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通用8篇)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篇1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冬季和个人责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香花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会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今年我教的是一年级数学,这些刚入学的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我将班上的32位同学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做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我们班是一个月),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篇2

1. 创设合作情境, 激发合作意识

个人的思维、力量是有限的, 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因此, 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为其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 在教学“认识图形 (二) ”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大屏幕上, 为学生出示了十几张图片, 每张图片上都包含有多种不同的图形, 比如有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当这些图片展示完一遍后, 教师就此提问学生:“图片放了一遍后, 有谁能百分百地说出其中包含的全部图形。”学生都纷纷说出自己记住的图形。这时候, 学生会提出疑问:“老师给的图片太多了, 而且展示速度过快, 我们正在思考上一张图片的时候, 下一张已经过去了。”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出合作学习:“你们有没有想过和其他学生共同合作, 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茅塞顿开, 立即结组, 和其他同学分工合作, 每人观察几张图片。学生要求教师再给一次机会。于是, 学生在共同合作的情况下, 在播放一遍的条件下, 就能够准确地说出答案。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情境, 以情境中的任务, 推动学生相互合作, 在情境中感受到合作的无穷力量,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2. 师生合作学习, 促进师生交流

合作学习包含着师生、生生合作。而且师生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学生学习时, 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师生合作学习能够促使教师深入学生内部, 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还能够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相辅相成,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进行师生合作学习, 以促进新型、民主师生关系的构建。

例如, 在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时, 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 在游戏中轻松巩固所学知识内容。师:“讲台上摆有多张写有0到9的数字卡片, 我会叫几名学生上前来, 每人抽取其中一张, 当然老师也会抽一张卡片, 然后我们会站成一排, 其他学生要读出我们摆的这个数。”游戏开始后, 教师选了3名学生和自己搭档, 教师抽到了“0”, 其他三位学生分别抽到了“2、3、6”。

师:“我该站在什么位置呢?”

生:“老师, 你抽的这个数字很特别, 一个四位数的第一个数字不可能是零, 所以, 你不能站在第一个, 你先站在第二个位置吧。”

于是, 教师和这几位学生站成一排, 组成了一个四位数“2063”。

生2:“两千零六十三。”

师:“真棒!你们还可以根据我们手上的数字, 说出一个数字, 我们为你们摆出来。”

案例中, 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 一起开展游戏活动。这种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促进了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同时, 在活动中, 教师对学生适当地鼓励和引导, 能够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思考。

3. 自主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如今的小学生比较依赖教师, 不愿意主动探索。教师应该改变学生这种状态, 根据课堂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如何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 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 为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以竞赛的教学方式, 推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 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时, 教师让学生自由结组, 然后, 引导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师:“请你们回忆本节课的内容, 回答出分数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和性质?我将会给你们预留出10分钟的时间, 让你们自由准备, 10分钟以后, 每个小组都要交给我一份答卷, 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学生在听到“竞赛”, 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积极思考。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 学生都很主动地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探讨, 都很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 发表自己的见解。

案例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由此可见,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 篇3

近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有以下五个基本要素:①学生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②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③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④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地沟通;⑤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并设法提高其有效性。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活动的多边互动,使各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现代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或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它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助。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从而把教学真正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与竞争,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知过程,而且也成为每一个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3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学习”、“竞争性学习”和“个体性学习”。所谓“竞争性学习”就是我们说得最多的“看谁学得最好”。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是自己的胜利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之上,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学习方式。“个体性学习”就是我们课堂中要求学生的“各自独立学习”。他们的成功取决于各自的努力,而其他学生的成败并不影响自己的成绩。可以说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学习方式。三种学习方式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因为“合作学习”关心的首要问题是课堂上人的因素,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学生的主体需要问题是否得到很好的解决。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合作学习”能做到个体与集体的统一,竞争与合作的统一。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对合作意识与技能培养却重视不足。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作业、学习结果,分数是唯一重要的,学生养成了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同学之间缺少仁爱、同情,更缺少互助协作,阻碍了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而“合作学习”则可以使这种局面大为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我通过三个“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来引导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形成合力。我先请同学们拿出所给的图形。然后要求:小组合作,任意选择你所喜爱的图形,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方法研究一下三角形内角相加到底是多少度。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时,我采取自由竞争的形式,让学生思考讨论各种的拼合方法,并为踊跃尝试的小组颁发“智慧星”。他们小小的心灵也因此充满着十足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智慧星”不仅凝聚了本组学生的向心力,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也为后来的合作活动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2) 寻宝游戏,乐在其中。各小组在一堆写着三角形某一个角度数的卡片中找出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3个数字,并把他们张贴好。的小游戏实践活动中,全组同学分工明确,组织的、计算的、拼合的、粘贴的、记录的,他们不断的协调、交流着,为本组的共同目标努力着。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互相交流增进了了解,增强团结,体验到团结协作的乐趣。

(3)小组互评、展示成果、组组互动。学生一旦完成某项任务,需要立即得到他人的关注、肯定与赞赏。尤其是同龄人的赞赏更能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形成不可磨灭的印象,从而体验到来自集体的关注与温馨,使他们更加自觉的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因此,在分组活动结束后,我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观摩评价其他组的实验成果,并在小组中交流和欣赏,学生会在此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小组间的互评,学生体验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和乐趣,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内化。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1.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更高达75%.我们甚至可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

2.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

3.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形成学生集体的必要条件。简单地把一群学生聚集在一间教室里并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集体,真正的学生集体应对每个学生产生积极的向心作用,使其中的每个成员感到有与之不可分割的鱼水联系。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此时的学生不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孤立分子,而是一个被社会化了的人。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篇4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有效的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从新的课程改革开始,我们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儿童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一、教研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的学习品质。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研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发展性角度来评判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得的进步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

2、过程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状况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针对他们所获得的结论,否则,容易使合作学习形式化、表面化。

3、整体性原则。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中介媒体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完整的数学课堂模式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并进行有机协调、组织和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有目的的小组学习活动。

4、动态性原则。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变化也是动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动态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与地位也应该是动态的,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小组分法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组合,这样,更有利于每个学生与不同思维的学生进行交流,获取新的信息,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其各尽所能。

5、多元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是多元的、立体的,教师的引导也不是单一的、单向的,而是综合和立体的,因此,应重视学生合作中的教师反思、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研的核心概念极其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效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目标的教学活动形式。其意义界定:

1、小组就是按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为单位的合作小组。

2、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目标导向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自学基础上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

4、合作学习是以各小组在达至目标的过程中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篇5

广汉福州路小学:张成勋

关键词:合作交流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氛围,有效的教学,有效的学习,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他是新教学理论下的 一道亮丽的教学风景。它不但包含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

数学是为所有人的数学,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数学。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积极为全体学生服务,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目标。众所周知,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 “以学生的发展为 本”这个中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言讨氛围,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这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会成为一种可能,成为一种需求;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来表现自我,同时在无形中也产生了一种力量促使学生愿意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

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再加上我们学校农民工子女较多,他们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又成天忙于做生意,无心也无力管孩子的学习,所以他们的孩子的学习习惯较差,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三、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又如:教学人教义务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时,我采用了课件——大猴和小猴分月饼的情境。教学过程:师:同学们,看大猴和小猴

分6个月饼,每只猴分几个才公平?生:3个,师:现在它俩分4个每只猴分几个公平?生:2个。师:现在它俩又分2个每只猴分几个才公平?生:1个。师:现在1个月饼,每只猴分多少个才公平呢?生:半个。师:对,这半个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孩子们,还能用刚才的整数3个、2个、1个来表示吗?让学生大胆的回答。生1:1个,生2:1个,生3:一分之二个等等。师:孩子们,对这半个月饼用什么数来表示,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分数,就这样很自然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采用媒体演示了半个月饼用二分之一表示,接着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纸折出1/2来,师:你们还想学其它分数吗?激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声答道:“想。”师:好,那你们自己用纸创造出1/

3、1/

4、1/

5、1/10来,此时,孩子们行动非常积极,全体学生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发现兴趣。

四、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在 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的 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

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精神。注重体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典型特征。作的品质。教师要更多的聆听学生的 声音。所以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就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表演者”,而必须是弯下腰聆听学生声音的倾听者,与学生一起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鼓励学生,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的质疑、肯定与否定,师生缔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互动与交融。同时,在参与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快速的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适时的教给学生一些探究发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们去做,学生能说的让他们来说,教师决不能“越位”,要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学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 的观点,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例如教学“七巧板”时,在让学生同桌合作创新拼图时,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不但去每组了解学生的拼法,还参与到几个小组中和学生一起拼,同时对他们进行一些方法指导,最后有3个小组拼出了质量较高的图形。

六.总结评价与反思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能表现自己,看到自己的特长和进步,把他们引到跟别的学生平起平坐的地位,从而转化“学困生”。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让学生创造完1/3,1/4,1/5,1/10分数后,让学生汇报,自己讲解怎样创造的,还让有不同方法创造的学生继续讲解师恰当的给予补充,同时给予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激情和信心,检查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明白了自己在探究发现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也体会了自己的成功。激励学生在合作中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经过每一次的小组合作之后,要求学生还要及时的反思、调整,为下次的小组合作做铺垫。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篇6

西湖乡向阳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它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已经被广大教师所采用。

但是由干小学阶段进行数学教学时面临的是教育对象年龄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低,数学知识难度大,学习成绩差异大,所以当我们应用这种形式时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如:在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一两个能力强的同学讨论得津津有味或非常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例题、练习,能力差的同学默默无语或不会做改为抄能力强的同学的答案,有的甚至“开小差”破坏课堂纪律,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优秀生的拔尖。又如:由于目前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不够建全,对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的导向作用不强,学生思维求同的多,求异的少;求稳的多,求变的少。一些数学知识由于太难或太容易激不起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参与度与效率。为此,这学年我们小组把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 作为研讨主题,旨在使各类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课题界定

“合作学习”简言之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型”学习。旨在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减少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进行研讨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

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地、合理地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研究的内容

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3、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五、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总结经验,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2、实验法:调查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调研眼下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整理材料。

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以上述四种科研方法为主,但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的研究方法作为辅助研究。

六、研究计划

(一)实验周期:2010年3月-2011年12月

(二)实验步骤:

1.启动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组建课题组,培训实验教师;查阅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选择试验方法,做好各项测试;形成研究方案,中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1年8月)。精心选择多组实验对象;实验各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定期检测并量化记录;教师大胆探索培养合作学习的新方法,开展“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堂教学展示,召开中期成果报告会。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整理实验数据;综合并分析各个实验的结果,给出一般性结论;运用实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提出一些关于培养合作学习的使用建议;撰写结题报告,邀请县教研室专家鉴定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安排:

1.结合我校的集体备课和每周的教研日进行。

2.每月举行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集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反思前一段时间研究中的得失,商讨下一阶段的研究。

七、成果形式

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经验总结(论文)、实验方案、实验报告撰写实验研究工作总结和结题申请报告等形式形成科研成果。

八、研究组织

主持人:

柳元

主持本课题的全面研究。

组 员:

刘存全 负责高年级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朱 荣 负责高年级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王作臣 负责低年级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学习能力。王丽娟 负责低年级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学习能力。尹红梅 负责低年级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学习能力。

2010.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效锋《新课程高效率教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3、《课题研究通讯》广西教育研究中心 2007年第十一期。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篇7

一、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组织作用, 给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 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究,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 在小组中, 每个学生要有明确的分工。在合作学习中, 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 他们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学习的方向。因此,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时刻关注小组的学习情况, 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指导和监督, 使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二、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活跃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 提高他们在学习中提取信息的速度, 使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和理解教师布置的合作学习任务。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摆脱传统教学中被动、压抑的学习状态, 积极地投入到合作探究中。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方式的合作学习,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例如,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固定座位的安排,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围坐在一起, 方便他们讨论问题和探究问题。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使教师顺利地组织课堂教学,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 在遇到问题时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启发, 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选择合作探究的时机, 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通过讨论, 使思维获得启发, 从而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来有选择地开展合作学习, 在教学以下内容时, 可以采用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的效率。

(1) 产生认知矛盾时,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通常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究。由于他们学习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有限, 在探究新知识时, 容易和已有的知识发生矛盾, 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能让学生通过讨论, 思维获得启发和深入, 有效解决认知矛盾。

(2) 在教学重难点内容时,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让他们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 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积极讨论, 认真探究。在相互帮助和启发下, 使他们有效掌握重难点知识。

(3) 在操作探究活动中,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 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体验和理解。在操场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合作能使操作活动顺利完成,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四、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交流, 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探究中, 才能使合作学习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在合作学习时, 教师首先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 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 学困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学习要给所有的学生, 特别是给学困生提供动脑思考、进步的机会, 以使人人教我, 我教人人。在合作交流过程中, 有两种交流情形, 一是小组成员间的交流, 一是小组间的交流。前者是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获取个人想法后在小组内阐述各自观点, 倾听他人, 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后者是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培养, 使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归纳别人的意见, 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 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提高数学分析、理解能力, 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篇8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只有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意识,让学生把握住数学学习规律,才能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稳步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学需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数学学习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索的内涵

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小学数学课堂形成了一个同学之间良性交流的学习环境,让数学教学的授课氛围更加贴近学生群体。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表达形式,创立一个学生和教师交互式学习讨论的环境,实现班级内部师生的共同进步。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对于知识应用能力要求的逐步提升,将数学基本理论和数学实践应用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已经逐步成为数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有助于集中小学生的集体智慧,为小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让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集中合作式讨论,将数学理论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帮助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论实践能力,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也为小学生的后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体

截至目前,我国的数学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学知识的传递相对比较局限,学生难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不解及时地反映给数学教师,学生也就慢慢地转变成数学学习上的被动接受者,严重地影响到数学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如果难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学教学理论实践应用模式,就可能导致数学教学效率的下降。

2.小学数学课堂的讨论氛围不足

通过对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的解读,不难看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接受数学知识和思考数学知识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所建构的数学知识体系,才是学生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普及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过程中,难以让学生掌握主动的数学理论实践方案,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的牢固性就会比较弱。从这样的情况中不难看出,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难以充分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情景和交流,是制约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发展的一大因素。

为了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效果,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自身的教学任务,在数学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理解,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杜绝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机械记忆和背诵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效率的提升。

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单一无趣

目前,在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教学方法形成严密的参考学习,也没有从本质上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就导致最终没有从本质上升华教学方法,学生所接受的教学过程还是单调乏味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低。例如,在进行《应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还只是单调地使用黑板列方程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只是延续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抽象的理论的“被灌输”过程,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足,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优化设计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融合多种数学教学理论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为了有效地解决我国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缺失问题,需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的应用效率,需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数学理论实践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理论实践应用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式与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式与方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并让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论应用能力。

2.优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优化数学理论实践的应用结构,可以有力地改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数学理论实践应用教学模式要求数学教师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甘做学生实践应用的指引者,辅助学生进行数学理论实践应用。

在学生进行数学理论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总结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应用学习态度。例如,在进行《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涉及“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公式”这几个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并将关联的理论展示给学生,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实践应用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就要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合理利用相关的小组合作教学理论,有效转换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许文英.小学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

[2]赵秀梅.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J].科学大众,2007,(08).

[3]谢文秋.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孩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4).

[4]许艳.浅议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5]丁娟.例谈小学数学课的有效导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9).

[6]黄淑英.小学数学课应重视学生“提问题”[J].科学大众,2007,(04).

[7]管云.把自由的课堂还给学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的创设[J].科学大众,2008,(09).

上一篇: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的精彩段落下一篇:小学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