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游戏教学创(通用8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游戏化教学及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
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1.1 游戏何谓游戏?国内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几乎持续了一两个世纪。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异,因而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的需要及反复练习的需要。而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易于在游戏中接受教育。
②游戏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奶瓶”当话筒,小瓶、小碗作乐器等。并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
冰糕棒即可以做注射器又可以做手枪„
③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又一重要特点。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
④游戏具有具体性。幼儿游戏有主题情节,有实物材料,由具体的活动和实际的动作等,游戏的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多变。这种具体性适合于幼儿的认识和心理活动特征(思维的知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兴奋大于控制、心理活动无意性等)。
⑤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中学习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搭建任务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
总之,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特点,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利用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游戏的前提。
1.2 教学关于教学,我国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
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
①幼儿是通过摆弄、操作、观看、触摸、倾听等感受客观实物,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取感性经验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世界,与环境、物体互相作用过程中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之一。
②幼儿通过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游戏、观察、学习、模仿教师、同伴或周围熟悉的人们的语言、表情、声调、技能、举止行为以习得易于理解、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技能等等。所以给予幼儿良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示范进行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又一特点。
③幼儿期语言发展迅速,能较好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学习,但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很差,思维存在很大的具体性。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结合,这里所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
④幼儿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的新异刺激引起探究和兴
趣,但幼儿的兴趣不持久。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主动学习,鼓励、支持、参与幼儿自发的探究学习活动。
⑤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注意不稳定、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等特点。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
1.3 游戏化教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游戏与教学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是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混为一谈。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恰当地选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 2.1 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
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产生的厌学情绪。如在美术教学中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常常以“像不像、好不好”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呀。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学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舞动彩带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然后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扮演小鱼,游到
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中得到了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2.2 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的叫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3 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2.3.1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
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2.3.2 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以“假想”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
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以“做做玩玩”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又一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以“比赛”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
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2.3.3 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教学。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
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教学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2.4 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2.4.1 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2.4.2 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
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 ”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2.4.3 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但它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一、通过幼儿收集,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
离江苏省新沂市港头镇中心幼儿园最近的东边有正在开发的沙塘,西边有蔬菜、水果生态园,在里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等,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幼儿园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加之幼儿园周边有小学校、中学校和新圩小区等,这些都为幼儿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收集可利用的游戏操作材料。比如,在春天带领孩子们去扫墓、去田野里踏青,让孩子们在田野里以“我发现的小秘密”为主题进行探险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田野里的秘密。孩子们兴致特别高涨,三五成群地去寻找,最后孩子们收集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花朵、麦穗、麦管等。孩子们将自己搜集的材料拿到班级中进行创造性利用,有的将树叶拼成金鱼,有的将麦管搭成小房子,等等,玩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二、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游戏活动
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家长们更多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学到了多少本领,不太关心乡土材料、幼儿游戏,甚至有个别家长认为教师有点不可思议、不务正业。所以,要想使得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就必须让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于是,幼儿园在开放日向家长开放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作品加上老师们的讲解,使家长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都是培养幼儿多项能力的好帮手。得到家长的认可后,家长就加入到收集的队伍里。如在“我设计的建筑”区角游戏的开展中,发动家长收集了各类纸箱、瓶子等等一系列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建筑活动,这就为充实、丰富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新的教育情境中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所以,利用好家长这一强大的教育资源,会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教师收集,科学投放游戏材料
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种资源,使幼儿园的各个环节更体现乡土气息。在种植园区,教师依据环保特色,搜集各种废旧轮胎,并让幼儿自己动手在这些废旧材料中种植他们想种植的东西。比如,在靠东墙位置打造葡萄架,让幼儿和教师一起种植葡萄,并种植一些蔬菜,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这样,让孩子们在种植种子的实践过程中学到一些植物的知识、种植的技能,感受劳作的乐趣。孩子们天性喜爱沙子和水,教师可以将沙子和水引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一开始没怎么给孩子们提供材料,孩子们的兴致不是很高。随便给孩子们点东西让他们自己随意玩吧,于是就将搜集来的废旧炮筒拿给孩子们。没过一会儿,惊奇地观察到孩子们真的太棒了:有的用手将沙捧在假山上,让沙子像水一样流下来,然后下面的孩子用炮筒或小桶去接;有的摘点树叶放在沙子里,用炮筒当擀面杖去做饼卖,而有的用炮筒玩起了沙漏游戏。这些简单的、身边的材料,不但满足了幼儿玩沙、玩水的欲望,还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利用社区资源,让游戏活动走向社会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农村幼儿园已由封闭教育转为开放式教育,特别是增加了与社区、社会之间的联系。比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组织幼儿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唱歌、舞蹈,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孩子们还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包粽子,一起参观老人们的住所和敬老院的各种果园、菜园,帮助老人们叠被子等等。幼儿在社区活动中,能力提高了,兴趣变浓了,尊敬老人的情感得到了体验。同时,幼儿园为了打造富有乡土文化的校园环境,还利用周边村庄、社区资源搜集大水缸等对绿化区进行装饰,在大缸内种植各种水生物,养殖了小金鱼,使绿化区更加丰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从而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幼儿园应根据课程游戏化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和特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游戏活动。
五、结束语
记得有位外国专家说过:能够鼓励幼儿像用竹竿当马那样来骑的,才是真正富有创造性的玩具。因地制宜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游戏活动,已初步形成了幼儿园的一大亮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而且通过材料的收集和活动的“创造”,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更为积极和细致。通过活动让幼儿在玩中感受家乡的文化与变化,让更多的孩子在乡土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05).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
一、幼儿园游戏的内涵
与自然游戏不同,幼儿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自觉的教育性,是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是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整合。幼儿游戏具有目的生成性和自然生成性,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广泛,游戏与课程设计融为一体,表现为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两种设计策略。课程生成游戏是指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把教育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讲解。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思考。游戏生成课程是指教师在幼儿进行自发游戏时担任观察者的角色,用敏锐的思维捕捉游戏活动中出现的情景和问题,生成新的教育目标和主题继而指导生成新游戏。幼儿游戏是一种探究式的发现学习过程,在幼儿教育中不单纯是一种游戏形式,更是一种教学形式被广大幼儿教师广泛采用。
二、幼兒园游戏教学的意义
1.游戏是幼儿发展社会性的主要方式
随着幼儿的逐渐成长,他们的思维在进入幼儿园时期达到了高度活跃。大部分幼儿在这一时期对于世界内部动机的了解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有效信息,游戏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这一认知过程。游戏是社会活动的缩影,它以简单的形式诠释复杂的社会行为,同时减轻幼儿的认知难度,让他们在游戏中认知社会现象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2.游戏教学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保证
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心理障碍大多都是由于幼儿社交贫乏导致。而在游戏中,幼儿必须互相交流,才能保证游戏顺利完成,从而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同时,在游戏中,幼儿能以放松的心态进行知识汲取,在这个过程中与教师和其他幼儿的互动,让他们的交流能力得以发展,使他们更乐于与周围人进行交流,从而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
3.游戏教学对幼儿身体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幼儿期是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所以,在平时的幼儿教学中,除了体育锻炼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之外,游戏是幼儿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游戏对于幼儿身体发育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体育锻炼虽然能保证锻炼强度,但同时它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任务性,给幼儿增加了很重的负担。而游戏却能在幼儿心理愉悦并且不自觉的情况下完成锻炼身体的目标,在游戏中幼儿的各项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得以提高。
三、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创新
1.幼儿教育理论的创新
前苏联心理学家艾利康宁与维果茨基认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欲望,有利于缓解其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游戏具有自我发展的功能。这说明游戏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在幼儿教学中不断对教学理论进行创新,也是保证游戏教学创新的前提。教师应该在关注教学实践之余,注意对教育理论的研究,积极探索最新的教育理论。
2.游戏内容的创新
教师应致力于丰富游戏内容,增加儿童的生活体验。儿童的想象力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再次加工而来的,而记忆表现来自于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在游戏内容中发挥创新意识增加儿童生活体验。例如,在“小喜鹊造房子”的游戏中,带领儿童对幼儿园的建筑进行观察,或者让儿童在网上搜集各种建筑图片,增强他们对于建筑的理性认识。当然,在游戏内容设置中,教师也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蒙特梭利认为,在游戏中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游戏内容设置时,要把儿童的心理需求摆在首位。可以由幼儿自主的选择游戏内容以及伙伴。例如,可为幼儿提供“海绵宝宝”“小喜鹊造房子”“水果超市”等不同的游戏,让每个儿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
3.游戏组织形式的创新
为了推动游戏活动最大限度地自主开展,教师应对幼儿的游戏组织进行创新。教师可以把游戏的设置权在一定程度上还给儿童,让他们对游戏进行二次创作。在游戏组织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例如,在《食物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中,由儿童选择充当的食物种类,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意识和组织能力。当然,对于幼儿合作性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时,可以让多个班,年龄相近的儿童进行混班游戏。游戏可以规定让每位儿童都要在非本班中找到一个新的好朋友,并进行沟通。
4.游戏环境与材料的创新
对于游戏环境和材料的创新也是当前幼儿教师游戏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游戏环境进行拓展。幼儿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游戏内容选择不同的游戏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户外活动,使儿童对于大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我园的幼儿教师每个月都会组织幼儿与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地点一般选在室外公园、博物馆等环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教师应该提供不同的游戏环境。例如,针对小班的幼儿,其游戏的场所布置应该与家庭环境具有相似之处,使幼儿能够在游戏教学中找到安全感。另一方面,教师应对游戏材料有所创新。除了传统的彩纸、橡皮泥等游戏工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对游戏材料进行创新。教师应该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关注对废旧物品的利用。例如,使用废旧纸壳制作鞋盒,用饮料瓶制作工艺品等游戏。也可以要求儿童在业余时间搜集树叶、干花、树枝等材料进行游戏创作。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促进对游戏内容、游戏组织形式和游戏环境与材料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游戏教学为手段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丹.论游戏与教学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6.
[2]姚梅林.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银玲.游戏中心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6.
[4]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5]张莹.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
作者简介:文志英,1964年8月出生,女,汉族,山西省孝义市人,2000年毕业于山西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现在山西省霍州煤电集团机关幼儿园工作,职称:幼教一级。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作者单位 山西省霍州煤电集团机关幼儿园)
在幼儿园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首先是要先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认识方面入手:
一、改变教师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认识,理解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所谓游戏化教学,就是根据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的状况而提出的,是为了让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承受正规教育带来的强烈压力,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游戏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在这类活动中也有游戏般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能自主参与,主动建构,在轻松中达到一定的预定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游戏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孩子主动学习过程(不是控制下),是一种教师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的活动,是一种孩子在活动中感到愉悦感到好玩而又是一种教学目标非常清晰的活动。
游戏化的本质不是将教育活动统统变成“游戏”,而是使教育活动具有动力性,即兴趣性、乐趣娱乐性,从而实现幼儿在愉快中获得和谐健全发展目的。
(二)解读《幼儿园指导纲要》,知道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各自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为完善和生动,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灌输式”的教育,真正实现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整合。例如,在音乐游戏《兔子和狼》中,既能培养幼儿对音乐本身的节奏、旋律的感受美、表现美,又能培养幼儿勇敢、机智的良好品质,在蹦蹦跳跳的活动中,还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通过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让游戏活动成为孩子在主动参与活动中获得各领域学习和发展的一种途径,既促进了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又能让幼儿在想象和游戏的世界中自主创造、自由表达。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当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地活动。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游戏是幼儿自主的、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幼儿乐于从事游戏,并且容易在游戏当中接受教育;其次,游戏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具有社会性,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第三,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兴趣性、娱乐性是游戏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以及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以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他们通过操作材料、物品,在游戏当中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
总之,分析认识、理解游戏的概念和特点,是幼教工作者利用游戏做为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和正确有效地指导游戏的前提。
二、改变家长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认知观念
(1)家长会就是一个不错的沟通桥梁,向家长解释:学习的定义很广泛,并非只有拼音和算术才算学习。在我们幼儿园也开展语言、艺术、科学、社会、数学、健康六个学科的学习,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把一些游戏环节、游戏情景贯穿进去,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游戏可以是学习。在游戏中遵守规则也是学习,在游戏中与其他孩子相处也是学习,整理玩具也是学习。因此,要让家长理解最好的渠道就是家长会。
(2)通过多媒体渠道,传播科学的育儿思想观。利用班级微信发一些关于幼儿园游戏性教学的案例还有相关的科研知识,让家长更多的了解游戏性教?W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促进作用。
(3)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让家长观看游戏化教学中幼儿的表现,幼儿是积极自主性的参与到教学中,而不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学习。
(4)开展家长助教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对比游戏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学习效果。
三、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负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其次,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根据皮亚杰儿童心理理论来看,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中班的3-8分钟、大班的5-10分钟的科学论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第三,最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或者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他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园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采用游戏化的方式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李小娟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幼儿园)
摘 要: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能够有效地增加幼儿与教师及其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所以,幼儿园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着重分析了角色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三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所谓角色游戏主要是在幼儿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合理运用模仿和想象的方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情况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当前幼儿教学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活动,也是在幼儿时期较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幼儿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1.角色游戏内容需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3到6岁是幼儿观察和模仿社会的主要年龄。通过观察生活的幼儿,发现: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常常表现得较为积极,表演的游戏角色也就越逼真,语言内容更丰富。因此,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内容时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2.引导幼儿捕捉角色游戏中的信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的思维具有模仿思维、单向思维、形象思维等几个特征。因此,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指导,能够帮助幼儿充分发展自己的`模仿思维,有效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善于捕捉游戏信息,教师适当给予引导,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感受到成功。
如,在一个《点心店经营》角色游戏中,安排几个幼儿扮演服务员、一个幼儿扮演店长。当点心店生意冷清时,教师可以转换思维,提出:点心店里能否卖蛋饼吗?以此来激发幼儿捕捉角色游戏的信息,从此开阔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感受到角色游戏中的生活再现,其中幼儿捕捉到游戏新内容,便能够成为激发兴趣的新鲜点,以此来达到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目的。
3.实施科学引导和开展跨班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实施科学教导,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在幼儿整个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其主要是以幼儿的学习问题为主要中心,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相互沟通实现的一个过程。
幼儿能够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体验角色生活,并且在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但是这与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分不开。同时,这并不意味着将幼儿限定在一定的游戏框架中,因为,幼儿才是游戏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幼儿角色活动中的重要指导者。因此,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其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会观察游戏,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并对游戏中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从中去感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情感。如果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便应该及时指导,从而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交往水平;二是注重指导方法,实施隐性参与。
在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便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帮助幼儿继续开展游戏活动。但是这种干涉参与需要隐性的方式,很自然地参与到角色游戏过程中,避免强制性中断幼儿开展的角色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开展跨班游戏,提升交往技能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涉及较为广泛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幼儿了解更多的事物,有效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因此,在角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实施跨班游戏,能够有效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增加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的互动性,这样有利于提升幼儿的交往技能。这样能够让幼儿完全融入社会角色活动中,从而提升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当前幼儿教学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入手,充分发挥角色游戏活动中对幼儿教学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育系学前专业卡罗尔·扬·伍达德和她的学生们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提出了组织该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供和角色游戏主题有关的知识
即使有些角色游戏的主题幼儿已经相当熟悉了,但对其中一些角色,例如,餐馆洗碗工、厨师等,他们不一定很了解,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因此,在游戏前给幼儿绍和角色游戏主题有关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教师的讲述以外,最好能够组织幼儿去现场参观。如,可以到药房去,看看摆放整齐的药品,了解它们是怎样分类的;通过和店主、会计药剂师的谈话,知道他们各自的职责,并观察店员是如何接待顾客的;也可以请有关的人员底儿园来。
二、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环境的设计和安排对吸引幼儿参加角色游戏起着重要的作用。活动室可分成几个区域进行不同的角色游戏。为了方便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减少活动中的相互干扰,需要把不同区域稍微隔开。从天花板上悬垂下的纸板门窗、画着花草和卡通人物的纸围墙、有序摆放的包装箱、桌椅等,都能巧妙地将各个游戏区隔开。
每个游戏区的空间要足够大,游戏区内不同作用的空间要明确分开。例如,在“医院”里,为“护士”准备的小桌椅和几把椅子摆出了一个“候诊室”,旁边的几张大桌子和放着“器械”和“用具”的架子、用纸箱制成的“狗窝”、“鸟笼”以及几个动物标本,说明这是一间“诊疗室”。这样的安排能使孩子们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角色。
三、提供尽量多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进入角色,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一只听诊器能使他们承担起“医生”和“病人”的不同角色;一条围裙和一把勺子能把另一组孩子变成了“冰淇淋售货员”和“顾客”。
游戏材料不求价格昂贵,应当是简单的、尽量真实和耐用的。用泡沫橡胶的下脚料制成的“蛋糕”,厚纸板和透明塑料片制成的“饼干”,染上不同颜色的棉纱制成的各种“冰淇淋”等,都很受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游戏材料要便于拆装和保存。用过的游戏材料应放在纸箱里以备下次再用。尽可能地多收集和存放,诸如玩具、图书、服装、电话机、打字机、炊具、汽车方向盘、纸板、胶水、颜料等游戏材料和制作材料,以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活动之所用。
在游戏活动中,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来,应该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发现和获取新的游戏材料,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角色游戏往往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想象和表演,常受到电影、电视节目、木偶戏、读过或听过的图书、故事、诗歌等的影响。教师应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图片、画册、绘画和游戏材料。
四、教师可介入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开始后,教师要注意观察,看看每个活动区中的孩子是否对这个区域的活动有了明确的想法,是否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角色,是否能找到合适的游戏材料,能有目的地在游戏过程中去控制和实现自己的设想。当教师发现有的区域的游戏在不断地重复,没有新的内容,或发现有些孩子从一个区域无目的地跑到另一个区域时,则表明他们需要帮助,需要教师的介入。
教师的介入并不是去控制和指导游戏活动的内容,而是通过提问题、提建议,对角色进行评价、做示范等方法,启发幼儿对游戏活动本身,对每个角色,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游戏材料等方面的理解,引起他们对游戏的兴趣,积极、主动而又独立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设想。
五、家长的介入
关键词:幼儿教学;体育活动;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8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56
在幼儿教学中,体育游戏可增进幼儿的机体健康,能激起幼儿高涨愉快的情绪,是一种很好的教学、保健手段。幼儿在体育游戏中,会非常兴奋,而这种状态可使幼儿从肌肉活动中顺利地完成某项游戏动作,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克服困难,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一、游戏的作用
(一)游戏可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1.游戏可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的提高。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幼儿来说,不能指望通过阅读图书、通过成人讲述就可以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处于直觉动作思维阶段的幼儿是用形象、声音、色彩以及动作来进行思考的。游戏就是一种通过操作物体来感知事物的过程。
2.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游戏的幼儿要不断地思考,思维一直处于解决问题的活跃状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实验、比较、操作、判断、思考,充满了变通性,有助于幼儿灵活地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广泛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巩固、加深他们的知识,并且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锻炼着其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二)游戏可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在幼儿体育游戏中,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幼儿身体运动的参与,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游戏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幼儿根据自己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游戏活动,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发展了运动能力,再根据已经提高的运动能力提高游戏内容的难度,进一步发展其运动能力。游戏还发展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可见,游戏的这种练习机能就是对自身运动发展需求的一种满足。
(三)游戏中可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在游戏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坚韧的性格和克服困难的品质。通过游戏,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并努力地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增强了信心。
此外,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合作精神等,总之,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调节和治疗幼儿情绪失调,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性、耐心和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通过游戏,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在游戏中,促使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锻炼和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参加不同性质与主题的游戏项目,并且与幼儿共同游戏,还幼儿一个游戏的空间。
二、如何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一)制定相应目标,保证充足的活动准备
1.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实际情况,确定基本动作。例如,四散跑、听信号跑、走跑交替等最适合不过了。
2.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物质条件,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是活动的重要条件,因此,户外活动的场地安排在比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比较安全,这样,幼儿可以尽情地爬、跑,不必担心跌倒,手腕、膝盖等身体部位擦破皮,发生流血事件。
(二)创设愉快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很多幼儿从小生活在高楼里,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小乐园,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幼儿活动一定要形式多样,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必须多样化,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幼儿,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快乐地参与其中。
(三)以幼儿为主体,科学安全地进行体育游戏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对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也有了新的理解。积极地开展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促进动作协调发展,而且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但是,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要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就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科学、安全。
(四)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幼儿树立信心
游戏中教师要透过幼儿的行动去把握幼儿内心的想法,理解幼儿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幼儿,或动作笨拙的幼儿,应该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幼儿,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在幼儿跨跳活动中,我们把小河的宽度设计得有宽、有窄,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在宽的地方一跃而过,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过而不会踌躇不前,让每个幼儿都能通过小河,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观察,教师在了解每个幼儿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水平高低不同的幼儿各有选择,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幼儿,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游戏的过程正是学习的过程,是幼儿认识周围环境,掌握社会文化历史经验的过程。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着以主动学习为特征的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在每天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在愉快的情绪中锻炼了身体。我们要适当地多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创新更多的活动内容,更有效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只有游戏,才能使儿童在其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和生活。[1]幼儿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看似平常的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一片大大的生活空间,在这片空间中他们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教育心里专家们经过不断试验,表明游戏是含有许多认知成分的复杂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人的各种能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是游戏铸造出来的。维果茨基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其他活动中的水平”充分肯定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既有全身运动,也有局部运动,使得幼儿的动作灵活性、手眼协调、平衡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2]同时,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总是伴随着非常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心情,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可见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游戏组织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功能已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努力在实践中尽可能为幼儿的游戏的开展创造条件,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过于功利性
有些教师为了实现课程安排或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一日教学活动安排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根据游戏计划和目标层层推进,认为在这样的推动下幼儿就会得到发展,却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以及幼儿是否喜欢自己的游戏安排和方式。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很少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是否对该游戏感兴趣。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水平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是否能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过多的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幼儿教师应认识到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不仅对幼儿有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3]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为使幼儿获得愉快情感为宗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各种社会性能力得到锻炼为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幼儿不是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游戏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来开展组织幼儿游戏而不应该把过多的关注放在教育大纲安排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2.重上课轻游戏,小学化倾向严重
《纲要》中明确规定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及家长仍然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有的教师觉得玩游戏太麻烦费时费力,就很少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即使开展游戏活动也经常忽略游戏的教育手段过多的考虑教学因素,满足不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家长来说,为使孩子出人头地考上名牌大学,他们更看重孩子在幼儿园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有家长不赞同幼儿园组织开展大型游戏活动,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从中班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开展了名目繁多的课程;英语、奥数、艺术等,很早的把小学的课程办到幼儿园课堂上去。这样的“小学化”的课堂屡见不鲜,要纠正家长的心里不是一时可以做到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化”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3.教师对幼儿游戏过多干预,使幼儿游戏缺乏足够自由
幼儿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自愿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所以成人应当把对幼儿游戏的干预降低到最低限度,因为成人的干预会不仅阻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而且会使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但是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教师经常处于支配着的地位,严格的控制幼儿活动的内容、时间及游戏的规则、制度。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过多的干预,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地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受到挤压。使幼儿失去了自由选择和适合自己水平的游戏机会,严重阻碍了幼儿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剥夺了儿童自我经验的建构的机会,影响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教育及促进作用。
三、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并不可以盲目进行,应该深入地认知幼儿游戏的特点,理解游戏的实质,进而科学有规律的指导游戏,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顺利开展幼儿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欲望。幼儿园应为幼儿的游
戏提供应有的场地,幼儿园应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出发,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室内外可利用的环境,灵活的安排幼儿的活动场地。其次,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安排充裕的时间,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所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确保幼儿的游戏得以顺利的开展,使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经验体验游戏的愉快,使幼儿的想象力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最后,教师应交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的进行。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等都需要一定的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相互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
2.幼儿游戏指导要在观察的前提下进行
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游戏活动之前,应首先制定好计划。使幼儿游戏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从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作用,减少指导的盲目性。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首先应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运用观察法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做出适当的指导,避免盲目的指导。其次,设计严密的观察计划。教师应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观察计划。最后,要注意观察与记录的客观性和真实行,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语言进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教师从幼儿的外显行为理解其心理状况和游戏水平,有助于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更好的指导,但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能盲目,不能想当然,应制定明确的观察目的。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选择一定的观察角度,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从而为进一步提供指导提供依据。
3.针对不同的年龄特征指导游戏
【浅谈幼儿园游戏教学创】推荐阅读:
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体育游戏实践12-08
浅谈游戏对幼儿的意义09-13
浅谈幼儿体育游戏设计09-28
浅析幼儿园游戏教学12-11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学设计06-03
幼儿园小班游戏课教案《》及教学反思07-27
幼儿园中班游戏《揪尾巴》精选教学教案10-12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捉鱼》及教学反思11-17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玩沙包》及教学反思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