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体会(精选11篇)
从进入学校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听的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且学校还把这句话写在了学校最醒目的地方,用来时时提醒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不要忘了我们的职责,更不要忘了我们的身份——教师。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教师产生质疑的时候,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重新的认识一下什么是师德?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人梯”、“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之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的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身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
“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1. 爱生
要给学生一滴水, 首先教师有一桶水,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否则难以为师。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激烈的竞争和知识的大爆炸, 加速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 信息量大, 因而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 潜心钻研学问, 更新知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让学生跟着你能增长智慧, 给他们以启迪, 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 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品质, 授业、解惑, 须倾心血。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面对的是广大的学生, 教师的心灵是由爱筑起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教师对学生的爱, 简称“师爱”, 它是师德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 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 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 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敬业爱生两者紧密相联, 敬业是爱生的前提, 爱生是敬业的归宿, 它们共同统一于热爱教育事业的大前提, 成为师德建设的核心。
2. 勤学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这种教育职业的性质客观要求自身要拥有美满人格。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面对的学生是实践着的有主体意识的人, 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过程中肩负着双重任务:即不仅是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 教会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在改造自我中达到人格提升, 学校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的完美、和谐的统一, 是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之根本目的而实现的。人们常说:“先学会做人, 然后再去做事”, 这是很哲理的。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就应该塑造好自己健全完美的人格。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诱发、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潜能, 才能在市场经济出现的各种道德“潮水”中, 成为“真、善、美”的舵手, 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导航泛舟。
教师完美人格的形成, 应该是在教育的基本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提高教师人格层次需要理性的支持, 发展教师的理性, 则需要人文因素的配合。因为教师完美人格塑造, 最终是一个达到人类文明发展所已达到水平的人格, 是拥有人类已拥有的精神文明财富的人格。是从一个孤立的个体向世界性个体转变的过程, 他不可能是脱离人类文明整体发展的一种单纯的个体经验、体验过程。在人文学科的学习中, 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与他人的一种心灵的交流, 是教师与书籍材料中的人物在精神上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这种对话与交流达到两者的融合, 既学到各门人文学科有价值的成果 (如, 对人的价值、人的信仰、人的认识意义) , 扩大学习者对人生悟觉的视野, 提高以人生感觉与体验的敏锐性与深刻性的把握并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能力, 据此得以超越自我, 获得普遍性的品质。又能使教师在接受人文学科知识的过程中, 不断扬弃旧我, 在不断改变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创造自我, 在人格上逐步达到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与统一。
3. 敬业
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所倡导的首要规范。它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干一行, 爱一行, 干好一行。而教师的“敬业”, 不仅是指热爱教育事业,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为教育事业尽责尽职。从职业分工上来讲, 教师, 特别是当代教师, 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解决“敬业”问题, 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职业责任问题。高尚的师德使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 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唯恐误人子弟, 因而, 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 一边不断探索, 忠诚为师, 一边潜心攻读, 老实做学生。教学的过程, 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 教学相长也就足见一斑。一位“师德”高尚的教师, 一定是一位认真施教的“先生”, 也一定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 且一定是一位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专家”。很难想象“师德”低劣的教师能够有高质量的教学, 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具有高尚情操的教师, 才具有崇高的理想, 由此产生巨大的努力。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 呕心沥血, 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 乐于奉献, 甘为人梯, 甚至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用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去感化学生的品质, 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师德不是动听的言词, 而是切实的行动, 中国古典哲学倡导的“知行合一”, 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一定程度上说道德的实践比道德的理论更重要, 因为道德的本身就属于行动的, 属于实践的。我们常讲“教育无小事, 事事是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道德影响力。“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不仅仅讲授道德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的楷模。教师最起码的日常行为应该讲究文明, 以身作则。比如仪表整洁, 朴素大方, 举止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精神;语言规范纯洁, 善于运用语言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情感送进学生的心田;礼仪容貌有时代特征, 表现出教师自身应有的风度, 反映对他人应有的尊重。教师以这样的文明礼貌的风度仪表去感染学生的行为举止, 充分发挥道德的示范作用。
总之,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师德建设更是永恒的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 而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关键在教师, 尤其是师德优良的教师。在21世纪的今天, 时代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将赋予师德建设更丰富的内涵。
摘要: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 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只有严谨治学、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勤奋学习、遵纪守法, 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特点,它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同时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做一个同事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好老师。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 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 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要有从容的心境。对周围的环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周围的人“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守住平常心是人生的绝唱,守住了平常心,就守住了教师的职业,守住了教师的灵魂,守住了教师的幸福和梦想。
第三,要向教师职业索问一生,索问教育的真谛所在。每一位教师都憧憬,期盼做学生喜欢的教师。面对在一个个鲜活而迥异的学生,我时时索问自己:“今天,我如何当好老师?”面对给教师头顶一个个神圣而闪光的光环,我时时索问自己:“我做到了没有?做对了没有?做好了没有?”教师的存在就是榜样,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即所谓的“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是这样的人。 首先,教师在业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佩服感,从而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来向老师看齐;所以我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为此每一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善于吸收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努力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其次,教师在做人方面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有德、有才才是一位好教师。为人师表,表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要不做。作为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成功。“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只有关注细节才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經之路。
第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无私奉献是教师的天职,是介绍信念的核心,它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而要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心系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这要求从教好一个学生做起。绝不放过一个学生,否则就是放弃了对教育事业成功的追求。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就是我们教育的感情是无私的、高尚的,只有付出不图回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心目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感情的熏陶、特别是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 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是师德之魂。教师对学生必须有普偏的爱,爱每一个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歧视、不嫌弃,给他们多一点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善于体察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
最后,做一名快乐的教师。教师要享受课堂,享受学生,享受生活,累并快乐着。教育的本质就是未来一代新人愉快地踏上人生征程做准备。
让我们继续加强师德建设,从我做起,奋力拼搏,为教育的发展增砖添瓦,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2月20日下午,全县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水坪镇中心学校举行。观看了《赵华荣:“导爱勤敬”育英才》《最美资教教师郑建彬》《摩托车上的乡村教师-吕祥华》三段视频,听取了报告团成员宣讲的赵华荣、郑建彬、吕祥华三位老师的事迹。
赵华荣老师谦和、爱生如子,以及他“导、爱、勤、敬”育英才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想在工作中追求幸福的老师;来自齐鲁大地的资教教师郑建彬向在场的各位老师分享了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学生的生命力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教会大家用“家”的文化陶冶孩子的美好人格;吕祥华这个“最美乡村教师”,为了走进孩子内心而经常骑着摩托车家访的事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位教师的感人事迹中体会到:有一种信念叫执着、有一种青春叫奉献、有一种感动叫坚守,要以师德标兵为榜样,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感动的同时给了我不一般的启迪,赵华荣老师用执着的信念去实现心中的理想,用坚定的行动去诠释了“导、爱、勤、敬”的深刻内涵。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赵华荣老师扎根基层教学一线,不骄不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定的信念与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高度负责任的教师形象,用严谨与忘我的精神诠释了一个优秀教师的人生价值。而作为还算是年轻的我们而言,点滴挫折与泪水又算得了什么?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前面未知的路可能布满艰辛与坎坷,一个人在年轻时经历磨难,应当正确视之,把它看作历练自己的机会。当然,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没有所谓的彩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冲出黑暗,那就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工作中,要做的是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与奋斗目标,夯实自己的工作基础,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畏累与苦,抱着求知的心态,才能使自己在工作的领域创造更多的价值。
许多年轻人对于人生目标远大宏伟,往往是茫然与浮躁。其实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如何沉淀自我?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的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人没有梦想,没有思考,没有勤奋与执着才是最可怕的!
这段时间我参加了网上国培,通过学习自己对师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下面挑就其中两点浅谈自己的心得:
1、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包括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爱国守法;第二,爱岗敬业;第三,关爱学生;第四,教书育人;第五,为人师表;第六,终身学习。这六方面的基本要求几乎涵盖了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国家的传统还赋予教师更大的道德责任,不但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甚至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模范。但是,我们身边有些教师的师德真的是不敢恭维。有些教师工作吊儿啷当,出工不出力;有些教师随意谩骂学生,体罚学生;有些教师参与一些违法乱纪的活动„„所以,我认为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从大的环境来讲,在社会上,要掀起鼓励教师们讲师德的浪潮。新闻媒体要曝光不讲师德师风的人或事。在学校里,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建设为活动,并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创导大家人人要讲师德。我们广大教师更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不违法乱纪,不做有损师德的事。讲师德从小事做起,讲师德从我做起。教师们都人人讲师德,处处讲师德,事事讲师德,时时讲师德了,还愁我们的教育搞不上去吗?
今天我站到这里是我第4次参加师德演讲,我还是比较的紧张。开始前,还是要说到师德的意思,即教师的的职业道德。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优秀,不是靠说的,是靠实实在在的去做,去呈现,事必躬亲,去得到更多的认可。
从去年带班以来,在园长及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还有自己的摸索中成长、收获、进步了不少。从刚开始的不敢做、不敢说到现在的敢做、担当,同时也体会到了当中的不容易。我带的第一批中二班的孩子升入大班,很不舍得,因为每一个你遇见的孩子都是珍贵的,尽管之前有过这样那样的问题。翻开给孩子拍过的照片,每一幕都清晰的在脑海里回放,一起开心的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加油!曾经的小不点现在成了大哥哥大姐姐,呵,孩子们都长大了。对于他们,我觉得我付出了我该付出的,我是问心无愧的!令我很感动的事,开学这几日,有好几个小朋友每天下午离园时都会回来中二班看看我们老师,很欣慰。同在大一班二楼层的他们,只要见到我们就喊道吴老师好,然后那场面已经控制不住,全都都过来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我很霸气的一招手说到孩子们好,乖乖听老师话哦。教师节还有孩子们送来的花。那一刻幸福感飙升,为孩子做的很值得。当然过去就让他留在回忆里吧,记得就好。现在首要任务是,我的新一批的中二班孩子,需要赋予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责任,让我们彼此快速地建立起信任感,然后共同成长。
在一日工作中,我做好自己,不让自己闲下来,事必躬亲!给班里老师做好榜样力量,我们团结在一起做好每一件事,好好的负责好中二班的每一个小天使。在有些时候,我们老师也会有情绪,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所以也不敢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做得那么好。尽量控制自己,我们毕竟是成年人,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真的需要耐下心来,蹲下来聆听孩子们想要说的话,真诚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谁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孩子,孩子的任何一个错误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有犯错才会成长才会有机会去赢,对孩子是一种成长,对我们也是一样。所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任何人都不要试图控制孩子,更不要把爱当做筹码。今年班里新加入了两名其他幼儿园来的孩子,他们各不相同,但这两个孩子这一星期下来都没哭过,很棒,适应的不错,前天下午快离园时,我摘下眼镜擦擦,辛冠烨小朋友突然跟我说:“吴老师,你摘了眼镜,就像妈妈一样”一连还说了好几遍,那小眼神可温暖了,我说:“哦呦,那吴老师以后就不戴眼镜啦”宝贝可高兴了。李林泽小朋友呢,就属于有点调皮坐不住那种,一会儿也不停,仿佛浑身都是劲,那叫一个活泼,可是昨天下午突然间坐那老老实实的,上课时突然吐了,说老师我难受,看着他自己也是说不出的难受。我是如此的心疼他们,我该做的更好!我需要每天的反思自己对待不同孩子施于不同的方法,让他们真正的成长。如果当你的孩子在做一些事情时,注意多观察孩子的情绪,多一些肯定、鼓励,少一点批评。道理少讲,孩子是不会听的。
我可以做到比别人一点热情,我可以做到比别人多一点专注,我可以做到比别人多一点微笑。积极面对,不抱怨,因为抱怨可以抹杀所有的成果。成长路上不抱怨,带着我们对所有人的爱,对所有孩子的真诚与责任,事必躬亲,真正的弯下身子来贴近孩子,像妈妈一样帮助他们解决任何问题,因为我是老师,必须无偿的给孩子们想要的答案。
高等教育承担着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任务, 同时也担当着启迪思想、塑造灵魂的使命。师德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修养, 也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甚至对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也会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 然而在师德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仍显不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一些教师在职业道德操守方面不能令社会满意, 学术媚权、学术不端、追逐功利、敬业精神缺失、心态浮躁等一系列不和谐的现象屡现于高校校园。近年来, 师德失范现象已影响到教育的健康发展, 如果不加以规约, 势必造成整个社会对这一群体的信任危机, 从而导致社会主流价值观精神内涵出现偏差。本文力图从伦理的视角, 对研究型大学师德失范现象进行归因分析, 探讨师德建设的路径。
一、研究型大学师德失范的归因分析
研究型大学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发展道路与特点, 学校除了要为社会培养人才外, 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因此, 师德有其专业性特点, 它不仅包含教师的学术道德, 也涉及教学方面的责任, 是教师价值观、专业学术品德和心理健康的综合体现。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 研究型大学教师在同等经济待遇下, 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更大。众多的研究表明, 高校教师正承受着严重的身体与心理压力。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的一项800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 82.5%的教师反映压力大。高校教师中约有61%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而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1]。在巨大的压力面前, 教师要做到心如止水、独善其身实属非易。
(一) 社会期待与自我实现的反差导致浮躁逐利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教师一直被赋予很高的精神地位, 人们往往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然而当历史迈入现代社会,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的生存形态、追求目标日益多元化、实质化。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教师群体不再安于“布道”这种单一的社会角色, 面对诱惑, 他们不再安贫, 希望拥有丰富的生活方式、精致的生活品质和丰厚的经济报酬。然而沉积在人们内心的传统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并未随着社会的进程而改变, 他们希望教师是“春蚕”、是“红烛”。职业赋予的社会形象和常人的正常需求产生背离。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压力和不对等的经济回报使得教师队伍中的一部分人开始求异、求变。社会期待与自我实现的矛盾让一些人感到浮躁,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有人敷衍主业, 寻求副业;为了追名逐利, 有人弄虚作假、学术不端。同时, 监管机制的缺失不但没有使这一现象得到及时纠正, 相反从客观上促使了其他人跟从效仿。
(二) 学术行政化、官僚化导致方向迷失
据《长江日报》报道, 在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00位获奖者中, 纯一线教师仅占10%左右;90%左右获奖者都有不同的行政职务。其中, 行政职务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等“校座”多达20位[2]。高校学术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使大权在握的管理者在学术利益上捷足先登。本应成为师德建设推动者的管理者不但没有起到表率作用, 反而成为行政侵蚀学术的样板。行政干预学术的危害在于它给广大教师以不正确的导向。一旦学术趋向媚权, 那么真正的学术人就会越来越少, 而追求功利的人则会越来越多。
(三) 不合理的考评机制与自律缺失助长重研轻教、学术不端
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着严格的考核指标, 承接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的数量、期刊的档次等都有具体的量化要求, 这些都直接与教师的晋升和待遇挂钩。考核频率之高违背了科学研究的规律, 那些固守‘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教师只能被制度所抛弃。科研上的硬性指标使一部分教师敷衍教学, 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 有人甚至为了完成科研任务编造科研数据、抄袭论文。这种人事管理工具性质突出的评价机制, 一方面从客观上诱发教师产生浮躁、焦虑的情绪, 同时对学生也是极端不公平, 它不利于高等教育有序健康的发展。
(四) 心理干预机制的缺失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
高校教师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社会精英、灵魂工程师, 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但在高等教育产业化改革的进程中, 高校教师一方面被管理法则还原为“打工者”, 另一方面被市场法则还原为知识交易的“卖方”[3]。传统“师道尊严”的根基被掏空。近年来虽然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 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高校没有针对教师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 在压力与期待之间徘徊的教师所产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难以排解。内心焦虑容易使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
(五) 自我道德要求的隐性放弃是师德失范的主因
尽管很多外界的因素触发了师德失范, 但外因是条件, 内因是根本, 师德失范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部分教师自我道德要求的隐性放弃。高校教师群体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社会赋予的责任, 应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批判性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反思应该是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 然而遗憾的是, 一些教师隐性放弃了对自我道德的约束。
二、伦理视角下师德建设的途径
高校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场域, 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 它需要向教师表明什么样的行为会得到褒奖, 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 并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教师加以引导。
(一) 师德建设应以师为本
由于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只有他们的正直和诚实才能对他们自己的意识负责[4]。对教师的道德教育与要求必须通过教师的自身思考、吸收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从而由他们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因此, 教师的自我净化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师德建设中, 以教师为本, 为他们提供一个批判性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和交流平台是很有必要的。同行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自我批判与审视能帮助教师不断自省, 也符合伦理和职业特点。学校应鼓励教师从伦理的角度思考和解决教育活动中的目的、意义、责任意识及行为方式, 让自发的个体道德汇集为群体道德的升华, 并在教育与科研工作中得以体现, 在社会中成为示范的群体楷模。
(二) 师德教育应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
高校师德建设应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大学教师职业具有其特殊性, 它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 同时还拥有一种学术权力。教师的职业既要求教师具备“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 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有“为学术而学术”的科学精神。因此, 师德建设必须兼顾不同于一般职业道德的专业道德特性, 必须考虑从专业特点出发的伦理规范建设。调查显示, 近年来,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排在第一的是“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够, 不能令学生折服, 部分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不能因材施教[5]”。教书育人的过程应是一种道德上的努力, 它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
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帮助教师树立主人公意识的重要手段, 为他们适时地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 不但能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让他们的学术能力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同时对他们自身的专业道德水平提升也有好处, 这有助于他们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渗透。
(三) 完善教师的薪酬待遇, 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单纯要求教师讲奉献显然是不够的, 完善教师的薪酬待遇应纳入行政主管部门的考虑范畴, 教师为了生存而工作, 往往会缺乏责任感, 从而忽视教学工作, 让教师衣食无忧是坚持学术道德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对教师思想的了解和心理健康的干预应成为师德建设的重点,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减压, 让他们体验到对学校这个“家”的归属感是激发他们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的最佳选择, 教师的人格和谐是师德建设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李玉霞, 刘晓波.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层面探究高校师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10, (5) .
[2]荆克.教育部评出第五届高校教学名师九成有行政职务[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9/11/content_12032603.htm.
[3]宋润霞.高校评价机制的伦理缺失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中国农业教育, 2009, (2) .
[4]Brubacher, J.S.On 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82, 111.
袁金梅
转眼间,踏新蕾塘头学校快4个月了,这次的师德师风学习都让我收获很多,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只要体现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立教,以德立身。”、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努力进取。
2、以身作则。也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去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3、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报告中的有些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受人景仰。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模范老师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立教,以德立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模范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静下心来认真收看了4集师德专题片,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走上三尺讲台不满三年的新教师来说,看完这4部片子犹如在我的心里洒下了甘甜的雨露,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下面就谈谈我看了师德讲坛片子之后的体会和拙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整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
有许多教师常常埋怨:教师所得并不多,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十分苛刻。其实,这种怨言大可不必。人们之所以对教师提出苛刻的要求,那是因为他们在无意中把教师当成了自己的偶像,从内心深处,他们觉得教师应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们希望教师正在他们的心目中保持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正是把对社会道德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尤其是当人们看到了许多腐败现象,感觉到一部分人的道德沦丧之后,他们殷切地希望教师能守住道德防线。这是人心向善的表现,是人们对教师最大的信赖。因此当教师作了不该做的事,别人提醒道:你是教师时,我们千万别忙着以教师也是人来自辩。教师当然也是人,但教师在社会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决非一般的人,而是堪为表率的人。人们给了教师这样的地位,教师就有义务承担起这样的职责。
是的,教师主要的责任是教好自己的学生。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在道德取向问题上,全社会都将把目光投向教师。人们把教师道德修养的好坏,作为评判社会道德风尚的一大标志,作为自己修身养行的一个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有理由认为:师德是社会的母体。
面对现实,师德教育,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勤奋笔耕,勤于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一、用高尚师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师德中爱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爱学生, 才会认真备课、上课; 只有爱学生, 才会有责任心、事业心;只有爱学生, 才会抛开一切名利; 只有爱学生, 才会理解孩子, 信任孩子。教师的使命在于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 用心灵、用人格魅力去接触学生, 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自尊, 构筑起学生精神生活大厦。我常想,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就应当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教师这一神圣的使命———敬业爱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我也这样做了, 无数个早晨, 迎着朝霞曙光走进班级, 和学生交谈; 无数个傍晚, 我带着欣慰和倦意回家;为孩子补课忘了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讲脏话, 我带头使用文明用语。寒冷冬日, 我带头提前到校, 开始时, 往往是我第一个进入班级, 后来, 比我早的学生越来越多, 整个上学期, 很少有学生早读迟到。劳动、打扫卫生我干在前面。教育学生实事求是, 自己被学生难住时, 绝不装腔作势;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我首先做到及时批改每一份作业和试卷。下午考完试, 为保证第二天早上把卷纸发给学生及时反馈, 连夜批改, 经常工作到后半夜, 学生接到批完的试卷, 非常惊讶, 也非常感动……这些做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起到了很好的感化作用。
二、用无私的奉献诠释教师本色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 源于对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 我在工作中默默奉献。因爱而舍, 因勤而舍, 爱的是自己认准的事业, 勤的是自己找准的坐标, 而舍的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活动以及自己的家人。十几年来, 我不计时间、不计报酬, 专心致志地关注着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我用大量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功课。坚持课前预习, 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在学习课文时, 大胆质疑, 并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班上建立了一个“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了一部分, 让学生自己筹一些供他们阅读。让学生把课内外看见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并在班上交流。通过一年的努力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用爱心塑造美好的心灵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 帮人要帮心。”在师生交往中, 我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 使学生愿意亲近, 乐于接受教诲, 同时, 我的赞许与激励也鼓舞起学生的上进心; 在同事中我常常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指出的缺点、错误。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成为他们的师长, 在课余, 我与他们平等相处, 和女生一起踢毽子, 和男生一起打球, 成为他们的朋友。学生有困难, 我主动帮助。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核心, 教育成功的秘密就在于此。我用自己的诚心与爱心去唤起学生美好的心灵, 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信心,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不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爱心留给学生, 成为学生心目中真诚的朋友。
四、用情抚慰学生的心灵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 更是他们的大朋友, 我把爱心倾注给每一位学生, 在班集体里, 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友爱的氛围, 让后进生更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也是教育的催化剂, 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我始终以真诚、无私、公正的态度爱每一个学生, 熟悉、了解、信任、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尊心, 同样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和尊重。尤其对于后进生,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 我们都要以真挚的爱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我常常挖掘他们的优点, 以表扬、鼓励的方式, 使他们树立学习上的信心。实践证明: 学生一旦发现教师的爱和关心时, 便会感到温暖, 从而对前途充满信心。
五、用绿叶的情怀来编导自己的课堂
当一名出色的教师是我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改革中, 我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经常共同研究, 主动听课,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找到一套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我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 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探索中学习。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 我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知道教师的本职在于上好每一堂课, 向40分钟要质量, 这是根本, 也是必胜的武器。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 灵活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在每单元的过关测试上我都煞费苦心, 每次检测前我都要先做一遍, 其用意一是看题目是否有出入; 二是看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出题的导向, 以便检测时做到心中有数。测后都有详尽的质量分析, 并让学生每次测后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 并把错题整理到自己的错题集上, 以便在最后的期末复习时有侧重点。一个班的学生很多,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仅反映在卷面上的错误也是千奇百怪, 无所不有, 批阅时我做好详实的原始记录, 这样就能在矫正课上有的放矢, 同时又可作为课上和课下对学困生辅导的依据, 尽管这样做会投入很多的精力, 但为了让学生多学点东西, 完满的完成学业, 我觉得值。
六、用求实钻研做养料去滋养明日的果实
面对多元文化和社会对教育的冲击, 面对学生日趋复杂的思想和多样的心理, 仅靠对学生的关爱, 仅靠时间与汗水的付出, 是难以为继的。我深深的懂得, 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 对事业的奉献, 更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钻研教材, 研究学情, 提高业务水平, 是我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人们都说:若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应有一桶水。但我却力求教会学自己去挖水。为此, 我从毕业至今从未间断过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自我加压, 并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这是我毕生的追求。在平凡的教学生涯中, 我遇到了许多的好领导、好同事, 遇到了许多纯真而可爱的孩子, 我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幸福就在于把真情给了孩子们, 把真爱给了三尺讲台, 把青春奉献给了平凡而光荣的教育事业。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而师德则是我们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 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传道, 不仅传学问之道, 更要传为人之道;授业, 不仅要传授学业, 更要催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解惑, 不仅要解共同之惑, 更要解个体的特殊之惑。
我们面对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人,是具有独立思想和自我意识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工作与其他任何工作的本质区别。教师必须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生产”和“加工”的对象不是机器零件,而是有头脑的人,而且是人民、祖国和社会的未来建设者,教师就必须明白自己在这过程中所担负的责任,这责任是民族未来兴旺发达的责任,这责任之重或重于泰山。而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归宿点,以人贯穿于各方面及其始终是我们教会学生成为一个有正确价值取向,有正确人生观,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完善的人格的基础。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是学生各方面要寻求独立,但他们对于独立的理解没有正确的引导是片面的,有害的,甚至一个错误的或者是不合适的思想会对他们一生产生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因素,这是学生成材的基础,同时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然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品质,进而这种品质又外化为人格、知识和能力。我认为教师的这种作用是引导,这种引导不在于推,而在于带,要走在前面,带动学生进步。带领者要有榜样的力量,带领者要更胜一筹。而要做到此,教师首先要是一个积极健康的人,能够起到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影响,就要求他拥有博大的学识和高深的修行来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孩子身上总能找到家长的影子,我说:老师是孩子精神世界中的第一个火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的学识、人品不仅是自己的准则,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说以人格来培养人品,以灵魂来塑造灵魂。
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同时也是辛苦的职业,枯燥清贫的职业。在当今商品经济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教师行业无暴利、无势力,容易被诱惑,不安心,甚至不安分。爱岗敬业就应该首先热爱教师工作,安心教师工作,淡泊名利,尽职尽责;认真备课,用自己严谨治学的作风感染学生;刻苦钻研,探索真理,用自己丰富的学识教育学生;诚实做人做事,用自己的人品感动学生;循循善诱的教诲,用自己的真情启迪学生。作为教师还要有较厚的知识储备,要有较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正像德高望众的教师,受学生尊重和欢迎的教师,不仅是学识渊博的教师,同时也是人品高尚的教师。
比如,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这“喜欢”与“不喜欢”并不存在年青教师或老教师、女教师或男教师之分。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是涉及到一个老师的方方面面,比如学识、能力、性情、言行举止、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形成的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如果每一位教师除了外表的形象美,更拥有良好的师德,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优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那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德无限魅力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地、快乐地成长,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将无限地光荣和伟大。教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这样学生的性格能受到教师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但是现在在经济高度发展,物质横流的大背景下,有一部分教师的思想发生了偏向,表现在:缺乏事业心,上课心不在焉;缺乏进取心,不思学习,不求进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除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从来不关注教育方面的报纸和杂志,几年来,没有买过一本教育方面的书籍,也不看有关少年儿童的电视片,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站在三尺讲台上,凭“教参”念经,缺乏进取心,缺乏成就感,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缺乏爱心,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有的教师认为后进生影响了班级的名次,丢了教师的面子,不是从正面加以教育和耐心辅导,而是对他们放任自流,冷漠忽视,有的甚至采用讽刺挖苦,心理施暴和体罚、变相体罚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物欲熏心,有的教师为了挣钱进行有偿家教;形象扭曲,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脏污。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存在着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又存在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尤其是我们在师德建设的措施和制度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对一些道德品质较差的教师,制约措施显得无力,这些问题不解决,不改进加强,其他条件再好,也难以保证育人质量。
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会有自己的一个评价。在学生的心里,如何评价一个教师,那就是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胸怀博大,能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或者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就需要做到:首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对事的真实感情流露出来,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会感到教师就是他的榜样,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其次,平时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更加自信;在批评或指教学生时,要带一点幽默,让学生乐于接受。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缺乏自控能力的,免不了总有一些坏习惯改不了。作为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一味地责备绝对不行。还有教师还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寻找新规律。那种墨守陈规,抱着死东西不放的旧思想、旧方法已不适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难以培养出思维敏捷的创造型人才。为了培养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跨世纪的新一代,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师德的体会】推荐阅读:
师德修养学习的心得体会11-25
幼儿园教师师德的心得体会07-03
特教老师师德师风学习的心得体会10-30
学习师德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11-20
2007师德体会06-29
师德培训体会07-18
教师师德体会10-31
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07-28
心得体会,师德楷模心得体会07-05
听师德教育宣讲报告会的心得体会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