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推荐10篇)

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

水的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松岗中学

唐小军

第一课时:《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

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

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

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实验、问题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激趣设悬引入】

李白诗《将进酒》中有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

水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水

循环

板书:水循环 【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教材上“模拟水循环”的实验。为了让实验更明显、快速,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条件,把“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的条件改为在“器皿下用酒精灯加热”。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如下一些问题:

1、器皿中的水和小瓶中装的沙分别相当于现实中的什么?

2、为什么要在塑料纸盖上压放石头,且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其作用是什么?

3、要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归纳: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并沿压放石头的正下方滴落到小瓶中的沙上,这就类似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课件展示】 为了更直观、准确地反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情况,教师有步骤地播放多媒体课件:

水循环,如下图。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1、从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看,水循环可以分哪几类?;图中的A—B—C过程,A—D—E—G、H过程,I—J—E过程分别属于何种水循环类型? 学生回答: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

2、各种水循环的完成,各要通过哪些主要的环节? 学生回答:

海陆间大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

—海洋

海上内循环: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

陆地内循环:

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

3、根据水循环的过程,你能给水循环下个定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各个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

4、讨论水循环的意义。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①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并在各个圈层间进

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再生,并能持续利用③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问题回放】 学生回答,新课引入时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知识,李白诗句中的“奔

流到海不复回”违背了水循环的原理。

【知识扩展】

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水资源,趋利避害,人类根据水循环的原理,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如我国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工程;我国21世纪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超大型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它们都是利用水循环的原理,通过影响水循环地表径流这个环节,从而改变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配,实现了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达到了为人类服务的目的。【学生活动】

讨论题:既然水是可以循环并能不断更新、再生,所以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个观点。说一说你的理由。讨论过程略。【信息反馈】

课件展示下列问题:是非题(正确的划“√”,错误的打“×”)

1、修水库可以起到调节河川径流变化、防洪抗旱的作用。

2、塔里木河主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3、我国东南地区夏季的东南风属于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输送环节。

4、水循环能使海陆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5、水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再生主要通过陆地内循环来实现。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一、水循环的定义和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海陆间大循环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

——海洋

海上内循环

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

陆地内循环

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

四、水循环的主要意义

2-2 水的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松岗中学

唐小军

第二、三课时:《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水运动的几种主要形式;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及分类;

认识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了解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图,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动手的能

力;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德育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以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意义。

教学重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寒流与暖流的判别;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寒流与暖流的判别。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点拔、启发、引导;教

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分析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水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漂流瓶问题:澳大利亚小孩杰克在悉尼附近海滩上拾到一只漂 流瓶,打开一看,瓶内有一封来自秘鲁小朋友写的祝愿信。看完信后,小杰克马上写了一封回信,放到漂流瓶中,并且将 漂流瓶扔回到悉尼附近的海中。请想一想,漂流瓶是如何漂洋 过海到达悉尼的?你认为秘鲁小孩有没有可能收到小杰克的回 信?为什么?

板书:第二节

海水运动 【新知讲授】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说一说海水运动有哪些主要的形式?(板书:

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海浪、潮汐、洋流)【教师简要讲解海浪与潮汐内容】

1、联系东南亚海啸讲解海浪知识: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于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 日上午8时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了远比 地震本身惨重得多的损失。海啸以震中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像 一头猛兽迅速扑向周边地区,造成了死亡人数超过22万,以及重

大的财产损失。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潮引起的巨浪,是海浪的一种,它的出现将给沿海地区居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问题讨论:俗语说:无风不起浪。你赞成这个观点吗? 学生讨论:略

2、课件展示(Flash动画):月相与潮汐现象。

潮汐是在日、月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涨落 现象。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 当日、月、地呈直角关系时,引潮力减少,形成小潮。【承转】

在三种形式的海水运动中,洋流规模巨大,对地理环境影响广 泛是海水运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也是本课要讲的重点内容。(板书:

二、洋流的形成与分类:)【实验观察】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不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 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 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读图过渡】

读教材上“地球上风带模式图与洋流模式图”(如下图)。对比两模 式图,联系刚才的实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据洋流模式图,给洋流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海洋表层的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运动叫洋流。

2、仔细观察:风带中的风向与洋流的流动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说明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洋流的流动方向基本上与风向一致,这说明定向风的作 用是形成风的主要动力,主要原因。教师简要归纳总结:

除了风力作用形成的风海流外,形成洋流的原因还有因海水的补偿 作用而形成的补偿流以及因海水的密度差异而形成的密度流。(板书:

1、洋流按成因分类有: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洋流还可以根据水温的相对高低来分类。阅读教材52页,根据教材 内容,判别下列图中A、B、C洋流属于寒流还是暖流?

【教师归纳】

暖流是指海水由水温相对高的海区流向水温相对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则相反。

(板书:

2、洋流按水温相对高低分类:有寒流、暖流)【课件展示】

展示“洋流模式动画图”与“世界洋流动画分布图”,提出以下问 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世界洋流分布的实际情况与洋流模式图的分布情况有何差异?(要点提示:对比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洋流分布情况)。

2、南北半球的中低纬海区(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流向有何 规律?

(要点:海水在风力、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北半球海 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则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为什么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冬、夏流向会相反?冬、夏洋流流 向的特点是什么?

(要点:北印度洋海区面积小,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在 西南季风的作用下,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在东北 季风的作用下,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4、在学习了洋流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你还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发现一些什么规律?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却是寒流?为什么北半 球的高纬海区洋流为环流形式而南半球这种环流形式不存在?等等。学生有可能会发现:在副热带海区的南北半球,大洋东岸洋流的 性质都为暖流而大洋的西岸则为寒流;大洋东西两侧的洋流从成因 来看为补偿流南北两侧则为风海流„„)(板书:

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问题回放】

再回到新课导入时的漂流瓶问题:学生学习完洋流的分布规律后,应该能解答漂流瓶问题。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漂流瓶在漂流的过程 中,分别要经过哪些洋流,以巩固所学知识。

【设问过渡】

1、课件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示意图,提问: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地方:尽管靠近海洋,却是沙漠广布,你能说出 这些地方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仔细观察,这些地区海域附近的洋 流有什么特点?洋流与这些地区沙漠的形成有因果关系吗?

2、课件展示“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图:提问:

请说出世界上著名渔场的名称。世界上著名渔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这样分布?

3、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 季返回,这是为什么?

(板书: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上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图、讨论、思考来一一解决。教 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

荒漠环境的形成。

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2、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及上升流有关。

3、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比逆着洋流航行快。【视野拓展】

学生阅读教材56页“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教师补充“拉尼娜” 现象,提高学生兴趣,拓展知识面。【板书设计】

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二、洋流的形成与分类:

1、洋流按成因分类有: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2、洋流按水温相对高低分类:有寒流、暖流

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北半球洋流做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洋

流做逆时针方向流动。

2、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而南半球则为

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在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冬季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

荒漠环境的形成。

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2、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及上升流有关。

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2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会2个会认字和2个会写字。2.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法

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新授

(一)读悟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3.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4.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解释“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5.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

6.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1)理解这句话。

(2)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怎样表演才能使人们受到启示?)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4)带着理解读一读。

(二)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三、练习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

1.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2.遂()饮其酒。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1.自相矛盾:

造句:

2.画蛇添足:

造句:

课堂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课后习题 《画蛇添足》习题

一、基础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è rén

zhī

jiǔ

xiāng wèi yuē

suì yín qí jiǔ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祠()

卮()

遂()

谓()

词()

危()

邃()

胃()

二、综合题

(一)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祠:

舍人:

卮:

相谓:

引:

且:

乃:

为之足:

固:

安:

遂:

(二)多音字组词。

shè()

shù()

shě()

shǔ()

三、提高题

读课文,完成练习。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一)按原文填空。

(二)翻译填在横线上的句子。

1.

2.

(三)解释画蛇添足的意思,并造句。

画蛇添足:

亡:

wéi()

wèi()

”遂

造句:

(四)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下列成语有的是从古代寓言故事中演变过来的,请用“_____”画出来,并选择其中的两个各写一句完整的话。

滥竽充数

川流不息

南辕北辙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

饱经风霜

掩耳盗铃

画龙点睛

愚公移山

急中生智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一)舍人 卮酒

相谓曰

遂饮其酒

(二)祠堂

卮酒

毛遂自荐

相谓

组词 危险 深邃 胃疼

二、综合题

(一)祭祀

手下人

古代盛酒的器皿

商量

拿,取

将要

于是

给蛇画上足

本来 怎么,哪里

于是

失掉

(二)宿舍 舍去 数量 数数 作为 因为

三、提高题

(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二)1.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

(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造句: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画蛇添足。

(四)告诉我们不要自作聪明,否则会弄巧成拙。

(五)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

掩耳盗铃

愚公移山(说话略)

板书 画蛇添足

2.2调控情绪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的特点

2、知道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

3、知道乐观健康的心态从那里来。

2、能力目标:树立正常的心态,理解个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了解情绪的特点,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情绪,与人为善、乐观进取

二、教学重点:对情绪的认识和调控

三、教学难点:如何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学会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悦纳自我,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形象。其中,不断完善自我形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了解的内容。

在上课之前,同学们先来回答老师几个问题: 假如今天是你的生日,爸妈给你买了一件你非常喜欢的衣服送给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呢?(高兴,学生回答……)然后你穿着这件衣服去上学,过马路的时候,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疾驰而过,溅了你一身泥水,把你的新衣服弄脏了,这时,你又有什么感觉呢?(愤怒、伤心,学生回答……)如果说,这辆车不但溅了你一身泥水,甚至差点撞到你,这时你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害怕、恐慌,学生回答……)高兴、愤怒、伤心、害怕…….这种种的感觉是不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说的情绪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调控情绪的第一个问题——情绪到底是什么。

2、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0页,看看探究园下的那个曲线图(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横坐标表示的是年龄段,有上小学前、一到三年级、三到六年级、七年级这四个阶段,纵坐标是满意分,也就是自己给自己这四个年龄段打上满意分,请同学们现在拿起笔跟着自己的回忆在这个曲线图上标上每个阶段对自己的满意分,并找出你对自己哪个年龄段是最满意或最不满意的,并回忆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和你的感受。待会我请同学说说。

(同学们画曲线)师:同学们都画好了吗?我们分别请两位同学为我们解说一下自己的满意曲线?有自愿者吗?

甲同学,哪个年龄段你对自己是最满意或最不满意的,为什么,你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甲生:回答

乙同学,哪个年龄段你对自己是最满意或最不满意的,为什么,你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乙生:回答 师:(总结)通过以上两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呢?为什么会因为一件新衣服的不同遭遇,我们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反应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的表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感受,外界的事物有时会令我们感到喜欢、满意,有时让我们感到愤怒、悲伤,这些不同的感受,都是情绪的表现。

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正如恩格斯所言,“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我们会因为取得了一个好成绩而感到愉悦、欣喜,会因为同学故意把你的心爱的钢笔弄坏而感到愤怒、气恼,会因为好朋友的生病而感到难过、悲伤,会因为看到恐怖电影而感到害怕、紧张……愉悦、愤怒、难过、害怕……都是伴随着我们生活经历过程中自然而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这些体验就是情绪(教师板书)。

接下来我们将做一个情绪词语接龙,让我们更加了解情绪。

(学生活动)首先,我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表演几个情绪反应,看看大家能不能猜的出来。教师给学生看写有不同顺序的喜怒哀惧的纸张,让学生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学生哄堂大笑,活跃气氛。(教师总结为喜怒哀惧并板书)

同学们,人类的基本情绪包括四种:喜怒哀惧,但是我们并不仅仅有这四种情绪表现,那么同学们你们能说一下表示喜的形容词吗?

(学生活动)情绪词语接龙:

喜:愉悦、欣喜、开心、满意、舒心、狂喜、心旷神怡、眉开眼笑、满面春风

怒:愤怒、气恼、不满、恼羞成怒、愤愤不平、拍案而起、暴跳如雷、七窍生烟

哀:失望、悲痛、难过、遗憾、悲伤、忧郁、伤感、泪流满面、凄凉、心痛 惧:害怕、紧张、惊惧、心悸、仓皇、大惊失色、慌张不安、提心吊胆 师:通过上面的情绪词语接龙我们知道,我们最基本的情绪反应都有喜怒哀惧四种,但是却有这么多种的表现,比如表示喜的词语有:愉悦、欣喜等,其中欣喜和狂喜同样都表现出喜,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狂喜明显比欣喜的程度要高很多,而同样表示怒的词语中暴跳如雷的程度明显比不满要高得多,这说明了情绪的表现具有多样性。而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中,生活世界的不断变换也会引起我们多样的情感反应;我们身体状况不同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感受,情绪有时候让我们眉开眼笑、满面春风,有时候会让我们愤愤不平、暴跳如雷,有时候也会让我们泪流满面、失望难过……这种种不同的情绪都在告诉我们情绪具有多样性。

师:又比如说,吴同学一直都想当班长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如果突然有一天我和全班同学推选你当班长,让你为人民服务,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又惊又喜吗?在这时候,你如愿的当上了班长,惊的是这个班长来得太突然了,喜的是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为大家服务了,这时的情绪表现是又惊又喜,这里表现的就不仅仅是单一的一种情绪了,而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时,产生的情绪往往都是复杂的,比如又惊又怒、悲喜交加、喜忧参半等等,因此,情绪不仅具有多样性,还具有复杂性。

但是,不管情绪如何千变万化,人们往往通过观察人的情绪反应可以从侧面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所以说,情绪是人内心世界的奇妙窗口。关注别人,就要关注别人的情绪反应。

3、互动课堂:(情境创设)

材料一:数学考试的成绩下来了,小玲考得不好,想到回家要挨妈妈的批评,心里很难过。同桌小利考得挺不错,不禁喜形于色,大声地对周围的同学说:“我妈早说了,如果这次考好了,就给我买想要的漫画书。到时候借给你们看看。”小玲听到后一声不响地出去了……

材料二:在西沙守备部队的新年晚会上,有个战士悄悄地溜出会场,走向寂静的海边。原来那天中午他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但看到战友喜迎新年,不愿扫了大家的兴致,就一个人出来,独自承担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当他徘徊在海滨的时候,一回头看见几十位战友都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原来战友们知道了这件事,找到他,又不愿打断他的思念,就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分担他的悲痛。

问:小玲、小利、那个战士以及战友们的情绪表达合适吗?为什么?

小结:从表面上看,喜怒哀乐是个人的事。其实,人的情感是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的。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即“喜怒哀惧,不忘关心他人”,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生活将会越来越和谐。

归纳:通过这些材料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会有不良情绪的产生,一旦有不良情绪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调节,比如说,我们可以找同学倾诉,我们也可以到操场上跑上一圈,我们可以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及时地加以排解,培养良好的情绪,与人为善、乐观进取,否则就会身体和生活不利。另外,在情绪表达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

4、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3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情绪与人___的紧密相连,乐观的人看事物都是从好的方面去着想。

2、怎样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老师随时指导。

教师总结。

5、新课总结:

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4

高一信息技术《2.2搜索技巧》第2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2.2搜索技巧》是必修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2节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原教材的内容相对而言显得比较枯燥,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本教学内容进行了一部分的改善,引入了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分组活动完成相关的任务,掌握必要的搜索技巧;以便于学生真正达到让网络信息“无处可逃”。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的特点是乐于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对网络上的新鲜事物充满了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了搜索引擎的基本操作,并能够利用Baidu,Google等网站搜索一些简单且实用的信息,但学生还缺乏一定的搜索技巧,不能有效快速的搜索到想要的信息,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搜索技巧。三【教学方法】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知识建构、巩固练习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常用的搜索技巧。比如逻辑命令、特色垂直搜素等(2)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搜素目标选择恰当的搜索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搜素过程,发现以及解决搜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学生能比较不同搜索技巧的搜素结果和不同搜素引擎的搜素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知道搜素技巧在获取网络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利用搜素工具帮助学习的兴趣、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重点】

1.特色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特别是浏览并翻译英文网页的操作技巧。2.and(+)or(|)not(-)等逻辑命令的使用技巧 六【教学难点】

对不同的搜素技巧的搜索结果的进行比较,并能综合选择搜素技巧并最终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七【教学手段】

学案巩固案(纸质印刷)、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八【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播放广告片: “想知道全国有多少人和你同名同姓吗?发送手机短信“5”然有加上自己的名字,发送到1066XXXXX”。提问:有没有学生发过短信啊?提醒学生注意。

可见在中国重名率可是非常高的。我们想一想,如何在网上搜索有关自己的信息?

可选任务1:在互联网网上寻找自己的足迹。可选任务2:寻找互联网上和自己重名的人。【自学指导】

采用分组教学方法:

1、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组5-6人,由组员推荐一名小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首先完成知识链接环节,并进行组内展示与交流。(教师发给组长答案)

2、分配任务。教师指导组长为每位成员分配任务,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3.个人责任。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并且通过课本、百度帮助等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理解水平。

4.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理解后,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评议、补充,每位同学听取他人意见,取长补短,扩大自己的理解范畴,掌握学习目标。由组长负责指导,进行组内展示,为后面全部展示进行“彩排”。【交流展示】

1.教师根据刚才对学生自学环节的巡视情况,发现那些准备的不充分,不积极的学生上来边操作、边展示。然后由其他学生提问、质疑,全班交流。预示情境:

2.如果学生说话声音很小、口齿不清。要及时纠正,让学生停下来,大点声再重复一次,直到符合要求。

3.如果下面的学生参与不积极。可以由展示的学生亲自点名提问。也可以由教师点名提问。

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出现问题,不能继续下去时。让小组的其他成员上讲台进行补充和纠正。

【检测成果得出结论】

由学生自己来总结获得的知识。教师及时补充。预设情境:

1.逻辑命令“+”(and)表示 两个关键词都符合 “|”(or)表示 两个关键词只要符合一个就可以了 “-”(not)表示(不能符合后面的一个关键词)。英文双引号表示 强制搜索。在查阅 名词警句或者短语 是最有用。

2、要准确的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内容,经常使用多个关键词已扩大或者缩小搜索的范围,其中,使用and来缩小范围,使用or来扩大范围,使用not在原有的搜索结果中减去不需要的内容。【互动探究掌握特色垂直搜索引擎】

“美丽的家乡——连云港”同学们知道吗?连云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战略(就是国家高度关注、举全省之力来发展连云港,这样可以获得更优惠的政策、更多的资金、更好的项目,让连云港更快,更好的发展,(详细内容可以自己到网上搜索),相信我们连云港明天更美好。我们作为连云港未来的主人,你知道连云港的市树、市花、想听一听市歌吗?知道英文网站是如何介绍我们连云港的吗?用搜索引擎搜一下。任务分解:

任务一:搜索连云港的市树、市花是什么。任务二:搜索连云港的市树市花的图片。任务三:搜索连云港的诗歌是什么。任务四:搜索并试听连云港诗歌的音乐。任务五:使用GOOGLE.com搜索有关连云港的英文网页 任务六:使用google.com翻译英文网页 学生分组自学,初步完成任务。【学法指导】

1.教师巡视班级全体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要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

2.全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每个组员分配任务。结合上面所学习的搜索技巧,使用baidu.com搜索到相关内容的文字信息。

3.使用baidu的垂直搜索功能,搜索图片和音乐。使用谷歌进行英文搜索以及 组内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展示,总结出初步的结论。【交流展示】

1.学生到讲台上利用教师机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完成任务的方法、心得、体会等 2.预设情境:

(1)各个小组要循环进行,刚才展示过的小组尽量不要再来展示了。(2)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与补充。精彩之处要鼓掌。

教师在展示的时候要像老师一样,不但要会做还要会讲。对于某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比如做示范、及时鼓励等。)【精讲点拨】

教师及时总结各组完成任务中的精彩表现,不足之处。针对刚才的展示环节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精讲点拨。预设内容:

1、google翻译功能的使用总结。重点对“谷歌翻译”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如何将英文单词、文章、网页等翻译成中文。

2、百度特色垂直搜索的使用技巧总结

3、相同的关键词在不同搜索引擎中搜索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如果我们要全面的了解一个内容,可以使用多个搜索引擎。

4、何选择合适搜索引擎

结各个搜索引擎的特点:一般来说,百度在特色垂直搜索上非常有特色,在搜索图片、歌曲、视频、文档等信息时用百度最好。谷歌是全球性的大公司,因此如果想全面的了解信息、特别是国外的信息,用谷歌比较好。如果要搜索其它资源可以使用北大天网(FTP)、狗狗搜索(迅雷资源)等。【反馈矫正】

1.学生完成巩固案上的达标测试题。

2.指导: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组内交流解决部分问题。对于组内仍有疑惑的地方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达成共识。【课堂小结】

1.总结学生本节课的表现情况,表扬展示精彩、讨论积极的1-3个小组。2.再次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为某次信息技术校级公开课。虽然面对的学生刚升入高一不久,对于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还不熟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收获远远大于预期。首先课堂上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依靠学案,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完成任务。学案方面,设置的任务1难度不是很大,但由于+、—“|”等并的逻辑符号并不常用,因此有一点困难。在通过老师适时点拨及同学互助后,绝大多数同学顺利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任务2细分为6个小任务,前4个都比较简单,通过小组协作,几乎每个学生都能马上掌握,但是对于使用谷歌搜索英文网页以及英汉翻译的时候出现了不小的困难。因此在精讲释疑环节要着重点拨。

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5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产生条件、特点。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习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学习难点主要内容: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2.特点: ①初速V0=0②只受一个力,即重力作用。当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下落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3.性质: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①速度公式:vtgt②位移公式:s12gt22③速度位移关系:vt2gs④平均速度公式:vvt2⑤△s=gT

2二、重力加速度:同一地点,任何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相同,跟物体的轻重无关。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大小跟高度和纬度有关。地面附近通常取22g=9.8m/s,粗略计算时,可取10 m/s。【例一】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 1秒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例二】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①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②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③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例三】一个小球从塔顶自由下落,最后1s内落下的距离是塔高的16/25,求塔高。(取g=10m/s2)【例四】 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经过一高度为2m的窗户用时间0.4s,g取10 m/s。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位置距窗户上沿的高度是多少?

2【例五】如图所示,一个吊在房顶长为1m的铁链,在距离悬点 O正下方21m处有一点A。今将悬点剪断,铁链作自由落体运动,铁链(本身)完全通过A点需多长时间?(g=lOm/s)

2课堂训练: 1.以下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A.物体开始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加速度保持不变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2.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位移相等的4段,最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是2s,那么下落的第l段位移所用时间是下面的哪个值?()A.0.5s B.1.7s C.8s D.7.5s

3.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在第______s内下落的距离是它在第ls内下落距离的9倍。物体在从t=_____s到______s的ls内下落的距离是第ls内下落距离的20倍。课后作业: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的连续三个2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D.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的连续三个2s末的速度之比是1:2:3。2.甲、乙两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的重力是乙的重力的2倍,甲距地面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1/2,则()A.甲的加速度是乙的2倍. B.甲落地的速度是乙的1/2 C.各落下ls时,甲、乙的速度相等.D.各落下lm时,甲、乙的速度相等 3.自由下落的物体,它下落一半高度所用的时间和全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1/2 B.2 C.2/2 D.2 4.在一根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绳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个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会()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由于层高不知,无法比较 5.从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一物体P,ls后从塔上另一较低的高度h处自由落下另一物体Q,若P从开始下落处算起下落了45m后赶上Q,并且再过ls落地,则Q从开始下落到着地所经历的时间为()A.3s B.约3.3s C.约3.7s D.约4.3s 6.一矿井深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

2为________ s,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__________m.(g取10m/S)

7.跳伞运动员作低空跳伞表演。他们离开飞机后先作自由落体,离地面125m时

2打开降落伞。开伞后,由于受到很大的阻力,运动员以14.3m/S的平均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5m/S。求: ①运动员离飞机时的高度是多少?②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到达地面?(取g=10m/s)

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优秀文化的作用;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客观地、联系地、历史地、辩证地剖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端正对文化活动的态度,体会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鼓舞作用,树立不断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个人发展观。

教学重点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

优秀文化为什么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精美舞蹈《千手观音》。

学生活动:残疾人优美的表演使同学们深受震撼,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感受,大家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由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一部优秀的文化作品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那么,文化是怎样塑造人的呢?当然,我们这里的文化应该是一种先进的、优秀的文化。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课堂探究:(1)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2)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3)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

探究提示:(1)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

(2)同学之间讨论这次评选结果,请看过此书的同学谈一下读后感,叙述精彩的段落或者对自己启发、影响深刻的故事、语句、诗词等,谈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影响。

(3)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进行交流共享。

(一)丰富精神世界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例如,文化赏析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参加兴趣小组(摄影协会、文学社)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莎士比亚曾形象地比喻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小鸟失去了翅膀。”高尔基告诫世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8页材料,并思考:当代中国应该倡导什么样的文化?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课堂探究:(1)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2)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进行口头表达,培养思维和交际能力。

(2)启发同学们进行讨论或辩论。要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二)增强精神力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优秀文化为什么能够增强精神力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略。

1.优秀文化能够增强精神力量的原因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左转》有语云:“多难兴邦”;英国著名思想史学家伯林说过:“受伤的民族,精神就像被弯下的树枝,因为是用强力硬压下的,一旦放开就会猛然反弹。”

教师设问:阅读教材第19-20页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简要的分析。

学生活动:《马赛曲》激励法国人民取得了大革命的胜利;《义勇军进行曲》让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前赴后继;《国际歌》让全世界的无产者团结在一起。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学生活动:请学生回忆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是如何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的?

教师总结:例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08北京奥运精神等都体现中华儿女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再如,“神舟”飞船遨苍穹,伟大精神贯长虹。“神五” “神六”“神七”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及“嫦娥绕月”工程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奏出的一曲壮丽凯歌。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例如,人的素质提高——就业层次就高——贡献相对较大——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1)纵向理解(动态):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例如,终身学习的概念。

(2)横向理解(静态):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

例如,培养综合性人才。

再如,文化氛围的感染作用、文化活动的促进作用。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健康有了基本保障。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三、课堂小结

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7

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 [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表日期的词汇。2.能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

3.能进一步掌握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s on …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4.初步了解字母组合ear在单词中的读音。教学重点:

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单词、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能初步灵活运用或扩充本单元所学的对话。教学过程:

一. Free talk: What date is it today? 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s on …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二.Revision: 1.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日期: What date is it?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日期的表达方式。

2.学生间会话复习句型: When’s your birthday?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3.请3-4对学生表演课文对话。三. Listen and write;1.看图复习图上的人物和物品,以为听音练习作好准备。2.听录音完成填空。3.校对答案。

四. Listen and repeat.1.出示图片,引出单词: dear hear near year 2.让学生整体认读单词,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字母组合ear在单词中的发音[].3.完成几道辨音题,以巩固所学内容。五. Assignment.1.抄写本单元所学的单词、词组和句型,并能默写。

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9

(沪科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 2.2 整式加减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

.通过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的分析,探索同一个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体会合并同类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能运用分配律说明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正确性.

3.能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化简多项式并求值.

重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难点

找准同类项;能熟练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有理数可以进行加减计算,那么整式是否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呢?又怎样化简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合并同类项.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同类项的概念

问题: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部分油漆,请根据课本P69图2-6中的尺寸,算出:

两面墙上油漆面积一共有多大?

较大一面墙比较小一面墙的油漆面积大多少?

解析:甲面墙原来的面积为2ab,乙面墙原来的面积为ab,挖去的圆形空洞面积为πr2,因此可先算两个长方形墙面的面积之和2ab+ab,再减去两个圆面积之和πr2+πr2.挖去的两个圆形空洞面积相等,较大一面墙比较小一面墙的油漆面积大多少,即是原来甲面墙的面积比乙面墙的面积大多少.

思考:2ab与ab,πr2与πr2有什么共同点?

由此可得同类项的定义,老师总结并板书.

像这样,所含字母都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思考:判断同类项需要注意哪些条件呢?

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①各项中所含的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两者缺一不可.

想一想:x与y,a2b与ab2,-3pq与3pq,abc与ac,a2和a3是不是同类项?

学生自主交流.

探究点二:合并同类项

问题1:两个苹果加三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一个梨子加两个梨子等于几个梨子?

结合上面的实例,把一个苹果看作a,把一个梨子看作b2,试一试,2a+3a=?,b2+2b2=?

根据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得到:

4a3+3a3=a3=7a3;

a2b+2a2b=a2b=3a2b.结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

问题2: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在多项式中,某两项具有什么特点时可以合并成一项?合并前后的系数有什么关系?字母和它的指数有无变化?

把具有以上特点的两项合并成一项时,我们实际上用了什么运算律?

结论:把多项式中几个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的过程,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次数不变.

说一说:多项式x3-4x2+7x2-2x-5与多项式x3+3x2-6x+4x-5相等吗?

通过合并同类项发现两个式子都等于x3+3x2-2x-5.得出:两个多项式分别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如果它们的对应项系数都相等,那么称这两个多项式相等.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同类项的识别

例1 指出下列各题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x2y与12x2y;23与-34;

2a3b2与3a2b3;13xyz与3xy.解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对各式进行判断即可.

解:是同类项,因为-x2y与12x2y都含有x和y,且x的指数都是2,y的指数都是1;

是同类项,因为23与-34都不含字母,为常数项.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不是同类项,因为2a3b2与3a2b3中,a的指数分别是3和2,b的指数分别为2和3,所以不是同类项;

不是同类项,因为13xyz与3xy中所含字母不同,13xyz含有字母x、y、z,而3xy中含有字母x、y.所以不是同类项.

方法总结:判断几个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的条件:a.所含字母相同;b.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已知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求字母指数的值

例2 若-5x2ym与xny是同类项,则m+n的值为

A.1

B.2

c.3

D.4

解析:因为-5x2ym和xny是同类项,所以n=2,m=1,m+n=1+2=3.方法总结:注意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3.合并同类项

例3 见课本P70例1.例4 将下列各式合并同类项:

-x-x-x;

2x2y-3x2y+5x2y;

2a2-3ab+4b2-5ab-6b2;

-ab3+2a3b+3ab3-4a3b.解析:利用乘法的分配律,再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计算.

解:-x-x-x=x=-3x;

2x2y-3x2y+5x2y=x2y=4x2y;

2a2-3ab+4b2-5ab-6b2

=2a2+b2+ab

=2a2-2b2-8ab;

-ab3+2a3b+3ab3-4a3b

=ab3+a3b

=2ab3-2a3b.方法总结:合并同类项的时候,为了不漏项,可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不同的同类项.

4.化简求值

例5 见课本P70例2.例6 化简求值:2a2b-2ab+3-3a2b+4ab,其中a=-2,b=12.解析:先将原式合并同类项得到最简结果,再把a与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2a2b-2ab+3-3a2b+4ab=a2b+ab+3=-a2b+2ab+3.当a=-2,b=12时,原式=-2×12+2××12+3=-1.方法总结:对多项式化简求值时,一般先化简,即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值计算结果,在算式中代入负数时,要注意添加负号.

5.合并同类项的应用

例7 有一批货物,甲可以3天运完,乙可以6天运完,若这批货物共有x吨,甲乙合作运输一天后还有________吨没有运完.

解析:甲每天运货物的13,乙每天运货物的16,则两个合作运输一天后剩余的货物为x-13x-16x=12x,故填12x.方法总结: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之间的关系.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71练习第1~4题.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合作探究”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了:

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①各项中所含的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注意: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顺序无关.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76习题2.2第1、2题.

第2课时 去括号、添括号

.通过运用分配律,总结出去括号法则和添括号法则.

2.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

3.应用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正确添括号.

重点

熟练掌握去括号法则,正确去括号;能利用去括号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当括号前面是“-”时的去括号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周三下午,校图书馆内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学生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来了c位同学,则图书馆内一共有______位同学.

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两种答案:a+;a+b+c.讨论:1.以上两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答:联系:它们相等;区别:式有括号,式没有括号.

2.从式到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从式到式呢?

学生口答,从而引入本节课题——去括号、添括号.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去括号

.去括号法则1

问题1:在上述问题中,两个答案是表示同一事物的结果,你认为它们相等吗?

从以上所得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a+=a+b+c,把该等式记为①.问题2:这个等式①大家熟悉吗?

学生答:这个是加法结合律.

问题3:观察等式①的左右两边,有什么规律?

教学策略:教师可提醒学生观察各项符号的变化和括号的变化.

问题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去括号法则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得出括号法则1:

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2.去括号法则2

问题5: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你能用两种方式写出图书馆内剩下的同学数吗?=a-b-c,把该等式记为②)

问题6:观察等式②中,等号左边的多项式为什么会等于等号右边的多项式?这其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如果有,又是怎样的规律呢?

师:下面我们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来验证②的正确性,下面请同学计算:a+.

生:a+=a+b+c=a-b-c.因为a+可以表示为a-,所以a-=a+=a-b-c,即a-=a-b-c.问题7: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去括号法则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得出括号法则2:

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探究点二:添括号

问题8:去括号:+;

-.

学生口答:

+=a+b-c;

-=-a-b+c.反过来则有:

a+b-c=+;

-a-b+c=-.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探讨交流,然后类比去括号法则得出添括号法则: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内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内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去括号后进行整式的化简

例1 见课本P72例3.例2 先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

x+[-x-2];

12a-+3;

2a-+3.

解析:去括号时注意去括号后符号的变化,然后找出同类项,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计算,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解:原式=x-x-2x+4y=-2x+4y;

原式=12a-a-23b2-32a+b2=-2a+b23;

原式=2a-5a+3b+6a-3b=3a.方法总结:解决本题是要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并且不要漏乘.有多个括号时要注意去各个括号时的顺序.

2.与绝对值、数轴相结合,去括号进行代数式的化简

例3 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c|+|a+b+c|-|a-b|+|b+c|.解析:根据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即可确定a、b、c的符号,进而确定式子中绝对值内的式子的符号,根据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可去掉绝对值符号,对式子进行化简.

解:由图可知a>0,b<0,c<0,|a|<|b|<|c|,∴a+c<0,a+b+c<0,a-b>0,b+c<0,∴原式=----=-3a-b-3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关系,对于含有绝对值的式子的化简,要根据绝对值内的式子的符号,去掉绝对值符号.

3.添括号

例4 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项:

x2-x+1=x2-;

2x2-3x-1=2x2+;

-=a-.

解析:根据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的符号是“+”号还是“-”号,确定括到括号里的各项是全变号还是全不变号;先去括号,再根据添括号法则解答.

解:x-1;-3x-1;b+c-d.方法总结:在去括号或者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号,那么括号内的各项都改变符号,注意不要漏项;可用去括号检验添括号是否正确.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73练习第1~3题、P74练习第1~3题.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合作探究”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了: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2.添括号法则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号内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号内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76习题2.2第4、5题.

第3课时 整式加减

.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3.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重点

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

能用整式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七年级班分成三个小组,利用星期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第一组有学生m名;第二组的学生人数比第一组学生人数的2倍少10;第三组的学生人数是第二组的一半.七年级班共有学生多少名?

提问:七年级班的学生总数是三个小组学生人数的和,大家一起说一下三个小组分别有多少人?

m,2m-10,和12.

引导学生活动: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求学生总数的式子,即m++12;

对该式进行化简得出班级的具体人数.给出准确答案,让同学们互相更正.

师提出问题:上述式子中,每个括号内的式子是什么式子?从而引出课题——整式加减,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整式的和差

问题1:求整式4-5x2+3x与-2x+7x2-3的差.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接着计算,一个学生接着老师板书继续完成以下过程.把不同层次学生的胶片显示在投影上,教师给予肯定或纠正.

解:-

=4-5x2+3x+2x-7x2+3

=++

=-12x2+5x+7.提出问题:在这几个整式相加时,为什么4-5x2+3x与-2x+7x2-3要加上括号.

注意:运算结果,常将多项式按某个字母的次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这种排列叫做关于这个字母的降幂排列.如上面问题的结果为-12x2+5x+7,就是按x的降幂排列的.

问题2:说出下列单项式的和.

①-3x,-2x,-5x2,5x2;②-2n,3n2,-5n2.写出下列第一个式子减去第二个式子的差.

①3ab,-2ab;②-4x2,3x;③-5ax2,-4x2a.学生活动: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口答.题直接观察回答.

探究点二:整式的加减

问题3:计算:2b3+-2.

师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发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一般分几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互相叙述,待讨论结果认为合理后,让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做简要归纳后,板书内容.

解:2b3+-2

=2b3+3ab2-a2b-2ab2-2b3

=+-a2b

=ab2-a2b.总结:整式的加减的步骤,一般分为: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升、降幂排列

例1 把多项式7x3y-2x4y3-5-x2y4+xy2按x的降幂排列是______,按y的升幂排列是______.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注意常数项的位置.所填答案为-2x4y3+7x3y-x2y4+xy2-5;-5+7x3y+xy2-2x4y3-x2y4.方法总结:解决升幂、降幂问题时,要注意交换多项式中各项位置时连同每项的符号也一起交换.

2.整式的化简

例2 见课本P74例4.例3 化简:3-2.

解析:先运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注意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负号,那么括号中的每一项都要变号;合并同类项时,只把系数相加减,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解:3-2=6x2-3y2-6y2+4x2=10x2-9y2.方法总结:去括号时应注意:①不要漏乘;②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各项都要变号.

3.整式的化简求值

例4 见课本P75例5.例5 化简求值:12a-2-+1,其中a=2,b=-32.解析:先将原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到最简结果,再把a与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原式=12a-2a+23b2-32a-13b2+1=-3a+13b2+1,当a=2,b=-32时,原式=-3×2+13×2+1=-6+34+1=-414.方法总结:化简求值时,一般先将整式进行化简,当代入求值时,要适当添上括号,否则容易发生计算错误,同时还要注意代数式中同一字母必须用同一数值代替,代数式中原有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都不改变.

4.整式加减的应用

例6 如图,小红家装饰新家,小红为自己的房间选择了一款窗帘,请你帮她计算:

窗户的面积是多大?

窗帘的面积是多大?

挂上这种窗帘后,窗户上还有多少面积可以射进阳光?

解析:窗户的宽为b+b2+b2=2b,长为a+b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求得答案即可;窗帘的面积是2个半径为b2的14圆的面积和一个直径为b的半圆的面积的和,相当于一个半径为b2的圆的面积;利用窗户的面积减去窗帘的面积即可.

解:窗户的面积是=2b=2ab+b2;

窗帘的面积是π2=14πb2;

射进阳光的面积是2ab+b2-14πb2=2ab+b2.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看清图意,正确利用面积计算公式列式即可.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75练习第1~5题.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了: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76习题2.2第3、6、7题.

2.2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0

----用新思维“测”物理世界

核心素养:

通过体会测量工具和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和应用,培养学生长度和时间的物理观念,通过学生亲身动手操作实践来测量长度和时间,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学目的】

1、让全体学生体会测量工具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如何选择。

2、利用已知事物作为参照,并能结合相关公式进行物理量的估算。

3、利用新思维图总结出多种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法

【课前准备】刻度尺、三角板、棉线、圆柱体、硬币、圆锥、纸张等 【设计背景】

1.初二学生由于初学物理,往往认为有数字即可,单位不一定重要,学生了解单位的发展史,体会单位在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2.现在学生的估算本领比较弱,通过系统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服务于现实生活。

3.特殊法测长度是对课内内容的典型补充,让学生能够在校本课程中充分探讨、亲身动手实践操作,将是对学生好奇心的极好的呵护以及实验能力的极好的培养,并在该过程总结、提炼、绘出“测”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长度的估测和测量

(一)长度的估测

展示图片:海滩上留下了罪犯的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根据脚印的长度,侦查员就推测出嫌疑犯的身高。这是怎么推测出来的呢?

在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最早的尺度都来源于人体,人体各部分的尺寸有着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请一位同学上台扮演嫌疑犯,展示身体上有趣的尺寸: ★两臂平伸的长度等于身高

★大多数人肩膀最宽处等于他身高的1/4 ★身高是脚长的7倍 ★拳头的周长等于脚长 ★脖子的围度是腰围度的二分之一

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这位同学的身高,推测出他的脚长,排除他的犯罪嫌疑。

(二)长度的测量

刚才我们想知道这位同学的身高可以直接测量,但生活中有一些长度是没有办法直接测量的。下面请各组派一位同学上来挑选一份实验器材并按要求测量所需测量的长度,分别有以下五个实验:

实验1:测量地图上起点晋江枢纽到终点张坑枢纽的长度 实验2:测细导线的直径 实验3:测一元硬币的直径 实验4:测圆锥体的高度 实验5:测海报纸上长曲线的长度

学生实验过程,教师巡视拍照,并把实验照片投影展示、总结。小结: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化曲为直: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道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测薄圆铁片周长,可使铁片顺直线滚一圈再测量起、终点长度。

(2)以多测少或以少测多。

如:测一张纸的厚度可测n张纸的厚度再除以n; 测细铜丝直径可测出密绕后n匝的长度再除以n;测楼房高度可测每一级楼梯的高度再乘以相应楼层的级数。这种方法适用于完全相同的测量对象,以多测少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以少测多相当于扩大了量程。(课前布置学生用此方法完成测量一层楼的高)

(3)卡尺法,如图所示是测圆锥高度和圆柱直径所用的一种方法。

(4)替代法。用可以直接测量的长度来替代不能直接测量的长度。如测圆柱直径可先测出周长,再根据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算出直径。

(三)、思维拓展

活动:如何测圆柱体周长? 比一比,哪一组能想出最多方法。

二、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一)时间的估测

日晷仪,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使用时,先用指南针定方向,水准管调水平后,晷针在晷盘上的投影即为当时的时刻。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时间的精确已经不再局限于时辰,还要进一步细分。人们后来发明了沙漏、摆钟、石英表、原子钟等。

观看“礼花蛋 时间”视频

(二)时间的测量

1、复习机械秒表的读数

秒表的读数方法是: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右图中,秒表的示数281.9s。

(2)学生活动:比一比:看谁估得最准

请每组派一位同学参加,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20s

提问:

1、展示6个秒表并读数

2、你是怎样估出20s的? 课堂训练

上一篇:陈老师小学生写人作文下一篇:村党总支书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