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育强县总结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建教育强县总结(推荐5篇)

创建教育强县总结 篇1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月 日

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办公室成立以来,资料组各成员虚心学习,精心准备,团结协助,积极争当排头兵,“创强”资料收集整理的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查阅档案资料是省教育强县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创强”档案资料是督导评估组了解我镇教育工作综合情况的最重要的载体,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全面地反映一个镇教育改革发展和“创强”工作的情况,对是否通过评估验收将起关键作用。收集整理教育强县档案资料是迎评工作中任务最重,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

为了高速、高效、高质地完成任务,资料组成员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有的忙着熟悉内容,理清思路;有的加强学习,编制表格;有的忙着细分目录,查漏补缺;有的忙着复印材料,认真梳理。由于分工明确,各成员按照自己的职责,或翻阅相关镇的材料,或联系有关职能部门、镇村、学校收集真材实料。资料组的各项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当

中。

县教育局和镇委、镇政府的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资料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除了经常来看望大家、了解工作进度之外,把办公室环境布臵得美观实用,错落有致,还悬挂了激励标语为“创强”助威,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创强”资料组的前期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月 日

县督导室领导莅临我校调研创强工作

2011年5月4日,县督导室主任王祁让一行五人来我校调研教育创强前期准备工作。

检查组一行通过看硬件、问情况、查资料、听汇报等形式全面了解了我校目前的办学情况,对镇党委政府重视教育的举措和学校办学条件的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校的创强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太白河镇镇长王忠平、副镇长王盛利等参加了调研。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月 日

县教育局领导来我校指导创强工作

2011年4月27日,县教育局侯润民副局长携督导室人员对我镇的“创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检查人员分别查看了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创强”的相关材料,并与镇政府领导和学校领导进行了交流,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月 日

太白县人大副王书堂到我镇调研创强工作

2011年5月10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书堂,在教体局副局长黄金焕的陪同下,到我校开展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调研。

太白河镇镇长王忠平、中心小学校长刘军利分别向调研组汇报了我镇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学校目前存在的困难。调研组的领导详细询问了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察看了厨房、餐厅、中心幼儿园。

通过一个上午的调研,调研组对镇政府为教育付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并对学校的发展及目前的重要任务“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月 日

王红良副县长到我镇检查指导创强工作

4月28日上午,副县长王红良在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龙林太的陪同下,来到我镇检查指导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工作。

太白河镇镇长、镇创强领导小组组长王忠平汇报了我镇的创强前期工作。自县召开创强工作会议以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迅速动员,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为确保2011年实现省教育强镇目标,镇委、政府从三方面来开展创强工作:一是专门召开了全镇各站所领导和村支部书记、主任参加的创强动员大会。加大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充分调动镇、村、校和各部门积极性,以促进创建工作高质量完成。二是成立

了创强领导小组和创强办。创强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各校和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创强办还下设了资料组、宣传报道组和后勤保障组,专门负责创强的资料整理、宣传报道及协调工作。三是加强与学校联系,做好资料的前期准备工作。虽然我镇是要求2011年完成创强目标,但创强工作资料繁多,分管领导已与学校联系,要求各校资料员按创强要求,在平时工作中把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做好准备工作,务求工作抓早抓实。目前,我镇各项创强工作正稳步推进。

在听取创强工作汇报后,王红良副县长对我镇创强工作给予肯定,认为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开局良好。在肯定工作的同时,王县长也指出了我镇创强工作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我镇创强任务重、责任大,虽然是在2011年完成创强目标,但困难还是很多。王县长对我镇创强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求我镇立足于早抓早谋划,做好计划,逐步展开创强工作;二是要求教育部门和镇政府能从实际出发,做好学校的部室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三是要求镇政府和学校能对照创强标准,对资料进行查漏补缺,做好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4月8日

举镇一致 上下一心

努力创建省级教育强县

继我县“双高普九”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后,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及时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决定今年启动我县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并争取年内创建成功。

创建教育强县是县委、县政府于2011年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发展目标,是实施《陕西省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的“教育综合政策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是继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推动教育不断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教育强县不是对某类教育或某项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评价,也不是单看自身发展水平,而是对一个县域教育的整

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衡量(整体水平指的是县域各类教育普及和协调发展的程度,综合实力指的是教育在培养人才通过多种途径为经济社会服务方面的能力)。

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启动并实施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是继我县去年顺利通过省政府“双高普九”验收后,又一英明决策,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适合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这也是市教育局在今年目标任务中对我县提出的要求。市教育工作会上提出的创建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所有县区达到“双高普九”县,三分之二县达到省级教育强县。2011年的目标是:太白教育强县达标,凤县、千阳“双高普九”达标,陇县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通过省政府验收。因此,我县今年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是势在必行,众望所归。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树立了“小县要办大教育、穷县要办富教育、弱县要办强教育”和“民生至上,教育为先”的科学执政理念,以推动教育公平为重点,加快教育改革,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普及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突破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人教育特色发展”的新格局。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支撑,规模上相互适应,质量上相互促进,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前不久我县高规格、高标准通过了“双高普九”评估验收,这为我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激发了强大的动力。

4月7日晚,刘军利校长主持召开会议,会上,传达了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会议精神、4月1日全省的教育工作推进会精神和4月6日召开的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到我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中去,真正把“教育蓝图”变成为“路线图”、“施工图”,努力开创我镇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会议强调,要广泛动员、强化责任,营造一个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在深入落实“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照标准、查缺补漏、攻坚克难,努力提高我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的实施水平。

会议号召,全校上下要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务必确保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一举成功。

为了做好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我校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创建教育强县办公室,负责处理创建工作日常事务。目前,工作机构已组建完毕,抽调人员已全部到位,创建工作已全方位铺开。

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简报

第1期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2011年 4月22日

学习金台经验

实现创强目标

为了顺利开展省级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学习兄弟县区创建教育强县的先进经验,2011年4月19日,在县教体局的安排下,我校刘军利校长一行4人,赴宝鸡市金台区参观学习,探寻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经验。

金台区于2008年11月顺利通过了省政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区评估验收。2009年4月,金台区作出争创省级教育强区的决定,把创建省级教育强区摆到全区重点工作之首,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强化责任、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城乡中小学设施配备全部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科学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经过整整两年的创建,2010年12月25日,金台区以482分的高分通过陕西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

在金台区政协副主席兼督导室主任张守国、教体局副局长李鸿及督导室副主任吕革生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蟠龙镇

中心幼儿园(民办)、蟠龙镇中心小学、蟠龙镇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和三迪小学。

通过学习对比,金台区创建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五方面的成功作法:一是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积极与省教育厅衔接沟通,认真听取专家和领导对创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在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详实的创建实施方案。二是细化分解工作任务。主动与各乡镇街、区级有关部门多方沟通形成合力,召开相关会议,印发创强工作任务分解表,层层细化责任,并签订了创强工作责任书。三是规范档案管理。结合省上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乡镇街、区属各部门五个层面,分别制定档案资料收集要求及目录,收集并完善了档案资料建设。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编发《创强简报》,下发“创强”宣传口号,举办“创强”知识问答比赛,督促各乡镇、各校园营造良好的创强舆论氛围。五是全区共同参与。财政部门多方筹措专项资金,确保创强工作顺利推进;人劳部门急教育部门所需,及时落实了人员的各项工资福利待遇政策;公安部门多次牵头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选派优秀警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司法部门积极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努力营造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各乡镇按照“创强”工作任务,积极做好档案整理和总结汇报工作。总之,形成了政府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好局面。

借鉴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在以下七个方面亟待加强:一要加快骨干体系建设步伐。积极创建省级教育强镇。二要精心搞好档案建设。“创强”档案是评估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验收检查的一个重点。

要对照评估内容和立卷类目,本着“全面、真实、细致、统一、规范”的原则,按照验收标准的100条评估要素,逐一收集资料、归类完善、建立档案。三要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在创建过程中,通过实施“教师队伍提优工程”,分层次加大对中层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各科教师的培训提高,不断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四是细化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在今年的创建活动中要进一步完善、规范、细化管理常规和教学常规,严格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使教育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五是强化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创强”验收中的“一票否决”条件之一,丝毫不能放松。要时刻保持安全警钟长鸣,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要通过“校园安全工程”的实施,坚持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相结合,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六是优化室部管理。经过“一乡一校”工程实施和“双高普九”县创建,我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改观,室部配臵趋于标准化,但管理使用的问题依然存在。今年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大对教学仪器设施的使用力度,真正使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武器和有力抓手。七要加强幼儿、成人教育。教育强县是对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的全面检验。经过 “两基”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的实施,我镇的义务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幼儿及成人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因此,我们要通过“学前教育普及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全镇各类教育的整体水平。要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持续规范管理,办好镇中心幼儿园。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园水平。建设好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对照指标体系切

创建教育强县总结 篇2

为了更好地配合创建“教育强县”工作顺利实施,促进我校教育事业上规模、上档次,根据县创建教育强县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继前期工作之后,本月做了一系列工作,现将近期我校“创强”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面动员,统一思想,营造全校“创强”的氛围。

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是创建教育强县的前提。我们十分重视抓住各种机会,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创建教育强县的目的意义、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及时召开教师、学生会议组织宣传发动,给各位老师分解任务,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和《义务教育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逐步加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广大教师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把创建教育强县当作自己的分内事。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使班子成员充分认识教育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教育教育强县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创建教育强县,学校从创造外部条件到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校已形成了创建教育强县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负其责。

(一)对照标准,制订规划,落实措施,扎实地开展创建教育强县的工作。

我校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创建教育强县的目的意义和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程序,并根据标准分解指标,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制定了《同心路初级中学创建教育强县实施方案》,对照标准,找出差距,逐条加以落实。学校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但听取各部门汇报,而且主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同时还建立了校委会成员联系部门、班级制度,解决创建教育强县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关心教师,建好队伍,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

关心爱护教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关键,也是我校的一贯做法。对教师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业务上培养提高,工作上放手使用。我们平时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教师注重师德修养,不断自我进取,自我完善,自尊、自重、自强,为人师表。教师节,我们表彰了模范教师同时广泛征求意见,采纳合理建议。在政治上,积极鼓励先进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有目的地培养后备力量。同时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全体教师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并对取得普通话、计算机合格证书和高一级学历证书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近期,我校先后有付长春、苏永跃同志参加了省级校本研修培训,付啸谷同志去杜郎口参观学习,程同栓同志去武汉学习,张旭东同志去榆林参加了心里培训。

﹝三﹞、依法治教,分工负责,落实措施,提高质量

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办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师生素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学校教育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治教。首先是学校领导带头学法用法,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我校领导相当重视这项工作,为了学好用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广播、会议、团队活动专题宣讲。要实现教育强县的目标,就必须依法投入,必须依法治教,分工负责,落实措施。保证每个义务教育对象受完法定年限的教育,提高“普九”的各项指标水平,是创建教育强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的落实,把它当作依法治教的一件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优势,为教育工作保驾护航,寻求全校的共识:即保证每一个义务教育对象完成三年初中教育。学校对控制学生流失问题采取了五条措施:(1)发现有流生苗头,学校立即上门动员,由教师出动,做到“流生不返,家访不止”;(2)深入细致地内查外调,摸清底子,造好表册、档案,严格学籍管理;(3)严把招生关、转学关、休学关;(4)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分级负责,各司其职,把工作落到实处;(5)学校内部苦练内功,增强后劲,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开学初,学校专题召开控辍保学工作会议针对问题,分析情况,研究对策,落实措施,依靠校、师、生三方面的力量去动员。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做好资助贫困生工作,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入学率。

三、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学校制定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坚持每周上好安全课,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寄宿生统一查宿,安排专人值班。确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的品位,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几年来,我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总目标下,切实抓好“师德、师能、师魂”三项工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育人为出发点,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学校活动;坚持全面发展,发挥特长育人才的方针,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向科研要质量,向45分钟要效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业。在具体做法上力求做到: 1、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印发了《府谷县同心路初级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和《府谷县同心路初级中学学生管理办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学校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讨论,正确的把握教育的内涵,把全校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全面推动实施素质教育上来,认真做到: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树立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了“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克服歧视差生的倾向,抱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承认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把注意力和着眼力放在大面积提高上,大力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坚持做到:面向农村、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全体教师都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适应本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经济振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上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素质为根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讲、做、学”合一能力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在教学中注重“德”(师德修养)、“能”(教学技能)的提高,坚持“三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三性”(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的原则。

2、提高学校品位:

(1)育人环境整体优化是为了创设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育人氛围。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我校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建设:第一优化社会、家庭、学校这个大环境,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有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教育场”。二是聘请村组中关心学校,热情支持教育的家长组建成家长委员会,学校与他们保持经常的联系,以便收集、分析和储存、传递信息,摸清各村学生的思想脉搏,以利于研究对策,对症下药。三是由各班主任选的各村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对本村部分学生帮教督促。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和协一致的教育力量。第二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学校“硬”环境的优化重点抓了“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软”环境的优化,我们突出抓了“三风建设”。第三是优化班级育人环境。主要包括各班教育环境布置和班风建设,教室布置做到队角常新墙报常换,紧跟时代,体现知识性强,趣味性浓,栏目丰富多彩。近几年来,我校风正,校纪严,学风浓,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锻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明守纪,勤学善思的好学生,受到了社会、家长的普遍赞誉。

(2)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切实抓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全面素质非常重要。我校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保证每周两小时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做到时间、内容、专题、效果四落实。每年教师节,学校都要大力表彰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职工。目前,全校没有一例违规违纪现象。抓教学研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纠正应试教育中的教学满堂灌,各校大力倡导教学研究,建立学校网站。近三年来,学校教科研硕果累累,势头强劲,教师论文县级以上获奖25篇,市级17篇,省级6篇,国家7篇,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文章5篇,优质课或说课比赛,县级以上的8人次获奖,教师教科研氛围浓,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2007年获得“省级优秀语文教研组”称号,国家研究课题正在申报阶段,市级示范性学校已通过验收。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要求教师除自学外,必须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我们十分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开展“一名三优工程”,注重落实,教学相长,鼓励他们参加大专以上学历进修,对自学成才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目前,全校教师除四位年龄大的教师以外学历都在大专以上,29人现已获得大本学历。另外还有4名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培训。

(3)办学水平的整体优化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针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特别薄弱的现状,我们把艺术教育的实施纳入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把“艺、体、劳”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坚持每年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几年来,我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规定开齐开足上好艺术教育课,每学期做好学生成绩考核。每年的“期中”“期末”或是“元旦”,学校举办艺术教育成果展览并评奖,使艺术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近年来,艺术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06年“移动杯”田径运动会获得道德风尚奖;2008年“移动杯”田径运动会获得全县第三名,有39人次获得单项奖励,学校舞蹈队在全县校园集体舞大赛获得第二名。近年来,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有27 篇在县级以上获奖。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使校园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宣传窗、班报栏、书画、摄影习作琳琅满目,课余时间,歌声、笛声、欢笑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艺术教育活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兴趣,同时给学校带来了生机,整个校园出现了欣欣向容的景象。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原来课堂里成绩中下的学生常有低人一等的压抑感,总以为自己不行,现在通过教育活动,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他们都意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责任心逐步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每年召开了体育运动会,连续几年来,我校体育合格率均达100%,(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创设良好的运行机制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证。

“管理出效益”,通过学校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中,显出整体效应。

①注重能级管理。目标责任制逐渐分解,分层落实,一级带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基本构成了主要负责制和层层岗位责任制和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

②抓好过程管理。目标具体操作是一个过程,没有过程的高质量,就没有目标的高质量。因此,近几年中,把多名“实干高效”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推上领导岗位。

③倡导民主管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教师的内在动力,健全骨干教师工作会,校务工作会议,党政民主生活会等会议制度。构成校长负责制,教代会民主参与,党组织保证监督的三位一体制,创设民主氛围,积极营造“团结、健康、向上”的学校环境。④重在制度建设。学校订有各种制度,在实践中,我们试行“弹性管理终端控制”的方法,大力倡导“情、理、法”结合的管理方式,以“情”入手,以“理”释由,以“法”治本。

“能级管理,过程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四项机制的有效统一,促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七﹞、后勤工作。

我校后勤人员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宗旨,弘扬“辛苦我一人,服务全校人”的精神,热情服务于教育教学第一线。认真做好经费保障机制的工作,坚持勤俭办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经费使用合理,无乱收费的现象,并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改善办学条件上来。严明公物管理制度,校舍校产管理好。特别是在新机制实施以来,严把各类关口,对贫困生补助工作做得公正、公平、公开,并及时发放,社会影响好。

创建教育强县总结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我镇教育综合实力,确保2011年把我县建设成陕西省教育强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强”,使我镇在教育地位、教育保障、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教研课改、素质教育、发展水平等方面达到《陕西省教育强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评估标准,进一步优化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创强”是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民心工程,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幸福府谷的具体行动,是我县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通过各种会议宣传,利用影视、报刊、公益广告等媒体平台,使“创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支持 “创强” 工作。为了加强对全乡镇“创强”工作的领导,镇政府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镇长刘莉任组长,全面统筹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镇的“创强”工作,督促解决“创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积极主动配合“创强”工作,对“创强”工作特事特办,提供方便、快捷的办事程序,对因工作不到位,影响 “创强”进度的有关部门,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

(二)突出重点,加大投入

我县创建教育强县的重点是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强学校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规范化学校和等级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文化建设等。我镇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创强”工作的支持力度,突出工作重点,努力突破难点。

1、加快教育强镇建设。认真对照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标准,定期进行自评,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整改。要制定创建教育强镇工作进度表,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管理督促。

2、加强学校建设。结合中心小学布局调整,按照“调整、扩充、优化、提高”的思路,加强学校尤其是高庄则中心小学的建设。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上,重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规范化水平;要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学、中心小学要建有校园网,并与神木县教育信息网联网;高庄则中心小学要配齐计算机室,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办公电脑师机比按3:1配置;教学点要配置办公电脑和打印机。

4、加快规范化学校和幼儿园创建工作。狠抓学校规范化建设,保证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各方面达到规范化学校要求,要严格按照建设标准配齐、配足常规教学仪器,并提高使用率。武家庄学校要办一所以上示范性幼儿园,按府谷县一级幼儿园配备标准进行建设,同时规范幼儿园管理。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加快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和等级幼儿园建设,推进全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5、完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文化建设。建设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充分发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提高当地农民的培训面及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信息化的社区教育网络,构建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注重镇、村(居)委社区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增添本镇的文化气息,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督查,严格奖惩

加强我镇和有关职能部门履行“创强”职责的督查,把“创强”工作纳入镇相关部门主职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狠抓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组织实施,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努力完成任务。镇党县委、政府对在2011年通过验收的学校,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在“创强”工作中成绩显著的个人,镇党委、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凡在规划时间内没有完成相应任务的学校和个人,需向镇政府作出书面检查,次年不能完成“创强”任务的,该年年终考核不得评优,相关责任人要严厉批评,对影响我镇通过创建陕西省教育强县验收的,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工作步骤

(一)自查阶段(2011年3月)主要任务:做好自查,制订规划。

对照《陕西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方案》和《陕西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做好自查和资金预算,并填好“创强”项目资金投入预算表及明细表。

(二)发动阶段(2011年4-6月)主要任务:动员开展教育强县、强镇创建工作;出台相关文件与政策。

1、出台《武家庄镇创建陕西省教育强县实施方案》。

2、成立武家庄镇“创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强办”。

3、镇与学校签订“创强”工作责任书。

4、镇制订《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责任单位:镇人民政府。

(三)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主要任务:大力推进教育强镇建设。1、2011年底前,武家庄镇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

2、印发《陕西省教育强县(市、区)督导验收指标体系档案资料目录索引》。收集相关佐证材料,撰写申报材料。

(四)攻坚阶段(2011年10-11月)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创强”工作。1、2011年8月底前,完成申报教育强县《呈报书》、《自评报告》、《验收方案》、《自评分说明》、《资料目录》、介绍武家庄镇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资料片(DVD)、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画册资料样本,送市“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审定。2、2011年9月底前,向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交申报材料。

3、其他各有关单位按照“创强”任务分解表,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创强”各项工作任务。

(五)迎评阶段(2011年12月)主要任务:做好迎接教育强县督导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1、2011年11月,召开迎接教育强县督导验收动员大会。

2、积极营造迎接教育强县督导验收的良好氛围。

3、认真做好迎接省督导验收组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4、迎接省督导验收组对我县“创强”工作进行督导验收。

5、召开“创强”表彰大会。

天台创建旅游强县专题解说词 篇4

佛国仙山,紫气氤氲;晨钟暮鼓,梵音缭绕;山水神秀,佛宗道源;仙境盛誉——天台山。

天台县创建省级旅游强县纪实。在 中国的东海之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风光迤逦,钟灵毓秀,有天下第一美誉的石梁飞瀑,王桥驾鹤飞身之所,琼台仙谷,也有光彩夺目的赤橙七霞,变化莫测的华鼎归宇,这里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道教南宗祖逖所在地,济公**出生地,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和合二仙隐居地,天台山。

数千年来,天台山以其神秀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怀着一颗颗朝圣般的心,前来循法。诗仙李白曾二度造访天台,留下“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千古名句。浙东疼是之路,一代唐代诗人的诗歌之旅,数百名诗人翻山越岭,最终在天台山停下匆匆的脚步,留下不朽的诗篇,穿越时空,华鼎封上的一道道云蒸霞蔚的曙光,仍然保持着千年前的温度,国内知名旅游专家魏小安来到天台后,不惊发出这样的感叹,此乃中华三教第一山。中华三教第一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天台县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领导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天台县在我省最早成立县级旅游局,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先后来到天台县调研旅游工作,并指出要利用好天台山的资源,办好旅游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原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天台山视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夏宝龙来天台山调研时,为天台山的风光和文化所吸引,尤其是对济公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赵洪祝指出,要继续传承和弘扬济公文化,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海峡两岸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国内外专家学者纷至沓来,汇聚天台山之巅论道,为天台旅游发展把脉。省旅游局领导多次亲临天台指导,为天台旅游业发展指明方向。近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天台的旅游业发展,提出“台州旅游看天台”的口号,天台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审时度势,制定了旅游新县的战略目标,启动旅游产业推进年建设,努力打造华东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2008年人代会上,天台县首次提出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目标,今年人代会上再次提出创强目标,充分体现了天台县委县政府对创强的认识和决心。今年,台州市委市政府又明确将天台县作为全市唯一的创强培育对象,这不仅是对天台旅游的肯定,更是对天台旅游的鞭策。

天时地利人和,天台旅游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厚积薄发,创强工作全面铺开,自确定创强工作目标以来,省市相关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天台县的创强工作,多次来天台进行创强指导,领导的关怀让天台人民备受鼓舞。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天台县委县政府负重拼搏,围绕创强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县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迅速成立创强办公室,从各部门抽调精英,组成工作团队,分节落实创强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为确保创强工作落到实处,天台县委书记徐明华,县长黄贤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立毅,县政协主席杨连宋,县委常委县旅管委主任朱仁福,副县长叶林军等四套班子领导召开一系列会议。自去年召开创强动员会议后,今年又相继召开创强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创强工作督查会议,创强工作汇报会,创强工作推介会,创强引见动员大会等一系列重大会议。天台县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旅游局等四十多个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此外,县领导还多次前往景区城区踏勘,县长指导创强工作,为顺利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大旅游格局指明了方向。

部门联动,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县各部门纷纷行动,报纸、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等媒体全方位造势,营造出浓烈的创强氛围,创强工作一时间传遍了每个角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创强为人民,创强靠人民。全县人民上下一心,众人拾柴火焰高,主要街道的路灯全部更换一新,讲城区公厕进行整改,对城区绿化带进行修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干部群众纷纷加入创强工作,争相阅读创强手册等宣传资料,争当创强宣传员,团员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创强知识竞赛,青年志愿者导游培训班,肩负起宣传天台旅游的使命。导游参加导游大赛,同台竞技,一展风采。全体市民动手清理城区垃圾,整治环境卫生,天台创强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科学创强,硕果累累。跳出创强看创强,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是提升旅游竞技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契机。

天台县深刻认识到创强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科学创强的工作思路,创强不单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要通过这一载体完善要素配套,健全城市功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市民素质,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天台县创新工作方法,以项目建设推进构建大旅游,相继启动老天北线改造,修禅寺修复,华鼎山庄改造,赤橙宾馆二期工程建设等八大旅游重点工程。县领导亲自联系旅游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为旅游发展保驾护航。以影视拍摄宣传天台山,至吸引大陆第一部商业武打片《少林寺》拍摄以来,又吸引游本昌的济公,张纪中的《射雕英雄传》,张国立的《济公新传》等一系列影视作品来天台拍摄,让更多的人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了解天台山。以文化为载体,以竭尽活动促旅游,天台县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弘扬济公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合文化等一系列品牌文化。举办杜鹃节,海峡两岸济公文化交流会,和合文化国际研讨会,石梁避暑节,推出新天仙配,济公圣记游,乡村游,养生游,避暑游等旅游新产品,把天台的旅游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创建教育强县总结 篇5

提升全民素质

——平阳县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县汇报材料

中共平阳县委

平阳县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18日)

平阳县位于温州市东南部,是一个有1700多年历史的老县,全县陆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5万人,辖17个建制镇、14个乡,32个社区、6个居民区、583个行政村。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2亿元,财政总收入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8亿元。平阳县有着悠久的尚武历史,民间习武、锻炼风气一直较浓,体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全县31个乡镇中,成功创建10个省级体育强镇。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全国象棋之乡”、2007“全国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2008“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体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平阳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要求和增强人民群众体质为出发点,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全面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体育组织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培育体育人才队伍,全力夯实创建省体育强县的各项工作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创强进程

(一)领导重视,加强创强部署。2005年,根据省创建文化大省、体育强省的总体部署,平阳县委、县政府就作出了建设文化名县、体育强县的决定,制定出台《中共平阳县委关于加快文化名县建设的决定》和《平阳县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将体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小康建设社会目标管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强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体育工作,县委全会、县“两会”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县政府连续三年将体育设施建设列入县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多次进行体育工作专题调研、视察,以协调会形式着力解决制约体育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4月,我县再次召开创建省级体育强县动员大会,制发《平阳县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县实施意见》、《平阳县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县宣传工作方案》等文件,全面部署创强工作,分解、落实创强工作任务。

(二)强化保障,落实创强措施。一是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强指导。2008年平阳县提出创浙江省体育强县的工作目标,把创强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成立以亓宾副书记为组长,县委宣传部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县创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协调全县创强工作。同时,把体育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体育经费逐年增加。二是建立机制,确保任务落实。

1、建立信息通报机制,编印《平阳体育——创建省级体育强县专刊》,定期通报工作进度;

2、建立业务培训机制,分层次、分批次对创强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共培训700多人次。

3、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县政府专门成立创强工作督查组,县人大、县政协组织创强工作专题视察和检查,把体育事业发展纳入重点工作责任制,成为各乡镇、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4、建立宣传机制,通过新闻媒体、赛事活动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创强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强氛围。

二、完善组织机构,健全服务体系

(一)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体育机构。1998年平阳体育运动委员会更名为平阳体育事业发展局。目前县体育事业发展局设有办公室、群众体育科、训练竞赛科三个科室,下属县体育中心、少体校、游泳池、体育技术辅导站等4个事业单位,有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9人,在职事业人员28人(不含退休8人),组织机构健全、领导班子和科室分工明确,管理制度完善。县体育局全年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能较好完成各项体育工作目标任务,在推动平阳县体育事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二)构建三级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平阳县建立县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县体育总会设立秘书科,建立县国民体质监测与社会体育指导中心。2009年10月召开平阳县体育总会换届大会,印发了《关于推进县体育总会和体育社团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对全县体育社团的管理。平阳已成立各类单项体育协会18个,单项体育俱乐部14个,会员总人数超过2万人。体育社团的活跃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平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35万余人,占全县人口比例逾41%。全县31个乡(镇)建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体育指导站、体总分会;建立省级农村体育俱乐部16个,市、县级农村体育俱乐部77个。全县基本形成了体制顺畅、责任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群众体育服务体系。

三、加快设施建设,优化健身环境

近年来,平阳县按照创建省级体育强县的要求,以“为民办实事”工程为契机,不断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全县体育设施建设空前加快,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体育设施全面更新完善,设施管理更加规范到位,走在全市先进行列,为我县体育事业发展打好坚实的硬件基础。

(一)科学规划,推进县本级体育场馆建设。平阳县体育中心位于县城核心区域,规划占地165亩,总投资近2亿元,内建体育馆(3500座)、游泳馆(1800座)、体育场(10000座)。其中平阳体育馆投资7000多万元,于2004年建成并投用。平阳游泳馆规划用地约15亩,总建筑面积8300多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前期筹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平阳体育场已完成规划选址和平面图设计工作,目前由平阳中学体育场(4000座)代替,实行资源共享;鳌江体育中心规划占地60亩,已用地27亩建成标准游泳池、羽毛球馆、五环宾馆等场馆;此外,中国谢侠逊棋院也正在积极筹建中,该棋院占地30多亩,建成后可承办国家级棋类赛事,集训练、比赛、住宿、展览为一体,是目前国内少数的综合性棋类赛馆之一。

(二)共建共享,扩大基层体育设施覆盖面。近年来,县财政平均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各乡镇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以省小康体育村和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为载体,新建了一大批群众健身苑(点)、篮球场、门球场、室内活动室。据统计,2009年省、市、县共投入540万元建成省小康体育村110个,市、县体育为民办实事全民健身工程156个。目前,全县31个乡镇均建有灯光篮球场、室内活动室,32个社区全部建有健身设施,583个行政村中有565个村建有一定数量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96.91%,其中375个村达到创强标准,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4.32%,197个村建成省小康体育村。截止2009年10月底,平阳县共有健身苑(点)1247个,门球场37个,公共体育场地(不包括学校体育场地)2144个,面积超过122.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4平方米。学校体育场地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机关、事业单位、百人以上企业均有一个以上活动场所。

(三)完善管理,提升体育设施服务质量。近年来,平阳县在大力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规范体育设施的管理,出台《平阳县全民健身苑(点)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体育设施管理的责任主体、经费投入、设施维护、场地卫生、报废更新、伤害保险等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场地器械,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安全、正常使用。平阳体育馆、鳌江体育中心、县游泳池全年向社会公众开放,深受群众的欢迎。认真做好学校、机关企事业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工作,方便了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四、普及全民健身,发展群众体育

近年来,平阳县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广大群众中掀起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潮,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一)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打响平阳体育竞技品牌。2007年以来,平阳县先后举办“墙改杯”乒乓球比赛、“萧振杯”篮球比赛、育英杯传统武术比赛、迎奥运“水利杯”羽毛球团体赛、迎奥运县机关登山比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等县级大型体育健身系列活动30余次,参加人数超40万人。尤其是今年我县举办县第五届运动会,历时5个月,有2680多名运动员参加,是我县举办的历时最久、项目最全、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运动会;成功承办南麂国际海钓节、“金桥杯”省第十六届国际标准舞锦标赛、全国女子散打冠军赛、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等系列赛事,今年承办的中国“红色旅游杯”桥牌邀请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28个队156人参加比赛,原国家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原省人大副主任徐志纯到场参与比赛。

(二)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本着“健康第一”的工作理念,平阳县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各中小学校设立体育领导机构,把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学校教育经费预算,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及时对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和总结。严格按照要求配全、配足体育教师,积极开展“两课”、“两操”活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体育节和排球、篮球等各类比赛,全县95%以上学生达体质健康标准。

(三)加快推进体育社会化。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培养一批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显得尤为重要。平阳县认真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平阳有三级及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多人,每千名体育锻炼者配备3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已建成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自2006年开始共组织十三次国民体质检测,参检人数逾2400人次,每年检测人数超过500人。据统计,平阳县群众国民体质合格率达65%以上。

(四)推动不同人群的体育工作。加强县老年体协建设,实现人员、经费、办公地点三落实,2007年以来每年组织4次以上体育比赛,2008年荣获“全国亿万老年人健步走向北京奥运会活动先进地区”的光荣称号,今年成功举办县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近700名运动员参加了10个项目比赛,有1000多老年人参加了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目前我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数达到51%;加强幼儿体育工作,2007年至今每年组织开展幼儿趣味体育活动超过10次,积极开展浙江省幼儿体育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通过举办运动会、指导训练、业务培训等方式,推进农民、少数民族、残疾人、外来创业者的体育工作。

五、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竞技水平

(一)扎实开展业训工作。平阳认真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坚持精品战略与规模效益并举的方针,扎实推进业余训练工作。平阳县有省级业余训练点布点17个项目、284名运动员,14个重点项目有全天候的标准训练场,开设项目训练器材相对齐全、完整,布点学校运动员、教练员档案较为完整,体育后备人才库较为完善,有20%以上的学校为县级以上重点布局项目学校,省级业余训练点布点人数和布点经费的到位率达到100 %,筹好、用好运动员训练经费。平阳各项目长期在训人数约500人,形成了以重竞技项目、水上项目、排球、乒乓球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项目。2005年至2008年平阳县向省、市输送体育后备人才92人,包括王楠楠(赛艇)、郑裕蒿(散打)、金兵兵(武术)、王代平(武术)、李佳佳(拳击)等全国、世界冠军。

(二)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依托中小学校和体育俱乐部,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不断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积极创建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体育俱乐部1所,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俱乐部、特色学校4所,市级体育体育特色学校5所。2008年,平阳县少体校和平阳育英体校成功创建2009-2012年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县少体校占地73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有在校生100多人,开设皮划艇、排球等10个奥运项目,配有专职教练员12人,建成为集学习、训练、食宿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学校。

(三)竞技体育连续获得佳绩。2005以来,在国家级比赛中,平阳籍运动员共获得17枚奖牌(其中金牌6枚),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中王楠楠和郑裕蒿获赛艇和散打共2枚金牌,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中,王楠楠再次荣获女子轻量级4人双桨金牌。平阳本周期内获全省竞技体育贡献奖人才效益分达到1998分;在省级比赛中,2006年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平阳代表队获得金牌19.3枚,金牌数列全省县级单位第25位;在市级比赛中,今年温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平阳县代表团(青少年部)组队参加田径、武术、乒乓球等20个项目比赛,获得了金牌124枚,金牌数列全市第4名的好成绩。平阳武术、游泳等协会多名选手参加港澳台举办的赛事活动,均取得喜人成绩。

六、规范体育市场,繁荣体育产业

(一)切实加强体育市场的监管。平阳体育市场始终遵循“严格管理,注重预防,保障安全”的方针,加强体育市场执法队伍建设,经常组织执法人员对各类体育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特别是每年7月至9月加强对全县游泳场所执法检查,确保了游泳场所安全对外开放。

(二)大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近年来,平阳县坚持大力培育体育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全县体育器械、体育健身、体育彩票和体育技能培训等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体育产业发展潜力不断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据统计,2007至2009年平阳县体育彩票销售总额约1亿元,目前,全县体育用品制造业、全民健身服务业达171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当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0.5%以上。

上一篇:(模拟炒股心得)下一篇:学校艺术展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