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推荐6篇)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篇1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掌握)

财政管理体制: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掌握)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1)受益原则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

(2)效率原则 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

(3)区域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4)技术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集权原则 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

将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2)效率原则

将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划归地方政府

(3)恰当原则

(4)收益与负担对

对于收益和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等原则 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和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例题1·多选题】(2011年)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A.受益原则

B.效率原则

C.区域原则

D.技术原则

E.公开原则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和技术原则。

【例题2·多选题】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C.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D.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熟悉)1.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

类型

特征

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确定的各级政府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权财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

(1)财政联

行管理,自成一体的体制模式。在这种体制下:中央财政与

邦制模式

地方财政之间、地方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之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力财权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

(2)财政单体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一制模式

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等 政活动进行管理。财政单一制模式下,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低,自主性较小

俄罗斯、墨西哥、印度等 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代表国家

2.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熟悉)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总体上讲,我国一直实行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1980年至1993年历经了三次大的改革,这三次体制改革可以概括为是“包干型”财政管理体制(1)1980-1984 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分灶吃饭体制(2)1985-1987年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3)1988-1993年实行包干财政体制了解包干型的优缺点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了解)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3.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了解)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2.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4.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掌握)(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掌握)

1994年改革

近年来的调整完善

确定支出(1)按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确定各级财政

范围的支出范围。教材111页

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1)证券交易印花税:现在中央分享费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97%;地方分享3%

中央固定收入:将

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2)调整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

维护国家权益、实

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5%——8%——5%

施宏观调控所必

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营(3)将新批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部分收

需的税种划分为

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入上缴中央财政。

(2)依据中央税

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缴利(4)打破隶属关系,实施所得税收入分

财权事权

润等收入。

相统一的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

原则,合理划分中

收入划分

央与地方收入。按

税种划分地方固定收入:将中央和地适合地方征管的方收入

税种划分为地方税

营业税(不含属于中央营业税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的部分)、地方企业所得税、发银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外,其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施增量分现在分成比例:中央60%;地方:40%。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成。

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中央因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办法而增加 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5)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建立中央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机制。以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超基

数部分现在中央、地方负担比例为92.5:享改革:除铁路运输、7.5。

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

中央与地方共享

关代征的部分):中央75%;地

收入:将同经济发

方25%;

展直接相关的主

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

要税种划分为中

央,其余资源税归地方;

央与地方共享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各50%。

(3)按统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

一比例确1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以定中央财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

政对地方率按本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系数

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确定。1994年后上划中央的收入如果达不到1993制度

数额。

年基数,相应扣减税收返还额。

(4)妥善处理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

(5)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规则。

【例题1·单选题】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则是()。A.事权和财权相结合B.事权和收入相结合C.分级管理D.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依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例题2·单选题】(2008年)下列税种中,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是()。A.增值税B.所得税C.证券交易印花税D.资源税『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所得税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

【例题3·单选题】(2007年)按照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A.铁路运输部缴纳的房产税收入

B.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缴纳的营业税收入C.国家邮政局上缴的利润D.省属企业缴纳的消费税收入『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房产税属于地方固定收入,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例题4·单选题】(2010年)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关税属于()。A.中央税

B.中央与地方共管税C.中央与地方共享税D.地方税『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关税属于中央税。

【例题5·单选题】(2011年)2010年某省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为500亿元,按照现行所得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该省应分享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亿元。A.125B.250C.200D.300『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所得税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从2003年以后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所以该省应分享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500×40%=200亿元。(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了解)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规定

(1)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2)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特别是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调减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3)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4)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财务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制度。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1.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可以将政府间转移支付归纳为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两种形式。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2.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熟悉)(1)完整性(2)对称性(3)科学性

(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5)法制性

(二)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财政转移支付分类——均衡拨款和专项拨款

(1)均衡拨款——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

(2)专项拨款——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效益外溢事务和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2.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薄弱

(1)一般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性转移支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付

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筹安排。

(2)专项

专项转移支付需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转移支付

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

3.税收返还制度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篇2

通常情况下, 医学装备约占医院固定资产的40%左右, 是医院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装备是现代医院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结合点, 管理得当, 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和物的效能, 经济效益明显, 而且收效快。因此, 加强医学装备经济管理, 使这部分资产保值, 进而增值, 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学装备是商品, 即具有资产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 医学装备的管理必然受价值规律所支配, 因此, 遵循价值规律对医学装备实行经济管理, 是调节装备管理的重要杠杆, 也是装备自身商品属性所决定的。

2 经济管理内容

医学装备经济管理的原则是以合理的投入, 发挥装备最佳效能, 获得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学装备经济管理是对装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按时间顺序主要包括前期的市场调查研究, 中期的运行管理, 后期的残值回收和贯穿全过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内部审计。

前期, 首要任务是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拟选装备进行成本效益预测是决策引进装备的重要依据。市场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医学装备需求的调查研究, 包括社会需求, 如在一定范围的地域内, 当地经济及人们经济收入状况, 收费标准、人口密度、病人数量及常发病、周边医院引进装备的现状及布局。二是拟引进装备的生产厂 (商) 家, 装备的性能价格、安全性、先进性、寿命周期、售后服务、能源、材料消耗、环保要求、技术人员等。成本效益预测其实质是对装备投入成本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与该装备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预测出正负效益的资金盈亏数值, 保证装备引进决策不失误。

装备引进后, 经安装、调试、验收合格, 即进入使用期, 此期间经济管理内容主要有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和保证装备运行费等。

装备按规定报废、报损后, 应及时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 尽量提高残值回收率。处理时, 少数需特殊管理的装备, 如带有放射源的装备,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医学装备审计是医院内部审计的组成部分。审计内容包括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和经济效益, 装备审计工作贯穿装备经济管理的全过程。现阶段, 我国医院大多数实行内部审计, 因此装备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 实事求是的为审计部门提供有关信息;审计部门要主动熟悉医学装备管理的规律, 注意收集审计信息, 甚至参与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 如大型医用设备的可行性论证、采购、事故处理等。

3 经济管理方法

3.1 融资渠道

装备引进和运行, 都需充足的资金保证, 特别是引进大型精密贵重装备, 初始投资量大, 因此装备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融资。现阶段, 融资渠道主要有: (1) 医院基金。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化, 医院收入, (主要是业务收入) 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会愈来愈大。因此, 医院的发展基金中对装备的投资也应逐步提高, 以保证医学装备的扩大再生产。 (2) 政府投资。包括卫生事业费 (含装备项目的专项资金) 和科学研究费 (争取到的政府投资的各类科学研究基金) 。 (3) 贷款。当医院急需装备又缺乏资金时, 在医院无负债率 (某一时点医院负债总额与医院资产总额之比, 比率愈小, 偿还能力愈强) 或负债率容许的情况下, 可以采取贷款方式筹措资金。贷款有国内信贷和国际贷款。国内信贷由医院与选择的银行直接进行。国内信贷随机方便, 但利率较高;国际贷款目前主要是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外政府贷款。国际贷款无利率或利率较低, 但由政府统一管理, 不能随机选择, 特别是国外政府贷款, 一般要求购买提供贷款国的产品, 医院选择装备的自主权受较大限制。 (4) 捐赠。利用医院优势, 争取国内外企业、团体或个人的捐款或捐赠装备。 (5) 折旧费和残值。在装备寿命周期内, 将装备原值减去残值后的价值, 按有效年限分期支出的费用即为装备折旧费。通常采用年限总折合法进行计算。提取折旧费和回收残值, 目的是装备保值。待装备报废、报损后再新购同类装备, 以保证重复再生产。 (6) 实物融资。主要是指在装备初始投资时, 医院无需一次性投资, 采用装备租赁、有偿占用等方法, 直接从所有权方获得装备, 尔后用装备产出的经济收入或科学研究成果对所有权方进行补偿。实物融资的优势是可缓解医院财务流动资金不足, 提前引进先进的医疗诊治装备。

3.2 合理配置资源

医学装备是经济资源。有限的经济资源与无限的需求是永恒的矛盾, 合理配置资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前提和重要方法。装备配置合理就是有限的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能。合理配置装备的关键是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制定科学的装备年度计划。计划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后果极其严重。因此, 年度计划要充分论证, 准确做出需求评价和成本效益预测, 排列轻重缓急;严防盲目采购的短期行为, 切实提高装备投入的效益。

3.3 成本效益分析

装备成本指在装备寿命周期内投入的全部物质资源和劳动资源, 并用货币计量。装备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本效益分析是选好装备、合理分配装备、充分利用装备的常用方法。由于社会效益在微观上带有非经济性或不可能准确使用经济尺度进行计量的特征, 因此, 成本效益分析其实质是经济投入和经济效益的比较。它是装备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但不是惟一的依据。

4 经济效益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医学装备的经济效益评估是医学装备管理及全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院总体经济效益评估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医院综合效益评估的一个子系统。开展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认识过去, 说明现在, 预测未来, 以便全面提高医学装备的综合效益。评估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医院整体经济管理素质, 加强经营管理, 实现效益最大化, 而且能够对医学装备的各方面进行有效分析, 推动装备自身管理, 挖掘装备潜力, 提高医院的总体竞争力。同时, 也有利于医院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推动科技进步;有利于装备资产的保值与增殖;有利于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经济效益评估通常采用比较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综合指标评析法。

4.1 经济效益评估的特点

在进行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时, 通常采用三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既:效果分析、效益分析、效用分析。经济效益的评估只是其中之一。衡量经济效益不能只看到效率而不看到效果。综合使用多种有效手段, 才能全面反映装备的使用效益, 促进装备的科学化管理。经济效益的评估工作是要求用货币形式分析装备所产生的各项服务内容及结果。因为医疗服务的复杂性, 有些医学装备的服务及结果很难用货币形式来表示, 就需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处理后才能应用。

医学装备的经济效益评估工作始终是在医院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估工作中展开的。医学装备的经济效益评估结果除了支持装备自身的管理外, 更需要与医院总体的管理活动紧密相连, 要能够支持医院一定时期内管理目标的实现。

4.2 经济效益评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2.1 要有科学理论基础。

目前, 对经济效益的评估方法有多种, 但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应以管理需要为前提作好评估方法科学性的论证工作。

4.2.2 注重可操作性。

在制定效益评估体系的过程中, 面对大量的基础数据, 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易于采集和处理的可操作性数据。

4.2.3 要实践中验证。

因为医院之间的差异, 造成对评估结果的需求不同。又由于我国医院经济管理起步较晚, 特别在装备管理上, 目前尚无经济效益评估统一的标准。所以,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制定出来的标准, 要在本单位的管理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并不断根据历史数据进行修正。

4.2.4 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对于目前尚没有参与统计的指标, 应该大胆尝试。随着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医学装备经济效益评估指标的建立和方法一定会更加完善。

4.2.5 投资评估与使用评估要相互印证。

装备在进入医院时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最终选择的方案是否达到了医院总体效益要求, 必须通过实际的经济效益分析。同时, 正在进行的经济效益评估工作也应反馈到下一次的投资分析工作中。

5 技术效率评估

技术效率是评估医学装备服务负荷程度、潜力、供给合理性和分布合理性的一项敏感指标, 也是当前医院评估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只有提高医院技术效率, 建立起以适宜性、高效率和安全有效的医学装备系统, 以效率性, 经济型增长方式, 才能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促进医院持续发展。

技术效率评估的主要步骤为: (1) 查阅资料评估医学装备品目及目的确定后, 就需查阅国内外有关这个品目装备资料。如其发生发展的背景、国内外应用情况、有关评估资料、提出一些什么问题, 推广应用情况等。 (2) 确定评估方案, 确定评估方法和内容, 评估时间安排、人员及分工、经费等。 (3) 撰写评估报告, 根据确定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写出评估报告, 包括医学装备的技术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能发生的社会影响等, 提出政策性建议供决策时参考。

6 成本与价格

无论对非营利性医院, 还是对营利性医院, 医学装备的成本和与该装备相关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都是关系到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中, 明确提出了“以顾客为中心”和“过程方法”的原则, 要求全面理解顾客对产品、价格、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要求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 追求过程中人员、装备、方法和材料的有效使用, 以便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医院可否参考这些原则在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工作中, 降低成本, 合理定价, 用比较低廉的费用为病人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 可以探讨。

6.1 医学装备成本的定义和内容

医学装备成本是指医院为保证该装备进行正常诊疗服务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大修费 (包括医学装备、房屋、被服等) 、医用材料费 (包括试剂、卫生材料等) 、低质易耗品消耗费、业务费 (水电费、印刷品费、医疗杂支费等) 、公务费 (相关科室办公费等) 、劳务费 (相关人员的各项支出, 包括工资奖金、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中单位承担的部分及其他补贴等) 。根据研究的需要, 按成本与所发生服务的关系, 总成本为直接成本加间接成本。而按成本与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总成本为固定成本加变动成本。

直接成本:医学装备在医疗服务项目中耗用的可直接计入该项目的成本。包括装备本身及辅助设备折旧、所用房屋及其他固定资产折旧、劳务费、水电费、医用材料费、维修费等。

间接成本:为使用装备的部门提供服务而发生、并分摊到医疗服务项目或部门的费用。包括医院行政后勤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维修费等。可按受益原则分摊到装备成本中。

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相对固定, 不随工作量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办公费、劳务费等。

变动成本:成本总额随工作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的费用。包括试剂费、卫生材料费等。

混合成本:即总额有变动, 但其变化量与工作量的变化不成正比, 如科室劳务费等。

除以上成本分类外, 还可以按成本控制与否, 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按成本平均程度可分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质量成本是为保证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 以及当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时所遭受的损失。质量成本包括四个方面: (1) 检查成本。通常包括检验人员的成本, 装备成本及管理检查部门的间接成本。 (2) 预防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培训费用等。 (3) 失误成本。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内部失误成本, 即产品废弃、返工和与保修有关的费用;二是外部失误成本, 即顾客不买产品所招致的损失。 (4) 实施成本。系指建立一个质量系统的成本, 包括人员成本、文件费用、文具费、印刷费、注册费和审计费等。质量成本管理是指导与质量职能有关的部门和职工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分析、控制、报告和改善的一系列活动。

为使医学装备具有合理的成本, 又保持在良好的服务状态, 必须确定装备的标准配置。装备标准配置是在保证装备能正常进行医疗服务的前提下, 对人员数量及职称结构、房屋面积、家具被服、辅助设备等所提出的最经济有效的配置, 它来源于对装备的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标准配置是进行标准成本核算的基础。

6.2 成本核算的概念及意义

医学装备成本核算是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核算医院在投资或使用医学装备的过程中将发生 (投资预测) 或已发生 (投入使用) 的物质消耗、劳务报酬及有关费用的数额和构成, 其目的是预测和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结果。医学装备的成本核算主要有以下作用: (1) 通过成本核算, 促进医院遵循和应用价值规律, 合理利用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提高装备的使用率和利润率, 降低装备的使用成本和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 (2) 通过成本核算, 合理制定医院内部和外部的收费标准, 向政府物价部门提供定价依据, 处理好病人满意和医院生存发展两者的关系。 (3) 通过成本核算, 对医院的经济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分析和考核, 以便分清责任, 把握盈亏, 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的关系;并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投资决策依据。

6.3 成本核算方法

医学装备的成本核算, 实际上是对使用该装备进行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 即核算装备的使用成本。

装备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6.4 医学装备服务项目价格

6.4.1 医学装备服务项目的定价依据。

(1) 医学装备的标准成本。医学装备的标准成本是根据专家咨询和专项调查的结果, 对有关指标标化和量化后获得的。需要标化和量化的指标如下:主机折旧年限、大修基金提取率、各职称人员各项收入总和、装备单项服务的标准工作量及单项服务的占机时间 (不含准备时间) 等, 再按照装备的标准配置核算出标准成本。装备的标准成本具有良好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可作为医院制定和调整收费标准的依据, 是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途径之一。装备标准成本的计算方法与前述成本的算法相同, 只是不计入医用材料成本。由于非营利医院享受一定的政府财政补贴, 因此制定收费标准时应从标准成本中扣除政府补贴部分。 (2) 医学装备的标准工作量。医学装备的工作量是政府物价部门和医院制定收费标准的重要考虑因素, 必须确定科学的工作量。按照卫生部关于大型设备使用率的要求, 每周工作时间为8小时 (每周5个工作日, 全年按200个工作日计算) 。故可以根据装备的额定工作时间, 以及某项医疗服务每一例的平均时间, 核算出该项目的诊疗人次数, 作为该医疗装备的标准工作量。

6.4.2 公立医院参照政府指导价。

非营利性医院的收费标准执行政府指导价, 同时享受免征税收的待遇。由于历史的原因, 现行价格体系中, 有的医学装备服务项目成本高于收费, 有的是成本低于收费, 但收费标准总体偏低。政府将在全国制定医疗服务项目的基准价, 并对不同等级的医院、医生实行分级定价, 优质优价。医院可根据医学装备的标准配置、标准成本、标准工作量核算出收费参考值, 提供给政府物价部门, 以期得到适应成本和市场的政府指导价。

综上所述, 处理好医学装备的成本和价格的关系, 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疗服务要求医院“以病人为中心”, 为病人提供低价、优质的服务, 让病人满意, 但医疗机构尚存差距。这一方面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成本管理还保持在回顾性的核算水平或单纯讲求经济效益, 停留在算奖金的水平上。另一方面是我国实行的医疗收费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要求。

当前, 我国的一些医院正在进行ISO质量体系的达标和认证工作, 有的医院已经得到认证, 并按照ISO国际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进行质量成本核算, 实行了医疗服务全过程的成本核算, 有效地提高了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评价的水平。降低了医疗成本, 提高了医疗质量, 获得了良好的成本效益。

在医疗收费制度改革方面, 如对单病种实行最高限价, 应用病种病例分型管理等正在发展和探索阶段, 将成为今后收费制度改革的方向。

7 设备购置资金的估算、筹集和投资回收预测

7.1 资金的估算

正确地估算需购置设备的金额数, 有利于领导决策及财务部门合理安排、计划和调度资金。仪器设备按其规模大小、复杂、精密程度, 投资估算的方法是不同的。一般中小型仪器设备配套设施简单, 甚至没有, 因此, 仪器设备投资的数额主要决定于主机的价格。而大型设备, 则配套设施多, 要求高, 资金占有量可观。例如:要装备一台MRI, 则要配套房屋, 要建造磁屏蔽室, 要具备空气的冷暖及湿度调节, 要保证电力的供应及稳压和不间断供电等等。因此, 对大型设备的总投资估算, 除主机外, 还应包括配套设施费、运费、安装费、人员上岗培训费等等。

7.2 资金的筹集

目前, 购置仪器设备的资金可来自以下5个方面:

(1) 本单位:

本单位的自筹资金来源于大型设备的大修理更新基金、折旧基金及创收利润。

(2) 政府方面:

财政拨款, 部分设备的免税指标, 国外低息、无息贷款等。

(3) 捐款:

国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的捐赠及国内厂家或有关人士的资助。

(4) 金融机构:

通过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得。

(5) 社会方面:

通过租赁方式投放设备或组织股份购设备等。

(6) 供货商或厂家:

提供分期付款的付款方式, 以缓解医院在购置设备时资金暂时紧张的矛盾。在具体实施时慎重考虑分期年限、支付比例、设备价格和利息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7.3 投资回收期预测

在进行医疗设备投资回收期预测时, 可采用下列简便公式, 即:设备投资回收期 (年) =医疗设备投资总额/该医疗设备年净收入。其中设备投资总额主要是设备购置的费用, 同时也应考虑使用中的维持费用以及由于采用该设备所带来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约能源、原材料消耗等的年度开支节约额。当设备使用后产生的经济收益累计值达到自购入以来的投入总和值时, 这段使用时间, 称为该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回收期的长短直接表示了医院购置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高低。达到投资回收期的医疗设备, 很可能正值它的“黄金时期”, 距设备的更新还有较长的一段时期, 这样的医疗设备才是高效益的设备。对中小型设备而言, 一般希望的投资回收期以1~2年为宜, 对大型设备最好控制在5年之内。

8 医疗设备折旧管理

对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包括仪器设备进行折旧管理, 是指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 把其价值逐渐转移到医疗成本中去, 这是按经济规律办事。它有利于医疗成本核算, 有助于物价部门制订合理的收费标准, 力求医院按成本收费, 从而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8.1 折旧依据及影响因素

8.1.1 折旧依据。

仪器设备的折旧取决于仪器设备的耗损程度。这种耗损又分为有形耗损和无形耗损两种。有形耗损是指仪器设备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 即机械磨损、元件性能下降等。而无形损耗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引起的仪器设备的损失, 即技术性能上的损失。所以仪器设备的折旧必须考虑其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 以正确反映折旧费的计算提取。

8.1.2 影响仪器设备折旧的因素。

(1) 应计提折旧仪器设备的原始价值。 (2) 折旧的年限:确定折旧年限的原则是:既要考虑仪器设备使用状况引起的有形损耗, 又要考虑技术进步而引起的无形损耗。《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了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并提出了折旧年限的弹性区间。但在卫生系统还没有提出统一的折旧规定和折旧年限, 各单位正在摸索试行。如有的医院以仪器设备原值的10%一15%提取设备更新和维修费用, 实质上其类似于折旧费。 (3) 仪器设备净残值:是指预计的仪器设备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4) 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8.1.3 仪器设备折旧计算。

仪器设备的折旧计算, 实质上是确定如何将仪器设备的原值分摊到医疗成本中去。目前通行的折旧方法有:使用年限法, 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四种, 其中后两种属于加速折旧法。

(1) 使用年限法:是按照仪器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仪器设备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公式如下:

仪器设备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仪器设备原值×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 计算容易, 每年计提的折旧额相等, 主要适用于有形损耗大, 且这种损耗又是逐年发生的仪器设备, 如贵重仪器设备及机械类设备。

(2)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按仪器设备完成后的工作时数、工作次数或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每次 (小时) 折旧额=原值 (1-预计净残值率) 工作总次 (小时) ;

月折旧额=每次 (小时) 折旧额×当月工作次数 (小时数) ;

此法适用于折旧额与工作量的负荷成正比的仪器设备, 如纤维内镜、救护车等。以上两种计算折旧的方法是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使用次数平均求得折旧额, 通常称为直线法。它在各个年限和月份上其折旧额都是相等的, 基本上反映仪器设备的平均损耗程度, 但没有充分考虑这些设备的技术过时而引起的无形损耗。对于那些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仪器设备, 用直线折旧则有些不妥, 应采用加速折旧法, 一般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以实现在使用早期提取折旧费多一些, 使用晚期提取折旧费少一些的目的。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使用年限法计算的折旧率的2倍, 乘以逐年递减的仪器设备帐面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期初仪器设备帐面折余价值×双倍直线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仪器设备帐面净值×月折旧率或年折旧额/12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特点是各年折旧额从大到小呈递减趋势。仪器设备最初投入使用时, 折旧额很大, 而后年限增大, 折旧变小, 属于加速折旧法。主要用于无形损耗大的仪器设备, 特别适用于高科技的电子医疗设备。

(4) 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将仪器设备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类, 来计算每年的折1日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为该项仪器设备尚可使用的年限, 分母为全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和。例如某项设备的使用年限为5年,

则其分母为l+2+3+4+5=15, 其分子依序为5、4、3、2、1, 各年的折旧率即为5/15、4/15、3/15、2/15、1/15。将此折旧率乘以该项设备应折旧的价值, 即得各年的应折旧额。

9 医疗设备效益评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医疗服务的价格也在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下, 正在摆脱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逐步改变以往价格严重背离成本的扭曲局面, 逐渐走上按成本收费的轨道。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收费标准作了一些调整, 但仍然存在着收费标准与成本偏离甚大的现象。因此, 无论从控制成本上涨角度出发, 还是从单位内部效益分析的目的出发, 开展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的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9.1 成本分类及结构

(1) 固定成本。

即固定资产的折旧, 是指那些不因诊疗例数变化而变化的磨损和消耗。如设备折旧、房屋折旧及其他固定资产折旧。但单位固定成本则随着诊疗例数的增加而减小。

(2) 变动成本。

即随着诊疗例数变化而变化的消耗和支出, 如材料费、劳务费、水电费、维修费和管理费, 还包括某些按工作量法折旧的设备折旧费。但单位变动成本则是固定不变的, 不随诊疗例数的变化而变化。

(3) 直接成本。

指提供诊疗时直接消耗的部分, 是设备直接占用或消耗的成本, 如设备 (包括主机、辅助设备、共用设备等) 折旧、设备主机用房和辅助用房的房屋折旧、其他固定资产折旧、医用材料费、医务人员的劳务费、水电费、设备维修费等。

(4) 间接成本。

指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消耗, 也就是间接为病人服务的消耗, 如设备、房屋的折旧, 劳务费, 维持医院运行的费用等。

(5) 设备总成本的结构:

设备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加变动成本或直接成本加间接成本。

9.2 成本构成分析

(1)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通过对某些设备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比例关系的分析发现, 可以把设备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材料消耗为主 (变动成本比例较高) 的设备, 其固定成本、主机折旧占总成本的比重较低;另一类是以磨损为主 (固定成本比例较高) 的设备, 其主机的折旧占总成本的首位。

为了降低成本, 对前一类设备必须在增加检查例数和节约材料消耗上进行控制。对后一类设备必须加强维护、保养, 在延长使用年限上努力。

(2)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价值越高的设备其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越大, 而且直接成本对总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材料消耗则是影响直接成本的第二个因素。间接成本中的管理费用是影响间接成本的主要因素。

为了降低成本, 对于直接成本高的大型设备, 要加强管理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及材料消耗;控制间接成本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管理费用, 这些管理费用的主要内容是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的工资, 全院离退休人员的费用和维持医院运转的公务费等。

(3)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通过企业有效经营应该达到的平均社会成本, 它考虑了正常的损耗和不可避免的损失。

标准成本管理是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 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其目的是通过对实际成本偏离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找出发生差异的原因, 明确经济责任, 为管理决策提供资料, 从而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分析仪器设备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时发现, 这个差异实质上转换了实际工作量与标准工作量之间的差异, 造成固定成本分摊时的差异。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抓住工作量这个要点, 即提高设备利用率。

9.3 设备成本影响因素

(1) 成本变动因素。

主要来自社会的且不易控制的因素, 如材料费、维修费、水电费以及全社会工资指数变化的影响。

(2) 工作量的变动。

诊疗例数的增减将直接影响成本的升降。在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基本不变的前提下, 诊疗例数少, 分摊的折旧额必然就多;反之, 诊疗例数多, 分摊的折旧额就少, 成本就会降低。

(3) 变动成本指数的变动。

变动成本的主要成分是材料费、医务人员的劳务费、设备维修费、水电费和管理费。在变动成本的五要素中, 劳务费和管理费用增长较快。

(4) 折旧率。

不同的折旧率将直接引起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的增减, 因而导致成本的上升或下降。假设增加一个折旧年限将导致设备成本降低, 降低的程度因固定资产价值的高低和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的大小而有差异。其规律是固定资产价值高, 成本降低程度大;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高, 成本降低程度大, 是线性关系。

1 0 提高设备经济效益方法探索

1 0.1 大型、通用医疗设备中心化管理制

医疗设备结构精密、价格昂贵、技术管理复杂, 不可能分散布局, 特别是大型、通用的医疗设备, 只有实行中心化管理制, 集中装备, 统一管理, 实行内外开放性服务, 才能产生较大的效益。

1 0.2 专用特需设备专管共用制

医院科研、教学仪器设备, 来自专款专用的拨款渠道, 仅为其任务而服务, 往往利用率不高, 经济效益不大, 完好率也难以保障。为了提高其效益, 在保证科研、教学特定任务的前提下, 大力提倡开放服务的专管共用制。

1 0.3 特种医疗设备施行有偿占用制

对于一些医疗上迫切需要, 使用率较高, 肯定有较大经济效益的特种医疗设备, 在购置前就应明确是属于医院直属管理的设备。使用科室应与医院签订有偿占用的协议, 把设备使用的额定机时、折旧年限和折旧费、收费标准、成本核算、两个效益及奖罚措施等以量化的形式规定下来。充分调动医技人员积极性, 挖掘设备使用的潜力, 更好地为医疗服务, 产生较大的效益。

1 0.4 高效医疗设备探索社会化租赁合同制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篇3

法国吞并越南之心路人皆知,法国传教士从18世纪中叶就开始谋划并吞越南,后来由于法国国内发生资产阶级大革命,法国当权派忙于国内之事,被一度搁浅。进入19世纪,法国吞并越南的野心又开始蠢蠢欲动,多次派船舰炮轰越南沿海城市,最多一次派了12艘军舰驶往越南,开炮轰击越南所有沿江沿海城市,当时的宗主国中国正在和太平天国进行你死我活的战争,自身难保。这样,法国步步深入,越南积贫积弱,派出抗击的军队多被歼灭,万般无奈,只好于同治元年(1862年)和法国签定了《法越柴棍条约》,将近海大片国土割让给法国,为后来的中法战争埋下了导火索。

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被时人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与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齐名。张之洞是皇帝钦点的探花,才识过人,一般人不放在眼里。有传说张之洞曾经刁难过孙中山和梁启超,用的都是同一招数,出上联,让两人对下联。

早年孙中山从国外回来时,专程去拜会张之洞。孙中山当时递呈了一张“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帖。

张之洞见后很不高兴,心里直嘀咕:“一个平民布衣,竟敢与我这封疆大吏称兄道弟,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于是便在那帖子背面写了一个上联: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

然后叫门房把名帖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便知这位张大人瞧不起自己,便讨来笔墨,对了一个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孙中山的下联可谓针尖对麦芒,说得直截了当。张之洞看后一惊,心想此人不仅行文不俗,而且流露出一股少有的豪迈之气,日后定当有大作为,便马上礼请入衙。

相传,梁启超先生当年到武昌讲学时,曾慕名拜访张之洞。一见对方乳腥未干,这位晚清“探花”便开始倚老卖老,他缓缓道:“听说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老夫倒想请教请教。我出过一上联,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下联,想请你对个下联。”张之洞的上联是: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联中的“四水”是指“江淮河汉”这四条中国的大江大河。而“江”按传统惯例专指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故言“四水江第一”。“四时”则指“四季”,夏在四季中排序第二,所以说“四时夏第二”。同时它们又构成“江夏”二字。因而上联寓意是:你这小子来江夏拜见我老人家,咱们两人在当今中国,究竟“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潜台词自然是“老夫第一”。此联出得很刁,但梁启超何许人也,转个背即念念有词地对出一下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这里的“三教”即儒、道、佛,“三才”指天、地、人,“儒人”则指读书人。梁启超说的是:我这个读书人尚知晓尊敬前辈,是故“何敢在前?”但以真才实学来看,我小子可能还略高于你老人家,所以只有当仁不让地“何敢在后?”

梁启超巧避锋芒,不卑不亢,不失分寸,对得既工仗又得体。一向清高的张之洞碰了一个软钉子,便连声叫绝,执礼甚恭。

张之洞曾经刁难过中国近代的两位名贯中西的伟人,和武将冯子材的关系也由陌生、排挤,到充分信任和依重的转变。他在冯子材七十大寿时写的《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太子少保冯萃亭军门七秩寿序》对冯子材有这样的评价:“公杜陵世德,宁越名宗……之洞敬公有坚刚之德,契若针磁,为公赋偕作之诗,谊同袍泽,谕功海外,远齐伏波横海之名,建节乡邦,兼有画锦鸣珂之美,功德比曹武惠。”虽然贺寿之时所作的东西不能太当真,但从张之洞傲慢的个性来看,能这样评价冯子材,实属不易。足见他是真心实意钦佩冯子材。

冯子材和张之洞的关系有个曲折的转变。张之洞原为清流派中人,在广西当局和清流派言官张佩纶共同合谋排挤冯子材时,时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看着大家都在推荐冯子材的对头徐延旭,也插了一脚,于光绪八年四月两次上奏举荐徐延旭:“广西布政使徐延旭,正直强明,兼资文武。在粤有年,威惠及于僚属。任襄阳道数月,政绩已彰,才品俱优,洵堪大造。”“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可统军出关。……尤宜假以事权,责成滇、粤督抚勿掣其肘。”

其实,张之洞并不认识徐延旭,因而他对徐延旭的了解也只是人言亦言,并不符合事实。

这样,他算是得罪了冯子材。

张之洞既是名臣,自有过人之处,对于官场的种种勾当自然了然于胸。当冯子材被排挤回老家做老翁时,张之洞经过多方了解,最终弄清了真相,对冯子材的遭遇就有了恻隐之心。此时,张之洞在山西任巡抚,本来不管两广的事,但在奏折中提到要在高、钦、廉、琼四州办防务。他知道,如果在这四个州中招募兵员、开展国防事务,只有老将冯子材是当然的人选,其他的人都不足以孚众望。清廷果然采纳了他的意见,下旨冯子材督办四州团练。这为冯子材日后东山再起打下了楔子。

冯子材接任后,不计较个人得失,喊不动其他的州,就从钦州开始,积极招募兵勇,进行严格的训练。

同时,为了更详尽地了解法寇在越南的布置,冯子材派出心腹杨瑞山、宋玉成到与越南一水之隔的东兴当差做卧底,随时报告法寇在越南的动静。

杨瑞山是防城县附城乡扫把岭老虎坜村人,号锦屏。长得五大三粗,喜欢登山泅水。早年家贫,以走村串户卖糖果为生。冯子材在同治六年回钦州招募时加入常胜勇。同治九年,冯子材在确定原师侄黄崇英已经投靠法人后,起兵进入越南围剿,跟随冯子材出生入死,深得冯子材信任,冯子材征得哥哥子清同意,将哥哥的大女儿嫁给了杨瑞山。

这杨瑞山除了打仗勇敢,能说会道,机敏过人,是冯子材对外联络办事的得力干将。冯子材两次会见刘永福,他从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刘永福同意接受朝廷招安,协助冯子材围剿黄崇英,杨瑞山功不可没。

从此后,杨瑞山便成为冯子材和刘永福之间的联络人。

这天,杨瑞山从东兴返钦州,说有要事向冯子材汇报,冯子材听说杨瑞山回到钦州,大喜过望,连说:“快请他进来。”

杨瑞山恭恭敬敬行完礼,痛心疾首地对冯子材说:“大事不好,2月11日,法寇以12000人进攻桂兵守卫的北宁城,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不到五天,就打到北宁城下,当时守城的赵沃、黄桂兰仓促出城应战,留守在城内越南兵举白旗投降,不到一天,战死一千多兵勇,桂兵大败,黄桂兰赵沃已经逃回广西。”

冯子材越听心情越沉重,捶胸顿足说:“国之大耻呵,要是早听我的话,革了赵沃的职,就不会发生现在的败局,这都是人祸,非不能战,如果由我带着钦州常胜勇守北宁,绝对不会被打败,可惜了黄桂兰成替罪羔羊,真正的罪人是张树声。”

杨瑞山说:“刘将军刘大人叫我知会你,法寇一击得手,预计不日将会犯两广,请大帅作好万全之策,别到时手忙脚乱。”

冯子材听了,便对杨瑞山说:“据我观察,这次北宁大败,广西巡抚徐延旭脱不了干系,如果朝廷追究下来,不但赵沃,黄桂兰难保,拔出萝卜带出泥,张树声的好日子到头了。”

两人正在说着话,又有人报:“两广总督府信差到。”

冯子材对杨瑞山会心一笑说:“张树声这老狐狸看来坐不住了,想搞点声势扳回一局,到朝廷追责时也捞一根救命稻草,且请信差进来,听他说什么。”

果不其然,信差递上张树声的信函,信里写道:“冯子材边情较熟,著传知督速赴关外,接统黄桂兰所部,认真整顿,力筹战守,勿稍迟延。”

原来是张树声代朝廷传旨来了。

冯子材看到圣旨,内心不能平静,国难当头,他还计较什么恩怨情仇?为国效力本是军人的天职。但是,他一想到徐延旭还霸占着广西巡抚之职,黄桂兰虽然战败还是提督,自己要是接旨,两人都是顶头上司,对于徐延旭一伙排挤自己,差点连命都不保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于是,他毫不客气地回复:“惟前提督去年因病告假开缺,回藉调理,现在病体未痊,乘马足软,兹经西省徐抚院才高智广,新任黄军门韬略勇谋,两员能以及办理,该法匪既众,兵勇单薄,势难以取胜,悬请转奏添兵加饷,照楚军粮饷章程,祈为知会徐黄两员,督兵进剿法匪,一战成功,以省糜费。”

这封回信,滴水不漏,冯子材在形势未明前,不想再做他人的棋子。

果如冯子材所料,尽管朝廷已经责令冯子材出关外督军,但还有一帮人不遗余力地诋毁他。这些人中,有李鸿章、张树声、张佩纶。如果冯子材仓促之间接了圣旨,被这帮人一诋毁,可能事又生变。

冯子材退一步海阔天空,静观事态发展,这是冯子材智慧过人的表现。

冯子材不接旨,但并没有松懈训练兵勇之事,他对杨瑞山说:“你近期到越南一趟,告诉刘将军,务必叫他随时监视法寇动向。我不日将亲自到兴化一次,和他商量抗击法寇之事。你从越南回来后,就直接回到我这报到,做好出征准备。”

杨瑞山不解地问:“大帅,不是已经拒绝出山了吗,为什么还要做出征准备?”

冯子材说:“我思量,现在朝廷已经没有可用之人,最后还得请我来收拾烂摊子,所以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

杨瑞山半信半疑,不过,跟随冯子材多年,他希望冯子材这次的预料,能一言中的。

告别冯子材,杨瑞山便赶到越南传冯子材的口信给刘永福,这为镇南关大捷埋下了伏笔。

不久,清政府着手追究北宁失败的责任,首先是将徐延旭革职,解京交刑部查办,接着是赵沃、黄桂兰,两人都着解京交刑部查办,黄桂兰情知解京是死路一条,畏罪自杀。接下来,张树声被革职,羞愧难当,忧愤交加,几天之后死于广州,北京五大军机处也不能幸免,免职的免职,查办的查办。

第十四章 电大法学 篇4

一、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经济增长的源泉因素 一般掌握

 哈罗德—多马模型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二、主要内容归纳

◆国民收入及总体经济活动水平有规律地经历扩张和收缩的周期性波动,叫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其中繁荣和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和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

◆按时间长短划分四种经济周期的类型:平均每一个周期为9一10年叫朱格拉周期,又叫中周期;为期50~60年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叫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的长周期叫库兹涅茨周期,又叫建筑业周期;熊彼特周期,又叫综合周期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

◆西方学者把众多的经济周期理论综合概括为两大类别: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生和内生)理论。外部因素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的某些事物的波动,内部因素理论则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内部的某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来进行解释。

◆经济增长是实际GDP的增加。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资源和技术进步。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是技术进步。

◆各种增长模型是为了分析经济增长与影响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现代主要的增长模型有哈罗德—多马模型、以美国经济学家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派模型和以英国经济学家卡尔多为代表的新剑桥派模型。

◆新经济增长理论包括: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零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三、关键术语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源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新剑桥模型

四、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A. 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率的波动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

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D.萧条、衰退、复苏、繁荣

3.中周期的时间大约为()

A.5~6年B.9~10年C.20年左右D.3~4年

4.50~6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称为()

A.基钦周期B.朱格拉周期

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D.库兹涅茨周期

5.已知资本/产量比率是4,储蓄率是20%,依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增长率应该是()

A.4%B.5%C.6%D.10%

6.资本与劳动可以互相替代,这是()

A.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假设条件B.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

C.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共同假设条件

D.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

7.在经济增长中起最大作用的因素是()

A.资本B.劳动C.技术进步D.储蓄率

8.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当合意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时,经济中将出现()

A.均衡增长B.累积性扩张C.累积性收缩D.繁荣趋势

9.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

A. 资本B.土地C.劳动D.技术进步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投资增加 B.信用增加C.物价上涨 D.就业增加E.发散型蛛网

2.经济周期包括的主要阶段有()

A.繁荣B.复苏C.衰退D.萧条

2.经济周期一般呈现的阶段有()

A.经济繁荣阶段B.经济衰退阶段C.经济萧条阶段

D.经济复苏阶段E.自然垄断阶段

3.经济增长的源泉是()

A.国民收入B.资本C.劳动D.技术进步E.基数效用

4.关于经济周期理论,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B.科斯定理作用于经济周期

C.每次经济周期是相同的D.经济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E经济周期在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波动

5.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假设包括()

A.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B.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C.规模收益递增D.规模收益不变E.不考虑技术进步

6.哈罗德-多马模型提出的三个增长率的概念是()

A.实际增长率B.技术进步增长率C.有保证增长率

D.自然增长率E.边际技术增长率

(三)判断题

1.()繁荣和萧条是经济周期的过渡阶段。

2.()衰退与复苏是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

3.()只要国民收入变动,就会引起投资的加速变动。

4.()经济增长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总产出

量的增加。

5.()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相同的概念。

6.()哈罗德-多马模型表明,当经济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增长率等于该社会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

7.()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当有保证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时,经济将出现均衡增长。

8.()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9.()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互调整。

10.()加速原理与乘数原理一样,存在一些局限性。

11.()乘数与加速原理的互为因果,互为前提,造成了国民经济由繁荣、衰退、萧条到复苏的周期性波动。

12.()如果一段时间内国民收入保持稳定,那么,总投资将减少。

13.()当经济达到繁荣时,会因加速数下降而转入衰退。

14.()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15.()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四)计算题

1.假设一个经济储蓄率为12%,资本一产量比率为3,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增长率为多少?如果要使增长率达到6%,储蓄率应该是多少?

2.假设一个经济中,ΔK=100,K=1000,ΔL=200,L=1000,a=0.6,b=0.4,=0.3,用新古典增长模型计算该经济的增长率。

(五)问题与思考

1.经济周期的两大阶段是什么?各有什么特征?

2.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3.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4.以中国改革前后经济的变化说明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5.用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理论解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6.根据新剑桥增长模型解释为什么经济增长以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为条件?

第十四章 试题和参考答案 篇5

鲍静静

一、单选题

1、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是

A、小资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独立的社会阶级(答案C)

2、人才的本质在于

A、知识性

B、创造性

C、全面性

D、突出性(答案B)

3、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 A、国有企业职工

B、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

C、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 D、所有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答案D)4、2003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解决 A、西部大开发问题

B、台湾问题

C、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D、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问题(答案C)

5、社会主义时期存在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 A、阶级矛盾

B、民族压迫

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D、民族歧视(答案C)

6、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B、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反对大民族主义

D、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答案B)

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鼓励内地的汉族干部、知识分子等支援边疆民族地区 B、建立联邦制下的民族共和国

C、民族区域自治

D、给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优惠政策(答案C)

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 A、爱国主义的 B、社会主义的 C、民族主义的D、民主主义的(答案B)

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A、爱国

B、坚持社会主义

C、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共同的文化(答案A)

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中国人民解放军(答案C)

11、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

C、知识分子

D、新社会阶层(答案A)

12、十六大提出的“四个尊重”中,核心是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答案A)

13、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是

A、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主党派(答案C)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依靠的人数最多的基本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社会阶层(答案B)

15、军事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A、信息技术

B、空间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核武器技术(答案A)

二、多选题

1、我国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 A、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

B、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授者 C、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D、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答案ABCD)

2、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包括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

(答案ABC)

3、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包括

A、民主监督

B、制定国家的法律

C、政治协商

D、参政议政(答案ACD)

4、民族自治区拥有广泛的自治权,同时必须履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的责任和义务,包括 A、必须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区得到遵守和执行 B、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任务 C、保证本地区内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

D、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要服从国务院(答案ABCD)

5、下列关于“三农”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有

A、没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稳固的物质基础

B、没有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就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没有农民的普遍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D、“三农”问题应该慢慢解决,不必着急。(答案ABC)

6、工人阶级在当代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是因为

A、觉悟最高

B、纪律性最强

C、是无产阶级

D、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答案ABD)

7、新的社会阶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包括 A、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B、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 C、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D、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答案ABCD)

8、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有

A、民族平等原则

B、民族和平共处原则

C、民族团结原则

D、共同繁荣原则

E、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答案ACDE)

9、江泽民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总要求是:

A、政治合格

B、军事过硬

C、作风优良

D、纪律严明

E、保障有力(答案ABCDE)

10、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维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E、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答案ABCE)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呈现的新特点有 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D、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E、岗位流动加快(答案ABCDE)

12、我国新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

A、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B、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D、产业结构的变化

E、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答案ABCDE)

13、以下属于新社会阶层的是

A、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B、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C、个体户

D、私营企业主

E、自由职业者(答案ABCDE)

14、中国共产党处理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平等合作 E、荣辱与共(答案ABCE)

15、胡锦涛同志关于人民军队历史使命提出的“三个提供”的内容是 A、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力量支持 B、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C、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D、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和平环境

E、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答案BCE)

三、辨析题

1、现在是科教兴国时代,发展生产力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因而党应以知识分子为基础。答:此观点不正确。(1)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知识分子也不会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在与工人阶级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

(2)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因此,决不能把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割裂开来,也不能把知识分子的作用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对立起来。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人数显著增加,这并没有也根本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

2、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答:此命题不正确。

知识分子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社会群体,是以高科技为标志的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但知识分子只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科技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一部分,可以说,他们是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的证明,但不能离开工人阶级整体来讲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

3、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此观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答案要点: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决定了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作用决定了知识分子的重要地位。

2、如何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基本方针?

答案要点:

(1)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的和国家提出的新的要求;

(2)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3)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4)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

5、如何理解国防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要点:

(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6、如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

答案要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3)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

【答案要点】

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的最大变化,是工人阶级内部知识分子数量大大增加。从历史上看,工人阶级是与工业革命以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而这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从来就包含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工人阶级队伍,从来就包括同先进科学技术相联系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判断。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没有割断产业工人同知识分子的联系,反而使二者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工业化+信息化”过程中,不仅知识分子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工人中也有更多的人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人阶级的整体规模将不断扩大。到2000年,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职工总数已近2.8亿人,而且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中还增加了许多新的成份,出现了三种类型的新工人。第一种是大批的乡镇企业职工,他们在农村有承包的土地,又在工厂和公司、企业做工,这种情况是大量的。第二种是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机关、研究机构、部队或国有企业,也有的来自大中学生。第三种就是大批没有固定职业的民工。这三类新工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都是有比较强的自立意识和竞争意识的。

工人阶级的这些变化,都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现在工人和知识分子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主体,也是我们党坚强的阶级基础。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

2、简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我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

【答案要点】

我国国情决定了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市农民工大量增加,促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工人阶级转化,这种新情况仍然没有改变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若离开广大农民的拥护和自觉参加,民主革命不可能获得成功,社会主义事业也将一 事无成。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创造精神,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

中国共产党在正确处理农民问题上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这就是:保持同广大农民的坚强团结,要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靠不断地给农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靠对农民的坚强有力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靠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3、怎样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答案要点】

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从这一群体的构成看,许多人原来就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以及一些留学归国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员流动日趋频繁。不少国有企业的工人进入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大批农民成为乡镇企业工人或者进城打工,一些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下海”经商或成为各种自由职业者,各阶层中都有一些人成为股份持有者,等等。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

(2)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首先,要明确,他们中的广大人员,在不同职业岗位上都参与社会劳动,包括管理劳动,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合法收入,使自己逐步富裕起来,对于社会生产力和其它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次,要承认他们中某些阶层所依托的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即使属于私营企业主,一般来说他们的投资大都是过去劳动的积累;许多人本身参与管理劳动或科技创新,同样创造价值;企业的利润除用于工资、福利分配外,大部分也用于扩大再生产,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有贡献的。当然,另一方面,他们又以占有的生产资料取得企业的利润,取得不同程度的非劳动收入,从这一点看,他们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

(3)从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看,他们大都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受到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违法犯罪的只是极少数人。

(4)充分肯定新的社会阶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需要,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4、试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特点

【答案要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最核心的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统一战线也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统一战线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联盟也空前扩大,但坚持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仍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这不仅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是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之所在。

(2)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 的基础上,由两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联盟组成的。一个是大陆范围内的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另一个是在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使新时期统一战线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不仅工作范围由大陆扩展到大陆范围之外,而且统战对象也大大增加,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了依靠力量,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3)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其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

①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它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就其组成来说,统一战线成员的绝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即统一战线的主体是以拥护社会主义为基础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是我国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爱国主义具有团结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是团结各族人民,各阶层人民的一面旗帜,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只要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这种团结愈广泛,对社会主义事业愈有利。

5.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把“四个尊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其着眼点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正掌握和实践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今时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创造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人才成为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脑力劳动在劳动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四个尊重”是党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做出的积极回应,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本质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先进生产力不断代替落后生产力的动态过程。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抓住了这些基本要素,也就抓住了发展生产力的关键。

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正确看待各种形式的劳动,承认其相应的合法权益,才能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6、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适应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新要求,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做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的科学定位。他指出,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在我国,虽然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会激化。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进行专政,必须以人民军队为坚强后盾。人民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主要支柱和人民利益忠实捍卫者的地位不可动摇。

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战争威胁并未根本消除。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必须加强和巩固我国的国防。人民解放军作为祖国的忠实保卫者,担负着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的神圣使命。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 篇6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进口货物的收货人货他们的代理人在货物抵达卸货港后,即应该向海关申报。法定申报时限为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天内。

A、3B、7C、14D、1

52.出口报关的时间应是()

A.备贷前.B.装船前.C.装船后.D.贷到目的港后.

3.新加坡一公司于8月10日向我方发盘欲购某货物一批,要求8月16日复到有效,我方8月11日收到发盘后,未向对方发出接受通知.而是积极备货,于8月13日将货物运往新加坡.不巧,遇到市场行情变化较大,该货滞销,此时.()

A.因合同未成立,新加坡客商可不付款.

B.因合同已成立,新加坡客商应付款.

C.我方应向新加坡客商发出接受通知后才发贷.

D.我方应赔偿该批货物滞销给新加坡客商带来的损失.

4.根据《UCP600》的规定,海运提单中货物的描述()

A.必须与信用证规定完全一致.

B.必须使用货物的全称.

C.只要与信用证对货物的描述不相抵触,可使用货物的统称.

D.必须与商业发票的填写完全一致.

5.根据国际惯例,我国对出口商品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在出口单位办理出口退税手续时,要向国家税务机构提交()

A.“一单两票”B.“两单两票”C.“三单两票”D.”三单一票”

6.信用证中只规定了议付的有效期,而未规定装运期,则根据《UCP600》的规定()

A.装运的最终期限与信用证的到期日相同.

B.信用证必须经过修改才能使用.

C.该证无效.

D.装运期可视为与信用证有效期相差一个月.

7.一份CIF合同下,合同与信用证均没有规定投保何种险别,交单时保险单反映出投保了平安险,该出口商品为易碎品,而其他单据与信用证要求相符,因此.(A.银行将拒收单据.B.买方将拒收单据.

C.买方应接受单据.D.银行应接受单据.

8.审核信用证的依据是()

A.合同及《UCP600》的规定.B.一整套单据.

C.开证申请书.D.只能部分接受.

9.信用证修改通知书的内容在两项以上者,受益人()

A.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全部拒绝.B.可选择接受.

C.必须全部接受.D.只能部分接受

10、进口许可证自签发之日起()内有效。

A、三个月B、一年C、一个月D、半年

二、多选题

1.进出口业务中,信用证最常见的修改内容有()

A 展延信用证装运期和有效期

B 变更装、卸港口

C 对分批装运/转运的修改

D 增减货物数量货金额

2.在交易过程中,卖方的基本义务是())

A.提交货物.B.提交与货物有关的单据.

C.转移货物的所有权.D.支付货款.

3.在我国的进口业务中,出口结汇的方法有()

A.收妥结汇.B.买单结汇.

C.定期结汇.D.预付结汇.

4.进口国家要求出口商提供海关发票的目的是()

A.作为进口估价完税的依据.B.作为征收差别待遇关税的依据.

C.作为征收反倾销税的依据.D.作为进口商付款的依据.

5.履行出口合同的程序可以概括为()

A.货.B.证.C.船.D.款.

6.在实际业务中,凭信用证成交出口的货物,如货物出运后,发现单证不符,而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在信用证有效期或交单期内做到单证相符,可采取的变通办法是()

A.担保议付.B.“电提”方式征求开证行意见.

C.改为跟单托收.D.直接要求买方付款.

7.进口索赔对象是()

A.银行.B.保险公司.C.承运人.D.出口方.

8.因租船订舱和装运而产生的单据是()

A.托运单.B.装货单.C.收货单.D.海运提单.

9.在审核信用证和单据的金额与货币时,需要审核的内容包括()

A.信用证总金额的大、小写必须一致.

B.来证采用的货币与合同规定的货币必须一致.

C.发票和/或汇票的金额不能超过信用证规定的总金额.

D.若合同中订有溢短装条款,信用证金额应有相应的规定.

10.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索赔的时效.B .要求买方立即处理受损货物.

C.提供必要的索赔证件.D.立即将受损货物转移给保险公司.

三、判断题

()1.进口许可证在有效期内货物尚未进口,该许可证不得展期,宣告作废。

()2.根据《UCP600》的规定,信用证经修改后,开证行即不可撤销地受该修改的约束。受益人收到修改通知后,原信用证的条款失效

()3.在进口业务中,对一些资信不是很好的客户,在我方开出信用证之前,可要求对方出具保证履约的银行保证书,保证书的有效期可早于卖方履行义务的时限,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对方欺骗

()4.开证行、保兑行或其它指定银行各有一段合理时间审核单据,即不超过收到单据次日起的21个银行工作日

()5.进口货物超过法定申报时限3个月未向海关申报的,由海关提取变卖,所得价款全部上缴国库

()6.修改信用证时不必经过开证行,而直接由申请人修改后交给受益人即可。

()7.如果提单正本有几份时,每份正本提单的效力是相同的,但是只要其中一份凭以提货,其他各份立即失效。

()8.汇票一般为一式两份,每份都具有同等的效力,其中一份付讫,另一份则自动失效。

()9.进口国要求提供海关发票主要是作为其海关减免关税的依据。

()10.开证申请书内容应与合同内容一致。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CBBCB 6—10 ADAAB

二、多选题

1—5 ABCD AB ABC ABC ABCD

6—10 ABC BCD ABCD ABCD AC

三、判断题

上一篇:外贸业务办理l流程下一篇:与高中学生谈如何学好物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