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科工作总结1(精选9篇)
工作流程
病历质量运行质量(时效、核心制度执行、内涵)
终末质量(填写和资料完整、有否缺陷)
医疗质量工作临床工作质量诊疗质量诊断依据(补充和遗漏、主次排列、治
合理用药
医技工作质量检查质量
报告质量
医疗安全教育
医疗缺陷管理
医疗纠纷防范
医疗工作预案
培训计划
组织实施
技术考核
院感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疫情报告
投诉受理(调查、取证、解释)
医学鉴定和司法应诉材料准备
组织查房、会诊、抢救
日常医务工作
重要证明书审核盖章、病历复印
一、医务科工作档案的特点
1. 广泛性。
指来源广泛。医务科工作繁杂、琐碎, 在日常工作中跟各部门各科室接触, 资料的来源十分广泛, 有来自政府部门、医学院校、本院其他科室、社会群众、保险公司。
2. 专业性。
指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都具有精深的专业特点。医务科工作档案是医院重要的业务档案, 真实记录着医院的业务发展, 如重点专科建设、各临床科室诊疗操作规程、各病种临床路径、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等档案。
3. 复杂性。
指内容多种复杂。医务科的职责决定医务科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和产生大量各相关专业的资料, 内容涉及医疗、预防、教学、科研、法律、保险等多种专业内容。
4. 现实性。
指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其他一般文件材料归档后, 基本上完成了现行功能, 多半是用来历史查考, 但医务科工作档案不同, 它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 而是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现行效用。如医责保险合同签订后归档, 并没有失去其使用价值, 在日后的理赔工作中, 仍发挥理赔凭据作用。
二、医务科工作档案管理的现状
1. 档案意识淡薄。
对医务科工作档案不重视, 认为医务科是办理医教事务的部门, 领导安排什么事就干什么事, 干了就完, 不需留什么档案, 档案工作可有可无, 因而医务科普遍存在“重业务, 轻档案”的现象。
2. 档案管理不规范。
医务科工作繁杂、琐碎, 在工作中产生大量的资料, 资料涉及面广, 各种文件、通知、安排、证件多而杂。资料零乱, 分类不清, 更无加工整理、立卷、存档, 有的甚至用夹子一夹挂于墙, 档案资料外借不办理手续。这样时间一长就造成医务科工作档案资料不齐、资料遗失、真实性低, 往往到需要利用时就手忙脚乱, 无处可找, 严重影响医务科的日常工作。
三、加强医务科工作档案管理的策略
1. 分类。
根据医务科工作档案的形成和内容, 我们将医务科工作档案分为医疗业务管理、医疗纠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研、教学、对外业务6大类。这6大类下根据工作需要继续细分支, 每一大类的档案上架位置靠近, 这样每当归档或查阅资料时, 只要知道是哪一大类的内容, 就可迅速定位。
2. 组卷。
医务科工作档案内容复杂, 种类繁多, 往往令人不知所措, 更不知如何组卷。而组卷是档案管理的关键, 档案的组卷就是遵循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 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 利于保管和利用, 将一组具有有机联系的文件材料以卷、册、袋、盒等不同形式组织在一起, 但不同类别的档案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医务科工作档案组卷也离不开这一原则, 结合自身特点, 灵活组卷。 (1)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以“人”为单位组卷, 一人一卷, 按姓氏笔划顺序上架。考虑到利用查找的方便, 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执业证复印件、称职证复印件、人员调动、各类汇总表等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分别按内容组卷。 (2) 医疗纠纷档案。随着医患关系恶化, 医疗纠纷档案日渐增多。医疗纠纷档案方面原则上是按“事”立卷, 即每一纠纷事件单独组卷, 在卷面上标注时间—科室—纠纷患者姓名以备查找。但有些医疗纠纷简单, 形成的材料很少, 不可能“一事一卷”, 这时可以将同年此类纠纷档案合在一起装订立卷, 附上该年的医疗纠纷档案目录。医疗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资料则收集在一起立卷。 (3) 科研档案。在借鉴别人科研档案管理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科研档案的特点, 以便于保管和利用为目的, 对科研档案灵活组卷。立项批文集中盒装组卷, 在这些批文中按级别、时间排序, 这些文件原则上每10年组一卷;科研课题档案包括立项申请书、阶段小结、结题报告书、论文、成果获奖证书等资料, 按立项级别按年度将科研课题档案立卷盒装, 即将同一立项级别同一年度的科研课题档案组成一卷, 在卷盒面备注上年度、立项级别、课题名称。医学课题科研一般科研时间为2年, 因此需要两年多的时间, 科研课题档案才能完整。考虑到利用价值, 将科研的原始记录资料另行组卷, 按获立项级别及立项时间组卷, 即将同一立项级别同一年度的科研课题原始记录组成一卷。这样就将科研课题档案中不同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分开了, 为日后的利用及保管工作提供方便。 (4) 教学档案。包括医院内部的实习生教育、来院进修教育、医技人员的在职继续医学教育, 同时包括医院外派的学术讲座、学习培训、进修等。实习生教学档案按“年度-专业”立卷;继续医学项目档案按时间立卷, 原则上每一年度一卷, 如某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形成的资料特别多, 则可以单独组卷;医技人员的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档案随着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平台的使用逐渐走上信息化道路,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在医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同时, 档案已录入联网的系统, 大大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效率;学术讲座、学习培训、进修等档案按年度组卷。
参考文献
[1] .黄勋拔.略谈专门档案整理 (立卷) 的基本方法[J].档案学通讯, 1995.6
【关键词】小组工作坊 医护工作者 舒缓压力
一、小组工作坊背景
1.小组工作坊模式
小组工作是指以团体为对象,通过小组活动为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来使得参与者者找到归属感,从而更好的发挥个人和团体的功能。小组工作坊作为小组工作的升级版,相当于一次小组活动的缩影,与小组工作相比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本次活动针对S市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如何减轻医护工作者工作压力主题,成立“舒欣吧”医护减压小组工作坊,让医护人员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快乐,调节身心,维系情感,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和谐。
2.小组工作坊目标
如今,医生受社会、家庭和个人身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代生活速度的加快、人际关系的紧张,工作强度大,神经处于紧绷状态,容易疲劳和产生挫败感。加之,医疗问题频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医生负担加重,导致医生群体中间也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开展此次“舒心吧”工作坊,目的在于帮助医护工作者远离快节奏的工作,舒缓每日面对病人以及家属们的痛苦所带来的压力,放松身心;释放自我,体验快乐。
二、小组工作坊过程
1.环节一:问题导入
内容:由指导老师介绍小组工作坊的主题和目的以及工作者的身份;工作者与参与者分别进行自我介绍。
成员反应:小组共有14个人,其中一位为男士。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开放的弧形,积极配合工作者,依次进行自我介绍,成员表现出对小组的极大兴趣。
工作小结:小组成员围成开放的弧形,避免了封闭的圆型带来的紧张和压迫感;工作者信心比较饱满,与小组成员的眼神交流较多,自我介绍以及关于志愿者的介绍很具体;但是环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工作者由于紧张并没有记住每个成员的自然特征。
2.环节二:排序分组
内容:工作者组织小组成员依据年龄大小进行排序,要求年龄小的在排头,年龄大的在排尾,具体要精确到年月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说话,只能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时间为3分钟。大家站好队后进行1-2报数,数1的成员为一个小组、数2的成员为另一小组。两个小组各自围城一个小圈。
成员反应:由于不能说话,所有成员在听到游戏规则时都很诧异,但是大家都非常聪明,他们先是根据外貌特征大致判断出年龄段,再用手语比划出自己的具体年月(在此过程中,年龄最大的和年龄最小的成员比较自觉的站到了队伍的两端,大大节省了排序时间)。在工作者问了两遍“是否确定了”以后,成员按照顺序相应坐下,最终发现有两位女生站错了位置。之后工作者要求在场各位进行“1-2报数”,第一轮排在第三位的男生直接报出了“3”,于是又进行了第二轮报数,随后根据各自的数字成员被分成了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
工作小结:在环节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比较单纯的小错误,引起了成员的阵阵笑声,起到了热身和调节气氛的效果。但工作者切入主题比较慢,说话不够干净利落,导致分组的过程太拖沓,游戏规则介绍的不够清楚,这对小组成员的反应可能有一定的误导,工作者的话语若能够进一步起到有引导、鼓动和督促的作用会更好。
3.环节三:捉虫游戏
内容:请小组成员每人向左右伸出手,左手握拳竖起拇指,右手拇指食指连成一个圆圈,套在右方组员的拇指上,即左手为虫,右手是捉虫的工具。工作者数“1、2、3”,当数到“3”时开始捉虫,即右手要握住虫同时左手逃脱的人为胜利,失败多的人要接受惩罚。
成员反应:成员觉得捉虫的游戏很有意思,玩得比较开心,游戏过程中既紧张又收获了很多乐趣。捉虫游戏共进行了5轮,每一次都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最终有一位年龄较大的女士两轮都被“捉到”,工作者对她进行了“惩罚”——女士抽签得到的惩罚是“与在场的一位异性深情对唱”,但由于女士的腼腆此处耽误了较长时间,最终改成了“深情对望10秒钟”,这个过程使得在场成员笑得前仰后合。
工作小结:由于在场只有一位男士,若他不能配合“惩罚”,则会导致工作坊的失败,工作者在安排“惩罚措施”时考虑欠佳,但他的绅士风度避免了这一尴尬。同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工作者比较机智,能够调动起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工作者的表情比较到位,很注重与小组成员的眼神交流;但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工作者的紧张表现的很明显,说话有些语无伦次,口头语较多。
4.环节四:同心协力,坐地起身
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坐在地上;之后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以此类推,每组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人数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为优胜,最多为6个人。
成员反应:工作者一开始就注意到现场有一位怀孕的女士,因此将每一小组参与游戏的上限人数定位了6人。第一小组因为有一名男生,所以最先完成了游戏;在该环节中,第二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比第一小组稍差,但第二小组最终也在志愿者和第一小组成员的鼓励下,6位女士成功站起。游戏结束时,成员分别分享了成功和失败的心得。
工作小结:本环节是整个工作坊的高潮部分,成员的参与情况由于人数较多,工作者不能够兼顾两个小组,因此需要志愿者的有力配合,但有部分志愿者只是在一旁观察,并没有参与进来,必要时志愿者可以代替工作者行使角色,工作者也可以指派小组内的某个人做小组领导者。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工作者能够注重不断鼓励成员积极参与,但是游戏结束时的总结比较简单,有一些话语太过幼稚,不太适合对成年人,因此工作者对成员的启发程度不够,没有很好的抓住成员的特点和小组的高潮。
5.环节五:舒心练习
内容:所有成员站成一个竖排,面朝同一方向,由工作者喊口令,后面的成员帮助前一个成员放按摩头部、肩部放松,再转向相反方向,重复前一组动作。
成员反应:成员回到了最初的一个半弧形的状态,又站在了一条线上,并按照工作者的口令帮助前面的人按摩头部和肩部,同时向其询问“你舒服吗?”,然后前面的人回过头去向后面的人真诚的说声“谢谢你”,大家很喜欢这个放松的环节。队伍中那位男士的后边站的是一位身高较矮的女士,男士主动半蹲下来以使得女士能够适应他的高度,从而完成动作,成员能够照顾其他成员,这是小组凝聚力和团体合作精神的体现。
工作小结:这是小组工作坊的结束阶段,放松环节中成员能够完全放松下来,不仅在身体得到了放松,还体验了队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体验了感恩的快乐,小组工作坊目标基本达成。
三、总结与反思
本次工作坊活动是在医护工作者们参加完一个半小时的培训会议结束以后开展的,成员此时的状态比较疲惫,且年龄跨度较大,在短短35分中的小组工作坊活动中,成员们能够配合工作者完成每一个环节,并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其中,这是非常难得的。
本次工作坊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以小组工作坊的模式开展活动,既保留了小组工作模式利用团体力量来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又有着工作坊模式时间短的特点;二是本次工作坊将专业知识搬出课堂,走进医护工作第一线,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三是指导教师亲临现场督导学生工作者,并及时修正错误、规避风险,打破了以往社会工作实践的模式单一和死板。
但本次工作坊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一是本次工作坊是学生第一次带领的陌生群体小组,工作者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临场的掌控能力不够,多次出现语无伦次和语言空挡的现象,这还需要工作者加强实践训练;二是由于成员被分成两个小组,仅凭工作者一人不能兼顾所有成员,因此需要志愿者的辅助。但现场出现了工作者与志愿者配合不默契的现象,这需要工作者与志愿者事先做好沟通,互相熟悉彼此、熟悉环节设计;三是环节设计有一定缺陷,由于工作者措词不够精炼和精确,导致了环节与环节之间过度与衔接的不太好,使得整个小组工作坊活动较松散。
虽然存在一定不足,但总体来说,本次工作坊的开展增进了不同科室的医护工作者们相互认识,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整场活动中,成员反应很热烈,现场笑声不断,确实达到了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的目标。在工作坊结束时成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小组工作坊,有利于医护工作者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使个人的社会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达到了自我与工作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文军.《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翁嘉慧,女,1990年4月生,辽宁鞍山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加强医院和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手术分类、分级
根据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11版)》、《云南省手术分级目录》。我院开展二级甲等医院范围及与我院诊疗科目相适应的手术。
2、手术分级管理
执行 XXXXXX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3、手术分级审批、授权
根据手术级别、专业特点、实际被聘任的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能,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重点是手术科室专家)对医师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审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医务科定期组织专家评估医师技术能力,适时调整医师手术权限,并纳入医师技术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尤其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推进,医务职工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职业环境、利益分配、精神文化、心理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医务职工的根本利益,上海市医务工会针对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了医务职工状况调研,以期站在“十二五”发展和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的新起点上,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医务职工“当好主力军,推进新医改,建功十二五”。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医务职工的身心健康、维权保障、职业环境、工会认知和医改舆情等五大方面,采取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分4个专题组进行。共对全市38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1万余名医务职工、近千名普通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7家典型单位的近200名职工进行了9场深入访谈,为研究分析上海医务职工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资料。主要调研结果如下:
一、上海医务职工基本状况
根据《2010年上海市主要卫生统计数据》中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为3270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182所,其中:医院30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31所;妇幼保健院8所;专科防治院5所;门诊部429所;疗养院2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63所;急救中心11所;专科防治所、妇幼保健所27所。
2010年末全市卫生人员总数为1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54万人;管理人员0.98万人;其它技术人员0.84万人,工勤人员1.64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5.13万人、注册护士5.59万人、药剂人员0.76万人、技师0.83万人、其他卫技人员1.23万人。
此次调研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卫生系统的职工具有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年龄方面主要以40岁及以下的中青年为主,占59.7%;学历方面,以本科居多,占35.9%,其次是大专、高职,占32.3%;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年数,以11~20年的居多,占26.4%;其次是5年及以下的和21~30年的,分别占23.0%和22.1%。
二、上海医务职工健康状况
(一)生理状况
1、身体素质处于亚健康状态。
调查显示:医务职工总体水平尚可,但男性职工患病比例相对较高,尤以后勤人员更为明显。男性人群的高血压自报患病率(18.0%)几乎要高于全国城区人群平均水平的一倍,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率比较低,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者仅有三分之二的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
影响医务职工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吸烟现象仍较突出。虽然医务职工现在吸烟率(10.0%)和被动吸烟率(30.2%)均低于全国城市人群平均水平。但男性后勤人员的现在吸烟率(60.0%)和被动吸烟率(47.7%)相对较高。
二是饮酒比例相对较高。调查显示:医务职工饮酒比例男性为49.9%,女性为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年龄越大,饮酒者比例
越高;危险饮酒比例与全国城市人群平均水平相近,但女性的危险饮酒率相对较高。
三是身体活动明显偏少。医务职工的职业性、交通性、休闲性身体活动没有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强度,总身体活动没有达到中等以上者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医护人员的静态生活方式和缺乏身体活动的比例均较高。
(二)心理状况
1、工作压力大且职业紧张度高。
调查显示,医务职工心理亚健康问题最突出。其中,工作压力大呈现的职业紧张为72.5%,医务职工自我感觉“非常累”和“比较累”的占到83.1%。在劳动权益方面,职工的关注点主要是希望“减轻工作压力”(70.9%)和“改善工作环境”(58.2%)。不同岗位比较,工作压力大、职业紧张度高的以护士为首(78.5%),其次是医生(74.0%)、医技人员(66.3%)、行政与管理人员(55.6%)。总体而言,职业紧张容易出现于40岁以下年龄、大专与本科学历、医生与护士岗位及需要倒班工作的人群中。
2、生活压力多见于低年龄、高学历的医护人员。
调查显示,低年龄组(<30岁)、博硕与本科学历、医护、在编及倒班都是造成压力感受增加的主要人群。其中,医生压力的主要来源为工作量大、收入少、晋升压力、家庭照顾少及遇到疑难病例;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为收入少、工作量大、家庭照顾少、医患矛盾及晋升压力。
3、付出-回报失衡,职业倦怠状况严重。
调查显示付出-回报失衡者占调查人群总数的30.5%,其中医生认为付出-回报失衡者占35.5%,护士占34.8%,医技人员占21.1%,行政管理人员占13.0%。总体而言,付出-回报失衡更易出现于30以下年龄段、医生与护士岗位、中高级职称者、及非在编、需要倒班工作者。因此,这一人群职业倦怠率也较高,为74.2%,其中,医生为73.2%,护士为84.1%。
三、上海医务职工保障状况
调查显示:虽然上海医务职工收入状况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劳动保护状况不容乐观,职业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一)收入保障状况
1、医务职工对工资收入的满意度低,期望值高。
根据上海市医务工会2010年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度市级医疗卫生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为71968元,月平均工资近6000元,略高于2010年度全市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但医务职工对月收入的期望值相对较高,对自己目前的收入“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医务职工只有13.3%。
2、医务职工收入差异比较明显,同工不同酬现象仍然存在。
无论从不同等级医院,还是从同一单位不同群体职工收入上看,医务职工的收入差异都比较明显,尤其是劳务派遣职工同工不同酬现象仍然存在。据2010年上海市卫生系统劳务派遣人员调研显示,劳务派遣员工同工同酬的比率为70.53%,仍有近30%的劳务派遣人员未实现同工同酬。
3、基本保障到位,但职工收入未同步增长。
调研显示上海市医疗卫生单位为医务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基本社会保险率高,包括帮困送温暖在内的保障工作基本到位。但由于卫生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由国家政策决定,因此,职工收入未随医院发展而同步增长。调查显示,在2006~2010年的5年中,收入没有增加过的医务职工达到高59.5%。认为“单位经济效益增长了,自己的收入也有所增加”的仅占28.7%。
(二)劳动保护状况
1、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职业伤害发生率较高,但报告率低。近90%调查对象知道医院有锐器伤的报告制度,并接受过预防锐器伤的相关培训。发生伤害时,87.7%在病人较多的高峰治疗期,但仅有47.3%的人在受伤害后马上报告。发生职业伤害最多的岗位是护士(61.5%),其次是医生(27.7%),从医院级别看三级医院职业伤害发生率最高为 69.7%,二级医院为24.1%,社区医院为6.2%。
2、医务人员人均工作量偏重,手卫生依从性仍较低。
调研发现仅有68.7%的医务人员做到每次接触病人后都洗手,不能遵从手卫生规则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太忙顾不上,占所有原因的74.2%。而在需要使用防护用品时,不能使用防护用品的原因主要在于顾不上,占所有原因的49.4%。可见,上海市医务人员人均工作量偏重,可能也是其职业伤害与感染率比较高的一个原因。
3、疫苗接种率低,防护用品少,预防意识不强。
本次调研显示,调研对象的乙肝病毒疫苗接种率仅为39.7%,且在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77.6%没做血液检查,增加了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可见医务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意识淡薄的现象在各级医院普遍存在。
4、职业性人身伤害情况频发。
医务职工遭遇人身伤害的情况经常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医院内30岁以下工作人员、护理岗位工作人员发生人身伤害的风险较大。医务职工在工作中经历过(亲身经历或目睹)人身伤害的占
42.2%,超过了四成。从人身伤害的形式来看,以辱骂为主,占到了88.0%;其次是殴打,占8.3%。从人身伤害对医务职工产生的影响来看,认为对心理造成了严重伤害的占59.6%,认为对身体造成了严重伤害的占13.9%。
四、上海医务职工思想状况
调查显示:医务职工综合素质总体较高,但受执业环境、医患矛盾、医改实施等因素影响,职工思想状况呈现新的变化趋势。
(一)职业道德状况
1、奉献意识较强,但对岗位的热爱程度还有待提高。
当被问及如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需一批医务志愿者,愿意报名参加的医务职工占到了74.2%。而表示愿意参加援疆、援藏、援滇等援建工作的医务职工占57.8%。可见,绝大多数医务职工甘于奉献,愿意遵循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宗旨,竭力为病人服务。然而,对于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职业,还会继续选择医疗卫生职业的仅占25.5%,;而愿意让自己的子女选择医疗卫生职业的仅占13.7%。
2、医务人员形象整体良好,但医患之间信任度仍有待提高。调查显示普通市民对整个上海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形象的满度都较高,表示满意的分别占到69.5%和67.5%,表示不满意的仅占1.8%和2.1%。可见,社会对卫生系统的医疗服务质量是认可的,医务人员的整体形象也是健康向上的。但医务职工认为当前医患之间很信任和比较信任的仅分别占2.0%和10.2%,认为不太信任和很不信任的分别占到了34.7%和23.3%,即接近六成的医务职工认为医患之间信任度不高。
(二)对新医改的思想状况
1、医务职工对医改的关注度、认同度与信心度总体不高。有41.5%医务职工对医改政策的实施并不关注,半数以上的医务职工对新医改的态度比较模糊。与普通市民对医改实施前景的总体评价有67.1%看好相比,医务职工对医改实施的前景总体评价不高,看好者为8.9%。仅9.3%的医务职工表示新医改会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2、医务职工渴望有公平、公正的执业环境。
在新医改政策实施情况下,有73.0%的医务职工特别担心医改政策实施会影响其利益。其中,主要关注的前5位分别是:个人收入与待遇(75.5%),有效解决医患纠纷(62.5%),社会地位提高(59.85%)、职业价值的体现(58.7%),执业环境改善(55.9%)。而认为医疗执业环境中急需改善的则以舆论环境为首,占72.9%,可见,医务职工非常渴望有一个客观、中立、正面的舆论环境。
五、上海医务职工对工会的认识
调查显示:上海卫生系统工会组织机制完善,工会组建率、职工入会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医务职工对工会工作认同度仍有待提高。
1、医务职工对工会的总体认识尚可。
在加入工会方面,组织化程度较高,根据2010年市医务工会统计年报数据显示,下属54家基层工会的组建率为100%,职工入会率为99.66%,非在编职工率会率为94.64%。在对工会性质的认识上,69.0%的职工对工会性质有正确认识,但医务职工对自身作为工会会员权利义务的认识一般。
2、医务职工对工会工作基本认同。
在加入工会的原因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各类权益有保障(占
55.5%)、能够参与工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占54.5%),福利待遇有保障(占51.0%),可见医务职工对工会有一定的依赖性,对工会履行维权职能有一定的认同,但医务职工对工会维权效果期望值不高。当被问及“有工作上的困难,会首先向谁求助”的时候,只有14.9%的职工选择向工会求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职工对工会的维权效果不太满意,但认为工会维权效果不满的原因却不是集中在工会组织本身,而是工会工作缺少各方面的支持。
六、对策与建议
针对本次调研发现的焦点、难点问题,结合上海卫生系统工会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执业环境
良好的执业环境是稳定医务职工队伍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只有不断优化上海医务职工执业环境,才能实现医务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上海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营造外环境,唱响主旋律。
一是把握舆论导向。重点加强对医务职工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集中宣传报道各医疗单位涌现出来的、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的先进典型。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作用,在宣传弘扬医务职工崇高的职业奉献精神和行为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医学科普等方面的宣传和普及,让广大群众理解医学、理解医务职工,使医护工作者成为社会尊重的职业,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二是落实体面劳动。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建议政府的有关部门研究出台规范医疗秩序的相关规章,使医患纠纷的处理有法可依,对影响、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有明确的专门部门来负责,并要
坚决遏制社会势力插手医患纠纷,对实施暴力的人员追究责任,确保医务职工人身安全得到切实的保障。同时,积极探索“第三方调解”的机制,通过的非利益相关方的介入,有效防范对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改善医务职工的执业环境,体现医务职工的人格尊严,进一步落实医务职工体面劳动。
2、规范内环境,推行标准化。
一是统一执业环境标准化指标,扩大劳动保护的外延和内涵。根据卫生行业特点,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执业环境的要求和规范进行梳理和统一,制定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可量化和可控化的相应的指标与规范,在硬环境上保障医务职工的身体健康。
二是加强职业安全立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紧急处置措施。制定《医院安全卫生管理条例》,从法律上明确医院安全卫生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切实保护医患双方和社会人群的安全,特别是明确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推动锐器伤作为职业伤的认定。同时,强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紧急处置措施,建立适合国情的职业伤害上报流程,从政府、单位行政、工会及个人等角度采取措施加强防护,并积极开展危险因素干预研究,降低医务职工职业伤害和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职业伤害与感染的上报率,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塑造行业精神
卫生行业精神是体现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标志,是调动医务职工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塑造卫生行业精神,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对加强医务职工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树立核心价值观,培育职业忠诚度
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医务职工,全面提高医
务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充分展示医务职工的良好道德风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德医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机制,把医德医风教育与医院文化建设、和谐医院的创建和维护医务职工合法权益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医德医风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吸引更多职工广泛参与,不断增强医务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是用新时期劳模精神激励培育职业操守。充分发挥卫生系统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医务职工中树立爱岗敬业、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精心培育一批卫生系统的先进典型人物,努力形成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医务职工的职业自豪感和忠诚度。
2、建设卫生文化,提升行业认同度
一是从提升职工职业素养着眼,切实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目标的职工素质工程;切实加强岗位技能练兵,深入推进以岗位建功为主题的立功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职工对救死扶伤崇高职业的认同度,不断提升卫生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从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的要求入手,多渠道、全方位创新职工文化载体,不断拓展卫生行业文化内涵,努力挖掘行业文化建设典型,形成一批行业文化精品,进一步推动职工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展示卫生系统文化建设崭新形象。
三是从满足职工情感交流的需求出发,组织开展适合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和集体休闲活动,为职工创造交流沟通和舒缓心理压力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医务职工的归属感,努力营造体现卫生行业特点、有利职工身心健康的和谐氛围。
(三)加强自身建设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医务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对工会组织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我们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提出了挑战,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拓展了思路。
1、以需求为导向,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
一是坚持以职工为本的理念,增强“两个服务”的自觉意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统筹兼顾单位利益和职工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同岗位职工的利益关系,在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过程中教育引导职工,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主动适应新形势,深入“当好主力军、推进新医改、建功十二五”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调动好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体现更大作为。
三是及时关心医务职工的思想动态,洞察医务职工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预测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医务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医院党政领导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搭建坚实的平台。要想职工所想,关注医务职工心理及精神层面的需求,把握好维护权益和人文关怀之间的必要张力。
2、以维权为根本,明确工会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进一步发挥院务公开、民主管理作用,畅通民主参与渠道,切实维护好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主动担当起职工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职责,为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积极建言献策,切实发挥好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二是主动配合医改实施,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1
教育引导职工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尤其要广泛宣传医改实施的重要意义,既要让职工了解医改的政策、措施与目标,又要让职工看到医改给职工带来的利益,增强职工对医改实施的信心,为推进医改实施奠定基础。
三是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和谐医院、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积极作用,关心困难弱势群体,建立劳动保护防御机制,落实职业风险防范机制,探索职工意外人身伤害补偿机制等,尽力减轻医务职工的工作压力、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为提高医务职工风险抵御能力构筑屏障。
3、以服务为基础,强化凝聚人心的考量点。
一是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自觉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为推动卫生改革与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工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切实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让工会工作体现出时代性、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
三是充分发挥职工之家的功能特色,开展人性化服务,营造轻松的氛围,倾听职工心声,缓解职工压力,尊重个性发展,营造和谐氛围,努力提高职工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工会工作凝聚力。
【C】
1.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具体措施。
2.有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明示,先关医务人员知晓。
【B】符合“C”,并
1.患者、医务人员对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满意程度的评价。
2.社区对开设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需求的调研,合理配设医疗资源。
【A】符合“B”,并
1.职能部门对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评价,有持续改进措施成效评价的记录。
然而,中国医师协会在2015年5月27日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的统计数据显示,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至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三级医院医师中,有91.81%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二级医院医师中,有79.38%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25岁至35岁的医师中,有85.69%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36岁至45岁的医师中,有86.63%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46岁至60岁的医师中,有83.34%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仅有17.85%的医师可以按规定休完年假。医务人员过劳、医务人员工作负担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起起医生“过劳死”的消息不时曝出,保护人们健康平安的医护人员的健康权益保护问题反而令人忧虑。
“医生真的太累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局外人”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买世蕊提出:“医生的健康谁来保护?”她呼吁要继续深化医疗改革,为医生减压,使他们轻装上阵,为建设健康中国发挥出最大能量。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则指出,“医生太累”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城市公立医院,尤其是一些大医院。在社区和乡村等基层医疗机构,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医生太累,是因为我们的分级诊疗制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老百姓看病处于无序状态,盲目追求大医院和名专家。
2015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还显示,近七成的医务人员不希望子女学医,这说明医生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反过来又影响了更多人从医。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年本科毕业半年后收入最低的是医学生。2015年北京市发布的一则调查报告称,本科毕业后半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工学3940元,最低的是医学3208元。过度的工作负担和较低的收入,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对医务工作岗位望而却步。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儿童医院院长束晓梅说:“我自己就是一名儿科医生,因此对儿科行业了解的比较多。十多年来,我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每千名儿童拥有医生数仅为0.26名,而美国每千名儿童拥有医生数为1.6名。我国儿科医生不足,最大的原因就是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压力大、待遇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高春芳则认为,在现实中,紧张的医患关系,往往让一些医务人员如履薄冰,感到身心俱疲。这使医务人员在身体的疲劳之外,还可能面临心理压力。他表示,应当将落实劳动法工作时间纳入医院的考核标准之一,让医务工作者拥有合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劳猝死的悲剧再次上演;同时,要对暴力伤医行为实施“零容忍”,为医务人员营造健康的行医环境,提高职业安全感。高春芳说,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严惩暴力伤医”首入最高法工作报告。2015年11月1日,“医闹入刑”正式实施。但就在法案实施当天,仍出现了十分恶劣的伤医事件!反观法案,其中对于“医闹”的定义仍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强。暴力伤医不仅严重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人员伤亡和医务人员的流失,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人民素养和社会法制问题,希望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则表示,要给医生减压减负,还得有足够的医生。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国家人口政策的改变,加强对未来10至20年全国医生总需求量的评估和培养规划。而且,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其中基层医疗人才应该是重点。
医务人员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中心任务的落实和开展,选择正确的理论武器和工作方式对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加以优化,将会为医院在新医改大背景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务人员也不例外。其中不乏以下几个方面的消极因素:
(1)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少数医务人员大局意识、集体意识淡薄,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缺乏奉献精神,充满抱怨甚至消极怠工。(2)理想信念淡漠。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树立献身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安于现状,不愿意钻研业务,甚至沉迷网络、赌博等不良嗜好。(3)职业道德滑坡。少数医务人员为了个人私利,以医谋私,惟利是图,忽视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损害了医务人员和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4)自身压力巨大。医务人员往往工作量大、时常加班加点以应付繁重的工作,而现在患者对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医务人员压力陡增,进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问题给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要认真的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有的放矢的做好新医改政策下的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医务人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和体制改革。具体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新医改的其他要素相结合,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结合形势、建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下的,以党政干部为基础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要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领导,党、政、工、团各负其责、多管齐下的组织领导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医院推行领导干部双责制,同时,建立健全政工干部的调整、选拔、轮岗和教育、培训的体系与机制,构筑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高地,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医院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党政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风险同担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
二、教育引导、筑牢医务人员的思想防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一小部分的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一些不良现象在医疗行业中蔓延滋生,腐蚀了医疗队伍的道德基础。在当前新医改政策中,强调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主导地位,破除以药养医等现象的政策实施,正是期于对这类不良现象的抵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起到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方式。从教育入手,加强引导,在对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文知识的培训,帮助医务人员建立职业幸福感,强化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医务人员做好职业规划,树立长远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在各项具体的工作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使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净化思想,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三、潜移默化、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环境氛围,是医院及医务人员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及医疗行为准则。新医改政策出台后,大量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建设起具有自身特点、符合市场竞争形式的医院文化,才能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把追求医院的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要树立一批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经验丰富的专家、党员的先进人物形象,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长期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医务人员正确的价值和行为取向,使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逐步提高。
四、突出人性化、与新医改管理模式相结合
当前,医院深层次的改革还体现在管理模式的改革上。在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医疗环境恶劣,屡见不鲜的各种医闹、伤医甚至杀医事件,给医务人员的身心也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当前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突出人性化的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临床一线开展,站在临床医务人员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外,还必须牢固树立“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主动为医务人员排忧解难,多解决实际问题,关心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做好稳定情绪、平衡心理的服务工作。
此刻,我代表医务科,向我院报告过去一年医务科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提议,请予审议,并请所有同事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xx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医务科在院长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科室的进取配合和帮忙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以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严抓医疗规范化管理和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使得全年各项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一年来我们按照院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20xx年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务科做了如下工作: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今年,医务科结合我院实际,参考相关医疗管理制度,制定了《运行病历、归档病历管理制度》。同时制定的制度还有《病历考核制度》、《处方考核制度》等,为医疗质量与安全供给了制度保障。
2、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监督职责制。一年来,按照医院管理规定,医务科每周一次参与行政大查房,定期不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检查与监督,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起到了全程监督。
3、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帮忙并督促各科室建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六大本”,每月对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景及医疗质量控制“六大本”进行督导检查,根据教育、引导、批评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平时督促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医疗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多措并举,经过每月不定期抽查,目前各病区交接班记录本、病历书写均能按规范书写。
4、在加强医疗文书书写,提高病历内涵质量方面,医务科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格式、资料提出进一步规范要求,下发各科室后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医务科每周进行各病区所有病历重点检查,每月进行一次书写质量督导检查,全年共检查病历(730)多份,及时完成率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医务科每月对门诊病历进行抽查,共抽查门诊病历(198)份,合格率从(83)%上升到(95)%。每月抽查(5000)多张处方,到目前为止共抽查处方(66626)张,合格率从(85)%上升到(94)%。(数据截止到11月份)
(二)提高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医疗安全
1.加强知情告知,重视医患沟通。医务科要求各临床一线人员牢固树立“纠纷少缘于沟通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沟通意识,完善沟通资料,改善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保证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演变进展及治疗情景的有效了解,并要求每位医师在向患者如实告知的同时还要将告知资料详细记录在同意书上。
2.继续做好院内会诊工作。医务科进取配合临床工作,进取协调专家团队参与病区临床工作,提高了我院医疗水平及治愈率。
(三)进取开展医疗活动,圆满完成医疗工作。
医务科在全院医疗活动中起主持、管理、组织、协调之责。今年医务科围绕全院医疗工作做了很多工作,使全院医疗业务活动规范、有序,医疗业务工作完成很好。截至11月底,全院总接诊门诊病人(66626)人次,住院患者(730)人次,全院手术(728)人次(含门诊)。
(四)开展医疗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
医疗技术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今年医务科组织大型医疗业务讲座2起,其他小型讲座多次。要求临床科室每周举办业务技术讲座1次,增强了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业务整体素质。
二、20xx年医务科工作总要求
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底线,以保障权益为重点,以改革发展为动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解决奉城镇及周边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需求与医疗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本事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健全完善调动医务人员进取性的制度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内人力资源配比更加科学,执业环境不断改善,工作负荷科学合理,人文关怀日益加强,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务人员满意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具体:床位使用率98%以上,平均住院日至少一个月,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各大医院公认,也是政府要求),抗菌素应用不能超标,患者满意度控制在95%。
三、对20xx年医务科工作的`提议
20xx年,医务科在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者一些不足和问题。如:医务管理组织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这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努力改善和完善的地方。
今年我们的工作仍十分繁重。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继续做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目标:
①病历归档率100%
②运行病历:甲级病历95%以上,乙级病历不能高于5%,无丙级病历;归档病历:甲级病历100%以上,无乙级、丙级病历
③医疗差错事件O起,患者投诉不能高于3起,不良事件不能高于3起
④顺利经过上级检查
1、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切实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病案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工作纳入各委员会工作流程,群策群力,解决临床、医技科室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加强医疗质控。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全程查房,全院所有临床科室轮流循环进行。科室讨论制度的落实,包括危重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详细了解其记录及执行情景;听取科室主任对科室医疗运转、质量管理、继续教育等情景,针对不足提出合理改善意见。坚决执行市医保、社保局相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严控住院次均费用标准。
3、病案质量管理。加强对门诊病历的抽查工作,进一步加强抽查临床科室运行病历,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中要求,对运行病历病历中三级查房、讨论、会诊、医嘱病情的查对等方面进行监控;另外严格规范医师交接班,帮忙科室查出问题,提出改善方案,并督导三基三严学习记录和终末病历,每月到病案室抽查各床位医生2份出院病历、2份归档病历,每月对抽查的终末病例进行展评,并严格按《上海市病历书写评分标准和细则》奖优罚劣。
4、处方质量严格执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按照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认真总结和提出改善措施。检查医生每一天开出的处方,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点评。对无指征用药、指征改善后应停药而未停药的、违反联合用药原则的、针对性不强的“大包围”用药、无指征超剂量用药、不合理使用药、违反药物配伍禁忌等进行点评。
5、强化医疗质量通报与点评。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安全通报点评会议。会议的主要资料:详细通报医疗质量检查情景;对病历检查过程中的重点病历进行点评;同各科室沟通制定整改措施。
6、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召集各病区医生、门诊医生、专家开展全院病历大讨论,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定期召集各科室负责人、护士长举行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景,总结经验。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质量管理,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末质量评价扩展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去。重点包括:强调入院告知书、授权书、各种诊疗知情同意书的规范完整书写。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例讨论”“抢救危重病人讨论”的各种记录及医师交接班;组织科室加强对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考核。加强对诊疗计划、用药安全性的检查力度。
7、严格执行不良事件的管理制度。经过不良事件的规范处理,从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制定标准流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对已发生的事件要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了解和强调不良事件的潜在原因,了解事件如何分析,从中吸为何发生(或发展趋势)分析事件的表面(近端)原因,找出根本,从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制定标准流程(防止同样或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减少纠纷投诉发生。
(二)继续做好医学教育工作
目标:
①围绕:医患沟通、医疗安全、医疗法律法规、合理用药、医保政策解读、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重症肺炎、急诊急救每月至少一次大培训,举行两次全院“技能比武”(工12次)
②科室每周至少一次业务学习,有学习记录
③本院医生至少参加2次院外学术会议
④医疗技术逐步提升,月死亡人数控制在3人以内
1、针对一部分医师存在病历书写不规范、法律知识薄弱、工作思想欠端正等缺点,医务科计划在20xx年对专项培训,培训主要分为病历书写、执业医师法、如何做好一名临床医生三大版块,经过分期讲座的形式进行,医务科全程监控,并抽查培训人员学习记录。
2、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技术力量,根据各科不一样特点和临床需要,医务科进取与专家沟通协调,加大培训学习的力度。
3、每半年组织一次技能比武,对“三基三严”的培训工作分2次进行,具体为:第一次,对全员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心电图机的应用培训;第二次,进行导尿、各种穿刺、插管等临床常用技术培训。
(三)加强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目标:
①抗菌素三级管理落实到位,使用无差错,上级检查合理
②药品不能出现严重库存,月库存总量不能超过价值2万元
③每月不能超过3次断药投诉
④药房管理规范、合理、有序,顺利经过上级检查
1、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促进抗生素合理应用方面,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每月定期由医务科长带队对各临床科室进行检查、督导,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不合理用药。
2、重点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规范管理,对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进行专项点评,坚持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关规定,把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力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四)强化医院及病区的应急本事。
目标:举办两次医疗应急演练,分别是:断电及停氧、特大医疗纠纷模拟演练各科室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贴合本病区情景、具有可操作性,健全病区应急指挥系统,医疗救治人员职责明确、报告流程清晰、有合理的替代方案。
医务科将联合相关职能病区对全院各病区的突发事件应急模拟演练,目的:检查医院医疗抢救小组及各病区之间的配合情景;药品准备情景。全力保障应对突发事件的本事,经过演练及时发现不足,同时制定整改措施。
总之,20xx年医务科愿以高尚的姿态;最热情的服务;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谐奋进的氛围全面配合医院的各项工作,为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为医院的各项建设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医务科工作总结1】推荐阅读:
医务科工作清单10-20
医务科2013工作要点05-23
医务科工作简报09-19
医院医务科年终工作总结06-28
医院医务科工作流程06-07
医务科2017年工作思路11-05
医院医务科领导的工作总结11-23
医务科工作职责.doc11-17
医务科11月份工作计划11-24
下半年医务科工作计划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