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案免费(推荐8篇)
教学目标
1、准确诵读文章并背诵。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短文。
3、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4、掌握倒装句和判断句及短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5、了解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
6、感受古人浓重的道德伦常观念。教学重点
诵读、翻译、重点字词(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
感悟古人的道德伦常观念。教学策略
由题解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
小组探究
诵读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课本,放在自己正前方,翻到第29页;拿出字词典,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拿出《教材1+1》,放在课桌右上角;拿出双色笔,放在笔槽里。今天,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两则》。
二、检查预习
1、《世说新语》(第„„组,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为我们介绍一下,《世说新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志人小说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哪些人编写的?第„„组,有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做介绍。)
刘义庆及其门客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人,时任临川王。
3、字词
(第„„组,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说一说第一篇短文《咏雪》中,有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并板书。)
字音:讲论可拟chā
即 .lùn
差..jí字形:雪骤 xù .zhòu
柳絮.(第„„组,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说一说第二篇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有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并板书。)
字音:舍去shě
家君在不而去wěi ..fŏu
相委.字形:友人惭.căn
全班诵读短文
4、讲故事理文句(1)(第„„组,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为我们讲讲《咏雪》这篇短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古今异义词:儿女(泛指小辈/儿子和女儿)
因(趁、乘/因为)虚词:俄而(与“俄”连用,表示时间短促,不久。).倒装句:何所似(所似何)
撒盐空中差可拟(<于>空中撒盐差可拟)省略句:寒雪日内集(<于>寒雪日内集)
撒盐空中(撒盐<于>空中)判断句:„„也(„„者/„„者也/„„者,„„也)省略句:(其女)即公大兄无奕女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安在家中召集小辈讲解文义,以雪为考题检测子侄辈的才学,只有谢道韫的回答让谢安大笑乐。
分角色(谢安、小谢朗、小谢道韫、编者)诵读短文+全班诵读短文
(2)(第„„组,请你们的小组发言人为我们讲讲《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短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古今异义词:去
委
引
顾 虚词: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然后、就)
下车引之(连词,指元方)..通假字: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惭愧。).敬辞:君(对他人的尊称,您。)
尊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令尊。)谦辞:家君(对他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
省略句:过中不至(<友人>乃至)
门外戏(<于>门外戏)
太丘长陈寔曾和朋友相约出行,由于朋友迟到,陈寔先走了。朋友知道后大怒,当着陈寔儿子元方的面骂陈寔不是人。年仅七岁的元方抓住友人“无信、无礼”的过失,机智地对其进行驳斥。
分角色(元方、友人、编者)诵读短文+全班诵读短文
三、解题理文义
咏雪
1、“咏”,指用诗词等描述、抒发感情。由标题可知,本文的描述对象是什么?
2、文章中是如何描述雪的?(原文回答再翻译)哪一个比喻带入了对雪的喜爱之情?
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形似(白)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形神俱备(白而轻盈)——给人想象和美感——喜爱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歌咏雪花洁白美丽吗?还是借“咏雪”咏“人”?(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咏人——谢道韫——冰雪聪明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结:
文章通过写谢安家的一次家庭小聚会,表现了东晋才女谢道韫儿时的聪慧和才气,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赏之情。同时,体现了古代士族家长的向心力作用和对后辈文化教养的重视。
陈太丘与友期行
1、“期行”,相约同行。由标题可知,谁和谁相约同行?他们约定在什么时候?一起出行了吗?
陈太丘和朋友、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哪一个字最能表现友人对“太丘舍去”的态度?
怒
3、陈太丘的儿子元方是如何评价友人的?
无信、无礼(直接指责)
4、你如何评价友人?如何评价元方?
友人便怒(脱口而出)
友人惭(知错)
下车引之(欲改)....友人——知错能改
心直口快
胸怀坦荡
答曰(脱口而出、条理清晰、据理指责)
入门不顾(傲慢失礼)...元方——机智聪慧
不卑不亢
性傲心直
小结: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后记:这节课我采用先让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再让他们自己讲述的做法,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教学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一课时 《咏雪》教案
一、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出示课件)
二、探索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出示课件)
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明确要点: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柳絮”一喻好。
5、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归纳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出示课件,根据情境增强记忆)
三、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积累诗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张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四、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平时重承诺,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来藏匿他。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音)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2、学生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文。(出示课件)
3、理解重点词语(出示课件)
4、对照重点词语及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文大意)
5、师生交流,共同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出示课件)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3、四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归纳问题:(1)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他的反驳有说服力吗?
(2)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1)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使得“友人”“惭”最后“下车引之”。
(2)元方是机智聪敏,善辩,懂礼识仪的人; 友人是无信、无礼但却知错能改的人。
4、多角度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
明确: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围绕AB中的任何一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按着这个多角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来给故事重新安排情节。a、元方回答友人的句子可以改为“我的父亲是‘非人’,你与我父亲为友人,那你也是‘非人’啊!”
b、元方原谅了友人,带着友人去找他父亲去了。
„
„
„
三、尝试反馈
1积累成语: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出示课件)2积累名言。你能说出关于讲诚信、懂礼貌的名言吗?(出示课件)
示例: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
(英)玛·沃·蒙塔古
四、归纳总结:谈一谈你这堂课的最大收获?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学习一些摹景状物的手法。
3)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读懂文章的意思,揣摩故事中蕴涵的深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意。
教学重点:1)揣摩故事中蕴涵的深意,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导入新课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同学们是了如指掌,他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司马光的聪明的?的确对比手法能突出人物的个性。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位聪明的小朋友,他们都是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2、背景介绍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刘义庆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永隽”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等等。(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成语故事或讲一个自己读过的故事。)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了解文章的大意,要求学生在自读时将不会读、不能理解的词语画下来)(1)正音
傅(fù)
俄而(é
ěr)
奕(yì)
凝(níng)戎(róng)
韫(yùn)骤(zhòu)(2)释义:(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释疑的能力)
应重视以下词语和句子:
俄而、骤、欣然、拟、未若、因、尝、竞、走(可与“行”、“去”
相联系)、唯、信然、折枝、1、取之信然。
2、诛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三、师生互动
1、教师朗读文章。(这一环节重在体现教师的参与和断句上的指导作用)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的环节,力争当堂背诵)
4、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四、合作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短文大意?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那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的儿女有什么不同?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做“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五、思维拓展
1、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本体和比喻体?比喻的特征?比喻的作用?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2、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名句?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教师导学]: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问题组: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内容。
(2)王戎事先尝过果实么?如果没有,他怎么知道是苦涩的?(3)如果把结尾改为“取之,未然。”可以么?如果可以,那么文章的意思有无变化?有什么变化?你能解释树在路旁,果实压断了树枝,无人摘取的原因么?
(4)分小组每个同学发挥想象,想象诸儿竞走,攀枝摘果,因枯涩不能吃的一系列神态,并把它以课本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1、查找《世说新语》的有关资料
2、完成课后练习
《世说新语》教案
广东佛山市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吴明强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2)多次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结合注释,将重点字词写在书上,将自己的理解翻译写在本子上。
二、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小心论证的学习方式。
三、教材分析:
一)本文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选自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一书。《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http://baike.baidu.com/view/3048198.htm)
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教学难点: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从《世说新语》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视频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世说新语》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课前准备,体现出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的作用)
四、预习提纲
学生:结合注释粗读、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五、教学方式:诵读、演读、疏通、讨论、辩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咏雪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讲成语故事)(http://baike.baidu.com/view/28509.htm)
二)导入:由课前演讲的成语故事点评引起
三)《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四)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1、听老师范读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停顿,把握感情基调,培养语感。
2、自由练读要求:熟悉文章内容,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分角色演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注意节奏。
五)记一记: 雪骤(zhîu)差可拟(nǐ)柳絮(xù)无奕女(yì)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
六)论一论:
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 要求:
1、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
2、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
七)译一译:
要求:注意重点词句,理清文意
八)想一想: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九)辩一辨: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正方: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反方: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一读:
回顾上节课内容,全班齐背诵《咏雪》,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1、听老师范读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停顿,把握感情基调,培养语感。
2、自由练读要求:熟悉文章内容,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分角色演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二)找一找:
快速阅读、找出文中你认为的重点词句、文中表达称呼的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教师精讲点拨。
三)演一演:
表演元方与友人对话的情景。(提示:注意语言、表情、动作)
四)说一说:
1.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友人:——言而无信,暴躁易怒,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伶俐,懂礼识仪
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错误?错误:首先是失信,其次是当面辱骂他人
五)辩一辨: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看法。
正方: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反方:认为元方确实失礼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六)想一想:
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启示:诚实守信、守时;待人接物诚挚懂得尊重他人。
小结: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七、《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后,获得几点体会:一是好课是“改”出来的;二是教师的心态决定课堂质量的高低;三是课堂永远是学生的天地,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只是执行导演;四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上课不是简单地将课前备好的东西生硬地灌给学生,知识的现场生成很重要。
教学设计上,我前前后后调整了好几次,吸取了诸位老师的建议。原计划是整合两个短篇,老师们提醒我,这样操作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课堂知识很难组织成系统,还是一篇篇地过关较为实在。《世说新语两则》虽尚属于较为浅显短小的文言文,但小课大教,故调整为两个课时,每个课时教一篇。比赛课放在第二课时,教授《陈太丘与友期》。
资料搜集上,充分研究文本和教参,遇到相关的疑难问题,除了与同事探讨,百度搜索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在了解《世说新语》文本信息和文中相关人物的生平经历故事方面,以及作为导入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非常方便。学生对于涉及的故事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临时补充了谦称、敬称的知识,谦称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称别人用“令”字,小知识,宽天地,学生受益匪浅。
环节上,以“测一测”“找一找”“读一读”“译一译”“演一演”“说一说”“辩一辩”串联起整堂课。聂绍美老师给的建议要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和课前预习的检测,根据聂老师的建议,我再次调整了教学内容。听从备课组老师的意见,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亮点放在“演一演”“辩一辩”上。课堂上,的确是这两个环节学生的情绪最是高涨,不但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还有新的精彩出现。
本堂课上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宰课堂。学生们表现得也异常积极和认真,预习做得很到位,上课当天也很是活跃,难得地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从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读准通假字,小组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学生质疑,到学生分角色读,学生表演,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难,到课内到课外,在能力的训练方面由浅入深,由动口到动手,由朗读到辩论,在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方面由诚信到宽容,由做人到处世。
另外,本次参赛的另一大体会是: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
教学总是在缺憾中进步,上过之后,自然有许多的不足,如环节设计上略显繁琐,课件上有个别错别字未能及时改正;最大的还是老问题:时间把握上,前松后紧,课前字词检测由于设计的疏忽,耗时过多,导致后面“辩一辩”及小结环节显得很匆忙;再者就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然是个迷。
期望往后可以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尽快成长成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辜负学校领导与老教师的辛勤栽培。
八、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广东省学校:佛山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姓名:吴明强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电话:27881866电子邮件:
1.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习过程】
(由 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步骤可由老师灵活调配,时间暂不做明确规定。)
第一步:自学环节 (解决目标1)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2、学生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3、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雪骤 ( ) 差可拟( ) 柳絮( )
尊君在不( )
第二步:合作环节 (解决目标1、2,)
1、小组长检查“自学环节”完成情况,并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 )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 )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 )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 )之( )。元方入门不顾( )。
3、翻译重点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小组讨论:(解决重难点1、2)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气氛?
②为什么“公大笑乐”? 我们可以从哪里看出作者的倾向?
③七岁的陈纪“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第三步:展示环节,学生展示自学及合作学习成果。
第四步:拓展延伸(解决难点1)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绵竹市板桥学校 陈正萍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朗读文言文方法,熟读课文。
2、积累、掌握重点文言文词语,“讲论文义”、“俄而”、“骤”、“欣然”、“未若”、“因”、“差可拟”。
3、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与运用,理解比喻中神似的重要性。
(一)过程与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疏通文意。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教师平等参与,与学生共同学习。
3、通过多媒体感受雪的形、神,分析理解比喻句。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文章温馨的家庭氛围,懂得家庭亲情和谐的重要性。
2、认识到家庭亲情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庭亲情、维护社会和谐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文言文朗读训练
2、理解文意
3、修辞方法比喻的运用,美句赏析
4、了解比喻的形似与神似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顾积累的古代诗歌的咏雪诗句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咏雪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古代家庭,看看两位古代儿童对纷纷大雪做了怎样的描绘。<二>探索新知
1、关于作者和《世说新语》的介绍 学生通过看课下注解了解文学常识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研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朗读前先讲解文言文朗读要点。
课件呈现文言文朗读要求:文言文朗读要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
2、扫除字词障碍
检查学生对重点字音掌握情况
抽一位学生读课件呈现的重点字音,学生评价,课件再呈现正确注音,学生齐读。字音:
谢太傅(fù)雪骤(zhòu)柳絮(xù)无奕(yì)道韫(yùn)学生自读课文,再抽一位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点拨要读好文言文,断句是关键,也就是节奏停顿。
课件呈现重点句子的朗读节奏,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学生齐读全文
3、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疏通
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课件呈现),抽学生解释,学生评价,课件呈现答案。大声读一遍。
(1)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解诗文)(2)俄而雪骤(不久)(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比拟)
2、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抽学生朗读课文翻译,教师修正。
4、分析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根据记叙的要素理清课文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
人物:谢太傅 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学生再读注解,理清人脉关系,感受高雅的家庭氛围。学生再读课文,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
5、探究学习赏析句子 看画面,感受情景 找出句子,分析妙处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学生评价两个句子 教师点拨:
明确: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基础。柳絮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你认为作者偏向于哪一句?
从补充谢道韫的身份看出,作者暗示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成语“柳絮才高”,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比喻 形似--神似
例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运用修辞的作用:形象生动 <三>、拓展延伸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抽生说意思,讨论:体会到什么?)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聪颖机智的性格。<四>课堂小结
师:本文短短71个字,却为我们塑造了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营造了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气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谢道韫的聪慧。通过两句比喻句相信“雪”在同学们心中也已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撒盐空中(形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3、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讲述故事
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呢?(教师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注意技巧,恰当运用形体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生复述故事作铺垫。)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大家想想,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如此刻骨铭心呢?(引导学生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
2、导入新课
“诚信”是立世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简介《世说新语》及其作者
三、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板书)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解说: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就初中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要让学生知道评价人物的根据是人物的言行,评价人物的标准是正确的、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四、组织学生学习《期行》
1、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一阶段的学习。
(1)注意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
(2)学生自读课文,推敲朗读停顿;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二阶段的学习。
(1)请学生翻译课文。(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字句。)
(2)通过讨论,梳理故事情节。(可板书)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驳客,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3、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三阶段的学习。
(1)同座学生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体验开始时教师讲故事的语气、神态,力求能够绘声绘色。)
(2)讨论: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怎样的道理呢?
明确: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4、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四阶段的学习。
《期行》这则文言小说短小精悍,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说说自己的看法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出陈太丘、元方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五、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大家的悟性很高,顺利完成了《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的学习任务。下一堂课,我们将学习《乘船》,老师想放开手,完全由你们自己来学习这篇文言小说,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呢?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将《期行》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请他们给你评判打分。(优、良、中、差)
2、如果你是学习小组的牵头人,你将如何组织你的小组成员按照老师介绍的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来学习《乘船》?请你设计一份内容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准备竞选《乘船》学习小组的牵头人。
第二课时
一、回顾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
二、小组学习《乘船》(每组以6至8人为宜,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巡视指导)
1、各小组交流学习方案,选定方案优秀者为本小组学习牵头人。
2、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修改完善学习方案。
3、按照确定了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乘船》,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4、展示学习成果。(可采用电视上常见的知识竞赛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给予鼓励性的打分。)
(1)课文朗读展示。(每小组出1人,人选由其他小组任意指定。)
(2)字句理解展示。(为了便于突出重点,可由教师出题,各小组抢答。)
(3)故事复述展示。(由各小组推选1人参加。)
(4)故事内涵展示。(各小组在整理好答案后,选定1人公示,意思正确就可以给分。)
故事内涵: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5)评价审美展示。
(让学生们评判华歆与王朗谁“优”谁“劣”。各组自由发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辩论,看法新颖独特的要给予加分鼓励。)
三、教师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点
(从鼓励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对学生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要中肯地指出,以利以后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回家将《乘船》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评定等第。
2就这次小组学习中的得与失,写一份200~300字的体会。
1、学习一些摹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学习古人机智、诚实等美德
一、疏通句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
2、请学生试读课文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二、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
2、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地(2)空中撒盐差可拟 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乃: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委:舍弃。(6)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三、拓展延伸
1、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3.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课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2.难点
(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咏雪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3. 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习的课文,就有三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
1. 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4、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
5、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7、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
(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2)笑前一喻,乐后一喻。(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8、探究质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纷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好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9、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像鹅毛漫天飞舞,像蒲公英种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缘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五.作业
1.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1.二、1.3.三。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道旁李树》《复裈》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读翻译。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语
《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还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小时候看到路旁有一棵李树,上面长着许多李子。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你知道他为什么不去摘吗?请看课文。
三、正课
1. 朗读《道旁李树》。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2. 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3. 质疑: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 讨论并归纳: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面目思索的结盟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不应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4.质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讨论并归纳: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聪颖机智孩子。5.朗读《复裈》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6.指导学生翻择课文,一人一句。
7.质疑:韩康伯说“火在慰斗中而柄热”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比喻上身穿暖和了,下身就不会冷了。8.质疑:每亲认为他“导”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母亲认为觉得他小小年纪(才几岁)就能类比恰当,就能替大人着想,为家庭分忧,觉得他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四、课堂小结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类似的有趣的小故事,希望大家有机会找来读读。1.词语小结
导:母甚导之 以„„为异 对„„ 感到惊异 水土导也 不同 道:国人道之 说 看道旁李树 路
然:公欣然曰: „„的样子 取之信然 这样 所以然者何 这样 2. 古今导义
因:古义:凭借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义:因为
走:古义:跑 诸儿竟取之 今义:行走
寻:古义:过一些日子 寻作复裈 今义:寻找
酷:古义:特别 家酷贫 今义:残酷
3.导 母甚导之 意动用法 以„„为导 对„„感到惊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
【世说新语教案免费】推荐阅读: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06-11
世说新语《期行》、《乘船》11-05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02-23
七上世说新语二则12-02
世说新语导学案12-09
世说新语二则说课稿05-24
世说新语排调有感07-07
世说新语的翻译和原文10-18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反思10-19
世说新语学案答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