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拍卖案例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地拍卖案例(共7篇)

土地拍卖案例 篇1

【案例一】

安徽三景区遭住建部“点名” 琅琊山违规出让土地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时间:2014-12-18 04:31:24 作者: 姜志远

住建部近日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2014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结果的通报》。昨日,记者在省住建厅网站上看到,我省琅琊山风景区为不达标等级,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另外,我省太极洞和巢湖风景名胜区虽达标,但存在突出问题,也被责令限期整改。

据了解,住建部于今年7月上旬至8月中旬组织8个检查组对全国6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执法检查。其中,江西井冈山等10处风景区为优秀等级,予以通报表扬;福建太姥山等12处风景区为良好等级;贵州黎平侗乡等16处风景区为达标等级;太极洞和巢湖风景名胜区等22处风景区为达标等级,但存在突出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琅琊山等9处风景区为不达标等级,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琅琊山景区违规出让土地

[存在问题]违规出让风景名胜区土地700多亩,开发建设冠景国际旅游度假中心等项目;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核心景区内存在开山采石现象,严重破坏山体植被、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城市建设渗入风景区,土地使用性质已造成实质性变更;部分建设项目不依法履行风景区内建设项目报批手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设立不规范、不明显。

[整改意见]依法查处国际旅游度假中心等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查高尔夫球场和开矿采石活动,做好生态和景观修复;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内建设项目审批有关规定,统筹协调好城市建设与风景名胜区关系;依法设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规范使用风景名胜区名称。整改验收达标前暂停风景名胜区内所有建设活动及审批。

太极洞景区开山采矿严重

[存在问题]风景名胜区地处三省交界,跨省协调难度大,开山采矿破坏自然景观现象严重,并未能得到及时制止;存在大面积开荒现象,以经济林代替原生林,破坏自然植被和景观风貌。

[整改意见]强化省际协调,依法制止并查处开山采矿和开荒行为,已造成破坏的要立即进行生态、自然植被和景观修复。

巢湖风景区未完成上年整改

[存在问题]对我部建城[2013]135号文件整改意见落实不彻底,存在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上年主要存在问题: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形同虚设,职能不清;风景名胜区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沿湖路内侧开发建设、村镇建设和巢湖北岸中庙周边区域的房地产项目较多,多数没有报经管理机构审核并履行有关报批手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和标牌设立不够规范、不齐全等。

[存在问题]严格按照建城﹝2013﹞135号文件意见要求完成整改,落实管理职能,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到位,依法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切实履行保护管理法定职责。

【案例二】

江西:风景区土地不得出让

我省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再出“重拳”

大江网讯 王纪洪、记者吴志刚、袁茂华报道:省政府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再出“重拳”: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土地,不准在风景名胜区设立各类开发区、度假区等,切实加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工作。这是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的。

在昨日召开的全省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政府要求省建设厅强化城乡规划工作,做到“三个必须”即市级规划管理权限必须高度集中、必须严格实施重大项目选址审查制度和严格执行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杜绝高容积率、超强度开发的低水平建设现象。尽快建立重点镇以上的总体规划省级备案制度,坚持“规划编制适度超前、规划实施量力而行、规划投入要舍得重金、规划执行要慎之又慎”的原则,严格控制国道、省道两侧的建设;杜绝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开发区和度假区,禁止一切形式的风景名胜区资源和土地的出让;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保护宝贵的名胜资源。据悉,省政府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制度,即各设区市分管市长向省建设厅汇报规划执行情况,省建设厅定期向省政府汇报,以确保全省的城乡规划工作有效进行。

【案例三】

鼓浪屿景区内“违建”地块竞拍性质为酒店 现已停工

中国旅游新闻网 2015-06-17 10:09:28 手机看新闻

15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外通报了9起违反城乡规划典型案件,其中包括厦门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违规建设云顶豪华精选酒店。住建部称,该酒店未取得规划许可手续,严重违反了《城乡规划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

昨日,导报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13年3月19日,厦门市国土资源局就将该地块公开出让给厦门恒兴滨海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竞拍时,地块用地性质确定为酒店。通报:景区内“违建”,住建部认定情节严重

住建部通报指出,厦门市将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顶岩南麓地块4.56万平方米出让给恒兴滨海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将相邻的茂后水库及周边绿地10.24万平方米租赁给该公司。

恒兴滨海公司未取得规划许可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云顶豪华精选酒店。目前,施工方已进场施工、开挖山体,现场自然山体地貌、水系和植被已被破坏。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五条和第四十条、《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三十条等规定。

对于这起案件,住建部将与其它8个案件一道进行挂牌督办。在通报材料中,住建部称,这些案件情节严重、社会影响较大、侵占绿地等公共资源。住建部要求有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违法问题,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据悉,这是《城乡规划法》出台8年以来,国家住建部首次挂牌督办违反城乡规划行文的案件。

现场:曾经动工过,目前已经停工

昨日,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地块距离云顶隧道环岛路出口不足100米,整个地块刚好背靠万石山风景区,挨着云顶山庄。

在工地的旁边,立着一块广告牌,牌子上写着“厦门云顶豪华精选酒店”。根据广告牌提示,这里将建厦门唯一一家拥有500米景观道的超五星山地度假酒店。

此外,广告牌也在告诉路人该地块的“尊贵”:项目占地4.6万平方米,依山、赏湖、望海。

从广告牌的崭新程度看,该广告牌应该竖立不久。但是,从工地上滋生近一米高的杂草看,项目已经停工有一段时间。云顶山庄一保安也向导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该项目在去年4月开工。后来,不知何因,项目停工,并且迟迟没有复工。

进展: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了解

住建部的通报中称,该项目未取得规划许可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云顶豪华精选酒店。但导报记者注意到,在2013年2月6日,市政府已经在官网印发公示关于2013P01等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的批复。

该批复称同意市国土房产局、市规划局报送的思明区13-04片区云顶南路东侧地块(编号:2013P01)等14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采用拍卖方式出让,并批复了相关事项。

国土局也在网站公示2013P01等12幅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公开出让公告,随后,原本定于3月7日的地块拍卖,拍卖时间更改为3月18日。根据公示,该地块的用地性质为旅馆用地(酒店)。3月18日上午,厦门恒兴滨海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底价6720万元竞得2013P01酒店用地。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恒兴集团将引进世界一流的酒店品牌——“豪华精选酒店”,将是迄今为止厦门最高端的酒店。

对于“景区违建”事件,是否确实如住建部通报所言,导报记者昨日向相关部门求证,但是,并未得到正式回应。

土地拍卖案例 篇2

一、拍卖底价确定前应注意的问题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拍卖也应遵循市场规律, 进行竞价拍卖, 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出让方应当认真审阅评估机构出具的估价报告, 尤其是对于估价结果、假设条件和使用限制条件等进行认真分析, 了解估价人员的客观意见。二是出让方应综合分析实施拍卖时的地产市场各类用途土地的供应状况, 开发商 (投资者) 的现实 (潜在) 需求, 要特别关注对从报名参加竞买者那里了解到的一些信息。三是出让方要认真研究拟拍卖地块的条件, 主要搞清其所在区域位置、功能有无特殊性, 以及未来的收益大小如何等。此外, 要把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地价政策结合起来考虑。

二、注意最高限价对于底价的影响

审核机构应认真审阅评估单位出具的估价报告, 尤其是对于估价结果、假设条件和使用限制条件等进行认真分析, 了解估价师的意见, 同时综合考虑实施招标、拍卖、挂牌时的市场状况, 拟出让地块的条件, 潜在投资者的需求, 充分考虑政府产业政策和地价政策等因素, 综合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底价。政府应根据规划设计要求、房地产市场行情、宗地的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 科学合理地测算出土地的最高出让限价, 防止竞拍者感情用事, 开出天价。表面看, 有轰动效果, 但从长远来看, 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竞得者为避免承担更大的损失而毁约;二是如果竞得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 则房屋购买人的切身利益将受到损害, 竞得者为了弥补在购买土地时过重的土地成本负担, 有可能在施工时偷工减料, 不按规划的绿化、容积率等规划要求开发建设, 降低开发质量和成本, 损害消费者利益。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底价确定措施

1) 是应采取公开市场价值标准。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行为, 真正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是一种真正的市场行为。因此, 按照《规程》的规定, 在评估拟拍卖土地底价过程中, 估价人员必须明确其评估的价格应是指在估价基准日的正常公开市场、规划利用条件下, 设定的开发程度与用途、法定最高年限内的一定年期出让土地使用权的价格。

2) 是估价基准日一般为估价日期以后的某一个具体日期。根据《规程》的解释, 估价日期是指该项估价工作的起止日期, 其实是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和作业的难易程度确定的。在实际估价工作中, 通常估价人员将实地查勘估价对象期间的某一个日期定为估价基准日, 但估价基准日并非总是在估价日期的期间, 也可能因特殊需要将过去或未来的某个日期定为估价基准日。而拍卖出让土地一般都提前一定的时间 (一个月左右) 事先在新闻媒介上刊登公告。同时, 鉴于标的价款大, 通常要求确定一个保留价。因此, 土地出让方要先行委托专门的估价机构进行估价, 其估价日期肯定在公告确定拍卖时间的前一个时间段内。为了真正体现评估的拍卖底价是在拍卖之日正常、公开市场条件下的土地出让价格水平, 其估价时点应与公告确定拍卖时间相一致, 即将估价基准日确定为公告中的拍卖之日。由此可见, 拍卖底价的估价基准日一般为估价日期以后的某—个具体日期。

3) 是合理选用估价原则和估价方法。针对评估土地使用权拍卖底价的特点, 宜遵循替代原则、最有效利用原则、预期收益原则和需求与供给原则等。按照评估原则与估价方法衔接一致的要求, 评估土地使用权拍卖底价, 首先应重点选用市场比较法和假设开发法两种评估方法。因为市场比较法较充分考虑了在估价基准日的近期市场上类似房地产的交易行情、市场承受能力, 其测算的价格具有现势性, 容易为买卖双方认同和接受。假设开发法则充分地考虑了规划条件下宗地自身最有效利用方式以及当前房地产市场现状和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等。运用这种方法测算的地价, 实际上相当于竞买人最终获得拍卖地块所需支付的最高价格。这对于竞买人最终确定购买价或拍卖人最终确定保留价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然, 运用上述两种评估方法, 相对而言也需要一定前提条件。在市场不发达、缺乏交易案例, 或无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的详细规划设计方案的情况下, 就只能选取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和成本逼近法等方法来进行评估。

以评估地价为基准, 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定拍卖底价。土地使用权拍卖底价的确定一般应以评估地价为基准, 由土地出让方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有关方面人员讨论后最终确定。

四、结语

总之, 既要保证国有土地资产不流失, 又要正确引导市场走向, 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 综合确定合理的拍卖底价。

摘要: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不断改革, 如何处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拍卖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底价确定前应注意几项进行了分析, 随后分析了对拍卖中设高价对底价影响, 最后给出了如何确定拍卖底价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土地,拍卖,低价

参考文献

[1]蒙吉军编著.土地评价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土地拍卖缘何发高烧 篇3

房企抢地不余遗力

唯5月8、9日上海楼市却传来土地出让的“捷报”——世博会A片区6地块顺利连拍,并突破4万/平方米(40,079元/平方米),创出上海商办用地楼板价历史新高,房地产业内外一片哗然,开发商士气为之一振。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孤立事件,近期北京、广州拍地的火热程度也令人啧啧称奇。5月7日,北京门头沟地块经82轮竞价最终成交溢价高达104%;5月6日,佳兆业200轮竞价气走中海,竞得广州同宝路2幅地块,均标志着开发商重新进入疯狂抢地的“战斗位置”。

土地市场全面回暖

究竟是怎么回事?一方面是消费者貌似陷入观望情绪,一方面是部分城市继限购、限贷之后,开始推出限价举措,加之国五条地方细则出炉不久,从这三方面来看,理当市场乐观情绪难以持续。然而耐人寻味的是,非但前述之一线城市,连不少二、三线城市近期的土地拍卖也未遇冷,甚至频传佳绩。如:哈尔滨土地市场在4月份即出现回暖态势,共完成土地交易18宗,成交面积2292364.29平方米,其中商业和商住用地占比超过九成,环比、同比均大幅增长。再如:位于重庆南岸区弹子石组团,土地面积28433平方米,起拍价32384万元,最终和瑞地产以7.85亿元拿下,溢价率142%,折合楼面地价8727元/平方米,创今年楼面地价新纪录,高于重庆传统豪宅板块——解放碑之5500~6000元/平方米,甚至高于主城不少区域的房价!

事实上,统计显示4月份全国306个城市土地出让金为1343亿元,同比上涨11%,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更是同比上涨208%。说明土地市场的回暖,具全面与普遍性,只是动见观瞻、位列 “房价先锋部队”的上海,近期大动作“突围”,凸显了土地市场的火热程度。

当前买气处于休整期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让不少人犹如摸不着头脑的丈二金刚。

“五一”房展会虽然过往经常扮演“销售引擎”的关键性角色,但今非昔比,各地在3月刚才迎来楼市史上从未有过的房产交易狂潮,及与之相伴相生的“假离婚潮”,从而使“五一”连假仍处在“买气休整期”便在情理之中。于是各地房展会普遍呈现“三少”局面——新开楼盘少、参观客流少、折扣优惠少。北京“五一”小长假期间网签量为近5年最低。

买气提前透支而非观望

鉴于市场如此变化,有专家简单的将之称为:买卖双方都在观望。但那只是表象,而实情则是恰恰相反。试想原本预计今年二、三、四季购房的消费者,因为担忧国五条所可能带来的房价上涨态势,进而抢先在3月便蜂拥出手,时值于今,这显示的是有意购房者在观望?还是需求方提早采取抢购行动?不言可喻,现在的状态是过度透支市场购买力的结果,而非买气在观望。

当前多数楼盘不愿降价求售,顶多以各种“惠而不费”的折扣、赠品因应冷清局面,已足以反映开发商对后续房价走高充满期待的“恋战”心态。

房价上涨动能充沛

其次,则是国五条当中令市场闻之色变的“课征20%个税”,迄今为止,仅北京如期实施,其他各地仍依照旧制——按房屋总价1~2%计征个税,这就使得国五条中央细则有如“虚晃一招”,市场自然由原先之惊慌失措,大步流星地快速回复到今年初的乐观预期状态。至于限价措施,则更突显了房价上涨的动能极其充沛,否则何须“限价”此一非常之举!

凡此种种,方才使市场出现不少看似矛盾、混沌的怪相,而其实如前所述,一切皆有其脉络可寻。

土地拍卖案例 篇4

关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的实施意见

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领导方式和行政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土地改造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理的通知>和中纪委第七次会议、国务院第四次廉政会仪的重要举措.

作 者:田莉  作者单位:铜仁市国土资源局,贵州,铜仁,564300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 “”(10) 分类号:P5 关键词:招标拍卖   挂牌出让   国有土地   使用权   意见  

土地拍卖案例 篇5

《湖北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8月18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罗清泉

二○○三年九月一日

湖北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下列情况应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

(二)前项规定以外的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

第四条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国有土地使用权确需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出让的,应当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条 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的监督指导。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的组织实施。县以上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的征收使用管理。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本辖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应当有计划地进行。

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市场状况,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土地出让方案,编制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收支预算草案,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执行。

拟出让的宗地,必须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手续齐备,并应按供地审批权限报政府批准。

第七条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批准后,出让人(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下同)应当在投标拍卖挂牌开始日的前20日发布公告,并向投标或者竞买申请人提供有关文件资料。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公告和有关文件需要更改、澄清或者撤回的,出让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15日前,拍卖、挂牌开始日15日前,在原发布公告的媒体上告示。投标或者竞买申请人可以根据告示决定是否变更、修改或者撤销原申请。

第八条 招标、拍卖、挂牌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让人的名称、地址;

(二)出让宗地的位置、现状、面积、用途、容积率、使用年限、规划设计要求;

(三)投标人、竞买人的资格要求及申请取得投标、竞买资格的办法;

(四)投标或者竞买人索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的时间、地点及应支付的工本费;

(五)投标拍卖挂牌的时间、地点和申请投标、竞买的截止时间以及开标、揭牌的时间、地点;

(六)确定中标人、竞得人的标准和方法;

(七)交付中标或竞得价款的方式及投标、竞买保证金数额;

(八)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应当包括投标或者竞买须知、宗地图、土地使用条件、标书或者竞买申请书、报价单、成交确定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文本。

第九条 投标或者竞买申请人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前,可到现场踏勘了解宗地的情况,提出质疑。出让人应当为其提供便利。

投标或者竞买申请人应当遵守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规则,不得弄虚作假或串通压价。

第十条 出让人应当对投标或者竞买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通知其参加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

第十一条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确定招标标底或拍卖、挂牌底价。标底或底价应先由有资质的土地评估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价格评估后,由出让人根据评估结果和政府产业政策确定。挂牌底价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制定的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标准。

标底或底价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结束前应当保密,参加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工作人员不得泄露标底或底价。

第十二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应当由主持人主持。主持人必须通过考试,并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主持人资格证书。

根据需要,出让人可以委托经省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招标代理机构和拍卖企业具体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

第十三条 中标人、竞得人确定后,出让人应当与中标人、竞得人签订成交确定书。成交确定书应当包括出让人和中标人、竞得人的名称、地址,出让标的,成交时间,成交地点,价款,以及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时间、地点等内容。

成交确定书对出让人和中标人、竞得人具有合同效力。

第十四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结束后,出让人应在10日内向社会公告,并报相应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中标人、竞得人应当按照成交确定书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出让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标人、竞得人支付的投标、竞买保证金,应抵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及时划缴同级国库;其他投标人、竞买人支付的投标、竞买保证金,出让人必须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活动结束后5日内予以退还,不计利息。

第十六条 县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代征的收入,应全额缴入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

第十七条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入,在扣除出让成本及其他支出之后,其收益应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准备金。

第十八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各项成本及其他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宗地供应明细清单及时审核拨付。

第十九条 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的支出,以及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准备金的比例,由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十条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获收入,按照“先收后支、量入为出、统筹规划、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收支管理。具体财务管理办法,由省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商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需的业务费用,按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依照预算编制规定的程序,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预算,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从缴入本级财政专户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拨付。

第二十二条 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应当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或者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而擅自采用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当责令其限期纠正;拒不纠正的,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成交确定书签定后,中标人、竞得人反悔,不按规定时间地点与出让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中标人、竞得人承担违约责任。该宗地由出让人重新组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第二十四条 中标人、竞得人未按合同约定期限交付地价款,或者擅自改变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出让人有权解除出让合同,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收回土地使用权;已交付的土地出让金在扣除履约保证金后,剩余部分给予退还;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由违约者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予以没收。

中标人、竞得人已按合同约定期限付清地价款,出让人不能按时提供所出让的土地的,中

标人、竞得人有权解除合同;出让人应退回已交付的土地出让金,并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五条 投标人、竞买人提供虚假文件,隐瞒事实的,出让人可取消其投标、竞买资格;中标人、竞得人采取行贿、恶意串通等非法手段中标或者竞得的,其中标或竞得结果无效;已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应同时无效;造成经济损失的,中标人、竞得人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 利用职权直接或者间接干预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造成损失的;从事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规定缴讫或者坐支、截留、挪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的,由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收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可并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拍卖案例 篇6

(一)/刘双舟

就案例分析的解题而言,还是有一些特征和规律的。在复习时,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和规律,对考试会有一定的帮助。案例分析试题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这种归纳不一定太全面,也不一定很准确,但是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对试题有一个大体上的宏观认识。我们结合这些特征来讲解一下案例分析的解题方法。先来看第一个特征。

《拍卖法案例分析教程》的“导论”中确定了拍卖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一科中“案例”的含义和范围。拍卖案例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拍卖案例是指在拍卖活动中发生的带有一定典型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客观事件。包括拍卖公关案例、拍卖策划案例、拍卖营销案例、拍卖法案例等等。这些案例可以是对成功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教训的汲取,通常都具有可供借鉴的意义。狭义上的拍卖案例仅指在拍卖实践中发生的带有一定典型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涉法”事件。拍卖师资格考试中的拍卖案例就是指狭义上的拍卖案例。明白了“拍卖案例”的含义和范围,实际上也就明白了考试的核心。“案例分析”不是考“案例”,而是考“法律”。这样就得出了“案例分析”的第一个特征,即“因法设案”。这里“法”就是法律,“案”就是案例。名为“案例分析”,实际上是在考核相关的法律知识,案例只不过是考试运用的具体形式而已。既然是考法律,那也就意味着,考试中的案例必须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才行,否者,命题者就无法制作评卷答案。命题必须紧紧围绕着法律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不能脱离法律条文的内容来随便考一些与法律毫不相干的案例。

【例1】某拍卖公司接受委托拍卖一套二手房。安排公司唯一的拍卖师李某负责竞买人的报名登记工作,并主持本次拍卖。与李某同住一小区的张某报了名。李某在收受了张某礼物后,私下告诉了张某该标的的保留价。李某因害怕事后被人发现,于是在拍卖前称病请假。无奈之下,拍卖公司临时决定由具备拍卖从业人员资格,刚刚参加完拍卖师资格考试的王某主持拍卖会。张某通过拍卖以保留价竞得该套房产。问:

1、拍卖师李某的行为违反了行业规范的什么规定?可能承担何种责任?应该由哪一部门来追究?

2、拍卖公司安排王某主持拍卖会是否合法?为什么?

这样的事在拍卖实践中是否发生过?也许发生过,也许没有发生过。但是对于考试来讲,发生或没发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或处理。如果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就可以成为考试对象。如果现实中发生过,就在真实的案例基础上加工。如果现实中没有发生过,就自己“创造”。只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作为评分依据即可用于考试。考试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行业自律依据的。考试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因法设案”。实际上是先有了这些法律、法规或行业规范的规定,才有了这个考试案例,而不是先有了这个案例然后才有这些规定。

【例2】刘备准备移居海外。将自己拥有的一辆奔驰牌轿车委托赤壁拍卖行进行拍卖,并要求赤壁拍卖行对自己的身份予以保密。赤壁拍卖行接受委托后将该拍卖业务转委托给当地名气更大的荆州拍卖行进行。双方就如何分配拍卖后的利益达成了协议。之后,赤壁拍卖行将车辆、与车辆相的关资料以及与刘备签订的委托手续等一并移交给了荆州拍卖行。荆州拍卖行于2005年3月5日发布公告,宣布3月13日前为展示期间,3月13日上午9时举行拍卖会。3月12日晚上,荆州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张飞私自驾驶该车参加朋友聚会,酒后驾驶返回途中将该车撞坏。张飞连夜对该车进行了紧急修理。但是未敢将此事向荆州拍卖行领导汇报。3月13日拍卖会如期举行。竞买人关羽竞得该车辆,当场签署了成交确认书并付清了全部的成交价款和拍卖佣金。关羽在启动车辆准备离开时,该车突然起火,轿车失控撞在墙上,车辆报废,关羽左臂被撞骨折。事后关羽得知张飞曾在拍卖前夜对该车进行过紧急修理,于是起诉荆州拍卖行,要求确认拍卖无效,退还购车款和佣金,并赔偿其全部损失。荆州拍卖行辩称:他们的拍卖行为完全合法,对张飞私自驾车外出的情况并不知情,因此只同意退还收取的购车款和佣金,不同意赔偿,赔偿事宜关羽应当向张飞个人主张。刘备得知情况后,也向法院起诉,要求赤壁拍卖行赔偿车辆损失。赤壁拍卖行辩称:转委托荆州拍卖行拍卖是为了能卖出个更好的价钱,这对刘备也是有利的,拍卖行并无过错。至于车辆损毁则完全是荆州拍卖行的责任,刘备应当起诉荆州拍卖行。问题:

1.赤壁拍卖行的哪些行为违法或违规,请列举并说明理由。

2.荆州拍卖行的哪些行为违法或违规,请列举并说明理由。现在我们可以对“案例分析”考试中命题思路做一个简要的归纳: 第一步:确定法律法规(先确定考哪一部法律)第二步:确定具体法条(再确定考哪些法律条文)

第三步:确定关联法律(为了增加案例的难度,案例中可能要同时涉及到几个不同的法律,通常是相关的几个法律)

第四步:创设案件情节,设置干扰因素。如果有现成的案例就可能用现成的案例,或在已有案例基础上改编。

第五步:设计分析的问题。

以上五个步骤中,前三个是“因法”,后两个是“设案”。

针对这样的考题特征,我们应当采取与命题思路相反的解题思路。命题者是“因法设案”,考生要完成的任务就应当是“凭案找法”。案例分析的解题过程首先是一个找法的过程,是司法工作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的集中反映。案例本身就是“事实”,需要你去找“法律准绳”并运用“法律准绳”来分析问题。

上述两个案例还反映了案例分析的一般解题思路,即如何组织和安排语言的问题。第一步:亮明观点。第二步:写出法律依据。第三步:结合案情进行分析。第四步:进一步明确和强调结论。结论:第一个特征是“因法设案”。

考试中的案例是指涉法的拍卖案例,这一点现在是非常清楚了。但是拍卖师资格考试毕竟不同于律师、法官、检察官等资格的司法考试。拍卖师资格考试中的“法律”本身也是有特征的。案例都是紧扣“拍卖”的案例,而考试的重点是这些案例所涉及到的法律。这个问题归结到一点实际上是考试的“涉法范围”问题。这就是案例分析试题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即考试的涉法范围是以拍卖法为主的。考试的基本原则是“以拍卖法为主,强调知识的综合性”。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理解“拍卖法”。对于拍卖法的含义也有狭义上和广义上的两种理解:狭义上的拍卖法又称形式意义上的拍卖法,是指国家颁布的关于调整拍卖活动的专门性法律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法律文件,统共只有69的条文。广义上的拍卖法又称实质意义上的拍卖法,是调整拍卖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除了《拍卖法》外,还包括散见于其他实体法和程序法中的有关拍卖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规范拍卖活动的司法解释。此外,考试还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和行业协会在法律授权或主管部门委托下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自律性规定。拍卖案例分析考试中,拍卖案例所涉法律指的是“广义上的拍卖法”。《拍卖相关法律与规则》就是广义上的拍卖法,也是拍卖案例分析命题的涉法范围。

拍卖师资格考试中的案例分析考题的第二个特征,这就是“紧扣拍卖(法)”,尤其是狭义上的拍卖法占的比例相当高。因此狭义上的拍卖法是历年考试的重点中的重点。在复习时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考试中虽然以拍卖法为主,但是与拍卖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也不应忽视。因为案例分析的命题原则是“以拍案法为主,注重考试的综合性”。拍卖行业虽小,拍卖活动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仅就拍卖的对象而言,就涉及到有形的房地产、艺术品、机动车,无形的股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财产权利。如果忽略与这些拍卖对象相关的法律法规,命题是不可想象的。在同一案例中,往往同时要考查几个不同的法律内容。从19期开始,考试有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考点越来越模糊。以往对拍卖法条文的考查一般是直截了当的,能够清楚地说出一个案例考查的具体是哪一法律的哪一个条文。但是从19期之后,对于法律条文,尤其是对拍卖法条文的考查开始由直接转向了间接,可以看出某个案例是在考查拍卖法,但却无法说出具体的条文。这种倾向尤其在选择型题目中较为明显。因为传统的解题思路是先找出并写出具体的法律条文,然后用法律条文来分析案情。但是在选择题型中,不要求写出具体条文,只要求在几个选项中作出选择,这种情况下,正确的理解法律条文的真正含义和精神可能要比你单纯的背诵法律条文要重要的多。仅仅背下了法律原文,但是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条文的含义,那照样会选错。

【例3】青竹拍卖公司为了保证拍卖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成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分析该公司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正当的措施有()

A.为了吸引更多的竞买人参加竞买,拍卖公司除了发布拍卖公告外,还在媒体上做了大量的商业广告,对此次拍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B.为了防止拍卖中可能出现的竞买人之间的恶意串通,拍卖公司在拍卖会上将竞价方式由英格兰式调整为荷兰式

C.为了保证拍卖活动满足法定的竞价条件,拍卖公司向经常参加拍卖会的一些老客户发出邀请函,建议他们报名参加竞买

D.为了帮助未能到场的竞买人参加竞买,拍卖公司在拍卖会现场设置了委托竞买席

有考生反映:“我把拍卖法都背下来了,甚至可以倒着背下来了,为什么我还是不会做题呢?” 结论:第二个特征是“紧扣拍卖”。

从以往的考试来看,新出台或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往往会成为考试的重点。这个特征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拍卖管理办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若干规定》都是2005年1月刚刚生效的。在当年的考试中,这两个新法律都出了考题,而且所占比例还不小。在18期考中,有一个案例专门考了《抵税财物拍卖变卖试行办法》。这个办法是2005年7月刚出台的,在2006年刚刚收录到《拍卖相关法律与规则》中,当时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新的法律文件。这个案例后来经过改编后收录到我们的教材中了。

【例4】某县国税局准备对一批依法扣押充抵税款的香烟进行拍卖。国税局委托具备省政府指定拍卖资格的东方拍卖公司进行拍卖。由烟草专卖部门对该批香烟进行了质量鉴定,并比照市场价确定该批香烟的价格为38万元。国税局和东方拍卖公司协商后将保留价确定为37万元。第一次拍卖中的最高应价仅为21万元。流拍了。东方拍卖公司认为保留价定得太高是导致不成交的主要原因。国税局经与东方拍卖公司协商后将保留价调整为24万元,并举行了第二次拍卖。最终竞买人甲公司以25万元竞得该批香烟。事后,竞买人乙公司向有关部门举报称:本次拍卖的标的物属于“公物”,在拍卖前应当由依法设立并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鉴定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和价格评估,本次拍卖没有经过评估程序,因此本次拍卖无效。

1、本次拍卖未经评估,而是比照市场价确定了拍卖标的的价格,这种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2、在充抵税款的烟草专卖品的拍卖中,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对拍卖人和竞买人的资格有何特别规定。

3、两次保留价的确定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4、本次拍卖是否有效?说明理由。

在拍卖师资格考试中,不仅要兼顾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而且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也往往会成为命题的对象。比如,18期考了外国公民报考我国拍卖师资格的问题等等。19期考了拍卖企业设立分公司的问题、外资设立拍卖企业的问题、拍卖师的刑事犯罪问题,拍卖合同审查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当年我国拍卖业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问题。20期考了《物权法》和《企业破产法》的内容。21期考了联合拍卖和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等等。22期行业关注的主要是拍卖人的法律地位,司法强制拍卖等问题。23期考了最高院最新的司法解释。

结论:第三个特征是“兼顾新法”

第四个特征是精心加工。什么样的案例可能成为考试中的案例?拍卖实践中的疑难案件是否会成为考试中的案例?每年考生都会这样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讲,现实中的案例不管它容易还是疑难,都不会直接成为考试中的案例。因为考试中的案例有自己的特征,都是人为加工的结果。考试是有目的性的,考题必须要符合考试的目的,因此就必须有可考性。这就要求必然要有一个加工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命题”。考试中的案例是命题人员经过自己的思维,按照法律的规定创造出来的。有的可能参考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但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命题人员必须通过加工使题目具有“可考性”。有的案例则纯粹是命题人员自己造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生。案例分析题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不论是传统的综合性案例分析,还是后来增加的选择型案例分析,都不例外。一部分是题干,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案情;另一部分是问题,就是考试中要求考生回答或通过分析做出选择的部分。案情的设定遵循“因法设案”的规律,一般是从法条到案例。首先确定要考哪一个或哪几个法律条文,然后再依据这些法律条文来设定案情,而不是相反。真正考试中的案例不但与拍卖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有区别,与我们教材中的案例也是有区别的。教材中的案例很大一部分是真实的案例,是先有案例,然后再找法律依据,按照法律规定来分析案例。而考试中的案例是命题人员经过自己的思维,按照法律的规定加工出来的,一般都具有明确的“考试”目的。

对案例进行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第一,语言文字的加工。即通过加工使案例变的更为简洁,以便减少考试中的“阅读量”,为考生节省宝贵的时间。从历年的考题可以看出,真正的考试案例的语言是非常简洁的,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包括标点符号,都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字里行间都在传递考试信息,而考生应当找的“法律依据”就藏在这些细微的信息中。因此,考试时一定要认真阅读给定的材料,不要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例】长城拍卖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出于开展业务的需要,长城拍卖公司计划成立一家分公司。

关于长城拍卖公司成立分公司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长城拍卖公司应当最近3年连续盈利,其上年拍卖成交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B.长城拍卖公司应当最近2年连续盈利,其上年拍卖成交额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 C.长城拍卖公司应当最近2年连续盈利,其上年拍卖成交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D.长城拍卖公司上年拍卖成交额达到两亿元人民币。

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考试的案例都是经过加工的,加工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使语言简洁。

加工的第二项任务是设定案例的情节。案例的情节包括两类:一类是传递正面信息的情节,即引导你作出正确判断的情节,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另一类是传递反面信息的情节,即命题者故意安排的干扰信息,我们俗称“圈套”和“陷阱”。拍卖师资格考试不像考驾驶执照,只有符合条件的,都让通过。拍卖师资格考试带有一定的“选拔性”,考试必须要能将考生分出个“三六九等”来。通过设定干扰信息来使考生的成绩拉开距离,便于国家选拔。所以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声东击西”的情况。

这就是加工的重要性。考试中的案例与拍卖现实中的案例是有区别的,都是经过认真加工的案例。现实中的疑难案件大家要关注,有可能成为考试案例的素材,但从来没有出现过照搬现实案例的情况。经过加工的题目必然具有一个特征,即不再是疑难案件。即便以现实中的疑难案件为原形,也要进行加工,使案例本身不再具有疑难性。考生不会做的原因并不是考题疑难,而是考生的基本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在案例分析考试中,注重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案例分析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踏踏实实地看书、思考和总结。历年来考试本身确实不能算难,更算不上偏题和怪题,是否通过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第五个特征是侧重能力。目前案例分析的题型已基本上趋于稳定。不但有了教材,而且有了《考试大纲》,明确了考试的范围。考试大纲中要明确告诉了考生每一门考试科目试卷的题型结构和分值分配。所以拍卖师资格考试越来越规范了。

今年的案例分析题型与24期的题型基本一致,还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综合案例题三种大的题型构成。在考试题型走向稳定的同时,案例分析考试也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了。

按照拍卖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考生都应当是有一定拍卖从业经验的人员,因此结合拍卖实践来考查实际能力历来是案例分析考试的一种重要目标,但是由于以往考试不够规范,这一要求的体现不是太明显。从19期开始,能力考查成为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六个特征是追求通说。案例分析的考试重点是拍卖法以及与拍卖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些法律。但是拍卖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拍卖法颁布也才10年多,拍卖业还不成熟,对拍卖理论研究还非常肤浅,而且研究人员也非常稀缺。因此实践中,对于拍卖法还存在许多争论,有许多问题到今天为止仍没有定论。因此,在考试命题问题上,就必须有所选择,选择那些没有争议的或认识一致的问题来考试。我在编写《案例分析教材》时,将关于拍卖法的争议分为了三种类型,对不同的类型的争议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待。

第一类争议是认识错误造成的争议,这些争议实际上可以用现有理论解释清楚,我就通过分析点评尽量予以澄清和解释。这类争议事实上已经不是争议了。可以纳入考试的范围。比如拍卖的竞价条件问题,即一个竞买人是否可以拍卖的问题。

第二类是拍卖界有争议,但是没有本质上的争议,对于这类争议,我在写教材是就采用了拍卖界的通说为准。比如落槌的同时又有人应价,拍卖是否成交的问题。这类争议问题是可以考试的,只不过要以拍卖界大多数人的“通说”为评分标准。

第三类争议是由于立法上缺陷造成的争议。这类争议在拍卖法修订前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在教材中点出,或者仅作为每章节后的思考题供大家思考。如拍卖师主持权的具体内容,强制执行中人民法院的地位,强制拍卖中的佣金比例等。这一类争议不会成为考试对象,或者仅作为“干扰信息”来使用。

第七个特征是“不漏细节”。前面我们举了一个单项选择题,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到了案例分析考试是非常细致的,细到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的程度了。除了考试注重细节外,考试还是非常全面的。可以说案例分 析考试就法律条文的意义上讲,不存在所谓的重点法条问题。尤其是拍卖法,可以说每一个法条都可能考试,而且重复考试的几率很高。所以在考前辅导中无法划考试重点。

最后一个特征是考试“紧扣大纲”。我们现在有了教材,但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教材,因为从案例的角度讲,考试是可能超出教材的。大家可能会问,既然有了教材,为什么考试还有可能超出教材呢? 对于这些疑问我在这里再说明一下。我说的考试会超出教材是指:考试的案例不一定是教材中的原案例;考试涉及到的法条范围比教材大。因为案例教材与一般的理论教材不同,内容总是有限的,它不可能穷尽所有案例。

首先,考试案例会超出教材案例。作为案例分析的教材,所选择的案例只能是典型案例,数量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拍卖案例。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应该是教材中的内容,但是考试的案例本身不可能采用教材中的原案例,而是命题人员选择和加工的考试案例。考试案例与教材案例是有区别的。教材选择的案例有所侧重。按照原有的编写规划,这本教材共设计了24个章节,除了现有的12个章节对反映拍卖共性的问题运用案例进行分析外,还有12个章节是按照不同拍卖标的物进行的案例分析,比如文物艺术品、机动车、房产、土地、证券、无形资产等。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时间的紧迫以及教材作为考试用书的篇幅,决定选择其中总论的部分章节作为考试教材的内容。因此,教材中选择的案例侧重于拍卖共性的案例,拍卖个性的案例,即各种不同拍卖标的的案例数量较少。但是涉及不同标的的拍卖知识也是要考的。虽然占的比重较小,但却不能忽略。

土地拍卖案例 篇7

[摘 要]: 国土资源部颁布的部门规章-《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存在多处疏漏,或无实际意义,或与基本法律抵触。本文对此做若干分析。

[关键词]:招标拍卖挂牌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术语

国土资源部于4月3日通过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 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部门规章对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作出了相当具体的规定,使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实务操作有了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规定》的若干条文和制度设计与基本法律不相一致甚至冲突或者没有实际意义,使该规章大为逊色。现试述一二如下,请方家指点。

首先,《规定》规定了一种“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挂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并没有规定这么一种方式,该法第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规定》所称这种新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方式,“是指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换言之,《规定》想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立法空白,参考了证券连续交易方式,创造出“挂牌”交易方式。但是,由于这种挂牌方式本身存在缺陷-土地使用权的卖方有限,而买方通常也非数量众多,所以其交易价格不会呈上下波动,只能是单向上涨-使其与拍卖无本质区别。《规定》第十九条规定了挂牌成交的三种情形:1、在挂牌期限内只有一个竞买人报价,且报价高于底价,并符合其他条件的,挂牌成交;2、在挂牌期限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竞买人报价的,出价最高者为竞得人;报价相同的,先提交报价单者为竞得人,但报价低于底价者除外;3、在挂牌期限截止时仍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竞买人要求报价的,出让人应当对挂牌宗地进行现场竞价,出价最高者为竞得人。均为某一高出底价(保留价)的最高价为成交价(第二种情形规定的“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实际上没有意义,因为后出价的竞买人不会出一个比前一个出价低的价)。由此可见,“挂牌”与拍卖并无区别,《规定》的新创举-“挂牌”实无必要。

其次,《规定》第八条-“出让人应当至少在投标、拍卖或者挂牌开始日前 20日发布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公告,公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宗地的基本情况和招标拍卖挂牌的时间、地点”-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初衷是为了体现公开、公平的市场原则。但是,“投标开始日前20日”发布招标公告并不等于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日之间有20日间隔,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拍卖人应当于拍卖日七日前发布拍卖公告”,因此《规定》第八条关于招标公告、拍卖公告发出时间与法律规定亦不一致。

再次,《规定》第十三条第一项规定-招标公告允许邮寄标书的,投标人可以邮寄,但出让人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方为有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不相一致,该条规定:“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即不得邮寄标书。而且,即使允许邮寄,该项规定“到达主义”的采用似不合理。

最后,若干名词术语的使用技术太差。如《规定》第九条、第十五条、第二十条等条文中规定的“竞得人”(拍卖中最高应价者)应为“买受人”,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规定的法定术语一致。同样的疏漏还有《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等条文中的“底价”,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术语的使用一致,即称为“保留价”。

上一篇:教育基金捐赠流程下一篇: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