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共8篇)
2、心理安全就是指必须感到被人承认避免消极和谴责性评价在努力争取创造时感到自己被人理解.心理自由是指表达、思维、感觉的自由塑造自我的自由以及承认和尊重他人的心理自由
3、心理安全就是指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4、这里的心理安全是指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参与作用的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得到他人的尊重,没有心理顾虑,有一种安全感
5、“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或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喜欢体育课的缘由正是因为课的组织形成和学习形式符合他们的心理愿望
6、所谓“心理安全”是指:1必须感到自己被人承认,受到别人的信任,这样他就抛弃羞怯和虚伪而自为地存在.2必须避免消极和谴责式评价,这种评价使人产生被威胁感
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http:///wiki/%E5%A4%A7%E5%AD%A6%E7%94%9F%E5%BF%83%E7%90%86%E5%81%A5%E5%BA%B7
1、能进行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2、能与同学、老师或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对事物反应敏捷,心境持久地处于轻松和愉快状态。
4、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与学生的角色身份相称。
5、人格完整,能客观地评价个人及外界,意志坚强,言行一致。
6、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热爱集体,有浓厚的社会交往欲。
7、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8、有一定的安全感、信心和自主性。
1 农机具售后服务内容尚需细化完善
这几年, 配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掷地有声的维权, 各地农机具配售商家的售后服务也有了长足进步, 从制造厂家配置的使用说明到主要部件维护的注解, 再到商家出具的购置凭证上的服务承诺, 都基本符合法规要求, 目前虽已经结束了“卖了机具就算尽责”的时代, 但细节服务上还有很大差距。笔者认为, 商家和制造厂家应该联手在细化服务上做文章, 例如, 厂家派员在各销售网点现场向购买农机具者详细讲解使用维修要领等, 不仅可以帮助使用者深入掌握操作技能, 了解机械原理构造, 还能达到促销和改善技术构造创新完善设计的效果, 受益的自然不仅仅是农民朋友。
2 强化培训考试制度, 严格限定培训后持证驾驶
有权威部门对河北、黑龙江等几个北方省区做过的调查显示:各地销售出去的已投入农业生产的农机具 (如联合收割机等) 的台数与拥有驾驶农业机械的持证人员数量严重不符, 差额达到80%。这很直观地说明一个问题, 现在农业机械的驾驶者有80%的人是无证驾驶, 其安全隐患不仅仅存在于田间地头自行使用过程中, 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采收业务转场区段对路途中行人车辆的潜在威胁。按传统意识, 大家普遍认为, 农业机械活动范围小, 无牌无证也没有大的妨碍, 这样的观念意识, 常常麻痹了人们的安全警觉, 农机具驾驶者无牌无证成了理所当然。事实上, 农机具的活动空间不仅局限于田间地头, 很多地区都有农机具作业转场途中撞车伤人事件发生。因此, 强烈呼吁职能部门深入乡村农作物产区做一次调查, 强化培训考试制度, 严格限定培训后持证驾驶农机具。近几年农机具伤人事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 逐步取缔无证驾驶农机具现象并非小题大做。
3 农业管理部门的配套服务要跟上适用节点
以北方单一季节种植为例, 每年春秋两季是农机具使用和事故频率最高的时段, 各地农业局要就有关安全使用维护设立专门的服务内容, 赶在每年的播种、采摘的春秋两季, 提前深入乡镇村屯, 在农机具使用前对农民朋友进行适用季节性的安全督导和培训, 并且要每年进行, 形成服务制度常态化。
从案例上看, 农机具伤人事故大多发生自运行故障的维修中, 很多农民朋友根本不懂维修要领, 对技术原理一窍不通, 导致维修过程中违规操作, 机器突然转动造成伤害。为此, 农业管理部门最好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讲农机具伤人事故多发的原因, 帮助其分析农机具故障多发点的维修技术要领, 讲如何安全科学地使用。还要告诫农民朋友, 农机具使用的安全与否, 不仅涉及到生产效率, 还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广大农民朋友也要自觉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把安全使用农机具上升到家庭幸福高度去认识。需要重申的是——政府农业管理部门, 要站在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高度, 不断丰富服务内容, 把温暖关怀和技术指导送到农民朋友的心里和田间地头。
4 结论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需要农民朋友不断提高驾驶、维修现代化农机具的技能。随着农机具现代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对技术要领要求更高, 这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考验。全社会服务资源的整合, 对此促进的意义很大。在农业现代化应用过程中的科学安全使用, 离不开全社会的帮助和服务, 民以食为天的生存信仰, 也赋予全社会一份重要的责任。各地农机具商家、各级政府农业服务部门, 都要树立更细致的服务意识和理念, 让更多的农民朋友, 既增效使用, 又远离伤害, 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和谐。
摘要:随着国家持续加大农业机械补贴力度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 广大农民购置农机积极性越来越高, 各种农业机械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农业机械迅猛发展, 在农村中普及使用, 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功效, 促进了粮食增产,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但由于农业机械技术含量高, 结构复杂, 安全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 作业环境差, 农村中有些农机手文化水平不高, 缺乏农机技术知识, 存在许多不安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人身损害;高等学校
2010年一则《合肥女大学生出租房内被杀 学校成被告》的新闻引起热议:大学生在校外租房遭受人身损害,学校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学校是否负有职责范围内的注意义务,是否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大学生在校外租房是否意味著学校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
事实上,大学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损害,学校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争论远不止这一点。大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人身损害的事故,学校有无责任?大学生暑期支教溺水身亡,学校有无责任? 在节假日、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到校外发生造成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有无责任?
如果不能明晰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不能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在大学生遭受人身损害事件发生后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纠纷。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不利于高等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因此,本文试图理清大学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损害时,如何分析高等学校是否负有责任的问题。
一、大学生、高等学校的民事主体资格
大学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损害,要追究学校的法律责任,要求学校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这一民事法律关系中,首先要确认大学生与高等学校的民事主体资格。
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都规定高等学校具有法人资格。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第1款明确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1条第2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30条第2款都规定:“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因此,高等学校从成立之日起就具有法人资格,从成立之日起就具备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是适格的民事法律主体,能在民事活动中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本文提到的大学生,指十八周岁以上的大学生。依照民法通则第11条第1款的规定,大学生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大学生监护人的监护权因大学生已成年、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终止。因此,大学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损害,可以独立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当然,如果大学生遇害,依据侵权责任法第18条第1款的规定,大学生的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大学生通常以高等学校对自己构成侵权责任,而主张高等学校对自己在校外受到的人身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此本文立足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角度来分析侵权行为是否成立,侵权责任是否存在。
二、归责原则
大学生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然不适用侵权责任法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规定 ,不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原则。大学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损害,也不属于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特殊侵权行为,而属于一般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教育法第81条更是明确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也明显体现出过错责任原则。
三、侵权构成要件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个:损害事实的存在、有加害行为、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大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合法权利。遭受人身损害,身体权、健康权甚至生命权受到侵害,是客观真实发生的。因此,“损害事实的发生”这一构成要件,大家可以达成共识。而容易产生分歧的主要在后面几个要件。
“加害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以不作为构成加害行为的,一般以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义务为前提”。 大学生在校外遭受的人身损害,通常由第三人造成。大学生之所以追究学校的法律责任,关键在于其认为学校违反了对自己负有的特定义务,存在不作为。因此,关键在于确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是否负有特定的义务,是否不作为。
作为义务的来源有四种:法律的明确规定,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高等学校的注意义务主要来源于法律规定以及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管理关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2条、第4条、第5条规定,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学校对学生负有安全教育、管理、保护义务。这实际上明确了高校对学生负有的义务是安全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安全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4条第1款和第5条也给予了回答,“学校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学校履行安全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地点,仅局限于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校内外场所,包括学校组织校外活动的场地,以及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等公共设施、学具等其他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 对于引起热议的大学生在外租房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大学生租住学校公寓,与高等学校在事实上签订了租赁合同。大学生有选择居住地的自由,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与高等学校签订租赁合同。同时也能够预知自己在外租房会发生的后果,能够独立承担在外租房产生的法律责任。第二,现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不敢放手让大学生在外租房,主要是出于对大学生的保护,考虑到大学生虽然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在外租房发生意外的事件频发。这固然是对学生负责,但是高校在法律上负有安全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范围只局限于学校的校舍、场地、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场地。如果过分扩大高校义务的范围,则模糊了高校、社会的管理范围,不利于学生独立成长和个人发展,也不利于高校集中有限的人财物用于科研、教学和管理。第三,目前高等学校落实法律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定了学生在外租房的程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事实上已经尽到了对学生的提醒注意义务、安全教育义务,不构成不作为,也没有主观过错。如果大学生在外租房遭受人身损害,则不应再追究高等学校的法律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13条规定,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以及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学校行为并無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这一规定看似清晰地限定了学校履行管理职责的时空范围:学校仅在法定地点、工作时间,对在校学生负有管理职责。然而实际生活往往复杂,需要仔细甄别学校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时空界限,才能清晰地界定学校和学生各自义务的范围,才能避免纠纷的产生。而划定合适的义务界限,应当考虑高校履行义务的实际能力,不应过高或过低要求。高校依据法律规定、社会生活习惯、管理经验等,应当预见且能够预见行为对大学生造成侵害,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时,不应当承担责任。
以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几种情形为例:
1、学生在正式假期前一天,因在校学习任务结束要求提前离校。假期前一天不属于假期,仍属学校工作时间。学校对学生仍应履行管理义务,遵循正常的请假程序,在学生离校前进行安全教育,尽到安全教育义务。为避免以后纠纷的发生,保证教育、管理义务履行无瑕疵,应同时将学生的行踪告知学生家长,向家长证明其已履行教育、管理义务。大学生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在离校、返校、外出期间理应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2、学生因事假或病假要求外出。在学校工作时间,学校应如前述,履行教育、管理义务,遵循正常请假程序,并告知学生家长,由学生对在外期间自身安全负责。
3、学生未按照学校请销假制度要求,擅自离校。学校因其管理义务,应当及时发现学生擅自离校,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查找学生。如果学生擅自离校期间遭受人身损害,而学校已经做到上述几点,对学生离校也无过错(如学校体罚学生导致学生离校),则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四、结语
高等学校和年满十八周岁的大学生,均是适格的民事法律主体,能在民事活动中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大学生在校外遭受人身损害,可以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但如果要追究高等学校的侵权责任,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分析是否符合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应结合具体情形,解释高等学校对学生负有的安全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内容,审慎分析高等学校对学生是否尽到安全教育、管理、保护义务。
参考文献:
[1]咏梅,《以注意义务为视角论高校过失侵权责任》,法制与经济,2010年3月(总第234期)。
[2]咏梅,《论在校大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校方注意义务》,法制与社会,2010年2月(下)。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共设6章60条,《条例》将事故的预防放在了重要位置,尤其突出了学校、政府及相关部门、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责任;清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界定处理的适用范围,并设计了处理的第三方调解制度,还明确规定危害公共利益的6种禁止行为;《条例》规定学校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的11种情形,能够倒逼学校落实安全教育等相关的职责和义务;完善事故的赔偿责任制度,健全学校风险防范和风险分担机制。
一.责任
1.学校责任
8种情况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要担责。《条例》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上,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以及免除责任的情形,同时明确了学生、监护人以及第三方的责任划分,使各方责任明确清晰,利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调解和处理。
《条 例》中指出,8种情况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要担责(详见列表)。此外,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 的,不承担责任:(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力造成的;(二)因学生自身过错或者身体
疾病造成的;(三)因学校以外的第三方造成的;(四)依法 不应当由学校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四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和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行业的质量标准或者安全要求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和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明显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食品、饮用水、药品等不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后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学校教职工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
(七)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教职工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八)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学生患有需要隔离治疗的传染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九)对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
未发现或者已经发现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学生发生伤害的;
(十)学校因故放假、学生提前离校,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
(十一)学校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职责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应当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教育、管理职责,且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力造成的;
(二)因学生自杀、自伤等自身故意或者身体疾病造成的;
(三)因学校以外的第三人造成的;
(四)学校组织的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学校不应当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2.监护人责任
家长疏于管理造成伤害事故也要担责。
第二十条 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保护措施,保障未成年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的人身安全,制止未成年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
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并将委托监
护情况告知未成年学生所在学校、村(居)民委员会,保持与委托监护人、未成年学生及其所在学校、村(居)民委员会的经常性联系。
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的学生,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应当向学校提供医学诊断证明或者书面报告;涉及学生隐私的,学校应当保密。
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未尽到法定义务,疏于或者不配合学校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管理、教育和保护,或者没有及时将未成年子女的身体和心理异常情况告知学校,导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第四十六条 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未履行法定义务,疏于或者不配合学校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管理、教育和保护,或者没有及时将未成年子女的身体和心理异常情况告知学校,导致其他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制度和纪律,实施危害他人或者自身行为的;
(二)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并要求纠正,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三)违反学校规定擅自租住房屋,学校、教师已经告诫并要求纠正,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学生责任
第二十一条 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和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进行可能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游戏,不得进行赌博、吸毒、酗酒、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擅自攀爬学校建筑物、构筑物等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4.教师责任
因学校教职工实施非职务行为,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由教职工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条 因学校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校赔偿损失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教职工进行追偿。
5.第三人责任
因学校以外的第三人实施侵害行为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由第三人承担法律责任。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四十八条 因学校以外的第三人实施侵害行为造成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责任。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处理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 可通过5种途径解决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学生,保护事故现场,保全相关证据,通知受伤害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以及相关保险机构;出现非正常死亡的,学校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医疗机构对受伤害学生应当及时抢救和治疗,不得拒绝、推诿或者拖延;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转诊。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选择下列途径解决: 1.自行协商;
2.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请调解;
3.向学校所在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当事人可以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学生及其监护人、抚养人或者其代理人请求赔付金额二万元以上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学校应当告知其可以向学校所在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三.由第三人引发,学校不承担责任的十个案例
案例一
跳起接球跌伤引起的事故
这是在南京市某中学发生的一起事故。下午课外活动时,高一学生在大操场踢足球,学生王某踢得高兴,接一高球时,跳了起来,一不小心却跌倒了,后脑勺着地。同学把他扶起来,未见有明显外伤,王某也没在意,休息一会儿又接着踢直至下课。放学时,王某感到头晕,就打车回家了。到家后更感到头晕,便叫表哥给他吃一点药,又怕父母说他,特别嘱咐表哥不要告诉其父母。第二天 , 他
仍到校上课 , 也没和同学说起头晕,下午有体育课,他又和同学一起踢球,踢着踢着,晕得更厉害了。此 时老师才知道王某头一天摔倒的事,即将他送至附近医院 , 后又转至脑科医院 , 发现王某脑中积血很多 , 一面抢救 , 一面通知家长 , 但最后王某不幸死于脑积血并发症。
【法律评析】
第一,本案不属于学校责任事故,学校不承担民事赔偿等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本案却不属于学校责任事故,首先是因为学生王某受到伤害起因是其在课外活动时间,因自己一时踢球踢得高兴而跳起并跌倒的偶发行为所致;其次,在次日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并无不当,也无法预见其前一天受伤的事情。故学校不存在教育、管理与保护职责上的过错,所以本案不属于学校责任。
第二,本案实际上是一起学校意外事故。属于学校意外事故的情形有多种,其中就包括:学生本人或学生之间偶发的意外行为所致的学生受到人身伤亡的事故。而本案正是属于上述情形的学校意外事故。学生王某最终死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前一日的课外活动时因其踢球突然跳起却意外跌倒而造成脑部受伤,这是导致王某死亡的最根本原因;二是在次日的体育课上,王某没有告知教师其特殊情况,因前一日的跌伤而头晕,而继续参加课堂活动,最终导致其因脑部积血而死亡,这是王某死亡的促进因素。可见,前一日王某
跌伤纯粹是其不可预料的个人偶发行为所致;而次日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教学行为又并无不当,故本案应属于学校意外事故。因此,本案中王某因意外而死亡的后果,应由其监护人自行承担。
案例二
花朵永远静止在假日的时空里
岁的婷婷(化名)8 月 8 日 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假期她从老家来到深圳,和在龙华工作的父母团聚。这天,调皮的女孩子一定要开空调,为此她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厄运悄悄降临在她的头上,锁上门,她就去开空调,随后去关窗户,可是窗户开得太大了,女孩就把身子向外探出。“嘭”的一声巨响,她从十楼摔了下来,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房间里的父母是接到保安的通知,才看到楼下女儿的尸体。
【法律评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假期中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到校活动期间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但是在《教育法》和《教师法》中规定学校和教师具有管理、教育、保护未成年学生的法定义务和职责,并未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假期中学校和教师就可不履行这些法定义务和职责。
所以,在法律上,假期中学生发生事故学校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并不明确、合理。我们需要关于此类问题的法律的出台。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案例三 王某是市郊某中学的一位女学生,由于该同学数学成绩较差,曾多次在放学后被老师留下补课,家长也从未提出异议,反而对老师表示谢意。这天下午,教师又将其与另外五位同学留下来补课。由于回家晚了半小时左右,在小学读三年级的弟弟因等不着姐姐来接,就自己一人回家了,王某回家后,没等解释,就因为儿子是自己回家的,家长就大声训斥王某,说了许多不好听的伤人的话,王某觉得家长太不近人情,太不理解自己,遭到家长训斥,一气之下,服下农药,经医院全力抢救,昏迷四天后苏醒,后又在市医院继续治疗了较长时间,用去医药费近万元,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双脚不能站立,已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面对巨大的医药费,家长多次到学校及保险公司进行交涉。家长认为,自己虽有责任,即不该训斥子女,但学校未按时放学也是造成王某没有接其弟回家的因素,故学校也应负责任。另外该生交过人身意外保险费,所以保险公司也应承担医药费及误工费等。
[律师点评]第一、学校对王某的自杀后果不承担责任。本案中,我们认为家长的要求没有法律根据,其理由有二: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未按时放学,留该同学补课。无疑,一般来讲,学校都应按时放学,即使因特殊意外,调整了时间,也要将此告知学生家长。但是,由于该同学数学成绩较差,曾多次在放学后被老师留下补课,家长也从未提出异议。对此我们认为,正是由于学校的多次留学,而家长也未提出异议,这实际上意味着家长对学生晚放学一这事实的认可。另一方面是老师的留学与学生的自杀并无因果关系,本案学生之所以自杀,关键在于其家长太不近人情,太不理解自己的女儿。因此,学校的留
学行为已得到了家长认可,这一补课行为并无不当,且与该生的自杀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学校对此不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四 某小学位于市郊,许多学生爱打弹弓,为防误伤,学校已三令五申不准带弹弓来校,甚至还没收了几把弹弓,并在全校进行了通报批评,但总有个别学生不听劝告,依然我行我素。3月7日,四年级学生王某又带了一把皮弹弓。上午第二节下课铃响后,他和同学3人在教室边无人处偷偷地拿出皮弹弓,以石子为丸,弹打树上的麻雀。因用力过猛,其中一颗石子掉下来又弹在墙上,反弹之后射进了旁边的露天简易便池。这时三年级学生沈某正在这里小便,一颗从外面飞进来的小石子正好弹在他左眼上,顿时血流如涌。学校当即组织人员送沈某进当地医院治疗后又转送市区医院治疗。经过2个多月医治后,终因瞳孔破裂,左眼失明,造成终身残疾。
[律师点评]就这起事故中涉及到如下法律问题:第一、学校对这起伤害事故,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学校应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承担与过错相应的责任。在本案中,学校为保证学生安全,三令五申不准带弹弓到校,甚至还没收了几把弹弓,并在全校进行了通报批评,应该说,校方尽到了其份内的职责义务。因此,对于这起学生伤害事故,不应认定为学校责任事故。第二、学生王某违反校规,私自带弹弓并在教室边使用弹弓打麻雀结果导致学生沈某左眼失明,终身残疾。对王某行为的损害结果,应由其父母承担赔偿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在教师注意并阻止的情
况下,学生又继续实施不当危险行为,则学校就不承担责任,学生及其家长应当责任自负。
案例
五、2004年上半年的下午放学后,某中学初三一男学生在校外受到其它三名同学围攻,他为了取得学校保护,跑回到学校,在男厕所里又被打,值日教师发现后,立即给予制止,并通知其家长来校解决。当时,该生没发生不良反应,过了半个月后,出现不良症状,经医院检查确定为脑积水,生命垂危,立即动手术,医药费用了3万多元,经派出所协调,由另外三位学生的监护人承担。本学期,受害家长提出向学校索赔,并向法院起诉,经法庭调解,学校免于责任
案例
六、某校是半封闭初级中学,学校规定,上课时间非经校领导的放行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并有门卫把守。一天,门卫发现学生某甲正准备翻越围墙,便大喊“给我回来,不准爬墙”。某甲见自己的被发现,非但不听门卫劝阻,反而迅速爬墙,在慌乱中,某甲不慎从围墙上摔倒下来,造成左脚骨折。经法庭调解,学校免于责任
案例
七、潘某和霍某系某中学高二年级同学,因琐事于6月18日下午放学回家后,潘某从家中偷带了一把自制刀返回学校,将霍某腹部捅了两刀,造成霍某左肾切除、七级伤残的严重后果。学校得知情况后立即将霍某送到最近的医院抢救,使霍某脱离了危险。事后霍某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将学校列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共同被告人,要求学校赔偿其医疗费、继续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计人民币50万元。法院最后判决学校不承担责任,该判决是正确的。因为在本案中霍某受到潘某故意伤害,而学校根本无法预见潘某放学后
拿刀子将霍某致伤事故的发生。另外霍某受伤后,学校立即施救,尽到了义务,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所以说在此事故中学校没有过错,不应当承担责任,而故意伤害霍某的潘某已是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应对其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案例
八、李某和王某都是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都是十二岁,一天下课后,几个男生一起玩“跳山羊”,李某主动要求当山羊,当王某从李某身上跳过时,由于冲力较大,李某未能站稳,向前冲一步后,面部向下磕在地面上,结果,李某的嘴、面部多处划伤,并有两颗门牙脱落。事后,李某和家长把王某及其家长、学校告上法院,要求王某的家长和学校共同承担赔偿责任。据查,该校许多男生都要玩过这种游戏,每年都有学生受伤,不过伤势都比较轻,因此,学校也一再强调禁止学生玩“跳山羊”的游戏,但李某和王某等同学还是在老师不在的时候玩这种游戏。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的受伤,李某和王某都有过错,学校无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
九、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甲,因未完成作业,被班主任罚站并补做作业。放学时,班主任将甲的情况向其母亲做了说明。在回家吃饭时某甲受到母亲的批评,某甲独自哭了一阵后,在自己的房间里自缢身亡。某甲的监护人认为,班主任对某甲有长期的体罚行为,那天的体罚更是导致某甲自杀的原因,学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法院审理后认为,某甲是在家中自缢的,不是在学校管理的时间和范围内,原告不能提供教师的职务行为与甲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因而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当然,如果学校的自杀行为是因老师严重体罚、辱
骂所所致,则学校是应当承担责任的。
案例十 上高某农村中学,一学生在校园乱扔玻璃,导致玻璃擦入一女生头部,造成该女生成为植物人。经法院判决,学生家长赔偿50000元。
上高某农村中学,一男生用木棍打人,造成另一名学生头部受伤做手术,经协商,打人学生家长赔偿手术费18000元。
心得------海外小学 2014.11.21 11月21日,我校集中学习了《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牢固建立安全防范意识,成为全面推动依法治教进程、构建和协社会、维护学校安全和保护学生正当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为创建安全***校园奠定了牢固基础。学完后收获颇丰,现将心得总结以下:
一、全面了解条例知识,掌控领会条例精华。
《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由总则、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的责任认定、事故的处理、事故的侵害赔偿、法律责任、附则组成,以保护学生、学校正当权益为宗旨,突出夸大了学校依法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明确了社会各方面保障学生人身安全、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共同职责,规定了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遵守依法、客观公正、公道适当的原则,特别加强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的措施,界定了学校订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承当的法律责任,规定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途径、程序及赔偿办法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纵性。
二、通过解读条例,我熟悉到:
(一)加强职业道德学习,让师德闪光。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华,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条例规定:发生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抢险、救助、防护措施,优先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学校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或学生遭受侵害时,应及时告诫、制止、保护,必要时与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沟通或报告公安机关处理。”我们应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事故灾难或是自然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建立优先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校园隐患发生时,勇于担当第一责任人,能让师德在新时代新教育中闪光。
近些年此类幼儿在园期间或在与幼儿园有关的保育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事故时有发生,成为教育界、法学界甚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如何认定幼儿园的法律责任、幼儿园承担法律责任的类型和方式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了实践操作的困难。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幼儿伤害事故不能得到正确、及时、有效和公正的处理与解决。这不仅妨碍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不利于当事人各方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基于此,我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关于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所谓归责原则,就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归责就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件发生以后,运用法律判断价值的功能,使行为人承担适当的法律后果。
从目前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我国民法关于监护的理论及学校、幼儿园与受教育者的事实关系出发,认为学校、幼儿园是学生(幼儿)在校(园)期间的监护人、临时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应对其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因而学生(幼儿)在校(园)期间人身受到伤害,学校、幼儿园都不可能是学生(幼儿)的监护人;在没有依法接受委托的前提下,也不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根据我国《教育法》第29要之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基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另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关于幼儿保护的规定,幼儿园依法对幼儿承担的是保育、教育和管理的职责。
从幼儿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实际情况看,伤害事故发生后,幼儿园往往是作为被告参加诉论的。原因主要是受害幼儿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一般都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等于把监护权从家庭转移到了幼儿园,这时孩子脱离了人父母的监护,幼儿园应对其履行监护职责。同时幼儿受到伤害是在幼儿园而不是在家,所以幼儿园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一些律师也在法庭上试图证明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在幼儿入园时已形成事实上的委托关系;甚至一些法院的判决书中也认定幼儿园应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
然而,幼儿园却认为,家长管一个孩子还不一定管好,幼儿园有照看那么多孩子,要保斑点不出事是难以办到的。出了事都要幼儿园负责,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现实的。但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园长对事故发生后要求幼儿园承担法律责任感到困惑、不公,但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则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尽量满足家长的索赔要求,在幼儿园能够负担的前提下,往往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双方法律责任的划分,而且往往损害了幼儿园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园长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法律意识,更不会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有关纠纷。
(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它是我国民法确定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一、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担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确立了过错责任的法律地位。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该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与造成损害的原因有关的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执行这一则,主要不是根据责任人的过错,而是根据损害的客观存在、行为人的活动以及行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所以它也被称为“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
(三)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是在根据法律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又会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害得不到赔偿,在显然有失公平的情况下,法院即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按“公平合现负担”的原则判定,由双方分担损失的一种责任。在英美法系中,公平责任是基于所谓“良心公平的责任”原则产生的。
二、关于幼儿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幼儿伤害事故发生后,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违法行为的性质,幼儿园(包括教师)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类型有三种:即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其中民事法律责任主要的是一种法律责任。
(一)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民事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幼儿人身伤害事故中一般是由于幼儿园的侵权行为导致幼儿的人身受到伤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一类法律责任各国民法原则上都以故意或过失用为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在此类事故的处理上实行严格的过错责任原则。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几种归责原则,下面我们据此对幼儿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方法逐一分析。
1.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对侵权行为规定需承担民事责任者,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1)损害事实的存在。(2)损害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个要件相互联系,只有同时具备时,才构成损害赔偿责任。
由于幼儿伤害事故处理的焦点主要是赔偿,而赔偿问题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谁来赔偿和赔偿数额。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幼儿园有过错的,才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1)幼儿园承担全部承责任。(2)幼儿园承担部分责任。(3)幼儿园没有任何责任。
我国《国家赔偿法》没有把学校、幼儿园赔偿列入国家赔偿范围之内,已经比较紧张的教育经费中并没有专门的赔偿金。调查发现,面对家长的索赔,绝大多数的幼儿园无奈只好将教育经费或创收部分作为赔偿金的来源。考虑到学校、幼儿园特殊的公益事业法人性质及实际履行能力,我们认为,幼儿园赔偿只能是部分赔偿,即使是幼儿园有完全过错,也不宜承担全部责任。这样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正常运作以及纠纷的顺利解决。
2.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不论监护人有无过错,是否尽了监护职责,都应承担民事责任。虽然这种责任可能因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而减轻,但却不能免除。
3.根据公平责任原则,幼儿受到伤害,但幼儿园、受害幼儿及其他当事人对于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各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里的“实际情况”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即实际的经济负担能力,其他如社会同情因素、责任主体所尽义务的多少等。各当事人应综合考虑立法宗旨、社会效果、个人情感等因素,尽量达成责任分担协议。或者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作出责任分担公正、合理的判决,以使问题和到圆满的解决。
4.幼儿园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从以上可以看出。幼儿园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是人身损害偿。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和司法实践,结合幼儿伤害事故的特点,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幼儿一般伤害。即指经过治疗可以恢复健康不致造成残疾者。对此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赔偿必要的医疗费,其中包括医药费、住院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护理费、治疗期间的交通费和误工收入等。
二是幼儿人身残疾。即指受害人身体遭受重伤,致使肢体内部器官部分或全部丧失功能而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者。对此,除赔偿必要的医疗费用外,还应根据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和收入减少的情况,赔偿因不能工作而减少的收入和残疾者的生活补助费。
三是幼儿死亡。对于因违法行为致人死亡,除应赔偿死者在死亡前因医疗或抢救其生命所花的医疗费用之外,还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四是幼儿精神损害。随着我国立法的逐步完善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与日俱增。凡造成实际财产损失的,赔偿全部的损失;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的,则应由加害人给付抚慰赔偿金,其数额以能够抚慰受害人精神损伤并能教育违法行为人为限。
此外,幼儿园除承担上述损害赔偿责任外,受害人还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幼儿园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方式,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监护人对他们的侵权行为承担监护责任。
(二)刑事法律责任
幼儿伤害事故中行为人的行为若触犯刑律,造成严重后果,则可能构成犯罪,因而应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这五种形式。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这三种形式。犯罪是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前提。从幼儿伤害事故发生的特点看,由其导致的犯罪主要有教育设施重大责任事故罪,玩忽职守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等。根据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对幼儿园犯罪实行两罚制度,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从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地,可以是学校内、学校外;可以是第三人在校内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但是必须与学校有一定的关联性,然而面临着如此复杂的学生事故,高校又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呢?在大众的眼睛里,学生只要出事,无论是不是学校造成的,学校都应当承担责任,那么我们今天首先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在校大学生伤害事故中,校方的责任有哪些?换句话来讲我们就要弄清楚在这繁多的伤害事故中校方应承担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民法通则》以及教育部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我们可以知道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本质是高校在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在服务场所即负有管理和服务责任的空间内,对服务对象即大学生,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2]。高校负有管理和服务责任的空间也就是法律条文中直接规定的注意义务的范围。那么校方的注意义务如何来界定就成为学校是否担责的重中之重。只有清楚的知道了校方的注意义务,学校的管理者和工作者才能有效的避免离校的责任事故,降低高校管理风险。
一、校方注意义务的特定性
1. 校方注意义务主体的特定性。
首先构成这个注意义务的主体必须是高校,其次高校应做广义的解释,不仅指学校、还包括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如后勤人员,但是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非职务的个人行为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学校不承担责任。
2. 校方注意义务时间上的特定性。
从时间上看,高校指对“在校期间”的学生活动承担安全注意义务;“在校期间”又要做广义的解释,不仅指学校实施的正常教育教学时间,又指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时间,若是在学生返校、离校途中及节假日,发生在学校的人身伤害事故,要看引起事故的原因。如是因完成学校、教师安排的工作任务或其他事物而滞留学校时的,应视为“在校时间”,学校应当承担责任,若非此原因,学校一般是不承担安全责任的。
3. 校方注意义务空间上的特定性。
空间上限于“在学校范围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对在校范围内做了规定,但如果教学活动发生在校外,那么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也同时扩大。综上,学校的安全责任,只发生在学校和教师负有教育管理保护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里。
二、校方注意义务内容的界定
本文将校方的注意义务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1. 是高校对校舍、场地等的所有设施负有管理义务,学校应对老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维修或更换。例如,近些年来出现的“大学校园篮球架倒塌砸死人”的事故频频出现,很多都是因为体育设施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校方未能及时发现,对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而造成的惨剧,为此校方负有管理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了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作为高校,应该建立完备的安全机制,定期对校园内的硬件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对新购置的器械设备应当有专人负责,购买正规厂商生产的合格产品,并定期让专业的人员进行检修,并做好记录。
2. 是高校对安全教育和管理监督方面的注意义务。
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并积极针对不安全的因素进行管理、教育。发生事故后要有积极协助和救助的义务。例如第三人在校内对学生的侵权,就要考虑是否是因校方疏于安全管理给第三方侵权提供了机会,才造成的损害,学校的疏忽行为与造成的危害结果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果是,那么学校就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另外学校对在校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时,应当充分地进行安全教育,并对有特异体质的学生有详细的调查记录,以免发生因学生患有特殊体质不宜参加某些教学活动,而学校应当知道该生有特异体质而不知或应在开展活动前尽到充分说明义务而尽,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3. 是高校对大学生发生的人身伤害的积极救助义务。
学校在从事教育管理中应当对在校学生的安全有合理的注意义务,学校应当保障学校的安全,消除和防范来自内外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例如学校对于设置在校内并负有监督管理义务的各类服务机构造成的在校大学生伤害事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3]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无论是来自学校内部还是学校外部学校都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受害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救助,并有通知义务。
三、校方责任承担的判断
校方责任的认定直接影响到学校与受害大学生之间的责任分配与分担。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校方责任的认定要看是否违反注意义务。换句话讲,是否尽到注意义务是判断校方有无过错并承担责任的核心。故掌握了校方注意义务的界定,也就掌握了责任的认定。另外,我们还应当知道法律也规定了校方注意义务的法定免责事由。具体规定了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只有熟悉了校方安全责任的认定,才可以有效的防范相应的风险。
四、高校安全责任的防范
本文拟从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及发生事故后证据的保存与收集,三个方面来阐述高校安全责任的防范。
1. 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要了解新形势下新型大学生事故产生的原因,建立以预防为主,救助为辅的事故安全防范体系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机制,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工作,保卫及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格局,建立学生伤害事故的应对机制,制定应急的预案,明确各自的责任,及时处置校园内的突发事件。针对来自校园外部分子的伤害,学校要联合当地治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
2. 加强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校内开展校园安全讲座,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设安全教育的课程,注重培养教师应急措施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活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开办安全宣传会等,介绍安全法律知识,明确家长责任。
3. 注重相关证据的保存与收集。
如果学校不幸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在法律上又尽到了相关的注意义务,但是家长最终还是不愿接受,将悲愤化为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学校在事实上已尽到了相关的注意义务,但是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则很有可能承担败诉的风险。故强调在高校管理中证据的收集,对防范此类法律风险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可见证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证据保存与收集,是学校处理此类事故的重中之重。我国《民法通则》中对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所谓过错责任,是指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规则根据的原则[5]。在后来颁布施行的《侵权责任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在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采用,谁主张,谁举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只要学生出事,家长就找法院告学校的诉讼负担,只要没有证据,家长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或证据不足的后果,继而有败诉的风险。但是在日益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高校本身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就更接近证据,如果完全采用“过错责任”就很有可能损害到学生的基本权利,有悖民法的立法原则。故我国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列举了三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特殊情况,所谓过错推定,是指在某些侵权行为的构成中,法律推定行为人实施该行为时具有过错。[5]按照“过错推定”则要求学校证明自己无过错。通过此种方式,既可以维护受害者的权益,又可以避免不适当的扩大大学生责任范围的倾向。只有充分了解了举证责任,才能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处于主动,故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当重视事故发生后各种证据的收集。
那么如何收集和保存证据呢?《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也做了详尽的规定,想到构成一个案件的证据必须具备三性,即: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所以我们日常工作中,或事故发生后所收集的相应证据,必须符合证据的三性。那么我们通过两个例子对保存和收集相关的证据进行说明。例一:我们在前文中提到学校的注意义务包括,学校要对学生有安全教育的义务,怎样证明学校履行了义务呢?我们就可以通过在入学时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学生考试合格后的试卷或成绩就是,学校尽到安全教育义务的证据。在进行集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前,可以通过让学生们签署“安全承若书”的形式证明学校尽到了安全注意义务。例二:在校军训学生休克死亡的事故,原因是由于该生有特异体质,不能够参加类似军训这样强度的体育活动。在前文中我们知道学校应当知道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名单,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这个死亡事故中,学校应当预见到此类情况,而最终因疏忽而没有预见到最终导致学生死亡事故的发生,那么学校就应当为此承担法律责任。为防止此类疏忽导致的事故,校方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对学生的特异性体质进行过详细的筛查和统计并做好相应记录,并且在组织任何有安全风险的教育教学活动前,教师都应当告知活动的安全风险,并且询问有无特异体质不适合参加活动的学生。这样的程序应记录在活动安排中,以备事故发生后作为相应的证据。
参考文献
[1]李俊生,多俊岗.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2]姚峥嵘.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摘要:在各类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伤害的校园案件中,学生伤害事故因其发生数量多、涉及范围广、司法实践中处理分歧大而备受关注。在诸多理论问题中,对学生伤害事故范围界定和学校的归责原则等问题的探讨意见各异。本文中,笔者亦将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监护过错推定原则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和法学界的热点之一。学生伤害事故是学校办学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客观现实,事故一旦无法获得妥善的处理,极易引起学生与学校之间矛盾的激化。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虽然对此做过一些规定,但是多为原则性规定,缺乏实践操作性。2002 年9月1日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相对明确了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应该承担的责任,并确立认定了学校承担责任的原则,同时规定了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方式、赔偿方式和赔偿来源。本文中,笔者将自己对学生伤害事故的若干思考作一系统阐述,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学生伤害事故概述
学生伤害事故,又称学校事故。它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对于“学校”范围,绝大多数学者将学校的范围限定在中小学、幼儿园等未成年人教育机构,人身损害司法解释也秉承这种精神,将学校的范围限定在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也大都采取了这种做法。应该说,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出发,将学生伤害事故定位为未成年学生的伤害事故以突出对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保护,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笔者认为,学校伤害事故的出发点在于保护学生的权益,而不限于未成年学生。学生伤害事故应该是学生(包括幼儿园的儿童)在校期间,受到人身伤害或者死亡,学校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事故。学生成年与否不影响学校伤害事故的构成,学校的范围也不应局限于中小学、幼儿园。
2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确定学校事故责任的法律基础。目前,对于这种关系,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监护关系说。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是法律上的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第二种观点,认为学校和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也就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与接受的关系。第三种观点,教育、管理、保护说。认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是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校对学生负有安全教育、约束管理、保障其安全健康成长的职责。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既符合现行的法律规定,也符合基本的法理精神。首先,监护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护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学生家长将学生送至学校学习,不等于家长的监护职责就自然地转给学校。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应当是一种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其次,第二种观点仅仅提到了知识的教育教学关系,但是,这种单纯的教、学关系却明显地推卸了学校应尽的对未成年学生的管理、保护责任,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这种关系排除了当学生有人身安全隐患发生时学校理应尽到的责任,有放任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学校不仅仅只是履行教学义务的教育机构,鉴于其所具有的教书育人的特殊地位,学校对学生负有一定的管理职责。因此相对于前两种观点来说,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说更加的全面、准确,也符合现行的法律规定和法理精神。
3 学生伤害事故归责原则
3.1 归责原则立法现状
3.1.1 学生伤害事故中适用的一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法通则若于问题的意见》第160条,及《办法》第8、9条之规定,学校侵权行为属于一般侵权行为,学校侵权责任原则上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在学校存在客观行为、学生出现人身损害事实、学校客观行为与学生人身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学校有主观过错等民事侵权法关于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齐备的情况下,学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学校责任以其过错为最终的责任依据和根本要素,学校有过错则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以过错为学校责任构成的最终要件。正如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家耶林所论述的:“使人负损害赔偿的,不是因为有损害,而是因为有过失,其道理就如同化学之上的原则,使蜡烛燃烧的,不是光,而是氧,一般的浅显明白。”
3.1.2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学生伤害事故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指侵害人就其所致伤害,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那就是有过错,就应承担赔偿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它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等发生倒塌、脱落而造成他人损害的,其所有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但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只要这一事故不是由学生自己的过错、第三者的过错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而学校又不能证明自己在这一事故中没有过错,那么,就推定学校作为这些设施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有过错,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3.1.3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学生伤害事故可能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各方对造成损害均没有过错,在不能依法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按过错责任原则将无人承担责任,但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失若得不到赔偿将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由各方分担民事责任的一种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确认了公平责任原则是区别于过错责任的一种独立的责任形式。但是,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必须慎重,严格按法定条件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事故发生在当事人之间;其二,当事人各方都没有过错;其三,受伤者是为了对方或双方的利益。
3.2 学生伤害事故应采用举证责任倒置,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更为合理 根据举证责任理论,举证责任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情况:“一是双方当事人距离证据的远近,接近证据的难易;二是收集证据能力的强弱;三是是否有利于实现实体法的立法精神。”从这三点来判断,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和学生在举证能力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学校的举证能力明显优于学生及其家长,因此让学生及其家长承担过错举证责任,是显失公平的。笔者认为鉴于学校的特殊情况,在学校伤害事故处理中,为保证法律的公平性,实现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目的,应当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理由如下:其一,学校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校及其教职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言论有清楚的认识,对其管理的设施设备也有更详细的了解,而学生及其家长往往处于不知情的状态。其二,学生方取证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伤害事故多数发生在学校范围内,老师和同学往往是最直接的目击证人。然而一般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企图掩盖真相,逃避责任。其三,学校对于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危险领域具有控制支配能力。在损害赔偿诉讼中,若损害的原因出自加害人所控制的危险领域范围,则被害人对于损害发生的主观及客观要件均不负责任,应由加害人就发生损害的主观及客观要件不不存在事实举证,此为危险领域的举证责任分配标准。以危险领域分配举证责任,同样适用于学生伤害诉讼。其四,将过错的举证责任倒置给学校,有利于学校预防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降低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率。
综上所述,学生伤害事故涉及到诸多法学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笔者在此只是做一粗浅分析。鉴于前面提出的学生伤害事故归责原则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校的经济负担。有的学者认为,学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如果让学校对学生承担过重的保护义务会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从而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让学校对学生伤害承担过重的赔偿责任,学校会通过提高对学生费用的收取而最终将这种增加的成本交由学生承担。笔者则认为,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校园伤害保险机制来进行规避。可以通过建立非赢利性教育保险公司,最好是采取一种更具公益性、更普及的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来替代目前的这种纯商业式的保险。可以借鉴日本建立“学校健康会”的做法,即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来建立学校事故的赔偿基金,甚至可以考虑建立独立的教育保险公司。如果运营成功的话,该保险基金本身还可以通过某种许可的方式增值,比如用于教育项目的投资等,这实际上是多了一项投资的来源,不失为一件大有益处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泽鉴.侵权行为法之危机与发展趋势.载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
[2]刘士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页.
【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推荐阅读:
《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学习心得09-28
学生伤害事故报告制度11-18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案例06-16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11-19
大学生安全事故案例06-13
华南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06-04
学生伤害处理案例06-21
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