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中全会系列评论(精选7篇)

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篇1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七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在产业发展中调整结构,在调整结构中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我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一个经济体内若干不同产业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的一个整体,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自然生态优美、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动态性、合理性、竞争性、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应该看到,我区的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大,产业竞争力较弱。同时更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 态势长期向好,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后金融危机时期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我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提供了良好契机。

在此背景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构建有我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我区的核心竞争力。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坚持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举、在增量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下转第二版)

要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坚持把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以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转化增值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加快建设国家级能源、新型煤化工、冶金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税费政策,营造发展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

构建我区现代产业体系,最要不得的是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和因怕这怕那产生的“恐高症”。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冲破惯性思维束缚,从我区的实际出发,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行动起来,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来优化产业结构,最终走出一条具有我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之路。

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结合我区实际,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我们就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精神,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抓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努力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明显。同时,我们也 3 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

今后五年,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强化草原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实施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立法,使草原生态保护步入良性轨道。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落实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决制止乱垦滥伐、乱采乱建等破坏草原、森林生态行为。

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加大对城市、农村牧区及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和监管体制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节约利用能源,积极实施国家重点节能工程,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节约材料,鼓励使用新材料、再生材料。节约利用 4 水资源,统筹农牧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生态用水,提高中水回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管理,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发挥农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集约化水平,推广循环利用技术,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加强城市、社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消费体系建设,构建循环型城市与社区。

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篇2

《一球成名》充分证明了好莱坞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审美标准, 而不再属于城市的一个地名。实际上, 导演加农在动作场景的视觉风格处理艺术上, 充分体现了好莱坞审美文化是如何被转换输出到全球的。圣地亚哥在洛杉矶参加业余球赛的拍摄, 导演加农就使用了手持摄像机, 来形成一种贴近现实的不连贯效果, 这样才符合主角的非法移民身份。但是在实际的比赛场景中就选择从一个较低的角度拍摄, 使球员显得更加高大, 更加英勇, 长镜头的使用使球场更加平整, 偌大的英超场馆内的观众能近距离观看到比赛。影片中还使用了大量精彩的航拍镜头, 加上“快乐星期一”和卡萨比恩乐队的摇滚乐, 进一步加强了这些在英格兰拍摄的, 并且用好莱坞大片风格处理过的电影叙事的非凡效果。

《一球成名》体现了体育和电影之间的联系, 以及全球化浪潮如何影响这两种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一球成名》国际市场竞争力更多地来自足球的全球流行程度, 以及叙事情节的相对简单和好莱坞大片的数字化动作处理技术, 并采用了“乌托邦式叙事”的好莱坞大片模式。简单来说, 就是一个可怜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这种积极向上的故事一直是好莱坞大片的内容魅力所在, 也是好莱坞大片占据世界电影市场的文化特性。《一球成名》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墨西哥移民———圣地亚哥 (库诺·贝克饰演) 的故事, 他小时候和家人一起非法入境, 在洛杉矶打两份工 (割草和洗碗) 逐渐长大成人, 并利用少量的闲暇时间踢球。

在接下来的续集《一球成名2:梦想成真》 (2007年) 中圣地亚哥更进一步, 在西班牙甲级联赛中成为皇家马德里队的主力球员, 2008年上映的《一球成名3》讲述的是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故事。他的这些成功都印证了代尔的理论观点, 好莱坞的乌托邦式叙事通常淡化了复杂的社会差异在真实生活中的作用, 积极鼓励人们向上层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和信心, 而这一点恰恰是一个民主社会和秉持有普适价值观的社会所应当歌颂的。

影片通过纽卡斯尔联队球员休吉·麦高文 (克瑞恩·奥伯里恩饰演) 一开始对圣地亚哥的敌对情绪, 休吉作为英国白人工人阶级对全球化和移民表示失望的荧屏形象, 这是因为英国白人在日益衰退的制造业中的雇用率很低, 而他们在服务业的工资水平也被大量移民给压低了。休吉想方设法阻挠圣地亚哥, 在两次训练赛中绊倒他, 朝他脸上吐口水, 摔碎了他的哮喘吸入器, 还侮辱说他害怕同性恋, 害怕外国人等。电视在形成联赛球迷圈并决定他们如何观看比赛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例如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拿到了英超联赛的电视转播合同, 为的是用英超联赛做“诱饵”, 让低收入家庭也去安装卫星电视。结果许多球迷选择去酒吧看比赛。这些提供球迷聚会的酒吧被描述为, “这种新看台的球迷狂欢形式取代了1989年希斯堡惨案之后的场馆看台文化。”酒吧看球氛围能够使球迷们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气氛, 比赛结束后大家的讨论也能产生“集体快感”。

《一球成名》中纽卡斯尔联队分别与切尔西俱乐部、富勒姆俱乐部以及利物浦俱乐部的三场对决中强调了酒吧看球的集体性认同。纽卡斯尔的卡维尔酒店中的酒吧和洛杉矶的爱尔兰人酒吧里人山人海, 大多是身穿黑白条纽卡斯尔联队主场球衣的男人, 专心致志地盯着电视里的比赛。他们一个紧挨着一个坐着或站着, 喝着酒, 抽着烟, 跟着屏幕上的比赛大声喊叫。摄影机在这些观众面前水平移动, 就像在球场拍摄一样, 只是为了在酒吧里再现球场上的气氛。影片中请到了星空卫视评论员马丁·泰勒和评论嘉宾罗伯·李, 罗伯曾任纽卡斯尔联队队长, 为影片中的技术动作做解说。影片中使用了纽卡斯尔联队对抗切尔西队、富勒姆队和利物浦队的真实比赛画面, 和纽卡斯尔联队训练的真实画面, 以及圣地亚哥在伦敦一个酒吧和现实中的球星劳尔、齐达内、贝克汉姆互动的画面, 这些都构成了影片中获得和职业足球相似的场面和气氛。影片中突出表现了现实主义, 这增强了这部强调个人表现为成功主题的电影最重要因素的乌托邦式故事的可信度。

摘要:《一球成名》拥有来自六个国家的国际演员阵容, 在国际足联官网上的宣传造势, 通过卫星电视转播英超联赛时大打宣传广告, 都体现了影片的国际化传播概念。

关键词:一球成名,影评,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黄璐.好莱坞体育电影剧本设计模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0.

[2]黄璐.运动电影崛起的社会实在意义[J].浙江体育科学, 2009.

[3]张新萍.电影卡特教练对"教体结合"的诠释及启示[J].体育学刊, 2011.

[4]黄璐.体育电影制作的一般规律[J].体育科研, 2011.

[5]黄璐, 兰健, 刘颖.论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风行的意识形态性[J].体育科学研究, 2007.

[6]张志成, 陈刚, 姜勇.体育运动与男性气概[J].体育学刊, 2011.

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篇3

艺术家座谈会畅所欲言

参加“省直文化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艺术家座谈会”的人员包括山东省内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其中有老一代德艺双馨的知名艺术家,有挑梁当前齐鲁舞台的中青年艺术骨干,也有部分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新秀,能够代表全省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各个层面。座谈会上,三代艺术家畅谈了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感受和体会。

大家在发言中普遍认为,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期盼已久的盛事。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了“文化强国”的目标,从战略高度上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部署,使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明确了方向,清晰了目标。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说:“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做为中央全会的议题,说明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我作为一个老文艺工作者,要加倍努力,把青年演员培养成才。为山东文艺的发展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山东著名地方戏作曲家高鼎铸说:“文化事业,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但这是第一次在中央会议上作为专题讨论。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一是感到自豪,二是感到责任重大。”他还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手段,目的是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省柳子剧团90后年轻演员尹春媛说:“听到众位前辈的发言,感觉受益匪浅,今后工作中一定更加努力地学习技艺,争取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奉献给广大观众。”……

会议最后,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徐向红作了讲话,他指出:十七届六中全会标志着党中央再一次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号角。全会系统地回答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方向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下大决心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创作,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素质,要牢固树立服务大众、服务基层的意识,积极开拓演出渠道,繁荣演出市场,凝神聚力办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他鼓励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努力创作生产更多精品力作,为十艺节成功举办和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倡议书签名踊跃

在10月19日的座谈会上,我省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李岱江,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秋,柳子戏表演艺术家黄遵宪、李艳珍,话剧表演艺术家薛中锐,以及省直文化系统部分中青年艺术家,共同签署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迎十艺、走基层、惠民生”活动倡议书》,呼吁全省文化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扎根基层、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开展各类文化下基层、惠民生活动,丰富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吕剧表演艺术家李岱江在《倡议书》上签名后表示,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关注民生,同样需要文化的关怀。此次倡议活动,就是希望发挥老一代艺术家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服务大众、服务基层的意识,深入广大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下基层、惠民生活动,把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送给基层群众,以一流的演出水准和精彩的文艺作品,丰富和推进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尽享先进文化发展成果。

名家走基层文艺演出深受欢迎

10月20日,“迎十艺、走基层,惠民生——金秋演出季”启动仪式暨“艺术名家走基层文艺演出”在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举行,标志着全省艺术院团“迎十艺、走基层、惠民生——金秋演出季”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让常年生活在农村的群众拍手叫好。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虽已76岁高龄。但仍主动请缨参加了此次演出。当她走上简陋的流动舞台时,观众们立刻认出了这位当年熟识的李二嫂,随即报上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呼喊声;京剧表演艺术家鞠小苏的一段《杜鹃山》“乱云飞”,完美展现出尚派京剧的艺术风格,一举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话剧表演艺术家薛中锐的诗朗诵《一位朋友》,唤起了观众对伟人的回忆;吕剧表演艺术家李岱江原汁原味的吕剧小段《盼发财》,更将整个演出推向高潮……活动现场掌声雷动。观众们如痴如醉。

演出结束后,艺术家们顾不得休息,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广饶县吕剧团,观看了该团刚刚创排的吕剧小品《英雄老倭瓜》和话剧小品《抓阄》、《我的驻村男友》,并对作品从情节构成、音乐唱腔、演员表演等多个方面给予中肯的点评和现场指导。广饶县文化系统的演职员听完讲评后非常感动,纷纷与艺术家合影留念,并希望艺术家们经常下基层给予指导和支持。山东省吕剧院缪才中副院长还当即表示:山东省吕剧院与邹平县吕剧团、广饶县吕剧团已签署了长期交流合作协议,以后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基层剧团生产更多优秀艺术作品,培养更多优秀艺术人才。

“迎十艺,走基层,惠民生——金秋演出季”活动是全省文化艺术工作者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活动于10月20日开始至11月底结束,包括优秀剧目展演、百团下基层等具体内容。据统计,活动期间将在全省各地举行各类文艺演出六百余场,举办各类展览展示活动三百余项。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全省各级、各类艺术院团和众多艺术家深入全省各地的广大农村、城市社区、工矿企业、学校、部队、重要工程建筑工地进行集中巡回演出,把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送给基层群众。

三基工作系列评论 篇4

------------------2011-8-3

越是着眼于长远、确保优势的企业,越是重视基础工作。越是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动真格的企业,越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这一点已经被世界上无数“长寿”企业证明,也为大庆油田50多年的发展实践所验证。

实际上,是否足够重视基础工作,是否能够抓好基础工作,是衡量一个企业在治企态度上是否负责,在思维视野上是否广阔,在战略谋划上是否持续,在治企能力上是否完备的一把标尺。

集团公司把加强三基工作上升到了“固本强基的战略任务”的高度,将其作为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新的重大工程”,可谓是抓住了推进发展的关键。落实集团公司战略部署,促进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大庆油田将加强“三基”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了“重点在基层,关键在领导,核心在岗位”的原则,可谓正当其时,乘势而上。

尽管,新时期新阶段的三基工作,从其“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素质”的内涵上来看,是实现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属于“方法论”的范畴。然而,要真正落实得法、推进得力,则首先需要深刻领会其意义,从思想认识上加深对“三基”的科学性、发展性、时代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三基工作是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是大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石油的独特优势。正是因为基层建设的不断加强、基础工作的不断夯实和员工基本素质的不断提高,才实现了我们企业的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价值的全面提升。

作为会战时期三基工作的首创者、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三基”内涵的实践者,没有什么企业会比大庆油田更能体悟到三基工作的重大意义。如果将大庆油田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三基工作就是让大树屹立不倒、枝繁叶茂,深深扎入土壤中的根系。

当我们在历史长河中,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三基”,会发现,“三基”并非是仅适用于特殊时期的偶然产物,它突破了时间限制,创造了过去,决定着现在,影响着未来。

“三基”之所以能够成为石油人的“传家宝”,是因为其诞生时就根植了“两论”的科学基因,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淬炼,在挑战与突破中成长,在实践与认识中完善。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内生性成长生命力,所以才成为一代代石油人勇往直前的动力源。

当我们在时代大潮中,从世情、国情、企情看“三基”,会发现,综合分析我们企业的形势、目标与任务,强化三基工作仍是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难题的有效载体和现实途径。

在集团公司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总体战略布局中,大庆油田是重要的支柱力量。无论是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能源支持的政治使命,还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要求,“又好又快”永远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而“三基”则是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统一的最佳着力点和突破口。

油田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和制度规程,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我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实现健康发展所必需的组织、制度的稳定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动性。

“小洞不补,大洞尺五。”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地域的拓展、产业链的延伸,管理幅度和难度也在增大。如果我们不进一步夯实基础,总有一天,基础工作的漏洞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在越来越复杂的、不可预知却必然增加的风险面前,只有扑下身来,筑牢根基,步步为营,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否则,工作就会陷于被动,企业发展的成果将难以巩固。

“三基”之重,重在落实。重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实践、什么样的成果,再度为其添加上什么样的重量。目前,集团公司对三基工作所作的一系列部署安排,虽然任务已经明确,但具体到不同单位,仍需要不同层次的细化实施。

油田上下要深入领会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实质,把握重点,突出主题、主线、主旨,把集团公司的部署与大庆油田的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为创出更加优良的业绩提供必要的保障。

来源:大庆油田报

重点在基层——“三基”系列评论之二

------------------2011-8-8

加强三基工作,“重点在基层”。这是油田领导对新时期、新阶段加强三基工作的三个要求之一。

如何理解这个要求?

从历史上看,加强三基工作,是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形成的基本经验之一。“三基”经验诞生于基层、扎根于基层、成长于基层。在大庆油田5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基层始终是大庆油田实践的主体和活力的源泉。抓住基层,就是找到了发展的动力源。

从当前来看,随着发展环境的改变,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基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基本单元,对队伍的独立“作战”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庆油田有5000多个基层站(队),他们是否打牢了基础、健全了制度、落实了责任,关系到我们企业这个有机整体能否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否实现安全和平稳。

基层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加强三基工作,“重点在基层”,就是要以“三基”为抓手,最终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就是要激活基层细胞,让企业肌体更加健康,就是要力量往基层使,工作往实里干。

在开展三基工作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三基工作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我们也不可回避地遇到了一些思想上、认识上的困惑,比如“抓基层抓什么?怎么抓?”、“打基础打什么?怎么打?”、“素质提升提什么?怎么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迫切需要做出理性的思考和明确的回答,需要我们着重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三基工作是一项内容非常丰富、具体的经常性工作,要对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随着形势的发展,“三基”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基层实践也要与时俱进。只有坚持重知贵行与知行统一,才能保证三基工作的方向正确、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要把握好“上与下”的关系。三基工作最终是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领导干部要明确抓什么、如何指导、如何帮扶基层的问题。基层要明确怎么干、怎么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实际上,无论是“三个面向、五到现场”的传统经验,还是新时期油田各单位涌现出的“走动式管理”、“领导干部基层工作联系点制度”等工作新方法,都是在践行着“上与下”思想上的统一,步调上的一致。而这,也是保证三基工作形成合力,推进三基工作新发展的重要一环。

要把握好“远与近”的关系。就是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循序渐进,既要抓好短期目标的实现,又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围绕当前的生产经营需要,抓好基础工作,同时着眼企业长远发展,大力培养人才。

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时期做好三基工作,既要传承好的传统,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比如基础管理工作,就要坚持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在坚持“岗位责任制”等基本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从基层实际出发,健全完善各种现代管理体系,使之相互促进,收到相辅相成之效。基层建设同样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创新,诸如基层单位实行的“一队一载体”、党支部“星级”建设、“梯级”管理等新模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归根结底,三基工作要坚持从基层做起,从点滴开始。每一个人都要把自身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做好、做到位,就是对“三基”最好的回答和最大的贡献。

来源:大庆油田报 关键在领导——“三基”系列评论之三

------------------2011-8-15

回顾大庆油田50多年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大庆油田的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拥有一支敢于担当、令人信任的领导干部队伍。时至今日,以“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素质”为基本内涵的新时期新阶段的三基工作,仍然需要这支队伍担起关键之责。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三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根脉,是活力的源泉,加强三基工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领导干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是推进三基工作的关键力量。只有领导干部重视了,下面的基层员工才能重视。只有重视“三基”,才能抓好“三基”。只有抓好“三基”,才能抓住工作的核心,抓住发展的根本。

因此,集团公司2011年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三基工作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要健全三基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摆正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切实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上,作为三基工作的发源地和实践者,大庆油田在会战时期就形成了“三个面向、五到现场”的基本指导思想,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指挥生产是大庆石油会战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多年来,在三基工作体系形成过程中,油田各级领导干部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对其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五个一流”,是油田公司针对机关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其主旨就是将服务基层作为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其在推进企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现实实践,都验证了领导干部在推进三基工作中的重要性。那么,在当前形势下,要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对三基工作的要求,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关键作用?

归结为一个字——“入”,就是领导干部要将自己融入到三基工作中,心入基层,身入一线。

领导干部在三基工作中,不仅是决策者和指导者,还是实践者和示范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很重要。领导干部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不提高,如何去要求岗位员工提升基本素质?领导干部不带头创先争优,活动又如何在基层开展?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身先士卒,才可所向披靡。

对于三基工作,领导干部不仅要融入其中,还要心入基层,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要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心系基层,尽可能地把人力、财力和物力更多地投到基层,切实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夯实基层的基础,壮大基层的力量。机关也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能不开的会就不要开,没必要的评比和达标就不要搞,能精简的文件和报表就尽量精简,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三基工作在基层开展得无负担、无阻碍,进而拥有更广阔的空间,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领导干部要在三基工作中充分发挥好关键作用,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身入”一线。这是“三个面向、五到现场”传统经验的精髓所在,也是大庆油田多年来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

到一线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到一线去,直接指挥,现场办公;到一线去,倾听群众的心声,与群众同甘共苦……

近年来,无论是广泛实行的“领导干部基层工作联系点制度”,还是很多单位采取的“走动式管理”,都旨在推动领导干部更多地下基层,更好地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作用。

三基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油田各级领导干部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扎实做好三基工作,把握好企业发展的这条根脉,切实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来源:大庆油田报

核心在岗位——“三基”系列评论之四

------------------2011-8-22

深刻领会集团公司对全面推进三基工作新的重大工程的总体思路,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追求稳定化、制度化、长期化的重大战略。

长期的、宏观的战略怎样“着陆”?必须依靠实践,通过实践稳扎稳打,筑牢基础。

实践,说到底是个“干”的问题,而“干”的落脚点都在岗位,正是诸多不同性质的岗位组成了企业的“实施构架”,正是不同岗位的共同贡献成就了企业的恢弘发展。

对于加强新时期三基工作,油田领导强调“核心在岗位”。岗位员工必须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发挥好岗位的最大价值。

说起岗位,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起一个名词“岗位责任制”,它究竟是什么?首先需要我们在历史脉络中去梳理岗位责任制的“前世今生”,明确岗位责任制的灵魂与本质。

为什么大庆会战时期诞生的岗位责任制,今天依然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准则?为什么这项制度在大庆油田刚一形成就迅速在中国石油系统推广并被全国各系统学习应用、甚至一些老外也千里迢迢跑来“取经”?为什么50多年过去了,它依旧历久弥新?

是因为岗位责任制从根本上适应了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所必须遵循的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不管有没有被人们的主观意识所发现,都一定会起作用的力量。

只要是企业,不管是什么性质、处于什么环境,其从根本而言,都是以发展为目标、以成长壮大为需求。这就需要企业以战略目标为中心,把每个机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效地组织起来。岗位责任制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明确了岗位职能和权限,配套了奖励标准和惩罚措施,满足了企业“有序组织”的需要。

综上,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岗位责任制是对岗位职责的一种制度化、规范化,它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保障员工更好地行使岗位职责。因此,新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践行岗位责任制,增强岗位责任心。

正如集团公司2011年领导干部会议提出的要求,要“狠抓责任制的全面落实”,进一步细化量化责任目标,加强对责任落实的考核监督,切实增强岗位责任心和工作自觉性,坚持开展岗位责任制大检查。

新时期、新阶段的三基工作,实际上是对大庆油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面临的矛盾的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目标追求的高远。

我们要在稳产高产难度很大的情况下推进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要在大力改革调整、优化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整体协调发展,要进一步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矿区建设。这一阶段的三基工作更具挑战性,任务更为艰巨。

此时,要理解油田加强三基工作“核心在岗位”的要求,还需要我们以理性的眼光看待油田的现实挑战与未来愿景,在变与不变的思考中,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撞击中,去传承经验、改进创新。

要理解“核心在岗位”的要求,尤其需要我们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住当前工作的核心,进一步深化认识《纲要》,深刻践行《纲要》。

随着企业的发展,油田如今的岗位更多、更杂,这对岗位职责的明确和规范是一个挑战。但是,尽管各个岗位职能不同,但只要对准《纲要》、吃透《纲要》,就会深明岗位要义,找准践行岗位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寻找到自己岗位的前进目标与方向。例如,市场开发岗位应更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驱开发岗位应更注重精细化操作,矿区建设岗位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贯行等。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人,无论是身在机关还是身处一线,每一名大庆油田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自己是三基工作大工程中的一分子,必须继续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全心全意践行岗位要求,恪守岗位职责。

集团公司新时期提出的加强三基工作,实际上是对继承的一种创新,同时对岗位责任制也赋予了一种新内涵。那么,岗位员工应该深度思考,哪些工作要及时跟得上。

首先是基层建设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方式方法,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搞好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使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建设水平节节提升。

其次是基础管理更为重要,要提高认识,搞好结合。作为基础性管理的主要内容,质量、计量、标准化、制度、流程的岗位人员更应深明使命,把握好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融合、基础管理与专业管理的衔接配套、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有机统一,力争早日形成完整、系统、全覆盖、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最后是对员工素质要求更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同时过硬。新时代要求岗位员工不能仅仅是“鲁班型”人才,还要胸怀理想、信念,品质高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系企业,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

来源:大庆油田报

老标杆的“三基”新亮点

------------------2011-8-10

老标杆为何多年屹立不倒?

采油一厂3家老标杆单位北二注水站、中四队、中十六联合站给出了答案——做牢基础,做实三基工作。

虽然是老标杆,但越老越有新意,他们的“三基”新点子着实多。

老传统是基层建设的“引航”力量,老标杆既是传统精神的发源地,也是继承者、创新者。

走进采油一厂三矿中四队,便能看到“高度觉悟、严细成风”8个大字,如老标杆的牌子一样屹立不倒。“三老四严”是大庆油田的优良传统,中四队作为传统发源地,努力做到继承传统不丢根、严细作风不走样、创新发展不停步,在油田永续辉煌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确立了“三老四严、永续发展”的小队发展理念。

今年,“三老四严”的发源地——采油一厂三矿中四队在集团公司HSE工作会议上介绍安全经验,介绍中四队独创的“PS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这样的先进经验得益于中四队建班子“三分三合”的工作原则,即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强化协作,群策群力——“PS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就是班子分头到生产现场调研而后共同研究形成的理念。

采油一厂二矿北二注水站是三基工作源头——“岗位责任制”的发源地,他们的基础工作一直在创新,却从未走过样。

这表现在他们的自我批判精神上——他们对站里的基础工作实行“阳光瑕疵”政策,对疏漏从不“遮丑”,而是将其放在“阳光”下,作为反面教材。一次,厂里的一位负责人发现一条干线上的指示标牌贴错了,标牌被揭掉后,管线上留下了一道“疤痕”,站长项华带领全站员工在这道“疤痕”前开了一个“强化责任找差距”的现场会。

同时,也表现在他们对“岗位责任制”的创新实践上——创新“岗位责任制”内涵,形成“三标”,即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制定完善了8大制度28大项56小项内容,让员工日常行为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让安全隐患无处藏身。截至8月5日,北二注水站已实现安全生产17984天。

中十六联合站与前两个老标杆比起来,实属年轻,但说起三基工作,它却是大庆油田不可不提的精彩一笔。

中十六联合站建站晚、设备新,它所需要的是高素质员工,这也是油田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抓员工技术培训上,他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走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之路。

中十六联合站以培养“一岗精、二岗通、三岗懂”的员工群体为目标,在全站开展了岗位互换交流学习活动,采取技教课堂系统学、师傅带徒指导学、千题练兵强化学、计划读书自己学等多种方法,使每一名员工都参加到为期3个月的岗位轮训中,该站员工取得两岗操作证的达100%,取得三岗操作证的达64%。

“专业课”是多面手,“公共课”也要素质高。他们组织员工学文化、学外语、学微机。党支部积极支持员工成立“读书班”、“英语角”、“微机沙龙”等业余学习组织,目前全站有20多名青工能进行日常英语会话,30多名员工能熟练操作微机。

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 篇5

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可近些年,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地沟油”到“染色馒头”,这“天”不敢说塌了,起码是千疮百孔。吊白块馒头、苏丹红鸭蛋、避孕药黄鳝、硫磺腐竹„„种种匪夷所思的有害食品,让许多国人悲叹:我们到底还敢吃什么? 餐桌不安,国必不宁。为保卫餐桌,国家付出了艰苦努力。几年来,对食品安全底线的屡屡失守,媒体的呼吁不可谓不痛心疾首,政府的查处不可谓不严厉坚决,企业的整顿不可谓不深入彻底,但苦口婆心的道德规劝也好,严惩不贷的法律威慑也罢,都未能阻遏食品安全问题接踵发生。

“餐桌保卫战”屡战屡败说明,现有的提高生产者销售者道德自律、加强监管部门落实责任、“重典治乱”的治理思路一定是遗漏了些什么。

我们希望回答,为什么同是中国食品企业,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就比内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好?是不是企业越大,越有利于食品安全? 我们认为,食品加工行业较重的税负和一味求大的行政引导思路,都不利于打赢“餐桌保卫战”。

据了解,现在,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税赋较重,生存艰难。目前农产品加工业进项抵扣税率13%,深加工的销项税率与一般工业品一样,均为17%。由于存在进项抵扣,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即使没有增值,仅保本销售,但从账面上看,仍需缴纳增值税。农产品加工行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在具体操作中,税务部门均据进货和销售的发票扣税,人工成本开支无发票可抵扣,这样一来,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就显得较为沉重。

内销税负重,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只得将目光转向出口,通过退税来提高收益。而要出口,就必须选用最好的原料、对质量进行最严格的把关,以符合进口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开拓和稳定市场。这种税制安排,导致中国出口到国外的食品比内销食品质量和安全性都好,价格反而便宜。

此外,国内的连锁商场、大卖场,基本被国外各种品牌所垄断,进入的门槛畸高,一般的企业内销很难打入那些连锁商场、大卖场,这样就只能通过不正规的渠道销售。销售渠道不正规,竞争又非常激烈,许多企业为了生存,就铤而走险,以次充好、甚至用有毒添加剂来降低成本。数以万计的农产品加工内销企业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许多企业之所以勉为支撑,是由于企业的地皮年年升值,企业与银行都把“宝”押在随着城镇化推进,不久的将来土地能够“变性”,由工业用地变为商业或住宅用地,卖地皮来偿还银行的贷款。如果中国的大量食品加工企业要依靠房地产业才能获得最后的“解脱”,这种状况下形成的企业心态,食品安全焉能不出问题!

现在,一些专家和政府部门认为,提高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正道。可是,几年前的“三聚氰胺”和最近的“瘦肉精”事件,就发生在如假包换的大企业身上。这说明,这一思路是存在问题的。可是,最近完成的对于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整顿,就以提高准入门槛为准则,要求生产企业必须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业内人士称:“小企业投入资金要400万,而大企业投入则要上千万,大批资金本就紧张的乳品企业将会被淘汰。”这些奶企一旦因此关张,人们不得不担心,原来为这些奶企提供原料的大批养牛场、大量奶农,会不会在奶业“前所未有的大洗牌”中,沦落为监管空白地带的黑奶场、黑工厂?这样是会保障食品安全,还是会危害食品安全呢? 食品生产销售点多、线长、面广,监管不易。单纯依靠加强执法或指望通过消灭中小企业来提高安全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要形成保卫餐桌的长效机制,唯有综合运用执法、税收、加强行业自律等手段,为食品企业创造宽松的良性竞争环境,才能为洁净的餐桌,提供制度保障。(作者为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

之二:食品安全监管者如何重获百姓信任

最近一段时间,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新闻不断。先是上海染色馒头新闻“发酵”,接着沈阳毒豆芽新闻“泡发”,在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深挖狠抓后,26日,海南的“地沟油”又“下流”地流了出来。

24个肮脏的大油桶,一把沾满污垢的大勺子,空气中弥漫着潲水沸腾后发出的恶臭——这就是海南省儋州市城郊那大镇北吉村非法加工地沟油的一个窝点。与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一样,海南地沟油事件向公众展示出食品安全领域的造假行为多么触目惊心。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

在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如果不是央视《消费主张》的曝光,不会有此次染色馒头**;如果馒头企业的老板“大方”一些,为司机交了200元的罚单,就不会有司机举报,人们也就不会知道每天餐桌上的馒头还有那么多说法,原来还可以染色。

染色馒头不是一两天了,为何执法者一直未能发现?非要等到偶然的举报,被媒体曝光,才兴师动众地大查特查?平时,你们都干什么去了?

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无疑也是一场场诚信危机;表面是企业的诚信危机,其实更是执法者的诚信危机。

在沈阳的40吨毒豆芽新闻中,各部门的“不归我管”令人如芒在背。工商、质监、农委三个部门的理由都看似有理,而且也有法可依。但是我们是否也要问一声:你们究竟在管些什么?

中国的市场经济日渐完善,行使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的职能也在增强,可是与公众的基本需求相比,现有的食品安全执法能力还远远不够。这一方面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另一方面还需要监管部门勇于担责的责任心。不能功来了都抢,责来了都推,拿出条文条例把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一退六二五。

在“餐桌保卫战”中,监管部门是主力。如何让主力不打盹,时时刻刻盯紧与餐桌相连的每个渠道,是打赢“餐桌保卫战”的前提条件。而要这些监管部门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就应该赏罚分明,对取得成绩的予以奖励,对失职赎职的严厉查处、绝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让监管部门恪尽职守,让百姓恢复对监管者的信心。

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之三: 食品安全监管应丢掉“权力幻觉”

“监管不到位”被普遍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迭出的主要原因,而“加强监管”的一个习惯思维和常规举动就是“收权”:包括强化政府部门的职能,扩张其权力,颁布名目繁多的标准,抬高市场准入门槛等等,不一而足;而为了解决“多龙治水”导致的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的问题,又层层成立所谓的“领导小组”、采取联合执法等措施,以求统筹和协调。

笔者认为,这样做虽然能促进和体现对食品安全的“统一认识”和“高度重视”,但未必能收到所期待的成效。

食品行业的基本特征是点多、线长、面广,生产的方式种类繁多,销售的渠道五花八门,使监管者不免有防不胜防、捉襟见肘之感。以农产品加工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例,对于“基地”和“公司”管理起来相对容易,对原料生产的“第一车间”,也就是分散到千家万户的种养业主,要确保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的规范使用,确保他们在生产过程不掺假甚至掺毒,政府职能部门要一竿子插到底管住管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是那些零零散散的家庭作坊、直接进入市场或端上餐桌的农产品或加工食品更是如此。

所以,无论是“四顶大盖帽管不住一根豆芽”,还是“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并不是有关部门不努力,而是有限的行政执法力量面对浩瀚的市场,实在管不胜管,任你步步为营,层层设防,问题食品仍然“跑冒滴漏”。这样的状况,并不等于说食品安全是一道“无解方程”。“加强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只有政府自身扩权这“华山一条道”。

手头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广西北海市加工的干海味远近闻名,当地的海味市场几年前曾经两度“出事”,一次是一些加工者使用颜料生产染色虾米,另一次是在周边地区销售的腌制红鱼被查出为了防虫使用有毒药品。事发后工商部门频繁检查、四处出击,管理者疲于应付、业主不胜其扰,可成效并不显著。后来,他们针对众多家庭作坊从事海味加工的情况,主动放权,从销售环节着手,指导海味市场的经营户成立行业协业,加强自我管理,行业协会对会员“约法三章”,规范会员经营海味的进货渠道、品名和标签,并订立10户一组的“连坐”受罚制,互相监督。5年来,海味市场食品安全“零”投诉,营业额逐年上升,成为了当地的特色食品品牌。

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系列评论之一 篇6

从今年开始,全省市县乡党委将自下而上集中换届,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也将陆续展开。此次换届恰逢“十一五”精彩闭幕、“十二五”顺利开局,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换届风气如何,直接关乎换届工作成败,关乎党的形象和威信。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把正风肃纪摆上突出位置,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严明的纪律,维护换届工作的严肃性,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要靠严肃的学习教育。“治病不如防病”,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提出“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目的就是要先从思想上正本清源。要净化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党性意识,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正确对待手中民主权利,坚决杜绝在换届中找“帮手”或当“帮手”,搞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要组织进行专题学习,通过制作专题片、印发纪律须知卡片和警示教育案例等方式,将换届纪律要求告知每一位领导干部和参加推荐选举的人员,做到警钟长鸣、引以为戒。要通过签订承诺书、开展谈心谈话等活动,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在换届中的责任和义务,使换届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有严格的责任约束和纪律约束。

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要靠严厉的监督查处。“治乱用重典”。加强监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范,严肃查处是最具威慑力和杀伤力的武器。只有把全程监督防范和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贯穿始终,才能保证换届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换届期间举报问题每日零报告和重要举报问题直报制度,及时发现换届中的异常异动情况,适时掌控换届全局。要通过实施有关事项报告审查、违纪案件专查、复杂案件协查、换届工作督查等措施,对违规触碰“高压线”的重拳出击,从快从严查处,严肃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对干扰破坏换届选举工作的典型案件,该曝光的曝光,不让投机钻营者如愿,不让遵纪守法者失望,真正把换届工作置于有效监督之下。

保证换届风清气正,要靠严格的考核评价。换届风气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要通过开展换届纪律知晓度测评、换届考察人选是否存在拉票等违规违纪行为定向测评、换届风气综合测评,把干部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换届纪律好坏的“标杆”和“尺子”。要以换届中是否存在用人问题、换届人选是否存在违反纪律等情况,对换届风气进行印证评价,作为追究和问责的主要依据。

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篇7

党报评论多指“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 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黑龙江日报》作为黑龙江省委机关报, 在2016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以及9月12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的会议之后, 先后集中撰写推出三组系列评论, 分别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15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18篇;“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7篇。三组评论员文章从副题上就清晰可辨, 每一组都有时效性, 每组之间又呈递进式展开。共计40篇的评论, 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 深入、具体、有针对性地剖析了振兴发展路上的短板与不足, 站位高、立意深、内容实, 观点鲜明、笔触生动, 既契合省委战略思路, 又符合龙江发展实际, 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可读性和号召力, 体现了省级党报的评论水平和写作功底。这几组评论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他们认为, 党报的评论阐释透彻、说理清晰、逻辑严谨, 是领会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的参考书。

一是坚持党性, 以思想性增强引导力。“文者, 贯道之器也。”每篇新闻报道都有导向, 包含着一定观点、立场与态度。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 党报评论体现党的意志, 反映党的主张, 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是贯彻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016年是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之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三个月时间两次针对黑龙江发表重要讲话, 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 推进讲话精神落地生根, 《黑龙江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责无旁贷, 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为把总书记讲话精神转化为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统一行动鼓与呼。3月两会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 《黑龙江日报》即撰写刊发以《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为首篇的第一组系列评论, 开宗明义地阐述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意义, 提纲挈领分析龙江下步工作总抓手, 内涵丰富具体、剖析鞭辟入里, 既吸引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关注, 又对全省工作提供了富有参考性的意见建议, 在龙江上下一心一意学讲话、齐心协力谋振兴的全局中率先发声。在随后的评论中, 《黑龙江日报》推出的《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冲破束缚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系统方法打好发展组合拳》等评论文章, 着眼于省委省政府重大思路、重大决策、重大部署, 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一目了然, 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述, 阐释重大主题, 反映社情民意, 在鼓舞人心上持续发力, 在改进工作上摇旗呐喊, 在汇聚合力上不遗余力, 起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舞斗志的作用, 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党报姓党”这一属性。

二是观点为王, 服务大局增强传播力。评论是说理的艺术。短短千字文, 如何将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鞭辟入里, 考验的是评论选题是否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评论观点是否有独家视角与深刻见解、评论员是否具有深厚新闻素养与理论功底。今年10月26日,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 人民日报刊发题为《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的社论, 抚今追昔, 启发国人走好新时期“长征路”的集体共识, 就是一篇好评论。事实说明, 党报评论如果能够始终与时俱进, 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及时发声, “楷体文”的舆论引导力将事半功倍。在东北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唱衰东北之音不绝于耳的舆论环境下, 如何振兴东北众说纷纭, 甚至出现了一些并不准确的数字与谬误。在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中梳理龙江家底、全面剖析面临的客观实际, 《黑龙江日报》刊发的《用解放思想打开振兴发展这扇门》聚焦发展认识论问题, 《优化发展环境要狠抓整治不留盲区》讲的是“开门迎客”问题, 《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聚焦创新驱动问题,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讲的是如何为优势产业发展注入新内涵……这些评论, 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江发展的重要要求, 又深刻剖析了龙江发展的客观实际, 内容丰富、论点充分、论据充足, 富有哲思, 引人启迪, 对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来说, 这样的“以理服人”十分具有指导意义, 是气场强大的主流舆论“冲击波”。在党报的各种宣传手段中, 评论的作用直接而又效果突出。发挥好党报评论作用, 对推进党委政府工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扩大党报影响力、提高党报公信度有着重要意义。比如, 在《黑龙江日报》刊发的第二组评论《答好选对人留住人用好人这张卷》这篇评论中, 针对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的人才缺失问题时, 该文对东北人口流出问题直言不讳, 剖析政策上的因素、环境上的短板、待遇上的差距, “提出了疑问, 分析了问题, 回答了疑问”, 板子打在自己身上, 一针见血、毫不留情, 向社会各界传递了龙江求贤若渴的期待, 营造了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舆论氛围, 刷新了党报的存在感,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是创新方式, 理趣交融增强说服力。如果说策划选题只是解决了“说什么”的问题, 在创新表达上做文章则可以解决“怎么说”的问题。传递精神、解读政策、引领导向, 在坚持评论准确性和导向性坚定不移的前提下, 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 必须通过创新表达方式, 让党报言论言之有物, 这是增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和传播力的必经之路, 也是《黑龙江日报》系列评论在创作中一贯注重的焦点。9月, 全省学习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 第三组系列评论更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 以“强信心闯新路振兴发展再加速”为核心观点, 旨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结亮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坚定不移做好“三篇大文章”、“龙江丝路带”建设、产业项目建设、创新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更加侧重。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近一年来, 黑龙江的党报评论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评热点、析难点、讲政策、讲理念, 从《唱衰龙江可以休矣》到《强信心闯新路振兴发展再加速》等评论文章, 《黑龙江日报》重磅推出的大型政论文风新颖, 立论鲜明, 气势磅礴, 准确有效地传播中央和省委精神, 发出先声, 受到好评。“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方法就像‘舟’和‘桥’, 过河必须有‘舟’和‘桥’, 而‘舟’的运用, ‘桥’的架设又必须科学定位、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 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 要认识好、解决好, 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诸如此类在语气、语态、语式表达上让人耳目一新的表达方式, 有热度、有温度、有力度、有情怀, 引发了强烈的群体共鸣, 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是打造品牌, 与时俱进增强影响力。2015年以来, “新东北现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 为提振发展信心, 发出主流声音, 《黑龙江日报》推出系列评论《怎样看待新常态下的黑龙江》, 客观分析我省面临的机遇和拥有的潜力,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收到很好宣传效果。同年9月, 针对各种“唱衰东北”的声音, 《黑龙江日报》撰写《“唱衰东北”可以休矣》的评论文章, 文章见诸报端, 国内主要媒体立即转载, 网络媒体和手机移动端广泛转发扩散, 形成广泛社会影响, 发挥了巨大而有效的舆论导向作用, 也再次印证了党报评论这一品牌的强大舆论影响力。多年来, 《黑龙江日报》一直致力于培养打造一批理论功底深厚、专业素养扎实的评论员队伍, 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具有深刻影响力的评论作品。一是评论员接地气、下基层。新闻评论写作是融采访、写作、编辑于一体的综合性表现手段。党报要想加强舆论引导力, 就要把记者推到一线, 去感受去领悟。在撰写推进会系列评论之前, 评论员就下基层“捞活鱼”, 先参与新闻报道, 然后写评论, 全程感受, 升华思想认识, 写出了更具针对性和建设性的评论。二是刊文注重时效、讲究火候。党报评论在立论上, 要抓住事件的焦点与内核, 该快的要快, 该准的要准。要抓住涉及振兴发展的全局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 找准切入点、聚焦点, 对敏感问题把握节奏、顺势而为, 防止恶意炒作;对原则问题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争取最佳效果。三是融合新媒体、增强辐射力。充分利用黑龙江日报手机党报、黑龙江日报微信客户端、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政北方”等新媒体矩阵, 让党报评论“一方生成, 多方传播”, 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发挥持续影响力, 让手中金话筒的声音传得更远。

摘要:党报评论被称作党报的灵魂和旗帜, 是党报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在众声喧哗的时代, 党报评论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之重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要求落实到每一篇评论之中, 就要始终坚守党性、观点为王、创新方式、打造品牌, 以逻辑缜密、入脑入心的说理艺术, 不断增强主流叙事的引导力、传播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为党的事业鼓与呼, 凝聚最大发展共识。

关键词:党报评论,导向,思想力,传播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胡文龙、秦珪、涂光晋著.新闻评论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2]孙洪霞.新传播格局下党报新闻评论创新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文学院, 2012年6月

上一篇:餐饮店的精彩广告词下一篇:从历史中走来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