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共9篇)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 篇1

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增强行业工作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依法行政、优质行政、廉洁行政,巩固政务公开成果,规范政务公开要求,深化政务公开内容,创新政务公开形式,突出政务公开重点,提高政务公开水平,为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按照区政府、区纪委、区监察局的要求,我局为确保机关各项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迅速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和圣军任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为切实提高我局各科室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局党组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各科室将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办事要求全部上墙,并安排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日常事务。

二、采取强有力措施,将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政务公开工作总体上是巩固、规范和提高,同时在重点环节上深化、创新和突破,全面提升政务公开的层次和

—1— 水平。为此,我局在规范制度、重要事项公开和公开的形式上作了大胆地探索。

1、规范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拓展延伸。我局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局领导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宣读了政务公开工作方案,重点强调了干部职工在接待来信来访中、群众办事等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市、区及局里制定的各项政务公开工作措施,不允许出现违反政务公开政策文件规定的事件。并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各科室的年终考核挂钩。向机关干部群众公开了内务,包括机关内部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干部任用等重要事项,增强机关内部事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极大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2、密切联系群众,突出重点,公开重要事项。我局抓住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突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事项,从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加以深化。重点公开了十项公开制度,即公开本部门职能中的审批执法收费事项;公开审批执法收费具体职能单位;公开审批执法收费事项的法律政策依据;公开审批执法收费事项的条件;公开审批执法收费程序;公开审批执法收费时限;公开审批执法收费结果;公开审批执法收费工作纪律和廉政制度;公开审批执法收费责任追究办法;公开审批执法

—2— 收费违规违纪投诉举报单位和电话。并将这些重要事项挂上墙向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公开,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勤政为民的目的。

3、加大服务“窗口”建设,务求实效。我局始终把服务“窗口”建设作为加强政风建设、推进和落实政务公开的突出重点。凡是属于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的“窗口”科室,如林政科、木材检查站等都建立和完善了公开办事制度。所有科室配服务公示牌,工作人员一律挂牌上岗、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来我局办事的群众。

4、加大宣传力度,在公开的形式上做文章。除了在政府网络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开林业法律法规政策、行政审批事项外,我局还想方设法利用其他形式和媒介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今年我局利用送科技下乡、《森林法实施条例》宣传、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义务植树节等重要时段发送宣传资料,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及重要办事公开制度,收到良好效果。

四、政务公开工作打算

1、服务“窗口”在“办证室”的基础上,争取完成林政、种苗、林产、纠调等集中办理,实现“一站式”办公。

1、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

—3—

2、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有部署、实施有检查、年终有考核、违规违纪有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

3、加大宣传力度。围绕政务公开工作,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和广大群众宣传政务公开工作部署、取得的成效,营造政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二00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 篇2

(一)紧盯目标,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责任目标

今年已完成人工造林94608亩,其中:灌区防护林15558亩,植树674376株,生态经济林28550亩。退耕还林工程新造及补播50500亩;围栏封育2万亩。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政管理,林业案件查处等各项工作都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使林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以围城生态林核心区、南川生态路宽幅新造为重点,补植完善村级骨干林带,绿化34个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共完成造林15558亩674376株,其中:新植3636亩,补植11922亩。

2、生态经济林按照“狠抓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两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狠抓葡萄产业,培育枸杞、苹果产业。今春种植生态经济林28550亩,其中:葡萄16262亩,苹果7337亩、枸杞3651亩、枣树1300亩。

3、组织造林专业队,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抢墒新造及补播柠条5.0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0.5万亩,退耕地补播3万亩,荒山挖鱼鳞坑点播0.05万亩,荒山补播1.5万亩。

4、对樊家庙子野生酸枣进行,封育补种,切蘖复壮,改造成2万亩酸枣采种基地,设置铁丝围栏3.2万米,修建护林房1座,维修林区道路15公里。在原有酸枣生长稀疏区域,尽量保护原有植被的情况下,采取先挖穴在点播的办法进行人工补植1万亩。

5、为加快环境改善,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大了秋季林业建设力度,树立了“一年林,两年造”的意识,提前动手,早做规划,在做好秋季植树工作的同时做好明春造林的准备工作。

(1)、肖家窑万亩节水基地及陈家沟节水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肖家窑、陈家沟节水项目区规划面积为1.7万亩,其中:肖家窑1.2万亩,陈家沟0.5万亩。目前已完成开沟110万米、铺设支管道1.52万米,计划栽植苹果苗木67.2万株,营造防护林190亩。今秋栽植高酸苹果660亩,植树36960株,该项目的实施为灌区外围林地更新改造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模式,为开发区荒山造林改造发展后续产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2)、灌区防护林建设稳步推进。以城镇余留地、朝阳生态路及盐兴公路、黄同公路等绿色通道补植为重点共完成秋季人工造林6700亩,植树50万株,整修林带1.9万亩,开挖栽植沟61万米。同时与各乡镇配合,督促、指导承包户整修林带20186亩,冬灌18000亩,涂红刷白230万株,切实加强林木管护,提高林木保存率。

(3)、经济林建设力度逐步加大。一是按照工委、管委会的要求,制定了《红寺堡开发区加快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意见》,工委已以文件下发,明确了开发区林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果农和投资经果林建设的企业、大户吃了一颗定心丸;编制并上报《红寺堡开发区2008-2010年特色经果林产业发展规划设计》报告。二是为高标准、高质量建成盐兴、滚新、恩红及中盐高速等公路绿色长廊,早日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树立开发区绿色窗口形象。通过实地踏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编写了《红寺堡开发区特色优势产业带绿化美化工程发展实施方案》,以盐兴、滚新、恩红等公路两侧300米产业带建设为重点,规划种植经果林121549.2亩,建成葡萄、红枣、苹果三个优势果品产业带;编写了《中盐高速公路两侧300米林果产业带建设方案》,规划林果产业带面积24787.4亩,乔木林199.4亩,灌木林1761亩,通过生态林、经济林并举,最终实现防风固沙,经济效益,公路美化相统一。三是指导中圈塘万亩葡萄基地完成栽水泥杆、冬剪、埋土,确保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成立红寺堡镇上塬村葡萄基地建设技术服术组,现场指导。借鉴中圈塘万亩葡萄基地建设经验,统一标准、统一划线、统一挖沟、统一指导施肥、回填、整沟、灌水。已开沟200余万米。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乡镇协作,落实明春经果林种植地块,做好挖坑回填冬灌工作,为明春栽植打好基础。落实林果面积15.26万亩。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 篇3

一、明确监管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新的经济户口管理制度

经济户口管理基

本思路:积极行政、依法履职,创新手段、科学监管,整合资源、落实责任,狠抓日常监管、注重长效管理。各地要在近年实施经济户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上述思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贯彻执行新的经济户口管理制度。2008年着重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做好相关制度的修订工作。新的经济户口管理办法及配套制度正式下发后,各地要结合监管实践,根据新制度的规定,修改完善原有操作办法和制度,着力建设系统的监管制度。

(二)加强对重点热点行业的实地检查。年内各地要对列入重点行业的市场主体必须进行一次以上的实地检查。对被省、市局列入热点行业管理的市场主体,凡有关部门要求我们配合进行实地检查的,要积极配合,切实做好实地检查工作,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并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对各地自行标注的热点行业,按照各地的要求实施实地检查。

(三)切实完成必查事项的检查工作。经济户口管理办法中确定的必查事项,各地要根据检查时限,采取不同的方法落实检查工作,并在电脑中录入检查情况。

对其他市场主体,由各地根据上级部署和本地实际,组织好检查。

(四)重视检查记录,确保每次检查都留有痕迹。各类检查凡有纸质记录的都要注意保存,以备抽查;凡能够电脑录入的,都要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录入。

(五)加强督查考核。市局于11月15日前对县级局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督查考核,各直属局、分局对基层分局(所)的考核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并及时通报考核结果。考核要突出“检查实”和软件运用情况。对考核数据有疑问的,要进行必要的实地检查考核。通过考核督查,推进经济户口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切实履行职责,抓好各类专项检查

认真组织好各类专项检查,各地重点要抓好以下三点:

(一)抓好政府重视和社会关注的专项检查。目前政府最为重视,社会也广泛关注的是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各地在配合有关部门实施专项检查时要特别重视。要继续抓好化工生产专项整治,对已列入政府关闭名单的企业,要加强监管;应当采取措施的,要及时依据工商法规采取相应监管措施;需要责令变更或注销的,要及时发出责令通知;依法应当吊销执照的,要及时吊销;案后需要回查的,要及时认真组织回查。

(二)注意研究专项检查的规律性,加强专项检查的整合工作。监管的科学性要求尽可能减少具有突击性质的专项检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监管的需要,有些带有全局性违反工商法规的行为,不采取必要的专项整治,难于遏制其漫延的势头。2005年,省、市局提出要加强专项检查整合后,各地做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哪个地方整合工作做得好,那个地方检查就能落到实处,基层监管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就强。各地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继续加强专项检查整合工作。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提高检查的计划性,减少基层的忙乱现象。

(三)准确及时反馈监管信息。凡是文件中明确要求上报专项检查情况报告和统计数据的,各地要及时上报。对统计数据要认真填报,对统计数据存在逻辑错误或明显与事实难于相符的,要认真核查。对专项检查中查处的典型案例和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每项专项检查涉及的市场主体,一定要做到户口清,状况明,检查实,依法处理。

三、强化年检功能,把好市场主体检查关口

2007企业年检工作,在认真落实总局《企业检验办法》和省局《关于印发内资企业年检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苏工商企〔2007〕31号)的同时,还要注意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利用年检对重点热点行业企业特别标注进行核对、修订。按照新修订的经济户口管理办法,特别标注由注册部门负责。为了做好准确标注,打好经济户口管理基础,年检时对已换发注册号的企业,要以企业提交的前置许可证件为准,进行核对。对标注不准确或有遗漏的,及时进行调整;一个企业涉及两个以上重点热点行业的,有几项就标注几项;市(县)确定的热点行业与省局重复的,按省局要求标注,不得重复标注。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 篇4

2008年是我们国家极不平凡的一年,喜庆与悲伤、灾难与抗争,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升华,也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2008年也将是扶贫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

重的战略思想的确立,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统筹城乡进程的加快,使扶贫开发工作的大背景、大形势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解决贫困问题的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参与扶贫开发的主体越来越多,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宽。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励精图治,拼搏奋进,狠抓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输出、县内易地安置等重点工作的落实。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团结协作及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切实改善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为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了基础,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总体上各项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一、二OO八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

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办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客观分析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一是以永扶办字〔2008〕1号文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二○○八年扶贫工作要点》上报县人民政府,下发十五个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文件明确了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任务及措施。二是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我办将县委、政府确定的2008年重点扶贫工作任务,及时将主要扶贫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乡到村,分解落实到各股室负责人及各位分管领导,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完成好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

(二)2008年各项扶贫开发工作进展较好。

1、突出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确保完成6600人极端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实现7150人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的任务,我办及时下发了《**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完成二○○八年解决温饱目标任务的通知》(永扶办字〔2008〕11号)文件,制定了办领导分片联系责任制等十条措施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到年底统计,全县实际解决了6640人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实现了7180人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2、狠抓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2008年共计启动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78个,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72个,市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6个,项目总投资1140万元。项目涉及基础实施(含通路工程、通电工程、水利工程、安居工程),经济发展(含种植业、养殖业),生态建设(含沼气池、节能灶),社会公益事业(集体性文化娱乐场),科技培训(含种养业、养殖业、劳动力实用技术)等五大类项目,项目覆盖15个乡镇78个村民小组4047户15791人(少数民族1937人、残疾人223人)。截止11月底,78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除受种植节令制约而不能启动实施的种植业项目外,90%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公益性建设和科技培训项目基本实施结束,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社广大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以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为重点的扶贫安居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今年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年初特大的冰凌雪灾、雨季的滑坡泥石流、受“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情发生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整合各类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以扶贫安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为契机,紧紧围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和构建和谐**的战略目标,整合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整村推进消除茅草房工程和专项安居消除茅草房工程等项目资金,着力实施农村住房改造。今年全县规划实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茅草房改造、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国债易地扶贫等安居工程6758户,项目总投资5233.6万元,其中:扶贫专项安居工程400户160万元;扶贫整村推进安居工程700户280万元;“5.21”地震受灾民房恢复重建3022户3629.6万元;冰凌雪灾民房恢复重建1296户648万元;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800户400万元;农村民居地震加固工程500户100万

元;国债易地扶贫40户16万元。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扶贫安居工程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项目工程建设任务,目前项目受益农户已全部迁进新居。

4、积极开展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今年的产业扶贫开发围绕县委、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狠抓灾后恢复重建和独具区域优势与特色

产业的发展。一是把握种植节令,认真组织实施“**县2007财政资金产业发展花椒高产高效示范栽培项目”,该项目规划在务基乡八角村和黄华镇金寨村建设实施示范园1550亩(其中低产林改造1000亩,种植示范园500亩,采穗圃营建50亩),配套灌溉水池50个1000立方米、灌溉管引3000米,科技培训500人次。省级财政投入项目资金80万元,覆盖2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1141户贫困农户5291人。该项目截止11月底,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二是深入调查,认真组织编制《**县灾后重建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种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中药材示范基地种植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规划在伍寨乡白云村、码口乡黑甲村、莲峰镇官寨村、水竹乡塘坝村等高寒山区6个贫困村的33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实施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种植976亩;莲峰镇六井村实施天麻示范种植80亩4000塘,项目总投资30万元。截止11月底,已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立足资源优势,积极争取资金,大力发展支柱产业。10月底,已完成**县魔芋种植示范基地建设100亩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与上报,项目总投资50万元。项目实施方案经市级专家组评审通过,正报省级相关部门审批之中。

5、狠抓贫困农户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输出,促进增收。**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扶贫办的统一组织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县扶贫办、人力资源办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措施与责任,加强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的联系沟通,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就地培训和异地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是认真做好引导性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以《劳动法》、《外出务工常识》、《职业道德》、《卫生常识》、《安全常识》等为教材,对输出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务工常识、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9.9万人,占计划数的100%,其中:省外4.52万人,省内县外3.21万人,县内2.17万人。有序转移人数7.17万人,占计划数的100%;全年共开展培训68期8503人,培训转移8359人,其中引导性培训8103人,基本技能培训400人,占计划数的100%,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9.72亿元,净收入5.19亿元。二是充分利用好溪洛渡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培训基地起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三是引导和鼓励外地各类有培训资格的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培训,通过签订培训订单或输出协议,约定双方责任和权益,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力求做到“培训1人、转移1人、致富1家、带动1片”的工作目标,走出一条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促增收的路子。

6、积极做好小额信贷及贷款贴息扶贫,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今年市扶贫办下达给我县1200万元的贴息贷款任务,我办与信用社通力合作,共发放小额贷款1200万元,占计划数的100%,项目覆盖15个乡镇146个自然村1395户贫困农户,贷款主要投向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其中种植业542万元;养殖业531万元;加工业15万元;其它产业112万元。

7、大力推动“百千万帮扶工程”及机关干部职工挂钩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3月县政府以《关于组建2008百千万帮扶工程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通知》(永政办发〔2008〕74号)文件,明确了在全县抽调42名干部(其中:科级领导干部15名,一般干部27名)成立驻村帮扶工作队,下设驻村帮扶工作队办公室和12个驻村帮扶工作组,对12个贫困村实施重点攻坚扶贫,长期驻村帮扶,不脱贫、不出村。与此相应,又先后出台了《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充实结对包户领导组的通知》(永办通[2008]26号)、《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百千万帮扶工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单位挂钩帮扶村和干部职工结对包户工作的通知》(永办通[2008]36号)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要求各挂钩帮扶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按照“三联系两深入”要求,指导联系乡(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面工作,协调解决好乡(镇)实际困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211结对帮扶工程”,加大干部职工结对包扶贫困户力度。据统计,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县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人数达2472人、结对帮扶农户2540户,1至11月份到点工作的干部职工达2.58万人次,其中处级领导0.14万人次,科级(含科级)以下干部达2.44万人次。挂钩单位共资助贫困学生4682名,举办各种培训班226期,各挂钩部门积极为挂钩帮扶村共引进资金395.34万元,机关干部职工捐款达80.6万元,捐物折资70万余元。尤其是在今年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中,以扶贫办全体干部职工为主体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办公室及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以不同方式直接参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锤炼了队伍,经受了考验,拓展了思路,强化了手段,在应对各种灾害的措施方面,与以往相比,反应更快、动员更广泛、行动更有效、社会影响也更大。灾后工作从一般性的慰问活动发展到主动参加国家灾后重建的组织系统和总体规划;工作思路从一般性的恢复生产发展到全面考虑扶贫和防灾减灾的结合,初步形成了“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思路。通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我们看到,扶贫办是一支团结奋进、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队伍。我们充分相信,借助这种举国振奋、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把扶贫开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8、其它扶贫工作。我办在努力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外,还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抓好科技扶贫、畜牧扶贫、以工代赈扶贫、残疾人扶贫、少数民族扶贫、控制人口增长等扶贫措施的落实,积极探索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有效结合,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加强对扶贫系统人员业务素质建设,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情况;求真务实,完善基本数据;加强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在全办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复评、效能监察、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和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四项制度”的宣传学习教育活动,培养全办职工继续发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努力打造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工作队伍。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公告公示力度,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安全运行保障机制,搞好扶贫工作的动态管理,完善监测手段,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一是县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扶贫开发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把扶贫开发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继续实行分级负责制,强化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一体两翼”战略,以“百千万帮扶工程”为重要手段,着力抓好安居工程、异地开发、科技扶贫、小额信贷和社会扶贫等工作,突出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地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分类制定扶贫开发工作标准,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

2、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县委、政府根据扶贫项目的相关文件要求,分项目制定出了项目实施的“工作时间流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县扶贫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随时深入扶贫项目实施点对项目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专题研究解决,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强化服务与项目资金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市一系列扶贫开发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根据各重点村实际,制定具体的扶贫项目管理措施;扶贫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搞好服务,切实做到每一个项目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及时帮助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资金管理严格实行专户储存,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禁止挪作它用,并严格执行县级报帐制,强化审计监督。同时,认真推行项目公告公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扶持对象、建设规模及内容、补助标准、金额、财务决算等进行事前事后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扶贫开发工作打牢思想基础。一是教育群众从“等、靠、要”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坚持发展,依靠发展才能解决各种矛盾的新观念;二是破除过去依赖政府,发展产业和项目都要政府出钱、出人、出技术的习惯,树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新观念;三是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四是从闭关自守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走出去、引进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新观念;五是从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起投入与效益要相适应的新观念。

5、依靠科技,加大扶持典型示范带动发展。一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一批农户容易掌握的实用农业科技,选择一批勤劳、有经济头脑的农户,采取小额信贷和扶贫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扶持了一批种、养、加工和营销大户,加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力度,使其脱贫致富,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扶持了一批以种养业为主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建立特色种、养基地,形成特色农产品产、加、销产业链,使一部分贫困群众通过“企业+基地”、“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先富起来,从而达到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商品生产,尽快取得经济实惠的目的;三是对农村中先富起来的典型村、社或农户,大张旗鼓地予以宣传。通过这些举措,树立典范,使群众学有模范,干有榜样,营造科技致富、发展光荣的浓烈氛围,激发群众的上进心,启发和教育他们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增收致富。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1、解决贫困难度加大。按照国家最新修定的贫困标准,全县至今还有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7.6万人,有刚达到温饱线的低收入人口11.2万人,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8.8万人;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较脆弱的地方,其中有2.74万人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高寒冷凉地区和人均耕地不足0.5亩的干热河谷地区,就地扶贫很难摆脱贫困,须实施易地开发扶贫;尚有2800户11400余人居住在茅草房和破烂危房里,住房困难问题有待解决。还有30个村委会665个自然村11.87万人10.09万头大牲畜存在着饮水安全问题;有6个行政村710个自然村不通公路;有20个行政村410个自然村不通电;部分地方和部分群众就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烧柴难、行路难、生活难和住房难等问题仍然存在。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推进,贫困人口的分布越来越分散,越来越聚居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深山区、高寒冷凉片区和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解决这些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增大、成本大大增加。

2、投入力度不够。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当前解决1个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需投入1万元左右,帮助1个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需投入8000元左右,解决1个贫困人口的温饱所需成本大大高于以往任何时候,然而省级每个自然村整村推进仅投入财政扶贫资15万元,市级每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两者不能同时兼顾,贫困群众缺什么补什么的需求不能圆满达到。现在,全县还有272个自然村需实施整村推进,有相当一部分自然村还存在着缺水、少电、路难行等问题,以现在省、市的投入每年只能解决60个村左右,还需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贫困村建设任务。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动态的,因为现实还存在着因各种因素返贫的现象,并且随着贫困标准的逐年提高将会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加之由于扶贫项目实行分实施,一些地方长期没有项目覆盖,贫困乡村基础条件更加脆弱,贫困人口与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在逐步扩大,贫困群体的相对弱势地位更为突出,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3、认识不到位,工作有松劲现象。个别乡镇、挂钩帮扶部门的部分干部认识不到位,投入不到位,工作不到位,对全市的“百千万帮扶工程”挂钩扶贫工作流于形式,涉农资金无法整合,难以形成合力。加上对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扶持对象等不明确,见子打子,缺乏持续发展思路和措施。在项目实施中,随意调整上报批准的项目,对扶贫项目的业务要求一知半解,马马虎虎,致使工程进度上不去,项目建设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码口、伍寨、马楠三乡扶贫项目尾欠越拖越大,工程迟迟发挥不了效益。一些乡镇后续管理制度不健全,项目建成后管理不善,项目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4、扶贫项目的安排存在着“路边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少数项目没有真正安排在最贫困村组和最贫困农户,表现为存在着重基础设施建设和轻产业扶贫等增收项目,重无偿资金扶持,轻有偿资金的争取和使用,重领导的安排指示,轻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的安排原则等现象。

5、群众的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一些乡镇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不到位,向群众公开扶持对象、物资发放、补助标准等不及时,群众对扶贫项目了解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项目实施难、管理难、效果不理想。少数群众的“等、靠、要”畏难情绪、懒惰思想突出,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二OO九年扶贫工作安排意见

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县实际,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为目标,紧紧瞄准贫困群众和贫困人口,认真实施整村推进、易地开发、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突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建设重点,继续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主要目标:基本解决0.85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巩固提高0.65万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农民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层民主政治更加发展,社会和谐基础更加稳固。

主要任务:力争完成76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70个,市级财政资金扶贫整村推进6个;解决500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特困群众的易地搬迁和安置问题;保持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培训和转移输出,争取大多数贫困家庭户均转移输出1个富余劳动力;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科技、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大力发展魔芋产业和开发野生山果绿色保健饮料业;发放农村小额信贷1200万元以上,以加大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持力度,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六个一”项目建设力度(大多数贫困人口人均拥有1亩左右基本农田地、1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果、出栏1头生猪、掌握1门农村实用技术、有条件的户均转移输出1名富余劳动力、建设1个沼气池或节能灶),为早日摆脱贫困、与全省全市同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创造条件。要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㈠着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努力增强贫困村综合发展能力。2009年,我们将按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省、市扶贫部门的规划,全力实施78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认真抓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饮水、行路、用电、基本农田建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性、公益性、基础性项目。从解决贫困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以通路、通电、通水、改厕、改房、改灶、改厩和治脏、治乱、治差等为主要内容的“三通四改三治”工作,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努力建设秀美家园。认真落实扶贫规划进村到户、帮扶力量进村到户、扶贫资金进村到户、扶贫项目进村到户和技术服务进村到户等措施,做到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发展一个村、致富一个村;使每一个重点扶持村的综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㈡着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努力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

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积极培植有市场、有效益的新型产业。对有产业基础、有加工龙头企业的地方要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扶贫企业+农户”、“农头扶贫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大户带小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扶贫组织的发展,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新机制,着力提升全县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需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扶持龙头企业与建立基地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植和壮大全县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农民增收。继续积极探索信贷扶贫的运行机制,结合“信用村”建设,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努力发挥小额信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产业扶贫创造良好条件。

㈢着力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大胆探索,建立完善责任落实、绩效考评、资金整合、项目配套等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解决温饱问题的进程、返贫率的高低、经济发展的快慢、帮扶任务完成的好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和重要依据。重点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协调机制。县扶贫部门将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整合资源,协同县直各部门按照工作职能把涉及扶贫开发的项目纳入行业部门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要求,将高寒山区、深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中最穷的村、最困难的群众优先纳入扶持范围,优先安排、重点扶持,特别是把绝对贫困人口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已基本具备脱贫条件的村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㈣着力做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责任制,努力探索有效的挂钩扶贫工作方式和社会帮扶办法,使之真正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局面。

㈤着力实施500人县内易地开发扶贫,努力改善高寒山区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

㈥继续研究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的作用,包括小额信贷,引导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化过程,形成持续增收能力。

㈦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敏感性、工作主动性及工作水平。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职工一定要有大局观和加强部门合作的意识,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对象、战略和政策措施,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加强研究,勇于创新,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 篇5

2008年我区教育系统共青团工作将在市区团委以及区委教工委、区教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区实施意见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坚[此文源自范文先锋]持科学发展观,围绕教工委教委中心工作,按照教工委教委任务分解要求,紧抓奥运契机,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坚持“党建带团建”,夯实基础,开拓创新,切实服务于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根据教工委教委整体安排和团干部队伍现状,团工委确定2008年的工作思路为“一个工作核心,两个重点项目,三项系统工程”即:

一个工作核心: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

两个重点项目:以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以及服务奥运为重点项目。

三项系统工程: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科研工作;完善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系列活动。

三、工作重点:

(一)、以奥运为契机,为北京筹办奥运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2008年,是奥运的要害之年,团组织应该紧抓奥运契机,倡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奥运建设中,为北京举办奥运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教育。教育系统团组织应依托协作片和委员会,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宣传“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通过主题演讲,辩论,知识竞赛,文化汇演的形式宣传文明礼仪,普及奥运知识,在校园内营造人人关心奥运,人人宣传奥运的和谐氛围。

推进“中学生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学团组织应保持与学校所在社区团组织的密切联系,要广泛参与社区青少年事务治理体系共建工作,做好“中学生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及中学生假期到社区报到的衔接工作,保证渠道畅通。要挖掘和利用社区中的有效教育资源,以公益性活动为载体,以社区青少年活动基地为依托,开展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果、有总结。建立青少年社区参与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学校评价和社区评价的统一。

组织好奥运会城市志愿者的宣传和招募工作。为深入推进全区中学团组织更好地参与奥运、服务奥运,有效发挥中学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和规模优势,充分调动全区广大中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投身奥运服务与志愿实践,团工委将在全区中学团组织中广泛开展城市志愿者的宣传和招募活动,以丰富、有效的宣传和活动方式在中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

做好奥运会驾驶员志愿者的培训组织工作。团工委具体负责我区教育系统驾驶员志愿者的组织工作,2008年,将是大规模组织培训以及上岗实践的要害时期。团工委将按照市教工委教委的统一安排及区政府的要求,确保我我系统驾驶员志愿者按照要求参加培训考核,上岗服务,使我系统驾驶员志愿者能够为奥运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二)、以学习为动力,建设一支能力强,作风硬,思路新,素质高的团干部队伍。

开拓学习方式,拓宽学习内容,加大对团干部培训的力度。将专题学习与业务培训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月例会以及校际交流开展研讨、互助、汇报、交流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培训使团干部了解前沿的理论知识,引导团干部自觉学习研究青年动态,加强与团员青年的联系,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导师带教”工作机制。通过以老带新,传授经验,资源共享来实现团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担任团干部三年以上的同志担任导师角色,负责辅导一至两名新任团干部,具体指导其业务活动的开展以及常规工作的进行,通过具体指导和答疑解惑,新团干部能够迅速融入工作,缩短工作的适应期。

狠抓科研工作,强化团干部科研意识,促使团干部能够用理性的眼光思考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科研治理组组建科研骨干力量,构建科研小组,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推进科研工作,将科研与日常治理紧密结合起来,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团工委委员会改组过程中尝试运用竞聘上岗方式,通过择优选拔,优化骨干团干部队伍。2008年,团工委拟将团工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协作片副片长的职位作为竞聘岗位,实行差额选举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基层团干部担任。通过竞聘加深对团干部的了解,让有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的团干部加入到委员会中为团组织建设出谋划策,为组织发展增添新鲜血液,同时,以此作为尝试,进行团干部培养新方式的探索。将骨干团干部推荐纳入丰台区青年人才库,为团干部成长发展创造机会。

(三)、以项目建设为平台,推进品牌工作,努力提高服务青少年的能力和水平。

站立“首都少年先锋岗”。少年先锋岗是对广大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是初中少先队组织开展队的活动的重要依托。要充分发挥少年先锋岗的教育作用,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和学校周边革命历史遗迹等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在中学少先队组织中广泛开展站立少年先锋岗工作。要通过主题队会、英雄故事会等形式,做好少年先锋岗岗前教育、岗中教育和岗后教育,对队员进行中国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按照团市委统一安排,城八区少先队员在每年4月至10月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站立首都少年先锋岗。任务校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教育契机,做好站立“少年先锋岗”工作。

加强中学生业余党校和“少年团校”、“青年团校”建设,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党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之一。通过党校教育,帮助党校学员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有条件的高中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党校形式,深化和创新党校治理体制,推动党校的规范化建设。与此同时学校团组织要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治理与指导,确保发展思路和教育思想的统一。在做好党校建设同时积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2008年团工委将做好第八期中学生业余党校的招生培训工作,并发挥区中学生业余党校、十二中业余党校、丰台二中业余党校三所市级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校级党校的指导,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为中学生成长成才奠定思想基础。

团校教育是面对中学生的一种团前教育、团员意识教育形式。通过团校教育,使全体中学生都能了解团的基本知识,将“争章”与“推优”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团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重视首批团员发展和团支部的建立,积极引导学生“迈出青春第一步”。团校应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初中校要进一步完善“团队衔接”工作,确保中小学团队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依托优势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共青团教育活动中,推进“阳光心语行动”,为青年教师以及青少年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保障青年团员心理健康成为各级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团组织应采取积极手段,在把握本校青年团员心理问题现状和特点,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将有效经验及时推广。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对策,如成立心理活动小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开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素质拓展练习等方式,增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切实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开展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系列活动。2008年,团工委在总结前期青年教师表彰以及活动的基础上将制定青年教师专项工作计划,围绕青年教师成长成才设计系列活动,丰富青年教师生活。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关心青年教师生活,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增强团组织的感召力和向心力,通过主题教育引导青年教师扎根丰台,奉献教育。

做好信息工作和网络建设。

团工委历年来都非常重视信息工作,团干部信息意识不断强化,能够及时对工作有思考,有记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工作优良传统。2008年,文秘治理组的工作重点将从追求信息上报数量向提高信息报送质量转变,通过完善制度,责任追查,月统计排名以及与年终考核挂钩等方式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确保2008年信息工作在团市委信息排行榜中中少系统位居第一。

网络是信息传递的阵地,团工委网站建设在2008年将以及时、高效、准确为目标,提高网站建设的质量,加快信息更新速度,为团干部查找资料提供便捷。

四、工作要求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 篇6

事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发挥优势,真抓实干,努力营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全面推进我州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我州实施“开放活州”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现将我办2008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开放活州”、“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按照“政治与经济相协调,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对外交往与合作同步发展”和“渠道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用”的工作思路,积极参与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在加强与老挝、缅甸、泰国等周边邻国的交往基础上,不断推动向东盟纵深发展,努力开拓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交往渠道。

(一)精心做好外事接待工作,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2008年我办接待了来自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日本、澳大利亚、美国、韩国、蒙古、瑞典、瑞士、德国、葡萄牙、俄罗斯、喀麦隆等15个国家和亚行等国际组织的国内外来宾107批1566人,其中外宾1530人,内宾36人,党和国家领导3人,省部级官员34人,外交官45人,记者78人。通过认真细致地做好每次接待工作,增进了相互理解,增强了合作信心,促进了我州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与合作。

在接待外国记者中,我们努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对到我州采访的韩国《朝鲜日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德国国家电视2台、日本中国影像公司、日本东京放送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记者团,亚洲卫视以及泰国商务部组织的泰国电视5台、《曼谷商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我们精心安排,引导采访活动,客观报道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宣传了我州良好的对外形象。

(二)统筹做好州领导出访工作,提升对外交往成效

推动高层互访,是我州扩大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为我州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发挥着积极作用。一年来,我办统筹安排州委江普生书记率团访问老北和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刀林荫州长率团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陈启忠副州长率团赴泰国、老挝工作访问;黄姗副州长率团赴老挝工作访问。通过拜访高层、会谈会晤、洽谈考察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有力地推动双方在经贸、旅游、投资、友城方面的合作。

(三)充分利用外事优势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是利用自身资源,积极为经济、教育、卫生、司法等部门和涉外企业进行对外协调、法律咨询、政策指导、翻译服务,进一步推动了我州与邻国在大通道建设、边境管理、禁毒禁赌、疫病防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二是把接待安排与宣传我州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有重点,有针对性安排参观考察,充分利用会见会谈机会,重点推介和宣传昆曼大通道、边交会、景洪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磨憨经济开发区、澜沧江-湄公河航运、中老缅泰旅游圈项目和橡胶、云麻、傣医药、生物资源等产业,为我州对外合作、招商招展、引资引智工作作出积极努力。

三是在黄姗副州长的带领下,向外交部积极争取,促使**普洱茶成为国家领导人向英国首相、俄罗斯总统赠送和出访日本用的国宾礼茶,极大地提升了我州普洱茶的知名度并赢得了国际声誉。

四是通过外事渠道,帮助**石化等企业实施重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 篇7

合肥市蜀山区位于合肥市的西南部,辖11个镇、街、园,弱势群体人数较多,法律援助需求也有所增加,法律援助任务极其繁重。中心在省厅、市局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区司法局的直接领导下,以服务大局为核心,以从严管理为保证,努力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职能,为贫弱群众撑起一片蓝天。

一、领导重视,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用力保障。

针对法律援助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区司法局的大力争取下,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财政对法律援助经费逐年增加,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三万元,为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供了有力的工作保障,促进了我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区司法局在办公条件的改善上也给予了法律援助中心大力支持,将法律援助接待室设在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三里庵旺城大厦,办公室宽敞、明亮、整洁,方便了当事人上门咨询和申请援助。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法律援助形象。

中心健全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上墙公示。这些制度包括: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法律援助工作职责、法律援助接待工作规范用语、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程序等。

中心为了方便群众,印制并发放了《法律援助工作流程表》和《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证据、材料表》,使群众对于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一目了然。

中心十分注重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实行案件回访跟踪调查制度和案件投诉登记调查制度,每办结一件法律援助案件,都主动征求受援人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达到了群众非常满意,到目前为止,区司法局没有接到一起投诉。中心还参加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开展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评比,通过评比活动提高办案的质量。

三、做好咨询接待和援助案件的办理,并将专项活动与常态工作有机结合。

中心安排专门接待人员接待来电来人咨询,工作人员在接待时认真诚恳,热情周到,文明礼貌,耐心细致,用专业的法律知识正确地解答群众的疑问。

中心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类专项法律活动,先后参加了“农民工维权专项活动”、“综治宣传月”、“婚姻家庭法律宣传月”“

12、4普法宣传日”等活动,通过散发宣传资料、讲解法律知识等途径,向群众宣传法律,加强群众的法制观念。

与此同时,中心坚持将农民工维权工作纳入工作常态,在日常的工作中为农民工提供快捷方便、高效优质的法律援助。中心受理的一起农民工维权案件,经过了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历经劳动争议仲裁、一审、二审,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受援人争取了最大的利益。从六安来合肥打工的农民工梁志海,在工作的第七天,因顶管土方塌方造成脊椎骨折,用人单位省水利建筑安装总公司在支付了第一次住 院医疗费用后就不再管他了。中心了解到梁志海家庭困难、急需治疗,当即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承办律师认真研究了案情,认为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按雇佣关系处理,提出损害赔偿要求,走这条路对律师来说比较省事,但是估计梁志海最终只能得到三、四万元的赔偿;另一条路是申请工伤鉴定,虽然这是一条环节众多、耗费时间的维权之路,但是却能更好地维护梁志海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援助中心不畏艰难,不怕麻烦,陪着梁志海走上了旷日持久的维权之路。由于用人单位否认与梁志海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梁志海既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工资卡、出入证、工资条、工作服等相关凭证来证明,承办律师多方调查取证,终于取得了关键性的证据,最终帮助梁志海赢得了这场官司。这起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民工维权案例相继被《安徽法制报》、《安徽工人报》、《合肥晚报》、省司法厅网站、市司法局网站、《市法律援助简报》等媒体报道宣传。

四、构筑多方位的法律援助平台。

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各镇、街、园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设,为社区群众提供贴心法律服务;并且在各社居委和一些驻地大单位设立法律援助窗口,及时通报弱势群体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服务,为百姓服务,形成法律援助的新格局和新网络。

中心不仅与区残联、区老龄委、区妇联等部门形成了联动,还分别与区工会、团区委、区老龄委、区妇联联合成立了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妇女法 律援助工作站,并对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机构设置、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加强。

五、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中心继续为残疾人开辟“无障碍通道”,为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并安排专人值班。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和省厅、市局的有关精神,对农民工追讨工资、要求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申请,简化申请手续,一律不审查经济状况而直接予以受理。

中心建立了预约上门服务,方便了行动不便又急需法律帮助的“老、弱、病、残”特殊人群,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中心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适度适当地降低门槛,争取实现“门槛”内的全覆盖,做到应援尽援。

六、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律援助社会氛围。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要让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众了解、关心、接受和支持它,关键在于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中心在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初步形成了固定性、针对性、经常性和特色性等特点。除了经常举办“法律进社区”、“广场送法”、“模拟法庭”等活动,中心还建立并加强了与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将典型案例及时报送媒体,通过新闻报道来提升法律援助的群众知晓率。

今年以来,中心接待法律援助咨询七百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申请19件,多次参与广场法制宣传活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法律援助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任务,进一步 增强法律援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迎难赶上,奋力拼搏,为法律援助事业奉献光和热。

合肥市蜀山区法律援助中心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 篇8

为深入推进2008年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2008年深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年”活动,以查纠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为根本,以坚持服务企业为核心,以加强动态督查为保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着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信誉最好、创业最佳、回报最快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任务

1.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实施以行政提速、服务提质为主要内容的“两提”工程,努力提升服务效能。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放开搞活,力戒收缩限制,简化审批事项和程序。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可以精简的程序一律精简,继续简化审批流程。对现行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进一步审定,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设定要求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审批,做到“一门受理,并联办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二是重视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平台建设。总结经验,整合功能,解决好审批事项明进暗不进、两头受理、体外循环、双轨运行的问题,努力争创政府工作提速工程的表率。三是继续大力推行各项行之有效的服务措施。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领导带班制、一次告知制、承诺服务制、委托审批制、备案审核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开办一站式服务、办事绿色通道、信息快车、网上政务等,开展街头问政、重点联系和结对帮扶、警企共建和银企协作、深入基层和现场办公等活动,积极围绕企业和群众的需要,实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

重点查纠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不能积极主动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对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事项,不按承诺时限、要求办理,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

2.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规范收费、罚款、检查行为,任何部门和单位收费必须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持证收费,开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得以任何理由下达收费和罚款指标,不得向企业拉赞助和摊派。要按照烟台市政府《关于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经市法制办审核后,全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检查审核登记制度,全市性行政执法检查活动,必须将检查的法律法规依据等提前报市法制办审核备案,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实施检查。依法进行的检查要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对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公民个人隐私的行政事务,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全部公开;不能公开的,必须作出说明。在具有审批权、执法权、收费权的管理部门推行“八公开”办事制度,公开权限范围的审批依据、审批标准、审批程序、申报要求、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办事结果、办事责任等,为群众了解政策、办事提供便利。

重点查纠执收执罚自由裁量权过大,不按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恶意执法,违规执法,执法不公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摊派、乱办班;对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重视,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违反政务公开规定、不履行公开告知义务等问题。

3.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支持、保护企业发展和鼓励群众创业的政策规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更好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政策规定和具体措施。

重点查纠对上级和市委、市政府政策规定执行不力,消极应付,落实不到位;政策不优,措施不力等问题。

4.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以创建和谐稳定模范城市为总抓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重点打击危害企业生产经营、欺行霸市、寻衅滋事、破坏园区和项目建设,以及敲诈勒索、恐吓、恶意伤害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涉及企业的刑事案件、行政诉讼、合同纠纷,要坚持快审快结快执行。加强市、乡、村社会矛盾调查处理网络建设,着力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重点查纠依法打击损害发展环境力度不大,涉企案件审判时间过长、处理不公,执行难;化解信访矛盾不及时、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导致群体访、越级访等问题。

5.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深化“诚信招远”建设。落实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进入市场等制度。健全社会团体法人治理机制,实现自主发展、自主运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充分发挥金融主渠道作用,提高贷款申办效率,降低企业贷款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凡是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重点查纠不按法律法规规定办事,不讲诚信,失信企业;融资难、效率低、服务差等问题。6.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搭建适合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发展的人才平台,加大创新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尽快形成人才优势群体,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重点查纠人才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支柱产业人才不足,服务业人才开发困难等问题。

7.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进一步加大正反两方面典型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对不顾大局、影响和阻碍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例,要进行公开曝光。

重点查纠舆论宣传和监督力度不大等问题。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机制。要健全领导体制。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深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同作风建设八落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职能科室具体抓,各方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效果。要落实优化发展环境考评激励措施。采取广泛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定期对市直部门的执法执纪、政务公开、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情况,作综合测评,综合测评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每季度对各部门各单位投诉件的办理和影响经济环境案件以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调查和处理到位情况进行考核计分。对部门和单位出现严重损害经济发展行为的、对企业和群众投诉大幅度上升的、对上级或优化办交办案件不及时处理回复的,予以黄牌警告。继续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十佳单位”创建活动,对涌现出的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2、认真受理投诉,严肃查办破坏发展环境案件。一是健全投诉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受理、公开受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纵向贯通、配合联动、分级负责、高效办结”的行政行为投诉受理网络和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热线电话、举报箱的作用,认真接受企业和群众的各类举报和投诉的问题,真正做到让投诉渠道畅通、热线电话管用、群众投诉有门。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公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投诉地址、电话号码,拓宽投诉领域,畅通投诉渠道。鼓励企业和群众对危害发展环境行为主动进行举报。二是处臵问题要快捷。对企业和群众的投诉做到快速反应、快速处臵、快速查结,确保受理投诉办结率100%,交办案件回复率100%,企业投诉反馈率100%。三是严查严办典型案件。对影响发展环境的投诉举报,在接到投诉后5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终结并向投诉人反馈,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重点查处以下行为:(1)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拖延不办的;(2)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工作推诿,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给企业造成损失的;(3)违反政务公开规定、不履行公开和告知义务,损害企业知情权的;(4)假公济私,故意纵容或者庇护不正当竞争的;(5)利用管理和审批权限“吃、拿、卡、要、报”的;(6)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办班的;(7)执行公务不文明,工作作风生硬,态度蛮横粗暴、故意刁难的;(8)对企业的正当要求和合理意见臵之不理的;(9)不履行公开承诺的;等等。对违反上述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滥用职权,干扰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决不姑息。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对下属人员出现问题或有案不查、查处不严、甚至袒护纵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相关人员,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责任。并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以儆效尤。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优化环境工作的监督检查。一要明确监督重点。把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服务情况、执行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规定情况等作为重点监管内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抓好对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等重点部门的监管工作,实行重点突破,以点促面;加大专项检查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重点查纠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认真治理公共服务行业侵害群众消费权益等问题,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二要强化监管手段。切实加强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监管,通过调查走访、明察暗访、专项监督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深入企业、窗口服务单位及时发现影响企业发展问题。建立起优化办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对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通过《整改通知书》等形式反馈有关部门和单位限期整改,整改结果及时向企业反馈。对整改不认真、问题不解决、企业不满意的,提出批评,责令其重新整改。对企业反映强烈和涉及全局的问题,跟踪督办,直到问题彻底解决。注重发挥好优化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权力,强化工作调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要拓宽监督渠道。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继续办好在电台、电视台开设的优化发展环境专栏节目,坚持以现场为基础,以企业项目和基层群众为纽带,以执行政策、优质服务、公正执法、处理投诉等为重点内容,采取访谈、专论、评议和通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开展舆论监督。定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以及基层群众代表等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对一些重点行业和部门的行风政风评议活动,评议结果向全市进行公开。对评议结果不过关,存在问题较多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公开曝光,并责令限期整改。

区2008年林业工作意见 篇9

黎 兵 根

(2009年1月20 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既是2008年工作总结会,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部署2009年林业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我市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动员会。下面,我就2008年全市林业工作作个简要回顾,并就做好今年的林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8年林业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的一年,是各项工作全面突破、林业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一年。一年来,我市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林业厅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市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冰冻雨雪灾害,强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全市林业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造林绿化工作卓有成效。一是造林绿化任务超额完成。2008年,省下达我市的造林任务为7万亩,我市自我加压,分解下达到县区的任务为8万亩,全市实际完成造林10.73万亩,为省计划任务的153.29%。二是义务植树活动持续开展。2月13日,市委汪德和书记等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市、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5000余人,开展植树团拜活动,当天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12万株,拉开了我市春季造林和灾后重建序幕,掀起了植树造林高潮;紧接着与团市委、市直工委共同发起了“一人认捐一棵树,共同保护母亲河”倡议,仅市直单位认捐款就达18.4万余元;12月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百万树木进城入院,市民认捐一棵树”的倡议,纷纷参与了认捐活动,全局共认捐树90棵,捐款 14400 元。三是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开局良好。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我市积极响应,把工程建设看作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契机,自我加压,提出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层层动员,广泛宣传,营造了造林绿化的社会氛围;高位推动,部门协作,构筑了造林绿化责任体系;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形成了造林绿化激励机制;突出重点,创新思路,提升了造林绿化整体水平;创新机制,落实主体,确保了造林绿化取得实效。以实施“百万树木进城入院”、“百万树木进村入户”、“百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建设”、“园区矿山修复”、“荒山荒坡绿化”、“绿色通道”、“绿色河道”、“绿色村庄”等八大工程为抓手,严格技术标准,采取有力措施,狠抓造林用地的落实,严把整地和苗木栽植质量关,打造了沪瑞高速、赣粤高速、武吉高速、上新公路、吉新公路等通道绿化精品工程,带动了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均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已完成整地16.118万亩,为计划的99.07%;完成造林7.99万亩,为计划的49.11%。四是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为提升我市国土绿化整体水平,我市创造性地提出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为载体,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二年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三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力打造江西最美丽的城市。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重点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为全力支持我市光伏产业建设,我局高度重视,确定了专人为市光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积极和省林业厅等有关部门沟通,配合市光伏产业建设用地的核查和征用手续,尽力为工程提供方便。全市共办理林地审批78起,面积265.5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3322.95万元。三是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全市共计列入补偿范围面积78.64万亩,公益林补偿标准已提高至每亩8.5元,所有的面积都已落实到具体的山场。在2008年生态公益林核查中,我市的面积核实率和资金到位率在全省名列第一。四是强化了木材运输和木竹经营加工的行业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采伐公示制度和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制度。全市共清理木竹经营加工单位185家,关闭和取缔非法设立的木竹经营加工单位108家,对34家木竹经营加工单位进行了整改,补交林业规费44.6万元,没收非法来源木材429立方米。通过对全市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清理检查以及验收,最后核定合格企业109家,其中原有企业77家,重新申报32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木材经营加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五是加强了松脂采集和松香生产等林业产品的管理工作,规范了采脂作业行为。

(2)预防为主抓保护。一是加强了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面对气温偏旱、雨量偏少,春节期间雨雪冰冻灾害后,林内可燃物大量增加的森林防火严峻形势,我们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火责任意识,认真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等各项防火措施,不断充实壮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乡镇半专业消防队伍,提高扑火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地将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发生3起森林火灾,其中,一般森林火灾1起,森林火警2起,受害森林面积9.89公顷,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及损失都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实现了省、市提出的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的目标。去考核中,我市荣获全省2007~2008森林防火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二等奖。二是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与检度工作。去年,全市各类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24.96万亩,防治面积23.59万亩。三是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 “爱鸟周”及“野生动物保护月”宣传活动,督促并协调建立了分宜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同时强化了野生植物采集的管理,征收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费2.64万元,5、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深化。为更好地为林农服务、为林业发展服务,我市认真巩固林权主体改革成果,积极推进配套改革。一是全面落实了“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政策,即取消了木竹特产税,取消了县、乡村出台的木竹收费项目;调整了育林基金平均计费价格,调整了集体林育林基金分成比例;规范了增值税、所得税征收范围。建立了林农负担监督、信访举报,案件查处等工作制度。二是全面放活了木竹经营,各地林农可以自主经营销售林木。改革了木材生产计划制度,实行了木竹采伐林农自主申报,指标公示。三是全市林业部门机构、编制配套改革得到了落实,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分宜县、渝水区的林业工作站均实行了垂直管理,渝水区林业公司已转为森工局。四是分宜县已成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并进行了林业产权交易,已成功运作林地林木流转19起,成交面积13450亩,交易额达1320万元。全市已建立林业投融资机制,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正在开展,分宜办理林权抵押贷款森林面积1385亩,抵押贷款金额300万元;仙女湖开展森林保险面积6.6万亩,保险金额1980万亩。

6、科技兴林蓬勃开展。我局以推广林业实用技术作为载体,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积极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在林区广泛开展科技服务,有针对性地编印冰冻灾后恢复生产技术资料。全市印发《竹木雨雪冰冻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指南》等资料3800份;举办毛竹灾后重建及竹腔(蔸)施肥培训班十二期,培训人员1700余人,举办

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局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作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并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市检察院建立了查处与预防渎职犯罪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了机关工作人员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沉重的代价》、参观市纪委反腐倡廉教育展,并写了读后感,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四是加强了组织建设、干部职工学风建设。对任期届满的中共新余市森林工业局总支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成立了森工局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并根据实际重新设置了五个党支部,全年培养了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两名预备党员、三名预备党员转为了正式党员。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法律知识学习,我局坚持了星期五学习日和局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请专家举办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知识讲座,开展了创先争优树典型活动,林业办证窗口首席代表傅桂华同志获得“巾帼建功标兵”,林业窗口连续多年被评为“红旗窗口”,连续六年被市评为先进服务单位。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党性观念和业务水平。五是加强了森林公安“三基”建设。我市共投入700余万元改善了全市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办公和办案条件,县、区森林公安局规范了单位名称,主要领导都实行了高配并进入了本级林业局领导班子,县、区五个派出所都是副科级建制。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了森林公安大练兵和“三考”活动,全面提升了森林公安机关的防控能力,我市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建设荣获全省先进。六是加强了林业宣传工作。健全了林业宣传信息网络,强化了林业法律法规、生态建设的意义和林业建设新成就、新典型、新经验等宣传。今年编印《新余林业信息》20期,在《中国绿色时报》《江西日报》《新余日报》上稿32篇,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和市委、市政府信息刊物及网站上刊登林业信息128篇,超额完成了信息宣传任务。七是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工、青、妇、关工委、老年体协等群团组织及各项事业建设,积极做好了计划生育、综治、新农村建设帮扶、老干部、普法等各项工作,新成立了新余市老年科协林业分会,综治、关工委、工会、行政许可案卷等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

过去的一年,我市林业工作得了市委、市政府和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先后有森林防火、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综治等多项工作受到省、市表彰,有一批先进工作者获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县区林业局和局属各单位的辛勤工作,得益于全市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局党组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林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整体生态功能还比较脆弱;二是林业产业发展还应加强,林业产业规模小,林业经济实力不强,缺乏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三是冰冻雪灾后林内可燃物增多,森林防火的难度加大;木材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乱砍滥伐、偷盗现象时有发生,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矛盾仍然存在。四是执法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林业职工和林农增收办法不多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不断加以解决、完善。

二.2009年主要工作安排

回首过去,我市林业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展望未来,林业发展的步伐催人奋进,我们对做好工作信心百倍。同志们,当前林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号召及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把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赋予林业一系列新的重大使命,可以说,林业在国家建设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二是

确保在3月12日前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建设任务;三要切实管好林、育好林,要按照“谁造谁管谁受益”的原则,高度重视新造林的管护,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管养责任制,明确管养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二是抓好“百万树木进城入院”和“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双百工程。按照市创森办的要求,“百万树木进城入院”主要抓好城区庭院(小区)增绿、城区公园增植乔木和城区街道、街道补植三大工程,确保在城区内进城入院树木达到十万株,积极开展市民认捐一棵树活动;继续组织实施“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要将2008年3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打造成“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的样板村,努力实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白天不见村庄、晚上不见灯光。三是抓好“绿色河道”工程。主要抓好孔目江、仙女湖、袁河、袁河渠等江河湖区造林绿化。特别是要抓好“一江一湖”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环境,林业先行,按照制定的《保护仙女湖水环境林业工作实施方案》和《保护孔目江水环境林业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抓好“一江一湖”两岸封山育林、恢复植被、补植补造、林政管理工作。要通过整治和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有效保护水质,确保“一江一湖”流域森林生态环境优良。四是抓好矿山植被恢复工程,按规划有序恢复全市因开矿、采石、取土等破坏的植被,要高标准抓好新余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造林绿化,做到绿树成荫不见土、清洁生产无污染,全面开展生态工业园区达标建设,大力开展矿山造林绿化,加快退矿复绿,尽快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五是抓好荒山荒坡绿化工程。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加大山区受灾损毁林地的补植补造和山区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六是抓好平原绿化工程, 按照“村庄园林化、庭园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的总体规划要求,大力推进田间造林绿化,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创新经营机制,落实管护责任,使我市平原造林在质和量上取得新的突破。七是抓好国家森林城市的有关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布局、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四个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规划,聘请中南林业设计院为我市编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逐级向国家、省呈报创建方案、组织开展树木进城入院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督导检查,通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进度。

(2)坚持以高产油茶为重点,做大做强林业产业。认真抓好以高产油茶、毛竹、杨树、苗木花卉、工业原料林、竹木精深加工、绿色食品等产业建设,做大规模,做出特色。一是重点抓好高产油茶这一特色产业,加大高产油茶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国家现代林业和油茶产业项目,抓好渝水区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的实施和欧元贷款生物质能源项目以及退耕还林巩固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促进高产油茶产业快速发展,今冬明春力争完成新造高产油茶1.6万亩。二是做好工业原料林、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三是重点扶持一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林业政策、项目资金、市场信息、科学技术等方面跟踪服务,扶优扶强,做大规模,做出品牌。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一家以上林业产品加工企业,逐渐建立起与山区资源相适应的林、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积极引导林农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经营森林,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达到“林农得利,国家得绿”的目的。四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完成申报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丰富森林旅游内涵,为全市旅游业发展增后劲。

(3)坚持以全面禁伐为切入点,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是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加强森林“三防”体系建设,完善各项措施,全面提升林地管理、林木管护、病虫害防治和行政执法水平,切实保护森林资源,2009除国有林场和特殊情况需要安排木材生产计划外,其他一律禁止采伐,确保巩固造林绿化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二

成愿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良好局面。五是以强化绩效评估为动力,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下达后,各单位要研究制定落实工作目标的具体措施,把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分解到人、到岗,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同时,以创优争先为目标,加大工作督导力度,确保全市林业总体目标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同志们,2009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旺盛的工作斗志,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励精图治,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林业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实现林业发展的新跨越,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生态新余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六年级教学进度表下一篇:成长的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