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母是怎么教育懒孩子的(共12篇)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不吃饭就饿着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裤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
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苏珊走上前,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对美国人而言, 父母抚育孩子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立。从幼年开始, 每个孩子都有独自的房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 十几岁的青少年会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娱乐方式, 也可以选择与自己分享的朋友, 父母并不给予过多干预。当他们从青少年期进入成年期的时候, 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和婚姻。当然很多年轻人也会寻求父母的建议, 或期待父母给他们的选择以支持。但是他们一旦到了18至21岁时, 他们就会离开家里, 想要独立, 而不再依靠父母, 不会再系在妈妈的围裙带上了。
美国双亲与孩子的关系在我们看来似乎不正常。美国的父母努力让孩子独立, 而不是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伸, 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在中国,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学业无成, 于是把希冀寄托在孩子身上, 下决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孩子将来如何或者是自己老有所依。只要孩子能坐住椅子, 就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 从不征求孩子的意见。许多可怜的中国学生就像陀螺一样, 在学校老师的鞭策下学习一天甚至一周, 晚上和周末还要在家长的鞭策下“转战”于各个补习班之间。
在美国,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见, 并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赞扬并鼓励自己的孩子, 给孩子获得成功的信心。想想看, 如果爱迪生是中国式的教育, 就不可能被父母允许孵鸡蛋, 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实验室, 那么他也不可能有以后的诸多发明。比尔·盖茨13岁开始做电脑程序设计, 如果他的父母坚决阻止, 他就不可能在17岁的时候以4200美元的价格, 卖掉了他的第一个电脑编程作品。他决定中止哈佛大学的学业时, 如果他的父母百般阻挠, 他可能会失去步向事业巅峰的最初的机会, 也不可能有日后辉煌的“微软帝国”并当选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百位人物”之一。
其实, 美国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会逐渐发展成平等的朋友关系。与我们通常的看法大大相反, 美国的孩子并不因为父母过早地让他们离家独立而记恨父母。成家以后父母去他们那里时, 他们并非让父母支付食宿费用, 而是年龄愈长, 他们愈尊重自己的父母。
可是我们中国呢?孩子从小到大依靠父母, 父母抚育孩子, 还要帮着抚养孩子的孩子。父母累驼了背, 累弯了腰, 可是还是依然不见已是成年的子女能如乌鸦般反哺。
倒一次垃圾0.2元
擦一次桌子0.1元
洗一次碗0.5元
扫一次地0.3元
给爸爸妈妈捶一次背1元
自己洗衣服1元
收拾一次房间2元
帮妈妈做饭2元
自己去菜市场买菜2元
我拿着条文让女儿看,她嘟着小嘴不是很高兴,因为她从小就不爱劳动,于是,我就告诉女儿:你挣的这些钱可以自己自由支配,想干什么干什么,女儿想了想,就同意了,我高兴地笑了。第二天,我们就按照条例的规定执行,女儿还算听话,主动地去倒了垃圾,回来后,我给了她2毛钱,看到女儿拿到钱那高兴劲,我想我的计划成功了。慢慢的,女儿干活的劲头越来越大,擦桌子,收拾房间,一遍遍地倒垃圾,然后领钱,我总觉得不是很对劲,但转念一想:等女儿爱上这些劳动后,我就把费用去掉,因为她已经养成了习惯。再后来,我就把条文的范围扩大了,也就是加入了学习的成份:考试一次96分,奖励2元;背一个英语单词,奖励0.1元;作业得一次优,奖励0.5元;做一次妈妈布置的作业,奖励3元;看一本课外书,奖励3元;写一篇好作文,奖励3元。我又拿给女儿看,她看后爽快的答应了,因为学习对她来说不成问题,于是,女儿的学习劲头也大了,看着女儿每天学习、劳动两不误,我真是沾沾自喜,得意的对爱人说:“你看我的教育方法多好,等过段时间,我就不给女儿钱了,她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了。”爱人看了看我,说:“你别高兴得太早,你没有发现女儿现在的变化吗?”静下心来想想,女儿最近真的变了:手中的零食不断,那些我严禁吃的零食也堂而皇之地放在家里,书桌上还有一个新的游戏光碟,而且头上还扎着刺眼的头花,平日里乖巧的女儿怎么会喜欢上这些东西?爱人还说,女儿告诉他,等挣够了钱,她要去吃肯德基豪华套餐,我听了后,怎么也不相信这是出自听话的女儿之口,原来女儿拿着钱是去享受,不过想想,这是她劳动所得,也行。没过几天,情况又发生了突变,女儿不爱劳动了,让擦桌子,喊了好几遍才不情愿的去干,不久,女儿公开宣布:我以后不干活了,也不写课外的任何作业了,因为我的钱已经够花了!听了后,我吓了一大跳,爱人也愣了,没想到女儿会说出这样的话。
女儿说到做到,她真的不劳动了,又恢复到了以前,那些劳动的习惯一点儿也没有养成,反而学习也没有以前认真了。这时我忽然感觉事态的严重性,我必须马上停止现在的行为,看着我着急的样子,爱人说:“你就是小时候把她宠坏了,大小事都大包大揽,包办代替,现在用金钱去刺激,没有真正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她应该做的,学习也是她应该学的。”想想爱人的话,想想我这十年来对女儿的百依百顺,觉得我再这样教育女儿,那后果将会使人很失望的,女儿也不会很优秀,再拖下去,我这个母亲会越来越失败。于是,我也学着女儿宣布:从此之后,我要成为一个“懒”妈妈。
第二天,我就开始了做“懒”妈妈的计划。我先从吃饭开始,以前都是我把饭端到桌子上、盛到碗里、筷子放好,才让女儿来吃饭,现在我和爱人一人端一个碗,然后叫女儿吃饭,她兴冲冲的来到饭厅一看,没有她的碗筷,很吃惊,大声地说:“我的呢?”我刚想去拿,爱人按住了我,说:“碗筷都在厨房,自己去拿,我们都是自己拿的。”女儿还是叫喊,当时我心软了,可转念一想:如果我一味的溺爱下去,那孩子什么时候也养成不了爱劳动的习惯。我和爱人都没有理她,只是吃自己的饭,女儿坐在凳子上,撅着小嘴还在呕气,眼看着我和她爸爸都快吃一半了,女儿可能是饿的不行了,自己起身去厨房拿碗筷了,看着女儿的背影,我和爱人会心地笑了。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我又加大了力度,不给她收拾房间,不给她叠被子,不给她洗袜子,在这之前,我还是先认真地教女儿干这些她力所能及的活,并鼓励她,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一定能干好,这是做为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不能老是靠父母,你已经长大了,以后,你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独立,学习劳动都是你应该做的,而不是让妈妈拿钱去买的。看着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我心中明朗多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偶尔撒谎是常见的事,在这个时候,是立即揭穿还是暂时不说?父母应当如何应对才能让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将介绍犹太人是如何应对这种问题的。
犹太人除了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掌握知识之外,还努力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实事求是的人。犹太人对于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视可谓出了名,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面对孩子说谎时候,犹太人是怎样处理的,这或许给我们中国家长一点启示。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善的过程。父母要培养孩子能够反省自己错误的能力,这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每个人都会犯有过失,但过失可以教给人的,却是人在其他地方都不能学到的。孩子有时并不知道自己所认识的东西是错误的,也未必明白自己做错了事。他用他的眼光去看,用他的头脑去想,难免不受到限制。孩子说谎大多不含恶意,有些可能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害怕被惩罚,或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分不明白现实与幻想等原因。所以父母应理清孩子说谎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具体的方法,如此一来,养成孩子诚实的习惯并不难。 以下列出的是犹太人面对孩子说谎时所采取的原则:
1、父母对孩子应以理服人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并且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进行教育,今天的事今天办完。事过境迁再进行教育,会使子失去真实感。
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前后、内外一致,教育必须保持一贯性
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见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则进行责备、训斥。教育又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母亲说对,父亲说错;今天说错,明天又说对,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3、父母应查清孩子不诚实的原因并注意为孩子保密
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是为自我保护、赢得大人注意,还是孩子分不清故事与现实生活有段距离。通常要到五岁左右,孩子对现实与幻想之间才有一定的认知区别。另外,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对。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并不理想。
4、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应重复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的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感受性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5、父母以身作则,适时给予鼓励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常是孩子学习、模仿的依据,因此父母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榜样。可以告诉孩子,即使他这一次犯错,只要他能有勇气承认,父母相信他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验与他分享,让孩子知道这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此外,当孩子愿意承认错误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能继续朝着正向行为发展。
6、就事论事,不要盲目责备孩子
家长必须持针对问题点来解决的态度,而不能一味批评孩子做错事情,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如可以这样与孩子讨论:“你刚才说的话,似乎不是真正发生的事,你愿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点吗?”可以预留一些空间给孩子,将能够给他更多的帮助,同时稳住自己的.情绪。如果大声责备或是贸然发火,孩子会受到惊吓,这样就无法清楚知道孩子说谎的目的和动机。要营造一个客观平静的气氛,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才有正向的发展。 不要将大人的生气与自责,投射到孩子身上,打骂他们,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反而失去教育他们的机会。每个人都会说谎,因此不必太责备孩子的行为,给他们留一些空间,且适宜地给予关心和协助,相信孩子会成为你所期望的那种人。
----读《父母课堂》有感
通过对《父母课堂》的阅读,感受很深,启发较大,也有很好的收获,对我们教育自己的子女帮助特别大。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我们的言行将影响着孩子。自身的感受是,父母言行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帅先垂范,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语言要严谨,行业要规范。严守信用,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只有通过自身的典范才能对孩子起到学习的作用。作为父母,要常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行为习惯,切实与孩子交“朋友”,把自己与孩子平等来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有错时,不能用强硬的语方和粗暴的行为,要寻找最佳的方法使其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尽力做智慧的父母。(读《智慧的父母》有感)要培养孩子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不能让孩子的学习是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父母要建立孩子学习氛围,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有快乐感和成就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订立近期和远期学习目标。(读《孩子在学习上爱跟父母讨价还价怎么办?》有感)
小孩子的内心敏感脆弱,自尊心有比较强,遇上青春叛逆期,父母更是不知道怎么教育。作为家长不仅要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还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下面一起看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吧~!
>>>>
对孩子说服性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
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
给孩子空间与时间
孩子应有自己的思想,走自己的路。让孩子有时间有空间做他自己的事,体验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
给他自由,父母更容易引导孩子走向独立,获得自信。
>>>>
激发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
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
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
>>>>
聆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
>>>>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
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
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
给孩子辩论的机会
这是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大好机会,同时还能够使家长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是尊重他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做孩子的朋友,放弃家长的权威,改变控制孩子的意愿。
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如“应该”“不要”等命令式的词语。尊重孩子,在态度上以朋友相待,走近孩子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思想。
//写在后面//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好勇斗狠;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勾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心怀内疚。
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因为: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我们经常要求我们的孩子这样那样,但殊不知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到。
我们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孩子做作业时, 我们却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玩游戏;
我们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我们的工作却时好时坏,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求孩子团结同学,我们自己却时常大发脾气,家庭里动不动就大吵大闹,摔盆砸碗……
我们能理解做父母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在孩子面前你也应该有所收敛,做好正面的榜样!
最近西昌发生的孩子的不幸之事,就其根本还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一味地苦苦相逼,孩子找不到心理的宣泄口,自然就只有一条路走到底!
我们都不希望类似的事件发生,但家长们就得多留意自己的孩子:他要什么,他想怎样,他能达到什么高度。而不是家长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强加给孩子,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让孩子去努力!
家长们可对照以下示例,看看自己孩子有没有类似。
宠出来的孩子——危险;
捧出来的孩子 ——霸道;
惯出来的孩子——任性;
娇出来的孩子——脆弱;
打出来的孩子——逆反;
骂出来的孩子——糊涂;
逼出来的孩子——出格;
溺爱出的孩子——依赖;
哄出来的孩子——虚伪;
纵容出的孩子——傲慢。
冰心说:
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朵花,不论男女,
花有色、香、味,
人有才、情、趣。
三者缺一不可。
家长们,你的才、情、趣呢?你孩子的才、情、趣呢?
愿我们都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对孩子的教育能因材施教,要求适中,否则,一旦发生悲剧,悔之晚矣!
作者:关二哥
自卑的孩子总是低着头,不愿意与人交流,在班里话也特别少,十分内向,自卑的孩子并不是乖,而自卑其实是一种性格缺陷,发现孩子自卑,父母一定要解救孩子,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几个方法来解救自卑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学起来。
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1
自卑的孩子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但是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发现自己的优点所在,只有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才能让孩子不再自卑。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2
克服自卑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尝试去做一些事情,并发现自己是有能力干好一件事情的,那么孩子就会慢慢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正确对待失败
3
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败是正常的,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失败也不一定是能力不足导致的,因此要正确对待失败。
体验成功
4
父母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些成功,比如安排一些简单的项目,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积极的自我暗示
5
孩子自卑,父母就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父母要多对孩子说“你可以的.”,“你要相信你自己”,这些自我暗示能够帮助孩子在潜意识树立信心。
以勤补拙
6
自卑的心理,大都因为自身存在不足导致的,那么不如以勤补拙,多加努力学习,从而弥补先天的不足,笨鸟先飞,扬长避短,克服自卑。
淡化自卑阴影
7
孩子自卑可能是某一次事情造成的阴影,想要孩子克服自卑,那么就要找出源头,然后淡化这件事情对孩子的影响,分散孩子对这件事情的注意力,慢慢地,孩子就会走出自卑了。
另外,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该这样做:
1、树立“我能行”的目标
2、体验“我能行”的过程
3、坚定“我能行”的信念
4、感悟“我能行”的意境
/写在最后/
1、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了解家里的收入与消费开支情况,让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会很慎重地货比三家,改掉冲动购物的坏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教会孩子开始储蓄 当孩子想买自己心仪已久的一人贵重物品时,父母可以跟他说,把零花钱储存起来买。让孩子体验“积少成多”的乐趣,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有选择性消费”的意义。
4、适度积累理财经验 每年孩子收到压岁钱后,鼓励孩子集中起来储蓄,存款可选择一年,到期后陪孩子取出来,故意让他核算一下银行给利息对不对,让孩子知道货币时间价值和钱能生钱的道理,同时告诉孩子今年压岁钱再加上取出来本金和利息,放在一起再存一年收益会更高。
父母应该怎么引导有早恋倾向的孩子
最近收到很多家长的来信,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关于早恋的咨询。在信里看到了她们的焦急与无奈。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只要少年有早恋的现象,就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影响正常生活。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很多家长把早恋看成是洪水猛兽一样的可怕。那么该如何看青春期少年的早恋现象呢?面对这种现象或许很难几句话让家长们平静下来。那接下来就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纳川是如何“拯救”早恋少年的吧。希望对大家有所感悟。
来到纳川,心理老师首先会给孩子们来个心理咨询,这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家长会不解的问道:“我们的孩子心理有问题吗?”这也就说明很多家长还不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其主要目的是探究孩子们问题的根源,以便让老师、教官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孩子们早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它是生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年龄段,有喜欢的对象要比没有喜欢的对象正常的多。其二很多孩子早恋是因为在家庭中情感的缺失,或许是因为家长顾忌事业,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发展,或许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及观念的问题,让孩子们无力向家长倾诉。而那些同龄的小伙伴们或许正满足其心理上的需求。也就成了家长眼中的早恋。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源于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家长们都反思一下,当你听到孩子们正在跟异性朋友打电话时,有没有进行过查户口式的询问。或许这一切源于对孩子的关心,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不被孩子们接受,这也就加重了孩子们的逆反心理。早恋也就演变成了挑战权威的一种方式。
文:赵文梅
PART1:先观察一下你(身边)的孩子呗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4岁的小侄女爱上了穿漂亮裙子,还特喜欢转着圈看裙摆打开的样子。也突然开始特别喜欢看镜子里的自己,对着镜子做鬼脸、欣赏自己的五官、用发卡和梳子拨弄头发,一面镜子足以让她玩很久。看着她一脸认真和自我陶醉的样子,不忍打扰,却忍不住捂着嘴偷笑,赶忙叫上其他人一起欣赏,怕被她发现,错过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换衣服一定要在卧室,给房门上上锁,不愿意光着腿睡觉,即便在没有睡裤的情况下,她对此事的偏执,足以让人无奈到想哭。
小丫头开始上小学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黄金档的偶像剧成了她晚饭后最重要的事情,看到男女主角的对手戏场景,脸上能泛起花儿来,瞪圆的眼珠子放着光。
她有一个铁杆儿闺蜜,女孩儿的名字常挂她嘴边。她跟我讲学校发生的搞笑的事情,是某个男生不小心进了女厕所……哦,我反应迟钝,没找到笑点,再看看她,早已人仰马翻了,然后问我,你觉得不搞笑吗?说起班上一个让她很生气的男同学,眉眼紧蹙,嘟哝着小嘴,我配合她很用力地听着,担心有所遗漏,你不会想到,朴树歌词里唱的向同桌借半块橡皮的故事已经被改编,开始在小学低年级上演。故事的最后是,这个男同学总是招惹她,以借橡皮或者借别的学习工具的理由,上课找她说话,害得她无法专心听讲。我回应她,那个男生喜欢你吧!她发出一声尖锐表示反对,然后一脸焦头烂额。估计,那个小男孩儿也搞不懂为什么自己每天都要找点儿不痛快吧!
同样年纪的侄儿,他的乐趣是开比他小3岁的表弟的玩笑,说他喜欢班里的某某女生。他们好像对彼此的暗恋对象都很上心,他说他,他也说他。两兄弟拌嘴时,花痴、变态、同性恋这样的词汇就是他们相互攻击使用的枪子儿,他们对这些词的真正意义知道多少呢?不过被当成时髦、好笑的玩笑话使,说话的时候一脸开心样,笑得合不拢嘴。当我问到他:你喜欢你们班里的谁?他会害羞的调转头去,一边否认一边巧妙地把话题拉向别人……
PART2:不要低估孩子的好奇心
成长的路上欢乐很多,仅仅是如此粗略的数数孩子在性意识方面的变化,都能尝到回忆里蜜一样的滋味儿。
成长的变化,能摸到的痕迹就在一瞬间,在这瞬间到来之前,你难以察觉,更难以想象它经历了怎样的年月积累和发酵。特别是,如果你是一个对孩子的变化不常关注、不太敏感的父母。
在捕捉自己的性意识变化上,孩子也是迟钝的。在我努力回想自己小时候对身体变化和带有性意味的感觉时,比较清晰的记忆需要循着上小学的印迹才能找到一些,或者,某些让我记忆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我专注回想时,能唤醒我一部分零散的记忆。这些迟钝,我理解为孩子对父母制造的家庭文化的认同,这是一种防御,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
千万不要低估孩子成长过程中接收到的信息。每天都有来自外界(父母、老师、同学)的刺激(情感的,生理的),还有来自内在(身体)的刺激。这些信息被接收的时候,可能在小脑袋里转一圈儿、两圈儿、三圈儿……也可能只停留一会儿,因为成人的打扰。如果孩子一直被打扰,他的无奈和烦躁不难想象,他整合信息的能力、获得愉快经验的能力该是最大的担忧了。
6-12岁,是性启蒙的重要时期。由于身体的变化,刺激是不断的,他们每天都有新发现。这些身体的刺激、外界的刺激、加上他们自己的想象、模仿、尝试,和来自成人的回应,构成了他们的性启蒙老师,但是,这个老师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生理信息。
你觉得这些信息被歪曲、染色的可能性有多大?
想想现今随处可见的媒体就显而易见了。更重要的是,作为父母、老师的你,想必也是谈性色变吧!对孩子谈论这些,更是难以启齿。而且,怎么谈也是关键!
孩子从外界搜集到的对性的知识是浑浊的,他又会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性呢?到了青春期,为了满足生理的需求、探索内心的疑惑,他们能做的超出你的想象。不要低估孩子好奇心。这或许是危言耸听,大胆的行为不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但那些听起来不那么可怕,却依然对孩子心理深有影响的事件,父母很可能没听孩子说起过,或者父母知道了并没有恰当处理。或许就是这样一些没被关注到,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可能是孩子心理永久的包袱。孩子的内在世界会影响他当下的外部世界,这种对性的含糊不清或者扭曲的认识,一定也会伴随在他日后的亲密关系中。
抛开和孩子谈性的技术考量,父母回应孩子的态度是更重要的,谈性,重要的或许不是具体内容,而是孩子从中接收到的是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谈和如何谈,也体现了亲子间的关系,父母的不评判和积极回应的态度,也在帮助建构孩子内在的爱的能力、好的关系的原型。
在孩子有一点英语基础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读一些简单的英语读物,这类读物生词较少,读起来没那么费劲的。对于学习新语言,阅读是最好的方式,最好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读物。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网络,这些条件也可以作为孩子的学习资源,父母只要用心正确引导,用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相信孩子会很快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美国父母是怎么教育懒孩子的】推荐阅读:
美国学生是怎么读书的07-27
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12-03
孩子不尊重父母怎么办01-16
国外父母如何教育孩子07-25
父母教育孩子感人故事11-21
失去父母的孩子12-10
父母写给孩子的信06-11
父母孩子之间的爱07-25
父母给孩子的书信11-10
父母写给孩子的道歉信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