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精选7篇)
第一单元 种子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 钓鱼 4 爷爷的芦笛 语文百花园一
第1-3周
第二单元 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6 桂林山水 7 走进丽江 8 五彩池 语文百花园二
第4-5周
第三单元 卫星比武 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12 绿色记事本 语文百花园三
第6-7周
第四单元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14 陈嘉庚办学 15 舞动的北京 16 大使馆妈妈 语文百花园四
第8-10周
第五单元 莲叶青青 18 萧山杨梅 19 地震中的父与子 20 母亲的呼唤 语文百花园五
第11-12周
第六单元 爬山 22 语言的魅力 23 寓言两则《滥竽充数》、《邯郸学步》 24 米芾学书 语文百花园六
第13-14周
第七单元 鸟的天堂 26 鲸 27 麋鹿 28 小狮子爱尔莎 语文百花园七
第15-16周
第八单元 孔子学琴 30 端午节的由来 31 西门豹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语文百花园八
第17-18周
总复习、检测:
第19-20周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重点难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惭愧)种子 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小女孩)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重点难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教具准备:挂图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钓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小黑板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语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板书设计:
钓鱼
湖边钓鱼
钓鱼 钓到鲈鱼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放归鲈鱼
年 月 日
4* 爷爷的芦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强强心情的变化。
1、找出描写海浪、海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大海的特点。
2、读读描写强强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强强的心情的变化。
3、讨论: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得勇敢起来。
五、指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
2、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受到的启发。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
板书: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重点难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教学准备:小黑板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门上有诗歌《四时田园杂兴》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里,你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哪些事你认为最有趣?把这段经历告诉你的朋友。
(1)小组的同学练习说。
(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转述组内每个人的发言。
二、小结
三、作业:写一件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最精彩、最快乐的事。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重点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6、桂林山水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教学过程: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
总起: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⒈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默写课文。板书设计:
总起: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准备:挂图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挂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街道 色彩斑斓
走进丽江 四方街 八卦型
玉龙雪山 白雪皑皑 神奇而美丽
虎跳峡 惊心动魄
年 月 日
8* 五彩池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每段落之间的联系并划分段落。
3、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和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教具准备:风景图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
2、提出预习要求:轻声把课文朗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想想五彩池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
2、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3、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描写五彩池的?
四、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
(1)第一句为什么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来形容五彩池?
(2)第二句为什么说水池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3)第三句写的是什么?
(4)第四句为什么说水池像葫芦,像镰刀,像盘子,像莲花?
2、五彩池中的水都有什么颜色?是什么“令我惊奇”?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五彩池中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颜色? 板书设计:
五彩池
位置:藏龙山
水池:大小不同,形状不同 池水:同源不同色
原因:池底石笋、石粉,阳光折射 赞叹:人间瑶池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点难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教学准备:小黑板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 jià gāng mù
()蝶()水
()驶 衣()
山()()才 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9、卫星比武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4)指名认读生字.(5)出示文中词语.(6)学生认读生字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8)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重点难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
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重点难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老师提示:“量”、“为”、“宜”的读音;“槐”、“垃圾”的偏旁;强调“贸”的字形::左上角三笔分别是:撇、竖提、点,有上边是“刀”不是“力”下边是“贝”,不是“见”。
5.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利用学生的已有识字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突破重点、难点。]
8.抄写生字。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回答后板书:
春天(发芽、长满绿叶)
奇怪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
(3)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蛇蝎调查报告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板书:
非正常死亡。
生长环境差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6.学习“建议”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
(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仿照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选做: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
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
12、绿色记事本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重点难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语文百花园三
教材目标:
1、语海畅游-----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等内容。
2、积少成多---读背中外科学家的名言。
3、阅读平台---科学小故事《用冰取火》
4、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5、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重点难点:
1、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意点。
(1)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2)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4、出示课本例子
5、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6、(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7、反馈练习情况。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幻灯:
中外科学家的名言。学生读这组名言。
2、你还知道那些中外名言。
学生反复读诵及至能背。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5、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用冰取火》,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你喜欢科学小故事吗?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五、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六、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1)想一想:怎样把收集材料呢?。
(2)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十、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生:高不可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随着老师的图片学生背诵。
2、总结背诵的方法,想象画面背诵。
三、交流资料,仿写仿练
仿照第二小节写写你了解的景观。
课件:
黄河是()的摇篮,她养育了()。
14、陈嘉庚办学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
赚()
悔()
骄()
谦()
诲()
侨()
歉()
海()
(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15、舞动的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
动、图文并茂。
年 月 日
16、大使馆妈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2、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百花园的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2、通过能说会道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2、笔下生辉----写“家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形近字。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5、你发现了这些词的规律了吗?
6、你能找出这些词语吗?(学生自由交流,小组反馈。)
7、出示幻灯:流离、工整、长短、黑白、真假、是非
8、出示课本重的病句。
(1)指导朗读句子。
(2)学生修改病句,教师巡视,实时反馈:
第一句:把“宽阔”改为“辽阔”。
第二句:在:和“的后面添上”收听“
第三句:把“云南孔雀“删掉。
9、教师准备一些课外的病句,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手机的资料多,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积极性,以及对体育的爱好。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5、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从小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我们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我们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作业
背诵《凉州词》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默写《凉州词》
2、展示收集的奥运会徽
二、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三、教师读题目要求。
四、本次的联系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五、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照片、资料等,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六、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笔下生辉------写“家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观察家乡的变化,抓住麽一方面,写一片赞美家乡的文章。
(2)如果你认为家乡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写一篇想象作文。
(3)写的时候要之一观察身边的变化,如小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吃、住、行、,及商店、超市等,还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过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进行了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对自己的家乡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会更加爱护自己的家乡,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
九、作业
1、制定家乡的发展蓝图
2、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3、写一写你为家乡生态环境做的一件事。
17、莲叶青青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 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 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 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 出示提纲。B 让学生自学。C 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 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 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18、萧山杨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初()()
阅()()
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⑴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理解词语:“十分”“只有”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⑵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
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意在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品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意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板书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年 月 日
20、母亲的呼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3.认识“憔、悴、愚”等三个生字。重点难点:
1、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2、加深对母爱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按孩子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有旧照片引起回忆,激起学生对母亲的爱]
[板书:母亲]
母亲日夜操劳,抚养、教育我们长大。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一天一天地变老了。看了这些照片,我们才想起母亲曾经那么的年轻、美丽。然而,从小至今,没有改变的还是母亲的一声声呼唤,永远令我无法忘怀。
[板书:的呼唤]
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全文,标记生字,读准字音。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4.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
5.巩固记忆生字词。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近字组词:
愚()
呼()
幸()
视()
遇()
乎()
辛()
现()
6.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理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7.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三、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意在理清文章脉络]
四、作业:回家留心听听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呼唤自己的。教学板书:
快乐 母亲的呼唤
难忘
亲切
甜蜜
渴望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目标:
1、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
2、积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广陵》
3、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5、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重点难点:
1、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出示幻灯
“一起”和“一同”……
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5、出示课本例子
6、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
(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
(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
(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器的。
7、(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
8、反馈练习情况。
(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
(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说:“这小孩多可爱呀!”
9、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小姑娘。)
四、作业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三、笔下生辉------写“家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
(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四、总结
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五、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21、爬 山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
四、学习课文第10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2、语 言 的 魅 力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5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
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我们能流利读课文,下面老师想请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现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位同学有这个决心啊?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语言的魅力是什么。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
3、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4、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7、比较这篇课文与《大地的话》有什么不同?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褴褛
五、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描写具体的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板书设计:褴 褛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重点难点:
1、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 编排 蒙混过关(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 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滥 竽 充 数
宣王 —— 三百人 —— 混 湣王 —— 一一听之 —— 逃
虚伪必定原形毕露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板书;邯郸学步)
2、谁知道成语“邯郸学步”的意思?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幽雅 彻底 机械 姿势 顽固
(提醒学生注意:“械”字不要读成“ji蔓彻”字不要读成“qiè”)
(2)主要内容: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没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来。
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步?(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
(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方法步骤同第一则寓意言)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燕国人学习走路的样子,揭露这个燕国人虚伪的心理和他自食其果的下场)
(1)分组学习,研究讨论课文相关内容。(2)全班交流,透彻理解课文。(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板书:盲目跟随别人 终将自食其果)
四、拓展延伸
1、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演完后,模仿记者采访:“燕国人”。
2、请你展开想象,学走路的燕国人爬回去后,人们会怎样议论他呢?就请你续写这个小故事吧!
五、布置作业
1、结合《邯郸学步》的故事情节,编写课本剧。
2、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邯郸学步 一进城 学 过了几天 不进步 一段时间 不会走 盲目跟随别人 终将自食其果
年 月 日、米 芾 学 书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指名读课文。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语 文 百 花 园 六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1、语海畅游
语海畅游包括“汉字真有趣”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两项关于字、词方面的学习内容。
“汉字真有趣”介绍的是“即”“既”这两个字怎样造出来的,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此题中有两幅图,左边的图说明“即”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对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就餐”,所以“即”有“接近”“靠近”“立刻”的意思。右边的图说明“既”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头背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吃饱了”,所以是“既”有“完”“已经”的意思。
“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编排了三组带点词语的句子,每组分别有两个不同的句子。此项练习意在让学生懂得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它们的意思不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每组的句子,弄清每个句子的意思;再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然后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如果学生说错了,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2、积少成多
本次“读读背背”安排的内容是一组友谊格言,格言出自不同的民族,有藏族的、鄂伦春族的、蒙古族的、维吾尔族的。
这四句格言说明了交朋友的重要,并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弄清每句格言的大致意思,说说读后明白了什么;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每句格言,达到熟读成诵;
3、阅读平台
“阅读平台”安排的是《我向奶奶学习语言》这篇短文。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短文主要讲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回答后
面的思考题。教师要注意,不要对短文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培养锻炼。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1、能说会道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受到了委屈或者别人受到了委屈应该怎么办”。此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话题内容广范,易于表达。为了开发思路,篇者假设了两种情况:别人错怪了你拿了他的钢笔,你受到了委屈,心理很难过;你错怪了别人丢了果皮纸,让别人受到了委屈,你心理很内疚。
教学时,一要创设情景引入话题。二要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回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三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回顾往事。四要弄清泡泡框里的提示。五在学生交际的时候,可在小组内先交流,再在全班交流。学生交流完毕老师做小结。
2、笔下说生辉
这次写作内容是在上面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并写一写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解释的,或者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道歉的。教学时,(1)让学生弄清本次习作的要求。(2)引导学生写印象最深的事。(3)这次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作时,引导学生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了写。(4)作文题目这种拟定。、鸟 的 天 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重点难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师:春秋时期, 鲁国有一位大名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行, 他就是——
生: (争先恐后) 孔子!
师:对, 他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孔子不仅是教育家和思想家, 还是著名的音乐家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孔子学琴》。这个故事选自西汉时期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是一本历史书, 内容真实可信。读了这篇课文后, 我们不仅能够认识孔子, 还要学习孔子, 变成孔子。 (师朗读课文, 穿插讲解)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 你们认为孔子向师襄学弹琴之前, 他会不会弹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孔子已经会弹琴了, 因为文中说他“弹得一手好琴”。
师:兴许这“一手好琴”就是他跟师襄学的呢!
生:孔子已经会弹琴了, 我是从“孔子从不满足”这句话看出来的, 他向师襄学弹琴, 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
师:说得好!我们读文章就该这么细心, 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50岁的孔子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已经很有名气了, 有许多弟子追随着他。可是, 他依然不放弃学习, 拜音乐家师襄为师。你们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呀?
生: (纷纷回答) 学无止境!刻苦努力!虚心!……
师:孔子学习弹奏一首曲子, 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写得非常精彩, 大家一定要细心体会。 (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是孔子最初学琴的阶段, 师襄来检验学习成果。你们说一说, 孔子是怎么做的?
生:他见到老师后, 特别有礼貌, 连忙站起来。虽然老师说他弹得挺好, 但是孔子却说, 他还没有掌握弹奏的技巧。
师:老师都认为孔子会弹这首曲子了, 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可是, 他却仍不满足, 还要让自己的手指更灵活。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 这样的学生真少见。 (朗读第三自然段) 上次, 师襄是“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 注意, 只是“琴声”而已, 可是, 这次的感受就不同了, 他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他感受到孔子把“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师:如果孔子弹的是钢琴, 已经可以获得十级证书了, 可他还是不满足, 说自己并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 他要演奏得使人感动。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 肯定有学琴的吧?同学们在学琴时, 练习一个曲子, 如果能达到第一阶段的程度, 就会学习新的曲子, 很少有人想过音乐还有思想内容。其实,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 都有它的思想含义。音乐也是一样的, 所以, 孔子并不满足于掌握了弹奏技巧, 他有更高的追求。
师: (朗读第四自然段) 现在已经进入了孔子学琴的第三阶段。从这段描写中, 你们能不能发现, 此时孔子弹奏这首乐曲的水平是否超过了老师?
生:超过了。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生:“刚一进门, 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师:答案就在这段话里, 你能不能把范围缩小一些?
生: (迟疑) 嗯……“刚一进门, 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
师:学生弹琴弹得好, 老师也被迷住了, 是很正常的, 老师不一定达不到学生的水平呀, 你再想想看。
生:“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师:如果我让你选半句话, 你认为是前半句话还是后半句话?
生:哦, 我知道啦!是“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师襄从未到过的境地, 说明他自己弹琴时, 他也没有弹出孔子演奏的感觉。
师:是啊, 老师“从未到过的境地”, 孔子已经到达了, 这回可以学习新的乐曲了吧?孔子却说:“不行啊, 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继续朗读第五自然段) “琴声戛然而止, 孔子激动地站起来”, 他终于站起来了, 不仅身体站起来了, 思想也站起来了, 他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嘿, 孔子真的把作曲者“弹”出来了!
生:真的能把作曲者“弹”出来吗?
师:孔子生活在周朝末年, 战乱的春秋时期, 他非常怀念老国王周文王在世的时候那和平幸福的生活。这首乐曲激起了他心中的渴望, 让他与周文王的心贴在了一起, 所以, 他想到了周文王。在《史记》的原文中, 孔子不光猜到了作曲者是周文王, 还猜到了他的相貌, “此人魁梧的身躯, 黝黑的脸庞, 两眼仰望天空, 一心要感化四方。”在改编课文时, 这句话被编者删掉了。可能是编者觉得孔子有点儿太神了, 透过一首乐曲怎么可能看到作曲者的长相呢?我倒是觉得不该去掉这句外貌描写。当一个人深入地理解了一首乐曲, 通过乐曲的节奏和思想感情, 的确能够想象出作者的容貌来。我听贝多芬的交响乐, 多半是雄浑激昂的, 曲子中还常常流露出悲怆的情感。贝多芬的形象, 就是蓬松的卷发, 紧锁的眉头, 圆睁的怒目, 与他的乐曲风格十分相似。这种感觉, 只有经常听音乐的人才能体会到。所以, 最后师襄对孔子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青啊!我听老师讲过, 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生:老师, 什么叫“文王操”啊?
师:你该不会以为是文王做广播体操吧?“操”字在古代当品行、德行讲。这是周文王在抒发自己的道德情操的曲子, 所以叫做《文王操》。现在, 我们已经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 仿佛孔子就站在我们面前, 那么, 大家眼里的孔子,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 (纷纷回答) 认真、细心、谦虚、努力……
师:这些词语虽然都差不多, 不过用来形容本文中的孔子, 都不太准确。他一遍又一遍地弹同一首曲子, 真的只是认真这么简单吗?
生:投入!
师:我们弹琴时, 通常只要求自己练熟就行了, 可孔子却一次次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先是琢磨弹琴的技巧, 后来又研究中心思想, 最后把作者是谁都悟出来了, 这样的孔子, 说明他已经——
生:入迷了, 入迷!
师:投入、入迷, 你们都说到了一个重要的词儿——“入”。我给你们一个提示 (板书:深入______) , 孔子不断地练习, 一次次追求更高的层次, 大家想一想, 横线上可以填一个什么词?
生:深入思考。
师:他是在学习、研究, 还有一个准确的词 (板书:钻研) 。深入钻研, 这就是孔子学琴的态度。还可以用了另外一个词形容孔子 (板书:精益求精) , 这两个词都能很好地概括孔子学琴的态度。正因为孔子具有深入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才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两千五百多年了, 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学习孔子, 在音乐中与孔子心连心
师:分析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也学一学孔子, 在音乐中畅想。我要给大家放一段音乐, 请同学们认真听这段音乐, 然后想一想这首乐曲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播放民乐组曲《清明上河图》之“商队图”, 节奏欢快, 时长4分钟)
师:请同学们把你联想到的景象写成一句话。
生:人们高高兴兴地去集市买东西。
师:你听出了高兴的情绪, 还体会到了逛集市的感觉, 真了不起!
生:老人在公园里晨练, 有的唱歌, 有的打太极拳。
师:这就是幸福的生活。
生:农民在田地里快乐地劳作, 牛的脖子上挂着铃铛, 在耕地。
师:你说得真好!还听到了铃铛声, 真细心!其实, 每个同学的回答都是正确的, 因为你们感受到了乐曲传递给我们的欢快的、乡村的、幸福的信息。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写到了电视剧《乡村爱情》, 写到了农村娶媳妇的场面, 你们的艺术感觉都很敏锐。这首乐曲是根据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改编的, 表现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刚刚听到的这一小段, 表现的是商贩们有的骑马, 有的推车, 有的挑担, 正在赶往城里做生意。有人把音乐比作世界语,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无论在哪里演奏, 人们都能理解。同学们喜欢听这样的音乐吗?
生:很喜欢, 音乐很美。
师:对, 音乐的美、文章的美以及生活的美, 都需要我们用心感悟。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多听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你们会变得更聪明, 你们写出的文章也会更有节奏感, 更有想象力。我想, 大家通过自己努力, 感悟出乐曲或者文章背后隐藏的秘密, 你们的心里一定很自豪吧?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善于学习的人, 学会认真, 学会钻研, 学会感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 看到别人永远看不到的奇妙故事, 听到别人永远听不到的美妙旋律。
备课笔记
幸福课
语文课就是幸福课。当一颗幼小的心灵在故事中接触了快乐, 在语言中认识了智慧, 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节奏, 幼小的心灵就变成了充实的心灵、高贵的心灵、幸福的心灵。阅读, 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无限开阔。“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因为书中的世界比天地还要广阔。静静的书桌前, 当一双手捧起一本书的时候, 就像捧起整个宇宙, 上承远古, 下启未来, 高抵星辰, 深入熔岩, 我们怎么会被窗外的琐事搅乱了心性呢?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中有一句“孤云独去闲”,这个“独”字很有意思,可以说是全诗的“魂”。看!寂寥的长空只有一片白云,所以称“孤”,其实也是“独”的意思;而就是这仅有的一片白云,也不肯片刻停留,而是很快就独自远远地飘走了。这样就只剩下了诗人一人。一个“闲”字在这里并非“清闲”,而是“闲”得无聊,“闲”得孤独!再联系到前面的“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后面的“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自己为伴,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一“尽”一“只”,充分表现了作者众朋友远离的情景。于是,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只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遭受压抑后的精神状态。
一个“独”字充满了哀怨之情!
奇山妙水秀丽多姿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语言流畅,意境优美,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1引用——概述全貌。文中一开始便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赞语,给人以总体印象,最后又以诗一般的语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给人以形象的总体感受。
2对比——体现特色。文中运用了对比修饰手法,写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美;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枫叶似火的香山比胜。这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独特之处,令人向往。
3排比——突出特点。《桂林山水》运用了排比手法,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以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组排比句,生动、精练而传神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
4比喻——巧绘形象。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具体动人。如写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写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真是历历如绘,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美如画。作者正是在这如画的描绘中渗透了他热爱祖国山水的强烈感情。
“富有”的含义
《中彩那天》的最后一句是:“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里的“富有”是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但是,父亲却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神情严肃”得“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温柔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因此,父亲觉得,这奖品不应属于自己,于是就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毅然地拨打了电话,通知了真正的获奖者。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父亲虽然失去了中奖的车子,但是得到了人情和道义,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就是“富有”的含义:“富”就富在诚信,“富”就富在不贪不应得之财。这也照应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富翁”与“尊严”
《尊严》是一篇阅读课文,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文中杰克逊大叔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像一群逃难人那样,看到“这么好的食物”,就“狼吞虎咽”地吃,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什么活需要我做”,而且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这是一种不以乞讨谋生存、要用劳动换食物的志气,这是一种不以贫穷为低贱、要以努力促改变的人格“尊严”。因此,杰克逊大叔暗暗“赞赏”他,让他为自己“捶捶背”,满足了年轻人的“尊严”需求。
杰克逊大叔慧眼识珠,对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毫不在乎,并把他留在庄园里干活。正是依靠这种在穷困潦倒情况下仍坚守自己“尊严”的精神,年轻的哈默终获成功,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想当初,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见了水就喝,接过饭就吃,他能结识杰克逊吗?如果他不坚定地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他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吗?
因此,“富翁”与“尊严”关系密切: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就可能成为“富翁”;而失去自己“尊严”的人,就可能与“富翁”无缘,或者与“富翁”擦肩而过。你说是吗?
神奇的数字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中有许多数字,具有神奇的作用。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说明了黄河的频繁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说明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原因,因而也就“使黄河成了悬河”,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是说明了黄河水土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由此可见,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防止水土流失。这样,“黄河变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说明,我们怎么能形象地理解这一道理呢?
《夜莺的歌声》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孩子运用计谋,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拟人。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特别是“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一拟人,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当成人来写)起来。这里,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当敌人问孩子“你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
“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双关”,一方面表现小孩子的机智聪慧,另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
3排比。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唱”“学杜鹃叫”正是在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他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
5反复。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间是“越来越响了”,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不仅与题目是很好的“照应”,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语言
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作者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爱国少年的形象,使我们赞叹不已,而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小“夜莺”的语言,令人赞不绝口。
1埋下伏笔。在课文中,“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表示了敌人的阴险狡诈,企图从孩子的口中探听游击队的消息。而小“夜莺”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这就不仅避开了敌人的盘问,而且乘机巧妙地引出了“杜鹃叫”,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2曲解。“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显然,敌军官并未死心,想继续盘问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回答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一种曲解。曲解是一种有意识进行歪曲理解的修辞手法。显然,小“夜莺”知道敌军官是问他还有没有其他人(游击队),但夜莺偏偏故意歪曲说成麻雀、乌鸦之类。在敌军官眼中,小“夜莺”真是一个只知贪玩的傻小子。
3闪避。“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敌军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想让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说:“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这里,表现了他的警惕性特别高,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故意闪烁其词,答非所问,运用了“闪避”的修辞手法,把游击队说成是蘑菇,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令敌人哭笑不得。
一幅农村田园画
范成大是宋代的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副宰相。他曾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后来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而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因此创作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家乡后随兴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一共写了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诗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了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的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把水写活了
《趵突泉》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真切的感受,把趵突泉的水写得活灵活现,情趣横生,使人读后感慨万千。
1清格凌凌的水。文章开始以“清浅”突出泉水的清澈透亮,以“鲜洁”说明水质的清净新鲜,简明地描写了趵突泉的水是清格凌凌的;而紧随其后的“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和后面的“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摹写了趵突泉“池里的水清极了”。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喷涌不息的水。趵突泉是“一溪活水”。作者用比喻手法来写三个大泉眼,既表现了泉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它的水“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多么壮观,多有气势!而比喻句“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突出了水的旺盛声势,后面的“没昼没夜地冒,冒,冒”一句,连用三个“冒”字,造成了一种急促跳跃的节奏,给人以“翻滚”的实感。第二个比喻句“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进一步说明了水的喷涌不息,体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活力。永远那么纯洁,那么活泼,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千姿百态的水。文中写池边的“小泉眼”,一个“数不清”足见其数量之多,而用几个“有的”排比句式突出了它冒出的水泡姿态各异,精彩纷呈。最后,用“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夸张说明了水泡“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实在令人珍爱。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有的像一串明珠,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泉的壮美,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课文中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这个省略号,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小泉作者还没有写出来,激发联想的兴趣,真是“读有尽而意无穷”啊!
《小珊迪》中的感情变化
《小珊迪》一文写的是孤儿小珊迪,为了換零钱遭遇车祸,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以作者对小珊迪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层层深入地层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讨厌。课文开头,小珊迪一个劲地想要“我”买他的火柴,打断了“我”与同事的谈话,因此,“我”感到讨厌;当同事说不需要时,他又以火柴价格便宜来请求;当“我”也说不要时,他又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再次乞求;我们以没有零钱第三
次拒绝他,他再一次苦苦哀求说他“饿极了”……这样的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一句话比一句话重,使“我”觉得讨厌。但是,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于是无形中又产生了一些同情。
2同情。看着小珊迪“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再联系他的穿着,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靠劳动谋生的孩子,不是那种靠欺诈骗取钱财的人:特别是晚上,小珊迪让他的弟弟送来找“我”的零钱,并告诉“我”小珊迪在换钱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伤势很重。“我”对这对孤儿的同情进一步加深,并由此对那个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产生了憎恶。
3感动。饥饿贫穷的小珊迪在重伤之际仍不忘还顾客的零钱,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他坦荡的人格让“我”感动;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弟弟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又是多么善良的表现!由此,“我”被小珊迪再次深深地感动,慨然答应照顾小利比。从“我”的感动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关心他人。
课文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赞美:“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充分流露。是的,小珊迪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打动更多读者的心。
《黄继光》一文中的“!”
在《黄继光》一课中,多处用了感叹号“!”。细细体味,其趣无穷。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是“冰雹一样的”子弹对准黄继光射击,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同志们看到的动人情景。三个“!”,一是惊喜的呼唤;二是由衷的感叹;三是激情的赞美!惊的是他的非凡举动,叹的是他的坚强意志,赞的是他的崇高精神。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这是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满怀深仇大恨,用手雷炸毁敌人半边火力点的壮烈情景。这里的“!”显示了黄继光的声威,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巨大的声威。
“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里的“!”预示着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雄姿:“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展示了一颗多么壮怀激烈的赤心!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这是在黄继光英勇献身之后,指战员发出的愤怒呼喊——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的复仇心声。这里的两个“!”是对指战员急欲杀敌报仇的正面描写,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给予人们激励、鼓舞之大的进一步凸观。
《可爱的草塘》的写作特色
《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着草塘的“可爱”,生动地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其写作手法多样,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描写展示“可爱”。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手法,充分展示草塘的可爱。如用“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写了草塘“浪花”的与众不同、活灵活现。用“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拋”等描写,表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2对比突出“可爱”。作者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感到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待腻了”。但是当他初次见到草塘时,就被萆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車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当作者看到小河的奇特情景时,更是赞叹不已。一个“啊”字,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完全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这是一个对比。还有最后一段,作者想“洗一洗脸”,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他,因此生怕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于是就“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又是一个对比,再一次突出了他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3排比强调“可爱”。在课文中,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强调草塘迷人美景的可爱。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里的“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情形各不相同,但都是那么美丽迷人,那么可爱。
4对话围绕“可爱”。这篇文章的对话用得多,用得好,用得妙。比如“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俺这儿狼可多啦!”是小丽吓唬“我”的话,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她的“假话”一是抓住了北大荒过去“大而荒,广而野”的特点,二是以此反衬今天草塘的可爱。这种欲褒先贬的手法使人变惊为喜、变厌为爱。又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这句话意在探听冷落、萧条的冬天里的北大荒,但是却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情节,深化了赞美之意。而后面“我”的继续深究:“哦,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啦?”这一反问,更是将北大荒之美和对它的惊叹之情,推向高潮。
看可爱的草塘,赞可爱的草塘,作者写的《可爱的草塘》实在可爱!
S 版 一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教 案
一年级备课教研组
识字一 1 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用”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宝盖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2.挂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读文识字
汉字怎么有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读课文.识字。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记住这个字。
(2)找找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看看课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①小老师教读
②学生轮读
(2)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
①学生轮读
②游戏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文,初步了解汉字有趣的造字规律。
1.这课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四)2.请四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汉字怎么有趣?
3.小组交流,说说汉字怎么有趣。
4.集体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读.议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
①从第一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写字象画画。
②从第二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是用图画出事物的。
③简笔画演示“山.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 很有趣。
④教师贴用图画出事物
⑤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⑥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知道古人“用图画出事物”的还有哪些字?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①通过读.议学生知道有些意思画不出来的时候,古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
②演示 “鸣.休”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会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师贴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④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⑤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样造出来的?
(3)小结谈话,齐读第四自然段。
(4)总结谈话,分角色朗读全文。
①通过元元和爷爷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两种有趣的造字方法。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感悟汉字的有趣。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毛”字。
(1)图片出示“毛”,让学生仔细观察“毛”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竖弯钩从竖中线的左边起笔。
(3)学生练习书写“毛”。
2.指导书写“笔”。
(1)出示实物毛笔。问:笔头.笔杆都是什么做的?然后图片出示“毛”“竹”。
(2)让学生说“笔”字怎么写?图片出示“笔”。上边竹字头,下边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笔的“笔”。
(3)学习新偏旁“竹字头”。
出示“”,和“竹”比较,哪些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4)图片出示“毛”和“笔”,让学生观察“毛”和“笔”这两个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书写“笔”字。
3.指导书写“元.用.字.写.示”。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
(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这几个字写好看。
(3)学生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有趣的汉字 口-鸟----鸣 人-木----休 合在一起成新字
教学目标:
1.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认识13个生字;掌握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日字旁”.“小字头”。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3.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2.识记本课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图片(简笔画),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这里都有什么?(和书中的图相符)
2.显示独体字:
3.提出问题:一棵大树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树林的“林”可以怎样写呢?一片森林的“森”呢?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听儿歌,想原因:为什么“日”.“月”合起来就念“明”?看图片或听录音,在听.看.思考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合体字的组合原因,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2.读儿歌,讲道理:
(1)教师教:集体读儿歌第一节,再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分析字形。
(2)学生学:小组读儿歌第二节,讨论生字的字形。
(3)师生合作:读儿歌.理解字义
师:一个太阳和和一个月亮合起来是……
生:日月明
(4)男女生对读:通过竞赛式的对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碰碰撞》:教师组合独体字,并说:“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谁来认?”学生答:“碰出生字我来认,日+月就念明。”
4.认读生词,巩固生字
游戏:悄悄话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方悄悄告诉另一方,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词卡:明月.男生.尘土.尖刀.森林.从来.众人.泉水.岩石.鲜花.甜水 三.学写字学笔画
1.出示:从林
2.学写:从林
(1)观察教师书写,点部分描红。
(2)端正书写姿势,写“从.林”的字头。四.齐读儿歌
五.布置作业:自选熟读课文与自编儿歌中的一项作业完成。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习情况: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找朋友:发独体字的字卡,让学生找朋友。找到就大声地说:“……合在一起就念……”
2.开火车认读合体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师带读生词卡。二.学写生字
1.观察“描描写写”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错的笔画。
2.讲讲:甘中间的小横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竖勾变成竖。
明日字旁变小.变窄。右边的月第一笔为竖撇,从竖中线的偏右的地方起笔,到左下格收笔。
3.教师范写学生描写
三.读课文:让我们再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编了什么儿歌。四.布置作业:复习生词
板书设计:
合在一起成新字 日-月-明 田-力-男 小-土-尘 小-大-尖 木-木-林 木-林-森 人-人-从 人-从-众 白-水-泉 山-石-岩 鱼-羊-鲜 舌-甘-甜 添“口”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能正确通顺的朗读儿歌,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并能运用生字组词说句。
教学准备:有关挂图.词卡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 二.组织游戏认读词语
1.师:同学们可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按老师提示来做。
图片出示:
1)用——和------分别画出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反复拼读。
2)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2.做游戏:我们做一个“采摘”游戏,检查你们认读词语的情况。
规则: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其他同学看老师手中的字卡,老师出示什么字,你们就大声地告诉他们。这三位同学谁能迅速找出相应的词语卡片,就举起大声地读出来,他找对了,大家就跟他一起读,这次“采摘”成功了。
3.多种方式巩固生字
三.指导朗读课外延伸
1.师: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了,你们真行。现在,老师也想听听大家读课文怎么样,请大家和我一起来读《添“口”歌》。
师读:“门”字添“口”
生齐读:“问”你早。
(1)师生交换读。
(2)男女对读。
(3)齐读课文。
2.师:同学们,生字认准了,课文读熟了,谁来帮小“口”与黑板上的独体字手拉手,叫出新字的名字呢。
师总结:小小口字本领高,千变万化真奇妙。
要想把字记得牢,我们边读边拍《添“口”歌》。
(1)同桌合作边读边拍《添“口”歌》。
师:还有啥字能添“口”,请你们来说说好不好?
(2)学生分别上台写出自己想好的字。
(3)学生分别领读自己编好的句子。
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读书识字情况
1.分男女两组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读。二.总结方法识记生字
生字朋友听到我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可高兴了,让我们赶忙找到它们,记一下它们的模样吧。
卡片出示:未——味 欠——吹 合——哈
土——吐 下——吓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你们仔细看看这些字,发现了什么?
总结:这三个字叫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三.指导书写
我们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许多字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许多字写出来就是一副美丽的画。下面,我们来写美丽的汉字吧!
1.师示范写.观察笔画及笔顺。
2.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写完后同桌互评。
4.展示
把写好的字展示,并请示这位同学讲一讲写好字的经过。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添“口”歌
门+口=问 未+口=味 下+口=吓 刀+口=召 土+口=吐 合+口=哈 几+口=叽 欠+口=吹 识字四 拍手歌
教学目标:
1.会认“拍.靠.蚕.插.根.棍.把.掰.苞.鸣.闯.匹”12个生字。2.会认“拍.合.豆.谷.蚕.匹”6个字,学习提手旁,人字头.虫字底和三框儿。
3.借助拼音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懂内容,复习巩固“合在一起学新字”的方法。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节奏,并注意韵律。注意前四个字和后三个字之间的停顿。
2.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巩固识字成果。
3.进行写字指导,教师要板书示范,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笔顺。如:“匹”字容易写错笔顺,“谷”字不容易写好字头,教师要加强示范。
4.课外阅读建议。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儿歌《工加力字组成功》《左手和右手》。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夜.落.少.村.扬.烟.童.散.忙.趁.纸”12个生字。
2.会写“少.处.忙.村.知.放.春”7个字。
3.学习“竖心旁”“木字旁”“失字旁”“反文”4个部首。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准12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7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4个部首。
2.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字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二.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节.结合上下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1.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夜.落.少..知.处。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春 三.再读诗文:检查读音。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
3.指名读。四.识字.理解.感悟.朗读:
学生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具体解决问题:
(一)理解题意,学习“春”。理解“晓”。
(二)分别朗读每一个诗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1.春眠不觉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并读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后舒服的感觉。引导朗读:春眠/不觉晓。
2.处处闻啼鸟:通过图片演示,理解“处处”。(分别在不同的方位出现小鸟及叫声,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导朗读:处处/闻啼鸟。
学习“处”: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与“外”.“夜”对比记忆。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图片或图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学生感受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4.学习“知”:分析结构,认识“失字旁”。重点指导第四笔不出头.第五笔是点。
5.学习“少”: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容易错的地方,与小对比。第二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区别多音字“shǎo”“shào”。
6.整体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熟读成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背诵,如自由练习.指名背诵.师生互相提示合作背诵等 六.写字: 七.布置作业:
1.必做:背诵古诗.抄写生字。2.选做: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解题.学习“村居”。
1.上节课我们学习学习了《春晓》,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 2.学生背诵《春晓》
3.激趣:下面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带入情景:诗中描写的就是在乡村居住是看到的一种春天的景象。(出示挂图)
2.整体感受: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什么想法?
3.导入识字:诗中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你能试着认会吗?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鼓励合作互助。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学习: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2.小组讨论:读懂的内容.讨论不懂的词句。
3.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大意。重点指导词义: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小组汇报.评议。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听。2.师生共赏。3.朗读指导:
六.熟读成诵。自由背诵.同桌检查。七.指导写字。
八.布置作业: 必做:抄写.听写字词.背诵。
选做:到户外去放风筝,体会放风筝的乐趣。小树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认识“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3个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 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展示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的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揭题,释题。齐读题目,你觉得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小树谣就是小树的歌谣)小树会唱些什么歌谣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停下来拼一拼,拼准了再读。先读通一节,再读下一节,然后连起来读一读。
2边读课文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多少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词读准。
3同桌的同学互相认读画出来的生字词,对方读音不够准的要帮忙纠正。
4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5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轮着读一遍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通顺。7指名读,评读,自荐读。(他读的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可以超过他?)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好,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你的收获。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一小节,你读懂了些什么?(1)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出了绿 绿的嫩芽和树梢)小树长出的嫩芽和树梢,一定很可爱,小树也一定很高兴(指导学生看小树长出绿芽的图),你能把这节读好吗?指导读,两个“绿”字应读得稍重一点。
(2)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些什么?(我明白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出了红红的花蕊和花苞)小树长出的花蕊和花苞,一定很美丽,小树也一定更高兴了(指导学生看小树长出红花的图),你能把小树的美丽和高兴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导读,两个“红”字应读得稍重一点。
(3)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些什么?(我明白了小树很想长成大树,然后让小鸟来筑巢)小树对小鸟真好呀!谁能把小树说的话读好?再想想:小鸟听了小树的话,会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2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把课文准确.流利地读一读?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看。
3指名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有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 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笔画所占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比如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哪些部首你认识,哪些是新出现的?这些字是什么结构?你最快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些笔画?)小组交流,互相说说。4.教师边念笔顺边在田字格里示范,学生边观察边在桌面上跟老师一起书空。
5.指导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6.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看谁写得工整美观。四.识词,积累运用
1.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2.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几个填在花篮里。3.选择这些词语中你最喜欢的一两个说一句话。
春雨的色彩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色彩。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色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挂图.磁带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同学们,刚才的歌你们听过吗?今天呀,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带来了好听的音乐和童话故事。
3.放音乐:雨声.小鸟的叫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4.配乐朗读《春雨的色彩》。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4.课件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
5.愿意给哪个生字组词就给哪个组词。
6.看老师课件演示的情景,用一个字抢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洒水车(洒)C.小水珠落下(滴)。
7.出词给学生读。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也读得更好。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
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知道田野里来了哪些小客人?
4.课外延伸: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春雨的色彩》。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同学们的字记的很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并自己喜欢的一段精读。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调整方案:
方案一: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较开放,如果学生已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即可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回答只停留在零散的词句上,就按方案二教学。)
方案二:小燕子.麻雀和黄莺它们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板贴写有字的小写图片和对应的颜色)
3.小组内讨论:a.如果分角色朗读的话,该怎样读争论的语法,朗读好“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b.怎样表现春雨小鸟和大自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小组内分角色读.表演读。
5.请一组同学配乐表演读,学生评价。
6.同学们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自选粉笔板画春雨)。
7.指导积累。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请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
8.课堂练习读读说说:争 争气.争光————
欢 欢乐 欢笑————
题 题目 数学题————
线 纺线 棉线———— 三.指导写字,扩展思维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观察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2.范写临摹。
3.重点指导色的笔画。
4.对照。
5.拓展:春雨到底是什么色的?请同学们在下春雨时好好看看,并听听春雨说些什么,把看到的说出来,把听到的写出来。
板书设计:
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 草地 绿
小麻雀 桃花 红
小黄莺 油菜花 黄 世界多美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几张大自然的风景图。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二、情境朗读,理解课文
1.第二自然段。
(1)出示: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
师述并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小鸡的确是用了很多力气.很多时间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映示插图,仔细观察)
谁来说说?(指名说,随机显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我们和小鸡一起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愿意读这句话的小朋友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想想你这样读的理由。]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3)(出示小鸡想的两句话)师: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这时小鸡又会怎么想呢?(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美丽)
2.第三自然段。
(1)小鸡和大家想的一样,急着要出来啦!
出示句子: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2)现在你就是那只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了,跟你的好朋友们一起演演看,是怎么钻出壳的?
(3)过渡:钻出了壳,小鸡还会怎么想?(四处走走看看)
3.第四自然段。
师:看,小鸡多快乐呀!它走呀,看呀,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出示齐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三、小组合作,拓展说话
1.小鸡往前一看,田野里更美了!(看图说话)
(出示)太阳——油菜花——山坡——
2.小鸡还想环游世界呢!它会到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3.小鸡来不及看,我们来不及帮它说呀!因为小鸡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引说)红彤彤的.黄灿灿的.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紫微微的.红艳艳的……让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心底里说——世界多美呀!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把字写美
1.过渡:课文读美了,我们还要把字写美。
2.看笔顺表,自学字的笔顺。
3.电脑显示笔顺,再说一说。
4.小组学习交流.汇报。
5.按正确笔顺在书上描红。
6.在《写字本》上描红.临写。(播放轻柔的写字音乐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三、课外延伸,选择练习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2.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3.写话:小鸡来到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
小鸡来到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鸡来到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叽叽,叽叽,小鸡说:世界多美呀!
四、板书设计:
世界多美呀 天空 蓝莹莹 树木 绿茵茵 小河 碧澄澄 阳台上的小鸟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3个新偏旁,“走之儿”“双耳”“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担心的真挚情感,学会关心弱小。教学重点: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感情朗读,体会蕴含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情境:
1.课件出示:雨中,一只小鸟飞来飞去,羽毛全湿了,最后停在一家阳台上。
2.提问: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只小鸟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3.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阳台上的小鸟。
4.板书课题。
5.齐读课题。注意读好生字“台”。
二、带着问题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识字。
2.说说遇到不认识的字,你用了什么办法?
3.再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三、结合课文,认读生字词。
1.出示自做的生字卡,小组开火车读。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认读生字的方法,学会认记新的生字。结合学习新偏旁:阝(阳)女(妈)辶(过)
3.同桌互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正音。
4.做“摘果子”的游戏。(在黑析上贴上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带有序号的果子,每个果子的背面是生字词,让学生摘一个读一个。)
5.分组做“找朋友”的游戏。(让每个学生读一个生字,其他学生运用这个生字,写一个词,另一位用这个词再说一句话。对了——就找到了朋友)。
6.重点指导书写:身.衣.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见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在雨丝里飞来飞去,最后停在一家阳台上。现在,你们想知道主人是怎样对待小鸟的吗?老师和你们一同到主人家去看看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了解主人是怎样对待小鸟的。
三、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1.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书中描写鸟的样子的句子。
2.我看见这只鸟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板书:悄悄地瞧)
3.谁能读读第二自然段。
“啊,可怜的小鸟!”这句应该怎样读?谁来试试?
4.指名一生到讲台上,边读边做出同情.关爱的动作和表情。
5.读后同学评议,全班齐读。
妈妈发现下雨了,要去收衣裳时,我是怎样做的?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在书上找出我关爱小鸟的动词,用“”画出。
引导感悟“连忙拉住”.“轻声说”。
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说说从这两个词语中,你明白什么?
五、进入情境,再次感悟。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画出我高兴时说的话。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高兴地说。
3.同自己喜欢的动作,边读边演示此时高兴的心情。
4.指名演读,读后评议。
5.全班感情齐读全文。
6.说说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说说理由。
7.分角色朗读课文中想的和说的句子。
六、课后延伸,拓展生活。
假如在生活中,也遇到小动物,你会怎样做?
七、拓展练习,活学活用。
读一读,练一练。
1.我看见妈妈走了。1.昨天上午我和爸爸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树
2.下雨了吗?
2.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掉下来呢
3.啊,可怜的小鸟!
3.这个南瓜真大
板书设计:
阳台上的小鸟
悄悄地瞧 我 连忙拉
轻声说
高兴地说 演一棵大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11个新字”;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文的能力;B.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A.认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B.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正确书写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阿海的宽厚无私.做事认真。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导入新课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本课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如:读半边“帽”.部首比较法“浪~狼”等)。
3.开展“开火车”和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4.利用课后“词语花篮”,可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内,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地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
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在此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朗读(范读.领读或引读)。
2.引导学生思考:阿海表演的大树只是布最,为什么大家都说他演得好呢?
3.小组讨论交流: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可以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角色演得最好?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课文,深化认识 1.小组分段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3.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阿海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4.联系实际,加深认识。二.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13个生字,认读。2.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认读。3.逐指名拼读音节,并加以扩词,理解字义。
4.教师逐字在田字格中板演,学生认真观察,初步感知各字的书写笔顺笔画。
5.归类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半包围结构:左 右 布 还(2)上下结构:直 真(3)左右结构:认 让
(4)比较“直 真”与“认 让”的异同点。(5)学生书空,并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6)学生仿写。
(7)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课时总结:
总结:有许多生字在字形上十分相似,大家一定要细心观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认真识记,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更加注意,不要写错字,以免成了“小马虎”。
板书设计:
演一棵大树
让 穿 站 举 摇摆
认真 演得真好 7 心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认识“每.末.奇.妙.迷.精.换.奶.睡.觉.房.她.疲.劳”14个生字。2.会写“末.的.奶.她.妈.爸.同.看”8个字,学习同字框。
3.朗读诗歌,理解各人“心中的秘密”是什么,体会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互关心的幸福与喜悦。
4.通过学习诗歌,体会语言的活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学过程:
1.在随文识字的同时,可结合本课形声字较多的特点,联系之前学过的字,以加强记忆。如“房.迷.疲”等形声字,可联系“方.米.皮”等字来记忆。“末”与“未”字相似,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末”与“本”都是指事字,可联系字来加深理解。
2.在写字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各部件的宽窄配合。3.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应注意语速适宜,各行之间适当停顿。4.知道各个小节的内容,抓住相关词句,感受家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睦相处的幸福与喜悦。
5.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同步读本》中的《天气预报》和《精灵妈妈变形记》。尧帝凿井
教学目标:
1.认识“代.位.姓”等13个生字,会写“年.代.姓.些”等7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尧帝的美德。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得到启示。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尧帝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二、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练读生字,反复练读,纠正错音,了解字义。
3.指导学习词语,巩固生字。如:古代.没有等。
三、再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重点理解:
1.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尧帝为什么事着急,理解尧帝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遇旱灾的严重情况及尧帝为百姓担忧的焦急心情。
2.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尧帝在路上发现什么?这时,他在想什么?(理
解:蚂蚁不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它还能活下来,那么它们的洞下一定有水源了,引导学生体会:尧帝结合问题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为百姓找水源。)
3.读第四.五自然段,说说:挖井取水的方法好不好,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讨论:
1.你认为尧帝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和同学说一说。
2.课文的“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五、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吗?回去找一找资料与同伴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自己知道动物给人类帮助与启示的其他事例。
二、书写指导,学会生字
1.认读生字,然后用这些字组词,并说话。
2.书写指导: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写边说出笔顺。
3.同学讨论文如何更好记住这些字,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
4.学生独立书写。
三、词语积累.运用
1.认识词语花篮中的词。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新词填在词语花篮中。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这个办法好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设法巧干,合理分工合作,善于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力气把事情做得最好。
2.认识生字11个:伙.伴.砍.柴.组.喂.饱.背.篮.份.提;规范书写生字7个:们.伙.份.伴.法.组.背。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11个,规范书写生字7个。
2.懂得遇事善于开动脑筋设法巧干,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学图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请你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标出自然段序号,35 遇到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字用横线标出,说说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请你想办法解决吧。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出示认字卡片),同时引导记忆:
(2)小组分段合作读课文,检查自然段划分情况,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课文讲的是毛泽东让小伙伴分工干活的事。)
3.介绍毛泽东,激发学习热情。
(1)出示毛主席像,问:他就是谁?你们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吗?
(2)出示图片或介绍毛泽东。
三、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毛泽东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读课文后回答问题,随着学生回答教师顺势进行追问.归纳.指导朗读和板书。
(1)毛泽东小时侯是一个爱劳动的人。
如:从哪里感到毛泽东爱劳动?板书:常。理解“常”。
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
(2)毛泽东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是一个聪明的人……
A引导思考:你觉得哪句话最能表现出毛泽东善于思考?用横线画出。
理解:毛泽东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
出示句子:
有一回,他想:怎样才能放好牛,又能多砍柴,还能捡些果子呢?
引导学生理解“能.又能.还能”所表达的意思。(三样工作都能同时做好。)
试想在这之前他们是怎样干这些活的?
由此可见毛泽东善于思考。怎样才能读出他当时的心情呢?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评议。
B导入:还从哪里看出毛泽东想的办法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后说一说。
C理解什么办法?怎样好?
a出示挂图,分别讲解分组.分工合作.结果,想象情景,理解其方法怎样好。
一组放牛,一组砍柴,一组捡果子。
把牛喂得饱饱的,背回了许多柴,捡了满篮的野果子。高高兴兴
每人一份。
第二课时
一、复习会认字
老师手里有很多生字卡片,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读一读上面的字。
二、学写生字
1.观察本课要写的字:们.伙.份.伴.法.组。引导学生思考:你能说出这些字的结构吗?(都是左右结构。)
2.请你说说这些字写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写才能写漂亮?
3.你觉得哪两个字最难写?
4.同桌互相讨论.研究一下。
5.自己写一写,再评一评。
6.展示写好的字,全班评议。
三、拓展实践
刚才我们也进行了分工合作。你们觉得这样学习有什么好处?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是大家分工合作完成好的?
想一想:今天轮到你们组值日,请你来当值日组长,怎样让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又快又干净?
板书设计:
这个办法好 一组:放牛
毛主席 二组:砍柴 每人一份(高高兴兴)
三组:捡果子 10 小英雄王二小
教学目标:
,1.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领悟小英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2.认识“军.根.敌”等13个生字,会写“灭.面.听.就.员.声.边”7个生字,理解“根据地““扫荡”等新词。,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2.读懂课文,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录音。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烘托气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借图解词。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多读几次,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提出生字.新词。
3.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字.词。
四人小组互认互教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以及对词语的理解。(2)检查识字情况。
做摘果子游戏:出示智慧树,上面挂满果子(未加音的生字),生认读,并抽查识字的方法,组词,用“帮助”造句等。
(3)说说解决了哪些刚才不懂的词。(划掉板书上相应的词)
1.借图解词,降低难度。
(1)图片出示抗日根据地画面,随之飞入生词“根据地”,学生读生词,教师通俗地讲解:
抗日根据地:就是抗日基地,是为打击日本鬼子提供各种支持的地方。
(2)在图片“根据地”的画面上,依次出现八路军战士,正在山坡上放哨的儿童团员,同时随之出现生词“八路军.儿童团员.山坡.放哨”。学生读词后,教师讲解。
八路军: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儿童团:抗战时期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少先队员。
扫荡:敌人进村里杀人.放火.抢东西。
5.看图说词,理解巩固。
师:让我们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
(师)这个村庄是一块抗日——(生)。根据地,(师)这里有乡亲们,还有——(生)八路军.儿童团员,(师)为了预防敌人来一(生)扫荡,这位儿童团员正在——(生)山坡上放哨。
三、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英雄王二小,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弄清楚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板书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
1.图片演示从课文中飞出的生字,学生轮读.抢读。(先加音读,再去掉音读)
2.再演示从词语花篮飞出的生词,学生认读。三.看图读文,理解大意。
1.同桌一起合用一本书,看课文插图,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用“谁在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
(2)敌人迷了路让王二小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敌人杀害了王二小。
(5)八路军消灭了敌人。
四、研读感悟
1.找到你认为最能说明王二小是小英雄的段落,大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王二小的确是个小英雄。
师:(出示第一幅插图)看,王二小常常干什么?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态,理解王二小是以放牛做掩护,为八路军放哨。)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突出“常常”“一边……一边……”
继续研读。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王二小是个小英雄?
生:敌人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生: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被敌人杀害了,所以他是英雄。
生: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所以是英雄。
2.借助画面,启发想像,感悟英雄内心。
(1)出示第二幅插图。看图,想像敌人怎样叫王二小带路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先说一说,再演一演,然后为集体评议。
(3)出示第三幅画面以及远处山腰上隐约可见呈包围之态的八路军战士。
(4)理解:埋伏圈
(5)出示句子: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
师:为什么要“装着听话”的样子?说明什么?
(6)出示第四幅图。看图,敌人知道上了当,会怎么样?说说他们的表情,想想他们的样子。
师:这就是气急败坏的样子。
(7)第5自然段
(8)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英雄的内心世界。
师:面对气急败坏的敌人,面对敌人举起的战刀,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是怎样想的呢?
(9)说说王二小在敌人面前的表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小结。
4.激发情感。
师:(根据学生填空总结)对,就这样聪明可爱.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热爱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永远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热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指导朗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4.5自然段,同桌互读互评。
2.谁觉得自己读好了,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3.教师范读
4.学生配乐朗读。
5.师: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齐读最后一段。六.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又种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示意齐读课题):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把一首颂歌献给他。(出示王二小画像)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七.实践活动:
1.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毽子变乖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部首“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会踢毽子的快乐,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本课12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会踢毽子吗?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2.学生表演后,评一评谁踢得好。
3.刚才一些同学踢得好,一些同学踢不好。为什么同是一个毽子,会出现两种情况呢?
二、认识生字,读准课文。
1.学生听录音范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认认。3.教师出示文中本课生字认读。4.从词中抽出本课生字认一认。5.回到课文,分段指名读课文内容。6.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问题导学,读懂课文。
1.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时,毽子在老师脚上听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2)指名反馈。
(3)出示图一,引导理解:毽子听话极了。(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踢毽子的乐趣。
2.看着毽子这么听话,我们真想踢,可是刚开始时,毽子是怎样表现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2)引导理解。
3.听了老师的话,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呢?(1)指名反馈。
(2)出示图二引导感受:毽子变乖了。
四、课时总结:
毽子原来是很不听话的,可是练习多了它就会很听话了。我们做事情.学东西也一样,刚开始学不好,做不好,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掌握其中的方法,就能做好学好了。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练习说话。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评议。2.指名说说:毽子是怎样变乖的? 3.齐读课文中老师的话。
4.引导说话: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刚开始时_____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说一说,听一听,评一评谁说得好。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练习书写。
1.识记生字(1)抽读生字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口头扩词,理解字义。
45(3)指名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4)学生反馈识字难点,教师重点指导识记。2.积累词汇
(1)认读“词语花篮”中的五个词语。
(2)找出“词语花篮”中的一对反意词加以识记:陌生----熟悉(3)找出其它词语填在“词语花篮”里。3.练习书写。
三、课时总结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认真地去发现它其中的方法,一定会做得又快又好的。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练习扩词。2.写一写你喜欢 玩的活动。咕咚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喊.腿.耍.慌.狮.阴.吵.追.转.摸”13个生字;会写“看.着.兔.阴.松.玩.棵.跟”8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录音机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看”“玩”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羊”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说: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4.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8—10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四)学习11—12自然段
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11.12自然段。
49(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识字5 百家姓
教学目标:
1.会认“百.姓.选.李.吴.冯.陈.杨.朱.尤.吕.张.孔.妻”14个生字。2.会写“百.朱.孙.张.吕.李”6个字,学习子字旁.弓字旁。3.朗读课文,体会传统启蒙教材重视音韵.易于记诵的特点。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指导学生用拆字.组词等方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3.加强写字示范和指导,强调间架结构对新偏旁进行指导。4.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朗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赵.钱.孙.李”排做次》和儿歌《你姓什么》。
教学要求: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2
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1.燕子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朗读训练点 第二三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燕子的描写方法,写一种小动物.教具学具
图片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掠过:
光彩夺目: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以燕子为线索,从___ ___、__ __、__ ____三个方面描述燕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及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四、按原文填空。
在 中,在 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 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 下边;有的横 湖面,尾间 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五、仿写。
请你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写它的样子。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默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三、指导学生看图
1、微机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
2、微机出示插图看图叙述图意
(1)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2)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
(3)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1)、默读思考:
投影:
1、燕子的外形特点
2、燕子的性情特点(2)、讨论解答(3)练习背诵
2、理解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理解‚聚拢‛、‚像赶集似的‛、体会写法 想想‚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理解‚生机‛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练习背诵
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 微机出示画面(1)、理解第3自然段 观察飞行中的燕子
指明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2)、理解第4自然段
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指明读比喻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练习背诵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指名上黑板听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
课文从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分别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三、指导、检查背诵
1、自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第3题(出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背诵
3、检查背诵(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四、指导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幻灯片)抽查读音
2、说说记字方法重点指导‚俊‛、‚拢‛、‚奏‛的写法
3、练习书写‚思考练习‛第4题的词语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掠过:
光彩夺目: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以燕子为线索,从___ ___、__ __、__ ____三个方面描述燕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及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四、按原文填空。
在 中,在 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 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 下边;有的横 湖面,尾间 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五、仿写。
请你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写它的样子。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1、燕子
飞回
飞行
停歇
增添生机
姿态优美
速度快
心情高兴 电线—曲谱
美 春 天
爱 大 自 然
燕子—音符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朗读训练点 两首古诗
读写结合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教具学具
挂图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一、听写。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咏柳》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春日》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
三、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诗的意思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诗的意思是:
四、你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哪些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写下来。
2.再读课文,看两首古诗分别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哪些? 3.抄写生字词3遍,注意间架结构及笔顺笔画.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作业
背诵全诗,抄写生字词。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咏柳》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春日》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
三、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诗的意思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诗的意思是:
四、你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哪些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写下来。
七、布臵作业 预习‚荷花‛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朗读训练点 第三、四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荷花的描写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2.师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课前预习
一、听写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挨打(āi ái)佛像(fó fú)挨挨挤挤(ái āi)仿佛(fó fú)
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翩翩起舞:
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夏日公园里 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
五、按原文填空。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的,像一个个()。白荷花在这些()之间()。有的才展开(),有的()展开了,露出()。有的还是(),看起来要()马上要()。
六、想象说话。
如果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默读课文,说说荷花长的是什么样子的,荷花池里的景色怎么样?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二、谈话引入
1、出示课题:荷花。
2、师问: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3、学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或者引导看插图)。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文章条理。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3.提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
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请生谈自己的看法。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理解后读。)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生各抒已见。)朗读第二节。4.再读第三节。
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
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试背诵1、2、3节。2.抄写词语。
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1、2、3节。
2、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理解课文(学习4、5节)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也可看插图)。
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4.再读第四节,5.读第五节。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写作特点
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2.交流。
(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2)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3)用词准确。
(4)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7.生继续完成。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挨打(āi ái)佛像(fó fú)挨挨挤挤(ái āi)仿佛(fó fú)
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翩翩起舞:
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夏日公园里 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
五、按原文填空。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的,像一个个()。白荷花在这些()之间()。有的才展开(),有的()展开了,露出()。有的还是(),看起来要()马上要()。
六、想象说话。
如果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七、布臵作业
预习第四课——珍珠泉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珍珠泉有什么特点。教学难点
珍珠泉的名字的来历。朗读训练点 第二三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珍珠泉的描写方法,写一写你见过的一处水.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预习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镶嵌: 绽开: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的一眼美丽清泉,写出了珍珠泉的()和()以及()。抒发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的感情。
四、仿写。
作者把家乡的珍珠泉写得多美呀!请你选择家乡的一处美景,抓住特点仔细观察,相信你也能妙笔生花。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
三、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镶嵌: 绽开: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的一眼美丽清泉,写出了珍珠泉的()和()以及()。抒发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的感情。
四、仿写。
作者把家乡的珍珠泉写得多美呀!请你选择家乡的一处美景,抓住特点仔细观察,相信你也能妙笔生花。
六、布臵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六课时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臵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 3 课时(总第 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 4 课时(总第 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大 小 多 少 东 西 来 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如:一(身)羽毛。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5)背诵成语
教学反思
第 5、6 课时(总第测试
课时)第二单元 爱护周围环境
5.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朗读训练点 第一二三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翠鸟的描写方法,写一种小动物,抓住外形特点.教具学具
图片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翠鸟是生活在水边的一种小动物,它具有高超的捕鱼本领,这和它的身体构造有着密切的关联。你知道翠鸟长得什么样子吗?你见过翠鸟捕鱼时的情景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小巧玲珑 锐利 疾飞
5.精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翠鸟》这篇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翠鸟的 特点和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之情,教育我们要 翠鸟,与翠鸟 相处。
6.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细读第一段,想一想作者是抓住翠鸟、、、四个方面来写翠鸟外形的特点的。其中,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实在美丽,作者主要抓住了、、的羽毛写出了翠鸟颜色的鲜艳。(2)细读第三段,画出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有什么感受?
(3)对比句子:
①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②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反复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①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②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反复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7.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语言优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8.翠鸟多么惹人喜欢呀!我想在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与翠鸟做好朋友。
9.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作好标记)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三、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四、指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五、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六、课堂作业:
1.写生字。2.抄写生词。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检查回家读书情况。
1.抽读。2.小组读。3.齐读。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师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抓住翠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翠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和活动。)
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2.课堂训练: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肯定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3.师述: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们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2.共同评议。3.师小结: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臵一道家庭作业题。
选作: 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五、全课总结 师:‚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鲜艳: 注视: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以翠鸟为线索,从、两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 之情,呼吁我们人类要保护动物,与动物 相处。
四、按原文填空。
它的颜色非常,头上的羽毛就像橄榄色的,绣满了翠绿色的。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它小巧玲珑,一双 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 的嘴。
五、仿写。
作者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征,写得多美呀!请你仿照第一段,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也来写一段话吧!
七、布臵作业
预习‚燕子专列‛
板书 5翠鸟
(静态)外形: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眼活嘴尖
(动态)鸣声:清脆
捕鱼:敏捷 灵活 神速
6燕子专列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朗读训练点 第二三四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段你的所见所闻.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给大自然带来了勃勃生机。可是有一年春天,在瑞士境内,成千上万只小燕子差点就濒临死亡,是谁救了它们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写在课本上)特殊 骤降 呼吁
5.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讲述了有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 飞回 时,在欧洲瑞士境内遇到了当地,它们因,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最后燕子乘坐专列,驶向了远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 之情。
6.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细读第二段,看看燕子遇到了怎样的麻烦?画出有关的语句。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带线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3)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吗?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写在课本上)
7.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作好标记)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3、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①政府的呼吁;
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 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五、指导书写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听写生字词
2、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布臵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特殊: 致谢: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有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 飞回 时,在 欧洲瑞士境内遇到了当,它们因,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最后燕子乘坐专列,驶向了远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 之情。
四、我想说。
贝蒂冒着严寒去寻找冻僵的燕子,她是多么关心燕子呀,我想对她说:‚
。‛
板书设计 6燕子专列 列车送燕子?
雪大 虫死 燕子饿 人类对燕子的爱护 寻找燕子 护送燕子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朗读训练点
第二三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在一座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后来这个小村庄消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写在课本上)郁郁葱葱 湛蓝深远 咆哮 裸露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
6.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通读课文,思考: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2)对比句子。
①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有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②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那句话更好?为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意思。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此处的‚什么‛在文中具体指哪些东西?
文章中还有很多意思深刻的句子,请你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写在课本上。7.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作好标记)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 的故事。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臵悬念(作业)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抄写词语。
3、小结:惋惜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郁郁葱葱: 裸露: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的人们由于过度,导致,结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
四、故事中的小村庄永远消失了,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村民,你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8*路旁的橡树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1、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朗读训练点 工程师说的话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的描写方法,仿写一段话。教师准备:
搜集橡树图片。学生准备:
有关橡树知识。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预习
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与此相反,有一些人却用实际行动保护了路边的一棵橡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积累下列词语,先读读记记,再正确书写在横线上。延伸 挺拔 楔子 高尚 沉默不语 不约而同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写在课本上)高尚 楔子 沉默不语 不约而同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 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人们都赞叹。
5.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读课文,想一想:工程师原计划修筑一条怎样的公路? 可是,后来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2)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嘴里都不停地叹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此处的两个‚叹气‛。
(3)为什么人们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6.搜集有关橡树的资料。7.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作好标记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家园。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1)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 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扩展练习
1、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红色污染、粉尘污染给大自然带来灾害,破坏了环境,我们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一名像工程师一样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只要大家都努力,在大家的保护下,我们的环境风景如画、景色宜人,请看这美好的风景。
五、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沉默不语: 不约而同: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 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人们拥有一颗 的高尚的心。
四、假如你是那位工程师,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案吗?请你写下你的想法。
8路旁的橡树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拔
树挡 计划不可改 公路弯成马蹄形
建路 橡树不可砍 筑路人高尚的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课时安排: 4课时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 3 课时(总第 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知识园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把收集到的好词好段抄写在采集本上。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 4 课时(总第 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展示台: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第 5、6 课时(总第 课时)
测试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朗读训练点
两则寓言中的对话。读写结合点
选其中一则寓言改写成一篇文章。教具学具
图片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简介寓言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篇寓言故事,看看我们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写在课本上)好把式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5.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圈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亡羊补牢》是说一个人第一次,但这个人却。当第二次 才感到,于是他赶快,从此,他的羊。《南辕北辙》是说一个人想,而他所走的路,他的朋友多次提醒他走错了,但他。7.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养羊人对两次丢羊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比较下面两句话,想想哪句好,为什么?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3)文中的那个人到达楚国了吗?为什么?
8.搜集寓言故事。9.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35(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七、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梅()叨()窟()窿()2背诵这则寓言。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限时作业 见限时作业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南辕北辙)
一、启情导入
1、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盘、缠、硬‛,理解‚盘缠‛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一个人要
到南方的楚国去,而他却往北走的事。)由此你有什么疑问呢?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过渡:那个人为什么要向北走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看看文中的那个人与朋友之间有几次对话(4次)
2、指名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对读第二次对话,展示,其他同学评评读得怎么样(在评价中体会那个人的愚蠢,朋友的奇怪)
4、同样的方法学习他们之间的第三四次对话。(评价中再次体会那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
(以读促讲,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内心想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在小组内再现这部分内容,方法自己定,然后展示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再现课文内容,在朗读、表演的过程中变书本语言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6、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那个人说点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7、你们的想法跟作者的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8、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情。(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来强化对寓意的理解)
四、练习总结
1、试着讲讲这则寓言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指导书写‚缠‛
4、教师小节:在《战国策》中,像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看看,读读。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亡: 牢: 好把式: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亡羊补牢》是说一个人第一次,但这个人却。当第二次 才感到,于是他赶快,从此,他的羊。《南辕北辙》是说一个人想,而他所走的路,他的朋友多次提醒他走错了,但他。
四、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五、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你都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跑得快(往北走)
到楚国去 车夫好把式 行动与目的相反
盘缠多(南方)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 ‚直‛ ‚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
读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朗读训练点
魏王和更羸的对话。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和小朋友的对话.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带有5个思考题的小纸条。(每两人一张)教学时间 两课时。课前预习同学们,你都读过哪些成语故事?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位射箭高手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能手 本事 大吃一惊 孤单失群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讲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 ;他观察了,只拉一下弓,就使。
6.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两个‚直‛分别表示意思。
(2)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为什么他能判断这么准确?
7.搜集成语故事。8.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带有5个思考题的小纸条。(每两人一张)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2)‚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 ‚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1(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非常出乎意料。()(2)在某方面有才干的人。()(3)离开了群体,单身无依靠。()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 ;他观察了,只拉一下弓,就使,从中可以看出更羸是一个 的人。
四、判断语气。
A 惊讶 B 怀疑 C肯定 D 谦虚(1)‚是吗?‛‚你真有这样的本事?‛()(2)‚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3)‚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4)‚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五、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请你写出它们的名字。(至少写出3个)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朗读训练点
课文中老师说的的话。读写结合点
你也试着观察一种物品,把看到的情形写出来。教具学具
图片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同学们,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
叮嘱 想当然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画杨桃》这篇课文共有 自然段,先讲了父亲教‚我‛画画时常叮嘱‚我‛ ;又讲老师以‚我‛的画为例,耐心细致地教育大家,要 ;最后讲父亲和老师的,使‚我‛。
6.读课文,回答问题。
(1)老师在‚审视‛之后为什么神情变得严肃了呢?
(2)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样的联系?(或起到了什么作用?)7.搜集杨桃或蜡制、塑料制的模型及图片等有关资料。8.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六、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解释下列词语。
叮嘱: 和颜悦色: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先讲了父亲教‚我‛画画时常叮嘱‚我‛ ;又讲老师以‚我‛的画为例,耐心细致地教育大家,要 ;最后讲父亲和老师的,使‚我‛。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要。
四、读句子,选择带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老师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审‛的意思有:(1)详细,周密认真;(2)知道;(3)一定,果然;(4)审问。在句中应选第()种意思。
2.老师总是和颜悦色的对我们说话。‚悦‛的意思有:(1)高兴、愉快(2)使愉快。在句中应选第()种意思。
五、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请说说今后你会怎样看待问题或如何做某些事情,请举例加以说明。
板书设计:
实事求是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预习展示(预习学案)一位画师给三个徒弟每人一张大小一样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到底三位徒弟中是谁得到了画师的称赞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到课文中一探究竟!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恰好 禁不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画杨桃
父亲
老师
教诲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 画骆驼,看谁,大徒弟,二徒弟,而小徒弟,因此得到。
6.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最后一段‚两个徒弟恍然大悟。‛说一说他们‚悟‛到了什么?
(2)对比句子:
①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②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反复读两个句子,体会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7.搜集创新的名言警句或故事。8.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细读全文 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1、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出示课件)(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并把找到的理由划出来。(2)小组先讨论,后推荐代表在班上说一说。
2、三个徒弟作画的不同构思和结果。(出示课件)
(1)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请你把划出来的段落读一读。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显示三幅画)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4)三个徒弟的画,画师又是怎么评价的?(课件显示画师的话)(5)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6)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7)听了画师的话,我们来看看这幅受到称赞的画吧。现在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课文的哪个词看出
来?(恍然大悟)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1)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2)听故事《聪明的乌龟》
(3)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4)画一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解释下列词语。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 画骆驼,看谁,大徒弟,二徒弟,而小徒弟,因此得到。故事告诉我们 很重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
四、按要求写句子。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用肯定的语气把句子写下来:
五、小徒弟的高明之处就是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想别人没想到的,才有了这匠心独运的作品。画画是这样,学习、生活也是一样,你听说过或见到过哪些‚别人没想到过‛的事情?请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两只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难点
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上册
(一) 曾观沧海, 波涛汹涌。荡舟漓江, 水平如镜。操纵自如, 目不转睛。奇峰罗列, 云雾迷蒙。连绵不断, 崇山峻岭。雁出云岭, 搏击长空。湖水碧绿, 色彩明丽。峰峦雄伟, 拔地而起。怪石嶙峋, 危峰兀立。巍然屹立, 刀削斧劈。百态千姿, 五颜六色。走马看花, 悠然自得。望梅止渴, 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恋恋不舍。极目远眺, 波澜壮阔。刻舟求剑, 意马心猿。兴致勃勃, 流连忘返。蜿蜒盘旋, 形态万千。夜幕降临, 大雾弥漫。夜色如墨, 默默无言。
(二) 浩瀚戈壁, 一望无际。高大坚固, 雄关屹立。扬鞭跃马, 马不停蹄。一马当先, 如箭离弦。骏马雄姿, 强壮剽悍。振鬃长嘶, 渡水登山。毛色如血, 马首是瞻。掣断丝缰, 一瞬之间。猝然而至, 焕发容颜。不知所措, 心惊胆寒。螳螂捕蝉, 鹬蚌相争。拈轻怕重, 掩耳盗铃。一声不吭, 酣睡不醒。功败垂成, 相依为命。
(三) 伯乐相马, 马到成功。闻鸡起舞, 与众不同。金戈铁马, 遥相呼应。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武功高强, 百发百中。人强马壮, 纵马驰骋。浴血拼杀, 草偃风从。左拐右拐, 无影无踪。急中生智, 油然而生。仪态端庄, 纹丝不动。老马识途, 萧瑟秋风。不慌不忙, 沉着从容。满载重负, 车水马龙。
(四) 万马齐喑, 万籁俱寂。纷纷扬扬, 景物凄迷。风雪交加, 长途奔袭。火龙飞下, 惊天动地。远远不及, 啸啸搏击。举世无双, 深明大义。视死如归, 坚贞不屈。完璧归赵, 井然有序。
(五) 风趣幽默, 敞开胸襟。能言善辩, 龙马精神。不可开交, 密不可分。自叹不如, 掉以轻心。指鹿为马, 自相矛盾。理屈词穷, 山穷水尽。胆大妄为, 议论纷纷。狐假虎威, 胡言乱语。你推我搡, 渔翁得利。灰心丧气, 唉声叹气。
(六) 尽人皆知, 知书达理。老老实实, 规规矩矩。心口如一, 一心一意。千虑一失, 郑重其事。和颜悦色, 善解人意。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能文能武, 固国安邦。愚公移山, 山高水长。添砖加瓦, 金碧辉煌。
下册
(一) 鹦鹉学舌, 人云亦云。目不暇接, 杳无音信。装腔作势, 滥竽充数。画虎类犬, 美中不足。南腔北调, 鱼目混珠。急不可待, 裙袂飞舞。南辕北辙, 有利可图。
(二) 天南海北, 无奇不有。精美别致, 晶莹剔透。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闷声不语, 思前想后。囊萤映雪, 赞不绝口。细嚼慢咽, 叶落知秋。发人深思, 令人振奋。举止高雅, 聚精会神。匠心独运, 一刻千金。口齿伶俐, 业精于勤。翩翩起舞, 鹤立鸡群。
(三) 名山古迹, 心驰神往。其乐融融, 南来北往。隐隐约约, 莽莽苍苍。若隐若现, 似真似幻。密密层层, 古木参天。苍翠欲滴, 亭亭玉立。翠色欲流, 沁人心脾。多彩多姿, 光彩四溢。五光十色, 心旷神怡。一碧千里, 尽收眼底。焕然一新, 绿洲戈壁。莽莽昆仑, 横空西域。千仞壁立, 川流不息。惊涛拍岸, 飞花碎玉。百川归海, 一泻千里。海市蜃楼, 瞬息即逝。波平如镜, 鸥翔鳞集。心驰神往, 兴奋不已。画中有诗, 一览无余。千真万确, 月朗星稀。锦绣中华, 九州禹迹。钟灵毓秀, 拍手称奇。勤劳勇毅, 繁衍生息。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推荐阅读:
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2-06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11-25
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09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课堂实录06-26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06-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计划12-13
小学语文:《语文百花园八》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07-18
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课《酿》教案10-06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s版06-16
小学一年级语文S版an en in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