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再审答辩状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事再审答辩状(精选9篇)

民事再审答辩状 篇1

住 址:兰州安宁区。

被答辩人:xxxxxx有限公司。

地 址:甘肃省临夏市。

我公司接到省高院转来凌峰公司《民事再审申请书》一份,阅后认为:凌峰公司的再审申请仍在重复一、二审的观点,再审申请假话、空话居多,缺少理性成份,没有证据支持,依法不能成立。事实胜于雄辩!为澄清事实,维护权益,针对凌峰公司提出的再审申请,答辩如下:

一、本案合同履行地在安宁区,一审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1、双方在《合同书》第六条约定“仲裁地:兰州安宁。”并没有选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经我公司向市仲裁委了解,兰州市安宁区没有设立仲裁机构。根据《仲裁法》第18条规定:上述约定属“约定不明确”,仲裁协议无效,人民法院可以管辖审理。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条规定:“加工承揽合同以加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3、本案属承揽加工合同纠纷,凌峰公司定做的产品均在安宁区我公司车间加工完毕,由凌峰公司派车来我公司验收提货。产品的“加工行为地”即合同履行地在兰州市安宁区。我公司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4条的规定,选择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符合法律规定,安宁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4、一审法院向凌峰公司送达《应诉通知书》和《民事诉讼状》后,在答辩期内,凌峰公司提交了书面《民事答辩状》,对管辖权并未提出异议,表明凌峰公司已认可并接受一审法院管辖审理本案。

因此,一审法院受理本案是依法管辖。凌峰公司所称“一审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工作人员剥夺当事人正当的诉讼权利,是地方保护主义?”云云,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其所谓“法院岐视凌峰公司”更是不理性的说法。

二、本案适用简易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1、本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争议仅为15万余元。

xxxx年7月上旬初工程完工,双方进行了验收,凌峰公司对工程质量比较满意,此时剩余款项为154665.71元,凌峰公司即委托信用社向我公司电汇15万元,后又支付我公司安装工人差旅费1000元,余款仅为3665.71元。如果我公司工程不合格,存在质量问题,凌峰公司怎能在验收后即支付15万元款项?

2、双方验收后,对凌峰公司提出的所谓“质量瑕疵”——彩钢板局部划伤(其原因是凌峰公司运输中,车辆颠簸所致),我公司派员两次维修,提交了《工程竣工验收单》。但凌峰公司收到我公司《工程竣工验收单》后,仍拖延不予签字,后又单方截留了信用社150000元汇款。

由上述事实可知,我公司合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一、二审判决凌峰公司付清我公司余款153885.71元公正合法,应当维持。

因此,本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争议不大”,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完全是适当的,合法的,凌峰公司“审判程序违法”的观点根本不能成立。

三、我公司彩钢板不存在质量问题。

1、我公司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在同业内有良好的质量信誉。一、二审时,凌峰公司提交了所谓彩钢板存在质量问题的两张照片,但经法庭质证,根本证明不了工程存在质量问题。

2、凌峰公司提出“工程存在漏水,彩钢瓦屋面划伤(是凌峰公司在运输中划伤),至今未修复”不是事实。我公司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两次派员维修(凌峰公司xxxx年7月18日信函已认可此事实,其在再审申请中称“没有维修”不是事实),并向凌峰公司提交了《工程竣工验收单》,但凌峰公司却拖延不予签字。

3、工程验收后,凌峰公司已经单方自行使用工程,依据法律规定,工程应当视为合格,凌峰公司不再具有“质量异议权”。

4、凌峰公司所谓“安检门倒链安反无法使用”的问题,在双方验收时凌峰公司并没有提出,在xxxx年7月18日的《函》中只字未提,在一审《民事答辩状》时也没有提出,直到一审庭审时才提出此问题,这说明安检门倒链安装的位置凌峰公司是认可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安检门倒链安反无法使用”的问题。“安检门倒链”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安装,不存在反正的问题。这只是凌峰公司拖欠工程款的借口之一。

5、凌峰公司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我不在《工程竣工验收单》上签字,你就没有‘工程合格’的证明,我就可以不付工程款。”这显然不符合商业规则,不符合诚信原则,属违约行为。

事实证明,我公司承揽加工的彩钢板不存在所谓“质量”问题。

四、对凌峰公司的其他观点的辩驳:

1、凌峰公司所称的本案所谓 “地方保护主义”、“见不得光的东西”等纯属其无根无据的主观臆测、虚构。

我公司是在工商行政部门合法登记注册的法人企业,历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对“腐败”深恶痛绝。在本案审理中我公司始终用证据和事实讲道理。本案两审法官依法办案,均开庭审理;一、二审法院也严格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两次庭审凌峰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是在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开庭审理并判决的。凌峰公司所称:“司法腐败”、“地方保护主义”等纯属其无根无据的主观臆测、虚构,其无根据诋毁司法尊严的做法是十分不理性的,也是很不负责任的!

2、凌峰公司所称:“给全市客运车辆经营者造成480多万元的巨大损失,群众怨声载道,民意沸腾”等观点,更是无根无据。对此我公司不再答辩,相信再审法官对此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请人民法院对凌峰公司进行法制教育。

人民法院是摆事实讲道理的地方,是主持公正的地方。

我公司相信:通过本案再审审查,只能再一次的证明:一二审法官依法办案,一、二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判决公正合理,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生效民事判决书。我公司也请再审法院对凌峰公司进行法制教育,请凌峰公司尊重法律,尊重人民法院,尊重人民法官,尊重事实;在诉讼中不要信口开河,说不负责任的话,说无根无据的话,否则只会降低自己的信誉。

综上,本案两审法官依法办案,工作认真负责,审判公正合法,一、二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判决公正,请予维持;凌峰公司再审申请理由牵强,没有证据,不能成立,请再审法院依法驳回。

此致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答辩人:xxxx有限公司。

民事再审答辩状 篇2

(一) 再审程序的基本概念

再审程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判监督程序, 就是指人民法院或者检察院发现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在适用法律错误或者发现在认定案件事实不清的情况下, 依法提出重新审判并进行审判的制度。

再审程序是我国司法制度中重要的一项司法程序, 在保证司法公正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 案件事实有时并不能通过一审和二审彻底查明, 或者案件在审理时会出现有可能影响案件公正的程序或者实体问题, 这些实体或者程序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个别案件审理的不够公平和正义, 这种状况也是会常常发生的。一旦发现案件在审理时存在会影响案件公正判决的实体方面或者是程序方面的问题, 进而影响到判决或者裁定的正确性, 就可以提起再审程序。这一程序是对公平正义的理念的维护措施, 确保每一个案件在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时, 尽可能地做到公平,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的利益。

但是再审程序却也是一种“非常“程序, 它不能被频繁地使用,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使用。我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两审终审制, 一再地使用重审程序, 一方面是对司法资源的滥用, 另一方面则会影响到司法效率。再审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非特殊情况下, 我们就要坚持我国的两审终审制度, 不但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和司法公正, 也是对司法资源的合法利用。所以, 坚持不频繁地使用再审制度, 既是对我国司法权威的保护, 也是对司法公正这一理念的贯彻。

(二) 再审提起的主体

再审程序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重要也必须存在的程序, 此程序提起的主体在《民事诉讼法》中做了详细的规定:

第一百七十七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发现确有错误, 认为需要再审的, 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发现确有错误的, 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一百七十八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认为有错误的, 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当事人提起再审时只有在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十三种情形时, 人民法院能决定再审。由此可见, 我国法律规定的可以提起再审程序的只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这三种。在大陆法系的大部分国家中, 再审提起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 没有提到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在英美法系中也有同样的现象。从我国来看再审提起的主体则比其他国家的主体种类多一点。这样的规定有利也有弊。

二、我国再审程序提起主体的利弊分析

(一) 我国再审程序提起的主体较为广泛的优点

首先, 我国人民法院在审理的过程中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审理原则, 尽最大的努力来保证当事人权益的保障与维护。人民法院在审理的过程中虽然尽最大的努力来做到实事求是、司法公正, 但是当审理结束, 才发现导致案件不公的影响因素时, 人民法院有理由, 也有责任来提出这一问题, 真正做到“有错必改”, 以实现当事人最大程度上的利益保障, 同时也可以保障司法的公正。

其次,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主要任务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能, 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在人民法院审理结束的案件中发现程序或者实体上的错误时, 作为司法监督机关, 就必须要提出来, 履行自己监督的职责, 协助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做到司法公正,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法律的正义性。通过人民检察院对法院审判案件的监督, 在“两只手”的操控下, 会进一步减少错案、冤案。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来逐步达到完善, 在再审的提起主体中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的相互配合与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监督, 能逐步达到一定程度上司法公正。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最佳结果。

最后, 当事人也是再审程序提起的重要主体。在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都立法规定了再审的提起是由当事人来行使的, 例如德意志《民事诉讼法》第579条规定了由当事人提起再审的情形。而在英美法系中, 始终贯彻私法自治的原则, 由当事人来处分自己的权利, 所以英美法系的国家也规定了再审提起的主体是当事人。而在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中规定了十三种可以由当事人提起再审的事由。这十三种事由虽然相比较于英美法系有很多的区别, 这样的规定是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的, 因为我国的群众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并不是很高, 这样的十三种规定有利于将再审的提起局限于一定的正常的范围, 这样的话就有利于节约大量的诉讼资源, 提高诉讼效率。当事人提起再审, 笔者认为是最符合民主意义的, 因为当事人的私权利由自己处分, 这样也是一个国家民主与自由程度的最好的体现。

(二) 我国再审程序提起主体的弊端

第一, 人民法院作为再审提起的主体, 虽然做到了有错就改, 但是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推翻了自己的决定, 侵害了法院的既判力, 侵害了司法的权威。同时, 人民法院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不告不理原则, 人民法院自己提起的再审很明显就违背了这一原则, 与“不告不理”相互矛盾。人民法院提起再审又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案件审理中有无错误, 有无侵害到当事人的权利, 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是否要救济, 或者是当事人是否要放弃这种救济的权利都应该由当事人自己来行使, 而不是由法院来替当事人行使, 这也就是私权自治的法律理念

第二, 人民检察院提起再审在司法理念上也是有冲突的。首先, 私法自治要求民事主体有所有权自由、遗嘱自由和契约自由, 其中的所有权自由就包括对自己实体权利的自由处分, 不受任何人的干预。但是, 人民检察院通过抗诉提起的再审程序, 无疑是代替了当事人处分了自己的权利。这也就是人民检察院干预了私法领域里面的自由。其次, 这样对司法领域的干预, 也就同时违背了民法上的处分原则, 检察院代替民事主体处分了权利。第三, 人民检察院提起再审的条件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中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和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内容来深层次理解的话, 检察院提起的再审抗诉, 人民法院一般都不可以拒绝, 所以, 这样一来, 人民检察院作为抗诉提起的主体就没有了限制和有效的监督, 这样就会产生权利的滥用。最后, 检察院提起的再审抗诉案件没有了限制和监督, 就会导致浪费大量的诉讼资源。

三、对我国再审提起主体的完善

(一) 对人民法院作为主体的完善方式

人民法院作为一个中立的审判机构, 公正的审理案件才是其真正的职责。作为再审提起的主体人民法院已经缺乏了中立审判的能力, 所以, 对于人民法院的主体地位应该有所改变。

应该取消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主体地位, 使法院能真正做站在中立的角度上尽可能做到司法的公平和正义。在自己的这个方面保护当事人的处分权, 由当事人自己来决定权利的行使与否。同时放开了再审的启动权, 也就可以保护司法的权威。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要强调的, 法院是我国唯一具有审判职能的国家机关, 如果法院不能维护自己做出的判决的权威性, 那么法律的权威也将只是一纸空文。

(二) 对人民检察院作为主体的完善方式

从大方面来讲, 检察院提起再审抗诉来提起再审, 这是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状况的, 而且也是能够维护司法公正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讲, 人民检察院不能和人民法院一样, 完全取消它的再审启动权, 而是应该对其启动权加以限制和监督, 有了这样的限制和监督, 检察院行使再审抗诉权就不会出现权力滥用和司法资源浪费的状况了。在限制方面, 比如说在关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公益方面的案件时就应该针对案件审理中的错误来提起抗诉。而对于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私人利益的问题的时候, 检察院就不应该代替当事人来提起抗诉。这样一方面能保证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而另一方面又能保证公权力不会对私权利进行干预, 完全保证了当事人处分权的自由行使和自由处分。

(三) 当事人提起抗诉的进一步完善

当事人提起再审程序, 各国法律普遍规定由当事人来启动抗诉权, 这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当事人自己提起再审就是自己处分自己的权利, 行使自己的权利的表现, 充分赋予公民以独立的私法权利, 这也是一个国家民主所达到程度的体现。我国已经规定了由当事人提起再审的主体权利,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做出完善。

应该进一步细化再审提起的事由, 抽象概括的事由虽然囊括的信息较多, 但是太过于宽泛, 不利于司法资源的节约, 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所以罗列的越详细, 就越能真正地做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再一个方面, 应该加强检察院对当事人申请再审, 而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况的监督。在《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有这样的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 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 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 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 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民事诉讼法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形式来完善自己的再审制度。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申请法院再审, 而法院不接受再审的审理申请, 那么当事人就可以向检察院提出, 人民检察院则可以要求人民法院说明理由, 检察院认为法院的理由不能成立的, 应当通知法院再审, 法院也应该再审。

四、结语

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 篇3

关键词: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现实价值;实践困境;立法完善

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活动享有提出检察建议的权利。该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二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法院备案。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从上述法条中可以看出,修改后民诉法将再审检察建议的地位上升为法定的监督方式。但是,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适用标准、适用时限等都没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以及其法律监督效果造成了影响。

一、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概念和司法依据

1.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概念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确实有错误,向人民法院发出民事建议,从而启动人民法院再审程序的一种法律文书。这是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程序立法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根据法律原则与立法精神,对实现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创新与探索。

2.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司法依据

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2013年9月23日开始实施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八十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3.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性质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民事抗诉案件中,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或调解确有错误,向人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书》,从而启动人民法院再审程序的一种监督方式。从再审检察建议的行使方式上可以看出,归其本质,再审检察建议只是一种建议,是检察机关对同级人民法院的一种柔性的监督方式。这种情况下,再审检察建议就存在被采纳或者不被采纳的可能,从而影响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与执行力。对此,有学者表示应当赋予再审检察效力刚性的约束力。此种观点认为应当赋予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公权力的性质。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权是中国检察权中特有的一个功能性权利,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方式之一,是法律监督不可或缺的一项权能,同时也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当然手段,是民事检察权的当然内涵。

二、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新民事诉讼法对检察建议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对检察建议的效力及法院处理检察建议的程序还没有规定。虽然现行立法已经承认再审检察建议在法律上的地位,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各种问题。

1.法律规范过于笼统

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再审检察建议操作规则各地不统一、操作程序不规范等运行混乱问题比较突出。就人民法院方面而言,法院对再审检察建议的处理、反馈没有或者不重视、不遵守相应的程序规则。主要表现在:一是法院对检察院制发的再审检察建议的反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察院与法院的关系是否融洽,有些法院甚至对再审检察建议置之不理。二是很多人民法院在办理再审检察建议案件时不重视,随意性很大,不能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检察机关,给检察机关后续工作的开展制造了阻碍。

2.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运行面临制度性障碍

再审裁定或驳回再审通知书不是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的对象,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第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当事人又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人民检察院对驳回再审申请的裁定不应当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符合抗诉条件的,应当提出抗诉。按照该规定,人民法院的驳回再审裁定或者驳回再审通知书作为一个程序性的裁定或通知,并不是抗诉或者再审检察建议的对象,检察机关如果认为原生效裁判存在错误,仍然可以针对其提出抗诉或者发出再审检察建议。

3.缺乏具体的适用流程

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未就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实践操作中各地检察院也是千差万别。例如,受案部门有规定为立案庭的,也有规定为审监庭的;审理时限有规定1个月的,也有规定3个月的。这些在程序方面存在的混乱有悖于程序统一、规范的司法要求。

4.法院对再审检察建议的采纳率不高

再审检察建议这项法律监督方式在实施的一年多里,检察院向同级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后,同级法院对再审检察建议拒不采纳或不予理睬或立案后消极处理,其实际运作效果不佳,使检察院处于被动状态。重要原因在于再审检察建议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修正后的民诉法仅规定了何种情况检察院可以提出再审检察建议,而对于再审检察建议的提出方式和提出程序以及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后人民法院的审查期限、决定是否再审的反馈方式、应当再审而不启动再审程序的制约机制等问题均未予以明确。

三、完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方向

1.明确赋予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必要的强制力

新民事诉讼法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确定为一种正式的审判监督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督模式,如果不从法律上明确赋予其必要的强制力,那么再审检察建议是否会被采纳则完全取决于被建议机关的主观意见,被建议机关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这便导致了“再审检察建议”形同虚设,达不到法律监督的效果。因此,要保证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能够实现其预期的目的,保障法律高效准确的实施,应当从法律上赋予其必要的强制力。

2.充分发挥再审检察建议的监督,提高法律监督水平

无论是人民法院决定不予再审,还是进入再审但检察机关仍认为存有错误的案件,检察机关都可以提出抗诉,以弥补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偏“软”的缺点。所以,再審检察建议是有刚性的抗诉手段作后盾的,检察机关在行使这一权力的时候,并不必要有什么顾虑,也完全不用担心再审检察建议在司法实践中被虚化。

3.完善检察建议书的制发程序

再审答辩状(定稿) 篇4

答辩人:XXX,男,19XX年X月X日出生,汉族,农民,现住XX县XX镇XX村。

被答辩人:XXX,男,19XX年X月X日出生,汉族,农民,现住XX区XXX镇XX村。

答辩人因再审申请人XXX不服XX区人民法院X刑初字第XX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中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提出再审一案,依据事实和法律答辩如下:

一、原审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判决被答辩人对XXX应承担的赔偿款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是正确的,答辩人请求驳回再审申请人的再审申请,依法维持原审判决。

二、原审判决早已经生效并部分履行,再审申请人XXX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既没上诉也没申请再审,且申请再审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6个月的再审诉讼时效,判决早已发生法律效力,故应依法驳回再审申请人的再审申请。

三、原审法院判决适用法律正确,原审法院判决发生事故的机动车双方对受害人的全部损害后果负连带赔偿责任是十分正确的。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

(一)项规定:“机动车之间的发生交通事故的;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也就是机动车之间的按份责任,是机动车之间就交通事故的责任如何划分进行的规定。条文中的所指的“双方”是指机动车双方,而不是指机动车与乘车人之间的双方。因 此,机动车双方与乘车人之间又是另一种法律关系,又应当承担另一种法律责任。那就是《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任即:“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总之,答辩人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

(一)项规定的内容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内容是一致的,法律与司法解释的规定并不相互矛盾和冲突,更不存在法律适用的选择问题。从本案的法律适用来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特别法,而《民法通则》《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是普通法,二者内容不相矛盾,互补性极强,各自发挥着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合法权利的有效实现。

综上,原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判决合理。体现了法律的尊严,保护了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符合新《民事诉讼法》的公平原则和立法精神,恳请再审法院依法驳回再审申请人的再审申请,维持原判。

此致

XX区人民法院

民事再审须知 篇5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案件的当事人,包括一审原被告,二审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等。

二、申请条件

当事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错误;认为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即可向法院提起申请请求再审。

三、程序

(一)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

(1)申请时限: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在某些特定情形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出。

(2)受诉法院: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3)委托律师,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

(二)法院审查

人民法院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再审: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4)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5)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6)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7)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8)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9)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10)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11)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12)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13)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14)对当事人针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审查调解是否造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否违反法律。

法院经审查、审理,作出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

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1)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2)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3)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注意事项:

(一)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

民事再审申请书 篇6

1.首部。

(1)注明文书名称;(2)申请人基本情况;(3)案由。

2.正文。

(1)请求事项:简要明确地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再审,变更或撤销原裁判。

(2)事实和理由。

3.尾部。

(1)致送人民法院名称。

(2)申请人签名、盖章。申请人有法定代理人的,应有法定代理人的签名。

(3)申请日期。

(4)附项。

二、格式:

民事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

申请人对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号不服,申请再审。

请求事项:

事实与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月日

附:原审裁判书或调解书抄件1份。

三、举一范例供制作时参考:

民事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省××市建筑工程安装公司

地址:××市××区××路××号

法定代表人:赵××职务:经理

委托代理人:齐××××律师事务所律师

申请人××市建筑工程安装公司对××市××区人民法院××年××月××日(1999)×民和字第××号判决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年××月××日(1999)中民终字第××号判决不服,申请再审。

请求事项:

1.撤销××市××区人民法院(1999)×民和字第××号判决和××市中级人民法院(1999)中民终字第××号判决;

2.退还已执行的××万元人民币工程款;3.返还已付工程款××万元人民币。

事实和理由:

(应祥述,此略。)

特申请再审,撤销一审、二审判决,重新审理本案,公正判决,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

此致

××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建筑工程安装公司

(公章)

法定代表人:赵××

××年××月××日

附:(1)一审判决书、二审判决书各一份;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定位与完善 篇7

(一) 民事检察建议的立法变迁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刑事司法实务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工作方式, 但其运用到民事检察监督之中却是近些年的事情。最初检察建议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会监督方式, 随司法改革的逐步推进, 在有关司法解释及地方性立法中, 越来越多地被规定为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一种方式, 逐渐成为民事再审抗诉的替代方式, 即“再审检察建议”。最早规定检察建议的是2001年9月最高检颁布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47条和最高院11月印发的《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第17条, 虽未明确检察建议的具体内涵, 但却认可了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权。之后再审检察建议在没有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摸索着前进, 至20O9年最高检颁布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有了较为详细的规定。随着检察建议的广泛运用, 入法已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共识。

(二)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定位

最初关于检察建议与检察监督的关系有三种观点:一是检察建议是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之一, 其是检察监督职能在实践中衍生的非诉讼的方式;二是检察建议具有法律监督的内容, 但不具有其形式, 是内容与形式的背离;三是二者的本质内涵不同, 将检察建议权作为检察监督权的表现, 有肆意扩张权力之嫌。现在已基本达成共识, 检察建议是民事检察监督的一种方式, 体现了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的延伸和辐射, 是扩大办案效果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法律监督手段, 检察建议的实质是法律监督权构成要素之一的“督促纠正”在权力行使方式上的重要体现。检察建议在类型上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参与综合治理类和实现诉讼监督类, 再审检察建议作为与抗诉相配合的个案监督机制, 自然属于法律监督类型。

二、再审检察建议在民事检察监督实践中的作用

(一) 拓宽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 健全民事检察监督体系

长期的实践中, 检察监督原则受到了两步骤的狭窄化解释, 第一步骤将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兑换成了抗诉制度, 第二步骤则将抗诉制度限定在审判监督程序范围之内。检察建议的增设既能改变检察监督手段单一的现状, 增强民事法律监督的多样性, 使得民事检察监督更能有效的实现。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两种措施, 民事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在适用范围上互为补充, 在手段上交替使用, 优势互补, 使得民事检察监督体系由维持了了几十年的单元结构走向二元甚至多元结构。

(二) 提高再审检察监督的效率

首先, 民事抗诉程序环节众多, 从受理申诉到抗诉一般要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其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 大大削弱了检察机关的监督力度, 所谓“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检察建议简化程序, 缩短办案周期, 能够及时解决纠纷, 将矛盾消化在基层。

其次, 由于抗诉制度设计上的不足, 导致抗诉权呈现“倒三角”的失衡结构。抗诉权的上移使得上级检察院办案力量严重不足, 难免出现案件积压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民事检察效率。同时, 同级检察机关对于案件事实的了解、调查要比上级检察机关来的方便、迅捷, 更易于检察监督权的行使。

(三) 有利于检法之间的协作

抗诉是一种硬性的启动再审程序的监督方式, 人民法院须无条件启动再审程序, 一定程度上对审判独立原则有所干预, 法院一般也难以接受, 加之牵涉到责任追究的问题, 容易造成检法两家对立。检察建议作为一种柔性的监督方式, 本意就在于充分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 以“提醒”的方式引发对方的自觉行动, 而不是包办代替。检察建议的内容对被建议对象来说, 并不具有必然的服从或接受的强制性, 充分尊重了人民法院审判主体的地位, 相比而言, 人民法院也更易于接受。

(四) 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有利于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更大化的统一

首先, 抗诉制度的特点就是“上抗下”, 抗诉权向上集中呈现“倒三角”的结构, 上级法院的负担加重的同时, 基层检察院却被排除在外。再审检察建议制度使部分案件回流至下级法院, 在节约司法资源的同时, 也优化了司法资源的配置, 促使“倒三角”型到“正金字塔”型的良性转变。其次, 由于效率大大提高, 减少了当事人诉累, 使司法公正的效果在短时间、低成本、少付出的情况下得以彰显, 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而且增进了当事人及社会对法律的信仰, 对司法机关的信赖。

三、再审检察建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一) 立法粗疏, 缺乏程序保障

新法第208-210条对检察建议的适用主体、适用情形相应进行规定, 但是条文内容较为概括和粗疏, 对检察建议的概念、适用对象、具体内容、程序以及法律效力等最基本的要素都未进行规定。这种以实验性尝试为起源的制度不再是程序外的监督机制, 而成为具有法典位阶的法定型程序制度, 程序性要素的缺位, 必然导致操作性的匮乏, 易造成实务操作过程中的混乱和不统一。

因此, 必须建立完善的程序机制, 保障实践中的操作。笔者建议, 在对再审检察建议的提出、审批等程序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的同时, 也需要在检察系统内部尽快制定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操作规范, 对制发再审检察建议的条件、内容、形式、格式等进行统一规定, 规范再审检察建议的提起、审批、备案、督促等程序, 使得再审检察建议工作制度化。

(二) 检察建议质量不高

目前, 检察机关对于制发检察建议还没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只是规定应当加强检察建议的分类统计, 并且将这一考核内容宽泛地定位“定期对发送检察建议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由于没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一些办案人员对检察建议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制作前不作认真调查研究, 制作时也较为轻率。实践中, 建议书制作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 这必然影响其采纳率, 法律效果大打折扣。

依此, 必须规范检察建议书的制发, 提高检察建议质量。首先, 规范检察建议书的内容。检察建议的书的内容应当有事实依据和法律根据, 内容具体明确, 应包含再审理由及其事实和法律依据、建议启动再审程序的声明、法院回复期限等。其次, 统一检察建议书的格式。以检察机关的名义制发, 注明援引依据、回复期限、制发单位及联系方式等等, 加盖检察院的公章。另外, 完善检察建议书的审批程序。尽管检察建议的提出主体是检察机关, 但实际上的执行者却是检察官, 因此检察建议必须履行一定的审批程序, 加强内部控制, 防止权力寻租。

(三) 检法协商不到位

再审检察建议是否被采纳的关键一步就是检法两家的协商。实务中, 有的地方检察院制发前不与法院沟通, 直接建议法院启动再审程序。人民法院怎会轻易否定自己所作出的裁判, 对于迳行提出的再审建议, 往往是被束之高阁。此外, 在制发检察建议后, 检察机关的工作也不到位, 没有展开后续的跟踪回馈制度来督促再审建议的落实。

首先, 检察机关针对个案再审的检察建议, 制发之前必须先与人民法院沟通, 双方达成共识, 有针对性地发出检察建议。其次需建立跟踪反馈机制, 加大法检两家的沟通力度, 正确处理好监督与配合的关系。再审检察建议制发以后, 检察机关应主动了解情况, 督促人民法院依职权审查、回复。对于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 应记录再审判决时间和判决结果;对人民法院在规定期限内未回复或决定不予采纳的, 如有必要, 也可提请上级检察机关提出抗诉。

(四) 当事人申请检察建议的前置程序不妥

依据新民诉法第209条规定, 当事人如果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不服, 只能先向人民法院申诉, 只有在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或逾期未作出裁定, 以及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情况下, 当事人才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简言之, 将人民法院的救济程序作为申请检察机关救济的前置程序, 这虽然可以解决实践中两家重复劳动的不必要, 但是缺乏法理基础以及削弱了当事人申请救济的权利。在法院的审判监督和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之间并不存在审级关系, 对于当事人而言, 这是两种并行的司法救济权, 当事人可基于程序选择权进行自主选择。

笔者建议取消这一前置程序, 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人民检察院应当进行审查, 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当事人再审申请的, 人民检察院应当中止审查;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再审的, 人民检察院应当终止审查。

摘要: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将检察建议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新方式, 使其成为启动再审程序的方式之一。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存在法律依据匮乏、操作不规范、质量不高等问题。

关键词:再审检察建议,民事再审监督,民事抗诉

参考文献

[1]扈纪华.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张弛有度[N].检察日报, 2012-9-14.

[2]李菡, 李鹏翼.检察建议的法律规制[J].中国检察官, 2012 (8) .

[3]熊跃敏.承继与超越:新民事诉讼法检察监督制度解读[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3 (2) .

[4]张焕群.增强检察建议作用——延伸法律监督途径[J].中国检察官, 2008 (10) .

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 篇8

关键词: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范围;适用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种非诉讼的监督方式,也是维护司法公正、树立检察权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再审检察建议则是检察机关在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方面国家立法还不完善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现行法律的原则以及其立法精神,在履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方面的创新举措。

一、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

对于符合抗诉条件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的检察建议,法院愿意接受的,检察机关可以不走抗诉程序,直接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抗诉”程序。对于不属于抗诉范围的民事调解结案的案件,如果调解违背自愿、合法原则,当事人提出申诉的,检察机关确认属实,可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向法院提出再审的意见,建议法院依法再审,纠正错误调解。

对于民事执行中的裁定,如果确有错误,例如执行案外人财产,可以适用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提出纠正意见。对于这种案件检察机关能否进行抗诉,一种意见认为不能抗诉,理由是:《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执行不是审判活动。因此,检察机关不能进行监督。另一种意见认为,执行程序中的裁定,抗诉以后无法引起再审程序,因此不宜起诉。第三种意见认为,凡是裁定就能够抗诉,这是《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的基本精神。笔者认为,第二种意见较为准确。采用抗诉的办法,虽然不违背第185条精神,但是抗诉以后,法院难以进行再审。因而,适用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更为妥当。

对于抗诉不能引起再审程序的裁定,检察机关可以使用检察建议的方式提出纠正意见。例如,在审判程序进行中,法院做出的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裁定,确有错误,如果抗诉,无法引起再审程序,不能进行再审,抗诉变得没有实质的发动再审的意义。适用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对确有错误的支付令、决定的案件,可以适用检察建议的方式,建议人民法院纠正。例如,法院做出支付令并予送达之后,债务人提出异议的,法院没有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转入诉讼程序,继续执行支付令的,就可以适用检察意见的方式进行监督;法院对当事人予以民事制裁的决定确有错误的,也可以适用检察建议的方式,建议法院纠正。

二、再审检察建议的优越性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能够克服现行法律对民事抗诉程序规定过于原则,抗诉周期长、程序多,占用了大量司法资源,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也容易引起当事人的上访告状,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的不足,一些民转刑、行转刑案件的发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受审级管辖的制约,上级院的民行部门承担了过重的办案任务,越是一高层,抗诉案件就越集中,这种“倒三角”形的办案结婚,给民行检察工作发展带来了难以克服的矛盾,容易造成案件大量积压。而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大大地减少了诸多的程序,缩短了办案的周期,省去了提请抗诉、提出诉及法院指令再审三个环节,简化再审程序,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再审检察建议以建议的形式督促人民法院自行纠错,相对于抗诉这一“刚性监督”方式而言,更具“柔性”。抗诉具有程序启动的强制性特点,无论法院认可与否,抗诉一旦发起,再审程序就必然启动。尽管监督效力得到了有力保障,但从司法实践看,抗诉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适用再审检察建议,能充分发挥其协商性和非对抗性的制度优势,同时也是对“慎用抗诉权”这一司法理念的体现和坚持,既有利于降低司法对抗,促进和谐司法,又有利于增进法检共识,使错误的裁判更易得到及时纠正,有效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三、在运用再审检察建议时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要严格把握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的质量。因为质量是办理案件的生命线,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要提出充分的再审理由,严格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及适用法律,做到证据分析透彻、法理阐述深入、逻辑论证严密。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要力争发一件成功一搏,切实提高人民法院对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的采纳率。

要加强检、法两院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这里所说的协调和沟通,不仅只是检察、法院部门之间的,而还应该包括检察长与法院院长之间、办案人员与原审人员及审监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尽最大努力使他们认同检察建议,认识到其原裁判的不当和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促成他们纠正其原裁判的不当和错误。这是因为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它不同于抗诉,抗诉的结果必然引起再审,而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只属于一种建议的性质,原裁判的不当和错误的纠正,取决于审判机关是否采纳检察建议。检察机关为了发挥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的最大作用,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协调好与人民法院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民事行政检察再审检察建议要与抗诉紧密结合起来。民事行政案件的抗诉是现行法律明确规定了的,也是检察机关对审判机关审理的民事行政案件最有权威的唯一一种监督手段。自从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以来,审判机关已习惯于民事行政抗诉这一监督方式,对于再审检察建议这和晃长、属于新型的监督方式,他们会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还会存在抵触情绪。在此情况下,检察机关一方面要加强与审判机关特别是原审判机关的协调和沟通,争取他们对再审检察建议的理解、配合。

要特别加强与人大、政法委的联系。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相对都是独立的,在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意见分歧,检、法两家又很难协商达成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与人大和政法委的密切联系,主动向人大和政法委汇报民行检察工作,争取人大和上级党委监督与支持,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的作用。如果遇到原审法院对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置之不理的情况,应及时地向人大和政法委进行汇报,通过他们的监督和支持,达到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的目的。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只要是属于符合抗诉条件的,都应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汇报并提请抗诉,以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树立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权威。

建立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跟踪回访机制。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发出后,应当要求民事行政监督检察部门的案件承办人适时同法院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法院对再审检察建议的采纳和落实情况,对发出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进行回访。同时为了防止审判机关对收到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搁置不理或者久拖不决,还应当明确建立回复催促制度以要求审判机关在收到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一定的期限内给予回复。从法律上明确建立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跟踪回访机制,对于完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违法司法的权威性,保护申诉人的合法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事再审申请书 篇9

申请人仇岳沅,男,1956年8月出生,汉族,农民,住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向阳村仇家02号。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盛寿钟,男,1967年2月出生,汉族,农民,住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向阳村仇家68号。

申请人因与被申请人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不服信州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10)信民一初字第1031号民事判决及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11)饶中民一终字第87号民事判决,申请再审。

再审请求: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审判决,对此案予以重审。事实和理由:

原审认定事实有误。

2010年2月17日,申请人仇岳沅因相邻宅基地的田埂所有权问题与被申请人盛寿钟发生争执,并相互拉扯。引起其中一方受伤害。后经过判决前双方谈判。申请人愿意负全部民事赔偿责任。但对方必须撤消刑事与民事诉讼并书面协议。(为不受刑事责任当事人只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可被申请人一方用欺骗的方式骗取更多的赔偿:1.被申请人无权撤消。2.欺骗申请人负全部责任。3.申请人最终被判管制2年。)。打架是双方的事情,被申请人首先欺骗申请人,已经违约在先,应该取消双方提出的赔偿协议书。

请求法院向被申请人提出以下请求:

一,请求赔偿金额以清单式的计算方式记录在判决书内。

1,误工费(元/天)(被上诉人误工时间不准确,故意拖延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失日评

定准则》(GA/T521-2004)评定依据:10.2骨折类,第10.2.15

髌骨骨折评定误工时间为120天。请求法院重新合计时间。)

2,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浙人社发《2010》133

号文件)关于2009年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为27480元。(27480元/年除去365天等于75.287元/天)。

3,提出关于过期的暂住证和假的证明机构。(理由:被申请人自

己认可在多个地方工作,并且在山东鲁珠水泥厂工作过。并

向一审法院提供相关证据和证明。被申请人属于农村户口。被

申请人以种田为生,没有稳定收入。被申请人没有证据证明是泥

工。(村委不是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也不是鉴定部门,不能作

为认定机构)。二,二次手术医疗判定不符。被申请人第二次住院手术其间,所有费用不属于赔偿责任范围内。理由:

1,被申请人第一次治疗后出院。出院小结记录手术成功,完全可以康复出院。

2,第二次住院,入院记录陈旧性骨折,而被申请人提供不了证据,未能证明第一次手术失败。退一步说:手术失败是医院的责任,应当由医院承担。不能强压给上诉人。

3,申请人已经向法院提出申请,调取被被申请人2010年2月17日至2010年6月7日之间所有医疗资料。证明被申请人第二次入院与申请人无关。(再次向法院申请查询被申请人第二次手术所有的医疗资料)

4,申请人在一审开庭时播放了被申请第一次出院后可以普通劳动,可以适当的运动,而一审开庭时,被申请人还是需要柱拐杖才能行动。当时有视频为证。请求法院采纳并提出质问。

4,申请人要求合实被申请人的所有费用(发票:医疗发票,检查发

票,交通发票,鉴定发票)。

四,后续治疗费用的鉴定,是否需要1万块。

五,被申请人鉴定依据和赔偿标准不准确。(增加40028元)

1.被申请人必须由公安部门或检察院依据具体案情来确定。由司法部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文件来确定定残标准。事情起因:双方为田埂归属权拉扯引起髌骨骨折。属于民事侵权责任,应根据浙江省《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鉴定。被申请人不属于工伤范围内。因此,被申请人盛寿钟江西铭志司法鉴定中心医学活体检验鉴定报告书(2010)赣铭饶法医检鉴字第448号是有异议。请求法院或检察院委托司法机关根据受伤过程按浙江省《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重新鉴定。现依法撤销江西铭志应用《GB/T16180-199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定残结果。其理由:一是该鉴定标准只能适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这种特定的主体之间;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必须建立了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三是发生这种损害是由国家指定的机构,即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而非社会鉴定机构或其他鉴定部门;四是按工伤鉴定标准评残以后,其伤残的赔偿标准远低于一般的人身损害伤残赔偿标准,比如:职工因工负伤,评定伤残等级为一级,它的赔偿标准为本人24个月工资,而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若鉴定为伤残一级,它的赔偿标准为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20年。

而被上诉人在发生非工伤的人身损害(注:一般人身损害)时,选择《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鉴定,而不选择浙江省《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标准。这是由于两个鉴定标准不同造成的。工伤的伤残鉴定标准远低于一般人身损害伤残鉴定标准。而被上诉人计算赔偿时又选择赔付高的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赔偿,即鉴定选择低标准,赔偿选择高标准的原因所在。若当事人提供的是以工伤鉴定标准的鉴定书。残疾赔偿金则按照法律规定的相应的工伤残疾赔偿金(或称残疾补助金)标准判决予以赔偿。

而被申请人利用两者之间相互冲突,明显违法了法律条款,增大赔偿

损失。包括精神抚恤金在内。所以,这完全不符合法律规定。故向人民法院依法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对此案予以重审,查明事实,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仇 岳 沅

上一篇:援疆干部工作汇报下一篇:发现美的眼睛-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