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六年级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六年级(精选10篇)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六年级 篇1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爸爸告诉我:《建国大业》的演员阵容强大,百名巨星齐上阵,共同来为祖国成立60周年献礼,几乎囊括了中国电影界的所有明星和知名导演,可视为对中国电影演艺队伍的一次大阅兵。毫不夸张地说:一不留神一个大明星出现了,一眨眼功夫几个大明星就出场了。要是想在这部片子里面去看大明星,那你一定会看的眼花缭乱。据说这些赫赫有名的大明星们都是不计报酬自愿来演这部戏的,因为大家都想为自己母亲的60岁华诞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爸爸特别强调:“全世界只有中国才能汇集如此多的明星,才能拍出如此震撼、如此生动、如此精美、如此优秀的电影!”并且一边儿看,一边儿给我解释我看不懂地方。

我们看得都很认真,最终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喜悦和欢呼声中,我们开始建设我们的新中国。我想:新中国成立真不容易啊,看看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喝酒,把头紧紧地碰在一起,可见他们的兴奋之情,对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尤其看过《建国大业》之后,对毛主席更加敬佩和崇拜了,还有周总理、朱老总、任弼时等革命老前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代价,当演到开国大典那一时刻,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了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

随着片尾曲的响起,我看完了神往已久的电影《建国大业》,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影片讲述了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反映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剧中那一幕幕感人场景又浮现在了眼前:茫茫大雪山,漫漫泥草地,大渡桥边,金沙江畔,他们不畏艰险,滴血奋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是什么让他们这样英勇无畏?是心中坚定的信念,是坚强的革命意志。想到这里眼泪也情不自禁流了下来,不禁感慨万千:新中国的诞生,正是无数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难道不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意志,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1921年党的诞生那天起,伟大的共产党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信仰和希望。是它让中国这条东方睡龙结束了千年的睡梦,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让世界不敢小视矗立在世界的东方的这条巨龙;是它让中国由国弱民贫到国强民富,由腐败无能到万众瞩目。如今,我国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如此,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见证了中华儿女无坚不摧的脊梁。

而今,共和国已经成立了六十周年,共产党妈妈又迎来了他九十岁的生日,望着头顶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又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历史,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洗礼。“振兴中华,勿忘国耻”是我不倒的信念,我一定要苦练本领,努力学习。牢记历史的重任,让五星红旗永在心中飘扬。在此,我由衷地祝愿共产党妈妈永远年轻,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回荡着。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着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

学院组织我们学生观看了期待已久的祖国60周年庆典的献礼片《建国大业》,让我们有机会重温60年前华夏大地上历史性巨变的那一时刻,感受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影片叙述了1946到1949年之间的中国历史,开篇即是国共重庆和谈,继而爆发内战。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的“几十万条破枪”,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时间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一党独裁、腐败透顶展现无余,而共产党则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面。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当即断言“长江以北从此再无大战”,国民党的王牌主力全部覆灭。最让我难忘的是,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在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那一刻,这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和命运的军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国际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时的毛泽东醉意朦胧,斜靠在墙上若有所思,共产党军队几十年革命生涯所经历的苦难,通过毛泽东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来:五次反“围剿”,突破封锁线,艰难长征,翻雪山,过草地„„无数烈士的生命,换来了这历史性的转折,此刻历经百战的铮铮硬汉们再也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着,哭着,笑着,跳着„„慷慨激昂的“英特纳兄奈尔就一定会实现”的歌声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获得了“最可爱的人”的称号,这,一直都是共产党军队的光荣传统。在《建国大业》中,我们看到,解放军解放上海,为了尽量不打扰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军没有使用重武器,宁愿血洒苏州河,解放上海后没有进入民居,而是露宿街头。这种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是应当代代相传的,成为不灭的时代精神。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

在这秋风送爽,五谷丰登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祖国的第59个生日,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为祖国送上一份真切的祝福吧!

我们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的壮丽,长江黄河,记录着我国的昌盛与繁荣。祖国,你的大好光景是我们的骄傲,文明在这里永恒,生命在这里繁衍,一代代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

我们的祖国是如此雄壮,但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一段令人愤慨的血泪史。曾经,战火再次在我国响起,有多少人民的鲜血流在了这片土地上,圆明园的火焰,在每个华人的心中人燃烧着。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外国轻蔑得称我们为“东亚病夫”,这个称呼就像一根针,时时刻刻刺痛着我们的心,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还不强大!

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即使再苦,我们也会直起腰来反抗。每一次,当帝国主义欺压人民的时候,我们从没有降服。革命战士们将青春与生命献给了祖国,他们风餐露宿,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的努力下,祖国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奥运会在我国举行,回答了曾经在报上的奥运三问。随着“神五”、“神六”、“神七”飞上天空,见证了我国的巨大突破,像在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成为了强国!

在国庆到来时,小时候的我也是十分高兴的。我可以快快乐乐的玩,可殊不知,这一天是多少人们的生命换来的。在这一天,我们不止要高兴,也要对那些为了革命而失去生命的人民致敬。应该好好想一想,从此刻苦读书,成为祖国的栋梁。

爱国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 篇2

《建国大业》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跌宕起伏,感情意味更加浓厚,生动地再现了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

对于我来说,这部影片与以往的红色题材电影有着很大的不同,宏大的场面在震撼之余更有细节的耐人寻味,在领袖的塑造上,将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充分展示出领袖的内心世界,把领袖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我想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暂且不说那些丰功伟绩,从片中透出的主席风采领袖魅力就足以觉得这是一部值得去收藏的影片毛泽东的从容不迫和安然自得,蒋介石刻板和拘谨。鲜明对比之中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之中因为战争所造就的人物,也能够感受到毛泽东作为最终能取得胜利一方领导人的风范。

《建国大业》并不是以表现战争本身为侧重点的,而是要体现人民战争的必要性和进步性,扣人心弦的音乐将这四年中国发生的大事情一件件的连贯起来,算得上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一幕幕历史事件从我们眼前划过,我想这不只是影片带给我们的感官享受,更多的是传达给我们历史的史实,能够从历史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3

昨天晚上,公司集体组织观看了一场电影---建国大业。影片讲诉了我军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全过程。这场电影看得我热血沸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果断、勇敢、智慧和对信仰的那份执着和追求、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先烈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慷慨赴死的那份决绝深深震撼了我。从1927年8月1日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宣告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的诞生,之后再到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太多共产党人坚韧不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奋斗、拼死抗争,有很多先烈们倒下了,但他们的精神、信仰却留存下来,指引着更多的人去奋斗,正如毛泽东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把火越烧越旺,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直到现在,我们还一直享受着先烈们为我们争取来的和平美好的日子,比比他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工作?有什么理由不去建设、保护好我们的祖国?

努力吧!同志们,不为别的,就为了对的起各位前辈先烈、为了对得起我们的良心,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团结在党的周围,一起努力奋斗。

建国大业 观后感 篇4

毛概课上,我有幸观看了献礼祖**亲六十岁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五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影片以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进行和平谈判拉开序幕。依次讲述了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撕毁了《双十协定》,发动内战,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像李公朴闻一多这样的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着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在共产党邀约其参加政协会议后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蒋介石的一意孤行的独裁统治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为建设新中国团结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更是尖锐地讽刺了蒋介石。影片中李济深,宋庆龄等一批国名党元老级的任务公开反对蒋介石,张澜领导民盟作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宣言。这些民主人士反蒋,更充分的说明了共产党的小车推出来的战役之所以能打败蒋介石的飞机大炮,是因为顺应了民心。

片中陈坤塑造的蒋经国也可圈可点。蒋经国是民国所谓的太子,跟那些高干子弟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他忧国忧民,与孔令侃不顾国家濒临危难中饱私囊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气魄颇令人顿生敬佩。可惜经国这等经世之才在国民党中只能空留无奈,特别是他的那句“父亲,党和国都到了危难的时刻”更是让人领会到他的一腔爱国心。

我认识到,国民党蒋介石败在了共产党的脚下,其实是败在了自己手里。不仅仅是国民党党的腐败、势力贪污,更是不团结,连老国民党李济深,也被蒋介石排挤,蒋介石总想一人贪污权利,最后成为了“光杆司令”,不得不下台。而共产党毛主席团结人民,连对李济深也不计前嫌。比起来,国民党的军队要比共产党的军队先进的多,有飞机有大炮,而共产党却好比是“小米加步枪”;国民党穿的是挺拔精干的军装,而共产党穿的却是烂棉服,不过凭着团结与智慧,共产党统领了中国。记得毛主席回答李济深的那句话:“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是啊,在某些时候,要放弃一些利益,忘记一些仇恨,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影片以天安门上的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为结束,看完电影,想着历史,心就随着那冲锋号起伏,不由得感慨万千: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古语有云: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但是我们建设中国的步伐仍在前进。这就让我们不要忘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奋斗和牺牲,要继续尽自己的努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影片《建国大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它标志着中国将逐步走入富强。

昨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影片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 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爱 国人士的风采,其中毛主席和周总理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影片中,毛主席常常因为战事而彻夜不眠,每当有主要战役的战报还没有传到时,他总会跑到屋顶上凝望远处,希望搜寻得到一点象征着胜利的标志。其中有一个镜头很有意思:在得知国门的反动派的55万大军被红军全部吞噬掉后,中央领导们摆酒席庆贺,毛主席喝醉酒后倚靠在床上,酣然入梦。在平时因为牵挂战事而难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己的军队大胜而不由得酣然入梦,这样的人领导的军队不取得成功还有谁会成功呢?毛主席也时时刻刻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革命的目标,心中始终是在为人民着想。正是由于毛主席这种为民的精神以及尤为强烈的名族责任感,才训练出来不贪民众一分利的红军,才会打败独裁的蒋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国。

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就是周总理,周总理是个令整个红军队伍都敬爱的一位领导,他的和蔼可亲在队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到最基层的红军部队去做动员工作。但是在建国大业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周总理。在得知韩玉祥将军因为共-产-党的邀请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后,他非常愤怒,把所有的关于 这件事的负责人都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狠狠地把他们给骂了一通,直到毛主席来了,它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是这丝毫没有损坏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让我们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这位伟人,一位和蔼可亲,有责任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伟人!

此外,影片中还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壮志难酬的蒋经国,心系人民的张澜,甚至是阴险狡诈的李宗仁,都为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当然,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领导人,小到最基层的群众,战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为民族独立流过血和汗的,都应成为我们尊敬与铭记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应该被世代传唱!

《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5

昨天看完《建国大业》后,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这部史实大片让我为之感慨,为之动容。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及以黑白史诗片段为表现形式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我感觉本片确实很“人性”,因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澜等是很平平常常的人,他们也会意气用事、会醉酒当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像今天的我们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另外影片中出现的两次落泪也让我感慨万千。第一次出现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刘烨饰演的塔山英雄团的老兵在部队准备接受检阅的时候,突然冲到了主席面前,啪地一个军礼,激动地吼着:“我代表活着的和死去的战友向毛委员敬礼。”黝黑的脸庞上迸出了激动的泪水;第二次出现在蒋家王朝覆灭的前夕,陈坤饰演的蒋经国怀着一腔热情到上海清除腐败,整顿金融秩序,最终被迫屈服。他悲愤地对着蒋介石喊出:“父亲,党、国都已经在危难的边缘了!”两行泪水滑下脸庞。老兵的泪,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鲜血与生命的先驱,提醒我们面对注视我们的先烈,继续为我们毕生追求的事业而努力。蒋经国的泪警示我们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持续变化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这部影片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在电影中,国民党不管人民死活,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却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却和人民相处融洽。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6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在中国成立60周年的前一天,和同学一起收看了电影《建国大业》,使我们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建国大业》讲述了新中国建立的艰苦过程,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呕心沥血,与国民党反动派不懈斗争,赢得最终胜利的过程。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主席、周总理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主席代表的共产党与蒋xx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xx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xx的府第,要求见蒋xx,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总理、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了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毛主席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的党始终站在人民和国家立场上,才能如此海纳百川,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成其大,成其雄,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转眼间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让它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作为90年代后出生的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却应更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建国大业已经结束,建国大业正在进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祖国,您如一叶希望之帆,从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驶来;从神州7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喜讯中驶来;从城市改革振兴的蓝图和乡村富裕文明畅想曲中驶来。于是,我看到春风吹进亿万扇幸福的门窗,听到了“春天的故事”响彻华夏大地。辽阔的海疆飞驶英雄的战艇,西部边陲又腾起冲天的火箭。漫漫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有过辉煌,有过挫折。勤劳勇

敢的中国人在三代领导人和党中央领导下,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振兴

中华,壮我国威”的经济建设。

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7

电影情节是这样的:经过八年抗战后,老百姓想过和平生活,主席就想和蒋介石和谈建立民主政府共同治理中国,但没成功,蒋介石违反约定,挑起了战争,要独裁,主席就说有时和平是必需经过战争才能取得的。于是经过一系列大战,终于把蒋介石赶出了大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虽然主席赢了,但当时的情况也非常危险,他有一次就差点被炸死,那次他刚吃了安眠药睡觉,蒋介石的飞机正好来轰炸,幸好其他人及时把他抬走,才逃过一劫。

我觉得主席能打胜仗,不光是他指挥的好,他把主要负责人都分开在各地,不会一下子受到重创,丧失继续战斗的能力,就是他说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得民心,他的部队都不去打搅老百姓的,后来其他很多党派又都来支持主席。而蒋介石呢,不仅不得民心,他手下的人也不听命令,内部又不团结,当然要输了。所以我觉得团结互助非常重要,平时一定要和气待人,以集体利益为先,要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8

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一)今天在老妈的强烈的要求下,和哥哥3个人去大光明电影院看了演员阵容无比强大的《建国大业》。看完之后,的确感觉非常震撼,而且怎么我看了就觉得颇有喜感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进了影院,哇噻,几乎全部都是阿姨叔叔,爷爷奶奶级别的人物,是那种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和我们一个放映厅。感叹,这电影的魅力难道可以用上下通吃来形容么?

首先出现的大家比较熟悉的当然是“纪晓岚”——张国立。他一个光头,外加小胡子,老妈是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怎么这么像纪晓岚里的形象„„”PS:现在老妈又在看《铁齿铜牙纪晓岚4》,接着说:“现在看看么,像蒋介石了。”汗,其实张国立的演技还是值得肯定的,把蒋介石的感觉演了出来。

接着出现的是矮个子刘仪伟,他的那张脸,怎么看怎么奇怪,特别是放在如此政治颜色强烈的片子里就更加让人匪夷所思,啊,对了,外加他的特异语气,不让自己笑出来还是有点困难的。

之后立刻出现的是位国际巨星,没错,正是功夫皇帝李连杰。他的脸被定格在大屏幕上的时候,全场哗然,看那一身国民党军装穿的,完全颠覆他的平时形象,而且配音采用的也是李连杰本人的声音,各位想想他的声音吧,我就不再点明说了。

孙红雷扮演的是一个记者,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请允许我称呼他是“斯文败类”,看他说话说得结结巴巴,我还在想他拍这么些镜头的时候,到底NG几次。

嗯,让叶子回忆一下后面出来的是谁,哦,应该是蒋经国的扮演者——陈坤。史上最帅的蒋介石之子我算是在今天见识过了,但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是要说的,陈坤在戏里很严肃,完全没有《金粉世家》里的玩世不恭,也没有《粉红女郎》里的吊儿郎当,多一份的是正密的心思。

再者嘛就是可爱的范伟大叔了,他在戏里扮演的是为毛主席做饭的人,在见到毛主席后兴奋得像个孩子,本来范叔叔的脸就非常有喜感,再加上他那有点傻得可爱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可惜,最后由于间谍的通风报信,回去拿正在驴子上煮着的菜的他被无情地炸死,而毛主席送给他的一包不舍得抽的烟,也经毛主席之手烧在了他的坟前。

比较雷到我的是陈凯歌的形象,看见马路上有人肆意打人,他拿起一杆枪对着天开了一枪,如果换成是孙红雷完成以上动作,或许我会觉得很MAN,可是陈导,您那文绉绉的长相,实在不适合冯玉祥这个角色。

然后么,应该就是成龙大哥了吧,一个连名字都没有打出来的香港记者,还说着一口的粤语,同样是戴着副眼镜,很有feel,只是戏份太少,就几句台词,而且,为什么成龙大哥显得如此苍老„„

冯小刚不能不说,他扮演的可是上海滩以前的大流氓杜月笙啊!那一个流氓样,嗯,很好很强大,墨镜加拐杖,难怪和他对戏的陈坤会觉得压力很大,要求反复试戏。啧啧,原本就有这样的潜质,再加上他那被周立波说得极为出名的外表,想不笑都难。

随即要说的就是刘晔了,他扮演的也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士兵,当毛主席和朱德司令开始阅兵式的时候,他是唯一一个用吼来完成全部台词的演员,吼到后面就破音了,看着他的样子,有点让我想起《硬汉》里的刘晔形象,嘛,男人味道还是有的,就是觉得他吼台词的时候随时都会有笑场的可能呐?

叶子最近的记忆力果然不好,白天刚看完的电影,连明星的出场顺序都不记得了。罪过,罪过,那么接下来是谁呢?啊,差不多是甄子丹了,他扮演的是田汉,(什么?问我田汉是谁?!对着窗户去唱国歌100遍!)他也戴着眼镜,(我说导演,你是眼镜控么,怎么这么多演员都平时不戴眼镜的集体变成四眼?)那一个正经样,绝对让人眼前一亮,只可惜,平时看惯他板着脸教训坏人,今天看他在毛主席面前谦虚一笑,实在让人冷啊。

终于终于,到了叶子印象最深刻的演员了!对,就是那位春晚上去次数最多的人——冯巩是也。(他怎么也戴起眼镜来了啊喂!导演你果然是眼镜控么„„)冯巩的台词不多,可是十分有喜感,他是在讨论国歌的歌词是否要改的一场戏里出现的,举手举了好几次的他,都没有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来被毛主席看到,才得以说上话,还带着他独有的乡音:“我想说的都被他们说了,也就没啥意见了。”附带着他的幽默表情,本片放映至此,最大的笑声出现了。没办法,人家的本行啊。

哦,差点忘记了梁家辉,他何止没有名字,连台词都没有!为了与毛主席和宋庆龄合影,他不顾前面站着的是妇女代表,在摄影师郭德纲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拍了照片,可是最终被人拉走,并且被要求从照片中删去,可怜的梁家辉。

最后出场的当然也一定要是大牌,嗯,这人不是别人,正式天王刘德华。他扮演的是蒋介石的手下,有魄力,让我联想到了《无间道》里的他,在他的一个回眸特写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蒋介石对于大势已去的无奈背影,更多的是复杂的感情„„(坏笑)

嘛,总体来说《建国大业》还是不错的,看的叶子我很震撼啊!各位,不妨去看一看吧!会有不同惊喜的发现。

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二)经过千辛万苦搞到票,然后聚精会神地看完了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电影的场景设计和叙事角度有大有小,最喜欢两个场景:一是北平机场,万人喜迎毛泽东和老红军战士的声嘶力竭的场面,令现场观众百感交集,不禁涌动起对建立共和国的无数先辈的敬仰情怀。二是蒋经国前往上海督导经济,直面谴责孔家才是让党国身处危难的蛀虫,回到南京时父亲蒋介石却对他说“不反亡国,反则亡党”的言语,一番时局的忠告带走了经国的锐气,这或许是对多年之后的台湾主政人物的一种性格铺垫和诠释吧。据说蒋经国在深刻反思败走台岛的教训,启动肃贪和党建转型改革,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将台湾带上“亚洲四小龙”的地位,亲手实现了政治解严(将台湾带入民主时代),集其大成的功业在他之后的新台湾,未见在政治境界及领导效能上超越蒋经国的新典范。蒋经国“与时推移的改善及修正的性格”,注定这位奇迹经济的缔造者最终心力憔悴呕血而亡的悲怆宿命。因此我认为,影片中陈坤的扮相与我心目中的蒋经国最为吻合。片中对征集到国旗、国歌作品的选用过程,犹如生动的教学片,更让人增长了不少知识。

看完《建国大业》,如果你非要问我,谁演的最好?我说是张国立。可能在一些人心里,张国立电视剧演的多了,没有那些“电影明星”们更有银幕范儿。其实错了,他是真正有多大舞台能担多大戏的人,蒋介石,这个份量特别重的角色,被他担起来了,担得漂亮。

当然从外形上来说,张国立无论是从长相上还是身材,都跟蒋介石“不像”得太厉害。但是张国立没走“形似”,甚至于没去追求“神似”,他是在演蒋介石的心,把内心吃透了,打通了血脉去演,这个就很厉害。所以蒋介石的第一个镜头一出来,我就闭嘴了,那种融会贯通的精神气质,已经远远超过了演技的范畴。需要再提一句的是,张国立刻画人物用的是“春秋笔法”,不显山不露水的,很多好东西要是不仔细看,一不留神就过去了。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如今许多影视作品塑造的英雄给很多人一种印象,共产党大都是些没文化,被地主老财逼迫无路可走,才入伍参加革命的土包子,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这部影片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剧本的粗糙。作为一剧之本,可以看得出,剧作者试图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集中将五年间的大大小小事件做一全面而详尽地描述,终因功力不够,而显得结构凌乱、内容庞杂,头绪错综复杂,人物刻画不是很到位。

其次是导演的问题。这是一部国庆献礼片,担纲导演的是好像从来没有独立导过电影的、负责电影事业的高级官员,为了>保险起见,又拉了另外一位导演过很多片子的导演。但对于一个剧本先天不足的影片,导演再有号召力,也无济于事。尽管场面做得很大,气势上很雄伟,但描写战争无非就是行军、长镜头、多弄几处炸点,动不动就是航拍,电脑三维动画,虽是群星云集,但仍旧掩盖不住影片的整体苍白。

第三个要说的是摄影问题。片中出现众多开会的大场面,这是一般导演最为头疼的,因为场景单调不容易调度。而本片的导演及摄影师或许为了照顾众多明星的档期,根本就没考虑拍得再细些,几乎都是全景、中景等几组镜头,场面有了,但效果上就显得雷同了。

第四个要说的是剪辑的问题。可能还是因为剧本的原因,内容上的凌乱表现在剪辑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太跳跃的手法有点模仿美国大片的意思,以对白或音乐的先入作为场景转换的套路,也显得有些老套了。黑白与彩色色调之间的转换也都过时很久了。

总之,这部片子作为主旋律的国庆大片,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不是个损失。它没有早年间《开国大典》拍得精致,当然,想看明星们是如何在一部影片里集中露下小脸的,看看也挺有意思。

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三)放映厅内的灯光缓慢却有些突然地亮了,影片已经结束,我有些激动,想要但羞于举起双手鼓掌,最终在片尾曲中听见零稀的掌声,响应了这份心情。为自己感到遗憾。

在影片的前半,我还难以接受其过于片断化的叙事,有些不合时宜的插入曲,乃至客串角色的小煽情。我数次察看手表,以为将近尾声,却发现余有长得让人不知道接下来还能讲什么的时间。现在,我也不好说她是否把握了历史剧与众星联袂,这两个课题间的平衡。

然而这究竟是不能以寻常电影的标准来判断的,内容和背后的意义超越了形式本身,透过历史画面领我们感受老一辈贤达在建设新中国过程中挥洒的汗水、做出的牺牲。因为是60华诞的献礼,所以她是昂扬的;因为是对历史的回顾,所以她又是沉静的:如何有了现在,如何开拓未来。友人对我说:“爱国的心人人都有,只是有时不便直白地表达出来,而激发这情感,总得有个契机。”因而我想,爱国是热血,也是内敛。前者,忆及闻一多先生悼念李公朴烈士的最后的演说;关于后者,脑海中满是大家三个月来训练的场景。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篇9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首映的、翘首以盼、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电影放映前举行了见面会。导演黄建新周恩来、邓颖超、宋美龄的扮演者与观众见了面;赶不及参加映前见面会的导演韩三平也放映结束后与观众见面互动,征求观众意见。现将观后感一吐为快。《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三是剧情牛: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建国大业观后感精选 篇10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

上一篇:形式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