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比例单元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三单元比例单元(精选8篇)

第三单元比例单元 篇1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案

一剑飘雪 整理 由于分数和图显示不了,所以可以下载WORD文档。 下载地址:pickup.mofile.com/8005112753800538 如不清楚如何下载点:下载说明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 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4)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P36练习六的第1~2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 、3 、4和6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6~37第3~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判断。 (1)如果3×a=5×b,那么5:a=3:b。 (2) : 和 : 中,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 、8、 、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 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35~37 解比例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 和 :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 (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

第三单元比例单元 篇2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二、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时, 过氧化氢分子分解, 生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 故为化学变化)

2.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能再分。

3.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分子裂变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 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 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 (质子数) 决定。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 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 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 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 最多的有7层。

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 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2) 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层序数, 第一层n=1, 第二层n=2) 。

(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第一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2个) 。

4. 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5. 元素的种类:

(1)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是不稳定结构) , 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 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2)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是不稳定结构) , 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 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3)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He为2个) , 为相对稳定结构。

6.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 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 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 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7.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 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 (氢是0)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8. 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 (数字在前, 符号在后) , 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 1可以不写。如Na+ (钠离子) 、Ca2+ (钙离子) 、H+ (氢离子) 、Cl- (氯离子) 、O2- (氧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O2-表示2个氧离子。

离子符号只有微观含义, 没有宏观含义。

9. 一定带正电的粒子: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一定带负电的粒子:电子、阴离子

不带电的粒子有:中子、原子、分子

1 0.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1) 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如汞、金刚石直接由原子构成。

(2) 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分别失、得电子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相反电荷引力结合形成氯化钠。

(3) 非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各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结合成分子。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1 1. 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元素就是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之最

1.地壳中含量 (质量分数) 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 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 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4.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 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 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 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5.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1) 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 微观构成 (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 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6.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 共16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 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一周期以外, 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 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 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 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H2O) ,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 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 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 使用新技术, 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 污水处理之后, 循环利用。

d) “一水多用”, 如使用“中水” (生活污水处理后, 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 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 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 以预防为主, 治理为辅。

课题二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 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 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是, 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 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 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净化程度相对较高, 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气 (Cl2) 、二氧化氯 (Cl O2) 等。

5.自来水厂净水时, 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 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骤。在净化水的方法中, 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二、过滤

【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注意事项】

1.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保证过滤效率) 。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 使滤液浑浊) 。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 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 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 再过滤上层清液时, 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 影响过滤速度。

2.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 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三、硬水的软化

1.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

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管中, 滴加等量的肥皂水, 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 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3. 硬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有水垢生成。

4. 硬水的危害: (1) 用硬水洗涤衣物, 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物, 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2)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 因为锅炉内结垢之后不仅浪费燃料, 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 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 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3) 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健康。

5. 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注意:

(1) 在烧瓶底部要加几粒沸石 (或碎瓷片) 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2) 加热前连接好装置, 使各连接部分严密不透气。

(3) 加热烧瓶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 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4)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收集到10m L左右蒸馏水时, 停止加热。

课题三水的组成

一、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放出热量, 并有水珠产生。

在点燃氢气前, 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 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 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 会发出尖锐爆鸣声。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 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 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 (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 , 以免发生爆炸。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 并发出“噗”声, 产生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时, 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二、水的组成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 Pa时, 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4℃时密度最大, 为1g/l。

二、电解水实验

【实验现象】

(1) 通电后,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 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 体积比约为1:2, 质量比约为8:1。

(2)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 气体能够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1)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 发生了分解反应, 生成氢气和氧气。

(2)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反应前后, 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

(3) 化学反应中, 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1) 通电时, 必须使用直流电。

(2)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3)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物质的分类

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 (如H2O) 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 (宏观意义)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分子 (微观意义)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宏观意义) ———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 (微观意义) ———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

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 (微观意义) ———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式的写法: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 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

(1) 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2)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二、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写在前, 数字写在后。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 金属元素显正价, 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氢元素通常显+1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第三单元自测题 篇3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shān(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蓦( )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

(3)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 )来做,所以很忙。

(4)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pò( )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5)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 )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

(6)他衣衫lán( )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B.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C.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3.根据下面的情境,设计一段独白,要求配以适当的表情、身姿、手势、目光(任选其中两种),增强表达效果。(3分)

你在公园里散步,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竹木上刻字,你要劝阻他。

4.名著阅读。(7分)

(1)下面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情节,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保尔告诉冬妮娅,他最喜欢看的书是《牛虻》。

B.朱赫来把保尔、谢廖沙等小伙伴们领上了革命的道路。

C.保尔从一个老乡那里得知,瓦莉亚视死如归,被敌人绞死了。

D.保尔救出朱赫来后,贵族的儿子维克托将他出卖,他被白匪关押起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于是他们之间发生了第一次冲突。保尔问 A ,为什么要这样打扮? A 生气了,说:“我从来就不喜欢跟别人一个样子;要是你不便带我去,我就不去好了。”

那天,在俱乐部里,大家都穿着褪色的旧衣服,唯独 A 打扮得花枝招展。保尔看在眼里,觉得很不痛快。同志们都把 A 看做外人, A也觉察到了,就用轻蔑的、挑衅的目光看着大家。

选文中的A是谁?这次冲突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5.观看漫画《一人升学,全家迁移》,回答问题。(6分)

(1)用一段连贯的话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3分)

(2)对这则漫画反映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3分)

二、阅读精品屋(3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8题。(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 ,儿女共沾巾。

6.请写出A处空缺的诗句。(1分)

7.诗人送别朋友的地点在 ,“五津”指代 。(2分)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9~12题。(12分)

《世说新语》二则

(南朝宋)刘义庆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①而出。

【注】①执孝子手:吊丧临走时,礼节上应与主人握手,表示慰问。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2)敬素好琴( )

(3)及丧( ) (4)遂径上床鼓琴(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语时了不悲。

(2)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

11.乙文中,张季鹰的哪个举动表明他内心很悲痛?请具体分析。(2分)

12.王子猷和张季鹰悼念逝者的方式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6分)

父母的心(节选)

[日本]川端康成

①事情到这儿还没完,第二天上午,船快要到北海道了,这回是两口子一齐来到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②“怎么啦?”财主夫人赶忙问道。

③“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两口子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问了几次,那男的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④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13.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14.“这回是两口子一齐来到财主夫人的舱房”中的“一齐”表现了什么?(2分)

15.从第④段看,“财主夫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2分)

胭 脂

龙应台

每次到屏东去看妈妈,还没到时先给她电话:“你知道我是谁吗?”

她愉快的声音传来:“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可是我知道你是我喜欢的人。”

“猜对了,”我说,“我是你的女儿,我是小晶。”

“小晶啊,”她说,带着很浓的浙江乡音,“你在哪里?”

带她去做脚底按摩,带她去美容院洗头,带她到菜市场买菜,带她到田野上去看鹭鸶,带她到药房去买营养品,带她去买棉质内衣,宽大但肩带又不会滑下来的那一种,带她去买鞋子买乳液买最大号的指甲刀。我牵着她的手在马路上并肩同行的景象,在这黄狗当街懒睡的安静小镇上就成为人们记得的本村风景。不认识的人,看到我们又经过他的店铺,一边切槟榔一边用眼睛目送我们走过,有时候说一句,轻得几乎听不见:“伊查某仔转来喽!”

见时容易别时难,离开她,是个复杂的工程。离开前二十四小时,就得先启动心理辅导。我轻快地说:“妈,明天就要走啦。”

她也许正用空洞的眼神看着窗外的天,这时马上把脸转过来,慌张地看着我:“要走了?怎么要走呢?”

我保持声音的愉悦:“要上班,不然老板不要我啦。”

她垂下眼睛,是那种被打败的神情,两手交握,放在膝上,像个听话的小学生。跟“上班”,是不能对抗的,她也知道。她低声自言自语:“喔,要上班。”

“来,”我拉起她的手,“坐下,我帮你擦指甲油。”

买了很多不同颜色的指甲油,专门用来跟她消磨卧房里的时光。她坐在床沿,顺从地伸出手来,我开始给她的指甲上色,一片一片慢慢上,每一片指甲上两层。她手背上的皮,抓起来一大把,是一层极薄的皮,满是皱纹,像蛇蜕掉弃置的干皮。我把从新西兰带回来的绵羊油倒在手心上,轻轻揉搓这双曾经劳碌不堪,而今青筋暴露、灯尽油枯的手。

涂完手指甲,开始涂脚指甲。脚指甲有点灰指甲症状,硬厚得像岩石。我把她的脚放进热水盆里,她缩起脚,说:“烫。”我说:“一点也不,慢慢来。”浸泡五分钟后,脚指甲稍微松软了,再涂色。我选了艳丽的桃红,小心翼翼地点在她石灰般的脚指甲上。

我认真而细致地“摆布”她,她静静地任我“摆布”。我们没法交谈,但是,我已经认识到,谁说交谈是唯一的相处方式呢?还有什么比这胭脂阵的“摆布”更适合母女来玩?只要我在,她脸上就有一种安心的平静。更何况,胭脂阵是有配乐的。我放上周璇的老歌,我们从《夜上海》一直听到《凤凰于飞》《星心相印》和《永远的微笑》。

涂完她所有的手指甲和脚趾甲,轮到我自己涂了。黄昏了,淡淡的阳光把窗帘的轮廓投射在地板上。“你看!”我拿出十种颜色,每一个指甲涂一种颜色,从绯红到紫黑。她不说话,就坐在那床沿上,看着我涂自己的指甲,从一个指头到另一个指头。

每次从屏东回到台北,朋友总是惊讶:“你涂指甲油?”

指甲油涂完了,空气里全是指甲油的气味。我说:“明天,明天我要走了,要上班。”

她有点茫然地说:“要走了?怎么要走了?那——我怎么办?我也要走啊。”

把她拉到梳妆镜前,拿出口红:“你跟哥哥住啊,你走了他要伤心的。来,我帮你化妆。”她一瞬间就忘了我要走的事,对着镜子做出矜持的姿态:“我啊,老太婆了,化什么妆哩。”

可是她开始看着镜中的自己,拿起梳子,梳自己的头发。

我帮她擦了口红,说:“来,抿一抿。”她抿了抿唇。

我帮她上了腮红。在她文过的眉上,又画上一道弯弯的淡眉。

“你看,”我搂着她,面对着大镜子,“冬英多漂亮啊。”

她惊讶:“咦,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我是你的女儿嘛。”我环抱着她瘦弱的肩膀,对着镜子里的人说,“妈,你看你多漂亮。我明天要走了,要上班,不能不去的,但马上会回来看你。”

(选自《目送》,龙应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16.在卧房里,“我”为妈妈做了哪些事情?(3分)

17.“她手背上的皮,抓起来一大把,是一层极薄的皮,满是皱纹,像蛇蜕掉弃置的干皮”,加点的文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2分)

18.下面的句子表现了“我”对妈妈怎样的情感?(3分)

“你看,”我搂着她,面对着大镜子,“冬英多漂亮啊。”

19.题目“胭脂”包含了哪些意思?(4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20.微笑是美好的。亲人的微笑,是疼爱,是赞许,是鼓舞,是宽容……其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第三单元比例单元 篇4

本单元在比和比例,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者积一定的变化,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让学生在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同时,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基础。

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教材相比,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以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的判断,加强正、反比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要求应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 正比例的意义

例2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应用 例3 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初步认识到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例关系。

2.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水平。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由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4.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究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判断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例

1、第5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成正比例的量的理解。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引导回顾:

(1)速度 时间 路程(2)单价 数量 总价

(3)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引入: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互动新授 出示例1。

1.探究时间与路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引导:表格中的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说说是怎样的关系?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预设:(1)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面变化。

(2)行驶的时间越长,行驶路程越多;行驶的时间越短,行驶路程越少。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2.分析时间与路程这两个量的比值。

提问:表格中时间越长,路程越多;时间越短,路程越少。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时间与路程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动手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学生观察比值,发现规律,汇报小结。

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些比值都是相等的,它们表示行驶的速度。提问: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

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例1中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4.正比例意义的应用 做第57页的“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5.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路程和时

间成正比例关系;那么,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第57页的“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2.第57页的“练一练”第2题。

提问:题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小组内讨论本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说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指名说判断的理由。4.练习十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

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两种相关联的量,当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且它们的比值总是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时,我们一要看两种量是否相关联,二要看一个量是否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最后看比值是否一定。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3题。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一)时间和路程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80 =80 =80 ……

=速度(一定)

=(一定)

第二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4、5题。教学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教学重点: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课件、直尺、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正比例图像。

(1)出示教材第58页例2的方格图。

提问:表中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格表示多少千米?(2)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引导学生画图。① 指导学生描点。

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1小时行80千米”的这个点,并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引导:表示1小时的竖线与表示80千米的横线相交的点,就表示“1小时行80千米”。让学生在方格纸中找一找代表其它几组数据的点,并指名板演。② 连线。

让学生连接图中各点,说说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发现图中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的图像。从直线上的每个点中,我们既能知道汽车行驶的时间,又能知道行驶的路程。这两个量紧密联系,对应的时间和路程用同一个点,点不同,时间和路程也都发生变化,但是它们的比值却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就说它是正比例图像。2.正比例图像的应用。

问题一: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小组讨论交流方法。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数字在2和3的正中间这个位置同学们首先要看准,从这点作横轴的垂线,看这条线与图像交于哪一点,再由这一点向纵轴画垂线,看一看这条垂线与纵轴的交点。这点表示的千米数就是汽车2.5小时行驶的路程。

学生动手画一画,找一找。

问题二: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结:我们在根据图像判断时,必须找准对应的点,通过画纵轴或者横轴的垂线的方法找准点,读准数。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第4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组织讨论和交流 3.练习十第5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题中表示的是哪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接着学生独立绘制表格,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总结: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时也可以通过图像来判断。根据图像判断数量时可以作对应点的垂线,以减少误差,让估计更准确。

五、课堂作业:基础训练

第三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的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比例关系? 2.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时间一定,行驶的路程和速度 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3.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两种量成正比例? 4.导入新课:

如果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又存在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互动新授 1.认识反比例的意义。(1)初步感知反比例。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3.提问:从“用60元购买笔记本”这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60元是这批笔记本的总价,笔记本的数量和单价发生变化,但是笔记本的总价是固定的,始终是60元。(2)探究反比例关系。

提问:观察这张表格中的两个数量,它们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

① 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② 你能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吗? ③ 猜一猜,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3)揭示反比例的意义。

引导总结:购买笔记本的数量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单价变化,数量也随着变化。当单价和对应数量的积总是一定,也就是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单价和数量是成反比例的量。2.反比例意义的应用。出示第61页“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并仿照例3作适当的板书。(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3.用字母表示反比例的意义。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y =k(一定)揭示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2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完成之后随机小结: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要看这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乘积是否一定,两者缺一不可。2.完成第6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读题,独立解答。之后集体交流。3.了解第62页的“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再观察表格,说一说x和y的乘积总是多少,并用 “x×y=60”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图像。

四、课堂小结

引导总结:成反比例的两种量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两种量要相关联;

二、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三、两种量的乘积一定。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1、2题。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正、反比例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第3—8题和第65页的“动手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正、反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反比例的量的理解。教学难点: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铺垫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要求学生说出成正反比例量的关键,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系式。2.举例说明。

3.讨论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二、基础练习

1.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1)当底面周长一定时,()与()成正比例;(2)当高一定时,()与()成比例;

(3)当侧面积一定时,()与()成()比例。2.在被除数、除数、商这三种量中,(1)当()一定时,()与()成正比例;(2)当()一定时,()与()成反比例;(3)当()一定时,()与()成比例。3.a×b=c(a、b、c为三种量,且均不为0),(1)当a一定时,()与()成()比例;(2)当()一定时,()与()成反比例;(3)当()一定时,()与()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一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十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之后要让学生具体说明判断时的思考过程。3.练习十一第5题。(1)看图填写表格。

(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一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4.练习十一第6题。

第(1)小题,引导学生根据四名同学看的是同一本书,理解“每天看的页数”与“看的天数”的乘积(也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的和是不变的,但这两种量不满足构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条件,所以,它们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5.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6.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自主练习,再把每次输入的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基础训练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的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资源:长度不一及长度相等的竹竿、卷尺、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办法测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大树有多高的问题。

二、实践探素,发现规律

(一)量量比比(小组合作完成)提出要求:

1.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比较每次的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1)按要求填表。

(2)计算竹竿与影长的比值

(3)讨论:根据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4)引导总结: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二)议议做做 提出要求:

1.根据上面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假设一根3米长的竹竿,当时直立在地面的影长是多少?

(1)学生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想办法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吗? 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实践操作: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你的方法行不行。

(1)在太阳光下,先用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影长及量出当时大树的影长,并把结果填在下表里。

(2)由学生各自算一算大树的高度。(3)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

(4)提问: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树的影长。这样计算的结果还准确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根据求大树高度经验,让学生计算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

四、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和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你学得开心吗?

五、课外作业

第三单元比例单元 篇5

第四单元比例

单元卷(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我会填。

(共8题;共8分)

1.(1分)比例中的四个数叫做这个比例的_______。其中两端的两个数叫做_______,中间的两个数叫做_______。

2.(1分)甲、乙两数的和是26,甲、乙两数的比是5∶8,则甲数是_______,乙数是_______。

3.(1分)在一幅平面图上,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

4.(1分)如果3x=2y,那么x和y成_______比例;如果x∶6=5∶y,那么x和y成_______比例;如果x+y=12,那么x和y_______比例。

5.(1分)在比例7∶4=21∶12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减1,第二个比的前项应该增加_______才能使比例成立。

6.(1分)一种小零件长6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5∶1的图纸上,长应画_______厘米。

7.(1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00,它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_______km。把它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_______。

8.(1分)在比例尺1∶50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段路的长度是7厘米,这段路实际长_______千米。

二、我会选。

(共6题;共6分)

9.(1分)

和3:4()组成比例式。

A

.可以

B

.不可以

C

.无法确定

10.(1分)下面能与2:7组成比例的比是()

A

.0.6:2.1

B

.14:4

C

.1.5:13

11.(1分)比例尺

表示()。

A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B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

.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800000

12.(1分)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的实际直径比是()。

A

.1∶8

B

.4∶9

C

.2∶3

13.(1分)下列关系式中,表示x和y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是()。

A

.y÷x=k(一定)

B

.x+y=k(一定)

C

.xy=k

(一定)

14.(1分)一块地砖的面积一定,铺地面积和用砖块数()。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三、我会判。

(共6题;共7分)

15.(1分)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关系。

16.(1分)一个非0自然数与它的倒数成反比例关系。

17.(1分)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6x-4y=0(x和y都不等于0),则x和y不成比例。

18.(1分)如果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19.(1分)在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

20.(2分)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15与x的比等于6与4的比。

(2)x与2的比等于5%与0.6的比。

四、解决问题。

(共3题;共3分)

21.(1分)沙场有一堆沙子,每天运50车,需要24天运完。如果在15天内完成,每天要运多少车?

(用比例解答)

22.(1分)一个会议室用边长为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75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5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用比例解答)

23.(1分)一列火车行驶720km需要3小时。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的铁路长约1200千米,这列火车需要行驶几小时?

(用比例解答)

参考答案

一、我会填。

(共8题;共8分)

1-1、2-1、3-1、4-1、5-1、6-1、7-1、8-1、二、我会选。

(共6题;共6分)

9-1、10-1、11-1、12-1、13-1、14-1、三、我会判。

(共6题;共7分)

15-1、16-1、17-1、18-1、19-1、20-1、20-2、四、解决问题。

(共3题;共3分)

第三单元比例单元 篇6

各县(市、区)、湛江经济技能开拓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务局、处所税务局,南三岛滨海旅游树模区社会事宜局,市社会保险基金打点局:

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务厅、省处所地税局《关于同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为下限和单元缴费比例的关照》(粤人社函〔〕2789号)划定,现将调解我市企业职工根基养老保险单元缴费比例关照如下:

一、从1月1日起,原本执行企业职工根基养老保险单元缴费比例为18%、12%的用人单元,单元缴费比例同一调解为15%,个人缴费比例8%稳固;无雇工的个别工商户和机动就业职员介入企业职工根基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20%(含个人缴费比例8%)稳固。

二、从201月1日起,我市企业职工根基养老保险缴费人为下限调至2408元。

三、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全心组织,做好企业职工根基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调解事变,尤其要以《社会保险法》为依据,增强政策宣传,尽力完成企业职工全员足额参保缴费使命,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切实维护企业职工根基养老保险基金出入均衡,确调养老报酬定时足额发放。

附:关于同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为下限和单元缴费比例的关照(粤人社函〔2014〕2789号)

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湛江市财务局

湛江市处所税务局

12月30日

附件

关于同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为下限和单元缴费比例的关照

各地级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局、财务局、处所税务局,省社会保险基金打点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关于完美企业职工根基养老保险制度的抉择》(国发〔〕38号)、《关于推进企业职工根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关题目的关照》(劳社部发〔〕3号)和《省当局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企业职工根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验方案>的关照》(粤府办〔〕15号)划定,经省人民当局赞成,现就同一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单元缴费比例和缴费人为下限有关事项关照如下:

一、从年1月1日起,将全省各地级以上市企业养老保险单元缴费比例同一至13%-15%,个中单元缴费比例高于15%的调解至15%,低于13%的调解至13%,单元缴费比例在13%至15%之间的维持稳固。同时,各地级以上市对本市户籍职员和非本市户籍职员,对差异全部制企业必需执行同一的单元缴费比例,不得执行差异的单元缴费比例。

二、20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时代,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缴费人为下限仍按2139元执行。从20 1 5年1月1日起,将全省各地级以上市企业养老保险缴费人为下限同一至全省上年度全口径在岗职工均匀人为的60%,即2408元。

三、本关照下发前,原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复,赞成企业养老保险单元缴费比例和缴费人为下限可慢慢过渡至全省同一尺度的地域,必需同一改按本关照第一点和第二点的划定和要求执行。任何地域不得以任何来由耽误执行。

四、从2015年1月1日起,将在省社保局参保的中央、省属、部队驻穗单元和原行业统筹单元企业养老保险单元缴费比例由18%调解至15%。

五、同一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单元缴费比例和缴费人为尺度,是固定和完美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营造公正竞争市场情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要高度重视,全心组织,加大政策宣传,细化事变法子,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事变力度,确调养老保险基金征收收入不下滑和养老保险报酬的定时足额发放。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东省财务局

广东省处所税务局

2014年12月26日

第三单元自测题 篇7

一、基础练兵场(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0分)

饶舌( )俨然( ) 晦塞( )焙烧( )滑稽( )

蕴( )含犀( )锐烦suǒ( )言简意gāi( ) róng( )会贯通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不说河北电视台举办的“中华好诗词”节目没有赢得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主持人只要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C.由于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许多中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D.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门前,学子们一大早就在寒风中排起长队,场面壮观堪比春运。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钢铁侠Ⅲ》的精彩内容,引得同学们津津乐道。

B.22年的足球生涯让贝克汉姆家喻户晓,而他的退役则宣告了一个足球时代的结束。

C.在省文明委的引领下,我省“八礼四仪”教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协调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B.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放进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不管需要用到哪一条摘录,都可以马上拿到。长年累月地广泛读书,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使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代就勤写笔记。他每次去图书馆,必定带上三件物品:地图、字典、笔记本。读书时,凡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就立即记在笔记本上。

【材料三】上海有一位青年,十分重视摘录,他的摘录笔记本多得不可胜数。他每天上午总是伏在一张宽敞的书桌上写作,身旁堆满了笔记;下午到图书馆去,从大量报刊上摘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注重知识的积累,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最终成为了年轻的小说家。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新闻中,开头常有一段用来概括新闻主要事实的话,我们称之为“导语”。下面这则新闻缺少“导语”,请你根据后面的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出这则新闻的“导语”。(2分)

长寿湖飞来黑天鹅

(本报4月28日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在长寿湖安顺岛湖边钓鱼的徐光军突然发现湖里多了4只全身羽毛纯黑发亮的水禽,经辨认,该水禽为黑天鹅。

黑天鹅是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水禽,为什么会在长寿湖现身?对此,长寿湖风景区管委会有关人士称: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去年长寿湖取缔养殖网栏,实行生态养殖后,长寿湖水质明显改善,为水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阅读精品屋(3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梅 花

陈亮1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2,东君3正主张。

注释:1陈亮:南宋词人,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2三弄:指笛曲《梅花三弄》。3东君:司春之神。

7.“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中的“横”和“点”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儒林公议

田况

曹彬下江南城,李煜面缚,就彬请命。彬谓曰:“国主可归宫,厚有装蓄,以备归朝。”煜深德之。诸将争言不可,盖惧其或自引决耳。彬徐曰:“无畏。彼若能死,则岂复忍耻以见吾辈耶?”毕如其言。众皆服其识量。

曹彬居第卑陋,未尝修广,盖深惧侈满,安于俭德。临终诫诸子曰:“慎不得修第。”后遵其遗训,无敢逾者。及中宫升俪1,门户翕赫2,里巷之间,舆马填牣3,亦止加丹垩4而已。噫!夫人欲之纵,由外物之侈也。据广侈之居,以养气体,则俭菲之奉不能充,理势然矣。矧5子孙被华腴6之荫,不知艰苦者哉!其致满覆无惑也。

注释:1升俪: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结婚。2翕赫:盛大、显赫。3牣(rèn):满。4丹垩(è):粉刷的墙壁。5矧(shěn):况且。6华腴:衣食丰美,指美好的生活享受。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曹彬下江南城________ (2)煜深德之________

(3)众皆服其识量________ (4)则俭菲之奉不能充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厚有装蓄,以备归朝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盖惧其或自引决耳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C.据广侈之居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D.安于俭德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11.翻译句子。(6分)

(1)彼若能死,则岂复忍耻以见吾辈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人欲之纵,由外物之侈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记叙了曹彬什么事?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做命运的朋友

刘佩珊

1做命运的朋友就如同做懂花之人。这样的人对于命运,不近观不仰视,也不远观轻视,只是赏花惜花。

2做命运的朋友,不低估命运的力量。聪明如李白,才华横溢,仕途不顺,只能逍遥远旅,留下几多诸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华美诗词。不凡如凡·高,命运却似乎有意戏弄,直至他离开人世,也未见其功成名就,可是奇妙的思维里诞生出了名画。伟大如杜甫,命运给予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却没有让他舒展拳脚,救国救民,只让他呼出了“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佳句。命运不可低估。

3做命运的朋友,不高估命运的价值。谁道听天由命,则心境开阔呢?晚年失聪的贝多芬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完成了一首首世界名曲,“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若高估了命运的价值,世界的文化宝库中又将遗失多少瑰宝?残疾的史铁生先生没有所谓的鲲鹏之志,只是依据自身实际,凭着对生命执着的信念,完成了许多动人心弦的作品,最终无悔地辞世。坚忍如碧蓝湖水的他若不是做命运的朋友,又怎能度过如此精彩的人生呢?

4做命运的朋友,平等交心。命运是一种信仰,就像莲花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命运不可高估或低估。把命运放在平等之位,平视它的一举一动,实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席慕蓉女士经常心怀感恩,以一种旁观的角度平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找到对人生不一样的诠释。她通过自身观之,也透过别人之眼审视种种命运。她迷惑过,但从不抱怨,因为命运是她的朋友。

5你选择了什么,命运就会给予回应。种的因,开的花,结的果,就这样在人生的白纸上隽永地写下去。我只做命运的朋友!

(选自《羊城晚报》2012年7月4日,本刊有改动)

13.文章第1段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具体内容,说出第2段的论证结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3段所举的两个例子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实际,谈谈初中生应该怎样与命运做朋友。(80~10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7. 岁月似大浪淘沙,淘去喧嚣,淘去芜杂……但是总会有些东西在我们心头渐渐沉淀下来,譬如一支难以忘怀的歌。请以“流淌在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第三单元自测题 篇8

一、基础练兵场 (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蒙山的钟灵毓秀,不在于秀丽的景观,而在于山川灵气所yùn育的文化内涵。可以说,蒙山是bó大精深的晋文化的发xiáng地,是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摇lán。

yùn( )育 bó( )大精深 发xiáng( )地 摇lán(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于园假山的堆砌,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C.青年学生应该胸怀大志,好高骛远,为中华再一次腾飞而努力。

D.各商家在图书展会上推出了许多作家新作,展会大厅里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B.数学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这个问题。

C.我们要认真宣传新的《中学生守则》,防止中学生不做坏事。

D.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反映学校生活的电视剧。

4.默写。(6分)

(1) ,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 。

(2)吴楚东南坼, 。戎马关山北, 。

(3)三年以来, 。

(4)日初出沧沧凉凉,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假如你是“江南旅行社”的一名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黄鹤楼?(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6.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描述漫画的内容。(60字左右,3分)

7.综合性学习。(6分)

今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开赛,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应用和文化传承的关注。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1)探究材料

请探究下面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出探究的结果。(3分)

张女士的工作主要是与文字打交道,她一向认为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错。在键盘上打字如飞的她,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在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过程中,她也拿出纸笔,在主考官念题后开始答题。令张女士深受打击的是,两轮听写下来,每轮14个词,她最好的情况是写对了一半。应该指出的是,社会上类似张女士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

(2)趣解汉字

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3分)

示例1:劣——做事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示例2:碑——“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着地站立了一生。

备选汉字:出、愧、海、您、协

( )——

二、阅读精品屋(34分)

(一)阅读诗歌《孤雁》,完成8~9题。(6分)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有人评这首诗是“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的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3分)

9.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3题。(12分)

黄鹤楼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选自《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1)州城西南隅 ( ) (2)遂以名楼( )

(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 (4)上倚河汉(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3分)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2.两段材料都提到“仙人乘鹤”这个美丽的传说,但抒发的情结却不同。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3分)

13.根据材料的描写,请至少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黄鹤楼的主要特点。(不可直接用原文词语,2分)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智慧的美丽

董建文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了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儿,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的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是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因为要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6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的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人啊。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关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

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你快说啊,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哪,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际的话!

他又说,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天哪,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润了。

我从来以为只有“情”是美丽的,比如爱情、亲情、友情,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选自《语文世界·初中版》2005年第2期)

14.文章开头说“我流了泪”,却又解释说“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这样写的用意何在?(2分)

15.阅读全文,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我”在观看“他”答题过程中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4分)

16.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此处“圆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4分)

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那个答题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8.文中“智慧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9.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 我拥有

(2) 我有一个这样的朋友

上一篇:创新创业活动总结下一篇:财务部会计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