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国物流业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眼中的中国物流业(精选11篇)

我眼中的中国物流业 篇1

我国的物流业还停留在一个叫不发达的状态,而且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待提高,虽然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但,物流技术跟不上,这就根本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何提高物流业,这不仅需要我们物流行业人员的努力,同时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譬如说,从公路运输来说,高昂的过路桥费,大大提高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可以是几分钱一斤的白菜找到一元钱一斤,而我们的物流企业利润也很低,中间的费用都跑到哪里去了呢,大家可想而知。

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处于一种分散状态,即使是较大的物流企业所占的市场占有率也是少之甚少,另外物流行业的标准也不统一,这使得在物流效率大大地下降,从而效率降低,成本增加。

如何改善物流企业,是不是就把外国的方法全部引进到中国来,我想这不符合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比如海尔的物流,很现代化,在里面我们真的见识到什么是现代化物流,效率很高,很值得学习,但如果你没有很高价值的东西去储存,而是放廉价的洗衣粉,试问以后我们还能不能洗得起衣服,也就是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决定他的现代化建设到什么程度,如果都是现代化,面对经济危机,失业率增加,而现代化,又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我想社会动荡就是我们要考虑的另一问题,我这么说不是否定现代化,更不是阻碍社会进步,但是据目前情况,我国的物流企业更适合间半自动化型的,一方面可以解决失业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的想现代化建设,而不是还不会走路就像跑

我眼中的中国物流业 篇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颁布实施了各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大力发展了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 成为了世界制造中心, 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世界工厂”。制造业的经验大多是舶来品, 借鉴了很多国外的制造业知识并定义各种生产流程规范。传统的制造业不是研发或者知识密集型的, 因此生产流程中的劳动者多数从事重复性的工作, 对高级技能甚至创造能力要求不高, 也就不需要很多高技能的工程师, 高级管理人才或其他知识工人。

随着来自国外的科技类公司的大规模涌入, 中国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保护知识产权, 发展知识经济的政策法规, 中国开始不断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附加值, 不断向高附加值制造业转变, 国外公司中不乏美国研发密集领域的佼佼者, 他们带来了大量先进的管理经验, 很多都非常适合国内公司结合国情加以借鉴,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时期, 即从基础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及服务的转型。一些新兴领域对人员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受过良好培训的知识型员工以及对他们所创造的知识进行管理的需求。这就是知识管理, 它是一种知识经济时代无形的软性技巧, 但带来的收益确显而易见, 比如缩短产品导入周期, 降低开发成本以及在制造业中获得成本和质量优势等等。尽管优势明显, 但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组织知识的创建和管理会面临一些挑战。

作为潘斯克物流公司 (Penske Logistics) 亚太地区的总经理, 其团队与很多大中小型企业有着密切合作, 帮助他们设计制定高效的点对点的供应链运作策略。主要负责人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学硕士, 还有在一些领先的跨国公司的工作经验。

公司想要把战略转向中国, 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要与世界上发展最快, 人口超过1.3亿的经济体合作, 在经营供应链、仓储和配送的一些细节问题上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 基础设施和规范性

中国的基础设施、规章制度和劳动力情况和美国有所不同。中国政府的规章制度非常复杂。许多公司在早期经营时显然低估了这一点, 常忽略了不可或缺的政府指导。这种差异使得公司几乎每个本来制定的正确决策都不适宜, 似乎出现了错误, 这也让企业了解了在中国应该怎样开展业务。

处理美国客户的供应链需求时, 可以让客户把精力放在增强核心竞争力、完善客户服务和增加公司整体收入上。在按时运送货物, 进行服务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因为企业已拥有了良好的客户关系, 一旦企业遇到机遇期, 便可以很顺利地开展业务, 企业也能够主动地调整来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

2 海关清关

公司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以达到海关要求,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些都需要缜密的计划和良好的数据管理。公司必须准备相应的材料, 材料要符合海关编码的要求 (海关编码在中国使用的是十位的编码体系, 国际标准是六位数的编码体系) 。如果一个美国公司想要在中国进行进出口贸易, 能否准确计算货物数量也是影响该公司声誉的重要一环。如果这个公司经常错误地列出货物数量, 中国海关将会马上对其进行检查并扣留它的货物, 怀疑有走私行为。否则, 从此以后, 该公司都会因为声誉不佳, 致使货物受到不必要的滞留。结果就是, 这个公司与客户错失了重要业务往来和合作机会, 致使其在还没有创造什么利润的时候就失去了经营的机会。

3 守时和数据整合

中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市场。政府一直在建设新的城市, 道路和基础设施。所以说守时 (JIT) 就逐渐有了一些不同的意义。需要经常跟客户解释这类问题。中国运送货物的卡车比美国和其他地方要小得多。与当地的托运人联系, 用这些卡车来运送货物和提供服务时要清楚一点。另外, 很多地方的道路经常在施工, 运输的时间会增加。在美国, 事故造成的送货延时可能是几个小时, 而在中国, 一条主要道路施工能造成货物长达几天延时才能送达。

GPS定位功能也不那么完善, 想要知道货物的最新信息多数也是通过人工的办法, 当然, 中国的物联网也正在兴起, 真正强大起来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幸运的是, 在中国手机信号非常的强大, 手机设备的使用已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有线电话的使用。

想要获得准确的最新信息, 必须直接联系司机。从文化的角度讲, 中国的卡车司机并不会总告诉你准确的信息。总告诉你离目的地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 也许还有几个小时的车程。

卡车司机的市场也非常零散而且不成熟。与此同时, 中国的运输基础设施也不尽如人意, 给货物的运输都带来了一些挑战。

4 认识文化差异

管理实践是和一个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的长期积累而成的, 因此两者紧密相连, 而中国又有着和亚洲其他国家明显不同的文化, 因而显得更加特殊和重要。从过去的实践经验来看, 不去正确适当地理解中国文化因素下的商业潜规则而贸然在中国从事业务是注定会损失惨重的。

成功的实现对在华企业的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接受文化差异, 接纳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这样的特点, 它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派系化的。各个派系之间是相互信任的关系, 因此其主要人物之间是有相互交流的基础的, 因此, 至少可以认为在派系中知识的流动是自由的。但这种信任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 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关系培养和感情投入。因而, 知识管理活动就需要培养一种信任关系并形成一定意义上的派系。但这也不能忽视中国社会最主要的问题, 就是目前国内社会人们过于追求经济利益, 普遍缺乏信任会形成交流的障碍。这样的文化也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 员工们会从各项活动中分辨哪些是能够帮助他们升迁的活动, 他们只对这些活动采取实际行动。这样的环境不利于规范化的公司制管理。

关系——不同人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在中国做生意要找到正确的关系, 没有合适的介绍人是不行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的主要障碍是关系, 在美国几天和几周可以办成的事情, 在中国则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时关系就显得很重要。很多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时, 就是利用关系把时间上的拖延降至最低。

等级——中国的社会从根本上来讲是等级化的, 这也延伸到商业领域。公司中的等级和排位现象非常普遍, 也是公司职位晋升的一个重要标准。组织流动遵循一个自下而上的方向, 底层员工工作表现再好也要按照等级一步步的晋升, 人们会反对任何试图打破这种等级平衡的企图, 员工的晋升和员工的工作表现脱节, 员工从潜意识中认为即便是工作表现再好也没有越级晋升的可能, 这样的潜规则不但阻碍了正常的上下交流, 同时也大大扼杀了员工, 尤其是底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 文化差异对国外公司的在华营销活动的影响巨大,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外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大大增加营销的难度。跨国企业在对华营销时, 由于进入的是一个极其陌生的文化环境, 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中国的文化与企业原来熟悉的文化之间的异同对营销带来的影响, 只有充分理解文化差异的内涵, 才能成功地开展与之相对应的营销活动, 否则会招致惨痛的失败。但是文化又是极易被忽视的因素, 因此常常被称作“无形壁垒”。因此, 对文化的差异性及其对在华营销活动的影响深入分析, 正确对待跨文化冲突, 减少文化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才是成功之道。

中国工作文化的个性化要强于美国。中国的劳动力年龄要比美国年轻很多。美国文化通常认为工作和生活应该是分开的, 在中国并非如此, 工作和生活更大程度上会混合在一起的。

中国的公司比较人性化。比如说, 员工的文化环境非常开放。有很多团队构建方面的训练, 这样的练习能够把人们团结在一起, 也让人们有机会更加了解同事, 可以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效率。这种训练很有效果, 因为员工都很年轻。在物流和供应链产业, 需要更多管理人才来填补管理人员的空缺。

公司业务在中国有一定基础后, 这种个性化本质也会影响到运营商、客户、供应商, 甚至可能是自己的员工。一般来讲, 在中国需要更多时间来建立业务基础, 因为有一个慢慢了解的阶段。这个过程会检验一个并非中国本土企业的耐力, 也因为其中存在重要文化差异。如果不理解、不尊重这一文化差异, 会让别人觉得很失礼, 觉得太冒进, 导致合作的失败甚至合作关系的破裂。

5 物流成本

在中国, 物流成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美国大, 估计比重将达到20%, 是美国的两倍还多。这种情况在中国会日益得到改善, 因为国内正在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劳动力水平也日渐成熟, 经营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业务的发展。

在中国开始经营物流企业的时候会面临巨大挑战, 但也会得到更大的回报。挑战与回报并存, 当然最好通过一个在中国设立的的办事机构, 他们更熟悉了解中国的情况, 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包括国际货运, 海关、航运和空运的订舱, 国际贸易和关税, 贸易金融, 保税物流园区 (BLP) , 自由贸易园区 (FTZ) , 非保税存货和仓库管理。提供有关当地市场的有益建议、大量的运货经验以及帮助建立供应链与运营物流, 从而提高供应链效率和降低供应链及物流运营成本, 实现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www.clearwater.com.

我眼中的中国 篇3

1932年,我在四川成都出生,那时的中国是一个极度贫穷、混乱的国家,被西方的评论家称为“亚洲穷人”。在我的孩提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穷困潦倒的农民,他们衣衫褴褛,起早贪黑地进行着沉重的体力劳动,却仍饱受饥饿的威胁,因为他们要向冷酷无情的地主支付昂贵的地租。

当时,我家大门外就住着这样一个佃农,他们一家都挤在路边一间茅草顶、土墙的小棚屋里。尽管他们家养了一头猪,但是根本吃不上肉——甚至吃不上米,因为所有的庄稼收成都被地主当租子收走了。城市里的工人生活也同样凄惨。许多可怕的疾病,如痢疾、肺结核、霍乱、伤寒、斑疹伤寒、血吸虫病等等夺走穷人的生命。每年多达6000万人死于传染病和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当时,残暴的军阀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地域,他们和腐败、压迫人的政府合作,政府的密探在暗中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进步人士因为公开发表言论而遭受迫害、被投入监狱或枪毙。在我父母任教的大学,有些学生会突然失踪。当时政府为了满足其财政所需而大肆印制钞票,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在那些可怕的岁月中,我的父亲告诉我只有共产党想要改变中国,并已制订了一套办法。人民解放军每次打了胜仗我们就感到喜悦,我还跟在我家里聚会的进步学生学跳秧歌。父亲每晚还让一位年轻女子用我家的短波收音机收听延安的广播,将新消息和行动方针转达给成都的地下革命组织。

1948年夏天,我问两个峨眉山的农民有没有听说过毛泽东。他们回答说:“当然,毛朱的队伍很快就要来解放我们了。”(自从12年前长征经过这里,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声就在他们之中盛传着,而且二人已融为一体,成了民族英雄!)就在1949年7月我准备离开成都前夕,我在学校校园里曾看见蒋介石大元帅及其夫人。很显然,他们在内战中已遭失败,共产党人领导的胜利即将到来。

我们期待着巨大变革的来临,而一切也并未让我们失望。在两年内,我的父母目睹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所有制,农民生活实现跃进。大型和小型合作社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中国社会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化进程。

在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道路上有前进也有挫折,但是从整体上看,进步是巨大的。今天,尽管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众多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但是与我童年记忆中的中国相比,人民的生活已获得极大的改善。每次来中国,我都能感受到这里发生的变化。在成都平原,我看到农民已变成农业经营者,他们所居住的茅草小土房被双层现代化楼房所取代。在甘肃戈壁滩边上的山丹,也就是路易·艾黎建立学校的那个偏远的地方,我见到人们已经告别了贫穷、肮脏和破衣烂衫,他们吃饱、穿暖、富足、住在宽阔干净的街道旁的现代建筑里。我在中国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已摆脱了压迫、剥削和疾病的桎梏。

60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愿智慧的中国领导人能够找到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和全球问题的办法,继续沿着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道路前进。

(2009年8月17日)

我眼中的中国精神 篇4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多少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为了祖国图强,不惜奉献青春、抛洒热血,甚至牺牲生命,他们中太多的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姓,他们用鲜血、生命,和那一次次为中华民族奋不顾身的冲锋,化作这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那挺立着的中国脊梁,就是中国精神最厚重的底色。

是他们,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用血肉之躯垒砌抵御洪峰的钢铁长城;是他们,在重大火灾现场,一边疏散人群,一边却迎着火海逆向而行,留给世界最美丽的背影。

是他们,用自己的默默无闻支撑起中国的强国梦,穿过风涛云浪,看神舟展翅北斗翱翔;是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支撑起社会的一次次变革一次次进步,踏平狂风恶浪,让蛟龙探海彰显我中国力量!

他们这些人的爱国、奉献、无私、创新的精神,才是我眼中真正的中国精神。当追星成为一种时尚,“王者”成为一种“荣耀”,“鲜肉”成为一种青春。朋友,请无论如何都要相信,这些所谓的时尚,因为缺少了中国精神的钙质营养,无论如何也支撑不起中华民族的信仰大厦。

我眼中的中国作文 篇5

听老师讲,我国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在不断地变强,我国加入了各种组织,说话也越来越有分量。许多国家纷纷与我们合作。我国自主研究的神舟火箭等等都进入太空进行工作等等一系列的,这些都表明我们的国家在变强大。

另外,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终于打破了诺贝尔奖与中国人无缘的传言,我国的文化在不断地繁荣发展,这些都促进中国各方面在不断地发展。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理想,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理想,每个的理想都要和祖国和人民的连系在一起。我的梦想做一名nba球星让中国的篮球排名前入世界前3强。光有梦想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行动。主席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只有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才能报效祖国。

我眼中的中国素材作文 篇6

62年前,一位伟大的中国人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了新中国的成立。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关怀下成长。新中国的成立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受封建地主统治的人民带来了希望,它的成立犹如盘古开天辟地,标志着中国从此走向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无法亲身体验祖国成立的前后的变化,唯有听老一辈们的口述来感受其变化。

新中国未成立之前,各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外国侵略;军阀割据,国内一片混乱。大街小巷各地都是无家可归的饥民,更不用说上学读书了,能有一口饱饭吃,那就是他们的奢望!

现在的中国是我自己亲眼所见的: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民个个安居乐业,基本到达小康社会。人民有活干,有衣穿,有房住,有饭吃,有房住,到处都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景象。大街小巷有的只是那欢声笑语,人民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农村里也有一些特殊保障:“种田不交税,人手一部‘机’。不再听天命,心中有算盘。”

我眼中的舞蹈 篇7

确实如此, 而且很多时候我更愿意选择较为花费精力和时间的舞蹈节目来进行排练, 不为别的, 或许就只是因为自己对于舞蹈的那份情有独钟吧。每每一个人站在阔大的音乐教室里, 听到流动的旋律和节奏鲜明的音乐声从立体感极强的音箱中传出来时, 自己的肢体和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总会在瞬间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一、舞蹈是什么

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舞蹈是什么, 或者什么是舞蹈。这是一个看起来能说得很清楚, 但其实却很不容易能把它解释明白的问题。因为说它容易, 其实舞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原本就是息息相关的, 因为它属于一种社会现象, 所以也就随处可见了。比如每天早晨, 我们都能够看到在附近公园或是小区广场上, 伴随着多媒体设备播放出的音乐, 中老年人跳起了健身操或者是舞蹈, 还有人拿着扇子挥舞着扭起了秧歌;而在晚上的时候, 同样是在广场上或是某些剧场能够观赏到一台台歌舞晚会或舞剧的演出;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现如今的KTV房更是大行其道, 人们早已习惯了在闲暇时光邀约上自己的亲朋好友, 去尽情地高歌狂舞, 共度良宵。

其实舞蹈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如果非得说它的话, 那应该只是因为舞蹈也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 是以人体的舞蹈动作作为传达人类情感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 因此非要用语言或文字来诠释舞蹈的话, 可能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二、舞蹈的种类

一直以来自己对于舞蹈的喜爱种类都比较广泛, 无论是别具风格的充满各地人文风俗的民族民间舞, 还是隽秀柔美的充满灵性的江南风格舞蹈, 或是举手投足间的基本功底总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古典舞, 在我看来, 只要能给观赏者带来感染而使观众都与舞者产生共鸣且为之动容的就是值得用心看的好舞蹈。

近年来貌似掀起了一股学习拉丁舞的风潮, 最开始是由孩子们之间引发的, 但凡是女儿的家长们大部分都会首先考虑报名参加拉丁舞班, 看着那一张张稚嫩可爱的小脸蛋儿, 和着动感的舞曲扭动腰肢、甩动头脖的瞬间, 确有一种魅力四射的神采飞扬。但对于我个人而言, 还是对军旅题材的舞蹈情有独钟, 那其中应该是包括了当代舞的风格和古典舞的舞蹈功底吧。每当看到上台表演的舞蹈作品是一群铮铮铁汉时, 强大的气场马上就能让我感觉到四围正有一股莫名的气体在向上蹿腾;而随着作品的展现, 舞蹈演员们所表现出的军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所绽放出的威严而坚定的光芒, 足以叫人彻底地为之震撼与折服。

三、学生的舞蹈

对于城里孩子来说, 平日里能够接触到的大千世界原本就要比农村孩子的更为丰富多彩, 而且他们还可以选择去专业的少年宫学习比较系统的舞蹈。因为对于想要把舞蹈跳好的孩子来说, 除了最根本的天赋之外, 更多的则是需要接受一定的基本功训练作为其所具备的基础。而对于这一点, 农村孩子并没有优越的条件, 因此即使到了硬任务关头有专业的教师指导教授, 但由于平时毫无基础, 所以最后能够达到的效果真的是可想而知了。

除了学习舞蹈时应该具备的一定的基础能力之外, 在呈现舞蹈时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个人魅力特色也是舞蹈的一个尤为重要的构成条件。站在舞台上的脸部表情, 还有随着舞动中的甩头、侧头、低头、抬头, 这些都是构成舞蹈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说得再纯粹简单一些, 这方面的表现应该是和孩子们自身所拥有的自信息息相关的。因此, 能否调动他们表现的积极性, 能否培养和建立孩子们表演过程中的充分自信, 这其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舞蹈作品是否具备其独特和鲜活的生命力。

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能够得以顺利地解决的话, 那么剩下的第三点也就是在很多工作或者是活动当中都需要具备的, 那就是一种团队的协作意识。当今社会似乎在越来越多的方面涉及和需要一种合作氛围, 舞蹈也并不例外, 除非是个人表现的独舞形式, 否则即使从两个人的双人舞开始就需要磨合一种和谐的集体合作意识, 并不是比赛谁的表现更加出彩, 谁能在比赛的众多参与者中一枝独秀, 而是要能够让观看者把一个庞大的群体当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篇8

美国高等教育是相对自由的,选课自由、选导师自由。换个角度说,这要求学生要有主动性,主动索取信息以权衡利弊再下决策。以选课为例,学校每年可能有上千门课可供选择,内容多样,足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逢期末,大家就会讨论下学期的选课,互相询问打听。在我的专业里,流传着一份文档,里面记录着往届学生选过的课程及相关评论。比起本地学生或其他国际留学生,中国留学生的选课方法要“高效”得多,因为他们往往不会以兴趣为出发点,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课程是否容易通过,老师是不是“人美心善”,会不会学得太多太累……在“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微信平臺上,这些信息甚至还被称为“干货”。

有一学期,我修读一节经济发展的课(经济系里中国学生占半壁江山),这是一门两百多人的大课,课室刚好能坐下。如果想坐在前排,就需要提前来课室。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中国留学生常会在前排为同学占位,但占到好座位之后,往往又不能坚持认真听课——上课期间他们有的用电脑网购,有的用手机看社交平台更新。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都要面临是否回国就业的选择。近年来,留学人数不断上升,国内出现了海归就业难的问题,“留学无用论”盛行。即便在国内顺利找到工作,有的留学生在美期间习惯了西式个人主义,回国后难以适应国内的用人制度和办公作风。若要留在美国就业,看似容易,实际上找到好工作也很难,因为除了要有专业技能外,对美国办公室文化的了解也是必须的,而这往往是中国留学生所缺少的。因此,无论作何选择,留学生都容易夹在中西制度之间,进退维谷。

在父母的高期望下,留学生如同行走在横跨万里的独木桥上。有的留学生决定背井离乡拥抱西方,变成黄皮白心的“Banana(香蕉)”,有的在美国仍墨守成规地过着全中国式的生活,但我想更多的情况是,中国留学生在这窄小的独木桥上,走到半途时才猛然发现,前方断头,后方迷失,孑然一身。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篇9

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都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代代延续,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的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传统文化有四大特点:一是新旧交融性。传统文化是过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东西,是过去与现在交融的结果,渗入了每一个时代的新思想、新血液,并非古人的独创。二是相对稳定性。不可否认,传统文化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吸取新内容而形成的,但它是植根于自己民族土壤中稳态的东西,有相对不变的一面,能够超越时代而长久延续。凡不具有这种稳定性的文化现象,必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历史所淘汰,不成其为传统。三是伦理性。尽管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伦理观念标准、表现形式不一,但这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力量和原因,是以强制的法律范畴之外的社会道德观念认可而淬的。四是广泛的社会性。传统文化既不是贤哲的观点,也不是少数人的思想倾向,它反映和代表着一个民族、社会的整体意识和总倾向。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悠扬悦耳的戏剧,韵味十足的书画,独特的建筑,优美的诗词,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国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既保持与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包容了本国各族的文化,同时又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的中国依然身处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中。今天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在新时代的转换。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如何才能让传统文化立足于现代,让独特的中国文化鹤立于世界之林呢?不仅是继承,而且要批判地继承;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创新地发展。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只有具有包容性与发散性的民族文化,才能够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保存本民族珍贵的传统,将其中的精华奉献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我眼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篇10

摘要——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貌。

系部: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5/5/28 Thursday 目录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2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什么区别?..3

三、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3

四、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7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摘要——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貌。

关键字:传统文化、精髓、爱国主义精神、和为贵。

文化对于每一个存在的民族是尤为重要的部分,也可作为民族信仰。然而我们的文化历经多少朝代的兴衰更替,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然而关于文化的解释,众说纷纭。根据“文化”一词在中文里最初的含义是指以“人文”、“化成天下”之意。“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的本意是指变化、生成、造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与“化”字均有了更多的引申意义。最初,“文”与“化”一直是分开使用的,到西汉以后,“文”与“化”才被经常连在一起使用,随后便逐渐凝固成一个词。但此时并未出现现代意义上人们常用的“文化”一词。按照古人的理解,“文化”就是“以文教化”。到了近代人们开始借用中国固有的“文明”、“文化”等词,并赋予其新义,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通常所理解和使用的“文化”一词。不过中国的“文化”一词更侧重于精神领域的“文治教化”,而“文明”一词则兼容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

“文”与“化”结合在一起构成“文化”一词意味着人以其所创造的各种器具、制度、道德、知识、科学技艺、习俗、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思想观念等非自然的产物和手段来对整个世界进行合目的性的改造,从而使“人”区别于物,并使世界在一定的层次和意义上符合人的目的和需要。在此意义上,文化也就是指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改造及其结果,即世界的“人化”。对于“文化”概念,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他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注:泰勒强调了文化作为一个精神文化的综合整体的基本含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从文化的广义上理解,文化是指与人及活动有关的所有人类活动及其结果,文化在此获得了文明一词的所有内涵。这样来理解文化,我们就可以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而本文所说的文化精髓,只是从传统文化中选取的精髓作为论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前,我们必须先聊聊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也被理解为狭义的所有中国公民的文化,是指华人社会继承自中国文化后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特有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的东西。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上述中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也令我们中华儿女引以为为傲。正是因为它鲜明的特征以及独特的魅力,使我们深爱着它。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什么区别?

从本质上讲传统文化不是已逝的过去,而是连接过去的现在和奔向未来的今天。从时间上来说,“传统”一般与“现代”或“当代”相对应,就是说,“传统文化”是与“现代文化”或“当代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精髓”被解释为“比喻精华”,所谓“精华”则被解释为“(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最辉煌的部分;(书)光华;光辉。”从“精髓”本身的内涵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精髓问题既是一个事实判断,又是一个价值判断,是二者的结合,但价值判断归根到底取决于传统文化本身的内在价值及其生命力。因此,对于何为传统文化精髓的问题,我们既要看传统文化本身内容的内在张力,又要看其对现实生活与实践的影响而产生的当代价值。然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问题,学术界也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有些论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只取其一而不取其二,忽视了传统文化是一与多的统一,这就难免陷入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境地。这种情况之所以存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对何为“精髓”存在理解上的歧义,二是因为有些论者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各自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宏论。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不准不全,势必影响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吸收、继承、弘扬与发展。

三、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以下的8个方面只是从一个角度去谈其精髓。

1、大道至简。

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去做,重复做的事情要用心去做,坚持下去,这样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2、大智若愚。

“愚”是表面糊涂,心里明白,小事糊涂,大事精明。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3、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永不干涸。空杯能容至真至纯之美酒,白纸能画最美最好的图画。量小非君子,妒忌生祸心。做人大度,方能大气;胸怀博大,可容世界。

4、上善若水。做人的至高境界。“水利万物而不争”。最高的善行就象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5、厚德载物。德积够了,便可“载物”,便是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6、大爱无疆。

爱是美好的源泉,爱是最美的语言,大爱到无疆的境地,让所有人生活在爱的海洋里。

7、天道酬勤。

业精于勤,熟能生巧,意思不外乎成事以勤为贵,上天也只眷顾勤劳和勤奋的人。

8、共赢精神。

私欲利一时,共赢传千秋。共赢精神是中华传统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最传统也是最先进的精神,是全球社会最主流的思想,是人类信仰的核心。

而站在国家、政治、社会、人、精神、事业、理想、矛盾等方面去分析,体现出来的文化精髓又是另一种说辞:

1、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迁徙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文明认同始终如一。而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其根本因素就是国家统一的理念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人们一致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

2、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

民本思想萌生于西周初年,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思想领域提出了“敬德保民”的命题。春秋时期,“重民轻神”、“恤民为德”成为较为普遍的思潮。儒家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秦汉以降,“重民爱民”成为历代王朝宣称的基本政治原则之一。这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相对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社会秩序建设上的和谐意愿。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阐发。比如,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

4、伦理关系处理上的仁义主张。

仁义是中国古代处理人际关系、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的伦理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可以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来概括。以此为基础,确立了一系列解决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关系、满足封建社会伦理基本需求、完成个人人格健全的道德规范。

5、事业追求态度上的自强精神。

早在《周易》中,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事业追求上的奋斗精神。孔子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提倡舍生取义,推崇大丈夫精神,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无数志士仁人的高尚人格,磨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6、解决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选择。

“中庸”就是合宜的分寸、合宜的“度”,恰到好处,收放恰宜。孔子提出“中庸”的概念。在孔子看来,凡事都必须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走极端。孔子把这种“中庸”之德定位为极高的道德境界与政治智慧,以之为人们处世接物的高明艺术。

7、个人理想追求上的“修齐治平”。《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当以修身为本。正心诚意的修养,个人道德的完善,是治家、治国、稳固天下的根本。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的志士仁人,它也是古代读书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追求。

8、社会理想上追求“小康大同”。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和追求。

还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而其精髓可以基本概括为这样:(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髓之所在。

中国的民族精髓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髓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

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髓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理性精髓。

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理性精髓的根本。

2、自由精髓。

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髓。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

3、求实精髓。

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髓的表现。

4、应变精髓。应遵循“八端八法”。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使得德行的体现。八法是指:中医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八种基本治疗大法的总称。它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是天人协调的体现。孔子之后,《中庸》作者从理论上进一步将智、仁、勇概括成“三达德”。是刚健有为的表现。五常之德:仁、义、礼、智、信。是“和与中”的中庸道德体现。墨家崇尚“尚勤、非攻”。法家、道家等各学派都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精髓的理念。

21世纪的世界,当今的时代主题已然不是“革命与战争”,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逐渐变得淡薄。反而外来文化的侵略却是硝烟四起,在我眼中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单单是我们所使用的方块字,就能发掘深刻的东西。例如:思,心田里的人或者是物,往往是我们所四年的东西。我个人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修身养性,而在修身的同时,我们也要跟着时代发展要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这些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反而我们重视的只是试卷上的红色字体。这样的状况值得我们深思。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而我眼中传统文化的精髓,远不如学术界的深刻,却深有触动。

1、爱国主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古训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爱国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有“大家”才有“小家”,“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爱国精神从我国历史文化中各个朝代的兴衰起,爱国精神一直传承,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赋予它无法替代的位置,也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

3、百善孝为先;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2、仁义礼智信;

在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是其典型的崇尚思想,《论语》中记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墨家也有关于仁爱、博爱的思想潮流。也是我们生活之中最基本的为人之道,大爱无疆虽然很难感受得到,但是最基本的原则还是要要求我们必须按照这样的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十八大中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是体现这样的思想。

4、和为贵;

无论是在国际外交方面,还是在邻里之间,或是在家庭之中。和的思想一致被认为是主流思想。也印证了时代的主题。同时在国际上,体现了我们大国形象。就像习主席在出国访问期间说到的:“东方这头狮子已经醒了,这是一只温和的狮子,文明的狮子”。这就贯彻了我们和为贵传统文化精髓。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等这也是我们民族鲜明的旗帜之一,海纳百川,永不干涸。空杯能容至真至纯之美酒,白纸能画最美最好的图画。量小非君子,妒忌生祸心。做人大度,方能大气;胸怀博大,可容世界。

6、天道酬勤; 业精于勤,熟能生巧,意思不外乎成事以勤为贵,上天也只眷顾勤劳和勤奋的人。

总而言之,生于当代,在人格品质方面,儒家学派的优秀传统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而用法家思想约束我们的行为,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而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必须发扬并且传承,这是使命,也是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有幸成为中华儿女,我十分自豪与骄傲,我们有无与伦比的文字,无与伦比的的文化底蕴,无与伦比的魅力。我深爱着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拥有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其核心内容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因此,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具备着育人的功能。正是因为这样,《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我国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中学语文课增加诗词的比重;继续完善中华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动;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可见国家已经有意识地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国人的视线又一次聚焦到“回归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上来。在社会实践中,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商业等行业应用于经营管理中。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必须奉行科学健康的“扬弃”态度。对积极健康向上的传统文化必须大力加以倡导、继承和发展,让其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发扬光大,并以新的时代内容补充、完善其具体内容。对于那些腐朽落后消极的传统文化,则毫不留情地加以抛弃。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科学技艺层面的传统文化,由于其日显经济价值,因此,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文化自觉,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在对待伦理价值层面上的传统文化的态度,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做更多的实际工作,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彰显传统文化精髓的时代魅力。

其次,对待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必须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另一种是以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前一种情况有两种表现,一是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一切都是传统的好,要完完全全不折不扣地回归到“真正的传统”,即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应当回到古装戏里去;二是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起源于农耕时代的封建文化,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而是没落的文化,这种观点没有看到文化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流变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忽视了文化具有普适性的一面,即在任何文化中都存在其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并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终还是倒向了文化虚无主义。

第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应当吸取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在传统文化内涵基础上,提倡一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君子文化。在选人用人上吸取尚贤文化的思想精华,真正使那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得到提拨和重用。这样才能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最后,对于为政者来说,应当始终坚持做到“亲君子,远小人”。要做到这点,我们有必要加强耻感文化的建设,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武装人们的心灵。因为,君子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无疑有助于人们真正达到“和而不同”的和谐境界,但耻感文化的建设则是一种“精神法”的建设,它有助于推进人们行为的道德自律。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人在传统文化面前真的可以做到各取所需。但是,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等等,直接决定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在这方面,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历史就会如何对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要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寻找,要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去体现、体验和检验。进一步发掘并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经世致用,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参考文献:《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眼中的绿卡 篇11

范女士,高级经济师,是第一批领到《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人之一

能申请到《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我很高兴。拿到“绿卡”,女儿在入学时碰到的赞助费等问题相信会有很好的解决。

王先生,某广告公司总经理,哈尔滨人,已经在北京买车买房

眼下我最着急的是孩子的入学问题。这几年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得比北京户口的孩子多交6000元,今年9月就得上小学了,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得交2万元借读费。如果能办理《jk京市工作居住证》,能为我节省不少钱。我因为没有北京户口,买车必须借用朋友的身份证,自己花了几十万买的车必须登记在别人的户头上,想着心里都有点不踏实。

本科生什么时候能排上队

徐小姐,江苏人,大本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一年,某律所律师助理

想到自己老老实实在北京缴税,可是买房子要多花钱,更不能买车,再想到和暂住证相关的种种恶性案件,心里总不是滋味。所以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自己的花销,全都寄回家里,好像这样才更有安全感。其实,我也想在北京好好地发展,因为毕竟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多。即使工作居住证放宽了条件,但有总量控制的原则,肯定是特别优秀的人才能获得居住证,北京人才济济,硕士都排不过来,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本科啊?要成为“持证一族”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一个城市的承受能力又是有限的,这也许可以说是一个悖论吧。

郝小姐,山西人,刚大学毕业,房地产公司文员

毕业的时候,能找一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有没有户口无所谓,而且北京生活成本这么高,我还没有什么特别长远的打算。现在居住证条件放宽了,我觉得又有希望了,也可以考虑考虑在北京的长期发展了。但我有一个问题,我已经申请户口在学校保留两年,如果以后要申请居住证,这个程序应该怎么走?

不要把绿卡捧上天

小乐,四川人,自由职业者,从事企业形象设计,在北京待了四年

要说对现在这个工作居住证的感想,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既然决定了做自由职业者,就预示着不会在哪个地方定居下来,我们不会为了买房子少交点钱或能够上保险,就把自己束缚住了,何况我们也上不了社会保险。所以这个规定没有把我们包括进去,我也没有感到有什么遗憾,虽然我一直想买辆车。但到一定年纪的时候,自己不想也不能再漂了。当我决定不再做自由职业者,准备成家立业或创立自己的公司时,可能会比较看重这个居住证了。

李小姐,湖南人,某杂志编辑,在北京工作三年

有没有无所谓。我觉得趁年轻时可以在北京发展,但北京这个城市非常不适合居住,所以我没有计划一辈子都待在北京,当然也没有计划在北京成家、买房。我只是想在北京积蓄力量,时机一到就回家去发展。所以,请朋友帮忙买辆车就够了。

曾先生,人事部门官员

北京工作居住证也好,深圳人才居住证也好,这项制度是移植了国外的“绿卡”制度。但我们必须明确,北京、深圳、上海只是中国的城市,而不是什么独立的国家,“绿卡”是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我个人认为,所谓“居住证”只是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是要改革中国的户籍制度,现在也就只有中国和古巴有这样的户籍制度了,更进一步说,我认为“居住证”只应该是一个过渡,而不是长久的存在。

企业吸引人才又多一招

马女士,某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经理

因为我们是高科技企业,一直属于可以申请工作居住证的企业之一。新员工一来到我们企业,只要符合条件,我们就会为他们申请,我们公司有23左右的员工已经获得了工作居住证。现在条件放宽了,一是有利于员工安心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人员也更稳定,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也是有利的。但我们也有一点担心。以前是向北京市人事局申请,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取得工作居住证,效率也比较高。现在有一个总量控制的原则,由各区的人事部门办理,我们担心申请难度、办理速度会受到一些影响。

张先生,某合资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经理

上一篇:2024年上半年四川省锅炉设备装配工技能鉴定试题下一篇:英语教师教学任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