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探析(共10篇)
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学习、工作、经商和观光,英文公示语便显得日益重要.可在我国的公示语翻译中,出现了很多错误,致使外国人看不懂英文公示语,甚至产生误会.如何根据公示语的特点和功能翻译公示语,成为展示中国对外形象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 者:刘白玉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年,卷(期):“”(1)分类号:H083关键词:公示语 特点 功能 汉英翻译
1.1 信息的篡改与丢失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我国逐渐与国际接轨, 建设国际化的大都会, 因此公示语言双语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但是目前, 公示语翻译中存在严重的信息篡改与丢失现象, 严重影响了公示语社会功能的体现。例如:一些娱乐场所内经常出现的公示语“宾客止步”就被翻译成“Guest go no further”以及“Stop, Guests, Stop Here”等多种版本, 这样的翻译不仅丢失了原文中的信息, 还会使人们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一些外国友人甚至会认为这个牌子的意思是让他们在此地等候。再例如经常出现在水塘边以及河边等地区的公示语“小心落水”, 它对人们起着警示作用, 告诫人们小心落水, 注意安全, 但是这个公示语竟然被翻译成了“Please Mind Falling Water”, 这就变成了提醒人们注意正在落下来的水, 或者被翻译成“Carefully Fall into the River”, 告诫人们掉进河里时要小心, 因此闹出了笑话。
1.2 语言的失当与错误
语言失当也是公示语翻译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 翻译者语言功底不扎实等原因就会导致翻译出现错误。我国一些城市的“公厕”被翻译成了“Public Toilet0”, “宾馆前台”被翻译成“Front Desk”, 其实用“Toilet”和“Reception”就能够很好地传达出“公厕”以及“宾馆前台”的信息, 那样的翻译不免有些赘余。我国一些公共电话上的译文也存在一些问题, “重拨”翻译成了“LAST NUMBER REDIAL”, 其实用“REDIAL”就能很好地传达信息, “LAST NUMBER”根本不需要;“语言选择”翻译成了“LANGUAGE SELECT”, 实际上“SELECT”完全是多余的, 而且“SELECT”是动词, 不能够直接放在名词后面。我国很多公共汽车上有“先下后上, 文明乘车”的公示语, 却被翻译成了“After first under on, do riding with civility”, 这样的翻译会让很多懂英文的人士搞不明白, 更别说让外国朋友看懂了。
2. 汉英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
2.1 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对语言进行翻译就是对文化进行传播, 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社会背景等, 因此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中英文之间文化的差异, 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将公示语转换成译语, 需要很好地保持源语信息的完整性, 并要兼顾文化差异, 不能使读者误解。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会形成一些中国特色的词语, 我们进行翻译是需要让外国人理解中国的文化与思想, 例如:在对“红旗手”进行翻译时, 如果按照字面上将其译为“Red flagger”就不能表达出词语所代表的先进者、模范者的意义, 因此将“红旗手”译为“Model worker”或“Advanced worker”更为贴切。英语公示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 是依据习惯形成的, 因此不能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生硬的翻译, 例如:“小草微微笑, 请你走便道”就不能生硬地翻译为“Little grass is smiling slightly, please walk on pavement”, 而应该遵照英语的习惯将其翻译为“Keep off the grass”。
2.2 进行语境分析
公示语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文体, 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词, 多为祈使语气, 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示语都能够翻译成外语。在进行交际翻译时, 翻译者要采用“语境分析”法, 处理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 翻译不是揭示人们说了人们, 而是告诉人们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含义, 因此含义往往比词语本身更为重要。在进行公示语翻译时, 译者要遵循“直译”、“雅译”、“不译”三个原则, 只有灵活变通, 才能够很好地进行公示语翻译。
2.3 通俗易懂
中英公示语翻译都要遵循“通俗易懂”原则, 使其具有可读性, 更容易被公众接受。翻译者因为长期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公示语翻译时, 或多或少地就会带有本土色彩, 这样的翻译不一定会出现语法错误, 但是却会令读者费解。公示语翻译遵循“通俗易懂”原则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特别重要, 需要引起我国翻译者的高度重视, 避免出现中式英语, 避免因为公示语译文而出现交际失败或者信息中断的现象。因为中外文化的差异, 导致其说话方式、句子结构等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火车的“软席”和“硬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 国外基本上无此分别, 上海火车站将“软座”翻译为“Soft Seat”, “硬座”翻译为“Hard Seat”, 这样的翻译方式会让很多外国旅客很难理解, 不知道“软座”到底有多软, “硬座”到底有多硬, 在这种情况下, 按照外语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 将“软座”翻译为“Cushioned Seat”, “硬座”翻译为“Ordinary Seat”就比较容易被外国旅客所理解, 因为“Cushioned Seat”就表示有垫子的座位, 而Ordinary Seat”则表示没有垫子的普通座位, 这样就能使公示语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 更容易被外国旅客接受。
结语
我国要想与国际接轨, 建设一流的国际化城市, 就需要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汉英公示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公示语翻译人才。进行公示语翻译的前提是了解汉英文化的差异以及公示语言的特点, 并不是谁会英语谁就可以进行翻译, 因此翻译者需要走出误区, 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 运用交际翻译策略进行公示语翻译。
摘要: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今天, 公示语的翻译成为了交际翻译的重难点。英语公示语言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词等, 十分注重公示语言与标志的搭配与组合, 注重规范性与标准性, 因此在进行交际翻译的时候, 应当十分注重汉英公示语言的特点进行翻译, 提高翻译准确度, 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汉英公示语,翻译现状,交际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北京:中国翻译, 2005 (6) :38.
关键词:公示语;特点;功能;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H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8)01-0063-0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飞速增长,从2004年开始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与此同时,中国的商务环境和旅游环境也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经商或观光旅游。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成为各国人们沟通最便捷的工具。因此,为了方便外国友人,中国的很多地方,大到国际机场,小到乡村的旅游饭馆,几乎所有的外国人能看到的公示语都用中﹑英文标识。但是,由于翻译错误, 致使外宾看不懂英文公示语,甚至产生误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交流的国际形象。如,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夫·格兰杰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做了题为《经济预测与北京奥运》的主旨演讲。在随后接受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栏目专访时,他提到了北京的公示语的设置和使用问题。他说:“外国人来中国会有一些紧张感,比如公共标识看不懂。”[1]中国翻译协会会长﹑著名翻译家刘习良也在“首届中国国际翻译产业论坛”上指出:“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翻译作品﹑翻译教材在文化市场流传。诸如将道路交通‘出口’翻译为‘EXPORT’, 将‘眼科医院’错译为‘Eye Hospital’, 将‘一次性用品’翻译为‘A TIME SEX THING’等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在公共场所﹑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不时闯入我们的视线。”[2]可见,我们的公示语翻译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
二、公示语的特点
公示语是一种给特定人群观看,以达到特定目的的特殊文体。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街头的路牌、广告牌、路标、商店招牌、警示语、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3]
公示语的特点是简洁、易懂、规范、语气得当。
1.简洁。由于贴公示语的地方受空间的约束,再加上读者看公示语只是匆匆一瞥,急需在最短时间获得最准确、最直接的信息,所以公示语必须具备简洁的特点,这也是翻译公示语的基本原则,否则就失去了公示语的应有功能。如: “禁止吸烟”,“商务中心”,“小心路滑”,“过街天桥”等可以依次翻译为“No Smoking”,“ Business Center”,“ Caution: Wet Floor”,“Overpass”.
2.易懂。公示语的读者是对公示语不需任何职业或专业训练就能理解的普通人。[4]来中国学习、工作、经商和观光的外国人,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英语水平各异,再加上很多人都是非英语国家的人,所以采用的公示语应通俗易懂,尽量避免用生僻词汇、古语和术语等。例如:“严禁客货混装”不能翻译为:Don’t put passengers and cargoes together! 而应翻译为:No passengers on trucks! “打7折”不能翻译为“70% discount”,而是“30% off”。“景区环境卫生 需要您的维护”不能译为“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of the Scenic Spot Needs Your Conserve”,而应译为“Keep the Place Clean”。
3.规范。规范性是公示语翻译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对于已经制定国际标准的翻译、已经约定俗成的翻译、或是符合目的语通用公示语的翻译,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可能产生歧义。如“出口”不能翻译成“Exit”,因为根据国际标准ISO7001-ADD《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规定:不属紧急出口的出口标记为Way out 而不是Exit。[5]又如,“保持车距”不能翻译为“Keep Space”,而是“Keep Your Space”。“油漆未干”不能翻译为“The paint is wet”,而是“Wet Paint”。
4.语气得当。公示语应遵循礼貌原则,体现人文关怀,创造和谐气氛。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国情状况,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令人不太舒服的公示语,如“旅客止步”,“禁止践踏草坪”,“禁止喧哗”等。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英语,则依次为“Guest Go No Further”,“Don’t tread on the lawn”,“Don’t make noise”。Don’t 在英语里是祈使句或命令句,口气比较生硬,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往往会使外国人误认为中国人太“老板气(bossy)”,这显然是欠妥的。但如果翻译为“Staff Only”,“Take care of the lawn”,“Quite please”则语气恰当,令人心情舒畅。
三、公示语的功能
英国著名翻译家Newmark将语言的功能分为三种: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on function)和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并指出呼唤功能文本指的是能够感染读者并使其“获得信息”的所有文本。[6]公示语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在引起读者注意的前提下,将信息传达给读者,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继而让读者采取行动 ——按照公示语的指示去做。由此可见,公示语属于呼唤功能文本。
公示语的呼唤功能又具体分为提示功能,指令功能和参照功能。[7]提示功能是指通过提供信息使人们知道怎么做,没有强制性质,如“小心路滑”(Caution: Slippery),“单行道”(One Way)等。指令功能则是要求人们做什么,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如“禁止钓鱼”(No Fishing),“禁止停车”(No Parking),“禁止转弯”(No U Turn)等。而参照功能则是通过提供有关信息供人们参考,目的是使行人方便。“失物招领处”(Lost & Found),“前台”(Front Desk)等。
四、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
翻译家奈达提出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所谓归化(adaptation),就是源语(source language)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为归宿,也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最切近自然对等概念进行翻译,以实现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所谓异化(alienation),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以源语为归宿,也就是尽量移用源语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在译文中突出源语的“异国情调”。 [8]从公示语的功能可以看出,公示语主要是起交际作用。英文公示语是给外国人看的,不是给中国人看的,所以应当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
1.符合英语语言表达习惯。英语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题材,其表达方式是根据习惯形成的,绝不能根据中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生硬的翻译。[9]如“烟台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其英语译文是“Yantai is my home, its cleanness depends on all of us”,可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它可以简单地翻译为“Keep our city clean”。又如电器上的“音量控制”,不是“Volume Control”,而是习惯的表达法“Volume”。“不准调头”不是“Don’t Turn Here”而是“No U Turn”。
2.符合英语的语用习惯。公示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其语用功能应体现人文关怀。但在很多汉译英的公示语中,却往往出现语用失误。如“小心滑跌”被翻译为“Don’t Fall Down”。本来是提醒人们注意,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可这种译文却是命令口气,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改为“Watch Your Step ”,则符合了英语的语用习惯。
3.符合英语文化习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其悠久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着差异。在公示语翻译中,不仅要符合其语言习惯,还要符合其文化习惯。如“银狐酒吧”不能翻译为“Silver Fox Bar”,因为在西方,“fox”含有“狡猾、奸诈”的意思。又如“警告:此地有恶犬!”不能译为“Warning: bad dogs!”因为在西方国家,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若以“bad”相称,会令西方人很不愉快。
五、结语
公示语翻译不是简单的字面翻译,而是根据公示语的特点、功能和有关翻译理论,从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语用习惯和文化习惯三方面来加以研究,翻译出地道的、标准的公示语,这样才能为来中国学习、工作、经商和观光的外国友人提供方便,同时也才能展示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友好对外形象。
【参考文献】
[1]吕和发.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
[2]刘习. 加强行业管理 推动我国翻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翻译,2006.
[3]贺学耘. 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4]倪传斌,刘冶. 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1998.
[5]第三编辑室.公共信息安全消防安全标志图形符号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6]Newmark,Peter. The Theory and the Craft of Translation[A].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C].New York: Pergamon Press,1981.
[7]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
[8]伍巧芳.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西片片名翻译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6.
[9]赵湘. 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
认知图式对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图式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或认知手段被看成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单位.人们处理外界信息需要调用大脑中已有的图式.笔者运用认知图式理论,对公示语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表达进行阐述,论述公示语翻译中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运作机制,并提出公示语翻译的深层认知过程.
作 者:程珊珊 Cheng Shanshan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44刊 名: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0(1)分类号:H315.9关键词:公示语 语言图式 内容图式 文化图式 形式图式
论文摘要:本文将举例并对比分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国俗语义部分一致;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旨在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一、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涉及到得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转换。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本身承载着很多文化民族意义,也就是国俗语义。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词汇在国俗语义方面的差距,为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二、汉英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关系及其翻译
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实体指称意义上添加的一个民族文化含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英汉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同异并存的现象。下文就这四种情形分别举例植物词以及习语进行讨论。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时的翻译
由于事物本身的属性是一致的,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现象的认识能力大同小异,因此,英汉有些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在对此了解的基础上,译者方可直译意象,达到传神。
植物词。laurel(桂树):中西方人都将laurels(桂冠)视为“胜利”、“荣誉”和“辉煌成就”的象征。汉语中“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及第、“丹桂”是月亮的代称、“桂树”喻指“长寿”。因此在翻译“looktoone’slaurels”和“winone’slaurels”可分别洋为“确保声誉”和“金榜题名”。
习浯。这里的国俗语义基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在内容方面也就是二者的意思、思想等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形式方而也就是二者在词、句的表达方面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比如“justsoso”和“不过尔尔”;”ANo.1”和“天字第一号”等等。第二种如“toburnone’sboat”和“破釜沉舟”;”t0one’sheart’sdesire”和“称心如意”等,这些习语形式不一,但是表达了相同的内容。从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国俗语义差别对翻译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部分一致时的翻译
汉英对应词的国俗语义存在只有部分一致或相似,也就是说,对应的国俗同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会引起不同的联想。此时要求译者充分了解语境,对词汇意义进行分析,而后选择翻译策略。
植物词。willow(柳):从前英国人戴柳枝编成的帽子表示哀思,英美许多文学作品中,就用willow来象征因失去心爱的人,尤其是恋人而感到的悲伤。“柳”在汉语中也有“离别”、“忧渤”、“苗条”、“避邪”等国俗语义。古代送别诗中,常以“折柳赠别”或以“折柳”代称送别,其中蕴含着诸多令人神伤的离情别绪。同时汉语中也用“柳姿”形容女子姿色,又用“柳”比喻女子眉毛纤细、身段苗条。这在英语中就会显得奇怪,如红楼梦中对黛玉的描述,在翻译时要注意。
习语。在习语方面,汉英的对应词上出现了一种不对等的部分对应,即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的却是相同的国俗语义。例如,“torobPetertOpayPaul”和“拆东墙补西墙”,“thekissofJudas”和“口蜜腹剑”,“tospendmoneylikewater”和“挥金如土”等等。习语国俗语义上的相似,可以使得译文的传神达意更加的到位。3 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时的翻译
基于以上谈到的两点,我们不难想到在汉、英语言的对应词中,会有一部分词汇的国俗语义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这时作者最好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植物词。“Apple(苹果)”一词在汉语中与“平安”谐音,因此中国古代新娘出嫁坐花轿的时候要手捧苹果,意蕴平安。而在英语中,对“a11appieofdiscord”的翻译应为,引起不和的因素。在希腊神话中,竞美的三位女神为争夺它而引发特洛伊战争,因此有意为引起不和的寓意。
习语。英语中跟“dog”有关的习语大多有褒义,如loveme,lovemydog;luckydog;dressedlikeadog’sdinner。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以上英语俗语应翻译成:爱屋及乌,幸运儿,穿着极为讲究等。汉语中跟“dog”有关的习语大多有贬义,如“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时的翻译
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些其独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包含的文化蕴涵是来自于另一文化背景的语言使用者不明了或者很难理解的,尤其是那些包含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典故知识的习语。此时译者可以根据译文的目的分别采用意译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
植物词。竹(bamboo):“竹”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关系。古人常用“高风亮节”概括其品性,象征“正直、坚贞、有骨气”等高尚品格。如《孔子家语》曰:“山南之竹,不博自直,斩而为箭,射而达”,以此教人正直、坚强。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竹子便成了活跃的喻体,如“势如破竹”、“功垂竹帛”、“胸有成竹”、“竹篮打水一场空”等等。
习语。汉英习语空缺主要出现在宗教、文学和神话等方面。例如“theAchilies’heel’’;“theTowerofBabe”等在汉语中均找不到相应的对应,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则要通过上下文进行解释,分别译为“致命弱点,薄弱环节”和“空想的计划”。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英对应词的国俗语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往往具有其独特性,作为跨文化交际主体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进行蕴含文化民族语义的词汇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示语,汉英翻译,纽马克,交际翻译
1. 引言
“公示语—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英语作为国际化的强势语言, 在维系国际交流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国内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随着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筹办工作的进行, 新一轮对公示语翻译的正确与规范研究又成为这种国际化大环境建设中的热点, 引起了译界的广泛关注”[2]
2. 徐州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
“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只有认真探讨英语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风格, 才能真正准确发挥英语公示语在我国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3]徐州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接处, 是苏北最大城市, 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 能源基地, 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文化悠久, 同时也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翻译清晰、得体的公示语可以为来徐的客人们提供极大的便利, 同时也能够提高徐州的整体形象。请看下面两个例子:禁止使用闪光灯:Don’t you photo flash lamp.请勿触摸:No touch please.这是在徐州博物馆内的两则公示语, 第一则翻译让人迷惑不解, 语法错误, 而且名词、动词的用法混淆, 用“No Flash Lamp Please”简洁明了, 又能达到禁止的效果。“No touch please”, 看似礼貌而又规范, 实则这其中的“touch”一词犯了动词、名词混淆的错误, “No”后面可以加名词, 但“touch”作为名词使用时, 作“触觉, 润色、装点、装饰”解, 并没有触摸的意思。笔者认为应改为“No Touching Please”。这是不规范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两个小例子, 徐州博物馆是外宾必访的旅游景点, 这样的低级错误, 实在是不能理解。像上面这样的翻译失当之处, 屡见不鲜。
3. 公示语的文本类型
“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将语言的功能分为三种:表达功能 (expressive function) 、信息功能 (information function) 和呼唤功能 (vocative function) 。”[4]公示语文本的最直接的目的是在引起读者注意的前提下, 将信息传达给读者, 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 继而让读者采取行动, 按照公示语的指示去做。由此可见, 公示语文本应属于呼唤功能型文本。同时纽马克还根据以上的三种文本类型提出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翻译原则, 不同的文本适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交际翻译是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该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交际翻译注重再现原文的要旨, 以读者为中心, 重视译文的社会影响和价值。语言是以读者能否接受为标准, 强调语言自然、流畅、简明, 合乎社会规范。”[5]
4. 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
笔者对徐州的主要公共场所的公示语作了一次调查, 下面就利用交际翻译策略, 对其中有问题而又特别典型错误来分析。
例一, 某四星级宾馆:精品店:BEAUTY SALSOON商店:SHOP书店:BOOK BAR花店:FLOWER美容美发:BEAUTY SALSOON
“精品店”, 翻译成“BEAUTY SALOON”, 姑且认为它是正确的, 但是下面的“美容美发”却又被译成了“BEAUTY SALOON”。精品店的销售以较小的群体为目标消费者, 常以高级时装、饰品。珠宝、皮包、手套、领带、皮鞋和化妆品为商品, 英语里有专用词“boutique”。笔者认为“精品店”直接译为“boutique”较为妥当, 达到了交际的效果。
例二, 某商场:疏散门外请勿堵塞:OUTSIDE EVACUATION DOOR DO NOT BLOCK
此则公示语从语法词汇方面都没有错误, 而且译文忠实原文, 但如果按照交际翻译的原则来看, “OUTSIDE”略显多余, “EVACUATION DOOR”已经说明是逃生疏散用门, 所以下面辅以“DO NOT BLOCK”足以给人提示, 所以笔者认为恰当的译文应该是“EVACUATION DOOR, DO NOT BLOCK”, 用语清楚自然的告知读者, 正是交际翻译的目的所在。
例三, 某高校:有电危险:YOU DIAN WEI XIAN
这样将公示语翻译成汉语拼音的例子屡见不鲜, 不仅没有达到警告的目的, 而且最基本的交际告知意义都荡然无存。带有Caution, Warning, Emergency, Danger, Beware等词汇的警示性公示语都可以用。此例笔者建议译为大写的“WARNING!”, 配合闪电图片, 能恰到好处的表达危险的存在。
5. 结语
以上几个例子, 只是徐州公示语汉英翻译问题一隅, 但也足以说明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则贴心的提示, 能让外宾眼前一亮, 对城市的认同感就会提升。所以, 重视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软环境的建设上方面, 对于提升徐州的城市竞争力和国际认同度是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王颖, 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2]林娇娇.《翻译模因论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132-134.
[3]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7, 第17卷第1期:38-40.
[4]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第3期:57-59.
【关键词】公示语 语言功能 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01-01
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国际贸易往来、国际科技合作、国际体育赛事举办等日益频繁。同时,更多的国际友人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而公示语作为公共场合用语,是一个国家以及一座城市的名片,影响着国家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市公示语英译对于建设城市和国家形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公示语定义及语言特点
对于公示语,学者们对其含义给出了不同的看法。罗选民认为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文字,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功能。(罗选民,2006)。皮德敏认为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向公众展示或播报的,旨在实现某种目的的书面语言,有时配有一定图形符号,帮助公众理解,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本。(皮德敏,2010)。 刘法公认为,城市的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单位名称、通告等统称为公示语。(刘法公,徐蓓佳,2008)。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再结合自身的理解,笔者认为公示语是设置在公共场所配予文字或图形的用于规范公民行为的独特文本。
对于如何寻求公示语最佳的翻译原则,笔者认为须从分析公示语语言功能着手。要探讨公示语语言功能,必然要提及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其在语言功能理论基础上将语言功能分为以下三大主类:表情功能、信息功能、召唤功能。基于这一理论,施建华认为公示语是一种向大家展示的行为,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把信息传递给大众,进而唤起大众的注意,最终达到规范大众行为的目的,因此公示语属于召唤功能型文本。(施建华,2008)。
此外,国内学者对于公示语的功能也作出了不少研究,吕和发曾指出公示语的应用示意功能和特定应用功能,其中应用示意功能是指在实际应用中,公示语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强制等四大功能;而特定应用功能指公示语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诸如公示语在商业机构中具备引发兴趣、提供信息、加深理解、巩固形象、服务社会等功能。(吕和发,2005)。
笔者认为公示语翻译需要依循召唤型文本特点,并依据公示语的设置地点和目的,实现其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四大功能,最终达到规范公众行为的目的。
二、公示语翻译原则
公示语翻译原则可谓百家争鸣,众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静态”和“动态”结合、使用常见词汇、文字与标识共用、注重文化差异。(陈宏,李燕,2007);统一(consistency)简洁(conciseness)、易懂(comprehensibility)。(刘法功,2008)。基于学者们的观点,笔者试探性地提出以下公示语翻译原则:
确保通俗易懂
(一)公示语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普通用语,這就要求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大众的认知水平,实现其公示语功能的最大化。考虑到社会公众的年龄差异、文化差异等等,公示语必须通俗易懂,因此,笔者认为通俗易懂是公示语翻译的第一原则。
(二)适当借鉴和借用
许多和国外类似或通用的公示语,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应凭空捏造,而要学会借鉴甚至借用,否则只会带来更多不变,甚至闹出笑话。例如我们在超市经常会碰到的一些温馨提示语,“小心碰头”。国内不少地方将其译为“attention your head”,乍一看似乎比较合理,但是只要译者有一定的阅读量,或者译者多加查证就能够发现,这一公示语在国外已经很普遍,而且有较为成熟的版本,即“Mind your head”。对于这类词,笔者认为应当借鉴翻译,甚至直接采用国外的翻译,而不必创造性地翻译。
(三)注重语言差异,避免中式英语
语言差异的考量是公示语英译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这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文字对应翻译,而要充分考虑语言差异造成译文含义的差异。比如很多景区会有“游客止步”的标语,部分景区将其译为“Passengers stop here”,虽然这一翻译相比“The Visitors Pleases Halt”等翻译“高明”不少,初看似乎没有问题。但细想之下,这一翻译存在另一层意思,即当国外游客看到这一公示语时可能会把其看成一集合地点,而站在原地等待导游。因此,这一翻译并不准确,应当改为“No visitors allowed”。
(四)保持统一连贯性
统一连贯性即相关的公示语有被大众认可的翻译,这时译者不应进行再译,而应统一到相关的翻译中来。至于如何统一,这就需要译者进行一定的判断。笔者认为若公示语的翻译出现在如政府等权威部门的官方网站,或被权威学术机构及书籍引用,这些公示语即可作为译者重要的参考标准,除非译者有把握提出更为恰当的翻译,否则不宜另行翻译。例如部分学校名称的翻译,华南师范大学在其官网上的翻译为“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东华大学则为“Donghua University”。前者采用的是英文翻译,而后者“东华”则是音译,译者在翻译时应当注意借鉴引用,否则就容易造成译文版本的混乱无序。
三、结语
翻译原则是翻译策略的基础,是翻译行为的基本导向。探讨公示语翻译原则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公示语的翻译。此外,笔者想强调的是,在中国国际化进程日益推进的过程中,公示语的规范化翻译显得愈发重要,这关系到国家和城市形象,并且也切身影响着国外友人来华生活、旅游、工作的便捷性。因此,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4).
[2]皮德敏.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原则研究[J].外语学刊,2010(2).
[3]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
[4]施建华.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其汉英翻译策略[J].台州学院学报,2008(2).
[5]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语言学理论与研究,2005(2).
【关键词】英语本族语者视角 公示语汉英翻译实中 意识 汉译英
公示语汉译英的目标读者是英语受众,因此,公示语汉译英应该顾及英语本族语者视角,即英语文化思维模式与语言表达习惯,提供简洁明了、规范得体的翻译。要达成这一目标,译者要强化英语本族语者视角意识, 善于从网络时代丰富的英语本族语者视角载体中去伪存真、汲取养料,从而达成较为理想的译文,实现公示语的预期功能。那么,在公示语汉英翻译实践中应该如何强化英语本族语者视角意识呢?
一、借鉴英文原版的语言、翻译著作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翻译的角色愈发重要,英文版的语言、翻译著作不断涌现,为我们的公示语研究提供有力指导和借鉴。譬如,在Multiple Voices in the Translation Classroom (Maria Gonzalez Davies,2004:134) 中,“One-hour Photograph Service” 即能天衣无缝地对接“一小时快相”,Understanding Language through Humor (Stanley Dubinsky & Chris Holcomb,2011:33) 中的“One Hour Photo Counter”也能提供类似参照;在Playing with Words: Humo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Barry J. Blake,2007:62) 中,可以学会辨析“残疾人”种种英语表达方式的时代演变:最先用“crippled”或“handicapped”,然后用“disabled”,其后用“differently abled”,现在则多用“physically challenged ”。
二、直接求教于英语本族语者
有机会请教英语友人,无疑更直截了当,获益更多。譬如,笔者曾请教一位美国友人对公示语(signs)的定义、形式、内容与功能的看法,他认为,“Signs should be simple and clear while still conveying the intended message… Signs that require a translation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or more should also be very simple.” 推崇“Stop”和“No Smoking”等简洁明了的告示标牌。这就很好地解释了為什么国人喜爱的“植物微微笑,请您绕一绕”之译法 “Please show some mercy while plants are smiling”却难以被英语本族语者所认同——出于文化差异,他们大都倾向于简洁明了的“Please keep off the plants.”此外,对英语学习者的常见词语搭配错误或难题,英语本族语者能一目了然、指点迷津。譬如,对于“严禁”的译法——在 “forbidden” 加上 “absolutely/ strictly/strongly” 等程度副词是否画蛇添足?英语本族语者的回应是:“Absolutely forbidden” and “strictly forbidden” 用法正确,“Strongly forbidden”则不然。又如我们的“热烈祝贺”常译作“Warm congratulations”,英语本族语者认为“Sincere congratulations”会更达意。再如,我国高速路上的标牌“不要疲劳驾驶”被译为“Do not drive tiredly”屡见不鲜,英语本族语者却觉得非常古怪,他们会提供更地道的译文,如“Do not drive when tired”和“Stay alert when driving”等。
三、利用英文原版的音频视频资料
在当今网络时代,各种音频视频资料应有尽有,其中较好地反映英美人士社会生活的英剧、美剧更是大受追捧,因此,若是能从公示语翻译的角度去考查,收获必定不少。譬如在英剧《神探夏洛克》(Sherlock)第二季第二集中,可以获知“Car Park to Rear”, “hotel bar vegetarian cuisine”, “Authorized Personnel Only”以及“Access Granted / Denied”等公示语表达法。又如,在美国经典电影《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中,“酒后开车”的译法就有drunk driving/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driving while intoxicated三种,这无疑可以丰富原有的driving after drinking / Drink and Drive 等译法。
四、借助公示语研究的相关英文网站
德国人纪绍融的中式英语“网络博物馆” www.chinglish.de网站在中国已经小有名气,其英语视角对公示语汉译英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2010年出版的The Great Typo Hunt: Two Friends Changing the World, One Correction at a Time一书中,作者Jeff Deck 和Benjamin D. Herson走遍美国寻找不恰当的公示语并且把它们纠正过来——美国人对待公示语的态度、美国公示语的使用习惯和方式以及公示语的常见错误(详见www.GreatTypoHunt.com),也能从英语本族语者角度给我国译者带来难能可贵的启发。此外,www.funnysign.com和www.funniestsigns.com等网站也展示了收集于世界各地的公示语图片,有的幽默搞笑,有的离谱荒谬。从幽默搞笑的公示语图片中译者可以学会如何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在翻译实践中加上幽默的笔触,让人印象深刻,达成有效沟通;而离谱荒谬的公示语图片应该也能从反面给译者以翻译警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参考其他相应的英文平行文本(宾馆、机场、超市、博物馆等)
平行文本在公示语翻译实践中实用性极强,在网络时代更是大有作为。譬如,宾馆内设的“小卖部”,通过借鉴美国Edgewater Hotel &Casino, The Kennedy Center简介,译者可以找到相应的译法:gift shops, souvenir center. 此外,在一些國外化妆品的网站上(如Kiehl's),曾经出现仿拟“love at the first sight”(一见钟情)而成的广告语“love at the first apply” (一抹钟情),这样的创新形式对公示语翻译大有启迪。参考源自宾馆、机场、超市、博物馆的英文平行文本,译者也会受益匪浅。
六、充分运用双语,特别是英文版的工具书(包括网上在线词典)
相较于以上各种英语本族语者视角的载体,此类工具书最易为译者所得,它们提供准确、地道的定义及例子,值得译者认真研究,并以“移花接木”等手段灵活运用,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譬如,通过借鉴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1998,P1094) 关于hotel的图例说明,译者可以找到酒店内设的“小卖部”相应的译法:gift shops 或boutique & souvenir shops. 又如,在同一版本的辞典(P1564)中亦有例句:This hotel serves meals to residents only. (只招待本旅馆住宿者用餐),译者在翻译“仅供住店宾客享用”时,就可以据此将“住店宾客”译成 “residents” 或 “residential guests”.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区,“画亭”景点标牌曾被译为Painting booth,而不止一本词典显示:booth指电话亭或投票亭,或指a partly closed area, table, or small tent at a fair, exhibition or similar event,即(集市、展览会等处半封闭的)小棚子、小帐篷 ;“pavilion”则指a building that is meant to be more beautiful than useful, built as a shelter in a park,指的是“亭、阁”,Painting Pavilion在此用“pavilion”无疑更为恰当。该景区的洗石庵“Stone washing Temple”中,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庵”误用泛指寺庙的“Temple”,查询剑桥在线词典,Nunnery和Convent意指 a building in which members of a female ?religious ?order ?live, 更为精准达意。在广西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入口处,“请刷卡”的指示牌被误译为 “Please brush your card here”, 而且还画蛇添足、不甚妥当地用“Welcome you”. 其实swipe 做动词用时表示 to ?move a ?card ?containing ?information ?stored on a ?magnetic ?strip through a ?device that ?reads this ?information;名词词组swipe card则指 a ?plastic ?card that you ?slide through a ?machine in ?order to be ?allowed into a ?building, ?pay for something, etc,因此宜改译为“Please swipe your card here” 或 “Card here” 才更符合刷磁条卡读取信息的原义。毫无疑问,英语词典在攻克这些公示语翻译难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吕和发先生曾较全面地指出了公示语的定义和内涵, 即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旅游景区的公示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示语的英语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 甚至国际形象。 所以, 为了促进当地的国际化发展, 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旅游景点的语言环境, 加强英译问题的研究, 提高英译质量。
现在很多地方忽略了公示语的重要性, 含糊了事。 就以章丘市旅游景区为例, 我们研究小组先后在百脉泉公园、朱家裕民俗风景区、桃花山公园等旅游景点进行实地研究考察, 通过分组搜集回来的资料整理, 发现章丘市旅游景点存在很多问题, 公示语翻译体系还不成熟, 有待完善。
二、章丘旅游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
(一) 单词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在英译中是很常见的, 主要有漏拼、误拼等。 产生错误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译者的英语水平不高, 导致出现的错误; 另一种是在制作公示牌的过程中排版人员出现失误, 导致拼写错误或多余空格等。
百脉泉景区很多公示牌是由石碑制成的, 由于制作过程繁琐, 制作后无人校对, 公示语就存在单词拼错、少拼、两单词拼在一起等问题。
例1:以李清照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为主题设计的一组仿宋园林。
a unlt of garden imitating the style of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nd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i poem of Li Qingzhao “Deep mboo courtyard, how deep could it be”.
评析: 先不分析单词大小写问题, 第一行第二个单词“unlt” 应该是 “unit”; 而第二行的单词 “mboo” 应该改为竹子“bamboo”。
例2:院内遍植梅兰竹菊, 衬托了李清照的人文气质, 彰显出深邃的文化韵味。
Planted in the courtyard are winter sweets, orchids, bamboos and chrysenthemurns, setting off Li Qingzhao’s cultural temperament, and showing profound cultural charrm
评析:最后一个单词“charrm”应为“charm”。
例3:两层仿宋结构格局。
It is a two-story architecture resembling the style of of Ci Poetry, and her outstanding achiev Song Dynasty (960-1279) .
评析: 译文中的单词achievsong, 应为 “achievement in Song”。
(二) 语法错误
经调查发现, 在翻译公示语的过程中, 语法错误属于英语翻译中最常见的错误。 以下为语法错误旅游公示语范例:
例1:齐鲁知青之家
Home to the Educated Youth
评析:to只用于固定搭配, 比如 “the key to the door”,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所以这里不能用to, 建议改为 “Home for the Educated Youth”, 也可以使用名词所有格形式, 即 “The Educated Youth’s Home”。
例2:双井位于笔架山东北麓, 由众多泉水汇集而成。 泉水清澈, 四季不竭。
The Double-well, located in northeast foot of Bi jia Mountain (Brush Rack Mountain) , is formed by multiple springs. This spring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crystal -clear water and never dries up all year round.
评析:第一句说双井由众多泉水汇集而成, 第二句spring就用了单数, 明显跟上文不符合, 应为“These springs are...”。
(三)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表面上看是小问题, 但实际上, 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能帮助翻译者清楚地传达思想, 使游客对每一句话的结构与意义一目了然。
例1:水深危险注意安全
DANGER:DEEP WATER
评析:对于警告性和提示性标志, 采用国际通行的惯例, 一般用祈使句或短语表示, 句中或短语中实意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如当心触电Danger! High Voltage;当心碰头Mind Your Head; 当心踏空Watch Your Step; 紧急时击碎玻璃Break Glass in Emergency等。 冒号在英文里面很少用, 这是警示性的语句, 应该用感叹号比较好, 更能凸显语句的警示性。 建议改为“DANGER! DEEP WATER”。
例2:爱护环境, 请勿吸烟
Care for the environments Do not smoke
评析:两句话之间未使用标点符号, 建议另起一行分成两段, 或改为两句话, 中间加句号, 改为“Care for the environment.Do not smoke.”。
(四) 译名不统一
此类问题主要是在同一公示牌上同一地点用了两个不同的译名。
例1:双轨古道
Ancient Double track Road和Ancient double-track road。
例2:知青
Educated Youth和Education Youth。
例3:双井
Double Well和Double-well。
评析: 两种译法均正确, 但同一公示牌应只出现一种译法, 以便游客更好地理解, 如果同一地点用了两个不同的译名, 就易使游客混淆, 产生歧义。
(五) 减译
朱家裕景区里每个景点都用一个故事来介绍, 一大段的中文就用短短的几行英文来翻译。 本来一个有趣的故事, 就用短短几行英文翻译简单介绍, 这样外国游客就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就不知道这个景点有什么可吸引人的, 这样还有什么意义呢?
例1:登云桥
登云桥是该村的风水桥。 很久以前, 这里是一片汪洋, 后来海水退去, 群山显现, 有一独角兽浮出, 吞云吐雾飞沙走石, 天无宁日。 后如来驾云而至, 用灭妖镜除去了此害, 使得天地清平玉字呈祥, 除妖后就在河边的大青石上登云而去。 后来, 村民感念如来的恩德, 在此建起一座石桥, 故名登云桥。
Dengyun Bridge
The Dengyun bridge is believed to be the Fengshui (geomantic omen) bridge of this village, according to the local legends the Buddha is believed to left from here riding the clouds.
例2:双轨古道
双轨古道, 也称为“义路” 由青石板铺就, 约300余米长。始建于明代, 复修于清代。 考朱氏宗谱, 文昌阁前后石道系朱氏五支祖第十世朱志臣 (朱志广二胞弟) 倡义举, 复修石道, 故名“义路”首事人朱秉忠, 朱秉刚等人, 带领村民, 历经寒暑, 不辞艰辛, 大修道路, 利在千秋数百年前, 朱家裕先人能意识到上行与下行, 正与现代交通规则不谋而合, 堪称超前。
Ancient Double track Road
Ancient double-track road, also known as Yi road (Road of Generosity ) , is an about 300-meter-long road paved with lime stones.
评析:减译在节约成本的同时, 通过文化语境联系下的各部分句子成分省略, 使得翻译简洁精确、明了清晰, 但减译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色彩, 使得原本韵味丰富的故事情节缺乏感染力, 使外国游客不能完整地了解景点。 建议翻译的时候尽量将原有的意思完全表达。
(六) 不译 (公示语牌上只有中文没有英文翻译)
这主要是桃花山公园公示语存在的问题, 很多公示语牌上只有中文而没有英文翻译, 这会让外国游客怎么想, 不仅影响游客的心情, 还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例1:“院内花草已喷药禁止采摘后果自负”
例2:“水深危险注意安全”
例3:“温馨提示:各种车辆请勿入内”
评析:这些警示、提示性的公示语缺失英文翻译。 虽然双语公示语在我国还不够完善, 但对于警告性的公示语, 用英文标注是很有必要的。 不然对外国游客而言, 有潜在的危险。
(七) 字母大小写不规范
《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规则 ( 汉语部分) 的通知 》 第10 条规定:“地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分段书写的, 每段第一个字母大写, 其余字母小写, 特殊情况可全部大写。 ”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这是基本的要求, 然而, 景区很多公示语都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例1:位于风区的水井游船码头, 取自李清照的《如梦令》“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词意。
a ferry dock for spring water tour, derived from Li Qingzhao’s Ci poem Ru Meng Ling “To my heart’s content I sailed back late, driving the boat into lotus flowers by mistake ”.
例2:为纪念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而修建的展馆。
the exhibition center built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women Ci poet Li Qingzhao.
例3:由著名园林专家孟兆祯设计制作模型的一组假山。
a rockery designed by Meng Zhaozhen, the famous Chinese garden specialist.
例4:E厅闯关东抗争纪实
Hall E:Protest documentary of Migration into the Northeast
例5:I厅关东民俗民风展示
Hall I:Show of folk customs in the northeast
评析:例1、例3中英译的第一个单词“a”应该为“A”;例2中英译的第一个单词“the”应该为“The”;例4、例5这两个都是景点名字, 所以应该分别改为:“Hall E:Protest documentary of Migration into the Northeast”, “Hall I:Show of Folk Customs in the Northeast”。
总的来说, 以上是目前百脉泉公园和朱家裕民俗风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国游客不能深刻地了解国内景区的特点和地方特色。 此外, 除了公示语翻译问题外, 还有一些景区自身的问题, 如从百脉泉采集回来的照片发现很多石碑都埋得过深, 致使原文译文不完整, 或是由于自然侵蚀使得译文残损。 因不属于公示语翻译问题, 这里就不过多讨论。
三、对景区公示语出现的问题给予的建议
在这个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时代, 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景区里不恰当的翻译难以实现其公示语的应用功能, 达到公示语的目的, 而且会引起外国游客的误会, 对旅游业发展产生负面作用。 所以, 为了规范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工作, 鉴于以上问题, 我们小组讨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 我们在翻译时应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 因为人们的文化背景、生活风俗、日常行为习惯、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等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 在翻译景区公示语时, 要以游客为核心, 以便于游客的理解。
(二) 加强景区公共语标志牌的保护, 定期检查、修理。 就如百脉泉的一些公示牌, 因长期无人管理被淹没在草丛中, 还有些掉漆字迹变得模糊不清。
(三) 加强监管, 提供意见箱收集游客对景点的建议, 以便于提高景区的建设。 公示语牌使用之前要请英语专家鉴定, 确定后要对公示语牌的制作过程进行监管, 避免出现如百脉泉公园中出现的问题。 制作完成后, 还要让工作人员进行校对, 仔细检查才能确保景区公示语的质量。
(四) 对于公示语的不译和减译问题, 有关部门要加以关注。 当今第三产业高速发展, 公示语翻译质量是城市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完整和完善公示牌标语的翻译正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结语
吕和发曾说:“在中国, 一个城市的汉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应用是否广泛是这个城市开放程度的直接体现, 应用是否规范是对这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检验, 翻译是否得法是这个城市整体素质的直接体现。 ”[1]在全球化条件下, 世界经济、市场、形象、文化交流与融合愈加成为常态, 公示语使用的规范化是世界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对城市文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加强公示语翻译的研究, 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治理城市语言环境、改善公示语翻译质量刻不容缓。 在英语发展成为国际语言的大环境下, 公示语音译现状不容乐观, 公示语应发挥原有的作用, 美化城市语言环境, 提升城市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5 (2) .
[2]北京市质量监督局颁布的《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EB/OL].http://www.docin.com/p-404940993.html.
关键词:公示语,汉英翻译,民族文化心理
1 概述
所谓公示语, 就是“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公示语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场合, 从街头标语到旅游景区介绍, 应有尽有。公示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公示语的翻译是首先受到关注的问题。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汉语公示语英译的现状做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多种翻译原则和策略。罗选民、黎土旺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特点、功能、风格以及存在问题, 并对翻译错误进行了分类[2]。刘法公、徐蓓佳则依据纽马克的文本分类理论, 提出了公示语翻译的“简洁、统一、易懂”三原则[3]。皮德敏认为公示语翻译应该坚持以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为主要原则, 辅之以语境制约原则[4]。樊桂芳从互文性角度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原则, 并运用该理论再现公示语的指示、服务以及禁止功能[5]。束慧娟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 (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 着手, 讨论公示语翻译的多维转化[6]。然而, 这些研究内容及层次仅限于公示语英译的原则、指正和策略, 似乎未见有关于公示语英译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研究, 这也是公示语英译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结合实地采集的语料, 尝试剖析公示语汉英翻译中所折射出的几点民族文化心理, 探讨公示语翻译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 希望更好地指导公示语翻译实践, 更好地发挥公示语的国际文化交流作用。
2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民族文化心理
所谓民族文化心理, 指一定的群体在长期创造民族文化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在个体心灵深处的文化意识形态的集合, 包括各种文化观念, 如宇宙意识、人生意识、价值观、宗教观、伦理观、审美趣味、风俗习惯等的大系统[7]。译者作为文化传递的媒介, 对文化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中, 译者语言结构和措词的选用, 以及对原文本处理时所采用的各种翻译方法都与其心理结构和心理活动有内在联系。因此, 汉英翻译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译者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通过分析实地采集的资料, 该文尝试总结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几点民族文化心理。
2.1 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
汉民族在与人交往中奉行“和睦相处”、“以和为贵”的原则, 甚至把和谐作为人际交往的目的。在言语表达上表现为受儒家“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 力求措辞有度, 形成汉民族言语独有的文化模式[8]。在翻译中这种心理体现在:为了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并理解译文, 译者基于读者的立场从事翻译行为, 实现“和谐的跨文化交际”。
1) 译者在朝代、皇帝名字或年号后, 用西方人熟知的公历进行补充甚至是代替中国特色的朝代和年号。如下马坊“月门团龙”的译文中“明代”被译为“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又如明孝陵的英文景点介绍, 朱元璋的名字拼音后面添加了其在位年份, 即“Zhu Yuanzhang (1328-1398) ”;总统府的“清统元年”则直接被译为“1909”。
2) 翻译过程中态度中立, 不强加个人感情色彩和民族恩怨意识。如“汪伪政府”被译为“Wang Jingwei Government”, “伪”一字, 揭示了汪精卫政府是不合法的, 其窃取的政权得不到人民的拥护。英译时隐去情感色彩, 不影响外国游客做出自己的评判;又如“军人干政”被译为“in power of Military officer”。《后汉书·蔡邕传》:“霓墯鸡化, 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可见“干政”一词所包含的浓烈的抵制和贬斥意向。此处略去感情色彩, 仅作事实陈述, 也符合中国人“中庸”的处世理念。
2.2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文化自古就推崇天、地、人三道合一的思想, 追求天人合一、天地万物化一体的境界[9]。这种思想在翻译中体现为:将大自然与人类同等看待, 即将自然事物拟人化, 赋予与人类相似的情感、价值等。如:保护小草的公示语翻译为“take care of the lawn”, 将小草当做人来照顾和爱护, 使小草的地位与人平等,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如国内的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保护花儿的公示语英译:“Flowers are smiling please walk on the road”, 将花儿拟人化是表达对自然友好的一种方式, 译文将花儿赋予人的特征, 让人不忍心践踏“面带微笑的花儿”, 进而达到保护花草的目的。
2.3 爱面子
“面子”原指物体的表面, 但用面子来解释和调节社会心理和行为时, 其含义就引申为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社会心理存在[10]。现代作家林语堂先生将面子、命运、恩典看成是统治中国的三大女神, 其中面子的势力又最大, 它在中国人社会心理生活中占有较高的地位。中国人往往选择能给自己争面子的行为而主动放弃可能导致自己丢面子的事情。这种民族心理在翻译上表现为:有意识地回避个人或民族曾经遭受的耻辱。如在总统府的景点译文中“媾和条约”直接译为“treaty”。“媾和”指的是中国政府为结束战争状态而被迫签订的条约, 此处, 译者为保全面子, 并未对媾和多做解释, 只翻译了中心词“条约”, 隐去该条约的签订所带来的耻辱感。同样, “沦陷之辱”译为“be occupied by the Japanese Nation"。这里, “辱”并未明确译出, 只对“沦陷或被占领”的事实作了陈述。
2.4 重悟性
汉语中, 一段文字可以连连出现跳脱, 频频改变主语或出现主语缺省。读者得从整体的语境上把握其意义, 缺省部分的意思需凭借其与说出部分的关系悟出来。如果缺乏悟性, 那就没法准确理解整体的意义[7]。在翻译旅游景点中带有意境美的亭台楼阁时, 这种悟性和意境得到了充分体现。与外国人“站在自然之外”看自然, 描述自然不同, 中国人一贯有神韵、格调、性灵、境界诸说, 强调物我的融合, 心境意绪的传达。如果直接音译意境之美浓厚的亭台楼阁, 而不加以阐释, 会造成文化内涵的缺失, 游客也就不能感受其中的意境之美。总统府景点介绍中, 译者将“桐音馆”中的“桐音”译为“the sound of rain”, 通过意译将下雨的意境传达出来, 让游客畅想身临其中听雨的美好意蕴;又如“夕佳楼”中的“夕佳”译为“Dusk Beauty”, 让人宛见那落日余晖洒在楼上的一派宁和之景。毋庸置疑, 这两个译文都需要读者去感受领悟其中的意境之美。
2.5 民族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翻译时, 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往往造成意义空缺或文化信息缺失。汉语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 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意义在英语中是空缺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龙”。现在, 人们普遍知道英语中的“dragon”指一种凶形恶状极其丑陋的动物, 而与中国龙的吉祥的象征相去甚远, 因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更倾向于“Chinese Loong”这一译法, 这充分表明了译者民族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这一点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亦有所体现。如将“三段碑”译为“San Duan Bei”, “复园”译为“Fu Yuan”。此外, 由于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不同, 中国的不少机构设置、人员配置都具有其特色, 而其他国家缺少与之相对应的机构或职务。许多景点关于机构的处理也采用了直译, 如总统府中的“五院”就直接译为“Five Yuan”, 而不是“five departments”, “衙门”译为“Ya Men”。这里, 我们且不去考虑译文的合理性, 译者翻译时尝试用汉语拼音而不是相对应的英文词汇, 说明他意识到这涉及中国特色的文化或事物, 而没有一味地硬译。译者力求通过翻译传达中国特色的文化, 推动华夏文明的对外传播。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地收集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实例, 挖掘其中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需要指出, 翻译时译者一面追求地道合理的译文, 一面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以公示语汉英翻译实例为研究对象, 探讨译者的民族文化心理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操作性。当然, 译者的民族文化心理在译例中只是一定程度上的体现, 并不是绝对的, 本研究属于初步尝试, 有待进一步证实;但是研究结果对公示语翻译的理论和实践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戴宗显, 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 2005 (6) :38-42.
[2]罗选民, 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 2006 (4) :66-69.
[3]刘法公, 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2) :47-50.
[4]皮德敏.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原则研究[J].外语学刊, 2010 (2) :131-134.
[5]樊桂芳.公示语翻译的互文性视角[J].中国科技翻译, 2010 (4) :47-50.
[6]束慧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J].上海翻译, 2010 (2) :39-42.
[7]刘响慧.从中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看英汉翻译[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1) :100-103.
[8]袁蕾.言语交际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透视[J].河南社会科学, 2001 (4) :135-137.
[9]卢兆强.汉英成语和中西民族文化心理[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5) :71-75.
【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探析】推荐阅读:
汉英翻译视角转换10-14
汉英翻译技巧实例02-03
汉英翻译教学资料11-19
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01-06
药物分析化学汉英词汇01-25
汉英隐喻式定中结构对比研究06-29
烟台公示语英译的调查分析12-30
文件公示范文07-06
结果公示范文07-14
扬尘治理公示07-16