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太阳》教学反思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种太阳》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种太阳》教学反思 篇1

在学唱歌曲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你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在教唱歌曲时,我感觉到学生对歌曲的难点掌握不好,就重点解决了难点。在教唱上效果好了很多,我在你课前给学生准备的一些资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范唱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在小声的随着唱,于是我采用了听唱法,这样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为后来的音乐实践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分析讨论环节中,让学生先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讨论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歌曲,此时的演唱就别有一番风味了。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歌词所要表达的含义,理解了理想的重大的意义,也为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也对歌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实践活动是分组进行的,每个组都要为自己的演唱表演设计一种演唱形式,经过小组的讨论,每个组都设计出具有自己的特色的演唱形式。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按着自己设计的演唱形式来表演,表演后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种太阳》教学反思 篇2

本文以《太阳》一课为例, 对课堂娱乐与促进有效教学和学生发展之间的有效链接进行阐述。

[教例描述]

前不久, 笔者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太阳》。过程如下:

新课第一个环节:教师点击课件, 告诉学生一起跟着小兔去找太阳。随着音乐响起,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动画片:一缕阳光从窗口照进来, 小兔醒了。于是, 它快乐地跑向绿绿的草地, 寻找太阳, 之后, 天色渐渐暗下来, 太阳落山了。

通过这个“看”的环节, 老师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说”的环节。请学生说说自己在画面中找到的太阳, 它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学生普遍认为太阳的形状是圆的, 它的颜色是红的。

然后, 课堂进入第三个环节, “赏”大师以及同龄儿童的作品。教师出示若干张用色块以及线条表现的太阳作品, 请学生选择喜欢哪一个。学生的关注点主要在色彩鲜艳、样子可爱的太阳上, 对用线条描绘的太阳表视出冷淡的态度。

随后, 课堂进入下一个“玩”的环节——给太阳贴五官游戏。课件中出示太阳的圆盘, 以及各种不同表情特征的五官图片, 请学生点击链接表情。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最后, 教师布置作业, 画出心中的太阳。在15分钟后, 笔者仔细观察黑板上展示的学生作品, 几乎是清一色的动画片里的太阳, 有的“太阳”是把贴五官游戏中的形象进行了复制。这个作业显然与新课程主张的富有个性的美术表现不符。

课后, 笔者随机对学生进行了采访。

问题1:你喜欢这节美术课吗?为什么?

“喜欢。”“有动画片看”、“贴太阳五官的游戏挺好玩”、“电脑上的太阳很滑稽”。

问题2:你会画太阳吗?

“会, 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画了。”

问题3:你现在画的太阳跟以前一样吗?

“差不多, 表情不一样。“

问题4:这节课后, 你对太阳有什么感受?

微笑, 答不上来。

[教例分析]

不难看出, 这样一节有动画片、有游戏的美术课是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 动画片和游戏带给了他们快乐。然而, 从学生的回答中, 我们却没有听到快乐以外的声音, 比如:体验到太阳不同时段的特点、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独特感受、对太阳的亲近感以及对太阳所产生的兴趣与问题等。因此, 本堂课的价值其实没有真正实现。

课堂存在的问题, 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 娱乐方式纯粹娱乐化; (2) 娱乐媒材过于现代化; (3) 欣赏过程趋于简单化。

这堂课的第一个环节以动画片形式让学生感受太阳的形与色, 娱乐性强, 贴近了学生的心理,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贴太阳五官的游戏环节借助了现代媒体, 体现了生动的动画效果场景。然而表情变化的背后, 也暗示了太阳只有这些形式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造成思维局限性, 难以表现学生的个性特色。

课堂虽然提供了太阳作品让学生欣赏, 但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 停留在“喜欢哪一张”的层面。缺少对相关知识、技能、材质以及作品情感的介绍, 欣赏的过程没有引导学生继承前人优秀的艺术表现经验, 也就无法用心去理解作品的激情与内涵。

显然, 仅追求课堂快乐, 不是美术课改的初衷。采用娱乐的课堂形式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这并不是课堂的最终目地, 它只是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手段。形式上的娱乐只能使学生产生暂时的兴趣, 只有在快乐中渗透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仔细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生动的表现力、独特的创造力等) , 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 才能使学生形成对美术课的持久兴趣, 最终实现艺术素养的提升。

[教例反思]

那么, 娱乐与发展的连接点是什么?应该是立足文本、注重体验、渗透艺术素养, 从而提高艺术表现、感受能力, 以及发展学生形象、发散、创造思维等能力。

一、立足文本, 挖掘“赏”的力度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 离不开“赏”这个环节, 这里指的赏是观察与欣赏。美术课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和作品的内容;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 欣赏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和作品美的内涵。

每节美术课, 我们都会设立赏作品这个环节, 要赏到位, 教师心中还得有个谱。这个谱就是:建立欣赏的目的机制。教师应有意识地对作品的形态、色彩、线条、历史背景以及饱含的情感等几方面内容及时予以巧妙引导,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赏的有效性与目地性。

以《太阳》为例, 首先要对太阳实物进行本质结构剖析, 它包括中间的圆盘和周边的光芒两个部分。然后联系重难点, 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理解太阳形与色的不同差异、不同时间段的特点以及光芒的强弱变化。如:什么样的色彩蕴涵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线条显示什么样的力度与动感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有方法可循, 有想法可表达。

二、注重体验, 生发“说”的内涵

媒材现代化固然好, 但弊端显见。比如课件中动画素材太阳, 其造型是已经概括成型的, 表现的形象是动画作者对太阳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堂融看、说、画、想为一体, 强调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后的观点。要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 说出真情实感, 说出对周围事物的个性化理解, 关键在于将对生活的体验权还给学生。做足课外功夫, 细化课内表述, 才能说得精彩。

《太阳》一课中, 首先, 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太阳的形与色的变化, 以及它的光芒带给你各种不同的感受。其次, 教师可以请学生做一段文字的描述与记录。第三, 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转换角色, 用自己的形体语言, 做一做动作, 表达自己的想象。这样的“说”, 才是生动丰富而真实的, 才是全面参与的。

三、引发思考, 拓宽“想”的思路

美术课程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有效的课程之一。通过适当的学科整合, 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因此, 教师要抓住趣味性的课题, 激活思维, 拓宽思路, 引导思考, 促进发展。

例如《太阳》一课, 可以提供延伸课题:说说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太阳黑子是什么?……

艺术的最高目的是使人们更懂得生活, 更加热爱生活。我们的美术课, 需要给孩子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课堂上, 只有当娱乐形式为解决课程的重难点服务时, 才会提升它的价值, 只有当娱乐形式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时, 才是有效的娱乐。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3

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好奇

在课的开始,我出示太阳图片,让学生说说太阳的颜色、样子,认识它的作用。告诉学生书上的小主人画了四个太阳,让孩子们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这样,在课的开始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问了:“怎么会有四个太阳呢?”紧接着又有同学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他们产生了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营造环境,朗读感悟

记得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于是,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我就设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如在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然后用课件演示了“秋日果园硕果累累,落叶飘飘”的景象。在邀请说话的情境中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欢乐。又如在教学冬天“红红的太阳”时,我在充分让学生感受冬天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情景后,借助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

三、借助文本,再造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试图在活动化的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想象、即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王国里驰骋。

如在教学“彩色的太阳”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树上,柳枝绿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树上,桃花红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黄了。”这一设计使学生从书本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当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后,课件演示“春景”图片,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四字词组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小画家想象之美。这样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象的升华。

四、发散思维,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想象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七八岁的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让他们在想象中创造,在想象中积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给谁?为什么要这么画?接着播放音乐“种太阳”。学生边听边画太阳,最后展示作品,发表想法和意见。此时,配乐画面,表达交流,把美术、音乐和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

这是《四个太阳》点亮了学生们想象的明灯!

这,是教师放飞了学生们的想象!

《太阳》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课文从设计上来说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的设计。课堂的最终立脚点应该是“实”。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变化的、生成的。课堂应该是有实效的:学生有所得。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差的很远,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太阳》教学反思 篇5

本课的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存在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我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古今中外人们心目中的太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情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太阳。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

在课堂发展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回忆制作橡皮泥的方法,接着展示太阳作品(出示课件图片)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随后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心目中的太阳,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这一环节启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令学生有马上想创作的冲动。学生作业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太阳,自由地想象太阳的外形,太阳的光芒,太阳的颜色,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动手能力很强,他们很认真地做出了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作业。学生作业展示并讲评学生作业(自评、互评、师评),这一环节,(讲评时,请同学自己说说:你画的这个太阳是谁?长得什么样子?为什么长这个样子?再请其他同学说说画得怎么样?并给作品提出建议)作品讲评时给予鼓励。作品展示是给机会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和情感表达,以及自己创作时得到的情感体验等。这一环节很多学生都想表现自己,可惜时间不够。最后的环节是总结、课后延伸:今天大家的表现真棒,老师也很高兴。让学生带着老师真诚的祝福和美好的心愿结束了这节美术课。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作业展示时,有的学生因为作业未能完成, 所以展示作品时还在做,注意力不够集中。

《番茄太阳》教学反思 篇6

一、教师没有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的把握教学的时控。

过于实在,不能灵活机动。这很大程度是由于自身对课改认识不够,步子迈的不大,总觉得这次课堂教学改革太难,不敢去尝试。所以平时训练不到位。

二、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太少,对学情了解不够。

究竟导学案是否起到了引导学习,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很多同学读完目标,根本不知道我说的按导学案的要求自学,要干些什么?还以为是要按目标完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所以很多同学都是自读课文。这可能与导学案的编写有关,因为课前预习写在导入新课后面,合作探究在课前预习后面,学生不知道课堂进行到了哪里。

三、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训练不到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

对于展示,学生还不敢大胆发言,没积极参与的动力。这可能与没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关系,也与教师平时指导训练不到位有关。

四、教师没有精心设计导学案,给课堂带来诸多的遗憾。

今后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到合理、详实、细致。特别是时间的分配上要合理,对学生的要求要细化,详尽,在形式框架上要完整,在内容布置上要科学,在细节微观处要着眼精雕。

通过这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公开展示,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这次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在平时的尝试中,我感受到只要真的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我们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学习是一定会有收获的。但这里的放手真的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对自学的引导不能全靠导学案,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把每一个自学要求落到了实处,要关注他们在自学中的参与学习的状。课堂上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展示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语言逻辑,话语通顺流畅,行为大方有礼,不忸怩。

对几种课堂教学管理措施的反思 篇7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学习了某榜样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后,学校管理者就要求全校教师都学习运用这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推广某种课堂教学模式,对促进学校全面的教育教学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学校全面推广某种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全校教师都运用某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

1.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由各种学科的课堂教学组成的,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学科也就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方法。

2.一个学校的教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性格不同、教学水平也不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有最适合他的教学模式,但别人认为最好的教学模式,他用起来了,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个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较差的教师就不适合于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一个人格魅力、教学能力都强的教师就可以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学。

3.学生的学习实际往往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教师所教,不同的班级也会有不同的学习实际。学生不同的学习实际应该对应着教师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自学辅导法就是一种不错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班级,运用讲述法,也许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教学并不像流水线上的工人做工,流水线上的工人只要学会了更好的科学技术,他们可以把这种技术直接运用到工作上,就肯定会取得好成绩。课堂教学却不一样,不管是怎样先进的教学经验,如果不符合教师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师运用它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显然,在一个学校中,全面推广某种教学模式,要求每个教师都运用某种教学模式,是不恰当的。

另外,学校不管花多大力气来推广某种课堂课堂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始终只能是“临摹”,并非创新,教师所付出的努力难以取得新成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难以形成特色、取得突破。

所以,学习他人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教学经验,关键在于通过学习引起思索,在思索的基础上探索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方法,并非学习后,就生搬硬套运用他人的教学模式与经验。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并不是个新词,但由于目前一些榜样学校常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推广,学校要求教师集体备课,也就显得很时尚、很有新意了。

但不管是怎样一种时尚、怎样一种新意,作为教师的我们,都不要轻易就采取拿来主义,教师面对的是孩子,教师的实践不得有半点闪失,教师什么都可以缺,但不能缺了爱与思索,特别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能不假思索地推广一种管理方法。推广集体备课也一样。

集体备课一般就是指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共同设计课堂教学,形成共同教案的一个过程。学校要求教师集体备课,具体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每次课的教案都应是集体备课的结果,也就是说集体备课应成为教师的一项常态工作。我认为这样要求教师,在很多方面是不切实际的。

1. 集体备课的场所不足。备课是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集体备课的教师就必须拥有一间独立的、固定的办公室。但这个要求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说,例如,小城市的学校或农村学校,就很难实现。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集体办公室,有些学校实行集体办公,也往往是全校同一科目(或同一年级)的教师挤在一起办公。在我所工作的这个城市里,能保证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有办公室的学校,太少。如果教师连集中备课的场所都没有,推广集体备课这种备课的管理模式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集体备课就会沦为一句喊给别人听的口号,或者是一种虚假的形式。

2. 难找到集体备课的时间。集体备课的又一必要条件是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每天都要有共同的备课时间。这个条件,学校很难保证。一般地,即使是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教师,他们上课的时间往往也是不同的,有些上午有课,有些下午有课,有些当班主任,有些还担任着学校的其他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在某个时段里,甲教师有时间,乙教师却没有,乙教师有时间,甲教师又必须要处理一些事务。如果不是学校特意安排(学校的业务学习时间就是学校特意安排的),教师是很难每天都找到统一时间来集体备课的,学校如果不能为教师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教师的集体备课就不能实现。

3. 要实现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组至少要有一人有能力担当起组织教师研究探讨教学方案的作用,或者说有能力担当起主备课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要有一批教学与教研素养都比较高的教师,而在一个普通的学校,这样的教师是不多的。

缺了这个条件,集体备课就会变为某个教师备课,备课组的其他教师都拿着这个教师备好的教案上课的形式。不懂内幕的,看到教师都拿着同样的教案上课,就认为学校真正实现了集体备课。其实,这个时候的集体备课,真正等同于的是许多教师不备课。难怪,深入到教师中,可见有些教师说起集体备课,就喜逐颜开,说集体备课终于把教师从过去繁重的备课中解脱出来了。

学校缺少有能力担当起组织教师研究探讨教学方案的教师,实行集体备课这种备课模式,很有可能破坏学校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很有可能滋长教师的一些不良的工作作风。

4. 集体备课最终形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教学方案,它很难切中每个教师的教学实际。集体备课的重要特征就是多位教师共同研讨,形成一个共同的教学方案(教案)。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和教学习惯,也有不同学情的学生,集体备课怎么能够把这么多的不同揉合在一起呢?如果一个教案不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实际,它又怎么能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也许有人说,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教案进行修改运用,如果这么说的话,课堂教学时,教师反正还得重设课堂教学的思路与过程,那又有何必通过集体备课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案呢?集体备课不是多此一举吗?

所以,我认为,把集体备课作为教师的常态工作,是不妥的,把集体备课作为教师一项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却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探索探索某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可以更快地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能力。

备“教学案”

“教学案”,就是教师上课的教案,但与平常所说的教案又有所区别。“教学案”更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也突显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它包括学生的预习内容、课堂练习内容以及课堂效果的检测内容,“教学案”与平常所说的教案最大的区别是,平常所说的教案只有教师拥有,而“教学案”是每个学生都要拥有的,并且有些教师还把“教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家里完成预习任务。

不管是“教学案”,还是平常所说的教案,它们都应是教师教学思想的体现,都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预设。“教学案”的提法与实践,只是想突出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思想,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革新平常的教案,要求教师备课写作“教学案”,目的与理想确实很美好,但任何美好的教学思想与方法都必须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

根据设置“教学案”的理想,使用“教学案”时,教师必须把“教学案”发给每一个学生,而这种做法就会带来一些问题。

1.由于每个学生都有“教学案”,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被“教学案”上的内容牵引。教师要求预习教材,学生却总在做或者总想着做“教学案”上的预习题;教师想引导他们更进一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他们也在看“教学案”上的其它内容。上课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课堂学习的一大忌讳。

2.由于每个学生都有“教学案”,而“教学案”既包含了教师的教,又包含了学生的学,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甚至在还没有开始教学时,学生对于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早已一览无余,整个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了教师对本宣科的过程。教师无法做到让课堂教学有悬念、有新意、有起伏。如果课堂教学失去了悬念、新意与起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无须再谈好的学习效果了。

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反思习惯;教学水平

《荀子·劝学》中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省”自己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想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境界不断实现超越自我,除了博学、丰富的经验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每节课进行反思,找出优点与不足,然后针对性地解决,有目的地改正,这样才能做得更好。因为,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每节课上得十全十美。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说明反思的重要性。

案例:为了上好《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我在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学生找相关的视频资料,制作了精美的且内容丰富的课件,印发了关于《红楼梦》的介绍资料,让学生在课下预习这一课。我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但上过之后,我发现,效果并非我预期的那样。

经过征求学生的意见和自己的分析,我发现自己在讲这一课时存在如下问题:

1.文本比较长,因此我安排了3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播放与课文节选相关的内容;介绍曹雪芹与《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简单把握情节结构。但我在介绍前五回内容时,过多联系了整部作品的相关内容,结果,结束得有些仓促,这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

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贾府环境,赏析王熙凤的形象。整节课讲得很顺利,目标也完成了。但我发现我说的很多,学生参与得不够,学生学得很被动。

3.第三课时主要是比较贾宝玉与王熙凤出场的不同,赏析宝玉、黛玉的形象,总结人物塑造的方法。这节课我采用的是多媒体的形式,赏析宝黛形象时,还补充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内容,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这些人物有更全面的了解。但我发现,学生在总结黛玉的形象时有些偏颇,黛玉形象的某些特点其实在这节课中并没有表现出来,我知道,是我拓展得过了,有些脱离文本。

这一课结束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反思:(1)越是名著、名篇,越要注意立足文本,否则,分析人物形象时就会出现偏颇。(2)朗讀不够。为了能完成教学目标,说得比较多,分析得多,因此学生朗读得就少,这是比较失误的。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不单是诗歌、散文需要朗读,小说也需要朗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尤其要反复朗读,认真品味。(3)课件制作要“务实”,不能一味追求视觉效果,应该以实用为主,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总之,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真正“吃饱”、学好,就必须时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这样教师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高中)

《番茄太阳》教学反思 篇9

《番茄太阳》这篇文章,初读觉得文章长,头绪太多:有作者心情的变化、有作者和明明交往的过程,有贯穿了全文的明明的笑声,有爱的传递,还有出现了三次的“番茄太阳”……究竟如何教学似乎无从下手。但其实只要你多读几遍,便会知道,卫宣利在写这篇文章时,其实就是想向我们介绍一个人,一个纯真、善良、乐观,充满爱心的盲童明明,和她心中的那份感动。所以不管依据哪条线索展开课堂教学,最终都要回到这一点上来。

有了这样的教材解读,教学就简单了。整堂课不干别的,就是带着学生去认识明明,一个纯真、善良、乐观、开朗、充满爱心的盲童,带着学生去体会作者心中的那份感动即可。任何事情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一个人的认识不是一步到位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带着孩子认识明明也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比如,如果以理解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为主线展开教学。第一处,让学生明确这里的“番茄太阳”是指真正的太阳外,更要让学生从明明想要认识太阳,并把它称为番茄太阳中,感受到双目失明的盲童的纯真,和她对光明的向往;第二处,除了要让学生明确这里的“番茄太阳”是指明明的笑脸外,更要让学生从明明的笑中,体会回到纯真的明明的乐观、开朗,这样的孩子总能给人温暖,给人快乐;第三处,除了要让学生知道这里的“番茄太阳”真正含义外,更要让学生看到纯真的明明还拥有一颗令人感动的爱心!三个层次,让学生一次次走近明明,从陌生到喜欢到最后被明明感动,盲童明明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渐丰满起来。

三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10

这堂课,因为文章太长,为了保证学生上课能有时间读书,所以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然后逐一解决。昨天,这预设的两个问题基本解决。可还是有一些遗憾。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要求学生读课文,了解本文写的是谁,这个人做了一些什么事。学生在读书、整理之后,大部分能够说出来。在大部分学生都回答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女画家的时候,在教师的提示之下,学生们也能懂得除女画家之外,还有一群南极人。本来,我还想让学生讨论,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那群极人,而从写女画家入手。可是看看时间,半课已过,继续下去,第二个问题提出来后,学生就没时间读书了,于是只得作罢。

第二个遗憾是,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更多的是肯定,但为什么而肯定并没说明白。比如有学生说“女画家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然后从文中找到依据,考察队员们为她在南极过生日时,她有泪水要流出来的感觉。”当时我只是表扬了她。并没有说,她这样的理解,与众不同。大多数同学在形容女画家时,想到了坚强、有毅力。而她却从这里读到坚强的女画家作为女性的柔软,也能让女画家的形象更有血有肉。面对学生的回答,怎样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重要信息然后引导深读,教学机智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对文中“三个太阳”的理解,我引导得不够深入。

第三个遗憾是,平时在家里,很少用电脑上课。于是一旦用了,有些细节没考虑到。在做幻灯片时,我是在自己的台式电脑上操作的,可上课时,用的是同事的笔记本。在家里播放视频时,同事的笔记本的声音不太响亮和清晰,我以为只是因为没有连接到音箱,就没有调试一下。可是昨天上课时,音箱连接好,除了音箱发出很大的嗡嗡声外,视频上的声音还是微弱而模糊。虽然后来我随机应变了一下,让学生猜测画面的内容以及后来让学生模仿播音员的样子进行播音,但这次的小失误,也让我感到,细节马虎不得。教学媒体出点问题还是小事,如果是教学环节,或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出现误差,再要弥补,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还有一点觉得一提,昨天我站的时间偏前排左方,很明显,靠近我的同学课上很积极,而偏远些的同学反映一般。困为事关能否申报职称,多少我还是感到一些紧张,要想这样的课和平时上课一样,游刃有余,我还得多花工夫,研究研究教材。

一种太阳自动跟踪发电装置 篇11

关键词:太阳跟踪;单轴跟踪;太阳方位角

1 概述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雾霾及高温天气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对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已越来越急迫,光伏发电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能源。然而,由于太阳电池组件的成本偏高,在我国还没能普及使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研究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方法,由于自动跟踪太阳后能显著提高太阳电池组件单位面积的发电量,于是涌现了很多自动跟踪太阳的光伏发电装置专利,但现有专利设计的装置要么采用复杂的减速机构,要么稳定性不够,防风能力差,要么自身驱动能耗高,總之,现有很多专利涉及的跟踪装置性价比不高,以至于还没能普遍采用。

本文设计了一种自动跟踪太阳方位角的光伏发电装置,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量。

2 设计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跟踪装置结构复杂、电子及机械部件故障多、寿命短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自动跟踪太阳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两块太阳电池板、水箱、水泵、转动支架。太阳电池板及水箱、水泵都安装在旋转轴上。两块太阳电池板之间成一个夹角,向着太阳的一块发电多,驱动水泵带动旋转轴转向太阳,实现自动跟踪。

2.1 装置结构:如下图所示,该跟踪装置包括:两块太阳电池板、水箱、水泵、转动支架。太阳电池板及水箱、水泵都安装在旋转轴上。

2.2 驱动原理:图中,1是用于跟踪的太阳电池板,共两块,一左一右呈一定夹角对称布置,初装时与水平面间理想的夹角是30度;2是旋转支架,用于安装太阳电池组件;3是水箱,水箱呈圆柱形,水平安装,水箱内装大约一半的水或防冻液(防冻液适用于气温低于0℃的地区);4是水箱内部左右两边的连通气孔;5是水箱左右两边的隔板;6是旋转支架的转动轴,该轴呈南北向水平安装在固定支架上,可绕固定支架在东西方向上旋转;7是连接水箱与水泵的水管;8是直流双向水泵。

初始安装时,直流双向水泵通过水管与水箱的左右两个腔室连接,水箱内装一半的水或防冻液。水箱和旋转支架固定在旋转轴上,由于水泵安装在水箱的下面,导致支架整体的重心偏下,所以旋转支架2在重力的作用下呈水平状态。

将一左一右两块太阳电池板1的输出端直接连到直流双向水泵8的接线端子上,这两块电池板的输出正负极反接。

当早上太阳从东边出现时,右边的太阳电池板受光发电,带动直流双向水泵8转动,将水箱左边的水抽向右边,于是旋转支架在水箱内水的重力作用下向右转动,直到旋转支架左右两边的太阳电池板受到太阳的同等照射时,直流双向水泵8失去动力不再抽水,此时旋转支架正好对准太阳。

当太阳继续从东向西移动时,左边的太阳电池板接收的阳光比右边的多,输出的电力也更多,带动直流双向水泵8转动,又将水箱右边的水抽向左边,于是旋转支架在水箱内水的重力作用下向左跟着太阳转动,直到太阳西下,太阳电池板不再发电,直流双向水泵8失去动力不再抽水。此时由于左边水箱内的水位高于右边水箱的水位,在重力的作用下,水箱里的水通过水管从左边缓慢向右边回流,直到左右两边水箱内的水位相等,旋转支架再次回到水平位置,等待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次跟踪。

2.3 防风设计:由于选择支架可以绕轴自由旋转,一阵风吹过,往往引起支架的摆动,不利于光伏发电。为避免这个不利的影响,我们在旋转轴与固定支架间安装了一个旋转阻尼器。该阻尼器可以抑制阵风引起的旋转支架的摇摆,而不阻碍跟踪太阳的低速转动。

在阴雨多云的天气里,当阳光不足以驱动水泵时,旋转支架总是趋向于返回水平位置对着天空,不但能让太阳电池组件接收最多的散射光,还能减少风阻使系统防风性能更佳。

3 实验效果

本人于2014年5月16日在东莞松山湖的一栋建筑顶上安装了一套这样的跟踪系统,同时安装了一套固定光伏发电系统,两套系统的光伏发电功率都是250W,一年后,跟踪系统发电324KWh,固定系统发电279KWh,跟踪系统比固定系统多发电16%。

经测算,当系统的装机容量大于2Kw时,这种跟踪系统的成本占整个发电系统总成本的比例已低于15%,所以当跟踪系统的装机容量大于2Kw时,这种跟踪系统已具有经济效益。

4 结论

本装置包括:两块太阳电池板、水箱、水泵、转动支架,通过电池板直接驱动水泵实现跟踪功能。省却了其他跟踪系统常用的感光元件、单片机或程序控制器等电子器件,省却了常用的齿轮减速机构,不需要外部供电。由于很多电子器件的寿命短,与光伏发电系统25年的质保期不匹配,而本跟踪系统完全不用电子器件,整套系统结构简单,皮实耐用,可与光伏发电系统寿命周期匹配,具有经济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荣,邱荣昌,李恒兴.太阳跟踪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685310A,2010.03.31.

[2]王忠强.一种自动跟踪太阳光伏发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888047A,2014.06.25.

[3]宋庆烁,刘发慧,陈家媚.一种新型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3):5-8.

一种利用太阳影子定位的数学模型 篇12

说到天文, 就不能不说到太阳了。很早以前, 人们就利用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那现在我们能不能用太阳的影子来定位呢?2015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非常有意思, 对大学生们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下面我们就利用太阳影子, 建立影子长度变化的数学模型, 求得当地可能的经纬度。

1问题分析与模型建立

对于影子长度变化, 我们根据太阳高度角、杆长, 影长之间的关系可得影长函数关系为:l=h/tan H。其中太阳高度角H、杆长h, 影长l。

而太阳高度角H是由太阳时角、赤纬角、时间来决定。太阳高度角[1]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赤纬角 (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等) 以B表示, 观测地地理纬度用w表示, 当时的太阳时角以T表示, 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赤纬角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造成的现象, 它随时间而变, 因为地轴方向不变, 所以赤纬角随地球在运行轨道上的不同点具有不同的数值。有太阳赤纬角B计算公式。其中为n日期序号。

而太阳时角, 其中T0为真太阳时。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

综合以上公式, 可得出影长变化的模型如下:

如果知道物体影长变化, 求所在地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就是已知函数值反推函数中未知参数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解方程组和函数拟合来求出未知参数。

2模型求解

(一) 方程组求解当地经纬度

这里, 我们用2015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A题中附件1的数据来求解。把三个时间与影长的数据代入公式 (1) 中, 得到如下方程组:

由于日期已知, 可算出当天太阳赤纬角B。方程组中只有h、W、T1为未知参数。以上方程组是非线性方程组, 并不好求解。为此, 可利用matable软件的fsolve命令求得:

根据真太阳时T1和北京时间14:42的时差, 可求出当地经度J=103.40550。

可知当地位于东经J=103.40550, 北纬W=25.03050。

(二) 非线性拟合函数

通过上述方程组求得经度、纬度、时间与杆的高度。但是由于上述方程组只用到附件1的三组数据, 因此存在较大误差, 需要进一步精确计算。假设时间已知, 为上述所求时间T1=13.5937, 由此对影长变化函数 (公式 (1) ) 进行非线性拟合, 求出函数中的未知参数。利用matable软件的nlinfit非线性拟合命令求得:

拟合函数曲线与表1的实测数据的高度吻合, 拟合效果良好。

由拟合函数可知, 当地所在地的位置为北纬22.81770, 东经W=25.03050。

3结语

根据物体影子变化的测量数据, 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当地经纬度, 问题较为直观, 学生易于理解。问题的求解用到了空间几何的建模能力和非线性问题求解,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较高要求。本文对此问题给出了数学模型, 并给出了方程组求解和函数拟合求解两种方法, 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是对这个问题考虑到的影响因素较少, 如太阳折射等没有考虑。所以求解结果和实际地点可能有较大偏差。

摘要:文章根据物体影子变化的测量数据, 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当地经纬度。根据太阳高度角、杆长, 影长之间的关系, 建立影子长度与经纬度、时间等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对此数学模型, 文章给出了方程组求解和函数拟合求解两种方法, 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经纬度,太阳高度角,数学模型,非线性拟合

参考文献

课文《太阳》教学反思 篇13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说明文的教学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学导入时,我播放后羿射日的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后羿真的把九个太阳射下来了吗?这件事可能发生吗?”来导入此课,进行学习。

2、重视朗读,读中领悟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读得好”,等于教学工作成功了一大半。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朗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对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得更加准确。

这节课朗读占了重要位置。从篇幅内容上,有全文读,分节读,分句读;从形式上,有放声自由朗读,个人读,集体读;从方法上,有快读,品读。朗读基本上做到了形式各样,朗读充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朗读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在教授写作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感悟,再指导朗读体会写作方法。

3、强调整体感知,培养概括能力

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后羿真的把九个太阳射下来了吗?这件事可能发生吗?然后,通过品读前三段,学生概括出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4、合作学习,重视个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讨论、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总结大家的共识,得出满意的答案。这节课的重点在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中通过哪些具体的语句得出太阳的这些特点的呢?请画出来并好好的读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出了太阳的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了解到太阳的这个特点的?

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最后汇报时,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5、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在强化一些。

(2)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未调动起来。

《太阳喜欢》教学反思 篇14

活动后我思考,可以把幼儿想象的东西用简笔画的形式用不同的粉笔颜色给它画出来或者事先准备好记录幼儿创编内容的图谱,这样让想象出来的东西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幼儿面前,也可以吸引一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给他们一点提示,开启他们想象的大门,不会让他们显得无措,不知如何融入创编的活动中。对于组织音乐活动作为教师我觉得自己还存在好多的不足,如调动幼儿积极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缺乏让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快乐的经验,我会积累好每一次反思的经验,争取在点滴中进步,在进步中逐渐成长。

★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泥娃娃》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学妈妈》及教学反思

★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种太阳》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北风和太阳》含反思

★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苹果》

★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小指挥家》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快来拍拍》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划船》及教学反思

一种太阳能报警器系统设计 篇15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滥砍滥伐严重,自然资源过度开采,造成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多,破坏程度也越来越严重,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贵州玉树地震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还有各地频发的各种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水灾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年国家在防灾、抗灾和救灾方面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能在灾害监测和预警方面下大力气,做到准确预测灾害的来临,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将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到最低,也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救灾资金。

太阳能防空防灾电声警报器为各自独立的功能部件用积木形式集成安装在可移动的防水机箱内外,形成独立完整的整机结构。采用直流供电,无线信号传输,对安装条件无特殊要求,既可以分拆运输、快速组装,也可以整体搬运或直接推行,体现出安装简单、使用方便、机动灵活的优点,具有多点分布,覆盖范围广泛,军地结合、平战两用的特点。

1 系统组成

太阳能防空防灾电声警报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电池的直流供电部分、警报器主机、警报控制器、扬声器组件和机箱体,其中,警报器主机由警报信号处理电路和数字音频功放电路组成,警报控制器由MSP430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警报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手动控制面板、保护电路﹑太阳能充电控制模块等电路组成。由自供电直流电源系统为警报器提供工作电源,在警报信号语音模块中储存警报信号,警报信号有多种,如消防和救护等防灾警报,可一种或多种。安装在机箱上的天线接收到控制信号后,经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解调,传送至控制模块进行控制指令分析,警报控制模块由MSP430低功耗单片机组成,控制警报信号语音模块输出相应的警报信号至大功率数字功放模块经过功率放大后,驱动扬声器组发声单元。另外为了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还增加保护电路对设备运行状况和核心功能部件等进行自检反馈和保护控制。

2 太阳能供电系统

近年来,光伏发电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各国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积极发展光伏产业。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该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光伏发电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京都议定书的签订,环保政策的出台和中国对国际的承诺,给光伏发电带来机遇,我国能源战略的调整,使得政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

太阳能电池板阵是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设备,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一定的电压和电流。通过对多块太阳能板进行串并联,即可得到满足负载要求的电压、电流。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供电系统中重要的发电部分,直接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即使在环境极端恶劣条件下,依然可以稳定、可靠地发电。这种从光到电的转换过程是无噪声、无化学能源损耗、不存在自身损耗的发电,也不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和改变。太阳能供电系统控制器是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用来控制太阳能板的发电、蓄电池的充放电、负载的管理和保护。此外,还应该具备本地显示和远传监控的功能。蓄电池是系统的储能设备。用于存储太阳能板所产生的多余电能,并能在太阳能板发电量无法满足负载需要时,向负载供电。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和固定在支架上,调节倾角以使太阳能板能获得最大的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室外,因此要求其支架应具有较高的抗风能力,一般要求达到抗12级风以上。此外,支架还应达到相应的防腐、防锈要求,特别是在一些沿海或岛屿地区,还有相应的防盐雾要求[1,2]。

3 系统硬件

3.1 太阳能充放电控制电路

本系统中太阳能板的输出的电压能达到140V,各电路模块的工作电压为96V,所以所用的蓄电池组参数为96V,5AH。该电路的防过充部分将蓄电池浮充的最高电压限制在112V,保证了电池和各模块的安全,警报器在使用过程中蓄电池能量消耗较快,电压下降明显,当电压下降到阈值如72V时,过放电路切断控制板电源使系统停止功率输出,有效地保护了电池的工作安全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比较器LM 2901与单稳态触发器CD 4013组成窗口比较器防止继电器在临界点反复通断,保护电路能实现预置电压阈值的准确跟踪和控制[3]。

3.2 测控电路

(1)采用MSP430单片机与MSM 7512B芯片组合的远程通信与控制模块,作为控制芯片的MSP430单片机,具有低功耗,丰富的片内外设。这些特点使其非常适合本系统所处的工作环境下的信号采集、信号处理、现场控制和数据通信。

(2)MSM 7512B是低功耗调制解调芯片,符合ITU—TV.23协议标准,半双工通信模式,采用FSK调制解调方式,本模块中MSM 7512B输入的语音模拟信号来自于车载电台或对讲机电路模块,对该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后的TTL电平数字信号交给CPU处理,形成一个信号通道。

(3)如图4中所示的基本电路中,使用带有中断功能的P1、P2端口进行TTL电平的数据采集输入,P4、P5端口作为TTL电平控制的输出,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的P6口作为模拟量数据的采集输入和模拟量控制的输出,从P3端口中使用一个UART串口连接MSM 7512B的TXD、RXD进行串行通信,丰富的扩展接口可以方便实现系统软硬件的升级和改造[4]。

4 结束语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太阳能警报器的系统架构,各个子模块的功能和原理,如MSP430单片机与MSM 7512B芯片配合组成的远程测控单元的实现方式,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之间的充放电控制电路,D类大功率模块电路和原理,正是基于以上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太阳能警报器能够在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中显示出完美的性能,具有移动方便,免外围组装接线,电池免维护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机场驱鸟,森林防火城市防空水利防汛等特殊场合

参考文献

[1]钱伯章.太阳能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熊绍珍,朱美芳.太阳能电池基础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杨克俊.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胡大可.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5]朱高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关键技术[J].声学,2006,25(5):452-454.

[6]Jun Honda,Manuel Rodrfguez,Wenduo Liu.25 W-500 W Scalable Output Power Class D Audio Power Am-plifier Reference Design[OL].International Rectifier.www.irf.com,2008.

[7]Jun Honda,Jonathan Adams.Class D Audio Amplifier Basics International Rectifier[OL].www.irf.com 2005.

上一篇: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下一篇:性格决定命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