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信用风险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客户信用风险(精选8篇)

客户信用风险 篇1

为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实现信贷资源有效配置,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遵循适度原则,即“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大小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过度集中风险”。《指引》明确将“一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控制总额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15%以上”的情形规定为“超过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形。根据《指引》精神,各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最高信用额度风险控制标准。而以集团净资产为基数,以信用等级为调节系数的最高额度风险控制,成为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控制的主要措施(方法),即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集团净资产×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该指标将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额度与集团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和信用评级状况相结合,首次对集团客户授信总量进行了量化控制,在防范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随着集团客户交叉持股、偏离主营业务的大规模兼并扩张,以及盲目涉足境内外期货等现象的普遍出现,商业银行信用授信的风险日益多样化。现有的以净资产和信用评级为主要指标的风险限额控制模型的局限也就日益显露出来,从而对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风险限额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集团风险限额模型的缺陷

由于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等于集团净资产乘以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使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决策建立在客户净资产规模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即净资产和信用评级是衡量银行是否与集团客户发生信用往来以及授信规模大小的重要尺度。在决定信用等级的诸因素中,客户的偿债能力、财务效益、资金运营效率和发展能力与潜力等几方面的主要财务指标至关重要,在评级中占相当大权重。因此,企业的财务数据是一切的基础。但是,基于集团合并财务数据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控制存在以下风险隐患。

(一)集团客户方面的风险隐患

1.关联交易风险。信用评级是评估债权按时足额归还的可能性。但现实中,集团客户有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改变信用评级的基础指标,误导银行对它做出错误的授信决策。其表现形式主要为:

第一,利用关联关系编制不实报表。为顺利通过银行贷款的资信审查,集团往往利用关联交易操纵申请贷款企业的赢利状况、粉饰财务报表、掩盖真实情况。在银行不了解集团客户真实关联性质的情况下,会放大对集团客户的风险限额。

第二,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产。当控股股东分别以金字塔结构或交叉持股方式持有多个子公司的股权时,其在集团内将采取对自己利益最大化而非集团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在金字塔股权结构的集团客户中,控股股东可能将资源从最下级公司转移到上级公司;在交叉持股的集团中,控股股东会将资源从现金流权益低的公司转移到权益比例较高的公司中等。对于负债融资在公司的配置也是一样,控股性股东往往利用子公司从银行借款,然后再转移到其控制的其他公司或关联方手中;或是通过关联担保,从银行套取资金,间接地实行资产转移。而不论采取何种手段,资产转移的结果都是导致公司信用发生转移,并最终将信用转嫁到各贷款银行,增加银行风险。

第三,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集团客户盈余管理。集团客户盈余管理的第一步有可能通过操纵关联交易膨胀盈利,即通过关联购销、资产转让、资产租赁、托管经营等,将关联方的利益转移至集团客户,以在短期内人为地提高其经营业绩。第二步是操纵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关联方对关联交易信息不知情,或者根据已公开披露的关联交易信息无法判断其交易性质,因此,关联方利益集团往往通过不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或在公开报告中隐瞒真实交易达到其操纵目的。可见,通过关联交易的盈余管理,可以使集团客户的业绩完全失去客户基础,建立在粉饰过的财务信息基础上的信用评级犹如“皇帝的新衣”有名无实,而银行据此做出的授信决策无疑潜伏着巨大的信用风险。

2.或有负债风险。担保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行为,其初衷是减少风险,但集团内关联担保,使不考虑对外担保的风险限额反而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使授信额度远远超过集团客户实际偿债能力。

3.行业风险。一般集团客户授信从收集材料到上报审批少则2-3个月,长的达5-6月。而对集团的信用评级往往以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实际是集团客户上年度信用等级情况。而用上年度的信用等级去预测未来1-2年的集团客户风险状况,显然忽视了行业经济周期风险。不同行业其行业经济周期差异较大。为控制行业周期风险,商业银行已将集团客户授信期限进一步缩短。但不考虑行业特点的授信周期,不仅造成基层工作量加重,对风险控制也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例如芯片行业必须遵守摩尔定律,仅较短的行业变化周期,使,其盈利能力一年甚至半年内将发生巨大变化,由此导致信用等级急速转化。而用一年前的净资产和信用评级给予未来年度授信势必导致风险控制形同虚设。

4.集团客户授信范围和集团法人治理风险。集团客户具有关系复杂、范围不易界定、关联交易隐蔽、风险转移(传递)性强等特征。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首

先应明确集团客户范围,严格区分正常和非正常的关联交易,全面掌握企业关系及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严格控制最高授信额度。

根据《指引》对集团客户定义,集团客户是指具有如下特征的商业银行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2)共同被第三方控制的;(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控制或间接控制的;(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银监会的定。义将以集团合并报表范围为集团客户授信外延扩大到合并范围以外,使基于合并报表净资产的集团风险控制模型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由于集团客户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缺乏导致的“多米诺骨牌”效益,是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的最大风险。随着集团多元化经营、收购合并等步伐的加快,极易导致集团现金流量短缺,资金链断裂。

(二)银行方面的风险隐患

1.信贷品种差异风险。根据集团客户授信的含义,集团客户授信是银行给予集团客户的所有表内、表外业务使用额度的总和。表内外业务品种不同,其风险也不同。基于净资产乘以信用评级调节系数的风险限额控制模型,是建立在表内业务基础上,难以涵盖表内外各授信品种风险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执行。

以表内业务为例,如固定资产项目贷款业务,根据银行《贷款通则》和行业资本金管理相关规定,商业银行贷款最高不得高于项目总投资的70%(根据行业资本金要求不同,一般低于此比例)。以普通工业项目为例,一般要求项目资本金为30%,若全部以注册资本出资,则对新成立的项目公司来说,其净资产仅为项目总投资的30%。一般情况下项目公司的信用评级较低或为最低级,由此测算的风险限额无法与70%的贷款相对应。又如表外业务贸易融资和保函,贸易融资企业普遍存在注册资本低、资产规模小的特点,为防范风险,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信用等级不同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根据目前的风险限额控制,由于没有考虑保证金,极易超风险限额。保函业务也是如此。

2.同业授信额度风险。一家银行在考虑自己为某集团客户增加授信时,如果仅考虑自己所增加部分导致的信贷风险的增加,而忽视了其他银行与此同时增加授信所引起的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增加,则有可能会出现信贷领域公地悲

剧问题。随着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过度的信贷对象趋同或行业集中、银行羊群效应都会导致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上升。

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模型的调整建议

(一)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分析

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是指集团客户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集团客户不同于一般单一客户的主要表现为集团客户资产规模大、关联关系复杂,因此集团客户信用风险较一般单一客户更具隐蔽性,其危害性更大。’集团(关联)客户信用风险植根子集团客户致力关联扩张的行为特征及追求产融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集团客户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集团外部,主要包括行业政策风险和市场环境风险;二是集团内部,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经营方式和信誉等。由于集团和银行存在信息不对称,加之银行在与集团客户的博弈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得不满足客户提出的种种条件,使得集团客户授信的信用风险加剧。

(二)集团客户授信的信用风险限额模型构想

银行有必要在正确评估形成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的内外因素的基础上,在现有信用风险限额模型中,对来自于集团客户和银行双方的风险隐患设计不同权重,以完善现有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限额控制模型,同时针对授信决策到授信管理的每个环节中信用风险形成的特点,不断完善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最终达到有效降低风险的目的。调整后的风险限额计算方法:

集团客户风险限额:净资产×信用等级调整系数×信用风险调整系数

单一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限额:集团客户风险限额—同业授信比例—或有负债

信用风险调整系数主要包括授信品种权重系数、行业风险系数、关联交易风险系数和集团公司法人治理风险系数。

从风险限额看集团客户授信的信用风险控制(下)

1.授信品种权重系数。为加强信用品种对风险限额的敏感性,我们用此系数调整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表内业务可根据业务品种的历史违约率统计数据,测算平均违约情况,设立权重系数。这里特别强调银行表外业务。银行表外业务是指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影响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由于表外业务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收益,因此,随着票据发行便利、互换、期权和远期利率协议等金融创新的“四大发明”出现,表外业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近年来,表外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像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均在40%或以上。但由于表外业务存在经营、流动性和市场风险隐患,使其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商业银行的头上,因为当或有事件发生后,表外业务则转化为表内资产负债的风险。如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纽约部分巨额亏损事件等。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表外业务的监管要求,所有表外业务都包括在衡量资本充足率的指标中,而且把表外业务分成八大类,并规定了不同业务转换为表内资产的风险程度指标——信用等级风险系数。通过这个系数可以把各类表外业务折算成表内业务余额,然后,根据表内同等性.质的项目确定风险程度权数,用这些权数将折算出的金额进行加权汇总,调整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

具体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X--代表授信品种权重系数。假设集团客户授信的授信品种为M,系数为0-2。系数将根据授信品种特点和商业银行违约率情况变化。则授信品种权重系数可表示为:ΣX/M。

2.行业风险系数。根据行业分类预警情况和行业经济周期期限,设定行业风险系数,加强对集团客户行业变化导致的财务状况的敏感性。

第一,行业分类预警情况。一般情况下,在某行业收益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时,其收入规模大、经营现金流充沛,这样的集团客户有能力用超额利润弥补信贷成本,信贷资产质量较好,信用风险较低。相反,一些资源消耗程度较高和产能过剩行业,其市场需求持续下降。该行业集团客户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经营较困难,自身造血功能降低,基本靠外部输血保持正常运转,负债率较高,授信风险较大。对不同行业,银行信贷政策也不同,分别有进入行业、维持行业和退出行业。因此,对不同行业的集团客户应根据行业进出政策和风险预警情况给予不同的风险限额调整。

第二,行业经济周期变化。不同行业其运行周期不同。新兴高科技行业经济周期一般较短,对处于该行业的集团客户效益持续性影响较大。因此,应根据经济周期情况设置对应的调节风险系数。

具体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Y--代表行业风险系数。假设集团客户涉及N个行业,系数为0-1。系数将随行业周期和行业预警情况变化。则行业风险系数可表示为:ΣY=ΣY×第I个行业收入占集团收入比。

3.关联交易系数。集团客户的关联交易可导致信用转移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监管力度,明确集团客户范围,严格区分正常和非正常的关联交易,全面掌握企业关系及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严格控制最高授信额度。

具体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Z--代表关联交易风险系数。系数为0—1。首先,设定一些衡量关联关系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如根据集团关联关系紧密程度,可分为密切、一般和无关联关系;根据关联金额占集团交易量情况可进行数量化分解等。

4.法人治理风险系数。集团客户是指以资本或契约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从集团成员联结方式看,我国集团客户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契约式集团客户。即集团客户的各成员之间,通过协议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发挥各方优势,形成集团统一管理权。其二,股权式集团客户。即以资本作为纽带,通过集团母公司对集团成员单位的股权占有而实现对成员企业的统一管理。其三,家族式集团客户。从形成原因上可分为:行业转轨型,融经营与管理为一体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按国家政策要求分为若干个或若干个集团客户;市场发展型,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强势企业为基础,通过兼并或重组形成的集团客户;政府推动型,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对辖属企业进行组合。

不论集团客户属于何种类型,集团客户必须拥有健全的法人治理机制。具体包括: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财务制度、决策机制、远期发展战略和重大信息披露制度等。上述制度的建立与否直接影响集团客户授信的安全性。商业银行要对集团客户重大改制、重组、兼并、扩张等保持高度敏锐性,防止由此导致的集团客户信用风险。

具体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J--代表集团公司法人治理风险系数。系数为0-1。系数根据法人治理指标变化。

5.同业授信额度和集团客户或有负债。受同业竞争影响,商业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集团客户授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种市场现状,极易造成集团客户信用膨胀,进而造成信用风险。因此,一家商业银行在采用以集团客户财务报表为基础的授信风险限额控制时,应考虑同业给予该集团客户的信用额度和该集团客户对外已经承诺的或有负债情况。

三、集团客户授信风险补偿机制探索

(一)集团客户授信信用组合管理

对集团客户授信中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进行有效选择,构建符合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能在风险一定性情况下的收益最大化的资产组合,是防范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从监管要求看,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代表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信用组合管理的发展,因为,新资本协议确立了监管资本反映金融机构经济资本,从而增加监管资本对金融机构整体风险反映的敏感度和准确性的基本原则,监管资本的计算在方法上也反映了金融机构信用组合管理所采用的;方法。信用组合较传统的贷款多样化管理具有更多的管理功能和优越性。一是能准确衡量风险,促进有效配置资本和业绩衡量。二是能够有效利用信用提升、风险缓释等现代风险管理措施,有利于银行整体风险的动态调整和及时控制。三是可以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准确计算监管资本,获得采用高级风险计量方法带来的降低监管资本的好处;四是有利于解决信息悖论和信用两难问题,妥善处理风险管理与专业优势、客户关系、地域局限等方面关系。

根据信用组合理论,在集团客户授信中,首先应在分析集团客户经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商业银行的风险喜好,寻求信用组合风险收益比率最优化。具体而言,就是在组合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分散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保持清偿力和资本充足力、经济资本配置和业绩衡量、信用风险定价、信用风险对冲和监管资本套利等方法,实现信用组合最优化,以实现收益覆盖风险。

(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定价模式

贷款定价的实质是通过对银行所承担的信用风险进行预测和度量,对每笔贷款确定合理的风险价差补偿,该风险价差必须能补偿银行对特定债项的风险承担。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贷款定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模式,即成本加成本定价模式、价格领导定价模式和客户盈利分析模式。这些传统的定价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各有优势,但由于它们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手段,在对信用风险的度量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比较前沿的风险定价模型主要包括两类:即结构模型(Structural Approach)和简约模型(Reduced-Form Approach)。简化法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固定收益证券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对风险债务进行定价。与结构模型不同,简约模型依赖信用等级和历史违约信息推出风险债务定价所需的违约概率,它并不对企业的违约原因进行解释,而是假设企业的违约概率是一个外生的随机过程,这个随机过程决定信用风险的价格。

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全球实施,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的内部评级法也将成为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主流模式。在内部评级法下,银行贷款的风险特征主要由四个因素构成:借款人违约概率(FD)、债项特定违约损失(LGD)、债项的违约敞口(EAD)、债项的期限(M)。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银行可以衡量特定债项预期的内在损失,并据此确定信用风险的价差补偿,从而达到贷款定价的目的。

(三)建立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动态监管体系

任何风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商业银行必须建立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动态监管体系,对集团客户授信调查、审批到使用的全过程风险进行管理,防患于未然。

由于集团客户授信往往涉及商业银行多家分支机构,完善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动态监管体系至少包括:一是主办行制度。主办行必须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成立集团客户授信工作小组,以便加强信息沟通,一旦集团客户内出现违约或重大变动及时做出反应。二是统一的贷后信息监管平台。在目前的操作系统中,由于缺乏对集团客户的识别功能,集团客户授信贷后管理基本以手工操作为主,不利于集团客户授信使用额度等风险监管。因此必须加强系统开发,同时加大贷后检查的频率和力度,严格按照授信审批条件执行,坚决杜绝授信使用对象与关联企业不公允资产交易等。三是动态跟踪集团客户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定期对集团客户跟踪评价等。

综上,经营资金的集中、信贷管理权限的集中、信贷投向的集中是当前银行信贷集中与扩张的基本特点。应该说,随着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战略收缩,不管是经营资金的集中,信贷管理权限的集中,还是信贷投放的集中,都是一种市场化的自然反应和风险规避的选择。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控制具体表现为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了解集团财务状况,预测集团内企业违约或破

客户信用风险 篇2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帐款拖欠问题已成为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信用管理不重视

我国外贸企业传统经营发展中,没有将企业利润率等财务指标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参考指标,而是一味的追求贸易量和创汇额。这就造成企业的出口额虽然上升了,但是国际贸易中相应的风险几率也增加了。另外,外贸企业对客户的支付方式任凭客户随意决定,没有将客户信用因素考虑进去,最终给信用管理的应收帐款管理带来隐患。

2、避险措施不到位

现阶段,外贸企业如果采取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结算方式,企业就容易丢掉订单。国外企业基于我国一些企业急于出口但经验不足的弱点,提出了苛刻的贸易条件,增加了国内企业的贸易风险。

3、忽视老客户的信用管理

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交易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如果仅凭以往贸易经验来判断确定以后的贸易的进行,无形中提升贸易的交易风险。殊不知,客户的资信是实时变更状态,仅凭以往经验却容易使外贸企业被动交易而吃亏。

4. 过度畏惧风险

有些外贸企业吃亏以后,害怕交易风险,退回到交易中只接受银行信用的信用证的状态,许多商机便白白错失了。因为当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是通过商业信用方式实现的,而我国外贸企业却选择了对方不愿意接受的交易方式,这必然影响贸易的开展。

二、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行业风险,主要体现在责任和收益不对称。主要包括:

1、追求业绩增长忽视风险

在买方市场中赊销方式是普遍存在的,但许多外贸企业一味追求市场占有率,采取赊销方式来达到刺激销售量的迅速增长目的。这样直接导致销售费用和成本增加,企业坏帐率提高,引发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直至陷入困境。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就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之间协调,确保企业获取高收益。

2、信用管理部门独立性不强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应收帐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单独或共同履行的。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2)信用管理人员未能树立风险意识,相应专业知识技能欠缺。

3、信用管理工作重点不突出

我国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对应收帐款管理,具体是表现在“追帐”上,而对交易前和交易过程中的客户信用过程管理控制采取放任自流态度。

4、信用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精通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很少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科学评估,仅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乏科学决策依据。

三、防范和化解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加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对出口信用风险形成有效防范和化解,确保在扩大出口的同时降低信用风险,最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信贷风险的防范策略

(1)对信贷风险的识别预测。贷款风险的识别就是对风险进行扫描,也就是分析估计可能引起风险的各类因素,识别判断贷款风险是否存在。贷款风险的预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实现风险量化;(2)对信贷风险实施财务预警。在信用质量逐渐恶化之前,往往会出现许多预警信号;(3)对信贷风险分级实时监控。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财务状况、担保状况等非财务因素为界定,将风险程度从小到大,依次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对不同级别信贷实施分级管理方式。

2、信贷风险的化解策略

(1)客户信用风险的预防策略。我国外贸企业在信贷管理中采取“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措施,在授信风险源头防止信用风险产生;(2)客户信用风险规避策略。规避策略是外贸企业采取避开方法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这也是外贸企业常用的一种策略;(3)客户信用风险的分散策略。风险分散策略是利用不同性质风险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进行统筹管理配置成最佳的抗风险组合;(4)客户信用风险的抑制策略。主要措施包括尽早收回贷款、派驻信贷员或客户经理监督、追加担保人和担保金额等;(5)客户信用风险转嫁策略。主要方法包括向担保人或抵(质)押物转化、通过贷款证券化和贷款出售等创新方式转化、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向利率和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转化;(6)风险补偿策略。信贷风险的客观存在的,既然信贷风险损失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对于出现的损失有必要采取一定补偿策略。

3、加强客户信用风险的重点措施

(1)加强客户资信等级管理。根据客户的付款状况,评定客户信用等级,不同级别客户信用额度也不同。根据上述,制定相应的信用对策。对资信高的客户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如放帐0/A),而对资信低的客户采用谨慎、严格控制的交易方式(如即期L/C),或是拒绝与其交易;(2)规范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要掌握和评估客户资信状况,对每笔交易的价值和风险进行独立科学的审核,确保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3)提高信用分析能力。企业对客户的实施信用分析,使企业在与客户的交易追求利益的同时,又要保证将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4)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外贸企业需要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信用管理专业人才,也需要加强对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明亮,穆慧芸,吕文元等.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师,2010,(9).

浅谈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及防范 篇3

关键词: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规律风险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贸易发展日益蓬勃,以及贸易品种、贸易方式的多样化趋势,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对外贸易风险也相应增加。中国作为全球最的贸易体之一,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国家风险、市场风险、环境奉献,本文主要谈谈信用风险以及防范。

1我国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种类

外贸客户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与贸易有关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化,出口企业在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后,由于客户无视商业信用,对到期的债务不予落实的支付结算过程中。商业信用的产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加强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企业出口贸易管理的核心之一。我国外贸客户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

1.1坏账率高,账款拖欠时间长。我国的坏账率及平均账款拖欠时间都远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在5%以上,每年无法按时收回的账款达上百亿美元,而欧美企业平均坏账率约为0.25%-5%。这反映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远远高于欧美企业。如果能将我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平均坏账率降低到1%,那么每年至少能为出口企业减少数十亿美元的资产损失。

1.2时常面对不良商人的欺诈。大部分涉嫌欺诈的外国公司,都是在利用中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外贸业务过程操作不规范“钻空子”。这种贸易中欺诈的案例屡见不鲜。

1.3结算环节的信用风险问题。在贸易结算环节也存在着大量的信用风险。根据银行的统计资料表明,近两年来,信用证结汇的外贸业务由过去总额的60%下降至30%左右,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这种结算方式的风险也在加大。取而代之的是“汇付“及“托收”结算方式的增加。

2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从事外销活动时,形成信用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上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2.1国际因素一国的宏观环境对从事涉外经销活动的企业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着外贸信用的走向,具体表现为:①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如政府更替、战乱,对外贸易政策变动等等。②经济形势的恶化,如经济滑坡、消费需求下降、金融危机、汇率变动等等均会增加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③信用欺诈司法约束的不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未制定反信用欺诈的法律,有些发展中国家,从保护本国利益出发,在贸易方有理有据的追收货款的过程中,实行法律歧视或无理拖延,助长了信用欺诈者的气焰,增加了对外贸易信用风险发生时的国际救济难度。

2.2国内因素就国内而言,形成对外贸易高信用风险的原因有:

2.2.1外贸体制不合理。我国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属性始终没有得到普遍实现,许多生产企业产品的进出口都是通过外贸代理来实现的,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的可能性。只有当国内市场疲软时才注重出口。在申報成功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后,往往又因缺乏对外经营经验,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规则不熟悉,对贸易管理法规和外贸合同单证不了解,而在外销活动中屡屡受挫,积累了大量信用风险。

2.2.2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

2.2.3国内企业恶性竞争。当前国内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目光短浅,一旦某个行业有利可图便蜂拥而上,造成企业间打价格战,恶性竞争。一些企业在价格无回旋余地的情况下,被迫冒险采用D/A、D/P或接受软条款信用证,甚至降低商品质量,导致风险急剧增加。

3加强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客户资信管理客户资信管理主要是搜集储存客户信息,因为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是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应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对海外客户进行全面、认真、仔细地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其经营情况、资信及偿付能力.为扩大出口,安全收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所有往来客户逐一建立档案,设基本资料和往来资料两部分。基本资料反映客户的整体实力。包括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往来资料则反映与客户的交易记录及内部评价,包括与客户的交易时间、金额、付款情况等。根据客户的付款情况,评定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给予客户不同的信用额度。对资信好的客户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信用额度也可放大,而对资信差的客户可拒绝与其交易,或采用谨慎、严格控制的交易方式,力争规避收汇风险。对客户的档案管理应采用动态更新管理制,及时载入新的信息,以防对老客户的信用掉以轻心。

3.2提高信用分析能力客户信用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定。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客户的偿债能力。它需要运用专门的信用分析技术和模型,并结合专业人员的经验来完成。企业实施对客户的信用分析,能使企业从与客户的交易中获取最大利益,又能将客户的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企业面临的外部信用风险,帮助企业寻找、选择信誉良好、竞争力更强的客户。帮助企业估测客户发生呆账、坏账的可能性,提高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3.3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应收账款管理主要作用在于防范拖欠账款的发生。传统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只注重事后的强行收账,缺少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在时间和风险控制上,忽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和实际成本的核算。外贸企业内部缺乏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技术。由于缺少对应收账款的监控,企业往往不能根据账款回收的情况调整对客户的信用条件和信用政策。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以科学手段防范贸易风险,规范赊销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施应收账款账龄管理,严格监督客户的账款支付进度并通过账龄分析指导出口部和财务部的工作,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实施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重视货款到期日之前的监控工作,减少发生账款逾期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

信用社客户经理自查报告 篇4

我参加农村信用社工作以来,认真学习农村信用社的有关法规和各项金融方针政策,不参加任何邪教组织,根据自治区联社下发的关于《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按我联社社领导班子的安排,我对自己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自查。

一、学习方面:作为一名客户经,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学习信贷业务及相关知识.二、信贷管理方面。自调入信用社客户经理以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办理贷款手续,力求完善,不出差错,确保手续真实合法。但在经济档案的整理上,贷前贷后的检查上,存在一定的惰性,小部分的档案信息没有完善,一些几千元额度的小额贷款,总是片面的认为手续办理的合规,片面的相信担保人、介绍人,而没有更为细致的调查。此一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做为重点予以改进,杜绝违规行为,降低贷款风险。

三、内控制度的执行方面:多年来始终坚持按章办事,努力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在经手股金的处理上,均能账款清晰,及时入帐,无截留行为;无截留贷款本息行为、擅自挂息等经营违规行为;无虚报费用,私设小金库待为;无擅自罚款,乱收手续费行为。

四、工作作风方面:我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没有利用职权索要、接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也不曾经商,更无侵占集体财产的行为,无涉及黄赌毒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一个信合职工的光辉形象。

此项工作的开展,非常必要,让我充分认识到,在信用社工作责任重大,想干好信用社的工作,更是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思想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任何违规违法的行为都是对集体,对自己的不负责,通过此次三项治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这次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剖析,我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净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做好每一件事,当一名优秀的信合员工而努力。

信用社客户经理工作总结 篇5

今年对我们客户经理部来讲,是辛勤耕耘的一年,是适应变革的一年,是开拓创新的一年,也是理清思路、加快发展的一年。我们在社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在各部室的积极配合下,在全体信贷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年初联社制定的各项信贷目标任务,严格遵守银监部门的监管要求,克服重重困难,团结一致,以发展为主线,以利润为目标,以高品质、专业化服务为手段,积极扩展市场、创新产品、培育客户,实现了各项业务的全面、快速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信用社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信贷资金管理,积极推行信贷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双优战略。今年以来我们客户经理部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机制,进一步简化贷款流程,减少贷款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大贷款营销力度,不断探索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方式和措施,创新业务品种,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灵活多样的金融信贷服务,全力满足企业正常、合理的资金和服务需求。对信誉好、效益高、产品有市场的优质客户,采取主动上门、服务到为等手段,确立和发展信贷关系,共向 XXX 有限责任公司、XXX 有限责任公司、XXX 开发公司等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发放贷款 XXXX 多万元。这些企业我们实行优先考虑,充分发挥我社信贷工作机制灵活的特点,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办理手续,以保证企业经营计划的如期进行。这些贷款的发放,不仅有力的支持了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进一步密切了银企关系,大大的提高了 XXX 信用社的知名度,也为 XXX 信用社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今年我们最终新发放和转贷 XXX 笔,金额 XXX万元;累计收回贷款 XXX 万元;截止今年 12 月 31 日,我社贷款余额达到 XXXX 万元,比年初新增贷款 XXXX 万元,增长幅度为 XX各项贷款余额均创我社历史最高水平。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贷款利息清收、清欠工作,努力提高贷款利息回收率。贷款利息作为全社的主要经营收入,更是我们信用社的生存之本。为了把利息清收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今年贷款收息率比去年有所提高,完成年初制定的贷款利息回收比率,在结息的前一个月我部就专门制定出贷款利息清收计划表,把各个营业部的收息工作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对那些交利息有问题的单位及个人更是提前上门清收。通过这些富有成效的工作,截止 12 月 31 日我社全年应收贷款利息 XXX 万元,实际共收回 XXX 万元,综合收息率达到 XX以上,新增贷款的收息率都达到了 100,并还收回了历年挂帐利息 XX 万元。这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觉得做的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三、千方百计盘活不良贷款,集中力量进行攻坚,横下一条心,狠抓不良贷款净降工作。今年初,我社不良贷款余额为 XXX 万元,这些贷款已是多年沉,贷款企业基本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积下的不良贷款“钉子户”难,部分企业已处于停顿和半停顿状态,清收难度非常大。去年年底为了完成全年不良贷款下降任务,几户大的不良贷款未转入逾期。今年,将原有共计 XX 万元转入不良的贷款全部转入,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 XX,年初制定将不良资产降低至 XXX 万元以下的考核任务,对我们的压力很大,但是压力也是动力。面对清收空间相对缩小、清收难度越来越大的严峻形势,年初我部对不良贷款进行了逐户会诊,因企施策,严格限定清收时间,并研究制定了不良贷款清收办法,进一步抓好重点大户的清收工作,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追讨方法,在经营和处置不良资产时要因地制宜讲求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今年共收回不良贷款 XXX 万元,其中:通过法律手段收回 XXX 万元,坏账核销 XX 万元,采取其他手段收回 XX 万元,截止 12 月 31 日,我社不良贷款余额下降至 XXX 万元,占全部贷款的 XX,比三月末下降了 XX。这些不良贷款的收回极大的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也为明年进一步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组织存款力度,增强信贷资金实力。存款是银行的生命线,我们深刻的意识到这一问题,为此,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吸收存款,以增强我社存款实力,充实的信贷资金,在存款营销对象上,主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大企业的攻关工作,在业务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我们处逆境而不气馁,千方百计地吸收存款,存款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今年我部多次与 XXX 公司、XXX 财政局等单位联系,共筹措资金将近XXXX 万元,大大增强了我社的资金实力。

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考核办法 篇6

为充分调动我支行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快的发展,参考合行综合业务考核办法,结合我支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本办法考核对象为我支行全体在岗客户经理。

二、考核办法

考核实行千分制,内容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部分,其中:定量指标占900分,定性指标占100分。实行按月考核、按月兑现,依据各客户经理得分情况计算其效益工资。

三、考核内容

(一)定量指标(900分):主要包括存款营销、贷款营销、不良贷款清收、利息收入、电子银行产品营销五项指标,按各指标合计得分乘以90%计算定量指标得分。

1、存款营销考核(220分)

存款考核分为完成计划考核和存款贡献考核两部分,其中完成计划考核140分、存款贡献考核80分。

完成计划考核按如下方式计算:(1)月末余额考核(70分)

完成当月计划考核30分,按照完成当月计划比例计算得分,完成当月计划得满分。

完成累计计划考核40分,以2011年末存款余额为基数,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奖分不超过本项分,低于基数的倒扣分直至扣完本项分。

(2)日均余额考核(70分)

完成当月计划考核30分,按照完成当月计划比例计算得分,完成当月计划得满分。

完成累计计划考核40分,以2011年末存款余额为基数,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奖分不超过本项分,低于基数的倒扣分直至扣完本项分。

(3)存款贡献考核(80分)

以自身日均存款余额与全体客户经理日均存款平均数的占比计算得分,即存款贡献考核得分=自身存款日均余额/全体客户经理日均存款平均数×80

2、贷款营销考核(150分)

(1)借新还旧贷款压降考核(30分)

以每月客户经理管理的借新还旧贷款的10%为压降基数,按照实际压降比例计算得分,加分不超本项分。

(2)贷款余额贡献考核(40分)

以客户经理年初正常贷款余额为基数,按照正常贷款的增加额与全行贷款增加额的比率计算得分,加分不超本项分低于基数的倒扣分直至扣完本项分。(计算时按照采取全行贷款增加额的平均数)

(3)当月到期贷款考核(40分)

以客户经理当月到期贷款收回率为考核依据,达不到100%,不得分。

(4)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现金清收考核(40 分)

以2011年末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基数,按累计完成计划计 算得分,未完成累计计划的按比例得分;对超额完成累计计划的按超额完成计划比例加分,加分不超本项分。

贡献加分项目:抵质押贷款考核,以客户经理营销的抵质押贷款与全行抵质押贷款任务的比率与全行抵质押贷款考核得分的乘积计算加分,加分不超过全行抵质押贷款考核得分。抵质押贷款仅限存单质押、有效房产和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抵押以及总部认可的动产抵押、第三方监管质押等。(支行协调发放的不享受加分)

奖励及罚款项目:评级授信考核单独进行,达不到要求的将按照评级授信考核办法进行处罚,罚款从计算出的绩效工资中扣除。

3、不良贷款清收考核(270分)

(1)逾期、非应计贷款考核(130分)①完成当月计划考核(50分)

依据当月实际下降额占当月任务的比例计算得分,完成计划得满分。

②完成累计计划考核(80分)

以2011年末余额为基数,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得分不封顶,月末余额较2011年末余额增加的倒扣分直至扣完本项分。

(2)资产置换贷款考核(100分)

以2011年末余额为基数,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得分不封顶。

(3)表外已核销贷款及票据置换贷款考核(40分)

以2011年末余额为基数,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得分不封顶。

(4)考核认可的清收方式可以是现金清收、盘活清收、打包出售等各种上级行认可的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考核均剔除当年新增核销贷款因素。支行领导通过协调或诉讼收回的不良贷款,视同客户经理完成任务,但不享受加分和奖励。

奖励及罚款项目:月度内每增加一笔逾期、非应计贷款从计算出的效益工资中扣200元,每清收一笔非当月形成的逾期及非应计贷款奖励200元。

4、利息收入考核(260分)

(1)完成当月计划考核(100分)

完成当月收息计划的得满分,未完成当月计划的按照实际完成计划比例得分。(计算时按照自身当月收息与全行当月收息的平均数的比率)

(2)累计完成计划考核(160分)

按照累计完成计划比例得分,得分不封顶。(计算时按照自身累计收息与全行累计收息的平均数的比率)

(3)应收息清收考核

当月正常贷款应收息未收回的(金额不超过100元)每笔罚责任人50元。

5、电子银行产品营销考核(100分)

其中新增发卡量、个人网银、企业网银、财富在手卡、电话POS各占20分,按照各项任务累计完成计划比例的平均比例计算得分,加分不超过本项分。

(二)定性指标(100分)

主要考核以下几项内容,实行倒扣分制。

1、考勤考核。每月迟到、早退超过两次者每次扣2分;有事提前请假,无故旷工者每次扣5分,罚款100元,同时视情节轻重按相关规定处理;准时参加各种会议,每缺席一次扣2分。

2、卫生、着装考核。每天认真打扫自己的卫生区,因卫生区不达标连续三次被通报者每次扣2分。工作期间在营业室按要求着装,如发现不符合规定,每次罚款100元。

3、遵守规章制度考核。因吃拿卡要报、违规行为被举报经查实者每次扣20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经查实扣100分。

4、文明服务考核。严格执行值班坐班制度,文明服务,凡未按规定执行或被客户有效投诉,每次扣10分。

5、手续严密性考核。必须严格按照信贷规定办理贷款手续,出现因内容填写错误、不齐全等原因造成贷款手续不严密的每份扣5分,被上级通报的加倍处罚。

6、信贷管理考核。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及催收,凡达不到要求者,每笔扣5分。

7、执行力贯彻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力、拖拖拉拉,未按时完成上级及支行领导安排的工作的,每次扣10分。因工作不力每被上级行通报一次扣20分。

四、兑现方法

次月初10日内公布上月末客户经理业绩,按照考核内容计算考核得分,乘以本人的工资系数,计算出该客户经理的最终得分。根据客户经理的总得分,计算出每分的绩效工资数额。从而得出每位客户经理的绩效工资,总部工资下划后的20日内发放到位。

同意的客户经理:

客户信用风险 篇7

一、财务公司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1. 财务公司内部缺乏管理, 信用风险提升

今年来, 财务企业发展势头较猛, 但是从整个行业看, 行业的经验仍然比较单薄, 尤其管理较为缺乏。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 通常仅仅关注企业内部的结算, 利用信贷杠杆, 对集团企业本身的资源进行配置, 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 帮助集团进一步的发展。在此过程汇总, 信贷风险往往被忽略。特别是财务企业成立最初因为一系列风险管控措施部门不完善, 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 使得信用风险频发, 许多财务企业当前的不良信贷基本是最初造成的, 后期浪费很多精力去处理这些不良资产, 使得企业损失非常严重。

2. 信用风险计量技术较为落后

现阶段, 国内很多金融企业采用的评价形式比较传统——客户信用评级, 风险的计量方法也缺乏先进性, 利用现代技术方式对风险进行管理的办法也较为单一。在财务企业中, 客户信用评级机制的发展并不充分, 有关计量模型设计也存在缺陷:首先是客户经营信息不充足, 无法满足风险计量模型的建立需要, 导致模型指标值不够典型[1]。其次, 参评企业对自身客户的划分缺乏合理性, 对评级系统精准度造成了影响。再次, 缺乏对行业和企业特点的考虑, 特定指标值也缺乏相关的补充, 会使得评级系统的准确性大大折扣。最后, 现阶段, 风险计量模型系统仅涉及了客户评级系统, 缺乏成熟完善的风险的预警和违约概率风险计量模型, 项债评级计量模型的建设研发就更加不足。

3. 对信贷管理制度的执行不足

财务公司所金融服务的集团成员企业。对于贷款审查制度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贷后管理存在一定的懈怠。首先对部分贷款属于集团方面的需求, 部分是公司本部的融资需要, 没有进行充分的贷前调查, 风险点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其次, 因为所服务的集团成员部分地域非常广, 加之人员因素, 企业现场调查较为欠缺, 贷后管理严重不足;其次, 贷款使用情况跟踪不严密, 极易造成贷款占用情况, 变化经营意图, 造成经营和市场监管风险。最后, 不良贷款处理不足, 缺乏完善有效的追债方式, 信贷资金回收难以保障, 常常要依赖人情、或者集团出面进行催债。

二、财务公司信贷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1. 健全客户信用评级管理系统, 防范信用风险

首先, 以服务集团所在行业为立足点, 在建设评价模型设计时, 建立一个科学的行业和等级划分准则, 同时结合这一个划分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判。其次, 引进相关的补充指标[2]。现阶段, 财务企业使用的比较传统评级方法, 结合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方式。但是由于定性和定量评价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所以, 企业传统评级方式缺乏科学性, 需要在补充相关指标。补充指标不同于前两种指标的一种特殊的指标, 可以在保障对客户实际的运营和信用情况进行有效反映的基础上, 在信用评价中再加入客户偿债情况的特例, 可以提高评级系统的科学性。但是补充指标需要控制数量, 过多会使信用评级失去客观、公正性[3]。再次, 加强客户信用信息的累积, 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数据库。一方面要求不断加强客户信息的积累, 因为在财务公司该系统发展较晚, 信息积累不足, 无法为系统的设计提供重则的数据样本, 因此, 必须积极积累相关信息, 确保数据分析应用水平。另一方面, 在组织客户系统建立时, 必须首先留下系统拓展的空间, 比如:违约几率、风险预警、债项评级等相关系统, 构建合理的风险信息系统框架。

2. 完善集团客户关系系统, 全面掌握客户信息

对客户展开深度了解, 对客户数据进行更加系统的把握, 有利用增强信用风险方法能力, 作为专业公司, 财务公司为集团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 掌握成员企业的相关经营状况, 和成员企业保持密切的关系, 可以利用此优势, 建设集团客户关系系统, 更好的追踪掌握客户状况。首先, 建设客户经理制度专门为成员企业进行服务, 建立和成员企业之前的的桥梁,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4]。因为成员企业数量较多, 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连接单纯依赖信贷工作人员, 收效并不理想, 缺乏足够的全面性和时效性。至于重要客户, 公司可以根据服务企业的相关性质, 建立重点的客户经理, 加强同客户的联系, 由此及时同客户进行沟通, 高效掌握、获得成员企业运用数据, 信息沟通及时, 可以很好的控制、降低信用风险, 同时可以在较短时间将业务风险进行控制。其次,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组织假设客户关系信息关系系统。专门负责企业相关业务和运营信息的收集, 利用该系统可以对客户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和处理, 建设基本的信息库, 不仅可以实现对客户日常信息的追踪, 而且能够有效的服务于客户评级、信贷审批、授信管理。

3. 健全信贷业务风险的内控体系, 建立经营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 对风险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和完善, 建立风险控制机构。风险管理政策机构专门负责建设实行风险管理机制, 专职风险管理制度、办法以及操作流程的制定, 对风险因素和程度进行报告, 提升应急反应能力;确保风险相关措施的实施。其次, 健全的财务企业内控管理机制, 加强建立业务线上审批系统, 进一步保障业务的有序开展, 以内控要求为准, 确保业务集中规范。再次, 围绕一级法人建立授权分责制度。现阶段, 集团企业经营持续拓展, 财务为了更好的为其提供高效的服务, 部门建立了分支部门, 分支部门没有法人资格, 导致各种风险最终必须公司负责承担, 因此应当建立执行授权分责制度, 公司授权, 组织业务活动, 便于公司的集中管理, 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最后, 制定重大事件决策责任制度。关于重大金融决策, 构建有关觉得体系, 实现重大事项决策层集中研究, 统一决策, 避免个人意志引导决策情况再次出现。

三、结束语

国家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大量的金融机构以及各色的信贷业务纷纷涌现, 金融市场竞争剧烈, 信贷风险在进一步加大, 信用风险管理重要性更为突出。财务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属于非常重要的行业, 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公司主要企业集团提供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了推动了国民经济和集团的发展。然而现阶段, 大量形式各异的金融行业和服务出现, 市场利率化深入发展, 使得金融竞争进一步加剧, 财务公司信贷业务风险随之加大。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防范信用风险, 对财务公司而言非常紧迫。

摘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大量的金融机构以及各色的信贷业务纷纷涌现, 金融市场竞争剧烈, 信贷风险在进一步加大, 信用风险管理重要性更为突出。文章笔者首先简单阐述了财务公司风险管理自身的特点, 进而分析了财务公司信贷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而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应措施。

关键词:财务公司,信贷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旭玲.浅谈财务公司信贷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对策[J].商, 2015, (12) :215-216.

[2]黄楠楠.完善财务公司信贷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市场, 2013, (25) :40-41.

[3]朱维英.财务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初探[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 :38-40.

对信用卡违约客户要善意劝导 篇8

为了能追回欠款,银行使出各种花招,如外雇催缴公司天天骚扰催缴、诉上法庭甚至派女网友诱捕。虽然看起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投资者报》认为,信用卡违约行为出现,银行难辞其咎。

首先,在客户开卡时,银行应尽告知违约风险义务;其次,作为服务机构,银行应遵循最大善意劝导原则来对待客户,帮助客户降低违约风险。

发卡前应告知

信用卡中心在银行地位超然,有独立客服热线,有独立办公中心。但实际上,目前多家信用卡中心仍处于“烧钱”阶段,尚未实现盈利,即使盈利也在整体收入中占比不高。

为什么银行还要做大这个业务呢?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信用卡是联系客户最密切的工具和产品,能够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据业内人士介绍,发展信用卡业务可以帮助银行拉拢客户、挖掘培养优质客户。因此各行当下都在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有的银行甚至有未来将信用卡中心独立出去的打算。

但当下信用卡发展面临困局,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总裁栾建胜在一次论坛上表示,令人尴尬的是信用卡收入,因为目前信用卡手续费少,商家回佣也在降低,依靠信用卡贷款还存在风险。

信用卡盈利的道理和保险公司类似,必须保证在一定规模基础之上,才有盈利空间,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各行信用卡都大搞“跑马圈地”的原因之一。

但是,对银行来说,想培养客户忠诚度也好,想保证信用卡盈利也好,在为客户开卡时,都应尽到充分告知风险的义务。

毕竟信用卡是舶来品,目前客户对其认识不深,于公于私,银行都有责任培养客户的信用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告知客户信用卡违约可能面临的后果。

看看我们的中资行,有多少家银行能尽到此责任?相信绝大多数信用卡客户的感觉就是,银行只知道推销信用卡。

进行善意引导

溯本求源,信用卡违约率上升,正是“跑马圈地”式的发行引起的。

2010年之前的几年,是信用卡爆发式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各银行采取摆地摊、扫楼(营业员逐层跑写字楼)、送礼品等方式来发展客户,甚至用各种好听的承诺“忽悠”客户来办信用卡。

信用卡推销人员为了完成开卡任务,不惜降低申请门槛,乃至偿还能力很弱的大学生、民工都能拥有一张信用卡,写字楼里的真白领、“伪白领”手里有个四五张信用卡都不足为奇。因此,如今产生的信用卡违约问题便不难理解,从这点说,既然发卡随意是引起违约的一个因素,银行自然应承担相应责任。

另外,由于银行信用卡业务违约情况不断升级,逾期欠款的数额和占比也随之增长,而银行又没有过多的人力和精力进行催缴,故而很多银行选择将信用卡欠款催收工作外包,这些外包公司就是大家常说的“讨债公司”。这些公司资质良莠不齐,多数人员素质不高,催收方式粗暴,很多客户对此又恨又怕。

事实上,如此做法对银行来说得不偿失。因为绝大多数违约客户并非恶意违约,有的是因为大意,有的是因为对信用卡使用不了解,有的是有偿还意愿,但当下的确紧张,希望能延期还款。但用如此粗鲁的做法催缴,客户实难接受。本来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成为优质客户的人,最终选择“用脚投票”。这些客户周围的潜在客户,因看到某行的“软暴力”行径,也会避而远之。

上一篇:年中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主编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