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贾岛教学设计

2025-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敲贾岛教学设计

推敲贾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3、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出示《题李凝幽居》 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师:下面老师描述一段话,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一行诗:

在一个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夜晚,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夜的宁静,惊醒了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师:再读这段话,关于这里的敲字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贾岛推敲》。

师:对于贾岛你了解多少?

“推”和“敲”二字,我们单看啊,其实就是就是两个不同的动作,然而合起来,却有着深层的含义,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深入的品味这个词。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102页贾岛推敲,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2很好,能准确的掌握文章的停顿,还要读出文章的韵味和节奏,读出文章的情感来。下面,老师就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大家可以轻轻的跟老师读。

下面,大家就来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文章的韵味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受。看,同学们,读着读着就仿佛走到了贾岛和韩愚的身边,仿佛置身在当时的场景中了。

三、细读文本,引入情境

同学们,文言文不像我们的现代文那样通谷易懂,那么怎样才能将这个故事再现出来呢?你知道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谁来说说

相机板书: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方法,看看对于这篇文章你会怎样理解?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批注上你的想法。

生自主学习

师:好,同学们都能认真的品读课文,用心的做批注,那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你都读懂了什么?文章的哪些内容引起了你的关注?

“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

师: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谁来模仿一下?

师:(指一生上台,在该生表演前)同学们,他是诗人贾岛,那我们是谁? 生:长安城街上的行人。

师:看到此景作为旁观者你们会怎样想呢? 生1:这个人这是怎么了? 生2:这个人有病吧? 生3:这个人在干什么?

师:嘲讽者有、讥笑者有、不解者有、惊讶者有、目瞪口呆者仍有。看看这样的贾岛,真是令观者讶之啊!那么贾岛感受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了吗?

生:没有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师:观者讶之岛不觉,行至车骑的第三节岛依然不觉,还在吟哦,还在尚为手势未已,那么此时你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呢?

生1:全神贯注的贾岛。

生2:作诗讲究练字,达到浑然忘我境界的贾岛。生3:呕心历血、苦思苦吟的贾岛。

师:“推”字和“敲”字不过是贾岛进门前的一个动作,可是贾岛却能这样苦心斟酌(板书:苦心斟酌)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真的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带上自己的感受来读这段话。

生:(多媒体出示: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自由体会读。

师:此时面对如此执着的贾岛,韩愈他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谁来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师:其实当时的韩愈已经享有盛誉,他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出示韩愈资料)但是对于是用“敲”字好还是用“推”字好,他也没有不加思量就断言抉择,而是“立马久之”,他在思考什么?

生:推字好还是敲字佳呢。

师:是啊,韩愈经过一番思考,决定还是敲字更好一些,你觉得韩愈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生1:夜深人静,此时的一个敲字更好打破了夜的静谧,这不是动静相宜嘛!生2:深夜到访,一个敲字更显得礼貌,不至于唐突惊扰到主人。师:我想文学家韩愈也就是考虑到这两点,才决定用敲字更妙的缘故。同学们刚才所想的韩愈认为哪个字好,以及之前我们再现贾岛吟哦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叫补白。

(教师板书)补白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走进文里去,更好的走进文中人物的心里去。那么,相信此刻,同学们一定都被贾岛那种对学问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所深深的感染,相信此刻你一定能将这篇文言文读出味道来。

贾岛就是这样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对诗那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代诗坛有了一席之地。然而,谈到他的创作体会,我们就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课件出示)生读。

这就是他曾经为了追求最佳诗句,而苦吟了三年后的感言。可见他对于学问真知追求的执着啊!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0、那么,相信此刻,同学们一定都被贾岛那种对学问精益求精的态度所深深的感染,对比你平时的学习,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就请同学们在课下将你的你的练笔本上写一写。

四.总结

推敲贾岛教学设计 篇2

新课标指出,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丰富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轻读中品味文本语言, 在学习《推敲》中学会推敲, 学会揣摩语言、锤炼文字, 并训练思维, 努力落实“双基”教学, 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在“推敲”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并学会推敲、锤炼文字。

教学过程

一、演示“推”、“敲”, 导入课文

1. 板书课题, 齐读。

2.“推”和“敲”分别是两个动作 (师边说边做动作) , 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词语———“推敲”, 课文中哪句话可以告诉我们这个词语的意思?出示: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3. 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他既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 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这节课, 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 既是一段文坛佳话, 也是一段传奇故事。通过动作演示, 让学生明白“推”和“敲”原来分别是两个动作, 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生轻声读课文2~7自然段, 整体感知。

2. 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生默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你从这段话中, 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生从“郊外”、“找了好久”、“才”等词体会李凝住处的偏僻, 从“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体会月夜的宁静, 从“拜访”与“访问”的辨析比较中体会贾岛对李凝的尊敬, 学会推敲文字。)

3. 贾岛月夜访友, 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即兴写了一首诗, 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

4. 出示《题李凝幽居》, 生轻声读。

设计意图:本片断在学生轻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 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引导学生从第二小节的品读中体会李凝住处的偏僻、月夜的宁静, 并让学生在“拜访”与“访问”的辨析比较中体会贾岛对李凝的尊敬, 学习推敲文字。

三、精读感悟, 咀嚼文字

1. 学习第3自然段。

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 生默读课文第三小节, 交流。 (板书:斟酌文字)

(2) 贾岛骑在毛驴上, 是怎么斟酌文字的?生自读课文, 做做贾岛的动作。

(3) 指名生上台表演, 师生评议。

(4) 大街上的行人, 都笑些什么?引导想象, 品读“不知不觉”。

2. 学习4~7自然段。

(1) 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 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 请大家试想自己就是贾岛, 把跟韩大人解释的话说给同桌听。

(2) 听了贾岛的话, 韩愈思索了一会儿, 认为用“敲”字好, 有哪几点理由呢?学生概括。

(3) 引导生比较辨析“宁静”和“安静”。

(4) 贾岛听了韩愈的话, 连连点头, 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 (板书:韩愈解疑)

小结: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大诗人韩愈, 尽管地位悬殊, 但对诗歌的共同爱好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 贾岛、韩愈的推敲故事也被传诵至今。

设计意图:本片断的设计注重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通过表演评议助读、想象品味词语、辨析比较词语等体会贾岛斟酌文字时的痴迷, 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

四、走进历史, 了解贾岛

1. 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出示贾岛生平:

贾岛, 早年出家为僧。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 善于反复推敲, 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 被称为“苦吟诗人”, 锤炼出许多精品, 其创作精神感人至深。贾岛长于“五律”, 被人称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2. 看了贾岛的生平, 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3. 同学们, 贾岛有一个雅号, 叫———“苦吟诗人”, 贾岛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严谨的创作精神、苦思苦吟的实践, 锤炼出许多精品, 让我们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出示: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4. 这首五言绝句意思是说, 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 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你们说, 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生交流。

小结: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不下一番苦功夫, 任何事业都不能取得成功!

设计意图:本片断的设计通过补充贾岛的生平介绍和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再现了历史上真实的贾岛, 使学生对贾岛的认识更丰满, 并理解任何事业的成功, 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引导质疑, 激发思考

1. 孟子说“尽信书, 不如无书”, 意思是说不要一味相信书本, 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怀疑的态度。贾岛是个“苦吟诗人”, 他反复推敲, 拿不定主意, 说明用“推”也有一定的妙处, 你觉得“推”好在哪里? (生交流。)

2.“推”好还是“敲”好,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也是一个文坛公案, 至今仍争论不休。请默读下面两段话, 说说自己的想法。

有专家说, 韩愈认为“敲”字佳, 与他官员的身份有关。“敲”较之“推”, 更谨慎, 更周全, 更合乎常理。但贾岛是个僧人, 僧与官不同, 讲究逍遥自在, 随手“推”开月下门, 了无挂碍。

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敲则有声, 与静对照。但静与闹之对照是否破坏了整体调子, 夹进了音响反而在画面落下了败笔。推门, 无声, 只着笔于推的动作, 画出了运动中的线, 与‘宿’相对照, 显得比‘敲’更和谐, 不失画面的统一。

小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或许, 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设计意图:本片断的设计引导学生不要一味地相信书本, 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怀疑的态度,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让语文课堂有了“思维的含量”, 有了“思想的力量”, 并让学生明白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六、拓展练习, 感受魅力

1. 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大家看, 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 为什么? (生交流。)

2. 请大家再看一句宋词, 括号中可以填哪些字呢?出示:红杏枝头春意闹。

3. 词人为什么用“闹”字?“闹”字好在哪里?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 (生交流。)

总结:同学们, 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 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 让我们走近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 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但我相信, “推敲”不仅属于贾岛, 也将属于我们大家;我也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推敲”的故事将在你们身上上演。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篇3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个游戏叫“快速反应”,比如我说“胖”,大家说“瘦”,和我反着说,我们开始吧。

师:高。

生:矮。

师:晴朗。

生:阴暗。

师:我站着讲课。

生:我坐着听课。

师:我面朝东。

生:我面朝西。(板书“东西”)

师:两个字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词,读“东西”,“西”变成了轻声。

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东西?

生:粉笔。

师:“东西”在这里指物。你一回到家,小狗亲昵地扑到你身上,你会说:小东西,一边去。这里“东西”这个词指什么呢?

生:小狗。

师:“东西”这里指动物。家里刚出生的小妹妹十分可爱,我们会亲切地说:小东西真惹人喜爱。这里“小东西”是指?

生:小妹妹。

师:“东西”这里指人。“东”“西”原本各指方向,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另外意思的词语。汉字真奇妙,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很多,愿不愿意再来看一个。

师:(板书“斟”)这个字读什么?

生:斟。

师:大家看,我左手拿酒杯,右手拿酒壶。(做倒酒的动作)我在做什么?

生:倒酒。

师:“斟”也就是往容器里倒酒的意思。(板书“酌”)

师:李白有句诗是“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饮酒,这“酌”是什么意思呢?

生:喝酒,饮酒。

师:两个字都和酒有关,那组合在一起是“斟酌”,还是“喝酒、饮酒”的意思吗?

生:“斟酌”是指仔细思考事情,文字是否适合或者可行。

师:两个各有意义的字组合在一起组成新词之后,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引出课题

师:想不想再看一个?(板书“推”)

师:这个字读“推”,左边是提手旁,和手有关,我们来用手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

师:谁来表演敲门?(指名一位学生来表演)

师:大家真是有礼貌的人。请大家打开课本,看课后田字格里的“敲”字,描红三遍。

(学生描红,老师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师:“推”和“敲”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词,我们一起读。

生:推敲。

师:“推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学生读课文,找到了第8自然段)

师:(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让我们一起读,了解“推敲”的意思。

(学生齐读)

三、品味“早年”,推想故事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推敲”这个词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谁来读第1自然段?从中你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唐朝的一位诗人。

生:贾岛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师:贾岛一生都是和尚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贾岛因家境贫寒,早年当了和尚,后来就不是和尚了。从“早年”看出来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来朗读课文。

(指名读)

四、“幽”字入手,为后文铺垫

师:从“早年”这个词推想文章内容,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贾岛的命运,让他还俗了呢?请大家自由读第2自然段。

(学生读书)

师:贾岛根据访友的经历,写了一首诗,叫做什么?

生:《题李凝幽居》

师:(板书《题李凝幽居》)“幽居”是怎样的居所呢?请你再读课文,标出有关“幽居”的句子。

(学生读书,标画句子)

生: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说明李凝的家很偏僻,不好找,可能在大山深处。

生: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说明周围很静。

师:贾岛敲朋友的家门会怎样敲?小鸟睡得如何啊?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轻轻的敲门声就能惊醒睡得很沉、很香的小鸟,说明周围的环境十分安静。

师:我们从《题李凝幽居》的第一句诗来看一看。(出示: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原。)这就是李凝家的周围环境,请你读一读,有什么体会?

生:李凝家周围邻居很少,很荒凉。

生:去李凝家的路上长满了草,说明很少有人走动。

师:这样一个偏僻的,宁静的地方就被称为“幽居”。《题李凝幽居》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就是写李凝幽静的居所。现在你能不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融入到读书中去呢?请自由练习。

(生自由练,指名读)

五、融情入境,表演感悟

师:贾岛访友不遇,触景生情,即兴写成了一首小诗,在返回长安城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

师:(出示: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体会贾岛此时的心情。

生:贾岛心里犹豫不决,不知道用哪个字好。

生:贾岛苦苦思索。

师:你能读出贾岛犹豫不决的心情吗?(生读)

师:如果你写完文章,交给老师后,还想着文章中的词句吗?

生:想的时候不多。

师:贾岛却反复思考,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你从这个地方看出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生:贾岛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能把诗写得押韵合辙就已经不错了,却还要为一个字苦苦思索。他是怎样思考的呢?请你找到句子读一读。

师:谁来演一演贾岛。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眯着眼,做着“推敲”的动作)

师:大家看他有没有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演出来呢?

生:他做了推敲的动作,但是没有“吟哦”。

师:你能来演一演吗?

(这位学生一边做着推敲的动作,一边念着“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走来)

师:你的声音很洪亮,同学们注意,贾岛在“吟哦”,声音能不能这样大呢?请你再演一演。

(学生这次声音低下来,表演得逐渐到位)

师:大家想不想演一演?那大家来演长安城的人。大家看到这比比划划、念念有词的贾岛,你会怎么做呢?

(生做笑状)

师:(对演贾岛的同学)贾岛,你已经进长安城了,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长安城的人都笑话你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你怎么都不知道呢?

生:我在专心想着诗里的一个字,其他的我都没注意。

师:谢谢你,请回。请大家也回到现实中来,作为学习这篇课文的学生,你们笑话贾岛吗?

生:我们不会笑话他,反而应该佩服他。

师:你们佩服他什么呢?

生:他学习很专注,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他写文章很认真,一点不满意的地方都反复思考。

师:请大家带着佩服的感情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在治学上严肃认真,专注沉迷,精益求精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他不是一次作诗一丝不苟,而是一生如此啊。

贾岛推敲读后感 篇4

运动会第一天,我们晚上写了一篇名叫《赛场内外皆英雄》 的日记,写完后,我从头念了一遍,但我念到“我们班每个人搬着椅子下楼了”时,我停了下来,我觉得中间“椅子”的“椅”有点不恰当,或许用“凳”更妥帖一些,不过“凳子”好像是更低一些吧!可是“椅子”好像是指带靠背的吧!

我一边用两个词语说这个句子,一边想用哪个合适,我一会儿觉得“椅子”好,一会儿觉得“凳子”用的好,我感到很矛盾,无奈之下,我只好寻求工具书的帮助,在字典中,对“椅”的解释是带靠背的坐具。而“凳”的解释是没有靠背,供人坐的坐具。我突然茅塞顿开,原来“凳子”比较合适,因为我们的凳子是四四方方的,后面没有靠背,所以应该写凳子。

贾岛推敲的读后感 篇5

当我读到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时,很是好奇,心想:贾岛真是小题大做,不就一个字吗,何必要那么仔细?依我看,“推”也好,“敲”也好,其实都差不多。“真是个书呆子!”我在心里说。然而,当我读到贾岛闯入韩愈仪仗队,韩愈非但不怪罪,反而与贾岛分析用“敲”字的好处时,我才体会到斟酌词语的必要与重要,韩愈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有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贾岛为什么要斟酌“推”、“敲”二字了。原来,作文不能随便地去用字,只有用心研究,才能更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

读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那天老师上课的情形。为了让我们认识区别“扒”、“趴”和“爬”,李老师竟然做出“爬”上桌子的动作,说有人在作文时很马虎,不注意区别字的意思,随手拈来,结果闹出了笑话。一位同作文时这样说,“那天回到家,丢下书包,我就爬到桌子上写作,老师问我们,每次写作业是不是都要“爬上桌子”,全班同学听后都有乐翻了天。可见,学习不认真,马马虎虎,随随便便,一字出错,就会闹出笑话。

《推敲》教学设计 篇6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让学生做一做"推"的动作。

板书:"敲",让学生做一做"敲"的动作。

2、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质疑)

3、今天我们学习13课《推敲》这片课文。

4、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贫寒 和尚 拜访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推敲 斟酌 思索 恰当 犹豫不决

2教师:还有陌生的词语吗?

三、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讲故事比赛

1、提出讲故事要求,及评分标准。

(1)分组,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

(2)课件出示:

⑴讲故事时使用普通话。(5分)

⑵要注意口语化,用自己的语言生动讲述。(5分)

⑶要注意分出角色、入情入境。(5分)

⑷要投入,体现出"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叩门扉的意境。(5分)

⑸要注意故事的起伏,可以加上动作、神情或表演,能很好地感染听众。(10分)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同桌之间试着讲述《推敲》的故事。

3、进行讲故事比赛:

⑴请第1组代表上来讲故事:

第1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师:你们认为他哪里讲得好?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应该给多少分?

学生听后可能汇报:认为贾岛去拜访李凝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叩门扉的意境,讲得很投入。(进行评分)。

师:是啊,这么美好的情境感染了我们,也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即兴写了这首诗《题李凝幽居》。[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多媒体课件出示这首全诗(指名读一读)

⑵请第2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师:你们认为第2组的这位同学哪里讲得好?

你对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们应给他多少分?

学生听后可能评价:这组同学把贾岛骑在毛驴上斟酌用"推"或用"敲"时的动作表演得很好。

根据学生讲故事的具体情况,随机提出:

师:通过听故事,你感觉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做事太认真了,大街上的人都在笑他)。

师: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这样的人,谁能迅速找出来读一读?你认为这里哪个词用的好?

[引导学生进入相应课文段落进行品读字词、理解文章]

⑶请第3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注意引导学生能分出文中的角色来)

师:谁能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样?

生:(可能按照前两次评价方式进行)

师:现在你明白"推敲"是什么意思了吗?

师: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理解"推敲"的意思。

师:你认为文中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随机可介绍韩愈资料}

(4)教师给各组发奖品。{也可以随对各组评价时发放}

5、再讲故事,运用上好词,生动地叙述这个故事。

五、延伸拓展

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

师出示: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哪句好?讨论"绿"字的妙处。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希望你们以后在作文时,要学习贾岛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

七、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9 推敲

推敲贾岛教学设计 篇7

传统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手绘草图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用二维的图像来表达三维的建筑。然而建筑是个三维的空间概念,仅仅从二维的角度来进行建筑创作,既不直观也束缚了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将模型推敲法引入建筑设计课程,就是将立体思维方式引入建筑设计过程,让学生们刚刚开始学习建筑设计就可以从三维的角度入手,建立起直观的空间概念。以模型来进行建筑方案构思和设计,将完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只注重二维图纸表达的局面,培养学生们空间感与立体思维能力。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国外的建筑教育非常强调模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如莫斯科建筑学院始终将模型教学看作是建筑设计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构成建筑设计预备知识的要素之一,其头两年的教学大纲要求是:在设计过程的构思创作中学生应最大限度地应用工作模型。法国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培养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工作模型的能力,这种运用工作模型的方式一直贯穿于建筑师的整个生涯。

国内的建筑教育尤其是一般的本科院校忽视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开发,而是比较注重二维的建筑制图以及表达。在这些院校中,建筑创作阶段的工作模型作用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某些高校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也使用建筑模型,但这些模型往往不是辅助设计过程中的空间推敲,而是辅助表达设计方案的最后成果。

3 适合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模型

模型分为建筑实体模型和计算机数字模型。实体模型可分为工作模型和表现模型,学生推敲建筑方案常用到的是工作模型。数字模型使用的软件很多,有Sketchup,3dmax,AutoCAD等。学生方案构思和深入阶段目前常用的建模软件是Sketchup(以下简称SU)。工作模型和SU模型都制作简单、修改方便、表达直接,是适合建筑设计教学的模型形式。

3.1 工作模型是辅助设计者推敲形体关系的有力手段

工作模型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过各种材料快速展示设计各阶段的成果。工作模型是辅助设计者推敲建筑形体关系的有力手段,主要用来分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的体量组合关系等,表达的是一个概念化设计。

工作模型制作简单,表达直观,可以在任何的时间看到、触摸到,提供的是一种直接的空间接触和体验。在设计构思阶段,亲手制作的模型能极大的调动设计者的直觉和空间感受,是方案构思和形体推敲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建筑的复杂程度加深,简单的工作模型不能满足设计推敲的要求,而制作复杂详尽的工作模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材料损耗——这时候数字模型的优势开始突显了。

3.2 SU模型能更加生动形象模拟真实环境与建筑细部

SU数字模型建模简单,修改方便,能够将形体与材质的关系可视化,帮助设计者同时综合考虑建筑形体、界面和材质的问题。SU模型空间效果直观,设计者通过转换角度和缩放模型,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又可以具体研究建筑细部。SU可以模拟真实环境,通过模拟人在建筑中的行走路线,感受建筑内外部的空间组织。SU具备强大的光影分析功能,可以模拟建筑在特定时间和地域下的日照阴影效果。SU还能按设计者的要求方便快捷的生成各种空间剖切图。

虽然SU模型功能非常强大,但是仍然不能代替工作模型。尤Abstract:其对于刚学建筑的学生来说,SU软件中放大和缩小的功能容易让其丧失对建筑真实尺度的判断。同时,SU模型在建筑设计方案展示与交流的方便性方面也略逊于工作模型。

4 模型推敲法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我们把建筑设计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方案构思、方案深入和成果表达,模型推敲法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运用体现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对于设计中的不同阶段,根据工作模型和数字模型各自的特点,以及学生们对建筑空间的把握能力,选择适合的模型来进行方案推敲。

4.1 方案构思阶段:利用工作模型开发创造性

方案设计初期,学生通过研读任务书和现场调研,分小组制作基地模型。基地模型反映出的基地地形和周围环境,包含现存建筑、周围路网、环境景观和地形特征等,给方案构思提供了一个开创思路的可行性条件。

学生们研究基地模型后,在进行总图设计的基础上制作多个体量工作模型,将做好的工作模型放在基地上进行体量推敲和多方案比较,探讨建筑形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学生们通过亲手制作模型进行体量分析,了解建筑空间围合的诸要素,亲身体验塑造建筑空间的各种手段及其所达到的效果,并对建筑空间和尺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工作模型不追求制作精美、材料仿真,而是以表达建筑体量与空间关系为主。可以采用泡沫板、卡纸等材料通过裁纸刀简单切割,再用胶水粘结或用大头针简单连接。图1是本校大二学生在进行幼儿园建筑设计构思过程中的工作模型。

4.2 方案深入阶段:利用模型推敲细节

学生们在方案思路基本确定的基础上制作更加详尽的工作模型或者运用SU模型进行细节推敲。学生和老师利用模型探讨建筑材质、色彩、空间等处理手法。

刚接触建筑设计的低年级学生缺少空间尺度感,为训练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把握及徒手作图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在绘制平面草图的基础上,用工作模型进行建筑空间造型的推敲,在模型的基础上处理各个立面的开窗形式和各个界面的材质。这样的方式进行立面设计也避免了传统二维图纸上设计的立面与立体效果不一致。图2是大二学生在进行别墅方案设计深入阶段的工作模型,这时的模型可以直接作为最后的成果展示。

随着学生所设计的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以及对设计深度要求越来越高,工作模型的深入、调整和修改需要耗费比较大的工作量,而此时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熟悉SU软件,对建筑的空间尺度也有一定的把握,因而建议高年级学生借助SU的数字模型进行细节的推敲。SU表达直观,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利用SU模型作为三维成果直接与教师交流。利用SU模型师生们一起推敲建筑的色彩和材质;比较不同开窗形式所形成的不同光影效果;研究建筑室内外空间效果。图3为大三学生利用SU模型推敲客运站建筑的材质和室内空间效果。

4.3 成果表达阶段:利用模型进行说明展示

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最后的成果是绘制的设计图纸。引入模型推敲法后,制作的模型本身就是成果表达的一部分,它和图纸互为补充和验证,全面地说明建筑设计所要表达的效果。成果模型将进行展示,作为学生们创作的交流。通过建筑模型的展示和交流,使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方案建筑空间都有了直观的认识。

展示的模型是按比例制作的,比较精细。深入阶段的某些工作模型也可以直接作为展示模型(见图2)。SU模型不便于直接展示,但可以制作成动画播放。SU模型是建筑效果图、透视图、剖面图、立面图的直接来源,可以经过后期的渲染后形成建筑效果图。图4为大三学生在进行杭州创意园区方案设计时,利用SU模型经过后期加工形成的建筑效果图。

5 结语

模型推敲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就是帮助学生从三维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从而培养学生建筑设计的空间思维能力。模型推敲法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体现:在方案构思阶段使用工作模型推敲建筑体量和空间关系;进入方案深入阶段,则分情况采用工作模型或SU模型进行具体形态推敲;在成果表达阶段,模型发挥展示说明作用。模型推敲法是学生建筑方案设计训练的必要手段,对产生方案和完善方案是不可缺少的,其效果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B.A.普利什肯,韩林飞.莫斯科建筑学院模型教学[J].世界建筑导报,1998(3):37-39.

[2]邱达翔.略谈工作模型[J].建筑创作,2005(6):6-7.

[3]王春梅.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9,35(2):205-206.

[4]杨宇振.从概念草图到计算机建模[J].新建筑,2001(5):70-74.

推敲词句,精心布局 篇8

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不扎实、训练不到位以外,不能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自己的“亮”点是根本原因。写出自己的特色,为文章增添亮点,给人一种高含金量的审美享受,也就等于给了阅卷老师一个打高分的理由,这是英语写作的高分密诀。

1. 利用构词法,构建新词汇。

在周末我们有很多作业。

A: At weekends, we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B: At weekends,we have endless homework to do.

分析 endless是由《大纲》词汇end加后缀-less变化来的,比a lot of显得生动而有特色。

洗澡间和厨房都很好。

A: The bathroom and the kitchen are good.

B: The bathroom and the kitchen are well-fur-

nished.

分析 B句使用了合成形容词well-furnished,比good语气强,也显得生动。在造句时,“较高级词汇”如能运用贴切自然,哪怕整篇文章只用上一个,也会使你的作文显示出与众不同。

2. 提高英语单词储存量,尽量使用地道词汇。

很多考场作文语言平乏,汉语句式比比皆是,同一种表达重复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单词储存量较小,在平时学习中不能把意思相同的词语进行归纳联想记忆。为积累更加丰富的词语,学生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并且有意识地培养用地道、丰富的词语造句的能力。

青海玉树在2010年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A: There was a strong earthquake in Yushu, Qinghai Province in 2010.

B: A terrible earthquake hit/struck Yushu, Qinghai Province in 2010.

分析 使用there be结构是对的,但是B句却摒弃了常见句式,另辟蹊径使用了无生命名词作主语,构成“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且使用了terrible, hit/strike这样的词汇,显得地道生动。

你八月十五日的来信我今天早晨收到了。

A: I received your letter which was written on August 15th this morning.

B: Your letter of August 15th reached/got to me this morning.

分析 B句使用了与多数人不同的造句方式,显得简洁生动。

在书面表达中阅卷老师喜欢看到的高级语法结构有:倒装句,强调句,从句,独立主格和分词结构以及虚拟语气等。这些复杂高级句子的使用,彰显的是文章的亮点,传递给阅卷老师的是精神的愉悦,得到的自然是高分。

1. 倒装句打破常规,错落有致。

(1) 否定词开头: Never will I marry you比正语序I will never marry you生动。

(2)地点状语开头:In the center of our school lies our library比正语序Our library is in the center of our school生动。

(3) Only+介词短语:Only in this way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比正语序I can improve my English only in this way生动。

(4)形容词+as+主语+动词:Badly injured as he was, he managed to take down the car’s number.

(5)形容词+be+主语:Gone are the days when farmers live in the poor houses.

以上倒装句有意打破常规,使句子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行文错落有致,使要传递的信息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会收到良好效果。

2. 强调句式结构紧凑,节奏婉转流畅。

(1) It was because the traffic was very heavy during the rush hour that I was late again.

(2)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met a friend of mine in the street.

强调句式的使用使得写作重点突出,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行文节奏婉转流畅。

3. 虚拟语气化腐朽为神奇,改平淡为传神。

If I were a bird, I could fly in the sky. 倘若我是一只小鸟,我就可以在天空飞翔。

这简直就是诗一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寻常。

4. 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使句子更简洁、更高级,必定会留给阅卷老师较好的印象。

(1) With the magazine An Express Way to English to help us, we will improve our language skills a lot.

(2) The bird flu sweeping through Asia has jumped from birds to humans at least 20 times so far, killing 16.

在写作中,我们可按时间、空间或其他逻辑顺序来安排各要点,同时为使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我们应注意使用交代句意及段落的主题句等。在布局谋篇的考查上,江苏省镇江市2010届高三12月调研卷堪称典范。请看:

1.要求:假如你叫李平,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你班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让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坐同桌,这在你们班成绩优秀的学生中引起了反响,班会课上大家就此进行了讨论。现在请你根据下表把讨论结果向班主任写一封信反映一下,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注意:(1) 词数:150左右,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2) 短文需包括表中所有要点,内容可适当发挥,使行文连贯。

(3) 参考词汇:①成绩差的学生:a slower student; ②长处:strength; ③缺点:weakness。

2. 习作:

Dear Mr. Zhang,

We have hel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t is good or not for a top student to share a desk with a slower student.

Some are for the idea. In their opinion, everyone has strengths as well as weaknesses. Although slower students are not good at lessons, they might do well in other fields like sports or arts. Therefore, the deskmates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may develop friendship. In addition, top students can help slower ones gain self-confidence by helping them with their lessons, which benefits both.

However, others don’t hold the same view. They think some slower students are always making trouble, such as keeping talking in class and breaking school rules. Top students worry that they may be badly influenced and led to forming bad habits. Besides, slower students often ask questions,which has a bad effect on top students’ studies.

In my opinion, I’d like to choose to share a desk with a slower student so that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make progress together.

Yours,

Li Ping

3. 点评:

9 推敲 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3.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刚不久,我们学过两首古诗,会背吗?指名学生背,2.由《寻隐者不遇》过渡到贾岛。

这首诗的作者是贾岛,你能说说你对贾岛有多少了解。3.看大屏幕,出示:贾岛的有关介绍。

4.关于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还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敲”字左边是是“高”,右边是“竖、横加又字。

5.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

1.字词万花筒(1)我会读。

①课前,大家已经作了预习,这些字会认吗? 尚 睡 驴 妥 街 闯 貌 簇 斟 酌 恕 莽 ②出示词语。好的,生字我们会认了,那么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推敲 和尚 皎洁 沉睡 妥帖 毛驴 莽撞 闯进 大街 簇拥 避让 宽恕 思索 斟酌

③说了这么久的推敲,咱们还没说它的意思呢?做“推”“敲”的动作,那这两个表示动作的字连成“推敲”这个词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④这组词语中有两个词语与“推敲”构词方式一样的词语,你知道是哪个吗?这里,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⑤还有一个词语和“推敲”“斟酌”的意思相似。(吟哦)(2)我会写。

红色的字是需要我们会写的,说说在写的时候,哪些字我们要注意。、适当范写两个字。

2.朗读训练营 3.结构梳理站

(1)《推敲》既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个故事。

(2)既然是故事就有人物,除贾岛外,还有谁?

(3)对韩愈有了解吗?介绍韩愈:京兆尹,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市委书记啊!

(4)李凝是一位未出场的人物,虽然课文中没有对他进行介绍,谁来推测一下他的身份。

(5)既然是故事,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接下来,默读课文,补充表格。

事件的起因 发展 高潮 结果

(6)汇报:分别是哪几小节?会推敲文字的人能把一段话变成成一句话甚至是几个字或一个词。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7)小结:我们把这么长的故事凝成了16个字,这就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啊!同学们,今后,在写事的作文中,我们要把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要讲清楚,写具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

三、品读课文,对话启智(精心品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本文的作者也非常注意词语的推敲和运用,所以我们读来,觉得这个故事是如此的传神和有趣。现在,我们仔细品味品味课文第二自然段,也就是故事的发生部分。推敲、推敲!哪些字、词让你觉得用得很精妙,并说说理由,先轻声读读这两小节,然后四人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学生汇报:即兴、拜访、夜深人静、月光皎洁、沉睡等等

3.师小结:这就是推敲,这就是斟酌,这就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之所在啊!

四、课堂小结

贾岛推敲诗句时是如此的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忘乎所以的境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咱们下一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词语。

2.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3.朗读课文,思考:贾岛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3.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2.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自我定向

1.听写

2.出示主问题:你认为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品读课文,对话启智

1.合作小贴士:

(1)选择一个片断,讨论交流: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2)抓住关键词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选择一种最能体现你们小组水平的朗读方式读一读。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A.(贾岛:用字极为严肃认真的人、锲而不舍钻研的人)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贾岛思考非常投入,一边想,一边还做着动作。

(2)把句子改成“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好不好?为什么?指名读。(3)“吟哦”是什么意思?(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哦的是什么内容?(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再指名读。

演一演:让学生演一演

议一议:如果你就是长安街上的路人,你看了,有什么感想?会议论些什么?

B.重点理解:不知不觉。

(1)提问:贾岛对什么没有了知觉?(对身边的事情;对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对周围的环境;对迎面而来的韩愈的仪仗队等等)

(2)此时,在贾岛的意识中,只有对什么有感觉? 是啊!贾岛一门心思地在推敲!(3)屏幕出示:

在郊外,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城门前,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进城后,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4)善于运用文字的,能把一句话,变成一段文字,你能吗?选择一句试试看。

(5)贾岛这种创作状态,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C.“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是那么地失态。(在如此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全然不顾周围的事情,引得众人十分好笑。你想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能用“有的„„有的„„”来说吗?)

D.“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韩愈的仪仗队来了,街上的人都纷纷避让,贾岛毫无察觉,继续比比划划,还闯了进去。

E.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理解得真透彻,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的

酌研究,反复掂量,就叫——“推敲”。

4.贾岛不小心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他是怎么解释的呢?

5.当韩愈了解情况后,非但没有责怪贾岛,还“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可以看出我们的韩愈大人也(对用字十分讲究,精益求精。)

6.韩愈最后定“敲”字,理由有哪些呢?你能找出来吗? 7.学生交流。出示三点理由。

A 静: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时。。

敲字为何比推要来得更能衬托这种幽静呢? B 响亮:出示两句句子,对比读。个别读,齐读。C 有礼貌

7.三个理由,层次清楚,有理有据,让贾岛再也不“犹豫不决”了。(齐读。)8.听了韩愈的解释后,贾岛“连连点头”,最后 “确定用敲”,有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三、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1.过渡:下面我们就以实际行动来学习一下贾岛推敲的本领。2.出示第八小节。(齐读)

3.推敲就是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这是推敲的(方法),推敲也是一种精神,你知道推敲是一股怎样的精神吗?(认真严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练习

(出示句子)春风又(到、入、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浓、闹)

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大家看,这些诗句中用哪个字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闹”字,拟人化的修辞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柔的特点表现出来)5.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6.总结:百炼为字,千炼成句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可以搜集来读一读。好诗是推敲出来的,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相信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感触很深,也能逐步养成象贾岛等诗人那样作文时斟酌推敲的好习惯,相信今后你们的文章会写得更精彩!

四、作业超市

1.课后搜集此类故事,并把这些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2.完成《补充习题》 附:板书设计

以诗赠友(发生)

反复推敲(发展)推敲

冲撞仪仗(高潮)

上一篇:银行员工年终述职报告下一篇:教师党员承诺书模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