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保护法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动物保护法(精选8篇)

我国动物保护法 篇1

初一(20)班张一笑

在我国的土地上生长着一些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动物,可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这些珍稀动物已濒临灭绝,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损失。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可见虎是“山中之王”,在动物世界中有多神威。可是老虎在我国已不多了。因为它全身都是宝,从虎骨到虎皮、粪便,均可制药。正是由于虎的身价很高,所以现在已陷入灭绝的边缘了。东北虎个体大,极为珍贵。早在70年代,大兴安岭就已不见东北虎的行综。80年代,小兴安岭的老虎又绝迹。“一山不养二虎”、“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中国的许多成语说明了虎的生活习性:喜欢独居。虎的这种独居特性,使得繁殖率很低,再加上人类不断的捕杀,东北虎越来越少。经1987年航测调查,大兴安岭仍不见野生的东北虎踪影,很可能已经灭绝。现在人们要想再看东北虎,只有到动物园去。华南虎野外仅存几十只,动物专家预言,20世纪末,有可能也见不到华南虎了。

雪豹是世界上公认的猫科动物中最美丽的动物。由于雪豹同老虎一样,全身都是宝,是贵重药材,因而遭殃。在其产地青海省,雪豹已不足百头。1989年青海省的四个农民潜入禁猎区竟然一下子捕杀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 14 只!现在雪豹也处于灭绝的边缘。大熊猫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幸存下来的“活化石”,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宠物,是我国的“国宝”。外国的动物园以获得一只我国珍贵的大熊猫而感到万分的荣幸,外国的小朋友更是欣喜若狂。然而,大熊猫也面临厄运:1983年,大熊猫分布区内的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箭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的枯死,严重地威胁大熊猫的生存。国家全力抢救“国宝”,国务院专门发出了通知,并责成林业部和川、陕、甘三省政府组织抢救工作,并拨出专款4 000多万元予以支持。到 1991年3月,共抢救病饿大熊猫 118 只,救活 82 只。国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救大熊猫,可是谁会想到,偷猎者丧心病狂,野蛮捕杀的大熊猫数量竟要比这10年抢救存活的数量多出许多!据四川省最新调查的数字表明,四川境内的大熊猫数量比前几年又减少了将近一半。这样下去,“国宝”大熊猫很可能要步东北虎的后尘了。

我国动物保护法 篇2

1 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兽医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

一是兽医机构管理不垂直。垂直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地方保护主义, 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 是官方兽医制度的一大特征。而我国现行兽医管理体制为“块块管理”模式, 省市县3级兽医机构都由当地人民政府管理, 容易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以及虚报、缓报和瞒报疫情现象;易造成指挥协调不灵,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发生, 影响行政效力等。二是未形成决策、执行与评估分离运行机制。我国现行的运行机制多是“一套人马, 多块牌子”, 工作人员“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 未进行有效的分离。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开展评估工作, 使动物卫生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不能有明确的评价。三是动物卫生工作不是统一管理。WTO《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 兽医机构应对动物卫生、兽医公共卫生诸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而我国现行兽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为“分段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农业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部门各自为阵、争权夺利和互相扯皮, 不利于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 难以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四是内外检分设。我国目前实行国内动物防疫检疫 (内检) 与进出境检疫监管 (外检, 后合并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分设的兽医管理体制, 由此形成两套分立的兽医管理队伍。这种内外检分设的做法与国际通行规则不符, 容易造成职责交叉和资源浪费, 也不利于统一对外口径, 削弱了国家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性, 有设置技术壁垒之嫌, 有损我国国际形象。

1.2 法律体系不完善

我国虽然出台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其他地方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已经处于研讨起草阶段) , 但综合评价我国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状况, 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我国目前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存在着横向衔接不够紧密, 纵向配套性差、可操作性不强、技术标准与动物卫生法规不衔接等问题。这种法律法规体系还不能给国家动物卫生工作提供全面的、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1.3 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国的兽医防疫体系包括防疫、检疫和监督3个系统。由于我国很多地方目前还没有建立官方兽医制度和推行执业兽医制度, 许多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兽医知识, 业务水平低。另外, 兽医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约束, 责任心不强, 只收费不检疫、不检疫也出证, 以及隐瞒疫情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态的兽医队伍很难完成国家动物卫生保护水平框架下对各项工作的要求。

1.4 技术支持力量有限

我国的兽医诊断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中央、省、市、县4级兽医行政管理单位下的事业单位或研究所和各大高校和企业的相关部门里。这些单位大多相对独立, 只完成本机构的一些任务, 未能形成合力。

2 确立我国适当的动物卫生保护水平

根据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可确立以下动物卫生保护水平。

2.1 近期目标———控制疫病、药物残留

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牛结核病、布鲁杆菌病等对我国动物危害较大的疫病列入国家或地方疫病控制计划。通过3~5年时间将所控制的目标动物疫病的发病率或感染率降低到适当的发病范围;通过分析, 确定对食品安全影响严重的几种 (类) 兽用药物的残留控制目标。

2.2 远期目标———扑灭疫病

当近期目标实现之后就应转入远期目标。目前, 扑灭新城疫、猪瘟、牛结核病、布鲁杆菌病4种疫病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 关键需要强化检疫监督及流通控制措施。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2种病的基础知识已具备, 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型疫苗, 提高诊断技术。根据我国目前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技术力量, 可将猪瘟、新城疫作为扑灭对象。在实现了近期目标的基础上, 扑灭这2种病。而未被列入国家控制或扑灭计划的其余疫病应从长计议, 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区域区划的原则加以控制甚至消灭。

3 实现我国动物卫生保护水平的几点建议

为实现我国的动物卫生保护水平, 应当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在动物卫生保护水平框架下审视和改革我国现行的动物卫生管理体制、兽医机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监测检验、疫情报告、技术支持等体系建设问题。

3.1 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有效的兽医工作体系

3.1.1 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以为广大人民和养殖业者提供各种有效有利的服务为主,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创收条件。

3.1.2 加强基层动物卫生机构建设

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 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 人员、业务、经费等由上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等职能。

3.1.3 快速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

我国在[2005]15号文件中已明确表示, 国家要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实行执业兽医制度。要按照15号文件精神加速推进改革, 在国家行为中实现动物卫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监管, 在公共服务中实现执业人员专业技术有保证、职业道德有规范、承担部分疫病防控义务的要求。

3.1.4 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

省、市、县3级人民政府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 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作为行政执法机构, 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 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对其进行归口管理, 并加强其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

3.2 健全和完善疫病防控机制

3.2.1 明确各级部门在疫病控制中的职责

在动物卫生保护水平框架下, 正确认识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体系, 改变目前这种动物疫病防控由兽医机构全盘负责并实施的越位、错位局面。由国家统一负责疫病防控, 国务院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和发布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扑灭计划, 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将重大动物疫病的扑灭和监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根据国家动物疫病扑灭、监测计划和应急反应的需求, 保障资金供给等;由地方承担疫病控制具体行为, 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评估和监督, 相关部门明确职责, 密切配合。

3.2.2 公布动物卫生状况, 营造诚信氛围

在确立动物卫生保护水平后, 不论从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出发, 还是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考虑, 都应从算政治帐的观念中转变过来, 公开动物卫生状况。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防控疫病工作中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在国际上树造诚信的大国形象。

3.2.3 疫病防控、药物残留控制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澳大利亚和美国等畜牧强国在疫病防控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养殖业者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我国确立动物卫生保护水平后, 在疫病防控和药物残留控制中也应借鉴这一做法, 充分运用各种力量, 协同促进既定工作目标的实现。如国家可将疫苗生产经营权完全交由企业掌管, 只要保证质量标准和国家第一供应就可以。还有, 在防疫工作中, 可雇用执业兽医来充实一线人员力量等。

3.2.4 完善动物疫病应急机制

应急工作是疫病防控工作中的一项常规职能, 也是各级政府不可懈怠的职能。我国的动物疫病应急机构近几年刚刚起步。虽然在“禽流感阻击战”、“亚洲Ⅰ型口蹄疫攻坚战”、“猪链球菌Ⅱ型歼灭战”等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的处置过程中, 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我国的动物突发疫情应急工作, 但我国目前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无论从立法角度, 还是从人员、物资储备, 应急措施等角度都还存在着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确立了我国动物卫生保护水平后, 应急工作应当法制化、常规化, 逐步实现专职化。

3.3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推行质量保证体系

在动物卫生保护水平下, 生产观念要由发展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在生产模式上应由“千家万户”的饲养模式逐步转变到“企业集中饲养”和“企业+基地”型的模式转变, 以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和提高产品质量。在产品质量控制上, 实现“全过程”监管, 逐步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积极引导、支持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并推行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GMP (良好操作规范) 、SSOP (卫生标准操作规范) 等科学生产加工体系, 实施ISO的有关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证体系, 以提高产品质量。

3.4 规范实施区域区划和市场准入

在动物卫生保护水平下, 我国区域区划工作应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区划标准作为基本标准, 结合我国动物疫病发生和存在情况, 通过全面监测确定疫病的分布情况, 进行区划, 除无疫区外, 还要划分保护区、控制区、缓冲区、监测区、消灭区等不同区域, 针对不同动物卫生状况, 建设免疫无疫区, 非免疫无疫区等疫病控制区域。规范无疫区的建设、申报、评估、认证、公布、监管, 建立通行的无疫区认证制度, 充分发挥无疫区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在区域区划的基础上, 各地依照实际情况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只有这样, 才可使建立的无规定疫病区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才能在体制、制度和机制上提高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防控的实际成效, 确保我国动物源性产品的卫生质量与食品安全。

3.5 完善保障机制

3.5.1 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 参照《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 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起草制定能统管兽医全部工作的大法———《动物卫生法》, 把该法当作我国动物卫生工作领域的“宪法”, 以指导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制订和修订有关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兽药与饲料管理、动物福利和兽医管理等各方面的法律。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证作用。

3.5.2 建立健全各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

整合现有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和资源, 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 建立健全各级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兽医技术资源, 通过充实力量、资格认可、安全监管, 切实加强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区域诊断实验室建设。3.5.3加强队伍建设快步推进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要制定国家培训计划, 全面提升兽医队伍整体素质, 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要对学习兽医的学生进行严进严出的教育管理制度, 为兽医队伍储备雄厚的后备队伍。加强兽医科学研究, 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3.6 建立严格的进出境检验检疫制度

试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完善 篇3

关键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完善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49-2

1野生动物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保护野生动物对于人类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野生动物与矿物质、林木、风力、水力等一样,同样是自然资源的关键组成部分,野生动物有十分重大的经济、科学研究价值。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好生态、保护好人类自己,我们要使保护野生动物法制化,要着力逐步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使《野生动物保护法》能够与时俱进,成为大家自觉的行为准则。

2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面临的严峻形势

2.1人类对野生动物不当食用及药用泛滥

我国在药用野生动物上也存在过多过滥的现象。由于虎、豹、麝、熊等许多传统药源都已进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因此我国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进口了大量野生动物及其器官,还建设了数以百计的以龟蛇类加工、活熊取胆、活麝取香等为经营内容的药用养殖场,配方中含有野生动物成分的保健品日愈增多。

2.2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主旨偏离重心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条规定了其立法目的为: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由此条规定我们得知,发展、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目的之一,保护野生动物只是手段,利用野生动物才是目的。有学者指出:“该法过度强调野生动物作为资源的一面,这种‘资源性’实际上以社会经济价值为重点的论调,是‘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的体现。”应该说,正是这种立法宗旨上的偏差导致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出现较多问题。

2.3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缺乏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规定

2005年以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到400多种,其中,有50多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所公布的世界最具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但是我国没有专门对外来物种入侵进行限制和规范的法律,《野生动物保护法》中也没有有关限制和规范外来动物物种入侵的内容,这给物种多样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2.4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狩猎的规定不完善,缺乏禁食野生动物的规定

在我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物物种数量日益增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原因是过度开发利用,特别是捕食过度,难以遏制。在我国,关于破获滥捕滥杀滥食野生动物案件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正是人类无节制的口欲,推动了贩卖野生动物的暴利,才导致了这一屡禁不止的现象。

2.5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生境保护制度不完善

所谓的“生境”,是指生物体或生物种群自然分布的地方或地点,就是生物体或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的生境就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经济,而环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执法力度欠缺,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滥垦、滥伐和围湖造田等不良行为,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日益遭到破坏。

2.6商业渠道利用野生动物的政策漏洞多

除了食用及药用野生动物,在野生动物的其他经营方式上门槛也较低且监管不严。近年来,各地大肆兴建各种野生动物园和海洋馆,不仅为盗猎野生动物尤其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打开了一个新的出货渠道,通过野生动物园的名义进行大宗保护动物交易等已成为新的违法动向,甚至一些自然保护区在“经济自养”的压力下也参与其中。

2.7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措施力度欠缺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限制、制止虐待野生动物等不良行为,欠缺明确规定。在我国,几乎所有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只是被当成旅游资源或观赏物而关在笼子里,备受虐待,有关虐待野生动物的报道并不少见。消费野生动物行为在我国也是非常普遍,食用、药用野生动物已然是一种习惯,严重地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但是,对于这些不良行为我国却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

3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深入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若干建议

3.1坚持“保护第一”,遵循四项原则

在拟定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修订原则时应将野生动物保护用公益事业的标准来对待,法规的出发点应该有利于杜绝少数消费者和某些行业滥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养成与时俱进的健康的饮食文化。综合以上几点,建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时应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并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生态保护,即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是考虑生态效益、考虑生态平衡的需要;二是有利健康共处,即有利于人类和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和谐、健康共处;三是有利于科技进步,即对野生动物的利用应该集中于对其生物多样性效益的科研开发上;四是有利于移风易俗,即应该强调养成科学、健康的野生动物利用观念。

3.2完善保护内容,增加外来物种入侵条款

我国对于外来物种入侵没有进行立法限制和完善,而不少外来物种的强势生命力一直在威胁着我过土生土长的野生动物的生存,这对我国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必须要立法应对,可以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增加规定:对于非本地产动物的野生动物,如果它有可能危害到本地野生动物的生存,或者有可能破坏本地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应由有关机关实施严格限制,对于违反规定的不法行为要严厉给予处罚。

3.3严格规范利用行为,杜绝狩猎和食用

由于我国滥捕、滥杀、滥用野生动物现象非常严重,须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关于狩猎和食用药用野生动物的规定进行更加细致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的修改和完善。经过笔者调查研究,整理提炼出如下建议:一是明文禁止消费野生动物,明确规定消费、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应负法律责任;二是规范狩猎制度,明确规定除了用于研究或教育目的外,严禁猎捕濒危珍稀野生动物,而且进行猎捕也必须对猎捕的种类、猎捕地点、范围、数量、方式与时间进行严格限制;对于一般的野生动物,也不提倡猎捕,若要猎捕,也必须在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群数量稳定的情况下才行;三是严禁虐待野生动物,不得以爆炸物、毒药、电、麻痹、架设网具、陷阱、兽夹等方式猎捕。

3.4加强生境保护力度

野生动物生存地保护问题可分为自然保护区、一般野外生存地区、非自然生活区三种类型生存地的保护问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无害化,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建设和开发利用行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评估,做到事前评估、事后改正。在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进行项目建设和开发利用行为时应先向有关部门申报,经有关部门评估后认为不会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的,方允许动工;对于已经存在的项目,如果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由有关部门限期提出改善办法。

3.5填补控制监管漏洞,强化违法行为惩戒力度

造成我国不当使用野生动物的情况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违法野生动物产品的消费者缺少法律制裁。《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对不当使用野生动物这条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都应明确法律责任,对野生动物产品的消费者也应明确为违法行为并给予必要的惩罚措施,对其它违法行为应加大惩戒力度。

填补野生动物保护控制和监管漏洞,全面提高商业渠道利用野生动物的政策门槛,严格限制动物的人工驯养,限制野生动物园建设。对这类项目要严格审查,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增加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张泽钧,段彪,胡锦矗.生物多样性浅谈.四川动物[J]. 2001,(3).

[2]梁从诫.关于应尽早修订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政协提案.人民政协报,2003.

[3]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伊藤平八郎.环境问题的思想背景.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3).

[5]李彩虹,刘少峰.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若干法律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6]刘文燕.论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的生态价值理念基础[J].野生动物,2003(06).

我国动物保护法 篇4

年11月25日

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2 引言......................................................3 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4 2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 2.1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不完善..........................................5 2.2宣传力度不足....................................................6 2.3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6 3对于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法律建议....................7

3.1完善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7 3.2加强野生动物管理执法力度.......................................8 3.3加强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宣传...............................8 3.4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9 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摘 要

野生动物资源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资源之一,它具有科学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游乐观赏价值、文化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过于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环境的恶化,大量野生丧失了它们的栖息地,同时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的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关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在法律方面的相关的对策。

关键字:野生动物 现状 管理和保护 法律法规

Abstract

Wild animals resources is reserved for the most valuable wealth of human nature.It is also one of necessary resources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it has scientific value, medicinal value, economic value and ornament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s value.So wild animals protection is to protect human oneself.Bu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country is too pursui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a large number of wild lose their habitat, and disorderly, and the hunt is the survival of wild animals are facing all kinds of threats.This article from the legal Ang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ild animal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in China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wild animals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the legal aspects of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Wild animals

The status quo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引 言

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是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管理与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的发展是当今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我国野生动物的管理与发展对策,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关键。

野生动物是那些生存在自然自由状态下,或来源于自然自由状态,虽经短期驯养但未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有价值的野生动物。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约占世界的6.5%,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陆生脊椎推动物种类达2100多种(哺乳类450多种、鸟类118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两栖类210多种),占世界这类动物种数的10%以上,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具有特产珍稀动物多和经济动物多的两大特点。据有关数字统计:我国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鳄、黑颈鹤、黄腹角雉、褐马鸡等特产珍稀动物100多种;有熊、猕猴、马鹿、麝、狍子、野猪、黄羊、环颈雉、雁鸭类经济动物400多种。全世界鹤类共15种,我国就有9种;雁鸭类148种,我国就有46种;野生鸡类276种,我国有56种。美国、原苏联、欧洲都没有灵长类动物,我国就有16种之多。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

但是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还有一些外来的濒危动物,也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由于人口众多,活动范围广,使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被迫退缩残存在边远的山区、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地区,分布区极其狭窄。由于被分割成互不连接的独立群体,近亲繁殖,品种日益退化。我国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不完善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2004年8月28日颁布,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仅在总则部分第二条中规定了该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范围即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很明显,此处的野生动物并不包括所有的野生动物,是保护范围过于狭窄。目前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指生存于野外的非家养动物,但其中的生存并没有区分是出生在野外还是出生后生活在野外,还有就是如果在野外取得野生动物种源后带回家里饲养的动物属不属于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定义没有明确必然会导致平时的一些执法活动无所适从。

我国目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实行等级保护制,现行法律规定,受保护的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而绝大多数野生动物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并要求相应制定四个方面的名录。对普通野生动物的保护,该法强调的是行政许可和收费,对那些大量的尚未发现有利用价值或不起眼的小动物,该法根本未予保护,同时该法忽视了对那些所谓的“有害动物的保护,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既然是《野生动物保护法》就应该涵盖所有的野生动物。等级保护制对重点野生动物的保护本身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从动物的食物链来看,普通动物是这个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毁掉动物世界的食物链,同样也会危及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并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2.2 宣传力度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一部分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成为人们的装饰品,成为高档服饰,野生动物的肉、蛋也成了食客盘中的“美味”,认为野味“时尚”、“药补不如食补”、祛病有营养、对健康有利、可以强身健体等传统消费观念的片面认识,因消费需求,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市场需求。虽然先进的宣传已经使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但由于少数非法猎捕者、经营者文化素养低,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加上一些人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不良嗜好,有以食野味“提升身价”的落后观念,造成了非法食用野生动物行为难以根治的局面。

2.3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野生动物都有它们天然的栖息地,保证着它们的生息繁衍,如果这些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动物的自然存续就面临危机,即使没有人捕食,也难以生存。保护野生动物,归根结底还是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傅芸生说:“每年我们都会接到不少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电话,这说明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提高,但且不说那些蓄意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人,就是想保护的人认识也有待提高,比如人工投喂野生动物、人为建设野生动物园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态功能,这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保护观念,保护野生动物就应该让它们自由生活在天然栖息地中。”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和人为开发活动的干扰。大规模改造森林造成树种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森林完整意义上的生态功能,不适于动物生存,也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一种破坏,还有就是对湖泊、湿地的破坏,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野生动物渐渐的绝迹。

而我国目前的法律中,对动物栖息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强调不够。关注动物栖息地保护和动物的生存权,包括动物福利与伦理等内容,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动物保护法几乎没有这些内容,在立法上存在了很大的漏洞。对于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法律建议

3.1 完善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

由上文可以看出,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缺陷。为了保护、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针对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当及时的完善法律体系,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加以建立、修改与完善,同时及时的为野生动物管理保护做出合理的对策。

3.2 加强野生动物管理执法力度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这样的法定刑偏低,不足以威慑犯罪分子。有些犯罪分子捕杀野生动物的数量惊人,手段极其残忍,还有的犯罪分子疯狂捕杀珍稀的濒危动物,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资源,其行为须严厉惩处,仅用有期徒刑这样的刑种来惩治,在情节恶劣的情况下,不足以震慑犯罪分子。所以,我国刑法在惩治该类犯罪行为时,应规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和死刑,以警醒世人。

同时,应该明确森林公安机关的独立执法地位。要保护好野生动物必须有一支高效、有力的执法队伍,为了使森林公安机关能够更加公正、高效执法,有必要明确森林公安机关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刑事、行政执法地位,明确森林公安的财政经费来源,明确森林公安民警的行政编制或公安专项编制,明确森林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等。3.3 加强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宣传

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的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强全民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改变人们食用野生动物的不文明的餐饮陋习,树新风、改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自觉同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作斗争。坚持科学的保护、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合理利用野生动物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野生动物作为一种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但野生动物作为地球生物网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动物对地球,乃至人类的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利用野生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要做到适度、合理、可持续利用。适当的利用有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的发展,适当的利用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3.4 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加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重视。根据国际国内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实际情况,栖息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应当包括野生动物国家公园、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重要湿地等其他形式。人工种植的单一树种的树林里很难有动物生存,而没有动物栖息的树林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态系统。因此应该强调对动物栖息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加入动物福利与伦理等内容,让动物不受人类干扰,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

要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以发展为中心的三项原则。在野生动物栖息地要坚持做到“四防、四不准”:防盗、防火、防乱砍乱伐自然保护区的林木、防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不准国家和地区规定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买卖、收购、走私野生动物及皮张,不准进自然保护区放牧,不准随便进自然保护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副业生产。

结 论

野生动物的管理与保护,并不仅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利益,更加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我们的子孙后代关系密切。而如今我国而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现状令人堪忧。因此,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任务,而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与职责。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加以完善,政府加大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力度,同时要求我们每个公民提高自己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重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只有这样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下去,才能为我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人民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最后,我希望人人都能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来保护我们那已为数不多,甚至濒危的“野生朋友”。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丁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丁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丁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参 考 文 献

[1]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高利红.动物的法律地位研究[J]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网,2003.

[4]孙佑海.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重点[J] .法制日报,2003. [5] 仇永胜, 叶利华.野生动物保护的制度思考 [J].生态经济, 2005,(2)[6] 赵翀.浅析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J].山西林业, 2007,(6).[7]魏婉红,我国野生动物园的发展定位思考[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陈文汇,刘俊昌,温亚利,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经营利用产业化的认识与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1期。

[9]张谊,韦汉群,龙霞,蔡霞,李洋甫,浅析野生动物园的可持续发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篇5

可现在,每13分钟就可能灭绝一种动物。有人说,灭绝就灭绝吧,反正野生动物不能吃,跟我们没有关系。说这种话的人应该想想,那些动物为什么会灭绝?我想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人类的滥捕、滥杀.一是环境的破坏。

我就说说环境的破坏吧,原先地球是这里一块绿,那里一块绿的。这些绿就是森林和草原,可现在,这些绿都被破坏了。据科学家断定,人类历史发展初期森林面积为76亿公顷,20世纪初森林面积为48.9亿公顷,80年代森林面积为38亿公顷。地球上的绿色消失得多快了啊!人类砍了树木,毁了森林,破坏了草原,动物们失去了生存的地方,它们能够不灭绝吗?人类也因此受到惩罚,洪水成灾就是一种惩罚啊!

地球身上的蓝色也被污染得不小,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水变成黑乎乎的,地球变成了脏姑娘. 现在,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水是不可以直接饮用的。可以供陆地上所有生命使用的淡水还不到它总量的1%,但这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水里的鲜蹦活跳鱼虾不见了,河蚌螺蛳不见了……水体被污染了,水里的动物能不灭绝吗?

人也是要喝水的,据资料显示,世界上80%的人生病与水有关,并且每年有2500万5岁以下儿童因饮用被污染的水生病而死。在我国,污染也非常严重,全国城市自来水源已有80%受到污染。

每年因水污染至少要损失300亿元以上。

这样看来,水的污染不仅使许多水生动物灭绝了,人类的生存处在危险的边缘,再说,我们一定要维护生态平衡,不然的话,人类会遭殃的。比如说,猫头鹰被滥捕滥杀完了,田鼠就会泛滥,粮食就会被田鼠吃掉。那样的话,许多人都会被饿死。难到说某些动物的灭绝跟我们人类没有关系吗?

保护动物的作文:保护青蛙 篇6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哥哥准备和爸爸妈妈回老家,我突然想起了老家的青蛙比较多,于是,我和哥哥拿了一只大渔网,准备好好的抓上几十只。

到了老家,我和哥哥兴高采烈的拿着渔网飞快地跑到了我们村的一个池塘,我和哥哥把裤子一拖,穿上了游泳裤,像两只快乐的鱼似的下了池塘,开始了抓青蛙的行动,我和哥哥把两只大网扑在了池塘上,等了几分钟,发现荷叶下有几只青蛙在隐隐约约的跳动着,还不时传来”呱呱,呱呱“的声音。我们确定那就是青蛙,还是几只皇室成员,不然叫声怎么会这么大呢?哥哥飞奔那两只皇室家族的成员,就在这时,我拦住了哥哥。”怎么了,你疯了吗?“”哥哥,青蛙是益虫,它对庄稼有帮助,如果世界上的青蛙都被咱们抓完了,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吃饭了呢?“哥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现在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青蛙吧!

我国动物保护法 篇7

我国海洋生物有3000多种, 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50多种, 内陆分布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有50多种。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濒危物种不断增加, 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 已有92种鱼类被列为野生绝迹、濒危、易危、稀有等级。我国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有近80种水生野生动物, 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白暨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鼋、儒艮、中华白海豚、新疆大头鱼、红珊瑚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金线鱼巴、大理裂腹鱼、文昌鱼、佛耳丽蚌、花鳗鲡、胭脂鱼、唐鱼、大鲵、玳瑁、山瑞鳖、三线闭壳龟、绿海龟等;此外, 还有许多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被列入《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如东北雅罗鱼、长江鲥鱼以及龟类等。这些物种都是世界珍稀动物资源, 更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

2 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2.1.1 水资源污染。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很多没有经过处置的工业以及城市居民产生的废水以及废物以及发展规模越来越壮大的航海运输、天然气还有石油的采掘, 都对水生态造成威胁。我国对国内进行水利、渔业、环保方面长达十万千米的河流开展检测, 检测到的河流其中已被污染的河流超过一半以上, 这里面还有四万千米的河流不适合发展渔业, 有两千四百千米的河流水生物已不能存活。根据调查显示, 我国每天排放的废水在七千吨以上, 受污染最严重的是长江及其支流, 每天排入的废水量差不多有三千吨, 长江流域的水量占了国内水量的百分之三十六, 其中受到污染的有四万多个, 污染品种达到了四十多种。在2001年, 国内一共发生赤潮七十七起, 遭受污染的面积达一点五万平方千米。水资源受污, 迫使水生物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小, 产生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还有可能会出现物种灭绝。

2.1.2 梯级水电站的建立。

水利项目没有计划的建立对鱼类的生存以及繁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建筑水闸大坝、建筑水库、引水项目、喷管项目、江海堤围项目的建筑, 完全改变了原水源的自然水环境, 阻挡鱼群寻找食物、繁殖的水源, 同时建筑的大坝会淹没掉鱼群的繁殖基地, 产卵方式是浮性卵的鱼群由于水流慢、流程不足导致沉积出现死亡;产卵方式是黏性卵的鱼群由于没有了鱼卵能够粘附的水源而出现死亡;鱼苗受水流冲击出现死亡;原水域环境中急流性鱼群还有生活在水域底部的生物因为水源生态发生变化而灭亡。所以, 梯级水电站的建筑给水生生物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甚至会致使灭亡。

2.2 渔政执法机构分散, 执法队伍建设滞后, 各地发展不平衡

我国负责渔政监督管理的机构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 现在的渔业法律执行组织是由渔政、渔监以及船只检验三个部分构成, 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有三万多工作人员、一千一百多只渔业法律执行的船只, 我国凡是较为正规的渔业都在保护的范围内, 其工作职责是:确保渔业生存以及发展环境良好, 确保渔业顺利生产, 代替国家在渔业方面的管制, 对渔业执政、港口以及船只进行监督管理, 保护国家在海洋各个方面的权利。不过伴随着我国渔业条例的持续改善, 现在执行的渔业执行法律组织已经跟不上渔业的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 (1) 综合领导能力不足, 各个下属分项太多, 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之间管制难以掌控; (2) 组织级别安排的不合理, 组织名称各种各样, 对执行带来负面影响; (3) 渔业行政机构以及渔业监督机构和渔业检查机构相对独立, 没有综合, 降低执法力度; (4) 行政阻碍着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与地方包庇现象的存在; (5) 在执法组织没有归入公务员编制, 致使工作资金不到位, 只能依靠自身经营赚取或者收缴罚款进行开支, 这对我国下发的处罚条例会带来影响, 还会容易出现腐败的情况; (6) 人员体系不完善, 渔业执行组织人员组成比较繁琐, 有很多渔业执行工作者没有纳入正式职工编制内, 致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其岗位职责; (7) 渔业执行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相差甚大, 相当一部分没有达到要求的人员至少大专学历水准, 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就更少, 执政水准不高。

2.3 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 国家又相继制定颁布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行政法规, 农业部制定了《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颁布已久, 但一些主管部门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更缺乏使命感和紧迫感, 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强, 群众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知识认识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非法捕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二是非法及无证经营利用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及其产品。

3 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3.1 大力宣传保护水生动物内容, 提升人们对水生生物的重要性有一个较高的认识了解。

经过广告、杂质、电台、电视、画册、海报、宣传栏、义演等方式大范围进行宣传, 在可能具有违法情况的地区传达我国在渔业方面下发的条例固定, 让社会人民都清楚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国家保护的重点, 以及为什么保护水生物, 把水生野生动物所处的实际情况、灭绝程度、社会意义等讲述清楚, 清扫人们心中不重视的盲区, 全民一起保护水生物。

3.2 加强水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保护管理, 健全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机构, 加大水域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渔业所处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优劣对水生物的生存以及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重点保护的渔业产区, 还要时常对水源品质进行检测抽查, 增加对受损水源的整治, 掌控住排污量。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 对排放的垃圾都有排放标准, 要制定出能够排放的标准, 如果排放的垃圾在能够排放的标准范围内可以, 如果超过了能够排放的标准, 就属于违法行为。就算违法者排放的污水没有对环境带来危害, 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制裁, 排放垃圾在标准范围内的, 只有对环境造成了损害时才负责相应的民事部分, 对于造成渔业受损的违法者进行处罚制裁。对于建造水利以及大坝工程, 渔业执政组织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积极的加入到建筑工程可能对渔业水源带来的影响评估作业中, 建议出相应的预防、治理手段, 以便更好的保护水生物资源。

3.3 规范增殖放流活动管理工作, 延长休渔期

根据实验表明, 利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中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是一项关键的补救措施, 要把放流水生生物苗种和保护渔业能源、提升渔民效益、推动渔业前进综合考虑。所以, 要增加投入成本。从一个角度来讲, 要把这项活动所需经费放在地方财政费用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还要从多个方面融取资金, 调动全民力量。放流活动执行的标准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确保放流活动的安全, 并且对放流的生物苗种要严格的进行掌控。放流的苗种应该是省级以上渔业执行法规的政府机构核实批准的原种或是经过人工繁育的苗种。放流的苗种禁止使用引入的杂交品种, 放流之后, 必须要对放流的品种进行保护, 两到三个月内禁止捕捉。

参考文献

[1]齐景发.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N].中国渔业报, 2003-06-30.[1]齐景发.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N].中国渔业报, 2003-06-30.

[2]贾晓平.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亟待修复[N].中国渔业报, 2003-12-05.[2]贾晓平.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亟待修复[N].中国渔业报, 2003-12-05.

我国动物保护法 篇8

我国立法历来重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1950年颁布了《关于稀有生物保护办法》,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禁止猎杀珍稀野生动物。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随后原林业部和农业部共同出台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此建立了一整套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

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二十多年以来,在一些旗舰物种保护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与第三次调查结果相比,种群数量增长了16.8%;栖息地面积达到258万公顷,增长了11.8%。

然而,这部法律的一些问题也经常被野生动物保护者吐槽,譬如长期没有修改观念落伍、科学词语使用不规范、违法成本低、众多濒危动物没有列入保护名录、对野生动物种群多样性保护不力等。

八个月之后的2016年7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终于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这个全新出炉的野生动物保护计划将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执行。小编帮你整理了其中的关键词,快来了解一下。

关键词1:禁食

“吃野味”真是吃货大国的一项悠久传统。长期以来,法律禁止非法猎捕、贩卖野生动物,却不禁止“吃野味”,形成对野生动物的市场需求。

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而违反这条规定可能被“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岳仲明评价说:“这是我们这次野生动物保护法往前迈的一大步。从立法上完全禁止食用,这样的规定在其他国家现在还没有。”

关键词2:合法药用

虎骨、熊胆、穿山甲等入药是中医传统,也为不少民间人士所深信,却也有不少非议。因为涉及中医药管理的问题,现行法律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留下了法律争议和漏洞。

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作为药品经营和利用的,还应当遵守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广西思贝律师事务所主任阮子文认为:“这表明,在符合药品管理相关 法律法规前提下,虎骨、犀牛角、熊胆是可以作为药品经营与利用的,这未必不是一个进步。但后续行政审批与制度建设如果不能较好衔接,将可能给一些靠违法豢 养、繁殖野生动物的不良企业带去更多商机,这显然与保护野生动物背道而驰。”

关键词3:栖息地

所谓栖息地,是指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生息繁衍的重要区域。在许多动物学研究人员看来,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多样性的价值要远高于单一濒危物种的保护。

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直接将第二章的标题“野生动物保护”改成“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定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确定并发布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或者委托有关科学研究机构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档案。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翟勇说:“保护栖息地是保护野生动物物种的关键。这次法律里规定要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同时规定了保护的手段,比如规定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还有监测、评估等。还有对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要给予处罚,这种处罚主要是针对破坏重要栖息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

关键词4:动物福利

“让动物有福利地活着”是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最常见的提法之一,因为涉及伦理道德问题,也是此次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过程中产生了激烈争议。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提法,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如何适应其所处的环境,满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学证明,如果动物健康、感觉舒适、营养充足、安全、能够自由表达天性并且不受痛苦、恐惧和压力威胁,则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而高水平动物福利则更需要疾病免疫和兽医治疗,适宜的居所、管理、营养、人道对待和人道屠宰。

参与起草新法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虽然新法没有明确写出“动物福利”这4个字,但是在第26条中却规定了实质性的动物福利保护内容:“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野生动物习性确保其具有必要的活动空间和生息繁衍、卫生健康条件,具备与其繁育目的、种类、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技术,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防疫要求”。这种用实质性规定来取代名义条款的做法,在转型期也是一个明智之举,待社会进一步形成动物保护意识之后,再明确规定“动物福利”一词,水到渠成。

关键词5:禁网络、禁广告

鉴于目前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类案件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并且“网络”特征突出,切断利益链条,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新规定了两个违法行为:

一个是不得提供违法交易的平台。第三十二条明确指出:“禁止网络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

另一个是禁止广告行为。如第三十一条规定:“禁止为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发布广告。禁止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制品发布广告。”

关键词6:放生

今年4月初,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村附近发现了三四百只狐狸,被当地森林公安抓捕到百余只,送往救助中心。警方后来找到了此次放生人员的组织者。该组织者通过网上找到愿意参加此次放生狐狸的人员,在河北省一养殖场购买了人工养殖的蓝狐和貉,在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私自组织放生380只蓝狐和貉。类似的放生新闻不绝于耳,一直存在巨大争议。动物保护者们提醒:科学放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类似这样的养殖狐狸放生后没有生存技能,存活率不超过三分之一。

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八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合唱音乐鉴赏下一篇:机械基础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