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常见问题解答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挂靠常见问题解答(精选8篇)

挂靠常见问题解答 篇1

1.我想直接从厂家或其他医药公司进货,我是否一定要挂靠一个医药公司才能发

货给其他药店或医药公司呢?

答:必须挂靠医药公司,因为国家规定,个人不允许代理销售药品。.另外厂家是不能直接卖货到药店的,所以必须从医药公司开票出去。你最好是要挂靠一个医药公司的

2.一般挂靠医药公司办理程序是如何的,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程序很简单,只要和医药公司商量好税点就行,因为挂靠是隐性的,说白了,就是法律不允许的,但已经常规。把关系搞好,回款时可以容易些。一般挂靠医药公司你直接去和医药公司的负责人谈,因为不是每个公司都可以挂靠的,具体的问题得你们当面谈,注意的问题就是,现在国家是不允许挂靠的,所以挂靠都是口头协议,你一定要找公司负责人,不要找错人了,到时候钱给了也就白给了。合法挂靠就是以医药公司名义经营药品,需公司同

意并出证明在药监局备案即可。

3.一般挂靠医药公司管理费是多少钱的。挂靠走票的点数是多少? 答:具体地方具体分析,看看是不是给你提供办公地点啊,库房啊之类的。如果你和他们关系好的话,也有的不收费的,公司也要看你的规模多大,具体收费他们自己定有标准的,有的公司收管理费高的走票就不需要点,有的收费少的就会收取走票的点,具体也得和他们谈,一般开出库单的票点是1个点。还有的公司只抽点,一般是四个点不等。

4.一般来讲,走票时一般开普票还是增值税票,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增值税票啊,你也可以给你的下家开增值税票啊。,如果开到药店就不需要税票,开到医院就需要税票,是否需要增值税票就看你谈的医院需要不了,增值税票高开一般最低10个点,有的公司最高17个点,如果是普通的手写发票也就3-5个点。区别就是收取的点子

高低,有的医院这2种票都可以用的。

5.关于回款问题,是否可以结算到个人帐户还是挂靠公司的帐户呢?如果是到挂靠公司的帐户是否风险很大?

答:必须回款到挂靠公司的账户上,然后由他们回款给你。这就看你的关系了。回款的问题很简单,挂靠的公司给你开委托书,回款可以当面结清,也可以回到公司,你之前和公司谈挂靠的时候就要谈好最高问题,回到公司的钱,会转给你的。

6.什么样的医药公司可以挂靠?

挂靠常见问题解答 篇2

工程转包, 是指工程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 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将工程的施工任务交由其他施工单位来完成的行为。工程挂靠, 是指单位或个人, 在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前提下, 借用符合资质的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施工任务并向出借资质的施工企业交纳一定“管理费”的行为。工程转包及挂靠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容易引起经济纠纷, 引发一系列的腐败案件和社会问题。

案例:A单位中标了某公路NO1标工程项目, 项目总造价1400多万元, 随后将工程转包给了某包工头。该包工头以工程项目的名义向他人借款、拖欠材料款、机械款及民工工资, 最后以亏损为由一走了之, 把大量的债务留了下来。A单位最终因负连带责任, 被法院判决先行代付该包工头拖欠的款项, 最终亏损了约720万元, 导致整个企业直接陷入了经济困境, 引发了职工上访、民工追债等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2 案发机理

A单位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 工程转包及挂靠是最根本的原因。从个案来讲, 具有偶然性, 但根源来看, 却具有必然性:

(1) 工程转包及挂靠是一种违法行为, 本身承担着巨大的法律风险。一是工程转包及挂靠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 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的, 违反本法规定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 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 转让、分包无效, 处转让、分包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 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工程转包不管是否已经获益, 都将被处以罚款。获益了的, 违法所得要被没收。法律上的明确规定, 是悬在工程转包上“达克摩”之剑。二是工程转包及挂靠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 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简称《解释》) 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由于合同无效, 合同双方当事人主张的权利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实现, 往往只能通过诉讼解决, 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及钱财。

(2) 工程转包及挂靠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 合同虽然无效, 但约定的权利及义务对双方当事人还是有约束力的, 这种约束力仅对双方当事人有效, 并不及于合同之外的第三人, 只要第三人是善意的, 合同双方当事人都要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存在放大了发包人及被挂靠人的经营风险。根据《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被告起诉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 人民法院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转包人应当向实际施工人承担支付工程价款的责任, 发包人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与转包人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连带责任。工程转包及挂靠带来的直接法律后果是:一方面通过协议, 发包人及被挂靠人把工程实际控制权转给了承包人及挂靠人, 发包人及被挂靠人失去了左右工程项目的能力及权利。另一方面, 由于连带责任的存在, 发包人及被挂靠人的义务并未能因工程转包而免除。发包人及被挂靠人必须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承担法律上、经济上的后果。虽然理论上, 发包人及被挂靠人在偿付实际施工人债务后有向承包人及挂靠人追偿的权利, 但现实中, 因为承包人及挂靠人往往都已将财产进行了转移或隐匿, 这种权利却很难实现。

(3) 建立在工程转包或挂靠上的利益分配机制缺乏刚性约束, 为双方继续进行利益博奕提供了条件及可能。工程转包或挂靠合同通常约定由发包人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后, 直接将工程再转手给承包人承包。按照约定, 发包人不管工程项目最终是否赚钱, 都要收取“管理费”, 应是“旱涝保收”的, 但在实践中, 这种约定却往往难以实现。由于企业固有的“逐利”本能, 承包方会想方设法重新调整利益分配, 在盈余的情况下要求“利润独享”, 亏损的情况下要求“风险共担”, 甚至不惜恶意欠债。由于承包方掌握着工程项目的实际控制权, 在这种博弈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常能迫使发包方与自己实行“换位”, 最终结果是承包方“旱涝保收”, 发包人承担了亏损的风险。

(4) 履约保证金对承包方的恶意欠债行为不具有完全防范作用, 承包人通过一定的手段, 有能力把履约保证金提前收回或转嫁给发包人及第三人。履约保证金一般仅占工程总额的10%, 承包人实际控制着工程项目, 却工程总额拥有100%的支配权, 只要恶意欠款超过履约保证金, 承包人不仅能转嫁履约保证金, 甚至能把其他的债务转嫁给发包人。

3 原因分析

工程转包及挂靠弊端很多, 风险很大, 国家法律明令禁止, 但现实中为何仍较普通存在呢?笔者认为,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工程承包人虽然具有施工资质, 但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的实际施工能力, 人、财、物等都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一是承包单位本身是个空壳子, 实际上并没有与相应资质相符的人、财、物。二是承包单位虽有相应的资质和施工能力, 但由于盲目承揽工程, 承包规模过大, 超越了自身正常的经营能力。第三种情况, 承包单位经营机制落后, 管理水平低下, 没有能力去管理经营好工程项目。

(2) 工程承包人法制观念淡漠, 风险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法不责众”, 工程转包在工程建筑行业中具有普遍性, 其他单位都这么做的, 也没见受到什么责任追究及处罚, 自己也可以这么做。二是认为工程转包虽然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但只要工程转包不造成严重后果及损失, 就不会受到责任追究。三是心怀侥幸, 认为合法分包与工程转包之间难以甄别, 而以“劳务分包”、“雇工自办”等之名行工程转包之实。

(3) 工程转包能为小团体及私人谋取利益提供更为方便的条件。一是方便开支一些不便于在帐上反映的“灰色”费用, 为小团体谋取利益。二是可以利用工程转包之机, 向承包单位索贿受贿, 搞权钱交易。

4 整治对策

工程转包及挂靠既违反国家相关的法规, 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 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及发展。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整治:

(1) 大力推进公路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整合资源, 依托行业优势, 做大做强公路施工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彻底实行“事企分开”, 把施工企业完全推向市场, 建成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通过积极整合现有资源, 通过合作、租借、协议等形式,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加大对工程转包及挂靠行为的处罚力度, 特别是在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中, 要经常性地开展合同履约情况的检查, 严禁工程转包及挂靠, 一旦发现有工程转包及挂靠的, 一定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做到违法必究。

(3)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对于中标工程项目后, 又将工程项目转包了的承包单位, 要按照未能履约记入信用记录, 限制或取消其进入市场的资格, 把这些企业逐出市场, 净化市场环境。

(4) 加强对工程转包及挂靠的专项检查, 定期不定期对承包单位履行合同情况进行检查, 监控资金的流向, 关键管理人员的变动, 一旦发现承包单位实施了工程转包, 要坚决清除出场。

(5) 指导承包单位从长远发展出发, 自觉摒弃工程转包这种经营模式。从市场准入、信用评价、检查考核等方面对严格遵守法律、严格履行合同的企业给予尽可能的优惠或照顾, 引导承包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5 结束语

挂靠常见问题解答 篇3

关键词:车辆挂靠;严格责任;连带责任

一、车辆挂靠概述

(一)车辆挂靠的概念

在我国,车辆挂靠是指由个人或者个人合伙出资购买车辆,车辆购买人为了交通营运过程中的方便,将自己所有的车辆登记为某个具有运输经营权资质的单位名下,以该单位的名义进行运营,并由挂靠者向被挂靠单位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的车辆运营方式[1]。其中车主被称为挂靠人,运输企业被称为被挂靠人(被挂靠单位)。车辆挂靠关系一般是通过挂靠人与被挂靠人缔结车辆挂靠协议而产生的,车辆挂靠协议通常对挂靠人与被挂靠人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加以约定。

(二)车辆挂靠的特征

1.关于挂靠车辆的所有权方面,存在着名义车主与实际车主之分。挂靠车辆名义上是被挂靠单位的,但实际所有权人是车辆购置人,而车辆由挂靠人出资购置,被挂靠单位不是挂靠车辆的出资购买者。

2.由于被挂靠单位不是挂靠车辆的所有者,因此不具备一般所有人对其所有物所具备的四项权能,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3.名义车主提供个人从事交通运输业运营的资格,并因提供这种运营资格而获取一定得利益。当挂靠关系终止时,车辆所有权归挂靠人所有,有关营运权仍属被挂靠人所有。

4.通过挂靠合同来约定车辆挂靠人与车辆挂靠单位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挂靠单位为挂靠车主代办道路运输的开业、停业、歇业及车辆挂牌、报停手续,代缴车船使用税、运输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税收等;而挂靠车辆在约定的时间按期交纳一定的管理费[2]。

(三)车辆挂靠的类型

在现实的车辆挂靠经营中,存在着实质和形式挂靠经营两种情形[2]。

实质挂靠经营是指,“挂靠者”自行出资购置运输工具,以“被挂靠者”的名义从事运输服务活动,并向“被挂靠者”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形式挂靠经营是指,“挂靠者”以“被挂靠者”的名义从事运输服务活动,“挂靠者”向“被挂靠者”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被挂靠者”不为“挂靠者”提供任何服务和管理。

二、车辆挂靠关系的法律性质

(一)承包承租说

此说认为,车辆挂靠经营关系是以车辆承包(承租)为标的物的承包(承租)合同,其只不过是由经营者带资承包(承租)而已,在形式和实质上与承包(承租)合同并无差别,对车辆挂靠经营关系,套用承包(承租)合同的有关法律规定即可。

(二)联营说

此说认为,挂靠人与被挂靠人间系协作型联营关系,双方以合同为纽带,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分享利润。就共同出资、分享利润而言,挂靠与联营确有可比性,但其与联营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挂靠无共担风险这一联营最基本的法律特征。挂靠经营对外以被挂靠人名义进行,由被挂靠人承担责任,对内风险往往根据合同约定由挂靠人承担[3]。

(三)挂靠说

此说认为,车辆挂靠类似于企业挂靠,由个人出资和实际经营,却使用被挂靠人的名义。笔者比较赞同挂靠说这种观点。车辆挂靠经营关系中,挂靠人出资购买车辆,是车辆真正的所有者,并由自己运营;而被挂靠人只是名义上的车主,其提供的只是运营资格。

三、车辆挂靠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

(一)学界观点

近代西方侵权行为法的发展中诞生了危险责任和报偿责任理论,形成了“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学说,并据此来确定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西方的危险责任,又称危险控制理论,是指谁能够控制、减少危险就由谁承担责任。所谓报偿责任是指作为机动车经营的法律主体,因能从管理使用机动车的活动中获取利益,故当机动车损害他人利益时,由其负担损失。

就车辆挂靠关系而言,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挂靠者出资购买车辆,享有车辆的实际所有权且实际控制车辆的行驶和运营,而被挂靠人只是提供前者运营资格,让挂靠人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从事运输业务,其只是车辆的名义所有人。因此,根据国外的危险责任思想和报偿责任原理,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在车辆挂靠关系中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方面,被挂靠人只能承担垫付责任或者有限连带责任。此外,学者们还提出,最高院在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也已经逐渐采纳了“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理论。

(二)立法规定

关于发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规范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然而,上述法律规范均没有对具体的车辆挂靠关系中道路交通事故双方的责任承担进行细化,作出明确区分。

目前,我国关于车辆挂靠关系中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问题可以寻求的最直接的法律依据便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际车主肇事后其挂靠单位应否承担责任的复函》(2001)民一他字第23号中的批复:“……实际车主肇事后,其挂靠的从挂靠车辆的运营中取得了利益的被挂靠单位应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三)司法实践

由于我国法律无明确统一的规定,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含义模糊,造成了司法实践中,法院对车辆挂靠关系中交通事故责任承担案件的判决尺度无法统一。为解决这一难题,地方各高院相继出台了一些不同的审判指导意见。当前,审判实践中存在以下几种判决:

1.挂靠人负民事赔偿责任,被挂靠人负连带赔偿责任。

连带责任与按份责任相对称,是由违反连带债务或共同侵权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其不问责任人各自应承担的份额,也不分先后顺序,权利人均有权向一个或数个责任人主张全部或部分权利。连带责任是为保证受害人获得全部赔偿或债权人获得全部给付而设立的。

2.挂靠人负民事赔偿责任,被挂靠人负有限连带赔偿责任。

被挂靠人承担有限连带责任,指被挂靠人在收取的挂靠费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山东高院《民事审判会议纪要》〔鲁高法(2005)201号〕规定,对于机动车挂靠经营情形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则上应由挂靠人或者实际车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被挂靠人从挂靠车辆的经营中取得利益的,应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

3.挂靠人负民事赔偿责任,被挂靠人负垫付责任。

垫付的概念,“垫”按照《辞海》解释是指代人暂时付款或预先拨付款项。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垫付”是指暂时替人付款,是指在挂靠人的财力不足以全额向赔偿权利人清偿全部赔偿款时,由被挂靠企业替挂靠人暂时清偿的一种法律责任。

4.挂靠人负民事赔偿责任,被挂靠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这种判决的理由主要是被挂靠单位仅向挂靠车辆所有者收取了少量的管理费,只是名义上的车辆所有者,其并不参与经营,让其参与分担责任显失公平。

5.被挂靠人负民事赔偿责任,挂靠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这种责任承担方式又叫直接赔偿责任,即由被挂靠企业直接对外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挂靠人不对外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重庆市有的法院规定,被挂靠人系法定车主,应以车辆所有人的身份直接承担赔偿责任。

(四)笔者见解

1.“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学说在我国无适用之经济制度和法理基础。

西方“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工业革命时期侵权行为法中的危险责任和报偿责任理论的发展结果,而其推行的立法结果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的确立,西方经济学上的风险分散理论在该特别法上得到了明确充分的体现。

在西方,危险责任理论畅行的经济基础是保险业的高度发达,而我国的保险业尚不发达,公民的保险意思较弱。目前我国城乡差别大,无法确定危险责任的最高赔偿限额。最高院《人损解释》仅规定了赔偿的项目和范围;《道交法》只规定了第三者责任强制险,故我国推行机动车危险责任,无完善的保险制度基础。

2.适用严格责任归责原则,由被挂靠人与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

在大量的判例中,法官往往依据是否存在“管理费”或“挂靠费”来认定挂靠关系是否成立,从而使“费用”成为判断挂靠和担责的最主要依据。事实上,这种认识忽略了作为被挂靠单位的注意义务,对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是极为不利的。

首先,不论被挂靠单位是否收取了“管理费用”或者“挂靠费用”,也不论它所收取的费用数额多少,挂靠经营作为一种商业经营行为,被挂靠单位应当意识到机动车使用中存在的高度危险,那么其也就必须承担这种经营风险。

其次,被挂靠单位作为机动车的名义所有人,实际上是对经营资格的准予,而且被挂靠单位在给予挂靠人该种经营资格时,有义务加强对机动车使用的管理。被挂靠单位为挂靠人提供的服务,是对其本身经营风险降低的需要,并非仅是一个服务费的对价。

最后,被挂靠单位與挂靠人之间的协议不能对抗合同之外的第三方。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效力应维系在当事人之间,除法律另有规定不能够对合同之外的第三方产生效力。

结语

“无救济则无权利”是一条亘古不变的法谚,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则必须加紧完善现行立法,加快明确车辆挂靠关系中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的主体及责任承担的类型,以为受害人提供最及时有效的救济。

参考文献:

[1]赵忠孚,刘文华.现代企业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38.

建筑行业的挂靠行为效力问题 篇4

关键词:追缴呆账、北京追债律师、追缴欠款 强制执行律师 民间借贷纠纷律师

“挂靠”,就建筑业而言,是指某单位或个人,在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前提下,借用符合资质的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施工任务并向该资质施工企业交纳相应“管理费”的行为。允许他人使用自己名义的企业为被挂靠企业,相应的使用被挂靠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或自然人为挂靠人。“挂靠”与“借用”实际上系同一概念,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时并没有直接将上述行为定义为“挂靠”,而是表述为“借用”。

《建筑法》已对挂靠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建筑法》明确禁止挂靠行为,该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挂靠人与被挂靠企业之间的“挂靠”行为的效力问题。各地法院在审理涉及挂靠纠纷时,对于挂靠人与被挂靠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分包协议》或《内部承包协议》一般都认定为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也明确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关于被挂靠企业与业主方签订的总承包施工合同效力问题。关于被挂靠企业与业主方签订的施工合同效力,法学界主流观点均认同司法解释的意见,该解释

挂靠常见问题解答 篇5

2009-7-17 9:28 不详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建筑行业挂靠的认定及挂靠的法律特征

建筑行业的挂靠行为,通常指的是一部分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较低的个体建筑户、无证包工队为承揽建筑工程,采取挂名、挂靠承包经营等方式,挂靠在施工资质较高的企业或向其借用施工资质进行经营,而施工企业则向这些建筑队、挂靠队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的行为。

对于建筑行业的挂靠行为,我国民事实体法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第43条作了程序上的规定:没有相应建筑资质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借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承揽工程施工任务的行为。挂靠的双方当事人,其中出借公司名义的建筑施工企业称为被挂靠人,没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一方称为挂靠人。

二、禅城区建筑安装公司挂靠的现状

禅城区建筑总承包施工企业主要有32家,其中,具有一级资质的3家,具有二级资质的11家。而在这些具有一、二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中,除广东威恒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和佛山市自来水工程有限公司外,都存在挂靠工程。根据企业自报数,以上具一、二级资质的建筑总承包施工企业的挂靠工程总额,2004年、2005年分别约为15.87亿元和16.55亿元。

这些建筑施工企业与挂靠方无论签订什么形式的协议(合同),内容大致都是:挂靠方以被挂靠方的名义进行施工,挂靠方包工包料包安全包质量包工程项目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被挂靠方收取建设单位的工程款后,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税金,其余支付给挂靠方,用以购买材料和工资费用支出。

三、挂靠的财务处理模式及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挂靠工程通常是以被挂靠方自营工程的形式进行会计核算的,挂靠工程利润大量向挂靠人聚集,项目利润转换成工程成本。报建购料等成本费用的发票注明了被挂靠方的单位名称,而人工费用被编制成工资表,作为被挂靠方的工资支出。在另一部分工程中,机械设备由挂靠人提供,机械设备发票、共用材料发票上的购货人是挂靠人。挂靠人难以凭有效凭证将这些共有材料成本,机器的折旧,低值易耗品的摊销等,在被挂靠人的帐上作为成本费用处理,只能通过提供假材料发票、虚增工人工资表,甚至用白头单来填补这些费用及掩盖自己的利润,逃避有关税收。特别是人工费用在建筑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工资的签收随意性较大,挂靠人自行编制工资表现象非常严重,税务机关难以查实工程人工的实际支出。总之,挂靠现象掩盖了个体承包商的存在,致使挂靠人(项目经理)的个人所得无法得到有效控管。

四、对挂靠税收处理方式的探讨

(一)劳务费用开具临商发票

据调查,系统内其他兄弟单位由于当地挂靠工程比较少,其普遍观点为:挂靠行为既然是建筑行业明文禁止的,就不应认定挂靠方是一个纳税主体。他们认为,假如存在挂靠关系,通常由挂靠人(包工头)自行雇佣工人,建筑公司和建筑工人不存在直接雇佣关系。上述两个区局都有一条不成文规定,没有与建筑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会保险的建筑工人的工资支出不能作为计税工资在税前扣除,而必须到税务机关开具劳务发票,征收营业税并带征个人所得税。

实际上,禅城区很多年前就存在这种做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由于税负不高,一些建筑公司为了便于入帐都会主动到征收分局就支出的人工费开具临商发票。这种做法,税款名义上是对那些建筑工人征收,实际税款承担者是挂靠方,这样,不仅增加了挂靠方的挂靠成本,而且也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但这种做法有几点存在争议。首先,以有无签订劳动合同及办理社保来认定某人员是否与企业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并不符合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即: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应确认为某单位的员工。其次,要求开具临商发票,纳税人是施工人员,大部分施工人员的工资未达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他们带征一定的个人所得税不合理。再次,挂靠方为了逃避税收,也可能虚增人数,使每个工人的收入低于营业税起征点。这些工人流动性很大,税务机关难以查实其收入的真实性。最后,这种做法,始终未能对挂靠方的所得进行征税。

建议可以提请有关部门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在本企业任职或与本企业有雇佣关系的员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工、临时工)必须按规定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确定与企业存在任职或雇佣关系。这样,一方面可大大提高劳动合同和工资薪金支出的真实性,减少甚至杜绝虚假用工,另一方面还将有利于促进社保费的征收。

(二)视同总包、分包工程处理

有一种观点认为,挂靠可参照总包、分包工程税收处理政策,即被挂靠人视同总包方,挂靠人视同分包方。挂靠人与被挂靠人之间结算必须到税局门前开票。对于总分包的税收处理,禅城区地税局已经出台的《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实施办法》有详细的规定,因此这种做法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建筑公司(被挂靠人)也非常乐意接受。参照分包,挂靠方只需要到税局开具通用发票,金额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分摊费用等,被挂靠人凭此发票入帐,风险少,容易操作。税务机关可以凭双方的协议和代挂靠方开具的发票金额取得挂靠方的收入额,作为征收挂靠方所得的依据。

挂靠人按经济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低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这类企业一般都办理了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另一种是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较低的个体建筑户、个人合伙组织、无证施工队等,一般不办理工商执照,不办理税务登记。在所得税处理中,要分别对待这两类主体。对于具备企业性质的挂靠人,应将全年挂靠所得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按对应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挂靠人的成本费用难以准确核算,可以根据《征管法》第三十五条,核定挂靠方的应纳税所得额。具体操作可以凭协议取得挂靠方的收入额,乘以法定的应税所得率,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对不具备企业性质的挂靠人,可以根据《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1996】127号印发)第三条的规定对挂靠人(采取项目负责制的项目经理)取得的承揽建筑安装工程收入带征个人所得税。采用这种处理方式同样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1、根据《建筑法》和《合同法》,分包协议是有效的合同,挂靠协议是无效的合同。分包是分包方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挂靠是以被挂靠人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挂靠人虽然自购材料自雇人员组织施工,但未改变挂靠单位的名称,未变更挂靠单位的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一切都以被挂靠人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履行被挂靠人的生产经营权,因此被挂靠人是营业税纳税义务人。将挂靠视同分包处

理,意味着挂靠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因此,将挂靠视同分包处理这种方式,意味着改变了营业税纳税主体。

2、对挂靠人征收所得税的前提是确认双方的挂靠关系,但“挂靠经营”是建筑法中所禁止的。在实际中,挂靠双方对外都不会承认挂靠关系,帐务上也未反映挂靠方支付给被挂靠方的管理费等项目。税务机关只能通过取得挂靠双方的协议(最有可能是从被挂靠方取得),凭协议内的有关工程造价、结算标准、承包形式、上缴管理费等条款,来确定挂靠方的收入,按有关规定对其所得进行征税。假如挂靠双方没有签订此种协议,或者建筑公司(被挂靠方)拒绝提供这些协议,特别是被挂靠方为持有外出经营管理证明的外来建筑公司,则税务机关难以查实该公司在本地工程的成本费用。因此视同总包、分包工程处理可能使个体建筑户、无证包工队趋向于挂靠外来建筑公司,以逃避纳税,造成本地建筑企业连挂靠费都难以收取,影响本地企业的效益。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的应对办法只能局限于建议税收管理员对工程多巡查,到实地了解情况,多与建设管理部门交流信息。对挂靠人多作纳税宣传,对顽固不肯提供挂靠资料的建筑施工企业,可采取强制措施或依法进行处罚。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需要国家税务总局或省地税局出台有关办法,对挂靠行为的认定问题及如何进行税收处理加以明确。我们建议,下列行为可确认为挂靠行为:

(一)通过出租、出借资质证书或者收取管理费等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接工程的。

(二)无资质证书的单位、个人或低资质等级的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或方式,利用有资质证书或高资质等级单位的名义承接工程的。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以挂靠行为论处:

(一)合同约定的施工单位与现场实际施工方之间无产权关系。

(二)合同约定的施工单位与现场实际施工方之间无统一的财务管理。

(三)合同约定的施工单位与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及主要工程管理人员之间无合法的人事调动、任免、聘用以及社会保险关系。

挂靠常见问题解答 篇6

甲 方 :

地 址 :

联系电话 :

法人代表 :

乙方:

身份证号码:

联系住址:

联系电话:

银行及帐号: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工作,甲方需使用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乙方持有国家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证书编号:,注册证书号:),具备国家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职位任职资格。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乙方亦愿提供其国家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证及相关证件给甲方使用,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使用期限

甲方使用乙方证件的期限为叁年,即从 2010 年 月 日至 2013 年 月 日止。

(二)、使用费用

甲方支付给乙方证件的使用费总额为:人民币玖万元整(90000元)(税后),在本协议签订时甲方先支付乙方:人民币肆万元整(40000元),在转注册手续完成后十日内,甲方再支付给乙方:人民币伍万元整(50000元)。

乙方开户银行:;

帐号:;户名:

(三)、甲、乙双方职责

1、在本协议签订时,乙方应向甲方提供以下证书及文件(未注明复印件的为原件):(1)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

(2)原聘用单位的解聘证明(初始注册不需要提供);

(3)原聘用单位的职业道德证明(初始注册不需要提供);

(4)身份证;

(5)大学毕业证书复印件;

(6)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复印件;

(7)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转注册申请表;

(8)一寸彩色相片八张等相关资料。

2、协议期间,乙方有义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相关手续可由甲方代为办理。乙方每年必需的继续教育和注册地业务培训报名费、资料费、交通费、食宿费(交通费按乙方所在地到甲方所在地的往返费用报销、食宿费由甲方负责解决)均由甲方负担,乙方凭相关票据向甲方报销。如果乙方因工作原因无法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甲方有义务请人代之学习。若当地主管部门要求乙方参加社会保险,甲方可按当地最低标准为乙方交纳,其费用全部由甲方支付,不得在乙方报酬中扣减。

3、转注册手续和资质申办完成后,乙方的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证交甲方保管,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章、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大学毕业证书、身份证等其它证书原件甲方在注册成功后15个工作日内邮寄给乙方。

4、未经甲、乙双方同意,均不得在设计文件上使用乙方的签名及执业注册章。乙方提供证书使用的范围仅限于甲方资质申报及年检等相关业务。

5、在甲方办理资质增项、升级或年检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需要时,乙方需配合甲方的工作,并及时提供有关证书、证件等。

6、甲方在签定此协议时为乙方出具协议期满时的解聘证明、职业道德证明等有关变更注册证明,方便乙方办理变更注册的手续。

7、甲方承担转注手续过程中的一切费用(包括交通费、食宿费等)。

备注:有需要挂靠的可联系建易网周工,tel:***,QQ:2638192563,愿意为你效劳。

(四)、违约责任

1、如果甲方不慎将乙方提供的有关证书、证件等丢失,甲方应承担补办费用。

2、对于非乙方原因造成的注册失败,甲方支付乙方的预付工资,乙方不予退还,作为乙方的赔偿,甲方归还乙方在协议中留存甲方保管的注册材料。

3、乙方应在本协议期满后才可以变更注册或注销,不得提前终止协议,若单方面提前终止协议,乙方不但要返还甲方支付给乙方的证件使用费,还要承担壹万元的违约金。

4、乙方保证向甲方提供真实合法的资料,若乙方提供的资料是虚假伪造的,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责任由乙方承担,乙方不但要返还甲方支付给乙方的证件使用费,还要承担壹拾万元人民币的违约金。

5、如甲方无法在注册期满前完成乙方的再教育学习手续和转注册的证明材料,造成乙方无法转注,甲方应向乙方赔偿壹万元。如由于甲方原因发生乙方的资格证、注册证、大学文凭等资料原件丢失,甲方赔偿乙方伍万元人民币。如由于甲方原因发生乙方的资格证、注册证吊销,甲方赔偿乙方壹拾万元人民币。

6、由于乙方的原因而影响甲方在办理资质增项、升级或年检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需要,乙方不但要返还甲方支付给乙方的证件使用费,还要承担壹拾万元人民币的违约金。

(五)、其它

1、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2、本协议自双方签定之日起生效,期满自动失效。双方有意签订续签协议,应在本协议期满前三个月内甲、乙双方共同协商。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法人代表:

签订日期:2010年 月 日 签订日期:2010年 月 日二、二级注册结构师挂靠须知

(一)、聘用期:甲方聘用乙方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的期限一般是两年或是三年。当然,也有很多的单位是一年的,但是一年来说,确实是短了一点。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们都希望挂靠一个长期稳定的单位。这样也方便。对甲方单位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签订合同时向甲方提供以下证件及文件(未注明复印件的为原件):以下我说的是指的是初始注册。(变更注册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初始注册的有些不一样)

1.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证书。

2.大学毕业证书。

3.职称证书

4.个人简历。

5.身份证(复印件)。

6.乙方一寸彩色相片6张。

7.原报考单位的解聘证明和职业道德证明

8.未注册证明(如果是异地注册,还需要办理一个未注册证明,不过有的省份还是不需要的,江苏是需要,其他的省份多数都需要,办理这个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未注册证明,其实还是有点困难的,现在各个省的建设厅,开具这个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未注册证明相当麻烦)

(三)、聘用工资:一般情况是甲方应在收到乙方提供的关于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的所需资料(第二条中的证件及文件)后,应于当日一次性支付给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的3年的聘用工资,这样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们就不必为拿不到挂靠费用而发愁了,或许,有的单位觉得这样对甲方要求太严格了,一次性支付三年的挂靠费用,对于单位来说确实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从客观来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三年的费用也不算高,单位也实惠。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省心,用证书的甲方单位也省心,即便甲方公司有人员的变动也没有关系。

(四)、甲方为乙方完成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的注册后,应于本建设部公示期最后期限之日起,15日内将第二条中的第1、2、3项的证件、甲方新领取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证书》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印章交给乙方。以上物件是否归还,均以乙方开出的带有亲笔签名的收条为证。归还时间,以收条上的时间为准。

(五)、聘用期间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维护所需费用(包括注册费、协会会费、印章费、年检费、刊物费、继续教育学习费、注册地业务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的差旅费)均由聘用方负担,并由甲方请人代之完成。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关于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继续教育的问题,要是本人不能够去参加学习的一定要单位去学习,如果继续教育达不到的话,注册期满后是无法进行注册的,这个请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的朋友们多多留意。

(六)、作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的乙方只是将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注册在需要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的甲方,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本人不需要到甲方所在地工作,这一点需要在协议中提到,以免以后扯皮;在需要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的甲方办理资质年检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时,作为提供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的乙方应配合甲方及时提供有关证件及文件。

(七)、乙方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执业印章、证书、文件及复印件除用于甲方公司企业资质申报及年检外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否则由此出现的任何责任均由甲方全部承担。这一点也需要在合同中注明。

(八)、甲方应保证乙方延续注册的及时、有效,并在《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证书》上登记聘用期间的执业情况,同时保证乙方在注册期内达到继续教育要求,相关费用由甲方支付。

(九)、解聘:签订合同当日,甲方应提前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的乙方出具解聘证明、职业道德证明等有关变更注册证明,方便乙方今后办理变更注册的手续。

(十)、违约责任:关于违约责任一般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挂靠和用证单位都遵循以下条款

1.如因甲方原因,造成乙方在聘用期满后无法将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注销或变更注册到其他公司,甲方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额按人民币100元日计算,自本合同期满之第二日起算至实际协助乙方办理注销或变更注册之日止。

2.如因甲方原因发生乙方的证件或执业印章丢失,甲方应负责为乙方挂失和补办,费用由甲方承担,并在丢失发生后5日内向乙方支付赔偿金。赔偿金额如下:

1)资格证书、注册证书、执业印章丢失,甲方赔付乙方人民币10,000元(大写):壹万元整;

2)由于大学毕业证书无法补办,如因甲方过失而丢失或损毁,甲方赔付乙方人民币

30,000元(大写):叁万元整;

3)如因甲方原因造成乙方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被吊销,甲方应赔付乙方人民币

300,000元(大写):叁拾万元整。

4)如发生上述第3)项情况,乙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乙方单方解除合同的,应当书面通知甲方,甲方应在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5日内支付赔偿金。

3.乙方应在本合同期满后才可以注销或变更注册,如果非因甲方原因乙方要求提前中止合同,则乙方应退还甲方未到期聘用工资,不足一个月按一个月算,且赔付甲方违约金人民币10,000元(大写):壹万元整。

4.如因甲方的原因导致本合同不能继续履行,乙方无需返还甲方所付聘用工资。

(十一)、续聘:本合同期满,如果甲方有意签订续聘合同,应当在合同到期前3个月通知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乙方,具体条件由双方另行商议。

(十二)、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具同等效力。

挂靠常见问题解答 篇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对我国建筑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它不仅提高了执业注册人员的整体素质, 确保了工程效益和工程建设水平, 而且从长远角度上来讲, 这种制度的建立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但是, 长期以来我国把建筑行业管理的重点放在制定该行业规范和对企业实行资质管理上, 忽视对执业人员的规范和要求, 最终导致个人执业资格挂靠现象一直屡禁不绝。个人执业资格挂靠, 扰乱了市场秩序, 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 而且它会滋生质量安全隐患。因此, 对个人执业资格挂靠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行业个人执业资格挂靠的危害

(一) 执业资格挂靠给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

施工企业在投标时, 投标文件中的技术、管理人员、施工机械、施工经历、获奖工程项目样样齐全, 极有诱惑力。但一旦中标之后, 投入的管理人员、机械设备都与投标书的承诺有很大出入, 甚至完全不符, 有的只有少数几个职工领着一些民工队。这样的施工单位无论是工程质量, 还是进度都不能按照合同要求实现, 最终可能造出的是低水平、低质量的工程, 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

(二) 扰乱建筑市场秩序。

建筑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是建立在诚信、承揽的工程规模与其资质等级相对应的提前下。个人执业资格挂靠行为的存在, 使得那些无资质、低资质的企业利用庞大的人脉资源和金钱进入到招投标市场或建筑施工领域, 然后充分利用非市场手段进行暗箱操作招投标活动。于是常出现有资质、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企业揽不到工程, 相反那些资质不达标或有关系的非法人组织能够揽到工程的现象。这是一种市场经济秩序的扭曲, 引发了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使建设领域内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制度遭到严重质疑与挑战。

(三) 影响建筑行业执业人员整体素质。

个人执业资格挂靠会带来的较大金钱利益, 使得报名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人越来越多。但是, 在这些报名的人当中, 毕业的大学生和非一线从业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例如,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2005年通过考试的人员为129人, 但是非从业管理人员和30岁以下人员占60%左右。很明显, 这些人缺乏实践经验, 很难胜任项目经理或施工管理关键岗位的工作, 最终导致“会考不会干”现象, 不利于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因此, 我国《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都明确禁止个人资格挂靠, 并把挂靠认定为严重的违法行为。

三、建筑行业个人执业资格挂靠原因分析

建筑业个人执业资格挂靠现象屡禁不止, 必然有其存在的土壤和驱动因素。只有找到挂靠产生的根本原因, 对症下药,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

(一) 利益驱动是产生挂靠的直接成因。

从建筑企业方面说, 部分建筑企业的资质与其实际拥有的注册资本、技术装备, 更重要的是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符, 大多数企业为了取得更高一级的资质, 在人员方面下工夫, 花重金租赁来“证书”以应付资质评级或者企业年审。

从个人方面说, 经济利益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据有关建筑公司人员透漏, 二建挂靠费用每年大概在1~1.2万元, 一建挂靠费用每年大概在3~4万元。在这些提供证书的个人当中, 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以及非一线从业管理人员居多。

(二) 监管措施和惩治违规力度不够则是挂靠产生的间接原因。

建筑市场发生违规挂靠的现象, 早己成了不争的事实, 虽然工程建设每年都有执法检查, 但多是搞形式主义。主管部门通知下来要求自查, 作为基层的建筑施工企业, 害怕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 自然不会在“有无挂靠施工”栏内填“有”;作为监理部门, 明知道施工企业是挂靠, 因怕得罪人, 也只好填“无”。结果, 检查材料上反映的是这样一个结论“无挂靠施工”。如此层层瞒报, 自然就形成“形势一片大好”, “建筑市场秩序井然”的错觉。

(三) 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是产生挂靠现象的根本成因。

从上面分析可以得出, 要想避免个人执业资格挂靠发生, 就必须切断双方利益链。那么, 如何切断, 就必须抓住根本原因, 分析企业为什么要那么多执业资格证书?经济学告诉我们需求是任何市场产生的驱动力, 正是建筑企业的“需要”, 才会导致那么多的“供给”, 而真正导致这种“需要”的动力就是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准入制度。在建筑行业中, 由于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满足建筑企业施工资质或者通过年审规定对于建造师、造价师等数量的要求, 一些建筑企业必须寻找一些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个人注册到该公司, 最终导致个人执业资格挂靠。

因此, 要想要根治这一问题, 就必须从市场准入制度入手, 才能真正有效防止投标企业弄虚作假、租借证书。

四、个人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取代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是解决挂靠的根本途径

目前, 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建筑业个人执业资格挂靠的措施。有一些学者认为, 之所以会有挂靠现象出现, 是因为在职业资格报名的时候管理不严格。因此, 要求负责报名的机构严格管理, 组织报名的时候严格审查报名材料, 堵住入口关。还有一些学者建议,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理、加大宣传力度和提高建筑队伍的素质等。虽然这些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挂靠现象, 但都并未切中要害, 不能根除挂靠的产生。

为了说明个人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取代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合理性,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筑市场准入制度的情况。在美国, 个人执业资格分为法律管理类执业资格和行业自律管理类执业资格, 但是政府一般都不直接对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管理职业资格。具体工作一般由政府授权的非政府机构组织实施, 政府保持着相对超脱的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和进行有效的监控。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作用, 美国多数州对建筑公司不实行分级资质管理, 一般依靠保险公司对不同档次的建筑公司所提供保险金额不同, 进行市场调节。

澳大利亚是一个鼓励竞争的国家, 为规范竞争, 1992年澳大利亚各级政府推出并实行了《澳大利亚全国竞争方针》, 并为此建立了一个审査委员会。除非市场本身已不能提供必要的保障, 否则都不应对市场准入和职业行为、组织方式加以人为的法律规范。如果强加法律规定, 则无异于是给消费者增加了负担, 并且剥夺消费者享受自由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好处的权利, 最后只有少量涉及卫生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实行强制性市场准入, 其余的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

由上面可知, 虽然美国、澳大利亚对建筑行业准入制度管理方法不同, 但都强调执业个人的教育基础和职业实践能力,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个人市场准入制度。由此可见, 用个人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取代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是可行的, 也是有效的。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轻企业资质、重个人资格”时, 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个人执业资格证书的市场需求, 企业不需要那么多证书, 就没有了“买”, 也就没有了“卖”, 从而避免挂靠现象发生。

不仅如此, 用个人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取代企业资质管理制度还可以带来以下两个优点: (1) 公司行为与个人责任挂钩。将公司法人责任落实到个人执业资格的责任, 进一步加强执业者的责任感; (2) 使总包管理公司与专业分包公司的分离成为可能。目前包括美国等在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总包公司均是管理型居多, 旗下的众多专业分包公司和这些总包公司均为合同关系。我国目前很多大型企业下属众多劳务层, 如果以工种或班组为单位授予分包资质并成立专业分包公司, 可以一举使管理型公司轻装上阵, 并且为解决长期困扰的违法分包转包问题打下基础。

五、结论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保证其有序、健康、公平的发展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 企业资质准入制度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建筑业个人执业资格挂靠现象的普遍性就是例证, 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阻碍了建筑业的培育和发展, 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桎梏。因此,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以个人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取代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不仅可以解决挂靠问题, 而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与国际惯例相接轨, 最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惠云, 王建广, 卢红卫.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06.10.

[2]柳春香.如何完善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J].理论前沿, 2011.7.

饮用桶装水常见问题解答 篇8

答:如果出现这类问题,说明您所购买的一定是矿泉水。因为只有矿泉水在达到沸点和冰点时才会出现矿物质析出结晶,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水碱。反之,如果您选择的是纯净水,无论您如何加热都不会有水碱出现。

2.矿泉水泡茶,茶汤颜色变深是怎么回事?会不会破坏茶的质量?

矿泉水富含矿物质,其硬度、溶解总固体含量比纯净水、自来水高。经试验,用硬度在170毫克/升、溶解总固体低于300毫升/克、铁含量低于0.005毫升/升的矿泉水泡茶,其色、香、味均保持茶的特色,是泡茶首选的水。而用矿物质高于以上标准的矿泉水泡茶,将会影响茶水的色、味,但对茶水的质量并无影响,也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那为什么矿泉水泡茶,茶水颜色会变深呢?其实是因为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丹宁、茶多酚等成分,它们与矿泉水的钙、铁等融合,而水中的铁离子氧化后,可以置换出茶叶中更多的丹宁、茶多酚等物质,使茶水的颜色变深。这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还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矿泉水更适合泡茶。

3.有些桶装水为什么会发生绿藻?

如果在出厂或未开封的桶装水内发现绿藻,消费者可以提出退货。但若在开封后饮用时间内发现绿藻,则要从多方面查找原因。

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往往有微量的藻类孢子,一旦这种孢子随空气进入桶内,只要有阳光照射,就会产生光合作用,而形成绿藻。而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又为藻类的迅速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所以饮水机在安置位置上,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通风、避光、洁净等。

4.为什么饮用矿泉水时,饮水机热水出水出水口容易堵?

上一篇:东莞生育保险怎么报销下一篇:征文:我眼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