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精选12篇)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篇1

屈敏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中心幼儿园(518111)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篇2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那么如何在能够实现幼儿教育的情感目标呢?实践表明,开展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概述

1. 什么是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

所谓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创设若干运动区域,并投放不同的运动器械,然后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的界限,让其在各个区域内利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进行体育活动,从而使幼儿在相互接触与交往中实现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2. 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特点

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具有自主性、趣味性、挑战性、整合性等特点,所谓自主性,是指教师只负责安全巡视和活动指导,并不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过程,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活动器材、活动内容以及玩伴的选择,并在活动中对活动环节进行自主安排;所谓趣味性,是指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体育活动器材或活动内容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相适应,并利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所谓挑战性,即体育活动要具备一定的难度等级,这样可以让幼儿在不断攀登中锻炼勇于挑战的品质;所谓整合性,是指活动区域内要综合投放多种体育器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需求。

三、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实施策略

1. 合理划分活动区域

幼儿园在划分户外活动区域时应将幼儿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然后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例如以基本动作作为标准,可将场地划分为攀爬区、跑跳区、平衡区、投掷区等,而根据运动器械的特点,可将场地划分为车区、球类区、野战区、沙地区、民间游戏区。区域划分标准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场地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因此幼儿园在场地划分前应该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合理选择划分标准。

2. 适当投放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是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教师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两点原则:一、材料的充足性,幼儿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其在活动中很容易对活动器材产生独占心理,甚至引发肢体冲突,因此,教师在材料投放中要尽量保证材料的充足,如某校在跑跳区,投放了羊角球、呼啦圈、绳梯等,在车区投放了扭扭车、小三轮车、脚踏车、滑轮车等,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材料活动;二、材料的多样性,即体育器材应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如教师可以在跑跳区,分设两个高低不同的木箱,以供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

3. 科学设计活动方案

科学的活动方案是控制幼儿活动安全,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幼儿园在进行户外活动策划时,首先要明确当前的活动器材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其次,分析当前活动区域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增加何种配套设施进行合理论述;再次对孩子应该如何充分利用新增的活动器材制定多种活动指导方案;最后经过小组全体成员的讨论和修改,并确定活动方案,以指导教学实践。

4. 准确选择活动方式

混龄活动不等于“放羊”,它要求教师在一定教学目的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编制组合,进而实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同一活动区域内实现和谐发展,例如某幼儿园利用“以强带弱”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从而让那些勇敢的、富有挑战精神的孩子带动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一同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实现共同发展。

5. 及时指导活动过程

安全的体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教师要想实现有效的活动指导,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肢体示范,在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器材,尤其是一些新增器材时,教师要先进行示范,以保证学生及时掌握器材的使用方法;二、语言指导,即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语言对活动中产生困惑的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其对活动规则的理解能力。

四、结论

总之,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体育锻炼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幼儿形成团结互助、主动探索的品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作用,并通过活动区域的设置,活动器材的投放,活动要点的示范以及活动过程的指导,保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实现交流与探索,进而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摘要: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通过设置一定的活动区域,提供不同种类的活动器械,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够自主结伴、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在充分享受体育锻炼乐趣的同时,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概述,探讨幼儿园实施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户外运动,混龄体育活动,策略

参考文献

[1]杨玲.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6,24:76-77.

[2]张迎春.幼儿园“拓展性”户外体育活动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23:87-88.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篇3

幼儿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补充,强调将单纯、机械的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转向使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的体育活动。

一、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目标

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体现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及主动性等特点。

1.总体目标

(1)通过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2)通过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评价、分享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3)让幼儿在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中学会理解、关心、帮助他人,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

(4)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适应能力。

2.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

(1)小班

情绪:愿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情绪稳定,不哭闹。

交往:愿意和比自己大的幼儿一起结伴活动,能对比自己大的幼儿的指示做出反应。

合作:学习分享、轮流、等待,能够和他人一起活动。

评价:愿意参与自我评价活动。

整理:能在老师及比自己大的幼儿的帮助下将玩具放到指定位置。

规则意识:能在老师及比自己大的幼儿的提醒下学习遵守活动规则。

(2)中班

情绪:乐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情绪。

交往:能主动结伴参与活动,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

合作:学习结伴、商量、谦让,分享整体合作中的成果,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评价: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评价。

整理:能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整理好,放到指定的位置。

规则意识:能遵守活动规则,学习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3)大班

情绪: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感受活动的快乐。

交往:能主动带领比自己小的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的需要、意见、感受并做出合适的反应。

合作:会与他人沟通、谦让、商量。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友好、愉快地进行合作。

评价:能独立、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整理:能主动整理玩具,并将玩具分类放好。能提醒弟弟妹妹整理玩具。

规则意识:能主动遵守活动规则。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制定活动规则并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二、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开发活动场地,合理创设区域

我们首先为幼儿创设了塑胶软化地面、人工草坪等不同质地的户外活动场地,继而充分挖掘各种场地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器械的功效。以基本动作作为划分区域的标准。区域的划分、内容的选择还充分考虑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经过反复的研讨和尝试,我们最终选择了平衡区、投掷区、蹦跳区、综合区。根据幼儿使用运动器械的特点,我们又增设了车类区和球类区。在设置区域时我们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

2.合理投放器材,物化活动目标

器材的投放是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器材投放得是否恰当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经过多次实践研究,我园的户外体育游戏器材是这样投放的:

由于混龄活动中幼儿存在年龄差异、个体差异,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创设了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情境和活动材料。如平衡区,在入口处我们设置了高矮、宽窄各不相同的平衡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选择不同的道路。

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不同于日常的集体游戏,只有最大限度地将活动的规则和目标物化在材料中,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区域的创设中设置不同的标记、符号给幼儿以引领与提示。如车类区画上车道、人行横道线、停车场等,幼儿无需教师过多提示便可按规则进行游戏。

3.定期定时开展,建立常态机制

每周二、周四上午10:00—10:40固定开放活动区。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手腕花作为区域标志,以控制各区域活动人数,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空间与密度。不同年龄班的幼儿佩戴不同颜色的丝带参加混龄活动。教师通过不同颜色的丝带分辨幼儿的年龄段,以便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并定期进行区域轮换。

全园幼儿听音乐统一进入活动区,活动中有一次听音乐统一换区,以保证幼儿活动内容的相对稳定和及时调整。

三、形成了部分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内容

四、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而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有可能怎样做有心理准备,在活动中以观察为前提,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给幼儿以适时的引导与帮助。幼儿活动前,教师应组织幼儿做好身体各关节的准备活动,活动后应有放松环节,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安全。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看似简单的体育活动,用游戏情境加以包装,往往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如蹦跳区的“袋鼠跳”“青蛙跳”,平衡区的“小扁担”都很吸引幼儿。

2.提供支持性的材料

有的幼儿平衡能力较强,单独走过“高桩”对他来讲难度相对较小,于是“双人小汽车”“小扁担”“小油桶”等材料的加入为他的活动增加了难度与挑战。

3.教师、同伴的示范

有许多器械、玩法是小龄幼儿不曾接触过的,这就让异龄之间的合作出现了困难。为了实现合作,大龄幼儿承担“小老师”的工作。如玩平衡区的踩接沙包的游戏,大龄幼儿边讲解边示范,直到小龄幼儿也能将沙包弹起,两人能够一踩一接地合作玩。

4.教师的语言指导

当大龄幼儿当不好哥哥姐姐时,教师要多鼓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心。当幼儿出现玩厌或想不出更好的玩法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和启发。

5.教师肢体语言的支持

如有的幼儿想走梅花桩,但又缺乏勇气,教师可伸出一只手,给幼儿一个鼓励的眼神,便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五、思考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篇4

【摘要】

现在的幼儿都是未来国家的公民,公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但同样也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要遵守公民的准则。也就是说,从小公民开始,孩子就要懂得责权利是相辅相成的。从小就要学会承担,学会合作,学会面对。我们借助于晨间户外活动这个平台培养幼儿的小公民意识,尝试让幼儿通过活动中的体验,生活中的训练,挫折中的磨炼,健康氛围中的成长,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感,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品德习惯,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关键词】晨间户外活动培养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文明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应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即从幼儿期到成年后的教育。我国在最近十来年才开始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在这之前,由于公民意识教育和提升的基础工作薄弱,导致了我国公民意识的缺乏和滞后,主要表现在公民的集体主义思想和权利义务观较差,权利义务的协调性较差;具体表现在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缺乏遵纪守法意识、破坏环境的现象日益增多,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隐患和不良影响。对幼儿的教育,也过多重视智力开发、艺术教育、创造能力的培养等,却疏忽了对幼儿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现在的幼儿都是未来国家的公民,公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但同样也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要遵守公民的准则。也就是说,从小公民开始,孩子就要懂得责权利是相辅相成的。从小就要学会承担,学会合作,学会面对。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德为先,以能为重,做到学思结合,行知统一。所以我们借助于晨间户外活动这个平台培养幼儿的小公民意识,尝试让幼儿通过活动中的体验,生活中的训练,挫折中的磨炼,健康氛围中的成长,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感,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品德习惯,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一、研究背景

(一)遇到的困惑

困惑一:孩子为何不愿意承担责任?

孩子在一起纠纷时难免的,磕磕碰碰也是常事,但是每次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都是指责别人的不是,而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错的,而且指责的时候理直气壮,让老师都难辨真伪。困惑二:孩子为何只能接受表扬?

家长都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喜欢戴高帽子,你要多表扬我们的孩子。诚然老师是应该坚持正面教育,但是如果一味的只有表扬,赏罚不分,会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错觉呢?长期

1在表扬下长大的孩子能经受住成长路上的坎坷吗?

困惑三:孩子为何言行脱节?

都说现在的孩子聪明,的确,由于媒体的丰富,电脑的风靡,孩子知道的远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多,但是一到操作的时候孩子却傻了眼,别说做,连指令都不太理解,聪明何去?原因何在?

困惑四:孩子为何不会与人合作?

孩子都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所以在活动中更愿意以自己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话,享受自我陶醉的结果,喜欢的活动不愿意让步,非常霸道。

(二)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1)思想不重视

孩子是家庭的宠儿,从出生到入园,从懵懂到能说会道,家长更多看到的是孩子单个的成长,或者是孩子某一方面的进步。6+1的家庭模式导致了孩子的一切都被成人包围着,被所谓的“爱”包围着。

(2)教育不统一

所谓的隔代亲让家人在教育方式上有了分歧,为了避免矛盾的产生往往不是采用躲避的方法就是争锋相对,孩子看在眼里,落实在行动上,有了保护伞庇护,孩子的好习惯难以形成。

2、老师的教育观念

(1)空洞的说教

有句话说“听过的我忘记了;看过的我记住了;做过的我了解了”,足见体验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一味地强调规则,却少了让孩子体验的机会。空调的说教难以在幼儿的脑海形成规则意识。

(2)没有持之以恒

品德的培养不是一撅而就的产物,而是日积月累的沉淀。但老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被琐事羁绊,顾了一头忽了另一头,有些习惯的培养就趋于昙花一现而没有持之以恒,孩子也就难以养成好的习惯。

(3)没有形成规章制度

制度是什么?制度是规范人行为的一种行为准则,要求人人都要了解,人人都要遵守,并在了解的过程中完善它。有些规则也许老师也有提到,但是没有把它纳入到班级的规章制度中,遇到问题了说一下,有点走过场,没有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

二、研究目标

我园是一所以“健康”为特色的农村幼儿园,我们以晨间户外活动为切口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意在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改以往

晨间户外活动的模式,将晨间户外活动区域化,以此来培养幼儿小公民意识。

孩子的年龄比较少,品德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孩子天真,可塑性比较大,你给他准备的画笔是什么颜色的,你给他设定的方向是什么样的,她就会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而孩子的年龄又决定了他的规则意识薄弱,同样的错误易反复,空洞的说教会让幼儿反感,不一致的教育方式会让幼儿有机可乘,忽紧忽松的教育方法难以形成有序的规范意识。综合以上原因,能让幼儿喜欢,能给幼儿以切身体验的就是游戏。而我们目前开展的晨间户外活动就是一个微型的舞台,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平台,在这个空间里,孩子能学习到与人交往的艺术、孩子能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孩子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能学会互助、合作等等,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三、实施策略

(一)软硬结合,建立幼儿小公民意识

在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上我们不仅注重物质条件——“硬环境” 的创设,而且还注重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刚开始我们晨间户外活动各区域没有标志,幼儿活动时较盲目,发现问题后我们马上在各个活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志,在标志上配上符合区域特点的图画文字,创设文化背景,如在室外活动区里:我们设置了“我勇敢”、“互相帮助”、“不推不挤”以及各种体育动态等图画,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合作。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

(二)常规建立,培养幼儿小公民意识

建立良好的活动区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主要包括:

1、每个活动区的标志。

2、活动区的人数。

3、玩具材料合理利用,有序摆放。

4、设计活动登记表,登记幼儿参加活动情况等。在活动中教师们还帮助幼儿建立了取放玩具的常规,换区活动的常规。进区时要求幼儿向指导教师问好,出区时主动道别。指导老师看了幼儿的胸卡并作活动记录,活动结束后,各班教师统计幼儿在活动区活动的情况,并建议和提醒部分幼儿多玩几个区域活动。

(三)以强带弱,激发幼儿小公民意识

开展强带弱区域户外体育活动能扩大幼儿的合作面,提高幼儿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在开展混龄幼儿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指定范围内的分区体育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合作的群体环境,能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尝试中我们发现有组织的大带小,大带中的体育活动,幼儿之间的交往从一对一交往,过渡到组对组的交往,在活动中孩子们既享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又体验到了交往合作的乐趣。

(四)适时引导,提升幼儿小公民意识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

久之有的幼儿心中只有自我,毫无旁人。如玩玩具各自枪一大堆自管自玩。走楼梯时俩人拉手走得快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跟上,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他们将来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提供机会,让幼儿尝试合作带来的乐趣。

在平衡区,我们因地制宜,利用围在草坪边上的轮胎(轮胎大半埋在地里)当做“独木桥”,供幼儿练习近平衡。轮胎踩上去有弹性,胆小的幼儿别提了,原来会走平衡木的幼儿有的也不敢走了。我们采用大帮小两人合作,一个幼儿在轮胎上走,一个幼儿当“拐杖”,两人轮流进行,他们相互支持帮助越走越快,渐渐地学会了独立走轮胎。平衡区虽小,却给幼儿带来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友好合作的良好品质。但有些活动想让几个幼儿一起活动,就是效果不太好。那么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有意设计了小轿子、箩筐、滚筒等活动材料。使用这些活动材料,就要求幼儿与他人合作,幼儿为了玩到这些材料,力求去寻找伙伴,久而久之,幼儿学会了合作。

四、实施后感

通过研究能让教师明白在晨间户外活动中教师要读懂孩子,把握材料的适时投放,注重活动的指导策略,关注与孩子的沟通,从而培养幼儿的小公民意识;让孩子明白养成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完善晨间活动环境,深化活动的内容,促进孩子间的交往,让晨间户外活动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

在晨间户外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与同伴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培养了规则意识。一个完整的晨间户外活动中,幼儿要经历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中间还可以调换活动内容,必须要变动场地、收拾活动器械,所以,让幼儿逐渐明白:只有遵守纪律,才能玩得更快乐。还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主要体现在对活动器械的整理。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帮助老师整理好自己的或者是同伴的玩具,是一件为班级和同伴做的好事,而做好这件事是不容易的。通过鼓励和表扬,使孩子意识得到活动器械整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幼儿的责任感得到培养。另外,孩子的交往能力、竞争意识、荣誉感、意志力、集体观念及交往能力等等都在这样的晨间户外活动中增强了,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经过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觉得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晨间户外区域化活动模式,对幼儿身体发育、心智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在晨间户外区域化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与同伴相互交往,学会了关心年幼的弟妹,培养了规则意识、集体观念及交往能力,促使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主编:林红;《幼儿体育特色教育研究与设计》;宁波出版社;200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风笑天编;《中国独生子女从“小皇帝”到“新公民”》;知识出版社;2004年4月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篇5

4—6岁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有感

七色花第二艺术幼儿园 徐菊

什么是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根据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创设若干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运动器具,幼儿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在各个区域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地参与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同时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不断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一、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特点:

1)自主性: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自主选择活动材料、自主选择游戏伙伴。2)趣味性: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发展基本动作。3)挑战性:不同的游戏材料提供了充分的挑战空间。

4)整合性:户外区域混龄活动能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等领域的内容。

二、户外区域混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补充。强调将单纯、机械的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转向使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1、定期定时开展,建立常态机制。

每周定时开放一次活动区,用不同颜色的手环作为区域标志,以控制各区域活动人数,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空间与密度。教师固定区域进行指导,并定期进行区域轮换。

2、全园幼儿听音乐统一进入活动区,活动中有一次听音乐统一换区,以保证幼儿活动内容的相对稳定和及时调整。

三、户外区域混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户外区域混龄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而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活动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科学指导的切入点。它能增强教师指导的目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依据各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重点与策略。

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有可能怎样做有心理准备;在活动中以观察为前提,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给幼儿以适时的引导与帮助。幼儿活动前,教师应组织幼儿做好身体各关节的准备活动,活动后应有方松环节,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实践反思:

1、收获:

1)合谐的个性发展。

以往的活动都是教师组织,幼儿被动地跟从,区域混龄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结伴进行游戏,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幼儿,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2)全方位的经验提升。

从幼儿的角度看,多区域的体育活动使幼儿的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均达到本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及具挑战性的材料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的能力:当幼儿遇到困难老师要给予帮助时她会说上一句“我自己行”;打破班级、年龄界限的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放学时你会看到他们各自开心地打着招呼“哥哥再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能力,帮助同伴、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看,指导混龄活动需要教师熟知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了,而是要全方位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这就促进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组织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要求教师加强对于“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如何分析、怎样指导”等内容的思考,对促进教师随机指导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2、对活动的思考:

户外活动受季节的影响,应有适宜不同季节的材料及活动设置。如:冬季如何加大活动量及活动密度,夏季怎样减少活动量大的内容等。另外,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得到家长的理解、帮助与支持是我们开展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有力保障。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篇6

幼儿园中班户外体育活动:好玩的圈活动目标: 1.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发展跑,跳,钻的基本动作,提高肌体的协调能力。2.增强合作意识,感受创造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 1.圈洛干; 2.图谱,音乐。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手拿圆圈进入活动场地,听信号站成四路纵队; 2.听音乐做圈操。二.创造部分: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回忆,讨论; 2.听音乐展示已创造玩法。三.再创造部分: 1.鼓励幼儿再次创造新的玩法; 2.总结分享。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篇7

曹老师是一个有6年工作经验的外聘教师, 第一学历为学前中专,第二学历为在职学前大专,于2014年4月底应聘到我园工作。在此之前,她曾工作于几所小型民办幼儿园,在职期间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

一、教研过程

9月下旬 ,我园的平衡区中提供了高低不同 (20~40cm) 的碳化木桩 , 厚薄 (2~4cm)、长短不同 (1~2m) 的碳化木板和许多大小不一的轮胎, 希望幼儿能充分利用这些低结构材料开展平衡练习活动。这些材料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以碳化木桩为桥墩,以碳化木板为桥面,搭建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小桥,开展了走小桥的活动。

第一次研讨(10月14日)

我:新材料投放了两个多星期,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度如何?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多吗?主要是哪个年龄班的孩子? 有什么玩法?

曹:刚开始时,各年龄班的幼儿都非常感兴趣,来玩的人很多。但从上个周末开始,人数少些了,来玩的主要是中大班的孩子,玩法主要就是搭建小桥走小桥。

我:你是否考虑增加新的玩法呢?

曹:我上网查过,但资料很少。

我:能不能请两个大班的孩子试试搭跷跷板?

曹老师请大班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取来了轮胎和木板,问:“你们会搭跷跷板吗?想不想试试?”两个孩子把轮胎平放在地上,再将木板平铺在轮胎上,试着玩了几下,说:“不行,木板翘不起来,没办法玩。”曹老师把轮胎竖立起来,让幼儿把木板从轮胎中间穿过去,搭建成一个低矮的跷跷板,她对幼儿说:“再试试,这样可以玩吗? ”男孩先将左脚踩在木板上,再将右脚踩了上去。女孩刚试着踩上去,跷跷板晃动了,她赶紧把脚收了回来。曹老师想过去扶女孩,我悄悄地对她说:“先别扶,看看他们怎么办。”只见男孩双手扶着轮胎,说:“别怕! 上来吧。”女孩手扶着轮胎,尝试着往木板上踩,反复3~4次后,他们终于成功了,开心地玩起跷跷板。这时,又陆续有几个大班幼儿参与其中。中班的几个幼儿看到后,动手搭建了一个完全用碳化木做成的跷跷板,还有一些幼儿也在尝试跷跷板的不同搭法。

分析:研讨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旨在引导曹老师关注幼儿在平衡区活动的情况, 特别是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特点,并尝试推进幼儿的活动。在谈到开发新玩法时,可以发现曹老师是考虑过,但是比较依赖查阅网络或参考资料,而缺乏自己的探索。在幼儿搭建跷跷板时,能尝试着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但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 就沉不住气, 想采取直接指导的方式介入。在我的提示下,她才终止了自己行为。结果,曹老师发现,虽然没有教师的介入,但是,材料不仅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性学习, 还引发了中班幼儿的模仿性学习,使得幼儿成功地搭建了多种跷跷板。

第二次研讨(10月21日)

我:上次我们引导幼儿自主搭建跷跷板,一周时间过去了,孩子们玩的情况怎么样?

曹:玩跷跷板的幼儿不是很多,玩小桥的幼儿要多些。

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曹:是不是玩跷跷板太难了?

我:幼儿站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是不容易的,这会影响他们参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走小桥练习平衡的难度有点低, 你想用什么方法增加练习的难度?

曹:是不是让小桥高一点,但不知道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

我:你可以考虑材料的综合运用,轮胎应该是很好的叠高材料。

曹老师请几个大班幼儿把平衡区旁边的轮胎滚了过来。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要请你们用轮胎和木板搭一座高高的桥,谁愿意试一试?”他们个个举手。孩子们开始叠放轮胎,叠到第三个轮胎的时候,他们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这三层高的轮胎作为桥墩,在桥墩上架上两条木板的一端,做成一个梯形高架桥。几个幼儿轮着尝试踩着木板往上走,开始走得挺快,但越靠近桥墩速度越慢,未走到顶端就害怕得跳了下来,嘴里还说着:“太高了! ”曹老师悄悄地对我说:“是不是太高了,孩子掉下来怎么办? ”我说:“别担心,让他们多试试,我们在旁边保护。你注意到孩子们走高架桥的动作了吗?”“是侧身横着往上走。”孩子们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胆子越来越大,走得也越来越稳,终于,有一个幼儿成功地走到轮胎上,并顺利地踩着另一条木板走下了桥。很快又出来了第二个、第三个成功的幼儿,他们欢庆成功的呼声,令在场的教师和幼儿都露出了笑脸。在旁边,另一架轮胎高架桥出现了。

分析:通过活动现场的考察以及与曹老师的对话,可以看出她对充分利用材料, 推进幼儿的平衡活动缺乏有效的方法。为此,我具体示范了怎样借助提问、激励等方法,引导幼儿自主利用轮胎和木板搭建高架桥。我还注意引导曹老师关注幼儿应对困难的态度和方式,了解适当难度的活动能激发幼儿挑战的兴趣,支持他们一次次地尝试直至成功。挑战的成功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吸引更多幼儿的参与。

第三次研讨(10月28日)

曹:上周搭建的高架桥,幼儿都很爱玩,他们还用轮胎做了不同的组合。

我:中班幼儿有没有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曹:好像很少。

我: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曹:幼儿好像是喜欢和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玩。

我:对,这可能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走高架桥对中班幼儿来说难度较大。你认为中班幼儿能挑战高架桥吗? 有没有办法让中班幼儿也参与进来?

曹: 是不是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带中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

我: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有没有更加自然的办法呢?你看小桥的场地和高架桥的场地,你有没有发现问题?

曹:啊,这两个场地是分开的,并且不互通,我们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

接着,我俩和幼儿一起,在高架桥的四周搭建了一些小桥。现在,高架桥和小桥共用了一个场地。大班幼儿自信地走高架桥,一会,中班幼儿也陆陆续续地尝试走高架桥,有的走上桥面后,看着下桥的木板,觉得自己难以走下去,就从桥上跳下来;有的是蹲下身,爬上了高架桥;还有的是侧着身子,蹲着挪动上桥。大班的幼儿说:“没什么好怕的,我们都成功了! ”我对曹老师说:“你看中班的幼儿走高架桥和大班幼儿初学走高架桥的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好像幼儿都会蹲下来走和从桥面上跳下来。不过,中班幼儿蹲着走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有的幼儿是爬着上桥。”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中班幼儿开始直起身走,有的还露出了微笑,非常开心。我又对曹老师说:“你发现了吗? 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走高架桥。”

分析:在这次研讨中,曹老师主动向我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幼儿的活动情况,这说明曹老师已经能关注幼儿的活动了。曹老师还能根据场地的现实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运用曹老师的方法,使小桥和高架桥共处同一场地。这样,中班幼儿自然地参与了走高架桥的活动,并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成功。我适时地提问和解释,帮助曹老师理解了开放式活动场地的价值——使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都能参与活动,还有助于幼儿进行模仿性学习、探究性学学习、挑战性学习。

二、教研感悟

现场一对一式研讨是适合我园新教师较多状况的重要教研举措,可以有针对性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展现场一对一式教研时,我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1.教师的专业特点,对症下药。由于年龄、教龄、学历、个性、职业经历等不同,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如曹老师有一定的带班工作经验,但学历水平不高,工作后没有参与过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她的专业特点是缺乏幼教新理念、策略和方法,并且,缺乏自信心。因此,在研讨过程中,我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她了解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她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示范、解释等策略,使她了解具体教育行为背后的专业理念、知识。

2.现场研讨的实践性,即时引领。现场研讨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体教育问题, 结合这些现实问题向曹老师讲解理念, 示范教育方法和技能具有很高的实效性。我还指导她即时实践相关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升她的教学实践能力。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方案 篇8

1.提高幼儿匍匐前进爬的能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2.通过游戏,提高幼儿侧钻的能力,增强自我挑战的能力与勇气,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

3.通过游戏中跑、跳、跨栏的练习,培养幼儿反应能力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拱桥、跨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活动(彩色瓶子操)

(二)基本部分

规则:(1)幼儿匍匐渐进时候,以躯体贴近地面,以手臂和腿的攀爬力量,使身体整体前进的运动方法。

(2)幼儿从入口开始匍匐前进到达器械的出口,身体不能接触障碍物。

玩法:

1.第一组幼儿有序排队,依次按规则匍匐前进。

2.第二组幼儿有序排队,助跑跨越。

3.第三组幼儿有序排队,在跨越的同时并跨越。

(三)结束部分

放松游戏:

1.集体做吹气球游戏,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各部位肌肉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篇9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幼儿园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来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提高环境适应力。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也把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作为评价幼儿园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人们对开展户外区域活动的意识相对薄弱,我国的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活动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能够促进幼儿主动进行探究,也有利于幼儿间的交往。但是大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域正是在这几个方面达不到要求,阻碍了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1.1户外区域活动场地不足

随着建筑用地成本的增加,许多幼儿园通过缩小户外活动场地的面积来节约经费,所以大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的需求。在这仅有的空间里,经常会造成人满为患的情况。有研究表明,在一定面积的游戏场地中,儿童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数量增加,所以狭小的活动场地对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方面,因为场地有限,教师为了防止幼儿之间的攻击性行为,就会减少幼儿园内的集体活动,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流减少,幼儿之间的混龄交往会受到影响。而混龄交往对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非常重要,幼儿是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大年龄的幼儿会关心照顾小年龄的幼儿,有经验的会指导没经验的,这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户外区域活动场地不足还会影响户外区域活动的开展,限制户外区域活动的类型,给户外区域活动造成阻碍。

1.2户外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不合理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会引进组合滑梯等大型活动器械,颜色鲜艳,非常吸引家长和孩子的眼球。但是,大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材料却仅限于这些大型活动器械,活动材料单一,孩子们没有其他的活动材料,便会聚集在一个地方,造成安全隐患。而且,大型活动器械固定难以移动和变化,更换频率较低,容易让幼儿失去新鲜感、失去兴趣,幼儿的参与度会降低,同时大型活动器械也难以满足幼儿的探索、建构的需要。

当然,也有些幼儿园除了这些大型设备,也会设置其他活动区域,但是情况却不容乐观。有的区域投放的材料过于简单,没有层次性,造成幼儿反复僵化的练习,不能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探索。有的区域的活动材料形同虚设,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自然区的植物缺少变化,可供观察性较弱;而在养殖区中,并没有饲养任何动物。

1.3户外区域活动时间不充分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但是有很多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受到了束缚。第一,户外活动空间较小,会导致班级之间难以协调时间,就会因此限制幼儿的户外活动;第二,教师对户外区域活动缺乏认同感,她们认为户外的区域活动只对锻炼幼儿的大肌肉运动有帮助,而室内的区域活动不仅能促进大肌肉的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的建构、探索等能力的发展,室内区域活动不仅能涵盖户外区域活动达到的效果,甚至有户外区域活动达不到的效果;第三,大多数教师认为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分散,难以管理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2办好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对策

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丰富、开放的环境,使幼儿得到充分的活动和良好的发展。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高效的户外区域活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1保证户外区域活动空间并有效利用

首先,有条件的幼儿园应该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空间并能使这些空间得到充分的运用。一个完善的户外活动区域,应该像一幅已经设计好的地图,每一个场地的设置都要经过精心规划。需要考虑动静、封闭开放、独立与组合的结合,使幼儿户外活动区域既可以是一个个独立的`区域,又是一个相邻区域之间可以产生互动的整体。

而对于一些相对较小的幼儿园,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场地,这就更需要老师能够发挥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协调好各班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还可以为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设置共同的教育目标,将室内区域活动和户外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还可以给幼儿提供多样的选择,以便进行高效率的活动。

2.2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

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活动材料,可以促使幼儿在操作活动材料时进行思考,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适当的活动材料可以避免幼儿产生争抢,还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活动材料的趣味性,因为趣味性是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前提,否则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对于成品玩具,教师自制的玩具更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操作也更加多样化,更换频率也较快,并且家长也可以模仿教师制作玩具,方便幼儿回到家里以后进行活动。

活动材料要有层次性。被称为“跳一跳,摘个桃”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告诉我们要对幼儿的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解,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同时教师也应该选择一些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的活动材料,而且这个难度应该是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适当的挑战有利于幼儿经验的提升,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但是如果提供的活动材料太简单就会造成幼儿机械的重复,太难就会挫伤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2.3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

要保证户外区域活动的质量,户外区域活动的时间就不能太少,活动时间过少会打断幼儿的活动,不能尽兴;但是时间也不能过长,户外活动时间过长,幼儿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活动效率就会较低,因此充裕的活动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充足而连续的户外活动时间,不仅可以使幼儿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接受阳光的沐浴,还可以培养幼儿的专注性。时间上的充分保障,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活动、使幼儿得到个性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探索、自由学习的机会。幼儿园不能因为害怕幼儿发生意外,因噎废食,刻意缩短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

3户外区域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我们始终提倡教师不应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活动,同样,在户外区域活动中也不例外。陈鹤琴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允许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犯错,不应该为了尽快达到自己的教育目标而过多地干涉幼儿的行为。在安吉的幼儿园中有这样一句话:闭上嘴巴,管住双手,睁开眼睛,打开耳朵。这就是说教师要少说话、少干涉、要用心地倾听幼儿的想法、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用专业的眼光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户外区域活动时,教师就是孩子的看护者,要求教师时刻保证孩子的安全。这就要求教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经常检查和维护幼儿活动的场地和活动的材料,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不要互相推拉,不要追逐打闹,教师要为各个区域设置规则并经常提醒幼儿遵守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应该通过设置区域活动、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室内和室外区域活动的联系,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轻松的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观摩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总结 篇10

玩出兴趣,玩出道理,玩出智慧!如何在体育运动和游戏中促进幼儿强身健体、快乐游戏、智能发展,在《指南》背景下构建幼儿健康教育新理念,实践体育活动新策略。2014年4月16日,开发区幼儿园带给我们别样的体验和心灵的震撼。本次参观活动内容丰富:有市教科所李素英老师带给我们的专业引领,有开发区幼儿园教学主任和教研组长的经验介绍,有开发区男教师带来的两节体育活动公开课,还有全园户外体育混龄区域活动及集体操的观摩。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使我有了一些感触同时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了一些设想,现将总结如下:

一、参观后给我的感触

1、空间合理利用

充分利用园内的墙面、滑梯、长廊等地,让每一片地方都成为孩子的活动场所。

2、器材准备充分

运动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的。开发区幼儿园的运动器材,有你熟悉的玩具,也有你未曾想到的材料,非常丰富,能满足孩子自主选择需要与适度运动量的需求。

3、分散集体相结合幼儿先在老师带领下进入活动的区域,然后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再集体做广播操,将分散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结构比较合理、完整。

二、目前我园存在的现状

1、园内教师教育意识淡薄,只采用一些固定的传统教学方法指导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对户外活动认识不足。

2、组织形式单调。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不是放任,就是单调的玩大型玩具,自由活动也因老师诸多限制而得不到自由。

3、户外活动器械少,除几架大型玩具外,大多以球、圈为主,幼儿的活动也基本上都是以集体锻炼为主,孩子提不起兴趣。

4、户外材料投放缺乏计划性。首先材料投放随意性大,教师在投放材料很少有事先的计划,对于什么时间投放具有什么功能的材料、种类、数量等没有明确的目标,忽视了幼儿当前的运动水平,常常是盲目投放;其次材料投放固定性强,如材料内容固定,材料使用方式固定;最后对材料投放的价值认识模糊,认为只要有材料玩就行了,对材料的功能、用途不清楚,从而失去了材料促进儿童的价值。

5、体育活动时教师的指导少,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意识淡薄,计划性不强,在组织的过程中,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没有考虑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当幼儿在广阔的空间四处玩的时候,由于教师的视野有限,她们会紧绷着神经关注每位幼儿的安全,根本没时间指导幼儿,特别是当遇到一些调皮的幼儿时,他们更显得紧张,整个活动下来,教师都充当了维持纪律的警察。

6、没有很好的利用户外资源,幼儿园户外场地很宽,虽然绿化非常的优美,花红柳绿的,可不实用,只供孩子们观赏,没有可实用价值。

三、结合本园的实际,采取的相应措施

1、加强教师的观念

通过多途径,采用多手段从强化教师内驱力出发,开拓教师创造力,从而增强教师原动力,让教师成为与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游戏的伙伴。

2、整体规划,划分活动场地

充分挖掘并利用幼儿园现有活动场地,按不同的基本动作技能进行区域划分,合理规范设置场地。将园内场地划分为钻爬区、跳跃区、投掷区、平衡区、攀爬区、沙池区、综合区等。我们可以在绿化带的草坪上里投放一些梅花桩、跷跷板、独木桥,设置平衡区;在葡萄长廊里投挂飞镖、飞盘等,设置投掷区,让孩子们练习掷远与掷准。

3、有效地投放材料

充分利用乡土物产资源,就地取材,自制丰富的活动器具。由于农村幼儿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活动器械往往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资源,自制丰富的体育活动器具。我们可以利用河边的苇叶编制赶鞭,玩《骑马》的游戏,或编制蜻蜓玩《捉蜻蜓》的游戏;用稻草编草垫子摆在地上跳来跳去,或做成草球、草圈等;用玉米梗做飞标等等,这些自己动手制作出的活动器具,比那些琳琅满目的成品器械对幼儿有更大的吸引力。

4、丰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

通过多渠道的收集、组织进行一些被遗忘在角落的民间体育游戏,丰富孩子的活动内容。

5、家园配合,全员互动

鼓动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如:亲子自制体育器械游戏运动会、亲子民间体育游戏游园会等。从而转变家长观念,形成一种互助的模式。

幼儿园小班如何组织户外体育活动 篇11

高云香

摘要:,幼儿园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要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安全好玩的活动器械,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开展体育活动,科学指导并建立常规。通过活动,增强了幼儿体质,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的态度。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 活动环境 活动器械 活动时间 科学指导

目前,我们农村家庭育儿方式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小班孩子娇生惯养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入园、离园都是大人抱着,舍不得让孩子走路,在幼儿园参加一点活动,家长会非常担心生怕孩子吃苦。这样一来,孩子因缺乏活动锻炼,身体素质很差,动不动就生病。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幼儿体质,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的态度。要如何开展小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呢?我就联系我们幼儿园的情况作如下浅析:

一、注重对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

1、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环境。

我们幼儿园利用改造了操场,建造了绿化活动场地、建沙池、大型玩具,铺设各材质小路等,这样我们幼儿园活动场地就非常丰富,我们充分发挥幼儿园这一优势和锻炼器械的最大功效,巧 妙的利用与开发环境,按不同的基本动作进行分区,如投掷区、钻爬区、平衡区、滚球区、玩沙区等,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提供了条件。

2、为幼儿提供安全好玩的活动器械,丰富幼儿体育活动

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动员家长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制作玩具。用废旧布料制作大大小小的动物沙包,如小兔子沙包,小猴子沙包等,在沙包中装入玉米、小麦、啤酒瓶盖等不同材料,随后给不同的沙包逢上不同颜色的小绳。这样,小班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沙包。家长用皮管制作方向盘,让孩子练习近平衡能力,听信号走跑及识别红绿灯的标志。用布制作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尾巴,让孩子们练习走、跑,锻炼孩子躲闪保护能力。我们还搜集了大小不一的塑料瓶子供孩子们搭建,操作,滚动,以提高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园领导的帮助下,我们还不断搜集新颖别致的户外活动材料,如我们用废旧报纸自己动手制作了报纸棍,引导孩子们搭建梯子、小伞、山洞,锻炼了孩子的双脚跳和钻,手眼协调和合作能力。同时,我们不断搜集活动,丰富孩子的活动种类。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拍打纸球活动,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拍子,提供不同大小接触面的球,可供幼儿自由选择。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游戏:

打门球:幼儿自由两两结伴,合作击球,不可用手击打报纸球。这个活动可以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性和击球准确性。

小羊打灰太狼:幼儿自由选择击球工具和游戏红线。将报纸 球置于红线前,报纸球击中灰太狼为胜利。此游戏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臂力量。

赶小猪:幼儿自由选择击打工具,从起点出发,双手握拍击打小猪,沿箭头指示方向前进,直到将小猪赶到小猪的家。此游戏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幼儿对这些游戏活动特别感兴趣,塑造了幼儿自信、勇敢、开朗的个性。

3、充分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开展体育活动

为了保证孩子的活动量,我们充分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开展分区体育活动,为了让孩子在活动中既能愉快的玩,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在晨间活动中,我们采取两个措施。第一,根据孩子的体质和能力,指导幼儿参加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对能力强的孩子逐步提高要求,胆小身体弱的幼儿则做简单的活动。第二,鼓励孩子大胆自主地选择活动,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自愿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科学指导并建立常规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不但要指导幼儿的活动,还要详细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常规。

1、精心制定活动计划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目标,确立具体的目标和重点,还要充分体现计划和目标的渐进性和发展性。我们还要精心准备好活动课,注重幼儿活动的密度及活动量,随时调整幼儿的活动量,确保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

2、建立良好的常规

良好的常规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培养小班孩子不乱扔玩具,在活动中不大声喊叫,不乱跑。引导幼儿爱惜玩具,用完后分类收拾玩具并放回原处。

三、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我们在活动前都要对小班的孩子进行组织指导,在活动中要观察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以便引导帮助。

1、引导幼儿做好身体的准备与放松,消除幼儿紧张情绪,以保持他们身体健康。

2、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器械,我们鼓励幼儿自己做主,锻炼孩子自主、自信。针对小班的幼儿依赖老师,不主动选择,尤其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我们要多关心、鼓励他们,引导幼儿交换活动器械。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多,幼儿将不再依赖老师,放开选择自己的活动。

3、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一举一动,发现幼儿的创新动作,引导其他幼儿模仿,发现危险动作及时制止,对胆小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帮助,调整幼儿的运动量,确保幼儿安全愉快地游戏。

4、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现在的孩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观念,在进入幼儿园在集体活动中一时还不能适应。在 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提供机会,让小班孩子尝试合作带来的乐趣。如我们给孩子投放了瓶子,皮球,供幼儿练习近平衡,轮流滚球,用报纸棍让幼儿练习摆梯子,搭山洞,锻炼幼儿要与他人合作,孩子们为了玩便去找伙伴,逐渐地学会了合作交往的乐趣。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篇12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因其明显的身体锻炼效果及较多的自主权而受到了幼儿的 欢迎。然而,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却使之难以被教师接纳。本着 “ 少动少危险,多动多危险,不动不危险 ” 的想法,部分教师大量地裁减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或在户外体育活动时 “ 束缚 ” 了幼儿的手脚,导致 户外体育活动价值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该如何兼顾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与自由运动,这还有待于 教师对安全调控策略的合理运用。鉴于此,笔者就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调控策略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标志调控

标志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使用是可行的。幼儿入园后,已开始接触各类标志,如认识自己生活用 品的标志;认识自己所在小组的标志;认识行走方向的标志 …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逐渐认识各种较为复 杂的标志,并根据标志进行相应的活动,如部分幼儿园把幼儿的一日活动以流程图的形式固定下来,引导 幼儿依据流程图上的标志确定该环节该进行的活动 … 总之,从幼儿入园开始,标志已经渗入了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以标志进行安全调控是可以被幼儿接受的。

标志的作用是多样的。标志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标明运动的方向与路线。如一 教师组织幼儿在 “ 米 ” 字型的平衡木上进行反应练习,即听教师的信号向下一平衡木跑去。为保证安全,教 师在地面上用箭头标明跑的方向 … 二是标明运动的场地范围。三是标明运动应遵守的规则,如在滑滑梯上 贴禁止往上爬的标志 …

标志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还涉及幼儿对安全标志的理解及执行。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 引导幼儿理解安全标志的意义,并尝试自己制作幼儿园及班级环境中的安全标志。另一方面,鼓励幼儿相 互进行监督, 监督同伴对安全标志的执行情况。最后,教师宜对幼儿遵守安全标志的行为作出及时的肯定。

二、常规调控

户外体育活动常规的缺乏往往易导致幼儿受伤。相对于其他活动而言,户外体育活动场地较大且能吸 引幼儿注意力的因素较多,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使得活动相对而言较为 “ 混乱 ”。如一家 长送孩子来园时,正好是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该家长戏称户外体育活动仅只一个 “ 乱 ” 字可以形容。幼儿一 拥而上抢夺器械;骑着三轮车横冲直撞;拿着绳子到处乱挥,对教师发出的警告声不予理睬 … 如此情景我 们可能在其他幼儿园也曾见到,虽然这只是局部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忽 略的细节 ―― 缺乏常规。由于缺乏常规,活动中因混乱导致器械伤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常规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制定与执行应被重视。常规的内容主要涉及下列几个方 面:体育器械的拿放常规;体育器械的使用常规;熟悉并能依据教师的指令及手势及时作出反应,调节自 己活动的常规。为使常规能被幼儿接纳,首先应引导幼儿理解常规的重要性。如引导幼儿回顾 “ 混乱 ” 的户 外体育活动场景及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 … 其次,引导幼儿(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幼儿 制定活动常规。最后,重视常规的教育。在以往的活动中,当幼儿违反常规时,教师往往给予批评或是简 单的惩罚(如惩罚幼儿暂时不能参与活动,正面的教育甚少。但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看,单纯的批评与惩 罚并不能让幼儿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常规的正面教育应被放在首位。但部分体育活动常规(如熟悉并能 依据教师的指令及手势作出反应需要经过训练后才能被幼儿接纳,这就需要考虑常规训练的游戏化,避 免常规教育给幼儿带来的逆反心理。

为强化幼儿的体育活动常规意识,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应被列入活动后的小结中。在以往的户外体育 活动中,教师小结的重点往往只涉及幼儿动作技能的掌握,关注幼儿遵守常规的小结较少,不利于培养幼 儿关注常规的意识及习惯。

三、场地调控

户外体育活动中,场地使用的不合理性往往也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部分幼儿园把户外体育活动场 地平均划分给各个班级使用,导致每个班级所分到场地不一样。有的场地不规则,且多障碍物,不适合进 行跑步类练习;有的场地均为粗糙的水

泥地面,不适合于跳跃类练习… 但是,有些班级盲目地使用场地, 如在粗糙的水泥地面进行跳跃练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合理地利用场地应能依据场地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若户外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过小,可以 采取年龄组错开锻炼的方式,以免因场地窄小而发生安全事故。若是面积较大的场地,应依据场地的性质 确定该场地所开展的运动项目,如不规则且多障碍物的场地可以进行攀登、平衡类练习;柔软的草地可以 进行跳远类练习… 幼儿园依据各班情况,统一安排各班有序地使用练习场地。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器械 活动,可以考虑固定其练习场地,由幼儿园统一做好各项保护措施,日后不管是哪一班级使用该场地,都 不必再为保护设施发愁。当然,为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在活动前还应能认真检查场地的安全性。

四、器械调控

器械使用的不当往往也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器械使用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器械 拿放环节混乱导致幼儿受伤。二是投放的器械种类过少,因争夺器械而发生安全事故。三是在窄小的场地

内投放的器械种类过多,导致教师无法全面指导而出现器械伤人现象。四是投放的 “ 新器械 ”(幼儿还不会 使用或还不能熟练使用的器械种类过多,导致幼儿使用器械不当而受伤或伤及他人。如一教师同时投放 了滑板车、跳绳、羊角球及磁性球四种 “ 新器械 ” ,因第一次接触这些器械,孩子们高兴极了,不停地用各 种方式进行着探索,但教师却无瑕顾及所有正在玩 “ 新器械 ” 的孩子。结果,一男孩把跳绳当马鞭使,抽到 一同伴的脸 … 可见,器械的投放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安全。

为减少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合理地投放器械亦是关键所在。首先,投放的器械种类应适 宜。投放的种类过少易引发争抢,投放的种类过多易导致活动场地混乱而出现器械伤人事件。因此,建议 依据运动场地的大小投放器械的种类,场地小,可投放 3-4种器械,场地大,可增至 7-8种。其次,谨慎 地投放 “ 新器械 ”。“ 新器械 ” 的种类宜以 1-2种为宜。为避免因不会使用 “ 新器械 ” 而出现伤人现象,新器

械 的使用应在相对独立的场地内进行, 如可以用平衡木等标志把新器械运动场地与其他器械的活动场地隔开, 并由专门的教师进行新器械使用的指导。

五、观察调控

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观察力度的不够往往也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对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观 察中,笔者注意到,很多教师经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有的教师可能累了,找一个地方坐下来,看着 孩子们玩。由于户外体育场地的开阔,且幼儿大多处于四散活动状态中,加上大型运动器械对教师视线的 阻碍,使部分教师无法观察到幼儿的活动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男孩从滑滑梯的正面往上爬,和另 一正往下滑的男孩撞到了一起,两人双双从滑梯上滚落 … 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教师在事故发生前没有及 时发现有人正从滑滑梯的正面往上爬,并给予及时的制止。

为确保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教师应能进行有效的观察。首先,教师观察时的站位应合适,确 保都能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其次,当幼儿进行移动练习时,教师的站位应能随之移动,以便能顾及幼儿活 动中表现。最后 , 观察应与指导相结合。在观察中,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器械,指导幼儿有序地拿放器械 … 虽然强调幼儿的安全,但我们并不主张禁止幼儿进行一些 “ 冒险性 ” 的活动尝试,因为幼儿需要有自己的探 索、自我的挑战,若为安全而把他们的手脚 “ 捆 ” 起来,那无异于形同 “ 因噎废食 ”。当幼儿出现一些在教师 看起来可能存在危险性的活动尝试时,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他们注意 安全事项,学会自我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出手制止。

上一篇:写新发现作文下一篇:咀嚼什么的作文800字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