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格桑花散文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遇见格桑花散文(通用9篇)

遇见格桑花散文 篇1

盛夏的热情已然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秋的薄凉。

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只是有耕耘的人才有的收获。没有付出过的,就只有独自体味这一天胜似一天的寒意。

这样的日子平淡无奇,但也简单安然。时间总是按照它固有的步伐前进,不会因为谁而停顿。握住了的,就拥有,握不住的`,便是过眼云烟。星星还是那些星星。只是各自不在了原来的位置,距离也不是原来的距离。这就是斗转星移了吧!

昨晚出去锻炼,外环路边有很长一段绿化带,开满了格桑花。虽已是中秋时节,却开的如此热闹,我不由得欣喜万分。我喜欢这种花,简简单单,整整齐齐,不妖艳,不芬芳,纤细但不失挺拔,柔弱但不失坚韧。它们的脚下是石块和砂土,但它们依然开的灿烂。格桑花是幸福花,在西藏象征爱情。因为喜欢,就不由的想摘几朵。太多的一片,摘几朵构不成破坏——我且这样为自己的私心找理由。于是格桑花就开在我手里。紫色的,粉色的,还有一朵花上有两种说不出来颜色的。而我特别想要一朵洁白的。白色象征无暇吧!幸福和爱情,就应该是这样。一路向前走,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寻找。眼前出现一朵白色的,我停下来,欲伸手,却又缩回来。也许前面会有比这朵更大的。继续走,又看到几朵,又停下,又犹豫,或者前面会有更洁白的吧……这样走走停停许多次,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那朵白色。突然我脚步停下,怔住了。原来只顾着看花,路已到尽头。前面是在建的工地,一片狼藉。格桑花也到这里,没有了。我开始后悔,为什么没有采那朵,或者那朵……我只好在最后的一片花中,选了一朵。一路走回来,一路怅然。

其实我可以折回去,再重新去找,但是我没有。人生的路走过了就走过了,永远不可能折返。错过的人如同错过的那些花儿,再回去,也找不回来。

格桑花的花语就是:珍惜眼前人。如何学会珍惜,或许是值得人一生学习的事情。但有些人懂得,有些人并不懂。缘分并不是天注定,而是自己把握的。就像格桑花,我真正想要的那朵,就在我的举棋不定中与我擦肩而过。

浦江盛开格桑花 篇2

——“上海也有我的家” 系列活动记实

上海市共康中学徐剑宏孙惠颖

“上海也有我的家”系列活动是上海市共康中学办学十多年历程中凝炼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共康中学坐落于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西北角,是一所藏汉合校、以藏族学生为主体的寄宿制初级中学,藏族学生常年住校。“上海也有我的家”系列活动是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藏汉师生结对活动、藏汉学生结对、社区居民与西藏学生结对联谊为主要形式,以情感为纽带,全面关心西藏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活动。

格桑花的第二故乡

每年八月,黄浦江畔的机场或车站,都会满腔热情的迎来一群又一群西藏孩子。美丽的格桑花带着希望和理想从青藏高原来到上海。

十一、二岁的孩子远离家乡、父母,来到千里之外的地方求学,风俗习惯迥然不同,他们将面临多少困难啊!

自1998年建校以来,每年都有140名左右的藏族新生入学,他们要在上海度过四年的学习生活。为了让上海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第二故乡,为了让他们在上海充分享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生活在“西藏有我家、上海也有家、民族是大家、全国是一家”浓郁的民族团结氛围中,学校主动挖掘、充分整合学校、社区民族资源,开展了“上海也有我的家”系列活动,设立了“上海也有我的家”的活动基地,以此为纽带联结藏汉民族同胞之间的感情,使藏民族同胞充分体验到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温暖。在结对活动中为藏族孩子营造 “家”的温暖:

每一个教职员工都与一个藏族寝室结对,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

每一藏汉班级之间结成联谊班,藏汉学生心灵上形成了互助和依赖的情感; 每一个藏族班与彭浦新村社区居委会携手结对,藏族孩子与居民,搞活动、共联欢,共享藏汉一家的温馨。

“三结对活动”使学校逐步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落实上海市市委、市政府智力援藏工作的格局。

师生结对:绿叶无言一片情

“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人生价值的平台”。共康中学的老师们为了培育西藏学生,无私奉献。

学校24365工程——24小时365天全心全意为西藏学生服务的工程是推动藏汉交往的桥梁。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员工都与藏族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结对,主动关心藏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状况,广大教职员工也经常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去寝室送关爱,学生刚来上海,水土不服,浑身不适,老师们为此忙前忙后帮学生换衣换药。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思念亲人想回家,老师对他们循循善诱,畅

谈理想,激发自信。节假日带孩子们去书城、博物馆、公园等场所。

在藏族孩子眼里,老师们是他们的姐姐、哥哥,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旺堆诺布同学在“上海也有我的爸爸”一文中这样写到:

爸爸回西藏后,只有我一个人在上海学习了。天上飘下来点点星雨,冰冷的雨无情地打在脸上,连平日里温暖的眼泪也变得冰冷,模糊的视线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慢慢出现……

近了,近了,越来越近了。我看清了我眼前的这个人——班主任戴老师。老师叫我不要伤心,并对我说:“每个人都要经历这种痛的,你要坚强……”慢慢地我眼前又浮现出第一次见到老师的情景:那天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老师带我走进教室,发给我们课本。紧接着带我们去了寝室,还帮我们提行李包。到了我们的寝室,他教我们怎么收拾柜子。这时我眼前浮现出我老爸教我把衣服叠好分门别类放进柜子的情景,不禁一颗泪珠落了下来。

军训期间,他对我们更是无微不至地爱护。每天晚上一回到寝室后,他总会教我们怎样洗衣服。还把我一件很脏的衣服洗了半个小时才洗好。我突然想起以前妈妈每天帮我洗衣服的情景。我的心一下子温暖了,我觉得戴老师真像我的爸爸,虽然每次他总会批评我,这和我爸可是一样的。我明白老师心里也像我爸爸一样爱护我。

啊!我回过神来看着老师的脸,才发现老师的眼镜下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肿了,他又为我们操劳得睡不着了。我的上海爸爸您可真好啊!是您又一次点燃了我熄灭的心灵之灯,温暖我的心,照亮我的路。

温馨的大家庭里,师生是互敬互爱的一家人。教师的付出同样也会得到回报。06年暑假,初二(4)班的安老师突然接到学校的电话,要他赶紧去学校,说班级有点事,当他忐忑不安赶到学校,推开教室门时,教室里响起了生日歌,班长送上了一大束鲜花,蛋糕上的蜡烛闪动着鲜艳的火苗,掌声、歌声中孩子们吵着、闹着让安老师吹蜡烛许心愿……安老师面对着这一切,平时的滔滔不绝没有了,他顺着孩子们的意愿,慢慢闭上了双眼,泪水流了下来。

藏汉联谊班:手拉手的藏汉伙伴

情感互通、互助学习的“手拉手联谊活动”是藏汉学生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也是藏汉学生和谐相处的见证。藏汉学生郑重其事地签下友谊协约,承诺“智慧互动共生、心灵共同成长、友谊携手共进”。

在藏汉学生联谊班事迹展示会上,卓玛说:刚来上海时,我对老师讲的听不懂,跟不上,自己想问,但又无法表达出来,作业不会做,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的。当我们联谊班同学了解了我的学习困难后,我们就在一起组成几个学习互帮小组,他们帮助我先在语言的听说上克服困难,而后,再进一步一起探讨学习的方法。说实话,我真的很感激在这一段时间里,汉族班同学帮助我们通过语言关,使我们在最起码的交流与听课上不再那么费力了。

藏汉学生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花朵,要彼此认知各民族的文化,才能形成彼此在心灵上互助和依赖的情感。因此在“手拉手联谊活动”,藏汉学生共同追寻

民族文化足迹,开展了互相了解对方的家乡风土人情;学习几句上海话和藏语;过好重要节日;说出家乡旅游景点和丰富特产;传承家乡人民淳朴热情、勤劳勇敢的精神等活动。

在藏汉学生互相认识藏历年和春节的风俗习惯中,学校通过讲座介绍各民族的风俗知识,学生通过游戏等方式,设置互相认知的情境与前奏,在互相拜年中深化认识;在中秋佳节和五月端午,藏汉同学共同探寻佳节的来历;在藏汉队员“手足情深跳跳步”的文体活动中,汉族同学告诉藏族好友许多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藏族同学向汉族好友介绍了西藏的发展变化,互相加深了了解;在互通一封信,互赠一张贺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互相倾诉心声,真比亲人还要亲。平日里,上海学生还会把自己的朋友请回家,共同感受家的温暖。

联谊手拉手活动中,藏汉学生结成了“风雨,你我同行;快乐,你我分享”的好朋友,班班有对子,人人有好友。一张贺卡,一条哈达连接着稚嫩的心灵。上海班学生顾君说得好:“与西藏学生交朋友真不错,他们比我刻苦,又爱劳动,讲感情。”上海班学生朱婕的母亲不幸因病早逝,西藏学生立即捐出零用钱近两千元。

通过联谊活动,藏汉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祖国各地的文化财富都是中华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藏汉学生的友好交往,不仅帮助藏族学生摆脱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孤独感和寂寞感,而且更利于学校的安定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已成为学校藏汉学生的传统和良好校风。

社区盛开格桑花

98年建校伊始,我们就与彭浦新村社区携手开展 “上海也有我的家”联谊活动。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也主动发动社区志愿者与西藏学生结对组成临时家庭,承担出临时家长的职责,把藏族学生当作自家的孩子,从各个方面关心、呵护着这些岁数小、远离家乡的民族同胞。藏族小朋友多了一个上海爸爸上海妈妈,社区居民多了一个来自高原的“格桑花”。

藏族队员会利用双休日来到居委会手把手地教居民跳藏族舞蹈,传递来自高原的文化气息。而他们的上海爸爸妈妈也会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上海的发展变化;或把他们领回家里,共享家的温馨。

在藏族孩子的上海阿爸阿妈家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春节即将来临,藏族孩子的上海伯伯王伯仁老人呈现一派欢乐的气氛。今天家里来了十几位不寻常的小客人,他们是共康中学西藏班的同学。王伯伯早就忙开了,买来花生瓜子糖果蜜饯,五颜六色摆满了一桌子。大家围着桌子团团而坐,促膝谈心,浓浓的民族之情在心中荡漾。孩子们表演了具有西藏风情的歌舞,博得了的阵阵掌声,新年里的团圆饭味道那么好!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社区里白族居民李雪莲有一位汉族老公,去年又与西藏学生结对,藏、汉、白三个民族和睦相处成为美谈;协保回家的翁根龙老师,与西藏学生达娃央宗结对,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受到藏族

学生的爱戴,西藏学生主动叫他“爸爸”,经西藏学生请求、西藏家长同意,翁根龙特意为藏族学生起名叫翁洁芳;戚泰宝老妈妈特别喜欢结对的西藏学生,为她过生日并请正在当英语教师的女儿为她补习英语,暑假里她与女儿用自备轿车带西藏学生去浦东、去海洋世界等地观光。春节时戚妈妈和老伴带着大包小包的去看望学生,学生家长感动不已,他们说:“早就听说上海有结对活动,今天亲眼所见。上海的家长真是太好了,把孩子送到上海我们放心!”

学生藏族学生“雏鹰小队”、“便民小队”利用双休日去社区为居民服务,去敬老院慰问表演。居民把“藏族学生来我家”当作一种荣誉,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妈妈说:“家里虽然不富裕,但看到藏族孩子又跳又唱,懂礼貌,爱劳动,我和老伴不知有多开心。他们天天住在我家都行。”预备年级新生旦增,在家时是个“小皇帝”,父母从不让他做家务,自有了“上海家庭”后,就象变了一个人。父母来沪看望他时,一到周六下午,父母想带他去南京路看看,他都不肯,说:“上海的爸爸妈妈,平时很忙,我该去帮他们做点小事,他们待我不比你们差呢。”如今,不少家长来沪第一件事,就是去孩子的“上海家庭”看看上海的“爸爸妈妈”。

藏族学生家长看到孩子长高了,懂礼貌了,赞不绝口:“孩子到上海读书,是我们的福气。上海人那么忙,还经常领孩子们去家里,逛公园,做好吃的,我们在拉萨也做不到!孩子在共康中学读书,我们太放心了。

随着结对活动逐渐深入开展,学生们怀着一颗颗感恩的心,立志于向社会反馈一份爱心,以报答党和国家的关心。学生们与赴藏当兵的军人家庭结对,每逢中秋、八一等重大节日,孩子们就把家长邀请到学校,或上门到军属家里,慰问、聊天、一起做家务、给远方的战士写信,甚至让在西藏的家长去军营看望战士,谱写了一篇篇动人的家庭故事。

每年的5月25日,是西藏班毕业生离沪返藏的日子,老师们、藏汉同学、结对家长们依依不舍,无数的泪滴伴着洁白的哈达在风中飞舞,倾诉着藏汉一家人的真情。

美丽的格桑花作文 篇3

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漫步在建好的河堤公园中,看到了河堤两岸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有红的、粉的、黄的、淡紫的,漂亮极了。我忍不住下了河堤,跑到花边仔细看了起来。美丽的格桑花长着得细高细高的身体,它的叶子也细长细长,密密地长在根茎上,和我以前看到的花长得一点也不一样。我最喜欢盛开的格桑花,我仔细数一数,每一朵花都是八个花瓣,有的花瓣上还有勤劳的蜜蜂在采蜜忙呢?我还发现盛开的格桑花的每一片花瓣和另一个花瓣手拉手挨着的,就像八个好朋友一样,和我平时见到的花瓣层层包裹着的一点也不一样。

我问爸爸格桑花长得和我平时见过的花为什么不一样呢?爸爸告诉我说格桑花是盛开在川藏高原上一种最平常的花,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格桑花寄托了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

噢,我明白了,小小的格桑花,美丽、坚强的格桑花!盛开的格桑花呀,是你那小小的身躯默默地为高原儿女照亮了幸福生活的希望!是你那小小的身躯为辽阔的高原装扮出最美丽最灿烂的光彩!

妈妈的话:孩子第一次见到格桑花,我告诉她要仔细观察,看看高原的花和我们家的花有什么不同。孩子还是找出了不同之处。还告诉她了格桑花的生长特点、寓意,孩子收获挺多的。

心中永远盛开的格桑花 篇4

汽车沿着 219

国道疾驰。云朵、山峦、树木、零星的牧人帐篷快速向后闪去,连它们似乎也担心影响了我们的行程。偶尔有雄鹰掠过长空,声声嘶鸣,让高原更显宁静与辽阔。

8月22日,是我们离开拉萨前往噶尔县的第二天。噶尔,藏语意为帐篷、兵营。那里,伊拉日居、冈底斯、则木日三大山脉挽手相依,雪山、银湖交相辉映,令人神往;那里,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劣的自然气候、频发的自然灾害,多民族语言、各异生活习俗、高寒缺氧……人类生存面临的所有艰辛与挑战,让人望而却步;那里,是宝鸡人的精神家园,一批批援藏干部奋斗、奉献,用忠诚和执著诠释着信念,用真情和汗水浇灌着格桑梅朵。

车子快到萨嘎县城。突然,噶尔县随行同志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他哽咽着说:“张宇书记刚刚不在了!”“哪个张宇?怎么不在了?怎么回事……”面对疑问,回答的只有抽泣、痛哭。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滞了。大家由最初的震惊、感伤、叹息,陷入前所未有的悲痛……

张宇同志长我四岁,因为都有共青团工作经历的缘故,彼此熟悉。他待人和善,经常笑眯眯的,我们在一块谈得来,时间长了,私下里称他兄长,公开场合称他学长。和他相处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要数宝鸡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期间。那时,我抽调到市创卫办,他任金台区分管城建的副区长。记得创卫攻坚期间,全市面临“为什么创卫?为谁创卫?怎样创卫?”的转型突破。他的“为民创卫、科学创卫、细节创卫”理念,让城市大绿大美、“两把扫帚变一把扫帚”、消除“坑坑洼洼、枝枝丫丫”等创新实践,使全市创卫“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大家都称他是“创卫区长”,每谈及这些,他的眼睛就笑成了一条线。

这次,我们去噶尔县考察,看望张宇书记是头等大事。以至于几天来,不断地想象雪域高原见面时的那种热切、激动。不曾想,就在我还沉浸于再次见面的憧憬之中时,他却……“看,彩虹!”有人喊道。抬眼望去,天际边,阿里那方天空,挂着一道七色缤纷的彩虹!司机丹木增告诉我们:藏传佛教中有大圆满修行境界的人在临终之时,身体会化作一道彩虹融入天空。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彩虹是沟通天堂与人间使者之说。或许,这彩虹就是张宇同志的化身。我也坚信,他就是使者,一位带给了藏胞福祉的使者,如同格桑花带给雪域高原的希冀。

圣湖、喜马拉雅群峰在清冽的阳光映照下,在蓝天白云衬托中,给人空旷寂寥、水瘦山寒的感觉。连绵起伏的雪山、寸草不生的冈底斯山的单调、冷漠,让人更多地感到一种悲壮。刚过噶尔县门士镇地界,滚滚黑云从天边压了过来。不一会儿,漫天风雪裹挟着冰雹,肆虐着,飞舞着,天地间成了冰雪世界。片片雪花,那么晶莹剔透,那么凄婉悲伤,似乎向着大地在倾诉,诉说对一个灵魂的哀思;对着苍天挥袖,给亡者装扮银装素裹的天堂。阿里高原,八月飞雪,万山顿首,万川呜咽,一切的一切,都沉浸在悲痛与怀念之中。

在噶尔县的第二天清晨,路过一座哨所,见那高耸的岩石上,镌刻着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底座上用大大小小的石头堆砌出“铸军魂、守国土、扎西德勒”几个大字。我胸中不禁热意涌动,眼角为之一湿。边塞诗人岑参“万里奉王事 ,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的诗句在耳畔回响。或许,正是这种信念、意志、情怀,这种格桑花般的不屈与执著,才让孔繁森、张宇等一批批援藏干部,像雪山守望着荒原,像圣湖润泽着大漠,在这生命禁区里奏响大爱强音,在牧人心田催开文明之花。

距离告别仪式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分头忙着做准备。刚做了几朵小白纸花,一个藏族小朋友看了,说很像书记伯伯种的苜蓿花。白色小纸花,苜蓿花,这在平日里两个不相关的东西,此时此刻,是那样的亲近与熟悉。小孩提及的是紫花苜蓿,是张宇同志从陕北引种的。别小瞧这纤纤细草,正是它改变了藏区牲畜春瘦、夏壮、秋肥、冬饿甚至死亡的无奈轮回,承载了防御雪灾、旱灾、风灾、冰雹、霜冻、虫害的重大使命。在牧人眼里,它是神草,是救命草,是高原生灵。当年,为了让它在阿里高原“安家”,张宇同志像哺婴一般精心。如今,近8000亩的“生命绿”,成了牧人的守护神,也成为高原脆弱生态的守护神。触“草”生情,触“草”念人,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从阿里地委出来,顺着县上同志所指方向,狮泉河生态产业园、牛羊毛皮革加工厂、藏式地毯卡垫厂等鳞次栉比。一座座商铺崭新如初,一排排安居房宽敞明亮。极目远处,雄鹰翱翔,黑颈鹤悠闲地漫步,牧人屋顶飘着淡淡的炊烟,好一幅安宁和谐的生活画卷。真不敢相信,这是在海拔 4000多米的藏西。而这一切在张宇同志看来,只是刚刚起步,噶尔不能仅仅是象雄文明故地、世界屋脊明珠、喜马拉雅一城、藏西最干净的城市,早日建成为藏西中心城市、阿里经济强县、边境模范县才是他的所思所想。臵身哈达如山、哭声连天的人海,看着成百上千的干部职工、藏区牧民和驻地官兵列队挥泪送别的场面,我在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个普通的西岐汉子,让这么多人为之肝肠寸断、泪飞如雨?!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踏上这块土地,就已经意味着奉献。把高原作故乡,视藏胞为亲人,把工作当事业,这里的每一个村庄、寺庙、卡点、边防哨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蓝天、白云、牧场、溪流、山峦、戈壁记下了他的身影。作为儿子,他有忠孝难以两全的遗憾;作为丈夫,他有不能呵护担当的愧疚;作为父亲,他有不能谆谆教诲的无奈。他把对亲人的牵挂、朋友的真诚、同事的情谊,化作酥油茶中飘香的奶花、转经筒上永远的轮回、牧人脸庞绽开的笑容。他的一切,已深深融入这方土地。那么的悄然,而又是那么的悲壮。潺潺的狮泉河、肃穆的雪山圣湖、曳动的苜蓿花、祥和的牧人帐篷,以及洋溢在藏胞脸上的幸福,让人欣慰之余,更多的是心颤。一切都定格在这一刻,既成为难忘的记忆,又成为永恒的见证。一切都过去了,又都留下了。这所有的一切,不会因为时间流逝淡出记忆,如同人们铭记至亲至爱的家人;他的生命之光也不会随他的离去而熄灭,如同精神家园,永远值得守望。

临行前,又一次来到张宇同志生前住所,久久伫立,不忍离去。再次深深鞠躬,表达不尽的哀思与怀念!在低头的那一瞬间,看见院中班公柳旁,几株格桑花顽强地向着太阳,孱弱娇小中闪着生命的灵光,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不失挺拔。泪眼朦胧中,它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灿烂。

(作者:付杰 中共麟游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突出“四个结合” 掀起向张宇同志学习热潮 ,麟游县召开学习张宇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9月25日,我县召开学习张宇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安排部署全县开展向张宇同志学习活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付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付杰同志结合自己赴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的所见、所历、所感,详细介绍了张宇同志的先进事迹。他指出,张宇同志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离开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孩子,毅然奔赴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西藏自治区噶尔县工作,因公牺牲。在短暂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坚持抓党建、强基础、固边防,让党旗和国旗在雪域高原高高飘扬;带领藏区干部群众种苜蓿、盖房子、建大棚、抓项目、促招商,为噶尔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援藏工作中涌现出的孔繁森式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和县委书记的杰出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付杰同志强调,学习张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党性坚强的政治品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把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学习张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紧扣我县“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在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学习张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为民情怀,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学习张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扎根高原、献身边疆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无私奉献,自觉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学习张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以党的事业为先,以国家大局为重,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付杰同志要求,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突出“四个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张宇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麟游跨越发展。一要与推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加力提速相结合,进一步寻找差距、明确方向,再添动力、再鼓干劲,不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二要与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相结合,强力推动“八大工程”,全面推广常丰镇“334”和“133456”两个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三要与深化“三问三解”活动相结合,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三问三解”作为工作法固定下来,推行干部“双岗双责”工作机制,着力在“解”上下功夫、出实招、见成效;四要与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张宇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争优秀,坚定信念谋发展,在全县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为实现麟游转型突破、跨越发展激发热情和动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集体起立默哀,深切怀念模范援藏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张宇同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魏小卫同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满红同志分别就省、市委召开的开展向张宇同志学习座谈会精神进行了传达,并对全县开展学习宣传张宇同志先进事迹活动进行了安排;九成宫镇、县发改局、教体局等11个单位和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发言。

描写格桑花的诗句 篇5

描写格桑花的诗句

(第一首)

花如蝴蝶影如飞,五彩斑斓掩翠微。

点染农家妆美景,飘摇田野沐霞辉。

风华招展翩跹舞,岁月轻匆浪漫催。

看似平凡寓梦想,擎风沥雨伴春归。

(第二首)

雪域高原处处家,烟尘无悔渡年华。

狂风暴雨承恩露,寒月冰宵飞彩霞。

草绿山青追紫梦,枝柔叶茂绽红花。

一生淡定云天戏,使者吟歌献爱茶。

(第三首)

格桑花艳已秋凉,万紫千红遍地香。

不做庭园盆景秀,宁为野外草丛芳。

姣妍一季时虽短,奉献终生美更长。

笑对寒风狂肆掠,容颜尽谢种深藏。

(第四首)

热巴少女舞天涯,四海江湖醉万家.

狂野高歌弦子曲,醇香微笑格桑花.

斜肩锦缎飞云袖,垂露青丝散羽霞.

占尽春光无粉色,神魂震撼月新芽.

(第五首)

扎根西域爱金阳,广袤高原展艳芳。

敢耐冰寒能守寂,愈临风热更生香。

铁龙远客擎身绿,天路邻亲笑脸黄。

幸福花开哈达舞,谁言冻土不春光!

(第六首)

野陌斜坡瘦一株,霜欺雨浸不需扶。

茎长细骨随风立,花短灵轻将雪呼。

幸惬三分弥日月,曦光半寸贯荣枯。

拈来红粉娇娇瓣,为我新诗配插图。

(第七首)

心中久恋格桑花,淡定娇妍绽霓霞。

妩媚柔情生净土,玲珑倩影竞凡华。

芬芳一缕阳光丽,风韵三分月色赊。

圣洁堪称真善美,瑶池适种此奇葩。

(第八首)

鹰化丹霞凝芳露,雨耕格花狂风铸。

靓装羞涩剪娇艳,嫵媚风姿借陌路。

蝶吮仙风绽旖旎,蜂吟疏叶枝头驻。

百灵婉转旷原腔,岁月摇鞭香拂妒。

(第九首)

栖身雪域美群山,无悔临篇唱大阡。

云日开花承雨露,风宵邀月斗霜天。

鹰飞草绿追香梦,鹤逸枝红飘紫烟。

使者情怀心淡定,吟歌报喜吉祥年。

(第十首)

山原难得几回春,被雪怀冰寄此身。

只许云天分野艳,不同梅李竞香尘。

微躯瘦损犹无憾,素色妆成每自珍。

或问千江东逝水,凭谁怜取眼前人。

(第十一首)

何关野陌与田园,笑脸撑开一片天。

未择贫穷和富贵,但凭云雨渡情缘。

青葱岁月凝新梦,烂漫风光动远川。

阅尽炎凉终不悔,群芳谱里隐婵娟。

(第十二首)

人唱《格桑花》半醉,不知其意《谷歌》寻。

冬风傲似高原鹤,夏雨掀开草地根。

医圣勤医遭自病,天神抗命战人瘟。

雪莲紫菀高山杜,八瓣福祥显祖荫。

(第十三首)

民赐俗名扫帚梅,田边路畔绽光辉。

紫红粉白情怀遣,冷暖枯荣岁月陪。

沥雨花开思茂盛,经风瓣落梦轻垂。

一路格桑花读后感( 修改) 篇6

办公厅 马爱丽

歌手韩红演唱过一首歌叫《天路》,其中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近人间天堂

青棵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每当听完这首歌,我都不禁会想: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才能被称为“天路”;到底这条路有怎样神奇的力量,能带给人们欢乐和幸福?这样一条天路又是怎样修成的呢?直到我看了《一路格桑花》这本书,才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同时也深深地被一种精神所感动。

书中描写了长年驻守在川藏公路上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的战斗生活情景,没有火爆的场面,没有煽情的对白,没有诡谲的情节,却让人潸然泪下。也许你会觉得作者的写法很传统,这样的调调太老套。但也正是如此简单、朴素的描写,才能让人体验到平凡中的伟大,在都市的喧嚣中寻找到内心难得的宁静,感受到人间的大爱和真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之路。

一开始,我一直在想,一部军旅题材的作品为什么不用一个铿锵有力的名字,反而用花来命名呢,看过之后我明白了:

“一路”指的就是川藏公路,简称川藏线,它是连接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在此路修通前,千百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唯一枢纽——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茶马古道;打个比方说吧,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1958公里的路程,如果靠牦牛运输,一年只能往返一次,即使是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可以说,川藏线的开通,使天堑变通途,它是连接西藏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生命线”。

川藏线是一条美丽的路,有“中国的景观大道”之称,一路上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但它同时又是一条危险的路,川藏公路含复线全长3176公里,沿途需穿越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横跨1

4条江河,被中外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号称中国十大夺命公路之首,在这里泥石流、塌方是家常便饭,洪水、雪崩等灾情更是不断,其中有一段“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的路段,由于在其发生的地质灾害具有数量类型多、分布范围广等特点,甚至有“地质灾害博物馆”的称号。

当初为了修通拉萨到成都这2000多公里路,3000千多个年轻的生命倒下了。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东起成都,西到拉萨二千四百多公里的路上,每一公里都长眠着一个年轻的筑路官兵,每一个脚印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由此可见,川藏线的确不愧是一条天路,是一条用血肉铺就而成的道路,是一条生命之路。

再说说格桑花,它是一种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的普通花朵,秆细花小,看上去总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刮的越狂,它的身姿越是挺拔;雨下的越大,它的叶子越是青翠;太阳越是曝晒,它却开得越加灿烂。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也从不畏惧雪域的风寒!在藏族眼里,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它寄托了藏族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书中,川藏线的武警官兵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在随时都可能要面对牺牲的保通任务中,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任何一点怯懦、犹豫、后退。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感情、青春乃至生命来维护国家民族和他人的利益。他们视战友的生命高

于自己的生命,在这里,生活就是奉献,工作就是牺牲。几乎没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物质东西。他们拥有的只是被人理解和也许不被理解的精神和感情,这其中最令他们痛苦莫过于家人的不理解,就算是这样,他们宁愿把这种苦默默地承受下来,为了保卫“天路”的畅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值得!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就像那些格桑花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不怕环境恶劣,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把生命无私的绽放在美丽的高原。

书中还着力描写了几个女人走进西藏的故事,她们作为军人的妻子,不仅是要面对常年两地分居的生活,而且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什么时候就会遭遇不测,可想而知,那是一种怎样的内心煎熬。书中的三个军嫂,一个是靠打工养育女儿的农村军嫂,独自一人将孩子抚养长大,却从未和任何人诉过苦,千里寻找失踪十年的丈夫,最终找到的却是丈夫的坟墓;另一个是都市白领军嫂,面对世俗的诱惑,她有过动摇和彷徨,当她来到丈夫身边,却发现了令人震撼落泪的秘密,在大爱面前她终于理解了自己的丈夫的伟大;还有一个军嫂,眼见着丈夫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在承受突如其来的痛苦时,刚怀孕几个月的她,毅然决然要把孩子生下来,并且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照顾老公公的重担,坦然面对生活的残酷与考验。这样的爱无不向我们证明了这些可爱军嫂的伟大的人格,她们忍受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委屈、孤寂和牺牲,但

她们依然顽强乐观地生活,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要说,她们也是美丽的格桑花。

格桑花的花语是“怜取眼前人”,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可以说,用“一路格桑花”作为书名,既是对所有川藏线武警官兵和他们家人的歌颂和赞美,同时也是对这些可敬可爱的人给与衷心的祝福。此外,更是警醒世人,学会珍惜身边的人,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只有学会珍惜,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格桑花杯”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篇7

中华民族自古有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的优良传统,慈善乃做人之本。 新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跨越时空,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被誉为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

《丝路英雄·云镝》以“丝绸之路”为背景,是一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民族英雄题材影片,荣获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金杉叶”最佳编剧奖。影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格桑花慈善基金和中国前正集团重点支持,是一部描写丝绸之路上的历史英雄的`宏大之作。雪峰、草原、戈壁、大漠,骏马驰骋,藏獒突击,雄鹰翱翔,电影以英雄成长、博爱天下为主题,情节跌宕起伏,鲜明立体地刻画出了一段民族团结、相互融合的伟大历史进程,是一部讲述中华英雄荡气回肠的史诗力作。影片画面精美,内涵丰富,讴歌英雄情怀,弘扬爱国正气,书写人间大爱,以上率下,以古鉴今,禀赋光和热,传递大爱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正能量。

“汇涓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只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为促使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宣传英雄、崇尚英雄、感恩英雄、关怀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氛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格桑花慈善基金、作家网、中国青年艺术国际交流中心影视文化委员会、中国环境报社影视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格桑花杯”征文大赛。 凡观看过电影《丝路英雄·云镝》的观众都可以参加大赛,要求围绕公益慈善、英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生态环保等主题,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体裁均可。 大赛将由著名剧作家苏叔阳担任评奖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格桑花慈善基金会长吴长海担任执行副主席。来自文化艺术、生态环保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将组成评奖委员会。 大赛设一等奖1名,奖金10万元人民币;二等奖3名,奖金各3万元人民币;三等奖10名,奖金各5000元人民币。 征文截止时间为10月20日,组委会将于2011月26日举办颁奖典礼。 凡参赛观众,需将征文连同观影的有效影票存根一并邮寄至大赛组委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葆路198号时珍堂院内3号楼“格桑花杯”征文大赛办公室

邮编:100070

联系人:李云雪

咨询电话:010-56019384

关于格桑花的花语与寓意 篇8

单朵格桑花的花期是非常短暂的,从花朵开放到凋谢一般只有2~4天,各个海拔高度的格桑花开花时间不一样,所以花期可以持续三个月左右。

格桑花从播种到开花只需70天

最适合格桑花播种的季节,在每年的4~5月份,等到7~8月份的时候就会开花了,整个生长周期在70天左右。格桑花的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从种子长成植株,只需要一个多月。

遇见格桑花散文 篇9

--观《遥远的格桑花》有感

浮山路小学三年级二班:王棋和爸爸妈妈

看过电影《遥远的格桑花》之后,最令我们感动的是电影中小主人公央金的那种对生命的坚守,对学习的渴望的那种可贵的精神。

小央金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因执行任务遭遇雪崩,从此小央金失去了爸爸妈妈,并且得了脑部重病,但是她对生命的坚持,对学习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她的奶奶为了满足她学习的愿望,瞒着她的病情把她从西藏交给了王老师。在班级中,央金是最小的一个,虽然知道自己得了重病,但她仍然乐观的生活,坚持学习。她将大脑的病痛快乐的称作是大脑在唱歌,作为班级的课代表,她坚持帮助老师,帮助同学做好每一件事情。在班级的学习成绩中一直是第一名,这也是对她生命坚持的最好回报。在期末考试前夕,小央金的病再次厉害了,被老师送进了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病情已经进入晚期,生命随时都会终止。当王老师知道了一切后,包括治疗的医生都被小央金对生命的坚守,对学习的渴望精神所感动。但是小央金仍然在生命的最后,以坚韧的意志,坚持参加了最后的期末考试。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下一篇:设备运行分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