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营养现状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营养现状(推荐9篇)

当前营养现状 篇1

 营养缺乏普遍存在13亿人钙摄入不足;5.8亿人维生素A边缘缺乏;200万人缺碘;1.6亿人能量和蛋白质缺乏;农村0.74~1.15亿营养缺乏,5岁以下1400万低体重、生长迟缓;2亿人贫血。

 与营养相关性疾病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2亿人超重,6000多万人肥胖,1.6亿人血脂异常患者,4000多万人血糖异常,1.6亿多人患高血压(2004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以上数字还不包括有问题没有就医甚至自己都不知道的人。

每天医院诊室的楼道里都挤满了抱着孩子候诊的人,护理部候诊小桌上长长一溜病历本,家长往往等候一两小时,坐到诊室里还没能和医生多说几句话,药方就开了,不可能有时间再多问什么,因为后面还有更多患儿在等待。治疗室内外是儿科最热闹的地方,按处方提前准备好的输液瓶像流水线上的装备,孩子们都瞪着惊恐的大眼睛,当进入治疗室后孩子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有时发现父亲比母亲哭得还伤心。

但为什么对孩子的健康标准我们就可以满足于80分,甚至60分呢?要知道,孩子正处在人生成长最快速的时期,为什么不尽可能让孩子的血色素达到甚至高于11克呢?因为正常的标准是11~14克/分升。长时间在标准值低限甚至连低限都达不到,就意味着孩子的成长会有隐患,意味着他的营养摄入可能会有隐性饥饿。”

人活着有四个标准:活着的标准,活得好的标准,预防的标准,治疗的标准。按照活着的标准,现在人们可以什么都不用补,因为这比起解放前好多了。国家的营养素摄入建议标准是根据国情,针对最广大的人群基本健康给出的,如果长时间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就会出现健康问题。

目前中国人均寿命是72.9岁,而人均健康寿命是62.35岁,中间相差的10年在做什么?很多人在这个时候被疾病缠身,下不了楼,出不了门,无法享受美好生活。

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有一种侥幸心理,他们常常会说,“这孩子就这样,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类似的话还有“孩子不愁长,过几年就好了。”

要知道,孩子的很多成长是不可逆的,换句话说,就是“过了这村再没这店儿”,等到明天我们意识到问题了,才会发现很多事情已经无法弥补和逆转。

看清晨在公园里健身的多是哪个年龄段的人?是老年人。

看看餐桌上的饭菜多半是青菜、豆腐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还是老年人。

这里反应出一种社会现象,那就是越年轻的人越不重视自己的健康,他们热衷减肥,很

少户外运动;热衷电脑,热衷快餐,甚至嗜烟酒和浓咖啡„„虽然年轻的身体现在还没有发出报警的信号,但健康的储备已经开始在亮红灯。我们常说现代人,年轻时玩命挣钱,年老时花钱买命,人的身体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发生很多变化,如果担心老年时的生活品质,就应该从现在开始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储备营养和健康,增强自己的骨密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当前营养现状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新入院的住院患者29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住院时间为24~48 h的患者;②年龄18~90岁;③意识清楚;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住院时间<24 h的患者;②年龄<18或>90岁;③神志不清;④拒绝参加本调查者;⑤严重肝肾疾病者。

1.2 评价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 由4名营养师在分别于心脏中心4个病区进行每日例行查房, 在入院后第2天对所有调查对象均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3]。营养风险判定标准:NRS评分≥3分者具有营养风险, 需要营养支持。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4]:体重指数 (BMI) <18.5 kg/m2, 并伴有一般情况差, 为营养不足;18.5 kg/m2≤BMI<24.0kg/m2为体重正常;24.0 kg/m2≤BMI<28.0 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

1.2.1 人体测量

BMI计算公式:BMI=体重 (kg) /身高2 (m2) 。腰围 (WC) :①被测者自然直立, 平视前方, 保持自然呼吸状态;②需2名营养师配合, 营养师甲选肋下缘最底部和左右髂前上棘最高点, 连线中点, 以此中点将卷尺水平围绕腰1周, 在被测者呼气末、吸气初开始时读数;营养师乙要充分协助, 观察卷尺围绕腰的水平面是否与身体垂直, 并记录读数, 刻度读至0.1 cm。臀围 (HC) :①被测者自然直立, 臀部放松, 平视前方。②需2名营养师配合, 营养师甲将卷尺置于臀部向后最突出的部分, 以水平围绕臀1周测量;营养师乙要充分协助, 观察卷尺围绕臀的水平面是否与身体垂直, 并记录读数, 刻度读至0.1 cm。

1.2.2 实验室检查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血, 已糖激酶法测定血糖 (FBG) ,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GHB) , 双缩脲化学比色法测定总蛋白 (TP) , 溴甲酚绿法测定清蛋白 (ALB) , 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 (TC) , 甘油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 (TG) , 尿酸氧化酶法测定尿酸 (UA) 等。

1.2.3 营养筛查方法

由4名专业营养师作为调查人员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在入院后24~48 h内采用NRS 2002进行调查。NRS 2002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临床诊疗指南推荐的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包括营养受损评分 (包括BMI、近期体重变化和膳食摄人变化) 、疾病严重状态评分 (包括可能接受手术类型) 、年龄评分 (如年龄在70岁及以上, 要在总分上加1分) ;评分≥3分认为存在营养风险;评分<3分为没有营养风险。

1.2.4 质量控制

本调查所有的测量均由固定的2名经过培训的专业营养师完成, 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的测量, 测量方法均按统一标准[5];采用统一的NRS 2002调查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定。控制体重和身高测定质量:早晨6~8时免鞋后测定身高, 实际体重应尽可能空腹、着病房衣服、免鞋测量。身高测定采用经过校正的标尺 (校正至±0.5 cm) 。实际体重测定采用经过校正的磅秤 (校正至±0.2 kg) 。测量腰围和臀围均使用无伸缩性材料制成的卷尺。

1.2.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经过正态性检验, 在符合正态分布的前提下, 结果以±s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有298例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 其中男性167例, 平均年龄 (62.53±13.30) 岁;女性131例, 平均年龄 (65.30±14.57) 岁。第1诊断为冠心病的189例, 高血压49例, 心脏其他疾病60例。纳入患者中单纯冠心病者占18.3%, 合并一种慢性病者 (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高尿酸血症等) 占22.5%, 合并2种慢性病者占21.5%, 合并3种慢性病者占9.5%, 即约53.5%的患者合并1种及以上冠心病除外的慢性病。

2.2 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发生率

其中283例患者 (95.0%) 完成NRS 2002筛查, 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14.8%和4.6%。

2.3 BMI、WC和腰臀比 (WHR) 的测量情况

BMI正常占32.8%, 超重和肥胖者共占62.6%;其中超重者占36.5%, 所占比例最高。见表1。

注:BMI—体重指数。

心脏中心患者中, 男性腰围均值超过85 cm, 而女性腰围均值超过80 cm, 而且男性和女性腰围均值均超过90 cm, 腰臀比也超过理想比值 (男性0.85~0.90, 女性0.75~0.80) 。见表2。

2.4 生化指标的情况

空腹血糖FBG、GHB、TP、ALB、TC、TG及UA生化指标结果显示, 有不同比例的患者FBG、GHB、TC、TG超过正常参考值, 其中患者FBG和GHB的超标率分别为31.5%和31.9%。男性和女性患者UA超过各自正常参考值的比例分别为11.4%和13.7%, 见表3。TP和ALB低于正常参考值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1.9%和9.9%。

注:FBG—空腹血糖;GHB—糖化血红蛋白;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UA—尿酸。

3 讨论

NRS 2002是由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Europe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ESPEN) 于2003年提出并推荐使用的营养筛查工具, 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基于128个随机对照研究 (RCT) 循证基础的营养筛查工具[6]。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自2004年底开始, 参照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NRS 2002方法, 结合我国成人BMI的正常值[7], 对我国13个城市19家三级甲等医院6个专科 (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胸外科) 的住院患者进行全国多中心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情况调查, 对15 089例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8], 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总的发生率分别为12.0%和35.5%, 而消化内科患者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2.4%, 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44.7%, 可见以消化内科为代表的内科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现状值得关注。黄蕾等[9]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进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状况的调查显示, 在符合NRS 2002标准的患者中, 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0%;以BMI<18.5 kg/m2判定营养不足, 则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9.0%。由于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病程长且并发症较多, 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营养不良, 理论上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应高于本研究中心脏中心普遍患者的相应比例14.8%和4.6%。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 超重和肥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赵连成等[10]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10组中年人群共24 900人的随访资料进行了分析, 平均随访年限为15.2 a, 随访率达到97.35%;其分析结果表明, 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随BMI水平的增加而明显上升,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高胆固醇的病因因素, 而高血压、高胆固醇又是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中患者BMI正常者占32.8%, 超重者占36.5%, 肥胖者占26.1%, 超重和肥胖者共占62.6%, 即超过2/3的研究对象其BMI属于超重和肥胖者的范围。崔丽英等[11]对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超重和肥胖率的调查显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超重率最高, 达36.5%;肾内科肥胖率最高, 达17.1%。本研究中心血管病患者肥胖率高达26.1%, 且肥胖者多以向心性肥胖即苹果型身材者多见, 本研究中男女患者腰围均值均超过推荐围度, 其腰臀比也超标。由于超重和肥胖者因其高BMI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故心脏中心患者居高不下的超重和肥胖率值得临床营养师的关注, 如何对这样的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体重管理是营养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研究显示, 心脏中心患者的生化指标异常体现在FBG和GHB超标率高过30%、血脂异常、UA异常和TP偏低等方面。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高尿酸血症与年龄、性别、饮食存在相关, 作为人体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之一, 它与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 (IGT) 等常并存并相互影响, 而这些因素都已明确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且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13]。本研究提示, 心脏中心的患者约53.5%合并1种及以上冠心病除外的慢性病, 血糖、血脂、尿酸和蛋白等代谢异常普遍共存, 共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所以, 营养治疗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改善某种疾病, 而是多种代谢异常的综合治疗。

因此, 作为从事临床营养的医务人员, 针对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与心血管病患者诸多的营养问题, 无论是营养教育还是营养干预方案, 综合治疗、多管齐下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4 结论

专家解读我国食物营养现状 篇3

享受美食应警惕“隐性饥饿”

农业部食物营养所副所长王东阳表示,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国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食物摄入量不足,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素难以满足人体需求,生长迟缓、低体重、贫血等营养不良发病率仍然较高。

“另一方面,营养过剩问题突出。”王东阳说,据卫生部门监测统计,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肥胖率12.0%;全国有2.6亿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9%。

“值得关注的是,在营养过剩的人群中还有‘营养不足’的问题,例如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要警惕这种‘隐性饥饿’。”王东阳说。

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需营养干预

“目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1.28亿人口,最低营养需求为每人每日2100千卡热量,与纲要推荐的目标值相比,该基准值偏低。”王东阳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指出,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9.9%,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2.1%,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率为20.3%。

“在居民贫血患病率方面,缺铁性贫血仍然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營养缺乏病。”马冠生说。2010年全国孕妇贫血率为16.9%,在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贫血问题依然严重。

甜玉米营养价值及加工现状研究 篇4

甜玉米营养价值及加工现状研究

甜玉米作为新兴果蔬型食品,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甜玉米是玉米的一个亚种,与普通玉米相比,其营养价值高,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糖和多种维生素.以其适口性好,鲜食兼有水果、蔬菜的营养和风味,易于咀嚼和消化吸收的独特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作 者:刘晓涛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食品工程学校,065000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GUN KEJI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5 关键词:甜玉米   营养价值   加工现状  

当前公安信访问题现状 篇5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诸如征地拆迁、占地补偿、劳资纠纷等等一些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这地矛盾若处理不慎,极有可能转化为公安涉法涉诉案件,可以说,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始终是公安机关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结合公安信访工作实际及自身体会,就基层公安机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公安信访矛盾化解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安机关的办案单位由于执法不规范,加之调查取证不及时,导致案件久拖未结,群众久盼未果而上访。这一问题在伤害案件中表现尤为突出,全部是要求公安机关尽快处理,给受害人讨回公道,而且全部是派出所办理的案件。在办理伤害案件中,有的案件情况复杂,往往双方互有伤害,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中,难以将案件事实调查清楚,许多群众出于乡邻关系不愿作证,导致调查取证困难。这就造成当事人,尤其是受到伤害的群众因公安机关办案久拖未结而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迟迟讨不回公道而上访。

(二)民警本身素质差,在调查案件中方法简单,工作不细致,在答复群众时语言粗暴,解释不到位,不懂群众语言,造成群众不理解而上访。这方面的原因,在很多信访案件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如有的民警出警时现场处置简单,对

本应当场采取的证据没有及时提取固定证据,事后再提取证据时已时过境迁,无从提取;有的民警办案经验不足,没有对当时在场的见证人进行登记或现场调查,只注意了对当事人的调查,忽略了外围其他人员,造成事后不好找现场见证人;有的民警在向当事人解释案件进展情况时存在不注意方式和语言表达的问题,比如说“案件证据不足,没法处理,现场没人作证,没有证人,我有什么办法?你找证人吧”等推脱责任的话,明显存在推诿、扯皮心理,引起当事人极大反感,造成上访;甚至有的民警对当事人的询问很不耐烦,语出惊人:“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我怎么查案还得听你的?”“我没有办法,你有本事让公安部来给你破案”、“愿意上哪儿找上哪儿找,愿意去哪儿告去哪儿告,你去省里,去中央吧”,当事人听后会产生很大逆反心理,心生怒气,导致上访。

(三)信访人自身的原因。案件当事人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也是形成信访问题的主导原因。一是求决心切。纠纷伤害一发生,即想通过信访,直接向领导投诉,要求处理对方,索要医疗费或赔偿费。二是对处理的程序缺乏了解。由于有的案件承办人员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当事人对民事赔偿、对伤情鉴定周期等不能理解而上访纠缠。三是利益驱动。有的当事人提出不合理的高额补偿,使对方难以接受,达不到目的,又不走正常的诉讼渠道而进行上访。四是法制观念淡薄。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往往通过信访来施加压力,以达到撤消原处罚的目的。五是对基层办案单位不信任。想走上层路线,通过信访争取上级领导的同情和支持。六是无理缠访。一些信访群众固执

己见,性格倔强,不易接受事实和道理,无理取闹,纠缠不休。

二、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对策

做好公安信访工作是一个整体的工作,需要公安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综合协调,共同努力,不能就信访搞信访,要注重信访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使信访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一个理念,掌握一个标准

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的理念。凡引起群众信访的问题都是群众不满意和对公安机关有意见的问题,信访问题的多少是一个地方公安工作好坏的直接反映。“信访无小事”与“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一脉相承的。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对待信访,善待信访当事人,提高队伍的执法为民意识,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

信访问题化解要以“四到位、三不欠”为标准。信访问题的化解,是事关稳定的问题,张越书记提出的“四到位、三不欠”为我们信访问题化解提出了明确标准。“四到位、三不欠”即法律问题解决到位、过错责任追究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不欠法律帐、不欠经济账、不欠感情帐。

(二)用好两种方法 一种是“软”。所谓“软”就是对信访人语言温和,态度文明,接待热情,认真倾听其诉求,让信访人激动的情绪得到释放,让信访人无助的心理找到依靠,先把尖锐的矛盾进行软化,让信访问题“软着陆”。“软”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做错了事情或者工作中确实存在问题和

瑕疵的,该向信访人低头的就要低头,该赔礼道歉的就要赔礼道歉,也就是该软时一定要软,不能强词夺理激化矛盾,实践证明,“软”是化解信访矛盾的一种有力手段,许多信访人要的就是公安机关的一个态度,上访争得也就是一个“理”。

一种是“硬”。所谓“硬”就是对于是非问题敢于“硬”,要坚持原则,敢于较真,态度鲜明,尤其对于信访人的无理要求,要明确申明观点,态度要“硬”,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给信访人以幻想,让其打消无理要求的念头;对于信访人的不当信访行为,不按正常的信访途径和秩序去反映问题,信访中采取过激行为,或者召集一大帮亲戚朋友采取围堵、打标语等扰乱公共秩序的闹访行为,要明确指出,告诫其按照规定依法有序信访,把闹访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违法行为就要严厉依法处理,该硬时一定要硬。

实践中就是要讲究“软硬”结合,一味的“软”没有“硬”,软的就没有原则,软的就一塌糊涂没有意义;一味的“硬”,就会使矛盾越来越激化,问题升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该软时要软,该硬时要硬。

(三)抓住三个环节

调查取证环节,就是案件发案的最初阶段。在对近几年信访问题的分析中,发现检举类信访问题占绝大部分,尤其是伤害类案件占很大比重,原因都是公安机关的案件办理久拖未结,受害人方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引起的信访问题。针对这类信访问题,要加强自身建设,从客观上要规范执法服务行为,从主观意识上要提高认识,尤其是派出所,在处置这类案件时要掌握一个“快”字。一是出警要快。一旦接到报警,要快速出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止、控制事态发生,控制嫌疑人,马上开展工作,首先让群众对公安机关雷厉风行的作风满意。二是调查取证要快。到达现场后马上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对现场人员进行调查,对现场进行勘察,在第一时间,趁当事人还未来得及采取狡辩思维、串并供诉等本能性的自我保护措施时,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从而为尽早结案提供有力证据。

初信初访环节,就是信访问题发生的最初阶段,这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点。在信访问题发生后,群众第一次到公安机关信访,这时就要认真对待,尤其是信访民警接待群众一定要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让群众相信公安机关能处理好问题,将信访群众吸引在当地,下最大力气想方设法把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如果在初信初访阶段不能化解和解决信访问题,就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问题叠加,矛盾升级,形成难以化解的信访“老户”,所以抓住信访的初信初访环节至关重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坚持用“四心”贯穿执法及信访工作始终

公心,即公平正义之心。公平正义,是执法工作的核心,也是每一名公安民警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少上访案件是因为民警处事不公、执法不严,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把小事拖大、大事拖难,使群众对受案单位和民警失去信任,造成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因此,无论是办理大案小案还是解决矛盾纠纷,整个执法过程必须体现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使当事双方无话可说。

耐心,就是要不怕麻烦。有些民警在接待群众方面缺少耐心,认为群众反映问题是添乱子、找麻烦,因而有反感情绪,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不认真接待,对群众提出的疑问不耐心解释,敷衍塞责,往往会将小问题演变为一起上访案件。这就要求办案单位对每个反映问题群众都要热情接待,详听其述,弄清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耐心予以解释,妥善

及时处理。对群众提出不符合实际的问题,不能草率应付,要将心比心做好细致的解释疏导工作,稳定其情绪,力争把矛盾解决在激化之前,平息在萌芽状态。

爱心,就是对信访群众要有感情。信访群众往往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一般都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应当得到的公正却迟迟得不到,没有办法才上访。信访群众往往心怀怨气,心里憋着一个疙瘩,这样的信访群众占绝大多数,所以对信访群众一定要真情相待,用爱心去化解信访群众心中的怨气,去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对待来访群众,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温暖他们,绝大部分都能通情达理、理解支持。

信心,就是坚信没有化解不了的信访问题。信访问题在许多人的眼里是老大难问题,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没人愿意碰,见了信访问题就推,见了信访人就躲,原因就是怕信访,对化解信访问题没有信心。信访问题都有其目的和原因,只要肯扑下身子,认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总能化解。对诉求有理的予以解决,部分有理的部分解决,无理访的解释到位,有困难的帮扶到位,一般都能化解。仍然坚持无理上访的,依法按程序走终结。只要工作到位了,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信访问题。

(五)落实五项措施

领导要重视、支持、参与信访工作。“信访工作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一是必须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只有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接访,通过接访工作,才能进一步了解信访,从而理解信访,体谅信访,支持信访。二是实行领导

包案责任制。所有的信访案件,都必须落实包案领导,明确责任人和化解时限。只有领导干部重视了、用心了、行动了,才能调动各种资源,带动全体民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公安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积极开展信访案件评查。实践证明,案件评查制度是一项解决信访问题非常有效的制度,通过对出现信访问题的案件进行评查,对在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瑕疵全部查找到位,进而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案件评查,为进一步化解信访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

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篇6

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的和谐学校。开学以来,学校专注于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推出了系列专题研究课、教改实验课,组织了一系列学习、培训、听课、评课的活动。广大教师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改革实践中。现对这两个月的课堂教学作一个小结,以便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

一、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概述

为了了解教情、学情,我通过推门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形式听课近30节,通过听课,我发现了以下变化: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发生改变。相当一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念逐步强化;对“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定教”、“小组合作,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理念和操作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在先学后教,或者先阅读后讨论,或者先精要讲解,再讨论、再练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较以前强化了,时间较以前增加了。

第三、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明显改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对自己课堂讲授时间的控制,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保障其思考、表达、练习的时间;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目无学生,一讲到底的行为得到了基本控制。

第四、课堂师生关系呈现出良好态势。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平等;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变得更亲切、自然;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有效。

第五、课堂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主动要求上公开课的老师增多了,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带头示范,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每个备课组都行动起来,同一备课组老师集体听课、评课已成常态。老师们对教研的兴趣明显增强,校园呈现出浓浓的教研氛围。

但是,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到今天为止,我们还不能说改革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我们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大改观,如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更丰富,等等。

显然,我们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对当前我校课堂教学状况的观察与分析

对课堂教学观察的角度很多,本报告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关于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1.教师自觉控制讲授时间。教师少讲在课堂上得到了较普遍的体现。比如七年级数学课、九年级物理课、八年级地理课等都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点。他们的课堂没有满堂灌和一讲到底的现象,讲授时间一般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2.教师科学设计讲练环节。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安排了学生训练内容。一般而言,教师课堂能保证至少15分钟的学生练习的时间,能够迅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当堂训练。在他们的课堂上,均安排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习题让学生当堂做,充分发挥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七、八年级组还设计出指令性作业和指导性作业,既有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又有对部分学生的指导性要求,科学控制了作业量和学生课外做作业的时间。

3.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教学生思维方法,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4.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是学生学习方式改进,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很好,4-6人小组能围绕材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共同的观点,并且小组成员有具体分工和明确职责。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许多教师并不真正放心让学生自主学习,深怕学生思维走出自己设定的圈子,不能让学生真正自主地进行发挥。

二是对学生如何自主开展学习,怎样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中缺乏相应和有效的指导。很多老师的基本做法就是让学生看书,教师提问、讲解或讲练结合等。其实,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说:对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进行指导;学生阅读后如何对知识归纳和整理进行指导;如何对现有知识进行质疑;对基础不同学生如何进行分别指导等等。

三是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还有一个适应过程,课堂上主动学习、表现积极的还只是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还是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不愿动手、动脑,仅满足于听教师的课堂讲解。

(二)关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能积极开发、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部分教师上课能使用课件、教学软件,充分发挥了班班通的作用和功能。二是各学科一般都采用了学案,课前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预习和基础知识的自学,保证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提高课堂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是许多教师充分挖掘社会中的时政、新闻以及影视文化等资源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使一节内容枯燥的课,由于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课堂教学非常生动。

希望全体教师都能进一步强化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与能力,在备课时能基于教材并超越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机整合课内外资源,充分而有效地引入生活、时政、科技等各方面的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三)关于师生关系及有效互动

1.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方面。许多课堂体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张斌老师的语文课就充分体现了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课堂中老师提供阅读材料,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探讨,学生们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高、效果好。课堂观察中,也发现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理解、尊重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的变化,甚至对学生的各种反应置若罔闻。如有课堂上学生不抬头听课,甚至打瞌睡,教师都不进行干预;有些教师过于关注程序化的操作,显得“目中无人”;有些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没有耐心;有些教师虽然关注学生,但只是关注少数几个学生。

二是对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不作分析,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进行了解,教学无的放矢;有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考虑到课堂或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显得勉强。

2.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面。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师生提问的方式及对回答问题的评价上。许多课堂师生互动非常自然,流畅,提问的针对性强,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到位。

(四)关于课堂管理

课堂观察中发现,不少老师缺乏对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管理。

一是没有注重课堂的教学环境管理,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如教室的布置,光线强弱(不少班级不打开窗户),整洁程度(书桌上堆满了书籍,许多是与本节课无关的,让不大的桌面变得更窄了),噪音大小。这些物理环境通过视觉会引起心理反应,会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老师要尽量控制干扰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明亮、整洁、清静的学习空间。心理环境,就是“氛围”,对教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老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二是没有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在一些课堂听课时发现,有些学生在老师开始上课时,书本还没有拿出来;个别学生在老师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时,竟不知道作业是什么;有些学生不知怎么记笔记,显得很忙乱;有些学生桌子上摆放了太多的东西,导致找书、找笔记、找试卷花了很长时间等等。如此种种都会对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老师坚持督促。

鉴于以上对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任务此后在教学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以学案的二次设计为依托整合学生学习资源。要将学生手中教科书、教辅资料以及教师增补的资料通过学案的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强化学案的使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提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

3、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如上课如何自主进行学习与思考,课后如何进行复习和总结等。

4、加强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研究,尤其是双休日作业,建议同一层次作业统一(指定性书面作业)。

5、继续大力强化集体备课。备课前期准备要实,备课组研讨要充分,要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案、学案要体现集体的智慧,要使教案、学案能真正体现教学改革的精神和理念。

当前营养现状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周口市2个试点县8所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县随机抽取4所试点学校 ( 小学、初中各2所) , 以班为单位, 对1 778名小学四~六年级和初中七~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整理筛除数据缺失问卷后, 获有效问卷1 680份, 有效率为94. 5%。其中小 学生762名 ( 45.4%) , 初中生918名 ( 54. 6 ) ; 男生894名 ( 53.2%) , 女生786名 ( 46.8%) 。

1.2方法调查问卷经查阅文献后, 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需求特点, 经专家参与讨论、预调查后最终确定。问卷共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 1) 学生的基本情况, 如所在县市、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等; ( 2) 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况; ( 3) 学生营养知识的获得和需求情况。营养KAP评分标准: ( 1) 营养知识18题 ( 共计18分) ; ( 2) 营养态度11题 ( 共计22分) ; 营养行为6题 ( 共计12分) 。满分为52分, 得到各单项满分的60% 为及格, 以各部分满分的60%, 80%为界, 把营养KAP得分分为较差、一般、良好3个等级。

1.3质量控制统一培训调查员以明确调查目的及注意事项; 由教师协助组织调查对象, 在调查员的详细讲解下, 统一填写问卷, 统一回收; 质控员对每个调查点的问卷按5%的比例抽查。

1.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 1进行数据录入, 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用LSD法;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统计结果用双侧检验, 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学生营养KAP得分学生营养KAP平均分为 ( 27.83±9.16) 分, 知识、态度及总得分和总分良好率分别为8.3%, 57.0%, 32.3%, 26.1%。初中生的知识、态度得分高于小学生, 行为得分低于小学生; 女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高于男生; 父母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不同, 母亲高中文化程度的孩子知识得分低于小学、初中、大学各组, 母亲大学文化程度的孩子知识得分均值最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 父、母亲文化程度均有缺项。

学生中, 知道鸡蛋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桔子里富含维生素C、海带可以防治碘缺乏性甲状腺肿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6.8%, 41.9%, 49.1%; 认为有必要学习营养知识、吃早餐对健康重要、愿意参加正规营养知识讲座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9.8%, 96.1%, 85.7%; 77.0% 的学生天天吃早餐, 70.7%的学生有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学生营养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4, 0.069, 0.404 ( P值均<0.05) 。

2.2营养知识的获得途径和需求途径电视是小学生和中学生获得营养知识的最主要途径, 报告率分别为57.9% ( 441/762) , 87.6% ( 804/918) ; 其次为书籍 ( 34.4%, 69.6%) 、讲座 ( 38.4%, 37.1%) 。最主要的知识需求途径是讲座 ( 55.1%, 72.8%) 。小学生最希望了解的营养知识是食物搭配 ( 51.0%, 389/762) , 其次是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 39.6%, 302/762) 、营养不良的预防 ( 30. 4%, 232/762) 、食物储存与烹饪 ( 22. 8%, 174 /762) 、营养均衡与减肥 ( 13.9%, 106 /762) ; 中学生希望了解各方面营养知识的顺位与小学生完全一致, 分别为70.9% ( 651/918) , 64.1% ( 588/918) , 53.5% ( 491/918) , 50.5% ( 464/918) , 37.8% ( 347/918) 。

3 讨论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缺乏现象在全国具有普遍性[5,6], 试点学校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较同类调查结果更低[6]。本次调查显示, 营养知识和态度初中生得分明显高于小学生, 营养行为部分得分小学生高于初中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随着年龄增长, 学生营养知识和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善, 但却不能保证有良好的饮食行为, 提示中小学生存在认知不协调情况。由知识转变为正确的行为需要一定的过程[7], 建议开展营养教育的重点应随着接受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所不同。

学生营养KAP得分与自身文化程度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联, 初中生营养KAP总分高于小学生, 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学生KAP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与卢巧艺[8]的结果相符。说明父母文化程度会影响学生营养KAP得分[9], 且学生受教育水平是影响营养知识得分的重要因素[10,11], 同时证明学校教育在人们对营养专业的学习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知-信-行模式是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等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是有关行为改变的较成熟的理论模式[12]。本研究发现, 学生营养知识与态度、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态度的转变在知、信、行中是关键, 知识转变成态度才能支配人的行动, 提示开展营养教育应着重加强对学生态度的干预。开展营养教育是普及营养知识, 养成良好营养行为的最有效途径[13]。

营养教育是促进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11]。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最主要的获得途径是电视, 与朱淑萍等[14]的调查一致, 可能与电视在社会生活中覆盖范围广泛有关。中小学生最希望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是讲座, 开设专门的营养知识讲座有助于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的提高及营养知识的普及[15,16], 而讲座在其营养知识获得途径中的排名相对靠后。提示要加大以讲座形式开展营养教育的力度, 发挥以学校为基础开展营养教育在政策、师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 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需求特点, 有针对性的积极组织开展营养教育, 从而推动“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高效实施。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 (KAP) 现况, 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生营养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周口市2个试点县的8所学校共1 680名学生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 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等。结果 学生知识, 态度, 行为得分和总分良好率分别为8.3%, 57.0%, 32.3%, 26.1%;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4, 0.069, 0.404 (P值均<0.05) ;性别、学段和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学生营养KAP得分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小学生和中学生营养知识最主要获得途径是电视 (57.9%, 87.6%) , 最主要需求途径是讲座 (55.1%, 72.8%) 。结论 试点学校学生营养知识、行为水平偏低, 但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良好;文化程度是影响学生营养KAP得分的主要因素, 学生营养知识需求得不到满足。

当前电视艺术创作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电视艺术;电视技术;现状

目前,电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电视技术发展的同时使得电视艺术创作逐渐发展起来。电视艺术创作主要的传播手段是指电子技术,并且其传播方式是指声画造型,通过艺术的审美思维将客观世界表现出来。电视艺术创作是种屏幕艺术形态,并且电视艺术的内容主要是指多种多样的电视节目,通过电视节目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将艺术美感表现出来。

一、电视艺术创作的演变

由于电视是一个技术媒体,因此电视得以存在的前提就是技术,并且技术对电视节目的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几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形态的形式得到了创新。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创新,是电视行业的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一)电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节目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新闻节目,并且新闻节目的形式主要采用了影像新闻、口播新闻以及实况转播等形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由于缺乏相关的记录以及编辑图象的电子设备,从而使得电视节目变得单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视艺术创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就开始出现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晚会以及电视剧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些电视创作人员开始不断的积累相关的经验,从而能够为后来的综艺节目、纪录片、访谈节目以及评论节目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涌现出新颖的节目类型,并且随着电视观念的不断转变,原有的节目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比如:新闻直播、新闻访谈、新闻评论、消息类新闻、连续报道等。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ENG、DSNG等设备的广泛使用,这就使得直播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节目形态,中国电视人开始不断深化有关直播的认识。然而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将焦点放在人们讨论比较热烈的话题,比如《实话实说》、《东方之子》,每一台都有属于本台的访谈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充分利用了电视技术手段,通过声音与画面结合为一体的电视语言来对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社会重大问题发表相关意见的节目形态。新闻评论节目具有属于自身的特性,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二)电视艺术创作形态的重构

目前,随着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此时电视节目形态变得多样化,并且电视艺术创作的形态开始重构。通过不断创新电视节目形态可以体现时代的特征。在各种不同节目中电视新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此时就会出现了节目形态的融合,最终能够构建出许多新的节目形态。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这一节目中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中。在电视节目中,主要是通过短信、电话以及场外求助等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最终实现场内观众与场外观众的互动。

(三)电视艺术创作的专业化

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对电视节目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电视节目形态开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电视节目形态开始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电视节目形态的专业化在电视节目的专业频道中体现出来。一些编导开始策划一些专业化的服务节目,从而获得一些受众者的欢迎。比如:中央电视台第五套就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体育频道,在这个频道主要介绍了一些运动员、相关的赛事。专题节目的不断出现,不仅可以增加节目的信息量,而且使得转播节目的专业性得到提高。

二、电视艺术创作的演进

近几年来,随着数码技术以及电脑图形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就促使电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电视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得电视艺术的词汇得以封堵,最终为电视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电视艺术创作开始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给电视节目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要促使电视艺术创作的演进,从而使得电视艺术创作拥有广阔的市场。

三、电视艺术创作的改进

在电视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这就使得电视艺术得到简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电视节目的制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在电视广告以及节目片头等影视节目中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从而使得电视艺术创作变得更加简化。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艺术创作的手段逐渐被拓宽。目前,字幕机的出现使得电视画面的内容得以丰富,并且通过文字以及图形可以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电子特技机以及高速摄像机等,从而使得镜头语言的表达手段得以丰富。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视艺术的创作题材得以丰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多样的电视艺术创作题材涌现出来。比如:电影《终结者》、《黑客帝国》以及《金刚》等相关的作品。一些电视艺术创作的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主要抓住当前受众者的心理,开始创作出符合大众心理的电视节目。比如《最强大脑》、《中国好声音》等,从而能够挖掘出各种各样的人才。

四、结语

近几年,电视节目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电视节目要不断进行创新,从而使得电视节目的竞争实力得到提高。在电视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从而不断丰富电视艺术创作的内容。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电视人才,这就要求电视艺术创作者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并且要具备艺术创新以及人文素养的相关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彩平.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方式探究[J].声屏世界,2010(08):90-92

[2]张寅生,沈秋云.数字电视与中国的电视数字化的进程[J].电视技术;2010(02):56-58

[3]刘洪才,邸世杰等.广播电影电视科技发展历程回顾文选[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09):23-25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 篇9

2005-12-27 16:03:0

4新华社信息济南12月23日电(记者赵仁伟 聂建江 邹大鹏)随着我国经

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户口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模式的弊端

逐渐显现,社会各界对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近年来,一些省份先

行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举措,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但改

革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

——各地改革纷纷推进 户籍藩篱逐步降低

近几年来,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就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破二元分割,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法律身份的平等。辽宁、湖北、四川、山东等多个省份决定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按照常住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二是取消进城人口计划指标管理,实行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度。辽宁、江苏等

地取消“农转非”制度,以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入的基本条件,县级城镇全面降低准入门槛,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具体准入条件由各市

人民政府研究确定。

三是户口管理以人为本,亲属投靠落户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如江苏、山东、河北等省份取消了“三投靠”落户迁移条件限制,规定凡属夫妻投

靠的,不受年龄、婚龄的限制;属父母投靠子女的,不受身边有无子女的限制;属

子女投靠父母的,未婚子女不受年龄限制,均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这些政策出台

后,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通过户改,仅解决城市“三

靠”人员落户就达53.8万人,占进入城市落户人员总数的51.4%。四是降低居民迁徙门槛,实行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的城市户口迁移政策。各

地进一步降低投资、纳税、购房入户门槛,既给群众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有

力增强了城乡经济发展。

五是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加快小城镇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山东、重

庆等许多省市全面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规定公民在县级城区有合法固定住所,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就可落户。

六是改革大、中专院校学生户口迁移办法。许多省规定,凡考取省内大、中专

院校的本省籍学生,入学时根据本人自愿,可以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待毕业后直

接将户口迁至其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学生本人要求迁移户口的,准予办

理迁移手续。

——配套改革不到位阻碍户籍改革进程

目前,各地户籍制度改革在积极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其中最

集中的表现是其配套改革进展不快,也就是解决附着在户口上的其他各种待遇问题

进展不明显。由于许多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仍以原户籍管理规定为依据,从而出现

了户籍改革已先行、而其他相对应的与户籍密切相关的政策滞后的现象。因此,在城乡政策差别彻底消除前,存在一个户籍管理改革前后各相关部门政策的衔接和延

续问题。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城乡有别的“二元化”政

策,低保对象管理都是以户口性质来划分,非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执行标准不一,享

受差额较大。湖北省一些地方反映,取消户口性质后,部分农村村民要求享受低保,但这与政府财政困难相矛盾。

二是兵役管理问题。国家每年下达征兵命令有城市兵和农村兵之分,城乡兵员

要求不同,入伍服役期间的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不同,退伍后的安置政策也不一样,二者差距很大。

三是交通事故赔偿标准问题。按照有关规定,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特别

通死亡事故,以户口性质决定赔偿标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赔偿标准相差较

大。

四是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目前全国各地实行的是城乡不同的生育政策,城市居

民一般只能生育一个小孩,农村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申请再次生育,同时对违反计

生政策规定生育孩子的人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也不同。

五是农村村民的确定和村民的利益分配等问题。长期以来农民都是以户口性质

来确定,随着一些地方取消户口性质后,迫切需要用新的办法界定农民的范围。许

多地方的村民待遇与户口是否在本村直接挂钩,如土地的使用、集体利益的分配、宅基地的享受等。另外,多数地方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适用的对象是以户口性质来

界定,取消户口性质以后,征地补偿政策亟需作出相应调整。

四川省公安厅户政处负责人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

格局非常必要,但这不是通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能够解决的问题,更不是户籍登记

管理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问题。此外,农

村、城市的差别本身不是户籍登记造成的,因而想通过户籍登记制度的一元化来解

决社会经济及社会管理体制的二元问题不现实,而是需要各相关部门长期的努力。

山东省公安厅户政处负责人说,城乡政策差别短期内虽然无法立即消除,但户籍管

理制度的改革可以刺激其他政府部门重新考虑一些政策的适当性,从而向着城乡平

等、城乡统筹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需要根据当地资源的实际承受能力,充分考虑其他部门政策的衔接和过渡,避免个别地方出现的“休克

式改革”,即户改后引发城市管理混乱和相关政策瘫痪,最终导致户籍制度改革失

败。

——当前需进一步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户籍制度是国家社会行政管理的基础制度之一,应具有很强的统一性。但目前

从全国情况来看,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局部改革与全局性改革步伐不一,给

制户籍制度的落实增加了难度。一些省份虽已实现了一元化管理,但由于全国范围

内还没有实行此项制度的改革,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在跨省迁移中,公民迁往的省市如果还未实行一元化管理,一般都要求保留原户口性质;一些跨省

工作的公民需要出具户籍证明时,也遇到类似问题。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从构建

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尽快制定户籍管理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全国

各地统一进行改革。

二、加快户籍立法进程。

基层户政部门呼吁,应尽快将户籍法、姓名法纳入立法工作的议程。目前我国

实施的户口登记条例出台于1958年,其中许多内容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要,户籍登记工作权威性下降,出现了许多人不把户口当回事、随意更改姓名、户

口纠纷增多等问题。面对这一情况,各地在实践中往往根据各自的理解来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致使各地的户籍政策不一致,群众意见较大。因而,需要通过户籍管

理立法,以法律形式对户籍管理的定位,从基本制度、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规范。

三、加快调整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后的配套政策。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计划、教育、计划生育、民政、劳动保障、城建、土地等多个部门,政策性强,社会关注程度高。由于以往户口与

许多部门政策捆绑在一起,因此有的部门受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认为取消农业、非

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后,本部门的政策将失去实施依据,会给本部门政策实施带来压

力,因此对户籍制度改革持观望、等待态度。目前看来,我国的城乡政策差别短期

内很难彻底消除,许多行政管理工作依据的法规政策实行二元管理结构的状况还将

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各地公安机关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协调下,积极会同有

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使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稳妥推进,不留遗患。既要

对原有户籍管理制度进行突破性改革,同时要周全考虑确保各项配套政策实现软着

陆,保持原有政策的延续性,防止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应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最近公开表示,公安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

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

制度,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

移限制。

有关户政专家认为,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深化户籍管理制

度改革,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以公民按经常居住地登记常住户口为基本形式,以

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

籍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户籍管理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

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此,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积极稳妥,因地制宜。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

化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引导农村人口平稳有序转移,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促进

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同时,也要从各地实际情

况出发,防止不顾实际盲目冒进。各地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研究制

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既要促进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也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

城乡经济社会共同进步。

二要以人为本,尊重人权。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

发,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

三要总体把握,政策配套。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要符合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做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与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有利于

上一篇:600字成功的彼岸作文下一篇:《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