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
2016考研资料分享群:248600511 作者:孙增
昆明理工大学 考取学校:上海交通大学 总分:367分
我的考研心路历程
某一天我和宿舍同学一起去师大听启航考研讲座,记得那天的主讲老师是王若平老师,他的风趣幽默让我难忘,更让我难忘的是这那个晚上我暗暗下定决心开始准备考研。
本来和我一起去听讲座的那个舍友也说准备考研,但是时间不长,他放弃了,我报班了,记得当时只报了政治,送了些有关考研的资料。后来发现周围考研的同学还挺多,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报了启航的辅导班,我们就这样加入了考研大军。
大三的上学期课程还是很多的,那个学期我没有开始复习考研的课程,而是在收集考研有关的资料,了解考研的流程和步骤,以及考试的形式和大体时间,初步选定了自己比较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方向——上海交大信息安全工程学院。那时专业课一直按部就班的上,没有逃过课,考研就像一个兴趣爱好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浏览有关网页,听启航的考研讲座,和同学交流考研的打算,向往着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同时做好了下学期吃苦学习的心理准备。
寒假期间我只带了两本书回家,就是启航赠送的那两本词汇书,在家期间我把两本词汇书大体背了一遍,去了趟上海交大弄了套考研专业课资料,同时买网上买了专业课的复习指定课本,就这样寒假充实而忙碌。感觉考研就想事业一样,至少是明年一年的事业,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在我计划做一些事情时,我都会考虑它会不会影响我的考研计划。
寒假开学后,我很快制定了自己的考研详细计划,和阶段性学习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大体开始时我还是以英语和数学的基础性知识复习为主,英语方面我在词汇已经基本掌握的基础上,重点攻克长难句,渐渐的我发现其实我还是能很容易的读懂一些很长的句子的。数学那时我以课本为主,结合基本配套的讲义重点复习一些概念,定理和公式,结合题目掌握它们。那时做的题目很少,也很基础,没有去看些考研真题。在这段时间内我从来没有看过政治,因为我知道启航会在暑假重点复习政治的,我相信启航的政治复习。记得那时周围的同学都选好了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我们一起自习,但很少探讨有关考研的事情,一种无声的又随时在身边的竞争和压力始终在我周围。当时适当的逃些课了,保证每天的复习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很快大三的上学期就过去了,那时我就决定暑假要留校复习进入强化阶段。
昆明的暑假气温不高,很舒服,每天我很早起床,在宁静的操场上跑几圈步,然后吃早饭去学校给我们安排好的自习室里自习。自习室的气氛丝毫不亚于高三冲刺时,我们各自看各自的书,吃饭的时候一起。在启航培训班开课时,我们一起去上课,中午一起吃饭,晚上一起回学校,在那里我结识了一个校友,他现在已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那时的学习可以说是我求学这么多年最主动和忘我的,我似乎已经不知道疲倦了,每天8个多小时的辅导班课程加上晚自习的时间,每天的学习时间不会少于10个小时,我现在觉得效率也很不错。学习之余我和几个同学在晚自习之后会在校园转转,一起畅想下未来,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和考验的决心。带着些许的疲惫和美好的憧憬我进入的梦乡,其实在躺在床上的时候都都会照考研自学平台 咋学微信号: 咋学网(zaxueapp)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启航考研(qh_kaoyan)
例回顾下今天的学习内容,计划着明天的事情,我觉得人总是在不断总结和反思中进步的。
暑假开学后我更加从容和坚定,前提是我经历了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暑假。在暑假中我把数学的只是复习已经做的很好了,可以收闭着眼就能说出数学的框架和每一章的常考只是点和解题常用方法。英语也把基本不同书中的长难句一一吃透,做起考验翻译题觉得不那么困难了。接下来我会以考验真题为重点突破对象,我坚持每天吃透考验英语真题中的一篇文章,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把其中的生疏单词和重要长难句记录下来早上背诵。数学我首先按照章节的方法研究真题,总结哪章节在考验的比重,和一些相对十分重要的题型。我每天看的题目并不是很多,但每道题我都会认真分析揣摩。其次我以每套题的角度再做了下历年数学真题,这时仍然有不会的,而且这时我会结合实战的方式做题。至于政治,这时启航又发了些资料,我都一一练习,争取记忆一些东西,结合一些模拟题和真题反复练习争取多记忆些知识点。到了快考研报名时,我开始准备专业课,因为我专业课考的是计算机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络差不多,以前学的也很好,还获得过几个与之有关的证书,所以准备起来十分轻松。主要是看了下课本和老师的课件。至于历年真题几乎没怎么看,因为我分析发现几乎没有考过重复的题,就连题型每年也有很大差别,毕竟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很宽泛的科目。在这时期我看到有一些同学新加入,也看到一些同学离开,看到以前一起奋斗的同学保研了,看到有些因为找的工作不好而选择加入,看到一些一再降低自己的目标院校,最终报考了本校的研究生,因为那样把握更大些而且专业课更容易复习,但我始终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其实我也有迷茫和动摇过,其中还和一个比我小一届的同学在一起愉快的相处过,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我晚上很少去自习,她看出我这样是不能考上交大的,提出不和我来往让我好好复习,现在我真的很感激她,是她让我懂得所谓的舍得和人生就应该坚持自己的初衷。我觉得为了考研我确实放弃了很多,更收获了很多,我觉得在这期间我从一个男孩成长成了男人,我更加懂得担当,体会到了自信,历练了自己,学会珍惜和懂得他人!
当走入考场时,我从容而淡定,我相信我的努力结果不会太差,我觉得结果真的不是很重要,做好当下的自己最重要。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就要做好没个阶段的事情,我眼下只要发挥真是的自己就可以了,前三科都考得顺风顺水,最后一个的专业课考试,我拿到试卷彻底傻了,我原本以为还会有选择和填空题,怎么只有论述,画图和计算题。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我想了很多,最终我还是决定写下去,把自己知道的理解的统统写上去,那时我觉得我不是在做考卷,而是在自我坦白,要把这一年的经历全部融入这张白纸。我想到一些人,一些事……
笔试之后我就回家了,开始着有可能是我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寒假,那个寒假我没有再太多回顾考研的事情,好好在家和家人谈自己以后的打算。同时签了份不错的国企工作,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工作和生活,开心而释然。
大四的下学期如约而至,带着些离别感伤的气味,我整理在自己的书桌,看到一本本曾经沾满汗水和泪水的资料,我小心而不舍得将他们堆放起来,我提醒自己已经过去了。我说过,考不上交大调剂到不太好的学校我是不会读的。偶然得知,在考研论坛中看到有人说交大可以查分了,我带着些尝试和忐忑打开了网页,内心不禁一点惊喜,比自己想象的好,顿时一种陌生的直觉在我脑海中浮起:我还是有希望的。立即在当当上买到指定的复试用书,开始准备复试。看看周围同学的成绩我觉得希望更大,在我们专业我分数是最高的。
考研自学平台 咋学微信号: 咋学网(zaxueapp)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启航考研(qh_kaoyan)
复试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每天的复习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终于我找回那久违的信心和淡定,从慌乱中走出。其实驱除慌乱的最好解决方式就是有目的的行动。很快交大自主划线公布了,我过线了!又跨过一道门槛,我快马加鞭的复习准备着,感觉里目标越来越近了。不就学院和专业划线也公布了,复试名单公布了,我终于可以去复试了!带着一种期许我坐上了开往梦想的火车,它的下一站是上海。
交大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每年回家都会路过上海去看看,单从来觉得自己只是个过客,没有任何归属感,这次我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归属感,踏在思源坪上我感觉自己的脚步是那么的踏实。复试程序很多,我一一从容应对,在那里结识了两个考同一专业的老乡,感觉是多么的美好和亲切。
回校后,我几乎每天都不止一次的浏览学院的网站,有一天看到公布的拟录取名单,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我看到我的名字写在交大的网站了。我被录取的消息亲朋好友都知道了,在他们的赞扬和羡慕中,我回忆最多的是一路走过的艰辛和执着!时候我才知道有一个笔试比我分还高的老乡复试被刷了,我安慰他,同时也在安慰我自己。
遥想金秋,当我以这种心态和精神状态漫步在思源湖,穿梭在繁华的上海,我想我能走的更好,我会将这段经历凝练成一种动力和品质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保持!
在中郎看来无论做官还是归隐皆是出于他的真心, 都是他适世的表现。他在给徐汉明的信中说道:“弟观世间学道有四种人:有玩世、有出世、有谐世、有适世。”所谓“适世”:“其人甚奇, 然亦甚可恨。以为禅业, 戒行不足;以为儒, 口不道尧舜、周孔之学, 身不行羞恶辞让之事。于业不善一能, 于事不堪一务, 最天下不要紧之人。”为人不像和尚那样讲究苦行, 也不必像儒生那样讲究仁义, 尽可随心所欲、顺乎自然。这种人, 于世无大益, 可也无大碍。贤人君子避之唯恐不及, 中郎却最喜欢“此一种人”。
仅仅适世还是不够的, 中郎在给《龚惟长先生》的信中还说明了他的快乐哲学:“然真乐有五, 不可不知。目极世间之色, 耳极世间之声, 身极世间之鲜, 口极世间之谭, 一快活也。堂前列鼎, 堂后度曲, 宾客满席, 男妇交舄, 烛气薰天, 珠翠委地, 金钱不足, 继以田土, 二快活也。箧中藏书万卷, 书皆珍异。宅畔置一馆, 馆中约真正同心友十余人, 人中立一识见极高, 如司马迁、罗贯中、关汉卿者为主, 分曹部署, 各成一书, 远文唐、宋酸儒之陋, 近完一代未竟之篇, 三快活也。千金买一舟, 舟中置鼓吹一部, 妓妾数人, 泛家浮宅, 不知老之将至, 四快活也。然人生受用至此, 不及十年, 家资田地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 朝不谋夕, 托钵歌妓之院, 分餐孤老之盘, 往来乡亲, 恬不知耻, 五快活也。士有此一者, 生可无愧, 死可不朽矣。”如此随心所欲、放荡不羁。
但推崇“适世”、信仰快乐哲学的袁宏道仍深有感触地提到:“寂寞之时, 既想热闹;喧嚣之场, 亦思闲静。人情大抵皆然, 如猴子在树下, 则思量树头果;及在树头, 则又思量树下饭。往往复复, 略无停刻, 良亦苦矣。” (《与兰泽、云泽两叔》) 在北京的沙尘中, 无日不念山中的乔木古松;而当隐居山中时, 又以一见京师为快。在做官与归隐之间徘徊, 很矛盾, 很痛苦。他的矛盾与痛苦从何而来?
毋庸置疑, 袁宏道有着强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 有强烈的进仕愿望。他从青年时期就致力于举业。“少年望官如望仙” (《李本建》) , 还写下了典型的颂圣诗——《辛卯元旦》:
满城佳气郁云霄, 海日如归上海潮。
率土再新弘治朔, 百年三倍穆宗朝。
柳寒初绿风前舞, 梅带残香雪里飘。
笑我俗愚非董子, 太平犹颂不鸣条。终其一生都充满了对时政的关心。
“朝来刚赴西宫约, 莫遣经筵进讲章” (《拟作内词》其一) ,
“朝来领取铺宫例, 御帕亲封少府金” (《拟作内词》其四) ,
“皂囊久积言官奏, 吩咐金珰取次行” (《拟作内词》其五) , 表达了对万历皇帝怠政的讽刺。这样的篇章在他以后的为官或赋闲的生活中仍然很多。万历二十年中进士未选吴县县令时作的《感事》:
湘山晴色远微微, 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 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 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 一双白鸟避人飞。指本年二月宁夏夏孛承恩等作乱, 杀巡抚右御史党馨等事, 表达了对朝政措施的强烈不满。万历三十年作的《竹枝词》其二:
雪里山茶取次红, 白头孀妇哭青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 十室金钱九室空。此诗指御马监太监陈奉, 奉命征荆州店税兼采兴国州矿洞丹砂及钱场鼓铸事, 体现了百姓的痛苦。《猛虎行》、《荆州前苦雪引》、《荆州后苦雪引》都表达了朝廷征收矿税给民众带来的灾难。而《闲居》其五则表达了对朝政援朝御倭的关心。除了对时政的关心, 袁宏道也有颂圣的作品。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 袁宏道是一个关心时局的正义的士大夫。他心中充满了对时局的不满, 对朝纲的讽刺, 对农民的同情。但同时袁宏道对官场也充满了恐惧感。
中郎的恐惧心理与他的舅舅龚仲庆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明史》的记载, 龚仲庆是张居正的支持者, 张居正去世后, 先后弹劾与张居正为敌的沈思孝、李直等人, 失败被贬。最终成为党争的牺牲品。这种官场的尔虞我诈在原本敏感的中郎身上肯定会产生影响, 对官场充满了恐惧。中郎十七岁时作了一首《古荆篇》:
霍氏功名成梦寐, 梁王台馆空山丘。
荣枯反复竟何言, 昨宵若水今昆仑。
无人更哭西州路, 有雀还等翟氏门。
汉恩何浅天何薄, 百年冠带坐萧索。
昔时嘘气成烟云, 今朝失势委泥砾。
青娥皓齿嫁何人, 金床至几为谁作?
已矣哉, 归去来。
楚国非无宝, 荆山空有哀。
君看白雪阳春调, 千载还推作赋才。陈子龙在《明诗选》中说道:“石公才情, 本似流丽, 本篇似刺江陵而作。”诗中充满了对张居正的惋惜同情之词。正是从少年时代开始, 这种对功名事业的渴望就产生了动摇。19岁时他就在诗中写道:“名岂儒冠误, 病因浊酒痊。”“不断青云梦, 难看白发情。浮生能几许, 枉自觅枯荣。”并且写出了数量众多的感叹做官苦的文章。早在万历二十一年, 中郎在京候选的时候, 就作下了《为官苦》:
男儿生世间, 行乐苦不早。
如何囚一官, 万里枯怀抱。
出门逢故人, 共说朱颜老。
眼蒿如荨长, 闲愁堆不扫。
还没有做官就害怕做官会使自己朱颜变老, 闲愁不去。然而这种担心在他当上吴县县令以后成为事实。在他任职吴县一年多的时间里, 许多写给朋友的信表达了他做官的痛苦。在《与邱长儒》的信中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弟作令倍极丑矣, 不可名状, 大约遇上官则妓, 候过客则妓, 治钱则仓老人, 论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 百暖百寒, 乍阴乍阳, 人间恶趣, 令一身当尽矣。苦哉!毒哉。”致同年沈翔书曰:
“人生作吏甚苦, 而作令尤苦, 若作吴县令则其苦万万倍, 直牛马不若矣。何也?上官如云, 过客如雨, 薄雨如山, 钱谷如海, 朝夕趋乘检点, 长恐不及。苦哉, 苦哉!”加之《祈归七稿》形成了他独特的厌官形象。于是他宣称“给自己寻一条出路, 或仙或佛, 决不敢从他人问路”。这种对官场的恐惧, 对神仙的向往, 加强了他对自由的追求。
当袁宏道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态步入仕途时, 恰逢万历皇帝统治的混乱时期。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认为, 晚明已经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相当完善的时期, 在明初程朱理学的影响下, 各项制度开始教条化。经济发展, 物欲横流使得道德仅仅成为某些官吏的面具。万历皇帝看到了众多官员在道德面具之下罪恶的人欲, 繁琐的教条让他感到窒息。于是他引退了。他要用引退表示他的不满, 然而他没有想到, 他的引退加剧了朝政的混乱, 党争的剧烈。他长期身居宫内, 不见廷臣, 不理政事, 纵情声色, 肆意挥霍。中央到地方, 许多衙门长期缺乏主管官员, 日常政务无人处理。朝廷上下, 政府机构几乎瘫痪, 宦官专制愈演愈烈。袁宏道以匡扶天下为己任的心态与当时万历朝的政治腐败格格不入。中郎的文人气质与官场流行的种种潜规则相抵触。他看清了朝廷中、官场上一些官吏在仁义礼智信背后趋向利益的丑恶面目。这是他所不能容忍、不能接受的。加之他本身具有的对政治斗争的恐惧感, 袁宏道选择了离开, 选择了用老庄思想来稀释自己内心的苦闷, “闭门读《庄子》的《秋水》、《马蹄》篇。”而“公车以后, 乃学神仙。”“望之翩翩, 若天机真人。”在北京做官期间, 他写了《广庄》七篇, 学习庄子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十分漆园学得五, 萧遥犹可物难齐。”梅福与陶潜也是他羡慕的两个人, 他多次表示“欲效梅福、陶潜辈”摆脱尘网, 修仙学道。
他崇尚自由, 标榜性灵, 讲究信心而出, 顺从自己的内心, 他可以多次出仕数次辞官, 但是他始终不能忘记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 在道德沦丧的政治氛围中, 以恐惧的心态去坚持这样崇高的无法实现的理想。这才是袁宏道内心痛苦的真正原因。
笃信儒家思想, 以天下为己任, 使袁宏道义无反顾地步入仕途, 他批评时政关心民众。士人价值观的沦丧, 政治的腐败, 官场的尔虞我诈, 使袁宏道决绝地离开。入仕为官是为了心中的理想, 出世为隐, 更是对心中理想的坚持, 展现了不能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这位性灵说的提出者在高唱性灵之时, 就已经违背了官场的规则, 在他高唱性灵之时, 他也就同时唱响了自己的心灵悲歌。
参考文献
l.袁宏道著 (明) , 钱伯诚笺校:《袁宏道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
[2].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版。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亲人得了病:
他们每分每秒都在为亲人的病情惶恐不安,但是,还要故作轻松不让病人看出来。
他们日日夜夜都在照顾病人,还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他们带着病人四处奔走,不放弃最后一丝治愈的希望。
他们自己跟自己较劲,恨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亲人的病治好。
他们也会带着挥之不去的无奈,独自在黑夜任眼泪无声地流淌。
哦,看呀,这是多么糟糕的一群人,他们应该如何摆脱困境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攻击
表现行为:
·得知家人或亲友患病时,攻击提供负面消息的人,报以不信任的态度。
·批评医疗上的处置,与医院一线人员发生冲突与争执。
心理剖析:
这些反应不是家属的本意,是来自于他们对疾病的惶恐、担心与不知所措。
2逃避
表现行为:
·有少数家属完全放弃病人。
·不专门找时间,只在空闲的时候才带病人到医院治疗。
·不支持照顾病人的人。
·对病人的病史等相关信息只字不提。
心理分析:
为了避免受到坏情绪和负面信息的威胁,病人家属往往会做出上面的行为。这些反应虽然会带来罪恶感,却让病人家属在情绪上比较自由。看起来,他们的压力也变小了。而且,暂时避开了受威胁的感觉。
3否以
表现行为:
·不愿揭穿病人的病情真相,虽然他们已基本清楚。
·透露出不知道如何照顾病人的担心与焦虑。
·病人的父母或配偶仍会抓住一些切不实际的治愈希望不放。心理分析:
家属会利用“否认”来躲避受害的感受,躲避病情严重、复原无望的打击。最终使自己所受的冲击小一点。短暂性的否认,可以让家属与病人有较多的缓冲时间。让彼此有心理准备,去接收、整合来自各方的信息,避免在家属与病人之间产生冲突。长期性的否认会使整个家庭适应疾病的过程受阻,呈现出一片详和的表象。
4不实期望
表现行为:
·带着病人每天往医院跑,不停要求进一步的治疗。
·与医师极度合作,积极配合医院的要求。
·四处打听秘方,探访各医院的名医,尝试各种可能的方法。
心理分析:
此时期已进入病人家属愿意陪病人走向康复的过程。心中渴望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可以换得病人的痊愈,至少不要停留于现况。想与命运讨价还价,期盼自己的辛苦被证明是值得的。事实上,在此阶段,家属与病人都已十分清楚可能的情况,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希望奇迹能降临。
5沮丧
表现行为:
·懊恼自己对亲人的疾病无能为力。
·照顾病人的热忱消失。
·拒绝与其他病人家属交流。
·不愿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抵制他人的关心,不愿说明所遇到的困难。
·对病人直接表达愤怒的情绪。心理分析:
尝试过各种可能与不可能的方法之后,家属更清楚地知道了病人的实际情形,而且,这种状况可能长期存在。除了沮丧的情绪之外,也常伴随有愤怒的情绪。愤怒的不是病人的情况没有改善,而是自己对疾病的无能为力。家属可能将这种愤怒的情绪转变成罪恶感、被动与退缩,在这些无助的情绪中来回打转。
6悲伤
表现行为:
·哭泣。
心理分析:
这个时期,家属开始认清失去的东西,也放弃了不实的期望。因此常有哭泣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并不表示沮丧和绝望,反而孕育着一种积极的倾向。擦干了眼泪,可以共同讨论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方向,会将各个成员的角色、责任与任务重新分配。
7家庭重建
表现行为:
·平静。
心理分析:
系别: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教育技术学
学号:200983024011
姓名:李宁宁
我的心路历程
当我提起笔写这份成长报告的时候,想过要怎么写,以什么形式写。最终我决定,不想把它当成作业来写,不把它当成作文来写,不用一些华丽的词藻描绘它。我只想把它写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倾诉,一个20年来的总结„„
时光飞逝,光阴如梭,不知不觉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在校园中,曾经称呼别人学哥、学姐的我,现在成了别人学哥的学哥,我感觉我美好的大学生活还没开始就快结束了„„
我土生土长于养育我的黄土地上,我是陕西人,我承认我是一名同志,但是我仅限于承认,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观望、了解、倾听,而没有真正的谈一场同志自己间的恋爱。下面我将以时间顺序,讲述我20多年来的心路历程„„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因为家里孩子多的缘故,我的童年几乎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村子里有一个小学,我就是在那读完我的小学的。我是一个特别好强要面子的人,因此从小我对学习要求都特别严格。从来没人帮我辅导过课程,但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特别好,我为此而感到特别自豪,也减少了父母的烦恼。在我小学4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成绩考得不好,我回家后一脸的不高兴,当父母问我的时候,我居然放声大哭起来了,现在想起来真的请好笑的。我的童年父母虽然没有给我太多的关爱和陪护,但是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我也读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最值得自豪的是,我小学的成绩几乎都是班里的第一,每年都拿“三好学生”,也为父母增添了光彩。
一直到初中,我的成绩都很好。进入中学第一次考试,我是班里的第一。在老师同学眼中,我是个好学生。在家里人,亲戚眼中,我的学习很好„„所有人给我的定位都是:我很优秀,不敢这样说,至少说,我比较优秀„„家里人对我的期望很高,也许正是这样,我也一直坚信,我会在学习这条路上走得很平坦!中考到了,所有人都觉得我会考得不错!可是所有的事情都出乎我的意外,我没有考上省重点中学,就差那么十几分,当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爸爸对我说,要不找个熟人掏点钱你去上,我比较好面子,我不希望别人用一样的眼光看我,我坚决没去。我沉默了,甚至重新评价自己,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学生„„
在重新的审视中,我只走入了一所普通高中,入学成绩是我们班的16名,现
在回想起来,十几名也不算差到一定极致,可是那个时候,在我的心中,这已经是无可救药了,从来没有尝试过这种滋味。老师找班委按名次从前往后排,不再是同学眼中的佼佼者,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唯一不变的是爸妈的期待„„
还记得第一次月考,我的语文成绩是班上第一名,似乎又重新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可是毕竟是这么多学生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个,我感觉自己没有兴趣了!现在想起来这些似乎好幼稚,但在那个时候,这些都是自然的„„
总之,中考的失败,高中的强手如云,更加激发了我学习的激情„„但是高中的课程已经不像初中那么简单了,我渐渐感到学习的压力。我整天没日没夜的学习,就是为了让我的大学梦别化为泡影。在高中我的数学成绩特别好,就物理有点差。
高二时,文理分科,我选择了文科,尽管老师同学都觉得不可理解,尽管我的数学在年级里是顶尖的,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走进了文科班„„遗憾的是,最后的结果是:我的文综成了我的弱科!不过不知为什么,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三年来,我的成绩一直很稳定,所以我从没想过到高考会不稳定,会那么失败!老师都说虽然我上不了特别好的重点,但上个一般的重点应该没问题。可是结果是:一向作文不错的我作文跑题了,一向文综就不太好的我高考尤其的差„„我的高考成绩离二本录取线还差三十分,我又一次绝望了,我发现自己的求学道路上到处都是波折。
这又是一个十字路口,我站在那不知道何去何从?当时的我谁也不敢碰,父母也被我弄的不知所措。消沉了几天后,再次想起我的大学梦,我还是没有放弃,这次我决定去补习,在这一年中实现我的大学梦。补习的这一年,我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父母也给我最大的支持。一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我考上了大学。
进入大学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军训,与其把军训称作大学的第一个考验,不如把它称作第一堂课。不说军训有多苦,只说从那豆腐块一样整齐的被中领略了一二分组织与纪律的威严,从那分秒不可差的集合时间里领略了一二分军令如山倒的内涵,从那疲惫而快乐的拉歌声中领略了一二分绿色军人的风采与魅力。军训过后,就要正式开始我的大学生涯了,和所有同学一样,我也只是一名什么都不懂,刚刚结束了高三的奋战,对大学充满好奇与向往的懵懂的大一新生。大学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其实根本不知道。
我现在是一名大二女生,已经在大学生活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是经历
了坎坷的心路历程。我和任何一个大一新生一样,对大学有着美好的憧憬。我也是带着绚丽多彩的梦想,怀着凌云壮志,充满激情来到这里。不管以前的岁月如何,我相信在这里我能重新开始,能有更精彩美好的生活。我要科科成绩优秀,年年拿奖学金,英语过四、六级,计算机过二级。我也知道大学是半个社会,不能象以前一样死死抱着教科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工作经验的积累。我计划着要找不少兼职工作。还有一件相当期盼的事: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只是开学不久,激情还没有燃烧便已经烟消云散,梦想一个接一个的破灭。我开始迷茫,变得不知所措。由于家境原因,我知道我这样下去不行,不能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这里虚度年华,浪费青春。可是我做不到把心放在学习上。心里很痛苦亦很内疚自责,我想逃离。于是想到退学或者休学。哪怕是去流浪我也不要呆在这里浪费生命。我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是我也知道这一切对于我只能是想想而已。我这样的行为对于父母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我不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没有足够的勇气。我不能这样做!总得找点事情做。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有人忙碌于各个社团,有人统览各类书籍,更多的人沉迷QQ和游戏。而我选择了学习,我没有什么特长,我只能通过学习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大学低年级中大约有30%至50%的同学会感到人际关系不协调,他们会用自私、无聊来形容同学关系。因此上网甚至网恋、恋爱、逃跑回家,成为一些同学的选择。人际关系有这样一个规律,也有一个变化。规律是在大一入学的第一学期上半阶段,对多数同学而言是人际关系的高峰,大家好得不得了,集体活动、宿舍关系都非常好,有的宿舍还以老大、老二排行相称,进入第一学期期末,则进入沉默期,都“玩”累了。寒假过后的新学期,“沧桑”感将带来“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后再也没有那种单纯的笑容了。说到“变化”就是现代大学生对他人的容忍度明显下降,对他人的不满非常容易写在脸上,有人说是“不成熟”,也有人说是“个性”,还有人说是“权利”之争,不管怎样说,在现代,不能容忍是一种进步,但不能绝对化与夸张,因为容忍毕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技能。
大一第二学期,我带了电脑,那是没事我就上网聊QQ,看电视。慢慢的宿舍都拿了电脑,看电视成了我们的乐趣,那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沉迷在网络上。大一结束时,我回想了过去的一年,感觉自己浪费了宝贵的一年,决定在大二时好好学习,不在荒废时间。
林文斌
2007年的8月20日,记忆犹新的一天,我的身份由学生变成教师,格外激动!带着一颗赤诚的心,我来到了这美丽的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但很快地适应了新的环境,而且还结识了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接受了一个全新的教育!
在这个上下一心,团结向上,共同进取的集体里,学校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迅速成长起来,制定了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各教研组组织了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有经验的老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子。感谢他们,在听过一节节的师傅示范课以及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后,我受益匪浅:他们的课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创新,什么叫个性,什么叫合作……是啊,作为教师,把课上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我们青年教师而言,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正是因为有了师傅的带领,有了优秀教师的示范,才让我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它们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的确,在这里,不但我的头脑充实了许多,而且我的心灵也得到了进一步净化:老师们的那种兢兢业业,勤于奉献的精神更为让我感动!我们都知道,教师不是伟人,不能象伟人一样成为偶像,受人景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流芳千古;我们更知道,教师不是明星,不能象明星一样妇孺皆知……相比之下,教师所做的一切,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那么琐碎!但是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每天晚上4:30是老师的下班时间,但是当那下班的零声敲响时,却无一人准时走出办公室,好象那就是正常的下课零声一样,老师们皆俯在案上,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批作业的批作业,辅导学生的辅导学生……有的老师甚至加班到9点,10点!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敬业呢?那就是教师对事业的这份执着的追求!是啊!青年就该有青年的干劲!正是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要有所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直相信一个班主任曾经对我的寄语:勤奋,进取,不断地追求,总有成功的一天!
近期, 记者拜访了秦杰先生。谈到藏品, 他眉飞色舞, 口若悬河, “红色收藏是我的专项”, 原本约定两个小时的采访持续了五个多小时。
五百本字帖叩开收藏艺术的殿堂
秦杰认为, 如果一个人在艺术殿堂的门前徘徊过久的话, 他或许永远也跨不进那道门槛。而就在他徘徊在收藏的门槛前时, 一位文化界的要人指引着他迈出了第一步。
秦杰的父母都是参加过革命战争的教育工作者。一九六六年“文革”爆发, 十岁的小秦杰开始了抄家、批斗、“蹲牛棚”的生活, 一九六九年又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五七”干校。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包括朱熔基夫妇都在那里接受“劳动改造”。
十三岁正是学习好时光, 秦杰却无学可上, 母亲便请时为养猪队长的张鲁泉教他学习书法。但秦杰却看中了教习书法的字帖, 经常观阅张鲁泉藏在床底下的古今字帖, 也为日后的收藏打下了知识基础。一九七三年, 张鲁泉被周恩来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 秦杰一家不久也回到北京。见小秦杰酷爱字帖, 张鲁泉便特许他到故宫观摩书法真品, 用秦杰的话说, “张伯伯给了我这影响一生的机遇”。
一九七四年, 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短暂松动, 北京出现了小规模的旧书交易市场, 秦杰开始大量购买廉价的字帖。“七分到三毛钱一本, 但很少有人买, 旧书市场冷冷清清”。也是在这时, 秦杰开始有了收藏的“系列化”意识, 他把购买的字帖分门别类, 收集完整, 然后向父辈们炫耀。当他购买到第五百零一本的时候, 他的父亲不禁震动了, 那是道光年间一位状元的真迹, 还附有另外七位书法家的题跋, 确为珍品。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借走后甚至想据为己有, 数月不还, 秦杰的父亲硬是亲自登门索回。
“我买了五百本‘垃圾’字帖之后, 终于‘入道’了, 但这五百本给我搭起了知识的架子。”可这仅仅是“入道”, 秦杰离一个收藏家的标准还相差很远。视野豁然开朗的他不再局限于收藏字帖, 唐诗、宋词、明代版画、清三代的诗作等广而博之。旧书市场低廉的价格, 加上收藏时无尽的快感和占有欲逼着他更加疯狂地购买古书典籍。
尽管秦杰对典籍收藏如醉如痴, 也能狠心作大笔投资, 但是旧书的价格也在一路飙升。一九八二年秦杰大学毕业后, 他在古籍收藏方面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 不仅是因为经济上的拮据, 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障碍。“一本书从三毛钱涨到八十多块, 没道理啊!不买!”就在这种心理的束缚下, 他错过了很多的珍品。
一九九○年, 秦杰终于要尝试着走出困境, 转而致力于在近代出版物中, 寻找稀见的、艺术价值高的、国家馆藏不足的、原汁原味的、能反映时代特征的革命文献, 即后来被称为“红色收藏”的系列。他带着这个想法和一份书单拜访了收藏界泰斗、时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的姜德明, 结果受到了姜德明的肯定和鼓励。
近代革命文献时间跨度较短, 供应充足, 价格也低, 当时还没有引起收藏界足够的重视。于是他又回到了少年时期大肆购买字帖时的畅快心境, “延安的出版物两块钱一册, 晋察冀的每册一块钱, 非解放区的刊物每册五毛钱, 成捆成堆的买, 摆放在床上分门别类, 精挑细拣。”说到这里, 秦杰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节衣缩食只为自己的收藏梦
为了收藏, 作为工薪阶层的秦杰, 是花了大本钱的, 30年来为收藏所投的钱, 至少能买两台桑塔纳。然而他是降低了生活质量来搞收藏的。为了买书, 秦杰他借过孩子的压岁钱, 甚至跟卖书的书商也借过钱, 家中的玻璃破了15年也没有换, 随便花钱的口子从不开。他宁肯粗荼淡饭, 节衣缩食, 也要把非常有限的财力用到收藏上。他说:“市场不等人啊”。
为了收藏, 秦杰把手上戴的表、代步的自行车和身上穿的皮大衣全都用来换书了。1992年, 在华威桥旧书摊 (“鬼市”) , 秦到见到一本寻觅已久的古字贴, 对方要价200元, 可秦杰身上没带这么多钱, 于是他就用那辆崭新的进口凤头牌自行车交换了。在河北保定, 秦杰又用自己的金表, 换回了15本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作品。在北京报国寺收藏品市场, 秦杰用一件皮大衣, 换回了几本解放区的文学作品集, 里面有赵树理、丁玲、艾青等革命作家的作品。即便如此, 仍然有很多书买不起。于是, 有时只好用自己的藏书去交换。有一次, 秦杰竟然用自己相同藏品 (复本) 中品相不好的藏品, 从书友那里换回了一本渴望已久的书。
为了收藏, 秦杰曾“抛妻舍子”奔赴大上海, 出任京城最大一家啤酒公司驻沪代办。旁人都不解其意, 其实, 秦杰是为了在有收藏半壁江山之称的大上海淘宝方便而为之。为了全身心的搞收藏, 秦杰已经有10年没有上过班了, 而把全部心血、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收藏、研究与写作上, 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职业藏书家。他说:“过去上班是看别人脸色行事。现在这种活法, 实现了自我价值, 活得更潇洒了。”
一九九七年, 北京市举办第一届藏书大赛, 秦杰所住的西城区共有三人参赛, 另外两位分别是已退休的原农业部部长和现役中将, 藏书条件优越, 数量惊人。六名评委在参看了这二位的书房后, 觉得没有必要再细看秦杰的藏书了, 于是只派了妇联的一位评委到秦杰藏书处, 结果这位评委大惊失色, 立即召集评委会全体成员重新评估。秦杰亮给那位评委的是四十本革命先烈的早期著作, 也是他“红色藏品”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秦杰介绍, 在比赛的展览现场, 许多先烈的后人闻讯赶来, 声泪俱下, 没想到民间还有这样一位“有心人”在珍藏着父辈们革命的足迹。
著名诗人冯至在世时曾造访秦杰, 见到了自己当年发表处女作的刊物《沉钟》杂志, 感动得泪流满面。中国国务院某位担任要职的领导, 发现秦杰竟然藏有其父亲全套的出版著作和文革时期遗失的大量书信。他至诚地说:“秦先生, 你好好替我保管着!将来要重见天日的。”
纵观秦杰的收藏历程, 他之所以能摘取首届北京藏书状元的桂冠, 进而又赢得了红色收藏大家的盛誉, 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一个从古代到近现代珍品书报刊的博物馆。笔者感觉其中最重要的, 不仅仅是兴趣爱好使然, 而是他把红色收藏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来看待, 当作了一种事业来孜孜不倦地追求。
秦杰语录:
“工薪收藏者经济条件有限, 但对有限的钱怎么花却大不一样。当年“大寨精神”的重要一点是“先治坡, 后治窝”, 现在搞收藏还要有这种精神。我看到有的藏友先买房子先装修先打书柜, 最后才往里面装东西, 我不以为然。要是我, 就是要用这些钱先买珍品, 再考虑办其他事。因为藏品尤其是珍品的货源是十分有限的, 不能抢占先机、捷足先登, 就不能囤积居奇, 就永远比别人慢一拍, 更何况那些珍品的增值速度远比房子大得多, 其收藏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了。”
“我觉得藏书应该有更高的目标, 四句话:藏书与学术接轨;藏书与修身立业结合;藏书与投资双赢;藏书与国际文化交流。”
“真正的收藏和数量没有关系, 与经济价值也没有关系, 唯一的价值是:精品。个人的特色也只有通过精品才能表现出来。”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 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3) 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从分析中,我们知道此题平均分仅为4.8分,其中第(1)小题的平均分为2.5分,第(2)小题的平均分为17分,第(3)小题的平均分为06分,是这套语文试卷主观简答题得分率最低的题目。
失分为何如此严重?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补救?今天,我们就以这首边塞诗为例,揭开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的神秘面纱。
一、 寻找意象。
典型错误第(1)小题是问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和作用,这是一道典型的寻找意象题,难度不大。但从同学们的答题情况来看,失分类型有两种:①把诗歌鉴赏当作文学类文本鉴赏,误答成“为下文铺垫”“伏笔”“引起下文”等;②把首联中“凉风”“夜雨”“寒林”抄在答卷纸上,缺少结合内容的分析,更缺少对其作用的分析解说。
解析我们先来看参考答案: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对于边塞诗选取的意象,先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这些景物在诗歌中不难找出,如“凉风”“夜雨”“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但是更要明确这些意象突出了边塞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其实回答这种问题有规律可寻:可以根据意象概括边塞的特点:或者凄凉、萧瑟,或者壮丽雄奇;至于意象的作用,可以结合古诗写景的作用来回答,写景常见的作用:渲染了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等。
二、 锁定诗眼。
典型错误第(2)小题问颔联化用了屈原《离骚》什么诗句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同学们答题情况来看课内知识掌握不到位:①不理解“迟暮”的意思,找不到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恐美人之迟暮”;②对《离骚》中“美人”的意象理解不准确,把“美人”自况、抒发英雄暮年仕途坎坷的感慨误解为思念父母、唯恐辜负了父母等。
解析从上面同学们的典型错误可见,除了要找到诗歌中的意象,还需要找出诗歌中一些提示主题的词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然后结合起来判断诗歌的主题,如张说诗中的关键词就是“迟暮心”。诗歌中出现了这些关键词,多为边塞诗的主题,有的词即是该诗的诗眼。所以我们阅读诗歌时应该抓住这些关键词。
参考答案化用“(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产生的愤懑之情。
三、 走进诗人。
典型错误第(3)小题是这套试卷得分最低的题目,得分率只有20%。主要问题有:①没有弄懂问题,不知道题目中评论尾联的“托意深婉”是什么意思。因为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指向不明,只好胡乱答题;②没有真正读懂诗歌,对诗歌的思想感情不理解,只是把平时记得的边塞诗常用的主题如保家卫国、报效朝廷、忧国忧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等全都答到;③表述空洞,只是泛泛地说“作者深觉痛苦,感慨万千”,或者答“最后一联,升华了主题,情感复杂”。
解析对于边塞诗异彩纷呈的思想内容要区别对待:有的是建功立业,有的是报效祖国,有的是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是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是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叹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而这首诗的最后一联“托意深婉”是“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我们要走进作者,探寻作者创作的情感历程,而这个探寻我们可以根据试题中的注释来作理性分析,推断张说到边塞做都督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样就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 回归诗句。
为什么同学们对尾联的“托意深婉”照搬照抄死记硬背,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回归诗句,结合原句进行鉴赏。我们可以先从诗句“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的表层意思来解读,解释为“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再揣摩这两句的深层含义,实际上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情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的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解答诗歌鉴赏题都应回归诗句,结合原诗的语言来阐释,不能架空分析。
寻找意象——锁定诗眼——走进诗人——回歸诗句,这既是品答诗歌题的思路,也是解答诗歌题的思路。这样既能抓住诗歌的根,又能适应高考的要求。
分主题鉴赏诗歌的复习方法,抓住了诗歌的本质。运用这一方法去鉴赏其他几类主题的诗歌,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现场练兵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②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蓟门:即蓟门关,古时北京东面防卫门户之一,在今河北省境内。②笳鼓:笳声、鼓声,借指军乐。
(1) 从全诗看,“客心惊”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军容严整;②山川险要;③景色壮伟;④防守稳固。
(2) 用典。表达了诗人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3) 先总写登台远望的感受,接着写远望之景和遐想,最后写由望而产生的壮情。
(作者:周明龙,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
其实最初我对党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更没有太多机会深入接触党组织,因此大一学年我并未积极的向党组织靠近。而后,随着自己与一些党员的直接接触以及对党的思想理论知识的学习,我逐步认识到党确实是一个优秀的组织,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人。在这种认识的指引下,我开始积极的向党组织靠近,期望自己也能进入到这样一个组织,成为同样优秀的人。
而自从被推选为入党积极份子之后,我在为自己向党组织又靠近了一步而高兴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审视和反思自己是否符合党组织的要求,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通过这种自我反思,我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充足,对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因此我利用思政课的机会努力加强党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时常通过新闻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动态。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对党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同时也能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一些事情。
其后,随着逐步被推选为优秀团员,并接受党组织的思想理论考核以及与党员面对面的谈话交流,党组织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逐渐清晰而具体。而在这样一个由浅到深,由远及近的认识过程中,我逐渐感觉到自己所需要肩负的责任将更加艰巨,党组织对我的要求也将更加严格。虽然这让我感觉到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它将促使我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党组织的考验。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经过师范大学四年的学习,或许我拥有了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或许我懂得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或许我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但是,如果有人问我到底应该怎样成为一名好的教师,我却答不上来。因此我感到困惑,觉得迷茫,我应该怎么做呢?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探索着,追寻着。终于我遇到了它,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它让我不再彷徨,不再不知所措。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节叫做《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学校中总是会出现许多令我们老师头痛的问题,我们会感叹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再下去教师甚至会碰到很想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将它归结为学生不喜欢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从来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孔子近乎完美所诠释的“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因材施教”与孔子有点不谋而合,他也认为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 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 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这使我想到当面对头痛的学生,我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他,认识他这个人。当我真的了解他,我就能明白并且真正的理解他的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我可以对症下药,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当他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之后,这股激动兴奋能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那么我想离彻底改变他就不远了。
秉着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来的这一真知灼见。并且,我考虑本学期我的实际情况。我理性地做了思考,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是“察材”,就是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先决条件。如果不能察材,便会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了解一个学生,不能看他的分数,分数不能决定一切。我要学会与学生进行谈心,并且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我相信一个好的教师肯定是一个懂得倾听的教师。我可以与他谈几次话判断他的个性特点,擅长喜好,任何一个学生身上肯定会存在闪光点。一个人不可能是全才,也许一个闪光点便可以让他改变在你的心中刻板的印象,我要相信他也可以成为可造之材。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这是前辈老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访并不是班主任的专利,认课教师同样应该家访;学生入学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利用一系列测验来察材,旁敲侧击学生的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察材的好方法。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最适合教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时教学时,教师也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的教学,也能了解学生。
【心路历程】推荐阅读:
高考心路历程10-02
工作心路历程10-16
个人入党心路历程10-14
新班主任成长心路历程07-27
一个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心路历程09-17
考研心路及借鉴11-26
心路初二作文500字10-01
探索宇宙历程07-06
微信发展历程06-01
中国文学发展历程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