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通用8篇)

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篇1

为全面了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深入推进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2007年,商务部委托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对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务主管部门、1335家城市市场、1209家农村市场和9305位城乡消费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全面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市场秩序显著好转。城乡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差距大幅缩小,对政府监管预期提高;绿色市场品牌影响力扩大,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显著增强;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观,但仍是食品安全薄弱环节。

一、城乡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差距大幅缩小,对政府监管预期提高

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篇2

《报告》指出, 2007年, 我国名牌战略工作全方位推进。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各有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引导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各地政府制定名牌扶持政策,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 创建名牌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2007年有1382家企业的1468个产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 比2006年的864家企业924个产品分别增加了49.6%和58.9%。

《报告》指出, 7年来共表彰了1957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大大提高了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名牌战略工作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速了新型工业化进程。2007年新增先进制造业产品38种, 占目录的30.40%, 涉及成套技术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关键零部件、大型船舶装备等重大领域。

名牌战略工作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 提升了产业竞争力。2006年, 11640家省以上名牌企业投入研发资金2192亿元, 占销售收入的2.49%, 拥有专利117832项, 平均每家省以上名牌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74项。

名牌战略工作推动了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现有的346类中国名牌产品中, 鼓励外向型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有173类, 占50%, 其中144类产品的行业规模达到了世界第一。

名牌战略工作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 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现有中国名牌产品中消费类产品1222个, 占总数的62.44%。2007年又新增31种, 占目录的24.80%, 涵盖食品、轻工、服装、医疗器械等领域。

名牌战略工作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名牌,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现有中国名牌产品中涉农类产品有634个, 占总数的32.4%, 涉及农用机械、化肥农药、种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 2007年又新增20种。

名牌战略工作宣传了一批节能环保名牌, 促进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07年共评选了22种节能环保名牌产品, 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787家企业中, 449家企业都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占57%。

名牌战略工作使得中国名牌集群带动作用凸显, 有效促进了区域竞争力提升。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名牌集群效应明显, 不仅促进了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带动了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提升, 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报告》还指出, 在名牌战略工作的推动下, 我国一大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世界名牌称号的优秀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与国外大公司、大品牌同台竞技的同时, 增强了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

《报告》最后客观评述了我国名牌战略发展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07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对162类产品进行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 其中轻工类31种, 占近20%。

按照《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 在企业自愿申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核推荐的基础上,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台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综合评价,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议确定初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后, 最终确认了856个产品为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 其中轻工为211个产品, 占25%。

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篇3

视中国为“潜在战略对手”,从全球角度审视中国实力

总体来看,报告中直接论述台海安全局势的内容大幅减少,转而重点关注中国实力增长对亚太、乃至全球力量变化的影响,反映出美国评估中国实力的着眼点正从台海向全球延伸。《报告》认为,随着综合实力的增长,中国正在谋求成为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报告》列举说,中国重视增强与东盟国家、印度的战略合作,扩大地区影响力;寻求在包括中亚和中东在内的“更大的外围地区”的战略利益:与俄罗斯继续扩大军事交流与合作;强化与非洲的联系等。从而暗示中国在全球多个地区都同美国存在竞争。《报告》还指出,虽然中国军事现代化近期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台海冲突,但是还在发展超越应对台海危机的军事能力,如新型常规战区导弹、机载预警与控制飞机、先进的驱逐舰和潜艇、洲际弹道导弹、能力等。

关注中国战略打击力量发展,重视中国“反进入”能力对美军影响

《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以下战略打击力量的发展。在战略核力量方面,“东风-131”和“东风-31A”导弹、“晋”级潜艇、海基“巨浪-1”和“巨浪-2”导弹等重要装备均已形成或即将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东风·31A”导弹射程已经覆盖全美。在空间和空间对抗能力方面,中国已具备攻击低地球轨道卫星的能力,此外还在研究用动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执行反卫星任务。在信息攻防能力方面,解放军重视计算机网络战,将其视为在;中突早期夺取“电磁优势”的关键,并已组建信息战部队。

《报告》认为,中国的“反进入”能力将对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军事部署构成威胁。中国持续追求的“反进入”能力正在从传统的陆、海、空领域向外层空间和计算机网络空间等领域拓展。中国目前装备的先进水雷、潜艇、海上作战飞机和装备先进反舰巡航导弹的水面舰艇将为远程“反进入”多层防御系统提供支持。

对中国国防工业的评价有较大变化,意在延缓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在2006年《中国军事实力报告》中,美国防部对中国国防工业的评价是“大多数军工企业依靠国外技术……,例外的很少”。然而在今年的《报告》中,评价有了较大变化,称“中国国防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加速现代化,研制生产的某些武器系统(主要是导弹、喷气式战斗机、军舰)在性能上已经接近西方国家的同类系统”。

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转变,可能一是由于欧盟近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可能性变得很小,已无需刻意渲染中国国防工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二是去年中国国防工业取得的一系列骄人成就,如“歼-10”战斗机开始服役、动能反卫试验成功等,使得贬低中国的论调不合时宜。相反,“客观”说明中国国防工业实力,有助于提醒各方强大的中国军事工业能力对于世界是一个威胁,并由此鼓动各方共同围堵中国的技术引进,尽量拖延中国军队实现现代化。

宣称台海两岸军力失衡,强调美在台海的影响力

《报告》通过“台湾海峡军力平衡”(陆军、空军、海军)数据和“中国导弹力量”数据对比,宣扬台湾海峡的力量平衡继续向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倾斜。《报告》首次提出,“台湾海峡安全形势主要由大陆、台湾和美国三方的政策和采取的行动来决定”,明确美国因素在决定台海局势中的作用。一方面表明,美国将继续协助台湾保持足够的防卫能力,承诺向台湾提供军事装备、后勤保障、军事训练等支援。另一方面,美国正在通过军事转型和全球军事部署调整,进一步加强对台湾海峡的保护能力。

继续渲染“中国威胁”,妄图遏制中国崛起

首先,《报告》宣扬中国军费投入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军费开支不透明。称中国2007年实际军费开支可能在850~1250亿美元之间,而不是官方公布的450亿美元,认为中国在没有来自其他国家直接威胁的情况下,保持如此巨额军事开支和较大的年度增幅,对世界而言是一种威胁。第二,《报告》认为中国的经济、政治改革和其他非传统安全挑战将影响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虽然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但在军事行动上却总以“积极进攻”来达成这一战略目标,不仅带有进攻性和“先发制人”的特点,而且具有明显的战略欺骗性。第三,报告还武断地宣称,由于对能源进口的高度依赖,中国未来必将通过军力的扩张来解决资源获取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会通过出售军事技术来保证能源供应,这也对世界安全构成了威胁。 (侯勤王三勇方勇臧兴震何强)

英国订购第四艘“机敏”级潜艇

英国国防部于2007年5月21日签订了价值约3.95亿美元的合同,建造第四艘攻击型“机敏”级核潜艇。新潜艇被命名为“大胆”号,预计其装配工作将于2007年底在BAE系统公司的巴因弗内斯船厂进行,其余3艘“机敏”级潜艇——“机敏”号、“伏击”号、“机巧”号也在该船厂建造。“机敏”级潜艇是英国海军史上最大的潜艇,将取代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服役的两艘“敏捷”级潜艇和7艘“特拉法尔加”级潜艇。该级艇最大水下排水量7800吨,长97米,额定艇员为98人,装备有“旗鱼”鱼雷、“战斧”巡航导弹以及改进的通信系统等,并提升了近海作战能力,可支持联合作战。该级艇的首艇“机敏”号将于2007年6月下水。

随着陆基“布拉莫斯”导弹今年年中服役,印度陆军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装备超声速巡航导弹的陆军。印度陆军订购的陆基型“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可携带300千克重的核弹头,最大射程超过280千米。4月22日,陆基型“布拉莫斯”导弹进行了试射,这是“布拉莫斯”导弹的第14次试射。试验中,导弹击中了高度仅为10米的地面目标,飞行速度达到2.8马赫。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DRDO)的专家称,此次试验证明该型导弹具备了印度陆军要求的精确性、远程打击能力和高度的可操作性。

“布拉莫斯”导弹是DRDO同莫斯科机器制造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反舰巡航导弹,可从潜艇、水面舰艇、飞机、陆地移动或固定式发射架等多种平台

发射。2005年印度正式开始“布拉莫斯”导弹的生产,舰射型已于2006年装备海军,空射型将于2007年进行研制定型飞行试验,定型后主要装备“苏,30MKI”战斗机。潜射型“布拉莫斯”导弹也正在研制中。印度陆军订购的“布拉莫斯”导弹将装备独立的炮兵单元,每个单元包括4个发射器,可在30秒内发射12枚导弹,分别打击不同的目标。据印度陆军一名官员称,如果印度陆军拥有80个发射器,将能对巴基斯坦形成绝对的战略优势。

美国海军成功完成“三叉戟Ⅱ”弹道导弹双弹连发试验

2007年5月15日,美国海军成功进行两枚“三叉戟Ⅱ”潜射弹道导弹的连续发射试验。此次试验在大西洋海域的东部靶场完成,是海军执行的系列作战评估的一部分,旨在检验“三叉戟Ⅱ”战略武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战备情况。试验中,两枚未携带核弹头的导弹从“田纳西州”号(SSBN 734)核潜艇上进行了成功发射。这是“三叉戟Ⅱ”潜射弹道导弹自1989年以来第119次成功发射。与以往试验不同的是,这次试验的弹道导弹首次应用了一种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新型测试导弹组件。该组件包含有试验安全装置和飞行遥测仪器,能将战斗弹转换为测试弹。

“三叉戟Ⅱ”采用三级固体助推器,惯性制导,理论射程7400千米,能够携带多个分导式弹头。该型导弹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于1990年开始首次部署。目前共装备了12艘“俄亥俄”级潜艇。

美国第三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服役

美海军新型攻击型核潜艇“夏威夷”号于2007年5月5日服役。“夏威夷”号(SSN776)是“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的第三艘。与前两艘相比,“夏威夷”号提高了隐身、水下监视和特种作战能力。“夏威夷”号核潜艇由通用动力电船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建造,排水量7800吨,长102.7米,宽10.4米,潜航速度超过25节。该艇采用的核反应堆装置可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无需重新补给燃料。

美国陆军航空兵主任金·史蒂文近日称,美陆军“武装侦察直升机”(ARH)——ARH-70A项目最快将在本月重新启动。ARH-70A用于取代OH-58“基奥瓦勇士”直升机。由于生产和成本问题,该项目2007年3月被暂时中止。美陆军要求研制商贝尔公司在30天内提交一份关于如何最佳重启该项目的建议书。目前,贝尔公司已提交一份建议书并等待陆军的回应。

美陆军共需512架ARH-70A,贝尔公司已完成3架测试和研发样机的生产,这些样机已累计完成580飞行小时的试飞任务。但在今年2月21日进行的飞行测试中,一架样机在飞行中失去动力,飞行员利用旋翼的能量实施自旋着陆后飞机侧翻,导致飞行试验暂时中断。另外,由于对该机成本存在不同意见,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机降分委员会上周建议削减该项目预算4.7亿美元。然而美陆军领导人称,虽然该项目出现一些问题以及有人提出削减经费,但ARH项目仍将为美陆军提供最重要和最急需的能力。

ARH于近期完成了可部署性测试,两架样机被装在一架C-130运输机内,在15分钟内卸载并完成了战斗准备。ARH采用洛克韦尔·科林斯开发的最新型“通用航空电子结构系统”(CAAS),装备“海尔法”导弹、70毫米火箭弹和12.7毫米机枪。该机还配备“前视红外雷达”(FLIR)系统和激光指示器等,为飞机提供昼/夜行动保障。

综合俄罗斯媒体报道,莫斯科时间5月29日17点50分(北京时间21点50分),俄罗斯陆军火箭兵和炮兵在阿斯特拉罕州卡普斯京雅尔靶场首次成功发射了为“伊斯坎德尔-M”移动式战役战术导弹系统研制的R-500新型巡航导弹。现场观摩导弹试射的俄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宣布,这种导弹能够突破所有现役和在研导弹防御系统,因此俄罗斯人可以从国防和安全角度上平静地看待国家的未来。

5月29日伊万诺夫在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陪同下现场观看R-500巡航导弹首次实弹发射,导弹发射后低空飞行,3分30秒后升到100米空中,实时速度为250米/秒,导弹沿非弹道轨迹飞行,途中数次变换航线,飞过大约一半射程后开始下降,超低空飞行,最终飞行了24分钟,最大速度为275米/秒,虽然在大风和摄氏40度以上高温影响下导弹曾经一度偏离航线30米,但最后仍然准确命中了全部3个目标,试验圆满成功。伊万诺夫高度评价了新型巡航导弹的性能,强调这种增程高精度巡航导弹能够摧毁所有反导和防空系统,此次只是初步试验,研制人员还将根据相应数据继续完善导弹战术技术性能。

当日下午俄罗斯还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进行了RS-24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试验,这种新导弹性能与“白杨-M”类似,只是携带的弹头数量不是一个,而是数个,导弹准确命中了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内的既定目标,两科新型导弹装备部队后必将大幅提升俄国防实力。

美空军确定下一代轰炸机为亚声速有人驾驶飞机

美国空军已将下一代轰炸机确定为亚声速有人驾驶飞机,排除了选择超声速飞机、无人驾驶飞机以及F-22“猛禽”战斗机派生型FB-22的可能性。据美国空军准将马克·马修斯在空军协会的讲话中称,对下一代远程打击备选方案的分析表明,有人驾驶亚声速飞机最能满足2018年时间框架内的下一代轰炸机要求。预计下一代轰炸机可携带武器载荷6500~13000千克,无空中加油的作战半径超过3700千米,将使这种类型轰炸机的作战能力介于F-15E攻击机和B-2隐身轰炸机之间。马修斯称,选择亚声速飞机是由2018年前能满足武器载荷和航程要求的可用技术决定的,而这一年是美空军要求下一代轰炸机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时间节点。

美国下一代轰炸机的特征将包括:先进的低可探测性,能够突破敌方防空网,并能持续飞行在敌方领土上空,以“发现和锁定”移动和隐蔽目标。美国空军认为,作战中仍需要机组人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对动态作战环境进行决策并做出反应,因此,该轰炸机仍将采用有人驾驶的方式。

韩国新型潜艇与驱逐舰下水

韩国国防部官员2007年5月15日透露,韩国计划在未来几周内亮相其新型潜艇和装备有“宙斯盾”防空作战系统的驱逐舰。

韩国国防采办局官员称,6月上旬将有一艘排水量为1800吨的“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的214型潜艇下水,该潜艇将从2008年11月开始服役。新潜艇将被命名为“金永吉”号,是韩国214型柴电潜艇的第二艘,第一艘已于2006年6月下水,214型潜艇由韩国与德国霍瓦特·德意志造船股份有限公司(HDW)联合研制。目前,韩国拥有多艘略显过时的、由德国建造的209型柴电潜艇。另外,韩国已在近日下水了第一艘装备有“宙斯盾”防空作战系统的KDX-3驱逐舰,该舰目

前正由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建造。这将使韩国成为第5个在舰艇上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国家。除此之外,韩国还计划在2012年以前开始招标建造两艘或更多的“宙斯盾”驱逐舰,以提升韩国海军实力。

美空军成立第一个无人机系统联队

美空军第一个无人机系统联队——第432联队于5月1日在内华达州克里克空军基地正式成立。第432无人机系统联队指挥官克里斯托弗·查姆布利斯上校称,专门成立一个无人机系统联队,是维持美空军在全世界的空中和空间优势地位的合理和重要一步,对于美军作战人员而言也同样关键。美空军为成立这支无人机系统联队已经准备了4年时间,新联队的成立标志着美空军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已具相当规模,这将为下一步发展中空和高空无人机系统铺平道路。

第432联队下辖6个作战中队和1个维修中队,共有6架MQ-9“死神”无人机和60架“捕食者”无人机。这些中队今年计划飞行75000小时,其中85%的时间用于执行作战任务。

第432联队并非新成立的联队。它最初成立时被称为第432观测大队,任务是为新成立的大队和联队训练人员1954年,它开始承担战术侦察训练任务并于1958年升格为联队。1966年,该联队被派往泰国,执行对东南亚地区的侦察和战术作战任务。1984年,该联队被派往日本三泽基地,直到1994年10月解散。

美国众议院通过总额为6460亿美元的200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2007年5月17日,众议院通过了该法案,其中国防部常规预算为5040亿美元,用于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追加预算1420亿美元。众议院在该法案中批准了国防部的重点武器采购计划但要求加强对进口国外军事技术和产品的限制。众议院批准的预算比布什政府年初提出的预算申请还多了将近230亿美元。

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新型网络密码机进行认证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近日已经对KG-250 1.4版可编程网络密码机进行了认证,确认该密码机为完全适合与外国互通(F1)的密码设备。拥有NSA颁发的认证书后,ViaSat公司就能将这款新型密码机提供给包括美国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和经授权的其他国家在内的更广泛的用户团体。

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篇4

3月28日晚八时三十分至九时三十分,建设银行将关闭总行本部及上海市分行办公大楼照明一小时,以实际行动支持2009“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公益活动。

“地球一小时”环保公益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活动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六晚熄灯一小时,以提高公众节能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全社会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采取积极行动。该活动迄今已连续举行三年,得到全球超过64个国家、1000多个城市的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接到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邀请后,建行高度重视,并将支持该活动与进一步促进节约能源、增强员工节能环保意识结合起来。根据基金会提出的安全原则及办公设备运行实际情况,建行定于3月28日晚以关闭总行本部及上海市分行办公大楼外部景观照明及内部办公区域照明一小时的方式参与该项活动。同时,建行通过网站、邮件、新闻快件、海报、短信等方式,向全行员工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鼓励员工及家属共同参与,并在部分营业网点播放“地球一小时”宣传片,向客户传递“地球一小时”活动理念。

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篇5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07-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前 言

我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起步于1958年,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先后引进了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个小厂的几百kW一下子提升到4个厂的4.5MW,这种产能一直持续到2002年,产量则只有2MW左右。2002年后,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急剧放大和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横空出世及超常规发展给我国光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示范效应。我国2003年太阳能电池产量58.5MW。

200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总量达到139MW,较2004年猛增了179%,2004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77.65MW,2006年达到370MW,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生产国,产能则可能达到惊人的1180MW。以3年产量增长45倍,产能增加125倍而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据华经视点研究中心预测,至2007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可望达4.8万千瓦(GW),其中,中国内地全球市占率将达16.7%,我国的产量约为800~1000MW。

图表 2002~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趋势

***5201537077.6513979.01%166.19%105170.27%02825.00%单位:MW***002年2003年58.532.74%2004年产量2005年同比增长2006年2007年E 数据来源:华经视点研究中心

联系人:周 佳 电话(010)87780824 87784265 网址: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图表: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预测

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预测(MW)*********72009201120***019年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容量 数据来源:华经视点研究中心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从军事领域、航天领域进入工业、商业、农业、通信、家用电器以及公用设施等部门,尤其可以分散地在边远地区、高山、沙漠、海岛和农村使用,以节省造价很贵的输电线路。但是在目前阶段,它的成本还很高,发出1kW电需要投资上万美元,因此大规模使用仍然受到经济上的限制。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的改进以及新的光—电转换装置的发明,各国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再生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太阳能电池仍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为人类未来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开辟广阔的前景。

本报告详尽描述了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运行的环境,重点研究并预测了其下游行业发展以及对太阳能电池需求变化的长期和短期趋势。针对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提出了我们对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的投资及战略建议。本报告以严谨的内容、翔实的数据、直观的图表帮助太阳能电池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我们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海关总署、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太阳能电池分会等业内权威专业研究机构以及我中心的实地调研。本报告整合了多家权威机构的数据资源和专家资源,从众多数据中提炼出了精当、真正有价值的情报,并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宏观与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其结论和观点力求达到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统一。这是我中心经过市场调查和数据采集后,由专家小组历时一年时间精心制作而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联系人:周 佳 电话(010)87780824 87784265 网址: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太阳能发展概述 第一节 太阳能基本简介

一、太阳能资源含义以及特征

二、太阳能利用的方法

三、太阳能利用的四大步骤 第二节 太阳能利用技术分析

一、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发进展

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动态

三、太阳能光伏技术研究

第二章 太阳能电池基本概况 第一节 太阳能电池的概念

一、太阳能电池定义

二、太阳能电池发展简史

三、太阳能电池制作过程介绍 第二节 太阳能电池分类

一、太阳能电池分类

二、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三、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四、多晶硅和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五、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第三节 太阳能电池应用

一、太阳能电池应用简介

二、太阳能光电板、板阵、光电系统及应用

三、光伏与建筑照明一体化

第三章 全球太阳能及其利用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世界太阳能开发利用现状

一、太阳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点

二、21世纪后期太阳能将占主导地位

三、世界各国的“阳光屋顶计划”

第二节 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化现状

联系人:周 佳 电话(010)87780824 87784265 发展趋势

一、2006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增长19%

二、太阳能光电利用及其产业发展

三、太阳能光电制氢

第三节 世界各国的太阳能开发应用

一、德国的生态村建设与太阳能利用

二、西班牙开发利用太阳能客船

三、韩国研制成功高性能太阳能电池

四、日本太阳能发电装机

五、美国能源部加紧太阳能利用脚步

六、非洲地区关注太阳能开发产业

第四章 中国太阳能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第一节 我国太阳能资源及技术应用

一、我国太阳能资源储量与分布

二、中国太阳能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对策

三、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研究 第二节 中国太阳能开发利用概况

一、中国太阳能利用现状

二、太阳能在中国农村的利用

三、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

二、太阳能热水器

三、太阳能建筑

四、太阳能热发电

第四节 我国各地太阳能应用现状

一、西藏地区太阳能开发与利用情况

二、宁夏太阳能利用现状

三、台湾太阳能产业发展状况

四、福州游泳馆采集太阳能供热 第五节 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趋势

网址: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一、原材料依靠进口

二、销售动态

三、依靠科技进步

第五章 2007年国际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态势

第一节 世界太阳能电池发展综述

一、世界太阳能电池发展史

二、国际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概述

三、2007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概况

四、国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分析

一、世界太阳能电池市场现状

二、国际太阳能电池产品市场

三、国际太阳能电池市场潜力巨大

四、全球太阳电池产量增幅显著 第三节 国际太阳能电池企业发展动向

一、本田推出低成本太阳能电池

二、日本京瓷开发出200W太阳能电池

三、2007年日本三菱将生产太阳能电池

四、夏普加强发展太阳能电池业务

五、德国肖特集团开拓中国光伏电池市场 第四节 世界太阳能电池行业最新动态

一、德国新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容量世界第一

二、欧洲将成中国出口产品最大市场

第六章 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概况

一、中国太阳能电池发展史

二、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驱动因素

三、中国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看好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分析

一、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背景

二、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三、中国太阳能电池实现商业化生产

联系人:周 佳 电话(010)87780824 87784265 第三节 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发展现状

一、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现状分析

二、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成行业热点

三、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销售分析

四、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及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国内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太阳能电池产业出现“虚胖”局面

三、2007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品价格下跌

四、太阳能电池板商面临供应瓶颈 第五节 促进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推动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对策

二、促进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措施

三、用新技术突破太阳能电池瓶颈

第七章 太阳能电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第一节 不同材料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一、硅系列太阳能电池

二、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三、纳米晶化学太阳能电池 第二节 各国太阳能电池技术进展

一、日本弯曲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

二、中国太阳能薄膜电池突破转效难题

三、加拿大塑料基材太阳能电池

四、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特性

五、美国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研究

六、德国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七、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科研动态 第三节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方向

一、太阳能电池新技术使之廉价实用

二、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前途可期

三、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前景佳

四、夹层式太阳能电池发展趋好

网址: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第八章 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 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及主流趋势

一、国际硅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及主流趋势

二、国内硅太阳能电池企业发展状况及主流趋势 第二节 太阳能电池用硅材料行业状况

一、国内太阳能用硅材料的生产现状

二、国内太阳能用硅材料的市场前景

三、太阳能用硅材料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 2007太阳能电池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第一节 太阳能电池产业竞争格局

一、夏普、Shell、京瓷、BP位居前四

二、国内企业起步较晚,产能快速扩大

三、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二节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竞争分析 第三节 太阳能电池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一、总的形势

二、2007 年需求放缓,但只是暂时现象

三、国内竞争格局:开始整合

第十章 重点企业优势运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第一节 夏普(SHARP)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第二节 Q-CELLS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竞争策略分析

三、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第三节 京瓷(KYOCERA)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联系人:周 佳 电话(010)87780824 87784265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第四节 三洋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经营状况及财务分析

三、发展战略与前景展望 第五节 BP SOLAR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竞争策略分析

三、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第六节 航天机电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第七节 中电光伏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第八节 无锡尚德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第九节 保定天威英利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四、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第十节 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经营状况与财务分析

三、竞争策略分析

网址: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第十一章 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上游现状分析及未来预期

第一节 硅材料的应用领域

一、半导体用硅材料

二、太阳能电池用硅材料 第二节 太阳能用硅材料分析

一、太阳能用硅材料的生产工艺

二、国外太阳能电池用硅材料近年来的技术进展 第三节 世界太阳能电池硅材料市场状况及需求分析

一、世界太阳能电池硅材料总体需求分析

二、世界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材料需求分析

三、世界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材料需求分析

四、未来供需分析

第四节 我国太阳能电池硅材料市场状况及需求分析

一、我国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市场状况及需求分析

二、我国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市场状况及需求分析

三、未来供需分析

第五节 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多晶硅棒线切割能力需求分析

第十二章 下游―太阳能发电行业分析 第一节 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装机容量分析

一、1995-2006年全球太阳能累计安装量分析

二、1994-2007年OECD国太阳能累计安装量分析

三、2001-2007年全球及主要地区光伏市场的增长分析

四、2007年全球各国光伏系统累计装机容量比例分析

第二节 2007-2010年全球光伏行业预测分析

一、全球及主要国家2010年光伏装机容量目标

二、全球光伏市场快速增长原因分析

联系人:周 佳 电话(010)87780824 87784265

三、2050年光伏发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的10-20%

第三节 中国光伏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障碍和建议

二、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及产业同国外比较分析

三、1998-2010年中国光伏累计历史装机容量

及未来预测

第十三章 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链盈利状

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链现状

一、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分析

二、生产能力将占世界16.7%

三、原材料短期内依然供应不足

四、硅片切割发展状况与趋势

五、累计装机容量不断增加

六、制造技术发展较快

七、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第二节 太阳能电池系统成本构成分析

一、太阳能电池以及组件环节成本与毛利率分析

二、主要环节利润水平

第十四章 2007年光伏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介绍

一、光伏产业介绍

二、世界光伏产业市场

三、光伏发电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高新技术产

业之一

第二节 世界光伏产业发展概况

一、技术

二、产业

三、市场

第三节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动向

网址: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第四节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

一、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

二、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部分生产基地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介绍 第五节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瓶颈

一、硅原料瓶颈

二、技术和科研实力瓶颈

三、标准化与人才瓶颈

第十五章 中国光伏产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中国光伏产业研发情况

一、光伏材料研发现状

二、中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水平现状

三、我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二节 发展机遇

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光伏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光伏产业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三、光伏产业已正式纳入国家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

第三节 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光伏电池产量大于国内需求

二、原材料不足已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光伏发电的高成本 第四节 发展对策

第十六章 2007-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业成长性分析

第一节 影响产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

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加快全球太阳能应用进程

二、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石油价格不断上涨

联系人:周 佳 电话(010)87780824 87784265

三、各国政府的支持

四、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五、“光明工程”、“送电到乡”等计划是中国

太阳能电池产业启动的动力

六、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问题日益突出

七、《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促进国内

太阳能产业发展 八、一系列IPO的成功激励作用明显

九、上游原材料供给限制是影响产业发展的最

不利因素 第二节 产业成长性分析

一、全球

二、中国

第十七章 2007-2010年全球及中国太阳能电池

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主要国家和地区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欧盟

第二节 规模与技术趋势

一、全球光伏市场规模保持长期快速增长

二、中国光伏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三、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薄膜太阳能

电池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第三节 产业价格趋势与利润水平

一、价格趋势分析

二、利润水平预测

第四节 不同材料太阳能电池发展趋势分析

一、硅系结晶类太阳能电池发展前途分析

二、薄膜类太阳能电池发展前途分析

三、新材料太阳能电池发展前途分析

第十八章 2007-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业重点领

网址: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域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细分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仍然是产业发展与投资的重点领域

二、全球单晶硅材料市场依然巨大

三、中国多晶硅原料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

四、主要环节利润水平第二节 投资风险分析

一、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二、行业市场风险分析 第三节 投资价值评价

一、分产品投资价值评价

二、投资风险评价

第十九章 产业相关政策法规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第三节 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第四节 2007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

第五节 光伏项目销售赠款管理办法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06年制定的国家新标准 图表 2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图 图表 3 太阳能电池分类

图表 4 我国各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及分布 图表 5 目前常规能源储量及耗尽年限 图表 6 1998~2006年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量和保有量表

图表 7 我国太阳能电池的品种 图表 8 我国光伏市场发展趋势

图表 9 2005 年底我国光伏应用市场份额

联系人:周 佳 电话(010)87780824 87784265 图表 10 1999-200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业增

长情况

图表 11 我国未来光伏电池产业发展预测 图表 12 世界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 单位:百

万美元

图表 13 2004-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及

预测 单位:GW

图表 14 世界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水平图表 15 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领先的公司 图表 16 2002-2006年全球四大太阳能电池厂

商产能对比

图表 17 全球前十大电池片厂商产能情况 单

位:MWp

图表 18 2003--2007年太阳能电池级硅料价格

趋势 单位:美元/公斤

图表 19 2007--2015年太阳能电池级硅料价格

趋势预测 单位:美元/公斤

图表 20 组件价格变化

图表 21 欧洲主要太阳能电池企业产能扩张情况 图表 22 欧洲三国太阳能电池补贴政策要点 图表 23 德国与美国太阳能资源比较 图表 24 美国太阳能装机情况 图表 25 全球主要太阳能电池厂产量 图表 26 全球主要国家硅原料产量扩张情况 图表 27 2007年主要大厂太阳能硅料增加情况 图表 28 2006年1-8月份夏普在华投资企业经

营状况 单位:千元

图表 29 Q-Cells公司部分专利

图表 30 2006年Q-cells销售收入情况 单

位:€ ’000

图表 31 2007年上半年Q-Cells经营情况 图表 32 2004-2007年Q-Cells太阳能电池产

量增长走势图

图表 33 京瓷株式会社(KYOCERA Corporation)

网址: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基本概况

图表 34 截止到2007年3月份公司各事业营业额比例

图表 35 截止到2007年3月份各地区营业额结构比例

图表 36 2003年3月-2007年3月份营业额变化趋势

图表 37 2003年3月-2007年3月公司利润变化趋势

图表 38 Sanyo公司部分专利

图表 39 2006年1~8月碧辟佳阳太阳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情况

图表 40 2006年碧辟佳阳太阳能有限公司成本费用情况 单位:千元

图表 41 2006年碧辟佳阳太阳能有限公司盈利情况 单位:千元

图表 42 2006年碧辟佳阳太阳能有限公司主要

经济指标 单位:千元

图表 43 2007年上半年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指标

图表 44 2007年上半年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分行业分产品经营状况

图表 45 2007年上半年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分地区经营状况

图表 46 2003-2006年无锡尚德净利润增长趋势图

图表 47 2003-2006年无锡尚德产能增长趋势图 图表 48 2002-2007年天威英利注册资本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图表 49 2002-2007年天威英利注册资本权益比例变化

图表 50 2004-2006年天威保变盈利情况 图表 51 2006年1-8月份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资产经营数据分析

联系人:周 佳 电话(010)87780824 87784265 图表 52 2006年1-8月份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

公司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53 2006年1-8月份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

公司经营成本数据分析

图表 54 2006年1-8月份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

公司资产负债分析

图表 55 我国半导体硅材料生产企业(2006年

销售收入过亿)

图表 56 2002-2006年全球多晶硅产量需求对

比情况

图表 57 2003-2006年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价

格走势图 单位:美元/公斤

图表 58 2002-2006年中国硅材料市场需求量

走势图

图表 59 1994-2004年OECD国太阳能累计安装

量分析 单位:MW

图表 60 1994-2004年OECD国(不含日德美)

太阳能累计安装量分析 单位:MW

图表 61 1994-2004年德日美光伏系统年装机

容量变化

图表 62 2001-2007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长分析

单位:MW

图表 63 全球主要国家光伏系统累计装机容量

比例

图表 64 世界各国光伏计划 单位:GW 图表 65 全球光伏市场快速增长 图表 66 光伏市场与原油价格的变动关系 图表 67 光伏市场增长与光伏电池组件价格变

动关系

图表 68 1998-2010年我国光伏累计历史装机

容量及未来预测

图表 69 太阳能电池产业链

图表 70 2002~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片产能

增长趋势 单位:兆瓦

网址: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图表 71 2005~2007年我国部分厂家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增长趋势

图表 72 全球多晶硅生产情况和扩建计划 图表 73 我国多晶硅需求缺口

图表 74 2005~2008年我国多晶硅原料产能增长趋势

图表 75 硅片当前价格

图表 76 2004~2010年太阳能电池硅材料使用增长情况 单位:克/Wp 图表 77 2006~2007年我国主要晶体硅硅片厂家产能统计 单位:MWp 图表 78 2003~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增长趋势

图表 79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 图表 80 光伏系统目前成本构成 单位:元 图表 81 2011年预计光伏系统成本构成情况

单位:元

图表 82 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变化 单位:MW 图表 83 1995-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年发货量和消费量

图表 84 世界各国和地区太阳能产量

图表 85 2004-2005年世界十大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图表 86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光伏市场份额 图表 87 各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发展特征 图表 88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表 89 带二噻吩乙烯支链的聚噻吩显示的吸收峰

图表 90 带共轭桥连的交联型聚噻吩衍生物示意图

图表 91 欧洲以及美国组件零售价格指数 图表 92 世界光伏装机容量预测

图表 93 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预测 图表 94 2003~2004年美国光伏生产与需求

联系人:周 佳 电话(010)87780824 87784265 图表 95 2030年美国光伏装机容量预测

图表 96 美国光伏产业远景目标

图表 97 美国光伏产业生产成本与产能对比

图表 98 美国1996年和2000年光电发展计划 图表 99 美国百万屋顶计划主要指标

图表 100 2003~2004年日本光伏生产与需求 图表 101 日本2030年光伏装机容量预测

图表 102 日本光伏产业2030远景规划主要指标 图表 103 1995~2004年日本光伏装机容量增长

趋势

图表 104 1999--2004年日本对光伏产业的财

政支出 单位:百万美元

图表 105 2003--2004年光伏生产与需求

图表 106 光伏装机容量预测

图表 107 10万屋顶计划和保证购买制度促进

德国光伏市场发展

图表 108 德国10万屋顶计划概况 图表 109 欧盟光伏产业远景目标

图表 110 1993--2004年世界光伏电池组件产

量与产能 单位:MW

图表 111 2004年主要国家光伏电池产量 单

位:MW

图表 112 1992--2003美国和日本光伏电池组

件及系统价格走势

图表 113 美国RWE Schoot Solar公司价格经

验曲线

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篇6

3年)

【报告目录】

第 一章 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综述

第 一节 医药流通相关介绍

一、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有四个特殊性

二、医药流通领域中间商的类型

三、医药流通的五个业态

四、药品流通的几种主要模式

第二节 医药流通过程及流通秩序

一、中国医药流通各环节链中的利益分配

二、影响医药流通秩序的几个因素

三、维护医药流通秩序的几个建议

第三节 医药流通业仓储的管理研究

一、医药流通业仓储管理的概念

二、做好医药流通业仓储管理的意义

三、中国医药流通业仓储管理面临的难点

四、做好医药流通业仓储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二章 医药流通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 一节 医药流通行业监管体制

一、行业的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

二、行业监管体制

第二节 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

一、《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3)》

二、《关于药品流通行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四、《2014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

第三节 新版gsp对医药流通行业影响分析

一、中国gsp的发展历程分析

二、中国推行gsp认证的目的三、新版gsp的基本内容介绍

四、新版gsp的亮点及其难点

五、新版gsp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医药流通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第 一节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宏观经济现状

二、国际宏观经济预测

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增长分析

三、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

六、货币供应量及其货款

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八、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第三节 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与医药流通的关联性分析

二、gdp与医药流通增长速度对比

第四章 国际医药流通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 一节 国际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借鉴

一、国外医药流通商业模式及经验借鉴

1、美国医药流通商业模式分析

2、欧盟医药流通商业模式分析

3、日本医药流通商业模式分析

二、国外医药流通商业模式比较

三、国外医药流通商业模式启示

1、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2、提供信息解决方案

3、物流配送网络健全

4、编码技术的广泛应用

5、信息平台操作简单实用

四、国外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启示

1、欧美医药流通企业经营特点

2、日本医药流通企业经营特点

3、国外医药流通企业发展启示

第二节 国外医药流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

一、美国mckessoncorp经营分析

1、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2、企业医药流通模式分析

3、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4、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二、美国cardinalhealth经营分析

1、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2、企业医药流通模式分析

3、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4、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三、英国allianceboots经营分析

1、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2、企业医药流通模式分析

3、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4、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四、日本matsumotokiyoshi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业务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经营启示分析

第五章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第 一节 医药流通行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医药流通行业发展概况

二、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特点

1、现代医药物流和延伸服务加速发展

2、外资进入药品流通领域步伐加快

3、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

4、药品批发市场集中度呈现结构性变化

5、药品流通服务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

第二节 医药流通行业关联行业发展分析

一、医药行业发展分析

1、中国医药产业规模情况分析

2、中国医药产业对外贸易分析

3、中国医药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4、中国医药产业投资情况分析

二、医药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1、医药制造业物流业务需求快速增长

2、医药制造业物流成本支出继续扩大

3、物流费用率仍然偏高,但有所下降

4、物流效率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

5、物流外包比例有所提高

第三节 医药流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模

1、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

2、药品流通直报企业市场规模

二、医药流通行业销售结构

1、按销售类别分:药品类销售占主导

2、按销售对象分:批发、纯销平分天下

3、按销售市场分:基药销售增幅较快

三、医药流通行业区域结构

1、企业区域分布

2、销售区域分布

四、医药流通行业配送结构

1、配送总额结构

2、物流费用结构

五、医药流通行业所有制结构

六、医药流通行业市场集中度

1、破10亿的企业持续增加

2、百强企业入围底线提升

3、市场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第四节 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药品流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结构调整仍是行业改革发展的主线

3、行业服务模式与服务功能将不断创新升级

4、采用资本运作的企业将不断增多

5、企业的兼并重组仍将继续

二、新版gsp或催生新药代理联盟

1、必要性

2、可行性

3、实现路径

4、盈利模式

第六章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第 一节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一、医药流通行业传统盈利模式

二、医药流通行业新兴盈利模式

三、医药流通行业盈利水平变化

四、医药流通行业盈利影响因素

第二节 医药流通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一、医药流通行业纯销模式

1、纯销模式发展概况

2、纯销与分销的对比

3、纯销模式特点与趋势

二、医药流通行业批发模式

1、批发模式发展概况

2、批发模式典型企业

3、批发模式发展趋势

三、医药流通行业代理模式

1、代理模式发展概况

2、代理模式典型企业

3、代理模式特点与趋势

四、医药流通行业配送模式

1、配送模式发展概况

2、配送模式典型企业

第三节 医药流通行业营销模式分析

一、医药流通行业三级站模式

1、三级站模式发展历程

2、三级站模式组织结构

3、三级站模式优劣势分析

二、医药流通行业总经销模式

1、总经销模式发展概况

2、总经销模式优劣势分析

三、医药流通行业区域经销模式

1、区域经销模式发展概况

2、区域经销模式优劣势分析

四、医药流通行业区域多家代理制

1、区域多家代理制发展概况

2、区域多家代理制优劣势分析

五、医药流通行业终端销售模式

1、终端销售模式发展概况

2、终端销售模式优劣势分析

六、制药企业营销渠道模式选择

1、营销渠道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2、企业销售队伍+分销商模式

3、家代理的渠道模式

4、企业销售队伍+区域代理模式

5、多家代理制渠道的模式

第四节 医药流通行业***模式分析

一、医药流通行业***现状分析

1、以******为主,***格局单一

2、银行信贷是医药流通金融的主渠道

3、******空间没有充分利用

4、企业规模小、信用低

5、境外资金利用水平不高

二、医药流通行业上市***渠道

三、医药流通行业***案例分析

1、南京医药——与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充分利用银行***

2、浙江医药——总公司单 核算资金,商业公司专注经营

3、成功模式的积极作用

四、医药流通行业***策略建议

第七章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物流模式分析

第 一节 医药供应链分析

一、医药供应链界定及构成1、医药物流供应链的界定

2、医药物流供应链的构成二、医药供应链的特性及结构分析

1、医药供应链特性分析

2、中国医药供应链结构分析

3、美国医药供应链结构分析

4、中美医药供应链结构比较

三、医药供应链管理模式分析

1、医院主导型医药供应链管理模式

2、供应商主导型医药供应链管理模式

3、第三方物流主导型医药供应链管理模式

4、三类医药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四、医药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交易渠道复杂,监控难度加大

2、供应链层次多,导致药价虚高

3、信息不对称,竞争强度不均衡

4、物流秩序混乱,影响药品质量

5、溯源困难,药品安全难以保证

五、医药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方向

1、缩短供应链层次,推进供应链扁平化变革

2、构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增强流通信息可视化

3、发展专业第三方物流,提升医药物流服务质量

4、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药品溯源

六、典型医药物流模式案例分析

1、九州通模式:快批模式

2、太和模式:买卖全国模式

3、邦达模式:第三方医药物流

4、北药模式:现代化物流中心配送

第二节 医药商业分销物流模式分析

一、医药商业分销物流模式发展环境

二、医药商业分销物流模式运作方式

1、医药商业分销物流模式运作主体

2、医药商业分销物流模式运作前提

3、医药商业分销物流模式运作流程

三、医药商业分销物流模式基本特点

四、医药商业分销物流模式影响因素

五、中美医药商业分销物流模式对比

1、美国商业分销医药物流模式概述

2、中美商业分销集成物流模式差异

第三节 医药零售连锁物流模式分析

一、医药零售连锁物流模式发展环境

二、医药零售连锁物流模式运作方式

1、医药零售连锁物流模式运作主体

2、医药零售连锁物流模式运作前提

3、医药零售连锁物流模式运作流程

三、医药零售连锁物流模式基本特点

四、医药零售连锁物流模式影响因素

五、中美医药零售连锁物流模式对比

1、美国零售连锁经营物流模式概述

2、中美零售连锁物流物流模式差异

3、美国零售连锁经营物流模式借鉴

第四节 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分析

一、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发展环境

二、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运作方式

1、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运作主体

2、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运作流程

三、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基本特点

四、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影响因素

五、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创新路径

1、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创新动力

2、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创新路径

第八章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批发模式分析

第 一节 医药批发市场发展状况

一、医药批发市场企业数量

二、医药批发市场销售规模

三、医药批发市场竞争现状

1、医药批发市场竞争层次

2、医药批发地区竞争格局

四、医药批发市场发展趋势

第二节 医药批发经营模式分析

一、开单送货模式

1、商业快批业务模式

2、医院销售业务模式

3、商业调拨业务模式

4、商超联营业务模式

二、批发大厅模式

三、批发超市模式

四、集团分销模式

1、分部存货业务模式

2、分部无货业务模式

第三节 国外医药批发企业经营模式借鉴

一、美国医药批发企业经营模式

1、美国医药批发企业经营特点

2、美国mckesson公司分析

二、日本医药批发企业经营模式

1、日本医药供应链分析

2、日本医药批发企业经营特点

3、日本东邦药品株式会社分析

第九章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零售终端分析

第 一节 医药零售市场发展状况

一、医药零售市场企业数量

1、零售药店企业数量增长情况

2、零售药店门店数量增长情况

3、零售药店门店区域分布情况

二、医药零售市场销售规模

三、医药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1、全国性连锁药店竞争格局分析

2、跨区域连锁药店竞争格局分析

3、地市连锁药店竞争状况分析

四、医药零售市场区域分布

五、医药零售市场趋势预测

第二节 连锁药店市场发展状况

一、连锁药店进入壁垒分析

二、连锁药店业态定位分析

1、标准药店业态定位

2、社区便利店业态定位

3、药诊店业态定位

4、药妆店业态定位

5、平价健康大卖场业态定位

6、医保定点店业态定位

7、超市店中店业态定位

8、***型产品药店业态定位

9、专科药店业态定位

10、网上药店业态定位

三、连锁药店经营模式分析

1、直营连锁模式

2、加盟连锁模式

3、自由连锁模式

4、双重分布连锁模式

四、连锁药店盈利模式分析

1、“集中采购+药店销售”盈利模式分析

2、“药企直接供货+药店销售”盈利模式分析

3、连锁药店盈利模式创新分析

五、连锁药店经营状况分析

六、连锁药店百强企业分析

1、连锁药店行业百强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2、连锁药店行业重点企业变化情况

3、连锁药店行业重点门店变化情况

4、连锁药店行业百强企业运营效率分析

七、连锁药店百强单店分析

1、连锁药店行业百强单店销售收入分析

2、连锁药店行业百强单店坪效分析

八 美国连锁药店经营模式借鉴

1、美国连锁药店发展规模

2、美国连锁药店经营特点

3、美国连锁药店发展经验

第三节 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一、医药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1、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2、医药电子商务应用方式

3、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瓶颈

二、医药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1、医药电子商务经营模式概况

2、医药电子商务b2b模式分析

3、医药电子商务b2c模式分析

三、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

2、企业自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3、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策略

四、医药电子商务成本分析

五、医药电子商务市场规模

1、行业电子商务渠道销售规模

2、医药电子商务行业均单值

3、医药电子商务行业新客户成本

4、医药电子商务行业用户结构

5、医药电子商务行业盈利分析

六、医药电子商务趋势分析

第十章 2015-2017年医药流通行业竞争形势

第 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一、医药流通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现有企业间竞争

2、潜在进入者分析

3、替代品威胁分析

4、供应商议价能力

5、客户议价能力

6、竞争结构特点总结

二、医药流通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

1、不同地域企业竞争格局

2、不同规模企业竞争格局

3、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格局

三、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分析

1、市场集中度分析

2、企业集中度分析

3、区域集中度分析

4、各子行业集中度

5、集中度变化趋势

四、医药流通行业swot分析

1、医药流通行业优势分析

2、医药流通行业劣势分析

3、医药流通行业机会分析

4、医药流通行业威胁分析

第二节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格局综述

一、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概况

1、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品牌竞争格局

2、医药流通业未来竞争格局和特点

3、医药流通市场进入及竞争对手分析

二、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力分析

1、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竞争力剖析

2、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

3、民企与外企比较分析

4、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竞争能力提升途径

三、中国医药流通服务竞争力优势分析

1、整体竞争力评价

2、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3、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

四、医药流通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1、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2、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3、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4、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5、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内外医药流通竞争分析

二、我国医药流通市场竞争分析

三、我国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四、国内主要医药流通企业动向

五、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拟在建项目分析

第四节 医药流通行业并购重组分析

一、行业并购重组现状及其重要影响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三、本土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四、企业升级途径及并购重组风险分析

五、行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趋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15-2017年医药流通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

第 一节 中国医药流通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

一、医药流通企业主要类型

二、医药流通企业资本运作分析

三、医药流通企业创新及品牌建设

四、医药流通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五、2016年医药流通行业企业排名分析

第二节 中国领先医药流通企业经营形势分析

一、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1、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3、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4、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7、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二、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3、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4、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7、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三、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3、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4、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7、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四、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3、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4、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7、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五、广州医药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3、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4、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7、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六、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3、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4、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7、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七、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3、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4、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7、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八、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3、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4、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7、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九、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3、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4、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7、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3、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4、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7、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第十二章 2018-2024年医药流通行业前景及投资价值

第 一节 医药流通行业五年规划现状及未来预测

一、“十二五”期间医药流通行业运行情况

二、“十二五”期间医药流通行业发展成果

三、医药流通行业“十三五”发展方向预测

第二节 2018-2024年医药流通市场趋势预测

一、2018-2024年医药流通市场发展潜力

二、2018-2024年医药流通市场趋势预测展望

第三节 2018-2024年医药流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一、2018-2024年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

二、2018-2024年医药流通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8-2024年医药流通行业应用趋势预测

第四节 2018-2024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8-2024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供给预测

二、2018-2024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产量预测

三、2018-2024年中国医药流通市场销量预测

四、2018-2024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需求预测

五、2018-2024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供需平衡预测

第五节 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

一、市场整合成长趋势

二、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

三、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

四、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

五、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

第六节 医药流通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一、医药流通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二、医药流通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三、医药流通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第七节 2018-2024年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第八节 2018-2024年医药流通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一、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1、行业活力系数比较及分析

2、行业投资收益率比较及分析

3、行业投资效益评估

二、产业发展的空白点分析

三、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投资方向

四、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

第十三章 2018-2024年医药流通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

第 一节 医药流通行业投***情况

一、行业资金渠道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三、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四、医药流通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二节 2018-2024年医药流通行业投资机会

一、产业链投资机会

二、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三、医药流通行业投资机遇

第三节 2018-2024年医药流通行业投资前景及防范

一、政策风险及防范

二、技术风险及防范

三、供求风险及防范

四、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

五、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

六、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

七、其他风险及防范

第四节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投资建议

一、医药流通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二、医药流通行业主要投资建议

三、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分析

第十四章 医药流通行业投资前景研究

第 一节 医药流通行业投资前景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医药流通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医药流通品牌的重要性

二、医药流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医药流通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医药流通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医药流通经营策略分析

一、医药流通市场细分策略

二、医药流通市场创新策略

三、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

四、医药流通新产品差异化战略

第四节 医药流通行业投资规划建议研究

第十五章 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

第 一节 医药流通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二节 医药流通子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三节 医药流通行业发展建议

一、行业投资策略建议

二、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三、行业投资方式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医药流通行业生命周期

图表:医药流通行业产业链结构

图表:2015-2017年全球医药流通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2015-2017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2015-2017年医药流通行业重要数据指标比较

图表:2015-2017年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占全球份额比较

图表:2015-2017年医药流通行业销售增速与gdp增速对比分析

图表:200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卫生总费用统计

图表:2015-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增长

图表:中国卫生总费用与药品流通销售额关联程度分析

图表:2015-2017年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例

图表:2015-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

图表:2015-2017年中国otc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图表:近年我国药品销售种类分布图

图表:环境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影响分析

图表:医药流通行业专业认证壁垒

图表:医药流通行业经营资质壁垒

图表:2015-2017年不同规模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市场总规模情况

图表:2015-2017年我国医药产业规模增长情况

图表:2015-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进出口总体情况

图表:2015-2017年医药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图表:扩张产品线是医药行业并购的主要动因

图表:以实现协同效应为目的的战略并购成为主流

图表:2015-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总额

图表:2015-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费用增长情况

图表:2015-2017年全国重点调查医药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图表:2015-2017年全国重点调查医药企业物流费用变化

图表:2015-2017年我国&日本医药制造业物流费用率对比

图表:2015-2017年医药流通行业销售规模及增长速度

图表:2015-2017年医药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长情况

图表:2015-2017年医药流通行业销售类别分布情况

图表:2015-2017年医药流通行业销售对象分布情况

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篇7

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著

(一) 国民经济由加速增长转为稳定增长, 增长结构有所优化

受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内需求旺盛的拉动, 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从偏热转向过热的势头比较明显。GDP增速由2006年的11.1%提高到2007年二季度的11.9%。针对这些情况, 中央加大了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 10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发行特别国债, 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和反征出口关税、扩大加工贸易限制列产品目录等, 这些政策措施对抑制经济从偏热转向过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季度GDP增长速度下降到11.5%, 四季度增幅进一步回落到11.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 比上年增长11.4%, 加快0.3个百分点, 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 增长3.7%, 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 增长13.4%, 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 增长11.4%, 加快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较, 第三产业增速提升最快, 符合我国控制工业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控方向,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有所提高。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 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 比上年增产350万吨, 增长0.7%, 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 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其中, 夏粮产量11534万吨, 比上年增长1.3%;早稻3196万吨, 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35420万吨, 比上年增长0.6%。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回落。去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 二季度进一步提高到18.7%,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加强, 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平稳回落态势, 10、11、12月增速均保持在1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 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重工业增长19.6%, 轻工业增长16.3%。在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国家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粗钢、水泥、电石、铁合金等产品产量增幅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淘汰落后稳步推进。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55%以上。煤炭、有色、建材、汽车等行业资源整合力度加大, 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

(二) 消费价格、房屋价格上涨较快, 通胀压力增大

2007年, 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月提高, 从3月份开始持续超过3%的年度调控目标, 7、8月份连续突破公认的可承受通货膨胀率界限值5%, 11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的6.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 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其中, 城市上涨4.5%, 农村上涨5.4%。。分类别看, 食品价格上涨12.3%,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 粮食上涨6.3%, 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 蛋上涨21.8%, 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继居民消费价格自年初以来保持加速上涨态势, 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在8月进入了上行通道, 11、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高涨4.6%、5.3%。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此外, 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去年1~4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5.6%、6.3%、8.2%、10.2%。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 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 当前的物价波动仍然属于农产品局部供求不平衡引发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性质。虽然我国商品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 但受生猪、油料产能恢复的周期性影响, 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拉作用, 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在消费价格加快上涨的同时,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开始提高, 房价涨幅居高不下, 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传导的涨价压力有所加大。下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 对稳定价格预期、控制物价进一步上涨将起到一定作用;但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没有改观, 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客观存在, 居民和企业通胀预期走高, 新涨价因素的影响程度较难确定, 对控制物价十分不利。

(三)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在宏观经济持续高涨的带动及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引导下, 2007年我国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 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3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3%;2007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比2006年底下降0.1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00万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加强工作协调, 确保完成全年就业再就业的各项目标任务。

(四) 国际收支失衡持续加剧

为了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去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 我国出台了多项调整外贸进出口的政策, 其力度之大、频次之多可谓前所未有。即便如此, 我国外贸顺差的增速仍然达到47.7%, 是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再者, 根据目前外汇储备增长情况, 资本项目下仍然有大量盈余。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大规模“双顺差”使得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依然较为严重。2007年12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1.53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43.32%, 新增4619亿美元, 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大幅增加, 国家在收购外汇的同时, 央行向市场投放了相应的基础货币, 再通过货币乘数作用, 造成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 使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同时, 国际收支盈余失衡加剧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加快, 全年累计升值6.59%, 12月末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

二、三大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初步估计, 在11.4%的GDP增长中, 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长期以来, 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 今年这一结构性变化, 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出现“拐点”。

(一) 市场销售增长较快, 增速逐季走高

2007年以来, 在国民经济持续高增长、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和消费环境日趋改善等有利因素推动下,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出本轮经济周期以来最强劲的增长势头, 增速逐季走高。消费品零售额4个季度分别增长14.9%、15.6%、16.8%、19.1%,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 比上年增长16.8%, 提高3.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 增长17.2%, 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 增长15.8%, 加快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 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7%, 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 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均增长20%以上。以住和行为热点的消费结构升级, 成为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的主要动力。

(二) 投资增幅略有回落, 存在高位反弹压力

200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 比上年增长24.8%, 加快0.9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4季度增速分别为23.7%、27%、25.4%、23%, 呈现冲高回落态势缓慢回落。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 增长25.8%, 加快1.5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 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 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 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 增长23.2%。分地区看, 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 分别比上年增长21.0%、34.0%、28.2%, 增幅分别上升0.4、0.9和2.3个百分点, 呈现东部发达地区低、中西部发展地区高的良好特征, 有利于下一阶段国民经济的梯度发展, 缩小地区差距。尽管目前投资增幅呈现回落态势, 但反弹压力依然存在。

首先, 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以及地方项目投资的加快, 使得2008年投资增长仍有较强的惯性。2007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 比上年增长30.2%, 加快8.4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城镇新开工项目231894个, 同比增加27931个,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6258亿元, 同比增长28.7%,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1个百分点,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占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为33%, 比上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其次,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自筹资金增速呈逐渐上升之势, 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有所下降, 将导致“紧信贷”政策效力弱化。2007年前11个月, 企业自筹资金增速为33.6%, 比1季度末、上半年末和三季度末分别增加11.8、3.4和1.4个百分点;第三, 贷款中长期化势头明显和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贷款总量增速的因素, 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投资增长;总之, 考虑到年全社会资金流动性过剩、企业效益持续高增长、政府换届等多重因素, 未来投资反弹压力不容低估。

(三) 出口增速回落, 进口增速加快, 贸易顺差增速减缓

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1738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3.5%, 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 出口12180亿美元, 增长25.7%, 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 增长20.8%, 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 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 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改善不明显。为了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去年我国出台政策力度之大、频次之多均超过前几年。在上半年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形势下, 7月1日起我国对2831项商品 (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调低了出口退税率, 并进一步改进了加工贸易台帐保证金管理办法。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初显, 进入2007年下半年, 我国出口增速逐步放缓, 进口增速加快, 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全年1、2、3、4季度当季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27.8%、27.4%、26.3%、22.2%;进口增长速度分别为18.2%、18.2%、20.6%、25.5%, , 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增速, 导致贸易顺差增长速度持续放缓, 1、2、3、4季度当季增速分别99.4%、75%、50.3%、12.9%, 回落态势尤其是第4季度十分明显。

三、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在经济增速明显加快的同时, 企业经济效益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快, 再加上物价上涨和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 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在近年高增长的基础上, 出现了进一步加快的势头。1~11月份, 全国财政收入 (不含债务收入) 48177.12亿元, 增长33.5%, 较上年同期增速高出8.8个百分点, 完成年度预算的109.3%。全年全国税收收入 (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未扣减出口退税) 累计完成49449亿元, 比上年增收11813亿元, 增长31.4%, 大大超过经济增长。企业实现利润继续大幅增长。1~11月份,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951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6.7%, 增幅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39个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8.7%,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1.4%, 化工行业增长51.5%, 煤炭行业增长49.1%, 钢铁行业增长47.2%, 电力行业增长39.0%。由于就业状况好、新增就业人数多, 各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效益好转使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提高, 农产品涨价使农民普遍受益,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广大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的实惠增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 比上年增长17.2%,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2.2%, 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 比上年增长15.4%,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9.5%, 加快2.1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

四、货币信贷增速仍然较快, 流动性过剩依然突出

去年以来, 虽然银行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存贷款利率, 多次发行央行票据, 回笼货币, 货币信贷紧缩程度已与历史最紧时期相当, 但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去年12月末,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40.34万亿元, 同比增长16.72%, 增幅比上年末低0.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15.2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01%, 增幅比上年末高3.5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 (M0) 余额3.03万亿元, 同比增长12.05%。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3303亿元, 同比多投放26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6323亿元, 比上年多增4482亿元。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3878亿元, 比上年多增4599亿元。全年投放现金3262亿元, 比上年多投放221亿元。货币政策在2007年中期以前过于倚重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手段, 利率、汇率等价格型手段力度不足。从出台时机和力度来看, 提高利率的时机有些偏晚, 并且调整力度偏小, 调整幅度跟不上价格上涨幅度的变化, 不足以及时扭转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由于实际利率严重偏低, 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相对加快, 抵消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效果, 未能通过有效调节资金的使用成本来抑制投资过热, 客观上也助长了经济趋热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过慢, 对出口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这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的原因之一。

从目前形势看, 单纯的货币政策难以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需要财政、外汇等其它政策的配合, 效果才能更为显著。股票指数创历史新高后在高位震荡调整, 股票市场交易量增加。2007年年初, 上证指数持续上行。在连续突破3000点、4000点两个关口后, 去年5月29日上证指数报收于4334.92点, 创历史新高。5月30日上调印花税税率至3‰, 受此影响, 沪深股市放量下跌, 上证指数当日收于4053.09点, 下跌6.50%。此后近两个月, 股票市场呈现宽幅震荡调整走势。8月初, 股票市场开始新一轮的上扬, 股指快速上行, 10月16日上证指数收于6092.06点, 为历史最高点, 此后, 上证指数冲高回落, 大幅回调至5000点附近后再次宽幅震荡调整。年末上证指数收于5261.56点, 较年初上涨2545.84点, 涨幅为93.74%。随着股票市场发展, 大盘新股如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远洋、中石油等持续发行, 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进一步提升。

第二部分

2007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

从近几年宏观调控的实践看, 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贸易顺差过大等已经由短期矛盾演变为中期问题, 在“三过”矛盾没有有效解决的同时, 经济运行中又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操作偏松, 经济长期在偏快与过热的边缘运行

财政政策在执行上过于宽松, 一是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周期中的繁荣阶段, 经济运行的自发扩张动能强劲, 从刺激经济的角度看, 目前已经不需要实行赤字财政来刺激社会总需求, 但中央财政在连续多年超收规模较大的情况下, 仍然保留赤字财政安排。二是各级财政在超收规模较大的情况下, 基本上都超收超支, 地方政府甚至用超收资金和土地储备资金“四两拨千斤”橇动银行信贷资金用于刺激投资, 地方财政“赤字”规模惊人。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同样存在稳健不足问题。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过慢, 对出口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这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的原因之一。

二、资源类价格和税费改革相对滞后, 节能减排形势仍然严峻

近年来, 尽管有关部门意识到资源类价格调整和税费改革的重要性, 也有相关的政策预案, 但必要的政策迟迟未能出台, 多次错过价格调整和税费改革的有利时机, 从而导致能耗过高、环境压力增大的局面没有改观。例如, 在国际市场油价和国内居民消费物价相对较低时错过了燃油税出台的时机, 国内成品油、电力价格调整力度不够, 对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不利;资源税税率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上调幅度有限, 导致资源开采企业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间, 出现资源开采领域过度投资, 也间接导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投资出现较快增长。2007年工业生产增速比前四年的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 其中主要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偏快。高耗能行业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双双反弹, 给节能减排造成很大压力。2007年前3季度, 单位GDP能耗较上年同期下降3%, 与4%的计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电力消耗增长明显快于上年同期, 以及重化工业投资仍快速增长的趋势, 显示下一阶段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很大。但在目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时期, 进行大幅度价格调整的难度加大。

三、资产价格上涨呈现泡沫增大现象, 财富再分配扩大收入分配差距

不可否认, 近年来股指、房价快速上行局面的出现, 有诸多因素的支撑:我国宏观经济多年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股权分置改革等各项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 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步伐加快, 企业和家庭资金充裕, 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存在,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这些因素为我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了机遇, 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非理性现象。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呈现泡沫增大现象, 这种有钱人通过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使财富迅速升值的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明显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部分城市过高的房价挫伤了多数依靠劳动收入购房人的信心, 望房兴叹中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成效普遍存在意见。同时, 资产价格上涨也加大了通胀预期, 增加经济运行向过热转化的压力。虽然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 2007年年末境内资产价格涨势总体放缓, 但未来进一步快速上涨的风险仍然较大。

第三部分2008年经济发展形势预测

一、国际经济环境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首要因素是美国次债危机究竟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我们认为, 次级债危机的爆发使美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加大, 但不会严重危及世界经济。如果全部经济损失由美国承担, 会使美国经济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如果经济损失由美国、欧洲、日本等共同承担, 会使世界经济降低0.3个百分点左右。其次是国际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增大。石油价格过快上涨总体上是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出口的增长。此外, 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等问题也会威胁世界经济。

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虽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但总体上看有利因素仍然较多。首先, 支撑新一轮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性条件没有变化。从2003年起的这一轮世界经济高速增长, 主要源于支撑增长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潜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双赢”的局面, 这是新一轮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根本因素。2008年这一基本格局不仅不会逆转, 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其次,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强劲, 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火车头。2007年,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一半。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在7.2%以上, 连续4年保持在7%左右。印度经济在2006财政年度达到了过去18年来的最高增速, 增长了9.4%, 2007年增长率将在8.5%左右。不同于以往几次金融动荡, 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次级债危机中没有受到明显波及, 经济运行较为稳定。

总体来看, 虽然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增大了世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但2008年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仍将强于不利因素, 因此世界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基本因素没有变。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 与2007年大体持平, 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为1.8%, 2.3%和1.8%。预计2008年印度和俄罗斯经济增速在8%和7%左右, 新兴市场国家会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07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率将由2006年的9%下降到7%左右, 2008年世界贸易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

二、国内经济环境

2008年国内体制政策环境、生产要素供给条件等因素, 有利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党的“十七大”将指导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朝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方向深化改革, 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进一步优化。

2007年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在2008年将更加显现积极的政策效果, 有利于缓解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连续几年经济和投资增长保持高位将使经济运行保持较快的增长惯性。近5年固定资产投资高潮形成的生产能力2008年将大量投产达产, 这将大大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供给保障能力。以能源为例, 2003年至2006年共新增原煤开采能力63908万吨/年, 天然原油开采8174万吨/年, 天然气开采373亿立方米/年, 新增发电机组容量2.5亿千瓦。2007年1~10月发电量增长16.2%, 原煤产量增长10.2%, 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0.0%, 煤电运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国内劳动力供给充分、储蓄率保持高位、科技进步加快。充裕的国家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回旋余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 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有所增强,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状况。

当然, 2008年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一是粮食连续四年丰收增产后进一步增产难度加大, 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是连年货币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所需的货币条件早已客观存在, 居民和企业对价格上涨形成一定预期,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新涨价因素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三是证券市场已经积累了较大风险, 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超过历史高位和海外绝大多数市场, 一定程度透支业绩预期, 下一阶段可能发生较大震荡甚至持续调整, 如何在化解证券市场风险的同时减少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将是宏观调控面临的严峻考验;四是出口减速可能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显性化, 对新增就业、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都有不利影响。

三、2008年经济走势预测

在国内外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中, 2008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经济增长率高位趋稳、小幅回落, 物价总水平涨幅趋缓, 就业状况持续好转, 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一) 经济增长稳中趋缓

中央明确提出, 2008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即“双防”宏观调控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同时,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石油价格过快上涨总体上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出口增长, 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等问题也会威胁世界经济。在政策因素和国际市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2008年, 我国社会总需求的强劲自发扩张势头有所减弱, 国民经济运行将由过去五年的加速增长态势转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的态势。

预计2008年全年GDP增速将从2007年的增长11.4%回落到10.8%, 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4%, 增幅与2007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长12.6%, 增幅比2007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1%, 增幅比2007年下降0.5个百分点。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低于目前估计, 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不够明显, 2008年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高涨的态势, GDP增速为11.3%, 基本与2007年持平。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超出目前的估计, 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非常显著, 2008年经济增速将下降到10.3%左右。

(二) 消费品市场延续偏旺增长态势

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 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较多,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强的促进作用, 这些基本因素决定了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率仍将保持高位。此外,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 也将会对国内市场销售产生“奥运景气”推动作用。我们开发的消费品零售额先行指数在2006~2007年持续小幅走高, 根据先行指数领先于消费品零售额一年左右的经验, 可以初步判断2008年消费品零售额可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潜在增长率研究, 与10%左右GDP增长率相匹配的消费品零售额潜在增长率大体在12%左右, 2006~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已经超过12%, 2008年进一步提速的可能性不大。2008年商品零售价格涨幅降低对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有一定影响, 名义增长率可能稍低于2007年, 预计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 比2007年低0.6个百分点左右, 但实际增长为12.5%左右, 基本与2007年实际增长率持平, 仍为正常偏旺。

(三)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小幅回落

我国这一轮固定资产投资高潮在20%以上运行已经6年多, 目前尚未显示出疲态迹象。2008年, 促使我国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在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加快的情况下, 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较高;同时, 企业自有资金增长较快, 为企业扩大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2007年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呈现逐月提高的势头, 为2008年投资提供了增长惯性。

从国家调控政策方面来看, 为了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产业结构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 需要加大对先进产能和节能减排设施的投资。2007以来, 国家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从以需求侧调控为主转向增加供给、改善供给结构, 加大了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支持, 2008年小户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项目增加较多, 房地产投资成为带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 2008年投资增长也面临一些限制因素。由于近期中央银行频频提高利率, 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将起到抑制作用。由于房地产市场积累了一定风险, 加之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对我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银监会等管理部门已经加大了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查力度, 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其它审慎贷款政策将对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资金来源产生一定限制。同时, 高耗能产品出口限制政策可能使这些行业供求和价格形势发生变化, 不少行业投资回报预期降低。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将在偏快区间运行,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预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2.5%, 比2007年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3.5%, 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实际增幅下降0.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长26%, 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 实际增幅基本与上年持平。

(四) 对外贸易顺差增速明显下降

2008年我国出口将呈减速态势, 一是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针对中国贸易摩擦增多, 特别是炒作中国产品质量问题, 对2008年的出口负面影响较大。二是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大, 次级贷款危机造成美国金融机构惜贷现象可能影响到消费信贷资金, 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减弱也降低消费者信心, 多年来建立在信用经济和财富效应两大基石上的美国居民消费快速增长可能减速;由于我国对美国出口主要以消费品为主, 美国消费减速将对我国出口不利。三是国内2007年密集出台的控制出口过快增长和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效果, 在2008年进一步明确显现, 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 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逐步提高。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 将使得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下降。相反, 由于国内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人民币升值和进口关税逐渐下调使国内外比价关系变化的调节作用逐渐显现, 加上国家其它鼓励进口政策, 2008年进口增速将基本保持稳定。如果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和其它矿产资源价格上涨的态势延续到明年, 这些产品的进口额受价格上涨的影响也将呈现加快上涨的情况。初步估计, 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19%, 进口增长18%, 贸易顺差规模大约为3284亿美元, 比2007年增加604亿美元, 贸易顺差的增幅由2007年的47.7%明显下降为22.5%。

(五) 物价涨幅趋稳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政府将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货币政策从紧操作将使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局面有所改观。2007年世界粮食已经获得丰收。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初步预测, 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增长4.8%, 2008年世界粮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大, 有可能出现高位趋稳甚至小幅回落的态势, 这将有利于我国消费价格稳定。但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增产后进一步增产难度加大, 去冬全国出现多条大江大河流域严重干旱偏枯气候条件, 可能对2008年夏粮增产构成较大不利影响, 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依然保持紧平衡状态, 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根据近十年来的经验, 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存在大约三年左右的短周期, 国内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将引导农民和企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生产。

据此估计, 2007年三、四季度是食品价格上涨的高峰期, 年底之后开始回落, 2008年将延续下行走势, 消费价格涨幅呈现前高后低、小幅回落趋势。但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目前处于高位, 再考虑到我国资源类价格改革的迫切性和2007年下半年严格控制出台政府调价措施的后续影响, 2008年下半年有条件和需要出台的政府调价项目较多。

综合考虑国际市场趋势、国内控制物价的综合性政策措施影响、物价的翘尾因素、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造成的新涨价因素、政府对资源类产品调价的合理幅度等, 初步测算, 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将回落到4.6%左右, 大约比2007年下降0.2个百分点。国内资源类产品价格与其它产品比价关系的变化, 要求我国加快资源类产品价格调整步伐, 这将对2008年生产资料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使得生产资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有所提高。

第四部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为了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 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2008年,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 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着力促进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力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财政政策稳健操作,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

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小幅回落, 企业收入增速将难以保持2007年的高增长, 再加上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 企业所得税增幅将会有所下降;增值税改革试点将进一步扩大范围, 增值税收入增长将受到一定影响;进出口贸易增速也会有所回落, 进口环节税收增速会出现回落;证券交易印花税将难以保持2007年的高增长。

考虑以上这些减收因素, 并结合数量模型测算, 初步预测, 2008年财政收入将增长20%左右, 比2007年增收10000亿元左右。2008年为了避免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同时为了给将来财政政策再度扩张留下空间, 财政政策应该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 建议不再安排预算赤字, 实现财政收支当年平衡。根据我们初步测算, 2008年财政支出只要控制在18%之内, 就可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2008年为了避免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同时为了给将来财政政策再度扩张留下空间, 财政政策应该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 建议不再安排预算赤字, 实现财政收支当年平衡。财政建设投资支出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和一些已批准的建设规划重大项目, 特别要从严控制各级政府楼堂馆所项目重新抬头。应出台严厉政策控制地方财政实际上的“赤字”规模, 对政府负债经营城市建设的做法加以规范管理, 控制政府投资扩张势头。

二、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 更加灵活运用价格型政策工具

从防止经济运行从偏快转向过热和防范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等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 要采取多种手段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 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同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加大对“三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消费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要合理运用利率杠杆, 注重引导公众预期。要继续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 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在利率调控上, 将从国内经济运行需要出发, 不能囿于中美利差的限制, 必要时选择自主加息来消除负利率, 使利率水平不断趋近均衡利率。为防止贷款利率过高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冲击, 可选择不对称加息, 即暂时维持贷款利率不动, 仅提高存款基准利率, 实现存款实际基准利率由“负”转“正”。

三、引导人民币一揽子货币实际有效汇率小幅升值, 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在当前形势下,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利大于弊, 对外可以降低进口成本, 促进国内企业更多利用国外技术设备、资源和加快“走出去”步伐, 对内可以提高出口门槛, 压缩国内落后产能通过出口继续生存的空间, 加大推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2008年应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适度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 不仅要实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更要引导人民币一揽子货币实际有效汇率实现小幅升值。为了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要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 尝试人民币境外融资。扩大国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机构范围, 允许人民币出境使用, 必要时, 可允许发行人民币商业票据。尝试允许境外企业在境内直接上市, 使人民币融资逐步国际化。

坚持资本项下不可自由兑换, 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的监控。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的检查, 加强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短期外债的管理, 严格控制短期外债规模, 控制短期外债的结汇。建立健全对境外资金流入国内股市、房市的监测监控体系。

人民银行、外管局、证监会、建设部等职能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 摸清境外资金流入国内股市、房市的渠道、方式和规模, 及时制定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

四、多管齐下抑制物价上涨, 防止通货膨胀的长期化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一要加大对农业、畜牧业生产政策支持力度, 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力争粮食稳产增产。

二要充分利用国家储备吞吐量调控农产品市场, 积极增加货源, 保证市场供应, 维护食品价格稳定。

三要全面研究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 从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等多个环节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反馈共享机制、应急反应处置机制, 增加财政对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投入。

四要大力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价格监测, 加强市场监管, 及时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

五要打破垄断, 在一些垄断性行业, 积极引入竞争因素, 迫使垄断价格下降。

五、综合运用税收和价格等经济手段, 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 采取更有力措施, 抓出更大成效。

一是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个体系, 加快制定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配套政策。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督促检查, 加大环保监控和执法力度;

二是综合运用税收和价格等经济手段, 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应加快资源税改革的实施步伐, 不应因担心资源税改革措施的推出会推动价格的上涨而推迟, 应该认识到资源税改革的主要作用是调整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状况, 尽管此举会对部分产品的价格产生一定压力, 但这是资源税改革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价格总水平的调控应交给财政和货币等总量政策去调节。

三是加快资源价格改革和调整的力度, 在调整成品油价格的同时, 应该综合考虑成品油与电、汽、天然气等价格的比例关系, 避免因成品油单方面调价造成其它产品供应紧张。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提供)

2007中国责任消费调查报告 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自己的购买行为是一种“力量”,每个人手中的钱币其实都是自己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对责任行为的一张“投票”。深谙其中奥妙的企业开始回应这些消费者的意愿,他们开创“先于购买之思考”的理念,因此,有机、绿色、环保产品消费,反浪费消费等责任消费行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企业的认可,并开始付诸实践。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公众的责任消费意识,同时推广和普及责任消费知识,2007年3月15日,世纪竞道(CsRMau.com)、《WTO经济导刊》联合发起2007中国责任消费调查。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我们结合对国内外责任消费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了责任消费概念,并设计了几方面问题以了解社会对责任消费的看法。

本次调查在搜狐财经、厦门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主要调查抽取三个不同的样本,共获得5141份有效问卷。其中,第一部分是对上海和北京地区1000名上班族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89份,有效率为98.9%,第二部分是对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96份,问卷有效率为99.6%,第三部分是网友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156份。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对目前中国公众的责任消费状况,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何为责任消费

消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司空见怪的现象了,在现代商品社会中人们更是与它形影不离,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工作学习都在时刻伴随着消费行为,有的西方学者甚至以“消费社会”的理念来解释现在的社会。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及其再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而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影响生产。因为消费的数量和范围总是受限于生产的可能性,也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并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因此,有效的生产总是建立在符合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的基础上。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明白对消费的关注、消费方式的改变、消费理念的革新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可以促进社会、环境的健康、科学、和谐的发展。基于这种观点,一种全新的消费态度与理念正在全球得到广泛推广,这就是责任消费。

我们认为,责任消费是一种消费心理与消费态度,也是一种新型的消费理念与形式;责任消费是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的实现方式;责任消费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动力,责任消费不是不切实际的买高价,是健康消费的理性行为,责任消费不是虚伪的道德姿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功;责任消费不是绿色乌托邦,而是如购买节能灯的简单小事。

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说的消费多是指主体是个人的消费,对于这种新的消费形式,它的主体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责任消费,其消费主体是个人、家庭或其他以“消费”为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临时性群体,比如某产品的团购群体。而广义的责任消费除上述消费主体外,还包括商业企业、政府机构、NGO组织等并非以“消费”为目的而进行采购的群体,他们的“责任消费”行为通常也被称为“道德采购”。

但是,不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责任消费,其消费主体都相信他们的消费/购买行为必定会对未来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为促成积极作用的形成,他们在购买、使用、保存和弃用消费品的过程中,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尽可能全方位地考虑下列因素:

第一,产品的来源和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等过程是否符合环保原则?

第二,产品是否会对社会稳定、长远发展带来危害?

第三,生产产品的劳动者是否获得公平合理的待遇?

第四,产品制造商是否关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第五,怎样使用、保存和弃用产品才不会对环境、他人带来危害和负担?

他们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都是对生产者的一种积极的信息传递,通过这种传递,促进企业生产和提供更符合社会健康、长久发展的产品。他们的使用、保存和弃用方式也为其他消费者传递积极的信息。责任消费主体的这种消费行为一旦形成、固定并持续下来,就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消费形式。

责任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

为了解中国目前的责任消费状况,此次调查所用的问卷为常用的封闭式问卷,调查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例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部门等,第二本部分为问卷的主体部分,内容涉及对责任消费的了解、认识、看法、理解以及接受可能等。

责任消费,作为一个全新的消费态度与理念,我们第一个想要得到的数据就是人们对于责任消费的了解程度,问卷的第一个题目就是“您是否知道‘责任消费?”。在我们获得的样本数据中有80%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知道,没有听过这个短语”,仅仅只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很清楚”。此外,15%的人表示“不清楚,但听过这个短语”,剩余的3%对于责任消费比较清楚。我们可以发现,只有20%的受访者听说过责任消费,而其中15%的受访者对责任消费仅仅只是听说,并不清楚。可见,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完全不知道或不了解“责任消费”这个概念。

调查伊始,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和认识这个新的概念,但不理想的结果实际上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一种新的事物总要有一个被人们了解与认识的过程,这也暗示着我们作为责任消费的提出者与倡导者的意义与作用。另一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在对于被调查者了解责任消费这个概念的途径的调查中,样本中的95%选择了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知道和了解了“责任消费”这种消费理念,其他对于“责任消费”的了解主要是依赖个人的兴趣或者工作的需要。

虽然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对于责任消费“完全不知道,没有听过这个短语”,知道和了解责任消费这个概念也只是通过“填写本次调查问卷”,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人们对于责任消费的理解和认识。在我们的调查中,100%的受访者认为“责任是或更接近毛购买产品时,自觉地承担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维护人权、保护知识产权等责任”,而没有人选择“消费发生纠纷时,帮助企业追究消费者的责任”或“消费发生纠纷时,帮助消费者追究企业的责任”。在对于责任消费行为的认定上,有10%的人选择了“不乱扔果皮纸屑”,80%的人选择“购买正版碟片书籍”,70%的人选择了“使用无铅汽油”,10%的人被调查者选择了

“购买价格低廉的产品”,50%的人认同“不购买童工生产的产品”也是责任消费,93%的人认为“购买有机食品”是一种责任消费。但是对于“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向生产商投诉服务不佳等问题”、“给红十字会捐钱”等都不认同。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问答状况,似乎表明“责任消费”这个新生的概念在人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着,只是还没有被明确地提炼和表达出来。

尽管如此,本次调查研究也发现,人们在社会现实中选择自己的行为时仍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价格等经济因素。例如,在测量人们的消费倾向时,我们采用了问题“假如您要买一台电视机,在品质:赶致相同的前提下,下列这些情况会如何影响您的购买?”,并提出了几种假设第一种,“商家不给工人上保险,但是其产品价格比其它公司同类产品低5%~10%”,这时有50%的人选择购买;当“商家投入资金解决副产品污染问题,但是产品价格比其他公司同类产品高10%~20%”时,有40%的人选择购买;而当“商家投入资金解决副产品污染问题,但是产品价格比其他公司同类产品高20%~30%”时,选择购买的比例却减少到20%。这让我们看到了价格因素对消费倾向的影响,同时也有60%的被调查者认为责任消费意味着高价消费,只有25%的人否定了这种看法。这是不是意味着价格等经济因素对责任消费理念的接受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呢?事实并非如此,在“商家不给工人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比如:每天连续站立超过八个小时、限制如厕时间、工作餐仅提供面包和水、工作场所持续高温40度以上,等等”这种假设条件下,95%的人选择了不购买此商家的商品。尽管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无法知晓、核实以上假设,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虽然价格因素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但对于一些极端的商家行为人们选择了对其商品的排斥。

此外,人们相信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将会促使企业发生转变,对于消费行为与企业的关系,如图四所示,90%的人认为“关系很大,虽然个人消费不多,但我们的责任消费行为会促使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8%的比例认为“关系不大,不足以影响企业的行为”,仅仅2%的人认为“没有关系,消费是个人行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根本不会被消费者重视”。

以上的分析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消费行为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人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消费行为来改变企业的一些做法。但要像这样付诸实施,似乎也是需要一定的代价或者成本的,特别是个人在经济方面的得失,60%的被访者认为责任消费意味着高价消费,同时也有20%的人认为这是有钱人才可以做到的事情。

与此同时,责任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对于它的发展趋势,人们并不是很乐观,只有15%的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消费趋势,会有很强的生命力”,5%的人认为是“一个短期潮流,会‘火一阵子”,而80%的人认为责任消费将是“非主流趋势,不温不火,但会持续下去”。

从整个调查与分析的过程来看,虽然人们对“责任消费”的了解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极少。但是受访者在最后也表示了对这种知识与理念的渴望,有80%的被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10%的人表示无所谓,5%的人对此并不感兴趣。而在获取“责任消费”相关信息的渠道上,80%的人选择了网络,这显示出当今社会中网络的力量。另外有40%、40%、30%、10%、5%的人分别选择了报纸、电视电影、杂志、会议和其他途径。

调查的主要结论

责任消费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一种新的消费心态与理念、一种科学与合理的消费形式,世纪竞道是其提出者、践行者与倡导者,也是本次的调查者。在本次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并得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结论与启示:

第一,从本次调查分析的整体情况看,人们对于“责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心理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可以说是很陌生。绝大多数的人是通过本次调查获得知道与了解“责任消费”的,这也说明了调查者在问卷的末尾附上对“责任消费”的介绍的必要,以及这种宣传方式的有效性。但与此同时,人们却急切地表达了对“责任消费”相关知识的需求,人们渴望了解和获得这种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对其进行抵制。

第二,虽然人们对“责任消费”这个新的概念表示陌生,但他们对“责任消费”内涵的理解却是相当的恰当与准确。这一方面可能与被调查者的知识背景有关,他们大多都受过不错的教育,但另一方面似乎也反映出这种消费方式已经模糊的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

第三,一部分消费者时常会以“责任消费”的形式来进行消费,但这种消费心态或行为大多是不自觉的,并且这种行为的选择有时也会被商品的价格所影响。

第四,人们基本上已经认同了消费行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关系很大,虽然个人消费不多,但我们的责任消费行为会促使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责任消费”的宣传、乃至被人所接受后,企业的生产经营将日益受到普通消费者的影响,企业也将更好地负担起社会责任,由此,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大二学期计划下一篇:《中彩那天》读后感2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