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把课堂交还给学生(通用10篇)

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篇1

学习时间:2011年10月15日

学习地点:西区电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人:张继成中心发言人:吴延梅

记河南省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 会议简介2010年5月16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暨引领式教学法成果展示会在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召开。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及国内教育界数十位专家以及10多个省市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上午我们聆听了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校长贾建设关于引领式教学的专题报告现场观摩了引领式教学、三省教育的公开课参观了第十九中学校园下午是引领式教学专题汇报及专家点评。基本情况和江苏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相似处于城乡交汇处的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也是从薄弱学校通过教育改革逐渐摆脱生存危机逐渐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学校领导面临多方面的压力针对学校工作实际提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不让一个学生流失。的口号根据教师的为难情绪提出了你想让老师怎样教自己的孩子你就怎样教别人的孩子的口号实施了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学习、行为的双轨自救策略。

一、引领式教学 巧引善领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领式教学旨在通过教师的目标引领思维方法引领习惯引领状态引领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我看过他们各科教学设计其基本流程均为呈现目标-问题预设-知识铺垫-教材解读-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堂作业。这七个环节涵盖了教师备课、上课的全过程。引领式教学 实施目标直接指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在我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堂教学中课文翻译环节课堂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1自由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重点、疑难字词。2小组交流解释重点字词互助解决各自的疑难问题。3展示字词组代表展示组内字词解释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板书重点字词。4展示翻译选一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引领解答。各学科在对学生学习的引领操作上大致都有四步骤即阅读理解-合作交流-问题展示-解答与引领这样的学生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的各个板块。由此看出引领式教学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自学、自我探究而教师主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但是听完专题报告参观完观摩课总觉得引领式教学是体现了新课堂理念是有效课堂的有益尝试但总觉得有为研究而研究为模式而模式研究不够深入之嫌。

二、三省教育让习惯成为自然还校园一片阳光 靠近阳光就会感到温暖 推开了窗就会看到蓝天。播下一粒种就会收获希望 有一个好习惯就会成就明天。啊每日三省 你使我懂得了敬老尊师 学会了为人处事 你使我规范了言行举止 拥有了优良品行。啊每日三省 你是我远航时前方的灯塔 照亮了我的航程 你使我养成了好习惯 伴随我成长引导我前行 这是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的校歌《三省之歌》的歌词当我在5月16日一进校园就被这活泼欢快的旋律所吸引被这朴实真诚的歌词所吸引被干净朴素整洁的校园环境所吸引被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

布置所吸引。原来这个学校的真正特色在这里在三省教育 油田十九中面积不大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从教学楼再到操场看不到一点纸屑、塑料袋、烟头等垃圾也没有看到一块痰迹和口香糖残渣。再就是学校里四处可见的墙面标语。有一些标语上面还有学生的姓名、照片原来这是学生在三省教育中的体会和感言。如 把小事做不小凡事做不凡。在反省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未来的大事。今日做好三省成就未来人生。不孝敬父母的人忘了他是从哪里来的也忘了他们将去何方。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用学生自己的话做标语这是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的一大亮点。这些标语语言朴实、简单但在朴实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走进教室便可看见教室后黑板上方醒目的校训省吾身成小事善为人以及他们曾经的四阶段教学法的口号做到两先两后实现堂清日结。教室前方是他们的课堂理念你讲我讲快乐课堂。你争我抢放飞梦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是古代先贤对自身行为习惯的反省。没有反思何来进步三省教育的具体实施就是引导学生每天要提醒自己做好三件小事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今天我随地吐痰了吗今天我随手丢脏物了吗今天我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吗这是学校最先设计第一个每日三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丢垃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自我对照反省。第一个三省内容形成了习惯就做第二个三省、第三个三省......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愠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三省教育学生学会做小事做凡事管小事成小事悟小事。思思做做做做思思在反思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学校在每天早上上课之前设置10分钟的三省晨会。晨会的一项任务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学生背诵熟记三省教育的内容另一项内容是在各个小组组长的负责下学生围绕昨天的行为进行反省、评价。班级每周要上好三省班会课班长和班主任要对上一周的三省情况进行小结对表现好的、比以前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励没有做好三省的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变。本次活动中我观摩了两节三省班会课其中一节班会程序一般是这样的

一、检查衣冠、桌子等

二、齐唱三省歌

三、反省上周过与失一分钟

四、自由发言

五、互相表扬班内的好现象

六、见到的班内的不好的现象

七、小组讨论评选本组内在三省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

八、班委总结

九、班主任总结。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简单的事天天做就成了不简单容易的事坚持做就成了不容易。我觉得这样的班会不摆花架子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初三3班的三省班会课 班主任陈守信老师用他的智慧及时捕捉班中的细节进行引导能够真正起到春风化雨将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引向正确的轨道之作用。每个月学校要召开一次由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的三省教育交流会讨论本月的三省教育情况制订下一月的计划与目标。学校还要开一次三省总结表彰会评选三省优秀生颁发三省优秀生荣誉牌在表彰会上将被表彰的学生家长请到会上一起受奖家长们都满怀喜悦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分别设计不同的三省教育内容。一至六年级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一至六年级的三省侧重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七年级是学生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非常时期因此七年级的三省侧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八年级的三省侧重于学生的意志品质、感恩、孝敬父母方面的教育九年级的三省侧重于学生诚实守信、理想前途方面的教育。另外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写三省日记。班主任从批阅学生的三省日记中发现亮点和问题并把亮点和问题收集起来通过晨会、班会、校广播站、宣传板报、升旗仪式等及时反馈出去影响教育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

而内省。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常言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成就人生。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但养成良好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烧开水烧烧停停谁是不会开的。只有坚持烧下去一直烧到100℃才能形成稳定。就这样三年以来三省教育在十九中扎扎实实的进行着。从校园的环境、到教室的布置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到课堂气氛能让你真切的感受到第十九中学三省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用贾校长的话说自三省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教师以身示范为人师表全体学生文明守纪积极参与初步形成了拾金不昧、讲究卫生、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了校风校纪的根本性转变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三省教育使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成为中原大地上德育育人、科研兴校的一朵奇葩。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对油田十九中实施的三省教育十分赞赏他在为三省教育题词时写道选题好立意深弘扬传统美德理念新操作实培养良好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着为孩子一生负责的火热的心三省教育在学生心田中播下了行为习惯的种子点点滴滴都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习惯成自然从细小的方面对学生加强引导、注重内化使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断地走上新台阶逐渐成为走遍天下都让人放心的人。是三省教育让学生净化心灵、规范言行、塑造品质为理想插上翅膀使第十九中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第十九中学带来一片阳光灿烂。

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篇2

1.形成互助学习小组。在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上, 教师根据自己事先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座位的安排, 把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组长负责对小组的学习进行验收, 并且每节课指派一个组员来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一节课不可能所有的小组都能进行汇报, 但是教师必须保证两节课内每个小组都能汇报一次。这样, 形成一种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课堂的互动生成。

2.形成小组竞争机制。教师在讲解完必要的知识后把课堂交给学生, 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机制, 每个月对各个小组表现进行一个总评, 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于是小组之间你争我赶, 积极向上, 力求自己小组的成果富有个性、富有创意。

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传授者、组织者、主持人、裁判以及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 同时也可以作为他们中一员参与他们的竞争中。每当有教师参与竞争的时候, 他们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其他小组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打败老师, 而老师参与的小组则更积极地出谋划策, 力求自己的作品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今天的中学生对电脑并不陌生, 为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电脑,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了任务驱动学习法。所谓任务驱动学习法, 就是每一节课都有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每一节中都学有所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积极地分析问题、合作学习, 同时可以培养并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比如, 在初中第二册中教学WORD文档的制作, 则要求学生利用WORD来制作一份海报, 主题自定。合理运用WORD知识, 制作精美有创意者胜出。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 以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哪个小组胜出。带着这个任务, 每个小组都很认真地学习WORD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 他们积极地讨论在海报制作时应使用哪一项WORD技术。学到艺术字、插入图片, 他们就很兴奋, 开始在他们的海报初稿上运用艺术字、图片技术。在学完WORD知识后, 他们也把海报制作完成了。每一份海报都很精美, 融进了每一组员的智慧与创意。他们自如地运用WORD知识, 把他们进行有效的组合排列, 不管是在文字的排版, 还是图片、艺术字的装帧上, 都有独到的创意。很难说哪一小组特别好, 也很难说哪一小组特别差, 最后以投票的方式选出前三名, 不分第一、第二、第三, 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有了小小的奖励。奖品价值不大, 但却有意义。因为, 这是对每一个孩子积极付出的肯定, 是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肯定, 是对他们成果的肯定。

于是, 他们经常要求老师给予任务, 并且希望老师的任务富有创意。比如:有一次, 笔者让他们四人小组“创办”公司, 为自己的公司命名, 并且要为自己的公司设计一个LOGO。他们就非常兴奋, 苦思冥想, 甚至请教自己的父母应该如何去做。最后他们也交上来一份完美的设计。

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 是展示他们才华的殿堂。教师要在这个课堂中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肯定他们的能力, 展示他们的才能。没有什么比鼓励更能让学生进步, 没有什么比空间更重要。知识只是一时的, 但是能力却是永久的。

比如, 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的时候, 笔者举办了一次“故事大会”, 要求每个小组讲一个故事, 为这个故事制作一组“幻灯片”,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至于小组成员以何种形式来参与, 则要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了。在这个教学活动中, 跨越了信息技术学科的限制, 融入了文学因素, 让学生把学到的技术延伸到其他领域, 也发挥了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 展示了每一个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的才能。

本次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 学生还邀请了自己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来当评委。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超出了笔者的预想, 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也惊叹学生的认真与创意, 他们自叹弗如。在得到这么多老师的肯定之后, 他们都显得非常兴奋。比赛之后, 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为他们颁发了奖品, 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运用信息技术来展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创意。

把课堂话语权交还给学生 篇3

下面是我的课堂实践。

一、导入

平常我们在评价一篇作文时,可能会说到“主题鲜明”这个词,可是一篇小说却忌讳主题鲜明,主题鲜明不是好小说的标准,好的小说应该是主题多元的。

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专题是小说的主题。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读过《丹柯》,现在我想听一听大家都读出了哪些主题。

二、教学第一阶段

生1:我读出了丹柯对于人的关爱,他在被这帮他所深爱的人所围困住的时候,当他要被杀死的时候,他还大喊出了:我还能够为这些人做什么呢?这说明他对于族人的热爱超越了自己的生命。最后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为这些人照明,引导族人前进,他用自己的死换取了族人的自由。

师:恩,非常好,你是从丹柯这个人物形象出发来解读小说主题的,而且可贵的是抓住了文中一个很重要句子。当丹柯被族人怀疑、抱怨、指责、围攻甚至要弄死的时候,他依然喊出了一句话:我还能够为这些人做什么呢?

生2:当丹柯站出来时,是族人主动要求他来领导的,后来,族人屈服于路上的困难挫折,然而他们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一味抱怨丹柯,甚至萌生了杀他的念头。我觉得他们是一群不知感激,只懂怨天尤人的一群人,但我不知道这里想表达什么主题。

师:好!你关注到了族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角度,虽然你暂时还不能归纳主题,但是你已经感觉到了。先请坐,听听下面的同学怎么说,也许你会得到启发。

生3:丹柯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高尔基所处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俄国,社会动荡,内外交困,面临着同文中这个族群一样的困境,或是臣服而被奴役,或是涅槃重生寻求新的世界。联系文中其他族人的表现,当时俄国普罗大众也一定也有像族人一样的人。

师:你能有这么多的联想,难能可贵啊!的确,一篇好小说的诞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土壤,你是一个敏锐的读者。

生4:这篇文章主要涉及两个形象。一个是丹柯,他是一个为理想献身的人,他不计个人的得失,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以至最后掏出自己的心脏为族人引路,他拥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另一个是以族人为主体的形象,与丹柯相比,他们自私、无知、遇到困难只会怨天尤人而不会付出实践去克服,他们只是一群思想的奴隶。

师:你的陈述很好体现了分类的思维,非常清晰!是选择高贵的灵魂还是做思想的奴隶?答案是显然的。

生5:全篇都有提及丹柯是一个“年轻的美男子”,从这一角度来说,丹柯就易被联想到充满生机,充满勇力的形象。

师:恩,是的,老师在阅读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受。

生6:从全篇的环境描写来看,文章有着浓烈的神话色彩。

师:咱们同学真棒呀!你是从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的角度来感受这篇小说的,确实如此,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神话和象征是这篇小说的最典型的特征。可见,除了从人物形象入手可以认识小说主题,从创作手法和风格入手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作品主题。

三、教学第二阶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的同学从小说的人物、创作的手法的角度,得出了对小说主题的多元认识,我觉得非常精彩。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角度进入主题解读,比如小说的情节发展、小说的环境描写。我一直提倡面对稍长的小说,大家可以做一个分层的工作,这样可以较好地帮助我们理清情节的发展脉络。大家不妨按照故事的缘起、发展、高潮和结尾把小说分为四个层次。

大家一起边复述故事情节边分层。

1-5为第一层,族人受到驱逐,被困密林,那里环境恶劣,充满死亡的气息,丹柯决定带领族人冲出密林;

6-15为第二层,路遇困难,族人怀疑、怨恨、谩骂、围攻甚至要弄死丹柯;

16-21为第三层,丹柯把心掏出,照亮密林,族人受到震撼和冲击,和丹柯一起勇敢冲出密林;

22-24为第四层,丹柯笑着默默死去,他的心火被族人踏灭。

师:大家往往会比较关注前面的三个层次,而容易忽视第四个层次,但其实一篇小说的情节发展走向非常能呈现小说的深刻主题。现在请大家在结局部分,分别把描写丹柯和族人的词语找出来,进行对比思考。

生7:结尾中“充满了希望和快乐的人们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与前文中的族人们被恐惧充满内心,不再惧怕奴隶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被恐惧奴役的人们需要一个信仰和一个能带他们走出密林的人的领导,因此他们服从了丹柯的带领,事实上还是被恐惧所驱使着的。但到了最后,人们走出了密林,却遗忘了带他们走到自由光明的天地的英雄。因而总的来说,人是极易被思想奴役的,一旦成了思想的奴隶,人们便注定平庸。

师:很好!你的解读启发了我。你认为这个结尾有一种悲哀的东西,我们似乎能看见这群族人的未来,当他们再次面对恐惧时,其实依然没法和丹柯一样勇敢摆脱恐惧。但是注意,如果小说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在心情上会有一个悲哀和绝望,但是神话和民歌一样,都是不主张以绝望作结的。所以最后一段草原上蓝色火焰的出现,这里是给我们一个希望。

生8:课文说“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拿脚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星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了……我在这里体会到人性麻木的一面。

师:恩,这里有对人性麻木、人性丑陋的批判,非常好!所以,其实这里对我们有一种提醒,不要成为那样一种人。

生9:麦家有一句话,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伟大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显然,丹柯的这种使命感使他肩负起了引领整个民族走向光明的责任。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英雄的结局总是令人唏嘘,正是他深爱的民族和人民背叛了它。

师:你更具体地阐明了族人人性里的自私与绝情,也让我们警醒和反思,不要那么快地就忘却甚至践踏、伤害拯救了我们的英雄。设想一下,假如结局的描写是人们用双手捧起了丹柯的心,含泪作别。这样的结尾和本文的结尾对小说主题的传达是完全两样的。所以,同学们,读小说,情节的发展走向,尤其是小说的结局对我们解读小说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四、教学第三阶段

师:同学们,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串联而成,所以小说的环境描写也不可忽视,它同样是我们解读小说很好的突破口。请大家认真阅读小说描写密林的几个段落,看看会有哪些思考。

生10:第一段“它们那些虬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黏土里……这好像不是影子在跳舞,而是树林和泥沼的恶鬼在庆祝胜利……而第八段中“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声讲起话来……”是一个加深,是一个逐步加强威胁的过程。因为开始时,“密林”似乎明白族人们的恐惧,只是轻轻地“浇了一把火”,制造他们的恐惧。而之后,因为出现了丹柯的领导,人们似乎不再畏惧这“威胁”,于是密林“怒了”,它们和闪电、大雨携手来恐吓人们,阻止他们的步伐。它们也得逞了,族人们又一次陷入恐惧,陷入迷茫,甚至要杀死丹柯。而当丹柯扒开胸膛,掏出自己那颗燃烧的心,用热血和心火带领族人们继续向前冲时,密林开始似乎受到了族人们的力量的冲击,开始向两旁退开,然后又合回去。

师:我理解你的意思了,你能够从“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看文中三处关于密林描写的段落,并由此得出密林作为邪恶势力的象征,必将像勇士和光明低头的主题,也给了我们的阅读很多有益的思考,非常不错!

把课堂还给学生论文 篇4

关键词:课堂情境;环境;教学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都应以此为标准,看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因此,教师教得好就会促进学生学得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学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通过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以及教学任务之间的相互碰撞而获得知识。但不管怎样,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理解与感悟而获得,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当然,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单个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个体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课堂情境中,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师的组织引导,因而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教师的教学引导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当然,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现状、学习需求和发展可能,并据此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或适当的要求。

二、课堂环境的设置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主导,是外因。教师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学。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愉快地教,学生专心地学。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注意听课,做小动作或打瞌睡等情况。怎样处理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

2.当学生上课走神时不要批评,只用暗示、提醒或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

3.遇到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或答错时,不要训斥、冷淡,应耐心启发,诱导并鼓励学生答对为止,帮助他们消除心理负担,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课堂环境要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等,这些直接影响课堂功能的实施。作为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积极向上的小环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选择恰当的媒体手段,合理地显现学习内容,促进课堂功能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小组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教学法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具有一定的目标导向。(2)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3)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强调各种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性互动。(4)以团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小组活动的结果被看成每一名成员的成就——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实际上这一点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一个基本保证。

实践表明,小组教学在下面这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1)在学习小组中,个人的成功会带来团体的成功,进而导致团体内其他成员的成功,因而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可以产生比较积极的学习态度。(2)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感受自己对团体的贡献,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注,因而可以增强学生个体的自信和自尊。同时,学生可以感受别人对团体的贡献,从而易于产生对别人的肯定态度,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积极情感,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孤独感,建立了较好的人际关系。(3)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各种交流与沟通的技巧,产生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能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也会提出问题的各种不同解决方法,因而可能会更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中各种人力资源的作用。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都十分有利。

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应该具有勤奋努力、独立自主、有毅力、有恒心、有信心、有责任心、具有创新意识等的优秀品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发展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培养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以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请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 篇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 1

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盲目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做对了或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篇6

-------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星期五,我们孙娄中学一行三人到皇城第一中学听了三位名师的讲课,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淄博新元中学房文慧老师《镶嵌》一课。房老师针对什么图形能进行平面镶嵌,分成三个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一:仅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图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探究问题二: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些组合能镶嵌成一个平图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探究问题三:用同一种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能否镶嵌成一个平图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全班学生围绕着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如何拼接图形问题,进行了三个轮次的交流与展示。房老师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学生俨然成了课堂的主人!这不得不让我佩服房教师,她甘愿放弃课堂“霸主”的地位,而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以生为本”。房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激励者,在本堂课中,房老师参与到小组中去,看学生如何拼接,发现问题,释疑问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7

一.合作搭建课堂教学框架

不同的阅读文本, 需不同的课堂教学框架, 就具体的文章来说, 学些什么, 要达到什么目标, 通过什么途径来学, 就是课堂教学框架, 这副框架完全是为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而搭建, 那搭建者自然也应是学生为主。教师通过帮衬和引导, 对预习这一环节的刷新。

新课讲解前, 学生可围绕文章的内容、写法等进行充分预习, 参与自主体验, 及时发现和交流问题, 并筛选确定重点问题, 而最主要的是师生要对此相互协作, 做到以下两点:

1、共立学习目标

布鲁姆认为,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做到以前不能做的事。以往, 这项工作由教师依据大纲操办, 由实践可知, 这种做法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同, 因为这只是外推力, 而非内驱力, 因而制约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的发挥。更有甚者, 少数同学会持消极态度。许多心理现象证明:自定的目标其产生的主动性和完成的效率与质量要明显高于被动制定的。据此, 师生若能依据预习共同捕捉学习目标的信息, 那效果不是会更好?正如学生所说的:“这是我自己定的目标, 完不成难为情。”这句话朴素地揭示了学习规律。

2、共求实现途径

目标制定后, 应趁热打铁, 师生共同商讨该如何完成目标, 这里教师是诱导者, 是为学生“背行囊”的服务者, 为学生加油鼓劲的拉拉队员, 是铺路架桥的先锋队员。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完成目标会遇到哪些问题, 向目标奋斗的路该怎么走, 有几条, 走哪一条最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点拨, 为之加油;当学生“误入歧途”时, 教师要为之引导;当学生有创新精神时, 教师要为之喝彩。通过这些有序互动, 营造了协作探索的气氛, 明确了学习动向, 还确定了学生主角的地位, 当课堂序幕拉开, 每位学生都会踊跃投入到他们参与策划的课堂学习中, 这正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自主掀开课堂序幕

导入是语文课的起始部分。把导入权还给学生, 当然, 这一环节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 教师要真正发挥它的课堂功能的话, 还需对导入语的要求、特点与方式作悉心指导。

导入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引子”, 要有引向性, 要富启发性、抒情性、思想性, 更要讲究新颖和文采。但是导入语内容要受教材限制, 要依据学习内容与目标而定, 不能任意发挥, 更不能游离于课文之外。大致说来有:联系生活式、忆苦思甜式、人物展示式、环境介绍式、前后贯通式、思想动员式、直观形象式、质疑辩证式等。除此外, 还要定时安排不同学生参与, 以保证全体学生多次参与,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学生面临这种别出心裁的任务, 由接受者一下跃升为施教者, 自然兴奋不已, 都想使出浑身解数, 但为了能顺利过关, 一鸣惊人, 他们在课前能自主潜心钻研教材, 分析思索, 主动探究。

三.共同竞争课堂阵地

当导入的前奏敲响, 研究性主体阅读就成了主旋律, 课堂也就变成了学生的竞争场地。只有这样, 课堂教学这出戏才能演“活”。

在具体阅读研讨时,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体验, 在文章信息载体中去畅想, 去独立探究, 去质疑问难。因不同的主体阅读解文的心理活动不同, 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迥然不同, 有的看似无疑却生疑;有的看似平常却蕴含价值, 有的看似明确却让人争论不休。面对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 教师应迅速消化、整理, 但不能为追求课堂表面的井然有序而一手包办, 而应排除顾虑并撑开一片自由的天地, 让学生自主去思辩去解决。尤其对于一些答案不确定的问题, 更要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潜能尽情发挥, 有些学生能标新立异, 不迷信书本, 具有批判精神。教师既要及时肯定, 又要因势利导去鼓励学生去求异, 去“百家争鸣”, 去擦出创新思维火花, 去竞相展现自我。当然在学生争辩时, 要随时寻找引向课文学习的难点与重点的契机, 从而水到渠成地帮助他们完成阅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8

从形式上看,新教材的“新”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学趣味化,二是数学生活化,三是数学活动化。教材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单元内容的安排和以往教材的不同,是以活动单元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数学知识技能为主线呈现.

一、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为主组成了一个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动态性,是一个人为因素参与的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复合系统。在课堂教学时,要利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反馈来调整知识点的教学深度,来控制整体教学的进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对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总结了一个教学流程循环图,让问题落实与问题探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即:布置问题—— 帮助分析指出途径—— 肯定解法—— 过渡下一个讨论问—— 师生想办法——示惑—— 再想解法——整理解答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这里所说学生参与知识发现过程,不是指学生像科学家发现数学真理那样,参与发现发展的全过程,也不单纯等同于发现法教学,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是怎样形成的,真正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

二、各环节的注意点

1、问题的设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自始至终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跃跃欲试地冲向知识的海洋。

2、方法的启迪:帮助学生思考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学生述说思路受阻时,让其余学生去感悟解题方法,让有所了解的同学大胆地说出来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二是在学生茫然无措,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时,老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主动地去听学生的解说,特别要弄清楚他的思维受阻点,重新组织新的问题进行点拨,加以引导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

3、过渡的节奏: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特别要注意两个重要停顿时间,我们记为“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考虑问题。“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他的思路。处理好“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诚然,延长“第一等待时”的时间,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但“第二等待时”的时长则需灵活多变,要长短不一,像对于“判断性”和“描述性”的问题,第二等待时肯定要短,如果是“论证性”的问题,在第二等待时过去后,我们则注重期待,多总结结论形成的思维过程。这样灵活处理“第二等待时”段的表扬,肯定能达到既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思维慎密性的目的。

4、资源的挖掘:教学过程,正是由于在教材和老师的参与之下,才使得现代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那种完全追求重演数学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没有师生的探索是不切合教学实际的。我们强调自由探索的同时,也强调展示探索的思维过程。记得学生在完成教材后面的作业“某数与5的积等于某数的2倍加9”时,教科书提供的答案是5X=2X+9,但在课堂实际教学时,却有这样的一段师生对话。

生:我的答案是:设前某数为X,后某数为Y,根据题意则有5X=2Y+9

师:(惊讶)你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这里的两个“某数”所指不是同一个数,假设答案是5X=2X+9,那么题目应该这样说“某数与5的积等于它的2倍加9”,或者说“某数与5的积等于这数的2倍加9”,而仔细地读“某数与5的积等于某数的2倍加9”这句话,发现前“某数”与后面的“某数”可能不是反映同一个数。

师:首先肯定你仔细推敲题目的学习习惯,尽管你的答案与教材的参考答案不一致,但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因为这个题面确实能引起歧义。因此,我认为,对这道题而言,不是你答案与他的答案一定有一个错,而是题目出错了(此为个人观点),当然,以后的题目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此种情况。

三、两个案例我在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就把课堂还给学生做了很好的尝试,请看课堂实录:

师: 前面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一次式,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下习题(出示投影片)①X的3倍与2的和;②X与2的差的一半;③Y的3倍;④m与2的和的两倍

师: 大家观察刚才老师所写的式子“3=2+1”与刚才的4个一次式,你能不能把这5个式子成两大类,并且说出你的分类理由。(有学生把“3=2+1”作一类,说它没有含未知数。有学生也把“3=2+1”作一类,但说它是一个等式。)

师:(在3X+2板书后补上一个“=8Y”)大家观察一下这个式子与另外三个一次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与3=2+1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谁又能把另外三个短语补成一句完整的话,根据你补充后的一句话,我们能写出一个方程来。(学生纷纷说补上等于5、是7、为7、比……多……;比……少……等等;)

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个方程概念,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把概念板书下来,强调三个要素,但在这里却着墨超过10分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值!因为课堂教学必须以思想方法为主线。教学中只要估计学生可说的、可讲的,要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去唱主角。很显然,通过这样的对知识的变形教学,达到了课前预计目的:一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二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三是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我的思考

学生的欲望因素需要把课堂还给他们。学习者都带有某种欲望进入教室,他们渴望获取新知识,期望理解客观世界;期望能受到同学们的尊敬,能得到互助组的承认;并且希望有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而强烈的学习欲望直接推动着学习的内动力,来“固定”或“类属”榜样。教师的驾驭能力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 “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选的例题和习题、有整体的教学规划(使之有序)、有学情分析(可以出现的结论预测);“四明白”即明白知识点、明白重难点、明白思维切入点、明白板书设计(便于小结)。在实际教学时,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还课堂给学生就会物化为累累硕果!

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篇9

在炎炎夏天的假期里,我校有幸邀请到了著名讲师贲友林老师来我校讲学,让我们每一位福田人感到一股丝丝凉意,我们满怀热情地聚在一起为自己的个人素质提升、专业成长必须的养分。

上午,有幸现场观摩了贲老师的经典课例《年、月、日》,最大的感受就是像吃了一顿丰富的“自助餐”,“自助餐”式的课堂就是感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场老师都有目共睹的自主的学习、自由的讨论、自觉的倾听,课堂气氛轻松而又舒适。第二层含义师指对于我们观摩听课的老师来说,像是在自助餐店中品味了最美味的佳肴,也吃到了期盼已久的、种类丰富的菜肴,希望经过三天的学习观摩,加之今后的提炼与成长,我们也能像贲老师那样在“自助餐”式的课堂中静看数学开花,学生花开。

就像贲老师的书中《现场与背后》中这样写道:“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着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在我的想象中,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的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都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生机勃勃、兴味盎然,师生都能感受到成长的气息。”书中的这两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到贲老师和孩子们所在的数学课堂,不是一间普通的教室,它处处流动着一脉文化、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那么老师们,你们想象的中的课堂又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课堂的想象,也就是对课堂确立追寻的目标,对课堂的想象,也就是给课堂选择行进的方向。这,其实是一位老师对自己课堂所做的顶层设计。

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篇10

------“自主互助 展示反馈”新课改模式感想

单位:建瓯市第一小学 姓名:黄 微 萍 邮编:353100 电话:***

【内容摘要】:

“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是建瓯市主打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新型授课模式。它主张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的学具有反思性,老师的教具有针对性,教与学具有互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了许多改变,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了,而课堂也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的新课堂。

【关键词】:自主互助 展示反馈 新课改 先学后教 【正文】:

作为一名刚刚加入教育事业的新老师,我很想将大学课堂那样一种自由思维而不失秩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模式引用到小学的课堂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对课文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那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达到有效的引导教学呢?我在建瓯市第一小学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教学模式。它主张“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课堂模式的转变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填鸭式”教育。

什么是“自助互助展示反馈”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课堂。“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沉闷的课堂,让课堂“动”了起来。学生主动表达、展示学习效果和见解,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快乐、高效,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学生。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学、交流互助、展示汇报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助、表达展示的学习能力和阳光、自信的人生态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敢于展示自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上打瞌睡的人没有了。学生心态阳光,行为举止大方自然,一点也不像山区农村的孩子。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老师。“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管理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逼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钻研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总结等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批既会教书又会教学研究的教师脱颖而出,教师教学水平有

了很大提升。

为什么要推广“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教学模式?

任何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所谓最优化教学肯定是各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而“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给予我们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化被动为主动,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具体任务的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策略,也可以开发学生认知和元认知潜能。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主体位基本原则。而旧时的教学模式多是老师不断地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填”进学生的脑子里,课堂更多是由老师充当主体了。要想改变这样的模式,真正做到学生主体地位,必然要实施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了营造“自由、宽松、快乐”的课堂,“深刻的教育,来自深刻的体验”学生的体验不可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师导的重要性,变“一言堂”为“多人谈”现状的需求。这正是课改的目的意义所在。

如何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教学模式?

参与教学两个月以来,我也尝试了许多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方法:小组建设、评比;小老师助手的培养与授课等等。我将46人的四(1)班按照座位的顺序分成了8个小组,并平均了每个小组的学习成绩。小组怎么用呢?在语文课上,我经常使用小组朗读比赛的形式来指导朗诵。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互相讨论,研究学习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最后自己来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诵。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谁读准了作者心理感受。而在进行复习的时候,我发现有的时候用“小老师”比“大老师”更加好用。小老师的针对范围只是自己小组内的5-6名同学,她们在组织听写背诵是更加能够针对自己组员的缺漏来进行测试。作为管理整个班级的大老师,我往往不能做到她们那样的面面俱到。在第一次尝到甜头以后,我便决定以后先由小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自习课的时间给组员们听写,全班的总听写就来进行一个小组评比,看一看哪个小老师带领的队伍掌握最好。我所带领的四(1)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徐鹏杰。他很用功却找不到方法。开学初时,他的生字写的让我哭笑不得。在测试时往往是不及格的。可是到期中考的时候,他突然给了我一个大惊喜!85分。生字已经不再是他的弱点了。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大的进步呢?原来是他的同桌——“小老师”高文娟。这个女孩子是我班第一批培养的小老师,我发现她在课堂讨论时,能先给徐鹏杰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徐鹏杰胆子大了,敢举手了,上课也更认真了。而课后的时间,高文娟也会先给徐鹏杰听写当天的生字,保证他掌握以后再让他去完成作业。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徐鹏杰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班上也越来越自信了!“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教学模式还主张孩子们先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之前先要设计出学生们的导学案。学生导学案的设计讲究导学目标具体,可操作;练习设要有层次,能突出重难点,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备课重视预习环节,学生通过预习能自主解决的,或通过互助学习能掌握的,教师不必按程序教学;教师把教给学生质疑方法、鼓励学生质疑

放到重要位置,强化指导训练,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在教《长城》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先将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们,而课堂上给他们时间进行预习,并且在小组中讨论完成学习卡。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孩子们已经先弄懂了课文说了什么,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在上课时就更加得心应手起来。一个问题抛出去,能有许多孩子有话说。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

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教学模式的感想

1.小组建设:首先,小组建设要平均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很多时候,我会收到一些孩子的投诉:觉得某些课堂纪律差的孩子拖累了整个小组的荣誉。所以,我在建设小组时,会将班级中上课不够自觉的孩子平均分到各个小组中,这样平均了每个小组的水平,孩子们也就无法可说。而在设置小组内的纪律组长,作业组长,卫生组长,记录组长时,我也尽量让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孩子来担任,这也就是变相的“人人找岗位”了。其次,小组内要制定有效可行的组归,由小老师来评判组员的表现,在小组内先对组员们进行有效的奖罚。再次,对于8个小组也要及时的进行评比,适当的用奖品来调节她们的积极性,培养她们小组内的集体荣誉感。

2.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在教授新课时,我常常让小老师们先说。首先,小老师就是孩子们身边的同学甚至是朋友,跟他们距离较近,不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排斥感,学生更容易接受,甚至在小老师的课堂上更加活跃。其次,小老师也更能找出同学们的困惑之处适当的进行讲解辅导。小老师本身就是学生自己,他们大都是一个年龄阶段,对于课文的疑惑大都是出现在一个地方。所以他们的讲解,更具有针对性。再次,小老师并不是固定的,我鼓励班上所有的同学都走上这个讲台,来锻炼他们的能力。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讲给学生听有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极力地去找错误,能找出错误,意味着他们必须多掌握知识。上台,让优生更优秀,让后进生更自信。

3.困惑。(1)小学生自觉性较差,六人小组便于讨论交流,也使部分学生滋生了讲话,抄袭,传纸条等不良习惯。我们该如何更好的把握新课堂模式下的纪律问题?(2)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们小组学习时,要如何把握时间呢?假设都让孩子们自由讨论,那一节课怎么够呢?常常老师喊停的时候,有些小组还在意犹未尽地辩论着。是阻止他们继续呢?还是让他们酣畅地讨论完呢?(4)小组怎样组建更合适,是不是都由老师定呢?是否固定不变呢?小老师是不是能够完全的管理好所有的小组成员呢?怎么样帮助小老师去树立威信呢?

“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导,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差异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满足;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合作探究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同时,我们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应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不能冒进,应深入开展案例研究,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做好课改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冰滨.建瓯市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教学改革纪实[J]《福建教育》 2012年.6 [2]沈坤华.三个“转变”促进有效教学[EB/OL] [3]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EB/OL]

上一篇:小学英语《who is hungry 》课后反思下一篇:街道工作区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