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找规律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朱兰英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85页的例l 教学目标:
l、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有规律的排列,并能运用。
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发现、欣赏 数学美的情感。
3、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找出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1、谈话引入。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羊村的村长决定为羊儿们举办“庆六一”的联欢会,他想请小朋友去参加他们的联欢会,你们想去吗?
2、猜礼物。
师:美羊羊听说小朋友们都去,可高兴了,还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呢?都有什么?请看大屏幕!
猜猜接下来会出现什么?
越猜越准,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吧,谁来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揭示课题。
师: 是的,像这样一个汉堡一个冰淇淋,一个汉堡一个冰淇淋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感知规律。
师:听说联欢会的会场布置的可漂亮了,一起去看看吧!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很多的灯笼,小花还有彩旗。生2:我发现了它们的摆放是有规律的。彩旗、灯笼、彩花、小朋友是随便摆放的嘛?
2、师生探索彩旗的排列规律。师:观察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指名学生说。
师: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的规律看的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哪几个可以分为一组? 学生交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起数数看重复出现了几组? 师:是的,彩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两个为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红色旗子的后面应该是什么旗子? 师小结找规律方法。
3、学生自主探索彩花、灯笼的规律排列。师:那彩花、灯笼、又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呢? 明确要求:
①给彩花、灯笼分分组。
②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同桌的小朋友小声地说一说。生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彩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又是几个一组重复排列?
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这一朵呢?
灯笼的排列规律找到的小朋友请举手?
是怎样排列的?蓝色灯笼的后面应该是什么灯笼?
再请一个小朋友说说,灯笼是几个为一组这样有规律排列的?
4、学生自主探索小朋友队伍的规律排列。
师:参加联欢会的小朋友来了,他们都很高兴,手拉手跳起了舞,他们排列的队伍有怎样的规律呢?
生;因为可以从男的数起,也可以从女的数起。
师小结:看来我们可以以不同的人为起点,找出他们排队的规律。
三、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师:六一联欢会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做游戏吧,还能获得神秘礼物呢!
1、猜一猜:笑脸后面藏着什么?
2、涂一涂:教科书85页做一做,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3、摆一摆:用贴纸摆出一条有规律的图案。
四、联系生活说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五、欣赏规律。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来规律真是无所不在呀!村长这里收集了几张既漂亮又有规律的图片想邀请大家欣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总结:是呀,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板书:
找规律
一组
一、实践引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一种活泼生动、丰富有趣的方式来进行。而找规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极强且带有浓厚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内容,在实践活动当中开展找规律教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的活动当中,通过总结数学规律,了解找规律的概念,进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找规律知识。
如在五年级的找规律教学当中,可以与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一定的拓展,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们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观察,发现一列学生是按照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进行排列的,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对这一列同学的排列规律进行总结,很快就能够发现,这一列同时是按照一男一女的规律来进行排列的,所以由此可以推断,之后若是再有同学落座,必定也是按照这一男一女的方式进行排列。
通过这种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并寻找规律的小活动,可以迅速让学生们对找规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一种自发的规律寻找活动,以深化他们对找规律的认识。如让学生们对全班同学进行观察,发现一些类似的规律,然后大家拿出来进行交流讨论,如此便可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引发他们对找规律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帮助他们建立找规律学习的自信心。
二、深入探索
在学生们对找规律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们对一些简单关系进行仔细比较、深入观察并探索其中的规律,通过这种系统的找规律练习,可以让学生们掌握找规律的一些基本技巧,深化他们对规律的理解,从而让他们形成一种规律有序的思维建构。
如在小学五年级的习题之中,有这样一个找规律的题目,依照规律于每组的括号之内填入第32个图形:
(1)△○□△○□△○□……( )……
(2)○○○□○○○□……( )……
(3)△△△○○△△△○○……( )……
在这个题目当中,因为图形显示的比较少,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进行仔细的观察,还要让他们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来对图形规律进行分析和理解。而因为省略号并不能够被用来进行寻找规律,所以对题目中的各个图形都要仔细进行对照,把其中三角形或圆形或正方形作为参照基准,而后通过分段比较,仔细甄别图片段的相似度,从而寻找出规律。最后在规律的基础上,推算出第32个图形究竟该是什么图形。
通过这种仔细的观察和反复的比较,最终学生们可以发现第一组是依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个一组的规律进行依次排列,直到第31个,开始新的一组,而第31个就是三角形,而第32个自然就是圆形。而第二组的规律则是依照三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为一组的顺序进行排列,直到第32个图形刚好是一组图形的末尾,也即是正方形。而第三组则是以三个三角形和两个圆形为一组的规律进行顺序排列,如第一组一样,到第31个图形开始新的一组,而第32个图形就是三角形。
三、自主探究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找规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们找出规律,而在于教会学生们如何去找出规律,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授他们思维的方式、学习的方法、解题的策略让他们形成一套自己的解决思路。就找规律的教学来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他们通过对规律的概念进行认知,而后进行理解,然后进行运用,最后形成一种规律的、有序的、逻辑的思维习惯。然后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让学生们自行去观察、发现、归纳、总结规律,从而切实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的找规律问题,引发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如选火车票的问题,一行三人,1到10号座,选择连号有多少种选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分析推断,得出有8种选择。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中有同学说:10-3+1=8。因为从1号开始选,第一次就有3张票被选中,而后从4开始,每一张都是一种选择,所以是10-3,再加上第一次,便就是8种了,而另一同学受此启发,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思路,那就是从3号开始数,后移一号便是一种选择,数到十号便有8种选择。如此,这一整个解题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对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好处。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想加算减与破十法”,能够正确、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的各种算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2.学情分析
十几减8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8加几和十几减9的基础上安排的,十几减9较多地借助实物操作或依靠操作表象进行计算,十几减8则把实物操作活动抽象成数的计算活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以提高抽象计算的能力和思维水平。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十几减8,放手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主动探索、交流算法、算出得数。对于抽象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操作获得自己的算法。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教学过程
活动1 【复习】 游戏引入,唤醒旧知
1.游戏闯关第一关:猜猜我是几。-8=12=10+ 8+ 8+
= 12
=15 2.第二关:帮小猴过桥(帮助小猴口算桥上的算式)
13-9=()11-9=()16-9=()17-9=()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活动2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
1、认真看一看,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生汇报
师把数学题目完整地叙述一遍。谁能像老师刚才说的那样再说一说呢?
2、生叙述。
3、.想一想,议一议。
要求“还剩几个”怎样列式?生汇报
教师:这是一个十几减8的算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8.活动3 【新授】
1.说一说怎样计算:把你们的算法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2.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的算法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一下呢?
生汇报
(1)出示课件:想加算减法过程
(2)出示课件:破十法过程
3、师点拨。
师:你们真善于动脑筋想出了三种方法来计算12减8,你最喜欢用哪一种呢? 生汇报
(1)摆小棒: 让同学们自己感觉摆一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不常用。(2)想加算减法。
生叙述,师板书想加算减法过程。(3)破十法。
生叙述,师板书破十法过程。
(1)师出一题:让小朋友们用破十法来计算并说出过程。
(2)生出题考其他小朋友
(3)同桌出题互考 活动4 【课中休息】
(课中操拍拍手)活动5 【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出示课件 2.帮小鸟送信。(出示课件)
3、游戏猜猜我是几
出示课件 生汇报。
4、男女比赛:男生说一个8加几的算式,女生说相应的减法算式。活动6 【总结升华】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其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去辅助教学,给学生更生动、更形象的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科技;多媒体;课堂体验;思维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往往会发现,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个数学问题或者现象,需要举出大量的实例来辅助教学,而且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尽量手脚并用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理解所学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教师的板书和教案往往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问题。随着当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开始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以及构建数学模型,这对教学效果是一个极大的改善。例如,在教学生“求物体的周长或者面积”时,如果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演绎出问题的模型,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马上领悟到问题的精髓,得到一个直观深刻的印象。关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本文将从以下角度论述。
一、系统、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小学数学里有关于角度的章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进行角度的分类教学时,教师会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各种不同的角度,再用尺规和量角器测量出每个角度的度数,然后根据课本上的概念,分出直角、锐角以及钝角。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投影仪和电脑进行授课,用绘图工具代替尺规作图绘制一系列角,用白板上的量角器按钮代替真实的量角器,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每个角度的差别和度数,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在教师操作结束以后,可以邀请有兴趣的学生上台,尝试用多媒体绘制出角度或者测量现有角度的度数。通过这样互动的模式,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二、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帮助教师阐述教学难点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轻特征,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欠缺。而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概念、规律以及相关的推导过程都相对抽象,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让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用动画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的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模型和对相关问题的认知,使学生能够直观而深刻地理解问题。例如,在解多面体的面积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从各个角度展示多面体的形状,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多面体所有的面,这样在计算面积时就不会漏掉底面或者顶面。在测体积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让小学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因为其无法让学生领悟到计算体积的原理,只能让学生记住公式。而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出将多面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测量出的排开水的体积就是原多面体的体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知道了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直观而深刻地懂得了解题思路。
三、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将现有的科学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极大地体现现代科技发展对教学方式的改进。在多媒体中,信息有多种存储和表现形式,可以为图片、文字或者动画。而数学本身是一门极具抽象的学科,小学数学更是学生的数学学习道路上的起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和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直都很为课堂效率发愁,因为传统数学课堂存在着许多局限性,教师讲授的东西很难被小学生真正理解,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无异是数学教学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教师将所要讲授的知识通过图片、声音或者动画等形式灵活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理解起来无障碍,再利用多媒体技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再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枯燥死板,而是能真切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初步的立体印象和感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可以在网上搜索实物图片,包括平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体的图片,以及许多平时我们不常看到的物体的图片,以此增强学生对物体的认知能力,把他们的抽象思维尽量丰富具体化,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说个谜语。滴答 滴答 滴答,会走 没有 腿,会说 没有 嘴,它会 告诉我们,什么 时候 起,什么 时候 睡。
师:同学们,你们猜,这是什么啊?(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说说自己对钟表的认识,交流自己的关于钟表、时间的生活经验。
2、认识钟面
学生拿钟面看一看,拨一拨,玩一玩。
3、交流发现,说说钟表的作用。
4、教师小结。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小明的一天: 师:小明几点起床? 几点上学? 几点上课? 几时吃午饭? 几时放学? 几时睡觉?
生:小明是6时起床,7:30去上学,8:00上课,11:30吃午饭,4:00放学,9:30睡觉的。
四、及时达标
1、完成教材的自主练习第1题,填一填。点名回答,表扬回答对的同学。
2、完成教材的自主练习第3题,填一填。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并利用图中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然后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五、当堂达标
1、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四题,你拨我说。分组完成,小组轮流展示。
2、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五题。
读出三个时钟的时间,让学生按时间顺序编一个故事。
六、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长针
短针 分针
时针
指着12
指着几就是几时 指着6
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靠近12(在左或在右)
接近几就是大约几时
八、课后方思
1、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课堂上呈现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如说说生活中小朋友升国旗、吃午饭、踢足球的时刻,说说自己早上起床、晚上睡觉的时刻等等。
13:()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3。
14:()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4。
15:(16:(17:(18:(19:(13:(14:(15:(16:(17:(18:(19:()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6。)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7。)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8。)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拼图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基本平面图形,并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前面又学习了《认识图形》这一节课,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五种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在这个基础上来动手拼一拼,学生们是非常喜欢的。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能拼出好几种图形,有的仅能拼出一种图形。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应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拼、剪等活动,初步让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难点: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存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风车、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六一儿童节那天,小明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礼物—— 一架大风车镶嵌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小风车。【探究新知】
一、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猜一猜做风车的纸张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猜测,答案有长方形也有正方形。)2.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询问学生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提问:要想验证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你有什么好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介绍方法:
方法一:用尺子分别量一量两条长边和短边。(教师肯定方法但不做演示。)师:通过测量的办法比较长短,真是好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方法二:对折边的方法。(学生边演示边介绍。)
生:两条边对齐了,证明两条长边的长度相等。
生:这样折,我发现两条短边的长度相等。
师:刚才我们用对折的办法,验证了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两条长边的位置是相对的,两条短边的位置也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我们一起验证了长方形边的特征,风车是不是用长方形纸张做出来的呢?我们把风车拆开看一看。
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不是长方形而是正方形。
学生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长方形、正方形的转化。教师出示长方形纸,要求把它变成制作风车用的正方形纸,向学生寻求方法。建议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进行活动)活动之后,汇报交流。
方法一:用眼睛看,估计一下把纸直接向里折。
学生质疑折出的不一定是正方形,这样折不标准。
方法二:用尺子量出短边的长度,在长边上画好,得到正方形后再折。
提问:这样能不能折出标准的正方形?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呢? 方法三:用短边贴长边折纸。(学生边演示边介绍折法。)
师:我们都用这个方法折一折,一起摸一摸正方形的四条边,看看四条边在哪呢?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摸边,边摸边说明:有两条边凑到一起了,我们能看出它们的长度相等。另外两条边,它们的长度也相等。
5.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师:怎样折能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呢?(学生再次活动,并介绍折纸的方法。)
师:这样折一下就能看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折出了一个标准的正方形。小结:我们一起通过折叠的方法,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还利用长方形纸折出了一个标准的正方形。
二、建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1.在长方形中找到正方形。
2.在正方形中找到三角形。如图教师描出折痕。
三、简单平面图形的拼组 1.出示材料。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观察学具中材料的形状、数量和大小。2.各小组进行拼图活动。
师:请大家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新图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贴出展示。(1)拼出长方形。
(2)拼出正方形。
师:把几个这样的作品再拼到一起,你们看,拼成了什么形?
小结:虽然我们用的材料不同,但是都依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拼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3)拼出其他图形。
学生展示并介绍拼图方法。
四、拼组图案
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拼一只小兔子。(出示课件)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拼图。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页下面“做一做”。【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验证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还发现了图形折一折、拼一拼就能变成新图形,同学们还用新知识拼出了小兔子,你们真了不起!只要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图形世界里更多的奥秘。
李
旭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感受不同策略在不同条件下的优越性。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习检验的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体验单、小圆片、小棒、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创设情境
水果店开业了,但是橘子撒了一地,要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们分一分,装一装,大家愿意帮忙吗?(播放情境图,板书:生活中的分一分)
2.明晰信息和问题
出示课件:一共有28个橘子,9个橘子装满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理解“装满”的意思:一袋必须装够9个,不够9个就没有装满。
二、激发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独立思考解决
用手中的学习单、圆形纸片,尝试用学过的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的 方式,简单清楚地把分橘子的过程表示出来。
2.学生汇报
方法一:摆一摆。
每9个摆一排,摆了3排,还剩下1个。也就是可以装满3袋,还剩下 1个。
方法二:圈一圈。
每9个圈一份,圈了3份,还剩下1个。也就是可以装满3袋,还剩下 1个。
小结:刚才,我们用圆片摆一摆,图片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了装橘子的问 题。如果我们不摆也不画,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方法三:算一算
28-9=19
19-9=10
10-9=1;或289-9=1
减了3次,最后等于1,说明可以装满3袋,还剩下1个。
小结:列算式和箭头法对比,用箭头的方法不仅能呈现减法的过程,还 能呈现每一步的结果。
3.引导检验
肯定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对“装满3袋,还剩 1个”这个结果进行检验。
师生一起用加法进行验证。
9+9=18
18+9=27
27+1=28
或
9+9+9+1=28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结:用课件回顾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体现问题解决完整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尝试用多种策略解答
分析题意要点:拼一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最多”是什么意思?
练习要求:三分钟时间内,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答。使学生尝试用多种
方式解决问题。
引导检查: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小棒实际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检验。
2.选最优策略尽快解答
有29盒牛奶,每个小组分7盒,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组?
通过提问“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更快?”引导学生对比具体问题选取更优 的策略:
第题没有图,而且每份的7数字较大,用减法比较简单。
第题有图,无总数,而且每份只有3片,用圈一圈的方法更快解决。
四、课堂总结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明晰信息和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其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分一分
摆一摆
28-9=19
19-9=10 10-9=1
圈一圈
28-9-9-9=1
算一算
检查:9+9+9+1=28(个)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五小学 王淑平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6—48页 课标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主题图展示了游乐园和便利店的情境,为学习表内乘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是通过4方面突出了乘法的意义。让学生感受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而例2的编排是提高了学生对乘法认识的要求。采用了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相对照的方式,将实物图和相同数连加的算式作基础,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知道乘法之间的各部分名称。“做一做”中安排 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了突出乘法算式与相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练习不要求学生计算出算式的得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学情分析: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一定会知其所以然,我们要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学生能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正确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设想: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问一问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浅入深的理解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体会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并且通过多样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巩固乘法的意义,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学准备: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观察这个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
二、感知特征 主动探究
(一)体会“几个几” 感知特征
1.观察小飞机 说一说获得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你能列出算式吗?看到算式你能提什么问题。预设:3+3+3+3+3=15 预设:为什么每个加数都是3呢? 预设:为什么是5个3呢?
点拨:再数数算式中有几个3。(边数边圈)板书“5个3” 3.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研究“小飞机”这个项目的? 提升方法:观察——提问题——列算式——针对算式提问题 4.小组合作
(1)从小火车、旋转木马、过山车中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项目,按照研究小飞机的方法,先独立研究,再小组交流。(2)交流并汇报:研究的是哪个项目,观察到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出的算式是什么?提了什么问题?
①汇报小火车
预设:我们小组研究的项目是“小火车”。有4节小火车,每节小火车上坐6个小朋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预设:我列的算式是6+6+6+6=24 预设:为什么加数都是6呢? 预设:为什么用4个6相加呢?
提升:如果再来一节小火车呢?(5个6)再来一节呢?(6个6)再来4节呢?(10个6)也就是来几节小火车,就是几个6相加。
②汇报过山车
预设:我们研究的是“过山车”。有7排,每排坐2个小朋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预设:我列的算式是2+2+2+2+2+2+2=14 预设:为什么加数都是2呢? 预设:为什么用7个2相加呢?
对比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数相同)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进一步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从自己写算式到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不便之处,并且让学生两次谈感受,将情感体验暴露出来,产生学习新的表示方法的情感需求。】
(二)明确意义 探究读写法
1.齐读2+2+2+2+2+2+2=14这个算式,有什么感觉? 2.谁有简便的算法?你是怎么知道的?(板题:乘法)预设:2×7=14或7×2=14 3.认识乘号“×”怎样记住“×”呢?
提升:数学家就是这样把“+”号斜过来,写成“×”号,给它取名叫“乘号”。乘号怎么写呢?
4.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谁会读这道乘法算式?7个2还可以写成7×2,谁会读?(7乘2等于14 或2乘7等于14)
5.像这样的算式可以用加法表示,还可以用乘法表示,针对算式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预设:“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 预设:2×7表示什么?(表示7个2相加)6.认识各部分名称
7.比较2+2+2+2+2+2+2=14和2×7=14或7×2=14,都表示7个2相加,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乘法比加法简便。
8.看看黑板上的其它两个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
要求:⑴写出乘法算式。⑵针对算式提问题。⑶自己提问小组内自己解答。9.指生板演
预设:5×3=15或3×5=15 预设:4×6=24或6×4=24 10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乘法的初步认识”(题目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升、算式的比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学习乘法的价值。】
三、巩固训练,深入理解
1.出示气球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汇报。预设:5+5+5=15 3×5=15 5×3=15 2.按要求先摆4个2 再列出算式。再摆2个2,列算式。调查有多少用加法?多少用减法?
3.先摆2个3 写算式,再摆4个3写算式,摆10个3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的活动形式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于转换,从而更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全课 点明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5个3 3+3+3+3+3=15 5+5+5= 15 4个6 6+6+6+6=24 5 × 3= 15 7个2 2+2+2+2+2+2+2=14 7×2=14或2×7=14 3 × 5= 15 : : : : 乘号 乘数 乘数 积
教学效果预测:
工作单位:滑集镇崔寨小学
作者:杨晓凤 时间:2017年5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了解四个太阳的作用,从中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逐段朗读体会,了解四个太阳的作用。
2、理解课文,从中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欣赏儿歌,揭题导入。
1、欣赏儿歌<<种太阳>>。
2、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质疑问题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并能大胆地说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第24页,听老师朗读课文。
2、同学们听得真专心,下面请你们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游戏:摘苹果。师:今天,喜羊羊们在村长的带领下来到果园摘苹果,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谁能准确地拼读苹果上的汉字,帮它们把苹果摘下来呢?(1)指名读。(2)齐读。(3)开火车读。
4、分析字形:有什么好方法记住汉字吗?(指名回答,同时指导个别汉字组词)
5、(课件出示)游戏:小转轮。师:转轮转转,脑筋转转,每个转轮后都藏着一个词语,任意选择号码,读词语。
太阳 街道 伙伴 熟了 尝尝 香甜 温暖 冻僵 因为 季节。
6、指导书写“为”。(课件出示:为。)(1)指导朗读两种读音。
(2)指导书写,请小朋友观察书写顺序。(共四笔。第一笔:点,第二笔:撇)
(3)学生举手跟着大屏幕描写。(4)学生临摹。(设计意图: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学生学得快乐,知情互助,兴趣浓烈。教师教得轻松,资源开发,夯实基础。)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把字音读准了,字写漂亮了,相信课文也会读得非常棒,我请四位小朋友朗读课文。
2、自由读文,思考:我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分别送给谁?(生回答,师贴画、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画面,增强形象性,是学生产生好奇感,引发对太阳的兴趣,为学习下文铺垫。)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夏日炎炎的画面)你们真会读书,下面我们来看第一幅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蝉鸣叫、火辣的太阳、小狗吐着舌头等)
(2)、师:如果你在这么热的天,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3)、师:书中的小画家也有一个愿望,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清凉)(4)、师:绿绿的太阳会照到哪里?(生:学校、街道、楼房等)这儿变绿了,那儿也变绿了,文中有个词语形容?(到处)指导朗读,感受清凉。
5、学习第2自然段。
师:送走了活泼、热情的夏姑娘,我们迎来了秋姑娘。
(1)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礼物?(出示课件:果子熟了、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紫盈盈的葡萄、金黄的落叶等)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板书:丰收)
(2)面对这么多又香又甜的水果,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激动。)(3)师:谁能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朗读这一段呢?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对长句的朗读)
6、学习第3自然段师。
(1)金黄的秋天过去,寒冷的冬天来了,你们看(课件出示冬天寒冷图片)
(2)师:好大的风,好大的雪,天这么冷,人们最渴望什么?(板书:温暖)
(3)师:书中的小画家和你们想的一样,所以他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
(4)红红的太阳好似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冬天,给人温暖。指导朗读,读出温暖的感觉。
7、学习第4自然段。
(1)师: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生接读)(2)师:春姑娘听了可高兴了,马上向大家展示了它的美丽。(课件出示:色彩斑斓的春天图画,师配乐讲述:碧绿的柳树垂下长长的头发,梧桐树展开了像手掌一样的树叶,粉红的桃花、杜鹃花、鲜红的山茶花、雪白的梨花、紫红的牵牛花、金黄的油菜花竞相开放,碧绿的小草也从泥土里探出小脑袋。)
(3)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画面,你的脑海里想到了哪些词语呢?(生: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柳绿花红等)(板书:美丽)(4)指导朗读。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那春天该画个什么太阳呢?谁来读第四自然段中的那个问句,读出思考的语气。(指名朗读)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生接读2、3句话。(男女生合作读)(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的引领下,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朗读的欲望,更加深入、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感受字里行间蕴涵的语言美与人文美。)
四、拓展思维,口语交际。
1、师:四个太阳中你最喜欢哪个太阳?为什么?(指名回答)
2、小结:天上只有一个太阳,课文中的小画家却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画家是借太阳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望。
3、如果让你来画太阳,你会画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为什么?(课件出示,指名回答,鼓励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体现开放性,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应有机地拓展到课外,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热情,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4、师:同学们多么善良,心愿多么美好,老师都被你们感动了,让我们一起在心中许下最美好的愿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画家通过画太阳表达出来的美好愿望。)
板书设计:
4、四个太阳
夏 秋 冬 春
清凉 丰收 温暖 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观察马路上路面、汽车及周边景物,大胆表现出大街上繁忙的交通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类汽车的特征、人、大街上的环境的观察认知,描绘出大街的繁忙之感,提高绘画表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交通规范的认识,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公共意识和交通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相对其他年级来说比较好动,课堂秩序的维护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无压力的课堂中轻松、愉悦地掌握美术知识。其次,一年级的学生虽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比较不足,但是他们却拥有高年级学生渐渐缺失的想象力。我们应当培养孩子绘画的自信心,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大胆地绘于纸上。因此在本节课中应鼓励孩子将自己的听觉体会、视觉感受大胆地画出来成为了重点。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感受“繁忙”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大胆把大街上繁忙的交通景象表现出来。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通感导入1.听一听: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竖起耳朵听一听,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汽车的喇叭声、人走路的声音......2.想一想:
师:那你们想一想这些声音背后有可能是哪些情景?
生:马路上很多车子来来往往的场景......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这《繁忙的大街》
【讲授】认知感受,分析指导——车1.师:大街为什么给你繁忙的感觉?
生:因为路上有很多的车、人。2.师:在大街上你们见过哪些车?(课件:即时播放各种车的图片)
生:卡车、双层巴士、面包车、三轮车......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那这些车子的外形都是什么形状呢?(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图形)
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车头、车身、车轮......教师示范在车子的基本形上添加车轮、车头等结构及装饰,邀请四个小组四位同学上来添画。比一比谁的车子结构完整,特征鲜明?
【讲授】认知感受,分析指导——人、环境1.师:大街上除了川流不息的车子,还有许多来来往往的人,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呢? 生:等车、骑自行车、开车......师小结:对了,同学们说得真棒!(掌声)这些行人,有的在等红绿灯、有的在过马路、有的在等车、有的骑自行车......来来往往穿梭于大街上带给我们很繁忙的感觉。
2.师:繁忙的大街上有这么的多车子和人,他们乱吗?为什么?(它们是如何有秩序地进行活动的?)
生:斑马线、红绿灯、护栏、树(绿化带)、房屋建筑物、马路街道等。师小结:对了,正因为有我们辛勤的警察叔叔和严谨的交通规则才使得大街如此繁忙而有秩序。
【活动】欣赏、对比分析同龄人的作品一)对比感知,分析指导画面的繁忙可以用遮挡法: 1.师:这里有两幅不同的作品,请大家看看这两幅作品哪幅给你的感觉更繁忙一些,为什么?出示学生作品1、2(比一比?)
生:第一幅,因为车要多一些,一辆接着一辆;还有遮挡,前面的车把后面的车挡住,显得更多;还有双车道,车朝不同的方向开……
2.师:你能给第二幅画也添加上遮挡的和朝向不同方向的车吗?(学生上台示范尝试)生:(学生添画)早晨是坐什么车来学校的?请用遮挡法画下来。
点评反馈:只画看见的部分,挡住的地方不画。
二)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了解道路的特点:
1.回忆一下,说说大街有哪些形状?(学生:直的、转弯的、立交的……)2.课件展示学生作品:S形、T字形、十字形、立交形马路。
说明:T字形可以说这是一个三岔路口,分道的。
【活动】演示过程,掌握方法1.投影、教师示范在(学生半完成作品)上添加道路及周围环境:T字路口,可以说是最繁忙的路口了,人流量、车流量都是相当大的,我来添加上去。马路两旁边还有高楼大厦、花坛。在T字路口,还有警察叔叔、红绿灯、斑马线……我们过马路时要注意: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2.出示完成作品
让学生用线描的形式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谁能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画画的步骤? 1)构思2)画出道路、汽车轮廓3)添加环境
【作业】自主展现,展示评价1.作业要求:大胆画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街繁忙景象。
1)线条流畅 2)构图饱满 3)画面生动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3.说一说,评一评(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请推荐你认为大街上繁忙的感觉最强烈的作品,哪里画得好? 找找哪幅作品画出了车辆穿梭的热闹场面?
【活动】本课小结:同学们,除了通过这种线描的表现手法,我们还可以通过色彩的表现手法来描绘繁忙的大街?(出示夜晚繁忙的大街灯火通明的图片景色),原来呀,在星空下繁忙的大街如此美丽,同学们回去后,也可以自己尝试用其他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繁忙的大街。如今我们的马路越来越宽阔,交通也越来越繁忙,同学们从小就要做一个遵守交通交通规则的好公民。
【活动】板书设计
第14课 繁忙的大街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第14课 繁忙的大街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通感导入1.听一听: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竖起耳朵听一听,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汽车的喇叭声、人走路的声音......2.想一想:
师:那你们想一想这些声音背后有可能是哪些情景?
生:马路上很多车子来来往往的场景......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这《繁忙的大街》
【讲授】认知感受,分析指导——车1.师:大街为什么给你繁忙的感觉?
生:因为路上有很多的车、人。2.师:在大街上你们见过哪些车?(课件:即时播放各种车的图片)
生:卡车、双层巴士、面包车、三轮车......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那这些车子的外形都是什么形状呢?(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图形)
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车头、车身、车轮......教师示范在车子的基本形上添加车轮、车头等结构及装饰,邀请四个小组四位同学上来添画。比一比谁的车子结构完整,特征鲜明?
【讲授】认知感受,分析指导——人、环境1.师:大街上除了川流不息的车子,还有许多来来往往的人,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呢? 生:等车、骑自行车、开车......师小结:对了,同学们说得真棒!(掌声)这些行人,有的在等红绿灯、有的在过马路、有的在等车、有的骑自行车......来来往往穿梭于大街上带给我们很繁忙的感觉。
2.师:繁忙的大街上有这么的多车子和人,他们乱吗?为什么?(它们是如何有秩序地进行活动的?)
生:斑马线、红绿灯、护栏、树(绿化带)、房屋建筑物、马路街道等。师小结:对了,正因为有我们辛勤的警察叔叔和严谨的交通规则才使得大街如此繁忙而有秩序。
【活动】欣赏、对比分析同龄人的作品一)对比感知,分析指导画面的繁忙可以用遮挡法: 1.师:这里有两幅不同的作品,请大家看看这两幅作品哪幅给你的感觉更繁忙一些,为什么?出示学生作品1、2(比一比?)
生:第一幅,因为车要多一些,一辆接着一辆;还有遮挡,前面的车把后面的车挡住,显得更多;还有双车道,车朝不同的方向开……
2.师:你能给第二幅画也添加上遮挡的和朝向不同方向的车吗?(学生上台示范尝试)生:(学生添画)早晨是坐什么车来学校的?请用遮挡法画下来。
点评反馈:只画看见的部分,挡住的地方不画。
二)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了解道路的特点:
1.回忆一下,说说大街有哪些形状?(学生:直的、转弯的、立交的……)2.课件展示学生作品:S形、T字形、十字形、立交形马路。
说明:T字形可以说这是一个三岔路口,分道的。
【活动】演示过程,掌握方法1.投影、教师示范在(学生半完成作品)上添加道路及周围环境:T字路口,可以说是最繁忙的路口了,人流量、车流量都是相当大的,我来添加上去。马路两旁边还有高楼大厦、花坛。在T字路口,还有警察叔叔、红绿灯、斑马线……我们过马路时要注意: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2.出示完成作品
让学生用线描的形式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谁能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画画的步骤? 1)构思2)画出道路、汽车轮廓3)添加环境
【作业】自主展现,展示评价1.作业要求:大胆画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街繁忙景象。
1)线条流畅 2)构图饱满 3)画面生动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3.说一说,评一评(自评、互评、点评结合)请推荐你认为大街上繁忙的感觉最强烈的作品,哪里画得好? 找找哪幅作品画出了车辆穿梭的热闹场面?
【活动】本课小结:同学们,除了通过这种线描的表现手法,我们还可以通过色彩的表现手法来描绘繁忙的大街?(出示夜晚繁忙的大街灯火通明的图片景色),原来呀,在星空下繁忙的大街如此美丽,同学们回去后,也可以自己尝试用其他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繁忙的大街。如今我们的马路越来越宽阔,交通也越来越繁忙,同学们从小就要做一个遵守交通交通规则的好公民。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找规律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第5课时 解决问题07-28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课堂教学实录06-06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06-1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09-2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06-09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10-12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06-0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06-11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