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题目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优秀作文题目(共12篇)

高考优秀作文题目 篇1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注定要忘记很多东西,比如曾经在一起的人,曾经发生过的事。我相信这世上没有所谓的永恒。记忆在时间面前更是脆弱的可怜。为了不忘记,我选择了每天都回忆。

回忆是美好的。在回忆中,高三会变得特别清晰。仿佛我又回到了当初那段纯真的校园生活。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朵笑容,教室里的墙壁会得雪亮雪亮的,桌椅上还能闻得刚涂的油漆味。我以为我回到了过去。于是我伸出手来,像以前那样,想抚摸我好久都没有触摸过的课桌,想找回一丝熟悉的感觉。当我的手就要抚摸到课桌时,那墨绿色的突然桌椅不见了,那雪白雪白的墙壁不见了,那一朵朵挂同学们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看见的,只有黑夜。原来我又做梦了,又梦到了他们,我可爱的同学。

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

我们那时尽管年少无知.太容易把欲望当成爱,其实最爱你的那个人,只有在懂得责任的时候才会出现.我们有的时候真该感谢生活,它赐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磨难,人总是在痛苦之后才懂得生活的意义。

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一个被加工好了的故事。不管结局是福是祸,也不管它是美丽还是悲伤,岁月的洗礼总能给我们留下淡淡的回忆。这或许就是生命值得延续的魅力。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被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逝?

高考优秀作文题目 篇2

据凤凰网消息, 201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如下:1.全国卷 (河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 高考作文题:诚信2.新课标卷 (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 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3.北京市高考作文题:对世乒赛的看法4.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拒绝平庸5.天津市高考作文题:关于镜子的话题作文6.辽宁省高考作文题:苹果的香味7.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时间在流逝8.山东省高考作文题:这世界需要你9.广东省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10.上海高考作文题: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11.江西省高考作文题:孟子三乐12.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我的时间13.湖北省高考作文题:旧书14.四川省高考作文题:总有一种期待15.重庆市高考作文题:情有独钟16.湖南省高考作文题:谢谢大家17.福建省高考作文题:根据袁隆平的话写作文18.陕西省高考作文题:中国的发展。其中上海, 天津, 湖北等地作文题获得专家较高评价。

2013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篇3

给材料作文题目——一类给情景材料,一类给格言材料。大多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由2006年到2013年,全国高考总共69个给材料作文题目。其实,它们的含意全都相同。

对作文题目的本期认识

媒体对作文的关注总是放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其实题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题目的人——考生。充实的人文内涵积淀和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才是写好作文最根本的准备。因为,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的核心或外延都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就其含意而言,都是同一个题目。语文教师应该高于媒体,对此有所洞察。

2006年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历年作文同一题》。书中分析了1990年到2006年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其实都是同一道题目。这题目就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生活在不停歇地运动。生活运动体现的形式是:从历史而采,在历史中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走向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所有作文题目都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带着生活发展变化的基因,也都在生活发展变化中具有意义和价值。前不久,我在博文“揭示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分析了2006年到2012年,全国高考54则给材料作文题目,结论一致。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再一次印证着这个必然规律。

全国课标Ⅰ卷(海南、宁夏、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山西、云南、新疆、内蒙古)[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激。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表明,在专家和很多切割师的传统认识里,总是担心结果:失败、损失和风险,经由老切割师和徒弟的现实切割,开创出时尚认知:设计周密,积累经验,提高技术。尤其是增长勇气才更重要。作文题目的意义,就体现在两种观念的碰撞、交融和更迭中。这里的“钻石”不是狭义的钻石,“钻石”只是我们认识生活的一个窗口。在现实的考场中,考生需要思考类似于“钻石处置”的问题。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教育、人际关系、手机……如何切割这些“钻石”,人们一定有不同的看法。或认为经验更重要,或认为勇气更重要,或这种情况经验重要,或那种情况勇气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山东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中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材料中。铁凝和莫言对“挑错”的态度,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他们的感谢,在很多人不能虚怀若谷、察纳雅言的现实中是新的观念,是需要倡导的时尚。而这种时尚又来自于对先贤传统的继承。生活就是螺旋形发展变化的。在生活的长河中,这则材料与其他题目融会贯通。不是吗?从某种角度看,这“感谢”来自经验;从另一种角度看,它更需要勇气。铁凝、莫言这样的权威人士也为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做出表率。而这种表率是有广泛价值的。现实生活里,医患纠纷不断。医院里,医生是权威,医患之间也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医生这方面是不是应该有铁凝和莫言的风范,允许并感谢患者纠错呢?患者是不是也应该理性一些,与人为善,理解医生的辛苦,允许他们纠错呢——“咬文嚼字”的做法比暴力升级要好。诸如此类,无不体现着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交融。而面对生活的运动。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北京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白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迪生由历史向现实走来,手机可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这本身就形象地展现出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手机改变着生活,作文要求围绕“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展开想象,进行思考,所以考生需要对科学家和文学家的看法有所认识。科学家关注手机的是信息时代的标志物,是掌中电脑,是它丰富的功能,更具有务实的理性。文学家关注的角度是它广泛的使用,深刻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更体现感性的遐想。手机在现实生活中是生活发展变化的具象。科学家、文学家共同认可的,是生活中传统与时尚在碰撞、交融与更迭。而他们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则证明着面对生活的运动,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nlc202309040829

想象和思考,则可以像生活一样无边无际。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手机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如果没有卫星,手机也没用;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经济不发达,口袋里没钱,没钱买手机,手机也不能广泛使用。或者社会生活不透明、不开放,没有丰富的资讯材料,手机的多种功能也无用武之地。一部手机包容整个世界,一个宇宙握在掌中——神舟嫦娥、股市期货、生态危机、南海风云、奥运夺冠、最美教师、城市雾霾、城管暴力、保密泄密……生活发展的一切景观无不在手机的窗口显现。几乎每个北京学生,都使用手机,都熟悉手机,手机深刻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写一个自己关于手机的故事也挺好。

全国课标n卷(贵州、甘肃、西藏、青海)的材料涉及“同学关系”。无论是同学关系本身的价值,对同学关系满意度的调查。同学关系如果紧张的原因。增进友好关系的信念与办法,都在展现一种优良传统。思考现实问题,创造和谐时尚,面向美好未来的生活,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上海卷的材料用一句话揭示一种生活现象:“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句话的前半归纳传统,后半开启时尚。题目说“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这就清楚地提示考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浙江卷的材料援引丰子恺、英国作家和美国作家的话,依次表现了由孩子到成年人的心灵变化历程。孩子心灵的发展变化,是生活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这个由“孩子”到“成人”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在班级、学校、社区、乡村、城市、文化、社会、自然……方方面面体现,而其变化形态和人们的认识也是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福建卷给出顾城的诗歌《忧天》,诗中说: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人类曾经以“地层”为传统,向往天宇“自由”的时尚;而也有人(例如顾城)转而向往传统,这种对传统的向往开创着新的时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对天地的想象,对“自由”的思考中体现。这种想象和认识,答案依然丰富多彩。

四川卷提出“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说法,这种说法显然是针对“不平衡的生活传统”而言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之所以热烈,当然因为答案丰富多彩。

重庆卷的材料是作为食物的大豆成为豆腐的演变,这其中,盐卤可谓是点铁成金。经过盐卤的点制,大豆食品以豆腐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材料中的大豆、豆腐和盐卤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具象,都在生活的发展变化中扮演者某种角色。

江苏卷的材料被认为最难理解。但是,当我们把它放入生活的长河,意义顿时豁然。“洞穴”有如远古的世界,色彩斑斓的蝴蝶(也许蝴蝶只可能是纯黑)代表着蛮荒的自然,我们曾经认为人类的烛光是文化、文明的象征,现在开始思考是不是“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这是一种真正文明的苏醒吧?面对这则作文材料,我们需要认识的仍然是生活由隔绝到接触碰撞再到和谐的发展变化,而无论是这变化形态,还是对他的认识,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

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综上,所有作文题目的含意都是——生活在发展变化,传统与时尚发生碰撞、交融与更迭。任何作文题目都是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都是思维展开的原点、思想腾翔的踏板。大江东去,长江后浪推前浪,生活的江水永不停歇。任何作文题目都不可能离开生活,都是生活长江中的一朵浪花,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与更迭中具有意义。

当然,在生活中,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有差异,人们对“传统”与“时尚”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某些人眼中的“传统”,在另一些人眼中可能是“时尚”;在某些人心中被肯定的,在另一些人心中可能会被否定。生活不是平直的,而是呈螺旋状态发展的。今日视为“时尚”的,可能正是当年的“传统”;今日的视为“传统”的,可能却是当年的“时尚”。

怎么看待生活的这种发展与错综?怎么为反映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与更迭的作文题目确定立意角度?2000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做了精当的阐述:“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是啊,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那么,这些高考作文题目无不是鲜活的材料。是的,作文题目是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是思维展开的原点,思想腾翔的踏板。而生活本身,正因为运动而丰富多彩。

无独有偶,2002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做了更深入一层的挖掘: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生活错综,传统与时尚时时处处在碰撞、交融与更迭,推动生活发展。如何看待,如何处置,无不是“心灵的选择”。

我们这样认识和谈论高考作文题目,一定会引起担心,认为会误导学生,阅卷不会接受,势必会降低考生的分数。因为阅卷会规定“最佳立意”或“最佳角度”,而如果所有题目的“最佳角度”都是“生活的发展变化”,“最佳立意”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岂不是太滑稽,太尴尬?可是无可否认,这就是所有作文题目的含意,是涵盖题目材料整体的含意。阅卷所规定的“最佳立意”也是人为规定的局部,不能涵盖题目材料整体。

揭示它并不是要求同学现在就这样写而是在表达一种对语文界对高考写作命展开严肃讨论的期待。在现有情况下,我们也只能要求考生服从阅卷“最佳立意”的桎梏。简便的办法,就是归纳出情景材料的中心,将其转化为一个话题,这话题含有阅卷的底线,把这当作写作思维腾跃的踏板。

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篇4

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江西卷)

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 飞。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题材不限,800字。

2007高考全国卷(二)作文题目:关于“帮助”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利用自己的演出所得捐资300万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但当丛飞患胃癌时他所捐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媒体报道后他所捐助的一个学生居然埋怨说:这让他们很没面子。丛飞却说别责怪他们,我已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

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利用收废品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一所希望小学,帮助学生上学。后自己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名受捐助的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压岁钱10元全部捐献给了她。有人问这个孩子为什么捐这么多钱。孩子说就是做到了姐姐说的一句话。记者问姐姐说的什么。孩子说姐姐说过:当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高考作文题目 篇5

【上海】材料作文

【陕西】船主与油漆工

【四川】手握一滴水

【天津】两条鱼在河里游泳

【浙江】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大纲版】甩掉多余的顾虑

【新课标】船主与油漆工

【安徽】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北京】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

【重庆】材料作文

【福建】运动中的赛跑与人生中的赛跑

【广东】材料作文

【海南】船主与油漆工

【湖北】科技的利与弊

【湖南】一幅图片加四句话

【江苏】忧与爱

【江西】围绕“拥有什么”展开讨论

【辽宁】大隐隐于“乐”

【山东】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上海】材料作文

【陕西】船主与油漆工

【四川】手握一滴水

高考作文素材题目 篇6

但,总有例外。

金人元好问就认为“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有时甚至会背离人品,呈现出虚伪的,这又作何解呢?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性情确实影响文章,但影响的是“心文”。这种文章本就是抒发内心世界所作,字字皆关情。书写之时,力求将内心的所感所思用有限的文字极力展现,恨不得泣血成句。如此写成的文章,常常带着某种历史也抹不去的光辉。就好像《报任安书》,哪怕让一个早将司马迁的故事烂熟于心的人来阅读,心痛也是免不了的。

与之相对的是“用文”。这种文章总有某种实际用途。高尚但贫困的作家可能写下流作品换稿费糊口,小人则以修饰之文博取功名。这种文章,如何不背离人品?

两种文章鱼龙混杂,被蒙骗是免不了的,因此,我们才要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赏”,文章是“赏”的。我们阅读,便是在欣赏,欣赏文辞佳句,并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的形象。但这形象也只作欣赏用,若拿来作严谨的论述,未免太过轻率。在未分清心文与用文之前,这个形象只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并非本身。此时,考之以史就是必要的了。史料中记载的生平、他人评价是比文章更直接的存在。就像一句打猎俗语所说:“熊大窝里怎样,才是怎样。”在生活中怎样,人品才怎样。

高尚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心文中均是高尚的,此时考之以史能更深地剖析他的精神内涵,将他的文章与人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有益无害的。而就算遇上用文,我们也能了解到个中缘由,作出客观的评价。伪造者在史料面前是无处遁形的,花言巧语的功名,骗得了一世,骗不了百世。

高考优秀作文题目 篇7

概念解释:“特点”是指表示事物独特的地方。特点包含特征, 范围比特征更广, 特征是特点的突出表现。特点适用的范围广泛, 可以用于抽象事物, 也可以用于具体事物, 可以指事物内容、性质上的独特之处, 也可以指事物形式上、外形上独特之处。

一、“特点”题示例和其题型特点的分析

1.“特点”题示例

2008年四川文综高考第37题 (部分)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 印度人很快跟进, 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 绝大多数属于印资, 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 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 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 但是, 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 (南亚卷) 》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直接设问)

2008年山东高考第29题 (部分)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 粤人知其益者, 十之八九;两江闽浙, 十之二三;河洛以北, 万不得一。名卿巨公, 以为是者半, 以为非者亦半。———《汉冶萍公司》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4分) (间接设问, 这里的现象亦即特点)

2.“特点”题的特点

一从设问看, 直接要求回答其特点设问词语一般如下: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 (各自特点) 、共同特征、不同特征。间接设问, 如“有什么现象”或“与谁相比的不同点”等设问词语。二从题目的要求看, 要根据且必须紧扣材料。三从方法上, 必须经过分析概括归纳才能得出结论, 而不是直接从材料中获得答案。四从能力上看, 对考生的要求高, 有:获取和解读材料,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方法来论证历史问题等多项要求。

二、解答“特点”类题目的方法指导和答题思路的总结

1.正确解读材料的有效信息, 根据材料中体现的历史要素和其所属方面来确定答题方向。材料的有效信息包括直接和间接信息。第一步, 我们先确定其叙述的中心和整体意思, 从材料中找出历史事件构成的各要素 (原因、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目的、方式或途径、经过、结果、影响、意义、作用等) 。把材料简化成仅有的一点有效信息 (如在前面列举的材料中的下划线部分) 。第二步, 解答时, 再确定其归属, 到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社会等的哪一个方面?第三步, 再结合各时期的阶段特征, 确定是跟哪些方面的哪些内容有关再作答。

如2008年四川文综高考第37题第 (2) 问的特点分析 (材料见前面) , 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确定:材料是关于经济方面的, 讲的是“棉纺织业是……主要部门”和“……进出口棉布的比重”。结论性的表述有“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时间突出的是“一战前”, 国家“是印度和英国”,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 结论就出来了: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 (2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 (3分) 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3分)

再如2008年山东高考第29题第 (1) 题特点的分析 (材料见前面) , 其描述的历史现象有:中心是“机器之利” (即近代工业) ;看法和认识是“粤人”“十之八九”, “两江闽浙”“十之二三”, “河洛以北”“万不得一”。据此我们就不难归纳出其特点或现象了: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或南北发展不平衡, 或南方先进于北方) ;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

2.选取适当的参照对象, 回归所学知识, 针对材料的可比项进行逐一的比较。特点是表示事物独特的地方。要找出事物独特的地方, 就要经过一番比较。通过比较, 突出新旧历史事物的不同, 中外历史事件的不同。突出人类文明进程是从落后迈向先进的过程。如2008海南高考第28题, 材料提供一个“大事年表” (略) , 问:与欧盟相比, 东盟有哪些特点? (5分)

解题思路:即使题目没有“与欧盟比较”的提示, 最终也要回归到以欧盟为参照来进行逐一的比较。因为欧盟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中最为成功的, 具有代表性, 能反映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趋势, 也反映了命题者的用意要以一题达到考多题的目的。依据“大事年表”可以看出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成员国的组成、合作领域和合作层次水平等。再联想到所学知识:欧盟的成员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是政治经济联盟, 合作领域包括经济 (先) 政治 (后) , 一体化程度最高。由此, 根据材料的分析, 再通过对比后, 可归纳出东盟的特点: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同;合作领域是先政治后经济;政治目标是地区稳定;经济一体化水平低。

所以在做“特点”题时, 考生往往要带着比较的眼光去分析思考问题, 要回归课本或迁移到所学知识中, 还可以联想迁移到历史事物相关的特点来表述。就如谈到“近代中国民主共和历程中的特点”时, 要引导学生联想“法国民主共和艰难曲折”的特点一样。

三、常见的答题思路、答案组成的分析方法和归类整理

历史问题的“特点”反映在材料中, 必定是通过材料的分析, 联系所学知识, 概括和归纳出来。表面上, 答案的表述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 但答题的思路和答案组成的分析通常会有一定的方向或规律可循。下面提供一些常见的答题思路或答案组成的分析方法, 虽不够全面, 但有的却是答题时必不可少的。在作答“特点”题时, 师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参考。

1.从阶级本质、社会制度、阶级差异上分析:措施和制度, 是哪个阶级推行或建立的, 目的是维护或巩固的哪个阶级的利益和统治。如古希腊的民主是奴隶制的直接民主, 近代西方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民主, 新中国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型的民主。还有就是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去分析, 其目的和方式就不同, 对事物的认识也必然有差异, 如能否发动人民群众和解决广大民众的土地问题, 能否彻底地进行反帝反封建, 对新事物是接受或排斥, 是改革还是革命, 等等。如2010、2012年天津高考等有体现。

2.从政府的具体政策、具体制度和立法层面上分析:如重农抑商或重商主义, 国家干预或自由放任, 政府是否重视, 有何措施体现等。具体政策和制度是什么?是否符合本国的国情, 有没有立法或法律的保障, 成立什么机构来领导和组织实施, 活动是自发的还是政府组织的, 等等。

3.从出现的新现象、新局面上分析:结合时代特征考察, 如现代化中的工业化、民主化的开端或发展到什么阶段, 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出现, 等等。如资本主义经济形式, 有萌芽时期的手工工场到工厂制再到垄断组织的出现, 垄断又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到初步发展, 到进一步发展, 萎缩, 破产到新的春天, 等等。新中国经济体制, 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向西方学习”等中国近代各时期各种具体的新思想的出现, 西方各时期出现的各类新思想, 等等。还有新型社会制度的建立 (社会的转型) 等。2010年陕西高考等有所体现。

4.从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和思想成分的对比或比重上分析:谁是主导、主体、主流。主次地位如何, 或绝对优势和附属各是什么、占统治地位的是什么。前提、基础、核心和原则是什么等。2009年全国卷、宁夏高考卷, 2010年福建、陕西高考卷等有所体现。

5.从动态发展的过程来分析:表述时要体现各时期历史事物或现象的阶段牲特征。如历史事物的性质有没有发生变化。时间有早晚、先后的顺序, 到何时结束, 持续的时间长或短。地点往往从地理位置上表述:发生或重心是在哪个区域, 是中国的东西南北中的哪个方位, 如在古代中国经常会突出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东南沿海, 等等。是长江黄河的南方还是北方, 边疆地区或在少数民族地区, 沿海还是在内地, 城市还是在农村, 整体还是局部。规模来说是否有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由盛及衰或相反。速度是先增后减或先减后增, 发展速度的快慢程度, 等等。部门结构是单一还是合理, 工业体系完整与否, 发展范围广或窄, 国内国外市场的开拓, 等等。2009年全国卷、宁夏高考卷, 2010年四川、山东、全国卷, 2011年天津卷等有所体现。

6.从民族关系上分析:可以从中西方文化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关系, 西方侵略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是否有借鉴学习与融合交流或冲突与排斥的方面。如近代史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就有并存且学习西方的一面, 又有冲突甚至抵制的一面。新文化运动有对中西方文化有全盘肯定或否定的看法。近代中国的许多现象还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征。向西方学习具有渐进性, 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 不断深入的层次性, 学习时“本”“体”、前提与“用”各是什么?有否保留本民族特色, 或保留封建专制制度。或思想文化上有否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与国情相结合或创新的特点, 等等。2010年天津、四川、山东、全国卷等有所体现。

7.从方式上去分析:和平方式或暴力方式, 温和或强制手段, 改革或革命、和平崛起或对外扩张, 等等。如2011年天津高考卷。摇

8.从表述的语言上看, 经常有用“什么性”的表述:有封建性、人民性、阶级性、妥协性、软弱性、依赖性、主动性、被动性、盲目性、空想性、屈辱性、爱国性、民族性、积极性、进步性、爱国性、反动性、自发性、曲折性、短暂性、艰巨性、多样性、复杂性、系统性、自发性、自愿性、组织性、原则性、灵活性、落后性、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自给自足性、绝对性、局限性、渐进性、广泛性、普遍性、继承性、适用性、民主性、层次性、不平等性、不平衡性、持久性、科学性、计划性、目的性、创造性等。2009年宁夏卷、2010年安徽卷等有所体现。 (3) 5∶40 18∶48 5∶39 18∶49

当然, 答题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 紧扣材料的有效信息, 从各要素出发, 分清其归属方面, 适当地参考上述的思路和表述方式, 相信对答题会有所帮助。

四、建议

1.帮助考生树立解题的信心, 克服惧怕的心理。让考生相信:虽然此类题型难度大, 答案一定是在考生的能力许可范围内出现的。总归有答案, 而且答案就藏于材料和所学的知识中, 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和遵循一定的原则, 问题就能迎刃有余。

2.立足课堂, 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学会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 调动迁移所学知识, 多引导分析和比较相关联的历史事物。深入挖掘各历史知识的要素, 培养分析概括归纳的基本能力, 多进行限时的专题训练, 有针对性地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

3.注重平时的知识储备, 熟悉各时期的阶段特征。勤积累, 多反思, 善联系, 用比较的眼光、研究的观点去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改变单一的死记硬背和把相关的历史知识隔裂开来的学习习惯。

高考优秀作文题目 篇8

全国高考I卷作文:漫画——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2010.1《有德才有能》《你的成长丢失了什么》《浸泡生活的悖论》;2010.3《做人什么比有什么更重要》《缺少的才是最重要的》;2010.4《被优雅击败》《可怕的人性副产品》;2010.5《驾驭诱惑》《一样不一样》《主动的人机会多》《当多们被炒》;2010.6《比与不比》。

全国高考II卷作文: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乙丙丁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2010.1《于丹的益者三友》《成功者的十句箴言》《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钱钟书论快乐》;2010.3《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2010.5《我与弟子规》。

北京高考作文:仰望天空与脚踏实地。

2010.1《总理道歉的风范》;2010.5《梦想丰满,现实骨感》《活出个样儿来给自己看》;2010.6《时刻在路上》《年轻人应承担起对未来的责任》《心灵在纸上行走》《我在深圳做蚁族》。

辽宁高考作文:大与小的选择。

2010.1《迷恋细节》《凡事看简单些》;2010.2《生之大者》;2010.4《贵知舍得》《问题本来很简单》;2010.5《瑞典人好简单》。

四川高考作文:从人生的角度,根据点、线、平面、立体关系作文。

2010.1《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心灵埋单》《只要你深深地爱着》;2010.5《人生的三个步骤》《成为亿万富翁的三个秘密》。

浙江高考作文: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2010.5《下跪的冠军》《怕你被人伤害》《年轻人要学会身心整合》《亲情是把万能钥匙》;2010.7《天使为什么会飞》《顺序决定意义》《善在往前一步是上善》《母亲的母亲》。

江西高考作文:找回童年

2010.1《少年错》;2010.3《感谢人生少年时》;2010.4《青涩出生不胆怯》;2010.5《年少的情谊真好》;2010.7《亲爱的笨小孩》。

天津高考作文:我生活的世界

2010.1《你是否要预知今生的苦难》《谁的夜晚比白天长》;2010.3《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人生自是有清欢》;2010.4《交换“私享”》;2010.6《凡尘中最动人的果实》;2010.7《山的背面开满了鲜花》。

重庆高考作文:难题

2010.1《敢于亮剑的陶志安》;2010.2《大奖成灾》;2010.3《沈南鹏别解智力题》;2010.4《谁的噩梦,谁的盛宴》;2010.6《隐性较量》;2010.7《如何化解面试中的缺陷难题》。

江苏高考作文:倡导绿色生活

2010.3《让心境转动环境》《迎接春天》;2010.4《和风景对话》;2010.5《女孩和她的蔬菜画》;2010.6《人造树有效减缓全球变暖》《美国人心中没有3·15》。

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

2010.2《身边的人》;2010.3《带着笑脸出门》;2010.6《谢谢你不在这里》《让我的声音继续陪伴你》;2010.7《拥抱》《与百科全书式朋友相伴》。

山东高考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都有魅力,一切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2010.1《人为什么要说谎》《丑女养心》《真相和真爱》;2010.3《每一颗头颅都要高高昂起》《守都云开见月明》;2010.5《花田半亩》;2010.6《青春没有死胡同》《当杰伦成为记忆》《伤痕是命运馈赠的花纹》;2010.7《麦田守望者》《阳光铺路,月色盈湖》。

湖北高考作文: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2010.1《幸福时光的断想》2010.3《心想事成从异想天开开始》《要敢把梦想放大》《天天预习你的梦想》2010.5《先闭眼,再睁眼》

山东高考作文: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

2010.1《日本的多元化教育模式》2010.2《阮小美的梦想地图》《自己的鸟语花香》2010.3《做人当有底气》《刘子歌的座右铭》2010.4《把浪漫变成动词》《爱是最好的处方》2010.6《我们一起喊“茄子”》

海南高考作文:参与

2010.4《行动比抱负更有效》《你也可以成为金点子大王》《人人都有奋勇的本能》

宁夏高考作文: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高考作文题目及 篇9

试题内容: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Ⅰ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 篇10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

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

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

据了解,自起,我市一直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这是多年以来再度出现非命题式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重庆卷《情有独钟》

提供两段材料,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无文体的限制。

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ss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学生们称她就像妈妈一样,意即她善良、温柔、纯净、关爱、无私、奉献。

这位“荣誉院士”,“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她如何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的生命?她是“香港大学之宝”,“宝”在哪里?从哪里体现?用心、用情,几十年如一日干好本职工作。

职务有高低,奉献无大小。

校工袁苏妹那颗金子般闪光的热爱之心、关爱之心、温暖之心、勤勉之心,是一所大学培养人的灵魂与瑰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独守讲台,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

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

高考数学题目内在规律剖析与预测 篇11

关键词:高考;数学;预测

一、选择、填空题

这部分内容共16题,就近几年的出题情况分析,主要体现在所考的内容都是对课文中的定义、定理等所用思想方法的考查。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把书读到厚,再读到薄。“读到厚”的意思为:先把课本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然后用之进行相关的练习;“读到薄”的

意思为:学会总结,把所学的重要知识点连成一片,形成系统。

二、解答题

解答题的题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相对容易的运算型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17题,内容可能是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相结合的题或者是解复合型不等式。因此三角中的最值问题求法、解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就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解复合型不等式则是对函数单调性、分类讨论的能力、解不等式的方法这些内容的综合考查。

2.概率或最值型应用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18题。概率型应用题的热点是二项分布,题目问题一般是第一问求分布列,第二问求数学期望。最值型应用题当然离不开求最值的几种常用方法——单调性、配方法、三角函数型、均值不等式,而這些方法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函数。

3.立几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19题。这几年的热点内容是垂直问题、线面成角。出题者往往结合初中的知识来出题,例如勾股定理等。

4.解析几何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20题。这几年的热点是圆锥曲线与直线相交的问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因此解方程组、甚至向量运算这些内容的综合运用都是出题者热衷考查的问题。

5.导数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21题。这是数学分析的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是否完善。所以分类讨论、求导、最值问题是其热点内容。求导——分段分析单调性——结合极值解决相关问题是此题的大致方向。

6.数列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22题。这类型的题第一问一般是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第二问则是证明与数列相关的不等式。第一问的解答方向通常是所求数列的项和其他一个已知数列的项组成一个等比或等差数列;第二问一般要用到数学归纳法、列项相消法或者缩放法解决。

总之,2013年的题型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动,希望广大考生在

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高考优秀作文题目 篇12

关键词:高考题目,高考命题理念,物理回归生活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中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我以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为例谈谈高考命题“物理回归生活———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一、真题赏析

1.(2008江苏)抛体运动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常见,如乒乓球运动。现讨论乒乓球发球问题,设球台长2L、网高h,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

(1)若球在球台边缘O点正上方高度为h1处以速度v1水平发出,落在球台的P1点(如图实线所示),求P1点距O点的距离x1。

(2)若球在O点正上方以速度v2水平发出,恰好在最高点时越过球网落在球台的P2点(如图虚线所示),求v2的大小。

(3)若球在O点正上方水平发出后,球经反弹恰好越过球网且刚好落在对方球台边缘P3处,求发球点距O点的高度h。

(2011北京)“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2012重庆)某校举行托乒乓球跑步比赛,赛道为水平直道,比赛距离为S,比赛时,某同学将球置于球拍中心,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0时,再以V0做匀速直线运动跑至终点。整个过程中球一直保持在球拍中心不动,比赛中该同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级保持球拍的倾角为θ0,如题25图所示,设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不计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空气阻力大小与球速大小的比例系数k;

(2)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θ随球速v变化的关系式;

(3)整个匀速跑阶段,若该同学速率仍为V0,而球拍的倾角比θ0大了β并保持不变,不计球在球拍上的移动引起的空气阻力的变化,为保证到达终点前球不从球拍上距离中心为r的下边沿掉落,求β应满足的条件。

点评:物理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知识来自学生的自身实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比较紧密,而体育运动永远是学生生活的主题之一,上述三题中两题涉及我们的国球乒乓球,一题是极具勇气和探索精神的蹦极运动,都很好地切入学生的生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目标,此类高考试题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认知规律。

2.(2012年新课标理综试卷第24题)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

(2012年北京理综试卷第23题)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像如图2所示。电梯总质量m=2.0×103kg。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1和最小拉力F2;

(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2所示a-t图像,求电梯在第1s内的速度改变量△V1和第2s末的速率V2;

(3)求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P;再求在0-11s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W。

点评: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2012年新课标理综题把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跟物理试题的抽象模型完美地结合起来。每个学生都打扫过卫生,用过拖把的学生对拖杆与地面夹角太大时不管用多大的力都不可能推动拖把的事实是有体验的,他们很容易根据自己的体验获得重要的解题信息,这对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把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作为重要课程目标起了积极作用。2012年北京理综题选择了摩天大楼的高速直达电梯作为试题运动模型的现实背景,不仅贴切、便于想象,而且合理反映了生活中真实的物理过程。另外,命题者选择了学生陌生的a-t图像(而不是学过的v-t图像)作为本题的知识载体,避免了学生凭机械记忆答题所造成的能力测量误差;此题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要求,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巩固所学知识,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得到体现。

3.(2009江苏)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28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s时到达高度H=64m。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

(2010江苏)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2011全国卷1)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O.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109v,云地间距离约为l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l×1014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l×106V/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106J

点评:2009江苏题选择了在学校开展比较广的兴趣活动———航模,2010年江苏题是四力在三维空间平衡的题目,这类问题在平常的教学中很少涉及,但是学生的答题情况却很好,2011年全国卷题中的闪电几乎是每个考生都知道的日常生活现象。此类高考题告诉我们,物理题目是构建在生活的基础上的,是生活的延伸,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多思考一点,就会有收获。杨振宁教授说:“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认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与现象有关,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物理有活力,进而对物理产生亲切感。此类题目的出现会促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保持对科学的探索兴趣,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4.(2007北京)环保汽车将为2008年奥运会场馆服务。某辆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的环保汽车,总质量m=3×103kg。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v=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驱动电机的输入电流I=50A,电压U=300V。在此行驶状态下:(1)求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P电;(2)若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P机,求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g取10m/s2); (3)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给该车供电,其他条件不变,求所需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小面积。结合计算结果,简述你对该设想的思考。

已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P0=4×1026W,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1.5×1011m,太阳光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大约有30%的能量损耗,该车所用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5%。

(2011浙江)节能混合动力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汽油及所储存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有一质量m=1000kg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1=90km/h匀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50kW。当驾驶员看到前方有80km/h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立即启动利用电磁阻尼带动的发电机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L=72m后,速度变为V2=72km/h。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的1/5用于轿车的牵引,4/5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最后有50%转化为电池的电能。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保持不变。求:

(1)轿车以90km/h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F阻的大小;

(2)轿车从90km/h减速到72km/h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电;

(3)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电维持72km/h匀速运动的距离L′。

(2012年浙江理综试卷)功率为10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W的白炽灯相当。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W的白炽灯,均用10W的LED灯替代。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2012四川)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指出,若按现在供水能力测算,我省供水缺口极大,蓄水提水是目前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某地要把河水抽高20m,进入蓄水池,用一台电动机通过传动效率为80%的皮带,带动效率为60%的离心水泵工作。工作电压为380V,此时输入电动机的电功率为19KW,电动机的内阻为0.4Ω。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kg/m3,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电动机内阻消耗的热功率;

(2)将蓄水池蓄入864m3的水需要的时间(不计进、出水口的水流速度)。

点评:以上几题是以全球热点问题“节能”为背景的,2007年北京题涉及太阳能的利用;2011年浙江题是节能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012年四川题结合了当地地理环境特征,以水资源的利用为背景命题;2012年浙江题反映了当今LED灯的科技成就,渗透了我国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将被淘汰的信息和今后照明光源的发展趋势,试题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倡导节能减排。这类高考题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课程目标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对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物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5.(2007江苏)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宇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波是指波长在10-3m到10m之间的电磁波

B.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2008广东)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展开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在绕圆轨道上, 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6. (2009江苏) 图丙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安置在游泳池底部的照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 照相机的镜头竖直向上。照片中, 水立方运动馆的景象呈限在半径r=11cm的圆形范围内, 水面上的运动员手到脚的长度l=10cm, 若已知水的折射率为, 请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身高估算该游泳池的水深h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点评:2007年江苏题关注了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的颁发,2008年广东题抓住2007年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2009江苏题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举国关注的大事为背景。此类考题体现了《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的课程目标。

二、小结

“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沉闷的、无趣的、被动的事情。特别是高考带来的考试压力使快快乐乐地学习变成近乎高不可攀的神话。高考作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性考试,不但要对考生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区分,而且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这就是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选择了“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改革理念与教学策略,《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社会问题,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揭示隐藏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

高考物理试题的“物理回归生活———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命题理念,从几年前在江苏等个别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出现到现在在2012年全国大部分高考试题中都有体现,这一高考命题理念发展趋势必将引领新一轮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这种趋势将指导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教学联系生活、回归生活的多元化有效教学策略。我认为物理课堂教学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物理知识的生活实例、现象引入课堂,将教材中抽象、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物理情境,使生活材料物理化,物理教学生活化,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身,让学生在探究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物理、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1]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选修科目) 说明.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11.1.

上一篇:中职班主任特色工作下一篇:交通工程专升本考试大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