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生活主观题训练(精选8篇)
2015年高考政治生活主观题训练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材料二 农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T市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举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促进了S村和谐稳定发展。
(2)结合材料二和“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村民自治对S村和谐稳定发展的作用。(12分)
①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有利于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密切干群关系。(3分)
②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及增强村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3分)
③加强民主管理,共同制定村规民约,有利于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3分)
④实行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3分)材料二:大到一座城,小到一条路,城市规划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烟台市规划局和胶东在线联合主办“网上规划展”,主要对一些城市规划重点项目和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项目进行网上公示,广泛征询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城市规划决策为什么要广泛征询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10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城市规划征求意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4分)
②城市规划关系民生,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2分)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2分)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2分)2014年雾霾进入全国治理阶段。全国各地治理雾霾的决心之强、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面治霾,一触即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置身环境危局之外。治理环境污染,不仅需要政府从制度层面加大治理力度、企业积极行动肩负起治污的社会责任,更需要每一个公民从自身做起: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湛蓝的天空和悠悠的白云。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谈谈公民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应对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6分)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践行低碳生活方式。(2分)②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行 为。(2分)
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为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出谋划策。(2分)
(6)食品药品事件频发也暴露了政府监管的漏洞。请你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阐述公民应如何帮助政府堵住这一漏洞?(9分)
①依法行使民主监督。通过信访举报制度等民主监督渠道,促使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改进食品药品监管的漏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②自觉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采取合法方式,敢于同违反食品药品行为进行斗争。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参与食品药品经营活动中,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④增强责任感,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促进政府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的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材料二 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时表示,中国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简政放权。一方面,要拿出完整的“权力清单”,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才能防止公权滥用,减少寻租现象,使政府真正履行为人民、为大众服务的职责。另一方面,要给出“负面清单”,政府要让企业明了不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法无禁止皆可为”,以形成公开透明、预期稳定的制度安排,促进企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另一方面,就是要理出“责任清单”,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职责必须为”,以建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动力,鼓励创新创造。(2)结合材料二,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应当怎样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11分)
①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坚持依法行政。(3分)
②进行经济调节,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保持宏观经济稳定。(2分)
③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2分)
④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激发企业动力,鼓励创新创造;(2分)
⑤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
材料三 2014年7年22日,武汉市法制办发布《武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征求意见稿)。该规定要求,每年3月31日前政府向社会公开重大决策目录。重大决策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决算的编制和调整、重大投资项目的确定、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其他重大事项。重大行政决策起草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15日,特殊情况不少于7日。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公众有重大分歧等内容的行政决策,还应举行听证会。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武汉市政府在重大行政决策中为什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武汉市政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2分)
②有利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使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4分)
③武汉市政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有利于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接受监督,树立政府威信。(3分)材料一
近几年,温州一直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这一目标,着力推进政府转型,建设公正清廉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着力推进社会转型,建设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先进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以优化环境来实现发展大转型和民生大改善。要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关键举措,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以企业转型提升促进环境改善。要把加快城市转型作为根本途径,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着力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为改善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三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建立一套长效而管用的机制。要牢固确立“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理念,不搞“下不为例”,铁面执法、铁心减排、铁腕治污。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抓污染企业,依法取缔严重污染企业。要研究制定引导企业加强环保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履行好环保责任。要建立完善群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强化舆论监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3)结合材料一、三,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温州市政府应如何建设幸福城市。(12分)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温州市政府应着力推进政府转型,建设公正清廉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落实责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分)②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温州市政府应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抓污染企业,依法取缔严重污染企业,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保障人民的利益。(2分)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温州市政府要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关键举措,促进企业转型提升,引导企业履行好环保责任。(2分)
④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温州市政府要着力推进先进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分)
⑤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温州市政府要着力推进社会转型和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建设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2分)
⑥政府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温州市政府要牢固确立“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理念,不搞“下不为例”,铁面执法、铁心减排、铁腕治污,要建立完善群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强化舆论监督。(2分)
材料二: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政府提倡“简政放权”,按照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改变过去存在的“三位”现象:一是“越位”,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二是“错位”,政府职能分工交叉、混淆;三是“缺位”,该管的政府没有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真空”。
(2)请就政府如何避免“三位”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②政府应正确履行自身职能,加快职能转变,建设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③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④政府应自觉接受监督,树立威信(每点2分)材料三:2013年10月,青岛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服务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专家建言献策月”活动。政府各职能部门都组织了相关专家围绕新区发展建设开展调研活动。专家们在调研基础上各自形成了书面意见、建议表上报给了政府部门。最近,市政府对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表梳理分类,分批召开专家论证会进一步分析论证。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青岛市做法的正确性(8分)
①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③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材料二 2014年6月12日,环境保护部等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4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会议要求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部署环保专项行动的原因。(8分)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联合部署环保专项行动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分)
②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联合部署环保专项行动是我国政府宗旨、原则的要求和体现。(2分)
③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联合部署环保专项行动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2分)
④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部署环保专项行动,是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有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2分)
37.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政治民主是保障。有观点指出,在“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同时也要“把权利放出笼子”。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把权力关进笼子”和“把权利放出笼子”两者之间的关系?(10分)
①“把权力关进笼子”是指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不能滥用人民和法律赋予的权力。“把权利放出笼子”是指要维护公民的监督权,勇于使用监督权。(2分)
②“把权力关进笼子”和“把权利放出笼子”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2分)
③只有“把权力关进笼子”,才能更好地实现“把权利放出笼子”。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公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3分)
④只有实现“把权利放出笼子”,才能更好地“把权力关进笼子”。只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才能使人民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3分)
36.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0分)
①公民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途径参与民主决策。当地村民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向政府提出建议。(2分)
②政府应审慎用权,实现决策的科学民主化。当地政府能听取村民、专家意见,制定政策等。(2分)
③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当地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3分)
④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当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分)
(若从其它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议,并参与政府决策,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可靠、快捷舒适、低碳环保,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和交往,还推动了不少产业的发展。高速铁路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波兰等国家已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他们的高铁建设。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不少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市场。目前不少国家在发展高铁时乐于与中国合作。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9分)①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提供公共服务(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做到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或回答: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要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以及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尊重合作方的正当利益;(或回答: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要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国际竞争力)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或回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到平等互利)(每点三分,共9分)材料二 2014年10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检报告》爆出:安徽的李先生在服用一种减肥胶囊后,三四个月成功减肥60多斤,但是不幸的是,他70%的肝脏已经坏死。经当地工商部门调查,李先生服用的减肥胶囊中含有酚酞和西布曲明等成分。早在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发布通知,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知名减肥药曲美、澳曲轻等产品相应退市。可现在仍有一些减肥药违法添加这种早已被禁止的减肥成分,给不明真相的减肥者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食品药品安全再次引发全社会强烈关注。专家呼吁:政府监管部门应及时介入调查处理,采取
更加有效的措施,净化食品药品市场,保障消费者安全;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5)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专家呼吁;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②我国政府具有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组织社会主义;③政府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④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34.银色浪潮、银色经济正大步向我
更加有效的措施,净化食品药品市场,保障消费者安全。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专家呼吁的合理性。(11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安全,符合我国国家性质和政府的宗旨。(3分)
②我国政府具有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相关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处理,净化食品药品市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分)
③政府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政府相关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处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依法行政的体现,有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促进政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3分)
④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政府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安全,才能树立政府威信。(2分)
34.银色浪潮、银色经济正大步向我们走来,如何“养老”,怎样安享一个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一直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破解养老困局。(12分)
① 政府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政府主导的养老服务体系。② 农村村委会和城市居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充分发挥农村村委会和城市居委会在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作用,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③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个公民都必须承担赡养老
人的义务。
④ 公民通过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政府发展养老事业出谋划策。
⑤ 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参加社区敬老尊老行动,共建祥和社区
⑥ 公民正确行使自身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养老措施和老人权利保护,对侵
犯老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举报
⑦ 积极支持政府履行职能,配合政府养老事业。(答出5点以上,给满分)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分)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上,唯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生产资料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增长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其发展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
材料一 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原因。(8分)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发
展先进文化的责任。(2分)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要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引领先进文化的建设方向。(2分)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党遵循经济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进步。(2分)
④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对提高国家文化水平的期望。(2分)
材料一 2014年9月是西藏第24个民族团结月。通过回顾历史,同学们了解到,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当前要着力增强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材料二 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国家把方针政策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全力维护西藏社会和谐稳定。
请运用民族、宗教相关知识,谈谈国家是如何维护西藏和谐稳定的。(12分)
①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分)②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维护西藏和谐稳定提供制度保障。(4分)③要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维护西藏和谐稳定提供融洽的社会氛围。(4分)
2014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我省城镇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省委领导班子通过街区走访、召开民主座谈会、网络民意调查等途径,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形成了“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议,提交省人大讨论并表决通过,为全省的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委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6分)①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城镇化的正确方向。(2分)
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维护广大市民的利益。(2分)
③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集思广益,问计于民,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2分)
材料二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把城镇化异化成了强征强拆的“圈地运动”,以不公平的补偿条件强制拆迁村民的房屋和宅基地。针对上述问题,某市人大代表张某深入社区、居民家庭和建筑工地,就强征强拆问题,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并就市民高度关注、意见较大的问题形成议案,提交市人大。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材料中张某的行为对你有何启示。(6分)
①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人大代表的各项权利。(2分)②增强义务意识,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2分)
③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履职能力和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意识。(2分)27.2014年5月28日至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怎样提升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12分)
①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履行政治、经济、文化职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经济发展,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做到依法行政。
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坚持团结稳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保障群众正常宗教需求,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
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部人类文明史,可以看作是一部制度变迁史。对一个国家而言,道路选择和理论创新,都要靠制度来保障;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也必然体现为制度自信。
总书记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基于此,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的认识。(9分)
①这一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分)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因而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④这一制度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⑤坚定制度自信,当然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和成熟。
(第①点3分必须回答,②、③、④、⑤每点2分,只要回答其中3点即可)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2014年5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亚信峰会上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他指出,安全应当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也不能靠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发展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要安全和发展并重,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办,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亚洲各国为什么要树立新安全观?(8分)
①主权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应履行基本义务。亚洲各国树立新安全观才能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利,履行国际义务。(2分)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树立亚洲新安全观,有利于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以本国的发展促进亚洲地区共同发展。(2分)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树立亚洲新安全观,有利于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
④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树立亚洲新安全观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2分)
(2)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知识,分析习近平倡导的亚洲新安全观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8分)
①“亚洲的事情要靠亚洲人民办,亚洲的安全,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2分)
②“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也不能靠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2分)
③“发展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分)
一、“辨析题”式设问———形式上无设问的设问
2008年广东高考“38 (辨析题) 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就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这个题目从形式上看没有设问, 至于要辨什么、怎样辨, 完全看考生对辨题的理解和把握, 要求学生能力较高。这就是“形式上无设问的设问”。
如何把握这种“形式上无设问的设问”呢?可以尝试“找辨点法”。所谓找辨点法, 即考生自己将题目的设问从题目中提炼出来, 从原辨题中分解出一个或几个问题, 变无形为有形。每个辨点都是得分点, 漏掉了辨点必然导致失分, 因此, 通过认真审题弄清辨题有几个辨点, 是答好题的前提或关键。
具体的做法:首先是进行学科定位和知识定位。如上题, 从题目中的“政治参与”等字眼就能准确地定位到《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其次, 对照课本相关的正确的知识或理论观点分析这个辨题, 确定“辨点”。就上题而言其辨点应包括: (1) 什么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2) “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就是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吗?最后, 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应注意解答辨析题一些共性的要求:一是在具体分析问题时, 都必须有针对性地阐明辨别的理论根据, 并依据辨别的理论根据来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或材料对错之处, 或者哪些对或不对, 或者在什么条件下对, 在什么条件下不对等;二是根据辨析题的具体情况要求, 必要时作小结, 指出题目中的正确观点或辨题错误的实质等等。
按以上方法解答, 上题解答如下: (1) 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 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则, 就会导致无序的政治参与。 (这一点是对“什么是有序的政治参与”辨点的回答) (2) 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当政府的要求符合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时, 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就是有序政治参与。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 必然导致滥用权力,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和接受人民监督;否则, 政府的要求就会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就会阻碍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这一点是对“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就是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吗”辨点的阐述, 注意辩证分析“在什么条件下对, 在什么条件下不对”) (3) 综上所述, 题中观点是不确切的。 (对题目作小结和判断)
二、限制性显性设问
这种设问对考生回答的问题在内容、范围上作了具体明确要求, 约束、减轻了考生作答的自由度、难度。指向性明确是这类设问的显著特点。
例如, 2008年广东政治高考题 (40) :
材料1: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全球气候变暖, 飓风频频登陆, 非洲洪水泛滥, 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 又是肇事者。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 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 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 严重影响国计民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 制定周密计划, 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生产自救, 重建家园, 万众一心, 取得抗洪救灾重大胜利。材料3: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 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 众多旅客被困途中, 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 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心实意。
根据上述材料,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 结合材料1、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 (2) 结合材料3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7分]
此题的两个设问在形式上属于限制性显性设问。表现在:一是题目设问对于解答此题已作了学科知识的限制, 考生应抓住《生活与哲学》关键词语作答;二是题中的两个设问分别要求回答“关系”和“做法”, 设问在内容、范围上作了具体明确要求, 指向性非常明确, 考生作答的难度降低。
对于这类设问, 我们在组织答案时要辩证地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 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建议可多采用演绎法解题, 即先摆出设问所涉及的相关课文观点, 再结合材料作分析。如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考生要紧扣“关系”这个要求,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作分析。解答如下: (1)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 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从材料l可见, 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2) 材料2说明, 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生产自救, 重建家园, 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 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又如第二问, 设问也非常明确地要求考生回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考生要抓住“如何实现”这个限制词作答, 防止答非所问, 也不必人为扩大化。个别考生还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或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答进题目, 这是没有针对设问作答的表现。
总之, 解答这种形式的设问, 一定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语, 准确界定其设问范围。要紧扣要求, 回答出规定范围内的正确内容, 使答案具有针对性, 防止答非所问, 既不要人为狭义化, 也不要人为扩大化。一句话, 要紧紧围绕设问方向和范畴作答。
还要提醒的是, 概括答案要点要做到逻辑严密, 层次清楚。要在思路的统率下, 逐层论述, 做到既要以观点统率材料, 又能用材料说明或证实自己的观点。
三、扩展性设问
这种设问一般不作限定, 需要考生根据对材料的分析进行概括, 选定作答所运用的理论知识, 其答案灵活, 不唯一。从试题的形式看, 扩展性设问是一种允许、倡导并鼓励答案多元而不唯一的一种设问;从试题的测试要求看, 扩展性设问突出对考生发散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 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查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试题的设计思想看, 扩展性设问是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学生探讨解决实际 (社会热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等) , 突出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设问。
2008年广东政治高考题第41题第三问就属于这种扩展性设问。材料1: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
注:从贸易方式看, 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 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 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1∶7.02, 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 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 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外, 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2007年7月1日起, 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 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 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问题: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 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8分]
部分考生在回答此类题目时, 有的感觉无从下手, 有的又写了很多但得分不高。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1) 首先, 考生要学会提炼信息审好题。审题是提取信息的过程。一般先整体感知主题与材料, 再审“设问”, 然后带着设问中的有效信息再去全面深刻地提取背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而背景材料形式很多, 主要有引文、图表、数据、白话描述等载体形式, 考生要根据不同载体提取有效信息。对于引文材料要领会主旨, 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图表数据要将符号语言转换成概念, 按一定逻辑组成概念群;对描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将提取的信息因子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纸上, 然后, 根据设问要求结合主干知识进行信息加工。
(2) 学会加工信息解好题。信息加工是解题的关键, 信息加工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对能力要求很高, 要将第一步所提取的有效信息围绕着设问提出的问题运用主干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如上题, 信息加工图解见下图:
最后, 学会输出信息答好题。活用归纳与演绎, 逻辑严密层次明, 文字规范答好题。
根据以上的分析, 可组织答案如下:作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 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由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转向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 (2)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 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 (3) 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 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4) 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 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5)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波的能力, 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 (6) 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 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 (7) 如果生存压力太大, 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把企业转移到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谋求发展。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甚至是千变万化的。而以上所分析的只是主观题设问的一些基本类型。我们在高三政治复习中, 有必要对高考政治主观题设问作归纳, 准确把握每一种设问的基本特点, 掌握每一种设问的答题要领以及应对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大赫.高考政治考什么[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0.
[2]雷方成.高考政治分项解题能力新导精练[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一、总体要求
1、克服畏惧心理,坚信自己能比别人做得好,从而能以良好的应试状态去面对考试。
2、养成先看书后做题,做题后再看书的好习惯,在运用知识中活化知识,做到“以题带文”、“以文促题”。
3、切忌光听不练,不亲自“下水”解题。“练”是最好的老师,要在“练”中成长、“练”中进步。
4、解答主观题,要养成“慢审快做”的好习惯,思考好再动手,先建“骨架”,再塞“血肉”,把答题角度确定好后再组织答案,使答案组织得更加全面、有条理,避免出现写完上一句不知下一句该如何写的尴尬境地。
5、当好“织女”、“渔夫”。当好“织女”即要织好知识网,对教材知识有个系统的把握;当好“渔夫”,即要突出解题能力、运用能力、表述能力、论证能力的训练。
二、主观题解题中存在的的问题
1、思维的发散不活:认准一点,不及其余,思路打不开,仅局限于某一角度、某一层面的认识。
2、思维的聚合不准:信息干扰,题眼难破,不能正确筛选、统计有效信息。
3、书写潦草、难以评判,卷面安排乱、不整洁。
4、术语不准,词不达意,甚至用口语化语言答题。
5、没有分条、分点写,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答题不规范。
三、审题过程“六步曲”
1、看——看问题。首先要审设问,以便能带着问题看材料。
2、抓——抓关键词、中心意。要从众多信息中有针对性地提取关键信息、有效信息。
3、悟——领悟命题者意图以及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千变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命题者如何设问,答题所用到的原理仍然来自教材,因此要善于揣摩、猜测命题者的答题指向。
4、联——紧扣材料联系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解题时思路要宽广,要多角度、多层次联系教材知识。
5、冽——列出答题纲要,然后再其体组织答案。答案要紧紧围绕考纲,切忌脱离主题哭马行空、泛泛而谈。
6、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看分作答。根据不同题型、不同分值,有针对性地答题,应详略得当,不能均衡用力。
四、主观题组织答案注意“六化”
1、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一定要分条、分点写。
2、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术语和时政精辟术语。
3、结构逻辑化、层次化:整个卷面安排要规范、合理,整体看来使人有舒服之感。
4、编写完整化:各要求要坚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5、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
6、直入主题化:先写亮点、重点,切忌拖泥带水,绕了一大圈才进入主题,即让老师费时费力,也影响得分。
总之,为了在高考中答好政治主观题,必须做到:
①让老师产生好印象,让老师感觉“此生非等闲之辈也”,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②唤起老师的同情心,让老师不忍心“痛下杀手”。
③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字数适中,更不能答错位置(否则不得分)。
④平时训练要坚决纠正不良习惯,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⑤把每一次练习当作考试,把每一次考试当作高考,提高解题的速度与技巧。
⑥对主观题的类型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其共性,分析其特殊性,以便在答题时少走弯路、直奔主题。
高考命题改革要求做到“一点四面”“一点”即立德树人;“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能力。重点考察学生: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
“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
一、高考政治主观题全面探秘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 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4)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句、材料中心思想;
怎么抓——通常可找“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观点、主张、事件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做某事产生的影响等等”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每小点的字数控制在40-60字以内,每小问的字数在25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5)除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二、高考政治主观题八大题型分析 题型
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说明)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涵”“说明”等为关键词,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知识点的”“材料体现了某某范围内的哪些道理”,或者要求考生“运用某某知识点(或知识范围)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实现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结合,既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答题模板】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指向。审读设问,明确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或哪一知识范围,并在头脑中对此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的子知识点过电影似的快速回顾。
第二步,带着设问,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体现类试题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体现或者说明了什么,因此,材料是解答体现类试题的关键。考生一定要带着问题分析材料,将知识指向和材料进行对接。材料一定要读两遍,第一遍快速浏览,了解大概;第二遍精读细读,将材料中与本题所考查知识(或知识范围)有关的语句画出来,简明扼要地标明此处体现了哪一子观点,为组织答案做好准备。
第三步,作答。把知识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形成答案要点。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知识点+材料某处体现了这一知识点”的格式,也可以采用“材料某处体现了某一知识点”的格式。题型
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现象),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本质)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课本原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题型
三、“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何”“原因”“依据”“理由”“分析……的合理性(或重要性、必要性)”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或现象的原因,采取某种措施或对策的依据,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技巧】:一般从必然性(理论原因)和意义(现实原因)两个方面来考虑(1)必然性:包括理论依据(教材中的原理等)和现实依据(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及当前形势等)(2)意义:包括对国家、集体或个人的意义等,尽可能全面多角度来分析,如果试题中的做法是错误的,还应该答出后果或危害。思路一 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
原因型的作答顺序如下: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眼前到长远、由微观到宏观、先经济后政治、由文化到哲学、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①原理——(做)这件事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理论根据。②重要性——(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④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思路二 联系四个角度分析原因 ①联系课本分析原因
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②联系材料分析原因
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现状,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③联系主体分析原因
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如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④联系地位分析原因
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在高考中出现的原因类主观题并不一定只能用一种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问题,全面考虑、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一般思路和步骤:通读全题,逐个认真研读设问和材料,提取关键字、词、句、用关键字词句折射相关知识和理论,筛选所用观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一看:先看设问再看材料
二定:一定设问类型,二定答题切入点 三结合:材料、教材、时政观点相结合 题型四:“意义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1.解题程序
有效材料信息+相关的教材知识内容+相关的时政精辟观点。2.解题技巧
(1)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社会、集体(企业)、个人(公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
(2)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从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3)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二是区域范围,如对“当地”、对“国家”、对“世界”有何意义。
(4)回归教材谈意义。即把设问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5)分析材料谈意义。要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强分析、归纳和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
(6在组织答案时,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由点到面的原则
①从小到大:先回答对个人的意义,而后回答对集体的意义,最后回答对国家的意义。②从近到远:先回答目前(眼前)的意义,而后回答长远的意义
③由点到面: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扩展到多个角度、由一个层次扩展到多个层次
意义类试题的答案常采用以下表述方式:这是……的需要,这是……的客观(必然、本质)要求,……有助于(或有利于)……,它关系到……,促进了……等。3.注意事项
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是意义还是影响。意义与影响不同,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而意义一般只指积极方面;如果要求回答意义,要明确是某一方面的意义(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还是全部意义。分析A对B具有的意义(作用),就是运用B的观点,分析A的意义。
【经济意义】(1)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案要点:这里的个体是指材料中所反映的比如农民、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等。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变消费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等。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案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等。(3)从国家的角度组织答案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4)从对外交往的角度组织答案要点:答案的关键信息包括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拓宽我国国际市场,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参与国际分工,优势互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题型五:“措施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措施类”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合理化建议。此类试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设问的限制性和指向性,就是给定了主体是谁,问应该怎么办。如: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2.设问本身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就是材料没有指出具体的对象。例如:你认为该怎么做?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从中有什么启示等等。1.解题程序
抓主体——定范围——找措施——联材料。2.解题策略
(1)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2)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生活与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3)找措施。
第一,从所学知识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所学的相关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第二,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第三,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4)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所学知识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题常用语:坚持、完善、加强、健全、制定、创造、保护、贯彻、提高、调整、改善、转变、培养、发挥、调动、按照、处理等。
经济生活中见到如何做时,应想到: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 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与形象,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国家的角度出发] 1.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2.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发展循环经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循环、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题型六:“评价评析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结合材料,针对某一观点进行评析(辨析),这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高频题型之一。评析题要求学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和辨别。这类试题一般是提供一定的情境材料(某一现象、某一问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情境材料所反映的现象、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认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从设问角度看,一般以“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形式呈现,有时省略“如何”二字;从待分析的对象看,试题或让考生谈对“意义”“积极影响”的认识,或让考生谈对某种“做法”“行为”的认识,或让考生谈对某种“观点”“想法”的看法。1.基本方法
“一分为二”,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其片面性。2.解题程序
教材原理+分析+正确的做法。
3.解题策略(找准辨析点,步步为营,答好评析题)(1)确定辨析点。认真阅读题目,划分题目的层次,找出辨析点,然后对各个层次进行分析判断。
(2)分析必然点。就是在明确辨析点的基础上。针对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即运用有关知识、原理和观点,分析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为什么错误及怎样才是正确的。
(3)展开讨论点。如该命题是不正确的,但其隐含的前提可能是正确的;该命题在现象上有合理性;该命题不全面或走极端,但在某一方面还有正确的成分等。
(4)补充遗漏点。如未揭示出本质的联系,关系表述不全面,关系的成立缺少必然性或条件性等,针对辨析题的这些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出正确的观点或结论。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启示类试题一般以典型的事件、漫画、哲理小故事、名言警句等为背景,要求考生谈谈材料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的启示,设问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一事件对你有什么启发”等,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答题模板】
第一步,从设问中明确要回答的启示的知识范围,即看要求回答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哪一方面的启示,明确答题方向,对要求“怎么做”的设问着重回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第二步,分析材料,明确材料中的做法。从背景材料的呈现方式、关键词中去感悟材料说明的道理。对材料要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要分析“怎么样”和“怎么办”两个层次。从“怎么样”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怎么办”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或应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应该或不可以这样做。
第三步,作答。解答启示类试题,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思考,但是应略答原理,详答方法论,重点分析“怎么办”。
在解答启示类试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只简单罗列材料知识,没有分析从材料中得出的启示;二是原理与方法论相脱离,要么只写原理性的知识,要么只写方法论的内 容。对于现状的分析,直接找到的往往是原理性的内容,但在答题过程中不应忽略其方法论要求;对于措施的分析,直接找到的往往是方法论的内容,但在答题过程中也应指出方法论的原理依据。
题型八“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
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
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1.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一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品牌发展严重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目前,不少行业产能过剩,高品质消费品却供给不足。品牌是连接需求与供给的桥梁和中介,推进品牌建设,能促进经济向“高精尖”转型,可以说,品牌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材料二 中国消费品供需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表面看是我国居民对国产商品的信心问题,实际凸现的是政府的责任问题。我们需要反思政府出台的标准是不是太低了?政府监管是不是太松了?是不是因政府越位而压缩了市场的空间,导致企业的创新动力不够? 材料三 年轻人逢年过节时往往会为长辈买上一份点心礼盒。很多老字号企业为了凸显企业文化特色,将产品与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相结合,在帮助年轻人回忆节日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1)结合材料一,分析“品牌是供给侧改革重要抓手”的经济学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品牌建设中政府如何做到不越位、不缺位。解析:(1)此题结合时政热点“供给侧改革”,考查企业生产经营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属于原因意义类试题。品牌连接需求与供给,企业在生产中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化解产能过剩,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需求不足等问题。因此学生可从品牌建设对消费者的需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对经济的发展方式等角度作答。(2)此题考查角度为“怎么做”,主体限定为政府。根据材料内容,从出台标准是否太低,推导出政府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从政府监管是否太松,推导出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市场监管;政府是否越位压缩市场空间,推导出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
答案:(1)推进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实现消费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供给品质,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品牌建设,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发挥市场机制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应强化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品牌建设。政府应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品牌建设中,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政府应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完善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监督。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快递业的发展,快递包装废弃物正成为一个环保问题。2015年全国产生的包装垃圾约 达400万吨,包装用的胶带就能绕地球300圈。其中被回收的只有黄板纸箱的60%,其余塑料袋、胶带、气泡膜等都被一弃了之。导致快递包装回收率极低的原因有很多:包裹过度包装、垃圾混杂;废品处理费时费力、卖价低;纯市场化运作,废品回收行业普遍存在低水平无序竞争,小、散、乱特征明显……
假设你是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快递垃圾问题的政策建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探究论证事物的能力。本题要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政府提出有关建议,那么就要求我们仔细分析材料中所反映的相关问题,分析出具体的矛盾在哪里,又该怎样加以解决。从材料中分析快递垃圾问题主要表现在回收量不足;废品处理费时、卖价低;包装过度;回收市场低水平无序竞争等问题,学生应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不能泛泛空谈。
答案:①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用制度倒逼卖家和快递公司选用便于回收、拆解和环保的包装材料。②针对废品处理费时、卖价低,应出台落实扶持政策,把部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纳入公共事业领域。③针对包裹过度包装,政府应督促行业协会出台网购行业货物包装技术规范标准,倡导实行“绿色包装”。④针对纯市场化运作,废品回收行业普遍存在低水平无序竞争,小、散、乱特征明显,政府应加大对废品回收企业的引导与规范,促使其规模化、专业化。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材料一
注:2016年为预测值。2015年“双十一”,天猫的总成交金额达到912.17亿元,比去年翻一倍,其中移动端占比68%,傲视全球。
材料二 网络购物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与实体店相比,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然而,恶性竞争、黑客攻击、水军谩骂……遭遇网上暴力攻击和不正当竞争是电商经营者“吐槽”最多的问题。消费者在享受实惠的同时,也遭遇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欺诈违约等问题。分析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为政府完善市场规则以营造良好网购环境出谋划策。
解析:本题由两小问组成,第一问图表题,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标题,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表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做到“横比、纵比、综合比”,横比找差距,综比看变化,表间找关系,然后透过现象提炼本质。根据图表及注释看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网购消费的发展,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由于网购交易规模扩大,电子商务行业利润增加,导致此行业企业数量増加,规模扩大说明消费对生产有重要反作用。第二小问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为政府完善市场规则以营造良好网购环境出谋划策,属于措施类试题。主要从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加强信用建设等方面回答,并结合营造良好网购环境进行分析。
答案:内在联系:①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网购消费的发展,说明生产决定消费。②由于网购交易规模扩大,电子商务行业利润增加,导致此行业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说明消费对生产有重要反作用。(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角度分析也可)出谋划策:①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②政府严格 规范市场准入规则,对进入网购市场从事经营的市场主体进行资质认定,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经营主体禁止进入市场。③政府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加强网购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坚决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④政府要加强网购信用建设,健全网购信用体系,引导电商经营者在网购市场交易中必须遵循交易规则,严厉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欺诈违约等行为。
4.(2016·河南省周口市高三期末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脱贫攻坚,湖北自我加压。到2019年,192万户、590万人全部脱贫,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家庭和个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注定是艰巨的任务。
材料一 何为“精准扶贫”?“不只是瞄准区域,更要瞄准个体,找准一家一户的脱贫路径。”通过联合立项、联合审批、联合验收,资金直达施工方,组织第三方对实施项目、拨付资金进行绩效考核,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把专项资金精准使用在扶贫上。材料二 扶贫项目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模式创新。在罗田,黑山羊养殖创出一个精准扶贫新模式。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新模式应运而生:政策、银行提供贴息贷款,由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山羊,并全程技术保障,保险兜住网底,“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实现多赢,贫困户紧紧粘在产业链上。模式不断完善,黑山羊成为罗田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今后3年,扶持1万户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实现人均收入1万元。(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由“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的合理性,并说明该扶贫模式是如何实现贫困户脱贫的。
解析:(1)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政府的知识主要有: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制约和监督;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精准扶贫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2)本题由两小问组成,第一小问考查由“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主要从调动了贫困户脱贫积极性、发挥了社会资金在扶贫中的作用、实现贫困户收入的可持续增长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考查该扶贫模式是如何实现贫困户脱贫的,解答时要抓住材料关键词,调动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科学的宏观调控、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①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甄别出真正贫困居民,找准脱贫措施。②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扶贫相关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扶贫效果。③强化行政监督体系建设,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当然也就成了得分的关键。审题事实上考查的是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集中体现。考生需要通过审题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材料中心、材料结构和关键词语等内容提取出来。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要格外重视。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两个部分。
(1)审材料。审材料时注意两点:一是划分材料层次并分别概括出段落大意,并且要注意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注意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材料所体现出的原理。这一高考例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出于开发新能源和消化陈化粮等多种考虑,中国发展了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产业;二是由于实际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家对这一产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2)审设问。首先要分析出角度,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或是更为具体的知识范围;其次要弄清设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明确考查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就是要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作判断型的说明。“为什么”包括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原因也就是产生材料中这种现象的原因,影响则要从性质上判断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怎么办”是指措施的角度,而且要视情况而定,是从宏观上讲措施还是从微观上讲措施。这一考题要求分析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事实上是“为什么”的问题,而且更侧重的是原因。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产业政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原理;从玉米深加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来统筹考虑相关政策,体现了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如果答出根据中国玉米加工产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条件不同,因而不能照搬美国的做法,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或者答出玉米加工业发展规模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体现了量变质变的规律,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针对每一题型的具体特点及解法,笔者在此谈一点看法。
一、简答题
简答题,就是简明扼要地回答提出的问题。它对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过去命题的形式过于单一,答案的设置多为课本内容的转述,因此造成了大量的学生“死记硬背”现象,出现了很高“高分低能儿”,政治科高考曾因此取消过这种题型。
随着高考命题形式与内容的改革,由过去的着重考知识变成考能力,再加上答案设置的多元化,以及完全告别了对课本知识的转述,该题型增加了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新形势下重放异彩。
如何才能根据这一变化答好简答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直”。
就是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直接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绝不旁见侧出,不搭“话架子”,不展开对背景材料的分析。
2.“简”。
就是答题尽量语言简明扼要,意义深远。要使用专业化语言和高度精炼的语言,不能因怕丢分而把简答题当成论述题来回答,否则便吃力不讨好。
3.“实”。
就是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背景材料与课本中的理论相结合,切忌离开理论泛泛而答,因为高考的命题原则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二、辨析题
辨析题过去称判断分析题,这一题型的具体要求是:对题中的观点先作出判断,然后论证分析。其有辨有析,辨析结合,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现在辨析题题目的设置灵活多变,对定势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考查学生运用具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是高考命题形式中最常用的方式,也受到很多命题专家的推崇。
根据这些特点,解答辨析题的技巧如下:
1. 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要立场坚定,切忌模棱两可。
如果题中的观点一波三折,即辨中有辨,辨中套辨,就不能笼统地回答正确或错误,而应具体到每一句话,明确地指出正确或错误的地方,这样才能为后面的“辨”奠定基础。
2. 用课本中的理论依据证实观点的正确与错误,也可通过列举正反事例,说明观点的正确与错误。
总之,要在“辨”字上下功夫,绞尽脑汁、有理有据以维护自己观点的正确,让对方彻底信服。
3. 在答题时要尽量做到思维严密,没有破绽。
要运用逻辑思维谨慎辨析观点,使据与论点紧密相联,论点与论点好坏相扣,且论据与论点本身要有理论支持,这样才能不露破绽。
4. 一旦确立你的观点正确,就要毫不犹豫的维护。
找到材料中的错误或破绽,就要运用课本中的理论或正驳或正反驳相结合地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辨析,这样便能维护你的观点。
三、论述题
论述题有题目含量广、阅读量多、教材跨度大、综合性高与灵活性强的特点,它着重考查学生运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答案设置中安排了“能力与综合影响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而且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政治觉悟的全面和综合考查。
针对题型和答案设置的这些特点,解答论述题的方法如下:
1. 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规定的答题范围和角度,才不至于答偏题。
不要担心审题会延误答题时间,“好的开心是成功的一半”。若一时审不清题,就要反复读材料,反而浪费更多时间。特别要注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关键词。
2. 仔细地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切入点,把理论根据一一摆出来,才能找到答题的根据,因为每道高考题都是以课本中的基本原理作为命题依据的。
正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只有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切入主,才能全面而又准确地用所学的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做到把理论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避免离开材料和课本回答,而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3. 确立正确的论点,表明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评述。
一、材料语言
1材料語言的特点
材料语言,就是考生通过解读材料信息,从而引申或归纳出的、反映材料中心意思的语言。答案内容呈现为材料语言的试题有两种命题形式,一种形式是材料分析题,它要求考生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并表述出来形成材料语言。另一种形式是图表材料题,它要求考生对图表的纵横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反映图表主旨的材料语言。
2材料语言的生成方式
对于材料分析题,考生要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材料的大意。对于图表材料题,考生要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做到定量分析全面、准确,定性分析紧密结合教材,为正确生成材料语言奠定基础。
3例题分析(2010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34题)
材料一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分析:本题要求回答材料语言。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全面分析图表信息的基础上,将图表中的定量数据分析转化为定性的经济分析。分析可知,图表1揭示了江苏省2005年到2009年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图表2揭示了江苏省2007年到2009年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教育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也都在逐年增加的状况。最后分析图表1与图表2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
二、时事语言
1时事语言的特点
时事语言,是指在高考文综政治主观性试题中学生为归纳时事政治而表述的语言。时事语言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等特点。文综政治主观性试题中的时事语言形式答案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党和国家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③最近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内容。④《人民日报》发表的重要社论。⑤新闻媒体对国家的重大成就和重要事件的评价性、结论性语言等。
2时事语言的获取
考生对时事语言的掌握,主要通过对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及运用来实现。考生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学以致用。时事语言的获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关心国家大事。对于国内时事,要善于关注党和国家正在实施的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了解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先进模范人物及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等。对于国际时事,要关注世界的热点地区、大国关系等。②注意时事政治的学习。可通过收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网上查阅等形式,及时捕捉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有目的地把社会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和国内外重大事件有机地融进复习内容之中,使时事政治和教材知识达到最优化组合。
3例题分析(2010年高考上海政治卷第35题)
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
(1)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分析:设问(1)中的运用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就要求考生联系时事语言答题。回答本题首先要结合图表明确我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和选举法的变化情况。这些变化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同时,考生在回答运用选举制度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时,可联系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渗透以下时事语言: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能够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的原则,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选举法的修改,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发展,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大进步。考生如果熟悉上述时事语言,并能将其恰当地渗透在答案中,就能使答案“闪光”和“增值”。
三、教材语言
1教材语言的特点
教材语言,就是考生运用政治教材中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归纳出来的语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里的“理论”是指考生在政治课中所学到的系统的、完整的政治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等;这里的“实际”就是指材料所表述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包括:①综合运用教材原理分析社会生活实际问题。②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③根据原理要求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教材语言的突出特点就是对政治术语的恰当运用。
2教材语言的获取与运用
教材语言的运用就是考生将所学知识与试题材料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原理分析解决问题,并且用政治术语把它表达出来的过程。运用教材语言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审材料,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这一中心意思与教材的哪些原理相联系。②审设问,弄清试题要考查的知识点或原理,明确答题方向。③综合运用原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例题分析(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第38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2)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宝钢为什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逆势而上。
【2024年高考政治生活主观题训练】推荐阅读:
2024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10-12
2024年高考政治试卷09-16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套路09-25
中考政政治主观题07-19
《政治生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09-23
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07-04
2023年全国卷高考政治06-05
2024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试题以及答案10-24
高考地理模拟训练题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