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明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精选7篇)

明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 篇1

《元明清小说戏曲研究》作业题附答案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答: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是:(1)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持续发展繁荣,是元杂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物质基础。(2)文人地位的变化:专业作家群的形成是使得元杂剧发展成熟、繁荣兴旺的一个关键因素。(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元杂剧是我国各种表演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4)还有一批演员把戏曲表演艺术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2、关汉卿杂剧创作在戏剧冲突的设置上有什么特点?

答:关汉卿的戏剧创作成就极高,他一生创作了六十余种杂剧,现存18种(包括残缺的本子)。从内容上看,关剧中一些剧目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及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其次,关剧中反映妇女生活的剧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现存18个剧本中“旦本”戏占了12个。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调风月》等。此外,关剧中还有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都赞颂了英雄业绩,赞美了正义的事业,表现了作者的鲜明爱憎,也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在艺术上,关汉卿将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以《窦娥冤》为例,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官吏的贪暴、百姓的不堪压榨,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同时又借六月降雪、鬼魂诉冤等超自然的情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呼声,从而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以人物心理刻画见长。

3、《西厢记》成书前崔、张故事大致经历了怎样的流传? 答: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

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将结局改变,宋代以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入侵和汉族同化,封建礼法观念在普通人民中间逐渐淡化,金代出现了董良(一说为董琅)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诸宫词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这部剧本作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关汉卿所作,也有人说是关作王续,或王作关续,但认为是王实甫所作的说法比较公认。

4、鲁迅评《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请结合《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手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是<<三国演义>>在艺术上比较明显的一个缺点,人物性格缺少发 展,好像曹操生来就奸诈,孔明生来就聪明。这种缺点的产生,可能是受史传材料的局限,同时也受某些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特点的影响。同时在运用想象夸张手法上,有时不免过分,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鲁迅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正是最明显的例子。民间谚语说:“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也正和鲁迅的批评相似。也说明作品的客观效果和作者本来的主观愿望还颇有不一致的地方。所谓过犹不及,正是这样,不过瑕不掩瑜。

5、明代批评家叶昼指出:“《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辩”,请结合有关人物形象,论述《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这一特点;

答: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的复杂活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虽无静止的心理描写,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样以劫法场为例,由于石秀是在形势万分紧迫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得悉处斩卢俊义的消息的,以他的精细,不会不意识到个人去劫法场的危险;可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又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从石秀在酒楼上的焦躁,可感到他内心的激烈活动。他考虑到要在戒备森严、刀枪林立的法场上,一个人救得卢俊义,必须先压住敌人的气势,因此,未下楼时就大喊一声,接着趁敌人神志未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扯住卢俊义便走。在他被捕后大骂梁中书时,道出了梁山大军即将临城的形势,这才使梁中书不敢杀害他们。透过石秀果断的行动,机变的语言,又看到了他细微的内心活动。小说中类似这样的精彩的描写是很多的,像当林冲抓住高衙内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时的微妙心理,像宋江吟反诗时流露出的那种壮志未酬,满腔郁闷的心情,都是通过行动、语言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深化了人物性格。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林冲、鲁达、杨志虽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由于身分、经历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样,作者正是这样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的。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使林冲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安于现实,怯于反抗的性格,对统治阶级的逼害一再隐忍;同时这种经历,又使他结交了四方江湖好汉,形成了豪侠、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冲的隐忍不同于逆来顺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蕴藏着“不能忍”的因素,聚集着复仇的怒火。最后,他被逼上梁山,正是这种怒火的总爆发,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林冲相比,鲁达并未遇到那样的不幸,但他在和统治阶级长期周旋中,看透了他们荒淫腐朽的本质,加之他一无牵挂的身世,形成了他酷爱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鲁达是向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挑战而主动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的复杂活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虽无静止的心理描写,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的另一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对照。对西门庆的胡作非为,何九叔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在躲不开时,又处处给自己留下退步,这些正表现了他的世故、机变而又怯懦的性格。与何九叔相反,郓哥却处处采取了好管闲事的主动态度,这正是他年轻好胜、幼稚天真而又多少带有打抱不平的个性的表现。此外,《水浒传》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个性。如武松打虎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他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6、汤显祖和沈璟在戏曲创作观念上有何不同?

答:汤显祖有着鲜明进步的文学观。自觉地运用泰州学派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哲学武器,通过文学的形式以情格理。认为“情在而理亡”,从而提出了富有挑战意义的“至情”论,并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在创作实践上,准确抓住了文学描写人性、反映人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活力的“真情”这一艺术特征,从而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可贵精神。沈璟剧作的主要特点是:

(1)在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刻画市民形象,这无论是与以前的还是当代的作家相比,都是很突出的;

(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

(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沓;(4)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追求本色,并追求诙谐。

7、结合杜丽娘形象,分析《牡丹亭》的至情思想。

答: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子的苦闷,汤显祖写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8、请结合孙悟空形象,论述《西游记》人物塑造上的显著特征。

答:《西游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即集动物性、神性和人性于一身,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孙悟空:他形态上是猴子,这是他的动物特征;他善于变化,能识破和战胜一切妖魔,这是他的神仙本领;他大公无私、勇猛机智,而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等,又是人的精神品格,而这三者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他身上。

9、冯梦龙的“三言”在叙事写人上有何特点?

答:“三言”的叙事结构缺乏像西方小说那样强烈的戏剧冲突,在叙事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平和冲淡的结构形式。此种结构形式主要是通过让人物性格带上软弱性,局限性,当情节发展到严峻关头,以“中庸”、“中和”来冲淡缓解的方式来实现。这或多或少减轻了作品批判的锋芒与力度。还有一种形式,即悲剧主人公既有痛苦遭遇,又有幸福结局,二者矛盾统一,中和平衡。

10、《闲情偶寄》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其戏曲创作的理论主张是什么?

答:《闲情偶寄》为李渔著作之一。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等。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11、《聊斋志异》是如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

答: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是“用传奇而以志怪”。这概括了《聊斋志异》用传奇的手法来写志怪小说的创作特色。所谓传奇是指唐传奇,它有着一种细腻的描写艺术手法,而志怪是指魏晋的志怪小说。唐传奇是叙述婉转,绘藻描摹而情节详细,志怪则是重传实可信而文字简洁。按鲁迅先生这话的原意来解释,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里面有的文章用词藻是很华丽的,注重人物的刻画,在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的描写很生动和细腻。其次,《聊斋志异》虽属于志怪范围,但所写的内容不与生活隔绝,人情世风,时露笔端。深沉的哲理,冷峻的抨击和辛辣的嘲讽都是精妙绝伦的。再次,故事离奇曲折,构思精彩。最后,《聊斋志异》里面的题材全面丰富,有写科场的营私舞弊的《素秋》《神女》;有讽刺考官的昏庸无能的《司文郎》《于去恶》;嘲笑士子醉心功名的《王子安》《续黄梁》;还有很多事写人神和人鬼和人怪之间的婚姻爱情故事的《晚霞》《乔女》等等,这些都写得很精彩。从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部著作不愧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是“用传奇而以志怪”。

12、结合贾宝玉形象,谈谈《红楼梦》“苍天无可补”的人生悲剧意识。

答:《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第一回中疯道人对甄士隐唱的《好了歌》和甄士隐回唱的《好了歌注》可谓全书的点睛之笔,歌中指出人们对功名、金钱、妻妾、儿孙等诸多方面的痴心与追求必将以落空而告终,从而点出“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的主题思想。从全书的安排来看,无论是社会悲剧,还是道德文化悲剧,无不可以作为人生悲剧的注脚和例证。

《红楼梦》——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首先,是写实题材的成熟认识,这是对世情小说写实精神的重要贡献。第二,是典型化人物的最终完成,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王熙凤”借鉴了“潘金莲”,但王熙凤的形象更丰满,更立体。完全可以与安娜、卡列丽娜相提并论。第三,也是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不仅将限知叙事的比重和深度达到较高的程度,而且在处理全知与限知叙事的关系上,也取得了极为成功的经验。冷子兴的演说不仅介绍了贾氏家族的总体概况,而且还特地说明了贾宝玉与家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三回黛玉初进荣国府,作者从她的目光视线中流淌出其中的繁华气象。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林林种种的万千气象又从一位乡村太太的视觉、听觉、嗅觉中得到反复的皴染和描绘。《红楼梦》——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以贾府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典型性的封建家族为圆心,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其网状结构:纵的方面,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兴衰历史为轴线,与之相关的社会的上下左右联系则形成了一条条众多的经线;横的方面,它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轴线,而金陵十二钗及其他诸多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构成一条条纬线的交叉点,联系着各种矛盾和人物。

13、结合林黛玉形象,分析《红楼梦》木石前盟的爱情悲剧。

答: 林黛玉: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更能生动贴切些吧。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说 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后,通灵宝玉下世,这才使整个故事得以发生

14、《红楼梦》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明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 篇2

关键词:明清,小说人物,类型化

引言

明清小说的发展道路独具特色,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类型化倾向的形成。在明清小说的发展中, 成就非凡, 类型化的倾向显著。这种倾向在很多演义小说、英雄小说、历史小说等作品中都存在着。不同小说中类型化现象明显, 同一部小说里类型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例如《水游传》中刻画出来的盖世草莽, 就有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提督鲁智深等。这种盖世草莽的形象, 在一些其他小说所描写的人物身上也显现无遗。然而, 很多小说研究者对于人物类型化这种现象避之不及, 仿佛谈及此类话题就会“霉运缠身”, 事实上, 笔者认为, 明清小说人物类型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态势, 承认了类型化并不等于将古代小说的功绩抹杀, 反而能为其增添色彩。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1、明清小说人物类型化倾向

在明清小说中, 拥有相同特征的小说人物众多, 并深受人们喜爱, 例如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孔明、吴用等;英勇粗鲁的张翼德、黑李逵、三板斧程咬金等;在明清小说中, 英雄配美人, 才子爱佳人的场景更是常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渴望美好的心理, 不过黑心妇类反面形象也十分常见, 这些都有着明显的类型化倾向。尽管这些人物是在不同作者创作的不同作品里面出现的, 但其基本性格特征是极其类似的。人物类型化的现象在我国古代小说中很是突出。

(1) 在明清演义小说中, 人物的语言多数都有粗野豪迈之气概。例如《三国志演义》中, 张飞对“燕人张翼德”这一称号甚是喜爱, 每每自称, 他说话的时候“声如惊雷”, 黑李逵、程咬金等说话也都身为粗野, 尽显豪迈之气概。这些人说话的时候喜欢直言不讳, 嗓门大开, 决不会吞吐藏掩, 每次说话总能让人感受到痛快淋漓之感。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中, 夏侯淳向刘皇叔军队挑衅时, 刘备道:“何人可去迎敌”, 张飞听后, 丝毫未有迟疑, 立即回到, “哥哥何不使‘水’去?”张飞为人豪爽, 当内心有不满的时候决不藏掩。程咬金性格与其极为相似, 在《说唐全传》中, 秦琼母亲正值寿筵, 可能是因为母亲过寿被冲昏了头脑的原因, 叔宝竟然没有认出程咬金, 为此, 咬金大发雷霆, 丝毫不顾及自己与他人的颜面。他与尤通一起劫皇杠, 在席上听到为此受到牵连, 不顾尤通的反对, 主动承认皇杠就是他劫下的。这些豪杰的生活处境和人生道路尽管迥异, 但洽谈中的真性情, 却是他们这种鲁莽汉子共有的特点行径。

(2) 明清小说中的英雄一般都爱酷饮。例如燕人张翼德就嗜酒如命, 李逵十分喜欢喝酒, 甚至每每因喝酒而误了事也不改此性。令人觉得颇为好笑的是, 这些英雄大多有过强盗的行径。《三国志演义》中, 刘、关、张三人因落难而被迫上山当了“贼寇”, 不禁让人汗颜和倍感同情;一代瓦岗枭雄程咬金曾因贩买私盐, 打死人被判处下狱, 在出狱后不久, 又去抢劫靠山王的皇杠。明清演义小说中, 这种枭雄们的爱情和生活等, 也都能找出很多类似的地方, 呈现出显著的类型化特征, 与演义小说相似, 明清时期还有很多才子佳人的小说。这类小说中, 人物类型化的特征更为显著。

2、人物的类型化与艺术创新

在明清小说人物类型化倾向中, 我们简单地列举了明清小说中人物类型化的一些粗略描写, 从中易见其着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创作的典型特征。文学的生命就在于创新, 创新造就艺术。人物类型化的研究, 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念头, 认为小说中的类型化会减弱甚至是消除作家创作的独特性, 这是一种的谬解。笔者认为, 艺术创作独特性体现恰恰是小说类型化所取得的傲人功绩, 我们应该肯定类型化人物形象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借鉴前人的作品进行创作, 类型化的现象难以避免。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进程中, 其发展道路独具特色。作者创作小说时, 一般都是通过艺人的口头叙述, 经作者总结和加工, 再步入书面文学创作。四大名著都属于累积型的作品, 至于它们是怎样在民间传言、戏曲、诗文等的基础上, 最终经罗贯中、曹雪芹、施耐庵、吴承恩四大作家之手给定型下来, 则是当前小说研究者们乐为探索的重大课题。小说人物类型化现象的出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当某篇小说被世人奉为经典后, 后人往往热衷于将其发展为宏编巨著, 并使得改编的小说更易被当代人所接受, 这样一来, 雷同现象就时有发生了。

3、人物的类型化与艺术典型

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研究家们往往缺乏系统的分析思维, 未能对类型化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所以当代的我们只能通过借鉴西方文学理论中以找寻它的答案。在亚里士多德的“类型”说、贺拉斯的“定型”说, 经由近代的歌德、巴尔扎克等大家, 最终由思格斯作出了总结, 提出了旷世的“典型说”。从“类型说”到“典型说”是西方的文学理论家们对人物类型塑造作出的科学总结。在典型说中, 体现了哲学有着共性和个性的微妙关系。共性与个性是互溶的, 通过个别这一媒介, 将共性与个性实现交接, 然而, 从理论上讲, 个别不可能完全与一般吻合。换句话说, 每十人都是典型, 但同时也是单个人, 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意思, 并且就应该是每个典型都是共性与个性共同体。

4、结语

我国明清小说的发展道路独具特色, 这一点很自然的决定了人物类型化的倾向出现的必然性。由于我国古代对于类型化研究的匮乏, 我们不得不引用西方文学典型化的理论, 然而, 在引用的过程中, 一定要遵循“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本位原则。在针对人物类型化展开研究时, 一定结合具体的环境, 空口去论优劣是毫无意义。这就是我的个人看法。

参考文献

[1]易生昌生评论集[M].第63页.外国文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2年

[2]施耐庵、罗贯中著水僻传窖与堂奉, 第548受, h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

明清小说教学策略 篇3

一、打造精品课堂

人教版语文7-9年级中所选的明清小说不多,但无论是从语言、结构、思想还是从文化底蕴来看,篇篇都是精品。如何对这些课文进行最佳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好学好这些课文,才能以点带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明清小说的兴趣。因为这些课文就像“星星之火”,唯有精心呵护,加薪加氧,才能成其“燎原”之势。

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清小说因其篇幅较长,且虽大部分语言是近代白话文但亦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好懂好读,故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放弃阅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享受,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2、抓住最具特色的东西深入研讨。选入教材的这些明清小说,可以分析研究的审美、文化因素异常丰富。但我们不应细大不捐、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每篇作品中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东西,或抓选材构思的精妙,或抓故事情节的跌宕,或抓典型人物的塑造,或抓典型环境的描写,引导学生深入地体悟和研讨。例如《范进中举》这一课,人物形象塑造是其最具特色的地方。写范进命运的辛酸悲苦,写他性格的胆小卑怯,写胡屠夫的势利庸俗,写众邻居的趋炎附势,写张敬斋的攀亲套近,都不是浅层的,而是深层的,可以说是写进了人物的灵魂深处,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而写人,又不只是着眼于人物本身,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环境,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作者含着眼泪的微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及其特有的深度和力量。

二、丰富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飞跃。我们可以以教材中的明清小说为点,通过这个点来带动面,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才能真正做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明清小说的博大精深,进而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1、利用网络开展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认为学生应该“能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几乎所有明清小说的电子书、专门的明清文学论坛、学术网站,这里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存在。学生可以阅读电子书,可以看别人的文学观点、研究成果,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阅读量,而且可以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不会局限于一种观点或一种思想的束缚。

2、举办阅读沙龙。如果说学生通过网络的学习是人机对话,是单方面的被动的接受的话,那么举办“明清小说沙龙”就是一种互动的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沙龙的主题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小说人物谈、小说主题论、小说与文化。操作时可以落实到具体的一部作品,如《红楼梦》人物谈、《红楼梦》“食”文化、《水浒传》民俗文化。沙龙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可以自由地表达不同的看法意见。教师要鼓励质疑,提倡辩论,让学生的头脑在一次次的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必然能够对明清小说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极大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开设选修课。开设有关明清小说的选修课,整理学生的阅读成果,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选修课以明清小说中的单部经典名著为主,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赏和专题研讨。通过写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评论鉴赏文章来巩固并扩大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编写校本课程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要有开发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我们已认识到教材的缺失,所以我们可以本着“汇知识之萃,补教材之缺”的精神来编写校本课程,以补教材之不足,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空间的需要。

鉴于明清小说大都篇幅较长,全文辑入不太现实也无意义,所以校本课程的编写可以采取“化整为零、有所涉猎”的策略,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名著为纲,以其他经典小说为辅,分别选取这些经典小说中的经典篇目来构成整个明清小说的大致面貌。每篇后面都附上疑难字词注音解释以助学生阅读理解。

明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 篇4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

霸王别姬

明河乡的书记郑张来省城开会,想借机请一请在省城工作的明河老乡,联络联络感情,要他们多为家乡人办些事情。他把这个想法与在某机关当财务科长的吕强一说,吕强说你这父母官请客,哪个敢不来?郑张说你看在哪儿合适。吕强说就在“天然居”吧,那里有一道好菜,叫“霸王别姬”,很招人。

接着,吕强给郑张介绍说,这“霸王”是老鳖,“姬”为“母鸡”。老鳖不是人工养殖的那种,是在湖河中自然生长的那种。小母鸡为“柴鸡”,而且是正在下蛋的“少妇鸡”。做法为传统工艺。先把活鳖放在笼屉里加温,笼为特制笼,周围有圆眼儿,开始用纸糊上,温度一高,鳖发渴,找地方儿换气,便把纸拱烂,头从眼儿里伸出来,赶巧外面有备好的佐料水。鳖将佐料水吃进五脏,排出去原有的废物,几经“清蒸”,鳖体内吸足了佐料,然后开始杀鳖。清蒸的鳖高傲地将一只足踏在卧地的“虞姬”身上,构图给人一种悲壮感,能让人联想起失败英雄的末路状。味道不但独特,而且美妙无比,只是价格高。“霸王”卖到500元一斤,一个上斤重的鳖与一只3斤重的小母鸡组成的“霸王别姬”,至少千元。郑张说既然请客,就不能丢份儿,那就上“天然居”吃“霸王别姬”。第二天中午,该请的老乡一个个走进了“天然居”。吕强订的雅间叫“紫光阁”,服务小姐是个很清秀的小姑娘,胸前的号码为8号。8号小姐看到郑张时怔了一下,然后陪着笑脸喊先生,礼貌相让。吕强像是常来这里,对宴会的道道很熟悉,指使小姐弄这弄那,喝什么酒,抽什么烟,全由他张罗,因为十几个人都是明河人,又全说家乡话,室内就充满了明河气息。

8号小姐拿过菜单,要郑张点菜。郑张将菜谱递给吕强,说:“吕科长,您先点。”吕强说:“一人点一个。”郑张说:“就点‘霸王别姬’、‘霸王别姬’!下面挨个儿点。”众人一人点了一个后,又由吕强“总结”,几热几凉几个汤,喝什么酒,要什么饮料,一拢说了,最后对那8号小姐说:“要快!”

不一会儿,凉菜热菜开始陆续上桌。酒是家乡酒:天河粮液。众人虽同在省城,但平时都各忙自己的工作,也并不常见面,借此机会,叙说友情,禁不住乱给家乡父母官敬酒。郑张很高兴,说是自己在诸位的家乡问事,请诸位多多关照。谁若有什么事情,只要一个电话,兄弟一定照办。众人同时举杯,齐声说好说好说。话落音,都干了。郑张放下酒杯,问8号小姐说:“‘霸王别姬’怎么还不上?”

8号小姐急忙解释:“先生,今日客多,点‘霸王别姬’的人也多,大师傅做不及,请诸位原谅。”

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上“霸王别姬”,郑张又问:“怎么还不上那道大菜?”

那小姐又急忙解释说:“先生,请您别慌,我这就去催!”8号服务小姐说完,急忙到门

外叫来传菜小姐,悄声说着什么。

眼见酒席就要结束了,仍不见上“霸王别姬”,众人都禁不住面露急色。郑张更是耐不住,叱问那小姐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小姐也有些惶恐,急急出去,不一会儿又急急回来,抱歉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今日的‘霸王别姬’已缺料了!”郑张一听变了脸色,忽地站起,怒视那小姐说:“我们早早订桌,又早早报了‘霸王别姬’,你推三说四,一直不上,现在竟说卖完了!搞什么鬼?”

众人也深感受了愚弄,纷纷指责8号小姐。吕强口气很硬地说:“叫你们老板来!” 一听要叫老板,8号小姐蒙了,苦苦哀求说:“诸位先生,你们千万别让老板来,老板一来我就要被炒鱿鱼!实言讲,我压根儿就没给你们报这个菜!”听8号小姐如此一说,众人都怔了。郑张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报?”

没想那8号小姐竟跪下来了,哭着说:“郑书记,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让您省点儿!”郑张呆了,疑惑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姓郑?”8号小姐说:“我就是明河乡人,来省城打工才两年!”

这一下,全场静极了。十几个科级处级干部齐刷刷地望着跪在地板上的小老乡,惊诧万状,许久许久没人说话„„

1.结合8号小姐的形象特点谈谈你对作品主旨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2·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5题。

邮差先生 □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

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2.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五)1.答案: 8号小姐正直善良,冒着被辞退的危险,用如此柔弱带几分可怜的手段反腐败,值得歌颂、同情,甚至痛心,也引人深思。作者借此撩开内幕,表达对公款吃喝等腐败现象的讽刺和忧患,引起疗救的注意。

2.解析: 回答本题,应先抓住文中描写小城环境的句段内容。从文中第5、15、18自然段集中的描写和散见于各段的对人的生活状况、人际关系的描述,如学生家长的诉苦、跟老太太“费了半天唇舌”、小子“开玩笑”等方面,可以找到答题所需的信息。

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3.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两处句子的不同内容。第一处前句写猜测的学生书信的内容,后句写对家长反应的理解,说明邮差先生对此非常了解。第二处写对送来不好消息的抱歉和愿望。在此基础上,不难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答案: 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4.解析: 注意到小城的天气,夸天气好,其实是人的心情好,是生活平静而从容的反映。从作用上说,这句话处在文章结尾,有收束全文、点明主题之类的作用。主题是什么?夸小城的生活、小城人的生存状态好。

答案: 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5.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好探究的角度。小说的内容一般指形象刻画、情节展开、主题表现等,因此,可从上述几方面思考表达。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篇5

唐诗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于唐代事情发展最为鼎盛。它凝炼而富于形象性,节奏美与韵律美构成了诗的音乐美。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宋词

宋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唐代,词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元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它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鼎盛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它的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按照著作篇幅可分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世情小说、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侠义公案小说。

明清小说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上的成就不同凡响。无论是章回体的长篇小说,还是精巧绵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优长。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结构宏伟,能在尺幅之间,舒展历史风云,饱览英雄人物,追寻历史进程。世情小说则脉络清晰,精巧细密,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展示生活样貌。从事件结构到人物命运结构,从平铺直叙到立体交错,从单线纵深到全方位铺展,从主线突出到一线两描写。

明清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成就非凡。将情节事件发展与人物性格密切相连,细腻委曲地传递人物的情绪心声,在对比映衬中凸现性格,描绘出人物的心灵成长史……明清小说中风韵独具、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叙事文学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飞猛进。

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凸起,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理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明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 篇6

1、《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历史上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2、水浒传》是由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3、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元明清试卷7及答案 篇7

一填空(每题 1 分,共 20 分)

1._科范____,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2.《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_东海孝妇_______ ”的故事演化而来。

3.现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_______________》。4.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_____。

5.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________”。

6.“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是__鲁迅____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语。7.《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的英雄好汉是____。8.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

9.《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是_动物性、人性、神性_______ 三位一体。10.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

11.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儒林外史》

12.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红楼梦》。13.《桃花扇》的作者是______。

14.朱权著的《太和正音谱 》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15.魏良辅的《曲律》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16.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__清忠谱______》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17.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__格调说_______。18.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_张惠言_______。1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_梁启超_____。20.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__张岱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16 分)

1.《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A.商人妇B.村姑C.妓女

2.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A.铁笛体 B.东维体 C.铁崖体

3.金圣叹评点过的明代著名长篇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 4.明末注重内容辞采的是()A.吴江派B.临川派 C.骈俪派 5.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 6.《儒林外史》中王冕这个人物是()

A.保持人格独立,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 B.牺牲自我和个性,追求科举功名的一般文土的代表 C.实现了科举理想,却不得任用的清苦京官的代表 7.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A《词综》 B《闲情偶寄》 C《剧说》 8..姚鼐散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A.散文写作要讲求“义法”

B.“神气”.“音节”.“字句”三者相互融通 C.“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备互容 三多项选择(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ABCE)

A《窦娥冤》 B《救风尘》 C《拜月亭》 D《西厢记》E《单刀会》 2.毛宗岗说“《三国》有三奇”指的是哪三位人物?(ACE)A诸葛量 B刘备C关羽 D张飞 E曹操 3.下列属于神魔小说的作品是(DE)。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东周列国志》D《西游记》E《封神演义》 4.以下不属于才子佳人小说的是(ABD)。

A.《好逑传》 B.《平山冷燕》C.《镜花缘》D.《玉娇梨》E《醒世姻缘传》 5.下面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题材的作品有(AE)。A《梧桐雨》 B《桃花扇》C《西厢记》D《琵琶记》E《长恨歌》

四判断(每题 1 分,共 5 分)

1.《杨家府演义》是明代文人独创的英雄小说。C 2.《水浒传》的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D 3.《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才子佳人小说。C 4.汤显祖的《牡丹亭》体现了他的主情的戏曲理论。D 5.昆腔就是雅部。D

五释词(每题 5 分,共 15 分

1.“荆、刘、拜、杀”

2.二拍

3.南戏

六简答(每题 7 分,共 14 分)

1.简述曲的诗体特性。

2.简析纳兰性德词与陈维崧、朱彝尊词的不同。

(1)陈维崧师法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往往以豪情抒发悲慨;

3(2)朱彝尊师法姜夔、张炎,崇尚醇雅清空,注重词的格律、声韵、技巧;

(3)纳兰词风格既不豪壮,也非清空,而是哀郁凄婉;艺术表现自然流转,婉丽清新,没有刻意雕琢;善用白描手法。

七论述(15 分)

上一篇:三个儿子评课稿下一篇:商务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