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教案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剧教案(精选8篇)

音乐剧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1、乐清民歌《对鸟》

2、介绍山歌及特点

3、创编歌词及表演

二、教学目标

1、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

四、教材分析: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五、教具准备

录音机 幻灯片 大歌纸 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念一念。“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 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来趋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 师无伴奏范唱

b 师对学生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 绿 鸽 夹嘴这几个字)c 学生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传唱以及学生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分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及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曲调: 粗犷有力 b 师:通过今天学唱的山歌《对鸟》,你认为山歌是怎样的?它与劳动号子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听《对鸟》和《打夯歌》(出示幻灯片)

劳动号子 山歌 节奏 固定 自由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对唱

曲调 粗犷有力 高亢 嘹亮 悠长

设计意图:由于教材的连贯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劳动号子的特点,这里利用上下课联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思考了解山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从而达到了既巩固了劳动号子的内容,又能加深对山歌特点的理解

5、齐唱《对鸟》

师:我们知道山歌应用高亢,嘹亮,奔放的声音来唱,那么让我们再来齐唱《对鸟》,唱出山歌的特点。(学生无伴奏唱,有教师来指挥)设计意图: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6、创编歌词与表演唱

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断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 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 每组有由两名学生来表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 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学生“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 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对鸟》,再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三)、课堂小结

音乐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郊游》, 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境;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难点: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 电子琴, 道具。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游戏导入

[目标]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你们想不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色?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春天的画面, 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好吗?既然大自然那么美丽, 你们想亲自去看一看吗?那我们一起去郊游吧!不过在郊游过程中, 我们大家都要保护环境, 热爱大自然, 能做到吗?好, 我们坐火车去 (多媒体演示:一辆火车) 。话外音:小朋友们, 欢迎你们乘坐快乐火车, 听说你们很聪明, 我能在沿途中考考你们吗?

师:你们同意吗?到终点前一共有四个难题, 你们准备好了?话外音:上车之前先考考你们。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演示)

师:你们真聪明, 快上车吧 (放音乐, 学生做上火车的动作) 。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演示后, 放音乐一起做开火车的动作)

师:快乐司机出的题都难不倒我们, 老师给你们增加难度吧, 抽到的同学在桌上选一件你喜欢的打击乐器来演示下一条节奏练习, 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用打击乐器来演示, 然后全班一起打节奏)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用打击乐器来演示, 然后全班一起打节奏)

二、学唱歌曲

[目标]学唱歌曲, 体会情绪

1. 师:

火车到站了, 你们看, 这个地方漂亮吗?今天我们就在这里郊游,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为我们郊游而写的歌曲 (播放音乐《郊游》) 。这首歌曲好听吗 (板书) ?这是一首台湾儿童歌曲《郊游》, 台湾, 同学们都知道吗?它是一个宝岛, 也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 那里人杰地灵, 物产丰富。我们一起来学唱它好吗?这是一首调号是F调、节奏是四二拍的歌曲, 演唱时要用愉快的情绪去演唱。下面我们先来学一下它的歌词 (放节奏, 老师教读, 全班齐读, 分男女生读) 。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 你们可以小声地跟唱 (放音乐) 。

师:同学们, 你们在歌谱上有没有发现什么?你真棒, 对, 他们的节奏和歌词都是一样的。

(多媒体演示) :××∣×××‖ (先抽学生演示, 再用乐器)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启发学生发现谱中出现的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 ?

2. 师:我们一起来学唱歌谱。

3. 老师弹琴, 学生填词。

4. 师:我把这首歌曲划分为3个乐句 (分形式教唱) 。

5. 师:

我们为这3个乐句涂上颜色好吗?第一乐句演唱的情绪是欢快、活泼, 我们就用红色涂上它;第二乐句应演唱得轻、柔, 给它涂上蓝色;第三乐句和第一乐句一样, 也用红色来表达。下面你们来演唱, 注意不同情绪的转换。

6. 让学生表演唱、背唱。

7. 全班一起用乐器来演奏歌曲。

三、音乐活动:郊游

[目标]创编表演, 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1. 师:

同学们, 今天玩得真开心, 我们继续再来开一个小小音乐会, 怎么样?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 随音乐表演这首歌曲, 可以用不同的形式, 比如表演唱、合唱、用乐器来演奏都可以。我们请8位嘉宾来当评委, 每个嘉宾一个笑脸, 在每一组表演完后, 如果评委喜欢这组的表演, 就给他们一个笑脸, 老师来统计。最后, 哪个组得的笑脸最多, 老师就奖励他们一个表演星。

2. 分组表演, 并颁发表演星。

3. 师: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老师也很高兴, 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下面请你们起立, 用欢快、活泼的表情来表演这首歌曲。

4. 师:同学们, 你们看, 我们的歌声把谁吸引来了 (一些学生戴动物头饰) , 我们和它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吧。

四、总结

中学音乐示范课教案 篇3

【关键词】中学音乐;示范课;教案

1 课题 赏析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 教学目的

(1)为庆祝共和国60周年到来,努力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方针、政策,在目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实践中,认真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使同学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材,使之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通过本歌曲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中央主力到达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后,与当地群众积下了深厚友情,当地群众对中央红军真诚拥护,热烈欢迎。从此看到了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曙光。毛主席说,红军到达陕北后,经过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兄弟般的团结,从此完成了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3 教材分析

(1)本歌曲以陕北民歌曲调为素材,音乐舒展豪放,旋律优美。以集体填词为基础,感情真挚、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陕北地方风格。曾流行陕甘宁边区,后很快传遍全国各地。

(2)全曲为不完全再现三部曲式结构。即A+B+A1

(3)本曲调性结构为隐形d旋律小调,这种小调式的巧妙运用,深刻动人地表现了当年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音乐形象,使之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革命音乐艺术之经典。

4 教学难点

(1)本曲音域较宽,跨度较大,最高音为6(小字2组a2),最低音为6(小字组a),跨越两个八度,如较完整地体现全曲,需一定的音乐专业功底。

(2)对于一股中学生而言,C调偏高,若降调效果欠佳,但作为多人齐唱,可用C调。

(3)旋律走向虽不复杂,但节拍变换较多,从开始的自由节奏剑4/4、2/2、2/4、3/2、2/4、2/2等,故齐唱时,需认真地看清楚各部分节拍说明。

5 教学时数安排

(1)若学生懂简谱,可安排2至3节,若学生不懂谱,可需3至5节。

(2)若按歌曲要求,按领唱、齐唱等艺术效果,则需5节左右课时(还要看演唱人数多少。)

6 教学过程

(1)先复习上节课所教的歌曲《自由飞翔》。

(2)导入新课:教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①时代背景:从1941年3月起,我八路军一二0师王震师长率领的三五九旅陆续开进南泥湾,同时陕甘宁边区红色根据地,在中共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扩大耕地面积,促进粮食生产”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下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发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号召。1943年和1944年,各根据地都能自给自足,真正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要求。红军指战员,一边种地,一边打仗,与当地群众积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密切了党政军民之间的关系,减轻了人民负担、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从1941年到1940年间,我人民军队共作战42205次。消灭敌人331300多人,粉碎了敌人多次进攻,曾出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等许多英雄事迹。1944年3月,我人民军队开始局部反攻,挺进豫东,收复国土。

②本曲出现的有关重要的专业知识有:自由延长记号五连音24561、前倚音、颤音tr、升记号#、重音记号>、反复跳越记号和反复记号等。

③旋律起伏较大的地方有多处。

④教师先示范一遍,再教唱。

7 作业布置

(1)学会并唱准本歌曲。

(2)要求男生,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欣赏曲目,女生以《自由飞翔》为欣赏曲目。

(3)每人写一篇欣赏论文(心得体会),要求中心突出,层次清楚,论述要有哲理,不少于800字。

8 教学参考资料 《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学音乐鉴赏》(湘版)、《和声学教程》等书籍。

音乐剧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旋律的亲切,舒缓,感受袋鼠妈妈和宝宝相亲相爱的情感。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边唱歌曲边和老师做游戏的愉快。二. 活动准备

1.袋鼠图片,袋鼠快乐生活的视频。2.歌曲《袋鼠》的录音。三. 活动过程

1.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做了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那今天呢老师又带了一位动物宝宝,我们一起看看他是谁呢?(教师出示袋鼠图片)。那刚才小朋友门卡闹的是哪位动物宝宝?(袋鼠)。好,现在呢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袋鼠宝宝,我们一起看看袋鼠宝宝他是怎么生活的?(教师播放视频)唉,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袋鼠宝宝他们生活得快乐吗?喜不喜欢袋鼠?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快乐的袋鼠宝宝呢?(想)老师也很喜欢袋鼠宝宝,所以呢今天老师准备了一首儿歌《袋鼠》,我们先听一听袋鼠宝宝是怎样唱的吧!(播放录音)

2.学唱歌曲袋鼠。教师:听完这首歌曲,小朋友们都听到了什么?(袋鼠宝宝,乖乖„„)那老师再唱一遍,小朋友们仔细听听还有什么。① 教师范唱。老师唱的好不好听?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学一学呢?(想)② 师幼一起学唱歌曲(可轻轻摇头)。小朋友们谁知道歌词“乖乖”和“相亲相爱”是什么意思?(请幼儿回答)幼儿:乖乖—袋鼠宝宝。教师:那你们的妈妈爱你们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说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理解相亲相爱一词)。

③ 教师和幼儿再来一起学习歌曲。四. 延伸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唱儿歌。(动作里面可体现出袋鼠妈妈和乖乖相亲又相爱的感情。游戏可多进行两次)。五. 结束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教的儿歌小朋友们学会了没有?那回去呢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唱一下,好不好? 附儿歌: 袋 鼠

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装着乖乖。

乖乖和妈妈啊相亲又相爱,相亲又相爱。

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效果还不错,幼儿表现很好,教师的个人素养也有所体现,但是毕竟是第一次上公开课,不足之处还是比较多,主要有:1.教师自身设备—耳麦声音太大,听觉效果不太好。2.教师在课程导入部分准备的太多,不宜小班幼儿学习。3.在准备过程中把课前需要做的东西拿到了课堂教学中。如:认识代数和了解袋鼠的活动,这也是导致课堂导入太多的主因。4.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师在事先准备音乐时没有和自己要教的音乐配套起来,导致幼儿听起来模糊不清。希望在这第一次的过程中多总结,多积累,快快成长,成熟起来。

高一音乐 藏族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意境;并体验藏族舞蹈弦子、锅庄、踢踏基本动作要领;

2、能独立或与学生一起对藏族音乐作品特点进行讨论、分析并积极参与具有藏族风格的音乐演唱与舞蹈。

教学重点:学生对藏族音乐中弦子音乐、锅庄音乐、踢踏音乐的表演 教学难点:师生合作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水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教师演唱着《青藏高原》歌曲,徐徐走进教室,给人以天籁之音苍穹回旋之感,引起学生对藏族音乐的期盼)。

师: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大家感觉如何? 生:好听。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欣赏几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想象它的歌名和演唱者。师师:是的,这样的歌曲实在太优美了,它优美的旋律、高亢的音区、独特的衬词,使我们由衷地喜欢演唱,那么大家知道这些歌曲带有哪种民族特色吗? 生:藏族

打开课件,亮出课题——藏族音乐

二、新课导入

师:(接上),对!藏族,他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省等地区,在解放前,藏族同胞生活在奴隶社会,人们深受农奴主的剥削与压迫;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昔日农奴翻身做了主人,藏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流动播放《布达拉宫》、《翻身农奴的笑脸》、《庆丰收的舞蹈场面》的画面)师:让我们乘着时代的列车,进行一次藏族音乐的旅行。(播放演唱、演奏、舞蹈的画面)

三、欣赏体验

(一)、声乐部分——民歌

师:西藏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西藏民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本身的演变,具有可诵、可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其结构和表达形式分,分为“鲁”体和“谐”体两大类。

灯片显示

“鲁体”民歌又分为“拉鲁”--山歌和“卓鲁”--牧歌。

师:接下来请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藏族酒歌,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现场的热烈气氛。欣赏酒歌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大家一起来唱唱!(出示酒歌简谱旋律)

师:大家欣赏了,也唱过了,现在请同学来回答,酒歌在藏族民歌中属于哪种体系? 师:西藏素有“民歌海洋”的美称,美好的氛围,营造出许多优秀的歌唱家,例如:才旦卓玛,中庸卓玛,韩红等(用照片显示,带简介)

(二)器乐

师:说到这,优秀的民族歌舞肯定要用自己的民族乐器来伴奏,那么他们有哪些乐器呢? 师:这么多稀奇古怪,令人耳目一新的民族乐器,他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如何呢。下面我们欣赏由牛角琴作为独奏乐器的演奏吧。欣赏藏族特色的器乐曲

(三)舞蹈音乐

师:西藏也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人民与新疆、蒙古、朝鲜等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藏族音乐是由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现的。而弦子、锅庄、踢踏又是其中最有名也最为广泛流传的。

弦子、锅庄、踢踏(亮出标题)

师:在这三种歌舞中间,又以弦子最为抒情柔美,现在老师现场给大家表演一段弦子,好吗?

生;好!

(点击弦子音乐片段)教师展示舞蹈弦子

师:大家刚才一起欣赏了弦子,它抒情悠长,而锅庄比弦子更为热烈、活泼,一般都是在欢乐喜庆的节日中,围成圆圈进行舞蹈。所以他也叫做“圆圈舞”;而踢踏呢,又比锅庄更加强劲有力,它一般采用2/4拍子。节奏紧密、明快,富有动感。

(在讲到锅庄时,点击锅庄舞蹈画面)师:老师把它的基本动作给大家展示一下。(教师展示基本动作,两个乐句)

师: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优秀舞蹈,这是完全由农民兄弟表演的踢踏舞。(点击踢踏音乐片段)

师;在尽情的欣赏之余,大家仔细回味一下,弦子、锅庄、踢踏这三种歌舞,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的方向:教师鼓励评价。

教师综合弦子、锅庄、踢踏的特点 灯片显示

四、课堂讨论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藏族音乐,可以从音乐中使我们领略到藏族同胞生活在蓝天、白云、、羊群、红花、绿草之中。你分析一下,藏族音乐为什么这么好听?它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的?

(学生讨论)师总结:(出示灯片)

五、拓展延伸

师:民歌是一切创作歌曲的源泉,在生活中,有哪些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歌曲呢?接下来让同学们把自己熟悉的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歌曲展示出来。

(幻灯片标题——赛歌会)

师:有请主持人,记分员。(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

学生活动:分两组,十分钟内展开赛歌,哪个组唱的多获胜。记分员宣读比赛结果

六、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藏族的民歌、器乐、舞蹈音乐这三类音乐,并从情感体验中,懂得了藏族人民以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现在,让我们跳起欢快的踢踏,来结束这次的音乐之旅吧!

音乐剧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洞庭鱼米乡》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湖南、湖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聆听《洞庭鱼米乡》,能够听辨歌曲的特点,感受、体验歌曲那高兴、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体验湘赣地区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喜欢湘赣地区的歌曲风格,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洞庭鱼米乡》

(1)导入

师:让我们来听听湘赣地区的民间乐曲,看看这里的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

(2)初听乐曲(知识拓展)①作曲家白诚仁,作词 叶蔚林

白诚仁是活跃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华民族作曲家。今天五十岁以上的中国观众大都熟悉他的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四十岁以上的观众则对那首《洞庭鱼米乡》耳熟能详,三十岁左右的观众忘不了《小背篓》轻快的旋律。几十年来,白诚仁先生脚踏三湘大地,留下一个一个脚印,走过一个一个山寨,记下一个一个音符,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奉献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叶蔚林(1933-2006),广东惠阳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1950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团宣传干事、俱乐部主任,湖南省歌舞团创作员,湖南省文化厅创作员及艺术处处长,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海滨散记》、《边疆潜伏哨》、《过山谣》、《白狐》、《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初别》、《酒殇》、《割草的小梅》,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渔米乡》、《幸福长在春长留》、《夏日的牙龙湾》、《相思天长地久》等。《蓝蓝的木兰溪》获1979年全国优秀小说奖,《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2006年12月5日12时因病治疗无效在海口逝世,享年73岁。②洞庭湖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面积2820平方千米。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由东面的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据传为“神仙洞府”的意思,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渔村夕照”、“江天暮雪”等,至今都是东洞庭湖的写照。湖北和湖南之称,即来源于洞庭湖。

3、介绍创作的时代背景:《洞庭鱼米乡》写于1959年,在1956年的夏天,作者第一次到洞庭湖区深入生活,正值根治水患之后的合作化高潮之际,黑黝黝的土地,金灿灿的谷穗,天水相连的湖面,扬帆捕鱼的船队,丰富的水产,农民舒畅的心,欢笑的脸,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真是个鱼米之乡。作者在这里学习了湘中、湘西农民的高腔山歌唱法。

(3)复听乐曲

师:再来听听歌曲,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

(4)再听乐曲(歌曲划分)

想一想,歌曲各部分在节奏、速度、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是料阔高亢的慢板山歌,仿佛在眺望百里洞庭的全貌,开阔优美,富于诗意。第二段是流动活跃的中板号子,好像置身于捕鱼船队之中,朝气蓬勃,富于生活气息。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既描绘了白帆远影的湖山景色,又抒发了湖区人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

(5)分段欣赏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音乐,说说音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二、组织下课

小结:

1、知道《洞庭鱼米乡》为三段体结构,感受山歌与号子的不同风格。并为第三乐段画出图形谱,来感受歌曲再现段高亢悠远、自由开阔的意境及湖区人们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2、激发对祖国山河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春之声圆舞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认知目标: 初步认识调性与音阶的有关知识.3.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用亲切、热情的声

[教材分析] 《春之声圆舞曲》从体裁上讲,带有明显的回旋曲的特点,从音乐情调来讲,旋律清新活泼、流畅动听,充满了朝气和青春的活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课外听到歌曲或器乐曲《春之声圆舞曲》时,知道它是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作品并能说出作品的标题。

2、技能目标:在聆听《春之声圆舞曲》的过程中,能够以摆色块的方式感受了解回旋曲式。

3、情感目标: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欣赏活动,感受并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感受乐曲清新活泼、流畅动听的旋律,了解回旋曲式。

教学难点:听辨回旋曲式:引子+A+B+A+C+D+E+F+A+尾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歌曲,使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引出本课教学。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表达春天到来时人们美好的心情。

2、表演唱歌曲《嘀哩嘀哩》,体会小朋友在寻找春天时神秘、喜悦、自豪的心情。

3、感受回旋式曲式。方法

(1)教师弹奏包括引子和尾奏在内的八个音乐主题,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八种色块,选择分别代表的主题,并标注顺序。然后,重点视唱A和B两个音乐主题。进行对比。

(2)再次聆听全曲,看着课件摆色块。如有重复,用备用的色块。(要求学生准备三份色块)

(3)简介回旋曲式和《春之声圆舞曲》。

(三)赞美春天

师:春天是美丽的、动人的、充满生机的,它就像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一段醉人的舞,现在就让我们来创编我们心中的春天。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春之声圆舞曲》,一同感受了春的气息。中国有句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快乐的春天为自己制订一个奋斗目标,共同努力吧!

《幸福快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幸福快车》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等多种形式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用欢快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幸福快车》,比较准确地演唱好二声部旋律。

教学重点:用稍快的速度、饱满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幸福快车》。教学难点:节奏的把握。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七色光之歌》:

1、欣赏歌曲。

2、轻声唱歌曲。教师提出注意点。

将难点句子和唱得不好的地方进行带唱。

3、跟音乐齐唱歌曲。

4、歌曲处理。分角色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和平》童声合唱。

1.出示9.11出示事件及伊拉克战争图片----学生感知战争带来的灾难及对人们精神带来的创伤。

2.学生讨论战争带来的不幸后果----学生更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知道其是来之不易的需要集体全人类共同努力来维护和平。

3.欣赏《让世界充满和平》----人们通过歌声表达对和平的想往。(并分析演唱形式、情绪情感)

4.我的评述

师:歌曲《让世界充满和平》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使你感受到了和平与友爱的气氛?

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并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三、唱《幸福快车》

1.初听音乐

学生说一说音乐的情绪,在什么场所上听过?

2.复听音乐

请学生跟着音乐欢快的节奏,用你手中的乐器亮出你充满活力的舞姿,乘上“幸福快车”

3.唱一唱音乐。

生用张开默唱的形式自学,生跟琴试唱,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

完整地用稍快的速度、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幸福快车》

4.游戏

跟着音乐开一开“幸福快车”。

四、小结

师:这个世界有了和平才有幸福,让我们一起杜绝战争,支持。

《春风满小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春风满小城》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等多种形式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够独立分析歌曲,演唱歌曲、演唱《春风满小城》。

3、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演唱全曲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讨论演唱这首歌曲用什么速度、力度和情绪,并通过练习进行比较,提示注意歌曲前后两部分情绪的对比并练习。

(2)在演唱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做游戏,旨在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说明:游戏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请男女两个同学分别演唱二声部。由学生自己进行合声效果比较。

(3)使用钢琴伴奏,全班同学进行演唱,同时邀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木鱼、碰铃、响板、三角铁、手鼓等)为同学们伴奏。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请个别学生在室外聆听合唱效果.二、学习《春风满小城》

2、感受歌曲热情洋溢、春风扑面、活泼天真而又快乐的童年生活

3、愉快地跟唱

4、随曲演唱《春风满小城》

5、进一步了解小行板的特点

6、认识江南水乡小镇春天:悠悠,充满生活气息。

三、小结

《化装舞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十一册第第三课欣赏《化装舞会》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以积极的态度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聆听《化装舞会》,引导学生感受领会探戈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节奏特点以及 探戈沉稳洒脱的舞姿。

3、熟练地听辨出探戈风格的舞曲,了解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知识,并能跟随音乐做出律动,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

欣赏《化装舞会》并鼓励学生勇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友好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聆听熟悉探戈的节奏,初步理解复三部曲式。以表演的方式体现出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新课教学

1、导入: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品《妈妈的今天》。(播放小品)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小品,笑过之后我们是否注意到在小品中他提到了一种舞蹈,有没有谁能说出来呢?(学生回答),看来大家都很用心去看了,对,就是探戈这种舞蹈。舞蹈的什么动作给你印象深刻(甩头)?

2、(出示幻灯片)探戈源于非洲,随着黑奴贩卖进入美洲,融合了拉丁美洲民间舞蹈风格,形成了舞姿优雅洒脱的墨西哥探戈和舞姿挺拔、舞步豪放的阿根廷探戈随后传入欧洲,形成现在的探戈风格。

3、探戈的主奏乐器有:六角手风琴的低哑音色与探戈的怀乡、伤感情调相吻合。小提琴、低音提琴和钢琴。

4、下来我们一起先做一个脑筋急转弯,“A表示什么?A可以演变成什么?与A完全不相关的什么?”

A+B+A在音乐中可以怎么解释?(如果A是1,那么B是什么,A’又是什么?)

A + B+ A’(复三部曲式)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探戈《化装舞会》的魅力,一家医院的医生和他们病人,在狂欢节的时候,在医院的大厅举行化装舞会,他们戴上了面具,谁也不认识谁,他们在舞池里热烈地跳起了探戈,我们首先来听一段。

5、听歌曲主题A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舞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风格?(洒脱、沉稳、酷、帅)速度?(偏快)节奏?(一顿顿、节奏感强烈,顿挫感强烈)

出示节奏::* * * * | 0*** * *| 怎样唱这段节奏使得更沉稳有力呢?加重,停顿,拍一次,合钢琴拍一次,合音拍唱一次。

“让我们再跟着钢琴的律动一起读节奏。”

7、化装舞会进行的很热烈,医生和病人在潇洒地跳舞,这时,舞蹈的脚步发生了些许的变化,我们认真来听听”从A开始听。

A2变得抒情起来,脚步似乎更加沉稳有力了,男士迈着沉稳矫健的舞步,女士翻飞着自己的裙摆。

8、音乐继续发展,舞池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一对跳的最好的舞伴,在做定位停顿的造型,全场都在看他们跳舞,你听,音乐中出现了几次定位?(绍探戈定位:探戈中有一个定位姿势,停顿时,都朝自己的左侧看,用手势表示。(四次)

9、“之后,他们开始做探戈中最有特色的舞姿旋转,听,他们一共做了几个旋转动作?边听边要用手势表示。”

再听,一起用手势表示出来,听钢琴,他们是从台上转到台下,还是台下转到台上? 这一对舞伴退去之后,响起的是什么?听A’。边听边律动

对,又是我们熟悉的经典旋律,大家又回到了舞场中央,用优美的舞姿结束了这一次精彩的化妆舞会。

10、完整地听一遍音乐,经典的A段主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3次)

二、创编活动

班级化装舞会

1、学习探戈基本舞步的跳法: * * * * | 0* ** * *| 1 2 3

4定位摆头

2、举行班级化装舞会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

(2)怎样打扮自己呢?我为大家带来了两个面具,你们也来感受一下探戈舞的魅力吧。

3、学生随音乐表演,小组跳,找舞伴跳,随音乐全班同学和自己的舞伴一起跳。

4、接下来我们来观看一段真正的探戈舞表演,去领略一下探戈舞的魅力。(播放《探戈舞片段》)

三、教师总结

<<世纪之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世纪之约>> 教学目标

1.在听故事活动中,能认识、了解两位著名音乐家——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和我国指挥家李德伦,体会两位老音乐家的敬业精神。

2.在听《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活动中,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激发对莫扎特音乐的兴趣。

3.在听赏音乐和模拟演奏中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协奏曲和音乐家莫扎特。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体会两位老音乐家对音乐事业的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图片

老师出示一张关于1979年斯特恩首次来中国演出音乐会的精美海报。

2.看画面

课件:播放两位音乐家1979年音乐会的演出画面片段,随乐播放莫扎特的《第三 小提琴协奏曲》。

二、世纪之约的故事

问:大家知道刚才画面上的两位老音乐家是谁吗?他们演奏的乐曲是什么?

1.说一说

教师说出故事1)、2)

2.听一听

课件播放首次演出场景并继续播放音乐。

3.唱一唱

4.猜一猜

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音乐会还能继续举行吗?

5.编一编

师:如果你认为李德伦老人能如期出现在音乐会上,请你把故事情境发展下去,告诉大家好吗?

6.演一演

1)模仿演奏场景

2)了解协奏曲的含义,认识莫扎特。

3模仿演奏音乐主题。

三、“世纪之约”的实现

1.看一看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最后是怎样的?

播放课件

2.听一听

播放——听赏全曲

3.小结

当最后一个音结束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整个舞台被鲜花淹没,两位白发苍苍的老音乐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终于实现了二十年前的约定。

四、我们来约定

1.我们的约定

小组讨论,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约定

2.师生来约定

二十年后请你们的下一代来体会这个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跟老师约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结束课业

《京调》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竹笛的特点及表现力。

2、能力目标: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能随音乐模仿生、旦行当的动作,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京调》,了解京韵,引起学生对我们“国粹”的兴趣与喜爱。

【教学重点】听赏乐曲,感受乐曲的节奏、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哼唱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了解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有哪些?

2、了解传统京剧的行当。

二、兴趣引入:

1、播放《智取威虎山》上山一段,带领学生走圆场进教室。

2、用京剧“念”词向学生问好。

3、播放歌曲《说唱脸谱》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京韵。

4、之后我会让学生回答:“刚刚在歌曲中看到了什么?你都在哪里见过?”在学生的答案中引入京剧。

三、简单介绍京剧:

师:同学们京剧的角色根据其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在京剧专门名词里称作“行当”。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旦行: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净行:俗称“花脸”,一般扮演男性角色,分正净、副净和武净。丑行:又称“三花脸”,多演伶俐幽默或阴险狡猾的角色。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通过看和听来分辨一下这四大行当,看看我们大家能否辨别的出来,先看一幅照片,你分别一下这是哪两个角色?

四、聆听乐曲,赏京韵。

师:同学们自主辨赏能力真的很强,下面我们听一段京剧,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听来辨别得出里面的行当。

1、聆听欣赏《苏三起解》。

2、学唱《苏三起解》第一句。

五、对比欣赏《京调》主题一音乐和《苏三起解》说说它们的联系?

1、分段聆听主题一:

问:那么同学们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答: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情绪是欢快的。师:同学们的感受都是正确的,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引子,它运用了京剧过门的音调,首先渲染了京剧音乐的气氛。引子过后由曲笛吹出了清脆明亮的旋律,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段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2、分段聆听主题二: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主题,听一听它和第一主题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节奏舒展,旋律流畅,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3、分析乐曲的结构: 简介:《京调》(笛子与乐队),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队。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

4、最后聆听《京调》全曲。完成设问:主题一A和主题二B在全曲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你按顺序把它写出来?(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引子+ABABA+尾声)

六、小结:巩固本课学到的知识。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一句话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什么?有哪些感受?

课下希望大家多多去搜素关于京剧方面的知识,然后能跟同学多多交流,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多关注我们祖国的这门艺术,让我们的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学生对国粹——京剧很感兴趣,能够认真聆听,并感受乐曲的情绪。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难点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 :

《北京喜讯到边寨》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教学反思: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教授几个舞蹈动作,让学生随音乐分角色跳舞,加强对乐曲的理解。

“广东音乐”《旱天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感受广东音乐的独特的风格,用听、唱、奏、创作表演等不同的方式来演绎《旱天雷》,熟悉乐曲的旋律,理解乐曲含义,继而掌握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2、即兴为《旱天雷》的音乐片段填词演唱,让广东音乐的旋律口语化、民俗化,并能朗朗上口,让音乐旋律驻进孩子们的心田,培养孩子热爱广东音乐以及对居住地乡土文化的了解,增强孩子们对广东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用广东方言来填词演唱《旱天雷》的片段。

教学难点:掌握“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准备:广东传统文化资源收集、课件制作等 活动准备:学习乐器的同学带上乐器或者牧童笛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随着广东童谣《凼凼转》作律动进入课室,课件出示图画,把“广东音乐”《旱天雷》所表现的内容呈示出来,引出乐曲《旱天雷》,欣赏前先让同学们把对“广东音乐”现有的了解说一说。

二、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民乐合奏)

1、播放乐曲,边欣赏边随音乐做动作。要求说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对比没欣赏音乐前对广东音乐的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把欣赏音乐所联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广东音乐中的特点如“加花”“大跳”和乐曲的节奏、情绪等阐述出来。

2、简介广东音乐风格特点以及乐曲《旱天雷》,向同学们介绍广东音乐常用的乐器组合。

3、分段欣赏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旱天雷》,边欣赏边把主奏乐器的演奏姿势做出来。(高胡、笛子、扬琴、琵琶、木琴等)

4、你觉得这乐曲最容易记住的比较有特点的旋律是哪句?请有表情的哼唱出来。出示乐谱:6535 5 5 5 ︱ 6535 2 2 2,这就是广东音乐最具特点的“加...花”手法。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引导学生从普通话编词过渡到用广东方言填词编创演唱。例如:青山绿水美美美,百花齐放艳艳艳;天真活泼小孩儿,咿呀学语真得意。(教师要做出相应的指导,歌词除了要押运外,语调的起兴要相应旋律的起伏走向,注意地方方言对旋律的影响。)

5、出示《旱天雷》歌谱,大家视唱音乐旋律片断。教师表演唱诙谐粤曲《边个话我傻》,并做一些简单的台步和动作,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或自创动作,学唱粤曲。

6、再次欣赏音乐,除了上述的方法,想想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演绎乐曲?

7、分小组讨论,进行演绎乐曲编创小节目。(提示:可以用乐器演奏、音乐情境造型创设等等)

8、各小组合作展示小节目,并评价。

三、欣赏音乐片段两组,分辨广东音乐。

1、《春江花月夜》、《娱乐升平》

2、《步步高》、《赛马》

四、教学拓展

简单介绍与“广东音乐”相关的岭南传统文化—粤曲和粤剧,向同学们说说广东省已经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听—创—唱—奏—看”为教学主线,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感受广东音乐,并能融合粤曲,在传统的音乐文化基础上创新学习,在带动我们下一代了解岭南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欣赏不同乐器的演奏,有利于学生记忆乐曲的旋律而不失新鲜感,同时增加了音乐与人的互动气氛。

3、抓住音乐的“加花”特点,辅导学生进行填词创作和表演,激发了学生纯真活泼的艺术创造思维,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修养。

4、口语化的广东方言转化为戏曲唱词,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队形的变换,让同学们感到新鲜有趣。在学生演唱方面加以指导会更好。

5、经过学习后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听辨出“广东音乐”,感性上对音乐特点的掌握比较好,但语言归纳性还稍差点,有待提高。

6、在学习广东音乐特点的环节,教师言语的表述可能多了些,过于理论化。

7、教师在范唱时没能把粤曲的幽默特点和节奏特点演绎出来。

《什么结子高又高》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并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2.探索与歌词相匹配的图片,理解、记忆歌词。活动准备:

农作物图片:高粱、玉米、豆角、芝麻;图谱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并运用问答形式演唱 教学难点:

问答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歌曲活动

1、以猜唱谜语的形式引入歌曲。

老师要请大家猜谜语,谜底就藏在这首《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山歌中,教师演唱歌曲谜面,请幼儿来猜一猜,猜四种农作物。

2、教师边画图,边问边唱。

3、猜谜,教师出示四种农作物图片供幼儿选择、匹配相对应的歌词。

4、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歌曲。

5、教师请学生寻找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大家一起互相帮助。

6、通过教师与学生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唱谜面,学生唱谜底,衬词部分一起唱。如:(师)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咧?

(合)嗨高又高;

(生)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

7、以对山歌比赛的游戏形式,开展男女对赛山歌活动,轮流问答,并尝试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二、拓展练习

1、把歌曲旋律可以编配任何一种有问有答形式的事物中,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演唱。

2、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互评

4、选出优秀小组进行示范。

5、演唱歌曲走出教室,结束本课。

《校园夕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校园夕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学堂乐歌、五声徵调式。培养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反映少年时代应珍惜光阴,树立理想的感情。

2、通过跟着伴奏音乐按节奏朗歌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乐感。并用所学知识,创编演绎《校园夕歌》。

3、欣赏《毕业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词曲作者以及歌曲的结构,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4、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歌曲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1、能熟练的,有感情地唱好《校园夕歌》歌曲。激发学生为将来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2、通过欣赏《毕业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以及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练习、古诗朗诵进一步培养节奏感,乐感。并用所学知识,即兴创编,来演绎《校园夕歌》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校园歌曲

2、师: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两首校园歌曲――《校园夕歌》、《毕业歌》

二、教授新课

1、学唱《校园夕歌》

A、了解歌曲的背景及学堂乐歌的知识 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年代的? 生:20世纪20年代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介绍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

生:《校园夕歌》是20世纪20年代广泛流传于“读书郎“中的学堂乐歌。曲调源于我国民间传统乐曲《老八板》歌词是由李叔同先生填词。是旧民主革命时期的爱国歌曲。后来有些音乐教师为了配合学生课堂的音乐学习,在原来的曲调上重新填词教唱,成为了一首脍炙人的学堂乐歌。

师:看的出来,这位同学课前资料准备的很充分。现在我们一起了解“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以旧曲填学堂乐歌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B、听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听赏一次歌曲,听完后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音乐特点 生:学生回答(老师:歌曲旋律流畅自然、乐句停顿明显)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伴奏轻声唱两遍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那么认真,那你们注意到歌曲有哪些音?结束在那个音上。生:歌曲有do re mi sol la sol五个音,结束在sol上。师:对,这是一首五声徵调式的歌曲。师:你认为那句最难唱,请提出来

2、欣赏《毕业歌》

A、观看“九一八”事变视频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师: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东北沦陷,华北告急!这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于1934年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学生坎坷的人生道路。《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在影片结束时,歌曲又一次响起,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

B、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师生聆听每段歌曲分析总结如下: 第一段 音乐具有号召性,象警钟声声。

第二段 音乐是宣誓性的,展现了有为青年的志向和抱负。第三段 音乐以高昂的音调,开阔的节奏,突出了民族自救的气势。

第四段 音乐也是具有号召性。但较第一段,音乐更为急切,更为热情的呼吁。使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气氛中结束。

三、小结: 同学们,从这两首20—30年代的校园歌曲中,我们感受到在那个落后、战争的年代,一代青年担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强盛的国家、和平的社会里无疑是幸福的。那我们该做些什么?请记住:为了国家的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教学反思:

在鉴赏中引发学生的思辩,而后在理解中用歌声去演绎经典,学生课堂吸收反馈效果极好。

大家还针对当前高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我们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现状提出思考。扬州中学教研组长汪仪美提到:今天的学生的思维深度不能再用传统的考评方式去评价,如每一首乐曲都用相同的问题去提问,学生很容易疲劳,如何在多个维度让学生深入解析音乐,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的教学方法的要有新意。

总复习

课时目标:

1.能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多首歌曲,并准确说出歌名。

2.聆听多首乐曲,能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准确说出歌名。教学重点: 对歌曲的复习。教学难点:

对乐曲的准确听辨。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引进主题。

师:同学们,期末到了,这个学期的音乐课又结束了,你们都学到了一些什么乐西呢?今天,我们就摆一个小小的舞台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组学得最好!

(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并在黑板上做出评价)

三、活动。

活动环节一:接着老师的歌声唱下去,并写出歌名。

(1)老师在琴上自弹自唱一句后,让同学抢唱完,并集体说出歌名,唱得最好的一组获胜。

(2)整体随师伴奏将学过的歌曲进行复习.(3)音乐擂台赛。

播放音乐,各组学生抢答歌名,答得快、答得准的学生为胜利组,并败组要上台集体演唱这首歌曲,由胜利组和老师给予评价。

活动环节二:请将老师播放音乐的顺序写在曲名的图案中。1.写一写,唱一唱。

(1)老师分别播放课内乐曲后,请学生上台来写出播放顺序名称,正确的一组可加分。

(2)请每组同学用母音来哼唱其中一首音乐作品的片段,唱得好的一组可加分。

2.演一演,看一看。

学生选择一首乐曲用肢体动作模拟乐器演奏场景,表演好的一组可加分。3.小结:得分最好高的组暂时获胜。

四、总结与反思。

音乐剧教案 篇7

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 无数专业的音乐 (尤其是声乐) 艺术家不断地对于音乐剧这一声乐及表演艺术形式中的唱腔唱法及发声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意大利著名声乐教授威廉姆·舒曼说过:“这种音乐剧唱法的发声基础是与美声唱法相同的, 例如在呼吸、支持、共鸣等基本概念和方法方面。但百老汇演员基本上是从胸声开始, 是一种较薄的混合胸声, 到了高音区不得不依赖于话筒的帮助, 以达到作品所要求的音量和情感强度。”由此我们能够看出, 无论怎样的艺术结合音乐剧唱法, 都离不开美声的支持。

中国的田雅丽教授也曾写过:音乐剧要在东方落户, 就应该重视中国人的口味, 适当采用深受百姓喜爱的民族唱法。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 从广义上说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各族民歌和新歌剧中的唱段等, 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总起来说, 民族唱法主要是以声音甜美、圆润为主要特征, 讲究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是中国百姓最熟悉、最感到亲切的一种唱法。《夜半歌魂》就采用了美声与民族同台;《赤道雨》的唱法以“民通”为主;《花木兰》的唱法以“美通”为主;《日出》的主要演员基本上是美声唱法;《玉鸟兵站》从剧情需要出发, 将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巧妙地融为一体;《中国蝴蝶》也是将民族、美声和流行集于一身;而《雪狼湖》和《电影之歌》则是以流行唱法为主。总之无论何种唱法, 关键是, 一旦运用于音乐剧中, 就不能固守原有的发声方法和歌唱理念, 务必使其更加自然、亲切, 以便更利于中国观众接受。

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音乐剧中, 传统的歌剧式发声方法已经渐趋渐远;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样化的音乐发声及话剧发声方式。本文以美国百老汇传统音乐剧《剧院魅影》、《剧院魅影2》和百老汇新音乐剧《蜘蛛侠》为主要例子, 辅以一些额外的音乐剧目, 总结出一些现代西方音乐剧中演员在声乐段落中声音运用的一些典型方法和新方法, 并探讨音乐剧中人物在念白段落中的发声方法。

二、声乐段落的声音运用

本文的第一部分探讨的是西方音乐剧中声乐段落的发声方法。在传统的概念中, 所谓“传统”、“经典”的西方声乐发声方法, 在公众的印象中总是被理解为过于浑厚有力并且夸张做作的发声方式。在中国, 由于中国人原本有自己的传统戏剧曲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以嘹亮、清脆, 鼻腔和硬腭共鸣明显为显著特征的民族唱法, 所以中国人更容易将西方的传统唱法与自己的唱法对立起来, 并将其理解为一种产生厚重、黯淡的音色的发声方式。

不只中国人意识到这种对立, 即使西方人也清楚地感受到这种“传统”唱法在公众印象中的可能存在的夸张矫情成分, 其中最好的例子便是《剧院魅影》中最早出场的Carlotta, 即剧中后来被Christine取代的女高音。Carlotta在音乐剧中的唱法, 便是戏谑地夸张模仿并脸谱化了这种所谓的“传统唱法”, 体现Carlotta这个人物所特有的矫揉造作、自以为是的女高音姿态。

虽然中国和美国的通俗群体, 仍然习惯于将这种夸张的音色与传统的声乐相联系, 但在美国的声乐教学和研究中, 早已弱化这样的发声方式, 不过分提倡这种所谓“歌剧式”的唱法, 而是首先倡导发声干净、明亮、有质感。隶属于美国布朗大学的声乐教授Brad Fugate就提出, 过去的人们过于极化了所谓的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 过分强调了三者之间的区别。在现在的声乐教学 (尤其是音乐剧教学) 中, 首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的发声通透, 音色透亮, 有力度但同样要有穿透力, 并且将三种不同的唱法融会贯通, 形成同一种“好的声音”。

换言之, 一个好的歌唱家应当就以这同一种“好的声音”, 基本胜任这三种唱法的适用领域, 尤其是在音乐剧中。例如, 剧中取Carlotta而代之的Christine的唱法就非常接近这种理想化的声音。

其实, 美国的音乐剧是汇聚了最多的唱法的地方, 不同的人物因不同曲目剧情的要求会使用不同的发声方式。但毫无疑问的是, 剧中的主角基本都会和Christine一样, 使用这种结合通俗和美声唱法之特点的“好的声音”唱法。以《剧院魅影》为例, Christine, Raoul和魅影都是如此。

由于《剧院魅影》特殊的戏中戏设计, Christine和Carlotta两个演员之间一亮一暗, 一薄一厚, 一清一浊的发音对比就体现了人物性格形象的对比, 即Christine这一人物的年轻新锐和Carlotta这一人物的传统老套之间的对比。

事实上, 在西方的歌剧美声唱法中, 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好的声音”, 在力度之余具有轻盈、锐利的素质, 而全不似传统理解中的那样厚重浊实。帕瓦罗蒂的音色中就有通透明亮、富有贯穿力的部分。

如刚才所说, 美国的音乐剧中的主角普遍会使用这种“好的声音”一般的标准唱法。当然, 在主角以外的配饰角色中, 就能够看到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不同发声方法, 并且这些发声方法往往服务于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刚才所举的《剧院魅影》中的Carlotta。

百老汇音乐剧的配角中, 不乏其他的偏离于“好的声音”唱法的例子。在《剧院魅影2》中, Meg这一人物的音色明显地比Christine更加明亮、尖锐, 更加飘忽并且多用快速颤抖的泛音, 体现其作为杂技团歌舞女的略带轻佻但同时又带有少女纯情的花旦一般的形象。

同样的“主角接近标准、配角花式繁多”的规律在百老汇新音乐剧《蜘蛛侠》中也有体现。当然, 《蜘蛛侠》的主题比《剧院魅影》现代得多, 并且因为这个原因, 剧中主角蜘蛛侠的唱段明显具有通俗歌曲的风格特点, 且剧中包含大量打斗、飞跃等肢体动作, 更有利于通俗唱法的发挥而不利于美声唱法的发挥。但是就唱腔本身来说, 蜘蛛侠仍然在通俗和美声之间寻找了一个好的平衡, 而不是直接诉诸通俗唱法。

从唱腔上来说, 《蜘蛛侠》一剧中的一个特殊人物是Arania。剧中Arania是希腊传说中第一个变成蜘蛛的女子, 音色有明显的民族风格, 接近原生态唱法。虽然该剧选用亚裔演员T.V.Carpio饰演Arania, 但这种唱法非常能够体现Arania作为史诗人物的那种遥远、神秘的感觉。

所以综上所述, 可以说, 并不能简单地将百老汇音乐剧的唱段的发声方法总结为某一种唱法。百老汇的音乐剧其实是一种通过主角来定立“好的声音”的标准唱法, 并且由配角担当各种花式唱法而形成的富有多元化的一种声乐发声方式的集合。

其实, 这种新的倡导很有利于展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剧情起承转合。以一种标准的发声技巧为中心支柱, 以其它的性格化唱法修饰边幅, 才能够塑造出剧中立体的人物网络, 而不使每个人物都沦于平淡。

在中国的一些对于百老汇音乐剧的翻演、翻唱版中, 这一点还有待改进。在北京上演的百老汇剧目《妈妈咪呀》的演唱中, 可以感觉到大多数的演员的唱法还过于通俗化, 没有达到“好的声音”唱法中对于厚度、力度的要求。尽管《妈妈咪呀》是当代题材的剧目, 仍然应当严格要求演员使用标准的唱法。如若过于通俗化, 则使得全剧的水准显得过浅, 也不符合观众心中的要求。毕竟, 大部分观众前往观看这个剧目, 是因为百老汇这一音乐界的大名。若观众追求通俗音乐的唱法和效果, 观众本就不会选择来观看百老汇剧目, 而是会去听流行音乐明星的演唱会。以2011年《妈妈咪呀》的班底, 若是采用通俗唱法, 自然在观众心中也难以比得过同样采用通俗唱法的流行乐明星。如此一来, 《妈妈咪呀》作为百老汇音乐剧的身价立刻大跌, 跌到比上不足, 比下也不余的尴尬境地。

三、语言段落的声音运用

一般来说, 中国的观众想到舞台上语言段落的发声, 就容易联想到样板戏《红灯记》念白段落里一般抑扬顿挫、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声音。在中国, 这样的发声方式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诚然, 在中央戏剧学院等中国的戏剧表演院校, 都强调教会学生们这样高于生活的发声方式。这种方式固然在影视作品中不适用, 但在话剧的舞台上, 这种高山仰止一般的发音方法被视为演员声、台、形、表必修课中的必修课。甚至可以说, 这种语言发声方法在很多程度上近似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 演员在舞台上说话如同唱歌一般, 容易给观众造成表演不生活化的印象。

当然, 造成这种感觉, 发声方式只是一部分因素。在中国的经典传统话剧舞台上, 对于舞台语言中语音语调的处理也更容易让观众留下“正常人不会这么说话”

的感觉。最耳熟能详的例子便是那句“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尽管《红灯记》并不属于话剧, 但在《红灯记》之后的无数传统话剧作品中, 这种发声和音调的处理方式都被沿袭了下来, 成为中国人想到“话剧腔”时的第一印象。

在西方的戏剧史上, 也有过类似的一个阶段。在美国的通俗观众中, 若说一个人“说话像演员一样”, 指的便是此人说话带有这样的“话剧腔”。而这种腔调, 便是指西方戏剧表演中自莎士比亚时期就已沿袭下来的那种高亢昂扬、毅然决然、过分戏剧化的发声方法。

在百老汇的音乐剧中, 与百老汇对于传统声乐唱法的摒弃类似地, 在百老汇音乐剧中的常见的语言发声方法中, 除了为了体现一些特定人物的特殊性格, 总体来说已经摒弃了这样偏向浮夸的语言方式和发声方式。

例如《剧院魅影》中序幕中的拍卖师一角, 就使用了这种传统发声方法, 显得故意夸张、故弄玄虚, 这是与该剧目一开场便制造黑暗、怪诞的戏剧氛围的要求相符合的。然而全剧中, 除了个别片段以外, Christine、Raoul和魅影都未使用这种夸张的发声方法。

从语言段落的发声方式来说, 百老汇音乐剧基本做到了说和唱的高度统一, 基本做到同一个演员唱和说时能明显听出音色、音质无大差别, 说话和唱歌听起来就像同一个人。在这里, 说话自然不光是寻常生活中的说话, 声音需要有气息的支持, 并且追求吐字归音。这些特点都是与北京人艺的发声要求无二的。但是这里的发声方法, 反对高歌朗诵一般的腔调。不论是反映哪个时代的戏, 百老汇音乐剧都要求演员能够使演员扮演的人物听上去真实可信。他们应该像人物在真实地活着, 而不是像演员在表演。

以《剧院魅影2》为例, 在所有的Christine与魅影用言语而不是歌唱进行交谈的片段中, Christine和魅影的语言发声都显得平实, 扎实、清晰, 明亮而不浮夸。该剧中的Raoul其实倒是一个反例。Raoul的语言发声略带了一些“话剧腔”, 在他的发声方式中带入了一些美声唱法的共鸣。但这种处理是为剧情而服务, 为了表现Raoul作为一名有家室的贵族, 不愿再与戏子小丑之流厮混的倨傲自大的人物形象。

在整个的《剧院魅影2》中, 只有在音乐唱段中偶尔出现的短快乐句中, 演员会使用这种类似唱歌一般的发声方法, 处于半说半唱之间, 比如《剧院魅影2》中Raoul和魅影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的争执片段, 但这并不属于语言片段, 而是属于声乐片段。

《剧院魅影》系列是百老汇的传统题材的剧目, 但在百老汇的新音乐剧中也同样可以发现这样规律, 即语言段落发声方式普遍扎实、稳定, 而在特殊剧情点或特殊人物身上会偶尔出现“话剧腔”。

在新音乐剧《蜘蛛侠》中, 绿怪这一主要反派的发声方式就体现了这个特点。在剧的前半段, 他的发声方式与蜘蛛侠无二, 都是平实、稳定而富有生活化特征。而随着人物渐渐变成怪物, 他才渐渐转向一种运用更多的“话剧腔”的发声方法, 体现其越来越疯狂而邪恶的性格转变。所以, 可以说百老汇的默认方式是平实的发声方法, 而只有根据剧情需要才会要求演员作“话剧腔”, 而不是一腔到底。

这种处理其实是理想的、可取的。北京人艺近来令舆论哗然的《雷雨》笑场事件, 各种派别各执一词。但仍然有不少观众认为该版《雷雨》中时常出现的语言中的“话剧腔”发声方法和一些戏剧性的停顿是使得年轻观众难以接受的原因之一。

诚然, 话剧和音乐剧艺术并不是生活的照搬。演员在台上对于声音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处理, 以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比如从音量、咬字、气息力度上必须作出调整, 才能使观众更加清晰、不费劲地听懂台词, 不使剧本中的信息因台词发声功夫的薄弱而流失。但这并不代表舞台上就应该追求全然不是生活的东西。人艺中一些剧目中使用的“话剧腔”似诗朗诵一般, 其实非常容易让观众对剧情产生间离, 让观众更明显地感觉到这是在演而不是真实, 不利于现实主义戏剧的发挥。并且在本身的剧中, 全剧都采用“话剧腔”, 也无益于体现人物本身的变化和人物之间的差异, 最后使得剧中的人物显得扁平, 像是戴着面具跳鹿的术士。

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戏剧中, 除非是纯粹为了欣赏这种特殊的发声技巧, 或者是如《剧院魅影》系列一般为体现人物性格, 总体来说都应该尽可能少地使用这种“话剧腔”。这一点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观众都至关重要。

当然, 现在在北京、上海的话剧舞台上出现了新的扩音手段, 许多演员渐渐忽视锻炼好的气息和饱满的声音的重要性。相比过分地使用“话剧腔”, 这种全然忽视语言发声技巧的做法更为危险, 因为对于技巧的掌握是使得语言类、声乐类舞台艺术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的关键之一。没有对于技巧的勤奋训练和娴熟掌握, 话剧和音乐剧便不是艺术, 便无异于寻常的无意哼唱、市井间发生的零星争执、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对话。

“好的声音”并不只在歌唱中。在台词中, 一样要做到气息稳定有利、咬字清晰明亮、音色圆润不偏倚。现在出现一小部分的年轻演员, 认为对于表演艺术, 尤其是影视艺术, 可以不追求好的台词、声音, 一切只要交给专业训练的配音演员。殊不知在美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市场, 历来几乎所有的演员都使用自己的声音、台词。没有好的台词而光有好的面部表情的表演, 如沐猴而冠, 只是学了一半的表演艺术。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无论是在声乐还是在语言的展现中, 百老汇音乐剧的声音运用都做到了立体化、多元化。用一种标准的唱法或念法统领全剧, 外加星散的花式方法技巧点缀, 并在同一剧的前后可以使演员调整发声方式, 以体现人物发生的变化。这就使得全剧的人物在声音上形成一个立体、动态的网络, 不至于刻舟求剑。

过去的中国观众, 想到歌唱方法, 便是美声唱法;想到台词功夫, 便是北京人艺。似乎浮夸、厚重的发声方法已经成为了中国舞台上的说和唱的唯一一种把式。其实, 许多的中国演员和声乐艺术家拥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和对于艺术人物真切的感受能力。往往就是这样的旧式发声方法使得演员和歌者的表现显得脱离于真实和真诚。这也是最可惜的。

通过对于百老汇一些经典和新兴剧目中发声方式的比较和研究, 相信中国的音乐剧、话剧的舞台, 可以多少借鉴这种一个中心, 多个围绕的方法, 使得话剧和音乐剧舞台上不会仅有一把浮于自然之上的声音。

摘要:从声乐表演的传统看, 百老汇音乐剧注重美声与通俗结合的唱法, 并根据不同剧目存在美声和通俗的结合点的调整。本文以《剧院魅影》、《剧院魅影2》以及《蜘蛛侠》等百老汇作品为例, 探讨百老汇不同剧目及不同人物中声音方式运用的变化, 同时横向比较中国话剧和音乐剧舞台上的发声方法, 探索跨文化舞台上发声和声乐技巧的异同。

关键词:百老汇,音乐剧,声乐,表演

参考文献

[1]Fugate, Brad.“Brad Fugate Interview.”Personal interview.10 May2013.

[2]Love Never Dies.Dir.King Vidor.By King Vidor and Max Dupont.Perf.Lloyd Hughes, Madge Bellamy, and Lillian Leighton.Associated Producers, 1921.

[3]Mamma Mia.Dir.Xiaoqing Hu.Workers’Stadium, Workers’Stadium North Road, Chaoyang, Beijing, China 14 Aug.2011, Theatre

[4]Schuman, William.“The Responsibility of Music Education to Music.”Music Educators Journal 42.6 (1956) :17.Print.

[5]Spider-Man Turn Off The Dark.Dir.Phillip William Mc Kinley.Lyric Theatre, 213West 42nd Street New York, NY, 14Jun.2011, Theatre

[6]田, 雅丽."中国音乐剧的民族化道路初探."中国音乐剧的民族化道路初探.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16Apr.2011.Web.26Dec.2014.

音乐剧教案 篇8

《蝶》剧以“梁祝”故事为原型,但只保留了“梁祝”的两个符号,是一部演绎当代人对爱的态度的音乐剧。首演由蝶之舞音乐剧团的刘岩、林静分别饰演梁山伯、祝英台,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出演祝英台的老爹。当晚,北京国联交响乐队担任现场伴奏,三宝亲自挥棒。

钢架结构的舞台背景、炫目的灯光、“蝶人”独特的服装与多媒体的巧妙结合,打造出一个迷幻的“蝶人世界”、一道极具震撼力的“火焰墙壁”。激昂有力的音乐引领着观众一步步走进“蝶人”的世界。整剧没有一句独白、没有一句对白,完全用唱段连贯下来。演出结束后,观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蝶》剧的音乐、舞台、服装都给人以震撼,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很抓人,但近三个小时的长度显得拖沓。

首届东莞国际音乐剧节是我国第一次举办音乐剧节,将持续到12月。在接下来的5个月内,法国玩偶剧团梦幻音乐剧《玩偶世界》、广州歌舞团音乐剧《星》、上海话剧中心音乐剧《周璇》、香港舞蹈团音乐舞剧《笑傲江湖》等多台精彩剧目将先后登台玉兰大剧院。音乐剧节将以三宝担任音乐创作的另一部音乐剧《金沙》(修改版)闭幕。作为东莞打造通往“音乐剧之都”的重头戏,东莞国际音乐剧节拟两年举办一次。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余其铿介绍:音乐剧是介乎古典艺术和流行娱乐文化、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形式。东莞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文化消费能力正处于一个提升的过程,音乐剧正好是一个过渡。

7月28日,首届中国音乐剧发展高峰论坛之“蝶·中国音乐剧·东莞城市文化”研讨会在东莞同期举行。多位文化艺术工作者、音乐剧专家畅谈了东莞“音乐剧之都”梦想的实践可行性。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就“中国音乐剧的文化品格”作了论述,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则介绍了上海大剧院在音乐剧引进、市场运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上一篇:初中生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下一篇: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