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思想品德教学(精选9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作业布置形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0122-0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思想品德教学。
一、丰富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的时政性很强,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时政变化,与时俱进,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时事热点是瞬息万变的,生活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师可以将时事热点或生活案例引入课堂,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增强教材中的观点和理论的说服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选取时事热点或生活案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的,注意知识点与时事热点、生活案例的结合。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并不是完全摒弃教材,偏离学科本质,而是强调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用时事论证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2)抓住学生的兴趣节点,注意知识点和学生需求的结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的兴趣节点选取时事热点或生活案例,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讨论,产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符合学科本质,注意时事热点、生活案例与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的关系。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能选取低俗的实例,不能颠覆学生的“三观”。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引入生活案例:两年前,17岁少年小吴(化名)开始沉迷网络,其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小吴经常约见网友,在一次约见网友时被杀害。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讨论造成小吴的悲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要正确地看待网络上的人际关系,分清现实与虚拟,同时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利,规避网络的弊。这样教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一讲到底”,按部就班地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学生则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主体,应建立“对话式”的关系,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的实际条件等,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选取教学方式应考虑以下几点:(1)教授的目的是为了认知,还是为了权衡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利弊关系。(2)教学方式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可匹配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竞争合作求双赢》时,笔者根据教学需要和具体学情,选用辩论赛的形式开展教学。笔者先用“苹果与三星大战”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组织以“合作与竞争哪个更重要”为主题的辩论赛。这样教学,使学生懂得了合作和竞争的利弊,意识到应争取实现双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诚信做人到底》时,笔者选用小组专题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小组专题讨论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诚信”“诚信的重要性”“如何做到诚信”,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三、创新作业布置形式
作业布置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重要步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业布置必须强调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将思想品德课堂延伸至生活中,促使学生走进社会。教师应创新作业布置形式,突出生活和实践。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实际的教学条件等进行作业布置,不可“一刀切”。
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时,要求学生自由组队,调查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人们有哪些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等,然后撰写一篇论文,提出保护环境的合理化建议。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调查成果。这样的作业,促使学生自主运用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探讨问题,加强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联系,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一、教师要改变教的策略
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应做到“四个转化”———即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由单一传授知识转化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升情感和价值观;由全班划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由纯理论性练习为主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练习。
2.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又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 归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 并且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步骤和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目标展开。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 从学生实际出发, 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素质教育实施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包括: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掌握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 教学手段多样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应合理的采用新技术, 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如采用各种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实现教学的立体目标, 又能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 扩大知识面。
4. 教学方法自主化。
所谓自主化,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使所学的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针对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教师可自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如问题探究、故事续编、小品表演、辩论、竞赛、模拟法庭等,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发表看法, 勇于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师要改变学生学的策略
1. 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在素质教育下, 教师要确立“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目的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 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教学目标, 并激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 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由接受性的静态学习提高到参与性的动态探知,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人。为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发扬民主, 鼓励探讨, 诱导质疑,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 选择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独立地、策略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21世纪的中国, 竞争与合作更加激烈,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利用竞争的激励作用, 鼓励学生之间展开竞争,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 还要强调合作竞争, 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与协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此,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 把教学中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质疑问题, 寻求结论, 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让结论在补充、启发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积极探究, 善于质疑解疑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使课堂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由于自我性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因而在教学中, 开展自我性评价,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在自我性评价过程中能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正确得到强化, 错误的及时加以纠正。改变了那种单纯依靠他人评价的状况, 拓宽了反馈渠道。
摘要:课堂教学既是科学, 又是艺术, 它需要讲究策略。所谓课堂教学策略, 即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指导思想、行动方针和操作方式。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 确定教学内容, 注重选择最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形式, 改进教学策略,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改变单一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也能学的目的。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全面和谐,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1.先学后教。根据洋思教学的基本模式,首先让学生自学,这是一节课中的大环节,而自学的成功又是上好这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自学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生自学前,教师给出自学的提纲,让学生抓住知识点靠船下篙,提出问题,突出重点,明确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有重点地辅导上课喜欢走神的学生。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尽量不大声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提示,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提示”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2.鼓励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感,提出问题,小组间相互讨论,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拓宽问题的宽度,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及时总结。在学生自学时,老师已经给出学生自学的提纲,当通过师生讨论、生生探究、小组交流、同桌分享等环节后,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这时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做学习笔记、写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当时间不足时,尽量让同桌学生相互提问,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我经常根据教材,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并把课堂总结粘贴在教材相应的位置,这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便于今后的复习和巩固,也使学生对学习这门学科没有了后顾之忧,增强了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教材的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本身实践性很强。但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生存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现在的教材设置有活动、探究、体验、反思、讨论、分享、交流、实践等栏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纸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优化课堂氛围,突出教学的风趣性
思想品德课本身抽象性、逻辑性很强,为了避免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枯燥感,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风趣性。
1.概念观点的简单化。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应该多使用有趣的例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得理论观点的分析过程变得简明、扼要。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都包含着精深的哲理。
2.语言表达的幽默化。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而应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
3.教学手段多样化。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这种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朝着师生对话、人机对话模式方向的演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传统的、压抑的被迫学习转变为轻松、独立的主动学习。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新教育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他人先进可行方法的同时,努力充实自己的教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有了德育和智育功能。
隆文中学
张冬梅
摘要:我们正处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利用的速度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飞速发展。计算机、有限网络和无线网络以及卫星通讯等技术的兴起,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存储和传递的能力。网络技术资源作为一个巨大的宝库,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其特有的价值功能被教师广泛采用。网络教育技术资源已经火热地走进了课堂,如何开发利用网络技术,激活课堂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处在网络社会的新时期,每位教师必须灵活有效地掌握运用好网络技术资源,才能使网络教育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好帮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环节;思想品德;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课堂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政治课堂创新性教学成为每个教师敢想易为的现实。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政治课堂一天天变得生动起来,热闹起来,开放起来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打造高效自主互动的政治课堂,对初中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挑战,也是个难得的机遇,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信息技术资源为创新教法,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广阔空间
网络资源的鲜活性与时俱进性恰恰迎合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学科的时效性,使政治课堂素材更具有鲜活性和时政性,为创新性教学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保障。而网络信息技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教师创新性教学,彰显教师独特的教学风采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指导,又为教师选择适合自己学情和自己教学风格的素材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和选择余地。初中政治新课程强调,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网络快捷和实效性,使我们可以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尽知天下事,领域最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丰厚的网络资源既拓宽了教师知识内涵,又扩大教师的视野。网络信息技术资源不但能帮助教师释疑解难,订正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使知识传递更准确更具有时效性,为有效的实施同课异构教学提供丰富的多彩的素材。而且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搭建了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提供了跨时空、跨空间的平台,缩小了由于不同地域和教师素质的差异造成的教学质量差别,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多媒体引入思想品德教学,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多媒体可以为教学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可以利用它创造一个交互环境的微观世界,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1、课件运用
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制作教学课件,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将思想品德课的相关课或框的知识内容制成课件,并附加必要的技术讲解与图文,将这些清晰、完整的展示出来,学生学习起来就可以一目了然,轻松有趣,水到渠成。课件还可以把教学重点内容特别标出,以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课件既浓缩了教学内容,又涵盖了更多的教学信息,因此,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建立思想品德网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与安排,循序渐进的布置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和需要随时点击该页查阅和学习。如此,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效率。
如在执教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分别选择不同角度的资料。有的选择长征精神;有的选择女排精神;有的选择抗洪精神;有的选择载人航天精神;有的选择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神„„虽然角度不同,思维空间也不一样,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在教学中更加注意锻炼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认识到宽厚、诚信、自信、坚强、乐观等因素在造就成功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2、观摩运用
用MP3、DVD、VCD点播系统取代录音机,加快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特点的认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既向学生传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新课程新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反复回访教学实况录像,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讲评,师生共同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同时还可以记录有保留价值的思想品德教学资料供以后教学参考、研究之用。如材料分析题是每年中考必考题,是当前中考试题中普遍采用的、分值最大的、要求最高的体型。它一般是以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和社会生活实际等背景材料为情境,设置几个问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解答好此类试题,必须掌握好它的特点、类型及解题方法。为此我们专门制作了《材料分析题解法例谈》的光碟,向学生播放,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将光碟带回家观摩继续理解学习,直至掌握为止。可以说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信息意识,让信息意识内化为每个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将来高一层次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新形式下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每个学期初,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常规要求,让学生明确,在课堂里、特别是在机房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例如,告诉学生不准迟到、不准早退,要听从指挥,规范操作,爱护机器;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要养成习惯,正常关机,摆齐桌椅。通过这些常规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就可以让学生渐渐地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都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认识计算机、认识“我的电脑”、认识键盘、指法练习、认识“写字板”、输入汉字、认识“画图”、输入图形、修改图形、玩“纸牌、扫雷、空档接龙、红心大战”游戏;认识WORD、输入文章、修改编辑、排版设计、认识因特网、网页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网页设计等。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学生最感枯燥乏味的恐怕是指法训练、输入文章,而最感兴趣的是上网浏览、玩游戏等。接下来,我就以指法练习和上网玩游戏为例,谈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游戏中的思品教育
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项目,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适当介绍学生玩一些有益、又有适当难度的智力游戏。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玩“纸牌、扫雷”游戏时,可以教育和指导二个学生一起想办法、动脑子、出主意,合作完成。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介绍一二个有益、益智,又有一定难的适合二个学生协作完成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配合、同时又能增进友谊。
2。训练中的思品教育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中,指法训练是各个年级都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熟悉操作计算机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在练习时也是最枯燥和最不容易掌握的,特别是在刚刚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三年级,学生到了机房以后都是很兴奋的,同时其注意力又很容易被外界情况分散,以致于练习时间无谓的浪费。因此在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两个同学必须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在一个学生练习时,另一个同学在旁边观看,指出其不对的地方。别外,一个同学练习了五分钟以后要自觉换另一个同学练习。”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3。学习中的思品教育
现在的有些小学生节约意识不强,花钱大手大脚,特别是每到节假日或同学生日,总要买一些贺卡互赠。买贺卡互赠不但给家庭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环境污染。那么,教师可以教学生利用所学的WORD知识来设计一些贺卡,用于送给同学或老师。一方面可以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教育学生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知道家长的艰辛,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爱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同时,通过制作贺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
4。上网中的思品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看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三、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机房上机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如能抓住契机,及时、充分地利用遇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期初在机房上课结束后,机房里总能找到一些纸张、包装袋一类的垃圾,影响了机房的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有一次上课将结束前,我在座位下又发现了几只塑料袋,就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班同学展示了几只塑料袋,问:“同学们,我们是否愿意在飘满了塑料袋的机房里上课”?同学们都摇摇头,有的同学马上环视自己座位周围,那些未穿鞋套的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再问:“同学们,每次上课时机房总是很洁净,我们却没有打扫过一次机房,有没有同学想知道是谁在为我们服务?”很多同学都点点头。这时我把六(4)班同学利用每周二下午帮助打扫机房卫生的事告诉学生,并进一步启发:“我们班有的同学利用周六到外面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有很多好人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有没有理由不爱惜机房环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从这件事以后,不穿鞋套的同学少了,既时偶尔真的忘带鞋套,也会主动留下打扫卫生,用行动来改正错误,使思品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四、结合榜样的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学生的榜样教育:(1)在第一次讲授文字处理软件WORD前,可以先给学生投影本校学生以前制作的电脑小报(用于告诉学生这是我校某某班级某某学生用WORD制作,而且在某某比赛中还获了什么奖),使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学习了WORD之后,能够做什么,有什么用处。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之后,有了一个好的榜样之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不断探索。(2)教师每个学期都应在班级里评选了一些学习积级分子,积极分子中要选择一些先天条件一般乃至较差,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这样的评选可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心。
2。教师的榜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教师师表美的作用,能够发挥产生潜移默化的榜样;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样,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方方面面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但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只要能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成效的。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融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
一、深入挖掘教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设情境
?
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思想品德因素,教师要善于从信息技术教材中发掘出这些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能从中体会到家乡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指法学习是信息技术低年级教材中的一个内容,是熟悉操作计算机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在学习时,也是很枯燥和不易掌握的,特别是刚开课的年级,学生进机房很兴奋,注意力又容易被外界情况分散,练习短时间后就“玩心”四起,浪费时间,学习效率低。因此在指法教学中,教师首先强调指法的重要性,学生明确熟练的指法是学好、用好计算机的基础;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导同学们要相互提醒、相互帮助,而且教师适时地设计一些课堂“小比赛”,看谁的指法掌握得好,打得又快又准确。通过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竞争性以及互帮互助的好品质。?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作为技能课,偏重于实践、侧重于操作,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如果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就能使信息技术学科中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都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项目,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适当介绍学生玩一些有益、又有适当难度的智力游戏。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玩“纸牌、扫雷”游戏时,可以教育和指导两个学生一起想办法、动脑子、出主意,合作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介绍一两个有一定难度、适合两个学生协作完成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配合,同时又能增进友谊。
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组织者、变革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成为学生的第一审美对象。学生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思想动态都要靠教师去激励、去塑造,因而教师的自我素质提高,为人师表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思想品德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发挥产生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提高改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能。
在信息技术课上,有的同学趁教师不注意打游戏,有的自己学会了但不把自己的做法告诉别的同学,破坏别的同学已经保存好的文件,有的甚至删除别人的文件或私自拷贝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首先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帮助学生们尽快转变这些坏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此外,在课堂上经常用警示的语言“随便删除他人的作品是不道德的,随便抄袭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可耻”的等提醒学生。这类语言课堂上经常提及,且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示范。
四、通过网络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普及给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多姿多彩。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一项非常喜欢的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学生上网浏览、下载图片、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开放的网络中,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有益进步的信息,也有不少迷信反动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看的内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教学目标是设计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指引你这节课去开展、去实施,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准确且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目标仿佛是前进路途上的指路灯,有它的闪烁与指引,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一个关注教学目标的老师,他的课堂必是一个高效的课堂,必是一个学生喜爱的课堂。为此,教学目标的科学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准确地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熟悉大纲和教材。熟悉大纲,就是对本科教学大纲的融会贯通。熟悉教材,就是对教学资料的疏通。包括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要点、点面知识、价值、能力等。熟悉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快捷地确定教学应达到目的,如我在教授《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一节时,我首先对大纲和教材进行熟悉,了解了考标要求是: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课标可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习人口、资源、环境相关内容入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体会,了解、关心当今社会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我决定从复习之前所学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的、社会的、学校的及学生身边的例子、做法,最大限度地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所学知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体验中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知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老师在制定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对学生及学情的分析都非常重要,要求过高过低都不行。如我在制定《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分析:初三学生经过两年来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学习,特别是本单元之前内容的学习,已经较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知识,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能从资料中分析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分析:缺乏具体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难以分析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做法,普遍的社会责任感不够强。
3、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一个社会人,学生应该学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的学习,学会关注社会、关注身边,更深刻地理解国家、社会、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养成关心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三、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在了解学生实际、研究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整合优化,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需求、教学要求与教学条件,以取得教学实效。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通过每个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获得哪些基本知识,并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要求;明确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应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技能目标要与学生认知水平、能力基础相适应;制定过程和方法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或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有接受和处理信息、探究和讨论问题、观察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学习经历;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明确本单元教学中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学习方法;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在课前了解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教育要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熏陶。《走科学发展之路》这节,我制定的 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能力目标: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开始,常有疑问,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这是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强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与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二、知识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加强德育渗透
知识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教给学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具体知识,利用知识的力量哺育青少年成长,切实把教书育人统一起来。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的“四有”新人,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应注意多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近、又使学生喜欢的事例,使学生受到熏陶。比如,在政治教学中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我们要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可例举些不懂法造成犯罪的事例,也例举些不守法而造成终身遗憾的事例,来说明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在学生初步理解所学要领和原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联系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畅所欲言,开展积极讨论。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比较,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把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现实结合起来,把教材中的某些章节有意识地择选出来,走出课堂去教学,这样书本的许多知识通过实地考查,都可以变成直观教材,这既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在现实中学到知识,也能达到净化心灵,培养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又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三、加强实践活动教学,强化德育工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55-01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一个好的思品课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从而提高思品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提问要为解决“三维”目标服务
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由三个维度的目标组成,总目标必须通过分类目标来实现。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盲目随意、信口开河,无意识地随意提问,结果是一节课上下来,提问了什么问题连自己也不知道。因此,提问要把握教学的分类目标,即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当然,三个目标的提问权重不能一样,要有侧重,一般情况下,教材书上已经讲得非常明确的内容没有提问的必要。
二、提问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将提问当作点缀,当作装饰。不考虑提问的目的、不看提问的对象、不讲提问的效果,想问就问,好像提了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这种过于宽泛、无目的的乱问,为了提问而提问,思维指向不明,使学生犹如“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看了这一段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内容反映了什么?”这一类问题看上去非常开放,似乎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回答。但实际上由于问题过于宽泛,降低了问题的针对性,降低了问题的思维发展价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教材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把课中知识点以提问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提问只前教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对所提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随意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地提出一些有偏又怪的问题,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材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
三、提问要紧扣学生实际
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问。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越贴近,越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兴趣就越高,注意力就特别集中,也更容易领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广泛收集一些既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又能唤起学生关注、感兴趣的生活环境材料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课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关爱集体,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等等内容,教师都可以就地取材,来个现身说法,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努力学习、不关心集体、不爱护环境的问题进行直击,在事实面前,他们会有强烈的震撼,在以后的行为中也就会自律许多。
四、提问要有层次性
问题犹如山峰,坡度太陡,无法攀登:坡度太缓,也会使人丧失攀登的兴趣。提问应设置合理的坡度,这既是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也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如学习九年级思品课《走科教兴国之路》,在学生阅读有关数据与资料后,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是否是科技强国呢?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2、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3、我国该如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4、是否只要有了经费的保障与法律的规定,我国目标就能实现?还需要依靠什么?人才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这几个问题,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个问题,所有的同学都能回答;第二个问题,要从材料中归纳出,这需要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可回答;第三、四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让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然后,推选一个同学总结发言,这就需要集体的智慧。大家通过讨论,得出了这样一些结论:科技的创新 ——人才的创新能力——教育。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地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上找答案,也不是人云亦云,同时落实了教学目标,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恰如其分的提问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赏识”在课堂评价中处在主导地位。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评价要能准确简练、自然真诚,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品味到成功和被老师赏识的喜悦,从而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爱护公共设施》教学中,当学生回答了小区公共设施的变化后,教师可以说“你的观察非常细致,看到了社区设施的细小的变化,那你们看到了学校公共设施的变化吗?”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体现出赞赏的力量,激励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同时也自然地衔接到了下一环节。二期课改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就要通过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上正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来源:
【摘要】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之一,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思想;道德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思想品德教育时机,正确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
一、利用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语文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好机会,而有针对性的语文活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演讲会、朗诵会、黑板报、读书活动等等诸多语文活动,都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舞台。在举办“悠悠中华情”诗歌朗诵会时,全体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台上朗诵的学生声情并茂,台下的听众不时掌声雷动,并跟着台上同学一起朗诵起来,台上台下成了朗诵爱国诗歌的海洋。
同学们一句句真诚的饱含深情的话语,也让老师深深地为之动容,深深地为之感动。我觉得这次活动办得非常成功,达到了活动应有的效果。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被激发了,懂得了怎样去爱国。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做贡献。
二、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主阵地,在这里学生除了学到语文知识外,还可以学到许多人生的哲理。比如在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我让学生在背诵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了解文天祥的为人处世,体会文天祥的爱国之情。学生从文天祥的慷慨正气中学到了这样的人生道理: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应该怎样取舍,应该怎样面对生与死。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应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为了祖国,为了集体,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学生自然而然会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类豪言壮语。在这堂课上,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与死,如何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择。
三、利用作业评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业是一个学生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作业做得是否合格,是否规范,是否正确,最能体现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是我充分利用平时的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让学生保持作业本的封面的整洁。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注意保护自己的作业本,一直到放学都要使作业本封面干净整洁。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养成了保持作业本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求学生每一次的作业书写都要规范,不论作业难度有多大,数量有多少,都要始终如一,书写规范。一旦有不规范现象出现,马上给他们指出来,让学生立即改正。这样经过训练之后,学生都养成了作业整洁、规范的习惯,这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做人的规范。再次,要求学生作业在整洁规范的基础上,做到语言表述的优美、内容表达的精确。
既做到形式上的美观,也达到内容上的准确。这样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让他们在做作业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了解做人不但要外表美,心灵更要美。通过以上的作业要求及训练,学生养成了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改观,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正确做人制定了行为准则。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越做越好。
【如何优化思想品德教学】推荐阅读: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101-10
浅谈初中英语如何进行优化教学06-12
如何分析网站优化情况06-12
如何优化营销队伍建设12-30
如何优化课堂时间管理01-04
多个网站关键词该如何优化?07-25
地方性网站如何建设与优化12-28
如何优化幼儿园离园活动11-08
班主任如何优化班级管理资源-班级管理10-30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