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节策划(精选11篇)
饮
食
文
化
艺
术
节
院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刘德泰 闫澄澄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活动背景
饮食文化一直以来倍受人们关注,所谓“民以食为天”,也可以反映出“饮食”对人的重要性。基于这种重要性,加之我学校正在处于本科评估的大环境下,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热烈、活泼、朝气蓬勃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同时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引起大学生对饮食文化的关注,许昌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将联合许昌学院后勤集团餐饮公司,特举办“饮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为了引起大学生对饮食文化的注意,增加在校学生对饮食文化的了解,增强后勤集团与在校师生的交流,丰富校园文化,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为了宣传校园饮食文化,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与传承,提高学校餐厅在学生中的广泛影响和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推动文明餐厅的建设,从而刺激校园消费,促使校餐厅不断改善、创新,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塑造许昌学院良好的校园美食文化!
三、活动主题
今天我主厨,青春我做主
四、活动名称
许昌学院第一届饮食文化节
五、活动时间
4月15日
六、活动地点
新餐厅前面
七、参与人员
许昌学院全体学生
八、特邀嘉宾
许昌学院后勤处,校学生会主席团,专业厨师
九、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许昌学院后勤处
承办单位:许昌学院学生会生活部
十、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前期宣传
a、在新老餐厅张贴海报并横挂条幅。
b、由学生会通知各院部积极准备参加。
c、由校广播站每天进行播放相关信息进行宣传
d、在新老餐厅设立报名点。
2、拉赞助
3月21日起外联部开始拉赞助,并和后勤处协商争取其给予补助。
3、整理参赛团队信息
由办公室整理出各参赛团队的信息,并制出表格,给每队定制出场编号。
4、相关准备
a、由生活部负责申请比赛场地和租借摊位和比赛用具。
b、列出菜单并根据其进行提前采购,确保文化节的顺利进行。c、收集相关的饮食资料,做成“饮食小贴士”印成宣传单,以
便活动时进行知识宣传。
(二)活动进行
a、上午九点由生活部和卫生部负责整理场地,打扫卫生,摆好
摊位。
b、由办公室负责签到,并统计未到参赛队信息
c、十点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和比赛中的相关事项,提出未到参
赛队,并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d、十一点半各参赛队结束做菜,每道菜盘上贴有自己队的编
号,并拿给评委品尝评价,给每道菜打出公平的分数。e、然后由在校学生品尝,并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菜和参赛队。f、由办公室协助生活部做最后的分数统计(评委选出前三名,有学生投票选出最具人气奖)
g、十二点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并请后勤领导上台给获奖团队
颁奖
h、在活动进行的同时,由外联部和宣传部负责饮食文化的宣传
及相关知识的讲解
(三)活动后续
a、全体学生会干事协助生活部和卫生部整理会场,清扫场地。
b、由生活部归还比赛用具
c、由宣传部搬回版面
十一、经费预算
食材:500元
条幅:50*3
证书:5*4
奖品:笔记本15
十二、注意事项
a、参赛作品必须有名称及相关介绍
旅游和饮食是依稀相关的,现代的旅游业与饮食是分不开的,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享受美味,已经越来越受欢迎。但旅游与饮食又离不开文化,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人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修养,开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很好的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的方式。
一、文化与饮食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因此也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说的更直接一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进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能传情达意的。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请、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义。
二、文化与旅游
随着服务业在经济领域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对社会文化发展的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旅游行为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多样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现代旅游文化和传统旅游文化。现在旅游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其宗旨就是认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不断追求与满足,只有文化介入并参与到旅游组织规划和具体活动中去,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所以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因为它的产生和发展从古至今都得益于文化的因素,它的根本就是以文化为根基。旅游业的发展就是以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游客,以各地不同的民俗、地域文化吸引外地慕名探奇者,因此,该地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是不是别具一格,是否具有吸引人来觅踪的魅力,关乎旅游经济的兴衰成败。
三、饮食与旅游
品味餐饮已成为旅游计划不可或缺的内容。国家旅游局确定2003年全国的旅游主题为“烹饪王国游”,而现在通过十一年的发展,品尝风味之目的已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而在于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饮食文化,正好符合品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味的物质文化需求,使旅游者在享用风格迥异的餐饮的同时,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在肯定饮食在旅游业中的多重价值时,或许人们忽略了饮食文化在旅游业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价值——美学价值。中国饮食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脱离了果腹维生的低级阶段,深入追求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相结合而以精神享受为主的审美阶段。旅游作为一种文化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因素,其中就包含着饮食文化。而饮食文化的旅游价值除实用价值之外还具有一种硬性的美学价值。这种所谓的隐形价值其实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品尝各种风味美食之余所没关注到的,而正是这种忽略才是旅游者在享用佳肴之时真正获得的精神享受。
四、饮食与旅游的巧妙结合
一个大的体现就是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将民俗融入到餐饮当中,开发民族特色旅游,让游客在欣赏不同民族风疏俗的时候顺便品尝各个民族的风味佳肴。饮食与旅游又体现出浓浓的文化特色。很多地方借用一些悠久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开发出来美味佳肴,使游客边吃边欣赏美景。同时还有一些旅游业的商家利用古今特色饮食文化资源。例如从特色菜、旅游景点、旅游地的风疏人情、旅游纪念品等多个角度进行旅游开发,建立特色美食中心、饮食文化展示馆、美食文化节等等形式对旅游进行营销。这些都是饮食与旅游相互结合的例子。
五、对家乡饮食与旅游相结合做分析
人类生活在化学物质的海洋中,在丧失天然食品属性的“洋快餐”中,重要的维生素、抗氧化物质都损失殆尽,取代它们的是形形色色的化学添加剂。食品中的添加剂与环境和消费品中的化学物质协同,削弱免疫系统,导致疾病发生,然后医生再用副作用很强的化学合成药物进行治疗。在崇尚“药片文化”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恶性循环在不断地重复着。
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科学,现代医学由于过分依赖化学合成药物而深陷困境。35年来,美国政府与癌症斗争的历史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纳税人的数千亿美元用于癌症化疗药物的研发,但结果却是在黑暗中瞎碰乱撞。2005年12月《纽约时报》曾刊登文章报道了就“癌症研究的危机”这一命题的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医学专家指出:“在希望和现实之间,癌症是所有的疾病中落差最大的。过去2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抗癌药中只有不到1/5能够延长生命,但时间并非以‘年’——而是‘月’或‘星期’——为单位。尽管如此,服用任何一种抗癌药的患者,平均还要支付25万美元的费用。”所以,摆在人类面前的冷酷现实是现代医学越来越强烈地受到了医药公司和医疗仪器公司的控制。
据美国《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杂志刊登的研究报告:从1974年到1997年间,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九个西方国家的调查结果发现:大脑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和运动神经元紊乱等)的死亡率增长了两倍。研究人员认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食物的农药污染和丧失天然属性的各种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后者似乎是毒性的元凶。因为在被调查的十个国家中,只有日本的大脑疾病死亡率没有增加,原因是日本人大量食用天然食物,他们的饮食结构比西方人健康合理。而当日本公民移居到西方国家,大量食用丧失天然属性的加工食品(如美式快餐)后,发病率就会超过日本国内的整体发病率。
二战后,在崇尚速度和效率的美国,快餐业迅速崛起,20世纪末美国的快餐厅有12.8万家,占全美餐饮业的42.6%。1970年美国快餐业销售额约60亿美元;2005年已飙升至1340亿美元。《快餐国家》(Fast Food Nation)一书的作者施洛瑟指出,美国人在快餐上的花费已经超过在教育、电脑或购买新车方面的支出。2000年美国因饮食不当死于肥胖的人数是死于传染病的5倍。美国的律师、营养学家、医学专家和公众一致认为,快餐业应该对美国公众的健康状况承担重要责任!在一则西方媒体的漫画中,汉堡包、热狗、炸薯条、冰淇淋等“洋快餐”旁边赫然写着:“我们杀死的美国人和香烟杀死的一样多!”
2005年1月,《华盛顿邮报》刊载了彼得·古德曼的文章《快餐咬了中国文化一口》,文章指出:在对28个国家的1.44万名成年人的调查中,中国41%的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要吃一次“洋快餐”,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仅为35%。文章说“中国目前约有两亿人体重超重,6000万人肥胖。公共医疗专家认为:‘洋快餐’消费日益增多是造成中国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越来越多的首要原因。”
东西方传统饮食结构存在的巨大差异,使中国国民对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acids,TFAS)的认识远远落后于西方,我国消费者甚至不知道饮食中存在反式脂肪酸。伴随“洋快餐”的泛滥,国民饮食中反式脂肪酸越来越多。一般的脂肪七天就能代谢、排出体外,反式脂肪则需要51天才能分解排出,因此容易造成肥胖。它会使防止血管硬化的“好”胆固醇(HDL)减少,而引起血管梗塞的“坏”胆固醇(LDL)则会增加。所以,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导致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一、活动背景: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以食为天”,同样饮食也成了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的餐饮机构更是每天为同学们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饮食服务,让同学们每天都享受着饮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欣喜。所以开展饮食文化节对加强校园饮食文化建设,加快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全面推动服务育人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评建创优工作跨向新的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意义:
为繁荣我校校园文化,倡导“全面、营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两院伙食管理委员会特举办“第二届校园饮食文化节”活动。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对饮食文化的宣传,加深同学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构建和谐校园,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不断推动食堂文明建设,不断提高饮食服务质量,为学院的稳定和发展作贡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树立健康营养膳食理念,促使校食堂不断改善、创新,以便更好服务于两院师生。
三、活动主题:
相聚饮食节,你我畅分享
四、活动对象:
两院师生
邀请嘉宾:杨杰书记、彭院长、汤院长、学工部毕部长、院团委书记杜老师、院团委费老师、食堂高主任、各楼层经理、各学部学生会主席、各协会会长等
五、活动流程:
1、校园美食展
横幅及宣传板的展出:宣传饮食文化节活动内容及预热
在校园醒目处设一处“长廊”,张贴招牌美食图片,图片分为四个板块:美食板块(主要是食堂里的经典美食),经理接待日板块,美食制作过程板块,伙管会工作内容板块。本项目将从“校园饮食文化节”第一天开始,持续2至3天。
活动时间:4月18日(星期一)
活动地点:北教学楼前
协办协会:Discover摄影协会
资金预算:底板+彩图打印+文字+夹子=70元(彩图约50张),布置展区装饰费20元。
2、经理接待日
在校园美食展区开展“经理接待日”,由食堂负责人与两院学生交流互动,提出一些对学院食堂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另有40份问卷调查表同时进行,以便在座谈会上能更好的交流。
活动时间:4月19日(星期二)
活动地点:学院食堂
资金预算:调查表40份6元
3、座谈会
第三天中午于食堂三楼举办:我心中的后勤饮食体验、座谈
参加人员:各学部学生、老师代表、学生干部代表
活动形式:参加活动的同学共同聚集在一起直面食堂主任、各楼层经理,畅谈对食堂伙食建议和意见。
活动时间:4月20日(星期三)
活动地点:学子食堂三楼
4、“合理膳食与健康”讲座
具体活动流程:
1)食堂高主任现场为大家讲解安全卫生的饮食知识。
2)由见习护士为大家介绍健康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
时间:4月21日(星期四)
19:00-20:30
地点:南一报告厅
5、蔬果拼盘设计大赛(饮食文化节主打项目)
具体活动流程:
a、海选报名:面向两院师生,以组为单位,3到5人为一小组,组合名字自取,限额20组。
b、比赛现场:
全程以果盘雕刻比拼为主,计划分两个环节。
1)、由主办方向参赛组合提供同样的材料,首先由食堂员工雕刻一个样板,然后参赛者根据样板雕刻同样的果盘,限时30分钟,完成第一轮比赛。期间穿插食堂员工刀工技能展示:
评委打分,并作相应点评(最高分为10分)
2)、参赛者自备材料(或由主办方向参赛者提供所需材料),限时20分钟,自由发挥,完成第二轮比赛。
评委品打分,并作相应点评(最高分为10分)
此环节流程:
19:00活动开始,由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并邀请相关负责人作开幕词;
19:15—19:45表演节目;
19:45——20:25开始第一环节的比拼,评委评分与点评;
20:25——20:30选手休息时间,穿插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游戏;
20:30——21:00开始第二环节的比拼,评委评分与点评;
21:00——21:15为优胜者颁发奖状与奖品,活动结束。
活动时间:4月22日(星期五)
活动地点:学子食堂三楼
协办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
资金预算:主持人60元,水果置办费100元
六、活动期间费用
横幅两条、彩喷板报、荣誉证书。
饮用水:1件24元
奖品置办费:
一等奖一组(约5人)高级笔记本15元/本共75元
二等奖两组(约10人)饮水杯8元/本共80元
三等奖三组(约15人)荣誉证书
本活动还由记者团为各项活动跟踪报道,新映像DV协会全程录制
录制费用8张光盘约64元。
在本次“校园饮食文化节”活动中,我们会结合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加以创新,力求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在活动结束后,希望能真正把我国传统美食文化、营养与健康的知识传播给每位师生,使我们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更加地注重健康。
两院伙食管理委员会
3月21日
整个活动费用一览表:
横幅2条、彩喷1块、请柬、证书30份
1)底板+彩图打印+文字+夹子=70元(彩图约30张),布置展区装饰费20元。
2)调查表40份6元6张光盘48元
3)主持人服装费用30元,水果置办费100元
4)饮用水:1件24元
5)奖品置办费:155元
1饮食文化节之
厨艺大赛企
划
书
主办:东南大学学生会
一.活动主题
厨艺大赛作为饮食文化节的主打活动,旨在为同学能够展示自己的厨艺提供一份舞台,并以此为媒介让同学们结交更多有相同兴趣的朋友,让饮食文化在校园中更为广泛的传播,让整个校园更为和谐。
二.活动目的1.让同学们能够展示自己的厨艺特长
2.通过同学们的手艺让饮食文化在校园中传播
3.帮助同学们结交更多更好的朋友,达成学生会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
4.加强同学们对于后勤饮食服务系统的了解,促进交流,以便达到更好的和
谐相处的环境。
三.活动流程
(一)前期宣传
活动定于2010年12月份举行,因此在12月初进行宣传工作。
1.12月5日在梅园、桃园食堂门口悬挂喷绘。
2.12月12日在各个宿舍围合粘贴海报,告知活动内容,并接受报名。
3.12月14日在食堂粘贴三角卡并在食堂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活动信息。
4.12月15日发放报名表并接受现场报名。
(二)中期资料整理
在活动开始前的两周内接受报名,报名分为短信报名以及现场报名两种,对两种报名信息进行登记基本信息以及参与活动所需要的食材,并将所有参赛人员的信息以及所需的食材进行汇总、统计。
(三)活动前的准备
1.活动场地的联系、申请,桌椅的借用。
2.在活动前的一天内将参赛选手的食材准备齐全。
3.根据参赛的人数制作号码牌,到时发放给来参与活动的选手,比赛时
根据号码牌的先后顺序参加比赛。
4.想比赛中间知识竞赛的题目,要和饮食文化有关系。在活动开始前一
天内准备好,并且经过测定难易适中。
5.活动支持人的联系,主持人台词以及PPT的准备,话筒、投影仪、电
脑准备齐全。
6.活动奖状、证书的制作
7.购买活动奖品,按照奖项的不同,分门别类的购买。
8.活动嘉宾的邀请
9.中间小活动的想法、材料的准备。
10.制作横幅,悬挂在活动场地。
(四)活动当天的流程
1.场地的布置,在参赛选手来之前一小时内布置完毕。
将场地分为选手食材领取区、准备区、休息区,以及评委区、食品展
示区,供不同需要使用。同时整理、装饰出一块舞台区,供主持人主
持,以及知识竞答的进行。
2.食材的发放
选手在指定时间到场,到场者均签名留下基本信息,按照到达顺序领取号
码牌。领到号码牌后选手到食材区领取食材,食材的领取按照当初报名时登记的量来领,不得多领取。食材区有专人负责食材的领取。
3.比赛前的准备
领完食材后,选手到准备去将食材按照自己的要求切好、拌好以后,依次放
在指定位置。而选手到休息区等候。
4.活动正式开始
待选手都准备好后,由主此人介绍评委,宣布活动正式开始。选手按照号
码牌的顺序依次进入厨间烧菜,烧完后交与评委品尝、打分。最后将菜放在指定
位置拍照,以备活动总结用。当一组同学出来后,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通知下一组
同学。在其他组同学烧菜的同时,其余同学可在休息区内参加我们的知识竞答,也会有小礼品相送。并且知识竞赛的成绩可加入最后活动的总成绩。评委得出的成绩由专人统计算出平均分。
最后得出成绩排在前面的一、二、三等奖,由评委现场颁发奖品以及证书。凡事参加活动的都有小礼品相送。
5.活动结束后的整理工作
待活动结束后,选手离场,生活部人员对现场进行整理。
(五)活动细则
1.此次活动采用短信报名,以及现场报名。报名者须告知所需食材以及量。
2.比赛成绩按照评委打分及知识竞赛的成绩总和而计。
(六)经费预算
喷绘:(4*3+3*2+10)*15=420
海报:7.4*7=51.8
传单以及报名表:500
三角卡:600*0.2=120
奖品:1300
奖状及证书:300
其他:200
食材:300
总计:3191.8
(七)参与团体及单位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美食历史,为了发掘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食文化,此次关于开展美味中国的系列介绍与讲座活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可以促进我们会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协会的发展.一,活动准备:一间教室及其教学设备.二,活动流程:
18:30~~18:50 协会全部理事到达教室,并且布置教室.18:50~~19:00 全体会员到达教室并且签到.19:00~~21:30 会长上台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及目的,21:30~~21:40相关主持人上台开始具体活动,通过趣味问答向观众传播美食文化,然后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等系列纪录片,此次活动结束,会员离开,全体理事一起收拾教室。
三,活动背景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四,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停电,解决办法:组织成员安全有序离开.五,活动组织者: 饮食文化协会全体理事。
活动参与者:饮食文化协会全体会员。
六,主办单位:饮食文化协会
1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1.1 饮食观念上的差异
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古语说:“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又有言“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中国, 不单是民生问题, 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最常见的就是中国人见面相互问候的那句“吃了吗?”。“吃”, 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 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 吃的形式背后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吃也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功能, 也是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有许多学者将中国的饮食文化称为“泛食主义”, 这种“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在汉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反应。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有过描述:“把人称为‘口’, 职业称为‘饭碗’等。又比如, 思索叫‘咀嚼’, 体验叫‘品位’, 嫉妒叫‘吃醋’, 幸福叫‘陶醉’, 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 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1]。
而在西方国家, 饮食仅仅是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 可以称其为“实用主义”。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 ‘吃’只是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 保证其正常的运行, 吃只要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 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 其他皆在不足道中。就交际手段而言, 宴请的目的是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2]。“吃”虽然重要, 但是从文化的意义上看, 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 并不像在中国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的意义。
1.2 饮食性质上的差异
饮食观念的不同, 使中国饮食倾向于感性、艺术。中国饮食习俗中偏重对味的追求, 不注重食物的营养, 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先满足感官享受, 从而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 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在中国, 人们把烹调看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 追求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每一道菜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 以适应地区、季节、对象、作用、等级的不同, 比如同一道菜, 冬天的色宜深些, 口味宜重些, 夏天则色和味均应清淡些;对于不同地区的人来说, 口味不同做菜的调味也会不同, 所以中国饮食随意性大。
西方饮食倾向于科学、理性, 他们的烹饪相应的变化较少。同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 皆为同一味道, 毫无变化。西方饮食习俗只是原始饮食实用性的延伸, 虽然也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 但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西方人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 所以西方饮食比较规范化。
1.3 饮食内容上的差异
饮食内容就是吃什么的问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主食为五谷, 辅之以蔬菜和少量肉食, 植物类食品占主导地位[3]。这一饮食习惯与中国农业生活相联系, 又深受佛家文化的影响。佛教认为, 动物是“生灵”, 不可杀生, 更不能食用。佛家提倡的“戒杀放生”等思想, 与儒家的“仁心仁闻”观点相契合。而西方人多食用奶制品和肉类, 在饮食结构上, 以动物类食品居多, 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鱼等, 这是与西方的游牧、航海民族文化相联系的。
另外, 中西方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还表现在西方人喜食冷食、凉菜, 如冷菜拼盘、色拉、冷饮等, 餐桌上冷菜居多。而中国人喜热食, 除正菜前的几样小碟是冷菜外, 主菜大都是热的。在中国人看来, 热菜凉了, 就少了许多味, 趁热吃才能吃出菜的味来, 俗话说:“一热三鲜”就是这个意思。
1.4 餐具及饮食方式上的差异
在餐具方面, 中国人主要使用的是筷子, 吃饭用碗盛;西方人则是用盘子盛食物, 用刀叉边切边吃, 喝汤有专门的汤匙。筷子与刀叉作为中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 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 进而影响了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刀叉带来分餐制, 在宴会上, 虽也围坐, 但各人的食物是单盘独碟的。西方分餐制中最典型的一种形式就是自助餐。这种用餐方式不仅可以充分满足个人对食物的喜好, 还便于社交, 便于个人之间的感情与信息的交流, 食物只是一种手段和陪衬, 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由此也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 子女长大后就独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 筷子带来的合餐制, 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 从而让中国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席间, 人们相互敬酒、劝菜, 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敬、礼让的美德以及和睦的气氛。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人常通过这种用餐方式来表达各种“礼”, 来反映长幼、尊卑、亲疏、贵贱等关系。
1.5 用餐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 讲排场, 气氛热闹。中国人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 尽情的享受美味佳肴, 这样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 以及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 人们交往希望亲密无间, 不分彼此。
西方餐桌上静。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 如汤菜过热, 可待稍凉后再吃, 不要用嘴吹。吃东西要闭嘴咀嚼, 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 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 即使有人同你讲话, 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西方人与人交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喜欢独立。
2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
中西方气候不同, 环境不同, 当地所生长的动、植物不同, 导致中西方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不同。另外, 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 形成了中西方迥异的哲学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家庭观, 文化差异逐渐形成饮食文化的差异, 决定了饮食观念的不同。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 西方的饮食观念是个性突出。
2.1 客观因素
2.1.1 经济制度不同
中国的古代文明, 集中在两河沿岸, 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生产,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使得人们依靠一块土地就可以活一辈子, 比较安分保守, 文化比较内向。中国的“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 求同求稳, 以“和为贵, 忍为高”的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 发源于爱琴海沿岸, 属于海洋文明, 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 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 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 “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 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2.1.2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文化的差异最初都是来自于对自然世界认识的差异,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发展的最初方向。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 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 喜欢“以史为镜”, 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 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 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 工商业、航海业发达, 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 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 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 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2.2 主观因素
2.2.1 哲学观不同
中华文化的特征为“合”, 即“天人合一”, 它是中华文化的根。“天”就是自然。首先, “人”与“天”并提而论, 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 即人类最终从自然中独立出来, 创造了相对于自然而存在的人类社会。其次, 将“人”与“天”归结为“合一”, 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人类是一种动物, 和其他动物一样, 是客观自然的组成部分, 所以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的特征为“分”, 是指哲学上的二分法, 即西方人将整个世界划分为“物质” (存在) 与“意识” (思维) 两大范畴。西方人将人体从“人”的概念中抽去, “人”便只剩下了“意识”;而“自然”的概念加上人体, 就变成了“物质”。显然, 这种二分法只存在“分”, 而不存在“合”。强调人与自然分裂、对立, 认为人必须依靠知识全面征服自然, 这种自然取向促成了西方民族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挑战意识, 从而塑造了人们讲求效率、勇于竞争、不怕冒险等外向的行为方式。
2.2.2 思维模式不同
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直觉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主要思维方式。直觉就是通过感官器官感悟客体, 或通过下意识和潜意识直接把握事物。中国人认识世界基本是靠体知而不是认知, 这也是中国人相信“眼见为实”、“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因。在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上, 中国强调整体功能, 认为只有不同的东西综合起来才能形成美, 于是生活中以和为贵, 烹饪上以和为美。
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 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精确化就是形式。在西方人看来, 个性和个体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 是形成美的重要因素, 崇尚个性突出, 于是生活中以特为贵, 烹饪上以独为美。
2.2.3 道德观不同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 重视个体利益, 追求人权, 崇尚自由;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看重集体利益, 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 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 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 做事理智、富于竞争, 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 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而中国重人伦、看重人情、偏重于中庸, 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 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2.2.4 家庭观不同
由于文化传统不同, 中西方家庭的组成及观念就不同。在西方核心家庭 (指仅有夫妻二人及其子女的家庭) 占主导地位, 大家庭 (一个家庭中有两代以上) 数量很少。儿女成年后不论成家与否, 一般都离开父母, 单独居住。家庭成员个性独立, 注重人格尊严, 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间, 互不干涉。
中国家庭中内外有别, 长幼有序, 有严格的辈分等级。家庭成员都要听从于家长。个人自幼听命于父兄, 长大后服从于官长或君王。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患难相扶。为了家庭或家族利益, 有义务牺牲个人利益, 乃至献出宝贵生命。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是为自己享受, 但更主要是光宗耀祖, 给家庭、家族荣誉增光。
总之,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 都是一种饮食文化, 是文化就会有传播和交流, 尽管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 造就了中西方迥异的饮食文化, 但从本质上讲, “吃”的内涵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讲究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已成为当今中西方科学饮食的共识。只有交流, 才可能增进了解, 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易中天.闲话中国人[M].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6.
[2]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中国拥有最古老的文明,最古老的城市,和最古老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在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久以前就有的文化。其中,最让人震惊的是饮食文化里的烹饪法。
在古老的城市里,食,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日复一日地,中国人对食有了更高的需求,那就是“鲜”。怎么让食物煮了过后还保持它的鲜,它的营养,这真是一门学问。用什么方法处理食物才能让食物完全煮熟能保存鲜味,正是中国人追求的烹饪工夫。
华人对食物的研究,远远超越了全世界各族人民,他们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还没下锅前的处理工夫最考验厨师的刀工,刀必锋利,食必新鲜。切下去的每一刀都很讲究。刀功强,食物更嫩更弹。做中华厨师真的需要很多功夫才能踏进厨房。中华饮食注重健康,从而在中医诊所找到食疗这种治疗方法,药材能补气补血,更能调理健康,这也是中华食文化保存下来的原因之一。
中华饮食拥有“中和之美”,不能太过咸,不能太过甜,不能太过辣,要刚刚好。在食源开发,食具制作,食品生产,食物的营养等都有一定的标准,才能煮出上等的佳肴。食源地理要好,水源充足,阳光充沛。食具、材料精制,不可腐坏。食品出产卫生,保存适当。食物里所含的矿物质等能确保该佳肴有该摄取的营养。若作和羹,惟尔盐梅。
烧、炸、烤、烩、熘、炖、炒、爆、煸、熏、卤、煎、汆、贴、蒸等烹饪法,不仅把食物的特质保留下来,还把食物改造成另一种境界。身为炎黄子孙,谁不为这种文化而深感骄傲呢?食物的烹饪法随着不同的民族而改变。就这样,中国有上百种烹饪法一个一个的等你去发现。中华饮食风味多样,有甜酸的、苦甜的、咸辣的各种味道。风味会随着客人的要求改进,满足客人对食物的热爱。
碟上有美感。食物的美感可以刺激味蕾,增添饮食的魅力。雕刻成莲花的胡萝卜,让人感觉优雅,高贵。一丝的黄瓜,有清爽,大自然的味道。桌上的美感让人感受到物质上的享受,又进了另一种境界。佳肴的命名有严格的要求,名字可以使菜肴栩栩如生,更使食物的美感增进一层,例如:狮子头、龙凤呈祥、鸿门宴等。
华人注重礼仪。上菜也有一定的礼仪,上菜的顺序必然重要,这样可以使客人品尝食物真正的美。食文化是我们华人的骄傲,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以食为天,可见古人多么看重饮食。一碟的菜,是经过厨师的汗水酝酿出来的成品。美食是艺术,是惊喜,它的美感给了客人们视觉的冲击。我们应该保持祖先的智慧,好让后代明白,饭不仅仅是一盘饭,而是充满传统的文化。
策
划
书
校学生会生活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日
策划书
—如何做好知识讲座部署工作 主办单位:校团委、校医院、校学生会
承办单位:校学生会生活部
科学饮食才能够健康,才能够美丽。健康、美丽已成为广大同学追求的标准,但是不合理的饮食,不科学的减肥往往对同学们的健康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为宣传科学饮食,合理膳食及普及健康、美丽知识,特此本部举行饮食、健康、美丽知识讲座。
一、活动目的: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同学们意识到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及增加同学们健康美丽的常识,使广大同学更爱生活、更自信。
二、活动时间(待定)
三、活动地点(待定)
四、活动主题:科学饮食、享受健康更美丽、更自信。
五、活动总体流程:
1、活动前期:宣传(1)以展板、海报的形式提前一周对外宣传(2)召开生活部例会,通知到各系(院)生活部,由各系(院)生活部通知到各系学生。
2、活动中期:(1)由本部成员在活动开始前二十分钟
组织同学入场
(2)邀请医师入场
(3)维护好现场秩序,做好礼仪工作(由本部、女工部负责)
(4)做好讲座记录(由宣传部负责)
3、活动内容:(1)由医师讲解饮食、健康、美丽常识(一小时左右)(2)同学们自由提问(三十分钟左右)
4、活动后期:及时总结,总结经验及不足
六、预计效果:增加广大同学对饮食、健康、美丽知识的了解,使广大同学更关注自己的饮食,从而吃出健康、吃出美丽。
市场调查建议书
说明信
经理先生:
根据贵公司的愿望和要求,我部拟订了本次市场调查建议书,设计了在学校周边开一家绿茶餐饮调查的方案。请对调查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XXX市场研究公司
XXX2010年4月
市场调查的结构框架
目录
一、背景:............................1二、机会定义:....................2三、市场调查的目的:......................2四、研究阶段........................3五、调查方法及调查单位确定原则:...................3六、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3七、调查步骤和时间安排:.....................4八、资金预算及项目安排.........................4九、小组人员确定和工作安排.................4一、背景:
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以灵隐路33号绿茶餐厅为起点进军餐饮行业,在杭州已开出龙井绿茶店,2010年金秋十月连续开出大兜绿茶店、庆春银泰绿茶店等多家分店;温特来中心是绿茶进驻首都北京的第一家店;而在重庆,2011年一定会找到绿茶招牌!
绿茶自然,舒服的就餐氛围,得到众多成功、时尚的年轻人的追棒,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到传说中的美食,更为肩负工作生活等压力的你带
来心灵的洒脱。随着都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繁忙的工作压得城市人有点喘不过气来,到了绿茶,这里没有富丽堂皇的建筑,有的只是清新自然,纯朴的原木搭建,少数民族及异域风情的摆设,无不让人感到放松。享受绿茶的美食,放松紧蹦的神经,感受这里自然,无约束的氛围,释放美好心情,这正是绿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甘愿为此等候60分钟的因素之一!在杭州的小资和白领圈子,如果你说不知道绿茶,那可能就被人贴上“OUT”的标签了。绿茶也因此成为很多跨国公司,集团大公司,IT公司,外贸公司等进行公司中高层人员聚会,员工聚餐的理想场所。来绿茶或许你会再次碰到阿里巴巴的马云,网易的丁磊,绿城房产宋卫平等众多知名人士,因为他们都是绿茶的老朋友。
绿茶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还是在于得到大众的普遍认为“佳肴美味”。绿茶的菜系很丰富,菜式也颇具特点:烧烤类“现点现烤”,吃口“很香”;农夫炖鱼是“湖蟹和鳜鱼的结合”,“鲜美无比”;面包诱惑也“不错”,“外脆里软”的面包加上“香甜清爽”的冰淇淋,堪称完美的饭后甜品。
美食和美景完美结合,再加上经营者别具匠心营造的纯朴,舒适,自然,放松的氛围,让绿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营业额也节节攀升,绿茶单店营业额在杭州餐饮业中排名前三甲(以同面积单店计算),是杭州餐饮企业的50强之一。同时获得各大知名网络媒体的一致推荐与好评。
二、机会定义: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各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人均生活空间日益降低,传统的大学食堂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餐饮需要。
各高校加速后勤社会化进程,也为当今大学餐饮业变革提供新的机遇新的商机。
三、市场调查的目的:
市场调查以环境调查为中心,在了解高校餐饮业面临的新政策和发展的新趋势的情况下,达到了解高校餐饮业需求状况(消费心理,基本情况,饮食观点等),掌握高校餐饮业供应状况。
具体目标之一:通过市场调查了解餐饮市场竞争状况
餐饮企业的迅速发展,造成餐饮内部的“重新洗牌”。规模化,个性和品牌竞争成了餐饮企业进行势力较量的三大法宝。
具体目标之二: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对餐厅的需求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也变得更加
挑剔,消费者追求完美。本餐厅采取自助餐的方式,免费茶水和鲜汤。并且米饭的质量相对竞争者要好,采用不同的做法(如:蒸熟,是一种南方饭馆常见的米饭做法),使口感与众不同,有别于竞争者,给顾客更多的优惠,吸引了客源。此外,烧烤+冷饮、八宝饭等情侣套餐吸引更多的客源。
四、研究阶段
阶段之一:可行性研究/探索性研究
(1)市场问题定义;(2)调查问题定义;(3)对该调查课题进行计划。
阶段之二:问卷设计
(1)定性资料要求;(2)定量资料要求;(3)问卷设计、试答和修改。
阶段之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1)抽样设计;(2)进行试调查与实地调查;(3)回收问卷并进行编号整理。
阶段之四:资料分析与解释。
(1)分析资料;(2)解释资料
阶段之五:报告结果
(1)调查结果与书面报告的准备;(2)口头或书面报告;(3)结论与行动建议。
阶段之六:方案实施与反馈
(1)帮助实施所建议的方案;(2)建立馈过程
五、调查方法及调查单位确定原则:
观察法,抽样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采用二手资料
高校餐饮业将面临的政策:二手资料(相关政策调整),访问法(校后勤服务集团等相关部门)
大学生消费(消费者环境):抽样调查(50份问卷)生源,性别,年纪比例调查(二手资料)
行业竞争状况和利润空间(供应者环境):观察法和抽样调查相结合(30份问卷)
六、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2.实地调查结果分析和二手资料研究相结合七、调查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总体方案论证,初步设计出两式调查问卷(调查项目)4月2日——4月6日
第二阶段:收集一些必需的二手资料
4月7日——4月12日
第三阶段:确定调查项目,完成问卷修改和制作
4月13日——4月18日
第四阶段:收集二手资料,实地调查
4月19日——5月7日
第五阶段:统计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5月8日——5月20日
八、资金预算及项目安排
调查问卷设计与制作(50份+30份)25元 交通费用及其他费用10元 调查报告撰写打印费用15元
九、小组人员确定和工作安排
小组人数:8人
制定总体方案:冉秋红,杜玉姣
调查项目、调查问卷的设计、修改和制作:冉秋红,杜玉娇负责,全部参与
收集必需的二手资料:余忠懌,谭燕
实地调查:乔静静 王翠 张佳楠 郭倩先 余忠懌 谭燕
统计调查资料:张佳楠 王翠 谭燕
[关键词]中国;法国;饮食;文化
法国是一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国家,这为其烹饪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法国人非常讲究饮食文化,法国是全世界公认的饮食王国。法国饮食特别的讲究,法国人不仅对食物本身的营养和味道特别讲究,而且还追求用餐时的情调.法国人将共同用餐看做是结交朋友,联络感情的一种乐趣。法国饮食经历了亨利四世大帝的发展,迎来路易十四时代的飞跃,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飲食特色,归结起来,法国饮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菜肴文化
讲究的调料搭配简单的菜样。法餐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及菜肴烹饪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他西餐之上。相对于种类繁多的配料,菜的类别不过十来种,点餐的顺序是:头道菜是凉菜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种“头道菜”,但只能选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吃完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二道,第二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三道是一顿饭中的正菜,正菜最多的是各种“排”,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很方便。接着便是餐后甜点,可以是水果,咖啡,蛋糕或冰淇淋。法国的特色菜肴有马赛的“普罗旺斯鱼汤”,鹅肝,巴黎龙虾,红酒山鸡,鸡肝牛排,焗蜗牛等。
二、就餐文化
法国人十分注重用餐的礼仪,餐具的摆放是饮食文化的内容之一,在法国,最简单的摆放方法是盘子在面前正中位置,餐巾放于盘内,盘子左边放餐叉,右边放餐刀和汤匙。盘子的正前方从左至右依次是水杯,红酒杯和白酒杯。法国人不仅注重用餐礼仪,还特别追求进餐的情调,法国人甚至将饮食赋予哲学的意义,将同桌进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一位世界级的膳食家曾说过:“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因此,法国人对于食物绝不只是停留于填饱肚子的阶段而已,它更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享用一顿正式的法国菜要花上四五个小时,从开胃菜,海鲜,肉类,乳酪到甜点,虽然程序繁复,但重要的不是吃进多少食物,而是在品尝佳肴中,也充分享受餐厅高级气氛,欣赏餐具与食物的搭配。
三、咖啡文化
咖啡文化也是法国的一大特色。自一六八六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商人来到这里创办了第一家咖啡馆后,巴黎的咖啡馆就一直兴盛不衰。在巴黎城内外,人行道、广场、花园,几乎无处不是咖啡馆,并且生意异常红火。咖啡与法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从早餐的牛奶咖啡搭配羊角面包,到法国上班族的下午茶,咖啡伴随着法国人的生活,对于遍布各处的咖啡店就不足而奇了。法国的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一杯咖啡配上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种散淡的态度和做派。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在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消磨光阴。自上世纪以来,咖啡馆往往成了社会活动中心,成了知识分子辩论问题的俱乐部,以至成了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典型的标志。白色的桌子、蓝色的咖啡杯、随风飘扬的遮阳棚、忙碌的服务生、当然还有悠闲的风琴,这些都是法国咖啡馆的特色所在。这些咖啡馆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和蒙帕那斯诞生,而后走向辉煌。法国的文学和艺术新思潮在这里生根发芽。这些咖啡馆也亲眼目睹了法国文化从萌芽到鼎盛。
四、葡萄酒文化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葡萄酒作为法国人每天餐桌上的必备品,已成为法国饮食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法国作为世界上葡萄酒的主要出产国,全国有是个生产葡萄酒的地区,品种繁多,以波尔多地区生产的葡萄酒,香槟地区的香槟酒在世界上最富盛名。在餐桌上,法国人也十分讲究酒与菜肴的搭配,如在饭前饮用较淡的开胃酒,食用沙拉、汤及海鲜时,饮用白酒或玫瑰酒;食用肉类时饮用红酒,而饭后则饮用少许白兰地或甜酒类。香槟则惯用于庆典。
五、奶酪文化
其实目前在法国奶酪已经高达487种,也就是说法国人可以一年365天,天天吃不同种类的奶酪,因而在法国人的餐桌上,奶酪也是每餐的必备品。法国的奶酪大致有八类:新鲜奶酪,花皮软质奶酪,水洗软质奶酪,蓝纹奶酪,山羊奶酪,硬质未成熟奶酪,硬质成熟奶酪,融化奶酪。吃奶酪也是一门艺术,正确的搭配方式可以更好地感受其浓郁的风味。一般来说,温和的奶酪,一定要配上柔顺的葡萄酒;味道咸重的奶酪,则要搭配比较强烈的红酒。新鲜初熟的奶酪,应选择质地较脆的法国面包,而浓郁陈年的奶酪,则适合味道偏重的全麦面包。
六、结语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传统造就了中法两国不同的饮食传统和文化氛围。中国的珍馐,鲍鱼、鱼翅、熊掌、燕窝到了法国的高档美食餐厅就变成了布列塔尼的螯虾、龙虾、鱼子酱、松露;中国的饮食由于它的丰富多彩成为世界上一个伟大的饮食体系,而法国味最迷人之处却在于以它人性化的方式超越了餐桌的局限,把饮食的情调变成一种真正的制度。如同中国饮食正带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神韵走向世界,法国味道已经不仅仅寓于食物之中,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品质和情调,承载着法兰西文明,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参考文献:
[1] 彭家平著 《隐藏的美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彭立成著 《名厨的画像》,商周出版社,1998年
【饮食文化节策划】推荐阅读:
饮食文化节开幕式问卷07-20
饮食文化体系10-03
中泰饮食文化对比07-24
美国饮食文化礼仪09-06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10-16
中外饮食文化教案11-02
壮族饮食文化礼仪11-08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06-02
饮食文化旅游开发10-28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