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孝感市交通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长 李清华
简明云 胡艳和 左振中
员 邹汉波 欧阳华 李可杰 马勇 李博敏 周德升
编 写 组
主 编 李清华 副 主 编
简明云 责任编辑 李博敏
编务人员 龚 军 杨建锋 孙建刚 姚耀民
组副组长成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十一五”期交通运输发展成就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第一节 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第二节 交通发展运量预测
第四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与重点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第二节 发展思路及目标 第三节 建设重点
第四节 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第五章 保障政策与措施
第一章 概 述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二五”,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对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交通运输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孝感,作为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南邻武汉,北与河南信阳交界,西接天门、荆门、随州,东连黄冈,是湖北省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结合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并实现三年倍增计划产值过千亿元的宏伟目标。为此,继续加强孝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运输结构,快速提升孝感综合交通运输水平,促进孝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厅关于编制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孝感“十二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对交通提出的总要求和目前孝感交
通发展的现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划。
二、规划编制依据
1、《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交通规划纲要》(2008年9月)
3、《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02—2020);
4、《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2—2020);
5、《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2—2020);
6、《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2002—2020);
7、《孝感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10月)
8、《孝感市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交通发展规划》(2009年5月)
第二章 “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 “十一五”期交通运输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抢抓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措施,按照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全市交通呈现快速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表现为 “三个重大进展”。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区域交通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公路建设投入创新历史。到“十一五”末期,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其中普通公路投入比“十五”期间增长73%,全面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高速公路里程272.47公里(京港澳122.12公里、汉十高速91公里、武荆高速53.67公里、汉宜高速7.8公里、大随高速3.2公里),比“十五”末增加53.67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3.05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贯通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总里程已达12131.2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612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2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面实现了孝感城区至各县市区公路由硬化到黑色化的转变,与武汉市对接,与高速公路连通的大通道建设已成为公路建设的着力点;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到11431.5公里,公路总里程和投资总额是“十五”的2.2倍和2.3倍,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全面完成了“村村通”目标。
——港航基础条件有了新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对港航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重点对汉江、汉北河37公里的航道进行了整治。到“十一五”期末,全市航道通程为546.8公里,其中三级航道18.6公里,四级航道81.72公里,五级航道96.88里,六级航道
129.8公里;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港口拥有县级以上港口5个,港区27个,生产用码头泊位143 个,比“十五”净增40个,其中500吨级及以上泊位15个,比“十五”净增5 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0万吨。港口机械化程度较“十五”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0%。
——站场服务设施有了新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站场新建和改造项目2906个,其中五级以上客运站49个,农村候车亭960个,招呼站1895个。建成货运站2个,其中一级货运站1个,二级货运站1个。通过“十一五”期间的配套完善,全市7个二级以上的客运站全部实现了微机售票,并配备了安全检测仪和电子监控系统。完善后的客运站场不仅站容站貌明显改观,而且服务、管理更加科学,效率明显提高。与物流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配送、货代等行业蓬勃发展,服务业户逐年增加,物流园区和专业的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业为经济建设和城乡居民服务的优势地位逐步显现。
二、运输服务能力有了新提高,城乡交通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公共交通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大投入力度,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孝感城区公交线路增加4条,运力增加90辆,营运里程增加55公里,候车亭新增112座,停车场增加19亩,比“十五”期间均有了较大发展,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由过去的不足40%提高到9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孝感城区居民“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公交出行需求;城市出租车换代升级扩容,新增出租车100台,有效缓解了市民节假日出行难的问题。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运输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全市运输工具逐步向高档化、舒适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高级营运客车快速增长,占所有营运客车的比例达到86%以上;重型、专用货车发展迅速,分别比“十五”期增长34%、53.5%,江海直达船、大吨位干散货船也比“十五”期有了较快发展;快速客运、快速货运稳步发展,物流业发展显现巨大市场空间,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江海直达运输、旅游运输、商务快巴等新型运输方式稳步发展,旅游客运线路覆盖全市主要旅游景点;倡导“车头乡下,乡村始发”,客车通村率达到9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源头管理,运输市场和运输安全监管得到有效加强,通过狠抓市场管理,建立了道路运输市场诚信考评体系,道路运输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通过对道路客运企业动态安全状况评价,逐步建立企业内控机制逐步,货运源头治超取得新进展,对营运驾驶员的安全监管全面加强;通过对全市165处渡口完成达标改造,并建立了“县、乡、村、船主”水上安全管理四级责任制,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三、铁水公空衔接配套实现历史性突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成立了交通运输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从体制上破题上路。牵头制定了孝感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首次从规划上实现了铁、水、公、空、管等多种运输方式的
统一衔接,更加注重公路与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的配套。随着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汉宜铁路、汉孝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相继开工,与之配套的公路、站场等公路交通设施亦同步建设,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的发展要求逐步得到实现。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全市交通的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不高、运输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需要在“十二五”交通规划实施中得到有效解决和缓解。主要表现在:
一、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等级偏低,结构不尽合理,总体运输能力仍显不足
经过“十一五”期的大力建设,全市交通基础设施虽然有较大改善,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公路:一是现有公路路网技术等级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偏低,整体交通网络配套衔接不紧密,难以发挥更大的效益。目前,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为975.84公里,仅为公路总里程的8.67%。二是国道逐步被街道化,交通压力大,容量严重不足,急需外迁改造。境内的107、316国道,既是交通运输、经济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轴线,也是城镇分布的主要地带,街道化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
路收费后,交通流量日益增大,经过沿途城填经常发生拥堵。三是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村公路宽路窄桥和危桥较多,抗灾能力差。水运:一是航道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差。目前,全市多数航道仍然处于自然状态,全年通航里程仅占通航总里程的49.6%。五级以上航道仅为通航总里程的17.7%。二是新沟船闸建设规模过小,通过能力较小,已成为制约汉北地区水运发展的“瓶颈”。三是港口功能单一,机械设施简陋,作业效率低下。全市港口主要以中小码头为主,装卸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的泊位仍然占相当大比重,而且专业化泊位少。三是运输船舶总体技术状况差,平均吨位仅为120吨,船型标准化程度低。客货运站场、城市公交 :一是公路站场设施、运输装备落后。全市建有等级客运站69个,其中一级客运站只有1个。大部分客运站场亟待完善和升级。二是货运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还没有真正向现代物流方向转变,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站场还未形成合理衔接。三是公交线网密度较低,线路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客运缺乏有机衔接,停车场、首末站、调度中心等设施严重不足。
由此可见,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等级总体偏低,结构不尽合理,交通运输能力仍相对不足,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
二、交通建设筹资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随着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全市交通发展任务也将随之繁重,交通发展与资金制约的矛盾将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省厅定额补助标准偏低。最高补助标准为每公里400万元
(一级公路),而目前一级路平均造价在1500—1800万元/公里,二级路平均造价在300万元/公里,其补助标准明显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二是地方财政吃紧,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按照《湖北省一二级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一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由省定额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组成。而配套资金由地方政府负责筹集,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目前,孝感正处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阶段,市政、水利、交通等各项工程也处于建设投资高峰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来支撑其发展。而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对资金量的需求将持续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增长。而孝感财政收入有限,建设配套资金往往难以及时到位,已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三是交通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滞后。税费改革后,交通规费代之以燃油消费税,改变了以前的资金运转方式,燃油消费税收入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交通建设资金需逐级核拨,资金到位的时间严重滞后于工程进度,不能适应交通建设项目的需要。同时,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站后,公路建设养护的资金保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公路建设筹融资渠道进一步变窄,加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局面。
三、农村公路建设配套不完善,破损现象比较严重
经过“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高峰,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交通环境还比较薄弱。一是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建设不平衡,排水、防护设施等不够齐全,服务功能较差。二是农村公路资金筹措困
难。农村公路资金到位率低,配套资金不足,这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三是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近年来,干线公路的治超工作力度加大,部分超限超载车辆绕道农村公路,造成农村公路实际交通量远远超过原设计通过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破损等现象,影响农村公路使用寿命。特别是2003年—2006年期间建设的农村公路,当时补助标准为5—7万元/公里,大部分为沥青表处路面。由于投资少,质量差,至今已投入使用6年之久,路面早已破损严重,已恢复修建前的原貌。
四、运输结构性矛盾突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运输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运输经营主体仍然呈现“多、小、散、弱”的态势,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许多经营主体处于挂靠经营、单车承包、分散经营、自揽自运的粗放式、低水平运营状态,市场集中度不高,管理水平低,经营粗放,效益不好,竞争力不足。道路货运供给能力低水平过剩,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拖挂车和特种专用车辆比重偏低,货运运力过于分散,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客运企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公交车辆、出租汽车结构单
一、档次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运输船舶总体上仍呈现吨位小、等级低的特点,船舶老龄化严重,船舶技术落后,标准化程度低,与日益先进的现代化内河港口码头设施不相适应。二是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亟待加强。铁路、公路、水运等交
通方式的客货运站场基本独立设置,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未能充分发挥,水路优势不优,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铁路客货混跑,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优势受到抑制,公共交通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其中既有行业发展战略不够清晰的原因,也有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制度建设滞后等方面的原因。继往开来,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站在一个必须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的转折点上。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不高、运输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等级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经过“十一五”期的大力建设,全市交通基础设施虽然有较大改善,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现有公路路网技术等级不高,整体交通网络配套衔接不紧密,国道交通压力大,容量严重不足。农村公路配套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差。二是水上航道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差。三是客货运站场设施、运输装备落后。四是公交与城乡客运缺乏有机衔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交通建设筹资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省厅定额补助标准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二是地方财政吃紧,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
——农村公路建设配套不完善,破损现象比较严重
经过“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高峰,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交通环境还比较薄弱。一是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设施不齐全,服务功能差。二是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三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还没有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第三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第一节 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面临的形势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并把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为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
交通运输部提出,今后要认真落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部署要求,继续推进“两型”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省委、省政府为推进交通业的发展,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
意见》、《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和保障。
目前,武汉城市圈建设稳步推进,交通一体进程逐步加快。同时孝感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并实现三年倍增计划产值过千亿元的宏伟目标,为加快交通发展提供了更高的标准和发展平台。
二、面临的任务
面对“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实现交通科学发展的任务将非常艰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新跨越。加快地方高速公路网建设,以市场融资方式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渠道,将成为我市“十二五”期公路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扩展城市空间,打造快速公路通道,是“十二五”改善和构建公路主骨架的主攻方向;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完善农村公路的配套设施,提高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是“十二五”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整治通航河流,提高通航能力,是建立绿色交通,提高我市水上运输水平的主要途径;完善客货运站场及物流园区,打造现代物流业,是提高运输服务的重要平台。
——运输及相关辅助业的服务能力要有新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公交覆盖上规模、硬件上档次、服务上水平;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
具,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积极应对复杂的安全维稳形势,确保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重点时段客货运输的安全、平稳、顺畅。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有新创新。转变交通管理职能,统筹公、铁、水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是创新体制的基本前提;加强对支撑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运输机制,在运输枢纽上实现零换乘和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是创新管理体制的根本目的。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要有新举措。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推进交通运输装备现代化、加快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交战略,努力促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综上所述,孝感交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把握机遇,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推动全市交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节 交通发展运量预测
今后5年,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增长仍会维持较高水平。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
整、农业结构的转变、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运输需求将更加旺盛,将对交通运输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经济调查并对未来的综合运输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对“十二五”交通运量预测如下:
一、客运量预测
预计到2015年,孝感市将完成道路客运量10361万人,旅客周转量763353万人公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2%和12.2%;
全市水运客运量主要集中在库区客运和旅游,预测今后5年内仍然以库区客运和旅游为主。到2015年全市水运客运量将达到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0万人公里。
二、货运量预测
预计2015年,全市道路货运总量为4122万吨,货运周转量为651779万吨/公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5%和16%。
我市水运货物运量主要集中在汉江、汉北河、府河、大富水和汈汊湖水系6条河流上。预测到2015年,全市水运货运量将达到200万吨,年递增10%,货运周转量将达到4.83亿吨公里,年递增15%。
三、港口吞吐量预测
据预测,2015年全市港口旅客吞吐量将达到85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67万吨。其中进口货物吞吐量102万吨,出口货物吞吐量265万吨。
第四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与重点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我市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构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大通道、打造大路网、构筑大交通、创新大发展”为宗旨,以“交通设施上档次,运输服务上水平,管理服务高效率”为目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为理念,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交通布局,逐步形成畅通、安全、和谐、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适应孝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按照高起点、长眼光、大手笔,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干线通道、重点物流园区和客运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趋势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转变。
——坚持综合协调、全面发展的原则。综合公路、铁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节点之间具有枢纽性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综合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
——坚持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由重基础设施建设向重视运输服务能力提升和运输市场管理转变,坚持两手都要硬、——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节 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和武汉交通枢纽中的重要一环为战略定位,通过“十二五”的建设发展,通过建设“四网四中心”,实现“五连”,打造“两圈”,把孝感建设成武汉交通枢纽中的重要节点,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物流基地,水上交通的重要运输通道。
根据以上目标,“十二五”期间建设高速公路203.9公里,一级公路567.39公里,二级公路985.71公里,三、四级公路 1517.68公里,通村公路3000公里。公路水路投资规模为304.2亿元,规划投资规模是“十一五”4.09倍。其中公路投资264.05亿,港航投资16.22亿,公交、站场及物流园区投资21.20亿,支持保障系统2.74亿。资
金来源分为三条渠道,即争取部省投资一部分(约79.46亿元),争取招商引资一部分(“十二五”我市高速公路投资全部为地方招商引资,约113.36亿元),争取地方筹集一部分(约111.38亿元)。
二、发展目标
——“建设四网”,即:“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六纵八横两环”的国省干线路网;通乡达村的农村公路网;连通城乡的公共交通网。
“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通过建设高速公路网,使我市各县市区交通出行有更多选择,更快与各地联通。
纵一:硚孝高速公路。纵二:京港澳高速公路。纵三:孝汉应高速公路,纵四: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横一:麻竹高速公路。横二:汉十高速公路。横三:武荆高速公路。横四:汉宜高速公路。
“六纵八横两环”的国省干线路网:借省道调整的契机,加快国省干线路网升级改造,实现“六纵八横两环”,完善国省干线路网,整体提高我市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使县市区及沿线乡镇交通更方便快捷、更高效舒适。
纵一:黄土线(河口至土门)纵二:杨界线(王杨线、双峰山观音湖旅游公路、芳新线、大界线)
纵三:107国道 纵四:316国道
纵五:云北线(云长线、汉长线、庙北线)纵六:平韩线(平洑线、烟应线、应天线至韩集)横一:大黄线(大新至黄站)横二:宋应线 横三:大天线
横四:黄云线(黄孝线、316、107国道连接线至云梦伍洛)横五:孝天线 横六:汉宜线 横七:荷沙线 横八:汉蔡线
环一:孝感市区外环线(107、316外迁规划线、107、316连接线)
环二:孝感市域外环线(黄孝线、纵一线、宋应线、大天线、烟应线、汉宜线、分当线、荷沙线、孝汉一级公路)
建设通乡达村的农村公路网:通过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高技术标准,按照通乡公路三级以上、通村公路四级以上,构建和完善农村公路网,使农民走上沥青水泥路,经济富裕路。
连通城乡的公共交通网: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城乡客运交通资源,实现孝感市城区10公里半径公交线路覆盖,县市5公里半径公交线路覆盖,逐步延伸公交线路,扩大覆盖范围,尽量做到宜通公交通公交,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构筑四个中心”,即:建设与铁路、公交及其他交通方式相衔接的旅客换乘中心;建设辐射力强,具有地域优势的物流中心;建设通航与防洪相结合的水上枢纽中心;建设交通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协调中心。
旅客换乘中心:建设一批以公铁旅客换乘节点、汽车客运与城市公交换乘结合点、客运集散点为对象的客运站点设施,以孝感城际铁路、石武高速铁路为重点,建设孝感东城客运换乘枢纽、石武铁路孝感北站汽车客运站,实现公铁无缝衔接。
物流中心:根据孝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和临近武汉的地域优势,建立以孝感城区为中心,以各县市区为节点,以乡村为网点,立足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的物流服务网络。突出以孝感市经济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孝南开发区为中心,建设辐射力强,具有地域优势的物流企业群。重点建设孝感三汊物流基地、闵集临空综合物流基地、孝南开发区综合物流基地、孝感通晟物流园区等物流企业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水上枢纽中心:建设通航与防洪相结合的的水上交通枢纽,重点建设新沟二线船闸,改善水上通行条件。
交通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协调中心:根据交通安全应急保障需要,建立孝感市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公路交通应急中心、道路运输应急中心等应急保障系统,确保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
——“实现五个联通”,即:高速公路联通全国,城市走廊连通武汉,一级公路连通县市,快速通道链接港、站、场(港口、客运站、机场),旅游公路联通景区。
高速公路联通全国:“四纵四横”的八条高速高速公路将全市7个县市区与全国联通,所有县市城区有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相连接,10分钟内上高速。
城市走廊连通武汉:除高速公路和国道以外,以孝汉大道为代表的一级公路按照城市道路标准与武汉相对接,形成两城之间的大走廊。
一级公路连通县市:以孝感城区为中心,孝感辖区所有县市城区与孝感城区有一级公路相链接。
快速通道链接港、站、场(港口、客运站、机场):重要港口、客运枢纽、机场有便捷的快速通道联通。
旅游公路联通景区:孝感所有4A级以上景区全部通达二级以上旅游公路,并与周边景区互联互通。
——“打造两圈”,即:通过六条快速通道(京港澳高速、汉十高速、硚孝高速、107国道、孝汉大道、汉蔡快线)与武汉市对接,实现孝感到武汉市区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孝感城区与武汉城区同城效应;通过7条高等级公路(京港澳高速、孝汉应高速、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107、316国道、孝汉、孝应一级公路)实现孝感各县市
区到武汉1小时通勤圈。
第三节 建设重点
一、公路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形象表示为:“四高、五快、六游、六改、七联、一区”主通道建设。
四高:
1、麻竹高速大悟段。该项目全长40.9公里(含麻竹大随高速大悟段),起点河口(红安与大悟县界)、刘集、夏店、芳畈、终点(京港澳高速公路)。估算总投资21.36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建设,该项目已经举行奠基仪式,目前正在筹备项目法人。建设工期42个月,该工程已列入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项目。
2、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孝感段。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交通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全长约135公里,跨越孝昌、安陆、云梦、应城、汉川、等县市,估算总投资74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工期4年。
3、孝(感)硚(口)高速公路。硚孝高速公路起于武汉硚口古田一路,经东西湖、孝感东山头,止于孝南毛陈镇,全长36公里,其中武汉境内28公里,孝感境内8公里。孝感境内工程估算总投资8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该工程已列入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项目。
4、孝(感)汉(川)应(城)高速公路。规划的孝汉应高速全长约20公里,路线主要控制点:起点孝感城区翟家湾,止于云梦道桥接武荆高速,估算总投资10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
五快:
1、孝感至应城一级公路:起于孝感环水二桥,经沙河,止于应城曹大,全长30公里,估算总投资450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
2、孝感至汉川一级公路:起于孝感规划路,经白龙潭、朱湖,止于汉川刘隔,全长35公里,估算总投资525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
3、新建汉蔡一级公路:建设汉川到蔡甸的快速通道,全长25公里,估算总投资375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4、107与316国道连接线(孝感西北外环):起点孝南肖岗,止于云梦伍洛,全长17.8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估算总投资33000万元。
5、云孝大道一级公路:起点云梦,止点孝感城区,全长16.5公里,估算投资2.5亿元。
六游:
1、孝感至双峰山、观音湖旅游公路:二级公路,起于孝感市城区,经新铺镇、西河镇、杨店镇、丰山镇、双峰山、周巷镇、观音湖,止于小河镇,全长79公里,估算投资25000万元。
2、京珠高速公路至双峰山旅游公路:该项目起点京珠高速周巷
出口,止于双峰山洪益村,全长10.9公里,按一级公路设计,估算投资2.18亿元。
3、大黄线大别山旅游公路:二级公路,80公里,估算投资18400万元。该项目为交通部支持项目。
4、芳畈至新城旅游公路:二级公路,20公里,估算投资4600万元。该项目为交通部支持项目。
5、观音湖至黄陂木兰天池:二级公路,30公里。估算投资6900万元。
6、双峰山至黄陂木兰天池:二级公路,20公里,估算投资4600万元。
六改:
1、升级改造316国道:全线85公里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标准,对孝南、云梦、安陆城区路段实行外迁。
2、升级改造107国道:全线75公里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标准,对孝感城区、孝昌城区段实行外迁。
3、升级改造荷沙公路一级公路:全长50公里,估算总投资700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
4、升级改造大天线大悟至安陆段一级路改建工程:全长72公里,估算总投资100800万元,使该路段成为大悟、孝昌、安陆至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的联络线。
5、宋应线改建工程:对宋应线进行改造,并对大悟城区段实行外迁,改善宋应线大悟城区的交通状况。
6、升级改造黄土河(口)宣(化)段一级旅游公路:使该线路成为我省主要省级高标准出口路。全长50公里,估算总投资70000万元。该工程为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项目。
七联:
即在建设高速公路的同时,同步建设硚孝高速孝感联络线、麻竹高速公路至高铁孝感北站联络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云梦联络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应城联络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汉川沉湖联络线、京珠高速孝昌李集至花园联络线、汉十高速安陆南城互通联络线,共计七条联络线。
一区:规划了孝感市“两型”社会示范区内的三条骨架公路。
1、八一大桥至三块碑公路。全长42公里,该线路起于八一大桥,止于三块碑,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该项目作为107国道、硚孝高速、京珠高速、孝汉大道之间的重要联络线。
2、陈天大道。全长约17.6公里,该线路起于107国道孝南区陈八埠处,依次下穿汉孝城际铁路、上跨京港澳高速公路,在孝感市临空区与新孝汉大道相交,止于孝感市与黄陂区界界河,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该项目建成将使孝感市临空区与天河机场的航空物流、武汉市阳逻港的港口物流、武汉北编组站的铁路物流之间构建现代国际物流平台。
3、三汊至北泾咀公路。全长15公里,该线路起于三汊镇赵陈,向南在丁砦处穿孝汉大道后,经岳岗、蔡陈家塆进入毛陈镇境内,再经喻家湾、丁家湾,止于北泾,与祝八线相交,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
建设。该项目连接三汊镇和毛陈镇两镇,从王母湖和野猪湖之间穿过,对两镇的经济发展和两湖的生态资源开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们规划县乡道改造共1517.7公里,建设配套桥梁 152座,15011.46延米。改造危桥750座,17842.17延米。规划改造3000公里的通村公路,力争十二五期末,大部分的自然村通达水泥路。
二、港航建设。主要项目建设形象表示为“整治一江两河、改造一闸四港”。
新沟二线船闸:根据汉北河水系规划航道等级为四级航道标准及水运量的需求,初步拟定本船闸的建设标准和规模为:500吨级船闸,通航500吨级船队兼顾500吨级机驳,闸室有效尺度:120×18×3.0(m),估算2.0亿元。该工程为交通部支持建设项目。汉川港:新建1个集装箱码头、9个1000吨级泊位及水上货物仓储中心。具体为:在汉川城关开发区喻家台新建一座1000吨级的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为1000TEU;在汉川港城关、脉旺、分水、沉湖、马口5个港区新建9个1000吨级泊位,采用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的装卸机械,进行化零为整,形成综合能力较大的集疏运码头,以承接沿江工业园区的原材料进口与产品外运;在汉川城关港区华一地段建设水上物流中心,占地15亩。
应城港:新建2个1000吨级泊位,满足云应地区膏盐化工产品外运需求。具体为:新建应城港城关港区件杂货泊位,建设规模为:1个
1000吨级泊位。新建应城港天鹅港区综合码头,建设规模为: 1个1000吨级泊位。
云梦港:改扩建彭李港卤水专用码头,建设规模为:2个500吨级泊位,以适应湖北宏博盐业集团发展的需求。
孝感港:新建设沦河桥件杂货码头,建设规模为:3个500吨级泊位,以适应孝南区纸都工业园区发展的需求。
三、客运、公交站场及物流园区建设。综合考虑各种运输方式在枢纽节点内的有效衔接,以构建鄂东北综合运输枢纽为目标,基本建立与现代物流和快速客运发展相适应,与铁路、水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站场(港口)相衔接的现代道路客货运输站场服务网络。规划总投资20.62亿元,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1、客运站
重点建设两个枢纽。一是孝感东城客运换乘枢纽。与汉孝城际铁路孝感东站相配套,建设集道路班线客运、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客运为一体的综合性客运换乘枢纽,以满足汉孝城际铁路建成后孝感城区及周边方圆360平方公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近150万人民群众出行需要。二是孝感北(大悟)客运总站(枢纽)。结合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在该专线孝感北站(大悟高店)附近建设一级客运站,吸引武汉、孝感、随州、黄冈及河南信阳等地客流,充分发挥大悟作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在我省江北地区唯一中转站的中转集运疏散功能。
此外,我们还规划了一批二级、三级客运站和农村候车、招呼站,力争 “十二五”期末全市80%以上的乡镇和农场都有等级客运站,通车行政村100%建有候车亭或招呼站。
2、公交站场
重点是孝感城区公交换乘枢纽、公交停车场、首末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共计要建设1个换乘枢纽、7个停车场、120个候车亭。
3、物流园区(货运站)
重点建设5个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一是孝感三汊物流基地。在三汊镇建设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基地。二是孝南开发区综合物流基地,为该区生活用纸、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等工业企业和水产、水果、建材、农机“四大”专业市场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三是闵集临空综合物流基地。配合闵集临空工业园区建设,建设一座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于一体的物流基地。四是汉川马口货运站。适应汉宜铁路建设需要,形成以汉宜铁路和周围便捷的公路、水路交通为纽带的运输网络。五是孝感通晟物流园区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孝感通晟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等软件设施配套升级,打造孝感城区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物流园。
此外规划新建应城市二级货运站、孝昌县二级货运站、安陆市二级货运站、汉川市福星二级货运站,大悟县鑫源物流中心。同时,配套建设孝感市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云梦白云现代仓储物流服务中心、湖北捷通物流产业园行政服务中心。
四、运输服务、应急管理
一是加快推进运力结构调整。通过信息、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积极鼓励推广天然气汽车,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发展高效低耗的高级客车,推广农村经济适用车型,引导发展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和甩挂列车等营运货车,引导和鼓励使用适合孝感地域特点的经济适用公交车型,积极推广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型船舶,江海直达船舶,加快淘汰高耗低能的老旧车船,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运输。二是积极推进各种运输方式 “无缝衔接”。加快客货运主枢纽建设速度,统筹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行江海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铁水公空联运,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三是积极推进城市客运行业发展。公共交通要理顺体制,健全机构,按照“公交优先”的思路,建章立制,建立“安全便捷、经济环保、诚信可靠、文明规范”的城市客运体系。孝感城区以东城为中心,逐年新增公交线路,增加运力100辆,达到355辆;增加公交线网75公里,达到170.5公里,兼顾覆盖(辐射)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公交盲区,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到“十二五”末,实现孝感城区及各县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5标台,公交线网每平方公里达到3公里以上,站点覆盖率建成区按300米半径计算,大于70%,中心城区按500米半径计算,大于90%。出租汽车客运要按照“先稳定、后规范、再提升”的总体思
路,切实解决行业中存在突出问题,继续开展以“诚信经营、文明服务”为主题的“双创”活动,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四是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统筹考虑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线路、场站及信息传输等设施的有效衔接,充分体现客货流汇集、换乘、换装和疏散的承载性、顺畅性和兼容性,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辐射作用,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的主要中转地。五是加快物流业发展。以孝感合力通晟物流有限公司、三汊物流园区、南大物流配送中心、云梦长舟铁路集装箱集散物流中心为重点,加快现代物流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培育物流示范企业;做大做强邮政快递物流,重点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健全快递物流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物流的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基础设施衔接和运营衔接;积极拓展港站枢纽服务功能,新建港站枢纽运输功能和物流功能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现有港站枢纽改造植入物流服务功能,加强港站枢纽与后方物流园区的衔接。六是加快综合交通管理人才的培养。以现有的交通干部培训中心为基础,建立综合交通人才培训基地,制定综合交通人才培训计划,加强综合交通人才培养,实现全市交通执法管理人员培训率100%,以适应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要求。七是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运力储备,初步构建“应急队伍健全、物资储备合理、运转流程科学、指挥调度有力、快速反应及时”的交通应急体系。在水路运输领域,在孝感城区征地30亩,新建孝感市水路运输应急搜救指挥中心及安全监督系统;在汉川征地20亩,建设汉川水路运输应急搜救分中心;同
时,对安全管理任务重、责任大的汉川、云梦、安陆、应城、孝昌5县市各配备一车一艇(1辆海事车、1艘海事监督艇)。在公路领域,全面加强公路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依托各级公路施工、养护单位,建设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中心,加强公路抢险工程机械设备、人员和应急物资储备。在道路运输(城市公交)领域,依托交通专业运输企业,建设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中心,加强应急运力的储备工作。
第四节 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根据交通发展的需求和工程建设情况,“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共需投资304.2亿元,拟定资金来源情况为:部省投入79.46亿元,招商引资113.36亿元,地方自筹111.38亿元。
按行业划分为:
1、公路建设需投资264.05亿元,其中部省投入61.69亿元,招商引资113.36亿元,地方自筹89亿元。具体情况为高速公路113.36亿元(全部招商引资);一级公路87.1亿元(部省投入25.88亿元,地方自筹61.22亿元);二级公路25.46亿元(部省投入10.6亿元,地方自筹14.86亿元);县乡三、四级公路18.19亿元,(部省投入10.38亿, 地方自筹7.81亿元),通村油路(水泥路)6亿元(部省投入3亿元,地方自筹3亿元)。新建桥梁9.24亿(部省投资7.70亿, 地方自筹1.54亿元);危桥改造4.46亿元(部省投资4.03亿元, 地方自筹0.43亿元);治超站点建设0.24亿元(部省投资0.1亿元, 地方自筹
0.14亿元);
2、港航建设需投资16.22亿元,其中:航道建设12.68亿元,港口建设3.54亿元。初步拟定投资来源为:部省投入11.17亿元,地方自筹5.05亿元。
3、站场及物流园区建设需投资20.56亿元,其中:客运站场4.88亿元,货运站场及物流园区15.68亿元,拟定投资来源为:部省投入5.0亿元,地方自筹15.56亿元。
4、公交建设需投资0.64亿元,其中:公交停车场0.58亿元,公交候车亭0.06亿元。初步拟定投资来源为:部省投入0.1亿元,地方自筹0.54亿元。
5、支持保障系统需投资2.74亿,其中部省投资1.5亿元,地方自筹1.24亿元。
第五章 保障政策与措施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抢抓发展机遇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多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出台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通过拉动内需来确保经济增长的应对措施。根据国家重大政策的调整,交通运输部酝酿制定了在未来3—5年内投资5万亿元的建设计划,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建设的重点为公路建设,特别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建设以及国省
干线公路扩容,此外还包括水运方面的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市为了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步伐,加快推进孝感“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积极启动示范区建设。
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扩大运输网络规模,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我市交通运输跨越式大发展。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先导和推动作用。
二、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拓宽建设资金渠道
初步估算,今后五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约为300亿元以上,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筹措压力巨大。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拓宽建设资金渠道。
一是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及中央财政对交通专项资金“四个不变”的规定,加强与交通部、省交通厅各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为建设资金提供基本保障。二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出台支持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通过征地补偿、税费返还、置换、划拔土地等资源实施捆绑开发,将公路沿线土地增值部分直接用于交通建设,将资金、资本、资源向交通倾斜。三是要进一步开放
交通建设市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加大招商引资、融资力度,采取BOT、BT等方式,缓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四是要成立孝感市交通投资公司,加快搭建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已经建成的交通设施所形成的资产。通过资本运作、筹集资金加快地方交通建设。五是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联系,创造更优惠的条件,以落实资本金为前提,以政府信用平台为支撑,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与银政沟通,吸引争取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交通建设的信贷支持。
三、认真谋划,加快步伐,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前期就是投资、前期就是发展”的理念,坚持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认真分析项目的定位、性质、功能,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步骤有层次的加以发展建设。一是要立足实际,尽早谋划,抓紧做好项目储备,建立和完善前期项目储备库,真正形成“规划一批、在建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良性循环的前期工作机制,保证项目建设在时段、空间上的良好接续,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二是要加强重大项目前期程序的协调,特别是与土地、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工作,规范项目前期工作督办制度,推动项目前期工作顺利进展。积极探索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四、统筹布局,协调发展,构筑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市交通发展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网络布局,整合各种运输资源,强化衔接协调,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提高系统效率和整体竞争力。要以孝感综合运输主枢纽建设为重点,统筹铁路、公路以及内河航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衔接,充分发挥铁路、水运占地少、运量大、污染少的优势,着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城市公交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五、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为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政治保障。要以交通运输发展为中心,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根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了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交通运输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提供可靠保证。二要继续推进行业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创建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创建水平。以“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为主题,以建设交通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体系为重点,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全市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优良的服务环境。三要继续加大建设领域为重点的商业贿赂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
防治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其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从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 “十二五”期间西藏将继续加大交通运输的建设投资力度, 规划投资498.9亿元, 用于提升经济干线的通畅水平、农村公路和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
结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万km, 5条国道全部实现路面黑色化, 实现县县通油路, 6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 (水泥) 路, 提升经济干线的通畅水平, 消除省道断头路,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农林场通公路, 初步建成拉萨及各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完成8个货运枢纽站、50个乡镇客运站和300个停靠点的建设。
据悉, 西藏“十一五”期间公路通车总里程从43 717km增加到58 000万km, 等级以上公路从10 905km增加到32 049.85km, 沥青路面从3 288k增加到8 194.53km, 乡镇公路通达率从76.4%提高到100%, 建制村通达率从68.7%提高到81.24%。
“十二五”时期,江西省将充分发挥水运资源优势和低碳优势,进一步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改善赣江、信江航道通航条件,着力推进南昌港、九江港一体化建设,计划到2015年基本形成“干支成网、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水路交通体系。
1 两大政策优化水运发展环境
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提升江西省水运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九江港长江中下游枢纽港的地位和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及经济辐射作用,江西省实施九江沿江开发战略,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九江沿江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从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采取20条优惠政策,支持九江沿江开发和港口建设。此外,江西省政府制定颁发江西省首个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政策纲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策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水运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江西省内河航运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将对江西省水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巨大促进作用。《若干意见》涵盖建立水运发展投融资平台、投资经营水运基础设施实行税收减免、港口用地税收优惠、保障水运建设用地、加快航道立法、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协调机制等方面,从战略角度把握发展的大趋势,以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规划未来10年江西省水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战略任务,辅以系列政策保障、组织保障和法律保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 四大任务全面提升水运发展水平
江西省内河航运发展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全面落实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航运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内河航运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等三大国家战略和江西省水运总体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主线,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运行业管理,提升水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低碳水运、绿色水运,推进水运科学发展,总体适应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增加总量。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航道通航能力、港口集疏运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发展水运生产力,发展水运经济;加快生态经济区港口和高等级航道建设,特别是九江港、南昌港等主要港口的集疏运通道、配套站场和赣江、信江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预计到“十二五”期末,九江沿江港口项目建设将完成投资62亿元,新增码头泊位46个,新增年货物吞吐能力万t,新增造船能力45万载重吨,74%的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达到国家规划标准,形成以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两横一纵”高等级航道为主骨架,区域性重要航道为依托,一般航道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干支贯通、通江达海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航道体系。
二是拓展功能。整合物流资源,建成以九江港为龙头,南昌港为枢纽,生态经济区重要港口为组合的“大港口、大物流”格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低碳环保的现代化港口体系。鼓励港航之间、港口之间合作经营,实施港口与物流园区、港口与临港工业园区的区港联动战略。极力推动南昌港—九江港一体化发展研究,适度超前,重点建设进港深水航道和大型化、专业化码头泊位;建成一批以水路为龙头,衔接公路、铁路、民航运输方式的集疏运体系完善的港口枢纽。依托港口优势,加强南昌、九江等物流节点和港口物流园区、港口保税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促进港口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沿江经济开发的衔接与协调,集聚更多生产要素,促进和带动临港大工业、大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是调整结构。实施《江西省船型主尺度系列》中普通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化学品液货船等4项地方标准,加快淘汰省内老旧小吨位运输船舶,重点发展集装箱船、化学品液货船、散货船、件杂货船等江海直达船型,推进船舶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清洁化发展;提高水运设施装备技术水平。预计到2015年,全省船舶总运力达到242万t,船舶平均吨位超过700 t,船型标准化率超过60%。
四是提高能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建立水上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协调和应急保障机制;建成水上安全管理、监控调度和救助指挥平台、水上应急搜救系统、航运信息系统和船舶防污染系统;重点建设中远距离水域立体化监管救援力量和海事巡航救助一体化,初步形成信息畅通、监管有效、反应快速、处置得力的水上应急搜救体系和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3 三大举措保障水运跨越式发展
为更好地借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全面完成江西省水运建设任务,应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保障江西省水运的跨跃式发展。
一是建立统一高效的水运管理体制。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水运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由江西省航务管理局、江西省航运管理局分割管理的江西水上行业管理体制,降低了行政效率,难以适应水运的长远发展需要。江西省委决定将江西省航务管理局与省航运管理局合并,组建江西省港航管理局,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水运立法进程,深化改革,整合行政执法资源,积极探索联合执法模式,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为水运发展提供公正、文明、高效的政务环境。新体制的建立,理顺了关系,统一了港航管理,创造良好的水运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增强行业凝聚力,树立水运行业新形象,为江西省水运事业新一轮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多渠道的水运发展投融资平台。稳定的资金筹措渠道是水运发展的前提。经江西省政府同意,江西省成立江西港航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后,将通过政府投入、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盘活水运存量资产,吸引社会资金,多方拓宽融资渠道,打造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港航产业集团,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统筹发展、以路补水”是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政策,江西省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发挥江西省财政投资水运建设的表率作用,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公路、水路交通综合授信放贷额度,争取地方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水运设施建设的投资。
三是建立合作联动的水运发展机制。水运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发展合力。江西省政府将牵头建立和完善水运发展协调联动机制,负责协调解决水运发展中的重大事宜,形成全省联动、合力共建的机制,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此外,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和国电江西电力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尝试“各司其职、共同投资、以电补航、互利共赢”的航道建设新模式。按照框架协议,初步确定电力部门将投入数十亿元,参与赣江、信江的航道建设,加快构筑水运主通道。
公路交通要坚持建、养、运、管并重,完善国家公路网规划,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大国道改造力度,加强公路科学养护,优化营运车辆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规范建设和运输市场管理,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十二五期间,公路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技术质量将明显提升。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5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一、完善公路网规划
根据“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级负责、联合建设”的公路建设原则,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并从事权管理的角度,全面完善公路网规划,推进国家公路网规划建设,形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权责分明的干线公路网络系统,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实施国省道改造,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等专项建设。贯彻落实新一轮区域发展规划,重点扶持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西藏、新疆等重点区域公路交通建设。到2015年,基本形成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网结构明显趋于合理,区域公路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城乡之间路网衔接更加顺畅。积极探索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体系和普通公路为主体的不收费体系。
二、加快形成高速公路网
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的建设,基本完成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比例超过90%,通车里程达到8.3万公里。积极推进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国家高速公路新增路线建设;支持纳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对加强省际、区域和城际联系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公路建设,提高主要通道的通行能力;继续完善疏港高速公路和大中城市绕城高速公路等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的网络化程度和可靠性显著提高,有力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三、强化国省道改造
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着力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提高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加快实施县通二级公路建设,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70%以上。按照国家公路网规划,重点推进国道网建设,增强国道对县级及以上行政节点的连接和覆盖。进一步加大危桥改造力度,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严格实施安保工程。
四、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建设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总体思路,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一是推进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
国通达、通畅建设任务,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二是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包括桥梁新改建工程、安保工程等,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三是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状况,包括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等,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五、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运输装备进一步改善,运输组织不断优化,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明显加强,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交通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概述
(一)工作背景和编制依据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公路水路交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为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军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交通运输快速、科学、安全、协调发展。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编报江西省县级“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纲要的通知》(赣交规划字[2009]1号)要求,结合吉水县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前景,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目标和原则
编制本规划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准确判断形势,明确阶段性特征;科学设定发展目标,保持快速发展;合理确定发展重点,促进协调发展;充分体现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科学发展;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政策措施研究,保障规划实施。
二、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吉水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的发展目标,坚持大开放战略,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不断进步。
(一)2010年全县经济发展预期如下:
1、国内生产总值48.33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8.62亿元,第二产业23.82亿元,第三产业15.8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21.7%、17.2%。
2、人均GDP9578元,年均增长14.1%。
3、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7亿元,年均增长15%。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年均增长20%。
5、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年均增长8.3%。
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年均增长9.3%。
(二)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1、公路。“十一五”以来,吉水县紧紧抓住国家对公路建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快了公路建设步伐,全县公路交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到2010年底,全县有公路通车里程1751公里。
(1)按养护类型分:列养公路1335公里,占76 %;其中国道、省道125.8公里,占7%,县道310.52公里,占17.7%;乡村公路898公里,占51%。
(2)按行政等级分:国道一条44.78公里,省道4条81公里,县道13条310.52公里,乡村道290条1315公里。
(3)按技术等级分:一级公路13.565公里,二级公路181公里,三级公路89公里,四级公路1467公里。
(4)按路面铺装类型分:沥青路面120公里,水泥路面1060公里,砂石路面571公里。
(5)“十一五”期间,吉水县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2亿
元,完成吉泰工业走廊105国道快速通道吉水段一级油路13.565公里,完成县通乡公路改造项目5个共62公里,新改建国家农村公路改造工程735公里。构筑起了以省、县道为支撑的“二纵五横两斜”的公路网主骨架,形成了县乡公路、通行政村公路为支线,支干相连、横亘东西、纵跨南北、外通内畅的公路交通网络,依托快捷的公路交通,打造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
2、内河。2006年由省航运局投资建设的墨潭作业区内斜坡码头下侧河岸护坡工程,工程造价49万元,护坡工程建一级平台2736平方米。我县现有货运码头4座、客运码头1座。其中县城2座货运码头、1座客运码头因县城规划建设被征用。
3、运输及站场。“十一五”期间,吉水县新建汽车客运站4个,农村客运候车亭105个,货运站场2个。到2010年底,货运车辆达到3924辆32777吨位;道路客运量325万人,道路货运量791万吨。
三、“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交通公共服务能力,突出交通基础设施主战场,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抓好道路客运站、候车亭和农村渡改桥建设,为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改造吉泰工业走廊105国道快速通道吉水段一级油路31.21公里,县道一级公路改造11公里,省道二级公路改造25公里,农村公路改造1200公里。到2015年底,国道一级比例实现100%,省道二级比例达到100%,农村通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新建赣江特大桥一座,修建货运码头6个,新建客运站11个,候车亭120个,全面适应和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建设重点
1、公路建设。改造105国道赣江大桥至八都段31.2公里一级油路,省道吉新线25公里;改造县道朱北线二改一油路11公里;新建通农村水泥路1200公里。
2、公路客货运输站场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县重点发展货运业和货运物流业,促进货运运力发展,引导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发展信息平台,建设上规模货运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100%乡镇通客车、行政村通客车,扩建村及客运站或简易候车亭,极力方便群众出行需求。“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乡镇客运站11个,农村客运候车亭120个,在县城及八都镇新建货运物流站场3个。
3、公路养护。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十二五”期间,新增农村公路养护里程1200公里,到2015年底,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到2130公里。
4、港口码头建设。由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规划建设,将淹没我县境内全部港口码头设施,码头、站房、货场都将拆迁报废,严重影响水运事业的发展,为尽量降低峡江水利枢纽对水运的影响,经实地勘测,我县港口码头将重新进行如下规划布局。“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2座,规划建设货运码头4个。
(四)建设项目排序(见附表)
附件:
1、行政区域图
2、区域交通现状图
3、区域交通规划图
4月16日,记者从绍兴市城乡住房和建设局了解到,根据新制定的“绍兴中心城市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绍兴市将加强以建设环镜湖商务休闲综合体、迪荡湖休闲区、轻纺国际贸易区、“两湖”休闲旅游区等城市综合体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片区融合发展。同时,从住房保障工程、道路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等民生工程入手,营造优美、畅通、安居乐业的城市环境。
“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市通过进一步建设文化、科技、体育、商业和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推动市级和片区中心的形成,以及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市奥体中心、市科技中心、市文化中心、城市综合体、柯桥会展中心二期等15项重大公建设施,投资约123.8亿元。
5个市级中心主要包括:以行政、文化、体育、商贸为主的综合性城市中心,柯桥商贸会展中心,袍江汽车贸易中心,迪荡商务办公中心和越城商贸服务中心。
每个片区完善或建设一个中心:沿解放路两侧展开的越城片区中心、沿群贤路和金柯桥大道展开的柯桥片区中心、沿中兴大道和世纪大道两侧展开的袍江片区中心。
25个城市综合体分别为:镜湖新区5个,越城片区7个,柯桥片区8个,袍江片区5个。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基本国策。根据计划,今年将编制制定轨道交通专项研究计划,委托编制项目建议书;2013年修改上报项目建议书,修改完善各项专题方案;2014年评审各专项研究方案,并报批;2015年启动轨道交通一号线试点工程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绍兴市将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保障房从“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转变、从“以建为主”向“建管并举”转变。“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公租房11404套,建筑面积约66.92万平方米。同时,逐步将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其他改善城市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的方式统一纳入公租房供应体系。同时试点8个老旧房项目(后观巷区块、富民坊区块、营桥河沿区块、原卫校区块、祭坛后区块、高家弄区块、水沟营区块和月池坊区块)改造,实施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5项,分别为新河弄历史街区、前后观巷历史街区、吕府保护修缮、越子城历史街区(东体厂、合作弄)、柯桥历史街区保护和开发建设工程等。
治堵为何要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记者:2010年12月底, 北京市发布了城市治堵的征求意见稿, 提出收取交通拥堵费和限制牌照发放等措施。交通运输部对此如何看待?
何建中:大城市的拥堵问题, 应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基本上都存在着交通的拥堵。
我认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该是城市政府和公民共同协作努力来完成的一个课题。所以, 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基本途径, 一是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尤其是要构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这个体系既有城市公交、轨道交通, 也有出租车、自行车, 同时还包括人行通道, 这其中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导, 这是一个最主要的措施。
二是要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因为老百姓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便捷、安全和顺畅衔接是最重要的。按照国务院的通知要求, 一些大城市都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建设, 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建设, 这样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公交的服务能力和便捷程度。
三是要做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中的衔接, 拓展多种运输方式在城市道路当中的延伸。特别是近几年, 一些大城市像上海、北京等, 在公交枢纽的建设上都有一些示范性的工程。比如上海的虹桥机场, 就是一个大型公共交通枢纽, 又如北京南站也是这样一个枢纽的形式。
四是在设施的建设上, 要考虑到公共交通出行的分担率。现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大概在20%。北京“十一五”期末为30%多, 大连市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公交出行分担率接近50%。
发达国家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一般都在60%左右 (这里说的公交分担, 既有地面的公共交通, 还包括了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上世纪70年代, 自行车在北京是一道风景线, 现在荷兰、英国, 北欧一些发达国家, 许多人出行选择自行车。
提高公交的分担率, 可减少其他的出行占道。人们出行要尽量去选择公共交通的到达方式, 比如日本东京, 私家车拥有量有近千万, 但是拥堵的状况似乎要比北京好,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人们上下班坐公交的比较多, 开私家车相对较少。选择公交出行的方式或者说低碳出行的理念是值得提倡的。
大部制改革以来, 交通运输部对城市交通的发展非常重视, 已经有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在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工作上, 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从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和公司管理上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二是在法规建设上, 对《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已经反复征求了意见, 目前国务院法制办正在做进一步的修改。三是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学习、借鉴和推广。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学习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和国内一些城市的好做法。
总而言之,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也通过百姓公交理念、低碳出行意识的提升, 拥堵治理会有好的趋势。
“十二五”农村公路如何发展
记者:“十一五”时期, 农村公路建设成为一个亮点, 惠民、富民的效果明显。在“十二五”时期, 农村公路建设会继续关注哪些方面?重点是什么?建设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何建中:2006年中央1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基础建设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在最近五年, 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比较快, 目前, 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45万公里。“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发展总原则是:突出重点、巩固成果、政府主导、协调发展。
第一个原则是突出重点, 就是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一个是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方面转变。过去关注的是增加通车里程的量, “十二五”期间, 应该既关注增加的数量, 同时更多的关注质量, 质量和数量并重;另一个是向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方面转变。我们“十一五”期间修路到村是实现“通达”的目标, 规范化管理就是把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从制度上来予以保障。
第二个原则是巩固提高。经过5年的努力, 到2010年年底, 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可达到345万公里, 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 (水泥) 路, 东中部94%的建制村通沥青 (水泥) 路, 西部98%的建制村通公路, 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都通了公路。所以要巩固成果, 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养护。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水平, 保障已建成的道路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保持通畅;二是加强病危桥的改造;三是提升道路的抗灾能力。
第三个原则是政府主导。即在“十二五”期间, 落实好地方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营方面的责任, 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养护体制和机制的落实到位。在发展资金上, 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要在农村公路的发展资金上予以保障落实。
第四个原则是协调发展。通过“十一五”期的建设, 东中西部地区是有差距的, “协调发展”就是将来中央要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区域倾斜力度。
我部将按照上述原则, 抓住重点, 强化责任, 搞好协调, 本着“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的指导思想, 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 特别是提升农村交通的水平。
综合运输怎样才能发展好
记者:2010年“京藏公路大堵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滞后。“十一五”期间的大部制改革, 推动了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尤其在地方城市, 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十二五”期间, 作为交通运输的主管部门, 交通运输部将如何科学规划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
何建中:在“十二五”期间, 我部将进一步按照五中全会的精神和原则,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一是综合运输规划的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阶段, 要发挥它的比较优势和综合效益, 首先要在规划上统筹, 我部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 已经把公路、水路、民航整体发展规划, 包括城市公交的发展规划做了有效的衔接。这种统筹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综合效率, 进一步优化路网的结构和各种运输方式的结构。
二是加强枢纽建设, 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够达到“无缝衔接”。比如说中心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连接, 既包括公路, 也包括铁路。再比如说航空港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 如上海虹桥机场。关于交通枢纽建设, 我部有一个推进计划, 本着有条件的先行, 规划成熟的抓好试点、加大推进, 真正通过枢纽建设, 达到“无缝衔接”的目标;大通道建设方面, 发挥比较优势, 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三是要加强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我部着力研究了一个综合运输的法规体系, 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比如京藏高速公路堵车问题, 实际上是在运输方式选择上的不合理。什么货种适合于选择什么运输方式, 应该从国家宏观的层面, 有一个规范性的指导要求, 使经营者和消费者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