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户外广告产业发展趋势(推荐8篇)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广告是针对大众进行的传播,大数据时代将更加个人化、精确化。传统户外广告的受众信息大都是通过受众调查和专业仪器获得,而这种信息是零散的、小规模的数据,是一种小数据。大数据时代户外广告则更趋精准化,户外媒体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得更多消费者个人化的信息,如个人特征、媒介接触、消费行为等,从而更加精准的进行户外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同时更加精准的进行户外媒体的组合投放。大数据的应用并不否定小数据的价值,实现大数据与小数据的结合,是户外媒体企业的新课题。互动户外广告显示屏的大量投放,手机与户外广告的组合推广,为户外媒体公司收集受众信息提供了便利。户外媒体公司可以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装置,对获取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广告客户提供更具实效性、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媒介策略。目前,大数据大都存在于各个户外媒体公司内部,如何实现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户外媒体大数据应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大数据也会改变户外媒体传统按位置定价的方式,有价值的目标受众规模将成为户外媒体定价的重要考量指标。大数据的应用与个人隐私的保护,是大数据时代企业共同面临的伦理困境,更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户外媒体公司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户外媒体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必然趋势
数字户外媒体已经成为户外媒体经营增长最快的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户外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受众数字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使得户外媒体数字化转型成为可能和必需。受众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浅阅读、娱乐化、互动参与。相比较传统的户外广告大牌而言,数字户外媒体有了更多互动创意的空间。数字户外媒体的大数据应用也使得户外广告的投放可以更加精准和灵活。户外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户外媒体公司的数字化思维;二是户外媒体介质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从数字化思维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户外媒体公司在数字时代都需要建立一种数字化思维,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来更好地为广告主提供科学解决方案;从户外媒体介质的数字化转型角度来看,或是新技术融入传统户外媒体,或是数字户外媒体的开发与应用,如触摸屏的人机互动技术在出租车上的大面积普及,AR、LBS、QR等新技术在户外媒体领域的应用,都赋予了户外广告新的活力和产业机遇。数字户外媒体的发展,要求户外媒体公司提供更加科学的调研、监测与效果评估广告效果监测。同时,也并非要求所有的户外媒体实现数字化,传统的户外大牌仍然有发展的空间,优秀的广告创意和媒介创意仍然是户外媒体产生效果的关键。
五、互动体验式户外广告营销渐成行业主流
传统的户外广告更多是一种展示,数字时代的户外广告则需要更多互动体验。展示能够提高认知度,而互动体验可以则可以增强品牌购买意向。传统户外广告作用于受众的视觉,而互动体验式的户外广告则作用于受众的全方位感知。这种全方位感知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激发想象力的,而非受众置身事外的。互动体验式的户外广告不仅可以通过调动受众互动体验,强化对品牌的认知和促进购买行为发生,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创意,能够在社交媒体中形成病毒传播和口碑效应,扩大户外广告影响范围。互动体验式的户外广告可以概括为四种模式,即产品融入式的互动体验、个性定制式的互动体验、活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动参与式的互动体验和媒体整合式的互动体验。例如,由W+K与Mindshare、Kinetic等媒介代理一起协作完成NIKE“狂足快跑互动活动”,就是一例成功的互动体验式户外广告。这个活动将蓝牙技术与传统户外灯箱相融合,在户外针对受众传递产品“快”的概念与“快与赢”的推广信息。只要来到活动指定的灯箱前,打开手机蓝牙就能收到活动的提示信息。按照提示操作启动计时后,参与者便可以全力加速跑向指定的耐克专卖店。一旦进入目标区域,蓝牙会自动记录其用时并发送验证码,用此验证码登录活动网站注册即可获取成绩,每天跑得最快的参赛者赢得一双NikeZoom鞋,并在活动灯箱和活动网站上同时公布,成为快跑传奇。
六、低碳经济驱动户外媒体公司的创新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构成,户外媒体发展必须与国家经济战略深度融合。户外媒体技术公司和户外媒体代理公司开发和使用低碳环保的户外LED、LCD显示屏等,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更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户外媒体广告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低碳环保的精彩户外广告,可以增添城市活力,美化城市环境,反之亦然。随着低碳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低碳户外媒体,如康佳、创维、TCL、长虹等国内电子产品巨头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在LED、LCD显示屏市场展开激烈角逐。未来的竞争必然是标准的竞争,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谁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技术标准和性价比方面更占优势,谁将会成为户外媒体市场的最大赢家。户外媒体产业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经济战略和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避免声光电污染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七、户外广告与手机媒体整合推广前景广阔
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传统PC网民规模。智能手机的互动性为户外广告带来了无限可能,数字户外开始向智能化、互动化和个性化演变,数字户外与移动手机的结合为广告注入了更多创新性和互动性,将创意与受众所在的环境紧密的联系起来,以一种极为有力的方式影响目标受众,让品牌与受众产生更深层次的活动交流,带来交互式营销体验。“户外媒体+手机智能终端+电子商务+手机支付”成为户外媒体广告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提升户外广告价值,为户外媒体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目前,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于广告宣传和促销目的,消费者只要轻点他们内置NFC的智能手机,就能获取内容,这些内容从一个简单的视频到高度定向和个人化的服务。户外广告与智能终端的融合推广,已经广泛应用到实践领域。例如,2014年3月,航美传媒在北京机场首次试验数码框架互动平台,通过短信和QR码,使航空旅客与LED屏幕进行手机互动,以此监测广告投放效率并收取费用。另外,分众传媒计划未来在全国上载急速WIFI下载系统,覆盖到商业楼宇里,其速度之快可以在15-20秒内下载一部电影。每个人会有个类似分众小秘书的个性页面,汇集适合受众的APP。分众布局基于移动互联网概念,在其媒体覆盖的百货公司,所有产品都将可以通过用手机扫码等互动形即刻在线购买。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八、户外媒体公司通过并购与联合提升实力
并购与联合是户外媒体公司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户外媒体公司可以通过与其他同行业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形式开展合作,也可以通过并购战略将资源内部化,扩大户外媒体网络,提升户外媒体公司竞争力。户外媒体领域的并购与联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户外媒体之间的并购与联合,以此提高媒体覆盖率。例如,2014年6月,大贺传媒6375万人币收购南京安康余下49%股权,南京安康集团主要在中国的“安康宣传栏”上从事设计、制作、发布广告及特许经营“安康宣传栏”。目前全国已建安康快告栏约8000个,覆盖近5500个小区共900万个中高收入家庭;二是户外媒体与关联行业的并购与联合,进而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整合传播集团。例如,受并购分时传媒带来的业绩贡献,联建光电2014年前三季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实现营业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48.69%,实现净利润7620.75万元,同比增长308.18%。2014年9月,联建光电再度公布了购买资产公告,拟以现金及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友拓公关100%股权和易事达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期望借助本次并购,进入公关传播以及数字服务行业,将从原本单向的广告投放传播提升为线上、线下双向互动传播,通过公关业务和广告业务相结合,更好的为品牌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收购易事达后,联建光电LED显示屏产量居国内第一,成为国内最大的LED显示屏制造商。
九、公共信息平台与商业信息平台融合发展
户外媒体主要是作为一种商业信息平台,商业性是户外媒体的本质属性。公共信息的传播是户外媒体的衍生功能,户外媒体传播公共信息可以提升关注度和媒体价值,进而提升广告价值。从受众信息接受和媒体责任的角度来看,户外视频媒体有必要向公共信息服务渗透。首先,从受众信息接受的角度来看其功能调适的必要性。受众通过信息主要满足两种需求,一是娱乐需求,一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需求。视频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充分满足受众这两方面的需求。公共信息往往是受众欲知和可能未知的信息,因而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增加公共信息的内容,对于锁定受众眼球具有重要价值。其次,从媒体责任角度来看功能调适同样有必要。户外视频媒体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的支持、受众的关注、企业的热投、资本的追捧等,而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则能更好地实现其商业目的。另外,从现代城市发展来看,户外视频媒体作为城市数字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也迫切需要进行功能的调适。商业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平台的融合成为户外视频媒体发展的趋势,一些户外视频媒体通过功能的调适与重构已大大提升其传播效力和商业价值。
十、户外广告监管机制的创新与数字化管理
政府对户外广告的管理逐步开始数字化,户外广告的数字化管理将会极大提升监管效率。户外广告的数字化管理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要求户外媒体实现数字化,二是建设户外广告牌实景三维可视化数据库,三是建立城市户外广告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通过建立实景三维可视化的城市户外广告数据库,包括广告牌的实景图片、数量、规格尺寸、发布单位、年限等内容,并与广告牌审核、执法等业务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户外广告规范化、商业化、条理化、美观化管理。例如,2014年8月,山东省德州市委托武汉立得空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间数据采集公司在德州市区开展户外广告牌匾的数据采集工作,为即将开发的户外广告监管子系统做准备,该系统的建成将大大增强城市管理中对于户外广告牌匾的监管工作,信息采集员只需拍摄照片并回传监督指挥中心,系统就能根据基础数据做出对比,判断广告牌匾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一、水泥生产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5年底, 芜湖市水泥生产企业有18家 (不含海螺公司) , 其中:繁昌县10家、南陵县4家、无为县2家和三山区2家, 目前, 有15家水泥企业散装发放能力达到80%以上, 尚有3家未达到80%以上, 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必须达到。2015年, 我市散装水泥供应量完成445.09万吨, 年度水泥散装率达88.37%, 比去年同期提高8.08个百分点, 位居全省前列。
“十三五”期间, 我市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将控制在年产2000万吨以内 (含芜湖海螺和荻港海螺) ,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数量控制在16条以内, 通过减量置换方式新建芜湖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 目前, 该项目已动工。繁昌县将淘汰全部JT窑和日产200吨以下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将借鉴熟料减量置换经验积极开展水泥粉磨产能减量置换及置换项目建设工作, 淘汰全部直径3.2米及以下的磨机, 对粉磨站进行全面整合。南陵县淘汰中奔水泥公司2台Φ4*8.6m JT窑, 淘汰落后产能45万吨, 关闭处于停产状态的皖江水泥公司。无为县今年将对2家水泥生产企业投入2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使之发散能力达到80%以上。
二、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芜湖市住建委2014年提供的资料反映, 我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实际有56家之多 (不含大型工程项目自建搅拌站) , 建有生产线112条, 年设计产能3323万立方米。其中:芜湖县12家, 生产线28条, 年设计产能840万立方米;繁昌县6家, 生产线14条, 年设计产能425万立方米;南陵县6家, 生产线12条, 年设计产能372万立方米;无为县6家, 生产线10条, 年设计产能312万立方米;市区26家, 生产线48条, 年设计产能1374万立方米。全市产能利用率为39.61%, 其中, 四县产能利用率为31.67%, 市区产能利用率为48.69%。全市预拌混凝土产能严重过剩, 2015年度情况更甚, 有部分商砼企业已处于停产状态。
“十三五”期间, 我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将以总量控制、科学规划、优化结构为目标, 按照市场原则, 加快在商砼行业内开展企业整合兼并重组步伐, 通过政策引导, 让原有混凝土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或向商砼产业园区搬迁,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产能置换建立符合规划布点要求的绿色生态环保型搅拌站, 发展高强度绿色商品混凝土, 或者让部分商砼企业利用原有条件和资源, 加快向建筑围护结构、预制主体结构构件、叠合楼板、非砌筑类内外墙板等部品部件的研发转产, 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发展住宅产业化系列产品, 切实实现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 淘汰一批规模小、产能低、技术设备落后、承租经营、整改无望的商砼企业。力争到2020年, 我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全部达到绿色生态环保型搅拌站要求。
三、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5年底, 我市预拌砂浆生产企业有5家, 其中:芜湖经开区2家, 三山区1家, 芜湖县1家, 无为县1家, 年设计产能达155万吨。2015年, 我市预拌砂浆供应量完成27.39万吨, 企业生产负荷仅为17.67%。我市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 全市建设工程预拌砂浆应用比例过低, 预拌砂浆企业生产经营极度困难。
“十三五”期间, 我市将针对预拌砂浆“产用”市场实际情况, 加强部门协调, 加大推广力度, 强化行业监管, 出台配套政策, 采取加强宣传、联合执法、专项培训、资金扶持、优惠政策、服务帮扶及信息化应用等多项举措来保证我市预拌砂浆行业健康良性发展。依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 通过科学合理布局, 严格行业准入, 在现有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规模基础上, 拟再培育5~6家预拌砂浆生产企业, 单线年产能达25万吨, 新增产能控制在150万吨以内。其区域布局为:拟在鸠江区、弋江区各新建1家, 繁昌、南陵、芜湖县各新建1家, 无为县可根据建筑市场预拌砂浆应用情况再发展1家, 力争到“十三五”末, 使我市预拌砂浆产业实现品种多样、规格齐全、结构优化、绿色环保, 预拌砂浆年供应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 满足我市建设工程全面使用预拌砂浆的多元化应用需求。
四、加快发展第三方散装水泥运输物流业
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 特别是预拌砂浆产业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产业链上第三方散装水泥运输物流企业的支持。目前, 我市散装水泥运输物流企业发展乏力, 不利于我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据了解, 我市现有预拌砂浆生产企业拥有干混砂浆运输车不足10辆, 定额运输能力220吨;干混砂浆移动筒86个, 定额储存量1720吨;干混砂浆背罐车5辆, 输送能力100吨, 与我市建筑市场应用需求能力极不匹配, 发展第三方散装水泥 (特别是预拌砂浆) 运输物流业势在必行。
“十三五”期间, 我市将重点推广预拌砂浆机械化施工应用和发展第三方散装水泥运输物流企业。拟通过推广预拌砂浆机械化施工应用来提升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积极培育第三方散装水泥运输物流企业的发展, 改变以往新建水泥、商砼和砂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 使社会分工细化, 资源优化配置, 降低生产企业投资成本, 让生产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抓质量、抓研发、抓管理、抓品牌, 使整个行业成本最低化、资金效用最大化、行业服务最优化。由于水泥、干粉砂浆等是一种特殊粉体, 预拌混凝土更是一种特殊商品, 适应短距离运输, 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产品运输外包给第三方散装水泥运输物流企业, 并由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充分发挥, 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已经充分证明。
五、我市新农村散装水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 新型城镇化、新农村美好乡村建设逐步加快, 我市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 全市“村村通工程”已全面实现, 所有这些为我市农村散装水泥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十二五”期间, 我市各县区乡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期间, 我市将要求有关县级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尽快出台砂浆“禁现”政策, 积极培育预拌砂浆生产企业, 在做好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向新农村建设工程推广应用的同时, 逐步将预拌砂浆纳入乡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予以推广使用, 进一步拓展预拌砂浆的应用范围和空间, 更好地促进我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物流运输业“四位一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编制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摘 要:商务活动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商务平稳发展决定着经济的平稳发展。“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商务发展呈现出内贸相对弱、外贸外资增长势头好、对外投资布局优化等特点。展望“十三五”,湖南省在内贸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消费潜力巨大;外贸外资保持良好势头,量质齐升;对外投资及劳务输出步伐加快。预计“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商务发展将进入一个多方位转型升级的新时期。
关键词:商务发展;总量指标;结构变化;发展趋势
一、引言
宏观上的商务活动主要包括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以及对外投资四个方面,这是经济活动中最直接面向市场、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对于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对内对外贸易,直接体现了经济的活跃度,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是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关乎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转移当前普遍存在的过剩产能。
“十二五”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商务活动的发展随之发生着很大的转变。“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把握商务发展趋势对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经济决策意义重大。湖南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湖湘文化对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湖南的商务发展一定意义而言,是带动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中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又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国家经济转型战略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的数据为基础,重点考察“十二五”以来湖南省商务发展结构变化,并且对“十三五”期间湖南商务发展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本文希望能够为国际国内、省外省内有意在湖南开展商务活动的政府、组织和个人提供可资参考的可靠信息。
本文的安排如下:第二节从消费、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四个方面分析湖南省商务发展趋势,第三节论述湖南省商务发展指标的结构变化;第四节展望未来湖南省商务发展趋势,第五节总结讨论。
二、湖南省商务发展趋势分析
(一)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消费提升潜力巨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南省最终消费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虽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增长。本世纪初,湖南省的最终消费率连续高于全国最终消费率,消费对拉动湖南省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2009年开始,湖南省消费疲软逐渐显现,最终消费率低于全国并持续下滑,“十二五”期间,在经济增长速度趋于放缓的“新常态”下,湖南省最终消费率保持在46%左右(见图1),与全国最终消费率有相当大的差距。湖南省还需大力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教育娱乐、交通通信等发展型消费,培育绿色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热点。
(二)进出口总额逐年攀升,进出口年增速放缓,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外贸规模逐年扩大,2009年受全球经济、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综合影响,湖南省进出口增速从20%以上回落到负增长(见图2)。“十二五”期间,在外需乏力、汇率波动和企业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下,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措施,创新进出口平台建设,全力实施外贸“破零倍增”,积极架桥拓市,完善外贸支持政策体系等,进出口呈现出明显向好的势头,增速高于全国进出口增速,其中2013年增幅稳居中部首位、全国第六位。加上
2014年湖南省省委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进“一带一部”新定位的经济发展,长沙海关等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201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9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出口1230.4亿元,增长33.9%;进口676.5亿元,增长5.4%,湖南省外贸稳定增长,需加大气力巩固这一良好势头。
(三)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占全国之比逐年提升。从
1983年湖南引进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以来,湖南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湘投资,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湖南引进外资的数量更是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2
-2007年在全球经济增长背景下,湖南省实际利用外资进入快速增长期,2010年湖南省合同利用外资居中部第一,“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实际利用外资额保持增长,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增速约
15个百分点,占比也逐年增加,2014年占比达9%(见图3)。
(四)对外直接投资回暖,同比增速波动上升。受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直接投资增速放缓,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湖南省对外投资发展呈现不稳定趋势,全省非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受环境影响,“十二五”初下降明显,2014年在省政府进一步精准对接“一带一路”,不断拓展新兴市场,明确企业“走出去”的方向等政策实施下,湖南省投资呈现回暖趋势,全省对外直接投资实际额9.49亿美元,同比上升36.5%,增速高于全国增速。与此同时,湖南省在对外投资上更加关注于投资地区、领域、方式的多元化,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对外投资与合作有望实现突破。
三、湖南省商务发展结构变化研究
(一)农村消费增势明显,发展型消费需求加快,信息消费成为新亮点。近年来湖南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省消费结构正在经历一场升级“革命”。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消费需求加快,从2010年起湖南省农村人均消费增速已经超过城镇人均消费增速,2013年湖南省农村人均消费增速达到33.4%,超过城镇人均消费支出18个百分点(见图5),全省农村与城镇消费增速约与全国平行。从消费结构上来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食品、服装等基本消费品消费减少,居住、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增势明显(见图6),2013年全省居民人均发展型消费支出(居住、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同比增长48%,较上年同期上升约38个百分点;湖南省是国内移动通信发展较早的省份,加上“村村通”、“智慧城市”、“数据湖南”工程的实施,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信息消费、智能制造等成为湖南省消费热点,湖南省网络消费有望驶入快车道。尽管2014年以来上述消费增速有所下降(文化娱乐用品消费除外),总体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上。
(二)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竞争优势,湘南三市成为新增长
极。近年来,机电制造业作为湖南省支柱性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和汽车零件为中心的制造业产业群,机电产品出口发展迅速。2010年湖南省金属制品、工程机械、汽车及其零部件、轨道交通等四大机电产品总计出口14.76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6%,成为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增长转折点。“十二五”期间,湖南对外贸易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中继续实现稳中有进,期间机电产品出口金额持续增长,2014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到全省出口金额的42%(见图7)。从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上来看,长株潭板块依然占据湖南省外贸主体地位,占比超过半数以上,湘南三市(衡阳、郴州、永州)占比逐年增加,
2014年湘南三市进口额占全省比重超过27%(见图8),其中永州市、衡阳市市进出口增速最快,同比增长分别为108%、62%,居各地州市增幅前列,同时,随着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湘南三市已成为湖南外贸新的增长极,湖南省以长株潭为核心板块、泛湘南区域板块转型升级、环洞庭湖区域板块特色鲜明、大湘西区域板块奋力追赶的外贸发展格局日趋鲜明。全省对外贸易不仅质量高,而且发展均衡,保持继续稳定发展的可能性很大。
(三)进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型产品受进口价格影响下降明显。2012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湖南省进口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特别是2014年以来,湖南省对重大技术装备、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电子元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出现惊人增长,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同比达到81%,占全省进口额之比超过24%(见图9)。湖南省是铁矿石、铅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的大省,在2011年左右,这些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均达到历史峰值,随后受全球经济疲软以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主要商品进口价格下滑,湖南省进口产品价格也随之下降,2014年以来,铁矿砂、铅矿砂、原油、煤等大宗散货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加上内需不振,湖南省资源型产品进口持续拉低。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助于湖南省产业升级和提升,而资源品进口价格的走低,也有助于缓解企业在经济下行期间的成本压力。
(四)实际使用外资区域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上升。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疲弱复苏成为常态,加上湖南省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阶段,转型升级伴随着阵痛,内外双重调整格局成为影响湖南省利用外资的原因。“十二五”期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逐年增加,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重持续提升,由2010年的10%上升到了2014年的30%(见图10),第三产业引资规模不断扩大;从区域结构上来看,长株潭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但近年来占比逐渐下降,省内其他城市引资速度加快,除长株潭外省内其他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占比逐年提升,2014年占比超过45%(见图11),同时,随着“一带一路”进一步定位对接,国家扩大内陆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实施,湖南省湘南地区、武陵山片区等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将会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的上升,有助于湖南省经济结构转型不仅是对量的促进,也是对质的提高。
(五)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结构优化,对外劳务合作进一步规范。自2000年湖南省企业开始走出去,湖南省对外直接投资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尽管近两年受国际国内局势影响,湖南省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放缓,但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民营企业比重不断上升,日益成为境外直接投资的新兴主体,2015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占境外投资企业比重达91%,而国有企业占比仅为9%,民营企业逐步成长为“走出去”中坚力量;全省对外劳务合作逐步规范,截止2014年,湖南省已建立了48家对外劳务服务平台,覆盖全省14个市州,平台数量排名全国第二,同时,信息平台建设更加完善,2014年全省新签对外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15.05亿美元,同比增长42.9%,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对外直接投资中民营企业占比的上升及对外劳务的蓬勃发展,有助于湖南省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转移过剩产能,减缓劳动就业压力。
四、湖南省商务发展趋势展望
(一)消费总额将平稳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对于全省消费而言,通过“一区三中心”,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接长江经济带,打造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这些投资贸易往来,将刺激湖南省农村消费的发展,使得农村消费增速继续领先于城镇;安全消费、低碳消费、服务性消费等新型消费趋势显现,居民对于文化娱乐、医疗服务、通信网络等需求增加,发展型消费将进一步占据居民日常消费;新型服务消费需求增加,中生代(80后、90后)成为最重要的消费主体,注重生活质量与效率,使得休闲旅游、文化娱乐服务越来越受到青睐,再加上湖南长沙“星城”的打造,旅游娱乐消费潜力巨大,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进出口增速回落,进出口产品结构将不断优化。“十二五”时期,湖南省外贸进出口没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湖南省对外贸易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未来的五年恰好处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再加上湖南省开放通道不畅,平台效益不高,制约着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湖南省进出口规模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速增长。但随着湖南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抢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省内工程机械、钢铁等相对富裕产能将能够得到有效的消化;外贸“优进优出”等政策的推出,将促进省外贸从能源、资源、成本、数量扩张型向品牌、技术、服务、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竞争中湖南省将有望实现追赶式跨越发展。
(三)实际利用外资量质齐升,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优化。 “十二五”时期,虽然湖南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有所放缓,但投资拉动仍是湖南省发展的主要动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湖南省的外资经济主要目标将转向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招商引资上坚持质量齐升,利用外资投资领域从一般制造业,逐步扩展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带动湖南省第三产业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推进湖南省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推进,未来将会有大批企业和项目落户湘南,使得湘南逐步发展成为湖南开放合作的新高地,长久以来长株潭地区外资集中地的区域结构将得以改变,有利于湖南省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格局。
(四)对外直接投资将快速增长,布局不断优化。湖南省在对外投资、承包工程等“走出去”这一块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随着“大规模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 ”对外开放新常态的展开,对外投资额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同时,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在利用地理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把握良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能向外转移,加大比较优势的产业和骨干企业对外投资力度,加快钢铁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步伐,在此背景下湖南省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布局不平衡现状将得以改善,特别是在中亚、西亚等地区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开建的背景下,湖南省的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区域布局也逐步优化,境外投资将进入新时期。
五、总结
本文首先从消费、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四个方面对湖南省的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接下来,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过去多年来商务发展指标的结构变化,在总体与结构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展望未来湖南省商务发展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湖南省商务发展结构将不断优化。内外贸方面,湖南省消费总体将保持平稳运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消费引领消费热潮。湖南省进出口贸易进入低增长区间,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优势,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加。在内外资方面,湖南省利用外资坚持量质齐升,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将保持增长。与此同时,湖南省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与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邵燕敏等.中国商务发展结构变化及“十三五”趋势.科学促进发展
[2]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3)
[3] 马明龙.2012年江苏商务发展结构稳中趋优.中国经贸.2013(5)
[4] 中商情报网.2014年1-12月湖南省商务情况运行现状分析.2015年2月7日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5/02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生物医用材料相关概述 1.1 生物医用材料的概念界定 1.1.1 基本定义 1.1.2 发展历程 1.1.3 性能特点 1.1.4 发展动力及意义 1.2 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情况 1.2.1 按物质属性分类 1.2.2 按材料属性分类 1.2.3 按材料用途分类 1.3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投资特性 1.3.1 高投入 1.3.2 高风险性 1.3.3 高收益性
1.3.4 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 1.3.5 产业创新簇群效应明显
第二章 2013-2015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2.1 经济环境
2.1.1 国际经济运行概况 2.1.2 中国经济运行现状 2.1.3 中国经济运行趋势 2.1.4 国民收入水平分析 2.2 社会环境
2.2.1 中国人口总量及结构状况 2.2.2 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峻 2.2.3 城镇化快速扩张带来隐患 2.2.4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2.3 需求潜力
2.3.1 居民疾病患病率攀升 2.3.2 居民医疗需求快速上升 2.3.3 居民医疗消费支出规模 2.3.4 中国居民健康发展目标
第三章 2013-2015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3.1 行业监管体制 3.1.1 医疗器械监管体制 3.1.2 医药行业监管体制 3.2 重点政策法规
3.2.1 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 3.2.2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2.3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3.2.4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3.2.5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3.2.6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3.2.7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3.3 行业相关规划 3.3.1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3.3.2 “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 3.3.3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3.3.4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3.3.5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生物产业部分)第四章 2013-2015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链综合分析 4.1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链构成状况 4.1.1 上游产业构成 4.1.2 下游产业构成
4.2 生物医用材料上游行业分析 4.2.1 高分子材料 4.2.2 复合材料 4.2.3 合金材料
4.3 生物医用材料下游行业分析 4.3.1 医疗器械行业 4.3.2 医药制造行业
第五章 2013-2015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5.1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概况 5.1.1 市场规模分析 5.1.2 产品市场分析 5.1.3 原料市场分析 5.1.4 技术进展分析 5.1.5 新产品发展分析 5.1.6 市场前景预测
5.2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概况 5.2.1 发展历程简述 5.2.2 产业现状分析 5.2.3 生产水平分析 5.2.4 行业特征分析 5.2.5 市场需求现状 5.2.6 市场竞争主体
5.3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区域发展态势 5.3.1 四川省 5.3.2 广州市 5.3.3 深圳市
5.4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存在的问题 5.4.1 技术结构不合理 5.4.2 企业竞争能力低 5.4.3 研究成果转化慢 5.4.4 主要原料依靠进口 5.4.5 面临进口产品挑战 5.4.6 面临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 5.5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建议 5.5.1 产业化的建议 5.5.2 发展战略途径 5.5.3 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第六章 2013-2015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研究分析 6.1 生物医用材料科学研究核心领域 6.1.1 生物相容性 6.1.2 表面和表面改性 6.1.3 新一代生物材料的合成 6.1.4 纳米生物材料及软纳米技术 6.1.5 先进的制造方法学
6.2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研究概况 6.2.1 国内基础研究成果总结 6.2.2 生物医学材料技术研究热点 6.2.3 生物医用材料亟待突破领域 6.2.4 生物医学材料技术研究趋势
6.3 2013-2015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研究动态 6.3.1 我国完成生物医用材料及产品研发项目 6.3.2 生物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开发取得进展 6.3.3 我国成功研发新型生物应用纳米材料 6.3.4 我国首台生物3D打印机研发成功 6.4 国内外生物医用材料专利技术成果分析 6.4.1 统计分析样本构成 6.4.2 专利申请分布现状 6.4.3 专利申请量的比较 6.4.4 专利申请新增率对比 6.4.5 专利申请受理国和来源国分析 6.4.6 专利申请量前十位申请人分析 6.5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6.5.1 调查统计背景分析 6.5.2 科技成果产出数量趋势 6.5.3 科技成果产出分析 6.5.4 科技成果产出内容分析 6.5.5 主要省市科技成果分析 6.5.6 细分领域科技成果分析 6.5.7 科技成果产出特征分析
6.6 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专利技术发展建议
第七章 2013-2015年生物医用材料重点细分行业分析 7.1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7.1.1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分类情况 7.1.2 生物医用金属新材料开发状况 7.1.3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性能的提升 7.1.4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面临的问题 7.1.5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方向 7.1.6 生物医用钛及合金材料的开发应用 7.1.7 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临床应用分析 7.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7.2.1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发展的阶段 7.2.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征及类别 7.2.3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临床应用 7.2.4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市场需求 7.2.5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应用 7.2.6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科研成果分析 7.2.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分析 7.3 生物医用陶瓷材料
7.3.1 生物陶瓷的发展进程及特征 7.3.2 生物陶瓷的分类及应用分析 7.3.3 纳米生物陶瓷临床应用分析 7.3.4 国际生物陶瓷专利技术态势 7.3.5 中国生物陶瓷专利技术态势 7.3.6 生物陶瓷未来研究方向分析 7.4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7.4.1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基本特征 7.4.2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选择要求 7.4.3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临床应用 7.4.4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7.4.5 生物医用复合人体组织修复材料的应用 7.5 生物医学衍生材料
7.5.1 生物衍生骨材料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分析 7.5.2 组织工程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应用分析 7.5.3 新兴生物衍生材料研究分析
第八章 2013-2015年生物医用材料新兴热点领域分析 8.1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8.1.1 中国纳米生物材料技术研究进展 8.1.2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状况 8.1.3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 8.1.4 纳米技术在生物材料的应用分析 8.1.5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的问题 8.1.6 纳米生物材料的产业化发展战略 8.2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8.2.1 组织工程学的相关概述 8.2.2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发展概况 8.2.3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主要形式 8.2.4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综述 8.2.5 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生物材料应用分析 8.3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
8.3.1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基本特性 8.3.2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状况 8.3.3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现状 8.3.4 山东省海洋生物材料产业分析 8.3.5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问题 8.3.6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建议 8.3.7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产业化前景
第九章 2013-2015年生物医用材料相关产品临床应用分析 9.1 明胶
9.1.1 明胶的基本性能介绍 9.1.2 明胶医用材料的制备分析 9.1.3 明胶医用材料的临床应用 9.1.4 明胶产品的供需状况分析 9.2 聚乳酸
9.2.1 聚乳酸的基本性能介绍 9.2.2 聚乳酸的制备方法分析 9.2.3 聚乳酸的临床应用分析 9.2.4 聚乳酸的研究开发前景 9.3 硅橡胶
9.3.1 硅橡胶的基本性能介绍 9.3.2 硅橡胶的临床应用分析 9.3.3 硅橡胶的研究方向分析 9.3.4 硅橡胶医用材料的前景 9.4 聚氨酯 9.4.1 聚氨酯的基本性能介绍 9.4.2 聚氨酯材料的临床应用 9.4.3 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9.4.4 聚氨酯材料的研究方向 9.5 胶原蛋白
9.5.1 胶原蛋白的基本性能介绍 9.5.2 胶原基生物材料的优势分析 9.5.3 胶原基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9.5.4 胶原基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 9.5.5 胶原基生物材料的开发前景 9.6 其他产品
9.6.1 聚丙烯腈临床应用分析 9.6.2 聚氯乙烯临床应用分析 9.6.3 聚四氟乙烯临床应用分析
第十章 2013-2015年生物医用材料终端制品市场分析 10.1 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0.1.1 产业链构成 10.1.2 产业规模 10.1.3 企业格局 10.1.4 研发进展 10.1.5 政策环境 10.1.6 发展建议 10.1.7 前景展望 10.2 人工关节
10.2.1 人工关节的相关介绍 10.2.2 人工关节市场发展现状 10.2.3 国产人工关节发展态势 10.2.4 人工关节市场的购买行为 10.2.5 人工关节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10.2.6 人工关节市场的机会与威胁 10.2.7 人口关节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10.3 人工血管
10.3.1 人工血管的相关介绍 10.3.2 人工血管的研究开发现状 10.3.3 国产人工血管的发展现状 10.3.4 人工血管发展的问题分析 10.3.5 人工血管的研究方向分析 10.4 血管支架
10.4.1 血管支架的相关介绍 10.4.2 血管支架市场规模分析 10.4.3 冠状动脉支架市场发展现状 10.4.4 血管支架的对外贸易状况 10.5 人工心脏瓣膜
10.5.1 人工心脏瓣膜市场规模分析 10.5.2 人工心脏瓣膜市场企业格局 10.5.3 人工心脏瓣膜市场前景分析 10.5.4 人工心脏瓣膜市场风险分析 10.6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10.6.1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相关介绍 10.6.2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发展历史简述 10.6.3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市场发展现状 10.6.4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对外贸易状况 10.6.5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产业问题分析 10.6.6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市场发展趋势 10.7 医用敷料
10.7.1 医用敷料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10.7.2 医用敷料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10.7.3 医用敷料行业企业格局分析 10.7.4 医用敷料市场对外贸易状况 10.7.5 高端医用敷料市场现状分析 10.7.6 医用敷料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10.7.7 医用敷料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10.8 其他产品市场简析 10.8.1 人工骨 10.8.2 人工皮肤 10.8.3 封堵器 10.8.4 人工肝 10.8.5 人工肾脏 10.8.6 人工种植牙
第十一章 2013-2015年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标杆企业分析 11.1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1.1.1 公司简介 11.1.2 经营效益分析 11.1.3 业务经营分析 11.1.4 财务状况分析 11.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1.6 心脏起搏器市场布局 11.1.7 未来前景展望
11.2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1.2.1 公司简介 11.2.2 经营效益分析 11.2.3 业务经营分析 11.2.4 财务状况分析 11.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2.6 未来前景展望
11.3 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3.1 公司简介 11.3.2 经营效益分析 11.3.3 业务经营分析 11.3.4 财务状况分析 11.3.5 核心产品及新品开发 11.3.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3.7 未来前景展望
11.4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1.4.1 公司简介
11.4.2 2013年经营状况分析 11.4.3 2014年经营状况分析 11.4.4 2015年经营状况分析 11.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5 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 11.5.1 公司简介
11.5.2 2013年经营状况分析 11.5.3 2014年经营状况分析 11.5.4 2015年经营状况分析 11.5.5 主营业务发展分析 11.5.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6 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 11.6.1 公司简介
11.6.2 创生医疗坚持研发创新发展理念 11.6.3 创生医疗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人工关节 11.7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7.1 公司简介
11.7.2 昊海生科的产品线分析 11.7.3 昊海生科注重科研创新投入 11.7.4 昊海生科海外市场拓展状况
第十二章 智博睿对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分析 12.1 未来影响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的因素 12.1.1 有利因素 12.1.2 不利因素
12.2 智博睿对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2.2.1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应用潜力分析 12.2.2 生物医用材料市场需求规模预测 12.2.3 生物医用材料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2.2.4 智博睿对2016-2021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预测 12.3 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12.3.1 市场竞争风险 12.3.2 行业政策风险 12.3.3 企业运营风险 12.3.4 产品研发风险 图表目录
图表:临床上使用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图表:2007-2013年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2年、2007年、2013年5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的变化情况 图表: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行动计划 图表:通用名药品高品质发展行动计划 图表: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
图表:高性能医学装备产业化行动计划 图表:生物育种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图表:农用生物制品发展行动计划 图表:生物基产品发展行动计划 图表:生物工艺应用示范行动计划 图表: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化行动计划 图表:环保用生物制剂发展行动计划 图表:生物信息服务行动计划
图表:“十二五”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图表:“十二五”新材料产业预期发展目标 图表:先进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图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图表:高性能增强纤维发展重点 图表:高性能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图表:重点新材料产业基地 图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路线图
图表: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游产业构成 图表: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下游产业构成 图表:全球生物材料产品应用领域 图表:我国医疗器械的生产分析举例 图表:国内常用生物医用材料产品需求量 图表:生物医学材料对应的IPC分类号列表 图表:生物医学材料中国专利申请IPC分类号分布 图表:生物医学材料国际专利申请IPC分类号分布 图表:国内外生物医学材料专利申请量对比表 图表:各分类号下国内专利申请量年代变化趋势图 图表:生物医学材料国际专利申请受理国排序图 图表:生物医学材料国际专利申请来源国排序图
图表:生物医学材料在中国专利申请量前十位的申请人排序图 图表:生物医学材料国际专利申请量前十位的申请人排序图 图表: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生物医学材料技术成果产出分布 图表: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生物医学材料技术成果省市分布 图表:医用金属材料成果完成单位及产出数量分布 图表:医用高分子技术成果完成单位及产出数量分布 图表:生物陶瓷成果完成单位及产出数量分布 图表:生物复合材料成果完成单位及产出数量分布 图表:生物医学衍生物成果完成单位及产出数量分布 图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品种类应用现状 图表:胶原分子三维排列组装逐渐矿化的分步示意图 图表:全球生物陶瓷专利综合趋势
图表:主要国家/地区生物陶瓷专利受理趋势 图表:主要申请机构生物陶瓷技术领域布局 图表:主要国家/地区生物陶瓷专利技术领域构成 图表:全球生物陶瓷专利主要申请机构
图表:全球生物陶瓷专利主要申请机构技术领域构成 图表:中国生物陶瓷专利综合趋势图 图表:我国主要省市生物陶瓷专利申请量分布 图表:我国生物陶瓷专利技术领域分布
图表:主要机构在我国的生物陶瓷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 图表:中国科学院生物陶瓷领域专利申请量布局
图表:sFDA批准壳聚糖、海藻酸相关企业和产品文号情况 图表:明胶蛋白分子分离和断裂方式 图表:医用硅橡胶耐热性
图表:几种商品化人工心脏聚氨酯的组成及应用 图表:胶原基生物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 图表:植入医疗器械产业链构成图
图表:2013年中国植入医疗器械行业主要企业
图表:我国植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及其研究方向 图表:部分企业人工关节的批文情况 图表:部分人工关节的中标价格 图表:医疗领域的参与者
图表:2013年我国医用敷料出口市场占比情况 图表:2013年我国医用敷料出口前十大市场情况 图表:2013年我国医用敷料出口企业占比情况 图表:2013年我国医用敷料具体产品出口情况 图表:2013年我国医用敷料主要出口企业情况
图表:2013-2015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4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4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4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2013-2014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4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4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4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4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3-2015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4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4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4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2013-2014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4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4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4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4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4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4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4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2013-2014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4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4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4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4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截至2013年底冠昊生物拥有的发明专利权 图表:截至2013年底冠昊生物拥有的实用新型专利权
图表:2012-2013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综合收益表
图表:2012-2013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分部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2013-2014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综合收益表
图表:2013-2014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地区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2013-2014年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分产品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2012-2013年微创医疗综合收益表 图表:2013-2014年微创医疗综合收益表 图表:2015年微创医疗综合收益表
十三五无人机产业链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无人机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很多行业开始涉足无人机。有因必有果,无人机行业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为何,是什么推进了无人机的发展进程?在发展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何?
产业链全面发展无人机行业走向红海
2007年-2012年左右,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2年至今,大疆、零度智控等众企业的参与,更是将消费级无人机推向红海,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盛世。
白皮书深度解读无人机发展的原因,并从产业链角度剖析无人机的发展状况,从前端的原材料生产到后端的用户服务,全行业全面介绍,为您提供便利。
图表 民用无人机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爆发前的积累,无人机多领域发展弊端隐现
在行业人士的努力钻研下,时至今日,无人机已应用于农业植保、警用安防、电力巡线、影视航拍、地理测绘、气象探测、搜索救援、太阳能发电设备检查、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巡检等领域,用途达600多种。
数据是一切信息的支撑。以植保无人机为例,2015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为2324架(31个省统计),总作业面积1152.8万亩,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34%、170.6%。随着政策的激励、飞手培训市场的逐渐成熟、精准农业进程的加快,将有更多企业布局植保无人机市场,植保无人机年产品销售规模未来有望达到200亿元;在警用安防领域,截至2015年11月,已有25个省、自治区份、直辖市公安机关、147个实战单位配备了近300架警用无人机。此外,灾难救援、影视航拍、能源设施检查、气象探测、地理测绘等领域均见证了无人机的应用价值。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200亿市场规模?无人机服务市场仍不成熟
制造业的痛点激发服务业的兴起。行业传播能力差、销售渠道不健全、价格壁垒高、技术难度大、意外事故频发、飞手供应不足……这些行业弊端促进了无人机服务市场的发展。媒体、电商、租赁、运营、保险和飞手培训几大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未来五年(2016-2020年)我国无人机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运营服务将以49%的占比占据半壁江山。
图表 2020年中国无人机服务市场细分和占比预测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预计,行业未来对于专业媒体的需求将不断增加,2020年我国无人机媒体市场的体量将达到2.4亿元。
京东、小米等企业开始涉足无人机企业,虽然就目前形势来看,短期内成功的机会不大,但是各行业对无人机的认可已经彰显。只是在看到前途一片光明的同时,不可忽略中国无人机发展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短板:起步晚、体系不成熟、市场空间大、产业链条长、业务领域庞杂。
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保险在覆盖面、筹资能力、保障水平、监督管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总体上实现了“全民医保”,保障了全体国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遗留的一些历史问题以及地区差异,当前的医疗保险不仅还存在着制度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等不公平问题,而且还存在着个人账户功能不清、医疗保险筹资责任失衡等效率低下的问题。除此之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还处于制度探索阶段,许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职责混淆等问题也同样阻碍了我国医疗保险的进一步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十二五及此前的社会医疗保险,其主体工作都是“发展”,是“做加法”,容易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实施难度相对较低;十三五期间及更长的未来的主体工作则更多地是“改革”,是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实施难度大,这需要政府部门具有改革的决心与勇气,下定决心攻坚克难,突破各种利益框框,坚定地推进改革。
1.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向全民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迈进。近年来,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统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要求,已经实施制度整合的省、市也收获了良好的效果,为全国各统筹地市进行制度整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制度整合任务并未完成。“十三五”期间,国家应当在多数地区整合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两个制度之后,进行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以多样化的方式着手整合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进一步大幅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解决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问题的首要工作是实现缴费机制的衔接。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目标是使每一个参保人都能够“根据缴费能力缴费,按照合理需求享受待遇”,使全体国民都能够公平、有效地获得医疗保障。而根据能力缴费则必然要求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参保人的缴费能力,这意味着制度的整合需要一个统一的缴费机制。比较而言,当前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机制更符合按能力缴费的要求,因此,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宜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机制靠拢。2.强化筹资能力,科学确定保障水平。首先,通过弱化其功能,逐步取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从过去十几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运行情况来看,其在政策上的设置初衷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取消个人账户既能扩大统筹基金的总量,提高社会共济性,又有利于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实现。其次,加大政府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管理经费的投入。还应当强化缴费年限的功能。现行制度要求的最低缴费年限较低,这不利于保证参保人持续参保,容易增加逆向选择出现的可能性,不利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及可持续运行。在提高最低缴费年限的同时,需要加强应缴费年限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之间的联系,引导参保人持续缴费、选择合适的档位缴费,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相对稳定。在保障水平方面,应科学、合理地设计起付标准、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及报销比例,建立起相应的调整机制。这些政策变量的标准之设置应该取决于实际医疗费用的分布,通过“以收定支”、“总量控制”的方法在“保基本”的基本要求下确定出合理的数值。报销比例的设定对于基金支出而言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且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的刚性很强,因此应该慎重考虑报销比例的调整。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都在提高报销比例,有些地区将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这种报销比例的向上调整应该谨慎进行!
3.建立“三大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在“十三五”期间,国家有必要对医疗保险的“三大目录”进行全新的顶层设计,使之更加符合我国当前及未来城乡居民用药、治疗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各省、市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尤其是当地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医疗费用的变化趋势,围绕“三大目录”调整的依据、频率、范围、幅度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建立起“三大目录”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应当对老百姓、媒体公开化、透明化“三大目录”的内容及调整情况,同时引进专业的医疗、医药机构对目录开展定期评估。
4.完善结算方式,强化医疗费用监管。结算方式应该坚持以总量控制为基本原则,降低基金支出的风险。门诊费用的结算方式与住院费用的结算方式应当有所不同。在各统筹地市门诊待遇水平还有待提高的现实情况下,门诊费用结算的方式更应该得到重视。多元化的复合式支付方式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结算方式的完善与医保控费措施应当结合运用。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应当以此为契机,强化对当地医疗服务利用、医疗服务费用的实时观测及统计分析,掌握当地参保人医疗服务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相应地进行分析和评判,对不合理的医疗费用要实时监控。这就意味着,需要配备具有医学、药学、卫生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背景的工作人员,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监管队伍,创建医疗机构监管的长效机制。
5.提高制度公平性。当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城乡居民的有效医疗需求,同时在城乡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很不均衡的现实情况下,医疗保险待遇的公平性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都还有待提高。首先,需要强调政府的主导责任,在立法、规划、投入和监管四个方面发挥好主导作用,在此前提下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既提高医疗保险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又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要有计划地配置医疗资源,制定全国医疗服务计划,限定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在总体上保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由于医疗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尚有许多公益范围之外的事情是政府力不能及的,对此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去补充,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体系。其次,加大政府投入,在资源提供上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再次,政府应着手解决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以及中西部同东部之间在医疗服务利用方面的不公平问题,使所有社会成员拥有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同等机会。
6.提高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实现统筹基金的收支平衡。这需要各地建立风险储备金及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虽然部分地市面临城镇职工统筹基金有大量结余的现实情况,但是应该充分考虑以后更长时期的统筹基金运行平衡与安全问题。考虑到未来劳动力流动以及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的问题,全国各统筹地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都可能面临较大程度的风险(部分地市这种风险多年前已开始显示)。因此,不仅应当加强结余管理和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还应当考虑建立医疗保险风险储备基金,在发生重大疾病流行和人口老龄化时,可以利用医疗保险风险储备金来减轻基金的财务压力。在建立风险储备金的同时,各地还应建立基金运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监测全国各统筹地市过去几个社保年度中各个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金收入、支出、结余的具体情况,据此可以考察全国各统筹地市目前是否会面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
201 5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2016年我们迈向了“十三五”发展新的征程。在这承上启下的历史时刻,客观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我国安防行业发展成就、特征及规律,认真剖析存在问题,科学展望“十三五”发展方向及趋势,已成为行业最为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本文以上述内容进行探讨,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共同谋划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2“十二五”发展回顾
2.1 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初步测算,201 5年我国安防企业为3万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60多万人。201 5年安防行业总收入额达到4900亿元左右,五年增长1倍以上,平均每年增长15.8%;2015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1610亿元,比2010年增长90%,五年来年均增长13.6%。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后续因素及近两年来国家经济增速下行的影响,“十二五”安防行业总收入增长速度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收入总额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加,年增幅大体在450~550亿元之间,从而使我国安防市场规模增加了1倍以上,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从产业构成来看,在安防行业总收入中,201 5年安防产品总收入约为2000亿元,安防集成与工程市场约为2500亿元左右;运营服务及其他约为400亿元左右(图2)。
2.2 各专业领域全面发展,视频监控发展迅速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入侵报警、实体防护、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安检排爆等各个安防领域实现了全面发展。从产品分类和发展情况来看,视频监控发展最快,其次为安检排爆、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和实体防护市场。近五年来,视频监控年增速约为18.5%左右,最低的实体防护增长也在8%以上。初步计算,201 5年我国视频监控产品产值约达到了1000亿元以上,已占到了全部电子安防产品的2/3。其他类产品市场规模约为:实体防护420亿元左右,出入口控制260亿元左右,防盗报警150亿元左右,安检排爆100亿元左右,其他类安防产品70亿元左右(图3)。
2.3“平安城市”建设有力推升了安防需求,国内市场应用向着广度、深度拓展
2.3.1“平安城市”建设活动全面开展,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愈来愈强大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在公安部的主导和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各应用行业及安防企业积极配合行动,使“平安城市”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基础建设方面,大多数城市基本实现了对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的覆盖,并向着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延伸。据统计,目前我国全国安装的视频监控摄像机超过了1800万台,其中11%为公安自建,其余近90%为社会各方面出资建设。在公安应用方面,以实现多级联网为目标,大力推动监控报警共享平台及报警监控中心建设,基本满足了各部门、警种进行情报研判、指挥通信、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管理、反恐防暴、维稳处突、规范执法等工作对视频图像信息的需求,成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初步统计,目前视频监控协助查处刑事、治安案件一年就达100多万起,图侦已成为继刑侦、技侦、网侦技术之后列入公安应用序列的第四大侦查技术。
2.3.2行业应用广泛深入开展
行业应用一直是安防最主要的市场之一。“十二五”期间,行业市场应用既有深度的挖掘,也有广度的快速拓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呈现出如下发展特征:一是应用较早的传统安防领域如金融、文博、交通、司法等开始了新一轮的系统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深化应用,有的实现了行业系统内的大联网并建设了大型的管理平台;二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开始走向普及化的发展,如医院、学校、楼宇、场馆、能源、通讯、森林、环保、食品、厂矿企业等市场需求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三是许多行业将视频监控成功地融合运用到业务拓展和管理方面,有效扩大了安防产品的应用空间;四是行业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并真正落地,许多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行业事业部,全面调研行业市场需求,从系统平台设计到产品的研发、定制乃至集成施工维护都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有的企业将行业进一步细分至上百个应用子领域。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行业应用水平的快速提升。
2.3.3民用安防的应用加快升温
“十二五”以来,随着视频监控与入侵报警技术的融合发展和三网合一及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民用安防愈来愈成为了市场的热点。一是报警运营服务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沿街商铺、ATM机等用户增长较快,初步统计目前市场规模已达到200多亿元,增长率达到了20%左右,超过了安防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二是居民家庭等用户增长较快,许多安防旗舰企业基本上都推出了家居安防产品品牌,并纷纷与IT巨头、电信运营商联合拓展,利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快速推进民用安防市场,使这一安防领域凸显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2.4 安防国际贸易格局呈现“两增、两减”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国际恐怖事件频发,各主要国家对安防技术产品需求都是持续增加,加上中国企业产品品质的快速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国际贸易格局逐步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呈现“两增、两减”的新趋势。
“两增”分别为:一是产品出口总量稳定增加。目前我国安防行业约有上千家企业从事出口业务,出口交货值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占产品总值的12%左右,其中视频监控产品占绝大多数。出口的国家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金砖国家,也有不少出口到非洲、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等。二是中高端及品牌产品出口增加。尤其是以海康、大华为代表的一批领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市场投入巨资自建渠道,采用自主品牌+本土化团队销售及仓储服务的策略,经营模式也从单纯销售产品向“销售产品+解决方案”的模式延伸,迅速提高了海外知名度,营销业绩获得了飞速增长。
“两减”分别为:一是中低端及OEM产品逐步减少。“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口的安防产品基本上都是中低端或ODM产品,尤其是以模拟DVR加矩阵系列产品为主。“十二五”期间,高清化、IP化解决方案快速发展,使中低端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二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呈逐步减退的趋势。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外资安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不断受到挑战,外商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本土化运营以及市场响应速度正成为其发展的软肋,有些实力稍弱的企业因失去了竞争优势而退出,绝大多数国际大牌企业近年来都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
2.5 行业科技创新积极性高涨,技术水平快速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安防企业始终对科技创新保持了很高的热情,据《中国安防》对行业景气监测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各季度科技投入的景气度绝大多数都在“较强景气区间”。全行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比值达到了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以上,处全国各行业中的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的技术研发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集成技术、解决方案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是安防产品、系统快速地向着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性的解决方案更加普及。安防技术产品性能获得了全面升级,模拟高清技术、4K超高清技术、H265编解码技术开始广泛使用。二是一些超大规模的联网平台技术逐步成熟。在平台架构、软件技术、网络技术、IT相关配套技术及集成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三是高端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一些领域芯片技术及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有了较大提高,如以海思为代表的芯片厂商开发出一系列高清、高性能芯片,满足了低、中、高多档需求。四是数据挖掘、智能化发展方兴未艾。如在运动目标、遗留物、物体移除、绊线、入侵、逆行、徘徊检测以及流量统计、密度检测、目标分类等智能分析方面有了广泛、成熟的应用;涌现了许多智能感知、比对识别、摘要检索、决策研判、态势分析、业务关联、评估统计等自主创新技术。五是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安防领域,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4G、IT技术、生物特征识别、现代通信技术等众多学科技术不断在安防领域获得创新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安防技术发展的空间,并加速推进了安防民用化的进程。
2.6 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升,梯队阵型更加明显
“十二五”以来,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全力塑造企业产品品牌,同时加强科学管理,苦练内功,使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了质的提高,一批龙头企业发展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在产品制造领域:“十二五”期间,生产要素及市场份额快速向主流厂家集中,形成了一批卓越的领军企业,梯队式分布特征更加明显。如201 5年海康威视销售总额已超过200亿元,大华也超过了100亿元,形成了行业的第一梯队;其次为10余家销售额在10~50亿元的企业,形成了第二梯队;第三为100余家销售额在1~10亿元的企业,最后为数千家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
在系统集成施工及运营服务领域:“十二五”期间,系统集成施工企业、报警运营服务企业产业集中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形成了一批地域性的龙头企业。目前,已有多家集成或综合型公司年主营安防收入超过了1 0亿元,约有100余家系统集成及报警运营服务企业总收入在1~5亿元之间,其余为大量的中小企业,年总收入在数百万和数千万元不等。
2.7 上市融资、资本运营空前活跃,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十一五”时期,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我国安防企业仅有浙江大立、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等少数几家企业。进入“十二五”以后,先后有20多家安防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另有30多家上市集团企业将安防列为主营业务之一,从而形成了50余家安防上市企业板块。在这些企业中,按照主营业务大概分为4类:第一类是安防产品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英飞拓、安居宝、中威电子、捷顺科技、高德红外、汉邦高科等;第二类为平台产品类,如东方网力、佳都科技、世纪瑞尔、华平股份、鹏博士等;第三类为综合集成产品类,如三泰电子、辉煌科技、高新兴、银江股份、达实智能、易华录、国电南自、中安消等;第四类为主营业务中部分延伸到安防领域的企业,如振芯科技、数字政通、万达信息、星网锐捷、凤凰光学、科大讯飞、同洲电子等企业。
此外,20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正式揭牌,为其提供股份公开转让、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并购重组等服务。这为我国中小企业开启了一场资本扩容的盛宴。据初步统计,先后有近百家安防及与安防业务紧密相关的公司登陆新三板,其中有不少成功进行了股份转让交易。
上市以后,企业利用融入的大量资金加强研发、扩大生产,有的采用并购、合作等多种形式快速汇集生产要素,进军新的业务领域。这些不仅大大缩短了企业的积累过程,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综合实力,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
2.8 技术创新与跨界合作相互促进,不断催生安防新业态
早期的安防,无论是实体防护、防爆安检、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还是视频监控,主要是为了达到防入侵、防盗窃、防破坏的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手段,视频监控也主要起到事后查看、固定证据的目的。鉴于这些相对单一的技术和应用特征,可以将其称为安防技术与应用发展的1.0阶段。
“十一五”以后,随着电子技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发展,安防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包括了应对突发事件、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在内,有可能对人们生命财产产生危害和破坏的技术防范以及相应的预警及管理措施等。这一阶段可以称为安防技术与应用发展的2.0阶段,也有人称之为社会公共安全“大安防”阶段。
“十二五”期间,随着视频监控应用的普及和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快速提高,安防技术应用又有了新的拓展。主要特征为安防技术产品大量应用到社会管理及企事业单位业务的各个层面,大到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森林防火、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行业的监测预警和业务开展,小到如视频会议、考勤管理、家居生活服务、老幼看护甚至家庭娱乐等。这一阶段可以称为安防技术与应用发展的3.0阶段,也可称之为“安防+”发展阶段。
2.9 市场营销理念、渠道、模式悄然改变
在我国安防行业发展的前期,产品营销基本上都采取了生产企业+经销代理商+工程企业的营销模式,称之为“得渠道者得天下”。此后,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生产企业逐步取消了“总代”及“分销”制,开始自建渠道、自我经营的渠道扁平化战略。与此同时,各种营销创新也层出不穷:如在理念上,许多企业大胆否定了传统营销的4P(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而实行4C (顾客需求、成本价格、方便、沟通);在营销手段上更是各显神通,推出了品牌营销、差异化营销、服务营销、体验式营销、顾问式营销、连锁营销、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等众多模式。
“十二五”期间,市场营销理念、渠道、模式又有了新的改变。一是一站式“解决方案”大行其道。目前绝大多数主流厂家都推出了针对行业、用户整体性的“解决方案”,直接将新技术产品、一站式服务信息宣传至甲方,极大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风头正劲。B2B、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在安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大网络贸易平台几乎都能看到熟悉的安防企业和产品;不少企业自建了网络平台或利用APP等开展自助销售,有的开始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O2O销售模式;同时,各种安防贸易交流网络平台建设也十分活跃,实现了营销网络化、专业化、立体化发展。
2.1 0 不断探索安防行业管理新路,市场秩序逐步好转
“十二五”期间,各级地方政府、公安主管机关以及相关机构始终不渝地推动安防行业管理工作,以促进安防技术产品应用,提升产品工程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一是加强立法工作。研究和形成了《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又有不少地方政府通过了《安全防技术防范管理条例》法规或实施细则。二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及领域提出了明确的建设应用要求。如针对“平安城市”建设多次发布“指导意见”、“通知”与“任务书”,对学校、医院、金融场所、博物馆、旅店、农村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及联网应用的要求。三是行业标准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共完成了包括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实体防护、生物特征识别、安防工程等在内的公共安全国家及行业标准165项,其中国家标准49项,行业标准1 16项。尤其是完成了公安视频监控联网与应用有关标准,完成并推广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SVAC),完成了社会治安重点场所如医院、学校、幼儿园、博物馆等建设与应用标准,为平安城市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四是有关公共安全产品的检测、认证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扩大了检测、认证的产品种类或品种,在保障产品及工程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也日益加强,有效把住了产品进出口质量关。五是行业协会逐步健全了自律性管理体系。在编制行业规划、协助研究有关行业标准、开展工程企业资质评定、开展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以及推优扶优、倡议制定行业自律公约等方面都有了积极的进展。
在公安部主管机关的领导及组织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要求的安防行业管理的新路,建立了法规、政策、规划、标准、检测、认证、自律相结合的全方位体系管理。“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市场秩序有了进一步好转,“假冒伪劣”现象有所遏制,同质化低端产品及恶性竞争现象逐步减少,企业诚信度有所提升,初步形成了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2.11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及困难,需要在“十三五”期间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或着力解决。其中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而大多数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及形势的变化新产生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增速趋缓,利润率下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国民经济转变成“新常态”,以及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复苏缓慢的形势下,近年来安防行业增速由20%以上下降至13%左右,行业平均利润率也降至1 0%左右。在此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既不能通过扩张实现规模效益,又难以在较低的利润率水平下维持,面临生存的考验。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低于预期。近年来,我国在安防服务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行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仅为8%左右,按照行业GDP指标核算也仅为1 5%左右,低于“十二五”规划的预期。一方面是政府与社会对安防庞大的投入以及快速提高的产品制造与工程建设能力,另一方面却是相对落后的服务及运维能力,说明社会各方面仍然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取向。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不仅不利于技防设施效能的发挥,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三是企业实力加速分化,将给行业带来“彻底”的洗牌。随着龙头企业的快速崛起,大型企业在综合实力、研发能力、议价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已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产业链延伸、横向跨界、行业深耕等方面的优势,强者愈强、强者通吃的趋势已经显现,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不可避免带来行业的彻底“洗牌”,对行业的影响将是重大和长期性的。
四是在高端技术方面仍较落后。中国企业在高端产品、核心芯片、核心器件、自有品牌等方面与国际大牌企业竞争仍处于劣势,在标准制定、市场定价等方面话语权不高;在目标特征提取、前端视频行为智能分析、海量人脸识别与快速比对、大数据视频分析及图侦等许多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并实现真正应用。
五是有些安防领域尚未能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在系统集成与工程领域,地域性特点明显,加上企业资质管理混乱,造成了制度性的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报警运营方面,企业普遍分散、规模较小,缺少行业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知名服务品牌,市场管理不到位,无序竞争比较严重。
3 安防行业“十三五”展望
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这一目标实现的最后决胜阶段。为此,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为贯彻落实这些重大战略方针和目标,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规划和指导意见,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推进互联网+行动意见》、《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为我国安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其中还具体涉及到了安防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市场应用以及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许多内容。
我国安防行业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精神,做好行业企业发展规划,争取在“十三五”期间使产业迈上更大的台阶。要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产业升级与市场深耕为主线,以创新引领、应用驱动、融合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促进安防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要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要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需求,深入拓展市场应用,塑造中国制造安防民族品牌;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安防服务业,引导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以下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及安防产业现实情况,对“十三五”发展趋势作出一些展望分析,供大家研究参考。
3.1 适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但随着经济调整升级的进一步加快和新兴动力的积聚,经济已不再可能出现断崖式下降,多种数据及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大底已基本铸就,经济增速将达到6.5%左右,仍运行在合理区间。
分析我国安防行业发展情况,预计“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将保持在1 0%~12%之间,2020年行业经济总收入将达到8000亿元左右,安防行业增加值将达到2500亿元左右。这主要基于如下判断:一是国内外安防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未来几年对安防技术产品的基本建设需求、系统的升级换代需求以及新业态的拓展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二是与其他行业类比分析,2016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预计“十三五”期间应能保持1 0%以上的增长速度。我国安防产品大多数属于电子产品,从最近几年的趋势来看,“十三五”期间安防产品的增长速度仍应略高于全国电子类产品的增长。
3.2 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
从安防产业分类来看,主要有四大部分组成。一是产品制造业(工业),二是系统集成及工程(建筑安装业),三是报警运营及其他(服务业),四是产品代理贸易及批发(商业)。“十三五”期间,安防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平均盈利率还会有所下降,产业结构将加快升级的步伐,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快速提升。通过优胜劣汰而生存下来的大型厂商将占据大部分行业市场,将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3.2.1 产品制造业
将以“互联网+”、智能制造、3D打印等为发展方向,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更新现代制造设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由中低端产品为主转变为数字、高清、智能为主的中高端产品,标清概念以下的系列产品将逐步成为小众类产品;各梯队企业之间在自主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品牌影响力、服务能力等方面实力进一步快速拉大,行业市场每年新增长份额大多将收入领军企业的囊中。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停滞或下滑的困境,“十三五”中后期有一大批技术落后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也会有部分企业通过创新、深耕行业在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2.2 系统集成及工程
以大集成化、大联网为发展方向,以系统管理平台软件为核心和引领技术。一些能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满足城市或行业级联网需求,并可实现可视化管理及多元化、海量数据分析的企业将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具有安防大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将成为地区性和行业应用的骨干力量。由于项目工程业务所固有的垫资、本地服务等特点,这类企业行业集中度提升较为缓慢,10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仍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部分企业或将转型为专业运维服务商。
3.2.3 报警运营及其他服务企业
在发达国家,报警运营服务为安防行业的龙头,其收入也占了60%以上的比重。而在我国,报警运营服务企业规模小而分散,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目前尚未形成全国性的知名服务品牌和龙头企业。“十三五”期间,以金融、企事业单位、沿街商铺、连锁店、餐饮、物流以及家庭入网用户为主的报警运营服务将获得快速发展。视频监控将作为复核手段在报警运营业务中被普及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报警准确率,减少人员巡查成本,并可将服务内容广泛扩大到用户的综合服务信息化管理、客流量测算、视频会议培训系统等。预计“十三五”期间,报警运营服务将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率,运营服务增加值所占比重将由目前的15%左右提升至20%以上,将逐步产生行业性的龙头企业和服务知名品牌。
在其他服务方面,各类中介咨询、业务培训、风险评估、施工监理、效能评估服务,以及专业化产品、工程的维修维护服务等将得到大力发展。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运营服务公司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城市级的运营服务业务,或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开发出可实现、可增值、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3.2.4 经销代理企业
在安防行业发展过程中,经销代理企业曾经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过特殊的作用,如今在上游产品制造企业渠道下沉和网络销售新模式兴起的双重挤压下,许多企业逐渐淡出,已从6000余家下降到2000家左右,销售额也不增反降,未来仍将继续呈现萎缩的趋势。
3.3 安防市场拓展仍面临许多重大机遇
3.3.1 城镇化及平安城市建设为安防市场带来持续的动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据最新统计,我国201 5年城镇化率达到56%,常住人口达到7.7亿,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有1亿左右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落户,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也正处于深刻变革的阶段,社会治安、反恐处突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客观要求全社会要持之不懈地加强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不断加强对视频监控、入侵报警、联网平台、图像分析及其他安防技术产品的投入。在九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重点公共区域(一类监控点)视频监控覆盖率要达到1 00%,联网率要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要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二类监控点)视频监控覆盖率要达到100%,联网率要达到1 00%。为此,“十三五”期间仍是我国平安城市新建与改建的重要时期,视频监控也将延伸至最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如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小城镇、行政村、自然村等。“十三五”期间,预计我国视频监控年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的水平。
3.3.2 智慧城市建设极大拓展了安防市场需求空间
目前,住建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已经确定了300多个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十三五”期间将会进一步扩大试点或在部分省市全面推广。最近发改委联合八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一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和精细化,基本形成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二是要实现生活环境宜居化,提高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形成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在线防控体系;三是要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使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
安防技术应用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和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支撑和社会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楼宇对讲4大类设备将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十三五”期间,有关智慧城市应用的安防技术产品年增长率将达到1 5%以上。
3.3.3 行业需求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智能交通、智慧出行:“十三五”期间,智能交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将由智慧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型发展,智慧出行将成为最大的亮点。预计智能交通年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的增长速度。
智能建筑:未来我国智能建筑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前景十分乐观。物联网与其他系统相互融合、实现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为该领域安防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预计“十三五”期间,智能建筑安防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5%以上的水平。
金融:金融是我国安防应用最早的行业之一,也是安防技术应用要求最高的行业之一。“十三五”期间,随着银行业务多样化、营销渠道多元化的发展,金融安防在实现全方位安全管理,在集成平台、主动预警、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预计“十三五”期间,金融安防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2%左右的水平。
教育:校园安防近年来发展较快,防闯入、防伤害、防劫持成为各地公安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智能分析、主动预防与事中控制技术产品应用较为广泛。今后实现监控、报警、出入口控制等众多子系统高度集成联动,大数据智能化分析和管理,以及远程教学等成为了安防应用的主要方向。预计“十三五”期间,学校安防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2%~15%的水平。
文博体: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在我国已经达到100多万个,其防范重点为防破坏、防盗窃以及应对暴恐、群体性突发事件等。因此未来方向为改善基础设施,进行多系统集成,构筑立体防护体系,同时提升高清及智能化比重,建立应急指挥管理系统。预计“十三五”期间,文博体安防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的水平。
能源及厂矿企业:能源及厂矿企业属于安防应用的新领域,近年来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安防应用需求非常广泛,除了进行一般的防入侵、防盗窃、防破坏之外还有生产安全、科学管理及应急指挥等。因此在应用中需要提升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功能,并与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周界防护、电子巡查等实行联动,对防爆摄像机、热成像、无人机等特殊设备的需求也会快速增加。预计“十三五”期间,能源及厂矿企业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的水平。
医院:医疗为近几年安防应用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智能安防、多媒体统一平台、综合调度指挥中心为发展方向。此外,系统平台还需要集成其他医院业务系统,利用云计算、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形成医疗视讯系统化方案,如120急救车系统、移动救治系统,以及实现远程手术示教与指导、远程会诊、远程探视/监护、查房、医院间协同等。预计“十三五”期间,医院安防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2~15%的水平。
司法:监狱、看守所等是最高防范级别的单位,需要采取立体化全方位安全防范技术手段,高清智能、无线定位、3D地图、生物特征识别、专用门禁、现代实体防护设备等为发展方向。预计“十三五”期间,司法领域安防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2%~1 5%的水平。
3.3.4 家居民用安防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的热潮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15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2.2万元以上,并且每年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人们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民用安防产品开始加快发展。我国人口和家庭基数庞大,仅中产收入家庭就达一亿多个,一旦这一需求释放出来就会成为一片巨大的蓝海。近两年,国内一些大型网络运营商及IT企业、大型家电企业纷纷看好并进入这一领域,安防旗舰生产企业也开始下大力气进行民用安防产品的研发、生产,这将有力地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安全是消费、安全是服务”的观念,从而推动“民用安防”市场热潮的早日形成。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今后“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一政策将会更加激发居民对安全技术防范的需求。
未来将有更多的安防企业加入这一行列,将与智能家居结合推出安防、消防、出入口控制、家电制动化控制、老幼看护、健康关怀等组成一体化解决方案。在这一领域,将有安防企业、家电企业、IT企业、电信运营商进行市场争夺或联合进行开发。预计“十三五”期间,民用安防市场年市场增长率应达到20%以上。
3.3.5 十年磨一剑,“中国创造”全面挺进海外市场
经过十年创新应用,中国安防企业在解决方案、产品性能、平台软件、智能分析、集成技术等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且性价比占有较大的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向规模化和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几年,我国企业将会形成一个进军国际市场的热潮,海外远征军团将更加庞大。“十三五”期间,中国主流视频监控设备供应商将能够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逐步扩大品牌产品的销售额及市场份额,改变世界安防市场格局;一些企业也会继续选择OEM和ODM的形式分享蛋糕,或联合系统集成商协同作战。在市场选择方面,将会出现“面向全球、各有侧重、市场细分”的局面,欧美发达国家以及非洲、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都会成为不同安防企业角逐的重点。预计“十三五”期间,安防出口贸易额年增长率将达到15%~20%。
3.4 技术创新将引领安防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多年来平安建设的实践,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安防的应用需求,从而带动我国安防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一大批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分析、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传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集成技术等成功应用到安防领域。未来5年,仍将是我国安防行业技术研发快速提高和深入落地应用非常重要的时期,伴随着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持续高投入,将有更多的安防产品迈向世界的高端,并引领安防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3.4.1 大数据革命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各类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所形成的大数据正日益对人们生产、生活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安防视频监控是大数据最为庞大的资源,但视频图片数据由于难以被结构化处理,不能直接用计算分析,以至于大量的信息常常被废弃,如果能够很好地对视频数据进行应用挖掘,不仅能对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发挥出重大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关联分析,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带动形成安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十三五”期间,大数据应用必将为安防行业发展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一是围绕大数据将进行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行业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大数据的存储、整理、数据清洗及数据发掘的技术设备投入。公安机关将继续走在各行业应用前面,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部、省、市、县4级视频图像专用通道,构建公安物联网体系,建设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及视频图像信息解析中心等。
二是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形成安全可靠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加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创新,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知识发现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围绕视频数据前端采集与结构化处理,以及分析、发掘、展现、应用等环节,研发大数据存储与大数据一体机等硬件产品,研发大型通用海量管理软件、可视化智能分析等软件产品,带动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技术核心基础产品的发展。到2020年,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较为健全的大数据视频监控产品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与应用领域业务流程及应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在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形成满足重点行业安防应用需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促进安防服务业和其他安全消费的创新发展,开创协作共赢的新业态和应用模式。
四是建立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加快推进数据采集、开放、分类、交换接口、访问接口、技术产品、安全保密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标准符合性评估体系,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在提升服务能力、支撑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3.4.2 智能视频分析
近年来,随着网络高清与计算技术的快速提升,智能分析技术与应用无论是视频分析类、视频识别类还是视频改善类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前端智能化发展,将许多目标跟踪、行为判断、报警触发、数据结构化等功能转移到前端摄像机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智能分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后端智能分析关键技术如批量人像采集比对、视频智能搜索、模糊图像处理等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十三五”期间,视频智能技术将向着人工智能的高级化方向发展,将建设一批视频图像信息智能分析与共享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进一步推动安防应用模式从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
一是伴随着高清、超高清系列产品研发及解决方案的完善,新一代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像优化处理、视频智能分析算法、信息存储与调用、网络控制与传输、嵌入式软件、云计算等技术将不断革新。
二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自动化技术将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机器学习实现目标的特征提取、数据分析和实时预警,通过深度学习对人脸、行为、步态以及车辆牌照、特征进行的识别、检测、跟踪并大幅度提高精准率和实用性。
三是热成像与智能视频结合发展,实现7×24不间断探测。
四是智能视频在图像特征语义化压缩存储、海量数据快速检索技术、任意目标的快速检索以及分析、比对、关联、数据挖掘技术将更加成熟,开始在公安视频图侦、视频指挥以及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3.4.3 平台软件
软件产业是本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自身也能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成为衡量一个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参与全球化竞争所必须占领的战略制高点。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安防软件已在互联互通、分布式部署、智能化应用等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安防应用系统也逐步从硬件为核心向着软件为核心的方向转变。“十三五”期间,行业上下将更加重视软件平台的发展,并具有如下发展趋势:
一是在IT基础架构上,走向DT时代,如采用云存储、云计算的架构,利用先进技术对大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和挖掘分析,在关联中寻找事务发展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为大众提供创新服务。“增值服务、安全体验”将成为DT时代安防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将激发广大企业无穷的创造力。
二是行业应用软件平台向着专业化和兼容化方向发展,如平安城市安防管理软件平台可与多种警用平台、数字化业务信息系统、GPS系统、PKI/PMI系统等实现关联、整合、协同与互动;在各行业应用领域,也将向着专业化以及与业务管理需求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在整体提升安全防范系统效能的同时,实现业务的趋势分析、流程优化、客户分析以及降本增效等“可视化服务”;在民用安防及运营方面,平台软件与解决方案相结合也将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三是多系统之间实现应急联动,如通过管理平台和集成实现视频监控、报警、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等设备预警联动和应急处置,及时发现隐患、降低危害,提升防范水平。
四是向着SaaS转变。采用“工具+模型+数据”模式,按照“服务即软件”的理念和目标改造传统的ERP、CRM等,向客户提供在线交付与运维服务。
3.4.4 其他重点技术创新与应用
新一代安防信息通信技术研发与应用: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紧跟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步伐,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安防与核心信息通信设备的联合与规模化应用。
芯片技术:不断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丰富自有知识产权(IP)和核心设计工具。“中国芯”已不再是梦想,上游企业将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将会研发出功能更加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解决方案片上系统(SOC)、安防专用编解码芯片等,这些核心技术的攻破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安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带动安防产业实现全面升级。
三维空间技术:目前已经出现的深瞳技术产品,改变了传统的视频分析算法,将三维空间视觉识别技术应用到了安防视频监控领域,较好地解决“立体感知”与“智能搜索”瓶颈;有的企业尝试将城市、社区安防管理软件平台与GIS结合,实现立体化安防设备的调度、管理及可视化的应急指挥。对这些与3D空间相结合的安防技术发展走向以及市场需求前景,值得行业关注。
多功能安防机器人:机器人+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发展出许多新的安防应用和解决方案,如可用于应急救援、反恐防爆,甚至可以在极度险恶环境下代替人去开展巡查及危险源的处置工作,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安防无人机技术:作为低空飞行的航空器,民用无人机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反恐应急等方面需求的带动下,一些企业尝试将无人机与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产生了第一代安防无人机,目前主要用于空中侦察、应急指挥等。未来随着安防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如在抢险救灾、消防救援、设备巡查、交通管理、物品投放等方面都可以大显身手。此外,无人机+云视链技术+GIS可以展现三维数字城市的效果,运用得当可为构建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发挥特殊作用。
北斗相关技术开发与应用:目前我国北斗系统已经具备了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十三五”末期,我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随着北斗民用方式的逐步开放,在个人定位、道路交通管理、铁路智能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防行业与北斗技术相结合可以开发出许多新的技术产品,在移动警务系统、警务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也能发挥显著的作用。
3.5“互联网+”,引领安防行业进入4.0时代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将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及网络化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对安防行业来讲,“互联网+”将是一场无声的产业革命,为安防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尤其是为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互联网+安防”与“安防+互联网”不同,“安防+互联网”主要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营销与信息获得的工具,而“互联网+安防”则完全是按照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来重塑产业架构和产业形态。因此“互联网+”的到来,不仅对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企业管理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还将极大促进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从而引领安防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4.0时代。
一是大力促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互联网+”使生产者与消费者能够以“零距离”接触,彻底改变消费者只能被动地选择和接受厂家产品的模式。安防产品制造不仅要满足行业级的定制需求,还要满足大量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用户的定制,“互联网+”将彻底改变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业务流程,大众体验与创新也必将使个性化商品需求获得爆发性的增长。
二是“互联网+”将极大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商业架构的转型。目前已经有企业开始尝试“工具+社群+电商/微商”商业模式、长尾型商业模式、跨界商业模式、免费商业模式、O2O商业模式、专业平台商业模式等;也有不少企业的商业架构实现了向“客户——需求”转型、向平台转型等。相信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还会不断有新的商业模式诞生,有的企业将进一步实现IT服务商业架构的转型等。
三是“互联网+”将促进产业融合和大量新业态的形成。安防行业的本质是为人们提供安全的服务,“互联网+安防”将能更好地将这一价值得以扩展和充分体现。如“互联网+安防”行业应用,将能更好地满足行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安全的需求,创新丰富多彩的业务和服务模式;互联网+家居安防可将自助式家居安防技术产品借助移动互联网与小区物业、保安、网格管理站联合,创立一站式安全服务新模式;互联网+可穿戴安防设备,可以实现智能化老幼看护、定位报警、应急处置等服务模式等。
3.6 资本盛宴开启,引发并购热潮
经过多年的筹备,IPO注册制改革应为期不远。届时,中国深沪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各地股权交易中心、众筹等5个层次的资本市场全部都将采用注册制,企业只要不违背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能否发行股票以及发行时间、价格均应由企业和市场自主决定,国家对股市管理转为强化信息披露和事中事后监管。
注册制将带来一个空前的企业上市潮。在资本盛宴开席之际,安防行业也会不甘落后,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目前安防上市的企业主要为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未来平台软件企业、运营服务企业以及大量与智慧城市建设有关的企业都会加入上市的队伍中。预计“十三五”末期,我国安防上市企业将达到500家以上。
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安防产业并购、整合速度将大大提升,并购理念、方式及特点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以前的并购案多以“横向并购”为主,主要起到实现技术互补、扩大业务领域的目的,今后将大量出现“垂直并购”、“多元化并购”和“跨国并购”等案例。“垂直并购”主要指业务领域内发生的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的并购;“多元化并购”主要指以扩大相关业务领域、占领市场、扩大品牌为目的的并购;“跨国并购”主要指以扩大国际业务为目的的并购。
4 结束语
一、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过去那种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以牺牲环境和透支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就需要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教育与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其实,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建立在知识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从国际经验看,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如韩国、日本等,都是依靠教育的力量,依靠创新而取得成功的。
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应首先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在北京大学讲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从人才成长与科学研究的规律来看,创新教育尤其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保护好奇心。好奇心是打开未知世界之门的钥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每个孩子几乎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但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会被我们成年人所忽视和扼制。我们的父母和教师对学生各种看似稀奇古怪、幼稚可笑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沿着这些问题,与孩子一起去探索、寻求答案。应该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养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二是尊重差异性。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潜力与可能。整齐划一的教育、分数第一的学校,永远不会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应该给每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选择的自由,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三是树立自信心。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向未知世界挑战,向自己的潜能挑战,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战胜困难与战胜自我的自豪感。四是培养意志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于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科学研究与创造的过程总是漫长而复杂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可能有所成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顽强地应对困难,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二、用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党的五中全会提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在效率优先、重点建设的政策导向和政绩观的影响下,我国教育存在明显的不协调。一是区域教育发展不协调,东西部教育差距较大,如上海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是贵州的7倍,初中生生均经费是江西的近10倍。城乡教育不协调,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和农村教育的硬件及软件相差很大,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与城市有很大差距。 二是各种类型的教育发展不协调,如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地方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三是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不协调。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养成,重分数轻能力的情况比较严重。
根据协调发展的理念,党的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按照全会的要求,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在国家教育投入优先向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倾斜的同时,省级政府应该大力缩小县域内的城乡差异、校际差异。要遵循“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合理规划好农村学校,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探索城乡互补的新机制,并对已经形成的区域教育规划作出必要调整,突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对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如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地方高校,以及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应该加大扶持力度。
同时,这次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这对于改变过去以应试为中心、分数至上的不协调现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育上也要体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命教育与环境教育
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希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一个美丽的可持续发展的家园。从教育的视角出发,家园的环境建设,可以分为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建设,分别对应着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
以人为本,重视生命,这是教育的出发点。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一章中明确提出了“学会生存”和“重视生命教育”等重要理念,我国的生命教育由此进入全面深入探索的新阶段。
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般的存在,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因自主而积极发展,因超越而幸福完整。由个体物质存在的自然生命,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的社会生命,由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构成的精神生命,只有实现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三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一个立体的人。
以此反观我们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就不难发现:它们不仅轻视生命的长度,同时也极大缩减生命所能达到的应有宽度,矮化了生命所能达到的应有高度。而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欠缺了应有的长度、宽度与高度,那么,他所能发挥的创造力就极为有限。
所以,用绿色发展理念,让教育立足于生命的原点,意味着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任何一个生命的消亡都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帮一个生命成长,就是让世界更完善;让一个生命延长,就是把世界再扩展。这也正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通过教育拓展每一个生命,就会让社会更加和谐,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
生态教育是以保护大自然和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开展的。环境问题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不分国家与地区,人类如今共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也曾经历过重经济轻环保,从而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交纳了高额“学费”的过程,因此生态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然而,如今人人都觉得环境保护重要,可提起生态教育,却因其与升学无关,容易变成走过场。为此,我们应该把生态教育设置为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深度融合,不仅要进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背景文化的濡染,并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样的生态教育才能真正落实下去。只有接受过生态教育的普通人越来越多,我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文明起来、美丽起来。
四、用开放发展理念,引领教育开放与教育国际化
党的五中全会提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实,开放也是教育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合作双赢、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解决所有国家繁荣发展问题的法宝之一,教育也不例外。用开放发展理念推动教育开放与教育国际化,不仅扩大了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选择性教育需求,而且推动着教育体制与机制创新,是多赢之举。
我认为,教育开放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的涵义:
首先,意味着对市场开放,让民办教育活起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兴起的民办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但是进入21世纪后,民办教育因为种种原因发展停滞。据统计,从1980年到2005年,我国社会与私人教育投入超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9%。但2005年到2012年,社会和私人的教育投入年均增速下降到2.6%,民间教育在教育投入中的占比从2005年的39%下降到2012年的20%,全国民办学校萎缩、骨干教师流失的情况比较普遍。尽管有关统计显示,最近几年来全国民办学校的数量仍在增加,但实际上新增的多为规模相对较小和投入相对较少的民办幼儿园,而非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民办教育界普遍反映被三个方面的问题困扰:法人定位不明确,使民办教育政策不完整不配套;制度环境有欠公平,使民办教育发展缺少后劲;办学自主权缺失,使民办学校很难办出特色和质量。
为此,我们应该尽快研究出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教育的鼓励性政策。以民办教育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捐资与非捐资上的区别来设计分类制度体系,让捐资办学的民办学校得到政策性资源的最大支持,非捐资、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获得清清白白的政府奖励,营利性民办学校坦坦然然获取经济利益。应该落实办学自主权,在政府、学校之间划分出权利边界;应该加强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让有思想、有水平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抓实干;应该让第三方担任评价,建立多元教育评估体系等,用民办教育这条外来的“鲶鱼”搅活原有的教育之水。
其次,意味着对社会开放,把各界精英请进来。这也是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大学正因为有大师才成其为大学,如果文化精英不到大学去,大学永远没有希望。大师需要大学,需要有更多机会传播和丰富自己的思想;大学也需要大师,需要借大师之力培养高端人才。比如天津大学就为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先生成立了“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为大学如何吸引和留住大师,以及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如何走进大学探索了一条路,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范例。其实,早在民国时期,我国就有一大批各界精英活跃在各个大学里。相对而言今天的大学,大师还是少了一些。此外,当今国际上的大学中,驻校作家和驻校艺术家已经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则刚刚起步。教育只有向社会开放,向精英开放,才会创造更多的精彩。
最后,意味着对国际开放,实现教育的“请进来”和“走出去”。从“请进来”上,我们可以加大国际合作办学的力度,让国际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中国汇聚,成为中国的智力资源之一。诸如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样的国际合作办学,应该继续积极推进。与之相对应的,当然就是“走出去”,通过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如“中俄人文交流机制”等,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其实,即使我们不主动推行教育国际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在悄悄推动这一进程。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继续增加,总数近46万人,比上年增长约11%。而Visa大数据“解码”海外留学花费时发布,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的一年之间,中国大陆海外教育网络支付支出超过了4.83亿美元,同比增长34%,排名亚洲第一。来自美国旅游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2013年的国际教育支出为2600多亿元人民币,在2018年这一数字可能增至8540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我们推行教育国际化,不仅会提高教育的品质,而且能够节约学子海外留学的不菲开支,并能相应地拉动我国经济。
五、用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教育公平与教育扶贫
党的五中全会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在教育方面,共享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一个也不能少”地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成果。
共享的理念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为所有孩子提供相对均衡、相对优质的教育,是共享理念在教育上的基本体现。“十三五”期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和残障儿童,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应该特别关注的三个重要群体。
首先,要下力气全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目前,全国每年大约有1.5亿农民进城务工。虽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明确了以流入地为主的基本政策,但是从各地的情况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不存在所谓的“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界定,这些孩子就是今后城市的新市民,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今后城市的风貌。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这些城市新居民新的教育需要也会随之而来,各地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应对。
其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国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他们的监护缺失问题已经带来严重后果,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屡见报端,自杀、性侵、失踪、意外死亡等,令人触目惊心。因此,数千万的乡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推进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工作。二是要根据规划建议的要求,从国家层面进行产业布局,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人口流出地转移。调整生产布局,加大对川、豫、皖、湘、黔等留守儿童大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当地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聚集市场发展要素,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扶持小城镇建设,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乡村儿童 的父母能够离土不离乡,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要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现有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
最后,要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虽然近年来中央启动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央财政经费投入增加了7.5倍,但是全国仍有600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殊教育机构,仍然有超过10万的适龄残障儿童没有接受义务教育,残障儿童能升入高中段学习的不到30%。几乎所有的普通学校都缺乏接纳残障儿童随班就读的专业教师与资源教室,与国际流行的全纳融合教育理念差距很大。
扶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庄严承诺,要在2020年全面解决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全国的贫困县届时要全部脱帽。要求实现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对于教育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任务。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没有教育的参与,精准扶贫就是一句空话。一方面,教育经费、教育资源要精准地向贫困地区和人群配置,尤其是要吸引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来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把最好的教案、最好的试卷、最好的练习题、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免费提供给贫困地区,让所有的师生都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
总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理念”,应该成为“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引领中国教育健康发展。
(作者系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十三五中国户外广告产业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龙岩水利发展十三五07-07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06-10
2024年“十三五”规划发展前景10-03
护理十三五发展规划11-03
热处理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07-06
电子信息教科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06-28
论文(十三五规划)07-05
十三五规划心得07-24
十三五规划建议10-04
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