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业工作总结(精选13篇)
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结合实际,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乡农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到村、组进行蚕桑养殖专业知识培训,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地”的原则(即:以点代面,各分管联系领导有样榜地,党员、代表、组干部有示范地,形成各村党员代表带动代表组干部、干部带群众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我乡蚕桑产业发展和技术指导。并要求各村、各部门利用会议、标语、录像等宣传资料,加大宣传力度,蚕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年共召开蚕桑专题工作会议10次,参会人员达2140人次以上,粘贴标语20张,横幅1幅,播放影片45场次,观看人员达8500人次。
三、深入基层,落实任务
我乡为完成县下达给的工作任务,乡人民政府要求各组成员必须亲自学习挖种植沟、桑树种植技术和管理,学习蚕桑养殖技术等,保障了我乡蚕桑发展的技术指导。并在大力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示范的基础上,于20xx年10月进村入户,落实地块,于10月21日发动全乡干部职工,随联系领导进村入户指导开挖种植沟,并于12月种植完成县下达给我乡的500亩任务。
为了更好地促进仪陇县有机蚕桑的发展, 最近, 国际有机认证公司德国色瑞斯有机认证公司专程来仪陇县, 对仪陇县奥特丝丝绸公司和仪陇县有机蚕桑协会培育的3500 亩有机桑园基地和养蚕农户进行实地考察, 围绕有机桑园建设、有机桑树栽培、有机肥料使用、有机桑蚕饲育以及周边生活环境是否达到有机标准进行二次认证。
为详实记录有机蚕桑种养过程, 奥特斯公司与合作伙伴上海素然公司组成摄制团队, 在仪陇县奥特斯丝绸有限公司和仪陇县有机蚕桑协会的配合下, 前往柴井、铜鼓等乡镇拍摄收集素材, 待素材收集完毕后, 将制成专题片进行展览, 以更好地向国内外宣传推介仪陇县的有机蚕桑制品。
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时节,当地百姓登含山,祭蚕神,祈丰收。沿传至今的“轧蚕花”民俗活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特民俗
湖州是著名的蚕乡,素有丝绸之府的美称。从古至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一直是湖州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丝以及丝织品的产量与产品质量,在明清时代已臻至巅峰,名声远播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伴随这些生产活动而产生的蚕事风俗也异常丰富多彩,如祭蚕神、清明踏青、轧蚕花、赛快船、打船拳等。清明节含山踏青、轧蚕花,千年相属,久盛绵延,是湖州城乡众多蚕事民俗活动中最为生动、参加人数最多、场面最为热烈、影响最大的一项。
含山镇位于湖州东南,隶属于南浔区,南通杭州、西接德清、东连桐乡,水陆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从含山镇穿境而过。运河畔有座含山,高不过百米,但“兀然独立四野平畴之上,方圆百里而不相属”。这含山周围便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
据传说,春秋时期西施从越国到吴国,路过含山,曾赠送蚕花予乡人。其后,每年清明,含山四周各乡数万蚕农贴身背负自己培育的蚕种包,涌上含山,祭拜蚕花娘娘,祈祷求赐蚕花廿四分(意为双倍好收成),然后带着蚕花殿中的“蚕花”高高兴兴回家。这是含山独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清明“轧蚕花”。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年清明日,蚕花娘娘来到含山上空,看到蚕农们祈祷观音菩萨保佑他们获得蚕花廿四分,蚕花娘娘扮作村姑,将蚕气传给蚕农,使蚕农家的蚕花获得好收成,从此卖蚕花这一风俗流传了下来。
深厚底蕴
含山顶上有座含山塔,相传,秦代大将蒙恬在善琏制成湖笔,为了纪念这一极大地推动文明进步的历史功绩,人们建造了这座“笔塔”。《湖州府志》《练溪文献》等古籍记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巅,浮图其卓昭笔。”又载:“含山有塔,故出笔工。”清人沈国治《韵香庐诗钞》中有云:“含山塔影细于针,含山淡翠学眉纤。侬家遥对含山住,亲缚银毫染胜尖。”
含山塔始建于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4),重建于明正统辛酉年(1441),复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塔系砖木结构,高38米,直径6米,上下7层,每层有拱门,交错相间。塔呈八角形,每只角上挂有铁铃。
民间也有传说含山塔是东吴国主孙权之母吴国太修缮,曲折附丽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很快于三国时弘法江南的事迹,表达这一带历史性的思想文化的丰厚。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含山顶上修筑雕堡、建炮楼,含山塔遭到严重毁损。上世纪60年代,含山塔又有破坏,楼梯楼板大都拆毁,千疮百孔,游人拾级登塔止于二层。1984年8月,含山塔重修,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0月至1994年3月,含山塔再度重修,并重建了蚕花殿、观音殿,新建了蚕丝博物馆等。
文化遗产
含山顶的蚕花殿是祭蚕神的场所。祭蚕神是含山蚕花节的一项主要活动内容,分作藏蚕种包、祭蚕花娘娘、台阁表演三道仪式程序。
早先蚕农养蚕是自家养蛾产卵育种。每年春节一过,蚕妇就用一层薄薄的丝棉裹着蚕种,怀端在胸口,用体温催蚕子成蚁。清明节早上,蚕农纷纷争先跑上含山与蚕花娘娘见面,保佑蚕种出得好、出得齐,同时在蚕花殿前上香点烛许愿,这就叫“祭蚕神”。蚕神塑在蚕花殿的正堂,是一个姑娘和一匹白马,亦称马鸣王菩萨。供品比较简单,一般用米粉团子(叫做茧圆)、粽子、芽麦塔饼、米酒等。也有一些大户人家抬着全鸡全鸭讲排场的。藏蚕种包和祭蚕花娘娘一般由主要劳力或当家人为操办,也有全家出动的。
祭蚕神之后,则是蚕妇上山轧蚕花、买蚕花。她们把蚕花带回家插在蚕匾上,一说可保佑蚕花丰收,二说可以避邪气驱害虫。
台阁表演是祭蚕神的最热闹场面,分水台阁和旱台阁两种。旱台阁由男女孩童装扮成蚕花姑娘或戏剧、传说人物,让大人们用养蚕用具或做成旱船的、或做成高头白马的抬着走。水台阁由蚕农在大运河里张搭彩船表演。两种台阁从各村出发到含山脚下,再从山脚一直到山顶,一路鼓乐喧天,看表演的,人山人海,一条条山道挤得水泄不通。
台阁表演中有轧蚕花之说。轧蚕花分为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青年男女要闹上十来天。他们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别在发际,挂在胸前,插在帽沿。也有青年将蚕花插在甘蔗上,任姑娘跳起来攀摘。这时,你挤我轧,摩肩接踵,相互逗趣,好一片欢乐喜庆。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蚕花轧得越闹猛,蚕气越旺,就越是会带来好兆头。
蚕乡清明的这一系列民俗活动,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93年,含山轧蚕花正式定名“含山蚕花节”。1996年,含山蚕花节又成功举办了国际旅游活动。近几年,含山蚕花节规模空前,它与海宁观潮节成为杭嘉湖地区每年春秋两季的盛大旅游节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州实施《xx州蚕桑优势区划》的第一年。为了保证《规划》,《区划》的顺利进行,全州蚕桑工作在州委、州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蚕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在克服了高温干旱的自然灾害后,全州蚕桑生产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保持了蚕茧产量连续增长、桑园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的好势头。今年,全州共生产鲜茧152x5吨,新栽桑2389亩,新建小蚕共育户42户,新建蚕房85户,改建蚕房128户、实现养蚕收入269.6万元。技术培训9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30册(份)。现就20xx年全州蚕桑工作总结于后:
一、栽桑及桑树管理。
(一)栽桑:
今年全州继续坚持“布局创新、路子创新、技术创新、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本着相对集中、规模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努力培育一批蚕桑生产基地乡(镇),专业户和专业大户的同时,逐步改变全州栽桑养蚕零星分散的局面,加速优势产区蚕业的发展。年初我州共调入250万株桑苗,在春雨来临之际抢栽。全州共新栽桑2389亩,补栽桑2200亩、嫁接改良老桑20万株。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栽桑计划。至此,我州的桑园面积已达26000亩,确保了全州养蚕的需要。
(二)桑树管护:
今年,我州在完成栽桑后还格外注重发动蚕农搞好桑树的科学管护工作。去冬今春,我们抓紧了对蚕农的科学管桑技术的培训,要求广大蚕农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切实搞好桑树的冬季重剪、修枝整形、防病治虫、嫁接改良以及锄草松土、施肥等管护工作。全州桑园病虫害防治面积达2万余亩。有效地防止了桑树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高了桑资源的利用率。
二、养蚕
(一)蚕种的催青:
通过智能化催青(电脑现代化催青)严格了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了蚕种及其催青的质量管理,保证了全年蚕种质量的稳步提高,从蚕种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保证了蚕业生产的需要。
(二)小蚕共育
为了确保向广大蚕农提供质优、价廉、抗病力强、利于喂养的小蚕,我们加强了对小蚕共育户的科学管理,同时还新建了42户小蚕共育户。到目前为止我州共有小蚕共育户82户,分别分布在全州各宜桑蚕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蚕农的养蚕需要。
(三)大蚕喂养:
在大蚕的喂养方面,全州除继续推行省力化蚕台、优良簇具和统防统消等科学技术手段外,还进一步对人、蚕同室的现象进行了纠正。全年共发放近9万元的补助款用于蚕房的新建和改造,共新建和改建专业蚕房213户。今年全州共产鲜茧152.5吨(其中:泸定县135吨,完成计划的.82,九龙县17.5吨、完成计划的100),实现养蚕收入269.6万元。全州实现一年养四季蚕,全面推行小蚕四盒育或五盒育技术。
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全州共新建小蚕共育户42户,新(改)建蚕房213户,九龙县茧站已完成征地及打保坎等前期工作。
四、技术培训。
今年全州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五期,受训人数达900人(次),发放栽桑养蚕实用手册230册(份),其它相关资料600余册(份)。
五、存在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致使桑园灌溉条件得不到改善,桑产量低,靠天吃饭形象严重以及专用蚕房不足影响养蚕规范的扩大。另外,专业技术人员的缺泛和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也影响了我州蚕业的发展。同时,在收茧过程中,由于缺泛专门的质量检验设备而造成收“人情茧“的事实时有发生,挫伤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
总之,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全州蚕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蚕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xx州农业中心
蚕桑基地稳步发展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完成新植桑园5610亩。好田好地规模连片13片1038亩,100%优质良桑品种,成活率95%以上。
科技服务强力支撑
开展科技培训2期次70场次。培训县、乡、村蚕桑科技人员及蚕农538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
加快新桑品种引进
对10亩桑树品比园进行更新改造,品种达24个,落实专人服务指导,记录记载生物学性状;引进强桑2号建成100亩品种母穗园;新植果桑80亩。
加强蚕种监管
春蚕、夏蚕饲养前深入蚕种制种企业和云南新丝路茧丝绸公司崔青室对正反交3个品种7个批次进行抽样,共抽取小样132克,样本30个,进行镜检,确保蚕作安全。
春蚕张种产量创历史新高
春季饲养蚕种10636张,生产鲜茧430.85吨,产值1753.63万元,均价40.70元,张种产茧达40.5千克,创历史新高。
示范样板带动作用显著
国家、省体系500亩示范样板春季饲养蚕种508张,产鲜茧22.6吨,产值90.9万元,亩桑产值1800元;有力带动了周边村组管桑养蚕水平的提高。
创新工作有新突破
在探索过的立体种养、桑枝条试种香茹基础上扩大延伸,把桑芽茶试制列为创新工作,收购鲜桑芽2628.1千克,利用茶场制茶设施,由州茶桑站技术人员全程把关,通过杀青、高温提香等生产工艺,成功加工成色绿味甘的桑芽茶450余千克。为今后蚕桑综合利用累积了一定经验。
体系项目有效开展
茧丝绸产业是我县农业产业化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曾经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都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农村劳动力价格的提高、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与主导产业比较效益下降的影响,茧丝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挑战。如何稳定并发展我县茧丝绸产业,将是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因此建议如下:
一、大力培育养蚕大户,提高养蚕收入。
1、出台政策,鼓励农户新辟、低改、流转蚕桑基地,最终得到户均季养蚕5张以上的目标。
2、明确标准,季养蚕5张以上的为养蚕大户,季养蚕10张以上的为养蚕专业户。
3、明确任务,明确各蚕桑技干辅导员培育养蚕大户专业户的具体任务。
二、狠抓蚕桑资源利用,提高亩桑效益。
1、发展桑枝食用菌(香菇)50-100万棒。
2、发展桑枝食用菌(木耳)1-2万棒。
3、发展桑园养鸡1万只。
三、狠抓蚕桑技术服务,降低养蚕风险。
1、以“631”工程示范户为抓手,加强服务,全面提高技术、提高茧质、提高单产、提高收入。
2、建立桑树病虫害防治示范点(钱家店或白莲新村)
3、举办蚕桑技术培训班50期。
四、狠抓蚕桑机械应用,降低养蚕成本。
引进桑树伐条机。
五、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促进产业发展。
六、狠抓新品种试验示范,拓宽增收渠道。
1、新蚕品种(雄蚕种)
2、新桑品种(强桑、皖桑5号)
3、绿枝扦插试验
4、蚕桑应用技术整合创新应用
七、规范运作蚕业合作社,发挥合作效益。
1、生产资料统购。
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四川省蚕丝学会蚕桑科技防灾减损试点项目已通过评审、立项和公告, 并拨付首批资金。为加强指导, 规范项目执行, 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月21日项目组朱洪顺、陈佑伟、冯永德等同志到项目实施现场与北川县农业局、学会会员单位北川县蚕业公司和陈家坝蚕业合作社研究项目实施具体工作。4月7日, 四川省蚕丝学会蚕桑科技防灾减损试点项目工作组在学会三楼会议室召开会议。会议由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杨彪研究员主持, 会议首先由项目工作组负责人朱洪顺常务理事汇报项目申报、开展调研、制定实施方案等工作进展情况;学会栽桑、养蚕与蚕病、蚕种等专业委员会分别就项目实施区域、受益对象、建设内容、技术路线等作了介绍;会议组建了由学会主导, 地方业务部门, 学会会员单位参与的项目组, 研究了下一步项目实施工作;杨彪同志要求项目组要认真领会民政部项目文件精神, 结合实际,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确保项目任务如期完成。
“社会即学校”理念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创设立体多元的教育环境,使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培养情感,完善人格,这是我们组织开展“蚕宝宝与蚕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事实上,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首先,幼儿园中养育的蚕宝宝就是家长带来的。蚕宝宝养起来了,可在城市,蚕宝宝的主要食物——桑叶成了大问题。马上有家长从单位采来桑叶,还有些家长特意带着孩子开车去农村采,给幼儿园送来了“及时雨”。蚕宝宝快上山,家长拿来了稻草,用纸板把鞋盒隔成了一间间小房间,带到幼儿园,供蚕宝宝上山用。籍由养蚕宝宝这个活动,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进行,并从幼儿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一起完成给蚕宝宝采食物、帮蚕宝宝布置新家、为蚕宝宝拍照、替蚕宝宝记日记等实践活动;共同认识了蚕宝宝的生命过程,共同欣赏了蚕宝宝的生命之美,共同体会了养蚕中的收获与失落,欢喜与忧伤;培养了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行,构建起了理解、协作、互助、共赢的良好人际关系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在“教学做合一”中成长
在幼儿园“步入蚕宝宝的世界,领略蚕桑文化的魅力”的活动中,小朋友们在做中学,在做中乐,活动本身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进行中,孩子们亲历养蚕过程,与蚕宝宝朝夕相处,跟随家长一起为蚕宝宝采桑叶,为蚕宝宝清理粪便,观察蚕宝宝的各种生活习性,眠一次蜕一次皮,肤色由黄变白,吐丝结茧,变化成蚕蛹,直到最后羽化成蛾,产下新的蚕卵的整个生命过程。通过多种感官地参与活动,倾听蚕宝宝吃桑叶的沙沙声,摸摸蚕宝宝凉凉的皮肤,闻闻蚕沙的味道,进而模仿蚕宝宝的爬行,表演蚕宝宝的成长经历,用蚕茧进行艺术创作,亲手实验当个印染工人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各种情感得到培养和深化,活动中许多问题需要幼儿自己解决,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幼儿自己克服,活动过程本身成为了一个不断磨炼意志、形成优良个性的动态生成过程。
“生活即教育”实施过程
在“蚕宝宝与蚕桑文化”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园注重把教学活动生活化。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幼儿园让有条件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采桑叶,其他小朋友则在幼儿园学习分辨嫩叶和老葉,了解根据桑叶的成熟程度,喂养不同时期的蚕宝宝;采摘、品尝桑果,用桑果进行染纸游戏,了解古代颜料的由来。请教养蚕人,了解养蚕知识和蚕桑文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蚕丝制品,了解蚕丝的经济价值。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了绘画、泥塑、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走出教室,融入生活,亲近自然,步入社会,获得了关于蚕宝宝的丰富知识。
例如,蚕沙,也就是蚕宝宝的大便,刚开始,有的小朋友一看见就说臭、脏,不愿意给蚕宝宝清理。于是我们就发动家长带孩子一起上网找资料,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了,原来蚕的一身都是宝,蚕沙是一种中药,我们这儿还把蚕沙晒干了做枕芯,能清凉明目呢,有一位家长还带来了蚕沙枕头给小朋友直观感受。作为丝绸之乡,蚕丝制品种类繁多,有真丝围巾、各种款式的丝绸衣服、帽子等,最具吴江特色的蚕丝被,家家户户都有。那蚕丝被是如何制作的呢?幼儿园请来了有经验的家长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从蚕茧中抽出丝,由幼儿来绕丝;示范烧茧、剥茧,了解丝棉斗的制作;参观丝棉加工坊,观看如何把棉斗拉成被子,并尝试学拉棉斗,当幼儿感受到十几个小朋友也拉不好一个棉斗,而阿姨只要两个人,就把一个个书包大小的棉斗又快又好地拉成了被子大小,对阿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通过为幼儿的自主探究与动手实践开辟巨大的空间,使他们丰富了生活,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彰显了个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社会情感得到丰富。
结束语
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园不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而且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在了幼小的心灵中,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上午好!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我乡蚕桑工作在这里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蚕桑生产基本情况
乡辖24个村,154个社,人口2.5万人,耕地面积15953亩,是蚕桑基地乡镇之一,蚕桑产业在我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稳步发展蚕桑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已成为我乡历届党委、政府的共识。为此,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蚕桑“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超前思维,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树立“着眼市场建基地、集中连片上规模、政策扶持重投入、依托龙头带农户”的发展理念,突出自身特色,强化自身优势,用更实的举措强基础,更大的力度求突破,更足的干劲谋发展,把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切实做大做强蚕桑这一特色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乡现有桑树180万株,密植桑园4000亩,养蚕户数达2700户,“一村一品”蚕桑特色村2个,蚕业专业合作社1个,年养蚕10张以上的专重户达70户。2011年,全乡发种2300张,产茧9.2万公斤,产值达260万元,人均增收130元。
二、蚕桑工作的主要措施
我乡根据近年来蚕桑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乡党委、政府在蚕桑发展思路上,采取因地制宜,立足资源,发挥优势,典型引路,多措并举扭转 1
蚕桑生产下滑趋向,坚持以蚕桑特色村为示范,带动辐射,扩大发展,以强管为手段,巩固蚕桑基础,以科技为支撑,提升蚕业质量,以蚕业合作社为抓手,推动蚕桑发展后劲。同时制定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服务,奖惩兑现,立足“四个下功夫”,紧紧咬定蚕桑生产不放松。
(一)把握形势,立足宣传,在增强发展蚕桑产业信心和决心上下功夫。蚕桑产业一直是我乡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现已成为我乡主导产业之一。蚕桑产业因要受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会在发展中呈现周期性的波动,从而致使蚕桑发展举步维艰,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如此不利形势,我乡采取多种方式,以胡家坪、大堰滩两个蚕桑特色村和养蚕大户蔡仲阳为典型,通过与其他种、养业对比算账,以及蚕桑生产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和巨大潜力,进行大力宣传和营造氛围,让蚕农全面了解蚕桑生产方面的政策,让蚕农充分认识到发展蚕桑的重要性,充分调动起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克服困难,重新提升定位,将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坚持做大做强不动摇。
(二)注重科技,立足服务,在提高发展蚕桑产业的质量水平上下功夫。强化科技支撑意识,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我乡始终把科学养蚕作为蚕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蚕业科技培训与服务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一是切实加强蚕农培训,开展多形式,广覆盖,易接受的实用技术宣传,不断提高蚕农科技养蚕技能。二是着力改善养蚕设施和消毒池的建设,大力推行省力化蚕台养蚕,强推纸报方格簇和自动化上簇,2011年全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技术人员7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000余份,推广纸报方格簇7000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600余起,做到每个养蚕户有一人懂技
术,每个村有3—4名技术骨干,保证了蚕茧质量和蚕桑生产综合收益。
(三)突出重点,立足落实,在强推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上下功夫。围绕“培育大户,夯实基础,依靠科技,提高增效”的工作要求。我乡大力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按照“统一规划,连片种植,规模发展”的思路,在资金,扶持政策上向重点村、社大户倾斜,重点抓好胡家坪、官尔沟等13个村和70户专业大户的规模发展,彰显蚕桑区域特色,高标准,高起点,努力培育密植桑园,确保高效益。2011年政府投入5万余元用于发展蚕桑生产,同时,在新庙、魏家沟村等规范栽植密植桑园300亩,全乡新栽桑达10万株,建消毒池100口,改造劣桑30万株,桑树冬管面100%。在蚕种落实上,采取服务上门的办法,由村干部逐社、逐户予以落实,坚持做到不漏村、组和农户,让农民养足养好各季蚕,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加强领导,立足考核,在发展蚕桑产业提供强有力保障上下功夫。我乡为把蚕桑产业抓紧、抓实、抓好,着力构建现代蚕桑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助推蚕桑产业上档升级,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乡长为副组长,相关站、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蚕桑生产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蚕桑生产工作的领导督查,细化目标,实行责任挂钩,奖惩分明,年初政府以文件形式将蚕桑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村社,责任到人,制定出了蚕桑产业发展单项考核奖惩办法,并以百分制形式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纳入目标严格考核,对工作不力,措施不硬,任务落实差的村实行问责制,以此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标准化、产业化步伐。
三、今年蚕桑工作打算
在现有蚕桑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五重并举”,确保。蚕桑产业再上新台阶。
(一)重宣传发动。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会议、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使蚕农认识到蚕桑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特殊地位和发展优势,树立蚕农坚定发展蚕桑的信心。
(二)重基地建设。继续加强蚕桑基地建设,以重点村社和养蚕大户为基础,积极培育优质蚕茧示范基地,使蚕桑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提高蚕桑生产的规模化。增加效益和竞争力。
(三)重技术指导。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的力度,实施科技兴蚕战略,重点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养蚕、纸板方格簇等实用技术,以提高单产、质量,促进蚕农增产增收。
(四)重目标分解。切实加好春蚕生产工作,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员,由乡、村干部上门服务的方式,落实好春蚕订种工作,同时,鼓励动员低保户多养蚕,养好蚕,确保全年2350张的发种任务全面完成。
(五)重投入保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今年,我乡将拿出6万元资金发展蚕农生产,切实解决好蚕农的养蚕用地,对今年新成片栽植密植桑园20亩以上的村奖励1000元,新发展年养蚕20张以上的大户每户奖励200元,新建标准化室外蚕台每处奖500元,以此推动蚕桑产业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
2011年3月29日
春雨润物,万物复苏,正值全县人民紧锣密鼓的开展以蚕前准备为主的蚕桑生产之时,***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建设。在此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一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并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将我县蚕桑产业基本情况和今年蚕桑产业工作重点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位于陕南中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横贯东西,地貌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7乡8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生物、旅游、水力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蚕桑、畜牧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特别是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是西北主要蚕桑基地县之一。旅游资源以***等自然景观和古街古镇等人文景观颇具特色。交通便捷,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阳安铁路和210、316国道在县城交汇,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公路均过境我县,是陕川鄂三省间重要的交通枢纽。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亿元,增长16.1%;完成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429万元,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4026元,净增68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794元,净增2128元。
二、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蚕桑产业是我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兴桑养蚕历史悠久,国家一级文物西汉“鎏金蚕”的出土地和古代“丝绸之路”之源头,是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示范县、陕西省优质蚕桑基地县。**蚕桑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自1978年开始,历经30年的发展积累,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后发优势。特别是自2006年实施“一县一业”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发展战略以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科学确立了以现代农业理念引领我县蚕桑产业发展,以做强蚕桑基地为突破口,以发展丝绸工业为重点,围绕培育强村大户、开发系列产品、推进产业化经营三个关键环节,确立了 “实施由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在“四个转变”的支撑下我县蚕桑基地迅猛发展,蚕桑企业迅速壮大,蚕桑科技日新月异,现已形成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收烘缫丝、捻丝加工和副产品开发于一体的贸工农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蚕桑产业已成为我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2010年各项数据指标较2005年均实现翻番,2010年实现蚕桑产业总产值5.56亿元,其中实现蚕桑农业产值2.56亿元,实现蚕桑工业产值3亿元。蚕桑产业工、农业生产环节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53元,较上年净增432元,增幅59.9%,蚕桑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6%;蚕桑产业实现蚕农人均纯收入2053元,较上年增长60%。
一是强村大户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我们继续坚持蚕桑强村大户支撑战略,强力推进80个强村大户的培育工作,在巩固了2008、2009年2000个养蚕大户的基础上,新培育了1500个养蚕大户,使全县年养蚕10张以上的大户达到3500户,大
2010年全县栽培桑枝食用菌2002万袋、实现产值1亿元,发展以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种3.11万亩,产值3732万元,发展桑园养鸡109户18.3万只,产值1097万元。
六是蚕桑示范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我们始终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措施,将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蚕桑效益倍增示范建设上,着重实施了“一带、两区、三社、四村、五室、百户”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全县蚕桑产业建设发展。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及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加快蚕桑产业突破发展,实现蚕桑丝绸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进一步坚定“一县一业”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认真总结“十一五”成功经验和不足,科学规划部署 “十二五”,紧紧围绕“全县建成优质丰产桑园7万亩(高标准桑园5万亩),实现年养蚕发种15万张,年产鲜茧500万公斤以上,农民蚕桑综合收入4亿元,茧丝绸及副产品加工业产值6亿元,蚕桑产业总产值10亿元”的总体目标任务,全面提高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实现“一稳”(蚕桑生产基地稳定发展),“二增”(强村大户倍增、综合效益倍增),“三优”(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职工队伍),“四化”(产业集聚化、技术规范化、产品特色化、发展持续化),推动整个蚕桑丝绸产业的优化升级,力争把**建成国家级生态优质蚕桑基地和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强村大户战略,做实蚕桑生产主体。围绕80个强村、5000个大户建设,2011年要全面完成5000个养蚕大户的培育工作,加快蚕桑资源、奖扶资金向强村大户集中,适度引导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的蚕农通过土地流转和桑
适度、功能齐全、高效精干的具有现代水平的桑、蚕保护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桑、蚕病虫害造成的生产损失。
(四)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合作社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壮大合作社本身的实力,强化服务和维权作用,积极探索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方式,我们最终就是要把蚕桑合作社打造成承接政府技术服务及扶持和企业反哺服务蚕农的平台,建立蚕农与龙头企业与市场平等对话的平台。
(五)稳步发展综合利用,逐步拓宽开发领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围绕“富硒”品牌建设,稳步发展桑枝食用菌,科学开展桑园套种、桑园养鸡,探索利用蚕沙、蚕蛹、桑叶等资源,开发市场前景好、资源利用率高的新产品,逐步拓宽综合开发领域,提升科技含量,多渠道增加蚕农收入。
(六)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丝绸工业。按照打造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的发展思路,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原则,重点招引织绸、服装等下游产品及高端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落户,逐步实现从丝到绸到服装的产业延伸。
四、2011年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今年我县继续捆绑“一县一业”、财政支农整合、东桑西移、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等项目资金800万元用于支持蚕桑产业发展,全年规划养蚕发种12万张,产鲜茧380万公斤,发展桑枝食用菌2500万袋,发展桑园养鸡100户,实现蚕业总产值6.4亿元,较上年增幅15%以上,其中蚕桑农业产值3亿元,蚕桑工业产值3.4亿元。
指导、蚕农合作、信息共享、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建立现代蚕桑经营管理机制,完善 “公司+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的蚕茧生产经营模式,以蚕桑合作社为纽带组织订单生产,实行保护价收购。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县蚕桑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紧缺,恳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发挥行业优势,在培养蚕桑专业人才方面给予我县倾斜支持,同时继续加大对我县现有蚕业技术人员和种桑养蚕专业户的技术指导培训。
二是我县省力节本养蚕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但是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提升的空间,恳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继续在省力节本等新技术推广提高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关键词:蚕桑技术;地位;挑战;推广
蚕桑技术的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原理,采取咨询,教育,服务,开发等形式,运用技术指导,示范,培训等方法,将蚕桑实用技术或蚕桑新技术、新成果和新信息传播扩散、普及应用到蚕桑产业中去。而面对来自其他国家蚕桑产业的发展,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感受到了压力,并且迫切的需要在蚕桑技术推广方面取得进步,借此来保持我国相关产业的经济地位,然而在技术的推广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得不令人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在经过研究和分析之后,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解决对策,如下:
1 目前蚕桑产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充足的经费。在蚕桑技术的推广中,由于政府投入的经费不充足,就导致关于技术推广和创新的很多应该做到的科学实验不得不被迫中止或被迫缩减试验范围。如优良品种引种的实验和推广,由于资金不充足,且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底气,所以在外界条件的压迫下无法进行正常的研究和推广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蚕桑技术的推广。
当前的蚕桑技术人员知识陈旧老化。目前中国各地从事于蚕桑生产和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大中专农业学校的蚕桑专业的毕业生,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工作水平,然而他们中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蚕桑种植方法的培训,尽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但他们的技术仍然是以前陈旧的方法。因此缺少创新性的学习和交流,是很严重的问题之一。
没有足够的科技研发人员。科学技术永远都是第一生产力,在蚕桑产业亦如是。蚕桑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永远都需要依靠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的专业研发人员,改良优秀的品种,改良种植方式和种植地域。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而我国在蚕桑技术的推广方面尚且没有足够数量的科技研发队伍。
相关人员缺少严谨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在众多的蚕桑产业所在的政府中,很多的政府要求所谓的脸面工程,形象工程来彰显自己的业绩,他们通常十分热衷于高指标,大面积的表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正常技术推广的科学性。
经济危机产生了恶劣影响。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很严重的消极影响,进而使我国蚕桑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下跌,且需求下降。在此影响之下,我国的蚕桑产业发展倍受影响,与此同时,蚕桑技术的推广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
2 蚕桑技术推广应制定的相关对策
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应该对蚕桑产业的技术推广进行资金支持,足够的资金可以解决很多的科学实验问题。
面对相关技术人员知识陈旧老化的情况,要引导其树立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全行业都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技术。引导其自主学习之时,要了解相关技术人员的心理,要充分讲究推广方法,因此我们在推广蚕桑技术的过程中,要做到措施配套,技物结合,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技术推广环境。积极引导农民以及蚕桑专业的毕业生相互之间交流技术经验,在交流和合作中取得蚕桑技术的学习和推广。互动式的学习过程,可以使相关的技术推而广之。
要努力的抓科研,抓创新,加大对科技在蚕桑技术发展中的投入。突出科学技术永远都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思想。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来改造蚕桑产业,对蚕桑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并且将蚕桑田园规模化,开展技术攻关,并且要坚持引进其他地区先进的蚕桑技术。要专门培养蚕桑专业方面的科学专家,培养并组成专业的研发队伍。
落实人民群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相关的监察部门应该监督和管理各级政府,坚决摒弃所谓脸面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建設,杜绝一切不正之风,要平缓稳步的进行生产和技术推广。不可急躁。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产业化发展战略。一方面蚕桑技术的推广要想取得成效,就要依托蚕桑事业的昌盛兴隆,蚕桑产业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一方面要通过推进农业,工业和贸易的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合作,利用手中的优势来创造价值。面对危机,蚕桑产业不应该丧失原有的信心和积极性,反而要更加努力信心倍增的去打造我国优秀的蚕桑产业。要生产出质量更加优秀的产品,以优秀品质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
3 结束语
当今世界经济局势错综复杂,然而在这种大背景下,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广技术,才能使生产经营有利可图。在面对其他国家对于中国蚕桑产业的追赶和抵制,中国蚕桑产业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突破。在分析和了解当前面对的问题之后,通过一一针对的方法,制定相关的对策,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真正实现蚕桑技术的推广。从而是蚕桑产业不断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1 开发桑树经济主要思路
传统的蚕桑业用途单一, 具有很强的专一性, 蚕桑大县霍山也是如此, 主要产品就是蚕茧, 极易受到市场的冲击。经调研, 笔者认为蚕桑业应由原始的抽丝剥茧向蚕桑全方位产业化方向发展。
1.1.1 保树固本
蚕桑是霍山县传统优势产业, 桑园面积大、质量好, 在蚕茧受到市场影响, 产业短暂低迷期, 应禁止毁桑改产, 利用桑树栽植保持水土, 发展桑树相关经济产品, 待机恢复蚕茧生产。
1.1.2 开发桑树经济
开发桑叶、桑葚饮品、桑叶饲料、中药材等产品。
1.1.3 做好林下经济
发展桑园食用菌、桑园养鸡等生产项目。
1.1.4 做好家蚕的功能利用与开发。
1.2 目前主要成果及产品
蚕桑业要求得发展, 就必须充分发掘蚕桑资源潜在价值, 以提升蚕桑的产业地位。广泛开发利用资源, 开发蚕桑的营养、医疗、保健功效。现参考有关资料, 介绍一下桑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应用的价值与相关成果。
1.2.1 桑叶、桑葚
桑葚已被我国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单中。桑叶的综合利用开发方兴未艾, 桑叶对伤寒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另桑叶有降血糖、抗菌、美容等功效, 车前、桑叶、青葙配药可治疗高血压。颗粒桑茶、灵芝桑茶已具一定的生产量, 甚至已有人尝试把桑叶制品摆上了餐桌。桑葚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果糖、亚油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还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 对男性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疗效。近年来, 桑葚一直是国内外食品开发研究的热点, 生产果汁饮料、果酒等, 在多个省份已有产品面市。
1.2.2 桑枝、桑条、桑白皮
桑枝纤维可作纺织原料, 亦可作环保餐具。桑条质地坚韧, 不易折断, 桑条编织品在市场中有良好的表现。桑白皮的提取液能明显降低血压及具有镇静作用。
1.2.3 桑饲料
通过与30多种推广饲料作物比较, 桑树是比较优越的饲料作物。
1.2.4 蚕卵、蚕、蛹、丝、蛾、蚕粪的综合利用价值也十分广泛
1.2.5 主要产 (药) 品
蚕沙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家蚕水解蛋白静脉注射液、全蚕粉 (有显著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蛹虫草 (堪比冬虫夏草) 、蚕粉面包、蚕蛾酒、蚕蛾丸、丝绵、丝素、丝胶等等。
2 蚕桑业与农机化融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及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步伐, 使得农业产业化成为了可能, 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速推进阶段, 蚕桑产业作为传统农业的一种特色产业其发展同样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保驾护航, 农机科研技术人员应加大研发力度, 加强科研创新, 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机械 (具) , 以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 取得双赢、共赢的良好局面。
2.1 把成熟的农业机械及操作技术应用到蚕桑产业中去
为农业服务的主要机械有:拖拉机及配套机械、种植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排灌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等机械化手段皆可运用到蚕桑产业中去, 为蚕桑产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把蚕桑业推向产业化道路。
2.2 加强针对性改造与创新
蚕桑业作为农业的一种特色产业, 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设施, 农业机械化必须有针对性地改进与创新, 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化设施, 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蚕桑产业中的作用。
2.3 加强前瞻性研发
蚕桑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其初 (精) 加工对农业机械化有更高的要求, 根据需要对机械化设备及技术进行前瞻性研发, 以适应蚕桑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工程措施改进生产方式, 实现传统工艺与农机化生产的对接, 为蚕桑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农业机械化与蚕桑产业化的融合, 必将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业机械的研发与创新, 促使农机技术日臻完善, 也将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机遇。
蚕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必将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栋川镇栽桑养蚕历史悠久,2011年全镇共有桑园面积 7994.4亩,养蚕5921张,产茧 215.483吨,产值732.8644万元。近年来,栋川镇党委、镇政府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提质增效,科学发展”的方针,积极抢抓国家“东桑西移”的机遇,以招商引资为平台,依托蚕桑龙头企业,以实现蚕桑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发展新桑园,提高蚕桑综合效益。我镇充分发挥自然气候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按照科学栽桑养蚕措施,连年组织发展蚕桑生产,蚕桑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蚕桑产业已成为栋川镇的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之一,已经形成了长寿村委会为核心,辐射带动龙岗、竹园、地角、蜻蛉、仁和、蛉丰村委会的蚕桑产业经济带。蚕桑产业的不断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情况
全镇现有桑园面积7994.4亩,其中投产桑园面积5849.7亩。桑园主要分布在长寿、地角、龙岗、竹园、仁和、蛉丰、蜻蛉7个村委会。2011年全镇养蚕涉及10个村委会,64 个村民组,有桑园户870户,养蚕户783户,小蚕共育104户。2011年全镇养蚕5921张,产茧215.483 吨,均价34.01元,实现产值732.8644万元。
(二)2012年新栽桑落实情况
2012年县委、政府下达我镇新栽桑面积450亩,养蚕6800 张,产茧230吨,实现产值700万元。经过镇、村、组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现已落实新栽桑390亩,其中:龙岗村200亩,竹园村70亩,蛉丰120亩,其余正在落实,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开展新栽桑准备工作。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镇村两级要高度重视,把加快蚕桑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抓好组织实施,坚定不移地把蚕桑产业作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为使蚕桑生产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认真总结和吸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领导,推进栋川镇蚕桑产业发展,有效促进蚕桑种养模式的转变,推动蚕桑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组建工作组实行挂村联系责任制,把蚕桑生产目标任务早安排、早落实,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到位,措施有力,真正把蚕桑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二)加大低产桑园改造力度,发挥桑园效益最大化。在巩固我镇现有桑园的基础上,坚持新栽和改造并重,充分发挥中低产桑园效益。每年选择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高、科技意识强的重点村组、重点大户,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的协调扶持力度,对
中低产桑园进行有效改造,把典型示范作为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辐射和带动栋川镇蚕桑产业规模发展。
(三)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加强蚕桑生产技术指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向蚕农宣传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班,把技术送到蚕农手中。在养蚕的关键季节,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村组、深入农户,指导蚕农落实好各项关键管理措施。
(四)积极发挥蚕农合作组织作用,提高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要积极扶持发挥蚕农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大力开展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和技术指导。鼓励蚕农专业组织进入种养、收购环节,使之成为连接加工企业与蚕农的有效途径和组织运行形式,提高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社”等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积极为蚕农提供技术、信息、销售服务,增强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保护蚕农利益,延伸产业链,增加蚕农收入,提高蚕农积极性。
(五)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认真对中低产桑园进行项目规划,争取各级进一步加大对蚕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在水源条件好的地块争取坝塘、沟渠、管网、蚕室配套,在水源条件差的地块,积极争取窖池配套,通过政府扶持一点,蚕农自筹一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改善桑园设施条件和饲养条件,为广大蚕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规范蚕茧市场,维护收购秩序。切实加大蚕茧市场监督和巡查管理力度,促进鲜茧收购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有序化运
行,加大打击力度,依法查处蚕茧的违法经营行为。各村要积极组织广大蚕农与公司签订蚕茧交售合同,进一步规范蚕农的定单生产行为,维护好辖区内的鲜茧收购经营秩序。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少数村组干部对发展蚕桑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不平衡,新栽桑种植难度大。
(二)蚕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发展基础薄弱,影响了蚕桑产业的规模发展。
(三)蚕茧价格不稳定,波动较大,没有完善的价格风险防范机制,导致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
(四)鲜茧收购市场管理不到位,依法打击查处蚕茧的违法经营行为力度不够。
(五)少数桑农对所栽的桑园管理粗放,重栽轻管,并间套种一些对桑树生长不利的作物,桑树成活率低下,导致整体效益差。
(六)蚕桑专业合作社功能发挥不明显,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蚕桑产业发展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合理的长效奖惩激励机制,激发镇、村、组干部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确保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中低产桑园改造扶持力度,坚持新栽和改造并重,在提升中低产桑园效益的基础上,重点规模发展高产平田桑园,提高亩均经济效益,带动蚕桑生产全面发展。
(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重点打造示范村,扶持重
点户,把平田桑园规划布局在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组实施,凸显经济效益。
(四)建立蚕茧收购价格风险防范机制,确定鲜茧最低保护价,保护蚕农利益,解决蚕农后顾之忧。结合蚕农养蚕量和蚕茧交售量进行适当价格补贴,有效防止蚕茧流失。
栋川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