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的公益广告词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统美德的公益广告词(精选11篇)

传统美德的公益广告词 篇1

2.扬中华美德,承华夏精神。

3.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7.让良言温暖深秋,用友善美化社会。

8.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细数传统弘扬美德。

9.弘扬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共同实现中国梦。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弘扬传统美德,从我做起。

12.明了传统美德,泰然为人处世。

13.弘扬传统美德,共建和谐比赛。

14.与经典同行学圣人训,用生活规范彰显人品。

15.中华美德永不会忘。

16.创起诚信校园,成为诚信学子。

17.诚,是心也;信,心之本也。

传统美德的公益广告词 篇2

一、传统图形在公益广告设计中的价值与意义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宣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的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 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221世纪随着世界高科技高技术发展, 我们现实生活的视觉繁忙景象恰恰印证了这一切。公益广告作为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载体, 对社会集体成员的精神思想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作用。不同的是, 在前读图时代, 文字在公益广告中作为主要的表达工具, 图形图像只是辅助工具。而在图像时代, 公益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图像成为主题, 文字则成为图像的附件。读图时代的到来, 充分说明大众视觉兴奋点已转移到图式语言上, 或者说只有“图形图像”才能让观众产生积极的兴趣与感官上的吸引。一个时期以来各种各样公益广告铺天盖地的充斥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恰也证明了这一点。肖伟胜博士在《图像的谱系与视觉文化研究》一文中同样认为“图像不仅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追踪, 而且成为亿万人形成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主要资源。”3

传统图形作为凝聚民族历史的视觉物证, 承载太多中华民族情愫与信息密码, 有着文字难以描述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这也正是传统图形在我们现代设计中广泛运用的价值所在。但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 任何图形都包含了能指与所指, 都具有特定时空中蕴育出的精神张力与视觉意象。就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形一样, 代表着青铜时代不可一世的王权、威猛与恐怖。从语意学的角度讲, 任何传统图形都蕴涵特定时期里社会的政治理想与文化观念, 都具有文化的象征性和隐喻性。由此可想, 传统图形在现代公益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完全的“拿来主义”并不可取, 因为传统的语意并不能完全地诠释出当代社会的政治理想与精神追求, 它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上双向扩充与转换, 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信息传播与思想文化引领作用。为此, 我们要从形与意相结合的整体性原则出发, 进行传统图形的创新设计。

二、传统图形在公益广告设计中的创新策略

公益广告中传统图形的创新设计, 本文主要指静态二维平面类型, 非指动态影视、立体图形。从形态结构入手进行创新的话, 我们认为可采用的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 就是采用扩展法进行创新。即在传统形态结构基础上, 进行扩充与添加, 使原有的形式语言在形态上变得更加丰满与缜密, 形象更加具体与生动, 如图1中“三阳开泰”的图形所示。从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 设计师对三羊在形态上进行了扩充与添加, 形成与前不同的形象特征。无论是羊头部上的眼、鼻、嘴的装饰与添加, 还是羊双角的曲形转折与变化, 不论是羊身花卉植物的装扮与描绘, 还是双腿雕花的表现与刻划, 设计师都采用了“加”法进行装饰, 使画面中三只羊的形象以前所未有的新样式打动观赏者, 产生耳目一新的审美魅力。

第二, 就是采用缩简法进行创新。缩简法是指对传统图形过于繁杂的形式语言进行压缩或简化, 从而生成新图形的方法。如图2“中国梦·吉祥梦”公益广告中的图形, 采用的是我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形式。该图形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观念, 深入刻划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 预示着中国大吉大利、吉祥如意。图形元素中有两处采用了缩减或简化的手法:一处是鸡冠与鸡头、鸡颈部分, 除了眼部细节外, 其余部分都概括成轮廓与剪影, 与鸡身与鸡尾的繁琐表现形成对比, 新形象极具感染力;另一处就是石头图形, 表现得更是简化与概括。使整体图形视觉意象与昂首向上、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面貌相协调。

第三, 就是采用同构法进行创新。同构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元素进行组合, 使之产生新形态新语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是艺术上最古老的表现形式。如新石器时代我国彩陶盆中的人面鱼形纹以及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等都是采用这种手法进行艺术创造的。同构法的运用不是随意的东拼西凑, 而是与设计者要表达的语意相结合, 进行形与意的有效组合才有价值。同构法会使两个司空见惯的图形元素在新的时空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呈现新颖别致的视觉感受与寓意。前面我们谈到的鸳鸯与荷花形成的“百年好合”、牡丹与海棠营造的“富贵满堂”、大象与万年青诞生的“万象更新”等传统图形, 都是采用同构图形的方式。联系现代公益广告的创意与应用, 同样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如图3所示。该图是围绕中国梦主题进行的公益广告设计。图形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用多元素同构的手法进行创意的。该图形整体看是一只眼睛, 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眼睛, 它是由文字、牡丹花卉、灯笼等吉祥元素同构一起形成的新形态, 图中有意, 意应主题, 形意呼应, 从而使“百姓眼中的幸福梦”与“中国梦”得到形象的诠释与注解。

以上三种方法, 都适用于传统图形的变化与创新。事实上, 一切艺术或艺术设计都贵在求变。从形态结构的角度出发进行创新创意, 乃不失为一条便捷而最有效的策略。

总之, 把中国传统图形运用于现代公益广告中, 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同时, 在创新过程中, 应以深刻了解传统图形文化内涵、审美特征和宏观把握现代人们思维方式、审美诉求为前提下。在此基础上, 针对传统图形的形态结构和色彩表现两个大的方面, 进行现代语意的大胆重构与创新, 致使传统图形在现代语意的转换过程中, 不但体现民族浓厚的个性, 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是, 公益广告才能真正有效起到传播先进思想、引领道德力量的桥梁与媒介作用。

摘要:把中国传统图形运用于现代公益广告中, 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同时, 在创新过程中, 应以深刻了解传统图形文化内涵、审美特征和宏观把握现代人们思维方式、审美诉求为前提下。在此基础上, 针对传统图形的形态结构和色彩表现两个大的方面, 进行现代语意的大胆重构与创新, 致使传统图形在现代语意的转换过程中, 不但体现民族浓厚的个性, 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是, 公益广告才能真正有效起到传播先进思想、引领道德力量的桥梁与媒介作用。

关键词:传统图形,公益广告,创新,研究

注释

11 .刘晶.文学的审美特性与视觉文化的提升[J].江海学刊, 2010 (1) :192 —198.

22 . (德) 海德格尔, 孙周兴译.林中路[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发扬传统美德的好少年 篇3

从小杨子惠就是大人眼里最懂事的孩子。上小学后,她越来越懂事了。她把爸妈的爱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懂事的杨子惠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认真地做作业,不让家长操心。做完作业就开始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母都是教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了她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从二年级开始,她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快乐阅读伴我成长”的长远计划,要求自己每天无论多忙,都要抽出至少半小时进行课外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日记。近年来,她已写了好几本读书笔记和日记,并且有多篇作文在省级报刊上发表,广泛的阅读丰富了她的知识,开阔了她的视野,也培养了她良好的道德情操。

她一直认为,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个学生的优良品质,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大批的建设者,仅靠个别人的本领是不行的,如果能使全体同学都取得进步,那就是她最快乐的事。学习上,她有一种超前的意识,每个假期,她总要把下学期的学习内容提前预习半册书,她说开学后才更轻松。平时,她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谈心得、交流学习经验,争取更大进步;还经常主动关心班里学习较差的同学,对于那些后进生总能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解答疑难、耐心讲解。乐于助人也是她的一大特点。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为贫困学生献爱心捐款活动,当她听了关于那位孩子的事迹后,心情非常沉重,感到自己的生活比他幸福多了,想为他尽一些自己的力量。在和父母商量后,就把自己半年来积攒的所有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像在班里帮着同学打扫卫生,借给同学学习用具等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每一件小事都饱含了她对班集体的热爱和对同学们的友爱,她一直坚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美好社会一天比一天好。

每天她几乎都是第一個进教室,不管是不是她值日,她都会主动去打扫教室,在她的带动下,来得早的同学也加入其列,打扫完后,她带领大家读书学习。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她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她从不吵着闹着要妈妈给她买新衣服。衣服旧了她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上学。妈妈朋友家的小姐姐穿小的衣服给她,她也不嫌弃。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她时,她从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的礼物,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本她喜欢的书作为奖励。

她兴趣爱好也十分广泛,绘画、书法等是她的最爱,办班级里的黑板报更是她的拿手好活。多才多艺是她追求的方向,学校每次组织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参加过书法、绘画、诗歌、电脑动画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快乐,也为她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在学校,她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树立良好班风、班纪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学习上,她刻苦勤奋,她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为她的付出。

杨子惠同学的尊老爱亲,勤奋好学,聪明懂事的事迹,也为她自己赢得了广泛的荣誉。在三里湾小学,她每学期都被评为全优生、优秀班干部。但是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杨子惠同学身上表现出的尊老爱亲的中华美德,这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和推崇的。

(驻马店市关工委办公室供稿)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公益环保 篇4

***,女,**市**县第三中学***班学生,一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中学生。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感染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健康向上的种子,让她从小就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宣传环保理念,带领同学们一道投身到各项公益环保活动中去,成为人人敬佩的美德好少年,更是获得了安徽省“全省百佳校园环保小卫士”的光荣称号。

一、心怀梦想为公益,砥砺前行倡环保。

随着近几年**县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整个**县城的面貌焕然一新。***同学在这样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倍感快乐幸福。所以,她立志做一名环保小卫士。这是一个动力,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她关心集体,热心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热爱劳动,主动帮助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养成了随手捡纸屑、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印象最深的是,在杏花泉小学就读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她卷起衣袖,拿着抹布在楼梯道上认真擦洗的情景。这一举动赢得了家长、老师、同学的赞扬,有一位家长摸着她的头说:“如果每个人都像这个小朋友一样,那我们**的环境一定会更美。”平时,她还认真写一些关于环保的文章投稿或在校园的刊物上发表,她的《关台灯》《浪费粮食的小猪》《低碳交通

文明出行》《保护大自然》等文章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大家都夸她真是个“文明小卫士”。

二、身体力行树榜样,发动同学争先进。

进入初中后,***同学作为班级的优秀少先队员,更是把自己定位为“文明宣传员”“美德好少年”。为此,在学校,她总是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各类环保活动:她把自己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小窍门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同学们了解如何在生活小事中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同学一道认真办好“环保黑板报”,宣传环保理念;班级每次举行的环保主题班会,经过她的精心策划,总是那么地丰富多彩,那么地朝气勃勃。她常常在平凡小事中向同学们宣传环保知识,鼓励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从小事做起,将环保行动落到实处。从垃圾分拣、节约用水、回收电池等具体生活细节做起。就拿节约用水来说吧,她常常建议大家用淘米的水浇花,用洗衣水来拖地,要求大人不使用含磷洗涤剂„„正是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树立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创建绿色家园,争做绿的使者。

三、走出校园进社区,共创美好新家园。

“文明城市全民共创,美好家园你我共享。”在**县“文明创建”的火热洪流中,***同学也积极投身到社区公益环保活动中去。她针对社区的一些问题,以倡议书的形式为社区献上环保良策,并且张贴在小区的大门口,让更多的人知道怎样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她也是学校文明的志愿者,常带领同学们主动为社区做好事。在许多社区里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同学带头捡拾绿化带白色垃圾,擦洗楼道栏杆,清理墙壁上的小广告等。手指蹭破了,手都累酸了,她却无怨无悔,反而乐在其中。社区里的叔叔阿姨冲她们竖起大拇指。“弯弯腰,捡出一片净土”。外出游玩、小区散步,她总不忘随手捡起地上的奶盒、纸屑,一言一行讲道德,举手投足见文明。文明不就应从这点点滴滴小处做起吗?

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 篇5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知道今天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其中也有保留落后的部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取的动力。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必将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一)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大学意味着我们成人的开始,是我们远离父母的开始,大学四年之后我们会踏上工作岗位,到那时,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着我们去处理。

所以在平日的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广泛阅读诸子百家的文章,特别是儒家学说,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谐”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信是一种诚实不欺、遵守承诺的品格。大学的集体生活中,是人际关系的磨合十分重要,大学是个小社会,我们需要在四年生活中结交朋友,这些朋友中或许其中部分人会成为你终生的好友,所以诚信在这其中担任了很重要角色。朋友之间,最重要的莫过于——诚信。假如双方连诚信都没有的话,何谈友谊呢?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恪守诚信!。

(三)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因而,人们除了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其实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就是一种对于自身精神境界的高层次的需要。学习党章,上党课,都是我们精神上的追求。

(四)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此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还有如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等等。在长期的历时发展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

二、弘扬传统美德的含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它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保持自己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和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的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的主干,虽然本质上有别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其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积极因素,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历史依托于优良的文化资源。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青少年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人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共有家园的建设,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判断的标准,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我国现在的道德状况

(一)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近年来,我国社会上一些人的道德感、公德心十分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在这个物质文化趋于高度发展的社会,很多大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更多地强调竞争而非谦恭礼让,更多地关注物质而忽视精神。食堂浪费粮食、书桌乱刻乱画、上课手机铃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课堂上迟到早退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二)价值理想失落。人人都去追逐金钱、崇拜物质、寻求感官刺激,唯独缺少对自己灵魂、精神、信仰的关注和拯救,使自己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成为经济动物。在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在我国各地逐渐滋生、抬头、发展,并随着一些人“一切向钱看“的口号的提出,拜金主义成为一些人追求的行为准则,在一些人的现实生活中,滋生及逐步蔓延着”及时行乐“、”玩世不恭”、“奢侈浪费”等享乐主义的现象。不仅仅如此,有些人为了出名,不惜制造各种丑闻来增加自己的曝光率,而扭曲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观。

(三)信仰的迷失与危机。信仰已经被世俗的功利弱化,出现乏力的症状。首先,没有了政治信仰,当官就成了鱼肉百姓,获取私利的手段。过去的人,头可断,血可流,为了共产主义连死都不怕,爬雪山,过草地,什么苦都能熬过来。没有了政治信仰,再加上体制的原因,导致政治道德沦丧。官场上的人为了保住现有的位置,为了升迁,讲究的不是能力和政绩,而是讲派系,讲送礼,讲阿谀奉承拍马屁。

(四)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 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xxx

关于传统美德的句子 篇6

关于传统美德的句子

1、言必信,行必果。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7、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1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12、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1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5、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1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1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8、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19、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1、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2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2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位卑未敢忘忧国。

26、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2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30、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31、临患不忘国,忠也。

3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3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4、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35、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3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7、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9、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1.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名言

2.关于爱 句子

3.关于冬天 句子

4.关于爱情幸福句子

5.关于日落的优美句子

6.关于猫的优美句子

7.关于跑步的优美句子

8.关于失败的优美句子

9.关于感谢的优美句子

让中华传统美德焕发时代的活力 篇7

基于此,我校进行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校本德育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出丰富的中华美德。如何科学地选取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接受方式,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学校教育之中,不仅仅涉及科学地选取美德内容,更应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一致。为此,我们围绕学校总体育人目标——礼(礼仪之规)、信(诚信之品)、仁(仁爱之心)、博(博识之力),选取对应内容,构建了“25+5”的育德模式。“25”,既是指课堂上25分钟的实践体验(中华美德卡通故事片的视觉体验+现实问题再现的生活实践体验),又是指组成四个单元内容的按年级分层设置的25个专题教育点、25个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和25个现实类或童话类小故事。“5”,则是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校联动”5个渠道;“诵一诵美德格言、看一看美德故事、说一说美德精神、传一传美德行为、晒一晒美德收获”5种教育形式。学校通过资源用活、情感激活、方法创新、队伍优化等策略不断使学校的德育落到实处,形成特色。

一、资源用活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挖掘资源。在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宝库中挖掘什么样的资源,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选取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能与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的那部分资源。也就是说,选取的内容要与当代学生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并且与学校德育内容相一致;形式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从学生视角出发。

(一)深入调研,确定资源范围

围绕学校总体育人目标——“礼、信、仁、博”,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梳理了学生的主要认识,为校本课程提供资源选择的依据。具体如下:

礼——遇人主动问好;同伴间彼此谦让;对待别人要宽容;知错能改;尊敬长辈。

信—一不说谎话;无论有没有其他人在,都做诚实的自己;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因为个人得失而随意改变;对人坦诚,不欺瞒。

仁——关心自己,尊重他人;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爱长辈,学会感恩;爱社区、爱家乡,保护环境;爱祖国,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博——养成学习好习惯;努力学习,持之以恒;知难而上,勇于创新。

(二)改变视角,选择实施路径

什么类型的美德资源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我们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捕捉到三个重要途径。

1.卡通片。卡通片以其多色彩画面、夸张的人物形象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随着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倡导,宣传中华传统美德的卡通片也不断走进荧屏。考虑到其资源的丰富性和学生的接受度,我们将之确定为校本课程中的视频体验板块。

2.故事。无论是听故事、看故事,还是讲故事、演故事,以“故事”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符合其道德认知水平,能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轻松地掌握抽象的道德概念。尤其是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与现实生活连接,由传统联系到现实,会使学生产生更深切的生活感受。

(1)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设计教育点。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搜集、梳理、分类筛选了25个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组成了课堂25分钟实践体验板块。

(2)家长志愿者加入校本课程开发团队,从学生家庭生活现状出发,搜集了与学校德育要求相贴近的小故事编入校本教材之中,设立了“亲子故事会”板块。

3.格言。为了对每一个教育点进行提炼与强化,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我们选择了格言的形式。短小精练、朗朗上口的格言不但易于小学生记忆,其独有的节奏韵律、丰富的道德内涵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气息。

二、情感激活

教育是一种激活,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活,也包括对教师情感的激活。我们的德育校本课程从研发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师生情感被激活的过程。

(一)教师的情感激活

教师是和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然而,不少教师对德育还存在片面的认识,与学生的交流只有宏篇大论,远离学生内心,高于学生生活,学生听过之后,只把道理记在脑子里,却难于落到行动中。

我们把德育校本课程定位于“传统美德一定要与现实生活对接”,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打开视野、补充能量。在梳理传统美德素材时,教师们不仅要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理解,更要关注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对中华传统美德时代内涵的挖掘有深层次的思考。更有意义的是,教师在自身的学习感悟中,自我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同时还加深了对学生的认识,即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向他们传授道理。如:双手接过别人递来的东西就是“礼”;未经别人允许不去碰别人的东西就是“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坚持努力总会有收获就是“博”;等等。

(二)学生的情感激活

情感培养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有了情感投入,学生才会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体验,从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教育活动强调的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为此,学校德育应立足于我们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我们在课堂中设置了“说一说”环节,学生在观看传统美德小故事视频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学生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会生成新的德育问题,学生情感的尽情抒发与观点的充分碰撞,可以让传统美德在他们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编成情景剧,将现实问题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再现。比如:做了错事,该怎么办?坚持原则,但得罪了朋友,怎么办?有同伴影响了集体荣誉,怎么办?在角色体验中,学生从内心去体会不同角色、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情感,从而自我辨析、不断领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说自己的生活,演自己的生活,以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重新审视传统美德精髓,大大加强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度与认同度。

三、方法创新

如何科学地设计、开发、使用德育校本教材,让传统美德教材成为学生喜欢、教师乐于使用的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需求和教师的教育需求来设计。

(一)校本教材同时也是学生读本

我们首先确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教材编撰。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文字与图片的并用,能够激发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尤其是主题贴切的插图,可以增加文字的趣味性,使内容更生动,带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

(二)内容选择上尽量与学生的年龄相契合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我们编写的教材,在小故事之前,设置主人公简介的小栏目,让学生了解名人成就;再通过小故事使学生明白,伟大人物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伟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也会犯错,也会有失误,关键是如何从错误中获得成长。这无形中也给了学生有力的正面引导。在读完传统美德故事之后,再提供主题明确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设计“亲子故事会”。这既是对教育点的拓展与巩固,又为亲子阅读搭建了一个平台。

(三)栏目设置中,添加学生自我评价记录栏与亲子收获展示栏

学生以涂涂画画的方式为自己近期的进步、最新的收获做评价,家长与孩子以心语感悟、图片粘贴的形式记录共同的收获……这种趣味性的评价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它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捕捉到每一个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也促使家校携手,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自信中进步、在快乐中发展。

(四)教学设置上增添了“练一练”的实践环节

“练一练”是围绕教育点的行为指导实践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例如,一位教师在指导“仁爱”这个专题时,围绕“爱就是把别人装在心里”这一教育点,设计了小组实践作业单,联合家长志愿者开展了不同的小队活动;同时,还要求学生关注活动背后的故事,并收集相关画面制作成PPT,在班会课上与大家分享。通过快乐分享,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伙伴、家长和身边的其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懂得了“我们也要学会把别人装在心里,为他人着想,为他人付出爱”。

四、队伍优化

学校作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阵地,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育德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随着校本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在教学设计研讨、实践打磨的过程中,由最初的任务驱动下的任务式教学,逐渐进入到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开始对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学校管理层因势利导,明确“扬个体、树群体、抓整体”的工作思路,让德育骨干以领头羊的榜样力量带动年级组,并“涟漪式”辐射到其他教师,由此带动每一位校本课程的执教者思考如何用中华传统美德来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生成、开拓了许多有创意的教育方法与途径。

现代教育提倡家校共育,我校也一直设有家委会,近年来又组建了家长志愿者队伍。在探索实施中华传统美德德育校本课程之时,我们也积极引入家长资源,开辟了家长志愿者“大讲堂”。然而,家长志愿者因为是配合学校教育,缺少主观能动性,投入热情不足。于是,学校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开辟出一块由家长志愿者自主建构的空间。围绕教育目标,由家长来挖掘与传统美德故事相配套的小故事,并由家长依据个人特长确定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有了自主权,家长的投入热情高涨,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家校间的共建共育,激活了家长的情感点,促成了更为和谐的家校互动和亲子互动。

论家庭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传统美德;学校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荟萃和精华。他们是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和高尚行为,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恪守的基本道德和礼仪规范,它既是民族的“形”,又是民族的“魂”。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最宝贵的教材。这些“好教材”不仅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传授、来完成,而且更多地还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些基本途径来完成,将“修身、爱国、敬业、乐群、孝悌”等极其丰富的内涵通过有效的方法教育得到继承和发扬。

一、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

“立志勤学”是人才成功的必由之路。古往今来,凡有成就者,概莫能外。然而,由于各个时期的社会形态、阶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原因,对“立志勤学”有着不尽相同的具体内容,其“立志”之标准、其“勤学”之内容都在形式、内容、目的、考评等方面提出或规定一套“法度”和“规范”。即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因此,家庭教育作为整体教育的一个部分来说,其宣传讲授、训化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形式、内容、要求、目的等也必须符合这个时期的教育思想。

例如“爱国”“修身”这两项,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爱国”“修身”内容都各不相同。我们现在是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以发展国民经济和培育市场经济为主要特点的时代,因此,“爱国”“修身”必须突出这一特点,我们现在倡导的“爱社会主义,培养四有新人”等就是这个意思。

二、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三个面向”,就是赋予中华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信息,就是坚持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性。

例如“天下为公”,悠悠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历史中,以天下为己任者多若繁星,他们胸怀博大,高瞻远瞩,纳天地于胸懷之间,为政处事于公理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为公,抛家殉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乃其德辉煌,光耀万世,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然而,我们只有以“三个面向”这一新时代信息进行补充强化,让这一民族精神富有强烈的时代性,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会在继承和发扬中得到发扬光大。

三、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家庭的实际情况

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其教育形式基本还是传统上遗传下来的老办法、老形式。彼此对象都是家庭成员。教育的时间和方法是通过家庭生活的各个活动过程来体现。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老师”,由于文化修养、道德品行的不同,又由于社会地位、社会职务的不同,所以自然产生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世界观等都不尽相同。孩子的情趣、爱好、志向、气质、意识以及智商程度又大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时决不能“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为有效。

四、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结合起来

(一)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学校、家庭是学生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两个“场所”的情况,通过学生必然会得到沟通。强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沟通双方信息,就会使很多问题防患于未然。

除了家长、老师之间的互访之外,最成功的办法就是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它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不仅可以解决学校、家长双方的“信息”沟通,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互相切磋,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家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家一户”“一师一生”式的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宗旨上表现出“专治”,缺乏民主。在教育内容上,不免出现随心所欲和盲目性、随意性。如果家长学校办得很好,就可以解决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带来的教育弊端。家长学校还可以避免家长教学方法上的简单粗暴,解决就事论事和教育形式无程序性、延续性等问题。

(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的组织,形成社区教育的网络。按学校家庭住址的方位分布和家长工作单位相结合的方法划分“社区”,并合理地建立校外辅导站,学校与各社区实行“双包双保”(学校包学生留得住,保学生教好;社区包学生送到学校,保校外教育好)。这样,凡与学生有关的社区范围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社会关注、社会参与”的办学效应就会得到全面发挥。

教育经验告诉人们:很好的社区教育能解决家庭教育中“封闭型”的又一弊端。家庭教育的封闭型一般是指不能适时地、恰到好处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培养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内容呆板、滞后,接受新的信息不自觉;教学方法一般是沿用传统模式,方法简单粗暴。社区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家庭教育中的“封闭型”这一弊端就会得到修正。家庭教育中的相对封闭给家庭教育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带来的随和性、盲目性、滞后性、空洞性等弊病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

参考文献:

朱伟.加强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探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

科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编号:FHB110125)。

传统美德孝亲敬老的课件 篇9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激发同学们从小有爱心,做孝亲敬老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歌曲《我爱爸爸妈妈》《我的好妈妈》

活动过程

主持人讲话

“先栽树,后乘凉,长者恩德不能忘,老吾老及人之老,春风化雨暖心房。”今天我们班队课在这里开展“孝亲敬老,从小做起”主题班队活动,现在活动开始。

一.活动导入

1.以一首《我爱爸爸妈妈》导入新课。为什么要爱爸爸妈妈,尊敬老人?(生交流)

二.活动过程:

1.听《黄香温席》故事,思考并讨论:

1)、从哪些地方看出黄香十分孝敬母亲?

2)、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小结:黄香是个孝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

2、讲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

<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1)、学生讲自己听过的有关行孝感恩的故事。

小结: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可人们总是深情地赞美他们,还把他们编进了书本,流芳百世。

2)、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做吗?(生交流)

3.怎样做个懂事感恩的人

1)、同学们,爸爸妈妈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无优无虑、心情舒畅,快快乐乐的环境下长大。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我们还听过一首孝敬妈妈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我的好妈妈》。

2)、小结:这首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看到妈妈下班回来很辛苦,赶快给妈妈搬凳子,倒水喝,亲亲妈妈。这就是孝敬妈妈,尊敬妈妈的表现。

3)、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4.看谁平时对父母了解沟通的多。

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我们又了解他们多少呢?

1、抽问题回答游戏,看谁回答最正确

(1)、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你是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的生日?

(2)、谁知道母亲节是什么时候?父亲节是什么时候?

(3)、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东西?

(4)、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希望你怎么做吗?

(5)、你知道妈妈有多重吗?

(6)、你知道妈妈有多高吗?

(7)、你知道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吗?他们工作一天辛苦吗?

(8)、你知道爸爸妈妈平时有什么爱好?

2、快火车判断对错游戏

(1)你可以不经过父母的.同意,随便出去玩。

(2)吃饭是等妈妈给盛饭。

(3)回家就要妈妈买零食吃。

(4)回家不认真写作业,老和妈妈顶嘴。

(5)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做很多家务。

(6)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7)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

(8)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9)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10)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认真完成作业。

3、总结我们怎么孝敬父母:

1、了解父母各方面,如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喜欢吃什么?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吗?生日是什么时候?

2、尊敬父母,对老人有礼貌。

3、接受爸爸妈妈正确的意见,不乱发脾气,不顶撞父母。

4、不乱花钱,不提过分要求。

5、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6、多陪父母,老人聊天,给他们唱歌,跳舞,做家人的开心果。

7、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4、小小真心话——

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话语写到卡片上并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班会总结: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轰轰烈烈的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可以把心理话和父母说说,就是陪父母聊聊天,母亲节或者是父母的生日给父母一朵鲜花,或者是说一句祝福的话,如当妈妈生日的时候,祝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给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盛饭等。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都是对父母的尊敬。

5、表演歌曲《我的好妈妈》来结束我们的主题班会。

活动体会

本次活动充满了温馨,相信这次主题队会“孝亲敬老,从小做起”主题班队活动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埋下爱的种子!

布置作业

一、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二、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三、在父母生日·父亲节·母亲节,主动给父母过节,祝福父母生日·节日快乐;

四、开展给父母捶背·打洗脚水或洗脚活动;

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弘扬孝道传统美德的句子 篇10

“爸爸,你给了我一条命,我还你一个肾,还不应该吗?给爸爸捐肾,是作女儿的本份、女儿的孝心。” ——曹于亚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孟佩杰

“你放心,你的爹娘就是我的爹娘,你的弟弟就是我的弟弟。我用良心向你承诺,有我吃的就保证有他们一碗饭。” ——谢延信

“出身贫寒,我渴望富有;经历苦难,我追求幸福;人们同情弱者,我选择坚强。在我心中,只有感恩和爱。” ——洪战辉

“娘,您可不能这样想!您不是俺的拖累,您就是俺的亲娘,有您和俺拉呱唠家常,俺才觉得有活头,再苦再累也值。” ——张公兰

“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关爱,其实这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做的。我觉得,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孝心美德,才是合格的公民。” ——刘霆

“支撑着我走过最难的日子的,是信念、希望和关爱。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坎是迈不过去的;我一直知道,我的身边总是有很多很多的人爱着我,我是很幸福的。” ——黄来女

“我的腿不是我一个人的,也是我妈妈的。” ——张晓

“孝老爱亲,这本来就是儿女们该做的事情,没想到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没想到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我们;没想到从自治区、市里到旗里、镇里的领导这么关心。” ——乌兰其其格

“我知道要冒很大风险,但男子汉就该拿得起放得下。就算出了意外,为救父亲我也心甘情愿不后悔。父亲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支柱。这个家已经失去了哥哥,再不能失去父亲了。” —— 赵云亮

“我要用我的真诚和奉献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各级领导,感恩每一位关心我的人,感恩我们的党和祖国。” ——韩瑜

“生活给了我太多的磨难,但我不能就此沉寂下去。我选择反抗,我要做命运的强者,尽管下一刻我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是我要走下去。” ——杨怀保

“我是远山深处的一只小鸟,苦难是摆在脖子上的一把钥匙。——谭之平

“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要保持自己所得的荣誉,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好一个道德模范应尽的义务。” ——罗桑扎西

“爹娘,别人能捐,我就能捐,我年轻,恢复起来也快,你们不同意,就是不把我当自家人。如果因为没有肝源我爹不在了,我能给爹捐却没捐,一辈子也不会心安的。” ——张建霞

“赡养父母,伺候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没怨言。有政府和社会的关怀,我会克服困难,尽力照料好我的养母和丈夫,教育好孩子。” ——王冬梅

“小的.时候,我牵着您的手去流浪时,我就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长大了,让您过上不再流浪的生活,现在,我有这个能力,您一定要和我去城里,您不去,我就不能安心学习啊!” ——张蕾

“我的体力和精力可以透支,因为我还健康,但是父亲却不能再有半点闪失,那已经是一个脆弱的生命,我要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激励父亲生的希望。” ——曹阳飞宇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不管以后怎样,我都要一直照顾两位老人。” ——杨德碧

“这辈子能成为一家人是缘分,要好好珍惜!” ——李建珍

“有的邻居跟我说你不是亲生的,不要在这家受罪了。我说,我就是这家的孩子,就要撑起这个家。因为有妈妈的地方就有家。” ——朱清章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孝敬给予自己生命,那就丧失了人的良心。爷爷和奶奶养育12个孩子很艰辛,付出的感情和精力很难用语言表达,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 ——马连花

“妈的年纪大,手脚不便,我不给她梳,她咋梳得好嘛。冬天天冻,脚烫热火了睡起才不冷。每个季节,我都给妈做套新衣裳。我穿得烂点都没关第,我要让我妈穿得干干净净。” ——吉克毛尔

传统美德的公益广告词 篇11

一、 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组合起来的价值系统。从不同方面具体来说可分为:个人处世美德: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立志高远,知耻自重,谦虚向学,躬行实践,注重人格等;家庭生活美德:有勤俭持家、劳动致富,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夫义妇顺、相敬如宾,兄友弟恭、妯娌和睦,亲善邻里、注重家教等;职业生活美德: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业精业、精益求精,诚信为本、义重于利,艰苦创业、利用厚生等;公共生活美德:有尊老爱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贵和乐群,严已宽人,团结友爱等;处理国家民族关系方面的美德:主要有忧国忧民、情系故土,公忠体国、精忠报国,抗暴御侮、坚持正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民族和睦、协和万邦等。其中,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和进步影响最大,集中表征着中国道德文明的精华和智慧的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之语,他为国事日夜操劳,最终耗尽自己的全部精力;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末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为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精忠报国”体现了古代爱国者岳飞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近代爱国者魏源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理性爱国精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体现了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爱国精神,“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以天下为己任”这是爱国的知识分子的理想,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2.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而著称于世。中国古代的许多神话和传说,如女娲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反映了先民在洪荒时期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与自然斗争,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羿射九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自强不息精神。《周易·上经》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自然)的运行刚强劲健,有道之人应当效法天,永不自满,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奋进精神,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顽强意志,均是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的光辉典范。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曹操所作《龟虽寿》,其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名句,更是凸显出了自强不息和发奋向上的精神气概。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从地下爬起来,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3.推崇仁爱,崇尚和谐,爱好和平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推崇“仁爱”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并把“爱人”作为“仁”的根本要求,特别是当人和人之间发生矛盾时,应当从自己的欲望、感情、意志、追求等方面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强调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苟子则强调“仁者自爱”。墨子从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谐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秉承强不执弱、众不暴寡、富不侮贫的精神;中华各民族始终相互交融,和衷共济,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4.倡导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

诚信即诚实信用,表现在职业生活中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敢于并善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并认为“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把说话算数、言而有信看作是人的立身行世的基点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吕氏春秋》有《贵信》篇,把信当作立身处世的根本,并主张人生以信为贵,认为人际关系缺少了信任势必导致其紧张和冲突,结果陷入人人自危的状态。“君臣不信,则百姓毁谤,社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

5.注重人伦价值及道德责任,在义利关系上,主张见利思义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十分注重人伦价值及道德责任的修养。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约之以礼”,就是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尚书》中最早提出“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悌、子孝”,孟子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五类,并提出了调整这五类关系的准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在中国传统道德的五伦关系中,尤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人伦关系。《管子·五辅》有“为人父者,慈惠以教;为人子者,孝悌以肃”的说法,儒家《大学》有“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的说法。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强调一个人在家庭中的道德责任。在义利关系上,儒家伦理道德认为,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以义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思想,孔子把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用来评价人的道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重义者为君子,而重利者则是小人,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历代儒家所主张的政德、士德、武德、商德、师德、医德等职业道德,都把讲诚信、重道义、见利思义视为最主要的内容。

二、 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价值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1.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传统美德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共性,反映了我们民族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治生理财、治国安邦等方面的智慧和思维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愿望和要求。可以说传统美德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和价值共同性,它可以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超越地域、阶级、种族和时代的局限,上升到普遍理性和价值目标的层次,成为凝聚各阶层和各民族意志和愿望的道德粘合剂,它像我们祖先的血液一样,流动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管中,在中国悠久历史中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2000多年中,在各朝代,许多民族曾建立过独立政权,相互间也曾长期混战,造成沉重的灾难。但每次分裂大都是短暂的,而且之后又复归于更高度的统一。2000多年中,中国统一的时间约占2/3,分裂时间占1/3,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大致相同的区域的国家,这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宏大的包容性、巨大凝聚力紧密相关的,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到我们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中,成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正因如此,每当历史上出现外敌入侵时,中华民族都能够万众一心地抵御外侮,同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搏斗,直到取得胜利;每当内乱出现之时,人们往往又可以在“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基础上,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变分为合,转乱为治。

2.中华传统美德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有着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作用

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人们的社会实践、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传统道德习惯,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与笨拙、丑陋与缺点,促使人性朝着真善美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调整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中华传统美德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具体成员,有着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作用,成为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精神动力。成为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或精神纽带,成为焕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源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顽强进取,百折不挠,使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屡创辉煌。

3.中华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优良传统美德的熏陶和孕育下,涌现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公而忘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以我血荐轩辕”,“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形成了一种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三、 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

当今世界突出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多样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嬗变的时期,在外来文化中一些消极腐朽东西影响下,在市场经济利益原则的驱动下,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不守秩序,恶性竞争等不良道德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荣辱观,是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流传下来的宝贵道德遗产,它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见利思义”的重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勤劳节俭”的勤俭精神;“厚德载物”宽厚精神;“谦敬礼让”的谦虚明礼精神等等。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品德,把传统美德寓于现代德育之中,在学校把传统美德作为德育内容的有效补充,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内化为学生实践,让传统美德的内涵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怀,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涵,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艳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江汉大学学报,2007(12).

[2] 王泽应.中华传统美德通论.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3] 程凯华.中国传统美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上一篇:社会工作实习的个人心得下一篇:“学习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团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