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反义词
词语解释:形容词,形容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也可形容官职小和对自己的谦称。
反义词:显赫、尊贵、显贵、高贵、崇高、伟大
用卑微造句
1、我认为,蚂蚁是一种卑微又不卑微的动物
2、在这外表人性的社会里,缺少着卑微的力量
3、而人类,才是它们眼中卑微而渺小的生命
4、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卑微渺小的
5、这并不是说我觉得这些士兵是卑微的和下等的。
6、出生卑微不一定没有远大理想。
7、蚂蚁,是一种平凡,也是一种卑微的小动物
8、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高贵,甩掉卑微,只是看你的一念之间。
9、他从卑微的恐惧中,从偏见中解脱出来了。
10、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卑微
11、它们小得很卑微,但却活出了另一种风采
12、卑微的是它的体积,不卑微的是它的精神
13、即使是一株卑微的小草也有自己的生命。
14、我站在茫茫人海里,像尘埃一样卑微
15、我愿化作卑微的尘埃一粒,凝成雨点,为抚平大地的伤口一尽绵薄之力.
16、社会必须经历阵痛以便让最卑微的花开放。
17、人如果学不会做人,那人生真是太卑微了。
18、用卑微的身躯面对世界,展示着不屈的姿态
19、我站在茫茫人海里,像尘埃一样卑微。
20、一个人不管你有多么的卑微,你都要有勇气去追求你自己的幸福。
21、卫青出身卑微,但十分勇猛,当上了大将军。
22、为何我总是如此卑微,爱你是痛苦着的快乐,想要忘记你,让你成为过去岁月中记忆的伴侣。
用卑微的反义词造句
显赫:追求钱财的人,可能显赫一时,但不会流芳百世。
尊贵:尊贵的人啊,请施舍那些可怜的孩子吧,用你温暖的怀抱与双手,让那穷苦的人们迎来春天
高贵:高贵的外表不是高尚的代名词。
崇高:他从小就立下远大的志向,理想是那么的崇高。
伟大: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满意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伟大的反义词
3.轻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4.附庸风雅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5.崇高的反义词
6.困难的反义词是什么
7.幸福的反义词是什么 标准答案
8.噩耗的反义词是什么
9.熟练的反义词及造句是什么
在《即使活得卑微》一诗中, 我们看到, 置身于城市夜晚的喧嚣和繁华之中, 诗人显然无意领略霓虹灯的暧昧闪烁, 却在恍惚间回归故乡, 仿佛看到了“母亲灶膛里的火光”, 于是一种强烈的不适感和压迫感油然而生:“车窗外不见归鸟, 车水人流/把宽阔的街道挤得好像要渗出血来/巴士像大颗粒细胞, 漂移的岛屿”。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诗人并未像众多现代诗人所做的那样, 由此展开对城市生活的激烈批判, 而是在城市飞速的节奏里找到一种慢, 在喧嚷的市声中找到一种静, 当内心呈现一片澄明, 也就真正实现了一次自我救赎:“多少年了心在云天之外身在尘埃之间/乘着薄暮第一次这般真切地感到/有一个栖身的处所有一盏暮色中的灯/等你回家, 在苍茫的大地上/即使活得卑微, 幸福已够奢侈”。这里的灯光, 当然不是农业时代的小油灯发出的, 而是由庞大的城市供电系统提供的, 但当它和暮色、大地和爱紧密相连, 就同样展示了人类精神家园的高贵质地。换言之, 每个人在城市中细心呵护自己的幸福, 尽管渺小, 却并非向城市屈服或投降, 而是展现一种鲜明的昭示的姿态。个体卑微的存在意义也因此得以升华。
与身处城市中的自我反思相呼应, 异乡的旅途中诗人也在不断地自我追问和自我质询。尤其是那充满神秘力量的藏地, 让诗人毫无保留地融入其中:“这里我见不到牦牛和羊群/也看不见经幡和转经轮/我家乡的海被这里的天穿在身上/穿成一说就走味的高原蓝/这座白色的寺院把这蓝裹在自己身上/也裹在我身上, 使六个/小喇嘛像夜海上的六盏渔灯”。作者显然有意要绕过那些指示藏地风土人情等外在特征的意象 (雪山、经幡、牦牛等) , 而是着重强调自己和这片神秘土地之间的内在的精神性的关联:“我仿佛是那被摸顶的少年/又仿佛是那六个喇嘛中的一人/灵魂, 一个多么幽远的词/却火焰一样穿在我们身上” (《红喇嘛》) 。抒情主人公在这里不再是一个漂泊的“异乡客”, 他已然成为这片心灵净土上的祈祷者和守望者。如果说藏地让诗人深切地感受到心灵的静谧, 那么, 植物疯长的热带地区则让他领略到人类世界的某种残酷的生存法则。当然, 这种领略也是经由一种卑微的自我参与的方式展开的:“当你看到我现在写下:橡胶树。/可你是否想过:我就是其中的一株!/‘我们直直地站立, 仿佛只为/等待谁对我们下刀子’”, 抒情主人公化身为一棵橡胶树, 坦然面对着种种随时都可能来袭的有形无形的锋利刀刃。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映射人类现实世界的寓言:“如果橡胶树能开口说话, /它会告诉你胶乳是一种怎样的血, /伤心是一种怎样的白!/‘也许因为它愿意放血, 所以/才逃过了电锯斧斫’, 也许/这就是生存法则!我摸了摸胸口/可谁能抚平那么多伤痕, /谁能藏起那些跃跃欲试的/还没下水的割胶刀?” (《伤心是一种怎样的白》) 从表面上看, 白色似乎能掩盖世界残酷本质的血腥面貌, 而事实上, 它的肃穆、纯粹的特质可能构成一种更为醒目和有力的揭示。
李振声是如何摘取这项桂冠的?
李振声出生在山东淄博农村。家境贫寒,但重视教育的父母一直供他念书,先私塾,后学堂。13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子,日子愈发艰难。李振声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到高中二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
辍学后的李振声只身来到济南,想托人找个营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口看到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上面“提供食宿”的四个字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李振声。于是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考了,没想到高中还没毕业的他竟如愿以偿。
又有饭吃,又能读书,这对于李振声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无比珍惜,所以学习特别刻苦,特别勤奋。
谁会想到,当初只是为了糊口的李振声,最终一路走来,50年风雨,成了业绩斐然、令人瞩目的大科学家。个中意蕴,着实耐人寻味。
吃过午饭我早早来到学校,找到卜令垒问什么情况,卜令垒说:“老师,我去他家了,他家没人,门都用铁丝拧着呢?”知道了,我如是说。还是不放心,到底怎么回事呀,还打电话吧,重复着这个动作,还是不接,没办法只好和他远在上海打工的父亲联系,他父亲说,他问问孩子妈妈是怎么回事,不一会儿孩子父亲回信了,他也没打通电话,快上课时我终于打通了电话,问她妈妈为什么没让孩子来上学,答曰:“不让孩子上学了。”说完就挂断电话,再打不接。给孩子父亲照实说了,孩子父亲说:“让等他回来再说。”遇到这样奇葩的家长,我也是无语了,孩子的学习能等么,耽误孩子一天了,还让等。也不说个所以然来,就圈着孩子不让上学。
周二,我接着打电话,督促家长让孩子上学。这次倒是很顺利的打通了电话,我苦口婆心的劝他妈妈:“不管因为什么事,先让孩子上学,回头再解决事情。”答曰:“不上了。”我心想能把孩子先叫来学习,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这马上考试了,进入总复习了。耽误孩子一天时间耽误学到多少知识呀!我接着说:“那你让孩子来学校吧,就是不上学,书包还在学校呢,总不能书包也不要了吧?”
没几分钟,孩子来了,背起书包要走,她妈妈紧跟其后。我劝孩子:“你先学习,我和你母亲谈谈。”我问:“你为何圈着孩子不让上学呢?”答:“他反正不学习,不上了。他上不上学和我无关。”我强压怒火:“和你无关,你怎么不让他来学校呀!为何在家圈了一天多了?”他妈妈在和我多次狡辩无理告终的情况下,啥也不说了,撒起泼来:“我就不让他上了,给我开转学证明吧。”说着拎起孩子就走。我说:“你把孩子放下,我陪你去找校长开转学证明。”他妈妈什么话都听不进去,直接拎着孩子就奔校长而去。校长问:“什么原因不上学了?”该孩子母亲说:“这个老师教的知识太复杂,布置的作业多,孩子作业完不成,还没有在三年级时,她出去学习时,代她的代教老师好呢,那个代教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不复杂,就让写写字词。”转回头对我又说了一句:“你别教孩子太复杂的知识,教点简单的,布置点简单点的作业,他能完不成作业么?”孩子母亲还说:“我就不让他上学,他啥时候写完啥时候来学校!”我真的无语了,我错了么?我传授给孩子的知识多犯错了?布置作业有罪了?何况布置的作业又不多,双休两天就布置了一张卷子让写完。
我接着问:“你圈着孩子不让上学,你会辅导孩子?”答曰:“我都不认识字。”此时此刻的我,除了无语,心却在滴血,家长的无知,耽误的不是孩子的一天学习时间,而是毁掉了孩子一生的前程,毁掉的是孩子的整个人生。事件发展到这里,我真的无话可说了,数学课任老师又在那苦口婆心的给这位妈妈讲道理,可她什么都听不进去呀!奉劝无门,我和数学课任老师都无功而返,去办公室准备下节课的授课任务了,老师们一走,这位家长又动起劲儿来了,抓起 孩子好一顿暴打,在学校好一顿大闹,闹完后扬长而去。
他母亲走了,我看着站在墙根那个无辜的孩子,心在隐隐作痛,今天的事我做错了么?错就错在太担心孩子的安危,太关心孩子的学习了,如果不着急让他来学习,让他母亲在家把他圈个够,也许孩子可能避免这次暴打。可是,我何尝不是担心孩子在家被挨打呢?不止一次听学生们反应,卜令涵妈妈找钥匙找不到了,卜令涵妈妈就让卜令涵在砖头上跪着呢!……也是关心孩子的心太切!催促家长让孩子来学校,却还是没避免孩子被暴打的结局。老师的关心真的太卑微了,卑微的教育,卑微的教书育人,卑微的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无限的可能。父母的责任就是要精心呵护好这株幼苗,使它能够自然茁壮地成长。这个时期特别需要“用心灵呵护,用头脑抚养”。但请家长们记住,老师不是你的仇人,也不是你孩子的敌人,老师是唯一和你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希望你的孩子处处好的人。
其实,说到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一体两面。从老师方面看,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优秀更优秀,他们不吝啬知识,倾其所学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遇到学生有一点进步他们比家长还高兴,遇到学生退步了,他们比家长还着急;从家长层面看,似乎也应该多一些思考与努力,不要把孩子完全甩给学校,甩给老师。也不要把“持证上岗”看成一种负担。请家长们也多理解理解老师,严师不是恶人,是希望你的孩子能学到更多知识。与其做无谓的口水争吵,不如沉下心来读读书,提升自我,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多与孩子交流、与老师交流。每一个“别人家的好孩子”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位愿意沟通、喜欢倾听、善解“孩意”、善解“师意”的家长。家长只有和老师配合好家校共育工作,才能缔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小区的植物真多啊!有四季常青的“冬青树”、“四君子”之一的竹子、生机勃勃的柳树……可我偏偏注意到了那卑微而平凡的小草。
这些小草几乎遍地都是,从草坪到石缝再到屋脊都有它的身影。可能因为它太平凡太卑微了吧,就连那草叶都是那么纤细瘦弱,所以和我一起出去的同学们都没人注意它们,同学们无一例外全都从小草上踩过。我不禁哀叹:“这下小草怕是凶多吉少了。”
但是当我附下身子看了看它们时,竟发现那些被同学们蹂躏过的小草都直起身子,就连那纤细的草叶都已努力的舒展开了身体,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卑微的小草竟然这么顽强!
又向前走了几步,到了离树不远的草丛边。只见草地上有一层被风吹落的黄叶。正值夏天,树叶本应茂盛翠绿,竟有树叶枯黄零落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它们没有根,才会枯黄消瘦从而被风一吹就在风中飘落,正看着,一阵分吹来,又有几片叶子从树上飘然而下,而树下那些被无情蹂躏后还依旧挺拔的小草,正敞开怀抱迎接着他们的到来。那些小草好像用它们的碧绿、用它们的摇曳多姿的姿态告诉那些树叶,瞧,我们生长的多踏实,因为我们有根,有着顽强的根,才能脚踏实地的生长在这贫瘠的地面上,才这么得坚韧挺拔!
我情不自禁走上前去弯下腰摸了摸小草,不由自主地用力扯了扯其中的一棵,不曾想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顺着草叶的纹理扯下一段纤细的草叶,草根根本没伤到。一个力大无比的男同学也去扯小草,那个男同学的脸憋得通红,拔了半天也没伤到小草那顽强的根。啊,那看起来那么弱小的小草要有多么顽强的意志力才会长出那么坚固的根呀!
望着那一片绿油油的小草,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思:做人是不是也要像小草一样,靠着着顽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呢?
“称其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说微小的事物却能表达深远的意义。这就是卑微的力量。
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它时不时地提醒着我们不要忽视卑微的力量。
物理课上,我们做过这样的实验:杯子中装满水,上面附上一张纸,紧密地贴在水面上,然后迅速地将杯子倒置,怪现象出现了,水竟然没有漏出来,而纸也完好无损,同学们哇了一声,表示惊叹,物理老师笑了笑,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么?”待物理老师解释完原理,我却丝毫没有触动,尽管也很惊奇这一现象,但我却从更深处探求这一现象,一张纸能赋予无穷的力量,使水不流出来,顿时感叹这卑微的力量,生活提醒了我,不能忽视卑微的力量。
科技发展日星月异,前些天,家里新置了一个“小玩意”,这引起了我的好奇,爸爸说这是一个蒸蛋器,我吓了一跳,不用锅,用这小小的器皿却能把蛋蒸熟,我迫不及待地想试试,然后就照着说明书,实行了全步骤。只待十五分钟后,蛋熟的那一刻了。可是,没过五分钟,我却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吱吱作响,我以为是鸡蛋熟了,心里料想:“竟这么快。”我喜出望外的打开蒸盖,取下鸡蛋,放入凉水中,剥开蛋壳,只见里面还未成型,我尖叫了一声,爸爸以为我出什么事了,急忙赶过来,我埋怨的说:“这是什么破玩意,根本没有用嘛。”爸爸询问我蒸蛋的过程,我一一向他叙述,果然,中间一步漏了,我只将水放在放在器皿下边,却忘记给鸡蛋钻眼了,这样,鸡蛋不透气,不能吸收水分,自然也就蒸不熟了。我站在那,久久不作声,爸爸以为我是惭愧了,对我说了句:“没什么,下次再试试,会成功的。”其实不然,我在思索,生活再次提醒了我,不要忽视卑微的.力量。
生活的两次提醒,让我如醍醐灌顶,就像对于一个珍贵的瓷器,包装它的破碎纸和碎纸屑是与它同等珍贵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卑微的力量,时刻保持清醒的心。
小智慧,大道理,生活中蕴含了真知,我们要善于思考,发掘蕴含在生活中的卑微的力量,方能成就大事。
1、拥有着“烦恼人生”的市民型男性形象
池莉的小说以体味和书写当下生活和当代人的真实生存状态著称,其早期作品《烦恼人生》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男人的日常生活。小说的主人公印加厚是个我们司空见惯了的人物,他深陷繁琐的生活而不能自拔,对生活中的困难充满了无奈和隐忍,但可喜的是,印加厚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他用最大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着斗争,体现了男性在平凡和琐碎中特有的坚强和韧性。
印加厚每天都面临着无尽的争吵,他艰辛地带着儿子挤公交,吃着食堂带虫子的饭,一等奖金莫名地变成了三等……正当他深陷“烦恼”人生中无法摆脱、难以延喘的时候,感情上的冲击更让他难以招架。初恋时的情人、徒弟雅丽甚至是幼儿园老师肖晓芬这三个女性,轻易就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感情的渴望,不过他很快便从甜蜜又忧伤的“梦”里回到了现实当中,“普通人的老婆就得粗粗糙糙,泼泼辣辣,没有半点身份架子,尽管做丈夫的不无遗憾,可那又怎样呢?”印加厚最终认清了感情和婚姻之间的关系:平凡人就该有平凡人的生活,平凡人就该有平凡人的感情,当你对生活充满抱怨时,那么你就首先该学会隐忍。
2、失落尴尬的知识分子型男性形象
(1)爱情“围城”里的庄建飞们。《不谈爱情》中的庄建飞“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研究训诂学的专家,母亲是中文系当代文学教授”。他受过良好教育和熏陶,在医院里号称“外科的第二把刀”,“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班级里的尖子”,“但他的缺陷在不为常人所见的阴暗处:老想躲开人的眼睛干点出格的事。”庄建飞的爱情从开始就显得相对黯淡甚至非常糟糕,他的婚姻更是完全出于生理上的迫切需要,因为在庄建飞看来,手淫不过是“望梅止渴”罢了,终究不能代替与异性之间的肌肤接触。正是在这样的原始动力以及吉玲的一步步引诱下,庄建飞才与吉玲组成了他们的“烦恼”婚姻。
(2)虚伪、庸俗的“李老师”们。如果说爱情中的迫不得已是对新时代男性知识分子的一次有力警告的话,那么源于虚伪和庸俗的自命清高就是池莉对于他们无情的嘲弄。这样的嘲弄便发生在《你以为你是谁》中的“李老师”身上,这个早就习惯了汉口洞庭里小市民圈子生活的知识分子,自认为生活在二十平米大、且被五夹板隔成两间的房子里极具合理性,因为这里是工人阶级居住的地方;其次,“他把自己在洞庭里十六号的所有生活不当作真实的生活,而当作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他“既学跳舞也学打牌,既敢喝高度白酒也敢唱它一嗓子卡拉ok,既愤世嫉俗也同流合污”。在这样的滑稽对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现代生活的种种不适以及骨子里对这种生存环境的垂死挣扎。
3、正蓬勃兴起的新市民阶层形象
如果说以上两种类型的男性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新生活的忍耐者和不适应者,那么正蓬勃兴起的男性新市民们则正是这场经济大潮中最大的收获者。《小姐你早》、《来来往往》、《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等就是集中体现蓬勃兴起的男性新市民形象的代表性作品,而王自力、康伟业、陆武桥和卓雄洲正是这些新市民形象的代言人,其共同特征就在于外表光鲜,富于魄力和个人魅力,有着坚强的意志和行动力,能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迅速抓住机遇,最后成为成功者。这样的男人,已完全不同于池莉早期女性视野下那些相对“残缺”的男性人物,他们已成了真正的强势群体。但通过分析,我们又仿佛又能看到这些强势的男人背后情感上的被动、空虚,甚至失落感。
这种特征很好地体现在康伟业身上,年轻时的康伟业对一切新事物都保持了青年人特有的腼腆和敏感。当他下海经商,凭着自己的沉稳和机智获得了成功时,也便获得了事业上的辉煌。然而我们看到,康伟业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他的婚姻却并不幸福,甚至非常恶劣。从最开始受到段丽娜的“内裤威胁”开始,他憧憬的感情便彻底失败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康伟业在事业上获取成功的同时对爱情的那种渴望和迫切。林珠给了康伟业全新的感觉,和段丽娜相比,林珠年轻、性感、时髦,无论怎么比较都要比段优秀一大截。她也的确扮演了康伟业爱情伴侣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着康伟业的爱情创伤,但她的过早离开,“也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使他开始以游戏人生的姿态面对生活”。所以到时雨篷出现时,康伟业早已“不谈爱情”了,那时他早已走上了一条对爱情的“不归路”。
二、池莉笔下形成不同男性人物类型的原因探究
不同男性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探究:
池莉以“新写实小说”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所以她笔下的人物也往往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的。尽管池莉小说呈现出了一种从“客观化”到理想的过渡,但池莉对当代人生活的真实状况和生存前途的探究却是一以贯之的,所以我们便可以从社会角度出发,去剖析池莉笔下不同男性人物所形成不同性格的原因。
1、“烦恼”来自人物背后社会资源的缺失。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印加厚们的“烦恼”其实正来源于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以及这种简单追求难以实现之间的矛盾。他们手中不掌握社会资源,甚至还要为生活的周转而东奔西走,长时间的压抑使得他们不得不在生活面前忍气吞声。这可以说是生存在80年代的人们的普遍心态,社会转型给人带来的艰难和困惑使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但这生活既给了人们痛苦,也教会了人们坚强,使印加厚们了解到“烦恼都必须要自己去,不管有多少孤独、压抑,都应该不屈不挠地活下去”。
2、“懦弱”来自精英文化的羸弱。
当视野转向知识分子阶层,我们看到的是庄建飞在花楼街面前的束手无策,是“李老师”居住在洞庭里十六号的自欺欺人。知识分子从属的精英文化输给了小阶层的大众文化,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当代知识分子输给了小市民。当代文化的重新构建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准备,而精英文化的正趋于解体并日渐式微,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知识分子们的失落和彷徨,是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种种不适,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先在计划经济下获得非常光辉的人感到危险。”
三、结语
池莉用她那温情地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男性成长历程的艰难。她能以女作家的身份对男性给予和女性同等的关怀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她对男性生存空间和生存道路的探索,帮助男性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突围,而这种突围,对解决当下男性生存困境同样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骞,曾军.浩瀚时空和卑微生命的对照性书写——池莉访谈录[J].长江文艺,1998,02.
[2]余馥凝.浅论池莉作品中的男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4.
[3]王蒙,陶东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家与艺术家[N].为您服务报,1996-4-18.
这样的爱情很震撼,或许也会让某些正人君子嗤之以鼻。小女孩的爱情有多么的荒诞,就有多真诚;有多离谱,就有多凄绝。这看似是一场儿戏,却是用滴血的真心与鲜红的青春做赌注,即使这其中掺杂了太多的铜臭与物质,也抹不掉她十九岁那年凛然直面爱情的壮语豪言。其实,人生太短,想爱便爱,不必拘泥于太多的条条框框,爱就爱了,才不枉我们心里那最最卑微的坚持。
★金版编辑彤彤 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
我欣赏这样一种女人——不掩饰,不因别人的看法改变想法;不浪费快乐,不吝啬爱。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是我自己的主宰。这样坚决的女人是很有魅力的,像王菲,寡淡言语,却风姿卓越。比林志玲坚韧,比周迅果决。故事中的女人正是这一种女子,举手投足间带着淡定果决的霸气。对别人,她睚眦必报,从不手软,骨子里透着一股狠劲;对自己,也依然凛冽得不肯留下半点挽回余地。这样的性格撞击让她和所爱的人都吃尽了苦头,但正因为她勇于搏击命运,才赢得了一场漂亮的人生。
★银版编辑橘子洲 飞蛾扑火,不如放手来得洒脱
追求爱情是人内心最原始最纯真的渴望,爱的本质是美丽的,但这个世界上存在太多太多虚假的爱,它隐藏在激情、钱、权力、利益里面,当你不能让它满足的时候,它就会飞向别处。文中的女子在爱海里沉浮的时候,选择了飞蛾扑火的姿势。甘愿为了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切后果的决绝的确很美。如果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相爱,那么确实值得我们为之喝彩,而现实却是,这场爱情里,有太多的人来占据这狭小的空间,即使不贪图占有一个人的全部,也是迟早会窒息的。
★银版编辑九公主 缺乏氧气的爱情,是不得善终的
其实很多走进别人婚姻的第三个人,起点并不一定和恋爱友谊一样从好感开始。越是平凡沉默的人,可能越有着一颗歇斯底里的心,年纪尚幼、青春蒙昧都不是她们面对不该的爱情应该退缩的理由。可是,谁说这种感情在经过时间洗礼和空间的重合之后,就不是极其深厚的呢?看来,陈一一真正遗传的,是痴情与坚守。但她早就应该懂得,爱情的世界很大,大到可以装下上百种委屈;但爱情的世界也很小,小到三个人就可以窒息。
★白金版编辑远处 施善于人,是这场爱情游戏的基本法则
很多人都清楚明白一个道理,婚外恋情不代表最终能够结成眷属。对于一个女人,克制内心那份爱的冲动,很难很难,但是,想想冲动过后那些爱的代价,就该适时地收回偷情的脚步。有时候,生活不该总谈爱的激情,要学会谈爱和责任。爱情是一场无规则的游戏,要看你怎么去布局,精心的铺排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待爱情和爱人,你的内心必须要保持善良。这便是爱情这场游戏最基本的法则!
★白金版编辑紫雨 爱情使人生丰富,痛苦使爱情升华
母亲和父亲的那段爱情虽不是惊天动地,却真的是让人刻骨铭心。世界上最痛苦的并不是爱你的人你不爱,也不是你爱的人不爱你,而是相爱的人,只能远远看着彼此,却无法真正的走到一起。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爱情也是不深刻的。爱情使人生丰富,痛苦使爱情升华。
★白金版编辑苳裳 拥抱生活,拥抱爱
来草原之前,曾经期待着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可是在这里,世界三大草原之一呼伦贝尔大草原,并没有那样的画面出现。这里的草低低的,马牛羊清晰可见。据说,那种长得很高的草,质地非常硬,容易划伤牛羊的皮,而且难吃,并不适合放牧牛羊。
来草原之前,曾经期待着在茫茫草地上信马由缰、纵马狂歌,哪里管他八千里路云和月!可是当我见到那种由马倌牵引的骑马游戏,我忽然没了骑马的兴致。
许多游客在马背上颠簸折腾,顾不得自己小腿肚上的皮已蹭破,仍然兴致勃勃、笑容可掬地拍照留念。我默默地弯下腰,静静欣赏眼前这片时光之外的草地。
小草的坦诚是不容怀疑的。他们如此卑微,却美丽地活着,守望着自己心灵深处的高地,相比之下,人类反而显得更渺小。
在这里,不见铁蹄铮铮、硝烟滚滚,只见蓝天白云、牛羊成群。弯刀、弓箭、骏马,伴随着骁勇善战的勇士们,长眠于地下。那些英勇的魂灵,像洁白的乳汁,滋养着每一株草,以及草地上的其他生命。
塞夫导演的电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里有这样一幕:刚刚夺回兵权的铁木真,为救妻子孛儿帖,率兵硬闯敌寨,敌方万箭齐发,铁木真的士兵们手无盾牌,死的死,伤的伤,溃不成军。回到大本营后,一位年轻的士兵拉着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痛哭,大声诉说:“我阿布(爸爸)死得好惨!”铁木真也深感内疚,痛心不已。此后他借兵操练,以少胜多,救出爱人,报仇雪恨。
铁木真的传奇一生,可以概括为“马上生、马上活、马上死”。公元1202年,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草原,实力猛增。1206年,铁木真陆续统一蒙古各部后,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铁骑在大汗统率下,鏖战草原,征西辽,攻西夏……
忆起金庸小说里的一个虚构的情节,郭靖陪同成吉思汗在草原上散步。成吉思汗讲:“靖儿,我所建大国,历代莫可与比。自国土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郭靖答:“大汗武功之盛,古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妇之泪。”当晚,成吉思汗崩于金帐之中,临死之际,口里喃喃念着:“英雄,英雄……”
辽阔的牧场,成群的牛羊,悠扬的牧歌,令人难忘。千百年来,在同一个地方不断上演着截然不同的事件。英雄值得尊崇,当然会为许多后人记住。但更多的劳苦大众,是卑微的大多数,沉默的大多数,就像这一望无际的草地,太多太多微小的生命会聚于此,让人见识了何谓博大,何谓辽阔。
此时,一个牧羊人骑着摩托车,来到我们身边停下。他告诉我们,这片草地被一家旅游度假村承包,老板买了约1500只羊在这里放养,雇了他和另一个伙伴共两人放牧,每人的月工资3000元,管吃管住。
在我的南方老家,我认识一个汉子,他年轻时落下残疾,腿脚行动不便。当了父亲之后,他一直在镇上的街头摆地摊,帮人家修鞋擦鞋,每天积累一些毛票零钱,就这样凭自己的双手,供养孩子读书。他的孩子也争气,一路读到博士,现在已经工作,挣大钱了。那老汉还在街头继续修鞋擦鞋。
卑微的生命,最接近天堂。
小草们傲然屹立于这蓝色星球上,极其卑微,却将生命书写成一轮暖阳,诉说着生命的符号,就像一个个早已置生死于度外的战士一样,总是以一种冷峻的眼神审视着这个世界。
无论风雨怎样洗礼,它们生命的本色,不会被彻底清洗掉,在特定的时空,它们就会呈现出自己真实的颜色。凝视着它们,人们似乎就找回了久违的真实的自己——我依然是我,我就是我。
我是来自南方的一粒草籽,
请允许我,安静地做一棵小草,随便生长在哪个乡野村头,或者茫茫草原的哪个罅隙里。
请允许我,像一棵草般落入尘埃,静待天地一片清明。
牛知道要到哪儿去
从历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乡、奶的摇篮。汽车在草原的腹地行驶,一路上,道路两侧都是美丽的大草原,间有成片的油菜和小麦,这里是油菜籽和小麦的产地。牛啊、羊啊,让人看也看不够。导游安排大家中途方便一下,又给大家20分钟拍摄大草原美丽风光的好机会。
眼前,天分外的清澈、旖丽。牛和池塘、和草地,和小虫小鸟,和天空和人都那么神奇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一下子见到那么多奶牛,的确是平生第一次。对于牛,我很熟悉,因为我与牛有过很深的交往。
那时候我七八岁,炎热的夏日午后,我从不午睡。主要是因为我不瞌睡,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得去邻居家的牛棚里,为牛赶牛虻。那头水牛属于村集体,寄养在邻居家。入夏,成群结对的牛虻不知从哪里忽然冒出来。牛的身躯比我高,但我举起手臂,就可以拍打它背上的牛虻。
“啪!”一摊殷红的鲜血,一半在我手心,一半在牛背上。我顾不上那里的霉味有多难闻,只把消灭这些“吸血鬼”视作自己的神圣使命,因为我知道,对于牛虻的叮咬,牛只能默默忍受着,除了甩甩尾巴,没有更多的反抗。我所能做的,就是趁大人们熟睡之际,穿梭在牛的身边和腿间,消灭牛虻。
一天,正在牛棚里忙碌的我,被父亲猛揪耳朵,我的屁股还挨了一顿狠揍。父亲的眼圈是湿润的,他大声对我说:“你不要命啦,万一被牛蹄踩着,你想逃都逃不掉!”接着,父亲给我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他的一名战友,在新疆服役时,一个人骑马,脚塞进马镫,马受到惊吓,那人被拖出去好远,结果弄残了一条腿。
通常情况下,父亲不会那样粗暴地对待我。那次是因为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本无法预见后果的严重性,父亲才决定好好教训我,让我长久地记住那次疼痛。
那头牛,为人们服务了一辈子,最终却遭到无情的宰杀。我永远记得它临刑前“老泪纵横”的模样。无论如何,它只能伸长脖子,痛快地挨那一刀。
牛,到底哪里“牛”了?!
几年前,当我听说了一个节日,我也很愕然。那就是“敬牛节”,让人一下子联想起“爱鸟牌”鸟枪。那时候的许多年轻人,如我一般血气方刚,都为牛的际遇愤愤不平。
nlc202309081429
中国南方有十多个少数民族设置了敬牛节或斗牛节。敬牛节反映了农耕民族对耕牛的爱护和重视,斗牛节主要是欣赏牛的顽强和勇武。
福建闽东一带的畲族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牛歇节。有的人家以泥鳅或鸡蛋泡酒,用竹筒灌喂牛,犒劳它辛勤的耕作。
贵州布依族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牛王节。届时各家用苦丁茶、紫泉酒、五色糯米饭等喂牛,祭祀牛王,并挑选健壮善斗的牛进行斗牛比赛。得胜的牛被封为“牛王”,“牛王”的主人当晚盛宴请客为贺。
一年365天,牛儿能够有一天享受这样高级的待遇,想必应该对人类感激涕零吧。
在草原,很容易就能了解到这里的动物们在冬天里是怎样生活的。牧人介绍说,冬天放牧时,马走在最前头,长腿蹚开厚厚的积雪,搜吃草尖。马品性高雅,只吃草尖。羊群紧跟其后,甩开小腿脚踢踢腾腾着吃草的中部。打扫战场的是牛,牛倔,但老实,剩下什么吃什么。牛不会蹚雪,没有马羊开雪路,会饿死的。马、牛、羊,就这么和谐着过日子。
至此,我完全释然,不再黯然神伤。有人说,中国的文人士子,往往有着悲天悯人的深切情怀,然而最需要的恰恰是放下深刻的痛苦,寻求肤浅的快乐。自然界万物有律,彼此联系,互相依存,自然是真正的法律。在自然界中,万物的存在、生长和繁荣,都有着它本身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天然的,神秘而不可人为改变。
就说牛吧,它们大多脾气倔犟,仇敌相见,眼红腿直,执角相搏,人拉不开,棒打不散,火烧不惧。甚至可以把小酒盅粗细的麻绳一拉两断。牛力是何等惊人!平时那么温顺的牛儿,忽然如斯凶莽,简直不可理喻。那时候,人们对牛只能既同情又怨恨了。
绿茵茵的草地,牛儿躺着休息,白鹭站在牛背上,鸦雀在一边饮水,多么和谐的图画!
让牛回到飘满露珠的大草甸子,牛儿“哞——哞”地叫着,摇掉头上的草屑尘垢,不用牵绳,它便自动觅食。
牛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
最接近天堂的花
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段梦想的践行。
陈子说,她不远万里来到草原,就是为了实现两个夙愿,一是骑马,已经达成,另一个则是要亲眼看看传说中的格桑花。
众所周知,格桑花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据说是由格桑活佛变成,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在藏语中,“格桑”代表幸福,“梅朵”指花。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梅朵”,就找到了幸福。
几年前有幸结识了初一,这个黄毛丫头,老家是盐城的,漂在上海打工,业余喜爱写诗文。她身量不高,体格单薄,却独自背上行囊,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还是硬座,由沪进藏,只身完成了拉萨之行。
一次旅行,也许不能改写一个人的命运,但旅行者的身体内,有些东西必定发生了变化。
从路边的金草原农家乐出来,在蓝天下,在阳光里,在栅栏边,婆婆娑娑的一丛针状绿叶里,一朵高姿独放的格桑花,在风中摇曳着,尽情展现着她的美,完全不像传说中弱不禁风的样子。它昂首挺胸,长长的细颈举起柔粉的八瓣花,围绕着绒状的花蕊,花瓣平展展地分开去,形状和向日葵的样子差不多。
已经上车休息的陈子,闻讯跃起,兴奋地奔向期盼已久的格桑花。
格桑花开,是否在等我来?
格桑花为你而开!
格桑花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是高海拔还是内陆,到处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沿途有农家在自己的田地里种植了成片的格桑花。正值花开季节,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花儿竞相怒放,蜂飞蝶舞。
格桑花是一种高原植物,波斯菊种属,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及川西、滇西北等地区。在藏地,对于那些不能明确叫出名字的漂亮花草,就统统称作“格桑梅朵”。正是因为“格桑花”不是一种花草的专有名称,更不是植物学上的严格命名,而这种在藏区高原不畏山高严寒,看似柔软实则坚韧的花草,就被藏民俗称为“格桑花”了。
汽车载着我们,驶入湿地景区。额尔古纳根河湿地,有着“亚洲第一湿地”的美誉。
最令人精神振奋的,是道旁大片的格桑花。八月的草地,八月的格桑花,开得那么灿烂,嫩白、柔粉、艳紫,简单、明快、清新,热闹而安静。
这是一场久违的约定。花瓣在风中翻滚,仿佛大海的澎湃激情,紧紧地箍住游客。陈子满心欢喜,奔赴一场繁华。她深陷芬芳中,整个人被这漫天的灿烂所震撼,被眷恋的梦想所淹没,一颗心渐渐沉醉。
格桑花的花语是“怜取眼前人”。它们向着太阳,恣意展开一片赤诚之心,不为美丽,单单只为告诉你,我的美好依然如故。
责任编辑 王冬海
一、卑微的生命, 高贵的人性
在杨绛的笔下, 老王是个“三无者”, 即无组织、无家庭、无本钱, 极其卑微, 一辈子生活得很苦, 只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 改成平板车, 他的生计更加窘迫, 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 有个哥哥死了, 两个侄儿没出息, 此外没什么亲人, 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 小屋也破破烂烂的, 眼睛不好, 凄凉悲苦。尽管这样, 老王却老实、善良、真诚, 文中通过老王的“三送” (送冰、送人、送鸡蛋) , 充分展现了老王高贵的人性美。在那样的社会中, 老王地位低下, 生活艰难, 却热心帮助杨绛一家人, 愿意给他们家送冰, 不仅车费减半, 而且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价格还相等, 老王就是这样的老实善良。“文革”期间, 老王送钱钟书先生看病, “在我笑着说有钱”后, “他拿了钱, 却还不大放心”, 哑着嗓子悄悄问:“你还有钱吗?”老王听了“我”的解释, 觉得“我”“这话有理”后才收下“我”作为“答谢”的钱。收钱反映了老王对“我”的理解和成全:你不是一个爱占便宜的人;你知道我经济困难, 领了情之后再给钱, 算是给我的帮助, 那我也只好收下, 免得你心里不安。老王就是这样的善良, 能够理解、尊重、体贴杨绛一家人。更让我们惊讶的是老王去世前倾其所有, 把当时香油、鸡蛋这样珍贵的东西送给“我们”, 可以说, 老王对“我”的关心, 已达到无私无畏无我的程度。在“文革”那样的社会, 别人躲都躲不及, 而老王却这样倾其所有来帮助“我们”, 这是老王发乎天性、淳朴至极的善良, 一个卑微的生命却放射出如此光辉的人性, 令人可亲可敬。
二、可怖的外表, 高贵的心灵
有人说对丑人多看一眼就是残忍, 对不幸的人多描写一次也是对他的残忍。杨绛先生在文中用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文字, 描写了老王这个不幸之人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形象:“有一天, 我在家听到打门,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 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 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也不瘦, 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 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 老王, 你好些了吗?”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篮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 一手攥着钱, 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 站在楼梯口, 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 我回屋才感到抱歉, 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 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这是老王留在杨绛先生心中最后的形象, 这一形象可能折磨了她很多年, 也时时刻刻提醒着她, 这一形象也使我们看了之后毛骨悚然, 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 老王却给“我们”送来最珍贵的鸡蛋和香油。在生命里最艰难的时刻, 老王心里装着杨绛一家人, 可怖的外表之下却珍藏着一颗高贵的心灵。
三、可亲的家人, 客套的熟人
从“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中, 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作为“三无者”的老王把杨绛当做亲人, 而杨绛则把老王当做熟人。在弥留之际他把当时弥足珍贵的鸡蛋和香油送给杨绛一家,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心里仍旧想着他们。如果不是当做亲人, 他不会这样做的。还有, 老王给“我们”送冰, 价格相等, 冰却大一倍;送钱先生看病, 不收钱, 收了钱还不放心, 还哑着嗓子、悄悄地问, 老王关心杨绛一家人, 心细如发, 感觉到“我”和钱钟书的变化, 但顾及杨绛的面子, 怕伤到对方的自尊心, 老王是这样的细心善良。从这“三送”可以看出老王把杨绛一家人当做自己的亲人, 这可以看做是一种美德, 更是一种高贵的人性。
老王为何把“我”和家人当做亲人?杨绛有没有可能多为老王做了什么呢?杨绛离老王家很近, 但没怎么去过, 对老王的关心仅在物质上、言语上比较多, 而且似乎是“量力而行”。特别是“我们从干校回来”后, 对老王的关心也几乎限于语言上, 与老王的交往也不主动, 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老王病了“我”也“不知什么病”, “吃了不知什么药”, 几个月没去探望他。当老王去世前一天拖着“僵尸”般的瘸体来看“我”时, “我”吃惊“害怕”之后, 也只是言语上的虚应、一点经济上的答谢和因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而感到的“抱歉”, 其余也就没有更深入的关心, 以至于老王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如果当做家人, 不会不知道, 当家人也不会这么客套, 他们只不过是把老王当做熟人。而老王为何把“我”和家人当做亲人?“我们”一家人只对老王做了一件事情, 就是女儿给他送了一瓶鱼肝油, 其他没为老王做什么, 而老王却对我的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 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杨绛感到无比愧疚,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的体现, 多年来, 她不停地反省自己, 这同样也体现了杨绛的高贵的人性。人的不平等是一种生存状态, 但有一种是平等的, 那就是人的善良和良知, 他们都拥有美好而高尚的品质。
卑微,形容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也可形容官职小和对自己的谦称。语出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中》:“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於天下。”
英文解释
lowly;inferior;humble;lowliness ;
[humble;lowly;be petty and low]∶地位低下而渺小
出身卑微的人
[weak]∶衰微
王室卑微
详细解释
衰落;微弱。
汉 贾谊 《新书·过秦论中》:“ 周 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於天下。”《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德卑微,战国既彊, 卫 以小弱, 角 独后亡。”《汉书·楚元王传》:“是后 尹氏 世卿而专恣,诸侯背畔而不朝, 周 室卑微。”
低微;渺小。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夫登 东岳 者,然后知众山之邐迤也;奉至尊者,然后知百里之卑微也。” 唐 何光远 《鉴诫录·落韵贬》:“ 太祖 出身行伍,歷职卑微,万战千征,九生十死,方得节居四镇,位处一人。”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林西厓方伯》:“从前因 林儁 之父,係 福康安 家僕,门地卑微,曾降旨内用不过郎中,外用不过府道而止。” 冰心 《分》:“我的勇敢的卑微的同伴,是烧不尽割不完的。”
卑微
谦卑。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八章:“ 占魁 在沙子和碎石的河滩路上站住,满脸堆起卑微的笑来。”
谦称自己。
蚂蚁的团结使卑微变成高贵,梅花的坚强使卑微变成高贵,你的无私使卑微变 。
――题记
那次,我看见你,洗脚妹,你在足疗店里我看见你双膝跪地,为客人按脚,只见你脸上汗珠颗颗落下来,你咬着嘴,我听见你说:多按一次脚,就能多有一份钱。我看见你在邮局里认真地填表,你双手紧攥着笔,怕笔从手上掉下来,你盯着汇款单生怕它被写错,当钱汇完后,你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你刘丽,用你的爱心使卑微变成高贵。
那次,我看见你,王伟,看见你奋不顾身地冲入泥石流中,只见雨水冲湿了你的衣服,看见你的手流出了血,还在费力地搬石头,我听见你心里说:快扒,扒一个就活一个人。我看见你看着手机,想着自己怀孕的妻子,你看着看着就抹起了眼泪,我听见你说:我对不起你啊,王伟,你用你的拼搏使卑微变成高贵。
那次,我看见你,钱伟长,那天你家里突然来了几个外国人,我看见你热情地欢迎他们,请他们坐下,突然,我看见你那洋溢着笑容的.面孔僵硬起来,我听见你跟他们说不行你们走吧!我看到那几个外国人无奈地走了,后来,你因为一些事情被囚禁,你白天在地里干着粗活,双手磨满茧子,我听见你咬牙说:不怕,这活不算什么,中国人嘛!你用你的坚强使卑微变成高贵。
《活着》中的富贵嗜赌成性, 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 穷困之中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 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 等他再回到家, 女儿已经成了哑巴, 母亲也病了, 家里一点吃的没有。命运就是这样的捉弄人, 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 令人无奈, 痛苦。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 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 大跃进运动中, 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 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 踊跃献血, 忙乱中被抽多了血, 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 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 残暴地、毫不同情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 伤痛还未平复, 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也离他而去。最后, 连他唯一的孙子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 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 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 他学会了忍受, 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富贵在对着牛喊着二喜, 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为什么一个牛有那么多名字?而富贵的解释让我明白了富贵的坚强。这些名字都是离他而去的亲人的名字。我们可以想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身边的六个亲人相继去世, 只有老牛陪伴他时的情景, 也能想象到他内心的凄楚, 痛苦。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仍在活着。他活着的力量来自哪里。3”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 也不是来自于进攻, 而是忍受, 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4忍受, 坚强的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我一辈子早完了这种话只有有钱的人, 不愁吃, 不愁穿, 才有资格说。没钱的人, 要完也完不了哇!”。5
宋凡平是《兄弟》中李兰的第二任丈夫, 他为李兰抹去了第一个丈夫带给她的耻辱, 把这个只敢在夜晚出来活动的妇女带到了阳光灿烂的大马路上, 直起了腰杆。他带给了她爱与尊严, 他自己的一生也都在追求着爱与尊严的活着。李兰去上海治病期间, 他被批斗、被打得遍体鳞伤, 被关进大仓库的临时监狱里, 他寄给李兰的竟都是充满温情的甜言。他为了要履行对妻子承诺, 去上海接她, 他逃出大仓库, 被红卫兵的棍棒凶残地杀死在长途车站里。这是对妻子的爱, 对儿子的爱, 他又是个伟大的父亲——我们听不到他面临灾难时的抱怨, 看不到他愁眉苦脸, 身处困境仍乐天地教着兄弟两人积极去面对, 红卫兵一天内三番五次的抄家, 他不厌其烦带领兄弟二人收拾好, 再温和地恭迎着他们。吃晚饭时发现筷子全部被折断了, 一筹莫展时, 他又笑嘻嘻从院子里折上几个树忮回来, 美其名曰“古人用的筷子”。胳膊被打断了, 他让小臂挂在肘部郎当着, 在兄弟二人面前变着戏法。无论是在临时监狱里饱受被打断手臂疼痛的煎熬, 还是最后被惨无人寰的打死, 他都没有呻吟一声、讨饶一声, 镇上的人都会认为“他是好样的!”宋凡平保住了他的尊严, 没有保住自己的性命, 他死后留给李兰最大的财富也是爱和尊严。因为爱他, 李兰七年没有洗头;也因为爱他, 李兰高昂着头走在为宋凡平送葬的路上与戴红袖章的男人“嚣张”的对话, 并敢于承认自己是地主婆, 即使嘴角被打得流着鲜血, 仍然骄傲地笑着, 拉起李光头和宋钢的手, 仍然昂首向前走着, 并告诉他们:“今天是我丈夫下葬的日子。”“不要哭, 不要让别人听到我们在哭。”这是李兰痛失爱夫后对两个儿子说的话。虽然这种话很普通, 但却反应了说话人的生活态度, 也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观, 生存观等方面。相信每一个读到的人都能体会到文中人物在说这句话时的痛苦, 也能想象出当时一个瘦弱女人在遭受丈夫惨死这种大劫难、犹如生命被碾碎、被掏空时说出这话时的表情, 这是上天赋予我们这些力求尊严地活着的卑微人物的能力。
余华擅于描写毫无血缘关系却意外成为一家人的这类小人物之间深厚的爱,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对非亲生子大乐的爱可谓是无私的, 为他几次不顾生命危险去卖血, 也正是他对一个给他带来羞辱和讥笑的孩子的爱才更能显示出一个小人物人性的高贵和伟大, 在逆境中本来不相关的人结合在一起的情谊也更加感人。《兄弟》中宋钢与李光头两个都是“拖油瓶”的兄弟比真兄弟的感情更要好, 宋钢被送回乡下爷爷家后, 他偷偷跑来看李光头, 兄弟俩隔着门板说了一下午话, 宋钢饿得不行却仍不愿吃一颗带来给李光头的大白兔奶糖。
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到《兄弟》, 余华写出了许多小人物的共性——面对苦难:承受着、背负着、没有怨言、乐天着, 然后用超乎想象的生命力顽强地、坚韧地活着。因为尊严, 我们有着超强的承受力;因为尊严, 我们不能让任何天降的、人为的各种灾难击垮我们, 哪怕打倒我们的肉体, 却不能打弯我们的精神脊梁;因为尊严, 我们爱自己所爱的人, 与他们携手并肩、相依相靠, 这爱又使我们更加尊严地活着。这恰恰反映了余华悲天悯人的情怀。他通过作品还告诫我们正因为我们的卑微, 我们比其他任何人更懂得最宝贵的爱和尊严。
参考文献
[1]王子宁.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贾艳艳.论余华小说的生存意识[D].河南大学, 2002.
[3]余华.《活着》[M].作家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