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四环节高下课堂教学模式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步四环节高下课堂教学模式(共11篇)

三步四环节高下课堂教学模式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效课堂教学实验势在必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步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总体构架:

1、三步: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1)课前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训练: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2.四环节: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四个环节,要研究好设置各个环节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二、教学模式阐释:

1.课前、课内、课后“三步”要求与关系

(1)课前预习。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2)课内探究。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3)课后训练。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2.课堂“四环节”流程要求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 “三讲三不讲”原则。

(4)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三、教学原则及教学流程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是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从专业角度来讲,高效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而“先学”就是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就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即所谓以学定教。

新课程要求: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而“先学后教”观念就是新课程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

从学生角度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而在课堂中采用“先学后教”有利于达成这一目标,因此,贯彻“先学后教”理念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客观需要。

所谓“先学”,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

可见,“先学”之“学”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所谓“后教”,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有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后教”之“教”也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要力求全面系统,但是教师的教一定不能全面系统,而是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教才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二是参与性。先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三是开放性。以前,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讨论。

2.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布置“作业”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能从客观上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新知识,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还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特定教学情况,收集反馈信息,进而指导下一步教学活动。

不布置重复性作业。有的教师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能力也越高,从而导致已做过的作业再次布置,有的甚至反复做了几遍。其实,当前,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和科学探究的过程,要本着精心设计题型,变换灵活方式,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来布置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有的教师处罚学生的拿手方式就是抄写课本知识点或做习题,这些简单粗暴,近似变相体罚的做法,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的同时,也必然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恶化,这是与我们布置作业的初衷是相悖而驰的。

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不少教师认为,作业的难度高一些,练多了学生的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却不知如果作业的难度超越了学生的知识水准和理解能力,学生就无法理解、难以完成,这样只会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那么,我们应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呢?我们提倡的“三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在适当布置常规性书面作业之外,作业更要呈现出多样性、变化性的特点。每次作业要有变化,且按照作业形式的不同,也不必要求统一和所谓的按时完成。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及各学科知识整合运用等,我们可以更多地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设计能够体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问题,来达到启迪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于上述要素,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学习问题,用学科知识的眼光来看生活问题,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有谚语说:“学了知识不运用,如同耕地不播种”。教师要善于把学习过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学生已有的体验结合起来,让所学习的知识成为解决自身、社会问题的有用的东西,突出教学的有用性和有效性。

4.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相互传递、转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转化、输出的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就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信息相互反馈联系在一起的信息通道的闭合回路。教学成绩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一切机会和手段,取得学生学习的全面(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信息,及时分析、判断、加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矫正补救的过程。可见,没有信息反馈,教学就没有针对性,教师就不能对教学系统有效地进行控制,就会用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学生的客观实际,盲目进行教学,从而造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低下。在每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提供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加强巡视直接批阅试卷,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或者在学生完成试卷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相互之间批阅,统计不同层次学生掌握情况,采取措施及时补救。正确地把握信息反馈,是教师有效地调节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5.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和环节。这些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整堂课老师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甚至常常出现一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从另一个面来说,学习天天发生在课堂里,仅仅靠考试、训练课抓落实是不够的,必须在每一堂课中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底。教师不仅要注重反馈和检测,更要注重检测后学生的纠正和和落实。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学生接轨,多从学生角度设计问题梯度,多让学生参与并表达见解。这样,学生才敢于展现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知性个性、放飞自己的人生理想。

所以,课堂上教学环节不要太碎,要给学生一段完整的时间。每堂课最好不要超过8个教学环节,如果一节课超过了8个教学环节,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过多,会束缚学生,使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维跑,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6.归纳总结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往往使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不是非常系统,增加归纳与总结环节,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体现知识、方法的系统性与规律性。如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演板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练,然后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已见,找出错误,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并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再如在课后引领学生构建知识树、形成知识主干网络等就可以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形成系统的框架,达到运用知识时上挂下联、左右逢源的效果。

7.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是20%;说一遍是70%;动手做一遍(如操作、演练等)是90%。脑电图观察表明,看和听时大脑只有一个兴奋点,而说和做时都有多个兴奋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和充分解放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实验教师:张海瑜

三步四环节高下课堂教学模式 篇2

1.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教学思想

罗杰斯主张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张情意教学、师生情感和谐, 努力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2. 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

从系统论来看, “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是一种有序的教学模式。有序的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 才能走向有序。首先, 要开放, 课堂不能自我封闭, 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重视“学思结合”。其次, 要有涨落, 即有变化。“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质疑、展示等。再次, 远离平衡态。教师站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 这是课堂教学的平衡态, “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是以学定教, 以学评教, 远离传统的平衡态。

3.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 是以目标为导向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 是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以形成性评价思想为手段, 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精确、细致分解, 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与学生都清楚地了解这些目标, 并努力朝目标前进,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以目标为中心进行评价调控, 这些方法从技术上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二、“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四环三步”主要指每个课时的教学过程包含四个教学环节, 每个教学环节包含学生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步骤。“四环”是指课堂教与学的四个环节:目标导航,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疑难展示, 整合提升;达标检测, 拓展延伸。“三步”是指自主学习的三个步骤:一是明确要求———明确问题的过程 (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二是追因求证———思考问题的过程 (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三是完成导题———解答问题的过程 (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

第一个环节:目标导航, 自主学习 (个体自主学习阶段) 。此环节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 并依据学习目标研读文本,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可以选择读课文, 可看例题、记法则等方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最基本和最基础的导学题。第二个环节: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 。导学的问题设计要系统化, 有一定的层次性, 有必做与选做两部分,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选择地完成选做其中一部分。第三个环节:疑难展示, 整合提升 (师生共同解疑阶段) 。梳理第一、第二环节的问题, 把未弄懂的问题展示出来, 并及时与其他小组同学交流, 或向教师请教, 此环节通过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解决疑难问题, 并由学生或教师小结, 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交流学法和感受。第四个环节:达标检测, 拓展延伸 (目标达成检测阶段)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达标情况, 并适度将知识点联系、拓展、迁移和应用。“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简明易操作、实用高效、凸现自主合作学习。

三、“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的条件

1.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需要培养的学习的主体意识包括自我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等。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元学习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十分有效, 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觉性、自主性,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从而增强学习效率, 而且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责任心的重要途径。三要发扬教学民主, 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学民主是学生顺利进行主体学习的外部条件, 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民主素质的必然要求。发扬教学民主是指课堂学习中, 师生相互尊重、相互配合, 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 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心理气氛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2. 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施教措施。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即变教师的“自我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参与”。这就是要教师创造情境, 创造条件,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另一方面是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主动性。一是组织,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 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运用,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二是点拨, 学生在课堂谈论中往往会出现思维障碍, 教师要针对学生思维障碍产生的根源, 帮助学生重新调整思维方式。三是概括, 指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出现了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或不同探究途径, 教师要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 从认识水平和认识策略两个方面为学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3.“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操作性强

“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师生便于掌握和操作。

第一个环节:目标导航, 自主学习。个人结合课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环节中的问题。第二个环节: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首先, 组内互助:组长引领进入组内互助。 (1) 组长、副组长简单交流, 之后快速互查合作探究中的做题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2) 简单问题迅速统一答案, 不同的答案简单说明原因。 (3) 稍难问题和个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组长组织组员分析思路、讲解重点, 其他组员认真倾听、质疑、补充, 小组内做到统一。 (4) 开放性问题和多角度变式问题可各抒己见, 说方法、说思路, 全体小组成员共同研讨和检验确定, 组内统一。其次, 组间交流:较难题目和组内未讨论出结果的题目可由组长求助其他小组, 自然进行组间的组长交流或组员交流。第三个环节:疑难展示, 整合提升。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各组员把较难题目和组内未讨论出结果的题目写在学案第三部分, 组长或组员口头汇报本组疑难。第二, 学生合作探究时, 教师要深入到各组中认真倾听、采集信息, 了解各组完成的情况, 发现共性问题和存在问题, 明确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三, 组间交流时, 教师要深入各组中, 根据刚才采集的信息, 针对各组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疏导、纠错纠偏、解疑质疑、方法指导, 帮助总结、指导。第四个环节:达标检测, 拓展延伸。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提升的基础上,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检测, 让组员先做题或阐述自己的答案及其观点。教师要密切关注组员回答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对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的组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及想不到的问题, 教师再进行点拨释疑。延伸必须适度,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 设计一些拓展活动, 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 并掌握合适的“度”。

4. 科学编写与运用导学案

导学案的使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通过导学案运用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指导, 将教与学相结合,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 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学习共同体,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 必须科学编写和运用导学案, 确保教学模式的实施。

5. 有效学习组织的构建

一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6~8人为一小组, 尽量要求男女搭配、好中差搭配、活跃型与内向型搭配, 且组内每两人结成对子, 互帮互助。二是明确组长职责。组长是本组学习的主持人, 负责组织有效研讨、确定讨论内容、调控交流方式、展示准备的策划和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以及展示准备完毕时的验收和修改。

6. 构建科学的学习竞争机制和课堂评价机制

首先是建立学习竞争机制。一是在课堂里设立“完成报到台”。心理学家认为,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 就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经过合理组织、调控, 把学生导入兴奋状态, 使课堂教学产生一波未落一波又起的高潮。因此, 在教学过程设立“完成报到台”, 就是看谁完成学习任务最快, 谁就先到报到台报到, 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竞争的欲望, 体验成功的喜悦, 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产生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现的愿望。二是设立PK台, 让学困生体验成功。PK就是一对一的竞争, 就是把成绩和学习能力相当的两个学生组成“竞争小组”, 量化他们在课后自主学习表现、学习成绩等, 让他们在学习中平等竞争、取长补短。课堂评价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评价, 使学生和教师了解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促使师生发扬优点, 弥补缺失, 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变。二是通过评价, 有效评估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三是使教师对照评价标准, 不断地自我评价, 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观念, 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 自评侧重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他评侧重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 两者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

四、“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和推广情况

1.“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效

“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验, 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教师“以学定教”的理念基本形成, 钻研风气好起来。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基本养成, 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主动学习的学生日见增多。三是师生动了起来, 课堂的气氛活跃了,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风气正在形成。四是学生的成绩较同期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高分率和及格率也有一定的提高, 不及格率和低分率明显降低。

2.“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校“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教育系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3年5月, 我校申报的课题“‘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在广西教育学会正式立项为A类重点课题, 同年11月在我校隆重举行“广西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A类课题开题大会暨‘四环三步’教学模式观摩活动”。至此, 我校“四环三步”的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开。

五、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1. 实施“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对“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不透彻。教师对“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四个环节内在联系和各自功能的理解不够透彻, 导致环节形式化、独立化, 未能体现一堂课的整体感。教师对“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教学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的前提, 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在“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再也不是那种“一言堂”的教书匠, 而应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引导课堂、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二是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感到困难。我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 实施这一模式后, 部分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自主学习感到困难, 在课堂上不够主动参与, 对“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主动性因素的感受与践行明显不足。

2. 实施“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第一, 通过进一步的培训, 让教师深刻理解“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所涉及的“合作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 要求教师深入理解。第二, 分层次设计练习, 合理创建学习小组, 注重提升学生自信。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的差异,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分层次设计练习, 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班级在创建学习小组时, 注意各层次学生的合理组合, 达到合作互助学习的效果。

三步四环节高下课堂教学模式 篇3

教学模式中的“三步”“四环”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自主学习就是课前预习的一项内容,通过自主学习达到预习的效果;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共属于师生课内探究内容,这一环节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测,也是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攻破,使知识得到升华,学以致用,师生达成共识;课后训练,除了布置作业,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应该让学生做好本节本课的复习和下节课的预习,感知知识的逐步积累。

二、灵活运用“三步四环”教学模式

1.课前预习——阅读教材,明确目标

課前预习即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或在自学提纲(或导学案)的引领下学习教科书。预习的过程中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注意对教科书内容的体会和感悟,画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

2.课内探究——任务驱动,达到目标

课内探究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通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达成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交流讨论,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的方式把本节课零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最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自由发言,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学生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做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全班达成共识。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个性思维。

3.有效训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题目,及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课下要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小组内讨论答案的正确与否,教师公布正确答案,组间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有效训练”环节的设置,一能及时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后训练——温故知新,能力提升

以少而精的作业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细细咀嚼品味,沉淀精华,提升能力,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确立,“三步四环”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思想品德课堂必将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

参考文献:

景日升,靳贵林,曲万库.实施“三步四环”教学法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篇4

1、学:

包括读(读课本、读资料等),看(看例题、看现场、看插图等),做(做练习、做实验、做模型、做游戏等)。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必须围绕教师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防止无目的的“学”,关键要制主个学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和个别指导;

(2)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化、问题化(习题化),力戒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出现;

(3)力戒探究性问题变成陈述性问题。

2、议:

讨论、交流、、汇报。这一环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为辅的共同研究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在“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集体来解决,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2)要特别注意在“学”中出现的错误的分析;

(3)鼓励大胆表述和学会倾听;

(4)鼓励标新立异;

(5)教师要做的是合时宜的点拨而非不合时宜的提示干扰。

3、评:

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讲”的环节,其基

本要求 是:

(1)分析比较“议”这一环节中出现的各种观点、意见、方案、方法等,辨明是非,比较优劣;

(2)归纳总结总结集体的共同认识,寻找规律与结论;

(3)教师要注意将规律与结论拓展开来,以其让学生开阔视野,在头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

(4)要特别注意简洁明了,注意启发,力戒重复哆嗦。

备课中,议与评可以放在一起,主要是做好两个预设:

学生在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学生可能生成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

4、练:

练习、运用、巩固提高。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通过练习强化运用,通过运用巩固提高,获得能力;

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 篇5

荣成市第五中学

袁雪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更多更新的教学模式得到推广和运用,作为青年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运用者,更应成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思考者和反思者。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语文课上如何促进高中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如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课堂上被动、机械的学习接受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我们需要改进和思考的。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课堂教学时数大大减少,语文课每周不超过五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推广和运用王旻老师提出“三板块四环节”的教育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努力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状况。现将自己两年来接受、理解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后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学习的反思。

“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提出后,随着平时的运用与研究,我们又不断的加以改进,现在基本确定下来,主要内容是第一板块基础知识板块,第一环节“自主探究,即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课前,一般是新课开始的前一天晚自习,学生利用“预习学案”自学,巩固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找出自主学习中所不能解决的知识点并做好标记,这样第二天上课时一开始便可以进行小组内部交流“预习学案”初步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

第一板块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即小组独立活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初步探究解决“预习学案”中自主预习学习存有疑难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中通过合作,使这些疑难部分得到初步解决。然后进行集体交流“预习学案”,展示出经小组合作讨论也未解决的问题,发挥班集体的智慧进行二级解决,最大限度地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最后教师对集体交流的疑难进行最终解答,并对本课重点(单纯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式解决,最终完成“预习学案”所要求掌握的知识。

第二板块基础知识板块,第三环节教案的使用,提出五个问题,提升五个方面的能力——在教案中针对提高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五个问题,主要包括理解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联想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一环节利用五个有层级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鉴赏,由浅入深把握文本,以达到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第三板块回扣检测板块,第四环节复习学案的运用,复习反思,当堂运用,针对学生应重点掌握的知识以及易混易错的知识,利用“复习学案”进行课堂检测,对本课进行知识回扣和反思,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在实施“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对学生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不可取,“老鼠见到猫”的师生关系更不可取;另外还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方式,单纯的表扬和批评早已不被学生接受,表扬中需带鼓励,批评中需带促进;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逐渐的还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要求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对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最关键。这同样需要我们教师的正面引导,使学生“会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等等,当然如果学生能够拥有善于创造性思维,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够多侧面地思考问题就完全达到我们培养的目的了,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整个四环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如过去一样大包大揽,一言堂,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给学生过度的自由,对学生撒手不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让学生明白探究、合作、展示对于提高自身能力及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不能有“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应干预”的错误想法,因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否则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热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将会因缺乏正确的方向感而变得茫然无措。

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是对学生对老师的一种解放,老师可以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走到学生中去,学生也可以从被动的填充式中走出来,走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起到丰富课堂内容的作用。

在实施的过程中,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上,我们不断发现这种模式还存在许多新的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完善。例如,我们高中的语文学习主要以文言文为主,而文言文的学习又以诵读为基础和前提,我们设计的“预习学案”以基础知识为引导,以五个能力的提升为要求,在培养学生诵读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例如,对于诗歌我们可以从修辞以及韵律等方面进行指导,交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前两天,教研员过来听了一节《兰亭集序》的授课,从学案设计到讲课方式都给我们提了好多新的建议,《兰亭集序》作为一篇序言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在指导时就要抓住其对生死的感悟进而进行背诵,最终达到背诵的目的,课堂上五个能力的训练有些多余,而且这篇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与其在分析与锻炼能力上下功夫倒不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与记忆。还有平时我们在授课当中,对于每篇课文的处理如果都按照五个能力的训练,内容太多,量太大,从老师的备课到准备资料,到教案的制作与课件的设计以及最后的“复习学案”,可以说前期投入精力特别大,我们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学生,而有时这些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其实反过来想想,的确如此,我们所做的设计都是按照我们的思路进行的,都是按照我们想要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安排的,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相应的兴趣与主动性,更何谈学习的积极性呢?

所以我想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对学生主动性的尊重,将阅读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写作训练能力融合在一起。而且在对学习的检测上不能只满足于复习学案的使用,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还是得通过习题体现出来,所以在复习学案之外我们还要穿插更多的练习,以练习带动学习,用练习的方式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案的设计上也要分清侧重点,每一个文本的学习只需体现出其中最重要的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即可,面面俱到的做法不可取。

论文: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6

1.前言:

“四环节”教学的核心是鼓励学生自学,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四环节”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四环节”包括“创设语言环境,强化知识巩固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做语言知识铺垫”、“突出教学重点,综合认知学习训练”和“实践运用语言,促进能力发挥拓展”。“四环节”教学模式把读书权、讨论权、思考权、发展权还给学生,为他们创造了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目前, 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能力与知识”、“方法与内容”和“目标与质量”的矛盾问题, 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涉及教材观和教学观的问题, 而问题的直接反应表现在教学设计层面上。随着对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和对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智力以及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2.“四环节”教学法的内涵及操作

所谓“四环节”教学法即教学分“提出问题”、“思考准

备”、“分析归纳”和“巩固训练”四步进行。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提出问题,找出疑问,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提出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问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交替使用多种类型的问题设计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有兴趣。第二,问题指向明确性,即问域界定要明确。这是指设计问题时必需给定特定范围,使学生回答时不致于无从下手。第三,提问内容的启发性。即提问时要使学生根据设问内容就可以知晓回答问题的思路,富有启发性。第四,提问效果的针对性。首先,提问要适当,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相适应,过难过易都没有良好的效果。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设问。思考准备。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同时回忆已知的有效信息,以发现、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上述阶段或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

识,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本环节注意:(1)适当的课堂提问。第一,提问时应考虑问题的难易与学生学习的程度相对应。对理解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设问问题可以难一点;对知识面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提问要简单些。第二,个别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第三,提问内容应是教学重点、难点和易混点。第四,多鼓励,不挑剔。(2)重点是讨论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解决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经过“提出问题”、“思考准备”两环节,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这就需要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简明化、结构化和网络化。这一程序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有目的培养学生并强化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教会学生采用对比法、表格法、串联法等进行思维,避免走过多的弯路,为此,就需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这也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检查落实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情况,还要选择或编制一些不同类型问题的巩固性训练题目,以引导学生过渡到新问题情境加以解决。

3.“四环节”教学的具体形式

(1)自学自研是起点与基础

自学自研有别于传统的预习,它是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负责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提供检测习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等。学生以自主研习教材为主,在预习

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整理,并完成自学检测习题,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2)问难讨论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难讨论是指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在前一环节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研讨、辩论或互相设疑,开展集体探究性学习。探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原汁原味的问题,也可以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非预期性的问题,更多的是经过教师筛选、加工、设计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3)师生精讲旨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师生精讲是指在自学自研和释疑解难的基础上,教师做点拨,讲科学和方法,讲知识结构体系,讲自学和研讨中没有解决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并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精讲的着眼点是一个单元或是前两个环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强调的是基本概念、原理、规则和结构的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讲出系统,讲出重点,讲出精要,讲出教师对学习材料的独特理解,使学生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以前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内容及其结构。学生的知识结构越清晰、准确,就越有利于原有知识的巩固,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教师精讲、点拨的应是规律性的东西,应是方法、思路,而不仅仅局限于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点

拨,使学生已有的经验得到扩展,甚至发生质的变化,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有些内容也可由学生来讲。

(4)兼顾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促进知识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四个教学环节中, 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利用认知主义学习原理, 利用建构主义学习原理,在教师的监控下综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知识, 训练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这个模式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它科学地、合理地整合了现代有效学习理论原理和教学模式, 既兼顾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 又注意到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

(5)体现了双主体的教学理念

真正的有效教学流程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没有教师教的主体作用, 也即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引导启发和教授, 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同样,如果没有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之中, 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为最终的教学效果是体现在学生的身上, 没有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没有真正的教学产生。本教学模式始终贯穿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和双主体作用,从而解决了目前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一边倒”的现象。

4.结束语

四环节习作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篇7

一.模式结构

我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并应用了“说—写—改—评”四环模式,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说:作文时, 先提供话题或材料,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叙述、或描写、或说明、或议论。“说”的关键在于敞开心扉, 大胆地表达, 不可以追求表达得通畅不通畅, 精彩不精彩, 正确不正确。

写:让学生把在所说的内容再深度地思考一番, 注意前后的连贯, 语意的通顺, 词句的准确, 思想意义方面的积极向上, 然后在安静的氛围中独立写作。

改:先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自己修改, 力求文通字顺, 再让同学互相修改, 圈点精彩之处, 指出改进的地方。

评:主要指教师的讲评。教师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 赏析学生的成功之作, 指正学生的败笔之处。

二.模式应用

下面以“人物描写”为例, 谈谈这一模式的具体应用。

师: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里描写等,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 自己最想描写的人物是谁, 最想描写这个人物的那个方面。然后把你的描写说给大家听。

生:爸爸是个农民工, 他的额头布满皱纹。爸爸大笑时, 那皱纹就像海风吹起的波浪, 欢快地跳跃;爸爸忧愁时, 那皱纹就像低沉的五线谱, 仿佛唱着《路在何方》的曲调;平日里, 爸爸的皱纹像蜘蛛网, 随时准备着捕捉飞虫。

师:农民工的生活是艰辛的!你通过刻画爸爸的皱纹来反映这种主题。你的三个比喻有一波三折的精彩。

生:明天又到发试卷的时候了, 我高兴得难以入睡。我仿佛看到了老师高举着我的试卷, 那试卷好像胜利者手中的一面红旗。我仿佛看到老师对我的盈盈笑脸, 那笑脸好像绽放的花朵。我仿佛听到老师表扬我的声音:看看, 看看, 人家沈露是什么成绩, 又是一个满分, 又是全级第一名。而你呢?郑红红, 站起立, 你又是不及格, 又是倒数第一。一提到郑红红, 我的心咯噔一下, 战栗了。郑红红是我最好的朋友, 她不爱学习, 成绩差, 老师经常批评, 但她很自尊。我想, 此时此刻的郑红红也没有入睡, 她盼望着天永远别亮, 她盼望着老师明天生病了, 不来发试卷, 她幻想着自己的试卷被阅卷老师弄丢了。哎, 明天, 我和郑红红怎样相处呢?

师:你的这番话是心里描写。写得很精彩。你通过主人公“我”的心理描写, 反映了矛盾的心理。这段描写中, 既有“自我”描写, 又有“替代”描写。老师发试卷的前夜, 郑红红是怎样想的呢?“我”根据她以前的心态揣测她此时此刻的心理, “她盼望着天永远别亮, 她盼望着老师明天生病了, 不来发试卷, 她幻想着自己的试卷被阅卷老师弄丢了。”这就是替代描写。

师:请同学们用描写的方式写一段话, 修改后抄在本子上。

生:马老师的微笑是很难察觉的。有时, 她的眉头微微地向上一挑, 有时, 她的嘴角微微向下一撇, 有时, 她的眼睛微微一眨, 有时, 她的鼻子微微一抽。这微笑实在是“微小”啊。

师: (评语) “四个‘有时’说明马老师轻易不微笑的性格特点。眉头一挑, 嘴角一撇, 眼睛一眨, 鼻子一抽, 这些词语运用得很准确, 任何人无法为你更改。四个‘微微’写出了‘很难察觉’的原因。结尾句诙谐幽默, 真是画龙点睛。从这段写话中可以看出, 你是个平时善于观察的孩子, 而且是个很细心的孩子, 所以, 你把老师‘微小’的微笑都看出来了。你又是一个爱读书、爱积累词句的孩子, 所以, 你把老师的微笑写得很精彩, 让老师佩服。老师给你满分是100分。”

生:操场边上有桃花、杏花、梨花, 还有我们叫不上名字的花。每一树花儿都好看极了。我问王小丽, 怎样描写这些花儿呢?王小丽说:“我爸爸早就逼我背会了朱自清的《春》, 我们仿写不就得了!”王小丽说完就朝我做了一个鬼脸, 然后背出几句来:“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争着赶趟儿。这些花儿,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闭上眼想想, 桃儿、杏儿、梨儿, 馋得叫你流口水。”王小丽背完, 又做了一个馋人的鬼脸。我一听, 觉得她背的这些话还真写得像。

三步四环节高下课堂教学模式 篇8

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至关重要。

“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阶段是“自主学习阶段”,就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的引领下进行的。教师编拟的导学案,主要解决学生自学什么、怎样自学、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突出“指导性”。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指导、自我反思。学习指导是导学案的重要部分,按照“四环节”基本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问题的形式呈献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思考和理解,对学习方法发现和探索。

问题的设计主要体现“四个明确”,即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要求、方法。规定自学时间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明确学习内容是指导学生学什么,提出学习要求是明确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什么任务,指导学习方法和过程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学生依托导学案,每天坚持自学有关内容,充分做好学习新内容的知识准备,逐步养成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想学、能学、会学,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在整体建构中强化系统知识

学生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都不是孤立的,都与专题内容或知识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注意到教材中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系统地掌握知识脉络,发现同一类知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就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从教材整体编写的高度梳理教材,从而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强化学生整体建构的意识和能力。

在“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中,以“单元导入”切入,促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立体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教材的前后联系,进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方法、规律的链条。

“单元导入”就是把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板块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单元内容(或知识板块)的特点,发掘单元(或知识板块)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或每一教学内容在单元内的作用与地位导入新课,呈现单元知识树或单元网络图。所呈现的单元知识树或单元网络图,由教师绘制,或师生共同完成,高年级也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互助,合作提高

交流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中通过交流互助、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碰撞智慧,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中的第二个环节是“自学交流,精讲点拨”,它是基于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结果进行的。对学生而言,自学能力和水平是浅层次的、参差不齐的,通过不同层次的交流,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不断提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交流分三个层次:一是同桌交流。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和同桌交流自学结果,向同桌请教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小组交流。教师梳理出同桌交流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四人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由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答疑解疑,解决小组内同学的部分问题。三是全班交流。针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组织小组间答疑解疑,再加上教师的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互助提高的过程,在把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善于总结,自我反思

學生的自我反思,既是学生不断地监督、评价自身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的行为,也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探索与成功的学习过程。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益的机会。”

在“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中,教师三次引领学生进行反思:第一次反思是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后对自学的结果进行反思,主要是针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第二次反思是第四个教学环节“课堂总结”,主要是针对课堂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谈谈学习的收获,强化新知,谈谈存在的问题,再次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第三次反思是学生完成达标检测后对学习结果的反思,主要针对错题的析因反思。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对学习中的知识获得、方法获得和疑难困惑等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智慧课堂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初探 篇9

四川省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

王强

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课后布置作业,学生通过完成家庭作业来巩固所学内容。然而,由于一节课通常只有45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这样的课堂往往气氛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缺乏,同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学生在完成课后学习任务时,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与同学的帮助,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通常会有很大的挫败感,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非常不利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016年我校开始运用北京四中网校资源实施智慧课堂班建设,三年来学生自学能力和学生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通过三年的数学教学总结了智慧课堂下的教学四环节:读教材、学微课、释难点、测水平。

一、读教材

数学教学离不开教材内容,学生只有先弄清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我给学生强调的是不读书不上课。学生通过课前读书,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这样在后续学习的时候就能有所侧重的把握,这对于学习来说就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读书的时候,先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教材内容,再返回头边读边思考。读第二遍教材的时候要求学生找一张一页教材一半的纸张用来覆盖教材上的解答部分,学生只留题目内容,学生可以自己先做一遍题目,给学生强调不动笔不读书,要读书就必须动笔进行演算。学生将一道题做完了后与教材上的解答相比较,如果答案是正确的,就仔细看看与教材上的解答是否一致,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寻;如果答案与教材上的答案不一致,就需要看看是哪里的问题,是方法错误还是马虎,还是根本就不能理解这道题目,这个时候就需要多花点时间来研究这道题目,对于确实看不懂的就需要作出标记,还可以请教周围同学或者后续重点学习微课和听老师课堂的讲解。

对于教材上的其他部分内容要勾画圈点,不懂或者难懂的要作出标记,以留在后面学微课和老师讲解的时候搞懂。教材上有的地方有方框,有的地方有云朵,方框部分都是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云朵部分都是提出的有待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交待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同时读完教材后要求学生把课后的练习部分做完,老师上课的时候核对答案。

许多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基本上就能学懂教材内容,这也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微课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北京四中网校在每个课时都提供了若干微课供教师选择,这些微课都是一线教学专家录制的,我在备课的时候都是将每个视频都听了一次,不只是选择给学生发布哪个视频,在听的过程中我也能从中学到一线专家如何讲解每个知识点的,同时也学到了处理教材的方法和讲解的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北京四中网校上显示的微课就有11个,如果再去搜索还有更多的微课内容,我听完了这11个微课后给学生发布了8个微课内容,让学生逐一的学习和理解。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几种基本的实际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在课前学习了微课后还有疑惑的,课后还可以继续学习微课,这就避免了传统课堂只能在课堂听取老师的讲解而不能掌握知识的弊端。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微课内容后,微课后面提供有几个跟踪训练题目,教师可以根据这几个题目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三、释难点

学生在读教材和学微课的基础上,能够基本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懂了的不讲或者少讲,学生不懂的而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重点讲解。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是将学生易懂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重难点知识和拓展知识点。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讲解,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结合爱学派软件上的白板可以推送给学生题目,让学生完成后拍照上传,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答题格式等,教师及时的予以点评。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时候就设计了如下的课堂讲解题目。

四、测水平

学生在课前完成了读教材和学微课,又通过课堂的拓展延伸学习后,老师通过北京四中网校的资源库或者自己上传题目及时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只要学生提交了测试题,老师就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老师能具体了解哪道题目学生答对的百分比,教师根据这个比例情况来确定哪些题目需要讲解,哪些题目不需要讲解,教师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根据学生懂了的不讲,不懂的重点讲解的原则讲解题目,再也不用盲目地每道题目都去讲解。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L 篇10

一、实施“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对我国“新课改”理念的积极回应。

传统的课堂教学指的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形式上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在现行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该模式仍然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实践中,传统教学的弊端体现为:

1、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以“书本”为本位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学生不能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的人断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

2、以教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节课45分钟,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进行注入式讲授,而学生被满堂灌。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尤其受高考指挥棒牵制,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单向、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冲突状态。

3、以教案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一定要建立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但传统的备课已简化成了写教案,即文字教案。以教案为本位的“封闭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与程 1

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实施“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们的理想课堂是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师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最显眼的标志,课堂教学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也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

1、“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下,通过自主研读、讨论质疑、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和展示评价等教学环节,将探究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提升学习品质,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模式。这个概念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而且明确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的状态,使“三维目标”的落实成为了可能。

2、“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新课程要求相吻合,它力图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与评价等的一系列变革,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3、“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提纲”可以帮助学业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逐步养成其自主学习习惯。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机械模仿、封闭读书转变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的状态。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变化从教师带着教材走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近教材,开始转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和教材走向教师。“四环节”教学模式下,“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这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终身学习品质。

4、“自学、合探、展示、训练”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具有容量大、参与多和探究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教会方法,教会思考,教会应用。该模式教会学生善于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整理系统、分析结构、构建联系线索、总结各种规律、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力争使学生在参与中领会知识内容,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取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

三、对”自学、合探、展示、训练”四环节教学模式实施中的反思

1、在使用”自学、合探、展示、训练”四环节教学模式中,如何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1)实施时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我们不能模式化,应认真领会其中精髓,创造性地加以运用。(2)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坚信人人是创新之人,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创新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坚持不懈,定会有所收获。(3)用好国家远程项目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我市各中小学校推行的“班班通”项目,发挥多媒体手段的独特作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课堂效益,真正建立起师生互动的新型课堂结构。同时,还应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学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我们学生认识特点、具有特色的教学课件,各中学相互间也有必要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可省时、省力,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特别关注自主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应当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探”是“四环节”的最大亮点,它与三者之间不仅仅是并列也是递进的关系,是贯穿四环节的首要精神。因此,我们所提倡的“探”绝不是一个花瓶或一个摆设,而是贯穿于学生们学习的每个环节,是”自学、合探、展示、训练”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循环”则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它贯穿于“自学、合探、展示、训练”的每一个环节。所以,要将“探”与“循环”的精神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中去。

三步四环节高下课堂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 师本 生本 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22-01

0

新课改范式繁多,思潮种种,但无一例外地将目光聚焦到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的改变上。广大教育工作者清醒的认识到:课改不是改良,而是改革和再造;是抛弃“控制”,实行开放、自主;好课永远都是“学生的课”“学的课”,而不是“教师的课”“教的课”。

1. 叫停“四步阅读”师本教学模式

1.1初中版的“四步阅读”课堂流程示例(以《爱莲说》为例)

(1)创设情境,3至5分钟(这里既有艺术设计的审美体验,又有当地毗邻港澳,澳门回归祖国重大事件,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等);

(2)阅读感知,至10分钟(文章很短,把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合二为一,省时高效,我常用此法);

(3)探究发现,20至25分钟(先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学生“问”之不及,再由教师提问。这一点比今天老师提问要进步得多);

(4)扩展提升,5至10分钟(巩固学习内容:本节课除了学习语言,其难点是文章“托物言志”写法的掌握)。

1.2高中版的“四步导读法”案例(以《故都的秋》为例)

第一步:文本结构梳理(整体感知);问题引导:“文章开头总写了哪两种秋景,突出强调了哪一种秋景呢?”

第二步:重点细节探究(品味语言);问题引导: “1.北国之秋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概括?2.文章的主体部分描写了哪几种北国的秋景呢?是概括说明3-9节。”

第三步:主题意蕴发现;问题引导:“面对背过的秋景,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有些课还会结合作家、时代背景探究文本意蕴。

第四步:“语言特色体悟”;问题引导:“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11-12节)”

1.3 对“四步阅读”教学模式的质疑

1.3.1 初、高中版“四步阅读”模式的不足

初中版的“四步阅读”模式,对处理较为短小的课文时,常能起到良好效果,也即所谓的“实效性”。但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处理较长中短篇小说时没就显得乏力了。对长的篇幅,没有三五甚至十二八遍阅读,很难一下抓住要领。课上的十分钟或者五六分钟读完一篇文章无法“走进文本”,只能“走过文本”。

其次,学问学问,就应该是学生“学”学生“问”,不是老师“问”。教师口头提问,或把问题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偶尔的“小组讨论”,这样的处理和设计有问题。

1.4 对传统的“四步阅读”教学法的反思

传统的“四步阅读”教学法的三大特征:一是以“教”为中心,二是以讲代学、一讲到底。三是阅读量少,阅读面窄。这种教学法,它颠倒了学习的主体,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自主性。

2. 构建“四环节”生本课堂模式

2.1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要讲究教学策略,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改革,真正做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倡导以学定教,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至不教而教;再次要树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把语文学习的时间从课内延续至课外;最后是构建“生本”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学”,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学习、课上充分讨论、自信展示、激励提升。把学习的环节变为个人学、小组学、全班学、老师帮。

如果从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变,即可形成“初读(谈感悟)——品读(谈最喜欢的地方)——研读(拓展阅读)——提升(读写)”的阅读新模式,由此建立“生本四环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

2.2 生本课堂“四环节”及其解读。

第一环节 检查前置学习(2分钟):学生围绕前置学习自主解决50%的问题,标注出疑难问题。小组交叉检查,教师作出评价。拒绝零起点课堂。此为“先学后教”;强调“不做不议”。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15分钟):小组探究留下的疑难问题,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而非课前教师确定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学更具“针对性”。此为“以学定教”;强调“不议不讲”。

第三环节 展示交流(20分钟):展示近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提出质疑,辩论,注重展示的实效性;强调“不辩不拨”。

第四环节 激励提升(3分钟):教师引导、点拨、纠偏、补漏,帮助学生“画龙”,关键处“点睛”;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 “四环节”生本课堂教学设计简例

3.1 课前——《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前置学习

①课外疏通文意,把不能理解的字句标记出来,上课后先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②读完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从这篇文章你还想到了一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3.2课中——课堂教学流程:

前置学习检查:(3分钟)

师: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时,还有哪些字词障碍需要解决的,请提出来?

(生:提出难懂的字词,有其他组的同学回答和补充,必要时教师才做补充。)

合作探究(15分钟)

师:(组织讨论)读完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从这篇文章你还想到了一些什么?大家先在小组内进行一对一的分享,然后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整理小组成果,或提出疑问,准备展示。

(生:学生讨论,一般学生讨论的声音由大变小,甚至在观望了,意味着讨论即将结束,学生在等待发问或分享展示了)

展示交流:这个过程是展示思想成果、思想碰撞、课堂生成环节,教师的组织、激励很重要)(20分钟)

上一篇:给陈老师感谢信下一篇:“4.23世界读书日”系列读书活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