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范仲淹岳阳楼记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范仲淹岳阳楼记(共9篇)

古诗范仲淹岳阳楼记 篇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 ,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 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 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 湘江,降职的官史 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 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 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至若春 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就象春日晴 、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 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 ,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 神态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古诗范仲淹岳阳楼记 篇2

魔灯由Moodle的谐音而来, 是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核心的课程管理系统, 魔灯平台下, 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中的主体, 根据自身已有经验, 相互协作, 共同构建知识。魔灯平台的界面简单而不失精巧,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增减内容、调整界面, 安装简单易行, 这是其易用性。此外, 它具有全面的安全性, 其中数据都是经过校验的, 用户注册需通过验证方可。 魔灯平台对计算机技能的要求不高, 使用者只需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即可, 这就在无形中扩大了魔灯平台的适用人群。

(一) 魔灯平台主要功能

1.课程管理。 首先, 教师可以控制课程的所有设置, 包括课程的活动方式———作业、聊谈、论坛、专题讨论, 等等;其次, 从首次登陆以来的课程均会显示在课程页面之上, 所有分数都可以查看和下载, 包括作业评定分数、测验分数等;再次, 教师可以自定义评分等级, 魔灯平台可以为每一位用户做好日志跟踪, 包括学生参与的讨论、阅读次数、访问时间, 等等。

2.聊天模块。 魔灯平台的聊天模块不仅可以包含个人基本信息, 而且能够记录所有谈话, 允许教师和学生共同查看, 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并且支持嵌入图片。

3.论坛模块。 魔灯平台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型论坛, 比如教师专用论坛、全面开放型论坛等, 论坛可以以多种方式浏览话题, 比如树状式、嵌套式等, 教师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在不同论坛间移动话题。 此外, 教师对论坛具有一定的设置权, 比如设论坛为不可回复、强迫订阅、限制论坛评级的时间段, 等等。

4.作业模块。 魔灯平台的作业模块既可以制定交作业的时间, 更允许迟交作业, 但是教师可以看见迟交的时间,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可以在页面上为所有学生作业打分, 打分之后若有不妥, 还可以选择重新打分。

5.资源模块。 魔灯平台资源模块除了具有普通资源模块支持显示任何电子文档、视频、声音、Powerpoint, Word, Flash等功能外, 还可直接连接到Web查询本资源模块以外的资料, 利用链接将本资源模块中的资源传递到Web中, 并且可以上传文件到此资源模块中、进行管理。

6.测验模块。 作业模块具有帮助教师分类保存作业、 题库, 支持包含图片的题目、自动对完成的题目进行评分, 乱序显示题目、支持各种类型的题目, 比如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填空题等, 教师也可以在作业模块中自定义题库, 限定测验时间。

7.问卷调查模块。 魔灯平台中有内置的问卷调查, 用以分析在线课程, 教师可以随时查看、下载在线的问卷报告, 魔灯平台还会将本班的平均情况和学生的回答做对比, 将其作为反馈提供给学生。 此外, 魔灯平台有投票模块和多种形式的互动评价模块。

(二) 魔灯平台的益处

魔灯平台从学习任务维度、 技术管理维度和社会交往维度三个维度创造虚拟的学习环境, 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又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工具和情感纽带, 密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强化学生集体意识, 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允许生生之间、 师生之间在沟通交流中共同协作, 进而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集体智慧。

二、魔灯平台的初中古诗文教学设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语文学习, 古诗文无疑是最难学习的内容, 难就难在古诗文和白话文在语义和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出入, 如果不通透理解全文, 就很难读懂古诗文的整篇意思及其内在意境, 更别提了解诗人当时的思想和处境了。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背诵及能否借助工具书和文本注释理解诗文大意。 魔灯平台的诞生无疑为初中古诗文教学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捷径, 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让学生快乐学习古诗文, 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魔灯平台中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主要模式就是给出学习任务表, 向学生推荐相关文章, 学生阅读, 在网上平台给出几类角度问题形成交流平台, 并附加网络技术指导和电脑操作提示, 由点及面辐射出与该主题相关的系列文章进行阅读探究, 最后学生写学习感想。 下面以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文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进行阐述。

《岳阳楼记 》是一篇散文, 语言凝练, 大量使用骈句, 作者以“记”为名, 先叙事后写景, 由景入情, 进而生发议论, 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在制定学习任务表时,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及教学任务制定学习任务表, 力求使得学习任务表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比如《岳阳楼记》的学习任务表可以是:一是掌握文中常见实词和虚词, 实词类如谪、属等, 虚词如斯、夫、则、其等, 二是分析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和“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胸襟, 三是理解全诗句义,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章, 句义包括反问句“得无异乎? ”、变序句“吾谁与归? ”等, 四是分析本诗文的写景之妙。

接着教师给学生推荐已学的几篇散文形式的古诗文, 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 比如《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三峡》等, 让学生通过比较充分感受几篇古诗文的异同之处。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魔灯平台的论坛模块, 让学生从《岳阳楼记 》的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写作背景等角度进行交流探讨、各自发表意见。 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 相互之间的交流探讨范仲淹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在文中展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及为何会在这篇文章中展示人生理想的, 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次, 教师在学生弄清作者的写作背景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凭借工具书和文本注释理解诗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句型、句义, 从词到句逐步翻译,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过程中掌握实词、虚词及古诗文的结构, 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词多义”, 比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在不同语义中的意义和用法, 如此由词到句, 再由句到章, 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理解古诗文的内容。 《岳阳楼记》中的写景手法也是妙极了, 在理解词、句、章之后, 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本文写景手法, 让学生就写景手法进行交流。 在这之后, 教师可以拿出一篇之前学过的散文古诗, 比如《小石潭记》, 让学生就《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 》进行比较。 学习任务完成之后, 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作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并写出读后感。

三、结语

魔灯平台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树立一个支架, 让学生通过这个支架进行学习, 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利用魔灯平台设计初中古诗文教学, 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利好”的, 整个教学秉持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师生之间主体地位平等, 通过相互交流探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怡, 吕慧, 彭晓宇.魔灯 (Moodle) 平台下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风, 2006 (24) .

[2]王宏元, 高荣国.Moodle平台搭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13 (03) .

古诗范仲淹岳阳楼记 篇3

史书上没有范仲淹游历岳阳楼的记载。查阅《范仲淹全集》,唯一记载了他与岳阳比较接近的生活地是在澧州安乡(今湖南安乡县)。范仲淹两岁丧父,家道中落,贫无所依,母亲谢氏带着儿子改嫁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县)朱文翰。宋初,朱文翰担任过短期的安乡县令,范仲淹随父侍读,在安乡度过了一段少年时光,并留下了“书台夜雨”的读书佳话。然而,作为现建制隶属常德市的安乡,与位于现岳阳市城西的岳阳楼隔湖相望,陆路交通遥远、曲折、坎坷,而洞庭湖又烟波浩渺巨浪滔天,以当时的骡马帆船,来回十分艰险,岳阳楼恐怕也只能遗憾地与范仲淹这文坛巨子失之交臂。不过,安乡正位于洞庭一角,历来钟情山水的少年范仲淹,常常流连于洞庭湖畔,在湖风涛声里读书和思考倒是十分可能。霏霏淫雨以及春和景明的湖光山色,深深扎根在他的记忆里。因此,通篇《岳阳楼记》,除了浩渺多姿的洞庭湖景,我们看不到岳阳楼的结构和色彩,远近和高低。

岳阳楼相传为东汉建安时期东吴鲁肃操练水军的阅军楼。唐代张说官岳州时,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宋代以前,虽然大诗人李白、杜甫等曾在这里留下过诗篇,但因缺少扛鼎之作,岳阳楼名轻声微。直到《岳阳楼记》横空出世,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和拔地而起的岳阳楼,才以其奔腾不绝的气势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进入士大夫视野,他们争相传阅,岳阳楼从此声名鹊起,天下闻名。

然而,范仲淹为何能在一篇短短三百余字的楼记中,写出了如此厚重的上忧邦国、下忧黎元的华章,而且声情并茂,传唱不衰呢?结合范仲淹当时所参与的政治生活,细细考究他在北宋政坛的升降浮沉,会发现最直接的灵感触发点是因为他领导的“庆历新政”,可以说,没有“庆历新政”,就没有如此荡气回肠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入仕的时候,宋王朝已历经七八十年的发展,朝廷因循苟且,承平累日,特别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以来的四十年间,国家进入了矛盾和斗争的激化期,而以宋仁宗赵祯为首的统治阶层,在官吏们报喜不报忧的盛世谎言中迷醉,亲小远贤,横征暴敛,无视军备,导致了北宋中叶“积贫积弱”的局面。北方虽然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但辽军依然兵不卸甲,虎视眈眈;西边的夏国乘机崛起,侵略不断;国内的形势也十分严峻,官者横暴,寇盗四起,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赵祯时期的宋王朝,犹如一条庞大的帆船,经过多年的航行奔波,越来越显示出臃肿和破败的光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随时都有土崩瓦解的可能,非“大修”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庆历三年(1043)四月,赵祯火速将范仲淹、韩琦从陕西前线调回京城,同任枢密副使。同年八月,拔擢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富弼为枢密副使。九月,赵祯开天章阁,在案几上摆上笔墨纸砚,督促范仲淹、富弼就朝廷当务之急无所顾忌地条对,表现出对除弊革新的强烈愿望。

范仲淹是历史上德才和器识兼备的能臣,对宋王朝“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的积弊了然于胸,而且像当时许多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一样,对现实夙夜忧虑,深感不安。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他对时局的诊断犹如良医,出手即知脉理病情,并迅速开出了数剂良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措施,拉开了“庆历新政”的序幕。这些改革措施中,有的是使民休养,如厚农桑、减徭役;有的是固边强兵,如修武备;有的是革新吏治,如明黜陟、择官长等。这些措施,无一不是给内外交困的宋王朝对症下药、正本清源。但当改革措施在部分地区逐步施行后,影响了许多官员和皇族的既得利益,改革措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上下内外的夹攻,加上仁宗的有始无终,朝廷大臣的瞻前顾后,守旧势力的顽固阻挠,使改革半途夭折,“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而作为“庆历新政”主角的范仲淹,自从改革把他推向政治生活的风口浪尖后便成为了众矢之的,受尽了阴风浊浪的袭击。先是夏竦因与史称“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有隙,诬称范仲淹、富弼、石介合谋废帝,疯狂攻击改革派;接着,宰相章得象及其党羽以“挟诈要君”的罪名弹劾范仲淹;还有那些被新政影响了既得利益的朝臣皇族们,也纷纷落井下石,并利用了打击政治异己惯用的“杀手锏”,诬蔑改革派为“朋党”,欲置其于死地。

范仲淹青年时期就志存高远——“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两种人生设想,都是以忧国忧民为出发点的。入仕以来,范仲淹看到了仕宦阶层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看到了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他担心大宋江山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邓州谢上表》中,他对赵祯不无忧虑地说:“革姑息之风,则谋身者切齿;尚循默之体,则忧国者寒心。”他对支撑宋王朝正常运转的黎民百姓所承受的天灾、饥荒更是心急如焚,在给老师晏殊的信中吐露心迹说:“某连蹇之人,常欲省事,及观民患,不忍自安。”“庆历新政”前前后后,他一再主张和推行的改革措施,以及他对大宋王朝的耿耿忠心,无一不是以这两方面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然而事实是,那些告范仲淹御状的官僚们像蚊子一样,天天在赵祯的耳边飞舞、交鸣,动摇了他的改革信心,加上宋和西夏暂时形成和议局势,使主战的改革派转瞬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备受压制和打击。就像后来南宋高宗赵构,为顺利向金屈膝求和而定计杀抗金名将岳飞的手段一样,急于向西夏求和的赵祯,迅速将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改革先锋一一逐出京城。庆历五年正月,五十七岁的范仲淹落职邠州(今陕西彬县),十一月迁邓州(今河南邓州市),踏上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四次迁贬远途。

一系列的排挤和打击,使范仲淹成了折羽的大雁,无法为国尽匡扶之志,无法为民尽康济之心,郁郁寡欢,心情灰暗到了极点。在邓州漫长的日日夜夜,范仲淹认真思索了自己的仕宦生涯,认真梳理了改革的前前后后,有失望、有怀疑、有矛盾、有悲愤,各种情绪就像波涛撞击着海岸一样撞击着他的心,此起彼伏,汹涌澎湃,迫切需要一种寄托和宣泄,甚至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化蛹为蝶。

庆历六年九月,谪守岳州(今湖南岳阳市)的同年挚友滕子京让人快马加鞭送来一封求援信,请范仲淹为刚刚落成的岳阳楼写一篇记,并随札附呈《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怎么写 篇4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个月都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的光辉,山岳也隐没了行迹。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了,船桨折断了。傍晚时候天色昏暗,只能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鸣。登上这岳阳楼,就会有离开都城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发感慨万千而十分伤心。

又如春风和熙、阳光明媚时,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的海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一块沉下的碧玉,渔夫的歌声响起来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啊?这是登上这岳阳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之中,端起酒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在朝廷上做官,为百姓忧虑,处在偏僻的江湖边,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国君忧虑。在朝廷做官忧虑,在僻远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浅论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价值 篇5

一、《岳阳楼记》的认识价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岳阳楼记》之中脍炙人口,最为精警的语言,也是文章的主旨句。长期以来,读者往往关注的是作者在此体现出的磊落襟怀和无私品德,却忽视了极其重要的一点:作者在其中所体现出的担当精神。什么是担当精神,这很难有周全的表述和准确的定义,但观照孔子和孟子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实践,我们或许能从中受到启发。孔子和孟子在他们的道德实践中的人格追求是“君子”和“大丈夫”,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无论是“君子”还是“大丈夫”,他们都秉承天地正气,安贫乐道,既不患得患失,又不庸人自扰,虽历经磨难仍矢志不渝,明知艰险仍勇往直前,付出一切而义无反顾,这应该就是担当精神。在传统儒家文化中这种精神一以贯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

金人元好问曾这样评价范仲淹:范文正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朝廷为柱石,一身而备数器。这里的“器”除了指才能之外,主要还是指担当精神。范仲淹的担当精神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他经历了前后三次的贬谪遭遇,比起苏轼二十多次的“贬谪之最”,次数尽管不多,但范仲淹对待贬谪的态度和对贬谪作出的价值判断则是值得后世借鉴和敬仰。据《湘山野录》记载,范仲淹第一次被贬,送行的只有两三个知己僚友,他们称赞说:“此行极光”。第二次被贬,僚友又说:“此行愈光”。等到第三次被贬,送行的亲朋好友异口同声说:“此行尤光。”范仲淹也哈哈大笑说:“仲淹前后三光矣。”三次被贬的经历,不仅没有消弭他的意志,磨蚀他的棱角,反而不断升华着他的精神境界。表现他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的《岳阳楼记》是在第三次被贬之后完成的,这篇文章名为作记,实为借题发挥。它旗帜鲜明地标举出了一个有理想、有操守的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价值观,含蓄委婉地肯定了滕子京对待贬谪的正确态度,特别是对待贬谪作出了有别于历史上任何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价值判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议论在将近一千年之后,仍然具有超越时代的认识意义。

二、《岳阳楼记》的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楼: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在四大名楼中,岳阳楼当属其中翘楚。一座古楼,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驻足,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楼借文名,文藉楼传,相得益彰。撇开岳阳楼本身的文化意蕴,单就“范记”而言,也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范仲淹对儒学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岳阳楼记》中的政治理想开了宋代程朱理学的先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与理学家所标举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于孟子的民本思想,儒家把治国平天下当成了人生终极目标以及终身价值追求,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条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范仲淹的可贵之处在于超越了人生“穷”与“达”的界限,爱国忧民到了不讲任何条件,不计一切后果的境界。中国的爱国忧民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特别是在屈原杜甫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的作品中得以宣扬,这种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范仲淹在继承传统的爱国忧民意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发展完善,使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范仲淹襟怀坦荡,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名教,并身体力行,在文化精神人格上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其嘉言懿行熏染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的爱国忧民精神同出一源,无一例外地受到《岳阳楼记》精神境界的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文化,特别是精英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由此看来,《岳阳楼记》堪称“只立千古”,无与伦比。

三、《岳阳楼记》的审美价值

《岳阳楼记》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古代散文最经典的艺术瑰宝。《岳阳楼记》的美,首先在于语言美。用“字字玑珠,一篇锦绣”来形容《岳阳楼记》,毫不夸张。该文通篇骈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参差错落,对偶、互文、排比、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句华丽与质朴兼而有之。其叙事简洁明了,绘景形神兼备,议论精警新颖。《岳阳楼记》的美还在于形象美。景物之美显而易见,此不赘述。熟读全文,读者会发现《岳阳楼记》之中有一个“隐性”的形象,那便是“古仁人”,这个形象并非隐隐约约,而是十分鲜明,呼之欲出。“古仁人”既有谦谦君子的柔美,又有大丈夫一往无前的刚美。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胸怀社稷,情系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恪守终身的准则。“古仁人”既是儒家文化中的“达人”形象,又是范仲淹理想人格的化身,这一形象在古代散文作品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岳阳楼记》的美也在于情感美。文章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感人至深。为了突出和肯定这种高尚的情感,文章采用了铺排衬托手法,在两幅虚拟的画面中描写了“迁客骚人”的两种不同情感,他们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他们都是一些利己主义者,心中只有自己,唯独没有国家和人民。然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里是最为纯正和高尚的情感,可以说这种情感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具有穿透时空的巨大冲击力。

古诗岳阳楼记原文 篇6

古诗岳阳楼记原文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在岳阳楼上刻唐代和当代贤人名家的诗和赋,(并)嘱托我用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巴陵那优美的景色,在洞庭湖一带。(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际。早晚阴晴变化,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从这里)向北面直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人,诗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看到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细雨连绵,连续一个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倒下,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咆哮,猿猴悲啼。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滩上的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上浮,时而下潜;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茂盛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月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登上这座楼,就心情畅快,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高兴到了极点。

古诗范仲淹岳阳楼记 篇7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①香砌:洒满落花的台阶。

②寒声:飘落的树叶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

③碎:细碎,微弱,时断时续。

④真珠帘:即珠帘。

⑤练:白色的丝织品。

⑥明灭:灯光摇曳,忽明忽暗。

⑦敧:(qī)倾斜、歪。

⑧谙尽:尝尽。

赏析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

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真珠帘卷玉楼空”,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这段玉楼观月的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更有一股清刚之气。

这里写玉楼之上,将珠帘高高卷起,环视天宇,显得奔放。“天淡银河垂地”,评点家视为佳句,皆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因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写的也是这种意境,其声情顿挫,骨力遒劲。珠帘、银河、月色都写得奔放雄壮,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乱世流氓枭雄!说到流氓,一般总把它同“无赖”、“地痞”、“光棍”等词联系在一起,倘把富有天下、至高无上、号称上天之子的皇帝称为流氓,恐怕会以为是在乱话三千了。但事实上,历史上有流氓习气的皇帝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乱世流氓和枭雄,看看他们身上又是怎样的“流氓”故事吧。

一、刘邦

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流氓,而且是个赤裸裸的色鬼。当年在老家的时候就不学好,村东头有个酒店,店里老板娘有点儿姿色,这小子就天天去,每天都喝个烂醉 还说胡话。按理说窈窕书女君子好求也没啥,更可气的是你小子要是想泡美女的话到是在人家面前表现的好一点儿啊,他偏不,还老欠人家钱!!!用现在的说法叫 “蹭”,不但蹭色还蹭酒,稍微纯粹一点儿的痞子都看他不上。

就是这么个东西,居然讨了个美女老婆,还是县长的女儿!!!这个老婆也是蹭的,当年他老丈人吕公是县长,摆酒席请客,来巴结的人太多, 最后吕公只好定规矩说想上桌的掏钱,钱多的坐前面,钱少的坐后面。这个二流子听了后就来了,在门口喊:“我出一万块!”吕太公傻了,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人 物,赶紧让进来坐上席。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完事儿了一抹嘴儿就走。吕公伸手要钱,该流氓脑袋一拨楞:“我没钱,反正都吃到肚子里去了,反正也吐不出来,反 正我就流氓了,你想怎么着吧。”太公一听更傻了,天知道他是老年痴呆了还是真未卜先知预测该流氓将来会当皇帝,居然当着众人冒了一句:“你有老婆没?没有 的话当我女婿怎么样?”来喝酒的宾客听后全倒。

这小子娶了媳妇后也不着调,成天游手好闲,他爹看不过去,骂他:“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畜牲,你瞧瞧你二哥,连种地带做买卖,现在多大的家业,我算看透了,你到死也赶不上他!!!”

许多年过去了,这家伙发了,买卖做的全国都是,没一块儿地不跟他家的姓。这家伙没忘了揶揄他老爹一下:“爹,当年你说我不如我二哥刘仲有出息,你看看现在谁的家业大啊?”刘老爹脸红了。。

顺便提一下,这家伙原来叫刘三儿,后来富了后改了个名字,叫刘邦。

岳阳楼记教案 篇8

主备人:邱志云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法】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句读,读出情感;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主要把握前两段的内容,尽量疏通第三段文字。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解题。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三、研习新课。

(一)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越明年、谪、属

2.思考与讨论

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可以先提问题,全文读完了再明确其缘由)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夫、然则、骚人、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l)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

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做好铺垫。“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疏通后三段文意,进而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特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重点词句翻译

2、背诵

二、讲读第3、4段。

1.指明同学读第3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解释。

2.学生齐读第3段。

3.指名同学读第4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的解释。

4.学生齐读第4段。

5.讲析第3、4段。

讨论: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

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三、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议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五、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六、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

⑸极:南极潇湘(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⑹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⑺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5)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岳阳楼记》教案 篇9

范仲淹

目的要求: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准备: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3、结合课下注释和参考书,尝试翻译课文。

四、研讨课文:

1、阅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重修盛况及写作的缘由。

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3、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唐贤今人”吟咏岳阳楼的“诗赋”。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 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 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五、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议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六、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七、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八、教学小结: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环境创设总结下一篇:精选圣诞节给闺蜜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