的事,更令文金爱无地自容。

文金爱和丈夫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孩子们上小学后,时常需要他们辅导作业,可是他们却无法辅导。文金爱常常自责:“是妈妈拖了你俩的后腿。”

文金爱最怕开家长会。看着年轻的父母们侃侃而谈,热烈讨论和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头发花白的文金爱插不上嘴,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这种尴尬令文金爱如坐针毡。

后来,文金爱的自责从内心的痛楚变成了情绪失控的疯狂举动。

最初,文金爱用呕气、不吃饭等自虐方式惩罚自己的“没用”,后来,她突然用头撞墙。茵茵和亮亮吓得“哇哇”大哭,冲上去抱住母亲的双腿。

“妈妈,我和弟弟做错了什么?”茵茵要将母亲送往医院,被文金爱拒绝了。她告诉姐弟俩:“你们没错,是妈妈没用。”

生活的重压和对教育孩子的无所适从,令年事已高的文金爱心力憔悴。她的笑容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沉默与叹息。与此同时,文金爱的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差。她在厨房转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炒菜时不是忘记放盐,就是重复放盐,孩子们再也不吃妈妈做的饭菜,文金爱更加痛苦与自责。

2011年清明节,文金爱在祭祖时,突然当众将上身衣服脱个精光,口中念念有词,又蹦又跳。“妈妈疯了!”姐弟俩惊叫。

文金爱随即被送往医院。经诊断,她患上了抑郁型精神分裂症。茵茵和亮亮放学后,彻夜陪伴在母亲的病床前,轮流给妈妈讲童话故事。在丈夫和儿女们的精心照料陪护下,3个月后,文金爱康复出院。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更大的悲剧接踵而来。

不堪负重:明星妈妈纵身一跃

抑郁症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才能控制病情,而文金爱却选择了“听天由命、自生自灭”。她舍不得花钱买药,决定将微薄的积蓄全部留给孩子。

由于不遵医嘱,文金爱的病情不久便加重了,更糟糕的是,她还将病“传染”给了丈夫。刘锦松也变得郁郁寡欢。经诊断,他也患上了轻度抑郁症,一家人的快乐生活彻底荡然无存。

“趁咱俩还没完全疯掉,赶紧安排好后事吧。” 2012年春节期间,文金爱与丈夫商量: “两个孩子读高中,需要7万元学费;考上大学,又需要16万元学费。咱俩那时早已老态龙钟,从哪儿筹措这笔昂贵的学费?”于是,夫妻俩达成了一个奇怪的协议。

2012年2月7日,文金爱来到居委会,表达了一个强烈的意愿:“我想将孩子送人。”工作人员目瞪口呆!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家庭早就危机四伏,当初那个义无反顾冒死生子的“明星妈妈”,已经被母爱折腾得快要窒息。

就在人们为孩子们的命运担忧之际,悲剧开始上演。

2012年2月9日晚,看着熟睡中的一对儿女,文金爱与丈夫彻夜未眠,因为他俩早已议定了悲壮之举。次日凌晨5点半,老两口悄悄爬上了9楼楼顶,先后纵身一跃,60岁的文金爱和65岁的刘锦松以惨烈的方式向儿女告别……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450字 篇9

这是我所听到的最为感动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母亲原本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一次意外让这一切变得不再那么完美,独眼的母亲,忍受着别人的嘲笑,最让他痛心的是自己的孩子也埋怨她。

于是,一双手扬了起来,但终究又缓缓放下。

为了孩子的自尊,母亲不在公开露面,只是默默的为孩子打理着一切。若干年后,父亲一句不经意的话,道出了天大的.秘密:孩子是母亲独眼的罪魁祸首。

读到此处,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为母爱的深沉博大,为世间这一个伟大的爱而感动!

以母爱为话题的满分优秀作文 篇10

然而,我的失落并未发生,却使我坚定了母爱的伟大、无限……

农村建房可以说是很难,特别是钱。我们家开始建房子,经济的拮据让全家人都很窘迫。可我的早餐钱仍在,仍然每天早上如数放在桌子上。好多同学都在玩忽拉圈,我真的好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忽拉圈呀!然而,家里的经济状况我心知肚明,可午饭的时候我还是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句:“我要是有一个忽拉圈就好了……”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停了下来,我想到这可能是我的奢望,父母的爱尽在妹妹这个娇小、脆弱的新生命上,而且,家里的近况我也一清二楚,我真的好想把话说完,因为妈妈说明天要去城里给妹妹打防疫针……

第二天,一切依旧,中午妈妈和妹妹还没有回来。我们正吃饭的时候,妈妈回来了。我习惯地去帮妈妈盛饭,可我一回头的瞬间,看到了一样东西,我的至爱——忽拉圈。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忙拿过忽拉圈,抚摸着,高兴的看着妈妈。妈妈笑着对我说:“行了,吃饭吧!”

妈妈真是饿了,我连续给她盛了两碗饭。谈话中我才知道,妈妈为了给我买忽拉圈,她竟然没来得及吃一点东西就赶车回家了。六个小时呀!我看着妈妈,又看着忽拉圈,鼻子一酸,两行微咸的东西流进了嘴角。

母亲依然爱我。这伟大的,无私的爱让我倍感真切。我的失落是可笑的,是无知的,因为我知道,母爱是无限的,我正收获着这无限的母爱。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 篇11

吴仪芬是江西上高人,大学毕业后在南昌一家广告公司工作。24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市内一家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的熊大明,不久两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于1993年结为夫妻。

1994年,儿子熊一平出生,同年年底,他们在市中心购置了一套住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开始了十几年平淡又幸福的生活。

2008年,吴仪芬凭借自己的努力,升职为公司市场部经理,熊大明也成为一名证券公司资深分析师。读中学的儿子熊一平,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成功的事业,完美的家庭,更使他们成为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羡慕的对象。吴仪芬感觉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然而,2008年国庆假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仪芬发现丈夫出轨了,一怒之下,她向丈夫提出离婚,并向儿子谎称要出差一段时间,暂住在公司的宿舍,不再回家。

几天后,熊大明的父亲得知儿子出軌,媳妇已经搬出家,并提出离婚,非常生气,他狠狠骂了儿子一顿,又带着熊大明找到吴仪芬,让熊大明认错。那天,熊大明痛哭流涕,跪地发誓,以后绝对不再和别的女人来往。熊大明的父亲一边痛斥儿子,一边劝说儿媳,求她看在老人和孩子的份上,原谅熊大明一次。

吴仪芬不忍看着年迈公公失望,也担心儿子以后的生活起居,便决定原谅熊大明一次,当天收拾衣物随熊大明回了家。

回到家后,吴仪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短短几天,客厅里一片狼藉,厨房里不是快餐盒就是泡面盒,冰箱里空空如也,就连饮水机上的水桶都是空的。她又走进儿子的房间,发现一堆脏衣服,袜子、运动衫不是丢在地上就是扔在床上,空气里弥漫着臭袜子的味道。

吴仪芬开始给儿子收拾房间,她捡拾着脏衣服,眼泪便不自觉流了出来。如果以后没有了自己,儿子谁来照顾?想到此,她心里疼痛不已。

吴仪芬还没收拾完房间,儿子就放学回来了。见妈妈回来了,儿子放下书包就来拥抱吴仪芬,说:“妈,这几天你去哪里了?可想死我了,我吃泡面都快吃吐了,你晚上赶紧给我做可乐鸡翅吧?”

听着儿子的话,吴仪芬更是紧紧地把儿子抱在怀里。晚上,她做了儿子最爱吃的菜,看儿子狼吞虎咽地开心吃着,她心里却泪流不止。

如果真的离婚,受伤害的就是儿子,先不说心理方面的影响,单是生活起居,儿子就会受不少委屈。吴仪芬在心里,彻底打消离婚的念头。

不过,此后,吴仪芬也开始偷偷监督为儿子高考选择隐忍

2009年冬天,熊大明的父亲脑溢血突发,医治无效去世。安葬完父亲后,熊大明经常很晚才醉醺醺地回家,吴仪芬以为,他刚失去父亲,在外面喝点酒,排遣内心苦楚,也很正常。可不久,吴仪芬就发现他衣服上有女人的长发和香水味。

吴仪芬感觉到了异样,她的心再次紧绷起来。

2010年春节假期后刚上班不久,一天下午,吴仪芬特意请假提前下班,赶到熊大明工作的证券公司对面一家超市,隔着玻璃,她看见熊大明下班出来,径直走到早已在路边等候的一辆轿车旁,打开车门,坐到了副驾的位置上,车子开过去的时候,吴仪芬看到开车的是一名年轻女子。

晚上,熊大明回到家,吴仪芬直接问他开车的女人是谁。这一次,熊大明没有任何遮掩,直接告诉吴仪芬,那个女人叫张曼曼,是一个家具店的老板,他们认识了很久,而且产生了感情。

吴仪芬非常生气,再一次提出离婚,熊大明也表示同意。

第二天,吴仪芬找律师咨询离婚事宜,并在律师建议下,初拟了一份离婚协议书。

当晚,读寄宿学校的儿子熊一平回家取东西,一点也没有发觉妈妈的异常,还兴奋地告诉妈妈,上学期参加物理竞赛,获得全省一等奖,老师表扬自己是一个名牌大学的好苗子。

看着儿子兴奋快乐的样子,吴仪芬也为儿子取得如此的成绩感到欣慰。可是,儿子回学校后,她再次陷入矛盾中。现在是儿子学习的关键时期,一旦离婚,会给儿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儿子的名牌大学梦还能实现吗?他会不会恨自己?

吴仪芬越想越头疼,她便翻阅相关离异家庭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新闻。她在网页上看到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走上歧途的报道,尤其是一篇文中写道,一个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出现心理障碍,最后沦为杀人恶魔……这让吴仪芬心里非常沉重,看着看着,她的眼泪再次不知不觉地涌了出来。

经过几天深思熟虑后,吴仪芬给熊大明打电话,告诉他自己已经初拟了离婚协议,同时也说出自己对儿子的担忧。熊大明其实也担心,只是张曼曼一直“逼宫”心切,而吴仪芬对离婚很坚决。现在,俩人都担心给儿子带来打击,于是他便和吴仪芬商量,在儿子面前,不表现出任何异常,等儿子高考结束,再解除婚姻关系。

为避免张曼曼和自己争吵,熊大明要求吴仪芬和自己签署一份协议,主要是确定儿子高考结束就离婚的事宜,好让他在张曼曼面前获得信任。

吴仪芬的心一下子冷了,她不知道,为什么熊大明会对自己如此绝情。可是,为了儿子,吴仪芬答应了熊大明的无理要求。

此后,熊大明开始冠冕堂皇地夜不归宿,行为也越来越放肆,公然带着张曼曼出入商场、超市及一些娱乐场所。有一些熟人看见熊大明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便好心提醒吴仪芬。吴仪芬能怎么样呢,她只好减少出门,上班早早出门,下班晚一点回家,避免碰见熟人。

这样隐忍的生活,让吴仪芬度日如年,她只盼望儿子能快一点高考,等高考结束了,自己也就解脱了。

煎熬没尽头选择另一种解脱

2012年6月,终于等来了儿子高考,吴仪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考成绩出来后,熊一平总分超出了重点录取线70多分。

吴仪芬心里万分欣喜,同时,她也将离婚事宜提上日程。

6月24日,在外游玩一天的熊一平回到家。吴仪芬想跟他谈谈这些年自己的隐忍及准备离婚的打算,并让他自己选择归属,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张口,儿子就对她说:“妈妈,我再告诉你一件事,给你一个惊喜。”

原来,他恋爱了,女孩是他们学校的校花,又同班。并提出,近期找一天,正式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儿子还说,女孩很漂亮,成绩也好,追求她的人非常多,之所以选择自己,除了他成绩优秀外,还有他经常在同学面前“营造”的自己家的幸福、和谐和稳定,因为女孩认为,残缺家庭的孩子,心理上都可能有阴影。

看着儿子沾沾自喜的表情以及脸上洋溢着对爱情的憧憬,吴仪芬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由于是假期,吴仪芬要照顾儿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早出晚归,于是,许多好事者开始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让她非常尴尬。还有,熊大明也催她去办理离婚手续,每次回来,和儿子打完游戏后,就问她几时去律师楼签字。吴仪芬向丈夫说出新的担忧,熊大明暂且同意再忍一段时间,可张曼曼却不依不饶,她除了和熊大明争吵,还把电话打到家里来,骂吴仪芬不要脸,不想离婚就直接说,以儿子谈恋爱为理由太恶心。渐渐地,只要电话响,吴仪芬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惊吓,她不想听到张曼曼泼妇骂街一样的声音。

6月28日,公司市场部一个员工和客户发生矛盾,客户找吴仪芬投诉。吴仪芬批评了员工几句,谁知,那个员工一脸不屑,悠悠甩过一句话:“我没有你那样的‘忍功’。”吴仪芬听出了员工话里的讥讽,很早同事就议论熊大明出轨的事了,只是她一直假装听不到,没想到现在竟然被直接揭开,吴仪芬一下子涨红了脸,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晚上,吴仪芬一个人在卧室里默默哭了很久,最后狠下心,决定尽快离婚。可是,在她去洗手间经过儿子房间时,听见儿子正兴高采烈地和女孩通话,吴仪芬又犹豫起来。

7月5日,周末,吴仪芬去超市购置生活用品,买好刚走出超市,便遇见熊大明和张曼曼。她想装作没看见,张曼曼却挡在她面前,滿脸挑衅地质问:“你到底离婚不离婚?要是真舍不得,求求我,说不准我会把他还给你。”

吴仪芬非常愤怒,转身想离开,谁知,张曼曼一把揪住她,骂道:“被人家抛弃,还死赖着不走,你才是贱货。”随后,俩人厮打起来。一旁的熊大明抓住吴仪芬的胳膊,张曼曼趁机抽打她几个耳光,直到超市保安闻声赶来,熊大明才放开手,拉着张曼曼扬长而去。

吴仪芬万分羞恼,那一刻,她只想尽快解脱。

回到家,熊一平在看电视,发现妈妈异常,便问怎么了。吴仪芬只说有点累,然后回自己房间关上门。她躺在床上,无论怎么样都无法平静,胸口像有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她觉得自己再也撑不下去了。

备受煎熬与屈辱的吴仪芬,再也顾不了儿子,当天晚上,她就从卧室的阳台上跳了下去。

吴仪芬坠亡后,熊一平知道了母亲自杀的原因,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对父亲的痛恨中。安葬完母亲后,他多次跑到父亲公司,找父亲讨要说法,他永远不能原谅父亲。

熊大明单位知道了实情后,立即解除了和熊大明的聘用协议,离开公司后,熊大明不知去向。

让教材为话题作文添“生气” 篇12

关键词:课本,话题作文,写作素材

中国自有科举考试便有了命题作文, 从隋唐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 长达1300多年, 虽则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可命题这种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命题作文这位从传统中走来的长者才结束了他一统天下的权威,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日益活跃, 而话题作文逐步扮演了重要角色, 越来越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特色。话题作文体裁灵活, 题材限制少, 又不过分拘泥于材料, 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 发挥的余地更大, 比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好写。虽如此,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 平时脑袋中积累的课外知识甚少, 在进行写作时, 还是觉得难, 难在没有素材, 无从提炼素材, 好不容易想到一个事例, 却记忆模糊, 像隔墙闻到的美味。于是有的同学就看一些课外的书籍, 意在扩大阅读量, 其实忘了最根本的东西———课本。语文课本是我们高中三年必修教材, 每一篇课文学生至少都读过, 即使是自读课文, 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处理, 每篇文章都至少大体有个印象, 这就为学生作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在授课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积累作文材料意识,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素材的活水由此会滚滚而来。所以我们写作时, 也不妨来个“拿来主义”, 从教材中去拿, 运用脑髓去拿, 只要善拿, 一些难以下手的作文, 或许会成为一篇美文, 写作也就不是难事了。如果把话题作文比做一间房子, 那素材便是家具, 而教材则是一个巨大的家具商场, 琳琅满目的家具总有你想要的;教材犹如一座金矿, 若善于提炼, 会给你无尽的宝藏。综观语文教材, 内容广博, 从理想抱负到治国平天下, 从孝道尽忠到持恒讲诚信, 从奉献回报到宽容有原则等无不涉及。

以人教版语文高中课本为例, 可用于写作的话题如下:

一、民族, 国家, 挫折

在《屈原列传》中, 屈原“宁溘死, 葬身江鱼之腹”也不愿意和世俗小人同流合污, 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不被理解时, 他宁死不屈, 表现出一个忠臣的刚强性格, 其爱国之心, 光照千秋, 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之士为国家民族大义甘洒热血, 勇往直前。《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 表现蔺相如识大体, 顾大局, 先国家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 伟大的爱国者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 放弃对国君的怨恨, 只身前去说服秦君, 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赞。朱自清宁可饿死, 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体现了一种崇高的民族气节。

二、意志, 毅力, 恒心

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 积极的办法是跌倒了再爬起来。春秋时的越王勾践, 他的失败够惨的了吧, 他不是卧薪尝胆, 十年积聚, 一朝灭吴, 报了国仇家恨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这段话事例概括精当, 结论鲜明, 很符合这一话题。另外司马迁辱苟加身, 却隐忍苟活, 顽强奋斗, 终于写成《史记》, 光照千秋。这则素材也很有说服力。宋代王安石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事, 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他和朋友游一个山洞时, “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 本来可探得奇景, 却因为一人“不出, 火且尽”而退出, 退出之后, 才发现“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 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这是一个没有毅力的很好的素材啊!

三、亲情, 爱情, 友情

著名作家史铁生, 没有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思想的斗士或精神的圣徒, 而是把一个凡人灵与肉真诚的痛苦, 把面对生与死艰难而执着的思考和抉择呈现给我们, 超越了“宿命”的无奈和沮丧, 他写地坛, 是献给伟大母亲的赞歌, 母亲的心胸犹如大海般宽容, 她那坚忍的品质和毫不张扬的爱, 可为慈母典型。李密的《陈情表》入情入理,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他对祖母至孝至亲, 感人肺腑;韩愈痛惜十二郎病逝, 往日生活画面一一浮现眼前, 诉诸文字, 虽是平凡琐事, 但凄切动人。《孔雀东南飞》中的主人公为追求坚贞的爱情毅然赴死;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争取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还有置亲情、爱情于不顾的反面形象, 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四、环境, 生存, 自然

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两千多年前, 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 孟子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 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他还说过“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都可以用到与本话题相关的作文中去。

五、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反腐倡廉

古之英雄豪杰, 不少就栽在太平享乐之中, 如后唐庄宗、李自成、洪秀全等, 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 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之路, 又怎么会平坦笔直, 魏征就告诫过唐太宗,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斯以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今天, 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 同样栽在灯红酒绿, 纸醉金迷之中吗?

六、科学态度, 调查研究, 成功秘诀

任何科学的发展或成果, 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这其中浸透了科学家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达尔文为了写《物种起源》, 跟随贝格尔号巡洋舰做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 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观察和和采集;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不经过调查而道听途说, 或瞎指挥, 肯定误事。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命名的来由, “乘小舟, 至绝壁下”“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余无, 可乎?”其行为值得赞扬。

七、人才, 成功要素, 素质教育

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 他不仅掌握革命理论, 还在文学、科学各个领域中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真正的人才, 应该是综合素质都优良的人, 我们从马克思身上, 不是可以得到某些启示吗?

推行素质教育, 迫在眉睫,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 许多只能是“高分低能儿”, 是病态的苗子, 如同龚自珍笔下的“病梅”, 或“曲”, 或“欹”, 或“疏”。改革教育制度, 推行素质教育, 便是救治那些“病梅”的良方。要成功, 要有远大的志向, 还得有真才实学, 最好还要有外物帮助或者良好的机遇, 也就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的“志、力、物”。

八、说话的艺术

邹忌讽齐王纳谏, 巧用比喻, 结果皆大欢喜, 齐王愉快接受纳谏, 国家强大, “战胜于朝廷”。李密是前朝遗臣, 拒任当朝的官, 是会让皇帝猜疑的, 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 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 皇帝不但不怪罪, 反而表彰他。触龙在赵太后盛怒之下, 依然敢于去劝说, 居然劝说成功, 何也?此无他, 摆事实, 讲道理, 将心比心而已。这种说话的态度, 说话的艺术, 恰恰是我们经常欠缺的。

……

可用来写作的话题太多了, 比如“团结合作、宽容、开阔的胸襟、人格与尊严、学习与恒心、改革与创新”等等, 不再一一列举了, 只要我们对教材学懂并能举一反三, 坚持下去, 就不会为写作文而苦恼了。课文中题材的真实性和大家的熟识程度远高于其他题材, 所以在作文中应用课文远比另辟蹊径稳妥, 而且恰到好处地化用典故、诗词、警句, 还会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 更有文采。写文章是考验厚积薄发的功夫, 最容易记起的是课文, 最容易忘记的也是课文, 我们不能只顾追求“课外的语文”, 更应该重视“身边的语文”, 完美结合, 才能做到文思泉涌, 一挥而就。

参考文献

上一篇: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下一篇:监控维护保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